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数学教学计划总结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总体目的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获得习惯今后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开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历)以及根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处理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征询题,加强应用数学的认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亲切联络,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决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才能,在情感态度和一般才能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开展。 详细阐述如下: 知识与技能经历将一些实际征询题抽象为数与代数征询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并能处理简单的征询题。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并能处理简单的征询题。 经历提出征询题、搜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并能处理简单的征询题。\n 数学考虑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绘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开展抽象思维。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开展形象思维。 经历运用数据描绘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开展统计观念。 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开展合情推理才能和初步的演绎推理才能,能有条理地、明晰地阐述本人的观点。 处理征询题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征询题、理解征询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处理征询题,开展应意图识。 构成处理征询题的一些根本策略,体验处理征询题策略的多样性,开展实践才能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别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构成评价与反思的认识。 情感与态度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决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亲切联络及对人类历史开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究与制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确实定性。构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展质疑和独立考虑的习惯。 以上四个方面的目的是一个亲切联络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考虑、处理征询题、情感与态度的开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的的实现为前提。 (二)学段目的第一学段(1~3年级)知识与技能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的\n分数和常见的量;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绘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对数据的搜集、整理、描绘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数学考虑能运用生活经历,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详细的数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究过程中,开展空间观念。 在老师的协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展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在处理征询题过程中,能进展简单的、有条理的考虑。 处理征询题能在老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觉察并提出简单的数学征询题。 理解同一征询题能够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有与同伴合作处理征询题的体验。 初步学会表达处理征询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在别人的鼓舞与协助下,对四周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n 在别人的鼓舞与协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决心。 理解能够用数和形来描绘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切联络。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考虑过程的合理性。 在别人的指导下,能够觉察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二、全册教学要求1、纯熟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明白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拟纯熟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按照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处理一些简单的实际征询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展简单的分类。\n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决心。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切联络。 三、全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认数和计算,比拟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根本知识和根本技能的同时,开展数学才能,培养创新认识和实践才能,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决心。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场。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事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根底。因而,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根底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开展必备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实在掌握。 五、课时安排(一)数一数 2课时(二)比一比 4课时(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6课时1、1---5的认识 5课时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n8课时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3课时(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6课时(五)分类 4课时(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20课时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8课时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8课时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6课时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6课时整理和复习 2课时实践活动 1课时(七)11-20各数的认识 6课时(八)认识钟表 4课时(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6课时1、9加几 5课时2、8、7、6加几 6课时3、5、4、3、2加几 5课时整理和复习 2课时实践活动 \n1课时(十)总复习 4课时六、改良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开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严密联络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历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根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开展思维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决心。 老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老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制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宜学生开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开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亲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构成与开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根底知识与根本技能。\n (二)鼓舞学生独立考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仿、推断等探究性与挑战性活动。老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究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展独立考虑、合作交流,老师应鼓舞学生觉察征询题、提出征询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方式,强调在个人独立考虑根底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辟思路。 (三)加强估算,鼓舞处理征询题策略的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认识,开展学生的估算才能,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同意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征询题,采纳不的方式表达本人的方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处理征询题。鼓舞处理征询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开展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法时,能够鼓舞学生运用本人已有的知识背景,探求计算结果,而不宜老师首先示范,讲解竖式笔算的法则和算理,限制学生的思维。 (四)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认识和才能本学段学生的知识、才能、情感和态度都处在粗浅的阶段,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老师能够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认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征询题的才能。\n (五)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在评价学习的过程时,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的认识与情感、态度的开展。同时,也要注重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对参与程度的评价,应从学生能否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等方面进展调查。对学生合作交流认识的评价,应从学生是否主动地与同学合作、是否认识到本人在集体中的作用、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各自的方法等方面调查。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评价,老师应结合详细的教学过程和征询题情境,随时理解每一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数学的自决心和对数学的兴趣。对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通过平时观察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敏性,调查学生是否能够明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本人的观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