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关于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本学期我们六年级的同课异构的课题就是《转化》而我能有幸在上研究课之前能参加省小数网的活动并且欣赏了三位斑竹的精彩的课堂展示和被他们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深深的感动这三届课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回来后我一遍一遍的像放电影一样回忆着这三节课环节设计的精妙,过渡的自然,课件做的令人赞叹,数学素养如此的棒内心深处感到长长的差距我对这节课的思考——结合我校“以学定教”的研究主题从没有如此的集中精力关注过“以学定教”,自从吴校长提出这个未来我们的课堂要努力的核心理念后,我就注意上它了。后来学习了洋思中学的理念,印象非常深刻。到洋思中学听过课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课堂上都是学生在自学、思考、讨论、交流,教师讲得很少。教师一般讲课都在10分钟左右,最少的甚至只有4-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达到35-40分钟之多。理科如此,文科也是这样。因此,有人误以为洋思的课没有“听头”。细想下来,这样的课最忙的是学生,怎么忙?手、脑、耳、口、嘴并用,岂能不忙。启发如下:一、学生思、练在先,教师讲在后以前作为教师,总希望把自己备课中所思所想在课堂上都传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更多,理解更透,其实这不是教,而是“灌”;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就是说学生要学会必须要有思、有悟,在思悟中领会教师传授的知识,理解学习到的知识。二、观念要进一步转变我们的观念首先要转变,就是洋思、东庐这样的学校,他们在成名之前也是有一段艰辛的日子,学生基础差,思维不够活,考试不理想;怎么办?思变!要变,要在教师精心的准备下,让孩子们动起来——手动、眼动、脑动、耳动、嘴动,教师尽可能的让出舞台给学生,相信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通过他们之间的互说、互补、互教能有更大的提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会收获更多三、关注对比、归纳环节第1页共4页\n朱老师说过:学生的思维有四种层次:单一水平(点对点);多元结构(一个一个解决);关联结构(知识互通互联,融会贯通);拓展结构水平(一个班有约25%就不错了)。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应是多元结构向关联结构迈进。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提高,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地方就在帮助学生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行比较,归纳、梳理,让学生在自我探究阶段的稚嫩想法、解法有一个质的飞跃,知道自己思考的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以后遇到该怎么办。这样学生得到锻炼会更大。四、一节课的收获,让学生自己来谈,同桌先说,再请不同的学习层次的学生分别说,让学困生能进一步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疏漏,让学优生能在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上有一更大的提升,让中等生不被冷落,有利于课后针对性地复习巩固(不过学困生很少课后自觉复习,这也是他们困的原因之一)所以,《转化》这节课我备课中的主导地位定为:引导学生对比、归纳,使学生在原有的认识基础上有更高水平的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定为:先思、再练、最后汇报,以生教生思路进行贯穿整节课,给学生更多时间的动笔、动脑,让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的灵感,给伙伴带来更多的启迪。因此,我的课件没有动画演示,所以制作起来也没有画很多的功夫。六年级的学生应该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我相信孩子们(还有一个原因,这个课校内围绕以学定教来上课,可以这么设计;但如果要对外展示,我这样的想法可能又显得比较幼稚,上出来肯定差距更大)[课的引入]故事引入,这灵感来自于赵三多老师博客里的《转化》策略的设计,那天的三节课都用了故事引入,而且是讲完故事开始上的课(我上课后讲故事,课堂时间就少了几分钟,造成拖堂了)。我的故事是改编了赵老师教学设计里的故事,保留了两幅图(就是这图让我眼睛一亮,决定使用之)。但上完课后,我却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世界地图是在给孩子之前就撕成了碎片,一把碎纸片给了孩子,孩子如何得知有一面是地图,另一面是婴儿的脸呢?