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数学教案

更新时间:2022-06-10
类型:doc
大小:380.50 KB
页数:105
下载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课件 > 人教版数学课件 > 一年级下册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新课标人教版数学第二册电子教案学校: 班级:一年一班姓名: \n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个别人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二、教学目标结合新课标对本学期的要求,制定了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n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教材分析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分类与整理,数学实践活动。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找规律”\n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四、教学措施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n目录1、认识图形……………………………………………………3课时2、20以内的退位减法…………………………………………13课时3、分类与整理…………………………………………………2课时4、100以内数的认识…………………………………………14课时5、认识人民币…………………………………………………5课时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6课时7、找规律………………………………………………………4课时8、总复习………………………………………………………4课时\n五、教学进度表:周次起止月日教学内容周课时数13月1—4一、认识图形(3)机(1)427—11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例1-2(3)机(1)4314—18例3(2)例4(2)4421—25例5(1)例6(2)机(1)4528—4月1整理与复习(3)机(1)464—8三、分类与整理(3)机(1)4清明节711—15四、100以内数的组成(1)读写(2)机(1)4818—22数顺序、比大小(2)解决问题(1)机(1)4925—29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2)摆一摆(1)机(1)4105月2—6五、认识人民币进率(2)机(2)4119—13简单名数变化及加减(2)解决问题(1)机(1)41216—20六、100以内1、整十加减(1)2、两位数加一位数(3)41323—27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例1(2)机(2)41430—6月3例2(2)机(2)4156—10例3(2)机(2)41613—17例4例5(3)机(1)41720—24整理复习(3)机(1)41827--7月1七、找规律(4)4\n194—8八、总复习(4)4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单元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二)。单元教材分析: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学生情况分析:上学期已经学习了立体图形,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也是立体图形,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的面。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其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在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摸一摸、找一找、画一画等方法,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表象,让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单元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2、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n单元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单元知识结构:在直观感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摸一摸、找一找、画一画等方法,从物体上“分离”出平面,研究平面图形的形状,形成平面图形的表象,让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单元教学思路与建议:1、引导学生初步进行合作、交流。2、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3、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单元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认识图形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教学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一般都接触过这几种常见的几何图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对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有明确的认识,使数学学习具有丰富素材,为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奠定基础。同时,学校这部分内容也有利于学生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初步经验,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学情分析\n认识图形是一个空间概念。平面图形的认识是小学阶段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学生刚接触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所以只要求学生能辨认不同的平面图形就可以了。教学中要组织学生操作交流,引导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常见的平面图形,知道怎样给平面图形分类。2、在简单认识一些平面图形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清楚几边形就是有几条边。3、在实际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合作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图形,并能够进行区别。难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练习题及小黑板学生准备:剪刀、四边形纸片、小棒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激起兴趣谈话:暑假中,工人叔叔要给我们学校的地面进行整修,就买来了这两种形状的地砖,(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图片)地砖的面是什么形状呢?生: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并在图形上标出名称)\n【设计意图从装修的地砖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体验图形的空间概念。】一、操作观察,探索新知1、认识四边形师:小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就像兄弟两个,它们还有个共同的名字呢?你们知道吗?猜猜看!(指名几个人猜一猜)四边形师:你们为什么称它是四边形呢?生说,师画出图形。(1)操作。请同学们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片,用手沿着四周摸一摸。(是边说边示范,学生跟着摸一摸)再拿出一张正方形纸片沿着四周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快到小组中说说你的发现吧!(会发现他们都有四条边)出示画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图,指名上来指一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条边各在哪里?师:其实,我们刚才摸的地方就是图形的边,请大家再分别摸一摸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数给同桌看看是不是都有四条边。(强调按照一定顺序的数,同时强调要记住第一条在哪里。)生之间摸一摸、数一数,相互交流。(2)练一练。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过的图形里还有哪个也是四边形?(如学生回答不上来拿图形提示,平行四边形)我们看一看这三个图形都叫四边形,但却各有各的特点。看咱班孩子谁是火眼金睛。【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在判断、比较中加深对四边形的理解,注重知识性爱实际中的应用。同时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2、认识三角形。\n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现在请拿出一张四边形纸将它沿两个对角对折,然后用剪刀沿着折痕剪下,看能剪出一个什么图形。(生和老师共同操作)如果给我们剪出的图形取个名字,你想叫它什么呢?(生大胆猜想)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呢?那三角形都长一个模样吗?快拿出小棒围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吧。3、认识圆。想一想、议一议:圆是什么样子的呢?动手折一折。【设计意图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力求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来学习。让学生产生更多直观上、形象上的感受,更好地理解平面图形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更加顺利的解决图形问题。】一、拓展延伸,巩固新知(一)巩固新知1、完成教材P3“做一做”第一题。先独立思考,然后说一说,如何分辨图形是几边形?2、完成“做一做”第二题。【设计意图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课堂小结,畅谈收获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2、让学生用本节课学的几种图形画一幅美丽的图画。【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对图形有了基本的理解。最后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话题,让学生自由地发挥创作。】板书设计: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   对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平面的正方形:   4边相等  4个角都是直直的     \n圆   :   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三角形:  有3条边  3个角         教学反思: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数学学习体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打破常规,用“猜一猜”引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念和学习欲望。我觉得整堂的教学设计注意在“趣”下工夫。例如、在课的导学时,先让个学生纸箱里让摸一摸,让学生有一种神密感,然后在让学生猜一猜,这样有利激发学生的学生的求知欲。 2、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培养空间观念。 在操作活动中,初步体念了立体和平面的转换。接着让学生在学具中辨别,在生活实例中辨别。教师精心安排的回忆,观察,操作,等多种途径激发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空间观念在大量直观感知中逐步形成和发展。     第二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上学期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延伸,同时也是后面学习平面图形间、立体图形间、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的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动手的能力。进一步分析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n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的学习,已经可以辨认和区别所学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学生已经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本节课是在以上所学知识基础上的延伸,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使学生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2、通过拆、摆、拼,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并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3、使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重点难点重点在观察与动手实践中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难点通过图形的拼组,体现图形的分解和组合。教学准备各种平面图形、七巧板、小棒、剪刀等。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引出新知1、师出示风车,谈话导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你们喜欢风车吗?谁知道制作风车需要哪些材料吗?(钉子,小棒和正方形纸)正方形在前面已经学习过了,回忆一下,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了那些图形?师:在这些图形中哪个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长方形)\n为什么?师:对,它们都有四条边和4个角,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4条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两条短边,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2、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长方形对边相等。你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生动手操作后汇报)1、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你们有什么发现吗?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你能想办法来证明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吗?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之中。(生动手操作后汇报)4、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为了奖励你们,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做一个风车呢?边做边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时候有什么图形。(需要先把长方形纸剪成正方形纸,在这个正方形上折出4个三角形,就做成了风车,当这个风车转起来时你又发现了哪个图形?)5、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一起来试试。(1)拿出2个大小一样的长方形拼在一起。(2)拿出四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在一起。(3)拿出三角形图形卡拼一拼,看看能拼出哪些图形?(4)换成小棒拼拼看。添加:拼出每种平面图形至少要用多少根小棒?二、巩固提高学生合作完成第三页做一做。三、课堂小结\n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后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由基本图形拼成的图案,你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板书设计:认识图形(二)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本节课我给学生充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发挥他们个人和集体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感悟数学的奥妙,体会图形的变化多样。