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更新时间:2022-06-16
类型:doc
大小:1.79 MB
页数:132
下载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课件 > 人教版数学课件 > 二年级上册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第一课时课题: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合学生亲身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合用,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突破重点。难点:培养学生初步估测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难点。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小组研讨法。教学准备:将学生分成4一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学生准备: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白纸条、1角的硬币、回形针、小刀、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教学过程课堂导语:同学们,比一比粉笔和回形针,哪个长,哪个短?粉笔和铅笔哪个长,哪个短?一会说粉笔长,一会说粉笔短,这是为什么呢?这根粉笔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知道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统一长度单位。(板书课题)一、探究新知\n(1)提出问题。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让学生讨论,想办法,小组交流。(2)汇报交流,分组活动。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用1角的硬币、手、三角形学具、方木块等作为工具测量,下面就请同学们分成5人一组,和老师一起测量课桌的长度。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3)小组交流。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测量结果。显然,同学们和老师的测量结果不同。(4)质疑问难。为什么我们测量的都是课桌的长度,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为什么同学们一推一挥地量,老师也一推一推地量,结果也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渐明白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作为测量标准,所以量出的结果不同。那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用相同标准进行测量)让全班同学选同一物品(如小刀或小方木)再一次测量课桌的长度,并汇报测得的结果。由此归纳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5)活动延伸。①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一个文具盒的长。学生测量后汇报测量结果。(数学课本的宽是5个回形针的长,文具盒的长是5个小刀的长)师:数学课本和文具盒不一样长,为什么它们都用5表示?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②归纳升华。同学们,数学课本的宽和文具盒的塔尖不一样的,它们都用5表示是因为测量的标准不一样。因此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标准。二、积累运用用手一推一挥地量桌子的长、高及凳子的高,可以一次接一次地测量。三、总结提升(1)大家亲自测量了很多物体的长度,在测量过程中,你们学\n会了什么?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所学内容。(1)归纳强调。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必须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板书设计一测量课桌的长。(分组活动,汇报交流)二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教学反思:这节课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就目标而言,学生不难达到,但总体上感觉太匆忙。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活动课上,学生学具的准备、课堂纪律的掌控都是需要考虑重视的问题。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课件丨视频丨试卷第二课时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及第4页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通过量一量,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2)学会用直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重要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突破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突破重点。难点;体验1厘米的长度,并形成直观印象。突破方法:通过合作学习突破难点。教法与学法:教法:谈话、演示。学法:自主探究。\n教学准备:图钉、刻度尺、小木棒、纸条、铅笔、练习本、墨水瓶盒、CAI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老师节就要到了,我们班布置教室挂拉花时发现差了截,同学们准备用彩纸补做一条拉花,还要做多长呢?我们先找根小棒量一量。咦,怎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结论:测量的工具不同,长度标准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不一样。为了准确的测量,人匀发明了带刻度的尺子,我们今天就来认识“厘米”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板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二、探究新知(1)认识厘米。①认识刻度尺。大格、小格、数字和厘米。0刻度线②认识1厘米。1厘米有多长(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2是1厘米,从刻度2到刻度3也是1厘米)③认识刻度尺上的几厘米。从刻度0到刻度2是几厘米?4厘米有几大格?请同学们说一说。学生汇报。(2)用厘米量。⑦每人发一张纸条,先估计大约有多长,再用刻度尺量一量。说一说是怎样量的?(把尺子上的0刻度线对准纸条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⑤课件演示测量纸条过程。④测量下面物体的长度。数学书的长、宽,铅笔的长。三、拓展延伸,学会应用(1)完成“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集体订正。\n(1)小组使用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量完后互相看一看比一比。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认识厘米用厘米量(1)认识厘米认识1厘米从刻度0到刻度1认识几厘米(2)用厘米量教学反思:本课亮点在于:1、让学生参与本课的目标制订。2、体现两个转变,1厘米长度答案的多样化,从0刻度线开始或从任意刻度线开始量。3、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不足之处在于:目标提出后没及时将学生的问题归类。第三课时课题:认识米用米量教学内容:第4页例4例5及第4页“做一做”和练习一第3-5题。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初步认识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3)学会用1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教学方法教法讨论、演示。\n学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法。教学准备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CAI课件。教学步骤:复习引入(1)提问:⑦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②你们的哪个手指宽1厘米?(2)引入新课请两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很麻烦、很累)对!