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课时3课时备课人数学教研组教材及学情分析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单元教学目标知识冃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能力冃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情感冃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探究法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准备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剪刀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补充、总结第一课时:认识图形(1)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n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一画。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一画。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讨论并且派代表全班交流。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有什么特点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学生小组讨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论并且派代二、巩固发展表全班交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流。图形?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说一说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3.练习一的第1题。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知道各图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喜欢的图形涂一涂圆、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正方形、长zj\O方形、三角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的颜色形、三角形?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n同桌合作学生独立完成<3h□◊口是圆,观察结果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六、板书设计:认识平面图形方法?三、提高练习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观察结果。四、总结今夭你们学到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五、课堂作业1.我来选一选是三角形,是平行四边形。\n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n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第二课时:认识图形(2)教学内容:教科书笫2—3页及练习一笫1—3题。教学目标:1・通过把长方形或止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2.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教学用具:长方形模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课件、小棒。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法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学生回答出示长方形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他介绍得对吗?”接着岀示第二个图形(正方形),问:“这个老朋友又是谁呢?”再出示圆:“它叫什么名字?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止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我发现你们很喜欢折纸,是吗?今天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折纸的游戏,高兴吗?二、启发思维、引出新知1.认识三角形学生活动,(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n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学生回答:这是正方形。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师: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生答:三角形。在小组里交流。师:小朋友们一下就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对了,这就是三角形4出示并贴上三角形。板书:三角形(2)提问:这样的图形好像在哪儿也看到过?想一想?小组里交流。①先在小组里交流。②学生回答。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三角形。(3)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1.认识平行四边形(1)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演示长方形纸)怎样折一下,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教师巡视(3)交流。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4)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学生分组活动交流探讨(5)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交流探讨。同学们可能拼出以下几种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每出现一种拼法,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向大家展示。师: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耍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一一平行四边形。(出示\n图形,并板书:平行四边形)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冋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小结: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其实只要把它稍微变一变,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你看:(演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对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变的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女m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三、四、体验深化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练习巩(P3做一做2)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练习巩固学生独立完成。五、板书设计认识图形(二)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第三课时:认识图形(3)教学内容:P6〜P7练习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止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n教学难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长方形的特点。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结论:长方形有四条边,生说长方形是长长的。的特点。结2.正方形的特点。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让论:长方形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结论:正方形有四条边,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是长长的。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第7页练习一第6题。仔细观察,用哪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圈一圈。2.第7页练习一第7题。