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第三课时有趣的七巧板教材分析“有趣的七巧板”是一次实践活动。目的在于使学生熟悉平面图形,巩固学到的图形知识。利用七巧板拼图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数学游戏。教材安排这次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发展空间观念。实践活动中,先认识七巧板,体验七巧板是拼出来的,逐步地用三块、四块、五块……\n拼成已经认识的图形,并说出图形的名称,巩固图形知识。在有趣的拼图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节课教材主要是通过品图形,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用七巧板创造性地拼图形。学情分析在幼儿园,孩子们就能够动手拼搭图形,这对展开“有趣的七巧板”实践活动有很大的帮助。但那个年龄段的小朋友都是感性的,无意识地使用各种形状的物体,根据事物的特征拼搭。而本节课提供一种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是让学生通过此项活动加深对已认识的图形的认识,是有意识地、有目的地运用所学的图形的特征,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学目标1、通过拼图形,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2、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交流、合作的意识。3、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重点难点重点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体会图形的变化。难点在了解平面图形的基础上,用七巧板创造性地拼图。教师准备小黑板,七巧板学生准备每人一副七巧板教学步骤一、复习旧知,新课导入\n1、复习已认识的图形说一说我们都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出示图形,感知图形2、欣赏图形同学们喜欢玩拼图游戏吗?老师这里拼了许多漂亮的图形想看一看吗?3、揭示课题这些漂亮的图形都是七块图形拼成的,这七块图形叫做“七巧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七巧板的知识。(板书题目《有趣的七巧板》)二、初步感知,建立表象1、认识七巧板(1)分一分一副七巧板中有几种不同的图形呢?(2)数一数每一种图形有几个?(3)比一比那些图形是完全一样的?2、介绍七巧板的来历3、请同学们试着用两块拼成一个正方形。三、动手操作,深入探索1、组织竞赛2、用两块拼(1)我们先来一个简单的,拿出七巧板中的两块拼出一个我们认识的正方形。(2)学生拼图(3)刚才我们用大小完全一样的两个三角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你还会用这两块三角形拼成其他的图形吗发散思维训练?\n(4)通过不同的摆放,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我们认识的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三种不同的图形。3、用三块拼(1)如果拿出七巧板中的三块,可以拼成那些已经认识的图形呢?(2)小组合作并做好记录。(3)汇报结果。1、用四、五、六块拼2、用七块试着品书中给我们的图案,也可以自己创作。小结:看来同学们都动脑筋拼出了各种美丽的图案,获得了丰收。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有趣的数学课,请大家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板书设计有趣的七巧板七块用两块拼用三块拼用四、五、六块拼用七块拼教学反思:重视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n新课程倡导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不一会儿,学生们拼出许多不同的图形,有用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的,有用六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六边形的,有用九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的,有的把圆变成了正方形,有的用不同的图形拼出了手枪、汽车、机器人……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是你老师无法想到的。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思维更加活跃,想象力异常丰富,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在愉快的教学中获得了数学知识,培养了各种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欣赏到了自己的成果,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这里真正体现了新课程创导的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新理念。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教学内容: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及相关解决问题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即“用数学”。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分三个层次展开的。第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第二层通过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第三层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学生情况分析:\n从期末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学生都掌握了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但由于中间间隔了一个假期,学生的遗忘比较快,为更好地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在学习新知前还需进行经常性的口算训练(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为学习新知打下了基础。单元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2、初步学会解答“已知和与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3、通过数学学习,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4、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单元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2、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加法的口算。单元教学难点:1、理解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的算理并掌握其计算方法。2、能解答求总数和求另一个加数的加、减应用题。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十几加减个位数和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先安排加法,再安排减法,意图是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同时又是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是学习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知识,能为后继教材的学习做好迁移准备。单元教学思路与建议:1、在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兴趣特点出发,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新年游园会、春游等引入教学。2、在各种操作、讨论交流的活动中,探究算法。3、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后,再引导学生把加减法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n单元课时安排:13课时例1………………………………………2课时左右例2………………………………………1课时左右例3………………………………………2课时左右例4………………………………………2课时左右例5………………………………………1课时左右例6………………………………………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第一课时十几减9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标准教材第二册P10页十几减9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2、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回顾准备:1、复习十几组成2、拍手组成改做律动:凑十儿歌。3、创设情景出示:过年的主题图过年你们去过年货市场吗?你门看看新年的游园会里都有些什么?你们能从中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二、探究交流:\n1、从图里你观察到了什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你会解答吗?2、整理算式15-9=14-9=12-9=观察这几道算式,你能发现什么?3、大家就一起来研究十几减94、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注意多多指导,讲清要求,保证纪律。。(1)分组探究(2)汇报成果三、自主练习,巩固方法,体验成功:1、出示百果树,你想吃什么就摘什么果子(果子后面是算式)2、交流经验你能把算的快的小秘密告诉大家,让小朋友们共同进步吗?3、出示:迷宫路线图!比一比谁能最快回到家!学生试算展示学生作品。四、课堂小结:学习了十几减9,你能发现十几减9里藏有什么小秘密吗?教学板书:十几减9方法1:一个一个减。(缺点:数大时不方便操作。)\n方法2:想加法算减法。方法3:破十法。(方便、快捷)方法4:平十法。教学反思: 在上课前我仔细阅读了一下教材,心中也对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了一些估计,同时也想了一些对策。本节课是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也可以用破“十”法算。我在上课前前一天还好好复习了加法。并且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还特意创设了一个情景。然后让学生主动探究,用小圆片代替桃子摆一摆,说一说,怎样计算13-9。看谁的想法多。方法1:一个一个地减。方法2:先从10里面去掉9,再把剩下的1和3合起来是4。方法3:想加算减。方法4:使用破“十”法。方法5:平十法。为了在课上突出“算法多样化”,且得出各种方法,我充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再进行归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但由于方法过多,学生容易混淆,所以还是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掌握一种最佳方法即可。十几减9的巩固练习教学内容:课本P12——15页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教具准备:口算卡片\n教学过程:一、复习:(1)9要求说算理+()=139+()=169+()=1513-()=916-9=()15-9=()9+()=189+()=149+()=1718-9=()14说算理-()=917-()=9(2)12-9=()11-9=()27-9=()(3)听算练习(4)看图列式请生上黑板板演,做完后口述计算过程。二、练习:1、观察图先说一说在完成练习二第1题。2、完成第3题。每人自己写一张十几减9的算式,然后作投递员放到答案正确的箱子里。可以交换几次纸条活动几次,扩大练习量。3、第5题:(1)从11-9开始,先按顺时针方向指定学生说出得数。再按逆时针方向,指定学生读算式并计算。(2)不按顺序,任意指题,指定学生说出得数。还可以指定两个学生抢答,看谁说得又对又快。(3)让学生按顺时针的方向把算式写在本子上,再计算。4、学生独立完成6——8三.小结:\n今天我们练习是内容,主要还是十几减9,怎样才能做到又对又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课堂作业设计:11比赛探索最佳算法。-9-2=19-9-5=18-9-7=17-9-6=14-9-3=15-9-4=教学反思:一年级下册的第一课时是十几减9,这是学生首次接触20以内的退位减,本课要通过情境引导学生提出十几减9的问题,并通过操作、思考和交流,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建立在20以内进位加的基础之上,并且为之后学习十几减8、7等提供现实可行的方法,所以是本单元学习内容的重点,需要夯实基础,切实理解计算方法并熟练应用于计算。 十几减8教学内容:课本P15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方法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8,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思考方法。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观察探索的能力。\n教学重难点: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方法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圆片13个,表示虚线用的毛线一条。教学过程:一、基本技能训练:1、看卡片写得数,做完集体订正(1)8+3=8+7=8+4=8+6=8+5=8+8=8+9=8+10=(2)13-9=16-9=12-9=11-9=15-9=18-9=17-9=14-9=2、说说“14-9”的计算过程3、出示:8+()=128+()=1412-8=()14-8=()8+()=158+()=1715-8=()17-8=()二、探索交流:搽掉减法算式让学生观察。这里12、15、14、17、都减一个什么数?今天就是希望大家能自己找到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1.观察主题图:四人小组观察主题图,然后提出问题解答。2.想想刚才你是怎么算十几减8的?用小圆片代替金鱼摆一摆。\n然后把你方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3.交流汇报算法三、自主巩固练习:1、可以边摆边算。完成P15做一做第1题学生上黑板边摆边算。说自己的计算过程。2、独立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第2题。集体订正。四.基本技能训练:1、听算训练。2、限时口算20题。板书设计:十几减8方法一:想加法算减法方法二:破“十”法方法三:平“十”法教学反思:这节减法课,尽管有十几减9的计算学习作为基础,但十几减几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还说要达到熟练计算的要求,难度很大。这次联系情境问题动手操作,尝试计算,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源于问题的解决,而不是孤立存在的。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理念的体现。这次创设的操作情境,\n让学生经历了“13-5=8”的算理,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破十法”,“想加算减”,“连减”,“点数”的不同计算方法。相比之下,筛选最适宜的方法。十几减8的巩固练习教学内容:练习三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做减想加的计算方法,提高十几减8的计算正确率。2、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良好的行为习惯。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承上启下:先填()里的数,再计算(指定学生上台练习)看卡片说出得数,并说出计算过程。12-8=16-8=13-8=17-8=14-8=11-8=16-8=17-9=二、练习:1、游戏!找凳子,学生手哪算式卡片找到有合适数字的凳子坐下,每组派代表上来比一比哪组又对又快。2、找朋友游戏。三四组发算式一二组发数字卡片\n互相找朋友。3、完成16页第1,2题先提出问题再列算式解答。4、第3题开火车完成。5、独立完成课本练习第5——8题三、课堂作业:四、基础训练:1、限时口算2、听算练习。教学反思:计算方法过多,孩子们掌握得不是很熟练,想起来也是磕磕绊绊,速度慢正确率也不高。所以很多时候有些表面现象会欺骗我们,我们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让教学更加有效。反思在教学十几减9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很多的方法,如“想加算减”法、“破十法”\n等等,把所有方法都讲到了但都没有重点讲解,没有讲透彻,方法太多以至于有些小朋友反而没了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试着突出一种方法重点练习。此外十几减9是有技巧的,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加1就得到得数了,有些小朋友就直接运用到十几减8的计算上了,对规律的原理掌握地不是很透。