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更新时间:2022-06-10
类型:docx
大小:16.44 MB
页数:238
下载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课件 > 人教版数学课件 > 一年级下册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所在学校:执教班级:任课教师:\n\n\n\n\n芳草地国际学校知行课堂教学评价表(试行)校区学科年级课题名称授课人评价项目评价要点知行观察点符合程度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教学目标1.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的程度;2.可操作的程度;学习条件3.学习环境的创设;信息化4.学习资源的处理;教学组织学习指导教学调控课堂气氛5.学习指导的范围和有效程度;6.教学过程调控的有效程度;7.课堂气氛的宽松度;8.课堂气氛的融洽度;学生活动9.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思维表达实践10.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11.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12.学生参与活动的基本学习习惯:13.学生参与活动的学科性学习习惯;教学效果14.目标的达成程度;15.解决问题的灵活程度;16.师生的精神状态;学科特色17.知识获得与运用;知识18.见《北京市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总分知行课堂基本观点每一节课都是带班育人课每一节课都是语言发展课每一节课都是思维训练课思维教师设问恰当,追问有效,注意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理有序阐明观点;板书运用熟练,书写规范,整体感强,并具生成性;表达学科表达:能用规范准确的学科语言表述学科内容;学科阅读:重视指导学生阅读文本,并获有效信息;重视学生语言交流能力,声音响亮,语句规范流利;实践重视学科教学中实验、操作等环节教学,具有实效;重视学科与生活的关系,有效丰富学生常识、见识;重视跨学科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突出学科特点;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材分析\n一、全册知识内容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3课时图形与几何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3课时统计与概率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综合实践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13课时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5课时数与代数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7课时第七单元找规律4课时第八单元总复习4课时共计58课时二、本册重点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20以内的退位减法(13课时)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7课时)三、教学目标:⒈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⒉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⒊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⒋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⒌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⒍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n7.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根据分类标准的不同进行分类;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通过综合与实践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单元结束期末平均错误率速度(绝大多数)平均错误率速度(绝大多数)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以内每分钟做8题7%以内每分钟做10题100以内的加、减法12%以内每分钟做5题10%以内每分钟做6题四、对本册教学内容分析:1.内容丰富、素材多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凸显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7个单元设计四大领域。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涉及体育、卫生、自然等多方面的内容。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设计学习活动和学习素材。生活经验对于起始知识,重视并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了联系生活深化认识的学习活动。学习经验、关注知识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对于新知的自主建构。3.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体现合理的教学顺序和节奏,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提升。4.落实“四能”课程目标,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步骤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内容涉及到各个领域。解决问题重视策略和方法的传递。5.关注评价和总结,注重反思能力的培养。五、教学进度表:\n周次日期内容课时备注12.20~2.24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3+1课时)例1——1课时;例2——1课时例3——1课时;练习——1课时422.27~3.3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13+1课时)例1——1课时;练习——1课时例2——1课时;例3——1课时433.6~3.10练习——1课时;例4——1课时练习——1课时;例5——1课时443.13~3.17例6——1课时;练习——1课时整理和复习——2课时453.20~3.24整理和复习——1课时机动——1课时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3+1)例1——1课时;例2——1课时463.27~3.31练习——1课时;机动——1课时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9+2)数数和数的组成:例1、2——1课时;读法和写法:例3——1课时474.3~4.7练习——1课时;例4——1课时例5——1课时;例6——1课时3清明调休1天(4.1周六上班4.2-4.4放假)84.10~4.14解决问题1课时练习1课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4\n例8——1课时;练习——1课时94.17~4.21机动——1课时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第五单元例1、2——1课时例3、4——1课时4104.24~4.28练习——1课时例5、6——1课时解决问题——1课时练习——1课时4115.1~5.5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7+1课时)例1——1课时;练习——1课时例1——1课时3劳动节5.1休息1天125.8~5.12练习——1课时;例2——1课时练习——1课时;例1——1课时4135.15~5.19练习——1课时;例2——1课时练习——1课时;例3——1课时4145.22~5.26练习——1课时;例4——1课时例5——1课时;练习——1课时4155.29~6.2整理和复习——2课时机动——1课时327日周六上班,28、29、30放假166.5~6.9第七单元找规律(4+1课时)例1、2——1课时例3、4——1课时例5——1课时;练习——1课时4176.12~6.16机动——1课时第八单元总复习3课时4186.19~6.23总复习4课时4\n196.26~6.30总复习4课时4207.3~7.7期末检测集团一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分工表:备课分工一览表单元课时内容课时数教案撰写备注全册分析王寿娟远洋校区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3课时王寿娟远洋校区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7课时张辉日坛校区20以内的退位减法6课时郭密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3课时于乐世纪校区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3课时于乐100以内数的认识6课时古艳梅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崔敏远洋校区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5课时李倩万和校区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5课时邢芸双花校区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5课时于立梅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耿颖第七单元找规律4课时殷冠铨民族校区第八单元总复习4课时崔敏远洋校区学情分析:\n第一单元分析——认识图形(二)\n教学内容⒈初步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⒉直观感知,感受特征,能够辨认和区别。课标要求1.《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2.《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教学目标⒈在分类、观察、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⒉在拼、剪的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平面图形的直观体验,使学生直观感受平面图形的特征,感知平面图形间的关系。3.在分类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启迪学生用数学眼光看世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2.感知平面图形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能结合图形的特征,灵活解决问题。教学建议例1:任务:1.直观认识平面图形的特征。2.了解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n1.积累观察、比较、操作的活动经验,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具体建议:1.关注从体到面的认识过程,帮学生建立联系。--猜一猜、画一画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比较的时间,引导学生碰撞思维形成认识。--分一分、辨一辨(大小学具的准备)3.采取多种形式和活动巩固内化,稳固认识。--找家;我画你说,我找你说、设计图案等活动。例2:任务:1.强化平面图形的显著特征。2.初步了解图形间的内在联系。3.积累转化图形的初步活动经验。4.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具体建议:1.调动兴趣,让学生成为拼摆的主体。---学具准备要充分2.关注学生的争论,适当给予方法的指导。---对于长、正方形的判断3.适当把握,点到即可。---三角形的价值、六边形、图形联系4.分与合可以并进。例3:任务:1.巩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3.巩固平面图形的显著特征。4.积累活动经验。(倾听、表达、交流等)5.保护、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意识。具体建议:1.七巧板人手一份。2.可以开展合作竞争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3.可以适当变换题目的要求。----平面图形,或其他图形。\n应注意问题1.切忌把数学课上成“手工课”和“拼图课”,通过动手操作要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本质加以认识,活动前要有活动问题,活动后要注意对知识的总结和提炼。2.确保学具的充分准备---是学习任务能否达成的关键。3.正确把握教学要求不拔高。①不要求用严格的数学化语言进行描述。②长方形、正方形角的特征、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不要求掌握。课时安排建议第一课时:例题1练习一第1、2、3题;第二课时:例题2练习一第4(1)、5、6、7、8题;第三课时:例题3练习一第4(2)、思考题;关于练习1.要关注做题时方法的交流。2.要关注空间观念的培养。3.理性分析,正确把握。4.抓住本质,适当补充。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内容:第2页——例1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课时分析:教学目标:\n1.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2.通过拼、摆、画、折、找等活动,使学生能直观地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3.在经历观察、比较,描画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丰富学生的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4.在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体会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求新知的兴趣。教学重点: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立体图形中“拓”出面、借助“拓”出的面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积木、立体图形物体和平面图形卡片、钉子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课件呈现主题图: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二)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你们都分别有哪些形状的积木呢?二、动手操作,认识平面图形(一)师生互动:\n1.你有什么方法能在纸上得到这些立体图形的“面”呢?(1)讨论得出方法:把积木放在纸上,用铅笔描下来。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提示有印泥、橡皮泥)(2)小组活动。(用自己的积木踏一个平面图形。)(3)说说你用什么形状的积木画了一个什么图形?(课件出示)评析:通过给新朋友拍照片的活动师生共同得出:长方体画出的是长方形,正方体画出的是正方形,三棱柱画出的是三角形,圆柱画出的是圆,四棱体画出平行四边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并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同时在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2.归类:请小朋友把描画下来的图形整理一下,分分类。小组讨论:(1)你们能把这些图形分分类吗?(3类或4类)(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比较,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类的,你为什么这样分?问:说说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长边缩短和短边一样长就是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游戏把长方形一拉边斜了就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三条边围成。圆: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3)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每种图形的样子的?三、巩固应用,加深认识(一)P3“做一做”的第1题:1.在图中找出平面图形2.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3.课件出示: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n                     (二)P3“做一做”的第2题:1.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2.你能用今天所学的平面图形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吗?3.学生利用立体图形拓出自己喜欢的图形。4.展览学生作品,师生评价。(三)P5“练习一”的第1题:涂一涂(四)P5“练习一”的第2题:把各种图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五)P5“练习一”的第3题:四、课堂回顾,小结、质疑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2.指导阅读数学课本,回顾学习的过程(体——面——生活)3.你还有什么问题吗?五、板书设计认识平面图形体长方形面正方形生活平行四边形三角形\n圆学情反思:检测:1、填一填。2、3、(1)\n(2)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第二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教学内容:第3页——例2课时分析: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2.通过折一折、拼一拼,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教学难点:\n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平面图形的图片;学具袋中的平面图形。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一)课件出示:几个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平面图形拼组成的,让学生说出这个组合图形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二)点明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平面图形的拼组。二、操作感知(一)折一折1.长方形的边的特征;(1)将手中准备好的长方形对折,你是怎么对折的?(2)学生交流汇报。有左右对折与上下对折的。你有什么新发现?(3)引导学生发现:通过对折,上下两条边能完全重合,左右两条边也能完全重合。同时教师指出:上下两条边是一组对边,左右两条边也是一组对边。(4)板书归纳:长方形对边相等。2.正方形的边的特征、。(1)猜测:观察一下手中的正方形,猜测一下正方形的边会有什么特征?可能会有学生说:对边相等,也可能会有学生说:所有的边长都相等。(2)讨论:我们怎么去证明你的猜测呢?学生可能会说:用尺子量,也可能会说:通过对折来证明。(3)验证:让学生通过对折的方法来证明正方形各边的关系。\n(4)汇报;通过上下对折,左右对折证明对边相等;通过对角线对折证明邻边也相等。(5)板书归纳: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二)拼一拼:1.引导探究长方形拼组;(1)想一想: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能拼成什么平面图形?(2)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拼组;(3)展示学生的拼法:一种是将长边对接,一种是将短边对接。(4)为什么有的同学能拼出正方形,而有的同学却不能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说明。(提供同样的两个长方形学生实践得出:只有特殊的两个长方形才可以拼成正方形。)(5)小结: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也可能可以会拼成正方形。2.自主探究正方形的拼组:(1)想一想:你准备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一拼?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2)拼一拼:利用学具拼一拼;(3)说一说: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所拼成的图形。(4)议一议:至少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3.合作探究三角形的拼组:(1)讨论:你和同桌准备拼一个什么图形?要用几个三角形?(2)合作:同桌合作拼一拼,看看能不能拼成你想拼成的图形?(3)汇报:每桌派代表说一说你们拼成什么图形。(4)阅读课本:p3例2思考:书中的小朋友用即可三角形拼成了什么图形?\n三、巩固应用(一)基本练习:1.“做一做”(1)课件呈现“做一做”的两幅图,你还能拼出什么图形?(2)用准备好的三角形(附页提供)拼组出其他平面图形。(3)将学生的拼组成果进行汇报、展示,并请拼摆方法得当的同学介绍方法。2.剪一剪(利用分的原理研究图形之间的转化关系。)书第6页第4题。结论:正方形可以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或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二)拓展练习:1.阅读课本第5题的图,创设情境:灰太狼发现喜羊羊家的墙壁上破了一个洞,想晚上跑到喜羊羊家来抓走喜羊羊,请你帮帮喜羊羊,看看缺了几块砖,让喜羊羊抓紧去买来,把墙上修补好。(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2)教师引导:可以动手画一画。鼓励学生动手操作。(3)学生汇报,教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2.阅读课本第8题(折一折)猜—折—验证,教师演示,对面的数字不可能是挨着的一个应该是对着的。3.阅读课本思考题(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有几种剪法。)大家小组讨论,可以在纸上画一画。小组汇报答案。(5种)四、总结归纳1.教师小结: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图形的拼组和剪切,我们可以用几个图形拼出其他图形,还可以用一个图形剪出其他图形,希望大家能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更多美丽的图形。2.呈现一幅由七巧板拼组的图案。五、板书设计图形拼组\n学情反思:检测:1、3、填一填\n5、第一单元平面图形(二)第三课时七巧板教学内容:第4页——例3(七巧板的拼组)课时分析:教学目标:1.在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些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2.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3.利用各种图形的拼组,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n4.感受所拼图形的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所学平面图形的知识。教学难点:拼组指定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准备:教具:一套七巧板、课件;学具:一套七巧板。教学过程:一、看图激趣,认七巧板(一)看图激趣   出示七巧板拼成的图案。这些美丽的图案都是用七巧板拼成的。(二)认识七巧板 1.七巧板,是由七块板组成的。中间这个巧字,是想告诉我们,心灵手巧的小朋友能用它拼出许多美丽的图形。2.拿出自己的七巧板分一分,七巧板里面有几种不同的图形?3.数一数,每种图形有几个。4.比一比,哪些三角形一样大?(两个大三角形、一个中三角形、两个小三角形)二、动手操作,积累经验。谈话:刚才我们看到了许多用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我们也来试试,好吗?(一)用两个图形拼三角形。1.提出要求:用两个图形拼一个三角形。先想一想,怎样拼?再动手。2.学生操作。3.学生展示,并说说是用哪两个图形拼的。 4.评价:这位小朋友完全按老师的要求,用两个图形拼成一个三角形,真棒!\n(二)用三个拼。 1.请听清楚要求:用七巧板中的三个图形拼一个三角形。先想一想,用哪三个图形,这三个图形能拼成一个三角形吗?想好了再拼。2.学生拼图。3.学生展示,并说说用哪三个图形拼的。4.评价学生拼组的图形。(三)用四、五、六个拼1.谈话:刚才我们拼三角形的时候,先用几个图形拼的?后来用几个图形拼的?接下来拼三角形,你想用几个图形拼?(4、5、6)2.要求:(1)小组合作拼三角形(2)分别用4、5、6、7个图形拼(3)先想想用哪几个图形能拼成三角形。3.小组代表汇报用哪些图形拼的。三、发挥想象自主创新(一)用七巧板拼图形。  1.拼长方形组内合作,展示各组有几种拼法。 谈话:七巧板不仅能拼三角形,还能拼成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各种的图形呢!2.独立拼自己喜欢的有趣图形。全班展示,大家猜拼的是什么图形。3.将“七巧板”复原拼成一个正方形。(二)介绍七巧板的来由,欣赏古今中外的七巧板拼图。“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玩具,后来流传到国外,欧洲人称之为“唐图”。唐朝是中国十分昌盛的时期,外国人常用“唐”来代表中国。因此,七巧板就成了“中国的图”。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1.p6第4(2)题:用几张正方形的纸剪一剪、贴一贴,再涂上颜色,做出漂亮的图案。独立完成后展示。2.看书回顾今天我们一起用七巧板拼三角形,拿过七巧板首先我们要观察,看一套七巧\n板里有那些图形,这就是解决问题时我们要清楚知道了什么?接下来我们开始动手探究怎么拼?最后通过展示大家的作品,我们知道了有那些拼法,谁拼的多?五、板书设计七巧板的拼组拼三角形:两个图形知道了什么三个图形怎么拼呢四、五、六个图形谁拼的多拼任意图形:七个图形学情反思:课堂检测:2、拼成的图形中没有用到哪种图形?请在相应的图形下打勾。\n第二单元:单元分析单元教学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  (P10――――P26)一、内容分析:单元小节例题及知识点课标要求(注明:课标对本年级这一内容的要求,具体阐述)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1)十几减9的口算1.通过问题情景,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例1,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2)十几减几的口算1、学习例2、3、4,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3)解决问题1、学习例5、6,通过情景图,让学生学会独立收集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整理和复习掌握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二、目标单元:1.知道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准确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2.理解数量间“差”的关系,能正确分析解答用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三、单元重点:1.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计算。2.正确理解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四、单元难点:\n1.正确、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2.准确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解答。五、单元说明: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后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动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教材编写的特点:1.延长了20以内退位减法的学习过程2.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计算方法多样化3.突出了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4.渗透了集合、函数、统计等数学思想。5.关注整理复习,注重反思评价。六、教学建议:1.提高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能力,为正确、熟练应用“想加算减法”作准备。对20一捏进位加法计算的巩固与提高,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以下几个层次进行。第一,结合具体题目与直观学具,进行算理与算法的回顾。第二,对20以内进位加法的36道题进行随机的口算练习,并针对易错题目重点练习。第三,填空练习,如8+□=13,5+□=11等。第四,拆数练习,如12=10+□=9+□=□+□2.通过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基于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填一填等活动,进行“动作或图形表证”“口头语言表征”和”\n数学符号表征“之间的相互转化,帮助学生理解算理。3.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4.有效运用画图策略,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七、单元课时安排:约13课时1.十几减9………………………2课时2.十几减8、7、6……………3课时3.十几减5、4、3、2…………2课时4.解决问题…………………2课时5.整理和复习………………4课时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一课时:十几减9教学内容:教科书10—11页十几减9课时分析: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2.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学会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学具小棒等。\n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在寒假里,婷婷、明明和小兰三个好朋友参加了社区的游艺活动,拍了不少的照片,你们想看看吗?(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中的套圈游戏)在这幅照片上,你们收集到哪些信息?二、自主探究。1、要知道“还有几个”,该怎么计算呢?指名回答并板书:15-92、15减9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借助你手边的学具验证一下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再跟你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的想法。(学生活动,讨论)3、学生汇报,随机板书:预设:A、数数一个一个的减;B、做减想加,9+(6)=15,15-9=6C、连减D、破十法提问:10是哪来的?为什么要用10-9?(课件演示拿走小棒的过程)E、简算法15-10=5,5+1=6提问:为什么要用15-10,10从哪来的?减了10后为什么要加1?\n4、质疑:仔细看一看,想一想,你对这些方法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5、练一练:用你喜欢的办法计算13-9,并跟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样算的。(课间休息)三、巩固提高。1、口算(开火车)。(课件四)13-9=14-9=15-9=18-9=11-9=12-9=2、小鸟找家。