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更新时间:2022-06-10
类型:doc
大小:26.39 MB
页数:110
下载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课件 > 人教版数学课件 > 一年级下册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HYPERLINK"http://`"```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全册教材简析教材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和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分类与整理,将分类与统计结合起来教学,体现了“分类”与统计的关系,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整理数据,突出分类是整理数据和描述数据的基础。“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根据本册教材的内容特点,教材的“综合与实践”主题实践“摆一摆,想一想”,加强了对探索方法的引导,渗透教学思想方法。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方法。\nHYPERLINK"http://`"```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字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初步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在综合和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如下:单元结束期末平均错误率速度平均错误率速度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7%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12%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3题10%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4题教学重、难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教材编写特点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和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4.注重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主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性。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7.落实“四能”课堂目标,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步骤。8.安排训练数学思想的数学内容,加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力度。\nHYPERLINK"http://`"```教学措施1.注重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强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注重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2.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3.在教学中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4.在教学中丰富数概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性。重视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口算的训练。5.教学中加强在各个内容领域中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将培养学生“四能”的教学与各部分数学知识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循序渐进地提供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提供丰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丰富多样的素材与情境,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6.教学中练习题的设计上注重加大思维含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注重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在课堂上做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尽力参与其中,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活动等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课时安排:第一单元认识图(二)——4课时。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14课时。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3课时。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10课时。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5课时。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7课时。第七单元找规律——4课时。第八单元总复习——4课时。单元评价——4课时综合练习及评价——4课时学期节假日(清明、五一、端午)——3课时合计:计划61课时+单元评价4课时+综合练习及评价4课时+节假3课时=72课时\nHYPERLINK"http://`"```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一年级教学进度计划表月份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完成情况备注二一2.25┅2.28二、十几减9(2)十几减8、7、6(2)三二3.4┅3.7十几减8、7、6(1)十几减5、4、3、2(3)三3.12┅3.14解决问题(3)整理和复习(1)四3.18┅3.21整理和复习(2)一、认识图形(2)五3.25┅3.28认识图形(2)单元评价(1)三、分类与整理(1)四六4.1┅4.4分类与整理(2)清明预留(1)四、数数、数的组成(1)七4.8┅4.11读数写数(2)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2)八4.15┅4.18数的比较大小(1)解决问题(1)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九4.22┅4.25摆一摆,想一想(1)单元评价(1)五、认识人民币(2)十4.29┅5.2认识人民币(3)五一预留(1)五十一5.7┅5.10六、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3)十二5.13┅5.16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1)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3)十三5.20┅5.2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4)十四5.27┅6.30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2)整理和复习(2)六十五6.3┅6.6整理和复习(1)单元评价(2)端午预留(1)十六6.10┅6.13七、找规律(4)十七6.17┅6.20八、总复习(4)十八6.24┅6.28综合练习及其讲评(4)\nHYPERLINK"http://`"```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本单元教学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要求学生整体你感知五种图形的形状、形成初步的表象,能识各种图形,在常见物体中找到这些形状的面,并说出它们的名称;能用简单的方法制作这些图形,初步感受图形的变换。本单元不细致研究图形的边和角,不用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全单元的内容分三部分:1、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2、感知平面图形的关系,通过动手操作、拼组,把一些大小相同的平面图形拼成一些更大的或其他的图形,从而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关系;3、通过动手操作,拼组七巧板进步感知平面图形的关系。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常见的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使学生在画、折、剪、拼等操作活动中,利用三维的体认识二维的面,利用已知图形认识未知图形,并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3、通过主要操作、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经历和体会图形的产生与交换。4、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培养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2页,练习一第1—3题授课时间:月日课题认识平面图形新授课第一课时教材解读教材主题图中的3个学生借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等方式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帮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nHYPERLINK"http://`"```,感受平面图形和简单的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在了解立体图形各表面的特征的同时,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随后,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把不同的平面图形归类,并抽象出一般图形,介绍其名称。在正方形、圆的表格中,所画的图形大小不同,形状相同;在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中的表格中,所画的图形大小不同、形状也不同,但都是一类图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表象支撑。教材在这里增加了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为以后进一步认识作了铺垫。而且,在这里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后,就可以介绍七巧板了,进而丰富了图形拼组的内容。第1题让学生在熟悉而有趣的简笔画中,用不同颜色涂出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让学生在辨认中巩固对各种平面图形的认识。第2题让学生直接辨别平面图形,并把图形的序号写在第二行相应的图形后的括号里。这里需要学生进行两个层次的辨认:一是对第一行变式图形的辨认;二是对第二行基本图形的辨认。由于第一行图形土要是变式图形,更能考查学生对图形本质的理解,因此辨认难度会大些,尤其是对图形③、④、⑤的辨认。第3题让学生对组成美丽蜻蜓图案的不同图形的数量进行分类计数,既巩固了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又渗透了分类与整理的知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画、分、找、拼图形等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2、在活动中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重点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让学生经历画、分、找、拼图形等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体会图形之间的变化。准备手段适量积木,纸片。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引导学生探究,实验操作。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我会说出下面图形的名称。()()()()2、创设情境搭一搭——谈话:你们喜欢搭积木吗?请每组同学一起搭一搭,说一说,都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画——出示主题图。谈话: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你也想试一试吗?个人操作后交流:你画的图形用了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的是哪个面?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认识平面图形2、分——\nHYPERLINK"http://`"```出示例题(配套光盘中表格图)谈话:你能把刚才画的这些图形分类,看看放在哪个表格中吗?介绍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的名称。2、找——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3、拼——每人准备一张纸,用积木画出你喜欢的图形教师可以出示几个图案,再让学生画一画,巡视后,选择几幅画展示。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练习一第1题2、练习一第2题3、练习一第3题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复习当天的内容。3、准备十个完全一样三角形纸、4个完全一样正方形、2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教学反思:月日教学内容:课本第3页例2,练习一第4题授课时间:月日课题平面图形的拼组新授课第二课时教材解读例2是一个拼组图形的活动。通过用学过的、同样的平面图形拼成学过的或没有学过的其他平面图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并为以后的学习积累一些感性经验。教材呈现了用等边三角形、一般三角形、宽为长的一半的长方形拼组的例子。“做一做”用两种颜色、形状大小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组图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的特征,培养学习兴趣,增强想象力。第4题包含两小题,并且都让学生将正方形纸剪开,这一点与例2正好相反。两题的层次有所不同:第(1)题将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后剪开,进行一些数学发现;第(2)题在第(1)题的基础上剪、贴、涂,有分解图形又有拼组图形。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拼组等活动,使学生体验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nHYPERLINK"http://`"```1、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的美。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重点难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各个图形卡片运用操作演示法,引导学生探究,实践操作。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认一认,说一说。问题:你能说出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吗?2、创设情境今天我们就学习平面图形的拼组。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长方形的拼组想一想:用2个一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平面图形?拼一拼:说一说:2、正方形的拼组你能用几个正方形拼成其他的图形吗?想一想,你准备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一拼,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拼完后,和同桌说一说。然后小结,展示。3、平行四边形的拼组你能用几个平行四边形拼成其他的图形吗?想一想,你准备几个相同的平行四边形拼一拼,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拼完后,和同桌说一说。然后小结,展示。4、三角形的拼组你能用几个三角形可以拼组成什么图形?想一想:你准备用三角形拼成什么图形?需要几个三角形?说一说:你用三角形拼成了什么图形?小结,展示。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练习一第4题第一小题:动手操作。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板书课题。教学板书:平面图形的拼组\nHYPERLINK"http://`"```长方形的拼组正方形的拼组平行四边形的拼组三角形的拼组(粘贴学生的拼组图形)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月日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授课时间:月日课题七巧板新授课第三课时教材解读教材在例3中正式引入了七巧板,并让学生先“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再比一比“看谁拼得多”。既渗透了数学文化,又给学生提供了认识平面图形的丰富的素材,使学生借此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教材通过3个问题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反思的能力,使学生逐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如果说例2是学生自由拼组,例3则是学生有目的地拼组,解决问题的上体方法就是利用之前的经验去“拼”。教材分别展示了学生用七巧板中的2个、3个图形拼组三角形的结果,也暗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从用2个图形开始拼,再到用3个图形拼。“做一做”让学生用一套七巧板长方形,而且要看能拼几个,与例3的要求是相似的。“你知道吗?”介绍了七巧板的由来,使学生了解祖国的数学文化,感受七巧板的神奇魅力。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巧板,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通过拼七巧板使学生巩固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通过摆给出的图案和自由摆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重点难点进一步巩固对所学平面图形的认识。引导学生利用七巧板拼出不同形状的图案。准备手段七巧板,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引导学生探究,动手操作。\nHYPERLINK"http://`"```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创设情境板书课题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出示一套七巧板,观察,你知道了什么?它是由几种图形组成的?每种图形有几个?数一数,算一算。一起数一数,这里有几个三角形?几个平行四边形?几个正方形?教师接着板书:△□5+1+1=7(块)2、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你会吗?怎样拼呢?拿出其中的两个可以怎样拼,请同学们试一试,拼一拼,选择展示。拿出其中的三个可以怎样拼,互相拼一拼,展示,你还有其他的拼法吗,试一试,展示。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做一做2、阅读数学书第九页,你知道吗?光盘演示。四、课堂小结教学板书:七巧板5+1+1=7(块)展示学生拼组的图形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3、用七巧板拼图,画一幅画。教学反思:月日教学内容:课本第7页,练习一第5—思考题授课时间:月日课题认识平面图形的练习练习课第四课时教材解读\nHYPERLINK"http://`"```教材没单独进行整理与复习,但在练习一中,给出了四道题进行。第5题是一道非常好的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的题目。但对有些学生来说,这道题可能有一定难度。但如果将操作与思考探究结合起来,问题就比较简单了。第6题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知道平面图形经常是某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第7题给出了一个长方体和它的三个面,让学生判断这三个面哪个是这个长方体的下面,哪个是左面,哪个是后面。解决这道题需要学生有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还需要学生能根据看到的三个面进行推测。此题既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为学生后面的学习积累感性经验,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空间观念。第8题需要学生在头脑中先对左侧的图形进行“折叠”,再找出“4”对面的数字,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力,可以使学生形成“面围成体”的朴素认识。“思考题”是让学生把长方形纸剪成相等的两块,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方形特征的认识,同时渗透“轴对称”的知识。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让学生熟识所学的平面图形,能正确的找出各个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在练习中,体会图形的变化,发展空间观念。重点难点熟识所学平面图形,能找出一个立体图形各个面是什么平面图形。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解决实际问题。准备手段配套课件引导观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复习回顾让学生说说学了哪些平面图形。二、分层练习1、练习一第5题2、练习一第6题。3、练习一第7题。4、练习一第8题。5、出示长方形模型,提问: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你能想出几种剪法。请学生拿出若干张长方形,实际动手剪一剪。进一步启发,激励学生,这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吗?并再一次让学生实践剪一剪,结果有学生发现了新的剪法。三、课堂小结: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教学板书:认识平面图形展示学生作品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复习本单元内容。3、准备20根小棒。教学反思:月日\nHYPERLINK"http://`"```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习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既“用数学”。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是最基础的知识,学会这一内容能让学生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学会计算并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为此,计算和应用要结合起来。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2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简单问题。3、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利用操作、探讨、比较等多种形式学习,培养熟练的计算能力。4、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问题,,体验学有所用的快乐。教学重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教学难点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答应用题。课时安排:13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10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第1—2题授课时间:月日课题十几减9新授课第一课时教材解读教材利用直观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在例题和“做一做”第1题和第2题的编排中,都通过在直观图中圈一圈或利用学具摆一摆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破十”的需要和过程,理解算理。体现了算法多样化。例1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破十法”,一种是“想加算减法”。如果学生提出“连减”可其他方法,都应予以尊重。重点突出“破十法”。教材以实物图和分步计算的方式,展现了“破十”和口算的过程,把具体的操作过程,用语言叙述的过程和抽象的计算过程对应起来,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和掌握“破十法”,也为学生脱离实物通过思考算出得数打下了基础。“想加算减法”也是对照直观图呈现,与一年级上册一图几式的呈现方式相呼应,便于学生理解。\nHYPERLINK"http://`"```练习二第1、2题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手计算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教材设计了看图写算式和送信的形式,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游戏和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运算能力。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活动发现、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2、注重让学生通过与小组和全班学生的交流合作,体验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与合作意识。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其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难点初步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理解十几减9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算法多样化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主题图,小棒,口算卡采用情境演示法,学具操作法。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1.口算。