十几减8减9的混合练习教学内容:十几减8减9的混合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十几减8减9的混合练习,让学生掌握计算规律,提高计算速度,培养分析能力。2、初步掌握求另一个加数的提问和解答,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自己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3、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混合练习:1、复习十几减9,引导学生找规律。1112131516171819-9依次移动9,让学生说出每个数减去9的得数,并填到方格里。2、引导学生发现十几减9的计算规律。问:十几减9的得数和被减数的个位数相比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老师举例说明。3.口算下面各题13-9=14-9=16-9=11-9=15-9=18-9=12-9=17-9=二、复习十几减8:\n1112131516171819-8依次移动8,让学生填出相减的得数引导学生发现十几减8的规律(同上)3、口算14-8=12-8=16-8=17-8=13-8=15-8=三、基本技能训练:1、听算练习2、限时口算50题。四、独立完成:第22页4——7题教学反思:在操作实践中让学生有意识的对算法进行了对比和选择。在教学时,不仅提倡算法多样化,而且又引导学生在众多的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使之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乐于探索,进而通过教师带有鼓励性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赞赏,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十几减7\n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1,练习三的第1、2题。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7的题目,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教具准备:教师复习用的口算卡片(参考十几减9和十几减8的制做),12个黄圆片和虚线圈。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题):1.教师依次出示口算卡片,每个学生举卡片给出得数。然后变换一下题目的顺序再做一遍”。7+47+67+57+77+97+82.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先让全班学生举卡片回答,然后改变顺序再练一次,要求速度快一些。7+()=117+()=137+()=127+()=157+()=167+()=14二、新课:1.教学教科书第11页例1。教师出示绒板或黑板上贴好12个图片的图,接着提问:“这里一共有多少个图片?”(12个图片)(1)提问:“现在拿走7个(同时用虚线用起7个圆片),还剩几个圆片?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2-7=(2)提问:“\n想一想,在计算十几减9和十几减8时是怎样计算的?那么12减7应该怎样算?要怎样想?”(要先想7加几得12,因为7加5得12,所以12减7等于5。)教师对照黑板上的图,再说一遍。(3)教师再问:“谁能再说一说怎样算12减7等于几?”再指名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再叫每个学生自己说一说。然后让学生把书上例1中的两个空填好。2、出示例2左边的题目:11-7=提问:“要算11减7得多少,应该想什么?得几?”(要想7加几得11,因为7加4得11,所以11减7等于4。)再点名让一两个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3、出示例2右边的题目:15-7=提问:“这道题怎样想?”(学生答:因为7加8得15或者8加7得15都可以)学生回答后,再叫一两个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让学生翻开教科书,把例2填完全。然后集体订正。4.教学例3。让学生翻开教科书看着例3,教师提醒学生;“下面的3道题大家自己算,算的时候先要想一想,每道题减7,应该怎样想。然后把得数直接填在□里学生做题时,教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可以记下来。集体订正时,让有错误的学生说得数,并让他们说说是怎样想的。然后让别的同学发表意见,共同帮助出错的学生改正。。三、巩固练习:1.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先让学生做第1题。做之前教师说明,要先做左边的两题,再做中间的两题,最后做右边的两题。订正每一组题时,让学生说一说做这些减法题是怎样想的,它的得数能不能利用上面的加法题来得到。再让学生做第2题。做的要求同第1题。然后集体订正。也要注意让学生把上下两道题对应起来看。\n3.做练习三的第1、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2题。订正时,可以再选一、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四、课堂总结。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几个减法算式,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十几减7)板书:十几减7。然后指着具体的题目(如12-7和15-7),让学生说出想的过程。最后教师总结说:做十几减7的减法题,要想7加几得被减数。板书设计:十几减7方法一:想加法算减法方法二:破“十”法教学反思: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教学中要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假设一个真实的情境,吸引学生想得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一方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同时能让学生展开想象和思考,学会计算方法。\n十几减6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2和“做一做”,第17页练习三的第5~8题。教学目的:使学生脱离直观直接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十几减6的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教具准备:复习用口算卡片,把教科书第15页“做一做”中的第3题制成一组练习卡片,把练习五的第2题制成卡片教具。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教师出示下列口算卡片,学生举卡片回答。6+5=13-7=6+6=9+6=7+6=8+6=17-8=14-8=6+8=6+9=6+7=15-9=2.准备题。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出的数。6+()=126+()=146+()=136+()=116+()=156+()=10二、新课:1.教学例1。教师将例1写在黑板上。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十几减9、十几减8和十几减7的题,都是想加算减,那么“11-6”怎么想?得多少?学生说出得数后再指名一学生说说想的过程。\n教师出示“13-6=□。”提问:计算13-6怎样想?让学生翻开书,在例1中的括号和□中填上适当的数,再指名中下生说一遍想的过程。2.教学例2。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例题。提问:请同学们看这三道题(手指三道例题),想一想,每道题得数是多少?教师逐个订正完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十几减6的题怎样算。算十几减6的题目,先想6加几得到这个被减数(可手指例题示范),那么想出来的这个数(用例题示范)就是要求的得数。三、练习:1.做“做一做”中的第l~3题。(1)做第1题。提问:请同学们先看左边这幅图,有多少个小号?圈上6个是什么意思?怎样列式?右边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怎样列式?然后让学生把算式和得数写在书上。集体订正,可以了解一下(通过举手)全班全对的有多少,有错误的有几个,以便差生及时得到辅导。(2)做第2题。让学生做在书上,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辅导。集体订正时,引导学生把上、下两道题对应起来看。(3)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行间巡视,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也要引导学生观察上、下两题,看有什么联系。课间活动。\n2.做练习四的第1题。教师板书出第1题。随便指一个数,学生说得数,反复练习后,让学生把算式列在写字格内。3.做练习四的第2题。教师将第2题中的表格贴在黑板上,手拿6的数字卡片,随便放在一个数字的下方让学生说减法的得数。说完一遍后,可以再指名让两个学生说,教师指后,看谁说得快,训练学生的口算速度。4.做练习四的第3题、第4题。这两题可让学生做在书上,教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给予个别指导。然后集体订正。5.做练习四的第5题。指定两名学生读题。提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算出得数。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要求学生读出算式和得数,并口述答案。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十几减6)板书:十几减6。然后指着具体的题目(如11-6和13-6)让学生说出想的过程。最后总结;做十几减6的题,要想什么?(要想6加几得被减数。)板书设计:十几减6方法一:想加法算减法\n方法二:破“十”法教学反思:本节课知识的的学习是有基础的,所以学起来并不是那么难,通过各种方法的运用比赛,孩子们自己至少已掌握了一种方法,并且运用自如。极个别的个体需要单独辅导。用数学教学内容:P19——18页用数学教学目标:1、初步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良好的习惯;。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课件出示:小明起床吃早餐图,告诉小明要把吃剩的蛋糕带到公园去春游:桌上有12个蛋糕,当妈妈进来的时候,请小朋友们猜一猜小明的妈妈会对小明说些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小组讨论,并指名回答妈妈可能会说“小明你吃了多少个蛋糕或你还剩几个蛋糕带去春游?”\n3、鼓励学生能够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二、观察提问:1、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指导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当我们遇到不懂的事情时,就会向别人提出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试着说一说吗?指名说一说2、出示主题图提问:你看到什么?跟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小组讨论:从图中你观察到了什么能够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并请小组小朋友把算式写下来。3、小组汇报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加法的问题,并能提出关于减法的问题。4、要求学生口头解答所提出的问题。三、摆一摆:学生用小圆片同桌一个摆一个提问题。让学生上台展示刚才学习的情况。看看哪桌小朋友配合得最好!四、完成做一做,看看你还能提出什么别的问题:老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若干,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解答。请生上台板演,其他在练习本上解答。五.知识应用:仔细观察我们的周围,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六.总结:1、请学生说说今天有什么收获?2、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新的本领,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很多生活实际问题。\n教学反思:本节课上我不但注重知识的算理,还注重学生生活经验的指导。让学生明确了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用数学练习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看图列算式教学目标:1、能看懂图意,能提出问题。能从图中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并能列式计算。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数学在于们生活中。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热爱我们的生活。教学具准备:数字卡片、教学挂图、口算卡片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1、出示口算卡片:13-4=15-6=17-9=14-7=11-5=11-9=14-6=16-7=12-3=18-9=2、看图填算式:(学生动手摆算式)有15个\n12-4=812-8=415-7=8二、导入:出示P20森林动物图小朋友们看,这幅图美丽吗?图上画的是哪里?三、新授:1、引导学生看图,准确叙述图意,并能提出问题。你看到图上画了什么?他们在做什么?如:草地上原来有15只小鹿,跑了9只,还剩几只小鹿?2、谁能完整的把意思说一遍?(多指几个学生说图意)3、那谁会列式计算?算式里的15、9和6分别指什么?4、下面另外几幅图学法一样。教师在此过程中适当进行环保教育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5、生和同桌说说图意,然后动笔填写空格。四、练习:学生自编应用题,其他同学在课堂练习本上列式解答。如:我们班组成学习小组,有两个组,一共有16个人,第一组有9个人,那么第二组有几个人?五、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呀?教学反思:数学课也可以向语文课学习,让孩子看图说话时注意引导情境,让孩子们会想象,从而增强生活情趣,提高学习兴趣。利用课堂上的切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n整理复习教学内容:课本24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十几减8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7减6减5的方法。2、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规律的能力和总结整理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及基本技能训练:1、听算练习2、限时口算3、看图列式说算法。二、整理发现规律:1、18-9=15-8=15-7=15-6=学生计算,请生上台计算。然后说说最后两道题是怎么算的2、己用小棒边摆边算。3、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4、练习(1)完成课本P22页第4——6(2)同桌之间互相考考比比看谁算得快。\n三、引导观察:1、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问:你们能从这个表中发现什么规律吗?2、四人小组里互相说说自己找的规律。3、用你们自己的算术卡片自己排出一个有规律的表。4、展示学生排出是算术表。四、课堂练习.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个别差异性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小老师的方法带动个别差异性学生学习,之后进行比赛,调动学生学习竞争意识!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单元教学内容:分类与整理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分为单一标准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两部分。以不同事物之间共有的某一种属性作为标准,把他们归为一类,就叫单一标准分类。根据同一事物的不同特点来分类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不同标准分类。教材创设了“整理房间”、“一起来分类”的生活情境,已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载体,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n学生情况分析: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儿童分类能力的发展,表现有以下趋势:从根据事物的表面特征(如颜色、形状)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事物的功用(功能、用途等)进行分类,最后能够根据概念进行分类。分类能力既是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方面,又对促进幼儿逻辑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由“整理房间”和“一起来分类”两个活动构成。“整理房间”主要通过让学生经历对房间内物品的整理过程,感受到分类是需要一个标准的,体会到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一起来分类”,一方面,巩固分类需要确定一个标准;另一方面,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化。