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更新时间:2022-06-17
类型:docx
大小:16.74 KB
页数:10
下载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课件 > 人教版数学课件 > 二年级下册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数学定义的三个主要类型被称为逻辑学家,直觉主义者和形式主义者,每个都反映了不同的哲学思想学派。都有严重的问题,没有人普遍接受,没有和解似乎是可行的。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供大家参考。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1:进位加【教材分析】《两位数加两数的进位加的笔算方法》是在学生会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以及会算俩位数加两位数不加法基础上的教学,本节课在例题的选取上,取材于现实,来源生活,贴近于生活实际,这一课题要解决两个问题:1、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如何向十位进位的问题、为什么进位?2、笔算两位数加法进位符号的创立和书写。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拓展到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法打下基础。【学情分析】\n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加法,懂得了计数单位相同的数相加、减,知道了相邻数位的十进关系,以及一个十数是10个一、10个一是一个十的转化关系。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加法既可以从个位加起又可以从十位加起,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先算十位有矛盾冲突,学生要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生成新的知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2、通过摆学具,说算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3、让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重、难点】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两数的进位加的笔算方法。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两数的进位加的笔算方法。【教学具准备】彩色吸铁石若干【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算一算:65+32=34+12=(指名两位学生板演)学生评价两位学生的计算结果。提问:用竖式计算加法时要注意些什么?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n二、探索算法,理解算理1、创设情境(出示例3情景图)提问:说说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道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指名生提问)追问:要求两人一共有多少张邮票,该怎样列式?(指名学生说)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4+16=启发:思考35+37等于多少呢?可以在你的作业本上画计数器或摆小棒算一算,再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小朋友听一听。2、组织交流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预设1:摆小棒请同学到实物投影摆出画法,并说说为什么这样摆?000111110001111111追问:又是怎样算的?板书:先算5+7=13,满十圈一圈,捆一捆再算30+30+10=70同桌互相说说摆小棒是怎样算的?预设2:画计数器在黑板上画一个计数器,用彩色吸铁石表示算珠\n提问:先在计数器上摆几?(34用红色吸铁石表示)再在计数器上加几(16用黄色吸铁石表示)追问:又是怎样算的呢?板书:先算个位5+7=13设疑:好,那老师在个位上写好13,这挤一挤,行吗?为什么?引导说出:10个一就是1个十。(去掉个位上的彩色吸铁石,在十位上添上一颗蓝色的)再算十位3+1+3=5。同桌互相说说画计算器是怎样算的?预设3:列竖式计算提问:除了刚才的两种方法算35+37,你还有其它办法算吗?生:列竖式计算。师:好,自己动手试试用列竖式的方法算!组织交流:提问:列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引导: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列竖式的时候两个数位稍微空开一些。在第一行写第一个加数34,第二行写加号和第二个加数16,再画上横线表示等号。(边说边板书)十个\n35+37启发:计算的时候要从个位算起。先算个位5+7=10,我能在这边挤一挤吗?那我们得想个办法,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个位写0。为了.记向十位进1,我们可以在十位的右下靠近横线的地方写一个小“1”,表示进上来的1个十。再算十位3+1+3=7。让我们再来看看我们是怎样列竖式计算34+16等于几的?先指名学生说再全班齐说。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2:用2到6的乘法口诀求商学习内容:二年级下册第27—28页练习五学习目标:l知识与技能1)理解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借助乘法算式想出除法算式的商。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语言表达以及收集信息的能力。l过程与方法经历借助乘法算式求商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以及集合、对应的数学思想。\nl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成功的快乐。教具准备:课件、卡片。预习作业:预习课本第26页第4题你是怎么列式?每个式子什么意思?教学过程:一、预习反馈:式子:意思:3×5=153个5总共是15人15÷3=515人,平均3桌,每桌5人15÷5=315人,每桌5人,平均分成3桌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语: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数学王国去玩,你们想去吗?数学王国的国王听说咱们要去,非常高兴,他托老师给大家带来好多小礼物,他说:只要谁积极动脑思考、回答问题声音响亮,就把礼物送给谁。你们想要吗?(随之出示漂亮的小卡片,卡片的背面是有趣的思维训练题)不过,去拜见国王的路上有很多困难,你们怕不怕?”三、复习整理,巩固新知:\n(一)活动一:向数学王国进发1、师:为了顺利地见到国王,让我们先做做操,把身体锻炼好吧!拍手操背诵1——9的乘法口诀。2、师:听,列车开过来了,让我们乘坐列车出发吧!(课件出示小火车,每节车厢是由一道道填空题组成,并伴随着火车的声音。()四十二三()十五四()二十四二()一十()六三十六三()十八(二)活动二:进入数学王国1、师:进入数学王国,先要进行测试,只要我们都做对了,就能顺利进入下一站,你们有信心吗?好,下面我们就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最细心,能顺利进入大门。现在做课本26页的第6题。2、课件演示校对答案,同桌互改。(三)活动三:走“迷宫”师:欢迎小朋友进入下一站。看这是一座“迷宫”,走“迷宫”的规则是:自己在“迷宫”的外围找到入口和出口,按着一定的顺序走。说说你是按什么走的?(课件可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切换。)(四)活动四:算对了,“kitty猫”就和你做朋友。课件出示课本第26页第5题。(五)活动五:看谁先到家。(练习五第11题。)\n四人小组竞赛,派代表汇报。四、课堂总结:师:同学们,你们看谁来迎接你们啦?(课件出示“kitty猫”),“kitty猫”夸大家今天表现得很好,都是爱动脑筋,聪明的孩子,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上获得更大的收获,有信心吗?五、完成《随堂练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3:平移和旋转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2、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教具准备:课件、学具。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今天我带大家到游乐园学习数学知识—平移和旋转。(看课本第37页的彩图)二、新授课1、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1)看一看,说一说游乐园里有哪些游乐项目?\n(2)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3)根据游乐项目不同的运动,可以分几类类?怎么分的?(4)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难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2、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1)说一说分类的理由A:平移:火车沿笔直的轨道行驶、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等物体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这种运动就叫做什么?B:旋转:大风车、摩一轮等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什么?(2)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了解平移、旋转特征。(3)用学具在桌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小结:通过观察,举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物体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3、练习(课件出示P41页方格图)(1)要把小房子向上平移1格,怎么移呢?(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2)如果把它向上平移5格,会移吗?(3)如果把它向右平移7格,你们会移吗?(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4)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5)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n(6)如果把它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3格,你们会移吗?(7)判断哪一条小船是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课件出示课本P43页第一题)(8)哪几条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课件出示课本P44页第4题)二、综合练习1、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课本P43页第三题)2、欣赏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问题?用哪些方法学会的这些新知识。三、课后活动应用平移和旋转做运动。

网站简介

奥数库(www.aoshuku.com)是一个专注奥数知识扩展和学习的在线教育网站,内容涵盖了奥数题、数学题、试卷、课件、知识点、数学公式等,拥有大量的奥数题库和数学题库,包含全国中小学各个版本教材,深受中小学师生用户喜爱的网站。

微信公众号

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如部分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过以下方式联系站点负责人。

2016-2021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 闽ICP备2021004933号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分享,如有版权作品存在问题或内容中存在违法和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系403074932@qq.com

闽公网安备 35021302000396号

闽ICP备2021004933号
返回首页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