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板书:认识米用米量)二、探究新知(1)认识“米”。猜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看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2)认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课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3)用米量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三、积累运用,拓展延伸(1)判断(对的打丁错的打X)⑦铅笔长15米。()②课桌高70米。()③一棵树髙16厘米。()(2)完成练习一第3—5题。四、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认识米用米量1米=100厘米教学反思:\n本节课主要教学长度单位米,并教学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课始,运用让学生用厘米尺量黑板感受到太麻烦和太累,从而产生学习用大长度单位量长度较大的物体的兴趣。接着出示米尺,让学生直观感受米尺的长度就是1米。然后采用小组合作用米尺测量物体等活动,通过比较,建立1米的表象,在学生头脑中留下1米到底有多长的深刻印象。再让学生比比看看,探索出1米=100厘米,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实践活动,明确测量长度的方法。第四课时课题:认识线段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的例6、做一做。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点。(2)使学生学会用刻度尺量线段。(限整厘米和整米)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仔细、准确地找线段、量线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线段和量线段。难点:掌握线段的特征,会分辨线段。教学方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绳子、直尺、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探究新知(1)感知线段的特征。⑦老师准备一根绳子,提问:绳子现在是弯曲的,怎样使它变直?学生观察汇报。教师示范:两手一拉绳子变直了。\n小结:把绳子拉直后我们两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板书:线段)②看看线段的特点。小组讨论,汇报。教师指导:直的、有两个点。线段的两端是线段的两个端点。⑤出示拉直的绳子。提问:现在这条绳子是线段吗?为什么?学生观察汇报。②出示几条不同长短的线段,提问:这些线段长短一样吗?教师总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而且有长有短。(2)完成“做一做”(1)找线段小组讨论汇报。寻找我们身边的线段。(2)连线段、数线段。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让学生说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小组讨论汇报。(3)量线段长。二、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的第2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订正。三、总结;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认识线段线段的特征:直的,有两个端点。教学反思:线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既抽象又实际,学生难以理解。因此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观察比较。通过拉一拉、比一比、量一量体会线段的特征,形成表象。但本节课还是存在很多缺陷,表现在语言表述不严密、教学设计形式不多、分层次教学显得不够等。第五课时课题:画线段\n教学内容:教材第6页的例7及“做一做”。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过程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索画指定长度线段的要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仔细、准确地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用刻度尺画线段。难点:画指定长度的线段。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学法:实践操作法。教具准备:直尺。教学过程:一、探索新知巩固量线段的长度。(1)\n(D观察,初步感知。出示课本第6页“做一做”第1题线段。教师强调:测量线段时,这条线段的一端要对准刻度线0,看另一端对准刻度线几,就是几厘米。演示,直观感知。②操作,亲身体验。让学生量一量自己数学课本的长。(2)学习画指定长度的线段。⑦观察,初步感知。出示课本第6页例题“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教学情境图。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画法。②演示,直观感知。老师演示,强调在画线段时一定要在线段的两端表示出端点。⑤操作,亲身体验。学生画完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二、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6页“做一做”中的第1、2题。集体订正。三、全课总结。板书设计画线段画线段:从尺子的0刻度线开始画起,画到指定厘米数的地方。教学反思本节课存在以下缺陷:首先是语言表达欠简洁,其次是教学设计不够丰富,容量不够大,再者没想到画线段还有另外一种方法:即先画两个端点,再连线。但发现本课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难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热情,提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六课时课题:长度单位的合理选用教学内容:教材第7页的例8及“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8、9题。\n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学会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判断物品合适的单位。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对比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不同的物品要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判断物品的合适单位。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学法:操作比较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课堂导语:大家测量知识学得不错,想来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么?一、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1)出示教材第7页例8的情境图:一根旗杆的髙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⑦学生比画13厘米,如果13厘米就这么长,旗杆不可能就这么矮。②我有1米多髙,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旗杆应该是13米高。®10个小朋友的高度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髙。④一支铅笔都不止13厘米,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小结:像旗杆这样比较髙的物体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2)使用交流。你还能举出用“米”作单位的物体吗?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后小结;一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n比较长的物体时用“米”作单位。二、新知拓展我们学过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汇报。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练习一第8题。四、总结提升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需要探究的问题?五、课外延伸教材练习一第9题。