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2-06-11
类型:docx
大小:12.12 KB
页数:4
下载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课件 > 人教版数学课件 > 一年级上册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高效课堂教学反思一、《数一数》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由于是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学生会出现紧张情绪.于是,我轻松的说:“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此处安排数手指的活动,有利于学生放松,并且让学生了解点数的方法,做好参与数数活动的准。接着为学生出示鲜艳的挂图,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按数量的多少数,并从数数的过程中抽象出数。在认读1~10各数环节,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这样可以促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和提高。此处建议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在数身边的实物环节,安排学生数身边事物的数量,“你有几枝铅笔?几把尺子?第一组有几位同学?班里有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墙上贴了几个字?”„„将数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堂课的设计还是吸引了这些刚刚走入课堂的孩子,看到孩子们意犹未尽高高举起的小手,“还有,还有”的声音,于是临时决定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让学生在脑子里数数自己家里的事物,然后在小组里说给同学听,课堂气氛活跃,看似学生都能数数了,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随后出示练习题,学生的学习情绪很不错,但数的结果让我吃了一惊,有1/3的答案是错的。这个教学结果使我要进行反思了。   许多学生没入学前就会数数,这里学生需要的是掌握数数的正确方法,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来达到不重复、不遗漏的目的。这节课看似轻松、愉悦,但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是否真正提高了数数的能力呢?很可能这节课有许多学生只是当游戏玩了一通,这节课看似以学生的需求出发了,实质是我还是被学生牵着盲目地走。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中,我应该适时地给与引导,把学生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的提升有机的结合,才会实现教与学的统一。 二、《比一比》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比一比教学一课时完成,其中包含了比长短、比轻重、比高矮等等,细细品味,这个教材的编排是非常有心的,每一种比的方法虽各不相同,但实际上又是相通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例题学习中没有问题,但在操作第一题同座比铅笔时,一放就收不回来了,小朋友一个个都非要自己的铅笔长不可,当时在讲三支铅笔比的时候,我就用了一支自己的笔去比,引导观察,学生的注意力又回来了,看来课堂上活动组织的有效性还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n 今天教学中比较满意的是学生理解了“最多、最少”至少需要三个物体比一比,我在三支铅笔比的时候引入这句话,“三支笔比,谁最长,谁最短,为什么要加一个最呢?”但在作业中发现学生对绳子绕三圈比绕四圈短,有的学生不理解题意;对于一个菠萝=两个苹果,一个菠萝=三个柿子,一个菠萝、一个苹果、一个柿子比一比,有个别小朋友不清。由此我采取了个个击破的方法,错的小朋友面批,边讲边实验边订正,效果不错。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刚入学的孩子上课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差,需要有趣味性的学习方式。让一年级的新生投入到数学活动中的关键是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创造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我利用坐火车旅游形式,将练习题串在一起,变枯燥的练习为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在练习中,通过用手指表示得数,将式子列在自己的纸板上,小组交流,抢答等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得到需要的数学知识。习题的内容上选择有生活味的、学生熟悉的情景,可大大提高他们的兴趣。比如点点人数,看看动物园,数数小蜜蜂,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注意,去思考,从而让学生亲近数学,喜欢数学,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四、 《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反思1. 整节课通过设计一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2. 在分类过程中,各小组的学生都把自己带来的物体先集中再分类,他们合作定标准,合作分类,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他们按大小、形状、颜色的不同标准给物体分类,体现了分类的多样性。3.通过让学生用眼观察,用手触摸,动口说一说,多感官的参与,充分锻炼学生观察、表达、思考等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有关的数学知识。 4.让学生摸自己喜欢的物体,搭自己熟悉的东西,这些都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给学生的创造性发挥提供了很好的空间和时间。五、分类教学反思“分类”这一数学思想在生活中普遍应用,但低年级学生没有接触到。但把它归纳成数学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易掌握。整节课我以游戏情节贯穿始终,向学生提供了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这个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在探索中去发现,明确探索的方向,从而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掌握分类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这个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同\n时,让学生感悟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学生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对所开展的学习活动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并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本节课我的问题是开放的,目标是明确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的,结论是待定的,学生始终是积极主动的,其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被深化。这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比较成功,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六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众所周知,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根据孩子的这种心理,我多次采用"估一估,猜一猜"的形式,让学生在好奇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逐步提高。如在教学时,我先告诉学生我一共有几颗珠子,左手有几个,让学生猜猜右手有几个,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以及加、减法,加深了对数的认识,为今后学习用数学做好了铺垫。 在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进行“用数学”过程的指导,让他们明确大括号和问题所表示的意义、重视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画面、理解画面内容、选择有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计算的过程,以此让学生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七、《11~2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会数学地思考,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靠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我抓住这个契机,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数的信息。为此,我适时安排了相应的活动。新课引入时,我就先通过“考眼力”游戏,让学生通过数数,猜数。这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一种策略,更是让学生通过想和猜的活动,发展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又如在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有11根小棒,再通过比较得出以十为计数单位,以及在出示主题图时让学生数一数图上的事物各有多少。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数去观察事物,表达和交流生活中有关数量的信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领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另外,在尺子上除了让学生一个一个数外,还让学生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数。这些安排不仅加深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感。 八、《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n尽管教学对象是上学才几个月的一年级学生,但上课前绝不是一张白纸。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已经具备了相当的钟表及时间的感性认识。据课前调整得知,大部分学生能够大概说出什么时刻干什么,正确认识整时。如果我们教学仍按部就班,按钟表的作用→认识钟面→认识整时、半时→合理安排时间这样的教学程序进行。无疑时间对学生的漠视,必将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本课教学只有紧密结合生活,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自主归纳总结知识,才能将学生的知识转化教育资源。 所以,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努力做到从教材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充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并依此调整教学,从而做到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通过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物材料和广阔的探究空间,放手让学生看一看、拨一拨、说一说,引导学生观察,通过说钟面这个环节,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讨论,解决第一个知识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在合作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实际教学中看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九、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20以内的的进位加法是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是十分重要的。 教材编排中这部分知识分为三节新授课教学,第一节学习《9加几》,在这节课中学生会初步接触“凑十法”;第二节学习《8、7、6加几》,在这节课中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凑十法”,会熟练用“凑十法”计算大数加小数;第三节课学习《5、4、3、2加几》,让学生体会小数加大数,还可以用交换加位的位置,变成大数加小数来计算,也为以后学生加法交换律打下基础。在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凑十法”掌握较好,能根据具体的题目来选择合适的凑十法进行计算,,在口算小数加大数的时候,大部分学生还是会选择“凑十法”,只有少数孩子会用交换加数的位置的方法来计算。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期间,我组织很多、各式各样的口算练习,有自制的口算卡片、有自制的口算课件、有自制的口算练习题卡,分小组口算比赛、请学生当小老师自已出题来考考其他的孩子、同桌互相出题练习口算。多形式、大剂量的练习,让学生对20以内进位加法这一知识重点的把握效果较好,口算的准确性和迅速性得到大幅提高。

网站简介

奥数库(www.aoshuku.com)是一个专注奥数知识扩展和学习的在线教育网站,内容涵盖了奥数题、数学题、试卷、课件、知识点、数学公式等,拥有大量的奥数题库和数学题库,包含全国中小学各个版本教材,深受中小学师生用户喜爱的网站。

微信公众号

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如部分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过以下方式联系站点负责人。

2016-2021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 闽ICP备2021004933号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分享,如有版权作品存在问题或内容中存在违法和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系403074932@qq.com

闽公网安备 35021302000396号

闽ICP备2021004933号
返回首页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