9十3 9十7  9十49十69十9 9十2 9十5 9十8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9十(    )=12  9十(    )=13  9十(    )=179十(    )=14  9十(    )=159十(    )=16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出示课本第10页例1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上前指着图说一说)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要求什么?你能列算式解决一下吗?(学生交流后回报)2、提问: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摆,想加,破十。3、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学生各抒己见)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做一做”第1题2.“做一做”第2题3.“做一做”第3题4.练习二第1题。5.练习二第2题。\nHYPERLINK"http://`"```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915–9=摆〇〇〇〇〇〇〇〇破十10-9=1想加9+6=15〇〇〇〇〇〇〇1+5=615-9=6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对家长交流今天十几减9的学习心得。教学反思:月日教学内容:课本第11——12页,练习二第3—思考题授课时间:月日课题十几减9练习课第二课时教材解读在练习中,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移动卡片、直接写得数等多种练习形式,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游戏和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运算能力。第4题针对“想加算减法”的巩固练习,脱离了直观,逐步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第6题是学生学过的用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第7题是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由于学生已掌握了运算顺序,而且这里只是数据变大了,通过两步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第8题和第9题是关于十几减9的实际问题。通过练习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思考题重在让学生理解题意,探索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但并不要求一年级学生掌握此类数量关系中所包含的规律。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并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提高计算能力。2、引导学生能用“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重点难点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想加算减”或“破十法”来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提高学生运用不同方法进行口算十几减9的能力。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学具采用指导法,自主学习法。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互动练习1.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nHYPERLINK"http://`"``` (1)9+( )=15  (2)9+( )=18(3)9+( )=14  (4)9+()=17  15-9=( )    18-9=( )14-9=( )  17-9=( )2.练习二的第4题。3.练习二的第3题。4.练习一的第6题。5.练习二的第8题。6.练习二的思考题。二、独立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1.练习二的第5题。2.练习二的第7题。三、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十几减9的练习课练习题……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月日教学内容:课本第13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三第1—2题授课时间:月日课题十几减8新授课第三课时教材解读例2的编排体例与例1基本相同,都是按照“问题情境-列出算式-动手操作-呈现算法”的线索进行编排的,兼顾有巩固例1中计算方法的作用。在例2中呈现了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常用的“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不再呈现例1中的小精灵提出的:“你是怎样计算的?”这个问题,表明在允许学生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应重点引导学生掌握上述两种常用的计算方法。“做一做”中的第1题,主要是对“破十法”的巩固,第2题是对“想加算减法”的巩固。在十几减8的学习中,提高了对“想加算减法”的要求。第3题以题组的形式出现,便于学生感悟方法的本质,发现计算的规律,并渗透函数思想。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风车的情境图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nHYPERLINK"http://`"```1、让学生在体验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多样性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这两种常用的计算方法。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强比较、感悟方法的本质和计算的规律,渗透函数思想。重点难点运用多种方式理解。掌握“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在十几减8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能用多种方式将自己的想法表示出来。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加强比较,观察,鼓励交流沟通。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1.口算8+3=    9+5=   7+6=   8+5=7+4=     9+2=    9+8=   8+7=2.说出(    )里应填多少。    9十(   )=16    8十(   )=139十(   )=15    8十(   )=17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4.12=10+□=8+□15=10+□=8+□16=10+□=8+□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2)通过图,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列式)2.怎样计算12-8等于几?学生分组互相交流后,指名口述。小结:在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常用的计算方法是“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做一做”第1题。2.“做一做”的第二题。3.做一做”的第三题。4.练习三的第一题。5.练习三的第二题。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十几减8\nHYPERLINK"http://`"```12-8=410-8=28+4=122+2=412-8=4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2、阅读课本,对家长交流今天十几减8的学习心得。教学反思:月日教学内容:课本第14页例3及做一做授课时间:月日课题十几减7、6新授课第四课时教材解读例3在编排时体现了以下三点:第一体现了观察的不同视角。通过两位同学对话可以看出,两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获得了不同的数学信息,也提出了不同的问题。这就为数学学习提供了现实而有意义的素材。第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由于学生对“破十法”已经比较熟悉,在这里不再出现直观图,而是让学生以已有的操作经验为基础,通过对数据的观察,直接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帮助学生逐步实现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第三是感受“想加算减法”的价值。通过“想加算减法”的直观图,将一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知道用一个加法算式能完成两道减法算式的计算,体现了“想加算减法”的方便、快捷。“做一做”中的3道练习题,从直观到抽象,体现了对“想加算减法”的巩固练习过程。教学目标1、通过金鱼的情境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体现观察的不同视角。2、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7、6的计算方法,感受想加算减的价值,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重点难点通过数据的观察,直接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逐步实现从具体形象思维想抽象逻辑思维的过度。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引导学生探究,实验操作。通过观察比较,感受想加算减的简捷性。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1、口算11-8 14-9 13-815-911-9  17-9 12-816-82、说出(    )里应填多少。    6十(  )=12  8十(  )=139十(  )=165十(  )=11  7十(  )=146十(  )=13\nHYPERLINK"http://`"```3、12—8=4,说一说想的过程。4、看图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和2个减法算式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Ο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观察例题3的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3条金鱼,黑的有7条,红的有几条?13条金鱼,红的有6条,黑的有几条?13-7=13-6=2、借助算式,交流算法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汇报讨论结果,板书出计算过程的算式3、比较、观察13-7=6、13-6=7的算法提问:你观察比较后,有什么想说的吗?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做一做第1题。2、做一做第2题。3、做一做的第3题。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十几减7、613条金鱼,黑的有7条,红的有几条?13条金鱼,红的有6条,黑的有几条?13-7=613-6=710-7=310-6=43+3=64+3=7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3、和家长交流所学内容。教学反思:月日教学内容:课本第15——17页,练习三第3—10题授课时间:月日课题十几减8、7、6练习课第五课时教材解读\nHYPERLINK"http://`"```练习三中提供了多种不同的练习方式,用于巩固所学过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去处能力。第3题是针对十几减8、7、6设计的练习。第4题是十几减9、8、7、6和相应的加法的口算练习,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兼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第5题以填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方式,练习算式与数的大小比较,增加了思考的难度,用以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第6题是对退位减法计算的巩固练习。右边部分是将两个得数相等的算式连起来,既训练计算能力,又让学生初步感受得数相等的两个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初步渗透“=”不仅表示结果还表示关系。第7题用表格的形式提供了一些数据信息,让学生利用表中的数据进行减法练习。第8题是用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题目中只给出阵一个条件和问题,另一个条件需要学生自己从图中获取,培养学生收集数学信息的能力。第9题是加、减法例运算的练习,一是增加灵活性,二是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第10题的情境图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观察并收集信息,让学生体会收集的信息不同,提出的问题不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也不同。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迅速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重点难点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想加算减”或“破十法”来计算十几减8、7、6。能根据已知条件提出并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准备手段课件指导合作交流。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基础练习 口算练习三的第4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二.分层练习1、练习三第3题。2、练习三第6题。3、练习三第7题4、练习三第8题。5、练习三第10题。练习三第5、9题。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十几减8、7、6\nHYPERLINK"http://`"```16-8○914-7○612-6○615-8○513-7○711-6○8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月日教学内容:课本第17页,练习四第1、2题、补充题授课时间:月日课题十几减5、4、3、2新授课第六课时教材解读例4是在学生能熟练计算十几减9、8、7、6的基础上编排的。教材内容的设计,没有出现直观图和计算的方法,只是由小精灵提出:“你是怎样计算的?”要求学生用学过的计算方法完成十几减5、4、3、2的计算。“做一做”中的练习,以加法和减法上下对照的形式编排,突出体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旨在引导学生用“想加算减法”进行计算。加法算式中的一个加数没有直接给出,增加了抽象性,以这种方式来提高“想加算减法”的思维水平,使学生逐步达到由减法算式直接想出得数的要求。“思考题”和“数学游戏”的设计,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组织学生练习20以内退位减法,并初步感受差相等的两个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对所学的减法算式进行简单地整理。练习四第1题以直观图的形式,突出体现了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为更好地理解用加法计算减法提供了直观素材,同时为后面教学“求一个加数的问题”作了铺垫。第2题是针对十几减5、4、3、2设计的练习。当被减数分别是11、12、13时,退位减法题目的数量由多到少,便于学生进一步认识退位减法,也为后面进行退位减法表的整理作了准备。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地计算十几减5、4、3、2。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注重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思考过程,培养推理能力,帮助学生优化计算方法。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优化计算方法,培养推理能力。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引导学生探究,观察,联系对比等方法。教学流程动态修改\nHYPERLINK"http://`"```一、复习回顾,导入新知1、口算11-814-613-815-611-717-912-716-8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3十()=125十()=132十()=115十()=144十()=124十()=133.12—6=6,说一说想的过程。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12-5=□学生观察算式后,提问: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合作交流,汇报,口述思考过程。师板书。出示例题12-4=12-3=用你喜欢的方法做做下面两题,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2、出示例题11-2=11-3=11-4=提问:说说你是怎样计算这三题的。3、总结算法:我们共同学习了怎样计算“十几减几”,当我们遇到这样的问题时,我们可以怎么办?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2、练习四第1题3、出示小猴摘桃图片,原来树上有14个桃子,现在还剩5个桃子。已经摘下的桃子,每只小猴一个,够吗?4、练习四第2题。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十几减5、4、3、212-5=711-4=712-4=811-3=812-3=911-2=9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月日\nHYPERLINK"http://`"```教学内容:课本第18——19页,练习四第3—6题授课时间:月日课题十几减几练习(一)练习课第七课时教材解读练习四安排了大量的练习题,主要是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进行综合性的练习。第3题除了练习减法口算外,还渗透了函数的思想。第4题用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减法意义的认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5题是综合性的口算练习,可用于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第6题是连线题,培养学生计算退位减法的能力。教材将设计成小动物找食物的形式,旨在以活性的形式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加深减法意义的认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减法算式数量的变化,深入认识退位减法。让学生在生动的游戏中感受函数思想。重点难点使学生熟练的计算十几减几。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基本练习    练习四第3题,指名回答并说一说思考过程。二.分层练习1、练习四第4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2、练习四第5题。3、练习四第6题。4、填一填,想一想,像这样得数是9的减法算式都有哪些?(一个□内只能填一个数。)1□-□=95、数学游戏,找出得数相同的卡片。课件演示。三、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十几减几练习(一)3、……4、……5、……补充题……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月日\nHYPERLINK"http://`"```教学内容:课课本第19页,练习四第7—10题授课时间:月日课题十几减几练习(二)练习课第八课时教材解读第7题是加、减混合运算,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第8题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学生对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能灵活运用互逆关系填出所缺的数,初步渗透了方程思想。第9题借助一个情境图提出了两个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会观察角度不同收集的信息也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就不同。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第10题要根据给出的被减数的减数,活动方式生动有趣,同时也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算式,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指导学生灵活的运用加减法的关系,熟练的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数学问题你的能力。3、通过练习,指导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习惯。重点难点使学生熟练的计算十几减几。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基本练习。口算答题卡,指名口答。11-4=12-7=14-5=12-9=15-8=13-6=指名说一说思考过程二.分层练习1.练习四第7题。2.练习四第8题。3.练习四第9题。4.练习四第10题。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十几减几练习(二)13-9=4(个)13-4=9(个)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nHYPERLINK"http://`"```教学反思月日教学内容:课本第20页例5及做一做授课时间:月日课题解决问题(一)新授课第九课时教材解读教材在例5中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呈现一般步骤。教材在解决问题的编排中,同样呈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按照“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和“解答正确吗?”3个步骤编排解题过程。第二,提出新的要求。在解题过程的3个步骤中,分别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知道了什么?”环节,出现了多余条件;在“怎样解答”环节,动用画图策略理解“求另一个加数”的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并认识到多余条件肆解题过程中是没有用处的;在“解答正确吗?”环节,教给学生基本的回顾解决问题过程及检验的方法,并提出了口头答题的要求。第三,突出画图策略。本例题呈现了通过画图来辅助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画图既反映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又提供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模型。学生的画图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只要能反映出问题的结构均可。教学目标1、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2、经历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进一步熟悉画图的策略。3、感受画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重点难点解决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判断有多余条件,根据问题选择相关的信息。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引导学生说、摆、画等方式达到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复习回顾,导入新知1.口算。12—87+917—8l6—715—511+22、看图列式计算。\nHYPERLINK"http://`"```你是怎么想的?揭示课题。一、师生互动,探究新知面收集信息,选择有效信息,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1、出示情境图。请你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发现那些数学信息?你是怎么知道的?问题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2、提问:你能把用文字表达的条件和问题,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而且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更明白吗?说说你的想法。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呈现学生不同的画图策略,说明图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提问:你能不能用列算式的方法计算“还有几人没来?”板书:16-9=7(人)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提问:谁来说一说算式中的16、9、7分别表示什么?3、提问:“还有7人没来”这个解答的结果正确吗?你有什么方法说明我们解答的结果是正确的呢?小结:二、分层练习,巩固新知做一做四、课堂总结:同学们,我们今天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了身边的问题,谁能说一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什么好方法?教学板书:解决问题(一)复习题……例5:……做一做……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月日教学内容:课本第21页例6及做一做,授课时间:月日课题解决问题(二)新授课第十课时教材解读\nHYPERLINK"http://`"```例6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量的多少的基础上编排的。这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用减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这里体现了丰富学生对减法现实意义的认识。从已知整体与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到比较两个量相差多少用减法计算,是学生认识减法的现实意义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教材提供了画图的策略,借此帮助学生理解要解决的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沟通“比多少”问题与原来所认识的减法模型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解决比多(比少)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理解用减法计算的道理。在教学中,注意运用转化思想,减轻学生负担。