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分类的必要性,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单元教学目标: 1、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  2、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的意义、作用及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通过看一看、分一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单元教学重点:1、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2、使学生学会按单一标准分类和按不同标准分类单元教学难点:1、使学生能选择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分类。2、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单元教学思路与建议:1、选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帮助学生体会分类的必要性。   2、充分经历分类活动,在活动中逐步体会分类思想。3、教学中要抓住“分类”生活性、操作性强的特点,让学生在看、议、分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智力。\n4、从生活中创设情境、提供学生身边生动有趣的素材,开展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5、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单一标准 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2、尝试运用自己的方式把整理数据的结果记录下来,感受图表的简洁。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学习重点:按标准进行分类学习难点:定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课件、气球卡片  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师:这节课,老师带了一些礼物给你们,快看看一共有几件礼物?(出示画面)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师:都是解决同样的问题,方法为什么不一样?生答略(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分类”)师:对了,他们是先把礼物按照不同标准分类后再计算的。生活中你还在哪儿看到过“分类”的情景。\n生举例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超市、水果店、药店分类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的找到商品,房间物品分类可以让房间更整齐,垃圾分类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环保。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分类与整理”。(板书课题)二、新授:(一)分类整理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师:春天到了,小朋友们要去公园玩,他们买了些气球,那么,你能把这些气球分类吗?可以怎么分?(出示:气球图片)生答略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老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跟气球一样的图片,下面就请同学们先按照形状分一分,看看每种气球各有几个,把你分的结果记录在纸上。(可以摆一摆,写一写)①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师:你分了几类?每类有几个?②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师:刚才的同学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呢?生:整齐、清楚师:你能看出谁最多吗?谁最少呢?你怎么知道的?生:这一排最长师:看来这一行他是来记录葫芦形状的气球,我们在下面画上一个葫芦形,表示这一行记录的项目。有一个葫芦形气球就画一个。另外两行是记录心形和圆形的气球,我们也在下面表示出来。用这种方法表示气球个数的时候,要注意各类气球之间要一一对应。\n③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师:这个同学记录方式你能看明白吗?师:桃心形状的气球有几个?师:他用一个数据来表示这一列的数量。(和图对应)3表示什么?你怎么知道的?师:为了更加清楚整齐,我把同学们的记录画上线。上面一行都是形状,下面一行都是个数,每一列又都表示这个形状的气球有几个,这样记录真清楚。④展示其它记录方法,让学生评价。    小结:同学们不仅能够按照形状把这些气球分为3类,而且自己设计图表把分类的结果表示出来,你们可真棒!3、初步感受“一类”和“一个”的区别师:如果增加一个的气球,这个表应该怎样改变?如果增加一个小兔子形状的气球呢?师:都是增加一个气球,怎么表格的改变不一样呢?引导学生发现第一次是桃心的增加一个,并没有增加种类,所以在桃心那列数上加1就可以了,而第二次增加的是一个新的形状,也就是增加了一类,所以在表格上要再添一列。师:还可以怎么分?那你们就按颜色不同来分一分类吧!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小结:看来分类的时候,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4、巩固练习:小朋友们去公园玩,不但有漂亮的气球,还带了很多水果,你能应用分类的知识来把水果也分类吗?(完成27页2题)\n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订正。(二)感受不同情境下不同分类标准的选择。1、尝试用图表记录分类结果师:春天是出游的好季节,看很多小朋友和家长都来到了公园门口,你能把他们分分类吗?生答略。(要说清按什么标准分)师:那我们就选择其中的两种分类标准整理一下。2、展示画图的方法展示学生的不同画法,让学生交流看法。师:看来,只要我们在这一列的下面确定好了是男的还是女的,那么不管我们用什么样的符号来表示,都能表示这一类的人数。3、对比体会分类的标准师:观察这两个表,都是在分这些人,为什么分得的结果不一样?  生:因为两次分的标准不同,第一次是按大人孩子分,第二次是按男女分的。  师:那有什么是相同的呢?  生:总数不变。小结:看来分类的时候,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但是不论怎么分,最后的总数都应该一样。4、体会不同情境下分类标准的选择A情景:门口买票              \nB情景:戏水乐园小结:看来虽然分类的标准有很多,但在生活中我们还要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当堂检测]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引导: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a.小组活动。(放背景音乐)b.集体反馈交流。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三、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反思不足的一面,我感觉上的时候有点拖拉了,时间主要浪费在让孩子从分类到“象形统计图的”放置过程中。我觉得应该能这样改进:可以让两个学生先后把气球的分类展示出来,一个按照气球的形状分,一个按照气球的颜色分,然后再让孩子用这些气球的学具再分别转换成象形统计图。这样会比我之前的更省时间。也不至于后面的练习题还没处理完就下课了。另外,我在布置作业时没有没有提醒孩子先用铅笔涂,所以有部分孩子用彩色笔涂错了再划掉,看上去很不美观。\n第二课时不同标准教学目标: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1.出示例2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2.小组交流。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3.指导看书。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n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2.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3.小结分类方法。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4.混合练习。(第31页的第6题)四、应用练习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引导: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a.小组活动。(放背景音乐)b.集体反馈交流。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五、总结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n教学反思:这节课是通过让学生按照不同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分类和排列;在比较、分类、排列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经历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标、表格)呈现分类结果,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单元教学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单元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中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20各数的认识上进行教学的,这个阶段的数概念不仅是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基础,是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万以内的数、大数的认识)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很注重学生数感的建立,例题教学都是在学生的动手实践中进行,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通过操作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初步掌握数100以内数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不同方法数来认识100里面有10个十,并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单元学生分析:“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但由于数的范围扩大,100以内数的认识与20以内的数又有所不同。首先数数的难度增加了。学生虽然大部分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但这种数数大多属于唱数的水平,学生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也不太容易,往往漏数或跳数。因此这里要指导学生手口一致地准确数数,使学生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同时了解计算单位“十”。单元知识结构:\n本单元的内容是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有三1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是多少。2数位的意义。3探索例7的百数图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正确的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2、学生知道十位和个位的意义,能够正确的熟练的读写100以内的数。3、结合数的认识,是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教学重点、难点单元教学重点:1、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2、进一步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3、掌握100以内数的写法,理解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单元教学难点:1、学会数数和理解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2、叔叔过程中,当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数应该是多少。单元教学思路与建议:1、加强观察、注重操作,让学生经历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2、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3、注重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4、多元评价,关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参与活动的情绪、与同伴合作学习的态度、情感体验等方面是否得到了健康的发展。单元课时安排:9课时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1课时左右读数  写数………………………………2课时左右数的顺序  比较大………………………2课时左右解决问题…………………………………1课时\n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数数、数的组成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能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能根据提供的素材,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通过对100以内的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具准备:每个小组四样奖品:糖、小星星、橡皮、铅笔各100个。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教师与学生交谈:1.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谁能从0数到20?(请一名学生数。)谁能接着往后数?(预计学生能比较准确地数到100,但数到100后学生可能数得不整齐了,部分学生开始出错了。)大家能数那么多数,真了不起啊!2.那么你猜猜今天有多少位同学来上课吗?到底有多少位同学呢?请你们自己数一数,好吗?(学生自己数一数。)谁能说说你数的结果是多少位同学?\n3.谁愿意领着大家一起数?(请一名学生边点边数,这位学生指着,大家跟他一起数。)今天来上课的人数比我们以前学过的20多一些。4.刚才大家数数的时候数得那么好,可是数人数的时候却遇到了困难,看来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还真不太容易!不过没关系,只要大家像刚才那位小朋友一样,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快,相信你们一定能数对!(设计意图:教师通过与学生自然和谐的交谈了解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的认知基础,掌握学生口头唱数的情况,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使学生感知到口头数数容易,但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可不太容易,指导学生数数时要注意手口一致。)二、数数活动教师提问: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数。老师准备了许多奖品,想发给我们班的同学,请大家帮老师数一数,好吗?每个小组有4样奖品,谁来说说你们组都有什么?(有铅笔、橡皮、糖果、幸运星。)请每位同学选一样奖品。请你很快地数出10个奖品。(学生数。)仔细观察一下10个这一堆儿,10个,就这么多。3.请你再数出10个。(学生数。)现在是多少了?再仔细观察20个这一堆,20个,就这么多。4.请你把奖品都倒出来,想想,刚才10个一堆,20个一堆是那么多,再观察一下你面前这一大堆,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学生估数)5.那么到底有多少呢?请你仔细数一数。(学生数奖品,请学生汇报数的结果。)6.同学们数了这么多奖品,谁愿意数给大家看看?(请一名学生在实物投影下边拿边数,其他学生帮他一起数,数的结果是100块橡皮。)7.教师把100块橡皮放在实物投影下:大家看100块橡皮就是这么多!\n8.还有哪些同学数的也是100?(反馈)(可能大部分同学能数对。)其实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每个袋子里的奖品都是100,这些同学数对了。你们真了不起!这么多奖品都数对了!还没有数对的小朋友,课外多练习数一数,你一定能数对!9.刚才数之前老师请大家估计以下你的奖品大约是多少,那么谁猜的比较接近100?(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中心环节,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我们为学生创造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提供充分的学具,让学生在估数和数数的活动过程中感受和理解100以内各数的意义;体会数是数出来的;向学生渗透估数的方法,以10个一堆、20个一堆为参照标准,估计一袋物品的个数,以提高学生的估数能力;使学生体会到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应该边点边数,手口一致。)