板书设计长度单位的合理选用一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用“厘米”作单位;一般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用“米”作单位。课后反思本节课要小朋友填入合适的长度单位,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平时不太注意生活中的事物,再加上刚刚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因此这样的题目是一个很大的薄弱环节。有的小朋友甚至会直接拿尺子去测量图中所给出的实物图,真是让人谛笑皆非。这就要求老师时时提醒小朋友到生活中找一找,男女老少些东西可以让我们来估测,不至于错得太离谱。第七课时课题:100以内的加法(不进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全面了解画面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2)理解算理,掌握笔算加法的书写格式,会正确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操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n教学重、难点:重点: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难点:笔算的计算顺序。教法与学法:教法:演示法。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11-13页的情境图、小棒。教学过程:一、旧知回顾,做好铺垫口算并说出算法:12+7=13+5=2+17=4+13=8+12=14+3=二、合作探究,获得新知(1)动画激趣导入新知。出示fiash动画。教材11页情境图。(2)动手操作,形成表象。(D口算。摆小棒法。⑤拨计数器演示法。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多种算法。(3)抛出问题,合作解决。①多媒体展现,感知竖式。37②小组合作探究新知。用小黑板出示探究问题。根据屏幕展现及摆小棒,用计数器方法列出竖式。说出列式理由。\n(1)教学例2o35+3267对齐数位,从个位加起。教师指导书写。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学生板演,老师指导,集体订正。35+32=43+26=(2)当医生诊断。判断竖式中的错误并纠正。四、知识深化,拓展提髙完成教材13页“做一做”第2题。板书设计100以内的加减法(不进位)35+2=37(人)35+235+32=67(人)35+32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课后反思这是一节计算课,我一改过去说明法则,反复训练的教法,让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究。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有的用口算,有的摆小棒,有的想到了竖式计算。孩子们八仙过海一一各显神通,积极主动,充满自信,从而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第八课时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利用情境图动手摆小棒,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法则。\n(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能力。教学重、难点: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发现法。教学准备:第14页例3图、小棒、多媒体课件。教学步!一、复习引入(1)笔算下列各题。25+42=36+21=24+35=(2)指名回答,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3:35+37①尝试计算。②汇报交流,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言。③竖式算法。学生尝试竖式计算。提问:从哪位加起?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应该怎样写?④比较总结例3和上节课的两道计算题有哪些相同和不同。(2)反馈练习。教材第14页“做一做”。指名板演,集体订正。三、积累提高(1)森林医生,改正竖式中的错误。(2)列式计算。(3)完成教材练习二第4题。四、总结提升\n在做进位加法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例3:35+37=7235个位和个位对齐相同数位对齐+3.7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5+2=772满十向十位进1课后反思教学的问题首先是教师角色的转变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其次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本节课应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从而明白算理。让他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在老师的点拨下完成学习任务。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第无课时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练习二第5-11题,教材第14页“思考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算法。(2)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准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学习、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及综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细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计算方法,并能在实际中应用。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n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二第11题的情境图。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26+8==7+25=17+7=5+57==42+30=30+52=(2)举例说明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要注意什么?(3)指名板演29+54=36+45=76+18=学生完成,集体订正。—、指导练习(1)独立完成第9题(2)完成练习二第5—8题。①第7题,指名板演。①请你当医生②独立完成第6、8题。(1)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二第11题情境图。(2)完成教材第14页“思考题”。三、积累运用(1)练习二第10题。(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四、总结提高通过练习总结两位数加法的注意事项。课后作业:略课后反思归纳与总结是一个内容学完后的必要工序,应该认真对待。第十课时\n题: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教学内容:教材第17、18页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三第1一\n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充分利用情境图上提供的素材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祖国的伟大。(2)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概括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细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教法与学法:教法:演示法。学法:小组研讨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多媒体播放北京2008年奥运会影像资料,以及颁奖欢庆场面,激发学生热情,然后出示第17页情境图。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美国比中国少多少枚金牌?美国比俄罗斯多几枚金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36-23=①小组讨论,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②汇报交流。③归纳算法A各小组代表上台板演。B教师在计数器上演示。C列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n(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2)反馈练习。