在学生掌握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几”用减法计算的基础上,教材编排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少几”的问题,并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将新问题转化成旧问题加以解决,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并体现转化思想的价值。教学目标1、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实际问题。2、经历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进一步熟悉画图的策略,丰富学生对减法现实意义的认识。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感受画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感受转化思想的价值。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用好学具和图形。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1.口算下面各题。16-713-917-812-56+1312+42.比多少。比比说说你的想法?学生说后,教师小结出: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想。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理解题意:出示例6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都看到了什么。课件演示:小雪与小华对话,小说她套中了7个,小华说他套中了12个。提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怎样解答?列出算式:12-7\nHYPERLINK"http://`"```2、摆一摆:第一行摆小雪的个数,第二行摆小华的个数。学生动手摆小棒,并向学生说明小雪和小华的个数要一个对一个地摆,这样便于观察。再指定一、二个学生摆给大家看一看。提问:哪一行摆得多?并指出小华比小雪多的个数,说出小华比小雪多了几个。结论:小华比小雪多得的个数,就是小华比小雪多摆了几个。3、画一画:教师在黑板上用圆片摆出小雪和小华套中的个数,圈出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标出条件与问题。列式计算。12-7=5(个)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5个。4、说一说:看图说明算式中各部分的含义。思考:如果没有小雪的7个,能确定小华分成哪两部分吗?5、你能解决: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吗?学生交流后汇报。看图说明:小雪比小华少套中的几个,就是小华比小雪多套中的几个。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做一做2、方明家收了8棵大白菜,15棵圆白菜。圆白菜比大白菜多多少棵?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解决问题(一)复习题……例6:……做一做……补充题12-7=5(个)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月日教学内容:课本第22——23页,练习五第1—9题授课时间:月日课题解决问题练习练习课第十一课时教材解读练习五共安排了9道习题,对本单元所学习的20以内退位减法和解决问题进行巩固练习。第1题包含两道减法问题,其中“每人写15个大字”\nHYPERLINK"http://`"```这个条件要使用两次,使学生学会多次动用有效信息,体会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正确解决问题。第2题和第4题都是有多余条件的减法问题,其中第2题的多余条件写在旁边,便于学生发现;第4题的多余条件和有用的条件写在一起,位置隐蔽,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排除多余条件,提高问题的能力。第3题是加法和减法的口算练习,可以适当提出时间和正确率方面的要求,鼓励学生一次做对。第5题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学生不需要转化,直接列式即可;第7题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需要学生将问题进行转化,学有余力的学生不转化直接解决也是可以的;第9题不仅要求学生能解决问题,还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第6题是连线题既有20以内进位加法的练习,可以使学生再次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加强比较,强化问题结构,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体会同样的减法算式能解决两个问题。重点难点20以内退位减法。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基础练习练习五第3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班同时开始,在指定的时间内检查学生的计算质量,对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给予表扬。指名说答案,指定题目说一说思考过程。二、分层练习1、练习五第1题2、练习五第4题3、练习五第6题4、练习五第8题5、练习五第9题三、独立练习练习五第5、7题。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练习课小灰有17个,小黑有5个,小白有8个,小灰比小白多几个?小灰:★★★★★★★★★★★★★★★★★\nHYPERLINK"http://`"```小白:●●●●●●●●17—8=9(个)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月日教学内容:课本第24页例1,练习六第1—2题月日课题整理和复习(一)复习课第十二课时教材解读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二是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在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的整理部分安排了3项内容:一是组织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表”,让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36道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初步感悟所蕴涵的规律;二是对任意一道式题都能很快说出得数,包括对不同计算方法的整理;三是能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一些算式排列的规律。练习六是在学生对本单元知识进行了整理与复习的基础上编排的,综合性强,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动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第1题和第3题都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习题。第1题采用夺红旗的形式,更利于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第3题不但要求学生做对,还应根据《标准(2011)》的评价建议,适当提出时间方面的要求。第2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动用退位减法表中的规律,掌握得数相等的两个减法算式的特点。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归纳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2、通过一图四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进一步提高每个学生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熟练程度。重点难点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归纳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表,发现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有序整理,突出规律和联系。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揭示课题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二、全面整理\nHYPERLINK"http://`"```1、教师在黑板上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并提问:1、想一想20以内退位减法一共有几道题?2、找一找减法表中有什么规律?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这36道题?    学生小组汇报讨论结果。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1)每一竖行的减数都不变.(2)每一竖行的被减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引导学生得出: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差也越大。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1)每一横行的被减数都不变。(2)每一横行的减数从左往右依次少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2、掌握算法想一想: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你是怎样算的?3、归纳整理  动脑筋想一想你还能发现什么有规律的排列?还能把这些卡片重新有规律的排列一下吗?4、口算练习(1)教师任指表中一题,学生以最快速度口算出答案。(2)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得数相同的所有试题。(3)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重点练习。(4)做练习六第3题 全班同时开始做题,教师计算时间,看谁又对又快。三、独立练习1、练习六第1题2、练习六第2题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整理复习了什么内容?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整理和复习(一)20以内退位减法表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13-9 13-8 13-7 13-6 13-5 13-4 14-9 14-8 14-7 14-6 14-5 15-9 15-8 15-7 15-6        \nHYPERLINK"http://`"```16-9 16-8 16-717-9 17-8 18-9 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月日教学内容:课本第24页例2,练习第3—5题月日课题整理和复习(二)复习课第十三课时教材解读整理和复习中解决问题部分的整理包含4方面的内容:能从情境图中通过数一数或看文字等方法收集信息;能从问题出发确定有效信息,排除多余条件;能用画图、转化等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能用加法进行对减法的检验。在练习六中,第4题和第5题都是用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第5题是有多余条件的问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2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的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的进行解题.重点难点解决问题的解答方法与策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引导学生探究,实验操作。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口算训练练习六第3题。指名学生回答,部分题目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二、整理复习1.出示23页第2题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看懂了什么?理解图意。说一说知道了哪些信息,你是怎么知道的?要解决什么问题,你是怎么想的?用什么方法解答,为什么?12-9=3算式里的12、9、3分别表示什么?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是什么?2、练习六第4题。\nHYPERLINK"http://`"```  (1)让学生口头编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3)列式计算。3、练习六第5题。看图读题。让学生说说知道了哪些信息?问题是什么?怎样解答?哪个条件是多余的?独立列式,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整理复习了什么内容?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整理和复习(二)例题21、小丽比小林多得了几朵?2、小月折了几只?12-9=314-8=6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月日教学内容:课本练习六第6—8题补充题月日课题整理和复习(三)练习课第十四课时教材解读在练习六中,第6题是“比多少”的实际问题的练习。教材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少几”的问题编排在一个情境中,便于学生体会两个问题之间的联系。教材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编排在第一问,学生如果有能力,可以不转化,直接解决。第7题是加、减混合运算式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第8题是针对“比多少”问题的巩固练习,还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也是可以的。本单元末,再次呈现了“成长小档案”。在上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历过建立档案的过程,教材主要呈现了“想加算减法”和解决问题时“问题转化”及画图的策略,这些都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内容。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20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的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的进行解题.重点难点解决问题的解答方法与策略。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引导学生探究,实验操作。教学流程动态修改\nHYPERLINK"http://`"```一、互动练习1、填一填2、看图列式计算,并想想题目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指名说每一张图意思,然后填空,比较他们的联系和区别。3、练习六第8题。二、独立练习练习六第6题练习六第7题三、成长小档案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归纳总结这单元学习的知识点,重点需要注意的环节。教学板书:整理和复习(三)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月日\nHYPERLINK"http://`"```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材简析:本单元的内容是分类整理,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情境中引入,通过学生动手分一分气球来教学按单一标准分类的知识,通过分组做游戏活动教学按不同标准分类的知识。本单元还渗透了统计的思想。单元目标: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者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对分好的物体进行简单的统计和数据分析,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4、让学生通过操作和活动体会分类的思想。掌握选择分类标准及正确分类的方法。5、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培养他们用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教学难点: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27页例1,练习七第1—2题授课时间:月日课题分类与整理――单一标准新授课第一课时教材解读例1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将分类的教学与计数(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体现了分类教学的目的。以例1的情境和小精灵的话揭示了分类的含义,同时给出了分类的标准(不同的形状)。最重要的是同时揭示了分类的目的——\nHYPERLINK"http://`"```计数,从而体现出分类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础。教材呈现了3种分类计数的方法:一是先分类再读数二是边分边数同时画象形统计图;三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分类结果(类似于统计表)。虽然这里的呈现形式是多样的,但计数的结果是相同的,体现了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在分类计数后,让学生对计数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体现了完整的统计过程。最后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类计数,渗透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同时起到了“做一做”的巩固作用。练习七的习题是基本练习。第1题可加深对分类的理解并进行简单的计数。第2题是按给定的不同标准进行分类计数的巩固练习,既可让学生独立按不同标准对同一组卡片进行分类,又可熟悉用象形统计图呈现计数结果的方式,同时体会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的关系。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彩色气球的情景图,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重点难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引导学生探究,实验操作。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揭示课题,导入新知谈话:生活中超市分类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的找到所需商品,房间物品分类可以让房间更整齐,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分类整理”。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一)分类整理1、感知分类的标准。出示:气球图片这些漂亮的气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问:你能把这些气球分分类吗?可以怎么分?2、按形状分类计数——探究分类计数的方法。3、按颜色分类计数——选择喜欢的方式记录分类结果4、对比按形状和颜色分类的结果。提问:刚才我们分的都是这些气球,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一样呢?无论结果怎样,什么应该是不变的?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练习七1题,学生集体完成。2、练习七2题,学生集体完成。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我们今天知道了什么是分类,学会了怎样分类。\nHYPERLINK"http://`"```教学板书:分类与整理展示学生的分类记录结果。按形状分按颜色分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3、看看爸爸妈妈是怎样分类整理家里的储物柜。教学反思:月日教学内容:课本第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七第4题授课时间:月日课题分类与整理——不同标准新授课第二课时教材解读例2从做游戏分组的问题出发,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组(分类),并将分类的结果整理在简单的统计表中。继续让学生经历完整的解决问题过程与分类统计的过程。由于学生已经理解了分类的含义、学会了分类的方法,例2只提示了两个分类的标准,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并理解简单的统计表,并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的结果,同时使学生看到: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体会不同分类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这里的“统计表”是非常简单的,非正规的,它是在例1中所呈现的第三种方法的基础上画上线以后得出的,表头并不完整。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度”。练习七第4题既包括按给定标准分类的练习,又有按要求自选标准分类并用简单统计表呈现分类结果的练习。其中第(2)题对学生来说有难度,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让学生自选标准分成两类,而这个标准相较于形状等外在标准来说,是比较隐蔽、抽象的;其次是要求学生根据选定标准自己设计简单的统计表。此外,第(3)题让学生根据分类计数的结果提出问题,即对统计结果的分析,这对学生来说也有一定难度。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2、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互相学习、合作交流能力。并在课堂中指导学生如何尊重他人意见等与人合作交流的方法。3、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分类,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重点难点认识并理解简单的统计表,能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nHYPERLINK"http://`"```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合作交流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问题: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完成:按形状分一分,在课本第30页第四题(1)上涂一涂。说说每种图形各有几个?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出示例2:观察图中都有什么人?提问:分两组做游戏,他们可以怎么分组呢?学生思考说说可以按什么标准分类。提问:你想按照哪种方法分组?数一数每组各有多少人?在学生展示的记录结果基础上变成简单的统计表,介绍学生认识统计表,我们可以把数的结果填写出来。提问:观察2个统计表,同样是这些人,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同?按不同标准分类,结果有没有相同的地方?提问:还可以怎样分?按照想法填写统计表。观察统计表,你都知道了什么?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nHYPERLINK"http://`"```练习七第4题(2)做一做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分类整理例题2练习七第4题做一做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3、和家长一起逛超市,查看超市里是怎样分类的。教学反思:月日教学内容:课本第31——32页,练习七第3、5—8题授课时间:月日课题分类与整理练习练习课第三课时教材解读第3题是按单一标准分类的题目,题目中叶子杂乱地摆放在一起,分类计数有一定难度,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如在同一类上作同样的标记等。第5题直接让学生自选标准将动物分成两类,并用简单统计表呈现出来。这里分类的标准也是较为抽象的、本质的特征,但由于学生对这些动物比较熟悉,因此难度不太大。第6题让学生读出象形图中的数据并改写到简单统计表中。最后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其目的是让学生熟悉整理数据的方法及呈现数据的方式,并体会统计的作用。第7题给定了一个分类的标准,学生自己还要选定一个标准并在表格中呈现分类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体会数据蕴涵的信息。第8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运用。学生自行选择标准整理书包时,整理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把语文课本和语文练习本放在一起、数学课本和数学练习本放在一起;也可以把语文课本和数学课本放在一起、语文练习本和数学练习本放在一起;等等。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会到分类的实际意义。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nHYPERLINK"http://`"```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感受数学的价值。重点难点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多样练习。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揭示课题前面我们已经学了分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2节课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二、分层练习1、第5题出示题目后让学生说说,在分类计数的时候,可以怎样做才不遗漏不重复?2、第5题提问: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3、第6题出示图,说说:这张图呈现的是什么统计结果。小乌龟这一项上涂了3个圆圈,表示什么?其他的涂色的圆圈分别表示什么呢?根据上面的统计结果回答问题。(1)喜欢什么动物的人数最多?(2)喜欢哪两种动物的人数同样多?(3)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3、第7题三、第8题学生动手整理后,指名说说:你是怎样整理的?四、课堂小结: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分类与整理,你想说些什么吗?教学板书:分类与整理板演:第七题学生找出的信息提出的问题解答的方法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3、整理自己的房间或衣柜。教学反思:月日\nHYPERLINK"http://`"```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简析:本单元的内容是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有三1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是多少。2数位的意义。3探索例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单元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的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2、使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法,理解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教学难点:学会数数(拐弯数)和理解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探索百数图中有趣的排列。