三、探索活动(一)接数、数的组成教师说数,请学生数奖品。1、先数出35个奖品。(学生数。)大家都数出了35个奖品。那是不是35个呢,同学们看不出来,想想怎样摆能让大家很容易看出是35呢?(预计学生有的每10个分一堆,有的每10枝铅笔捆成一捆,有的每10块糖装在一个小袋子里。)2、教师请一名摆铅笔的学生到前面展示。(学生从以前的学习经验中会想到:10枝铅笔捆一捆,有3捆,再放5枝。)这样摆就能很容易得看出是35枝铅笔。教师再请一名摆其他奖品的学生展示。(10块放在一个小袋子里,有3袋,又放了5块。)3、请学生相互检查看看能不能看出是35,摆错的学生改正过来。看着你的35个奖品,同桌相互说说3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请一名学生说,教师板书:35里面有3个十和5个一。)\n4、请你从35开始继续数奖品,一直数到42个。(教师请学生展示42个奖品是怎样摆的。)5、请学生看着数出的42个奖品,同桌说说42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进行口头数数:教师说数学生数:从45数到63。学生说数大家数。同桌相互考一考。全班齐数:从88数到100。(在数的过程中,请学生说说几个两位数的组成。)3.看图说组成。(1)教师出示汤圆图。教师提问:图上画的是汤圆,你能看出这表示的是几个十和几个一吗?(请学生回答。)那么一共有多少个汤圆?(2)教师出示铅笔图。教师提问:这表示的是几个十和几个一啊?(请学生回答。)一共有多少枝钢笔?(设计意图:关于教学数的组成,我们认为学生的认知基础是对20以内各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迁移到学习100以内数的组成。让学生动手数出35个、42个奖品,并思考怎样摆能让别人很容易地看出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然后抽象成小棒图,让学生理解图中所表示的几个十几个一,再脱离实物和图象,抽象出数的组成。这三个环节是由具体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每一步都是以学生的认知经验为基础进行的,这样有利于学生透彻地理解数。)(二)估数、数数、100以内数的组成1.创设问题情境。(1)教师和学生交谈:老师这儿还有一幅难一点的图,你们想看吗?(课件出示图:草原上有一大群羊,小羊在不停地走动。)\n(2)猜猜大约有多少只羊。(预计学生开始还认真地一只一只地数,不久,有的学生会产生疑惑,发现不好数,提出质疑。)(3)教师引导学生:谁能想个办法,能让我们比较容易地数出一共有多少只羊?(课件出示第二幅画面:每10只羊圈在一个栅栏里。)(预计学生很快能数出羊群的只数是100只。)(4)教师点羊群,学生十只十只地数。教师提问:刚才我们十个十个地数,数了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教师板书: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教师板书:100里面有10个十)2.教师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认识的就是100以内的数。(板书课题:100以内数的数数数的组成)(设计意图:通过巧妙地设计小羊图的课件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思维空间,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羊多,猜一猜大约有多少只,不好数,想办法、(课件转换)很快数出是100只,使学生发现可以十只十只地数,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从而自然地突破知识难点。)四、发展活动(估数)1.说明游戏玩法。教师:下面我们做个游戏。(教师抓一把糖,放在实物投影下。)请学生先估一估,然后数一数,看谁估得准数得对。2.学生同桌做游戏。3.全堂小结。板书设计:数数、数的组成3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n教学反思:课堂伊始,通过与学生自然和谐的交谈了解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的认知基础,掌握学生口头唱数的情况,使学生了解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使学生感知到口头数数容易,但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可不太容易,所以指导学生数数时要注意手口一致。环节设计是由具体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每一步都是以学生的认知经验为基础进行的,这样有利于学生透彻地理解数。数的读法、写法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6~37页例3及“做一做”的第2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知道有几个十就在计数器上的十位上拨几个珠子来表示,有几个一就在计数器的个位上拨几个珠子来表示。2、知道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知道数位的排列顺序。3、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教学重难点:1、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准备:\n课件、练习卡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复习“11”、“20”这两个数的读、写。(课件出示)2、相机导入新课。过度语:小朋友们:上个学期我们借助小棒、计数器认识了20以内的数,昨天,我们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今天我们就要会读、会写这些数吗?2、相机出示课题:100以内数的读写二、新授。(一)教学例3。1、出示教学课件(1)请小朋友认真地观察一下,并数一数图上的三种颜色的纽扣各有多少粒呢?改为:怎样数才能最快数出三种纽扣的数量呢?咱们进行一下比赛。(2)教师随着学生的发言适时板书:黄色:四十粒蓝色:二十七粒红色::三十三粒交流数的方法。过渡语:这三个数都比20大,又都是100以内的数,它们又该怎样来读、写的?2、教学两位数的读写。此环节可安排学生自学。师强调:写数时必须写“写作”,读数时必须写“读作”,师引导学生自己说说读写法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效果会更好。(依次出示相应的课件)(1)引入:同学们,以前我们能用小棒,还能在计数器上表示20以内的数。现在同学们能用小棒、计数器来表示这些数吗?(2)教学“四十”的读、写。①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在计数器上表示出“四十”\n。(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强调为什么在十位上要拨四颗珠子。)②教学“四十”的写法:先在十位上写4,表示4个十;然后在个位写0。③教学“四十”的读法:因为有四个十,所以读作“四十”。④拓展:如果有五捆小棒,怎样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呢?这个数又该怎样写?怎样读呢?⑤小结:有“几个十”就要用几捆小棒来表示,在计数器的十位上就要拨几颗珠子。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要先在十位上写几,再在个位上写0。(3)教学“二十七”的读、写。①“二十七”这个数又该怎样用小棒表示呢?教师随学生的发言适时出示小棒图。②学生在计数器上表示出“二十七”。③教学“二十七”的写法:先在十位上写“2”,表示2个十;再在个位上写“7”,表示7个一。④教学“二十七”的读法。(强调读的时候,同样是先从十位读(4)教学“三十三”的读写。①出示小棒和计数器将“三十三”表示出来。②教学“三十三”的写法。思考:两个“3”的意思一样吗?同桌的同学互相议一议。讲述:看来同样都是数字“3”,放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思就不一样。十位上的“3”表示3个十,个位上的“3”表示3个“一”。③教学“三十三”的读法。3、认识“百位”,教学“100”的读写。\n(1)引入:小朋友,这些纽扣一共有多少粒呢?(教师随学生发言适时板书,共:一百粒)(2)用小棒表示“1个百”。课件出示(3)结合计数器认识“百位”,并在计数器上表示“1个百”。(4)教学“100”的读、写。(二)归纳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读数和写数,都应从高位起。三、巩固练习。1、第37页“做一做”的第2题。(课件出示)2、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数。(课件出示)3、完成练习卡。(课件出示)四、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五、布置作业:第39页第6题,7题。板书设计: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不同点)写数用小写数字,读数用大写数字。(相同点)读数和写数,都应从高位起教学反思:实际教学时,我先激发学生的竟争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互相学习好的方法。学习读写法时我大胆尝试让孩子们自学,孩子们很会发现,当我问到读写法有什么相同点时,孩子们都明白相同点是都从高位起,但表达不好,这时老师伸出援助之手,孩子们豁然开朗。读写数时都会写,只是不写读作写作,经过强调孩子们会记忆更深刻。\n数的顺序、比较大小(一)教学内容:第二册38-40页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3、初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教学重点: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难点:1、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2、初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教具准备:幻灯机、幻灯片、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抽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数数:(1)从100倒数到50(2)数出个位和十位数字相同的两位数(3)数出末尾是0的数2、看计数器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师拨数,指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原因。“你是怎样想的?”\n想:先从十位看起,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注:如果学生一下不能说出来,则可放到后面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再提出来。)(二)新授:1、教学例七:(1)教师出示幻灯片(百数图)(2)学生观察讨论,“表中这些数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教师举个例子,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分别有什么特点。(板书:横看、竖看、斜看)(3)学生动手独立填写表格。(4)再观察,这个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2、练习:教师提问,学生快速回答。如:“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48)同桌2人模仿提问题,每个小朋友都哟啊提问题。要求每人提2个以上的问题。3、按要求38页,给指定的数涂颜色。四人小组讨论还发现什么新规律?(三)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八第1题、第7题。师生一起对答案。(四)板书设计:数的顺序观察、找特点:横看竖看斜看\n教学反思: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时的内容。本课让学生填百数图,并按要求涂色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数的顺序,为后续的学习比较数的大小作铺垫。如果本节课的前部分知识学习透彻,比较数的大小则水到渠成。我觉得前半部分教学环节比较紧凑,对学生预测考虑较全面,在进行小组合作自学学习时占用的时间较多,因为这是一堂高效课堂基本范示,时间只能控制在20分钟左右。以致于后半部分时间比较仓促。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在设计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1.激发兴趣,复习铺垫。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简单的数数做开头,激发他们的兴趣后揭示课题。2.自学互动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自学互助,共分为6个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当我把任务抛出来让组长自由安排组员完成任务,我根据学习目标设置一次或几次习题或问题,让学生根据习题或问题自学、互学,此时我进行巡视,通过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为适时点拨作准备。3、测评训练此环节我根据高效课堂的最后一环节进行当当堂练习,公布答案。首先我让学生先完成,再公布答案,让学生对检测结果得出对错。这样可以检测每一位学生是否当堂达标。但也存在以下问题:1、自学互动环节在把控时间上没有把握好,造成后面时间不够。2、语言表达不够精练,这也是造成时间浪费的一个原因。今后我会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在平时上课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讲话不要重复,要注重语言的严谨性,对课堂的突发事件处理好,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数的顺序、比较大小(二)一、教学内容:第二册38-40页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顺序、比较大小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n2、进一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3、进一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三、教学重点: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2、进一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四、教学难点:1、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2、进一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五、教具准备:幻灯机、幻灯片、数字卡片。六、教学过程:(一)复习:1、指名回答:说出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相同的两位数。说出十位是5的数。开火车答:说出27后面的5个数。说出各位是0的数。2、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指名回答:16〇198〇1815〇1511〇1210〇209〇6(二)新授:教学例八1、出示幻灯片,学生观察母鸡下蛋图,比较左右两边图有什么不同。可以怎样比较呢?(1)根据鸡蛋图来比,只看最后一行,左边有3个,右边有1个,所以28大于26。(2)根据数的顺序比,28在26的后面,所以28大于26。\n(3)根据数的组成比,28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26由2个十和6个一组成,所以28大于26。2、用计数器比较数的大小:39和45比较,四人小组讨论,怎样比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比较小,指名回答,说说小组讨论结果。教师可引导学生归纳出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教师板书:十位不同看十位,十位数字大的数就大;十位相同看个位,个位数字大的数就大。)同理,所以用同样的方法,或用老师归纳出来的方法学习比较右图。3、教师可多写几个数,让学生直接比较(不用计数器)。4、教师写出三个数让学生比较大小:可先找出最大和最小的数,再决定中间数。5、教师再次总结比较数的一般方法。(三)练习:1、39页做一做:(1)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全体对答案。(2)师生一起完成思考题:比较5个数的大小。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回答,并说说自己比较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先找出最大和最小的数,再拿中间的三个数来比较;或直接将5个数的十位上的数字从小到大进行排列。2、42页练习八第2题(可以让学生回家或课间和同学们讨论)用同上的方法做这道题。\n板书设计:比较大小一般方法:十位不同看十位,十位数字大的数就大;十位相同看个位,个位数字大的数就大。教学反思:比较大小是在学生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孩子前面数数时已经接触到数的顺序问题,明白相邻的数的概念,教材在练习题里也安排了百数图的填写。我在备课的时候考虑到,如果百数图分析透彻,学生就会深刻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然后再来学习数的大小比较,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所以,我把本节课的教学调整为先分析百数图,在学生充分掌握的基础上,再来比较数的大小。由于考虑到孩子填表需要一定时间,孩子的差距又很大,填完表需要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课堂上填有点浪费时间。如何处理这个矛盾,我斟酌再三,决定利用课前时间带领孩子填表,课堂上把重点放到观察规律,运用规律,拓展思维上。