(课件五)(1)观察图画,注意房子上面的数字。(2)你想帮哪只小鸟找家?(3)还有一只小鸟没有家,谁来想办法帮助它?(4)一间房子只能住一只小鸟,那么我们大家就来给这只小鸟添一个家,好吗?(学生齐答:15-9=6,课间添一个房子,小鸟回到了家)(5)这些小鸟的卡片上的算式有什么特点?(都是十几减9),你发现这些算式的差有什么特点呢?(有条理的板书:11-9=2,12-9=3,13-9=4,14-9=5,15-9=6,16-9=7,17-9=8,18-9=9,引导学生发现规律。)3、看图列式。(课件六)详见教材P16。4、发散练习。(课件七)()-()=7四、全课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同学们知道吗,今天我们一节课学习了几节课的内容,你们真是太棒了。可能有的小朋友还不能熟练的计算,让我们在后面的课堂中再多多练习,争取算得又对又快,好不好?五、作业设计。练习口算十几减9六、板书设计:十几减914—9=54101+5\n学情反思:第一课时课堂效果检测题班级:姓名:一、基础知识:圈一圈,算一算13-9=()16-9=()二、实践应用:1、看图写算式?只17只()―()=()2、图书馆有15本《数学大王》,已经借走了9本,还有多少本?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n第二课时:十几减9练习课教学内容:教科书13页第4题-第8题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优良品质。3、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同时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学具准备:电脑课件一套口算卡片多张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听算 (视算)13-9   17-9   12-9   15-9   18-9   14-9 (全班齐听)1)集体订正2)评讲:谁能说一说:18-9=?你是怎么想的?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一摆,并与你的同桌说一说(边摆边说)3)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4)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再把18-9等于几说给你的小伙伴听。2、看图写算式  (课件出示)◎◎◎◎   ◎◎◎◎◎◎◎◎  ◎◎◎\n(指名板演,全班齐练)板书:9+6=156+9=15   15-6=9   15-9=63、算一算第14页的第5题要求:先同组的同学互相的说一说,然后再列出算式最后集体订正,对于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4、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口答教师拿出准备的数学抽拉卡片或数字转盘,教师随意抽拉或转动,让学生口答出得数二、出示课件(第14页的第6题和第8题)要求:1)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2)再指名说图意3)再列式计算,并与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三、独立练习学生完成书中第7题,完成后集体订正答案。四、全课总结大家对于十几减9的口算题还有什么问题吗?有什么想说的?五、布置作业1、回家写一个十几减九的算式,给妈妈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能说出几种方法就说几种,比一比,看谁说的方法又多又好。2、口算练习。六、课堂效果检。学情反思:第二课时课堂效果检测题\n班级:姓名:一、基础练习1.填一填121511189()()99()()912—9=()15—9=()11—9=()18—9=()2、连线17-914-915-916-913-987564二、应用练习1、列式计算(1)17比9多几?(2)9比18少几?2、解决问题(1)阳阳家有白兔、灰兔一共15只,(2)草地上有17只蝴蝶,飞走其中灰兔有9只。白兔有多少只?了9只,还剩几只?三、课外延伸在()里填上合适的数,使等式成立。(1)3+5+9=3+6+()(2)4+2+6=1+8+()(3)6+()+3=7-1+()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n第三课时:十几减8教学内容:十几减8(第15页 例2)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课堂效果检测课时分析:教学目标:1、理解“十几减8”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8”的题目。2、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并且正确率高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沟通联系电脑出示口算:(全班齐练,集体订正)8+5    7+8    7+6   6+8   5+7  5+9    13-9    16-9   18-9   15-9 17-9    14-9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n1.课件出示2、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3、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想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4、交流算法指名回答并板书:12-8=提问:12减8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借助你手边的学具验证一下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再跟你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的想法。(学生活动,讨论)5、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A、一个一个的减;B、做减想加,8+(4)=12,12-8=4C、连减12-2=10,10-6=4提问:为什么要用12先减2?减去2后还要减几,你怎么知道的?(课件演示拿走小棒的过程)D、10-8=2,2+2=4提问:10是哪来的?为什么要用10-8?板书:12-8=42102+4(课件演示拿走小棒的过程)E、12-10=2,2+2=4提问:为什么要用12-10,10从哪来的?减了10后为什么要加2?6、质疑:仔细看一看,想一想,你对这些方法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n7、练一练:师:用你喜欢的办法计算14-8,并跟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样算的。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8、小结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三、巩固计算方法1、教科书第13页——1题要求:说一说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2、教科书第13页——2题四、全课总结:怎样口算十几减几比较简便呢?破十法、想加算减五、布置作业:十几减几的口算六、课堂效果检测七、板书设计:十几减几13-8=513-5=8学情反思:第三课时课堂效果检测题班级:姓名:一、基础练习算一算。\n8+6=8+7=8+8=8+3=8+9=14-8=15-8=16-8=11-8=17-8=二、应用练习画一画,算一算15-8=13-8=第四课时:十几减7、6教学内容:十几减7、6(第14页 例3)课时分析:教学目标:1、理解“十几减7、6”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7、6”的题目。2、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积累并应用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提高拼摆、画图的能力,突出加减法间的本质联系,为学生掌握算法提供支撑。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并且正确率高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沟通联系\n电脑出示口算:(全班齐练,集体订正)8+3    7+8    6+6   6+9   5+9  2+9    18-9    16-8   14-9   15-8 15-9    14-8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课件出示2、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讲述两个小朋友的对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3、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想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4、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要知道“黑的有几条?,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指名回答并板书:13-6=提问:13减6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借助你手边的学具验证一下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再跟你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的想法。(学生活动,讨论)5、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A、一个一个的减;B、做减想加,6+(7)=13,13-6=7C、13-3=10,10-3=7提问:为什么要用13先减3?减去3后还要减几,你怎么知道的?(课件演示拿走小棒的过程)D、10-6=4,4+3=7提问:10是哪来的?为什么要用10-6?板书:13-6=73104+7\n(课件演示拿走小棒的过程)E、13-10=3,3+4=7提问:为什么要用13-10,10从哪来的?减了10后为什么要加5?6、质疑:仔细看一看,想一想,你对这些方法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7、练一练:提问:红的有几条?怎样计算呢?师:用你喜欢的办法计算13-7,并跟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样算的。请同学们说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8、小结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三、巩固计算方法1、教科书第15页——1题要求:说一说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2、教科书第15页——2题四、全课总结:怎样口算十几减几比较简便呢?破十法、想加算减五、布置作业:十几减几的口算学情反思:第四课时课堂效果检测题班级:姓名:一、基础练习算一算,想一想,你会发现什么?8+6=7+5=6+5=14-8=12-7=11-6=14-6=12-5=11-5=\n二、应用练习14-□=□14-□=□第五课时:十几减8、7、6练习课教学内容:教科书P15-P16练习三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题型的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2、鼓励学生能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3、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掌握不同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口算卡片、ppt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一)听算14-712-813-513-914-612-516-714-911-715-6(全班齐练,集体订正)讲评:1.说一说12-5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n2.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在这些算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12-5=?,看看谁说的最好。(二)计时计算比赛 (P15、4)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全班同学给予鼓励。集体订正二、拓展练习(一)先说得数,再写算式(P15、3)(1)指导学生看题。(2)全班学生独立完成。(3)集体订正。(二)找朋友(P15、1)教师准备椅子道具,发给学生口算卡片,根据卡片上算式的答案,找相对应的椅子。(三)移动8,从卡片上的数里减去它。(P15、2)(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订正。(四)在○里填上“>”“<”或“=”(1)说一说这道题什么意思?(2)学生独立完成。(3)集体订正。(五)连一连(p16、6)\n(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订正答案。(六)计算(p16、9)(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订正,交流计算方法,是否可以计算更加简便?三、解决问题(一)P16、7(1)看懂表格,说清每个数表示的意思。(2)说清每题的条件与问题(3)学生独立填写。(4)集体订正。(二)P16、8\n(1)读懂题意,学生独立完成。(2)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三)P16、10(1)读懂题意,学生独立完成。(2)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四、全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对十几减几你还有问题吗?板书设计:十几减8、7、6练习课学情反思:第五课时课堂效果检测题班级:姓名:一、基础练习在□里填上合适的数。8+□=156+□=14□+7=1315-8=□14-6=□13-□=7□-8=8□+9=1712-□=8\n二、应用练习连一连5678911-211-311-411-511-6第六课时:十几减5、4、3、2教学内容:教材第17页的例4、做一做及练习四的第1、2题课时分析:教学目标:1.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十几减5、4、3、2的口算。2.能利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迁移类推,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3.学会提出与他人不同的数学问题,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十几减5、4、3、2的口算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我们已经学习了“十几减9.8.7.6”的计算题,下面的口算谁答得正确并且声\n音响亮老师就奖励他一朵小红花。9+37+88+86+57+612-915-716-811-613-7揭示课题:我们复习了“十几减9.8.7.6”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探究“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索(一)出示例4,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二)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三)学生上讲台讲解思路,教师适时引导,重点探究计算方法。(四)对比优化算法(以12-5为例)(1)先从10里面减去5,剩下5和12中个位2加起来是7.10-5=55+2=7(2)先减去2,再减去3,得7.12-2=10,10-3=7(3)因为5+(7)=12,所以12-5=7(4)一个一个地减,减5次,还剩7.12-1-1-1-1-1=7对比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五)对比强化算法设问:对比“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和“十几减9.8.7.6”的计算方法,你发现了什么?预设:都可以用“想加算减”和“破十法”计算。三、应用促学。(一)完成教材第17页的做一做先独立完成,然后指名学生说出发现的规律。\n(二)教材第18页练习四的第1题先让学生观察题中的图,然后指名学生说出图的含义,列出算式。(三)教材第18页的练习四第2题小组合作,先说得数,再写算式。四、梳理评学学生上讲台梳理知识结构。(一).教师引导梳理。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这节课你觉得你和同学们的表现怎样?(二).学生独立梳理(三).指名学生上讲台,然后其他同学补充板书设计:十几减5、4、3、212-5=7(1)10-5=5,5+2=7(2)12-2=10,10-3=7(3)5+(7)=12,12-5=7(4)12-1-1-1-1-1=7学情反思:\n第六课时课堂效果检测题班级:姓名:一、基础练习12-4=15-8=16-7=13-5=12-7=13-4=11-3=11-5=14-5=11-2=11-4=12-3=二、应用练习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11-()=412-()=7()+9=13()-3=811-()=9()+7=12第七课时:十几减几练习课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19页练习四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题型的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2、鼓励学生能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3、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掌握不同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口算卡片、PPT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n(一)听算14-812-513-613-814-912-416-914-811-815-8(全班齐练,集体订正)评讲:(1)说一说12-4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2)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在这些算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12-4=?,看看谁说的最好。(二)计时计算比赛(P18、5)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全班同学给予鼓励。集体订正二、变式练习(一)计算(P18、3)(1)指导学生看题。(2)全班学生独立完成。(3)集体订正。(二)加减混合(P19、7)\n(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订正,注意需要报告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全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对十几减几你还有问题吗?学情反思:第七课时课堂效果检测题班级:姓名:一、基础练习11-8=12-6=14-9=15-9=13-8=3+8=13-6=4+5=16-8=12-4=6+7=17-9=二、应用练习在○里填上“>”“<”或者“=”。1015-75+61513-46+38+442011-810+68+9第八课时:十几减几练习课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19页练习四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题型的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2、鼓励学生能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3、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n掌握不同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口算卡片、PPT教学过程:一、变式练习(一)小动物喜欢吃什么?(P19、6)(1)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订正。(二)下面每组算式卡片的得数相同,你能填出被遮住的数码?(1)理解题意,交流想法。(2)学生独立完成。(3)集体订正。三、解决问题(一)老鹰抓小鸡(P18、4)(1)让学生观察。\n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通过你所看到的,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板书:12只小鸡,已经捉住了5只,还有几只?(2)学生解答、交流。如何列式?你是怎样想的?等于几?你是怎样算的?还有不同的算法吗?(3)解答正确么?(二)小猴图(P18、9)(1)让学生观察。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通过你所看到的,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学生解答、交流。如何列式?你是怎样想的?等于几?你是怎样算的?还有不同的算法吗?(3)解答正确么?(三)算一算,连一连。(P19、10)(1)理解题意。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2)尝试解决,交流想法。\n(3)解答正确么?三、全课总结十几减几的口算题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板书设计:十几减几练习课2学情反思:第八课时课堂效果检测题班级:姓名:一、基础练习11-6=15-7=12-5=7+9=8+6=11-4=14-7=18-8=13-5+2=12+6-6=12-5-5=17-9-3=8+7-5=12-7+6=二、应用练习在○里填上“>”“<”或者“=”。18-8817-1167+514-76+601512-318-94+6第九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20页的例5\n课时分析:教学目标:1.通过例题的学习,使学生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2.通过例题的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进一步熟悉解决问题的策略。3.帮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有意识地去发现身边的数学。教学重点:能够从图文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根据问题选择相关的信息,掌握一步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春天到了,教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郊外进行春游活动,同学们来到郊外,非常开心,吃过饭后,便玩起了游戏。二、探索新知:(一)回顾经验,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1.课件出示问题:踢球的一共有多少人?请学生思考,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至少需要几个条件?2.板书出示条件,问题:男生有8人,女生有6人,踢球的一共有几人?(1)读题(2)找条件和问题(3)列式计算:8+6=14(人)\n3.结合算式研究,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14、6、8分别表示什么?(已知男生和女生这两部分的人数,求整体一共的人数用加法计算)板书:部分+部分=整体4.小结:看来要想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就得知道和它相关的两个条件,如果我们知道了两个条件,你能提出和它相关的数学问题吗?(二)全面收集信息,选择有效信息,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1.明确条件和问题,理解题意。(1)收集信息。课件出示主题图教师:细细观察,你从图上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在书上标出来。预设:学生在书上标出条件:有16人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问题:还有几人没来?(2)利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选择有效信息。①教师:想一想:要求“还有几人没来?”这个问题,与哪些条件有直接关系?②学生讨论。教师:事先将条件和问题制成卡片,让学生把有联系的条件和问题摆放在一起,不用的条件放一边。③汇报:完整地读出有联系的条件和问题。(有16人踢球,现在来了9人,还有几人没来?)④教师小结:“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与“还有几人没来?”这个问题无关,是多余条件。2.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1)培养学生画图的意识,明确问题结构,帮助学生进行解答。①教师:“还有几人没来?”这个问题怎样解答,你是怎么想的?\n②学生思考:可以说理,可以画图......③教师:根据你们的想法,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2)列式计算,解决问题。①教师:怎样用计算的方法解决?②学生:列式计算16-9=7(人)③教师:谁来说一说算式中的16、9、7分别表示什么?1.回顾反思,强化解决问题的步骤与策略。(1)验证结果是否正确,学习检验方法。①教师:“还有7人没来。”这个答案正确吗?有什么方法来检验。②学生:7+9=16(人)③教师小结:可以用加法来检验,还可以想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回顾反思,巩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策略。①教师:回忆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是怎样做的?可以分成几步?②学生汇报③教师小结:解决问题时的一般步骤:第一步:观察图、文字,找到条件和问题。第二步:弄清哪两个条件和问题有直接关系,选择合适的条件解决问题,通过多种方式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答方法。第三步:检查解答的方法和结论是否正确。(三)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①教师:要求学生读题,在题目中标出条件和问题。②学生:读题,在题目中标出条件和问题。并分析③教师:要求“母鸡有几只?”与哪两个条件有直接关系?谁是多余条件?④学生作答并汇报。(四)课堂小结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了身边的问题,谁能说一说在解决问题时你有哪些好方法?\n板书设计:解决问题有16人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还有几人没来?16-9=7(人)学情反思:第九课时课堂效果检测题班级:姓名:一、应用练习1.妈妈一共拿着14个气球和2个风筝,左手拿8个气球,右手拿几个气球?□○□=□(个)2.4位老师带着16名同学去北京参观鸟巢,男同学有5名,女同学有多少名?□○□=□(名)第十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1页。解决问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课时分析: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巩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n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经历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的过程,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可以用数之间的关系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经历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的过程,学会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的一般步骤。教学难点:理解谁比谁少几和求谁比谁多几的数量关系。教学准备:教学图片,彩色小棍、圆片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一)拍手游戏1、教师拍4下。问①请你拍得和我同样多。(该拍几下,为什么这样拍?)②还可以怎样拍?(多2下或少1下)拍了几下?为什么这样拍?小结:你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今天咱们这节课重点来研究你们比老师多拍了几下和老师比你们少拍了几下这两种类型的问题。(二)摆一摆。复习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通过摆的过程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数量关系1、第一行摆5根红色小棍,第二行摆5根绿色小棍,摆完后,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些什么吗?(红色小棍和绿色小棍同样多。)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一名学生上台摆,并回答,实物展示台演示)(我是这样摆的:这样一个对着一个,正好就看出它们同样多。)2、继续摆:第一行5红色小棍,第二行摆7根绿色小棍,看着自己摆的图,谁能提出问题来?(绿色小棍比红色小棍多几个?)追问:①那多几个呢?(2个)②这2个在图中指的是哪两个呢?你能指出来吗?那左边这部分又表示什么呢?(和圆片同样多的5个),那你能列出算式来吗?③还可以提什么问题?(红色小棍比绿色小棍少几个?)④那少几个呢?(2个)能列式吗?\n小结: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来学习这种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板书课题)二、探索学习,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下图:春节,小朋友们去庙会玩套圈游戏。①提问:看到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小华套中了12个,小雪套中了7个,问题是: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②这个问题是谁和谁在比呢?(小雪和小华在比)谁多谁少呢?请拿出圆片,黄色代表小雪,蓝色代表小华,来摆一摆,比一比。请一个同学上台来摆。③学生动手操作,摆出如下图形:④提问:仔细看一看自己摆的,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呢?(多5个)⑤你能指出哪部分是多的5个吗?那左边部分指的是什么呢?(和小雪同样多的7个)⑥小结:这样我们就把小华套中的分成了几部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什么?(和小雪同样多的7个),另一部分就是什么?(小华比小雪多的5个)。提问:能列出算式来吗?12-5=7(个)继续看自己摆的图,想一想: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也是5个)2、比较①提问:刚才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现在请同学仔细看看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吗?②学生讨论:相同点:都是这两个小朋友比套圈数,差都是5,不同点:小华比小雪多的5个,小雪比小华少套中5个。\n3、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能解答了吗?那么想一想,遇到这种问题先要看什么?(看谁和谁在比)再看什么?(再看谁多谁少)三、巩固拓展1、说到这里,老师忽然想起了现在森林里正在进行着一场比赛呢!我们快去瞧瞧看哦!①谁和谁在比赛呀!(原来是两只可爱的松鼠在比赛采蘑菇呢!)②谁采得多?谁采得少?③松鼠姐姐比松鼠妹妹多采了几个蘑菇?(松鼠妹妹比松鼠姐姐少采了几个蘑菇?)2、看到咱们比赛这么带劲,小猫们可沉不住气了,它们每人拿来一只小桶,一根钓杆,你们猜它们要比什么吗?对了,钓鱼比赛。现在看图,你能提出问题来吗?鼓励学生提出不同问题,让学生互相启发,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3、选择合适的问题。月季花有40盆,菊花有44盆,?算式:44–40=4(盆)①一共有多少盆?②月季花比菊花多多少盆?③菊花比月季花多多少盆?\n④还剩多少盆?4、编题训练:你能从生活中找到谁比谁多多少的事物吗?