课时安排:9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33—35页,练习八第1—3题课题数数,数的组成新授课第一课时教材解读通过“百羊图”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体会它比以前学过的20多得多。例1通过让学生数数量是100的不同物体,使学生学会手口一致地数数,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从整体上感受100的大小。从直观、无结构的学具到直观有结构的学具,使学生充分体会十进制计数法,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的认识,并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学生已有数20以内数的基础,第一幅图展示了学生在20的基础上数下一个数,数到29时下一个数是30,突出了难点的教学。第二幅图加深了学生对100的认识,突出了数的本质。第三幅图深化了学生对计数单位“十”的认识,引出新的计数单位“百”\nHYPERLINK"http://`"```,并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十”与“百”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再次了解整十数的顺序。教材在第34页的设计体现了以下三点:一是设计突破难点的活动。学生数数中的难点是“拐弯数”,体现为当学生数到几十九时,不清楚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几十。“数一数”第1题意在引导学生在数小棒的操作中突破难点。第二是“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自由地数泡泡,学生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地数,丰富学生数数的经验。第3是例2教学数的组成。分为两个层次:整十数的组成;一般数的组成。教材通过让学生说出摆放70根、46根小棒是多少的过程,使学生借助直观、有结构的学具,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并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一个数,既加深了对数的认识,又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的理解,尤其突出了计数单位“十”。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会点数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感受“十”在计数中的作用。知道10个十是100,感受“‘十”与“百”的关系。2.结合具体的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并进行简单的估计。3.使学生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对数的情感。重点难点认识百位及计数单位“百”,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是多少的数法。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投影片引导学生探究,实验操作。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1、回答问题:1个十和2个一组成();20是()个十组成的;5个一和1个十组成();()个十和()个一组成17。2、数学课上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数”,回忆一下,我们都学过哪些数。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0—20这些数,你能从l数到20吗?教师随着学生回答呈现下图中的1—20各数。今天我们就继续来认识100以内的数。板书课题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一)数数1、估一估,数一数,感受100有多大\nHYPERLINK"http://`"```谈话(出示百羊图):现在你再估一估草地上有多少只羊,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回答之后再10只10只地圈一圈,并数一数。2、在数数中理解数,突破数数的难点①操作:请大家从学具里拿出21根小棒摆在桌子上,要求摆完后一看就知道是21根。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结合学生作品。谈话:好,下面我们在2l根小棒的基础上,继续一根一根地数出100根小棒。②指导学生在21的基础上继续一根一根地边操作边数数,当数到拐弯数时,教师让学生停下来并迫问:“29添一是多少?”,并将新数的10根捆成一捆,30里有3个十。③一起数小棒,数到五十七的时候,指名学生上来数到六十三,再指名数到七十二。在书的过程中,其他孩子听,然后再指特困生复述数一次。3、感受100,体会“十”与“百”的关系引导学生数到99后,提问:99再添一就是多少?99再添一就是100。那我们就这样10根一捆10根一捆地摆,10个10捆又是多少呢?10个10捆是100(将10捆结成一大捆)。这一大捆小棒就是100。谁能说说100里有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啊?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10个十是一百。4、第2题(二)数的组成1、操作小棒,掌握整十数的组成教师在讲台上杂乱的摆放出70根小棒,提问:如果想一眼看出有多少根小棒请谁来帮忙?学生回答后,将杂乱的70根小棒捆成7捆。提问:谁能说说70是几个十?那50里面有几个十?6个十是多少?2、加深认识一般数的组成教师出示4捆小棒和6根小棒。让学生说说4个十和6个一,是多少?3、做一做:三十五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第1题2、第2题3、第3题四、课堂小结:\nHYPERLINK"http://`"```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100以内的数,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数数数的组成10个十是一百10根10根地数,10个十是一百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月日教学内容:课本第36页例3,练习八第4、6、7题月日课题读数、写数新授课第二课时教材解读例3教学100以内数的读、写。教材呈现了3种颜色共100个纽扣,从记录3种颜色纽扣数量分别有多少、一共有多少个纽扣等问题引入,突出了读、写数的意义和必要性。教材体现了:数纽扣数——用小棒表示数——用计数器表示数——写数、读数的编排层次,提高抽象程度,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表示数,直观地感受数位,数位上的数的含义、读数和写数的方法等。教材编排注意知识的层次性、全面性。如,纽扣10个一排,突出了计数单位“十”。又如,要读、写的数按整十数——一般数——特殊数——100的层次编排。计数器与小棒对应,清楚地展示了读、写数的方法:写数时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个位上写“0”;读数时,十位上有几个十就读“几十”,个位上有几个一就读“几”。教材在第37页的编排中,体现了以下四点。一是“百”是一个新的计数单位,也是一个新认识的数“100”。教材在多处突出了学生对100的理解和感受,这里是其中之一。通过整个纽扣图,使学生直观感受100,培养数感;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的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通过小棒图与计数器对照呈现读、写100的方法,直观展示各数位上数字的含义。二是通过填写数位的名称,知道数位的排列顺序,逐步使学生认识十进位值制计数法。三是写数、读数教学之后,对读数和写数的方法进行总结、概括,明确读数和写数是从高位起,即从左边起;这与表述数位的顺序正好相反。四是“做一做”第1题重点练习读数,同时也渗透了位置值的思想。第2题重点练习写数,特别突出了“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一定要用0占位”。\nHYPERLINK"http://`"```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重点难点数位,数位上的数的含义、读数和写数的方法。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计数器1个小棒100根铅笔24枝投影片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1.数数(1)一个一个地数,从85数到l00。(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2.练习八第4题3.数一数:每种颜色的纽扣各有多少个?出示课本36页纽扣图。学生数完后,汇报,师述:大家数的真清楚,这些数怎样读写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一下。板书课题:读数、写数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读写整十数让学生用小棒摆出40,说说40里有几个十?让学生在计数器上试着拨出来,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拨的,为什么?提问:十位上有4个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你会写这个数吗?怎样写的?教师在数位表中写出40,明确写数的方法我们一起读一读吧,40读作:四十提问: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30、40、50……个位上都写“0”。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2、读写一般数让学生用小棒摆出27,说说几个十和几个一是27?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说说你是怎样拨的?问什么?提问:你会写这个数吗?说说你怎样写的?请你读一读这个数。3、读写特殊数让学生用小棒摆出33,说说33里面几个十和几个一?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说说你是怎样拨的?问什么?提问:说说怎样写这个数?怎么个位上十位上都是3?请你读一读这个数。\nHYPERLINK"http://`"```思考:两个“3”的意思一样吗?4、读写100: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操作:出示计数器。在个位上拨数学生数,1,2,3,4···9,提问:再拨上一颗是几颗?10个一是多少?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操作:在计数器的十位上一个一个的拨,边拨边数10,20,30···90提问:再拨一颗表示几个十?10个十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怎样读写?5、弄清数位顺序的方向,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提问:回顾自己写的数,读一读,想一想,说说写数和读数的方法?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做一做第1题及补充数2、做一做第2题、练习八第6题①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3、第7题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读数、写数402733读作四十读作二十七读作三十三课外作业:1、练习八第6题。2、阅读课本。3、去超市或菜场找一找今天我们学过的数。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课本第39—40页,练习八第5、8—12题课题练习课练习课第三课时教材解读教材在练习八安排了8——12题作为练习。第5、8题展示了输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用数来表达与交流,进一步感受数的作用。第9题让学生数出指定数目的哨子,既丰富学生数数的经验,又能体现计数单位“十”\nHYPERLINK"http://`"```在计数中的作用,复习数的组成,还可以作为培养学生数感的素材。第10题主要突出以下几点:利用百圆图感受100有多少,培养数感;知道数数的不同方法:可以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地数;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利用图中圆的色彩或方格数,十个十人地数能很快数出圆的个数;进一步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理解“10个十是一百”。第12题是一个猜数游戏,也是开放题。通过这个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同时能对所猜的数千监考、有条理地推算。如,知道十位上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是9的最小两位数是18,依次写下去,符合这个条件的数还有27、36、45、54、63、72、81、90。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让学生让学生进一步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2.巩固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重点难点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基本练习l、数数。(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2.看题口答。(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3)6个十和2十一组成()。(4)2个十和5个一组成()。(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二、分层练习1、第5、6题完成第8题2、第9题3、第10题4、第11题5、第12题三、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nHYPERLINK"http://`"```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课本第41页例4,练习九第1、2题课题数的顺序新授课第四课时教材解读通过填写百数表,构建数与数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同时为后面学习比较数的大小作准备。第二是探究百数表中隐含的诸多规律,如: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都相同;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多1直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少1直到1;等等。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第三能根据数位的意义及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做一做”在学生整体感知百数表、探究规律之后对百数表进行一些局部的研究,可以看作是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练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熟悉数的顺序。教学目标1、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2、引导学生探究百数表中隐含的诸多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2、使学生能运用百数图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熟悉100以内数的顺序,培养学生的数感。重点难点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会根据数的位置,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100以内数目表一张、例4放大图、投影片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1.读出下列各数。35768990961002.老师报数,学生在本子上写数。六十九九十三八十三十一百3.口答。(1)一个两位数,高位上是5,低位上是9,这个数写作()。(2)一个数,百位上是l,十位、个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解构百数图,构建数之间的关系。出示百数图,\nHYPERLINK"http://`"```(1)按照数的顺序.学生逐行独立完成。教师出示放大的百数图,指定学生填写。师生共同订正。(2)涂一涂,找一找,探究百数图中隐含的诸多规律。①给十位是3的数涂上绿色,个位是3的数涂上黄色,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数涂上粉色。②引导学生观察百数图,思考,你能从表里发现哪些有趣的排列?提问:我们可以横着看看,竖着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吗?提问: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第5行第8个数是多少?65的上、下、左、右分别是哪些数?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做一做2、第1题3、第2题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课本第42页例5,练习九第1、2题课题比较大小新授课第五课时教材解读教材在例5的编排中有以下三个意图。第一是例5教学数的大小的比较。分两个层次:借助小棒利用数的组成比较“十位不同的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借助计数器按数位比较“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做一做”第2题直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的编排层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第二是教材以“这样的数怎样比较大小呢?”\nHYPERLINK"http://`"```引导学生适时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概括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整体来看,例5的编排层次也渗透了比较的方法:先比较十位,十位大的数大;十位相同再比较个位,个位一大的数大。第三是“做一做”第1题中出现了81和18、第2题中出现了98和89的大小比较,以此使学生明确:虽然每组数中所用的数字一样,但数字的位置不同,两个数的大小也不同。从而进一步理解数位。教学目标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重点难点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100以内数目表一张、例8放大图两幅、投影片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1.读出下列各数。35768990961002.老师报数,学生在本子上写数。六十九九十三八十三十一百3.口答。(1)一个两位数,高位上是5,低位上是9,这个数写作()。(2)一个数,百位上是l,十位、个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教学例5。(1)探究十位不同的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出示小棒图。提问:左边有多少根小棒?右边有多少根小棒?追问:左右两边的小棒,哪边的多?42和37两个数比较。哪个数大?你是怎样比较的?(2)探究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出示计数器图。让学生观察,提问: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2325.23和25这两个数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呢?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做一做第1题2、做一做第2题3、把下列卡片按数的大小顺序,先从小到大排,再从大到小重新排列。3560719019100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nHYPERLINK"http://`"```教学板书: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课本第43页例6,练习九第3—5题课题多些,少些新授课第六课时教材解读教材在例6的编排中有以下三个意图。第一是例6通过让学生整体观察3个瓶子中球的个数,使学生通过对比,在具体的情境中直观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表达能力。第二是教材在呈现的细节上,更方便教学,易于学生学习。如:选取的素材更贴近现实;数据的选取更易于学生判断;红球、黄球都分别与蓝球的数量比较,更利于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第三是通过小精灵的问题,留给学生很大的空间,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培养学生的数感。2.使学生能用精确、完整的语言表达比的结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重点难点使学生能用精确、完整的语言表达比的结果。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1、按顺序写敷.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35877062156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出示例6.⑴提问:红球有几个?(58个)蓝球有几个?(15个)黄球有几个?(10个)数数:大家一起从15数到58。数的过程体会到15到58要经过好多的数。小结:58比15多得多,我们就可以说,红球比蓝球多得多;反之,15比58少得多,我们就可以说,蓝球比红球少得多。\nHYPERLINK"http://`"```教师小结后,多指名学生说一说,特别是多指特困生表述。⑵数数:请一个同学从10数到15。从中感受到l0到15比较接近,说明:10比15少一些,我们就可以说,黄球比蓝球少一些.提问:你还会怎样说?说明:15比10多一些,我们就可以说,蓝球比黄球多一些.教师小结后,多指名学生说一说,特别是多指特困生表述。⑶提问:你能说一说,红球和黄球比呢?学生试着说一说,相互交流,汇报后教师小结。还是要多指特困生口述。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第43页“做一做”2、下面各数中,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得多,谁比谁少一些,谁比谁少得多?1517452、练习九第4题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多些、少些红球比蓝球多得多黄球比蓝球少一些红球比黄球多得多蓝球比红球少得多蓝球比黄球多一些黄球比红球少得多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3、练习九第3、5题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课本第46页例7,练习十第1—4题课题解决问题新授课第七课时教材解读教材在例7的编排中体现了以下意图:一是例7除了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外,重在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数学知识的简单应用。第二是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上,本例题体现了多样化的思想:可以画图,也可以用数的组成来解决,还可以10个10个地数数,以后还可以列算式解决。第三是这里突出了“回顾与检验”环节:教给学生检验解答方案正确与否的方法,并从一年级下册开始,让学生以“口答”的方式给出解决问题的结论。第四是以“5个穿一串”“10块装一袋”\nHYPERLINK"http://`"```等素材进行练习,既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练习,同时又能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还可以为后面的学习积累一些活动经验。练习十第1——4题作为本题的练习。第1题要装的苹果总数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和图中,需要学生找出来,为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当然,如果学生直接在图上两个5、两个5地圈起来,不找总数也没有关系,实际用“圈一圈”的方法解决更简单。第2题的呈现与第1题类似。第3题是生活中常见的“一打一打”装的情况,既练习解决问题,又丰富了学生的数数经验,还可以为后续的学习作些铺垫。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能穿几串”中理解几十里面有几个十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讲述:同学们,看,这里有许多漂亮的珠子,我想把穿成手串,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穿吗?在穿手串的时候,注意老师的要求出示例7,大家玩过串珠游戏吗?这里有些珠子,你会穿吗?板书课题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动手操作,分一分,说一说。出示题目的要求: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A、画图,圈一圈:十个十个的一圈,能穿5串,还剩下8个。B、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下8个。提问:解答正确吗?学生回答后,小结:1串是10个,5串就是50个,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提问:谁能口答,能穿几串?2、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问:想一想:如果是5个珠子穿一串,这些珠子能穿几串?学生思考后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做一做。2、练习十第1、2、3题。四、课堂小结:\nHYPERLINK"http://`"```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解决问题有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方法:①画图②数的组成所以能穿5串,还剩下8个。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课本第48页,练习十一第1题课题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新授课第八课时教材解读教材在例8的编排中体现了以下意图:一是本小节内容是为了巩固数的组成、为学习100以内的口算作准备而安排的。认识到这一点对把握教学要求非常重要。二是从教师购买写字本的情境引入教学,并以“一图四式”的形式呈现算式,既为学生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提供了直观支撑,又渗透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与前面的教学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沟通,深化了学生的认识。三是“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根据直观的小棒图列式并计算。第2题让学生在童话情境中脱离操作直接计算,使学生熟练地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为理解以后计算的算理作好铺垫。练习十一的第1题作为本课知识的练习以一加两减的形式呈现,在巩固计算的同时渗透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利用关系计算可以又对又快。