\n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单元教学内容:认识人民币单元教材分析: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认识人民币的基础上学习使用人民币,在买东西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在教材编写方面,过去的教材把学生认知起点定格为零,脱离购物活动教学人民币的知识。现在的教材尊重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认币、换币和取钱、付钱、找钱等活动中掌握人民币的知识和简单的购物技能。单元知识结构:小面值人民币(1元、1角、1分)相邻单位间的进率5角、2角,5分、2分 小面值换币,小金额付钱与找钱大面值人民币(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大面值换币,较大金额的付钱与找钱实践活动(在自办的“小小商店”里进行购物活动解决实际问题,积累购物经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生活中都见过人民币,对人民币或多或少有一些认识,部分学生还有购物的经验。教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组织本单元的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l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2、让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3、让学生到商店去观察,购物,参加教室里的模拟购物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n 4、在取币、换币、附币、找币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5、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单元教学重点: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l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2、让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单元教学难点: 1、在活动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2、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单元教学思路与建议:1、利用已有经验,设计多种活动,帮助学生逐步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2、引导学生观察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在交流中互补,在合作中学习,避免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方式。3、付钱的方案往往有多种,要看自己有哪些面值的人民币,从而灵活选择比较简便的方案。4、让学生在付钱的问题中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推理,发展思维能力。5、在购物活动中经历买东西的过程,积累经验。单元课时安排:5课时认识人民币……………………………2课时简单的计算……………………………2课时解决问题………………………………1课时认识人民币教学内容:课本第52-60页教学目标: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n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教学重难点: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教具、学具准备:模拟人民币教学过程:一、列举使用人民币的例子:同学们,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用什么来付款?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对,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二、认识人民币: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我国发行的每5套人民币,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些钱你们都认识吗?1、区别旧版和新版:(以10元为例)这是多少钱?你是怎么认识的?这两张10元的人民币有什么不同?可能用来干什么?2、区别纸币和硬币:出示5角硬币和纸币,有什么不同?背面有什么?(国徽)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许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所以我们应该爱护它,不要故意损坏它3、出示其它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认。4、这么多的钱放在一起,多不整齐呀,请你们按规律分一分。5、请看到书上的47页,你发现书上的人民币和我们平时所见的人民币有什么不一样?像这样,在人民币的左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样的叫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n三、换钱游戏:进行简装的计算: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人民币按单位有元、角、分。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做一个换钱游戏,好吗?四、实践活动:我们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元、角之间的关系,下面同学们通过活动,看能不能把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1、老师手中的1元钱,能换你手中几张2角钱?2、这个玩具1元1角钱,有几种付钱的方式?(四人小组讨论)五、小结:小朋友,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呀,学会了很多知识,你们都学会了什么?《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找一找,看一看认识人民币,充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 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 1.准备不足:教师的教具没有准备好,若准备一些真币进行对比教学,效果可能好一些:教学准备不充分,没有课前排好座位,分好小组;学生的学具准备的也不充分。 2.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教学环节没有完成。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教学内容:课本第50页教学目标:1、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n2、知道物品价格的表示形式。3、培养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并知道爱惜人民币。教学重难点: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教具、学具准备:模拟人民币,挂图,物品教学设计:复习导入1、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2、按质地分办哪两类?1元=()角1角=()分一张2角可以换()个1角讲授新课1、老师拿了14个1角的硬币去买书,你们觉得这样方便吗?谁能帮我想一个好办法?(换钱)怎么换?小组讨论可以用10个一角去换1张1元,2个1角换一张2角。原来12角=1元2角请学生填空:3元8角=()角26角=()元()角你是怎么想的?2、同桌利用学具互换人民币。3、黄老师在商场中看到了价格牌上是这样写的:笔记本1.50元(问这1.50元是多少呢?)对了,我们看到1.5元中有一个小圆点,圆点的左边表示元,右边的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所以1.5元就是1元5角,这就是物品价格的表示方法\n4、看其它文具的价格,把对应的用线连起来。本子0.50元5角墨水3.00元35元书包35.00元7元8角尺子1.20元3元彩色笔7.80元1元2角5、如果我要买一本本子和一把尺子,你们会计算吗?如果我用10元去买一瓶墨水,该找回我多少钱?6、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板书)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利用学具来进行买东西的实践活动。教学反思:由于现实情况是:在货币流通、商品买卖中使用的人民币基本是以“元”为单位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因此,教材始终以“元”为主线,例题和练习均是围绕“元”和“角”间的换算。但为了学生学习的连贯性,我还是加插了“角”与“分”的相关教学和练习。第六单元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单元教学内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单元教材分析:\n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100以内的口算,教材的编写改变了过去教学中单纯教计算的现象,把计算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注意了这个双重目标的达成,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运算意义,学习口算方法,在掌握算法的基础上,再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计算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单元学生分析:100以内的加减法是学生生活中常用的数学知识,是生活数学的最好体现,它的学习对学生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心算。因此这一单元的教学是全册的重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对以后的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单元教学重点:1、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的口算方法。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单元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口算。单元教学思路与建议:\n1、计算要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重视直观操作,充分利用学具帮助学习。让学生经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程。3、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提倡算法多样化。4、切实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单元课时安排:17课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左右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3课时左右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9课时左右例1、例2…………………………4课时左右例3………………………………2课时左右例4、例5…………………………3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内容:课本第61--84页教学目标:1、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你们喜欢花吗?在公园里举行花卉展,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呀?这里有那么多美丽的花,都是工人叔叔在花园里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让我们跟着工人叔叔到花园里去看看吧。\n二、探究新知: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什么?学生汇报,在花圃里有三种颜色的花:红花有10盆,黄花有20盆,紫花有30盆等。整十数加整十数看着这些花,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要想知道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样计算?(板书:10+20)谁还有不同的算式?(20+10)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请同桌的同学讨论讨论全班交流1、数的方法:10、20、302、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3、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4、想加算减:因为30-10=20,所以10+20=305、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1个10,20里面有2个10,加想来一共是3个10,也就是30同学们想出来了这么多的流动,真了不起!那么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你们用摆事实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摆小棒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第二和第三个问题三、整十数减整十数:\n工人叔叔说,布置花坛还要紫花,我要搬走10盆,小朋友们,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还有多少盆紫花?可以怎么列算式?(板书:30-20=10)你是怎么知道30-10等于10的?同桌两人说一说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再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四、巩固练习口算:3+2=4+5=6-4=30+20=40+50=60-40=游戏:帮小狗找回家的路一、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58-59页教学目标:1、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小棒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3+2=4+5=8-4=1+2=3+5=6-2=30+20=40+50=60-40=10+20=30+50=60-20=\n二、今天是小熊贝贝的生日,有好多的小朋友都想到他家里为小熊过生日,可是小熊家太小了,不能接待太多的小朋友,于是呀他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他家的挂上算术题,谁先做对了就可以到家里去。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试试呀?(出示第59页的第7题)请每一位小朋友选一道题,算对了,小熊就开门让他进去。三、出示课本第59页的第6题的挂图。(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前两个小题,再让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四、完成课本第59页的第8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整十数加、减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教学时做到了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比如,借助教材设计的场境提供的资源,让学生提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探讨计算方法。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再如,借助教材设计的“发新书”、“买玩具”等,给学生创造结合实际情境提出计算问题和进行计算的空间。 2、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本节课的口算,学生应做到能正确进行计算,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10题左右。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n教学内容:课本第61页教学目标:1、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2、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40+2040+250+3050+3比较以上两组算式的不同点。二、新授:1、出示挂图,教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2、学生独立从图上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板书:35+330+835+308+3请你找一找,哪几个算式已经学过了?得数是多少?(30+8=38,8+3=11)35+335+30得多少?先想一想,再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直接在头脑里想。