四、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12-5=7(个)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12-5=7(个)作业:完成21页做一做。学情反思:第十课时课堂效果检测题班级:姓名:一、应用练习1.同学们玩捉迷藏,有13个男同学,有8个女同学,男同学比女同学多几个人?□○□=□(个)我采了14个松果。我采了8个。2.松鼠哥哥松鼠妈妈松鼠弟弟我采了6个松果。(1)松鼠妈妈比松鼠哥哥多采了多少个?□○□=□()(2)松鼠弟弟比松鼠妈妈少采了多少个?□○□=□()\n第十一课时教学内容:20以内退位减法练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难点:能用数学语言表达图意。教具准备:口算卡片、水果图片、图片:聪聪和明明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板书课题。老师:小朋友,看!这是谁?今天,数学王国的聪聪明明和大家一起上一节20以内退位减法的复习课。看哪个小朋友在这节课表现得最棒?(老师板书课题)二、分层练习。1、引入口算练习(过河比赛)。12-6=16-7=15-6=17-9=11-3=15-5=14-8=12-4=①老师:同学们,做得真快,但是不是快就好哦,还要做得正确。现在我们来看看个组能通过考验,能顺利得过河。②每组选两人回答,回答正确即过河。③师:同学们真棒,回答得又正确又完整,现在,聪聪走到了大小屋子,他们要比比大小,你们能不能帮帮他们呢?2、你大还是我大,在○里填上“﹥”、“﹤”或“﹦”11-511-612-512-813-612-614-716-7①老师:说一说,做这样的题应该注意什么?怎样能作对?②学生: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写出答案,再比较。③老师:接下去他们要去登山拿到红旗才能过关,现在请你们做得现在拿出你们的看家本领来,一起来拿红旗。\n3、勇夺红旗14-7+5=12-6+8=9+5+6=17-8-9=①老师:说一说,做这样的题应该注意什么?怎样能作对?②学生:算出第一步的得数,写在下面,再算第二步。要看清运算符号。4、引入看图计算的练习①老师在黑板上贴出雪梨苹果图。□+□=□□+□=□□-□=□□-□=□②数一数,有几个苹果?几个雪梨?你们能根据这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请你们打开小方格本来写一写。看谁写得又对又漂亮?③老师巡视,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格式以及书写姿势。5、引入解决问题的练习。第一关:对比练习。(1)(2)?只6只12只?只□○□=□□○□=□出示第一小题。①老师:请大家认真看图,想清楚知道什么?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②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计算。\n③然后老师逐步引导学生交流:从图里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12只蚂蚁,走了4只,屋里有几个?)为什么用减法计算?(从12只里面去掉走了的4只,剩下的就是屋里的只数。)同样方法完成第2题比较两题的计算方法。④这两题的计算方法为什么不一样?老师小结:由于数学信息不同,问题不同,所以计算方法也不同。你们的眼睛是雪亮的。顺利过关了。第二关:基础练习。我还要算8道题。一共要算17道口算题。(1)她已经算了多少道口算题?□○□=□()①学生独立完成。最后交流:为什么用减法计算?②老师小结:我们要看清楚题目里的已知条件和数学问题。求总数的用加法计算,求其中一部分的用减法计算。下面的题目有点难哦,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变聪明了。第三关:变式练习。一共有14朵花。①其中左边有6朵,右边有几朵?\n□○□=□(朵)②其中黄花有9朵,红花有几朵?□○□=□(朵)让学生独立做完后,指名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第四关:(拓展练习)①老师:刚才有的小朋友差点就过不了关。现在是最后一关,请你们加油啦!请看图,想一想,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②四人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老师总结:小朋友真厉害!可以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也可以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只要我们用心去找,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四、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板书设计:20以内退位减法练习课12-4=85+6=1117-8=9(道)14-6=8(朵)14-9=5(朵)学情反思:\n第十一课时课堂效果检测题班级:姓名:一、应用练习=(个)?个12个1.=(条)=(本)2.3.第十二课时教学内容:20以内退位减法复习整理教学目标:1.通过对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整理,找出规律,进一步巩固此类减法。比较熟练的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2.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的能力。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说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二、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1.找规律,填表。出示下表。\n要求:仔细观察,从已有的算式中找到规律,把所缺的算式填出来。(自由发言,想填哪格,就填哪格。)2.说说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么想的?3.讨论(出示已填完整的减法表)。a.竖着看,第一列的得数有什么规律?算式有什么规律?b.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酌情启发:横看,有什么规律?竖看,有什么规律?)[这里,教师先让学生说出竖看每一列得数的规律,再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差会从小到大依次增加1,从而让学生发现每一列的减数都相同,被减数从上至下一个比一个大1,所以差也依次增加1。这样引导,学生容易发现规律,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感悟被减数、减数与差的依存关系。类似的,横着看也这样引导。]4.小组活动,动手操作,重排退位减法表。(提供每组一套20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式。)小组合作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地排成一个表。[教材提供的这一教学设计,既可以起到巩固强化已有认识的作用,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为尽管学生对这个表的规律已有所认识。但要他们自己重新构建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实际教学时,还需要教师通过巡视,提醒学生如有困难可以先看看书上的表再排。但一般不要照着书上的表格来排。]三、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1.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课本第24页的第1题。)a.差是6的减法算式有哪几道?想不出的可以看减法表。\n[这个问题并没有限定差是6的算式的范围。所以一开始学生会说出原来学过的10以内差是6的算式,个别学生还可能由14-8=6、15-9=6类推出16-10=6、17-11=6等尚未学习的减法算式。对此,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分类,然后再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这节课复习的退位减法上来。]学生可能说出:6-0=6、7-1=6、8-2=6……20-14=6……引导他们分类:其中哪些是上学期已经学过的?哪些是新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哪些是以后要学的?b.差是7的一组退位减法算式你能都说出来吗?c.你还能说出一组差是几的退位减法?四、课堂独立练习1.看图列两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第24页的第2题。)2.口算,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快。(第24页的第3题)五、课堂小结板书设计:学情反思:第十二课时课堂效果检测题班级:姓名:一、应用练习算一算,体育室还剩下多少器材?(共6分)\n原有12个18个15根借出4个9个8根还剩()个()个()根第十三课时:第二单元练习课教学内容:教科书P25-P26练习六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题型的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2、鼓励学生能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3、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掌握不同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口算卡片、ppt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一)听算(P25、1)(二)计时计算比赛 (P25、3)\n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全班同学给予鼓励。集体订正(三)把差是6、7……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P25、2)二、拓展练习(一)加减混合(P26、7)(1)全班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订正。注意需要汇报计算过程,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解决问题(一)P25、4(1)读懂图意,说清每题的条件与问题(2)学生独立填写。(3)集体订正。(二)P25、5\n(1)让学生观察。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数学问题是什么?(2)学生解答、交流。如何列式?你是怎样想的?等于几?你是怎样算的?还有不同的算法吗?(3)解答正确么?(三)P26、6(1)让学生观察。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数学问题是什么?(2)学生解答、交流。如何列式?你是怎样想的?等于几?你是怎样算的?还有不同的算法吗?(3)解答正确么?(四)P26、8(1)让学生观察。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数学问题是什么?(2)学生解答、交流。如何列式?你是怎样想的?等于几?你是怎样算的?还有不同的算法吗?\n(3)解答正确么?四、全单元总结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学情反思:第十三课时课堂效果检测题班级:姓名:一、基础练习。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12-()=416-()=7()+9=13()-3=818-()=9()+10=106+()=13()-8=55+()=11()+9=14二、应用练习。=(个)我已经吃了5个,还剩多少个?原来有13个梨\n第三单元备课一、内容分析:分类与整理(第27页——第32页)单元小节例题及知识点课标要求第五单元分类1、单一标准分类例1、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将分类的教学与计数(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体现了分类教学的目的。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2、不同标准的分类例2、才做游戏分组的问题出来,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组(分类),并将分类的结果整理在简单的统计表中,继续让学生经历完整地解决问题过程与分类统计的过程。二、单元教学目标:1、总目标(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过程与方法(1)注意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2)注重操作,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找出分类标准,掌握分类的方法。(3)结合知识内容本身的灵活性,活动与习题的设计体现了开放性和探索性。情感与态度:(1)培养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3)在比较、分类的活动中,让学生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三、单元重点:\n1、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2、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四、单元难点:第一课时《分类》(单一标准的分类)1、难点的具体表现:学会分类的方法。2、原因分析:学生虽然刚入学不久,但在实际活动中、本册教材中,已经渗透了分类的思想,但学生能否独自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而不是由教师提出分类依据。3、解决策略:通过安排学生熟悉的文具商店的情景图,货架上的文具按不同的类别放在不同的位置。(1)、分组内讨论学习,让学生学会有序观察商店物品;(2)让学生有序摆放学具盒里的学具,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么样摆的;第二课时《分类》(不同标准的分类)1、难点的具体表现:通过学习,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2、原因分析:采取小组合作的交流学习方式,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在课堂中指导学生如何尊重他人意见等与人合作交流的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3、解决策略:采用小组之间互评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审美观。4、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分类,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五、单元说明:本单元内容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分别安排了单一标准的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两部分内容。以不同事物之间共有的某一种属性作为标准,把它们划归为一类,就是单一标准的分类。如果这些事物之间有几个相同的属性,我们可以分别从这些属性为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就是不同标准的分类。单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n是既定的,不可改变的。而不同标准的分类,由于标准的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分类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儿童能够自己提出分类依据。本单元是在教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后进行的内容,加上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为本单元的教学提供了基础。教学建议: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实际上,在本册教材前面的有关内容中,已经渗透了分类的思想。例如,在教学认数时,我们说:“有5个学生”时,已经运用了分类的方法,因为这些“人”之所以能说成“5个”,是因为他们是同一类的,其标准就是他们都是学生,“学生”是他们的共同属性。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要求学生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就是要学生运用分类的方法,把“形状”作为分类的标准,把不同形状的物体划归为不同的类。学习本单元有助于儿童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儿童将来理解、接收和掌握系统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具有重要意义。策略1:(适合于“单一标准的分类”课例教学)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看书上的主题图,让学生说说这是在哪儿,再让学生通过联想,说一说文具店里的文具是怎样摆放的,为什么要这么摆放,让学生自己探索分类的意义,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能互相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出图中的各种文具是怎么摆放的,让学生看出相同的东西要放在一起,例如,笔要放在一起,尺子要放在一起,球要放在一起,书包要放在一起。接着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分类的现象,都是怎么分的。例如,学生可以结合超市里货物的摆放说一说这些货物是怎么分类的。策略2:(适合于“不同标准的分类”课例教学)可先把学生分成若干四人小组,每小组发一份三种颜色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各三个,每位同学自己动手分一分,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看看可以怎么分类,每次分完,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按什么分的(第一种按形状分,第二种按颜色分),为什么不同的同学分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应该肯定,然后再让学生看看书上是怎么分的,还可以怎么分。还可以让学一整\n理书包,整理课桌上的物品,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类的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体会分类的意义。七、课时分配:1、单一标准的分类1课时2、不同标准的分类1课时3、练习课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27——例1课时分析: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2、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图表的简洁。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教学重点:在具体分类过程中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教学难点:学会分类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一共有几件礼物?你是怎么知道的?问:你生活中还在哪儿看到过“分类”的情景。同学们说的真好,超市分类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的找到商品,房间物品分类可以让房间更整齐,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分类整理”。(板课:分类)问:那什么叫分类?\n小结: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这种方法就叫分类。二、探索新知(一)分类整理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出示:气球图片师:漂亮的礼盒装着什么呢?(出示主题图)你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可以怎么分?生:按形状生:按颜色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按照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摆一摆,写一写)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按照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摆一摆,写一写)展示在黑板上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黑板展示)\nA、刚才的同学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呢?(整齐)这个同学不仅分好类,还把分好的东西整理的整整齐齐。你能看出谁最多吗?你怎么知道的?生:这一排最长看来这一行他是来记录葫芦形状的气球,我们在下面画上一个葫芦形,表示这一行记录的项目。有一个葫芦形气球就画一个。另外两行是记录心形和圆形的气球,我们也在下面表示出来。用图来表示让我们一眼就看出谁多谁少。B、这个同学也是用图摆的,是不是这个长就是这个多呢?不管横着还是竖着,只要一一对应就可以一下子看出谁多谁少。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还有这么多同学是这样表示的,看看他们的记录有什么共同点?(都是用图和数来表示。)我们先横着看(画线)这一行用来记录分的形状。这一行用来记录每一种的个数。再来竖着看,桃心的有4个,圆形的有5个,葫芦形的有3个。你们看我们的表示方法加上线就成为一个表。清楚地表示了分类的结果。3、初步感受“一类”和“一个”的区别问:如果增加一个绿色葫芦形,应该放在哪里?(板书标准)。这张表应该怎样改变呢?(葫芦形的数量增加1)问:如果增加一个兔子型的?(在这个表后面再添上1列。写上兔子形的有1个。)问:都是增加一个气球,怎么表格的改变不一样呢?小结:第一次是增加了一个,并没有增加种类,第二次增加了一类,所以要再新添一列。1、根据分类结果进行简单分析\n问:根据分类结果,你有什么发现?1、自选标准,渗透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问:除了按形状分,还可以怎么分?请大家尝试着按颜色分一分吧。(1)自主尝试(2)集体交流,展示不同计数方法。三、全课小结同学们今天不仅把气球进行了分类,还用图表把分类的结果进行整理,你们真了不起。四、课堂效果检测板书设计:分类\n学情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P28——例2课时分析: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超市、房间以及生活中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在比较、排列和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等学生亲身经历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判断、语言表达等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初步养成有条理的整理事务以及有条理的进行思考的习惯。3、本课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使学生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开放性的练习中,继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会按不同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并用简单的统计表表示分类的结果。教学难点:在分类过程中感受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昨天,我们一起进行了分类,感受到分类能使杂乱的事物变得清晰,这节课\n我们继续来研究分类。一、探索新知(一)复习单一标准分类打算怎分类?按照什么分类标准?怎样表示分类结果,让别人一看就能明白(标号,圈圈,连线)、(一)感受不同情境下不同分类方法的选择。1、尝试图表记录分类结果师:春天是出游的好季节,看很多小朋友和家长都来到了公园门口,你能把他们分分类吗?说一说你准备按什么标准分?那我们就选择其中的两种分类标准整理一下。(把分的结果记在表中)孩子大人男女\n2、体会不同情境的分法选择有了这两种结果,我们一起出发吧。A情景:门口要买票了,我要选择那一种分类结果呢?B情景:戏水乐园,我们选择哪种呢?小结:看来虽然分类的标准有很多,但在生活中我们还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三)对比刚才我们在给帽子分类的时候分类的结果只有一个,而刚才这件事的结果却有很多。原因是什么?(标准一样时结果也一样,标准多样时结果也会多样。)三、练习如果把咱们班的同学分为两类,可以怎样分呢?四、总结今天有什么收获?五、课堂效果检测:\n你打算按什么标准分类?动笔分一分。板书设计:分类学情反思: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复习巩固并处理练习七中的练习题课时分析:\n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用简单的统计小小时分类结果。2、培养学生自主自动统计和整理数据信息的能力。3、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分类,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教学重点:能够按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教学难点:体验不同分类标准下的结果的多样性。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昨天我的好朋友晨晨邀请我到他家去做客,你愿意和我一起去吗?可我们刚一进门,他就不好意思了,你知道为什么吗?如果他想拿东西方便吗?他应该做些什么?(整理、分类)二、在分类活动中巩固分类方法(一)单一标准:1、小汽车分类你能给汽车分分类吗?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不把蓝色和黄色放一起。(颜色不同)(板书:颜色)小结:颜色不同,颜色就是给小汽车分类的标准。(板书:标准)2、饭碗分类\n你还能按颜色分吗?为什么不能呢?同学们打算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板书:大小)小结:我们在确定分类标准的时候,要找事物的不一样的地方。(二)多重标准1帮助晨晨整理衣服。师出示学习程序:⑴先找一找这些衣服哪不同。出示:找一找⑵根据一个不同点,确定分类的标准,再动手分一分。出示:分一分⑶小组互相说一说你们是按什么标准分的,结果怎样?出示:说一说小组反馈:你们是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结果是什么?板书:颜色、种类、(三)对比师:刚才我们在整理汽车、碗的时候分类的结果都只有一个,而整理衣服的时候结果却有很多。原因是什么?(标准一样时结果也一样,标准多样时结果也会多样。)(四)联系实际:生活中有没有这样分类的事例?生举例。\n三、练习P30/4P31/5四、全课总结今天有什么收获?学情反思:\n单元分析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一、内容分析:单元小节例题及知识点课标要求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1)数数数的组成例1数100以内各数,从整体上感受100,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和“十”。突破数数难点: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一年级的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中的诸多抽象概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经历每一个概念的形成过程,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重要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例2100以内数的组成(2)读数、写数例3读写两位数,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知道数位的意义。练习读写两位数(整十数)、理解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读写100,理解“满十进一”的计数原理,知道个位、十位、百位的排列顺序,总结100以内数的读写法则(3)数的顺序大小比较例4完成百数图的填空,形成100以内数的顺序的鲜明表象。加深对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的理解,探索百数图的排列规律例5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会用关系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例6比大小活动,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4)例7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能穿几串”中理解几十里面有几个十。\n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例8用数学,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10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和加减法的含义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二、单元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的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各数,知道这些数是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2.使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正确地、熟练的读写100以内的数。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三、单元重点:1.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一”与“十”之间的关系,以及“十”与“百”之间的关系建立数位概念。2.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四、单元难点:1.一个一个的数数,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数应该是多少。2.数位的意义。3.学生口中的数与物体的实际数量相对应。4.例4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五、单元说明: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完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上个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各数的认识,它是认数的第一阶段。这一学期,将认数的范围由20扩展到100以内,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因此我们说,数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础,是重要的数学概念。我们应该把它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来对待。\n六、单元课时安排:9课时1、数数数的组成…………………………………1课时2.读数写数…………………………………………1课时3.数的顺序…………………………………………2课时4.比较大小…………………………………………1课时5.比多少……………………………………………1课时6.解决问题…………………………………………1课时7.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1课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33——35/数数组成课时分析: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2.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各种数数活动中,理解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3.培养学生数数的兴趣和估数的意识,注重“方法”的引导。教学重点:准确数出100以内的数,培养数感。教学难点:1.100以内数的组成。2.数数时的拐弯处。