故事讲完后,让学生把听故事的感受写下来,我想这样就比直接找两个孩子说,说完就过得处理更能使学困生走入这样一个情境中,体会转化的妙处,赞叹孩子的聪明,从羡慕中激发自己也能完成艰巨任务的信心和斗志。孩子们在写的时候,我去巡视,虽然表述的方法用词的方式不同,但大体感受是一致的,所以,在此基础上请两三位来说说,这个环节就用到位了。[新授]转化对学生来说并不是个新概念,只是在这个时候还没有带着学生系统的梳理,以前的学习中多次用到,学生是有一定基础的,再加上故事的启迪和学生潜意识了要与故事里的孩子比一比,所以我的第一个尝试题就是书后的练习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可以转化成长方形来求周长),原本有两个层次:1、先呈现一个好通过数格子边的数量来确定不规则图形的周长,2、再呈现不好通过数第2页共4页\n的方法来确定周长的图形,于是进行转化。最后定稿时,决定不给学生搭梯子,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完成任务,再通过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法给更多的学生启示。于是就有了答题纸的第二题[书上例题]通过对比,归纳,学生对于这节课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例题的出现使学生发现这是两个不规则的平面图形,不好求面积,预习的同学都知道面积是一样大,关键是让学生动手操作中感受转化的妙处。于是让学生自己在图上演示转化的过程。我在巡视中发现没有人去数格子数来算面积进行比较。并且发现了孩子思维闪光点的地方(不同于大多数人的转化方法)。让他们展示自己思考的方法和思路,我认为这比单纯用动画演示来呈现大多数人都会的那种转化策略要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灵性,感受转化过程的多样性。[回顾、整理]光靠学生的预习就以为能很好的处理这个环节是不现实的,因为除了一小部分很认真的孩子能预习比较到位,其他的孩子特别是中等以下的孩子,预习是不到位的,甚至的看一眼就叫预习了。所以这个环节再让学生动手整理之前,我出示了两个例子,唤醒学生对旧知的回忆,然后再进行同桌讨论整理,自己再动手图文并茂的回忆两个转化的例子就会目标明确,任务清楚了(这个环节比较浪费时间)。教师在巡视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举的不同例子,以便汇报展示。学生的汇报展示是点式整理汇报,他说一个,你说一个,这并不能让学生有系统的加深对转化策略的认识。还需要老师的归纳、分类(这个思考来自于蒋守成老师的):数的转化,形的转化,简便计算中式的转化。使学生在思考中养成一个有条理的习惯。[运用转化练习]练习题的设计因为考虑到前面的环节所化的时间比较多,所以题目数量不多(3个),目的是通过练习展现学生思维的能力和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用学生的方法来教学生的目的。特别是第2题数形结合转化的使用,我没有直接呈现算式,因为但从这个角度来算,学生很难想到画图来帮助思考,先出示算式再直接出示图,这样显得牵强附会。我觉得段安阳老师在这个题目的处理比较合适我们班的孩子[课堂小结]一节课的结束,老师都会请一两个孩子说,这样大多数学生就做了看客和听众,有的也会在心里总结,有的就只听不想,于是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让孩子们先互相说说自己学到了什么,然后再请学生发言,每个人都有说的机会,每个人都会对这节课有所思考。第3页共4页\n[课结束后的思考]课结束了,拖堂了4分钟。而这四分钟如果我把故事放在上课前讲应该是不会拖的。另外,因为要给孩子们充分探究、发表自己意见的想法,那么时间上的把握就不会太准确。不过我觉得这样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以学定教”,学生的思维才不会像流水线一样,淌出来的都是那一种转化的过程(课件演示里出现的),才会形成学习的独立性和一定的创新性(当然不可理解为为了创新故意去别出心裁)。最大的感触是这节课所有的宝贝都是学生抖出来的,我只是一个报幕的,一个主持人,一个组织者,一个引导学生归纳、概括的人,大部分学生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的。足球比赛的练习因时间不足,过程走的仓促,学生思维方法中可能有问题,没有细细带领其他人听他讲完,有的方法很妙,也没来得及听他夸夸其谈。遗憾!以上是我对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策略——转化》一课课前课后的思考;比较肤浅,记录下来,供大家批评指正。还是那句话,在外面上课,对一个教师的心理素质的考验是巨大的,有时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有非常好的教学预设、教学构想也实现不了。而且对于课本身,也不能这般由着学生,它需要每个环节都到位,在这个基础上再谈生成。因此,和几位版主的课相比,我的这节课还有许多的不足,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第4页共4页\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