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种计算方法用小棒摆:先摆5根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是38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36,37,38不用小棒直接算计算35+30用小棒帮助解答\n先用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来是65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是35,45,55,65先计算个位上的30+30=60,再计算60+54、你觉得上面哪种方法比较方便?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三、练习:40+17=2+36=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进行计算。完成课本第61页的做一做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请大家自我评估一下,今天的学习你成功了吗?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能信手拈来,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创设教学情境并导出数学新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和数学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学习树立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不同于生活的意识。在探究算法时,注意引导学生将新知识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迁移、学以致用的能力。在练习时,注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情境提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愦憾的是在教学时,忽视了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在教学和探究算法时,理性够多,感性不足,未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利用直观性的教学,如利用教学具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导致了中下生对算理的一知半解。 \n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教学内容:课本第62页例2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题目,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具、学具准备:挂图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20+4032+1040+4856+3042+75+234+648+51上面哪几道题先算几加几?哪几道题先算几十加几十?二、新课上节课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和计算方法,同学们掌握得不错,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1、出示联欢会挂图。班上开联欢会,小红和小明为同学们送来了纯净水,他们班有33人,每人一瓶够吗?先让学生根据观察估计一下,够不够每人一瓶,再指出:具体算出有多少瓶纯净水,就知道每人一瓶够不够。明确要解决有多少瓶纯净水的问题。2、解决“有多少瓶”纯净水的问题。(1)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24+9(2)分组用小棒摆一摆,讨论怎样计算\n(3)请小组的代表介绍本组的计算方法。先把24揍成30,再算30+3得33。先算4+9得13,再算13+20得33。3、练习:出示“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允许有困难的学生和同学讨论。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计算的。4、小结:根据学生发言,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后,小结:进行两面三刀位数加一位数时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得和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三、练习1、练习十一第5题。让学一按上下两题一组进行计算。引导学生发现:上面一题材的计算正好与下面一题先算几加几完全相同。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2、练习十一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教学反思 1、本课教学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注重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在设计中为了突破难点,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自己提问题,通过直观操作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算法多样化,注重把操作与思考相结合,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操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有直观到抽象的过程。  \n2、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师自身角色的转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方式 上,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鼓励学生多动口动脑,训练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教学内容:课本第67页例1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2、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指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推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3、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用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教学过程:一、出示例1的挂图,让学生观察图1、货架上有些什么,你可以从图上知道些什么?(货架上有几种不同的玩具,每种玩具上都有价格)货架上的小朋友在说什么?(两个小朋友说在买玩具的事,左边的小朋友有35元,买一个大象的玩具,右过的小朋友…………\n2、怎样才知道左边的小朋友买大象玩具后还剩多少元,右边的小朋友还差多少钱?(可以用减法算一算)3、结合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35-2=35-20=4、同学们会算上面的算式吗?大家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指导。)5、大家摆出了上面两道算式的得数吗?谁来说一说是怎样摆的,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35-2=33,35-20=15。左边是从3捆5根小棒中拿去2根,表示减去2,右边是从3捆5根中拿去2捆,表示减去20。6、根据上面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二、练习:1、做一做第1题2、练习十二第1、2、4题三、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n本节课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捕捉图中的信息,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列出算式,并借助摆小棒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能区别两种算式在算法上的区别。本节课不仅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理解算理、归纳算法以及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教学内容:课本68页例2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3、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难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学生准备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口算13-7=15-8=17-9=78-8=45-30=97-7=计算后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算法,着重说一说15-8和你17-9是怎样算的。二、引入新课:我们已经会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算式,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了,大家会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减法的计算。\n三、新课教学: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景中抽象出减法算式。1)出示67页例1中的挂图在例1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根据货加上帝的玩具单价解决“有35元钱,买一个大象玩具,还剩多少钱?”和“有20元钱,买一个布娃娃,还差多少元”等问题,从图上你还能知道什么?图上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你知道怎么列算式吗?2)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摆小棒:不够减怎么办?我们先用小棒摆一摆。学生分组摆小棒,并让他们边摆边讨论摆的方法。(2)引导学生交流摆小棒的方法: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摆小棒的方法和过程?(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从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4)引导学生探索另外的算法:你还有其他的算法吗?四、巩固练习:完成第68页的做一做(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当个位上的数不够减的时候,怎么办?)五、课堂小结: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怎么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计算时用到了过去学过的哪些知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n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分几十减几和几十几减几这个两个部分。课前,我了解到大部分学生或多或少的会有自己方法算一算这类题目。所以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动。但我感到除了会算这个任务之外,这也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和感受退位,所以在教学中还要突出这点。我是在这些方面突出退位想法的。在第一个环节中,以问题“怎样从3捆小棒中拿走8根?”突出个位不够需要从十位退1,从拆小棒体现一个退1的过程。第二个环节中,列出算式后,让孩子谈谈自己的想法,再结合课件中动画的演示,让孩子感觉到不管是哪种方法,都是单根的小棒都不够拿,都需要拆开一捆,只是从哪里去掉的方式不同,算法就不同。解决问题教学内容:课本72-73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初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教具、学具准备:挂图教学设计: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1、请小朋友们听一听,老师拍了几下?小朋友学老师的样子,拍6下。\n根据刚才拍的,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我们比老师多拍了几下?)你知道吗?(我们比老师多拍了2下,因为6比4多2,列式:6-4=2老师和小朋友一共拍了几下?6+4=10)小朋友提的问题都很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第一和第二种情况。2、摆一摆:请小朋友第一行摆5个圆,第二行摆5个三角形。摆完后,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圆和三角形同样多。)3、请小朋友继续摆,第一行5个圆,第二行摆7个三角形,看着你摆的图,谁能提出问题?4、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这种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学生齐读。)二、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P74第4题三、小结:这节课学了什么?《认识小括号》教学反思 在进行“小括号”的教学时,我设计具有浓厚生活气息、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情景——\n买图书,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找钱的问题时,引发了矛盾冲突:10-2+3必须先算2+3,可是怎么才能看出先算2+3?这时我打破传统的数学教学,没有马上出示小括号来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创造一个符号来表明先算2+3。启迪了学生的思维、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学生们结合自己内心的感受与体验设计出各种符号来解决问题,有横线、波浪线、圆圈、小括号、小人、兔子、门等等,显示出自我才能,体现自我个性。教师对学生创造的符号给与充分的尊重,同时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差异资源,让学生引出了小括号,把握了小括号出现的时机,突出了小括号的作用,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课本第78页教学目标:1、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使学生体会分类总结,归纳整理和方法。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分类整理:出示一组口算卡片25+839+4036+759+250+1621+642+347+30\n小朋友们们看一看这些题目都是什么运算?(加法)请你认真观察这些题目,把它们分一分类好吗?谁愿意来试一试?可能会出现下面两种情况:1、25+821+636+759+242+350+1639+4037+402、21+642+325+836+759+250+1639+4047+30告诉小朋友你为什么会这么分呀?(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不进位加),两位数加整十数。)二、计算各题,总结计算方法: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你能很快算出来吗?比一比谁算得快?总结: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突出进位加法。(请学生说算法)三、练习:这类的题目有很多,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谁愿意再给大家出几道这样的题?(分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都有这样的一张表,请你们把表填写完整,各个小组四个朋友合作完成(小组活动)四、汇报交流:谁愿意把你们的结果公布给大家,让大家评评(重点讲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五、小结:\n这节课我们一起回忆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小朋友们自己出题,自己做题都很棒。第七单元找规律第七单元:找规律单元教学内容:找规律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为直观图形的形状、颜色的变化规律,所借助的铺垫有:简单几何图形的认识、美术智能及生活经验。本课的学习能为将来“循环”的理解奠基,也能让孩子们体会到生活中有规律事物的美感和规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单元学生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较为发达,对单层次规律的找寻较为容易,根据他们对单层次规律的过程探索,他们对图形的形状、颜色的视觉刺激和形象来建立“多层观察找规律”的模型,解决含多层次规律的问题。最后发挥他们对知识的迁移能力、想象力和渴望展示的斗志,来解决多种多样的题目,实现“形象──模型──运用模型──体验生活”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数列规律,主要让学生自主学会寻找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为后面课时的学习打好基础。