教材第18页“做一做”第1题。独立完成后,指定2名学生交流计算过程和结果。二、积累运用(1)集体完成练习三第1题。(2)合作完成练习三第2题。(3)完成练习三第3题。四、总结提升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36-23=1336363623一23-23313课后反思这一节课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老师要有足够的耐性,要把机会留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提高、创造的机会,让他们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学习数学的快乐。第十一课时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教学内容:教材第19页例2、例3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三第6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等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n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当个位不够减时如何退位的方法。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小组研讨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第17页的情境图、小棒。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1)多媒体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是我们上节课学过的问题,谁能回忆一下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法则?(3)51-36=?二、探索新知(1)学习例2.①动手摆小棒,合作探究。思考:为什么要拆开一捆呢?②多媒体演示摆小棒过程,老师跟随画面讲解。(2)结合摆小棒图,引导列竖式。(3)交流汇报。①个位上的“1”减“6”不够减,怎么办?②十位上算法:十位上被个位借1之后还剩下几?③多媒体课件再现。(4)学习例3.三、积累运用(1)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2)完成练习三第6题。四、总结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如何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n51-36=1541141151515136-36-36515课后反思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第一课时,其重点和难点就是让学生理解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1作十。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采取了操作小棒的手段和小组合作交流来理解其意义。活动中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比较、分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心服口服地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方法。第十二课时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练习三第9—12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的理解,提髙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2)使学生知道笔算加减法的联系和区别,能够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运算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运用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小组研讨法。教学过程:一、复习\n(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32-18=95-87=63-36=50-27=80-32学生回答后说一说计算要注意什么。(2)引出课题。指导练习(1)练习三第9题。(2)第10题。(3)第11题。⑷第12题。三、积累运用(1)在O里填上“+”或“一”。(2)笔算下面各题(用竖式)。54-18=42-26=50-29=86-47=计算完,集体订正,并请同学说一说应注意什么?四、总结提升k*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3295635080-18-87-36-27-32课后反思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之后的练习课,这个内容也是本册的一个重、难点。所以,我针对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而设计本课。首先创设了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情境,如小医生门诊、快乐加油站、夺红旗等活动。其次,提高批阅效率。让学生同位互批,获得巩固知识和机会,又享受成功的快乐。总之,老师只有针对学生特点,釆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第十三课时\n课题: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教学内容:教材第23例4(1)及练习四第1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2)通过经历对统计图的观察、分析、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和操作过程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在观察操作过程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过程和方法。教法与学法:教法:谈话讨论结合法。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唱儿歌《左手与右手》。我们说一说左手与右手的指头个数怎样?引出:同样多。(2)投影出示题图。①比O多几个?②怎样列式。二、新课教学(1)出示例4(1)指名读题。(2)分析、理解题意,并列式解答。①这道题告诉我们的第一个条件是什么?②第二个条件是什么?③从这个条件你可以看出什么和什么比?\n①以一班为标准,哪班多哪班少?②那么二班的红旗数就可以分成哪两部分?③跟一班同样多的有几面?比一班多的有几面?④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⑤求二班的红旗有几面,只要把这两部分怎么样?算式怎样列?三、巩固练习(1)想想下面两句话,说出什么和什么比,什么多?把多的分成哪两部分?①苹果比梨多3个。②白兔比黑兔多2只。(2)完成教材练习四第1题。(3)听录音,口答。①小猴子有41只,大猴子比小猴子多3只,大猴子有几只?②梅花鹿身髙1米,长颈鹿比梅花鹿身髙3米,长颈鹿身髙多少米?③小熊猫重10千克,大熊猫比小熊猫重20千克,大熊猫重多少千克?四、总结这节课人匀学习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关键要抓住谁和谁比,谁多诳语少,把多的分成两部分,求多的就把这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设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一班:12面二班:与一班同样多的比一班多的3面12+3=15(面)答:二班得了15面。课后反思“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是低年级简单应用题教学中的难点,是在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较大数是由和较小数相同的部分,和比较小数多的部分合起来\n的。要求较大的数就把两个部分加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精心指导学生观察、操作、讨论、说理,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第十四课时课题: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的例4(2)及练习四第2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解答。(2)通过经历对统计图的观察、分析、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和操作过程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在观察操作过程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过程和方法。教法与学法:教法:谈话讨论结合法。