教学目标1、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重点难点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8的课件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1、口答下面各题。36里面有()个十和()十一。5个十和7个一是()。65里由()个十和()十一组成的。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nHYPERLINK"http://`"```2、出示情境图:同学们,老师要给大家发写字本了,你都看到了什么?根据你看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口述后,揭示课题。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30+2=32-2=2+30=32-30=2、组织交流,探究算法.①学生观察算式,独立思考计算方法。②四人一组,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③集体交流计算方法。3、理清各种计算方法,明确各种方法的优势。教师针对学生交流的计算方法进行小结,4、补充练习,概括几十加几的算法.(1)50+630+760+920+86+507+309+608+20口算各题,指名特困生说说怎样算的。小结:几十加几就是加上几个一,结果是几十几。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做一做”。2.第1题。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整十数加一位及相应的减法30+2=3232-2=302+30=3232-30=2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课本第49—50页,练习十一第2—8题课题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练习课新授课第九课时教材解读\nHYPERLINK"http://`"```教材在练习安排了大量的习题作为对本节知识的巩固练习。第2题是实际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题目。解答时,要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加法的含义、两位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进行思考。第5题是需要进行逆向思考的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在一年级上册已经教学过,这里数据变大了。但由于学生思维的特点,还是容易看到“吃”就减,教学时应注意引导。第6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有双重含义,即表面的含义(我们班有35人)和暗含的意思(应有35根跳绳)。理解暗含的信息是关键,即把“我们班有35人,如果每人一根跳绳”转化为“我们班应有35根跳绳”,之后解决就容易了。第7题中第(1)题的条件隐藏在图中,需要学生进行很好地阅读理解才能列式计算。解决第(2)题需要用到第(1)题的结果,为后面教学连续两问的解决问题作了铺垫,同时连带复习了“比多、比少”的解决问题。第8题以填写未知数的形式,复习数的组成,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同时初步渗透方程的思想。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重点难点巩固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基本练习口答:练习九第4题特别是特困生说说怎样算的。二、分层练习1、第2题2、第5题3、第6题4、第7题5、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三、独立练习——练习十一第3题四、课堂小结: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什么呢?教学板书:练习课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nHYPERLINK"http://`"```摆一摆,想一想教学目标1.通过在数位表上摆圆片的活动,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数位和位值的概念。2.通过探究圆片个数与所摆出的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学会发现规律,并能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体会有序思考的重要性,在合作交流中养成倾听、有条理地表达想法的习惯和意识,感受到数学“好玩”,喜欢数学并愿意学习数学。课题摆一摆,想一想活动课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在数位表上摆1、2、3个珠子的活动,进一步理解数位和位值的概念,会用珠子在数位表中摆数、读数,会记录用珠子摆出的不同数。2、通过在数位表上摆4、5个珠子的活动,感悟珠子个数与所摆出的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发现其他规律。3、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倾听、有条理地表达想法的习惯和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感受到数学有趣,愿意学习数学。重点难点在活动中感悟位值思想。在活动中感受有序思考的价值。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数位板引导学生探究,实验操作。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谈话引入新课教师:今天我们用珠子和数位表上一节有意思的数学课。二、活动探究1、在操作中感受位值思想。⑴用一个珠子表示数,初步感受位值思想教师:请你们用1个珠子子啊数位表上摆一摆,表示一个数。提问:这个数是多少?你们是怎样知道的?还用这个珠子,你还能表示别的数吗?表示出来的数是几?你是怎么知道的?\nHYPERLINK"http://`"```我们刚才用1个珠子表示了1和10这两个数,这1个珠子怎么能表示两个不同的数呢?小结:看来把1个珠子摆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思就不一样,现在我们把表示出来的数记录下来。⑵用2个珠子表示数,进一步感受位值思想。教师:现在老师手里有2个珠子,我用这2个珠子摆一摆,表示一个数(呈现右图)。提问: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个数是11的?请你们帮珠子搬搬家,得到一个比11大的数。得到的是多少?教师随学生回答呈现摆珠子表示的数“20”。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刚才是11,怎么这么一挪就得到比11大的数了?要想得到一个比11小的数,你们有什么办法吗?教师随学生回答在个位上摆2个珠子,表示出数“2”。我们得到的数是几?这回怎么这么一挪就得到比1l小的数了?小结:看来这个珠子在数位表中所在的位置太重要丁。我们把珠子在数位表上挪来挪去,就表示大小不同的3个数,我们把它们记录下来。(3)用3个珠子表示数,建立具体与抽象间的关系。教师:现在我们用3个珠子摆一摆,表示数。请一个同学到前面宋摆,其他同学马上读出他表示的数。(在学生摆的过程中教师及时监控)提问:你们为什么这么读?现在我们不摆,想一想用这3个珠子,怎么表示出一个最大的数?为什么这么摆就能表示最大的数?\nHYPERLINK"http://`"```现在用这3个珠子表示一个最小的数,你们想怎么摆?为什么这么摆就能表示最小的数?把刚才表示出来的数记录下来。(略。)2.在操作中感受有序思考(1)用4个珠子表示数,初步感受有序思考。教师:刚才我们用3个珠子表示了这些不同的数(指着黑板上的记录表),现在请大家用4个珠子摆一摆。表示数。不过,老师要提高要求——用4个珠子表示所有的数,不能重复也不漏掉,看看谁能找到好办法。学生自由地用4个珠子在数位表中摆,教师作好监控。教师:现在我们开始汇报。汇报的时候只摆不说,看看谁能读懂他们的想法。学生汇报,教师重点展示下边两种。提问:仔细观察,他们的摆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引导说出:他们都是先把所有的珠子都放在一个数位上,然后一个一个往另一个数位上挪。提问:是的,我们可以把这些珠子全部放在十‘位上,然后再把珠子一个一个地从十位上挪到个位上,表示的数越来越小。反过来,我们也可以把珠子全部放在个位上,然后再把珠子一个一个地从个位上挪到十位上,表示的数越来越大。(2)用5个珠子只想不摆,进一步感受有序思考的价值。提问:刚才我们用摆4个珠子的方法表示出了5个不同的数,用5个珠子可以表示出几个不同的数呢?你们是怎么想的?请大家一起回忆我们是怎么不重复不遗漏地表示出数的。学生随教师的引导回忆用珠子表示出数的过程。\nHYPERLINK"http://`"```提问:按照这个过程说出摆5个珠子表示出的不同的数,你想到的第一个数是多少?5也行,50也行,我们先从5开始,下一个数应该是几?三、拓展训练,总结提升教师:老师给大家一些数(出示8、17、26、35、44、53、62、?1、80),你们知道它们是通过摆几个珠子表示出来的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教师出示9、18、27、36、45、54、口、72、81、90)提问:方框里的数是多少,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现在老师给你一个数(出示16),你们知道它是摆几个珠子表示出来的吗?教师:请你们把摆这几个珠子表示出的所有的数说出来。教师(出示口、口、口、口、口、口、口):现在老师一个数都不给出来,一个口表示一个数,那么,方框中的这些数是用几个珠子表示出来的呢?方框中分别是哪些数?教师:刚才我们摆1个珠子表示了2个数,摆2个珠子表示了3个数……摆8个珠子表示了9个数,摆9个珠子表示了10个数,那摆10个珠子能表示几个数?能不能在个位上或十位上摆放10个珠子?学生交流后小结四、课堂总结出示百数图,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表中哪些是1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哪些是用2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学生交流后中教师总结:今天我们摆一摆,想一想,更深入的了解了100以内数的特点,希望同学们以后要善于发现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教学板书:摆一摆,想一想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和家人交流今天的活动内容。教学反思:\nHYPERLINK"http://`"```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教材简析:本单元主要是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十进制关系,要求能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能看懂物品的单价,会进行简单的计算。本单元是学生集中学习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阶段。由于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和计数单位的十进制关系是一样的,学生学过100以内数的读、写及大小比较后,再集中学习各种的人民币就不会感到困难,反而更利于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单元目标: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2、认识各种常用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各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计算。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感受“元”是人民币单位中最常用的主要单位,初步了解简单的货币文化,并知道爱护人民币。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常用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各面值人民币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并会进行简单计算。教学难点了解各面值人民币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并会进行简单计算。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52—53页,练习十二第1—2题课题认识人民币(一)新授课第一课时教材解读教材首先通过一主题图,列举了购买文具、乘船买票、买报纸、存零钱等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例子,让学生知道“买东西要用人民币。”以此揭示了人民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功能以及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一位小朋友存零钱的示意图,对学生进行一些理财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合理用钱,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教材在第53页的编排中体现了以下几点:一是例1认识面值为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包括硬币和纸币。二是例2通过换钱活动教学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单位间的关系。三是“做一做”\nHYPERLINK"http://`"```第1题配合例1,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写出总钱数,既巩固人民币的认识,又为人民币的换算奠定基础。四是“做一做”第2题配合例2,通过人民币单名数之间的简单兑换(以元和角的兑换为主),加深学生对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的认识,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学生情况分析,大部分孩子农民务工人员的孩子,对人民币的认识非常陌生,所以每个环节都力求细致入微,多观察多摆多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l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兑换。2、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重点难点认识较小面值的人民币。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1.10十一是()十1个十有()个一2.一百有()十十一百有()个一3.2个十是()5个十是()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揭示课题(1)出示52页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前三幅图的内容,同桌同学之间说说图意。师述:我们买东西都要用钱,这些钱就是我国发行的法定货币一——人民币。2.教学例1,教师:出示1分、2分、5分、1角、5角教学挂图,请小朋友分小组讨论两个问题。(1)从哪里可以看出它是多少钱?(2)它是什么模样的?师述: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板书:元、角、分)3.教学例2(1)出示一枚一分硬币和一枚一角硬币。(2)让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一个1角硬币可以换几个1分硬币?学生说了,引导学生用模拟人民币摆一摆,板书:1角=10分(3)出示10个l角的钱,一角一角地数,数出10角用胶布粘连,把它贴在黑板上。又出示1元问:“谁知道l0角和l元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nHYPERLINK"http://`"```推出1元=10角。(板书)(4)引导学生想一想:1元等于多少分?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第l题。2.“做一做”第2题。3、第1题4、第2题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认识人民币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1元图1分图1角图2分图5角图5分图1元=10角1角=10分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课本第54页例3、例4,做一做。课题认识人民币(二)新授课第二课时教材解读教材在第54页编排了2个例题,体现了以下意图:一是例3认识生活中常用的5元及5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使学生认识到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在生活中占主导地位。二是例4进一步教学不同面值的元币之间的兑换。这种情况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其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各种面值的元币,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是“做一做”第1题配合例3,通过模拟付钱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人民币。同时,由于同样的钱数可以通过不同面值人民币的组合得到,也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使学生逐步感受到“元”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人民币单位。四是“做一做”第2题囊括了例2、例4中未涉及的人民币兑换的所有情况,从而统合了例1与例3中所认识的主要人民币,使学生对人民币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大面值的人民币,能进行简单的等价兑换,初步学会简单的兑换。\nHYPERLINK"http://`"```2、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重点难点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会简单的兑换。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会认这些人民币吗?今天我们还要进一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教学例3出示2元、5元、l0元、50元、100元人民币教学挂图,让学生观察后,提问:你知道这几张人民币的面值吗?同桌互相交流,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师述:这些都是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在我们生活中占着主导地位。同时教育学生从小要爱护人民币。2.教学例4教师提问,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表示出来,然后填在书上。(1)l张5元可以换几张1元?(2)1张l0元可以换几张l元?(3)l张20元可以换几张10元?(4)1张50元可以换几张l0元?(5)1张100元可以换几张10元?(6)1张100元可以换几张50元?对于特困生要指名上台再摆给大家看一看,复述结果。。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做一做”第1题。2、“做一做”第2题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认识人民币(二)人民币实物图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nHYPERLINK"http://`"```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3、家长说出钱数,孩子摆出来。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课本第55—56页,练习十二第3—7题课题认识人民币(三)练习课第三课时教材解读第3题和第4题配合例2。其中第4题需要借助元和角的关系进行判断,并需要进行简单的计算。学生判断时,可以只买一种东西,也可以组合买.只要正确即可。第5题通过购物付钱的形式,不断提高学生对人民币面值辨认的熟练水平。第6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学士要先辨认给出的钱数有多少,再与右侧商品的价格去比较;进而作出判断。第7题是一个钱币兑换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能熟练地进行人民币之间的直接兑换。从而为学生在生活中应用人民币打下基础。“你知道吗?’’介绍了生活中用小数表示的商品价格,并展示了读价格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在生活中表示商品价格(或钱数)还有另外一种方式,并知道用小数形式表示的价格是多少钱。这里只作简单介绍,能辨认即可,不作更多、更高的要求。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各面值的人民币。2、使学生各个面值人民币之间的互换,能正确的清点币值。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重点难点正确清点币值,熟练地进行人民币的兑换。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揭示课题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会认这些人民币吗?今天我们还要进一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的练习课二、分层练习1、补充练习。2、第5题3、第3题4、第4题5、第6题6、第6题\nHYPERLINK"http://`"```补充练习换钱。三、课堂总结。教学板书:认识人民币练习课习题(略)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课本第57页例5,练习十三第1、5、6题课题简单的计算(一)新授课第四课时教材解析例5教学人民币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换算(主要涉及元和角两个单位),教材从最简单的数据入手,分为两个层次编排;复名数转化为单名数;单名数转化为复名数。第一个层次中,教材以直观形式呈现并提示了基本方法,即先将“1元”转化成“10角”再与“几角”合起来。在此基础上,第二个层次直接借助逆向思考得出“18角=()元()角”,使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为后续计算的教学作好准备。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重点难点掌握元和角的换算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3元=()角50角=()元8元=()角70角=()元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出示例5挂图,提问:“这是几元几角?”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l元2角,接着问:1元可以换成多少个角?指名特困生摆一摆。1元2角是多少角?你是怎样想的?学生摆一摆,想一想,分组交流。集体交流后,教师说明:1元是10角,l元2角就是1个l0角加2个1角,一个十和2个一是12,所以1元2角=12角。\nHYPERLINK"http://`"```这里反复的指名怎样想的,熟练掌握方法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出示:想一想,18角=()元()角学生分组交流想法,然后汇报。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做一做”第1题。2、第1题3、第5题4、第6题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简单的计算1元2角=12角18角=1元8角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课本第57页例6,练习十三第3、7题课题简单的计算新授课第五课时教材解析例6从学生熟悉的买气球的情境引入,教学关于元和角的简单计算。之所以说是简单的计算,是因为这里只包括了需要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的单名数加、减法和不退位、不进位的复名数加、减法计算。不涉及名数多样化的复杂计算,大大降低了计算的难度。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计算。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重点难点掌握元和角的简答计算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3元5角=()角53角=()元()角学生说出答案后,要说说怎样想的。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出示例6挂图\nHYPERLINK"http://`"```观察第1小题题意,提问:知道了什么?说一说问题是什么?怎么解决?5角+8角是几角?问:还可以怎样表示13角?2、例6第2小题学生尝试完成,然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3、例6第3小题学生小组交流,然后提问:你是怎么想的?多指名学生说说怎样想的,特别是特困生的语言表达。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做一做”第2题。2.第3题3.第7题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简单的计算5角+8角=13角13角=1元3角1元=10角10角-6角=4角1元+3元1角=4元1角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课本第58页例7,练习十三第4、8题课题简单的计算新授课第六课时教材解读教材在第58页的编排中体现了以下四方面的意图:一是例7教学解决问题:在钱数限定的条件下买需要的东西。例题中的数量关系比较简单,因为这里主要是让学生继续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重点在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罗列和尝试——调整策略。二是在阅读理解环节,体现了关键词“正好”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知道“正好”就是所买的两种杂志价格总和为13元。三是尝试和罗列是解决问题最基本和两种策略。这里重点教学调整的方向性和罗列的有序性,指导学生有序思考。前者体现为:先随便选两本算,再根据结果调整,结果大于13元,就应本换便宜些的;结果小于13元,则将一本换贵一些的。后者体现为先任选一本再有顺序地“试算”。四是“做一做”\nHYPERLINK"http://`"```巩固所学的策略,让学生体会有序思考的优势。由于学生还未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大大限制了本单元数据的选择,计算显得简单了,但计算不是重点,重在策略,只要学生能够有序地思考,并找到一种结论即可。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数据进行教学。教学目标1、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让学生有序的思考。2、在展示思维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重点难点能够有序地思考,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1元8角=()角12角=()元()角1元3角=()角15角=()元()角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出示例7主题图。提问: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下面哪两种杂志?仔细观察,你能从图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观察,汇报。说明:“正好”的意思是两本杂志加起来的价格等于13元,既不能比13元少,也不能比13元多。提问:那我们该怎样从4本杂志中选出2本来呢?讨论,交流,汇报。组织看书中方案。引导比较哪种更好。你喜欢那种方法呢?