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自主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并能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2、通过涂颜色、摆学具等活动,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3、在经历寻找规律过程中,体验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单元教学重点: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初步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n单元教学难点:能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表述找出的规律。单元教学思路与建议:1、提供合理材料,让学生在“学”中展开“再创造”。2、鼓励自主探索,让学生在“做”中“再创造”。3、提倡实践应用,让学生在“用”中实现“再创造”。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找规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5--91页“找规律”。教学目标:1、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2、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具准备:录音带、彩带、动物头像、涂色卡、绳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一)播放歌曲“新年好”,听了这首歌,同学们想到了什么?(二)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放的?他们的摆放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规律。(板书——找规律)\n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一)课件出示彩旗图,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彩旗按红、黄交替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二)出示灯笼图和小朋友的队列图,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把你发现的秘密小声地告诉同桌。(三)出示彩花排列图,教室里还有彩花,它的规律和彩旗、灯笼的规律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小组里讨论讨论。(四)小结: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出现。三、动手操作、巩固发展(一)涂一涂1.实物投影,出示涂色卡1(课本第89页“涂一涂”)。2.还想不想做涂色比赛?请拿出另一张涂色卡(课本89页“做一做”)继续涂色。(二)摆一摆,猜一猜1.摆一摆(设计规律,摆学具“○、△、☆”)(学生动手操作。)2.猜一猜。(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自己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能猜猜我按什么规律摆的吗?”自己请同学回答,答对的,老师给予奖励。)四、联系生活,运用规律(一)联系生活找规律: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规律,还有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谁来说说?(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创造规律,好吗?五、全课结束\n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学得怎样?《找规律》教学反思 找规律”是根据课程标准改革理念新增加的内容,主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本节课是“找规律”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是介绍一些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规律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有关数的排列规律做好准备。新教材对这部分知识的编排,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从联欢会装饰物有规律的排列现象,引出图形排列的一些简单规律,使学生感受生活应用的广泛性,同时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本节课采取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第八单元总复习单元教学内容:92---94页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共五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中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情况分析:\n本级学生整体上计算不是很好,每班都有几个计算较差的学生,主要体现在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进位及退位加减法不够熟练,在几次的单元测试中计算丢分较多,这是复习中所要重点强化训练的。人民币的认识及时分的认识、简单的计算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接受有一定的难度,也是复习中的一个重点。但大部分学生对本学期的学习任务能基本完成,也有个别学生因智力问题、而使学习有较大的困难,有较多的学生常出现抄错数字、看错符号。单元教学目标:1、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能正确迅速地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2、通过自主分类与梳理,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知识。3、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进行计算.4、培养学生初步分析、综合概括等能力,发展他们初步的学习能力。5、提高学生的整理、分析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单元教学重点:1、20以内的退位减法。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知识。单元教学难点: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单元教学思路与建议:1、认真梳理教材知识点,加强重难点知识的整理复习。2、认真批改作业、督促学生及时订正作业,查缺补漏。3、加强计算训练,提高计算能力。4、加强后进学生的辅导工作,不断促进其进步。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20以内退位减法复习目的1.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能正确迅速地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进行计算.3.培养学生初步分析、综合概括等能力,发展他们初步的学习能力。\n教具准备1.水果式题、应用题的相关课件。2.20以内退位减法的减法表挂图。复习过程一、复习算法。课件演示水果式题;提问: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你是怎样计算的?让生畅所欲言后,师肯定他们答案,小结出方法:1、想加算减:想9加2等于11,11减9等于2,8加5等于13,13减5等于8.2.用差1得9,差2得8的方法:减数与被减数的个位数差l得9.减数与被减数的个位数差2得8.3.10—2=88+1=9即:11—2=9lO-5=55+3=8即:15—3=8师让他们选择最易于接受的方法,再演示水果式题的其它题目。二、复习减法表。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挂图.板书: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师随意指一道式题,让生熟练回答。(可采用开火车、举红旗、爬山比赛、信鸽投信等多样形式活跃气氛)三、复习加、减法应用题。让生观察图形,尝试自己编题.根据生编题情况,师再出示课本第95页第6题:\n1.蝴蝶和蜻蜒一共有24只,其中蝴蝶有8只,蜻蜒有多少只?(1)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2)想想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用减法算?(因为要求蜻蜒有多少只.必须从一共有24只里去掉蝴蝶的只数,所以用减法.)(3)列式解答。2.有蝴蝶8只,蜻蜒16只,蜻蜒比蝴蝶多几只?(1)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2)想想用什么方法解答,为什么用减法算?提问;这道题还可以怎样提问题?(蝴蝶比蜻蜒少几只?)为什么也用减法计算?3.你还能提怎样的问题呢?根据学生编的加法应用题,分析列式解答,并强调为什么用加法来解答。四、课堂练习。1、口算题.退位减法表里随机抽指.2.口算12-814-612-316-913-611-912-413-914-814-514-711-815-61l-712-716-813-51l-318-913-83.比大小.15—7○12—416—9○13—8\n第二课时100以内数的读写法、加减法复习目的1.通过复习使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掌握数的组成,熟练地数、读、写lOO以内的数,掌握IOO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2.通过复习,使生比较熟练地口算lOO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3.初步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笔算lOO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4.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具准备数的组成、顺序、比大小的课件、计数器.复习过程一、启发谈话这节课我们一齐来复习lOO以内数的读写法以及加、减法。板书课题:lOO以内数的读、写法,加减法。二、复习数数和数的组成1、填空题:(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2)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3,十位上的数是5,这个数是().\n(3)46里有()个十和()个一.(4)100里有()位数,1在()位上.2.指名按要求数数:(1)从27起,一个一个数到43.(2)从60起,十个十个数到lOO.(3)从48起,两个两个数到60.(4)从35起,五个五个数到65.(5)从92起,往前一个一个数到78.三、复习lOO以内数的读写法。1.看图读数、写数。(出示计数器)分别拨45、33、60、lOO四个数(1)指名读数后,写在黑板上.(2)这四个数里,两位数是几,三位数是几?2.发散练习.(1)45的个位是几?还有哪些两位数的个位也是5?板书:15、25、35、45、55、65、75、85、95。(2)33这个两位数有什么特点?(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字一样,都是3)十位上的3表示什么?(3个十)个位上的3表示什么?(3个一)还有哪些两位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一样,谁能拨出来?板书:ll、22、33、44,55、66、77、88、99.(3)60这个两位数有何特点?谁能报出个位上的数是0的两位数?板书;10、20、30、40、50、60、70、80、90。\n(4)还有一个数,它的个位的数也是0,这个数是多少?它是几位数?(100,三位数)四、复习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比大小。1、按顺序在空格里填数。2.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51○4759○7158○8598○92问:两个两位数怎样比较大小?(先看十位数,十位数大的数比较大.)再问:如果两个数十位上的数一样,怎样比较大小?(先看十位数,如果一样大小,再看个位数,个位数大的数比较大。)3.课堂练习。课本第95页1、2、3、4补充完整。五、复习20以内加、减口算题,100以内加减口算题。14-5=15-9=16-8=7+8=12-5=6+9=11-9=13-4=25+3=47-5=34+20=25+8=47-9=68-50=85+5=74-5=说一说怎样算:1.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2.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退位)3.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小结: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包括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不同数位上的数不能直接相加、减。\n六、复习100以内的笔算。1、复习笔算两位数加,减应注意什么?(注意三点:①数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③进位加法,个位满10向十位进l,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2.只有加、减法的两步式题,应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3.课本第96页第7、8题补充完整。第三课时元角分的认识复习目的1、使生初步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及相互间的进率关系,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2.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培养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教具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有关挂图.复习过程一、复习元、角、分的认识。1.我们学过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元、角、分)今天我们来复习元、角、分的认识.板书:元角分的认识。2.师出示面值1角、2角、5角、1分、2分、5分,1元·...人民币(1)说出各人民币的名称.\n(2)回答它们间的进率.①1张2元可以换几张1元?②1张1元可以换几张5角?③1张1元可以换几张1角?④1张5角可以换几张1角?⑤1张1角可以换几张1分?(3)总结进率(4)1元2角=()角15角=()元()角3、课本96页第9题填写完整。二、课堂练习。1、课本第96页第10题。第四课时图形分类统计复习目的1.使学生初步体会在平面上确定位置需要两个条件,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会数方块图,并根据图形排列找出一定规律.3.初步分析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推断,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具准备1.课件:位置图及对话内容、统计图.2.实物方块。复习过程\n一、复习图形。实物出示七巧板。(课本第94页第2题图)。(1)用4个正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拼一拼。(2)你能用学过的图形拼出一个有趣的图案吗?二、复习分类。出示课本第94页的图形。师:该怎么分呢?让生讨论,得出自己的思路三、练习巩固1、课本97页第14题。分类后完成表格。回答问题。2、课本98页第15题。分类后完成表格。回答问题。第五课时解决问题复习目的1、通过复习,使生熟练掌握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2.通过复习,会解答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有序性。复习过程一、复习“解决问题”\n1.完成课本第96页第7题和第8题。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2.完成课本第98页第16题。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3.完成课本第99页第17题。4.完成课本第99页第18题。5.完成课本第99页第19题。讨论,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6.完成课本第99页第20题。同桌互相说一说,她们分别可能套中哪个圈?二、归纳总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大家有什么收获?

网站简介

奥数库(www.aoshuku.com)是一个专注奥数知识扩展和学习的在线教育网站,内容涵盖了奥数题、数学题、试卷、课件、知识点、数学公式等,拥有大量的奥数题库和数学题库,包含全国中小学各个版本教材,深受中小学师生用户喜爱的网站。

微信公众号

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如部分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过以下方式联系站点负责人。

2016-2021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 闽ICP备2021004933号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分享,如有版权作品存在问题或内容中存在违法和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系403074932@qq.com

闽公网安备 35021302000396号

闽ICP备2021004933号
返回首页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