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1)请一名学生回答:什么是同样多?(2)在贴纸板上操作:①有5只小兔,萝卜的个数和小兔同样多,萝卜有几个?②有4个茶杯,茶杯盖和茶杯同样多,茶杯盖有几个?\n(1)填空:五角星有10个,圆和五角星同样多时,圆应是()个。二、新授出示例4(2)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4面,三班得了多少面?(1)直观形象,演示过程。(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①按题意摆学具。②列式计算。12—4=8(面)(3)小组汇报。(4)寻找规律,发现方法。小结: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减法。三、巩固练习(1)填空后齐背诵: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计算。(2)完成练习四第2题。四、拓展应用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板书设计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减法计算一班有12面小红旗,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4面。三班得了多少面?12—4=8(面)想:三班和一班同样多时应是()面,去掉4面应是()面。答:三班得了8面。课后反思本节课从一开始就让学生以一种轻松的心情进入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讨论和交流问题,让思维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状态。将学习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学生手中,让孩子们的思维不断闪现火花。第十五课时课题:连加、连减\n教学内容:教材第27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五第1—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和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2)培养书写工整、计算认真的好习惯。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讨论,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竖式的简便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整洁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竖式的简便写法。难点:进位与退位、口算与笔算相结合的算式题的正确计算。教法与学法:教法:谈话法。学法:小组研讨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教材第27页情境图:二(1)班同学帮农民伯伯收南瓜,算一算他们一共收了多少个南瓜。第一组收了28个,第二组收了34个,第三组收了22个。求他们一共收了多少个南瓜,该怎样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连加连减的算式题。(板书:连加、连减)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①小组讨论:连加算式题怎样算?交流汇报。②验证。写出两种简便竖式。(2)教学例2o①多媒体出示教材第27页例2的情境图。同学们共收了84个小南瓜,王叔叔运走了26个,李大爷运走了40个。这时还剩下多少个南瓜?②小组讨论:该自缢列式、怎样算?③学生列式、试算。三、积累运用(1)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n独立完成,集体订正。(1)完成练习五第1—3题。(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总结提升连加、连减的笔算式题,如果把两个竖式合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时要注意,该进位的要进位,该退位的要退位,认真计算,遇到口算的要口算。板书设计连加、连减例128+34+22=84(个)例284-40-26=18(个)2862简便288444简便84+34+22算法34-40-26算法一40628462441844+22-268418课后反思本课连加连减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比较简单,一般都会列对竖式正确计算,不过因为加法可以三个数相叠进行计算,也会出现连减的三个数相叠的竖式,从计算的正确率来说,还是让人担忧。因此在计算课巩固练习时还是应该加大力度。第十六课时课题:加减混合教学内容:教材第28页例3、例4及“做一做”,练习五第5、7、8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n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算式。(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讨论、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混合运算竖式的简便写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教法与学法:教法:讨论法。学法:小组研讨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教材第28页情境图。提问引入。(板书;加减混合)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3:老师出示“车上原来有67人”这个条件,到南山站下车的有25人,上车的有28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①小组讨论:你打算怎么算?②请学生上台板演③及时评价学生的方法并比较各种计算方法。④完成“做一做”(点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1)出示例4:72-(47+16)=①让学生分析、比较例3和例4两题的区别。小组讨论,交流各自想法。②讨论小括号的作用,本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讨论、汇报。小结:“小括号”表示先算部分。①列竖式计算。\n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三、积累运用(1)口算教材练习五第8题采取比赛形式,优胜者发小红花。(1)计算教材练习五第5题和“做一做”。(2)独立完成练习五第7题。四、总结提升加减混合的笔算式题,在笔算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板书设计加减混合67-25+28=70(人)72-(47+16)=9“小括号”表示先算部分。课后反思本课是从学生熟悉的坐公交车的生活情境来引入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用语言描述情境图中的“运用过程”,提出问题,并联系过程列式计算。这样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算式的含义及计算顺序。最大的问题仍然是个别学生做题速度太慢,与计算快的学生差距越来越大。第十七课时题:综合练习丿教学内容:教材练习五第9-12题及思考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练习巩固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笔算。(2)提髙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加减混合运算的熟练程度。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讨论、独立练习等活动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方法,提髙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n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互帮互学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教法与学法:教法:指导法。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教学步骤:一、复习引入30-5-8=36+15-51=(1)口算。23+7+40=57-7+20=48-20-8=90-30-40=(2)笔算下面各题。36+54-27=75-38+39=二、指导练习(1)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0题。(2)第9题。出示课件,仔细观察图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结果。(3)第11题。(4)第12题。(5)第31题思考题。三、(1)(2)(3)四、积累运用在□中填数。(题目略)笔算下面各题。(题目略)一本故事书共42页,第一天年地12页,第二天看了9页。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两天后还剩多少页没看?