一共找出几种?5+8=136+7=13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做一做。2、第4题。3、第8题4、你知道吗?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简单的计算(二)\nHYPERLINK"http://`"```5+8=13元6+7=13元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材简析: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这一单元主要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这样安排便于学生打好口算基础,形成口算的技能。100以内的口算加减是按难易程度分三个阶段安排的,第一阶段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第二阶段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先是不进位后是进位;第三阶段是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先是不退位后是退位。单元目标:1、借助小棒、计数器等直观学具的操作,使学生理解100以内加法和减法口算的算理,能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试题。2、认识小括号,能口算含有小括号的两部加、减混合运算。3、学会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数目比较大的同数连加、连减同数的实际问题。4、通过数学学习,感受到10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减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教学难点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61、62页例1,做一做。练习十四第1—5题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新授课第一课时教材解读\nHYPERLINK"http://`"```教材主题图展示了学生在教室中学习、交流、活动的情境,有发书的、有写大字的、有剪五角星的,为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主题图是对本单元所学内容的整体概括。教师发书的情境是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素材;写大字的情境是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素材;剪五角星的情境是学习小括号的素材。教材在第62页的编排体现了四方面的意图:一是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与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点是这里是以“十”为计数单位的。教材的编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并通过类比,体会整十数的加、减与个位数加、减的相同点。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下基础。二是例1中提供了3种不同的直观模型:成包的书、整捆的小棒和计数器,从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形成计数单位“十”的丰富表象,便于学生以“十”为单位,探索整十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利于掌握算法。三是展现了学生多样化的计算方法,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教学理念。教材通过学生的对话,分别体现了: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的方法,与10以内的加法进行类比的方法。四是减法的教学为学生自主探索留有空间。练习十四共安排了5道练习题和1道思考题,提供了多种不同的练习方式,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整个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运算和实际应用的能力。第1题是整十数加、减法的口算,同时巩固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第2题采用夺红旗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既有整个数加、减整十数,又包含整个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第3题用直观图,采用对比的方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的道理。第4题利用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运算,让学生通过类比,掌握整十数连加、连减运算。第5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整十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思考题”是对整个数连加的应用,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填法,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尝试解决,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2、使学生初步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熟练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运算和实际应用的能力。重点难点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计算方法。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1、口算:(出示口算卡)3+2=7+5=9-4=8-2=5+5=3+5=\nHYPERLINK"http://`"```2、摆小棒计算并叙述计算方法。2+7=引导学生说出:2+7就是2个一加7个一,得9个一,也就是9,所以2+7=9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设疑导入:前面我们学过了十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题里出现的数都是整十数。同学们会计算整十数的加、减法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2、学习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出示情境图,提问: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看到这些书,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本书,怎样计算?列出算式:10+20师述:结果是多少呢,请你们讨论一下。全班交流,整理计算方法。师述:请你们用摆小棒的方法验证结果是否正确。2、学习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提问:如果我从30本书里拿走20本,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求还剩下多少本书?可以怎样列算式?板书:30-20提问:结果是多少,你会算吗?你是怎样想的?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说说想法,摆小棒验证结果。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做一做”2、练习十四第1—5题。四、全课小结今天同学们都学会了什么?教学板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0+20=3030-20=10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nHYPERLINK"http://`"```教学内容:课本第64页例1,做一做,练习十五第1—3题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新授课第二课时教材解读教材在64页的编排体现了以下三方面:一是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基础是整十数加一位数和10以内的加法。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基础是整十数加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二是学生在第四单元已经学习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但主要运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缺乏对算理的理解。本节教学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这是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教材从写字的情境图引出两个实际问题,列出有联系的两道加法算式后,让学生通过操作理解算理,探索算法。在编排上采用左右对比的方式,将演示算理的小棒图与表示口算过程的算式对照,使学生“理清法明”。最后再通过比较在计算时的不同,使学生总结并深刻领悟“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三是“做一做”中安排的口算题,采用有联系的两题上下对比的方式,突出了教学重点。第1题采用上下两题对比的形式出现,并含有一位数加两位数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第2题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第3题是用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知识解决有关加法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加法。重点难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算理。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引导学生探究,实验操作。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1、4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34=30+()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100以内数的加法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出示主题图,创设情境。提问:小朋友们认真看一看,图上画的是什么?这两个小朋友在说些什么?你们能读一读吗?学生回答,分角色读读图中小林和小红的讨话。提问:根据他们的说话,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nHYPERLINK"http://`"```根据学生回答整理出问题。提问: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数学问题,该用什么方法解决呢?学生说出;用加法计算,列出算式。25十2和25十202.探究算法。师述:今天我们要研究这样的加法算式怎样计算。操作:同学们用摆小棒的方法试一试,探究一下25十2=?,然后同桌交流一下。(教师巡视,个别指导)(1)学习"25十2”的计算方法。学生汇报想法。这里要适时追问25怎样用小棒表示?2捆表示什么,5根表示什么?用摆小棒方法:摆出25和2,先算5根加2根等于7根,再算2捆加7根等于27根。提问:为什么要先算5根加2根呢?5表示5个一,2表示2个一,合起来是7个一。再与2个十合起来就是27根。提问:不看小棒图,你能说说口算的过程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口算过程图(2)学习“25+20”的计算方法。提问:该怎样计算呢?请你们动动小脑筋,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一下吧。四人小组讨论算法,请小组派代表回答。师生共同总结算法:提问:不看小棒图,你能说出口算的过程吗?先算什么,在算什么?(3)回顾小结。比较“25十2”和“25+20”算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练习十五第1题。2、练习十五第2题。3、练习十五第3题4、完成做一做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例题,算式小棒图口算过程图(详见教材64页,这里略)\nHYPERLINK"http://`"```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课本第65页例2,练习十五第4题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新授课第三课时教材解读教材在第65页的编排体现了以下三个意图:一是例2的编排层次与例1基本相同:实际问题引入――列式并探索算法――整理并呈现算法――交流并理解算法,由具体到抽象地使学生掌握算法,并体现了算法多样化思想。二是教材呈现了两种算法。由于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凑十法”印象非常深刻,会很自然地迁移到这里,这种方法对于学生理解算理很有帮助。第二种算法是先把单根的小棒相加,再和两捆的合在一起,类似于竖式计算,既突出了“进位”的道理,又为后续教学作好子铺垫。每种算法的呈现仍以小棒图与口算过程算式图相对照呈现,突出了算理,并且以“先算……”突出了这两种算法的不同,进而突出了每种算法的重点。三是“做一做”中的第1题,提供了直观图,并在算式下面以“先算……再算……”的形式,帮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明确计算步骤,掌握计算方法。第2题让学生直接算出得数,使学生在运用中掌握口算方法。第4题是用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知识解决有关加法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2、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计算两位数加—位数有不同的口算方法。3、使学生感受到不同的计算内容、不同的汁算方法之间是有联系的。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重点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理解个位与个位相加以及进位的道理。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1、口算:8+6=20+15=31+5=学生完成后,师生分析每一组算式的不同点。\nHYPERLINK"http://`"```2、引入新课: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例2的情境图,(1)让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2)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个数学问题。(3)让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2、比较算式,引发冲突(1)让学生列出算式24+9=口。(2)让学生观察算式24+9与24+5,说说这两题有什么不同。3、动手操作,自主探索(1)思考:怎样计算24+9=口?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瓶摆一摆,边摆边说自己是怎样得出结果的。(2)操作:学生动手操作,为理解算理提供感性经验。教师巡视。(3)组织交流,体现算法多样化。比较异同,体会算法(1)结合板书上的口算过程.让学生分别说说两种算法分别先算什么。(2)结合小棒图让学生说一说: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做一做第1题2、做一做第2题3、补充填空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例题,2种方法的小棒图和口算过程图(详见教材65页,这里略)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练习十五第5—11题\nHYPERLINK"http://`"```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一)练习课第四课时教材解读练习十五共安排了16道练习题和1道思考题,主要意图是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并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其中1——4题在新授课中随堂练习了,练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第5——11题。第5题采用上下两题对比的方式,练习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教材的编排突出了先算出个位数的方法。第6题用“改错”的形式,将学生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和出现过的错题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辨析,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第8题采用上下两题对比的方式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整十数的口算练习。题目以先说出十位上的数再计算的形式,让学生判断是否需要进位,既利于学生正确计算,又可以渗透估算能力的培养。第9题是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一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练习,形式新颖活泼,可提高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第10题采用送信的形式进行综合口算练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第11题是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的综合口算练习,包括整十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通过练习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同时渗透函数思想。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提高口算的速度。2、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难点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引导学生探究,实验操作。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基本练习1、口算,学生独立完成口算题,见课外口算本2、练习十五第9题。二、分层练习1、第5题2、第6题3、第8题。要求:①先说出得数十位上的数,再计算。②指名说出计算方法。补充练习:45+3=口845+5二口045+7=口2\nHYPERLINK"http://`"```26+口=2口26+口=3口口4+3=67口4+9=834、第10题5、第11题三、课堂总结教学板书:练习课补充练习:45+3=口845+5二口045+7=口226+口=2口26+口=3口口4+3=67口4+9=83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练习十五第12—16题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练习课(二)练习课第五课时教材解读第12题是同数连加的练习,在连加的过程中,既有进位加法,又有不进位加法,既巩固了两位数加位数的口算,也为今后学习乘法作准备。第13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教材以对话的形式给出一个条件,另一个条件需要学生从情境图中收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同时会用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的方法解决问题。第14题是学生熟悉的形式,让学生独立计算和比大小,在巩固计算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第16题是3个数连加的实际问题,但教材图中出现的数据比较多,需要学生看懂题意并会选择有效的数据进行计算。“思考题”中叙述的情节比较复杂,增加了思维的难度,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提高口算的速度。2、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提高口算的速度。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引导学生探究,实验操作。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分层练习\nHYPERLINK"http://`"```1、口算,见课外口算本。2、第12题。2、第13题。3、第16题。4、思考题。二、独立练习完成第13、14题。当堂批阅三、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练习课练习题(略)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课本第69页例1,练习十六第1—4题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新授课第六课时教材解读教材在69页的编排体现了以下两点:一是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的编排体例与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的编排体例与编排层次基本相同。同样采用左右对比编排的方式,按照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动手操作――整理算法――突出重点的层次进行编排,同时将直观图与表示口算过程的算式相对照,突出算理。最后通过比较计算时有什么不同,使学生深刻领悟“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二是本节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的问题。为了突出这一点,教材将直观教具由小棒变为计数器。计数器虽比小棒的抽象性强,但能更好地体现位值的思想。学生通过下面标注数位的计数器及计数器上不同颜色的珠子,能清楚地看到“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2、使学生加深对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理解。3、提高学生的口算准确性和速度,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重点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nHYPERLINK"http://`"```难点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引导学生探究,实验操作。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口算35+4=42+3=5+21=35+40=42+30=50+21=说说35+4你是怎样算的?说说35+40你是怎样计算的?这两组题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都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直接相加。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导入:这节课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1、解决问题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读一读信息,提问:看图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这两道题怎样计算?列式:35-235-203、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出示35-2。指名学生用小棒摆一摆,还剩多少根?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引导学生总结:35-2,就是从35根小棒中去掉2根,要先从单根的小棒中去掉2根,剩下的再和原来整捆的小棒合起来,结果是33根。出示计数器,你会在计数器上拨珠子吗?出示“35-20”。学生摆小棒计算35-20,边摆边口述。教师巡视指导4、对比小结提问:这两道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补充练习三题,见课件PPT。做一做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例题(略)\nHYPERLINK"http://`"```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课本第70页例2,做一做,补充练习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退位)新授课第七课时教材解读教材在第70页体现了两方面的意图:一是例2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这既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材分为3个层次编排。第一个层次是引入层次,学生要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第二个层次是列式并计算的层次,要求学生动手操作,理解算理,探索算法,这是重点教学的层次。教材在这里呈现了两种算法,左边的算是“破十减”,由前面的教学迁移而来,便于学生理解“退位”的道理。右边的算法是用数的组成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计算,又为后续学习作了铺垫。第三个层次是对照小棒直观图,整理并交流口算过程,算出得数,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过渡。二是“做一做”第2题中不再出示直观图,只提供算式的分解式,并通过旁注“想”帮助学生通过抽象地思考,逐步熟练地掌握计算方法。教学目标1、让同学们经历和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发展同学们解决问题的策略,能正确口算。2、培养同学们提出问题的能力与同学合作的态度,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鼓励算法多样化,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特性重点难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理解退位的道理。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口算57-4=75-3=69-5=57-40=75-30=69-50=说说57-4你是怎样算的?说说57-40你是怎样计算的?这两组题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都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直接相加。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导入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nHYPERLINK"http://`"```2、解决问题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读一读信息,提问:看图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答呢?这道题怎样计算?列式:36-83、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出示36-8。提问:6减8不够减,怎么办?打开一捆后怎么办?请你拿出3捆小棒和6根小棒,摆一摆,想一想。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4、对比两种方法,说说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做一做,见课件PPT。