仔细观察,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用那个物体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能画出左边大小、长短都一样呢?的图形?圈3•第6页练习一第4题。一圈。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拼一拼的游戏。说一说:长动手,汇报。方休冇儿个三.课堂小练笔面?各个面1•请你运用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画画一幅简单的分别是什么图画。图形?是不2•用我们学过的—7―组成三是长方体的角形,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图形组合,图每个面人形个数不限。看看哪个小朋友画出的最多。小、长短都四.课堂小结一样呢?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设计利用七巧板拼三角形\n单元教\n学反思\n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课时13课时备课人数学教研组教材及学情分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1、十儿减儿需要退位的减法;2、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即“用数学”。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分三个层次展开的。笫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第二层通过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笫三层借助“1•儿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教学目标知识冃标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能力冃标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问题情感H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教学过程教学重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教学难点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答应用题。。教学方法讲授法、讲练结合、自主探究、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补充、总结\n第一课时:十几减9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思象思维能力。教学重解占.1、经启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2、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n算教学过程一、复习9十39十79十49十69十99十29十59十8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9十()=129十()=139十()=149十()=159十()=169十()=171.口算。同学互动,加强理解引导学生看图,学生思考回答后,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几种情况?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吋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二、新授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冋答后,教师板书:15—9=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⑶10减9等于1,1加5等于6;⑷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提问:(1)耍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冋答后,教师板书:14—9=)(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n方法进行计算。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四、课堂练习1.圈一圈,算一算(QQQQQQQ14-9=n(2)12-9=口(3)・17-9=O15—9=口ooooooo\n第二课时十几减9的练习课教学目标:1.组织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练习十几减9的减法,进一步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2.让学生练习十几减9,允许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并进行算法的择优。3•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教学过程一、复习(1)9+()=1515-9=()⑶9+()=1414-9=()二、课堂练习⑵9+()=1818-9=()⑷9+()=1717-9=()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教师将1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n容。(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1.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3011-94015o9+()=139+()=119+()=152、9+()=179+()=149+()=121.在O里埴上“〈”或(1)9+()=1515-9=()⑶9+()=1414一9=()四、板书设计:⑵9+()=1818-9=()⑷9+()=1717—9=()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全班每一个学乞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纶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三、课堂练习\n思考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8+3二+5二9+5二7+6二87+4二9+2二9+8二8+7=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9十()=168十()二=139十()=158十()二17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二、新授1.出示例2。(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口己的想法)(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三课时十几减8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12—8=4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2.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提问:(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2)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列式?(13—8=5或13—5二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n三、巩固练习\n圏一團.算一算'“、y^i•、戸?Jk/Xf/x7/16-8=用/爪上xnAB///////////////15-8=8+5=8+3=8+6=*13~8=11-8=14-8=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10-8=13-8=16-8=11-8=14-8=17-8=12-8=15-8=18-8=四、板书设计:十几减89十()=168十()=139十()=158十()=17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n第四课时十几减7、6法)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7、6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11-814-913-815-911-917-912-816-8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6十()=128十()=135十()=117十()=149十()=166十()=13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思考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二、新授1.出示例3。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2)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4)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5)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6)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13—6=7三、巩固练习1・完成P14页的“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让学生口生说说思考过程。