总结提升今天我们复习了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题,大家在掌握笔算方法的同时,应养成细心认真的习惯,努力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课后反思\n本节课是在学生已在一年级学过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行的100以内的综合练习。关键是将重点放在竖式计算的方法上。在具体教学中,先结合情境图按顺序分步列出两个竖式计算,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看怎样写比较简便,简便在什么地方。整堂课给学生以观察、分析、思维的空间,效果不错。但还是有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进位和退位及审题不清的问题,需要老师及时指导。第十八课时课题: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教学内容:教材第32页的例5及“做一做”,练习六第1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去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难点:重点: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n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1)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2)出示教材32页情境图。(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他们在画画,其中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二、探求新知(1)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情境图。(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想问的?学生自由发言。(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3)小组交流讨论。①应该怎样计算一共有多少人?②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③选派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男生人数:美术兴趣小组人数:14-5=9(人)9+14=23(人)(5)观察比较两个算式的联系。明确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必须先解决第一个问题。(6)提问:你能用一个算式直接求出美术小组的人数吗?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4-5+14=23(人)交流:你是怎样想的?(7)小结。三、巩固应用(1)教材32页“做一做”,让学生说明题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独立列式解答。(2)练习六的第1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3)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全课总结这节课有哪些收获?\n板书设计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男生人数:美术兴趣小组人14-5=9(人)9+14=23(人)14-5+14=23(人)答:男生有9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23人。课后反思这节课使我认识到:要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学;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就让学生自己去讲。总之,教师在教学中重组与激活教学内容、设计弹性化教学结构、组织动态化教学过程、实施激励性教学评价,旨在打破以“课堂”为中心的封闭性教学时空,实现教学开放性;旨在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进行沟通与对话,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第十九课时课题: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35页“整理与复习”第1、2题,练习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系统复习,进一步让学生掌握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提高计算能力。过程与方法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认真的学习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难点: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自主探究法。\n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一、复习口算(1)口算。60-20=38+7=27-8=45+7=6+28=38-20=97-70=54+10=(2)大屏幕出示练习七第1题,可用开火车的形式完成。在订正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讲口算思维过程。二、复习笔算(1)独立完成练习七第7题和第8题。并说出笔算加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反馈练习。独立完成练习七第2题。要求竖式书写规范,能简便的要简便。三、反复练习(1)以口答的形式完成练习七第3题,对有困难的学生可提醒他们笔算。(2)完成练习七第4题。指名学生说结果和过程,其他同学评价,并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四、复习应用题(1)大屏幕出示情境图。(养殖场有母鸡45只,小朋友说:“公鸡比母鸡少36只。”“小鸡比母鸡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①公鸡有多少只?②小鸡有多少只?③小鸡比公鸡多多少只?④母鸡和公鸡一共多少只?⑤小鸡比母鸡、公鸡的总和多多少只提示学生认真观察、审题,弄清数量关系,正确的列式解答所提出的问题。(2)完成练习七第5题。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结果。(3)独立完成练习七第6题。\n五、总结提升六、学生谈本课的收获与体会。板书设计整理与复习笔算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不进位不同点:笔算加法]I进位: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不退位笔算减法]I退位:个位不够,从十位退1课后反思教与学生规律不如教与学生探究规律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体验和学习生活中各种丰富感受,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充分挖掘他们自己的创造能力是上乘的教学方法。本节课虽让学生多多练习,但主要是以他们自己探索为主。老师只是适时引导,设计方法。第一,由情境引入,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第二,自己动手,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不足之处是应该多加入些游戏让学生会更加感兴趣。第二十课时课题: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38、39页例1、例2及“做一做”和练习八和第1—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n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根据角的特征辨认角。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剪刀1把、三角尺1块、白纸1张;直尺、各种形状的实物若干;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白纸各7张;长条12根;图钉若干。教学步骤:一、生活引入,揭示课题(1)感知生活中的角。①课件展示实物(剪刀、钟面、三角尺)。②找一找以上实物中角分别在哪儿,引导学生将角比画出来。③找一找生活中的角。(2)揭示课题。通过探索,知道了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二、实践感知,建立表象(1)画一画,剪一剪。学生自己选择工具画角剪下来。集体交流。(1)摸一摸,探究角的特点。(2)闭眼想像角的样子。还可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比画比画。三、活动操作、巩固应用(1)找一找。①明确活动要求:不用眼睛看,在学具盒中摸出一个带角的图形。②反馈摸出的图形。③分组交流,每个图形的角在哪儿?\n①用手势反馈。(2)做一做。