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更新时间:2022-06-16
类型:docx
大小:21.29 KB
页数:19
下载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课件 > 人教版数学课件 > 二年级上册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新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从踏进小学学校的第一天起,我们就被告知好好学习数学,因此我们要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开始感受数学的奥妙,提高数学素养。今天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新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新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观察物体》: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2、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刘老师拍了两张学校校门的照片,想不想看一看?(课件出示校门的照片)\n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小结:同一个校门,在它的里面和外面看,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谈话:老师这里还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在什么地方拍的吗?(课件出示教室前后的照片)引导:仔细观察这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评析:让学生观察自己学校校门和教室的照片,学生有话可说,兴趣高涨,充分激活了已有的知识经验。]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合作探究1、指导观察。出示并介绍小猴。示范:下面我们来观察小猴,请小朋友看老师是怎样观察的。(边说边示范)我先观察小猴的前面,像这样(从前面平视小猴)在小猴的前面看,看到的是什么呢?(看到的是小猴的前面)那老师看到的是这里四幅图片中的哪一幅呢?(出示四幅图片让学生选择)让每个小组的1号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观察小猴的前面,师生共同评价。\n继续示范:再观察小猴的左边,(教师转到小猴的左边)这回老师看到的又是哪一幅图片呢?(一边看,一边从四幅图片中找出相应的图片)哦,是这一张图片。(举起小猴左侧面的图片)谈话:下面请每组的四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小猴,并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学生按要求活动,并从四幅图片中找出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教师巡视,注意纠正不规范的观察姿势。反馈:请每组1号小朋友举起你看到的小猴图片,(学生举起图片)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猴的哪一面?分别让每个小组2、3、4号小朋友举起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并说一说看到的是哪一面。比较:(举起每个组2、4号小朋友选择的图片)这两张图片,分别是每个组2、4号小朋友看到的,你知道它们分别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吗?你是怎样想的?(看到小猴的右半边脸时,是从小猴的右面看到的;看到小猴的左半边脸时,是从小猴的左面看到的)[评析: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是有效组织观察活动的前提。让学生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的图片,有利于学生初步体会观察者的位置与所看到的视图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正确区分小猴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同。]\n2、换位观察。谈话:刚才每个组的四个小朋友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了小猴,每个小朋友观察到的小猴的样子都是不一样的。你想看看其他小朋友看到的小猴是什么样子吗?请每个小组的小朋友按这样的顺序(手指顺时针方向)换个位置再观察,并在四张图片中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学生观察后,组织反馈。继续换位观察,使每个学生都分别从四个位置观察小猴。提问:通过刚才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小猴,你发现了什么?[评析:换位观察,并找到相应的视图,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观察者的位置与视图的对应关系,从而深刻体会到观察同一个物体,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同。]3、学会判断。谈话:小红、小云、小芳和小玉也为这只小猴拍了照片(出示第二个例题的情境图),你知道下面这些照片(出示四幅图片)分别是谁拍的吗?学生回答,并阐述理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连线。(着重让学生弄清判断从左侧面和右侧面看到的视图的方法。如:当学生说到小云看到的是第二幅小猴图时,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是怎样想的)\n[评析:引导学生应用已经积累的观察经验,通过想像判断每一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把学生的认识水平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不同”,上升到“根据看到的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这一层次,加深了学生对观察者的位置与视图的对应关系的理解,发展了空间观念。]三、活动交流1、“想想做做”第2题。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在不同的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不同。生活中也常常需要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瞧,校园里有一辆汽车,(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三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观察这辆汽车,你知道右边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反馈。2、“想想做做”第3题。谈话:请小组长拿出这样的茶壶,(出示茶壶)像这样放在桌上,(放在一个小组的桌上)你能指出自己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吗?学生到黑板上分别指出自己看到的视图。提问:你能说出你们组其他三个小朋友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吗?