2.做一做第2题。\n3、完成P14页“做一做”的第3题。算,全班集4.布置作业。体订正,个四、巩固练习别题目让学1、如果Z\=2,0=3,□=5,那么生说说思考过程。□+O+A=()A+O-D=()A+A-O=()□+□-□=()2、在()里填数。4+()=119+()二14()+9=16()+7=148+()=16()+8=13观察画面,理解图意,6+()二10()+6=115+()=13用自己的语()-3=1016-()=1017-()=7言叙述画面内容9-()=5()-4二4()-3二4()-5-10五、板书设计十几减7、611-814-913-815-911-917-912-86-81学生分组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n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学生独立列\n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第五课时十几减8、7>6练习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过程一、复习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教科书P15第4题二、课堂练习1.完成P16页的第7题。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教师在巡视过程要加以提示,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醒学生不要漏写。2.完成P16页的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3.完成P16页的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三、数学游戏教科书P16页的第6题。教师准备好两套不同颜色的卡片,一套写上14—8、12—5、12—4、16——9、15——8、11——3、14——9、14——8、13——6、13——8等算式卡片;一套写上5、6、7、8等数字卡片。开始“找朋友”游戏。游戏开始时,教师先指定一名手拿数字卡片的学生到讲台上来,比如:5O这名学生手举卡片问全班学生:“5,5,你的朋友在哪里?”下面拿“14—9”、“13—8”卡片的学生接着说:“5的朋友在这里。”边说,边跑上讲台,站在拿5卡片的学生的两旁,再齐问台下的学生:“我们算得对吗?”全班学生齐答:“对、对、对。”紧接着热烈鼓掌。其余各题也按上法进行。四、巩固作业\n1、在O里填上“〉”“〈”或“二”。\n5+90149018-1010-8071203+89W—W乙、弁异O8+7二12-12二6+10二7+80169+601512+4二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7+5二2+8二7+0二8-3二19-9=16-4=2+7二11-10=9-0=0+0二6+9二9+9二五、板书设计十十十34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11-814-613-815-611-717-912-716-8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3十()二=125十()=132十()二=115十()=144十()二=124十()=133.12一6=6,说一说想的过程。一*豹役1.出示例4。(1)独立计算,指名板演。(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找朋友”游戏第六课时十几减5、4、3、2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5、4、3、2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n1、口算\n⑶小结。I~p1三、巩练习1.完成P17页的“做一做”7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2.做一做思考题。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4、算一算。3+6+4二19-3-5-17-7+3二6+7-2=9-6+8=7+3-8二5、列式算一算。①一个加数是6,另一个加数是7,和是多少?②减数是8,被减数昌9,差是多少?四、板书设计12-511-412-411-3全班学生齐答独立计算,指名板演。(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冃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12-311-2\n第七课时十几减几练习课(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过程一、复习教科书P18第3题二.课堂练习1.完成P18页的第4题。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2.完成P18页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3.完成P19页的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三、作业1、算一算。6+9二9+8二3+9二9+9二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12-9=17-9=14-9=16-9=2、填数。14-9-(二14()+9二169+)二18)15-9=()18-9-()四、板书设计练习四1,2,3,4,5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n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八课时十几减几练习课(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过程一、复习二、课堂练习1.完成P19页的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完成P19页的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3.完成P19页的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三、布置作业1、直接写出得数。10+7二9+6二5+9二8+4二9+4二2+9二7+6二9+8二16-4=10-9=10-4=10-3-2、算一算。9+2二9+5二9+8二9+7二11-9=14-9=17-9-16-9=\n3、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12-9=18-9=14-9=11-9=16-9=15-9=13-9=17-9=4、完成练习四6,7,&9,10第九课时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编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2.初步学会分析解答简单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和求剩余的减法应用题。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12—87+917—816—715—511+22、★★★★★★★★•••••★和•一共有多少个?3、△△△△△△△△△△△还剩多少个△?一*Wr復1.出示教科书P20页的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一讲画面的内容。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教师: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教师: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些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一讲iffl面的内容。让学生口由笔合,互述画面内容。)指名读题。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为什么这样列式?\n华的个数。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用吗?介绍多余条件。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比如:第(1)题是知道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求总数用加法。(2)、(3)两题是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可让学生自行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P20的"做一做”。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生观察画面,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全班订正。三、完成教科书P22第1题2、我养了8条龌亀二髀燹槊字你同样多。他们一共养了多少条小金鱼?答:一共养了()条小金鱼。3、教室里面有12小同学,出去了2人。教室里还有几个小同学?让学生根据□O□二口(人)画面意思,答:还有()小同学。进行编题。(小红和小丽每人要写15个大字,4、我有9颗水果糖,吃了一些,还剩3颗,吃掉多少颗?□O□二口(颗)板书设计引导学生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全班答:吃了()颗\n核对。第十课时解决问题(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比较两数多少的方法。