①交代活动要求。②学生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开始活动。③组织学生参观作品。④学生质疑,评价。四、总结提升(1)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一一角,关于它你了解多少?(2)延伸:关于角,你还想知道什么?板书设计画法:课后反思角的认识是低年级学生对几何平面图形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一种飞跃。因此要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要从生活中抽象出角。同时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发展教学思维。第二^一课时课题: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40页例3、例4,练习八第6、7、8、14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n(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画一画等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直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他人交流,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直角,建立直角的空间观念。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直角三角尺、钉子板、多媒体课件、活动角、纸片。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动手感知(1)同学们,我们认识了角,你们能不能用自己的学具做一个角?(2)展示。展示学生所做的角。(3)感知生活中的直角。(4)揭示课题。我们就把这样的角叫直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直角。(板书课题)、(1)探索新知从生活中找直角。(2)判断直角。出示课件,在图中判断哪些图形中的角是直角。(1)制作直角①刚才我们认识了直角,现在我们用一张纸来制作直角。②学生动手操作。③展示成果。④小结:将纸片对折两次得到直角。\n(1)画直角。\n①用三角尺画一个直角。②示范画直角。③请同学们在纸上画直角。三、积累运用(1)折直角。(2)完成练习八第6、7、8、14题。四、总结提升谁能说出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板书设计画法直角的初步认识边顶点□边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基础上认识直角的。教学从寻找物体表面的角入手揭示直角,在学生心中形成感性认识。交流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初步认识直角;第二,用三角尺中的直角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第三,学画直角。第二十二课时课题:锐角和钝角教学内容:教材第41页的例5及“做一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在认识直角的基础上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2)在认识角的教学活动中,初步了解三种角的大小,培养\n初步的空间观念。\n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比较、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想象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重点;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难点:能区分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特征。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实践操作法。教学准备:直尺、三角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启发导入(1)出示游乐场的图片,谈话激趣。(2)观察图片,并与同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3)学生汇报,引入“角”。二、主动探究,获得新知(1)主小朋友拿出纸和笔画出一个你喜欢的角。(2)这么多角娃娃在黑板上真可爱,你能把把它们分分类吗?合作交流;(3)指名小组汇报结果,并说明分的理由。(4)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类验证,渗透方法。①验证直角。怎样验证?(用三角尺比一比)②学生上台验证,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比的。③验证其它两类角。④给角取名。⑤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角按大小可以分成几类\n三、实践运用,深化发展(1)做角。(2)举例。(3)找角(展示五角星)四、总结提升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课后反思“锐角和钝角”是在学习了直角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的,其目的是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及与直角的区别的。有鉴于此,我从几个方面进行了课堂组织:一、让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二、创建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三、利用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四、让学生互相评价共同发展。当然也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说驾驭课堂方面、学生活动效果方面等,有待进一步改善。第二十三课时课题:活动课一用三角尺拼角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的例6、“做一做”和练习八的第1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会用三角尺拼角。过程与方法通过拼一副三角尺,两副三角尺,使学生更进一步辩认直角、锐\n角、钝角。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两个三角尺、三个三角尺拼出直角、钝角和锐角。难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操作比较法。教学准备:三角尺多媒体课件等。学生每人一套三角尺、纸若干张。教学过程:一、探索活动(1)你们已经掌握了什么是钝角、什么是锐角,但你们会画钝角吗?会画锐角吗、画钝角的方法是什么?画锐角的方法是什么?(分组操作、探究方法)你们都画了什么角?(用展示平台展示学生所画的各种角)(2)让学生自己展示所画的角和画角的方法。(指每组代表到前面边演示边说明,集体讨论订正)二、发展活动出示教材42页例6的情景图。(用两个三角尺拼一拼)(1)用两个三角尺可以拼成什么角?(学生可能会说:可以拼成一个钝角、两个直角、一个锐角)那么你们能不能用两个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分组操作,指名到前面边讲解边演示。(2)你们还可以拼出其他的角吗?希望你们多动脑筋、多动手拼一拼,看谁拼的角多。分组操作三、巩固练习,提升能力\n(1)完成教材42页的“做一做”,用两副三角形拼出锐角、直角、钝角。学生小组操作,汇报展示。(2)讨论:一副三角尺和两副三角尺拼出的角有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小组讨论、汇报。(3)完成教材练习八的第13题。①说一说七巧板中的每块板是什么形状,上面各有哪些角?②比一比5块三角形板的各个角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③用两块三角尺拼直角,你能拼出几个?拼钝角呢?学生小组交流、操作、订正。五、全课总结今天我们这节课复习了哪些知识?通过复习你又学会了什么知识?你们会用三角尺拼各种角了吗?板书设计活动课一一用三角尺拼角学生拼角展示两副三角尺拼出锐角两副三角尺拼出锐角课后反思因为每个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一样,对于说得不好的学生教师应该多鼓励、引导,让他们练习反复去说。也可以用激励性语言评价:“相信你,你能行。”“你提高我为你高兴。”“你回答不上来,不要气馁,再来一次。”总之,学生听到这些语言,上课的情绪会被调动,发言也会踊跃。第二十四课时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一)\n教学内容:教材第46、47页例1,练习九第1一4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创设情境,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力口中体会乘法的意义。