\n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引入新课:前一段时间,我们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数,你能从0数到20吗?(指名数)你是怎样数的?他是一个一个数的还有不同的数法吗?(2个2个数,5个5个数,10个10个数)除了这些数,你还知道比它还大的数吗?今天我们来学习比20更大的数——100以内数的认识二、通过数数,加深学生对100以内各数的认识:(一)通过数珠子,认识100。1、你们知道在100以内最大的那个数是几吗?1002、那我们就先来认识100这个数。老师这里有很多的小珠子,我们要把它倒到盘子里。如果你觉得它的个数不到100,就让老师倒倒倒,你觉得它的个数差不多够100个就让我停。在学生的命令下,师生共同完成数数的过程3、我们已经倒出了这么多的珠子了,到底它的个数是不是100个?我们先来估计一下。请你举出相应的牌子表示出你的意思。(比100少,比100多,等于100)追问:我们要想准确的知道它的个数到底是不是100个,你们有什么办法?教师带领学生5个5个的数,数到50个时,让学生再来估计一次。追问:为什么刚才大家的意见不太一样,而这回基本上就都统一了?师:看来,当我们在估计的时候找到一个标准就好估计了。4、继续5个5个的数,数到80。让学生带领大家2个2个的数。让学生带领大家1个1个的数。小结:同学们估计的很准确,看来已经找到了估计的方法。(二)通过举例子,使学生感受1001、100除了可以表示100个珠子,还可以表示什么?让学生举例子。学生有可能会说:100棵树;100支笔;100只小白兔;追问:虽然举的例子不一样,但有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数量一样,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数量是100都可以用它来表示。\n2、刚才有的同学说100还可以表示100支笔。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教师带领学生10个10个数。认识1个十就是10,2个10是20……10个10是100。教师出示30。问:30里面有几个十?贴到黑板上。再出示70。问70里面有几个十?贴到相应的位置上。3、请学生把10——100都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带领学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数数。板书:102030405060708090100(三)认识几十几:1、智慧分享环节:谁能从100支笔中拿出42支笔。谁看到它是怎么拿的。问:4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你是怎么知道的?42应该摆在哪个位置上?是应该更靠近40一些,还是更靠近50一些?(讨论)2、你能再说一个几十几这样的数吗?并用手中的小棒把它表示出来。并说说它的组成。3、谁能把这些数摆在相应的位置上,教师带领学生拐弯数。(四)指导学生看数学书一、全课小结: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四、课堂效果检测1、数学书35页1、2题2、连线\n第二课时教学内容:P36/例3读数和写数课时分析: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知道几个十就在计算器上的十位上用几个珠子表示,几个一就在计算器的个位上用几个珠子表示。2.使学生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和顺序。3.使学生会用计算起正确读书、写数。4.与生活实际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学重点:学生会读书写数教学难点:掌握读书、写数都从高位起。教学准备:数位表、小珠子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引入新课: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个数位朋友,你们认识他们吗?(个位、百位、十位)2、你能把这三个朋友送回家吗?请学生把数位贴到相应的位置上百位十位个位3、在数位表上,除了有数位朋友还有好多数字朋友呢?今天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100以内数的读写。(板书课题)二、100以内数的读、写:1、邢老师在数位表上摆一个数,看看谁能很快地读出来。百位十位个位*********\n追问:9是几位数?不仅是一位数,还是(最大)的一位数。你们知道最小的两位数是几吗?在数位表上,谁能把它表示出来?谁会写?在数位表上只摆了一颗珠子,为什么不写成“1”而写成“10”呢?百位十位个位*2、智慧分享环节:下面进行一场抢答比赛,老师在数位表上任意摆出一个数,请你快速读出来,然后和你的小伙伴说说它是由什么组成的。百位十位个位********53百位十位个位**************67百位十位个位******************99追问:两个9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它不仅是两位数,还是(最大)的两位数。小结:观察刚才我们所写出的数都是几位数?最小的两位数是几?最大的两位数呢?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两位数?追问:我们在读这些两位数时,都是从哪位开始读的?(最高位)3、两人为一组,一个同学说出一个数,请另一个同学把它写出来。(学生小组活动)4、教师带领学生再进行一场比赛,这会不能动手摆,只能在脑子中想,看谁能快速写出答案。(1)八十五(2)一个数它是7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3)九十\n(4)一个两位数,个位上是6(5)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多1(6)一个两位数,十位上和个位上的数一样(7)一个数,是由10个十组成的追问:在写这些数时,你们是怎么写的?一、指导学生看数学书二、全课小结三、课堂效果检测1、看图写数----------------------------------2、想一想,填一填三个十和五个一组成()。45由()个十和()个一组成。在36后面,41前面的数是()。56的个位是(),十位是()。写出3个个位是5的数()、()、()。板书设计:读数和写数(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百位十位个位\n********百位十位个位*************百位十位个位******************学情反思:第三课时教学内容:P41/例4数的顺序1课时分析:教学目标:1.通过填写100以内的数目表,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为今后学习比较数的大小作准备。2.能根据数位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探究百数图中隐含的诸多规律,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重点:正确按顺序填写100以内数。教学难点: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学过程:\n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前两天,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知道每一个数怎么读、怎么写,以及他们的组成。可是,如果把这100个数,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从中你能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秘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二、带领学生认识百数图,并发现规律:1、教学例7(1)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要讲秩序、讲规律,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安定,做事情才不会影响到他人。生活中的数也是这样的,它们有大小、有顺序,各有不同却又相互联系。请你认真观察,这些数排列有什么特点?学生小组讨论全班智慧分享环节:小组在全班汇报A.第1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B.第2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C.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都相同。D从右上到左下一行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加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减少到1。(2)请你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表补充完整,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填的表,有什么规律?进一步探索百数图的排列规律。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你从表里发现了哪些有趣的排列?三、指导学生看数学书\n四、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100以内数的顺序,你有什么收获?家庭作业:请你把100以内的各数填在下表中,你还能发现什么规律?五、课堂效果检测77、67、57、、37、、、。60、65、70、、80、、、。2、5、8、、、。板书设计:100以内数的顺序学情反思:第四课时教学内容:数的顺序2课时分析:\n教学目标:1.通过填写100以内的数目表,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为今后学习比较数的大小作准备。2.能根据数位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探究百数图中隐含的诸多规律,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重点:正确按顺序填写100以内数。教学难点: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反馈家庭作业:1.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知道了100以内数的排列是有规律的。老师昨天还布置了一份家庭作业,把100以内的数重新排列,谁愿意把你的作业展示给大家。2.谁能看懂##同学这幅图的排列规律。(鼓励学生读懂其他同学的思想)注重教师监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选择2-3名同学进行反馈。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给学生出一些灵活的题:(1)按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给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智慧分享环节:追问:十位是3的数与个位是3的数有什么区别?(2)按数的顺序排队:40、63、19、38、29、70、54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19、29、38、40、54、63、70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70、63、54、40、38、29、19智慧分享环节:排列的方法和技巧是什么?三、看数学书四、课堂效果检测1、写出十位上是7的数。( )( )( )( )( )( )( )( )( )( )。2、写出个位上是8的数。( )( )( )( )( )( )( )( )( )( )。\n3、写出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 )( )( )( )( )( )( )( )( )。板书设计数的顺序2学情反思:第五课时教学内容: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课时分析:教学目标: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2.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能根据数位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3.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重点:掌握比较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发现比较大小的规律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引入新课: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很多的数,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的问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2、今天我们就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n二、创设情境、学习比大小:1、老师遇到了这样3个问题,谁能帮我解决:智慧分享环节:问题一:有两只小动物分别是小白兔和小松鼠,小白兔摘了37个蘑菇、小松鼠摘了32个蘑菇,谁摘的多?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可能会借助计数器来说明算理。问题二:两位同学比赛看谁得的小红花多,小红得了46朵,小明得了36朵,谁得的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追问:个位上都是6,为什么说小红得的红花多?问题三:两只乌龟比年龄,一只63岁,一只57岁,谁的年龄大?你是怎么知道的?追问:个位和十位都不相同时,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三、巩固练习、掌握方法:1、打手势:(1)3732(2)5770(3)1821(4)8078(5)4242(6)9080四、指导学生看数学书五、全课小结:1、今天我们学的是什么内容?2、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如果以后我们要学习更大的数,请你回家思考怎样比较他们的大小?如果有好几个数(4个、5个甚至6个)又该如何比较他们的大小呢?六、课堂效果检测在()里填上“<”、”>”、”=”。48()5078()7869()9686()8760()7039()29\n板书设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39453230学情反思:第六课时教学内容:用“多少”描述数之间的关系课时分析:教学目标:1.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等多种能力。2.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语言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倡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估计,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n教学重点:理解“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教学难点:能在具体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1、按顺序写敷.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35877062156二、新授。1、投影出示例6.教师:红球有几个?(58个)蓝球有几个?(15个)黄球有几个?(10个)大家一起从15数到58,数的过程体会到15到58要经过好多的数。教师告诉学生,58比15多得多,像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红球比蓝球多得多。请一个同学从10数到15,从中感受到l0到15比较接近,我们就可以说15比10多一些,像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黄球比蓝球少一些.2.投影出示小小养殖场。小组讨论:小小养殖场,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的多,谁比谁少一些。智慧分享环节(全班交流):鹅比鸭少一些,鹅比鸡少得多,鸡比鸭多的多等等.三、巩固联系:1.猜数游戏:教师出示一组数,让学生猜2.举例子:在生活中,除了可以比较大小,还可以比较什么?(高矮、胖瘦、多少等)3.小节:上节课我们是用符号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的,今天我们用语言来描述,同样也能表示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n四、看数学书五、课堂效果检测看图,在合适的说法后面画√少得多:(1)苹果比蘑菇少得多。()(2)花比苹果少一些。()(3)苹果比花少得多。()板书设计:用“多少”描述数之间的关系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学情反思:第七课时教学内容:解决问题课时分析:\n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景中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能穿几串”中理解几十里面有几个十。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数的组成(1)5个十和3个一是()(2)8个十是()(3)3个一和4个十组成()2、解决问题提问: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出示例7。这里有些珠子,你会穿吗?板书课题二、互动新授1、教学例7出示题目的要求: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个别汇报。要想知道能穿几串,该怎样解答?借助小棒摆一摆画图。圈一圈。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验证。1串是10个,5串就是50个,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绿色圃中小学想一想:如果是5个珠子穿一串,能穿几串?学生讨论\n智慧分享环节:全班汇报三、看数学书四、课后效果检测1、完成第46页的做一做。2、完成第47页第1~4题。不同层次的练习,巩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五、课堂小结。板书设计解决问题58个珠子,每10个珠子穿一串可以穿5串,还剩8个珠子学情反思:第八课时教学内容: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课时分析:教学目标: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得减法的计算。2.巩固数的组成的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教学重点: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得减法的计算教学难点:通过数的组成提高计算能力。\n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旧知复习,新授铺垫:师生进行“数的组成的铺垫”的练习(1)3个十和2个十合起来是多少?(2)5个十,8个一和起来是多少?(3)4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4)28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二、创设情景,学习新知:(一)、请学生看41页的主题图:PPT出示1.观察图,从图中你都知道些什么?2.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怎样列式?生:30+2=322+30=323.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追问:怎样计算?4.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怎样列式?生:32-3=30追问:怎样计算?三、巩固练习:1、口算练习:20+640+78+3050+15+706+803+90追问:这些题有什么共同特点?怎样计算?你能给你的小伙伴也出几道这样的题吗?2、口算练习:26-647-738-851-175-586-693-3追问:这些题有什么共同特点?怎样计算?你能给你的小伙伴也出几道这样的题吗?3、数学游戏“谁先吃到玉米?”创设情景,熊妈妈带宝宝到野外草地上,准备考他们爱吃的玉米,宝宝很着急,但是妈妈不着急,要求宝宝开动脑筋,谁能找出结果和玉米前的数字相同的\n算式,谁就能先吃到玉米。a.教师和三名同学进行示范,先将12张写有算是的卡片排列与黑板上,老师当熊妈妈,其余学生做宝宝,每人每次人选一张,算好后将结果告诉老师,如:正确教师则发给一张画有玉米的卡片,每人可选四次,先拿到4张卡片地为优胜者。b.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加入活动能力较弱的小组中参与活动。c.智慧分享环节:选择一组全班演示,对每组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机动练习:口算,看谁算的又对又快。四、看数学书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六、课堂效果检测1、学生在书上做49页第4题,限时2分钟,学生做题,老师计时,做完集体订正。2、做43页的第2题。看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板书设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30+2=322+30=3232-2=302+30=32学情反思:\n第九课时教学内容:摆一摆、想一想课时分析:教学目标:1.通过在数位表上摆1、2、3个珠子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位和位值的概念,会用珠子在数位表上摆数、读数,会记录用珠子摆出的不同。2.通过在数位表上摆4、5个珠子的活动,感悟珠子个数与所摆出的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发现其他规律。3.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倾听、有条理地表达想法的习惯和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感受到数学有趣,愿意学习数学。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感悟位值思想。教学难点:在活动中感受有序思考的价值。教学准备:1个数位表、5颗小珠子(吸铁石)记录单等。教学过程:一、教师谈话,引入新课:1.上课前,老师发给同学们一些东西。(每2人1个数位表、5颗小珠子)请你们2人为一组,互相看一看、玩一玩。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些“小珠子”来上一节数学实践课。二、组织学生、活动探究:(一)在操作中感受位值思想:\n1.请每组找一个代表拿起一颗珠子。请你利用这一颗珠子在数位表上摆出一个数。追问:都是这1颗珠子,你们怎么却摆出了2个不一样的数?(摆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数就不同)课件出示:①110教师小结:看来,把1个珠子摆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思就不一样。现在我们把表示出来的数记录在纸上。十位个位组成的数1102.下面我们利用2颗珠子来摆,老师先来摆一个数。知道这是几吗?(11)怎样知道的?十位个位谁能帮小珠子搬搬家,让它表示一个比11大的数吗?谁能再来搬搬家,让它表示一个比11小的数?真有意思,都是这2颗小珠子,一会儿比11大,一会儿又比11小。课件出示:②21120你是怎样得到的20和2的?(个位摆2个表示2,十位摆2个表示20)教师小结:看来这个珠子在数位表中的位置太重要了。我们把珠子在数位表上挪一挪,就可以表示出3个大小不同的数,我们把它们记录下来。十位个位组成的数112023.下面我们该利用3颗小珠子来摆了。这回我们要来比一比,看哪组同学利用这3颗小珠子能摆的数多?(学生动手操作)课件出示:③3122130\n你是怎样用3个珠子表示一个最小的数?最大的数?(都放在个位数最小,都放在十位数最大)我们把它们记录下来。十位个位组成的数3122130(二)在游戏中进行有序思考:1.我们利用4颗小珠子来摆。摆之前,请你们先来猜一猜,4颗珠子可以摆出几个数?为什么?(预设:有的学生可能会从上面的记录表中发现规律)(1)利用4颗珠子的确可以摆出5个数,是哪5个数呢?这回请你边摆边想,怎么摆就能把这5个数不重不漏的都摆出来?(2)老师想请几位同学真正来当小珠子,表演一下,谁愿意当?其他同学来当小老师,指挥他们怎么表演。十位个位组成的数413223140(3)刚才是这4颗小珠子都先摆在个位,还能先摆在哪位?(十位)(4)再请4位同学来表演,这回你们自己商量怎么表演。其他同学快速地说出他们表示的是哪个数。课件出示:④413223140教师小结:我们可以把这些珠子全部放在十位上,然后一个一个挪到个位上,表示的数越来越小,相反,我们可以把这些珠子全部放在个位上,然后一个一个挪到十位上,表示的数越来越大。我们可以感受到只要我们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摆,就能把所有的数不重不漏的都摆出来。\n2.猜猜看,5颗珠子可以摆出几个数?为什么?你能不摆,直接把这6个数说出来吗?课件出示:⑤51423324150过渡:同学们已经长本领了,起初我们还需要利用珠子1个1个的去摆,但是在摆的过程中我们逐步掌握了方法,会了方法后就不用在摆,直接就能说出结果。三、巩固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1.出示第一组数,请学生来猜,它是用几个珠子摆成的。为什么?(8个珠子摆成的,两个数位数字和)课件出示:817263544536271802.出示第二组数,其中有1个数没有直接告诉你,你能猜出来吗?并说明理由。(两个数位数字和是9,54和72之间的数是63)课件出示:91827364554(63)7281903.出示第三组数,这回教师只给一个数。请你根据这1个数来猜,它是用几颗珠子摆成的。除了能摆出16,还能摆出哪些数?能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来吗?课件出示:164.出示第四组数,这回教师一个数都不给。而是只给你一些方框,每一个方框代表一个数,你猜猜它是由几颗珠子摆成的。课件出示:()()()()()()()过渡:通过刚才的练习,可以看出同学们已经掌握摆数的方法了。下面我们把6-9个珠子所能摆出那些数记录出来。课件出示:①110②21120③3122130④413223140⑤51423324150⑥6152433425160\n⑦716253443526170⑧81726354453627180⑨9182736455463728190四、研究10个珠子、培养学生辨证的想问题:1.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珠子数与摆出的数之间的关系,你猜猜10颗珠子能摆出几个数?学生可能会说11个数。2.你能利用这10颗珠子先摆出一个最小的数吗?(学生动手操作)可能会发现,老师只发给每组5颗珠子,不够怎么办?(小组合作)学生先摆出19。师生共同把其他的数摆全。请学生来数,到底利用10颗珠子可以摆出几个数?(9个)教师总结:看来,10颗珠子就不符合这样的规律了。那11颗呢?12颗呢?他们都能摆出几个数,有兴趣可以回家自己摆一摆。五、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虽然只用了几个珠子和一个数位表,但却进行了一些深入的探究。如果让你给这节课起个名字,你打算叫?其实,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板书设计:数位表十位个位记录单十位个位组成的数\n学情反思:课堂检测:3.摆一摆,画一画。4、想一想,填一填。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吗?小圆片个数不同,摆出的数的个数有一定的规律,请你想一想并填写表格吧。\n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一、单元内容及简析  《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内容,本册教材“认识人民币”的内容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人民币的兑换。 学生能够在生活情境中能运用人民币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教学情境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知道要爱护人民币。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它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认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内容:\n例7例6例5例4例3例2例1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2.认识各种常用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各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会兑换,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3.通过购物活动,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感受“元”是人民币单位中最常用的主要单位,初步了解简单的货币文化,并知道爱护人民币。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难点:会进行简单的人民币的计算。 四、教具准备:一套真实的人民币以及人民币票值(模型)若干 五、单元课时安排:共5课时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进率……………………………………………2课时简单的名数变换和加、减法…………………………………………………2课时解决问题………………………………………………………………………1课时\n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3页,例1、例2课时分析:教学目标: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认识人民币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10 角,1角=10分。 2.通过数钱、付钱的游戏,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3.学生通过本节数学课,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培养学生节约用钱,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教学难点: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感受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教学用具:一套模拟人民币纸币,硬币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出示课件超市图片,让学生说说在图片里看到了什么?2.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带回家呢?(出示柜台付钱图片)3.那你们知道我们中国人用的钱叫什么吗?我们今天这节课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吧!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出示人民币,认一认。 \n(师分别出示1元、1角、5角;硬币1元、5角、1角、5分、2分、1分。)  (1)活动:小组为单位,认一认人民币。(2)汇报:你是怎么认出来是1元呢?5角、1角呢?说明:人民币上的“圆”字,我们一般写作这个“元”(板书:元) 小结:我们不仅可以从颜色和图案来认识人民币,更重要的是通过看数字和汉字来认识人民币。2.整理分类 (1)你们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吗?可以跟同桌说一说,讨论一下你的分类方法。 ①按面值分类:元、角、分②按材质分类:纸币、硬币③按数字分类:1元、1角;5元、5角……注:学生发现人民币币值只有1、5、10等,没有3、4、6等。知识拓展:人民币上有我们的国徽,要爱护,不要损坏。三、探究关系,合理换算 1.数钱 你能帮忙数一数他们今天要放多少钱到存钱罐里吗? (课件出示小红的钱数) (1)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数出来的呢?预设:一张1元,就是1元,两张1角就是2角,所以合起来是1元2角。 (师在这里可以引导学生元的一起数,角的一起数,分的一起数。) (2)让我们再去数数另外三个小朋友要存的钱。(课件出示小明,天天,亮亮,让学生在练习纸上进行作业,集体订正) 2.付钱游戏 (1)课件出示:这支铅笔1元钱,你准备怎么付呢?要求:不找零,要刚刚好。提问:你准备怎么付呢? 预设1:我直接付1张1元。(板书1元) 预设2:2张5角。(板书 5角+5角=10角) \n预设3:5张2角。(板书 5张2角=10角) 预设4:10张1角。(板书 10张1角=10角) (2)你能发现元和角之间的关系吗? 总结归纳并板书:1元=10角 追问:2元等于多少角呢?3元等于多少角呢?5元又等于多少角呢? (3)其实角和分也有关系,(直接给出:1元=10角和相应的课件) 小结:元、角、分三个单位之间有这样的联系,它们当中,元最大,分最小。 三、扩展延伸 1、做生活有心人。 (1)以判断、选择的形式让学生选择正确的人民币单位(2)那你觉得元、角、分三个单位,分别用在什么地方,比较合适呢?2、练习书本P53做一做第1题、第2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都学了哪些知识呢?板书设计: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1元1角1分………………学情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4页,例3、例4。课时分析:\n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探究、合作学习,知道以元为单位的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关系,能进行正确的换算。知道1角=10分。2.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3.学生逐步地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合理支配自己的零用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了解各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人民币兑换。教学难点:感受“元”是人民币单位中最常用的主要单位以及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铺垫准备。1.想一想,关于人民币上节课你们都学会了什么?2.辨认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课件出示,学生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评价和补充。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在无人售票车里怎样付车费?(学生如果知道,就让学生讲;不知道,老师讲:无人售票车要求乘客预先准备好硬币,放到指定的箱子里。)学生明白生活中有时必须把大额面值的人民币换成小额面值的人民币,否则会碰到一些麻烦。2、今天我们首先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学习不同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兑换。三、合作探究,兑钱成功。\n1、首次合作,初步探究。(1)电脑出示:一张2元可以换_____张1元一张5元可以换_____张1元一张10元可以换_____张1元(2)同桌合作讨论,并互相交换相应的人民币。(如条件有限,没有准备足够的人民币,可让学生用纸片代替一下。)(3)抽两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大家进行评价。(4)口头兑换。如:一个同学说:我给你2元,另一个同学说:我给你1元、1元、共两张一元,同时结合手势进行。2、再次合作,体验成功。(1)观察,刚才的3道题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换成一元面值的人民币。)(2)生活中换钱时都是换成一元的吗?在学生的回答中,得知生活中换钱并不是都换成1元的,有时需要换成2元、5元、10元等。(3)谁能编几题较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题目。学生如有困难,教师适当引导。如:一张20元可以换_____张10元。学生编题,教师有选择的板书。例:一张50元可以换_____张10元一张100元可以换_____张10元一张100元可以换_____张50元一张100元可以换_____张20元……(4)四人小组或同桌讨论以上问题。(5)意见汇总,说说是怎样思考的。四、前后联系,学习例4。1.知道1元=10角,那1角=()分吗?\n2.把1元=10角,1角=10分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教师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生活中,1分、2分、5分的人民币已经用得很少了,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用得最多。五、购物活动,体验生活。1.课件出示一些文具的价格:练习本1元;削笔刀2元、文具盒10元、钢笔5元。提问:如果爸爸给你10元钱买上面这些文具,你会怎样买?学生讨论,教师观察、倾听、指导。2.汇报。(1)说一说,你的10元钱买了什么?学生汇报,并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买?大家评价,随时鼓励。(同时教育学生要节约用钱、合理用钱。)六、课堂总结,课后延伸。说一说收获,可以布置任务:和爸爸妈妈一起购物,并观察一些商品的价格。板书设计:人民币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学情反思:第三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7页,例5、例6。课时分析:\n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人民币单位元和角之间的换算方法,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换算和加、减法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感受“元”是人民币单位中最常见的主要单位。教学重点:会进行人民币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和简单的加、减运算。教学难点:掌握人民币单位元和角之间的换算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模拟人民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1.妈妈给了玲玲一元钱,玲玲来到文具店,看看可以买到什么?先让学生选出1元钱可以买到的文具,再让学生说说可以怎么买。如果学生只买一种文具或一件文具,教师可以追问找回多少钱;学生也可能会组合买几种不同的文具,或同一种文具买几件,只要正确即可。复习元和角的关系,板书:1元=10角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一)单位换算\n1.豆豆也来到文具店,他想买一把尺子,尺子1元2角,豆豆带的钱正好,猜猜豆豆的钱什么样的?(1)学生分组活动,每人都用模拟人民币摆一摆,看看哪个小组摆出的情况多,想的全?(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把学生汇报的结果有序地呈现出来。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第四种: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么摆?(3)对比发现板书:1元=10角1元2角=10角+2角=12角(4)即时练习\n说说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2元=(    )角    5元6角=(      )角2.丁丁的存钱罐,数一数,23个1角,他想买2元的小剪刀够吗?为什么?(1)想一想,圈一圈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上圈一圈,再说说想法。(2)用多媒体呈现每10个1角替换为1元的过程(3)归纳方法板书:23角=20角+3角=2元3角2元3角〉2元(4)即时练习说说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14角=(   )角+(   )角=(   )元(   )角37角=(   )角+(   )角=(   )元(   )角58角=(   )元(   )角              46角=(   )元(   )角(二)元和角的简单计算\n1.分组购物活动。要求:每个小朋友从下列文具中选2样你喜欢的文具,再算一算需要多少钱。活动要求:(1)先选出你想购买的2件文具(2)再用一个算式表示出购买文具共需要多少钱。  (3)把你的算式给同组小朋友看看,大家一起算一算,看看计算是不是正确,如果正确请同组的小朋友为你画一颗五角星做奖励。2.汇报交流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情况:(1)5角+8角=13角教师引导学生,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13角应表述为1元3角,补充:13角=1元3角(2)2元+1元2角=3元2角教师引导学生,使学生明确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3.提出数学问题(1)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比多比少”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用“便宜”“贵”来表述。例如:尺子比橡皮贵多少钱?回形针比小夹子便宜多少钱?(2)分组解决问题活动要求:每人提一个“比多比少”的问题,其他3人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由提问题的同学负责评判对错,奖励给算对的同学一颗五角星。\n(2)汇报交流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并注意处理以下情况:2元-1元2角=8角教师让学生说明计算的过程,学生的计算过程可能不同,只要算法合理就给予肯定。5元6角-1元2角=4元4角强调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4.即时练习:教材P57“做一做”第2题(1)(2)两小题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交流中要求学生说明计算的过程。第(3)小题可先让学生提出问题,提问时教师注意要学生语言表述要完整,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三、练习巩固,强化认知1.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1题。5元5角=()角14角=()元()角2元8角=()角69角=()元()角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中交流每道题的计算方法。2.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2题。\n(1)教师指导学生读懂表格,理解题意。(2)学生独立计算出应付的钱数,填入表格。(3)学生交流计算过程时,教师强调计算时注意单位,单位不相同不能直接相加、减。(4)教师带领学生认清每张人民币的面值,并让学生口算出付的钱数。(5)学生独立计算出应找的钱数,填入表格。(6)学生交流计算过程时,教师强调计算时注意单位。  3.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3题。9角-2角=()角7角+6角=()元()角4元+8元=()元5角+1元3角=()元()角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中交流每道题的计算方法。4.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6题。5角○5元5元6角○6元5角89角○8元9角10元1角○10元1分3角4分○3元4角3元○2元9角教师引导学生在比较时关注不同的货币单位,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5.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7题。\n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再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四、课堂小结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板书设计:简单的人民币换算1元2角=12角18角=1元8角……学情反思:第四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8页,例7。课时分析:教学目标:1.学生在解决关于人民币的简单问题时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n2.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初步学会有序思考。3.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有序思考。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周末,妈妈和玲玲一块儿来到邮政报刊门市部,妈妈用购书券买了一些书,玲玲看到了一些适合小朋友看的杂志,也想买。购书券只剩下13元了,妈妈说:“玲玲,你选两本杂志正好用完妈妈的购书券吧!”玲玲该怎么选呢?理解题意1.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怎样叫做“正好用完”呢?出示:2.你能根据妈妈的要求选出正好13元的两本杂志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探究问题,寻找策略(一)教学“尝试-调整”策略1.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玲玲是这样选的:(1)玲玲选的杂志符合妈妈的要求吗?学生得出:这两本杂志共计11元,比13元少了,不符合要求。\n(2)该怎么调整呢?学生得出:可以把其中一本换成贵一些的;也可以把两本都换成贵一些的。(3)玲玲接受大家的意见,她换了一本贵一些的杂志,小朋友们帮她看看,这回符合要求了吗?学生得出:这两本杂志共计12元,还是比13元少了,不符合要求。(4)还可以怎么调整呢?学生得出:可以把其中一本换成再贵一些的,也可以把两本都换成贵一些的。可以把两本都换成贵一些的吗?换成这两本杂志行吗?学生得出:把两本都换成贵一些的总价就超过13元,变成14元了,不符合要求。只把《连环画》换成《卡通世界》就正好是13元。2.小结解题策略引导学生总结:有时候,我们不能一次就找到正确的答案,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试算的结果和要求进行有方向性的调整。如果试算的结果大了,我们可以调整成小一些的;如果试算的结果小了,我们还可以再调整成大一些的,直到找出正确答案为止。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叫做“尝试-调整”。板书:“尝试-调整”(二)教学“有序罗列”策略1.提出问题:还有什么其他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n学生得出:还可以把所有的选择方法全部罗列出来,然后分别算出总价,看看哪种搭配正好是13元。2.有序搭配出示情境图:(1)妈妈让玲玲从这些杂志中选出2本,玲玲可以怎样选呢?(2)很多种不同情况,从这4本杂志中选出2本来玲玲一共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择呢?怎样才能把所有的情况都列出来,而且不重复、不遗漏呢?分组活动:怎样把把所有的情况都找出来?(3)汇报交流先让学生说一说搭配的方法,教师把学生说出的方法用图的形式呈现出来:板书:第一种:《我是小学生》和《画报》第二种:《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第三种:《我是小学生》和《连环画》第四种:《画报》和《卡通世界》第五种:《画报》和《连环画》第六种:《卡通世界》和《连环画》(4)小结搭配方法\n先选出一本,用这一本分别与其他三本有顺序地一一搭配起来;再选出一本,用这一本与剩余的两本有顺序地一一搭配起来;最后把剩余的两本搭配起来。3.解决问题再分别算一算:第一种:《我是小学生》和《画报》       5+6=11(元)第二种:《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      5+8=13(元)(√)第三种:《我是小学生》和《连环画》       5+7=12(元)第四种:《画报》和《卡通世界》        6+8=14(元)第五种:《画报》和《连环画》          6+7=13(元)(√)第六种:《卡通世界》和《连环画》       8+7=15(元)学生得出:第二种:《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和第五种:《画报》和《连环画》搭配正好13元,符合要求。4.小结解题策略引导学生总结:先把所有的搭配方法全部有序地罗列出来,然后分别算出总价,看看哪种搭配正好是符合要求的,符合要求的就是正确答案。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叫做“有序罗列”。板书:“有序罗列”三、运用策略,解决问题1.完成教材P58“做一做”要求学生分别用两种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由于这道题的计算比较简单,因此教师可以偏重于训练学生运用“有序罗列”的策略,指导学生有序思考。2.完成练习十三第4题\n让学生选择喜欢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再汇报交流。3.完成练习十三第8题(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2)同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3)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付了多少钱”和“找回多少钱”的关系,板书呈现学生的思考过程,指导学生有序思考。付出的钱找回的钱篮球的钱共60元4元56元3元57元2元58元1元59元(4)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4.拓展练习妈妈给了玲玲一张20元钱购物券,叫他到超市买3样零食,正好把这张购物券用完。玲玲走进超市,超市真大呀,零食多极了,该怎么选呢?\n(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2)学生尝试解决问题。(3)汇报交流解题方法。学生得出:运用“尝试-调整”策略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好。可以先随便选3件,然后算一算价格,再根据试算的结果和要求进行有方向性的调整。如果试算的结果大了,我们可以换成便宜一些的;如果试算的结果小了,我们还可以再调整成贵一些的,直到找到正确答案为止。(4)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四、回顾总结师:今天我们解决了许多问题,我们学到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板书设计:解决问题6元+8元=14元(多种情况算式)学情反思:第五课时教学内容:复习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n课时分析: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和不同面值人民币的互换。2.培养学生用不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合理用钱,进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各种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和不同面值人民币的互换。教学难点:不同面值人民币的互换。教学准备:人民币、课件、纸币玩具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我们进行一次特殊的旅游——游玩数学大观园,老师当导游,同学们都是游客,我们出发吧!2.看,数学大观园到了,今天我们重点参观这里的“人民币馆”,复习人民币的认识。(板书课题)3.人民币馆有许多闯关游戏,你们敢接受挑战吗?表现优秀的小朋友还有机会获得人民币馆里面的纪念品哦!二、认一认1.整体认识首先要参观的是人民币展厅,课件出示人民币:这么多展品呀!认一认,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呢?2.分类感受同学们真不错,谁能帮老师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n预设1:按质地分:纸币、硬币预设2:按面值分:元、角、分以元为单位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有哪些?(学生说,教师课件展示元币)以角为单位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有哪些?(学生说,教师课件展示角币)以分为单位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有哪些?(学生说,教师课件展示分币)这三个单位谁大谁小,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生读换算三、换一换出了展厅,咱们再去“人民币兑换室”瞧瞧,同学们会换钱吗?1.换一换7元=_____角50角=____元7元6角=__角16角=__元__角30角=____分23角=_元_角2.换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这些换钱都没有难住大家,拿这些(PPT)要换的钱你们能不能很快的算出来了?(课件出示练习)在换钱的过程中,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认真听,动脑想,同学们真会学习!换钱游戏:(出示100元币)这儿有一张面值是100元的人民币,你能换成其它面值的人民币吗?50元的又该怎么换呢?四、算一算小朋友们坐好了,我们又要出发了。咦,这是什么地方?(课件出示:人民币应用室)咱们进去瞧瞧吧!看价格。介绍物品的价格(课件出示实物图片和价格学生读价格,)①气球3角②牙刷43角③矿泉水16角④书包65角谁来介绍一下商品的价格?(2)购物问题一:买一个气球和一瓶矿泉水一共需要多少钱?问题二:拿1元钱买一个气球,找回多少钱?小结:在算钱时,一定要注意什么?\n元+元,角+角元-元,角-角,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从小单位算起。小朋友们在课堂上积极动脑,解决问题,真好!五、买一买我们的旅游将要结束了,最后是游客自由购物的时间,请拿你们的钱币,开始购物吧。听好要求:老师当营业员,我这里商品的种类和价格都在这里PPT,每个游客可以自由选择一种或两种物品,先想好需要花多少钱,你付多少钱,又应该找给你多少钱?想好了,就可以购买了。(学生购物活动)六、说一说说一说我们旅游的收获吧!板书设计:人民币分类按材质:纸币、硬币按面值:元、角、分人民币兑换1元=10角()角=()元()角()元()角=()角学情反思: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n一、内容分析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不进位和进位)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不退位和退位)和整十数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用两种方法计算的题(带小括号的两步计算题)用数学三个相同数连加的解决问题为除法做铺垫(思维能力考查)单元内容例题课标要求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整十数加、减整十数62-63页例1:10+20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30-20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与10以内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算单位。1.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2.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n两位数加一位和整十数例1:25+2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25+20两位数加整十数1.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通过动64页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和10以内的加法。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这也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手操作、讨论交流,获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突破难点。2.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计算方法,并显示不同的算法,体现《标准》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的理念。例2:24+9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是教学难点。20以内进位加法、两位数加一位和整十数是基础。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9-78页例1:35-2=35-20=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1.突出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2.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等学习方式掌握计算方法。3.重视学具拼摆。4.让学生切实经历学习计算方法的过程。5.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2:36-8=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例3:用两种方法解决的题(学习带小括号的计算题)10-2-3=10-(2+3)=例4、例5:解决问题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计算应用,感受数学问题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同时学习带小括号的题的计算方法。二、教学目标\n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学会使用小括号。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三、教学重点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2.学活使用小括号。3.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四、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五、单元说明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以后计算的正确和速度程度产生直接影响。用加法和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一)本单元编排特点1.创设情境,提出计算问题。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样,计算问题都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引入,使学生感受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有联系的计算对照编排。(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关系,同时突出算法上的相同点。(2)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减少计算错误。\n3.结合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都通过让学生摆小棒、交流算法明确所学计算的联系和区别,以此理解算理,掌握算法。4.结合计算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单元的解决问题主要是为后面学习乘法和除法做准备。这类问题在生活中比较普遍,数量关系比较特殊,教材专门安排例题进行教学。教材用画图的分析思路,让学生观察,探索解答方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习小括号的正确使用。六、单元课时安排共17课时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62-63页(2课时)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64-68页(4课时)3.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11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69-73页-------------------3课时用数学,学会使用小括号74-7页-------------------2课时解决问题77-80页-------------------3课时整理和复习81-84页-------------------3课时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课时分析:教学目标:1.运用直观的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n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创设情景,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教学重点:迁移1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方法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新的一学期开学了,我们看看同学们都在干什么?电脑演示(主题图)有的在帮老师数新书,有的在展示假期中写的字,还有的在剪五角星准备布置教室。让我们先跟着老师一起去看看新书吧。电脑演示书中62页图片。二、探究新知(一)整十数加整十数1.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1)从这幅图上,你能看到什么?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进入情境,激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汇报:左边有10本书,右边有20本书。(2)看着这些书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促使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全班交流,教师板书一共有几本书?2.探究计算方法(1)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本书,怎么解决?(板书:10+20)谁还有不同的算式?(板书:20+10)\n10+20等于多少?(2)你是怎样想出来的?(小组讨论)利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操作能力、交流能力。全班交流数的方法:10、20、30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想减算加:因为30-10=20,所以10+20=30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1个十,20里面有2个十,加起来一共是3个十,也就是30。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三捆小棒,所以10+20=30……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3)说一说你喜欢那一种方法,为什么?体现算法多样化的理念和择优意识让学生领悟每一种方法的道理。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要给学生以赞扬和鼓励,着重说明以十为计数单位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利用小棒摆一摆或课件演示,把新知和10以内加法联系起来。小结过渡:这样的题会做了,如果根据这幅图列出减法算式,你会吗?(二)整十数减整十数1.出示主题图,解决减法问题如果30-20=?你会计算吗?(1)学生讨论计算方法(2)汇报:你是怎么知道30-20=10的?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用十作单位:30里面有3个十,20里面有2个十,3个十去掉2个十,还剩下1个十,也就是10。(3)利用小棒摆一摆或课件演示,把新知和10以内减法联系起来。2.根据这幅图还可以列一个减法算式,你会列吗?指名说:30-10=?(1)学生自主算\n(2)汇报答案。说说你的想法。小结:减法您们也会了。今天我们学的是什么类型的计算题。【板书课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三、巩固练习(一)62页“做一做”1.第1题(1)可根据一幅图列出一加两减三道算式。指名列式,教师板书,学生独立在书上计算。(2)指名说答案,并说说计算方法。2.独立完成62页第2题。然后汇报答案。小结:观察,这些题目有什么相同点?是怎样计算的?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二)63页练习十四1.第1题:学生独立做,然后汇报答案。个别题可让学生说说算法。问:仔细观察,说一说上下两题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从对比中,更清晰的把整十数加减和10以内加减联系起来,只是计数单位的不同。2.夺红旗,学生独立计算,看清加减号。3.问:让学生独立观察图,完成计算后,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有什么不同?你要提醒大家什么?