1、出示30-62、对比练习76-4=57-3=64-3=76-8=57-9=64-8=3、补充练习:请你帮助小鸟找到家吧。PPT演示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例题:36-8=28两种计算方法(略)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练习十六第5—10题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练习练习课第八课时教材解读\nHYPERLINK"http://`"```教材在练习十六主要意图是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并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5题采用上下两题对比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退位所引起的十位上数的变化,提高学生正确进行口算的能力。第6题是改错练习,呈现了学生计算中常见的错误,巩固计算方法。第8题以上下两题对比的形式,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整十数的口算练习,巩固“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减”的方法。第9题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练习,教材改变了练习题的呈现方式,体现了练习形式的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第10题是学生熟悉的形式,让学生独立计算和比大小,在巩固计算的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提高口算的速度。2、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巩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退位所引起的十位上数的变化,提高学生正确进行口算的能力。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教学流程动态修改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口算57-365-489-336-645-724-941-475-6学生在本上练习后集体订正2、谁能说说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二、分层练习1、第5题2、第6题。教学板书: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练习十六第11—15题补充习题课题两位数减一位数练习课练习课第九课时\nHYPERLINK"http://`"```练习十六第11题以夺红旗的形式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数的口算练习,包括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第12题是从一个数中连续减7、连续减9,反复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训练,不仅可以巩固计算方法,还为以后除法意义的学习起到提前孕伏的作用。第13题是整十数减一位数的实际问题。教材编排了买东西的情境,既巩固了本单元的知识,也巩固了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内容。第14题中既有加法练习又有减法练习,将运算符号和数据写在箭头上面,结果写在方框内,为后面学习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表达方式。第15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该题可采用“尝试法”等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提高口算的速度。2、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养成认真计算、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难点熟练地计算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引导学生探究,实验操作。教学流程动态修改基本练习口算,本子上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二、分层练习1、第11题。2、第12题3、第14题。4、第13题。5、补充练习小红给小明()个后,两人的苹果就同样多了。9-()=5+()补充练习6、第15题先理解题意,然后学生尝试,同桌动手操作,。7、思考题全课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两位数减一位数练习\nHYPERLINK"http://`"```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课本第74页例3,练习十七第1题课题小括号新授课第十课时教材解读教材在本节的编排意图有三方面:一是小括号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能解决简单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编排的,这些为小括号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同时,小括号的出现也可以增加式题的变化,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二是教材的编排分为以下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从连续剪五角星的情境引入,为学习新知提供素材。第二个层次让学生列式计算。教材呈现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一种是学生熟悉的连减的方法,列出算式并标出计算过程,算出得数;另一种是先加后减的思路,引出小括号,学习含有小括号的两步计算。第三个层次是归纳含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通过这些层次,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括号的意义,及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意识。三是“做一做”通过对比突出了小括号的作用。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小括号,知道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两部加减混合运算。2、让学生经历创造小括号的过程,初步尝试用符号进行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方法。3、让学生感受引入新符号的必要性,体会数学符号的简洁性,统一性,具有初步的符号意识。重点难点理解小括号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理解小括号的意义。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PPT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1、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4+3+3=3+4+9=9-3-4=10+5-2=5+0+3=3+2+1=10-3+7=7-0-6=2。说说14-8-3、8+6-7、15-7+5的计算顺序\nHYPERLINK"http://`"```解释课题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⑴出示情境图:10个五角星,让学生先剪掉2个,再剪掉3个教师:你能根据刚才的情境提出一个问题吗?教师:哪位同学能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学生:有10个五角星,先剪掉了2个,又剪掉了3个。还剩几个五角星?教师:请你们用手中的学具代替五角星摆一摆,或者用笔画一画,并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查看,演示学生的图。提问:要求“还剩多少个五角星”,你打算怎样计算呢?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讨论交流,确定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问:根据第一种思路,你能用算式表示自己的解题思路吗?教师:请你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再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教师随学生发言板书如下。10-2-3=5提问:按照“先算一共剪掉几个,再算还剩几个”的思路,应该怎样列算式?教师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10—2+3这样列式可以吗?这样列式能先计算2+3吗?提问:你能在算式“10一2+3”中添加适当的符号,用这个符号表示要先算加法吗?师述:今天我就介绍个新朋友给大家,我们可以用“()”这个符号来表示。它叫“小括号”。(板书:小括号。)提问:(师将算式添上小括号):现在,你能说说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并PPT演示。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补充练习PPT演示2、补充练习PPT演示3、补充练习PPT演示课堂小结:教学板书:加减混合运算——小括号例题(略)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nHYPERLINK"http://`"```教学内容:练习十七第2—10题课题小括号练习练习课第十一课时教材解读练习十七共安排了10道练习题,巩固含有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和本单元所学习的口算,并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课从第2题开始。第2题和第4题是加减两步式题,包括含有小括号和不含小括号的,主要意图是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算顺序。第3题是一道实际问题,学生可以用连减的方法解决,更要鼓励学生用先加后减的思路,提高学生运用括号的意识和能力。第5题是退位减法的口算练习,意在通过反复训练,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同时渗透函数思想。第6题和第9题是是对本单元所学习的口算式题的综合练习。教材采用夺红旗、摘苹果的游戏形式进行编排,主要目的是提高练习的趣味性。第7题是学生熟悉的视力检查情境。其中第(1)题是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第(2)题需要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此题旨在提高学生根据问题选择信息的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8题是两步式题的练习,意在提高学生综合计算的能力。第10题让学生比较两个算式结果的大小,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熟悉小括号,巩固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2、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重点难点熟练掌握运算顺序。提高学生综合计算的能力。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教学流程动态修改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第5题。第6题。补充练习第3题。第7题。三、独立练习。完成第8、9、10题。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小括号练习课\nHYPERLINK"http://`"```练习题(略)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课本第77页例4,做一做补充练习练习十八第1、2题课题用同数连加解决问题新授课第十二课时教材解读教材体现了以下意图:一是帮助学生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例4是在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学习了一些基本解题策略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同数连加的实际问题。主要意图是培养学生针对比较复杂的问题,能运用所学过的策略解决问题。教材除呈现了通过画图理解并以连加解决的策略外,首次出现了列表的方式。教学时,如果学生想不到列表的策略,可以由教师加以介绍或暂不出现。如果学生还有其他策略,教师应予以鼓励,并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二是为学习乘法作准备。例4“做一做”中信息与问题的叙述方式与今后要学习的乘法问题完全一致。在学习乘法之前,让学生画图并用加法或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问题的结构,丰富用同数连加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经验,搭建由加法到乘法过渡的桥梁,便于学生今后更好地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学会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正确运用连加来解决问题,知道连加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的口算。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能运用所学过的策略解决问题。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引导学生探究,实验操作。教学流程动态修改复习旧知,导入新知1、出示题目学生填空,如下比较一下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蓝蓝和冰冰折小星星,每人折了6个,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你知道了什么?每人折了六个,换句话怎么说?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师述:刚才我们解决了问题,今天我们接着研究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nHYPERLINK"http://`"```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出示情景图,提问:现在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每人折了6个,还可以怎么说?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呢?请学生完整的说一遍题目。2、提问:你能用什么方法解决呢?互相说一说你的想法吧。看看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提问:我们是怎样解答问题的?用到了哪些方法?教师用PPT演示各种方法。检验过程阅读课本,我们一起看看书上的例题吧。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做一做。2、出示:每条小鱼用7块卡片拼成,拼3条小鱼,一共用了多少块卡片?3、出示情境图,提问:看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我们能解决什么问题?出示五月日历提问:想知道3个星期共有多少天需要知道什么?今年的五月有4个星期零3天,五月一共有多少天你知道吗?5、独立练习第1、2题。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主要是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的?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板书:用同数连加教学板书:用同数连加——解决问题例题(略)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课本第78页例5,补充习题,练习十八第3题课题用减去相同的数解决问题新授课第十三课时教材解读\nHYPERLINK"http://`"```教材在连减的编排中,体现了三方面的意图:一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例5是减去相同数的实际问题。由于解题的步骤比较多,学生不经过尝试和探索,很难从给出的两个信息出发直接获得答案,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材编排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用所掌握的知识与方法,进行解决新问题的尝试。教材附和画图圈一圈的策略外,还呈现了以箭头符号记录倒着连减的过程的策略,如果学生写出减法算式应予以鼓励。二是为学习除法作准备。解决连减同数的问题,让学生充分经历了分一分、圈一圈、减一减的过程,既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又搭建了由减法到除法过渡的桥梁,便于学生今后更好地理解除法的意义。三是学习检验的方法。教材在回顾与反思环节提出了用加法进行检验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强化检验的意识,并教给学生基本的检验方法。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学会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正确运用连减来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能运用所学过的策略解决问题。用减去相同的数解决问题。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引导学生探究,实验操作。教学流程动态修改复习旧知,导入新知1、爷爷买了15个桃子,小红:我吃了6个,小明:我也吃了6个,提问:根据两个小朋友的话,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板书:吃了几个?6+6=3(个)还剩多少个桃子?15-6-6=3(个)或15-(6+6)=3(个)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情景图,PPT演示过程,让学生明确:28个橘子,9个装一袋,提问: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板书:可以装满几袋?请学生完整的说一遍题目。2、探究解决方法,展示不同的策略提问:你能用什么方法解决呢?学生思考后汇报,师板书。3、回顾反思提问:我们是怎样解答问题的?用到了哪些方法?教师用PPT演示各种方法。提问:几种不同的方法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检验过程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nHYPERLINK"http://`"```补充练习补充练习做一做和第3题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主要是用了什么方法?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板书:用减去相同的数教学板书:用减去相同的数——解决问题例题(略)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教学内容:练习十八第4—10题课题解决问题练习练习课第十四课时教材解读练习十八共安排了10道练习题,主要意图是利用多种方式,巩固本单元所学习的加、减法口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第4题要求不计算,直接比较算式结果的大小,主要意图是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第5题用“找朋友”的游戏形式进行口算练习,同时渗透等式的概念。第6题是加、减两步式题的混合运算,包括含有小括号的情况,主要意图是巩固运算顺序,提高口算能力。第7题是实际问题,结合前面所学习的人民币知识的应用练习口算。第8题是同数连加问题的实际应用。由于“有多少块蛋糕”隐蔽在图中,需要学生先求出有多少块蛋糕,再解决够不够的问题。既巩固了解决问题,又为后面学习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作了铺垫。第9题以简单统计表的形式呈现条件,让学生解决“比多”“比少”的问题,并让学生自主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数据观念,渗透简单的统计思想。第10题呈现的信息比较丰富,需要学生很好地理解图意,选择有效信息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利用有用的数学信息,正确运用连加连减来解决问题的方法。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正确运用连加连减来解决问题。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基础练习口算——第6题。\nHYPERLINK"http://`"```二、分层练习1、第4题2、第5题3、第7题。4、第8题。5、第9题。6、第10题。三、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解决问题练习课习题(略)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课本第81页,练习十九第1、2、11、13题课题整理和复习——100以内加、减法口算复习课第十五课时教材解读本节课整理和复习的内容为第81页1、2题——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第1题和第2题分别是对100以内加法和减法口算的整理,编排体例基本相同。分别包括以下3个层次:一是完成3组典型的口算,激活已有的经验;二是结合实例回答问题,回顾计算方法;三是说明理由,提升认识。教学目标通过对100以内加减法算理算法的复习,加深学生对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熟练程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重点难点熟练地,正确的计算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和习题。教学流程动态修改整理和复习——第81页第1、2题1、哪些算式中的7和2可以直接相加?说明理由。57+2=57+20=75+2=75+20=出示57+9=75+9=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57+9和75+9的?出示25+8=62+7=\nHYPERLINK"http://`"```52+8=26+7=任选一组,跟你的伙伴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3、哪些算式中的7和2可以直接相减?说明理由。57-2=57-20=75-2=75-20=4、出示57-9=75-9=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57-9和75-9的?出示25-8=62-7=52-8=26-7=任选一组,跟你的伙伴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二、分层练习——练习十九1、第1题。。2、第2题。3、第11题4、第13题三、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整理和复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例题(略)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课本第81页例3,练习十九第3、4、5、8、9题课题整理复习——两步加、减式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复习课第十六课时教材解读本节课整理和复习的内容为第81页3题——两步加、减式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第3题让学生比较不含小括号的连加、连减算式与含有小括号的连加、连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突出小括号的作用,使学生能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计算,同时对运算规律有所感悟。教学目标通过对两步加、减式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的复习,加深学生对混合运算顺序的熟练程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重点难点使学生能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计算使学生对运算规律有所感悟\nHYPERLINK"http://`"```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教学流程动态修改整理和复习——第81页第3题。1、出示例题,请学生读读题目。说说每道题的计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独立进行计算,集体订正。提问:小括号都在什么位置?以第一小题为例,思考:如果加在前面可以吗?(13+7)+54该怎样计算?与不加小括号的运算顺序一样吗?还有必要使用小括号吗?2、不计算你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17+4-4〇17+4+420+6-5〇20+6-730-10-5〇30-(10+5)学生自己先独立思考后在交流。二、分层练习。1、第3题2、第5题3、第9题第4题第8题三、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整理复习——两步加、减式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例题(略)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课本第81页例4,练习十九第6、7、10、12题,补充题2小题课题整理和复习——解决实际问题复习课第十七课时教材解读本节课整理和复习的内容为第81页第4题——解决实际问题。第4题\nHYPERLINK"http://`"```用情境图呈现了同数连加的实际问题,相同加数增加到4个,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图下还用对话说明“可以用数一数,也可以……”的方法,强调了“数”的策略,同时也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其他的方法包括连加、列表等。教学目标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重点难点学会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教学流程动态修改整理和复习1、出示第81页第4题。2、出示第83页第12题。分层练习。补充习题——电子课本演示第6题。第7题。第10题第12题补充题课件演示,集体解决。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教学板书:整理和复习——解决问题习题;略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nHYPERLINK"http://`"```第七单元找规律教材简析:本单元内容有: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稍复杂的数学变化规律。例1,给出一幅学生联欢情境图,图中装饰着彩花和彩旗,男女生间隔围成圈跳舞,让学生发现排列规律;例2,图形与数字的变化规律;例3,数字的变化规律;例4,数字的变化规律;例5,用规律——穿珠子。很显然,教材的安排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直观到抽象。练习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弹性。单元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或数字排列的简单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同时会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确定后续图形或数字的排列方式。2.