(着重引导学生根据壶嘴和壶把的朝向判断茶壶的左视图和右视图)四、课堂总结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n新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生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经历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并能根据数据回答一些问题。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的重要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四季的划分,以及自己生日的季节。教学重点:1、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2、用方块统计图表示统计结果。3、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4、比较、分析、判断,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难点:1、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2、能对调查的时间做出合理的推断。教具准备:1、在小黑板上写出教材的“涂一涂”的格子和“填一填”的表格,以备挂在黑板上使用。2、日历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n1、今天是几月几日?有今天过生日的同学吗?2、明明今天过生日,他带来了生日蛋糕和我们共同分享,我们一起为他唱个《生日歌》,好吗?3、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谁来说说?我想知道班里的同学生日在什么季节?该怎么办呢?二、玩中学1、说一说。说一说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你知道是什么季节吗?2、分一分。哪几个月是春季?哪几个月是夏季?哪几个月是秋季?哪几个月是冬季?四季是怎样划分的?(1)小组讨论。(2)全班交流,汇报讨论结果。(3、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四季的划分?3、调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调查同学们的出生季节。(2)小组交流:怎样收集和整理调查得到的数据?4、涂一涂。在统计表格中涂色,整理数据。5、说一说。(1)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2)夏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同学有几名?\n(3)如果你们班某个同学的生日你不知道,猜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4)从图中你还能发现什么?三、全课小结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统计的作用可大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用统计呢?四、布置作业1、调查一下你们村里,有多少学生读小学、初中、高中、大学。2、一个季度有多少个月?新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n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难点: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米尺、软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二、自主探究:\n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4、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教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三、拓展运用:1、教师出示1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1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较长的距离。量跳远的距离。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3、1米=()厘米100厘米=()米5米=()厘米200厘米=()米实践活动: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量跳远的距离。\n(指导学生:要先确定两个点,一个是跳的起点,另一个是跳完后脚后跟所在的点(终点)。量的时候,尺子要从起点拉到终点,尺子要放平拉直,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新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加减混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加减混合所表示的意义,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2、过程与方法:同学经历从实际情境中笼统出加减混合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在学习活动中,经历观察、比较、笼统和概括等思维过程,发展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培养同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协助同学理解加减混合式题的意义和计算顺序,正确计算。2、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混合式题的意义和计算顺序。教学过程(一)谈话,分组进行比赛,激发学习积极性。(二)创设情境1、复习:\n9-3-4=  8-2-3=  9+0+1=4+3+2=  5+4+1=  5-3-1=2+4+0=  10-7-2=  10-1-6=指生回答。9-3-4你是怎么算的?(生回答:)4+3+2你是怎么算的?(生回答:)连加连减题在算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答:都是先算前两数,然后用得数再和第三个数进行计算。(也就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课件出示)师:这里有四只丑小鸭,每只丑小鸭身上都带着一道题,只要同学们把这些题解决了,丑小鸭们就会变成美丽的天鹅。谁来帮帮它们?2、新课引入。师:丑小鸭们变成了美丽的天鹅,它们飞呀飞呀,飞到一个美丽的湖边,它们纷纷落入湖中尽情地嬉戏着。(三)探究新知1、学习例1。(1)教师电脑演示:(湖面上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天鹅。)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师:那应该怎样列式?板书:4+3\n(2)教师操作屏幕,重现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再飞走2只的场面。师:看到这一情景,谁能完整地来说一说,并提出问题呢?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再飞走了2只,现在还有几只?我们该怎么列式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4+3的后面写上-2,把算式写完整并读算式。⑶谁能再读一读这道题,对照图画来说一说4+3-2所表示的意义。(指名说)⑷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刚学过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能给它取一个名字吗?(学生自由发言。)⑸引出课题: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板书:加减混合。)学生齐读课题。2、类比探究算法。