\n体会整十数加一位数与整十数相加的区别,加深对计算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效果检测:(1)有20人在唱歌,跳舞的有30人,一共有多少人在表演?(2)你能列式计算吗?你是怎么想的?(3)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板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20+10=30-20=1010里面有1个十,20里面有2个十,30里面有3个十,20里面有2个十,加起来一共是3个十,也就是30。3个十去掉2个十,还剩下1个十,也就是10。学情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练习课(P63)教学目的:1.运用直观手段,巩固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经历运用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n3.在数学活动中,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掌握算理和算法教学难点:灵活解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形式:开火车。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在轻松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提高口算能力。(一)口算(挑两个说计算方法,一加一减)20+6080+1020+5070-2060-3090-60(二)连加连减口算3+2+41+3+47+2+1010-5-26-2-315-5-2指名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巩固计算方法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上学期我们还学过连加连减。那你会算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吗?今天我们就来试着解答这样的题目。二、自主探索(一)课件出示第4题1+3+4=9-4-3=10+30+40=90-40-30=要求:1.独立计算,全班订正2.比较上下两题,你发现了什么?3.小组讨论,整十数的连加连减怎么计算?4.师总结算法: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一样,只是要加在在十位上。\n培养学生迁移能力。(迁移计算方法和顺序)(二)解决问题,出示第5题上衣裙子裤子50元40元30元(1)卖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需要多少钱?(2)付给售货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1.指名学生读第一题,怎样列式?为什么用50+30,不加40呢?师:认真审题很重要,要找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列式。2.指名第二题(1)问:“应找回”是什么意思?(2)怎样列式?100-80=为什么要减80?(因为买了两样东西)师:第二题和第一题是有联系的。要注意审清题意。3.你能提出什么问题?(1)小组讨论。(2)学生汇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法。给学生提出问题的足够时间,锻炼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三、巩固练习,完成思考题(一)申清题意。1.指名读题。2.找重点词。3.观察图和数,这五个数有什么特点?先填哪个圈?为什么?\n先填中间的圈,再把其它四个数分组,确定中间的数,上下两个数的和等于左右两个数的和就可以了。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学到了什么?谁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效果检测:书包书小汽车40元20元30元(1)买一个书包和一本书一共用多少元?(2)付给售货员100元钱,应找回多少元?(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算式解决。学情反思: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第三课时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课时分析:教学目标:1.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体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n3.在数学活动中,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捆扎好的练习本,磁性教具。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为新知做准备(一)口算,并说出计算过程40+2040+250+3050+3(二)比较以上两组式题的不同点二、合作探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主题图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弄清图意。指名读两个小朋友说的话。2.说说可以提出哪些加法问题。学生讨论后汇报,教师板书:小林一共要写多少个字?小林和小红已经写了多少个字?(一)寻找数据,列出算式1.第一个问题和哪两个数据有关系?怎样列式?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25+2=2.第二个问题说的是什么事?和哪两个已知条件有关系?怎样列式?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25+20=(二)自主探究,掌握方法\n1.先来解决25+2=用小棒摆一摆,你是怎么算的?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板书:25+2=2720572.再次探究:如果要算25+20=你能算出来吗?(1)动手操作,理解口算办法。(2)总结算法,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板书:25+20=45205403.比较算法,加深理解让学生认真观察两个算式,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你是怎么想的?(分组说,后指名全班交流)通过讨论、对比,突出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什么类型的口算?【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一、巩固练习,促进理解(一)P64的做一做第1题。5+3=2+6=40+50=30+10=35+3=2+86=43+50=30+15=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n(二)P64做一做第2题1.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2.上下每组题有什么关系?3.指其中两组题让学生说说想法。你是怎么算的?一、全课总结你今天的收获?还什么地方有漏洞?效果检测P66:第1、2、3题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25+2=2725+20=45205205740学情反思:第四课时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课时分析:教学目标:1.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n2.通过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经历运用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3.在数学活动中,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巩固旧知,课件出示口算(1)进位加法练习8+57+86+85+74+97+3(2)旧知复习20+92+6069+3025+462+352+20(全班练习,指明说出算法)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一)呈现开联欢会的部分场面,并用图画和对话形式呈现计算问题和所需要的一个相关数据。1.多媒体出示:联欢晚会上的欢乐景象,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并让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2.多媒体出示2个小朋友,并配上画外音对话:我们班要准备联欢会的饮料,一共有多少瓶?3.引导学生讲述图上的意思,明确要求的问题。(二)让学生通过多手操作,探讨计算方法。\n1.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问题,开动脑筋说一说,你想有什么方法来解决?列式:24+9=2.自己用小棒摆一摆,怎样算?3.小组讨论算法,发表自己的想法。4.全班反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组织同学交流评价。教师要表扬学生的各种有道理的算法,鼓励学生独立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出自己的理由。24+9怎样计算?指名用小棒摆,边摆边说想法。5.看算式说想法,教师板书:(1)先用(24+6=30),再用(30+3=33)可用课件演示小棒的拼摆过程。24+9=336330(1)先用(4+9=13),再用(20+13=33)可用课件演示小棒的拼摆过程。24+9=3320413着重说明4根小棒加9根小棒是13根,把10根捆成1捆,再和原来的2捆加在一起。突出计算时先拿个位数相加,得出结果再跟整十数相加,使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以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6.小结:同学们都很会动脑筋来解答我们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有的同学是用进位加的方法,有的是想的已学过的知识,只要是你自己想出的来的解答方法,都可以用来解答。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板书课题】三、巩固练习计算方法(一)P65做一做第1题:先圈一圈,再计算。\n1.独立做,然后集体订正2.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圈的?怎么计算的?(二)P65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做,指名汇报答案,并说出计算过程。(三)P66第5题,自己独立做。问:上下两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四、小结:谈谈今天的收获和体会效果检测:1、哪道题计算错了,把它改正过来。55-2=5314+6=1960+27=672、在○里填上“>”、“<”或“=”。46+5○4138+5○433+52○30+5264+6○50+836+5○26+53、36只小蚂蚁做操,旁边还有6只小蚂蚁在指挥,问一共有多少只小蚂蚁?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24+9=33633024+9=3320413\n学情反思:第五课时教学内容:练习课教学目标:1.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数(进位)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2.经历继续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3.在数学活动中,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能熟练的口算,提高心算能力。教学难点:提高心算能力教学准备:口算卡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一)看口算卡片开火车,说出结果利用轻松形式,增加练习容量,提高兴趣23+775+98+2356+950+548+579+542+505+449+3036+5(二)指名说一说:9+30和36+5你是怎么样算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复习旧知识注意监控较弱学生的掌握情况二、自主练习\n(一)独立完成67页第8题:先说出得数十位上的数,再计算。1.得数十位上的数是几?为什么?2.学生独立做。3.说答案。(二)67页9题:改变练习题的呈现形式,体现练习形式的多样化。提高学生口算的兴趣。比一比,哪个同学能够算得又快又准!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要求:1.看例题,你是怎样理解的?2.老师随机的画连线,你是怎样理解?(三)67页10题小小邮递员。学生自主练线,指名汇报。(四)67页11题。1.说说这题是什么意思?2.学生自主完成。3.25+6=8+34=说算法。(五)68页第12题6连续加6,每次加的结果写在横线上。6128连续加8,每次加的结果写在横线上。816要求:\n1.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题意?2.12怎么来的?3.下一个是几?怎样算的?12+6的12是什么意思?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习惯,提高口算能力(六)练习十一第14题。在圆圈里填上大于小于等于号学生自主做,指名说答案。(七)练习十一第13。学生自己独立计算。独立书写后订正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三、小结今天上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学情反思:第六课时教学内容:综合练习课教学目标:1.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2.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3.在数学活动中,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n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能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能熟练的口算,提高心算能力。教学准备:口算题卡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一)口算卡片开小火车提高学生兴趣,并有针对的指导25+770+921+832+92+5559+94+669+9138+767+443+279+7(二)听算增大练习量培养学生认真听的好习惯60-3050-4063-386-645+459+104+5863+8(三)填空:(课件出示)巩固算法,体现算法的多样性65+4=(),先算()加()得(),再算()加()得()。38+6=(),先算()加()得(),再算()加()得()。二、解决问题,练习算法(一)66页3题1.看图,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2.一共有多少个学生?怎样计算?3.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让有困难的学生在交流中受到启发和鼓励,进而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使学生逐步产生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二)66页的第4题\n1.自己看图,理解题意然后列式计算。2.指名说说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三)67页7题1.学生独立看题,列式计算。2.指名汇报,在说计算方法。(四)68页第13题。1.我们来看看图上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有35只蚂蚁在做操,前面带队的有7只,求一共有多少只蚂蚁?)2.请学生在旁边列算式计算。要写单位名称,说你是怎么算的?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练习十五的第16题渗透统计思想\n问:你了解哪些信息?怎样解决?为什么用连加?怎样计算的?三、思维训练(一)读题,解答P68的思考题(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三)问:“原来”是什么意思?两个人用小棒做示范,摆一摆。(四)指名演示摆的过程,让学生明白道理。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小结今天上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检测效果:1.35+4=42+3=5+23=7+21=35+4042+30=50+23=70+21=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23+8=2167+2=895+47=9759+2=613.学情反思:\n第七课时教学内容: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P69例1及做一做和练习十六的1—4题课时分析: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推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2.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经历体会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在解决这类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3.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难点:比较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没,培养应用意识谈话:昨天,小鹏和小美去玩具店买玩具,哇!那里的东西可真多!1.都有哪些玩具,价格是多少?(学生回答,要说明礼物是什么以及它的价格。)但是,在买玩具的过程中,小鹏和小美都遇到了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小鹏的问题。二、交流合作 学习新知出示小鹏的头像,小鹏说:“我有35元想买一个大象玩具”你能根据他的话,在\n根据大象玩具的价格,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小朋友35元,想买一个2元的大象玩具,还剩多少元?)用什么方法算?(减法)35-2=?我们一起来计算1.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a.我们先来算一算。35-2=动手摆一摆切实感受计算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能力b.那么35-2得多少,应该怎样想呢?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学生分组讨论。)c.请一个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可随机进行引导。(生:先不看十位,先看个位,5-2=3,再把3和30合起来,就是33。)d.你的这种方法很好,说得也很明白。(这时,教师再征求一下其他组的意见,如果都是用的这种方法,再请一个小组派代表说一说。)e.这个过程大家都明白了,谁能用上先算……再算……比较简单地说一说。边摆边说(先算5-2=3,再算3+30=33。)师:×××说得好不好?鼓励一下。你们能不能学着他的样子说给同位听一听呢?f.先请一名中等生说,再请一名学困生说。使每一个学生都掌握方法,培养认真听的习惯g.教师根据出现的算法与学生一起进行小结,教师板书口算过程35-2=33时从3捆5根中拿去2根小后,再和3捆小棒合并\nh.拓展练习。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算出了这道题。你还能再出一道和刚才这道题类似的题么(学生出题)。请一位同位说一说,并进行集体订正。出示小美的头像,小美说:“我有20元,想买一个洋娃娃”你能根据小美的话和洋娃娃的价格提出一个问题么?(小美有20元,想买一个洋娃娃,还差多少元?)要求还差多少元用什么方法做?(减法)列式:35-20=2.学习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a.过渡:我们再来看2组的这个题“35-20=”。小组讨论一下。(教师走进小组与学生一起学习。)动手摆一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能力b.请小组汇报学习情况。生1、先不看个位,先看十位,30-20=10,再用10加上个位的5就是15。c.师:你说得非常好,谁能比他说得更简单一些。生2:先算30-20=10,再算10+5=15。师:和他们方法一样的同学起立,进行表扬。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征求学生不同的意见。)如果没有其他方法了,让学生集体说,教师把刚才的口算过程板书在黑板上。(略)d.拓展练习:师:那么其他同学还能出一道和刚才这道题类似的。同学说,并讲清楚怎样算的?指两名学生说,进行集体订正。三、巩固反馈小结:我们来看一下刚才的这两组口算题有什么特点?同位商量一下。生:上面一行是两位数减一位数,下面一行是两位数减整十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n师:大家比较一下,它们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生1、都是减法,被减数都是两位数。生2:都是把两位数分成了整十数和一位数,如果减数是一位数,就从一位数里减去,然后再和整十数相加;如果减数是整十数,就从整十数里减去,然后再和一位数相加。(这一点如果学生找不到,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得出。)师:在今后的口算中,大家只要掌握了规律,相信你一定能算得又对又快。学生比较上下两行算式的异同,这有利于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感受100以内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2.71页第1题。71页第2题。先独立再订正两位数减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针对错题,引导学生分析,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3.71页第3题,带领同学读题。(用减法解决的求剩余问题的题目)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你会列个算是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四、课堂总结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除法。2.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由发言。\n课堂检测:1.算一算。95—30=  80—30=   89—7= 67—20= 47—6+40= 2.比一比。 85—4〇61   86—60〇26   93—7〇2368-8〇65 59—7〇43   25+7〇9547—4〇33   76—6〇663.69页的4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35-235-20学情反思:第八课时教学内容: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课时分析:\n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数感。3.使学生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方法。教学准备:将例题制成的课件,学生准备3捆6根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出示口算卡片)11-5=   36-4=   29-3=16-8=   12-4=   13-6=这样有利于突出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迁移,有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中的退位做好准备。二、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具吗?老师带来一些玩具,大家看看(出示实物玩具,并贴好商品价格。)洋娃娃(45元) 玩具小熊(6元) 恐龙模型(5元)绒毛小兔(3元) 电动狗(24元) 玩具汽车(36元)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要是有一些零花钱想买这样的玩具,你想买什么?(学生自由回答。)由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玩具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积极性很快地调动起来。使学生进入一个有趣的气氛。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抽象减法算式。\n小明只有8元钱,他可以买些什么?预设:生1、可以买玩具小熊。生2:可以买恐龙模型。生3:可以买绒毛小兔。生4:还可以买一个恐龙模型和一个绒毛小兔。可他想买一辆单价是36元的玩具汽车,还要攒多少元?要解决这个问题,你知道怎样列算式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6-8=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再,产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计算方法。a.教师指导学生摆小棒。算式36-8和前面所学习的36-4、29-3等算式相比较,有什么不同?(36-4、29-3等算式计算时都能直接在个位上减,而36-8,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不够减。)不够减怎么办呢?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想想你是怎样算的,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方法。(教师巡视。)b.引导学生交流摆小棒的方法。通过小组活动、动手操作,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同时,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学习倾听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学生互助、合作交流的意识。师:谁来跟大家说说摆小棒的方法。学生在投影上展示并说算法。算法一:从10根小棒里去掉8根剩下2根,再和26根合起来是28根,10-8=2,26+2=28。算法二:从30里拿出2和6合成8,30-2=28。算法三:8-6=2,30-2=28。算法四:把36根小棒分成20根和16根,16-8=8,20+8=28。算法五:从30根里拿出8根还剩22根,22+6=28。结合学生的回答,师板书:36-8=28\n教师:在计算时,有很多的算法,只要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的又对又快就可以了。(指题)这样的减法算式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板书:两位数减一位数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说,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自主发现的积极性,体现算法的多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三、练习反馈紧密围绕重点,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1.基本练习:(出示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其中指定两题说出自己的算法。46-9=   57-8=   40-5=2.实际应用:请同学们再次观察这些玩具,小明只有8元钱,如果想买一个价钱是45元的娃娃,还要攒多少元呢?学生列式计算,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3.应用体验:借乒乓球。学校开展乒乓球比赛,老师有一盆乒乓球,一共46个,同学们可以借球进行练习。每组同学共同商量各派一名代表,借几个,要算出剩几个?并列出算式。根据学生活动情况教师板书算式。如46-3=43  43-6=3737-5=32  32-4=28……四、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课上自己表现如何?哪位同学表现较好,好在哪儿?板书设计:退位减法36-8=28学情反思:第九课时教学内容:练习课练习十六习题71-73页习题\n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提高口算的速度。2、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能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能熟练的口算,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难点: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能熟练的口算,提高计算能力。教学准备:口算题卡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一)算一算1.口算卡片25+8 13-8  39+40 10-6 50-6  85-959+214-734-750+16  15-963-8你能很快算出来吗?开火车快速说出答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出59+2和73-8的结果的?总结:在做这些题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谁来说说。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书72页6题说说你的想法。3.\n要求:先算一算,把答案写在算式上面,再比较。(二)理解题意,算一算1.谁来说说这题什么意思?连续减7什么意思?每次得的差写哪?2.自己独立算一算。3.集体订正答案。二、解决问题,练习算法谁来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小女孩拿10元钱买一个铅笔盒花去8元)问题是什么呀?(应找回多少钱?)快来列个算是求出应找回多少钱?谁来说说你的想法?三、思维训练跳绳比赛中,小红和参加比赛的每个人握一次手,一共握了39次。参加跳绳比赛的一共有多少人?谁来读读题?想想应该怎么求出参加跳绳比赛的一共有多少人?展示方法,现场模拟四、小结今天上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检测效果:书中72页8题,9题书中7315题。学情反思:第十课时教学内容:认识小括号\n课时分析:教学目标:1、认识小括号,初步了解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2、能准确判断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准确地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3、加强数学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地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小括号及其作用。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片、口算卡。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直接说得数。15-6=17-8=5+4=8+4=5+6=11-4=2。说说14-8-3、8+6-7、15-7+5的计算顺序。(二)探究新知1、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加、减两步式题。2、教学例2。⑴出示糖果投影图:从图上看到了什么?⑵同学们拿出圆片,代表五角星,在桌上摆一摆。\n想一想:怎样算出还剩几个呢?如何列算式呢?相互之间可以讨论一下。⑶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解题思路:①从10个里面去掉2个,再去掉3个,剩下5个。②把2个和3个合起来一共是5个,再从10个里面一起去掉5个,还剩5个。③样列算式呢?板书:“10-2-3=”“10-(2+3)=”第一种算法:先算10减2,再减3。第二种算法:计算中要先计算2+3,但这一步在后面,这就需要改变运算顺序,因此要在先计算的这一步加上一个小括号。板书课题:“小括号”师生共同根据小括号的作用,列出两种算法的算式。10-2-3=10-(2+3)=④引导学生计算。10-2-3=先算10-2=8,再算8-3=5。(板书结果)10-(2+3)=先算2+3=5,再算10-5=5。(板书结果)(三)全课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明确:我们学习了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方法:“在一个算式里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板书)教师指出:这个括号与前面的填括号的题不同,如5+()=11是要在括号里填一个数6,而10-(2+3)括号里给出了数和加号,是要先算2+3=5检测效果:1.74页做一做2.75页练习十七2,3题学情反思:第11课时小括号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75-76页练习教学目标:\n1、通过练习,进一步熟悉小括号,巩固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2、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教学重点:认识小括号及其作用教学难点:认识小括号及其作用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复习还记得小括号有什么作用吗?