在发现规律、描述和表示规律以及简单应用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数学表征能力和推理能力。3.使学生感受规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发现图形或数字排列的简单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教学难点:会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确定后续图形或数字的排列方式。教法与学法:1、结合日程生活中的素材,注重对规律含义的理解。2、只教学简单的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理清层次,降低教学难度。3、以学生原有的经验为基础,由易到难,从发现直观而明显的规律到发现抽象而隐藏的规律。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85页例1、例2,做一做,练习二十第1、2题课题找规律(一)新授课第一课时教材解读\nHYPERLINK"http://`"```教材在第85页的编排中体现了四方面的意图:一是例1从学生举行联欢会的情境引入,同时明确:图中的人和物都是按规律排列的。使学生初步感受规律。二是让学生分析小旗的排列方式,从颜色的角度发现并表述规律。教材以圈出一组黄旗、红旗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到“一组”旗子在旗子的规律性排列中的重要性。再根据小精灵的话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就是这样的“一组”旗子的重复排列,同时学会用语言表述规律的方法。三是让学生发现并表述情境图中的其他排列规律,以圈出重复部分的操作活动,突出规律的“核心”,加深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四是“做一做”是一个开放性的练习,让学生自己创造规律,加深学生对规律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材在第86页体现了三方面的意图:一是例2主要是结合直观的图形的变化规律来教学数字的变化规律。这里,数字表示的是相对应的那种图形的个数,所以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数字的排列就有相应的变化规律。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虽然图形和数字的形式不同,但它们可以表示相同的规律。进而有助于学生认识规律中关系的多样化,并在“数”和“形”之间建立起联系。二是“做一做”让学生通过操作发现几何图形和数字表示的共同规律,再利用规律确定有规律的数字排列中的下一项。既深化了对规律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三是“数学游戏“中呈现的是动作的规律性排列,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发现规律、表述规律、利用规律。使学生体验到”规律“无处不在。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以及发现和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重点难点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引导学生探究,实验操作。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揭示课题,导入新知。教师:学校买来红、黄两种颜色的灯笼布置学校,准备迎接“六一”儿童节。请你想想办法,看怎样排这些灯笼最漂亮。学生可能会把灯笼红的排一排,黄的排一排。也可能会把红的黄的交错排。教师:大家排的都很有创意,现在“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也布置好了,同学们在学校里高兴地唱歌跳舞。(出示主题图)提问:你有什么发现?教师:这些灯笼、小旗、小花等等摆的真漂亮\nHYPERLINK"http://`"```,它们可不是随便摆的,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摆的,你们知道什么叫做“规律”吗?今天我们就要把这些规律都找出来(板书课题:找规律)师生互动,探究新知(一)简单的图形排列1、引导观察情境图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找找看哪些东西是有规律地排列的,你能把规律找出来吗?(小组讨论,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描述图中的各种规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规律的理解。PPT出示彩旗图,提问:仔细观察小旗的排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学生说出:小旗的规律是1面黄旗、1面红旗,又1面黄旗、1面红旗……小旗的规律是按1面黄旗、1面红旗为一组重复排列。课件演示。PPT出示小花图,提问:小花是怎样排列的?灯笼呢?小朋友们呢?师述:像彩旗、小花、灯笼、小朋友这样,几个为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叫做重复排列的规律。(二)简单的数字排列出示例2图1,要求:先观察碗的排列规律,在观察数字的排列规律。指名归纳,并追问:这里是把什么作为一组?一组中的第一个数或图形是什么?反复指名说。出示例2图2,提问:你能试一试吗?学生思考后,归纳:小鸡的排列规律是按一只大母鸡和三只小鸡重复排列。直接看数字就是1、3为一组重复出现。提问:后面该填哪两个数呢?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第86页“做一做”第1、2小题。。3、第85页“做一做”学生涂色后,课件展示。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找规律(一)例题(略)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3、第1、2题\nHYPERLINK"http://`"```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课本第87页例3,做一做,练习二十第3、4、5题课题找规律(二)新授课第二课时教材解读教材在第87页的编排中体现了以下四方面意图:例3的第一小题仍然教学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但与例2有两点不同:一是图形由实物抽象为几何图形;二是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要通过计算相信两项数量的差来找出。二是在第一小题教学的基础上,例3第二小题没有直观图形规律的形象支撑,只研究抽象的数字的排列规律:等差数列,后一项是前一项加或减一个固定的数得到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计算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间的排列规律。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以及发现和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重点难点通过计算相邻的数来找出数字之间的变化规律。由直观到抽象的过度。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引导学生探究,实验操作。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算一算,PPT演示:学生完成后,师述: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旧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哪些新问题呢?板书课题:找规律(二)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1)第一小题提问:接着该填什么数?课件演示,学生观察,提问:谁能完整的说说这题我们是怎样想的?2、出示例题(1)第二小题仔细观察,课件演示:出示方块图和对应的数。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指名说说后面该填什么数?\nHYPERLINK"http://`"```3、出示例题(2)第一小题提问:这组数的排列有什么规律?4、学生找出规律后,指名说出答案出示例题(2)第二小题学生找出规律后,集体完成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做一做及第5题PPT演示,做完后对比归纳。502、补充题PPT演示,出示都可以怎样填?3、补充题PPT演示,提问:这些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呢?4、独立完成第四题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找规律(二)例题(略)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课本第87页例4,做一做。练习二十第6、7、8、10题课题找规律(三)新授课第三课时教材解读例4的规律最为隐蔽,也最为复杂,学生要研究每一个完整的数组中3个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发现了数量关系即发现了规律。本例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加、减法和数的组成的知识。为了降低难度,教材让一些数字保持不变,以方便学生观察和思考。四是“做一做“第1题和第2题重在让学生表述发现的规律和运用规律。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计算等活动研究每组中3个数间的熟量关系,找出规律。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以及发现和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nHYPERLINK"http://`"```重点难点研究每组中3个数间的数量关系,找出规律。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引导学生探究,实验操作。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出示复习题,PPT演示,指名完成,说说想法。师述:这也是我们学过的,找到相邻两数相差多少就行了。在神奇的数学王国里还存在着许多规律,跟我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找规律(三)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出示例4:提问: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指名汇报鼓励学生不同的表述,引导不同表述中最本质的规律是一致的。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补充题,PPT演示。先观察前两组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做一做第2小题,PPT演示。第6题第7题第8题第10题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找规律(三)例题(略)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课本第88页,做一做。练习二十第9、11、12、13题课题解决问题新授课第四课时\nHYPERLINK"http://`"```教材解读例5让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除了让学生继续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外,重在让学生运用知识,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是计算也不是数数,而是利用规律来解决。从解决问题过程的角度来说,例5都有所突破。在“阅读理解”中,关键是要发现珠子的排列规律,这也是对本单元知识的直接运用。在“分析解决”阶段,还应确定从哪一侧开始继续串珠子,既可以从右侧开始,也可以从是开始。在“回顾与反思”中,以操作的方式进行了检验,丰富了学生检验与回顾的方法。“做一做”巩固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初步认识稍复杂的图形的变化规律,并能根据规律做出一定的猜想。2、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过程,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重点难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能根据规律做出一定的猜想。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引导学生探究,实验操作。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复习题,PPT演示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提问: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板演信息问题。2、提问:怎样解答?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指名汇报,教师适时追问:要找出掉的2个珠子,关键是要发现什么?你用什么方法找出规律的?可以找出起点,可以圈一组等方法,回顾过程,学生用完整的话说说。4、提问:我们的解答正确吗?PPT演示操作过程,摆出穿的手链看看符合不符合她穿的规律。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做一做,PPT演示第9题,课件演示\nHYPERLINK"http://`"```第11题,PPT演示第12题,课件演示5、第13题,课件演示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解决问题例题(略)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第八单元总复习教材简析:本单元复习包括: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认识图形。总复习的编排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砸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单元目标: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全面回顾、梳理、总结所学内容。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中最有趣的事情,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了解总复习的方法,初步感受复习的作用。教法与学法:多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忆所学知识,不要作为新知识讲授。将教材再加工,再创造,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不要机械重复地抄写,枯燥地训练。要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使其通过复习使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自觉性。课时安排:4课时\nHYPERLINK"http://`"```教学内容:课本第93页,练习第1—3、9、10题课题百以内的数和认识人民币复习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复习认识计数单位,理解所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书,会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数表达和交流。会辨认人民币,并进行换算和简单的计算。让学生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感受100以内数的应用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难点会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能进行数的大小比较。数位及数位上数的意义。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PPT,课件,计数器。归纳整理,练习。教学流程动态修改一、整体回顾,揭示课题同学们,进行了一学期的紧张学习,我们有进入了总复习阶段,首先请同学们回顾:这学期学习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所学内容有,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认识图形。你觉得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复习百以内的数和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归纳梳理(一)百以内的数课件演示,出示新百数图93页例1。填写空格中的数,对比课本41页百数图,说说有什么不同第7行,从右边起第5个数是多少,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说说表中数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按照规律填写下面空格中的数。学生做完后指名说说想法。(二)数一数1、出示:估计图中有()朵花,数一数,圈一圈,共有()朵花。2、指名按要求数数:(1)从27起,一个一个数到43;(2)从60起,十个十个数到lOO;\nHYPERLINK"http://`"```(3)从48起,两个两个数到60;(4)从35起,五个五个数到65;(三)数的读写1、出示计算器。写一写,读一读。指名说说怎样写数,怎样读数。2、出示补充题,连一连。出示连一连,个位上是6的,十位上是6的。最后66怎样连。(四)数的组成和数序1、出示补充题,小白兔吃那个胡萝卜。学生连线说明理由2、出示补充题,小动物应该上那节车厢。学生连线说明理由3、填空题:(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2)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3,十位上的数是5,这个数是().(3)46里有()个十和()个一.(4)100里有()位数,1在()位上.(五)比较数的大小1、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51○4759○7158○8598○922、比一比,选一选出示补充题,根据提示:鱼缸比鸟笼贵得多,花瓶比鱼缸便宜一些。选择价格。六、认识人民币1、师出示面值1角、2角、5角、1分、2分、5分,1元...人民币指名说出各人民币的名称.提问:1张2元可以换几张1元?1张1元可以换几张5角?1张1元可以换几张1角?1张5角可以换几张1角?1张1角可以换几张1分?2、出示补充题:这些钱该放进哪个存钱罐?根据题意完成题目。3、出示补充题,说说我有多少钱,根据图写出钱数。4、1元2角=()角15角=()元()角5、出示第10题学生根据题意,指名口答。独立练习\nHYPERLINK"http://`"```完成第1——3、9题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感想?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补充练习,练习二十第4、5、6题课题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复习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生比较熟练地口算lOO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2、初步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笔算lOO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3、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重点难点熟练的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区分各个类型计算的方法。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教学流程动态修改揭示课题提问:这学期我们都学了哪些口算?这节课我们一齐来复习lOO以内数的加、减法。板书课题:lOO以内数的读、写法,加减法。归纳梳理(一)20以内退位减法出示题目:13-512-314-811-716-911-6提问:说说这些口算你是怎样计算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过程,PPT演示结果。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出示题目:50+47+4058-858-50提问:说说这些口算你是怎样计算的,\nHYPERLINK"http://`"```根据学生回答PPT演示结果。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出示题目:30+2040-1040+30提问:说说这些口算你是怎样计算的,根据学生回答PPT演示结果。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出示题目:29+3023+3029+323+3提问:说说这些口算你是怎样计算的,根据学生回答PPT演示结果。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出示题目:54-2=79-4=63-3=91-6=54-20=79-40=63-30=91-60=提问:上下两组题目有什么不同?说说怎样计算。比一比出示题目:40+50〇9······提问:说说解答的步骤运算顺序出示第6题提问:说说每题先算什么,在算什么?综合练习第4题要求:一分钟内完成。集体订正第5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课堂小结:提问:今天复习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例题(略)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nHYPERLINK"http://`"```教学内容:补充练习,练习二十第7、8、16—20题课题解决问题复习课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生熟练掌握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2、通过复习,会解答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有序性。重点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教学流程动态修改揭示课题师述:前面我们复习了计算等知识,今天我们接着复习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你还记得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吗?归纳整理出示例题:树上原来有13只猴子,跳到树下6只。提问:通过图你都知道了什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出示问题1:树上还剩几只猴子?指名回答,说说想法出示问题2:黄色的猴子有几只?指名回答,说说想法提问:为什么都用减法计算?提醒:做完题目我们还要检查,怎样检查?出示例题:我们班27人,每人分1个桃子后,还剩4个。提问: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出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出示算式:(1)27+4=31(个)(2)27-4=23(个)提问:那个算式是正确的,请你选一选,说说理由。为什么用加法?27代表什么?出示例题:我俩每人都买了一袋糖。吃了几天后,小明还剩8块,红红还剩4块,红红吃了多少块糖?提问: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出示算式:(1)46-8=36(块)(2)46-4=42(块)提问:哪个算式是正确的?请选一选。\nHYPERLINK"http://`"```为什么上面的算式不对?出示例题:仓库里有95箱梨,还剩40箱。运走多少箱?、指名回答,集体订正提问:还想再运走50箱,够不够?指名回答,集体订正出示第17题出示第18题出示第19题出示第20题9、补充练习:用100元买40元芒果和20元苹果这两样东西,应找回多少钱?指名说出想法。算式是:100-20-40=40(元)还可以:100-(20+40)=40(元)综合练习今天我们复习了解决问题,你能独立完成相应的练习吗?试一试:完成第7、8、16题。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解决问题,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解决问题例题(略)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课本第94页,补充练习,练习二十第11、12、13、14、15题课题认识图形、找规律、分类与整理新授课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形成对所学图形的表象以及图形特征的直观感受,能辨认这些图形。利用七巧板巩固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能根据图形排列找出一定规律。3.\nHYPERLINK"http://`"```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进步经历分类、计数、填表、画图的全过程,进一步感受分类与整理的价值,感受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感受用图、表表示分类结果的好处,并能根据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重点难点能辨认这些图形;能根据图像排列找出一定规律;会整理分类,培养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准备手段配套教材光盘演示例题教学流程动态修改揭示课题师述:今天我们复习认识图形、找规律、分类与整理这几个方面板书课题。归纳整理认识图形PPT演示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快来连一连吧从下面的图形中选两个可以拼成长方形的图形,连上线。从下面的图形中选两个可以拼成正方形的图形,连上线。指名回答,集体订正4、实物出示七巧板。(课本第94页第2题图)。(1)用4个正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拼一拼。(2)你能用学过的图形拼出一个有趣的图案吗?(二)找规律1、PPT演示第12题提问:你发现规律了吗?按规律继续填一填吧。指名解答,说说想法。2、PPT演示第13题,你能根据规律填一填吗?\nHYPERLINK"http://`"```学生先观察。说说规律指名填完表格。PPT演示,第11题指名解答,说说想法(三)分类与整理1、课件出示课本第94页的图形。让学生独立,分一分、数一数、填一填,提问:为什么两幅表格的数据不一样?感受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PPT演示,第15题要求:分别有几个,先数一数填在表格中,再照样子涂色。提问:哪种餐具最多?哪种最少?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指名提出问题并解答。三、综合练习1、PPT出示第14题。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板书:认识图形、找规律、分类与整理例题(略)课外作业:1、口算。2、阅读课本。教学反思:

网站简介

奥数库(www.aoshuku.com)是一个专注奥数知识扩展和学习的在线教育网站,内容涵盖了奥数题、数学题、试卷、课件、知识点、数学公式等,拥有大量的奥数题库和数学题库,包含全国中小学各个版本教材,深受中小学师生用户喜爱的网站。

微信公众号

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如部分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过以下方式联系站点负责人。

2016-2021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 闽ICP备2021004933号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分享,如有版权作品存在问题或内容中存在违法和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系403074932@qq.com

闽公网安备 35021302000396号

闽ICP备2021004933号
返回首页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