⑴那么4+3-2该怎么计算呢?①学生同桌讨论,互说计算过程。②学生汇报。师板书:4+3-2并标明计算顺序。(先算4+3得7,再算7-2得5。)③教师小结。(板书得数“5”。)3、学习例2。电脑演示例2:湖中4只天鹅,先飞走2只,又飞来3只。师:美丽的小湖上,天鹅又发生了新变化你能把图意说给大家听吗?\n⑴学生说图意。⑵你能提出什么问题?⑶谁来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⑷翻书试着计算4-2+3。⑸交流汇报计算过程。生:先算4-2得2,再算2+3得5。师:为什么先算4-2?计算第二步时是哪两个数相加?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在算式中标明注出计算的顺序。4、师生共同小结:加减混合计算顺序。(从左到右)(四)反馈练习1、完成第75页做一做。(课件出示图画)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⑵列式计算。⑶说说算式7-3+4=8的意义和计算顺序。2、游戏:小青蛙找家。(练习十二第2题)⑴班齐唱《小青蛙找家》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戴上头饰,帮小青蛙找家。⑵分组读算式,并说出计算顺序。⑶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保护益虫的教育。3、解密大行动。⑴独立完成计算卡上的10道式题。\n⑵游戏规则:任选一题算出得数,如果这个得数是下方这5个密码中的一个的话,你们组可相应获得两颗星星。⑶请同学说出得数,并说出计算过程。给说中密码的那组加星星。4、小结比赛结果。(五)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小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六)布置作业。1、把课本第75页说给爸爸妈妈听。2、算一算1+6-2=  6-5+8=  9-6+5=4-3+9=  6+4-5=  4+2+4=新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学会使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对事物进行统计。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统计的方法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整理。能根据统计表提出问题。3、情感目标:认识到统计的价值,感受到统计对生活的影响。教学重难点:能够使用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对事物进行分类统计。教学过程:\n一、课前活动教师:“今天是孙老师第一天给同学们上课,孙老师非常高兴,你们能告诉老师今天与老师合作的同学有几个吗?”(学生数,并回答:“30个”)教师:“女同学有几个?男同学有几个?”(学生数,回答:“男生有15个,女生有15个)教师:“同学们数的真认真,老师把我们的30位同学分成了八个小组,今天八个小组进行一个比赛,看哪个小组表现得好,就得老师手中的金星,本节课得星最多的将是我们的小擂主。”二、导入教师:“现在我们这儿的天气已经非常冷了,可是在美丽的海南岛却十分温暖,大家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到哪里的海滨浴场游览一下?”生:“想。”三、新授1、初次接触师:“大家请看大屏幕。”(出示图片)教师:“来到美丽的海南岛,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学生回答)\n教师:“同学们观察的真是太仔细了,现在你能不能将海滨浴场的游人按照性别,也就是男、女进行分类,数一数男的有几人?女的有几人?”(学生开始动手数,并汇报)教师:“我们一起验证一下。”(教师指,学生一起数)教师:“男的有15人,女的有14人,那么合计,也就是一共有多少人呢?”(学生回答:“29人”)教师:“同学们数的真是太仔细了,那你能不能把这些数据填在这样的表格中?”(教师出示幻灯片)教师:“好,拿出表1,开始填,看谁填的好,填的准。”(学生填表1)教师:“那位同学上台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学生展示)教师:“这位同学真勇敢,我们给他鼓励一下,哪位同学再上来展示一下?”(随时加星)教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是太棒了,刚才我们用的这种整理数据的方法,就是统计,也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内容。那么海滨浴场的人只能按男女进行分类吗?可不可以采用其他方法进行分类?”(学生讨论并发言)\n教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下面小组选一种你们最喜欢的方法,进行人数的清点,把整理的数据填入表2中。看哪个小组选则的方法好,整理的速度快。”(学生动手填表)教师:“哪个小组上台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学生展示)(第一个展示过程中,向学生介绍,从这个统计表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以后的让学生自己说从统计表中得到了哪些信息?)2、引出课题,进行巩固教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是太好了,你们看,海上还有许多漂亮的彩色船只,有大有小,现在你能用我们刚才学过的统计方法对海上的船只进行分类统计吗?(学生:“能。”动手填表)(学生展示)教师:“刚刚我们把海上的游人和船只进行了统计,那你们能告诉老师,统计有什么好处吗?”学生回答:“简便、清晰、一目了然。”教师:“你们真是一群善于观察的好孩子,这不,小丽有一个漂亮的衣柜,可是里面却十分乱,裤子、上衣、裙子都堆到了一起,(出示幻灯片)你能帮小丽用我们学过的统计的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吗:”\n(学生动手填表)教师:“哪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展示,说:“我是将衣服分成了羽绒服、裤子、裙子三类,其中裤子四件,裙子七件,羽绒服三件。合计十一件。”)教师:“说得真好,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学生回答,即使发星)教师:“我替小丽谢谢大家了,快乐的40分钟马上就要结束了,看看我们的得分情况,我们也进行一个统计。(师生合作完成战绩统计表)教师:“现在本节课小擂主已经产生,他们是几组?”(学生回答,奖发金星)教师:“非常感谢大家的合作,我希望大家回家可以运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整理一下自己的衣柜、书橱、书包。做一个会做事的好学生,好不好?”

网站简介

奥数库(www.aoshuku.com)是一个专注奥数知识扩展和学习的在线教育网站,内容涵盖了奥数题、数学题、试卷、课件、知识点、数学公式等,拥有大量的奥数题库和数学题库,包含全国中小学各个版本教材,深受中小学师生用户喜爱的网站。

微信公众号

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如部分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过以下方式联系站点负责人。

2016-2021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 闽ICP备2021004933号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分享,如有版权作品存在问题或内容中存在违法和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系403074932@qq.com

闽公网安备 35021302000396号

闽ICP备2021004933号
返回首页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