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二)新知1、课本第75页第5题。2、课本第76页第6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课本第76页第7题。知道了什么?怎样解决?4、课本第76页第8题。\n3、课本第76页第9题。独立完成。4、课本第76页第10题。板书设计:小括号(练习课)学情反思:第12课时连加教学内容:教材第77页\n课时分析: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数量关系,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进一步巩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2.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经历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1.理解加数都相同的问题的数量关系2.学习用列表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用列表法来解决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板书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1.导语: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游戏中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用前面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出示课题)2.回忆一下,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分哪三步来完成?小结:是的,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这节课我们就按照这样的三步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二、观察主题图,审读信息,理解题意(一)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出示主题图\n1.我们先来看一幅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谁说说你们能从图中知道什么呢?2.理解“每人折6个”3.(1)在这些信息里面“每人折6个”什么意思呀?(2)——就这个意思你们还能在哪儿看到呀?快到前边来指一指——总结:每人折6个,就是有1个人就折了6个,有6个就是1个人的,我们不仅可以从文字中获得,还可以从图中获得。(3)——根据“每人折6个”这句话你能想到什么呢?(二)让我们解决什么数学问题——我们再看看:这道题让我们求什么呢?那三个小朋友在哪儿呢?你在哪儿看到了?快到前边来指一指(三)读题——刚才我们找到了信息,也找到了问题,谁能完整的读读这道题三、自主探索,用多种策略解决同数连加的数学问题。——三个人一共折了多少个你们知道吗?——18个是怎么得到的,把你的想法在题纸上画一画,写一写?——谁听清刚才老师说什么来着?要求大家画得大一些,写得大一些,好开始吧(一)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1.独立操作,自主探究2.交流想法,反馈结果——过渡:好了,我们一起先来看看黑板,这些都是同学们的做法,我们先来看看这类同学的做法,看看这些同学们的“18个是怎么得到的”谁能读懂这幅图的意思?预设一:信息法v学生1:\n18个一共有几个人折星星?你是怎么知道是3个人折的?这幅图表示有几个6是多少?(他通过画图的方法让我们清楚的看出18个是怎么得到的,谁也是用画图法做的?这么多同学都用了画图呢,咱们再来看看这幅图)预设二:替代法v学生2:(这幅图什么意思?)18个(他表示有几个6是多少?这幅图用圆代替了星星,画得更简洁了)预设三:数字法v学生3:(谁能读懂这幅图的意思?)66618个预设四:集合圈:这幅图和上面的图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呀?18个*就这个“圈”是什么意思?或“大括号”什么意思?——把三部分合并在一起是18*哪三部分呀?哦,那是把几个6合并在一起呀?把3个6合并在一起是18(二)运用列式策略解决问题。——过渡:我们读懂了用画图法得到18个的想法,每个同学还在图下写了算式呢,谁来读读6+6+6=18你们干嘛用加法算呢?他是把几个6相加呀?仔细观察我们列的这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算式中的每一个加数都相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用同数连加解决问题(三)运用列表策略解决问题。方案一:学生没出来\n1.(指图)我们刚才用了画图的方法,还有列式的方法,其实这道题我们还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表示呢,大家请看,第一行什么意思,你们还记得吗?这行又表示什么?2.为了使它更规范些,老师把他变一变(画线连表)3.师边画表格边说:这道题让我们求几个人折了多少个?那老师就把表格画到3就可以了。4.现在这个表格的意思你们能看懂吗?第一行表示人数,第二行表示星星数,一个人折了6个小星星,两个人折了12个星星……说的真完整,谁还能像他这样说5.追问:这个12是怎么来的?(6+6=12)18呢?(再加1个6)(画箭头加6)3个人折了多少个?(描红318)这是几个6相加是多少?总结:其实这样的问题,我们还可以用列表格的方法来解决,这种方法叫做列表法,它不仅能清楚的表示出结果,还能表示出解决问题的过程呢。谁说说这种方法叫什么?(板书列表法)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画图、列算式、列表格的方法解决了他们三个人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这个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都用到了题目中的哪些数学信息呀?看来提取信息、理解信息多重要呀!方案二:学生出来了:——就他的这种想法你们都能看懂吗?(四)学习检验方法,培养良好习惯。1.检查过渡:我们看懂了图意,通过这么多种方法理解了数量之间的关系,解决了这个数学问题,那我们解决的对吗?——对怎么对,谁说说?同意他们说的吗?2.口答题目检查完了,要进行口答,谁来答题?四、巩固练习,提高解题能力。\n1.每条龙舟上有9个人,有3条龙舟,一共有多少个人?刚才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用到了一个新的方法,列表法,现在你们能用列表法来解决一个问题?——先来读读题2人每条龙舟上有9人什么意思——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同学们能用列表法自己解决吗?谁听清我们要用什么方法解决?好,解决吧——你们同意他解决的吗?——说说你是怎么解决的?学生说第一行表示条数第二行表示人数1条坐9人总结:你看,我们今天又学会了用列表法解决问题,你们真棒!我们再试着解决一道。2.选择题:一位老师带着3名同学去公园,门票5元一张,一共花了多少钱?丁丁5+5+5明明5+5+5+5兰兰5+4——先来读读题门票5元一张什么意思呀?——一共花了多少钱你会解决吗?都想好怎么解决了?那有3位小朋友也来参加了我们的学习,他们也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说明明:你们同意谁的?我刚才听到很多同学都说明明是对的,说说你们干嘛选他呀?说说你们的理由吗?说丁丁:听了刚才的想法,还选丁丁吗?怎么不选了,他错在哪儿了说兰兰:没有人选兰兰,他错在哪儿了?对呀,这两个数量之间没有加的关系,不能相加减,关系错了也不行。五、全课总结,布置作业\n好了,这节课我们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了身边的数学问题,在用同数连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画图、列式、还有列表法来解决。效果检测:1.2.板书设计:同数连加解决问题人数123星星数(个)61218知道了什么?列表法怎么解答?图一图二图三图四6+6+6=18(个)解答正确吗?口答:他们一共折了18个小星星.学情反思:第13课时连减解决问题\n教学内容:教材第78页例5课时分析: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数量关系,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巩固解决问题的思考步骤。2.在观察与操作活动中,通过多种策略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初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多种策略解决问题,感受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减数相同的问题的数量关系,体会减数相同的意义,初步学会用箭头法解决问题。教学难点:1.理解减数都相同的问题的数量关系,体会减数相同的意义,初步学会用箭头法解决问题。2.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初步学会用箭头法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以谈话的形式复习解决问题的思考步骤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2.咱们一起来看这幅图,同学们在干什么?二、自主探究,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一)知道了什么?\n1.你知道了什么?2.29个橘子:(1)你从哪儿知道的?(从图上)到前面来数一数。(2)还从哪儿知道的?(文字)(3)小结:看来我们既可以从图上也可以从文字上捕捉信息。3.9个装一袋:(1)还知道什么?(2)9个装一袋,你是怎么理解的?(3)也就是说有9个就装一袋,有9个就装一袋,每袋只能装9个。(4)谁能像老师这样再说一说这句话什么意思?4.让我们求什么?出示问题(可以装满几袋?)(1)“装满”什么意思?(2)意思就是每袋只能装9个,不能多也不能少。5.刚才我们一起理解了信息,也理解了问题。好,让我们完整的读读这道题。(二)怎样解答?1.这道题你们会解答吗?把你们的想法记录在题纸上,你可以在图上画一画,也可以列算式写一写,看看到底能装满几袋?教师巡视请孩子把所有情况板书在黑板上2.反馈:(反馈学生的原始资料)咱们一起看看黑板。这些都是咱们同学的做法,咱们先来看看画图法。预设一:画图法(1)从图上看可以装满几袋?(2)你是怎么看出来的?(3)那这2个怎么不圈了?(4)看来29个橘子,9个装一袋,只能装满3袋,还剩2个。(5)都谁是这样做的?(6)小结:看来画图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预设二:列式法(1)\n有同学是这样写的,他不仅运用了画图的方法,还列出了算式。从算式中你能看出装满几袋吗?(1)怎么看出来的?(学生:减了三个9)学生边说,教师边圈。(2)指第二个和第三个算式,这干嘛还减一个9呀?(生:因为没分完,还得接着分)(3)小结:看来通过算式法,我们知道了29个橘子,分走了3个9,也就是装满了3袋,还剩下2个。预设三:箭头法(1)还有其他方法吗?(2)你能看懂他的意思吗?(3)他的意思对不对?那这样写行不行?(4)你们的意思是这种想法是对的,但这样用等号连接不行。那咱们帮他变一变。(5)教师边说边板书:一共有多少个橘子,9个装一袋,怎么办?还剩多少?还能再分吗?还怎么办呀?剩多少?还能再分吗……-9-9-92920112(6)还能再分吗?(1)怎么不能了啊?(2)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这是什么意思?(3)通过这种方法,你能知道装满几袋吗?怎么看出来的?(4)这种方法我们叫它箭头法。(5)就这3个9还从哪儿看出来呀?(12)看来,不管是画图法、列式法,还是箭头法中,都有这三个9。其实这几种方法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不管用哪种方法,在解决这个问题时都用到哪些信息?(13)小结:要求装满几袋,就是看29里面有几个9,有几个9就能装满几袋。(三)解答正确吗?1.这道题我们做完了,我们做得对吗?2.怎么知道的?你们能用加法进行检验吗?\n3.9+9+9=27边说边写。一袋装9个,几袋啊?3袋装多少个啊?还得把余下的这两个也加上。4.小结:看来信息我们找对了,方法也对了,结果也对了。我们一起答题。5.让我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经历了几步啊?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刚才我们一起解决了分橘子的问题。三、巩固练习生活中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饮料4个一排,橡皮4个一小盒,纸巾3个一包,鸡蛋10个一盒,蛋挞6个一盒……以后再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们会解决了吗?真的呀?那老师考考你们。1.(1)谁来读读题(2)你知道什么了?(3)6个装一盒,什么意思?(4)问题求什么?你会解决吗?(5)你能像我们刚才一样用箭头法解决吗?(6)汇报。能装满几盒?你是怎么知道的?(7)你能完整的说一说这是什么意思吗?(8)口答:可以装满4盒,还剩2个。.2.\n(1)读题(2)你会解决吗?请你想一想(3)有这样的几种想法,你同意哪个?用手势表示。这么所同学同意第一个,怎么想的?看来这种方法可以……(4)第3个没人选,怎么不对?小结:看来只要余下的数还能再分,就一定要接着分啊。(5)看来这个问题可以用这么多方法来解决呢,以后再遇到这样的问题,你就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四、总结教师总结: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用画图法、列式法、箭头法,不管用哪种方法,我们都要正确捕捉信息,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正确的解决问题。效果检测:1.2.板书设计:解决问题知道了什么?\n有29个橘子9个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怎样解答?学生作品-9-9-92920112箭头法解答正确吗?9+9+9+2=29口答:可以装满3袋,还剩2个。学情反思:第14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79-80页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利用有用的数学信息,正确运用连加连减来解决问题的方法。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教学准备:ppt教学过程:(一)口算课本第80页第6题。(二)新知1、游戏:课本第79页第5题。\n2、课本第80页第7题。知道了什么?怎么解决?3、课本第80页第8题。够吗?像这样的问题要注意什么?4、课本第80页第9题。5、课本第80页第10题。怎样才算可以一起乘坐呢?\n(三)课堂小结板书设计:解决问题练习学情反思:第15课时整理和复习(一)教学内容:教材第81-83页教学目标:通过对100以内加减法算式算法的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熟练程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点:理解100以内加减法的算理,掌握算法教学难点:理解100以内加减法的算理,掌握算法教学过程:(一)整理复习1、出示课本第81页第1题。观察:那些算式中的7和2可以直接相加?说明理由。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说说57+9和75+9你是怎么计算的?2、出示课本第81页第2题。\n观察:那些算式中的7和2可以直接相减?说明理由。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说说57-9和75-9你是怎么计算的?2、出示课本第81页第3题。说说每道题的计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独立进行计算。(二)巩固练习。1、练习十九第1~3题。2、练习十九第5题和第9题。3、练习十九第11题。4、练习十九第13题独立计算,汇报。(三)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学情反思:第16课时整理复习(二)教学内容:教材第81-83页教学目标:通过对100以内加减法算式算法的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熟练程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点:理解100以内加减法的算理,掌握算法\n教学难点:理解100以内加减法的算理,掌握算法教学过程:(一)整理复习1、出示课本第81页第4题。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说说你的想法。生汇报。2、出示课本第83页第7题。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说说你的想法。生汇报。(二)巩固练习。1、练习十九第12题。集体讲评。2、练习十九第4、6、8题。(三)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n学情反思:第17课时整理复习(三)教学内容:教材第81-83页教学目标:通过对100以内加减法算式算法的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熟练程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点:理解100以内加减法的算理,掌握算法教学难点:理解100以内加减法的算理,掌握算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课本第83第9。2、出示课本第84第11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二)巩固练习。1、练习十九第10题。\n集体讲评。2、练习十九第13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三)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学情反思:\n第七单元:找规律1.单元分析单元小节例题及知识点课标要求(注明:课标对本年级这一内容的要求,具体阐述)第七单元找规律例1~例2,循环组中每种图形只有一个,经历实际操作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所学内容之间的关联,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例3,循环组中有的图形不止一个,为从数量角度寻找规律做了铺垫。经历实际操作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所学内容之间的关联,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例4例,有一个基本的循环组,循环组中有的图形不止一个从数量的角度观察,数字的排列规律,也是循环出现的。为了帮助学生从观察数量角度寻找规律,教材把每种物体对应的数量都写了出来,引导学生按这样的角度,寻找后面的规律。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知道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例5,没有循环组,要从图形的数量上去寻找规律。数字的排列规律是等差数列。为了明确这一规律,还将相邻两个数的差标明了出来。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知道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n常生活中的作用,知道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2.单元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3.单元重点:在教学中用主题图找规律的方法。4.单元难点:数列相邻两项的差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5.单元说明主题图在单元开始安排了学生举行联欢会的情境,装饰的东西都是有规律排列的,小朋友有规律地围成圈跳舞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如节日里各种美丽的彩灯和彩旗都是有规律的排列,很多物品上装饰的图案也是有规律的排列,这些都为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提供了很多素材。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有些题目的设计体现了一定的开放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去找规律。6.单元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例题1、2第二课时:例题3、4第三课时:例题5第四课时:复习课第七单元找规律第一课时简单图形排列规律\n教学内容:85、86页例1、例2、课时分析:教学目标1、通过对各种图案的观察,发现一些简单的、有规律的排列,并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培养观察、推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3、培养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教学重点用不同方法找规律;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例1、例2情景图的课件。教学过程一、出示主题图,引入找规律同学们正在操场上开联欢会,你们看他们多高兴呀。问题:从图上,你有什么发现?生:有彩花,彩旗,彩灯笼,还有男女同学围成圈跳舞。\n师:仔细观察,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先让学生观察一会儿并进行小组合作探索,之后让每个小组派中下水平的学生作为代表进行汇报交流。二、探索主题图,感知规律(一)探索例l:最简单的图形变换规律1、彩旗等的排列规律。生1:彩旗是按照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一面红旗这样的顺序重复排列的。生2:彩花是按照一朵红花、一朵紫花、一朵红花、一朵紫花、一朵红花、一朵紫花这样的顺序依次重复出现的。生3:彩灯笼是按照一盏红灯笼、两盏蓝灯笼、一盏红灯笼、两盏蓝灯笼、一盏红灯笼、两盏蓝灯笼这样的顺序依次重负出现的。生4:跳舞的同学是按照一名男同学、一名女同学、一名男同学、一名女同学、一名男同学、一名女同学这样的顺序依次重负出现的。教师归纳总结:我们刚才找到的彩花、彩旗、彩灯笼,还有围成跳舞的同学们,都是按照顺序依次重复出现的,像这样按照顺序地重复排列就是有规律地排列。(板书:找,依次、重复出现)2、圈一圈同学们发现的规律可真不少!在我们上面找到的每一组规律中都有重复的部分。每组规律重复的部分一样吗?我们一起来圈一圈,找一找吧。学生边圈边说。总结:像这样按照顺序一组一组地不断重复出现的排列就是有规律地排列。准确地发现规律中重复的部分是找规律的关键,它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和把握规律。3、巩固练习P85“做一做”例2数字交替出现的规律1、图中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n生1:碗是按照两个碗、三个碗,两个碗、三个碗,两个碗、三个碗这样的顺序依次重复出现的。生2:碗的个数总是2、3,2、3,2、3......这样的顺序依次重复出现的。总结:这里不再是图形颜色上的变化了,而是图形的数量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图形有规律地排列的背后是数字的有规律的排列,图形和数字的形式虽然不同,但它们表示相同的规律,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用语言表述的也非常清楚,很好!1、第二排的排列是否也有规律?生1:图中总是一只鸡妈妈、三只鸡宝宝,一只鸡妈妈、三只鸡宝宝,一只鸡妈妈、三只鸡宝宝,这样有规律的排列着。生2:鸡的只数总是1、3,1、3,1、3这样循环着出现。总结,虽然图形和数字表达方式不同,但都表达了共同的规律。3、巩固与练习P86“做一做”1、2三、通过做练习,巩固找规律的方法(PPT)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找学生说说涂的什么颜色,为什么涂这种颜色,让学生说出规律。问:哪些同学也涂对了,好,表扬自己。四、课堂回顾,小结。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2.指导阅读数学课本,回顾学习的过程五、感受生活中的规律。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规律,我们一起去看看.请你用今天所学的,设计一条图案有规律的漂亮彩带。六、板书设计找规律找、依次、重复重现课后检测(1)\n(2)▼▼△△△▼▼△△△           。(3)☆★○●☆★○●           。学情反思:第二课时数、数组的排列规律教学内容:例3、4课时分析: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能运用计算相邻两项差的方法,找出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2.通过观察,借助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数字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3.培养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及创新意识,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发现数字的变化规律,掌握通过计算相邻两项的差找规律的方法。教学难点:运用计算相邻两项差的方法,找出数字排列的变化规律。教学过程:一、摆一摆方块,算一算数字规律。1.出示第1小题。\n问题:你发现了什么?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后面的数比前面的一个数都多1。2.出示第2小题。问题:你发现了什么?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后面的数比前面的一个数都多3。3.第3小题。你发现了什么?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后一个比前一个小2。小结:我们通过摆一摆,观察数字,并算一算,找出了数列的规律,填出了未知的数。二、找出数字规律,填数。1.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这组数有什么规律?下一个数是什么?通过计算发现:后面的数比前面一个数多5。2.\n说一说这组数有什规律?下一个数是什么?三、联系巩固P891“做一做”1四、找规律,填数。生1:40+50=90生2:90-40=50生3:90-50=40教师都给予鼓励,同时他们说的都是一个规律。依此类推完成后面的题。四、通过练习,巩固数列规律。1.自己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P87,2题。板书设计:数字的变化规律\n课后检测:1.369121518        。2.908070605040        。9413851376137513反思:第三课时教学内容:P88例5课时分析: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推理出事情的变化规律。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运用排列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具学具:课件。\n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有一串珠子,不小心被弄断了,丢失了两颗珠子,掉的是哪两颗?请你仔细观察发现这串手链是按怎样的规律穿的?生1:从右边看,这手链是按2课黄色的珠子、1颗蓝色珠子,2课黄色的珠子、1颗蓝色珠子,2课黄色的珠子、1颗蓝色珠子这样循环串起来的。掉的是哪两颗珠子?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生1:用代替掉了的珠子,把手链连起来。板书:生1:因为手链是按2课黄色的珠子、1颗蓝色珠子,2课黄色的珠子、1颗蓝色珠子,2课黄色的珠子、1颗蓝色珠子这样循环串起来的,所以上面代替一颗珠子。生2:从左边看,手链是按一颗黄珠子、一颗蓝珠子、一颗黄珠子,一颗黄珠子、一颗蓝珠子、一颗黄珠子,一颗黄珠子、一颗蓝珠子、一颗黄珠子这样循环出现的。所以,最后一个黄珠子后面紧挨着是一个蓝珠子,一个黄珠子。2、巩固与练习P88"做一做"P89、4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板书: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n课后检测:1、☆★○●☆★○●           。2、●●○●●○●●○●●○        。3、○○◇○○◇○○◇        。学情反思:第四课时:找规律(练习课)教学内容:找规律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图形变化和数字的变化规律。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教学重点: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掌握找规律的方法。教学难点:应用规律,创造规律。教学过程:一、导入:这节课,今天我们把找规律这一单元进行巩固复习(揭示课题)1.复习:\n出示板书:让学生独立完成(1)14710(2)46810(3)△▲△▲2.提高难度知识拓展出示图:问:接下来该是什么数?请同学们尝试,动手试一试。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请学生汇报一下填写的是什么。3、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4、\n仔细观察,想一想,还可以根据什么规律填写空格里的数?5、先观察旗子的规律,再想一想小树的后面是什么颜色的旗子?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二、总结: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及时小结。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三、课堂回顾。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2.指导阅读数学课本,回顾学习的过程。3.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板书:复习课想一想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说一说课后检测:1.2.3.605550454035         。学情反思:\n单元检测题: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班级姓名成绩一、找规律,圈出每组图形中重复的部分。(1)(2)(3)二、后接着是什么?在后面里圈出来。(1)(2)(3)三、找规律接着画。1.● ●● ●●●         。2.▼▼△△△▼▼△△△           。3.☆★○●☆★○●           。4.●●○●●○●●○●●○        。5.○○◇○○◇○○◇        。\n四、找规律接着写。1.369121518        。2.908070605040        。3.605550454035         。4.3 5 7 9 11 13        。五、哪一行的规律与其他三行的不一样,画“×”。(1)3,4,5,6()(2)2,5,7,9()7,8,9,10()1,3,5,7()1,3,2,3()2,4,6,8()1,2,3,4()5,7,9,1l()六、我来找规律涂一涂,画一画。1.2.七、我来按照自己喜欢的规律涂色。1.○○○○○○○○○○○○2.△△△△△△△△△△△△\n3.☆☆☆☆☆☆☆☆☆☆☆☆4.◇◇◇◇◇◇◇◇◇◇◇◇八、找规律,填数字,接着画。1.◆◆●●●◆◆●●●◆◆●●●232.▼▼▼▼▼▼○▼▼○413.△△△△△△△△△△△△△△△△△△3()()()九、下面各题中都有一个数不符合规律,把它圈起来,并改正在横线上。(1)51015172530(2)998877665644(3)162636465676第八单元:总复习\n1.单元分析单元小节例题及知识点课标要求(注明:课标对本年级这一内容的要求,具体阐述)第八单元总复习成长小档案94页4幅图呈现了五部分内容:100以内的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认识人民币;认识平面图形;分类与整理。用建立成长小档案的形式,对本学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有趣的事情进行回顾,激发学习兴趣,初步感受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知识11.百数表前4个问题主要复习数的认识。首先,让学生经历新百数表的建构过程,初步体会数之间的关系。其次,进行新旧百数表对比,进一步体会异同。后两个问题主要复习数的计算。其中(5)复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6)复习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计算。