2.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下面各题。12-56+1312+4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教师任意指一两题,请学生说出思考过程。探索规律学生小组汇报讨论结果。16-713-917-8\n2.比多少。OOOOO□□□□□□□□OOOOOoO比口教师: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二、新授教学例601•出示例题。指名读题。知道小雪、小华各套中多少个?1.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2.让学生自己摆学具,比多少。出示:小雪套中8个,小华套中12个。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1)、每一教师:请大家用摆小棒的方法,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提问:哪一行摆得多?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n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教师边提问边检查学生摆得是否正确,再指定一、二个学生摆给大家看一看。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启发学生思考,小华比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多摆了几个。1.教师: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知道小华比小雪多摆了4根小棒,就表示小华比小雪多套了4个。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一道应用题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教师: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教师:用什么方法计算?5•请学生列式:三、巩固练习12-7=4(朵)1.我有16个苹果,妈妈有9个苹果,妈妈比我少几个苹果?1.方民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圆白菜。圆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3•完成P21页的“做一做”o四、小结竖行的减数都不变.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想一想: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你是怎样算的?四、归纳整理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还能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的排列一下吗?全班同时开始做题,教师计算时间,看谁又对又快。5、完成练习六第1题让学生口头编题,分析题日的已知条件和问题。(2)想一想用什今天我们学的应用题里,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哪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n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计算?第十一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简单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学会解答简单的减法应用题。教学过程一、完成教科书P22第2题二、完成教科书P22第4题让学生观察画面,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全班订正。三、完成教科书P22第1题让学生根据画面意思,进行编题。(小红和小丽每人要写15个大字,小红已经写了7个,还要写几个?小丽还要写6个字,她已经写了几个字?)引导学生找岀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全班核对。四、完成教科书P21第3题全班同时开始,在指定的时间内检查学生的计算质量,对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给予表扬。五、完成教科书P23第6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教师任意指一两题,请学生说出思考过程。六、完成教科书P23第8题七、课堂练习1、今天我要做14道题,已经做好9道,还要做儿道?(3)列式计算。自主计算2、教室里有12个同学,其中女同学有5个。男同学有几个?3、一共有12个风车,我们要买7个。还剩儿个?4、同学们植树,第一组植树6棵,第二组植树8棵,一共植树多少棵?八、板书设计练习五第十二课时整理和复习(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归纳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n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2、通过一图四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进一步提高每个学生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熟练程度。教学过程一、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教师在黑板上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并提问:1、想一想20以内退位减法一共有几道题?2、找一找减法表中有什么规律?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这36道题?二、探索规律学生小组汇报讨论结果。1、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1)、每一竖行的减数都不变.(2)、每一竖行的被减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1,这样它们的羌也依次递增1。引导学生得出: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羌也越大。2、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1)每一横行的被减数都不变。(2)每一横行的减数从左往右依次少1,这样它们的羌也依次递增lo三、掌握算法想一想: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你是怎样算的?四、归纳整理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还能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的排列一下吗?五、口算练习1、教师任指表中一题,学生以最快速度口算出答案2、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得数相同的所有试题。3、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重点练习。4、做练习六第3题全班同时开始做题,教师计算时间,看谁又对又快。\n5、完成练习六第1题6、完成练习六第2题六、布置作业1、直接写岀得数。8+6二12-4=18-9=11-2=13-8=7+9二11-5=6+5二17-9-14-7=15-7=16-8-2、两步计算。5+4+7二13-9+7二13-4-6=9+6-7二7+8-9二16-8-7=14-8-415-3-8=11-4+6二3、有12棵口菜,吃了3棵,还剩多少棵?4、我钓了6条鱼,妈妈钓了9条鱼,我们一共钓了几条鱼?七、板书设计六一儿童节的表演中,有11人参加了小合唱表演,有14人参加了舞蹈表演,有5人参加了小品表演,参加舞蹈表演的比参加小品表演的多多少人?(每人只参加一项表演。)第十三课时整理和复习(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2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n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的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的进行解题。教学过程一、口算检测二、复习应用题1.出示教科书P25的第四题。(1)让学生口头编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计算?(3)列式计算。2.独立练习教科书P25的第5题。3.出示教科书P26的第8题。引导学生学会看懂统计表,并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同时把表格填补完整。4.独立练习教科书P26的第7题。(提醒学生注意运算的顺序)三、课堂练习教科书P26的6题。四、布置作业1、直接写出得数。13-6-13+4二18-9-6+6二9+5二12-7=8+7二7+9二17-8=11-6=5+8二15-8-2、在□里填数。5+□二134+□二136+□二1413-4=014-5二口11-5=03、在O里填上“〉”、或O11-60512-7078015-613-5017-916-9013-712-5011-34、原有17本故事书,卖岀9本,还剩多少本?5、卖出7本科技书,还剩下8本,原来有多少本?\n6、树上的小鸟飞走了7只,还有5只,原来树上一共有几只小鸟?7、我有10支水彩笔,小明的和我的同样多。两人一共有多少支水彩笔?五.板书设计练习六单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