以百数表的建构和探究过为主线,通过六个问题将100以内的数的认识以及相应的计算结构化、系统化。通过找百数表的规律感悟数学的奇妙。数学知识22.第二题是对平面图形的系统复习。包括对5个平面图形及其特征的认识、用七巧板拼有趣的图形、用同样的三角形拼组和按要求拼摆。通过拼摆图形进一步累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数学知识33.第3题既是对分类与整理的系统复习,也是对平面图形特征的再认识。一是按颜色进行分类计数、填表。二是按形状进行分类计数、填表。通过分类和整理活动,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看待事情的意识。2.单元目标(1)\n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全面回顾、梳理、总结所学内容,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中最有趣的事情,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3)初步了解总复习的方法,初步感受复习的作用。3.单元重点:回顾、梳理、总结、巩固所学内容4.单元难点:对全册教材的知识有序梳理,自主探究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5.单元说明:本单元是整本书的复习单元,本单元包括成长小档案、数学活动、综合练习二十一。成长档案是对全册教材的复习与整理,包括对数学知识的整理和对学习中有趣事情的回顾两个方面。对数学知识的复习与整理,本单元出示了4幅图。通过4幅图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展学生对数及其运算的认识;在拼摆的操作中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分类与整理中感受其价值。练习二十一是对全册教材所学内容的综合练习,目的是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6.单元课时安排第一课时:第92~93页及相关练习第二课时:第94页及相关练习第三课时:第96~97页及相关练习第四课时:第96、98、99页及相关练习《总复习》(第1课时)教学内容:第92~93页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师生共同梳理,让学生回顾本册所学知识,形成知识框架,感受数学知识的整体性与结构性,初步感受复习方法。2.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体验100以内数的意义,熟练地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n3.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与100以内加法与减法的相关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写及大小比较;100以内加减法的含义及相关计算。教学难点:数位及数位上数的意义;良好的计算习惯与能力。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回顾梳理,激趣引入(一)回顾梳理:师:同学们,我们这学期的新知识已经学完了,本学期我们学了哪些数学知识啊?1.学生看书自主梳理,小组内交流;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整理;课件分步呈现P92页的4幅图。3.教师板书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认识图形——分类与整理——认识人民币——找规律——解决问题(二)交流感受:1.你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哪些事情让你的印象最深刻?\n2.学生自主发言。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哪些问题,有什么新的发现等。3.师质疑:这学期我们学的知识真多啊!你对这些知识都已经完成掌握了吗?我们有必要来将这些知识复习复习吗?4.点明课题:本学期学的知识这么多,我们今天就来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吧!二、教师引导,复习应用(一)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师:同学们,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这节课哪位小朋友的表现最棒!1.复习数位:出示计数器(1)谁来说一说:计数器从右边起,每个数位分别是什么位呢?(2)这些数位上的一个珠子分别表示多少?为什么同样都是一个珠子,所表示的数却不相同呢?(3)十位的一个珠子相当于个位的几个珠子?百位的一个珠子又相当于十位的几个珠子呢?那我们就可以说: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又是多少?2.复习数的组成:(1)教师在计数器上拔出57,问:谁来说一说这个数的组成?它个位上的7表示?十位上的5表示?(2)完成P95练习二十的第2题。3.复习数数、数的顺序和大小:(1)你会数数吗?我们在数数时可以怎么数?引导学生说出:可以1个1个地数,可以2个2个、5个5个、10个10个……地数。(2)你能用计数器拔出57前面的一个数吗?那57后面一个数是多少?这三个如果从大到小排,应该怎么排?(3)完成P95练习二十的第1、3题。(二)复习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1.夺红旗比赛: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P95练习二十的第4题。(2)学生汇报结果,学生互相检验是否正确。(3)讨论:\n①这8道题可以分为哪几类?引导学生发现:有不退位减法与退位减法;有进位加法与不进位加法。②每一类分别有什么好的计算方法?③说一说每一类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2.练习二十一第5、6题。(三)综合应用,解决问题课件呈现:“新百数表”:1.建构“新百数表”(1)观察表格,发现规律:这张百数表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2)完成表格。2.观察比较(1)再次观察,发现规律:①横着看,每一行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②竖着看:每一列里的数有什么排列规律?(2)新旧百数表进行比较:课件呈现新旧两个百数表,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不同?只要学生说出的发现是对的,都应给予肯定与鼓励。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1)解决第(3)题。这题解决后,可再让学生仿照这个问题再提出几个问题,继续练习。(2)解决第(4)题。(3)解决第(5)(6)题:①学生完成后,要引导学生完整的回答,如:第选的是第1行的第几个数和第8行的第几个数,它们的和是多少,差是多少。②并提问: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完成后,可模仿这两个问题继续练习。三、全课小结,质疑反思(一)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二)质疑反思  1.对于本节课复习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n  2.你认为自己在哪些地方还有不足,或者你觉得哪些地方是容易出错的,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当然,你也可以将自己成功的经验拿来与大家分享。板书设计100以内数的认识:数位、组成、顺序、大小、百数表。10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进位加法与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与退位减法。认识图形分类与整理认识人民币找规律解决问题学情反思:课堂检测:8、判断。\n二、\n(6)《总复习》(第2课时)教学内容:第94页及相关练习。课时分析: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更正解地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复习收集、分类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把整理出的数据填在简单的统计表里,能对分类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n3.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总结归纳知识与分类统计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积累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教学重点:通过复习,让学生对平面图形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体会收集、分类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教学难点:图形的拼组与对分类统计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与判断。教学准备:课件、七巧板、学具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点明课题(一)情境创设:课件呈现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师:同学们,这些图案漂亮吗?这里面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1.学生汇报交流;2.教师补充:除了这些图形,我们还学过哪些图形?(二)点明课题: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复习这学期已经学过的知识:平面图形和分类统计。二、师生合作,复习整理(一)复习平面图形1.平面图形的特征(1)课件呈现多个杂乱排列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根据认识,将这些图形分分类。(2)组内交流:你是怎么分辨长方形的?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哪些知识?再整理汇报。\n(3)指名回答:正方形有什么特征?(4)讨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5)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6)说一说:圆与以上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2.图形的拼组(1)拼一拼:①用2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学生拼好后,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你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拼成的?②用4个正方形可以拼出什么图形?学生拼好后,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你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拼成的?(2)设计图案:①请用七巧板设计一幅的图案。②汇报展示:让学生上台展示,并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思路。3.分一分:课件呈现P94第3题的20个图形。(1)让学生分别回答是什么图形?(2)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特别是在学生说出第11、15、17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后,教师要特别强调让学生说出:你是如何想的?(3)教师提问:刚才我们都弄清了每个图形分别是什么图形了,那每一类图形到底有多少个呢?我们下面就来统计一下,好吗?(二)复习分类与整理1.按形状分一分课件呈现第3题的第二个统计表:(1)提问:我们想把这些图形按照形状来分分类,你有什么好方法?可能有学生提出:①可以一类一类的找出来。②可以按1~20号的顺序将每个图形在类型分别确定下来,再在相应的形状下面画一个符号表示个数。(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统计表。(3)汇报展示,核对数据。\n(4)解决问题:哪种图形最多?哪种图形最少?一共有多少个图形?2.按颜色分一分(1)你认为:这些图形除了按形状分类,还可以按颜色来分类。谁来说一说:按颜色分,可以分成几类呢?(2)学生回答后,课件呈现第3题的第一个统计表:你会统计吗?(3)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统计表;(4)汇报展示,集体评价。(5)解决问题:哪种颜色的图形最多?哪种颜色的图形最少?一共有多少个图形?3.自己定标准分一分(1)除了上面的两种分类标准,你能不能定一个标准,将这些图形卡片分成两类呢?(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标准:(3)每人按自己定的标准再来分一分。4.观察发现:学生完成后,选择一种与前面的两种统计表一起展示,让学生观察:(1)他们都是将这些图形分成几类?(2)这些分类的标准虽然不同,但每一种统计表中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你知道是哪里吗?(3)引导学生发现:不管是什么分类标准,他们统计的内容都是一样的。三、应用所学,解决问题(一)解决练习二十一第14题1.情境创设:同学们看,这是隔壁班的小朋友拼出来的三幅图,漂亮吗?课件分别呈现第14题的三幅图。2.拼这些图案,都用到了哪些平面图形?学生回答时,教师利用课件呈现空白的统计表。3.你能独立完成这个统计表吗?让学生独立完成。4.解决问题:(1)哪种图形的数量最多?哪种最少?(2)一共有多少个图形?\n①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说出不同方法:一是数出题中所给图形的总数;二是直接把统计表中分类计数的结果加起来。②你又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分类统计时,统计结果的和与所给出的统计对象中总数是相等的。(3)小明摆了4个火车,一共用了多少个○?你是怎么想的?(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二)解决练习二十一第15题1.情境创设:课件呈现第15题的餐桌图,师:同学们看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说出:摆放很杂乱,有必要将这些东西整理一下。2.独立完成象形统计图,完成后交流汇报,集体核对,并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引导学生养成认真作图的习惯。3.独立完成统计表:完成后集体展示,师生共同评价。师:你是怎么得到每一项数据的?让学生明白:可以直接利用已经完成的统计图来完成统计表,不需要再逐项去计数。4.解决问题:(1)碗比盘多几个?①你是怎么得到这个答案的?②还有不同的方法也可以得到这个答案吗?③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更方便?(2)哪种餐具最多?哪种最少?①你是怎么得到这个答案的?②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呢?③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更方便?(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三)查漏补缺:每班教师根据学生所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与练习。 四、全课总结,畅谈感受 (一)全课总结: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二)畅谈感受:通过本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或者你还有什么疑问?五、板书设计\n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分类整理:形状分颜色分解决问题:收集信息分类整理提出并解决问题学情反思:课堂检测:1、填一填。2、数一数。\n3、数一数,填一填。\n4.请完成表格。《总复习》(第3课时)教学内容:第96~97页及相关练习。课时分析: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人民币,掌握人民币单位间的互化,会比较不同价格的大小,进行简单的计算。2.巩固已学过的各种规律及找规律的方法,能灵活运用发现的规律与所学的知识进行推理,解决问题。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人民币单位的换算。教学难点: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教学准备:课件、学具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引入课题。(一)情境创设:课件呈现超市货架:各类货物有规律的摆放,在各类货物下面标有价格。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1.学生汇报交流;\n2.教师说明:这里面有我们认识的人民币还有学过的找规律的知识。(二)点明课题: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复习人民币与找规律的有关知识。二、教师引导,自主梳理。(一)复习人民币的知识:1.复习人民币及单位之间的进率:(1)呈现问题,学生独立思考:①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②从高到低是怎么排列的?③这三个单位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2)交流汇报,教师整理板书:①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②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元、角、分。③这三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也可以表示为:10角=1元,10分=1角,100分=1元。2.复习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与币值的大小比较:(1)创设情境:文具店的货架上:一本软面抄3元4角,一块橡皮5角8分,(2)提出问题:3元4角=(  )角①指名学生汇报答案。②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③师生共同小结:因为1元等于10角,3元就等于30角,所以,3元4角就是30角+4角=34角。④练习:5角8分=(  )。让学生先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再指名汇报。(3)47角=( )元( )角,76分=( )角( )分①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教师加以引导,如:47角可以分成40角和7角,因为10角度1元,那么40角=4元,7角不满1元,所以,47角=(4)元(7)角。②练习:76分=( )角( )分\n3.比较大小:(1)8元○79角。指名回答,并让学生说出理由。(2)练习:10元○97角4.简单的计算:(1)课件出示:4分+9分= 4角+9角= 4元+9元=①学生自主完成,集体汇报。②比较:思考方法相同,单位不同。(2)课件出示:4元5角+3元=、4元5角-3元=、4元5角+3角=、4元5角-3角=①你能独立完成吗?学生完成后,集体核对。②请做全对的同学来说一说成功的经验,也请出了错的同学来说一说错误所在。③师生共同小结:相同单位才能相加减。5.稍复杂的计算:(1)课件出示:5元6角+4角=、4元2角+1元3角=、7元6角+2元8角=(2)这几题有点难度,你们有信心完成吗?(3)完成后,学生汇报,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二)复习找规律的知识:1.课件呈现:有规律的图形与数字(通过单组图形与数字简单重复形成的规律)、数列(等差数列)。(1)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你来说一说。(2)这两种规律相同吗?(3)我们还学过哪些和规律有关的知识?引导学生说出:数组、百数表等。2.你会利用规律来解决问题吗?呈现P96的第11题:(1)这串珠子的排列规律是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排列规律:2颗黄3颗蓝。(2)你准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先说一说自己的解决步骤,教师要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确方法:先要按照规律把遮住的珠子画出来,最后再分别数出遮住的珠子中黄珠子与蓝珠子的个数,再记录下来。(3)学生独立完成:(4)学生汇报,师生共同验证。\n3.归纳小结:规律的表达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背后体现的规律可能是同一个,我们找规律就是要找到这背后隐藏着的“不变”。三、解决问题,巩固提高(一)练习二十一第9题:1.学生独立完成;2.汇报交流,让一说出思考过程。(二)练习二十一第10题:1.学生独立完成第(1)、(2)题。而后教师讲评。注意让学生说出简单的思考过程。2.呈现第(3)题的问题。(1)学生读题,说一说“至少”的意思。(2)解决问题:多让几个学生汇报不同的买法,其他学生进行评价。3.小组合作,完成第(4)题:(1)一名学生提出问题,同桌解答。(2)教师选择不同问题的学生来汇报。(三)练习二十一第12题:1.课件呈现第12题的第(1)、(2)题:(1)观察数列,发现规律:让学生互相说一说自己发现的规律。(2)汇报规律:学生汇报规律。(3)独立完成,集体核对。(4)比较规律:这两个数列的排列规律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第(1)题是递增,第(2)题是递减。2.课件呈现第(3)题:(1)学生独立完成;(2)汇报结果:让学生说出发现的规律是什么?3.课件呈现第13题:(1)要想填出这些数,我们首先应该做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要先找到表中这些数的排列规律。(2)启发:这个表是不完整的,我们怎么找规律?引导学生可以从第一排、第二排或第一列中去找规律。\n①我们先看第一排,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从左往右依次递增6,或从右往左依次递减6。②那第二排的数也是这样排列的吗?③把第一排与第二排合在一起看,你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每列中相对应的两个数都相差10。④再看第一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从上往下依次递增10。⑤小结:从左往右看,每一排的数依次递增6,从上往下看,每一列的数依次递增10。(3)你能运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来填出这些空格里的数吗?①学生先独立填写最上面的空格。而后指名汇报,可以让利用不同规律的学生分别来说一说。②学生独立填写剩余的空格。而后集体汇报。汇报时,一定要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利用什么规律来完成的。(4)课件呈现完整的表格:①你还发现了什么规律?把你的发现与同伴说一说。②学生汇报,只要是正确的规律,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四)补充练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平时与本课的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练习。四、生活延伸,全课小结(一)创设情境:课件呈现生活中购物情境与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二)全课小结:1.同学们,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些图片,都是来自我们的生活,里面就包含着我们今天复习的知识。2.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五、板书设计一、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二、找规律课堂检测:\n一、找规律填数。二、找规律,接着画。五、填一填。\n学情反思:《总复习》(第4课时)教学内容:第96、98、99页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或者提出问题,并能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2.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获得数学的思考方法,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发现或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引入课题\n(一)情境创设师:周末又到了,小平和小英是兄妹俩,两人一起去游乐园玩,游乐园里可好玩了。可以划船、可以游泳、可以看到漂亮的鸽子,还有激烈的比赛与套圈游戏。你们想和他们一起去玩吗?(二)引入课题师:不过,他们在整个游玩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帮忙去解决,你们有信心帮助他们完成吗?好,下面我们就跟着他们俩,一起去看看游乐园里都有哪些好玩的吧?二、情境铺垫,解决问题:(一)情境一:划船。P96的第7题:1.他们先来到湖边,准备划船:课件呈现情境图,分步呈现两个已经条件。2.谁来帮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吗?引导学生发现,没有问题,不能解决。3.谁来提一下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划走了多少只?4.谁能完整地把这个问题叙述一遍?5.这道题是已知什么?求什么?你能帮助他们解决吗?来,试试看!6.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7.指名汇报,集体讲评,教师画出线段图并完整板书解题过程。(二)情境二:观赏鸽子。P96的第8题:1.划完了船,他们来观赏鸽子,课件呈现情境图:分步呈现图与已知条件。2.这个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看图,得出:已知一共有24只,飞出8只。3.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窝里有几只?4.你会解决吗?请独立解答。\n5.学生解答完成后,让学生汇报,并请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画出线段图,并板书解答过程。6.小结: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可对照线段图来观察)(1)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引导学生得出:相同点是:都是已知两个条件,求一个问题,不同点是:第一题的两个条件都是直接用文字给出的,而第二题的一个条件是通过图给出的。(2)引导学生发现:这两道题都是已知整体,求其中的一部分,所以都用减法解决。7.反馈练习:P98的第16题;(1)游乐园里正在进行折纸鸽子比赛,我们和小平、小英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呈现情境图。(2)学生独立完成。(3)集体讲评,核对正误。(三)情境三:游泳。P99的第17题:1.天气真热啊,他们准备去游泳。课件呈现情境图:与两个救生员的对话。2.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3.课件呈现问题(1):游泳池里的大人比小孩多多少人?4.看到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引导学生发现:(1)因为问的是游泳池里的大人与小孩,而救生员是岸上的。所以,这个问题与救生员的人数无关,也就是说3个救生员是多余信息。(2)因为我们要求的是游泳池里的大人比小孩多多少人,就是求25比7多多少。5.学生独立解答。而后汇报,讲评。6.小结:(1)如果没有刚才那位同学的提醒,你会不会出错呢?(2)我们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应该怎么办?7.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1)让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评价,不正确或不完整,教师要帮助其修改或补充。(2)提出问题后,学生分析,解答。\n(四)情境四:套圈。P99的第20题:1.游泳结束后,他们接着去玩套圈游戏:课件呈现情境图:2.学生观察:图中分别有哪些玩具?套中分别能得多少分?小平和小英分别得了多少分?3.呈现问题:小英可能套中了哪两个玩具?(1)引导学生理解“可能”“两个玩具”的意思:①只有结果不止一种的时候,才用“可能”。②两个玩具在这里是指两个不同的玩具。(2)学生同桌讨论交流完成。(3)指名汇报,注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可能有学生是按顺序罗列的,也可能学生是用了尝试再调整的方法的,但不论是什么方法,也不论学生是说想:28=25+3,还是说想:25+3=28。教师都应给予肯定。(4)如果学生没能汇报完整,再请另外的学生补充回答出另一种。(5)根据两种结果,带领学生再次理解“可能”。4.小结:这个问题和前面的问题解决方法一样吗?引导学生发现:(1)前面所解决的问题结果都是唯一的,而本题结果是多样的;(2)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按顺序罗列,或者尝试——调整。需要指出的是:不管用哪种方法,都要按一定的顺序,同时,可以凭数感直接排除掉一些组合,无需每种组合都要罗列或尝试。教师可以举例说明。5.呈现问题2:小平呢?(1)这个问题只有三个字,谁来完整的把这个问题表述出来?引导学生说出:小平可能套中了哪两个玩具?(2)学生独立解决。(3)指名汇报,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师生共现给予评价。(五)情境五:坐公交车。P99的第18题:1.小平和小英游乐园玩好了,坐公交车回家。课件完整呈现情境图:从图上你了解了哪些信息?2.你会解答吗?学生独立完成。3.学生汇报,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教师板书不同方法。三、全课总结,拓展延伸\n(一)全课总结1.哪个同学来说一说: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些什么?2.本课结束后,我们本册的数学学习就完成了,但我们的数学学习还将继续,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学到更多更有趣的数学知识。我们也将接受更多、更大的挑战。你们有信心接受这样的挑战吗?那我们就先来试一试吧?(二)拓展延伸1.小平、小英一起回到家,妈妈买了一筐鸡蛋,要把这些鸡蛋装到盒子里,放入冰箱,在装进盒子之前,妈妈想考考他们。2.课件呈现情境图: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3.理解:一共能装满几盒中的“装满”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来。4.同桌互相合作,讨论交流完成。5.汇报方法:学生用加法或减法做,教师都给予肯定。板书出两种不同的方法。6.激趣延伸:其实,这道题还有更简单的方法。你想知道吗?教师列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6×8+2=50;50÷8=6……2。7.你们不用着急,这些知识你们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学习了。只要你们好好学习,把基本打牢,将来你们也会用这些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四、板书设计总复习(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学情反思:\n课堂检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n有12个苹果,每只小熊分3个,可以分给()只小熊。需要几个笼子?

网站简介

奥数库(www.aoshuku.com)是一个专注奥数知识扩展和学习的在线教育网站,内容涵盖了奥数题、数学题、试卷、课件、知识点、数学公式等,拥有大量的奥数题库和数学题库,包含全国中小学各个版本教材,深受中小学师生用户喜爱的网站。

微信公众号

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如部分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过以下方式联系站点负责人。

2016-2021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 闽ICP备2021004933号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分享,如有版权作品存在问题或内容中存在违法和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系403074932@qq.com

闽公网安备 35021302000396号

闽ICP备2021004933号
返回首页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