(2)认识乘号“X”,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活动,扩大学生参加讨论和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重点;乘法的意义,读写乘法算式。难点: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1)出示情境图。课件出示第46页主题图。(2)观察画面。仔细看一看,你喜欢玩什么?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我们先来解决这几个数学问题:①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②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③过山车时嗪有多少人?学生汇报,老师板书:3+3+3+3+3=156+6+6+6=242+2+2+2+2+2+2=14(3)引出课题。二、探究新知\n(1)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教学读法。教学如何将2+2+2+2+2+2+2=14改写成乘法算式。2X7表示7个2连加,算式是2X7=14,读作2乘7等于14。(2)教学“2X7=14”的意思。师:“2”表示相同加数,“7”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14”表示相同加数的和。讨论:如果有更多的2相加,例如10个2、100个2……又该怎样写?听学生汇报,评价学生的汇报结果。提问:求3+4+5这个算式为什么不能用乘法。小组讨论。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更简便。三、练习提高(1)完成教材练习九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判一判。哪些算式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呢?9+4+33=6=85+5+54+5+7(3)你能把加法算式必定成乘法算式吗?8+8+8+87+7+7C+C+C+C+C(4)完成教材练习九第2、3、4题。(5)试一试,你一定是最棒的。6X3读作(5X4读作(2X7读作(),表示()),表示()),表示()(6)你能说出乘法算式吗?9个5相加30个8相加60个400相加20个C相加四、总结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确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读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知识。板书设计乘法的初步认识(一)3+3+3+3+3=156+6+6+6=24\n2+2+2+2+2+2+2=14\n2X7=14读作:2乘7等于14。7X2=14读作:7乘2等于14。课后反思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开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的产生过程,初步感知突袭地的含义。为了突破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难点,新课伊始,我就创设情境,开展摆小棒游戏,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计算自己一共用多少根小棒,从而列出许多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要上好一堂课,很不容易,比如学生看主题图的环节如何设计更加完美,板书如何设计更科学、更节约时间等,都有待改进。教无定法,在教学之前将知识装在心里,将学生装在心里,了解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这样才能够以一当十,事半功倍。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第二十五课时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二)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例2,练习九第5—8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2)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讨论等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乘法是相同加数相加的简便算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有许多相同数求和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n难点:帮助学生沟通相同加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小组研讨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表示()个()连加等于6。),表示()个()连加等于20。7+7+7+7=()X()(1)多媒体出示。3X2=6,读作(4X5=20,读作(6+6+6=()X()(2)相同加数是(),有()个相同加数。加法算式:乘法算式:(3)说出下列算式各部分的名称。8+7=1530-15=15(4)引入新课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大森林里,小动物们要举行文艺晚会。小猴、小兔、小鹿它们准备用动物气球装扮舞台。小熊很好奇,它在数它们一共用了多少个气球。你们能帮助小熊算算吗?多媒体出示:会场及气球图。(2)讨论: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气球,怎样列式计算?(3)说一说。5X3=15中,相同加数是(),有()个相同的加数。(4)介绍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5、3、15这三个数在乘法算式5X3=15或3X5=15中,分别叫什么呢?5和3在乘法算式5X3=15或3X5=15中叫乘数,15叫它们的\n积。5X3=15乘数乘数积(1)反馈练习。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并说说各部分的名称。3个4相加是126个3相加是18三、积累运用(1)习九第5题。仔细观察图,独立完成。指名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2)练习九第6、7、8题。独立完成,集体讲评。三、总结提升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想一想,还有什么问题吗?你板书设计乘法的初步认识(二)5+5+5=155X3=153X5=15乘数乘数积课后反思本节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和熟记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材内容相对比较少。这节课我认为可以多安排几张看图列算式的情境图,一方面巩固深化加法与乘法的联系,另一方面可突出本课的重点,让学生知道积就是相同加数的和。要注意的是:一要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得出:积就是相同加数的和。二要区分乘数与加数、积与和。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第二十六课时课题:5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材第52页例1和“做一做”、及练习十第1、2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学会口诀,运用口诀熟练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编制5的乘法\n口诀的过程,了解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敏捷性,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知道5的乘法口诀,并比较熟练地用口诀求积。难点:根据图意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并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历。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摆、说算式。任意摆,每行摆几个,摆几行都可以,但每行摆的个数要同样多。摆完后说一说一共摆了多少个,怎样列式。列乘法算式,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列加法算式的改成乘法算式。(2)读下面的算式并说说每个算式的意义。3X45X22X24X2(3)填空()X()(4)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乘法。生活中哪些情况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用乘法计算的确很简便。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乘法口诀,它能让我们计算得更快。想学吗?二、探究新知(1)出示一盒福娃(共5个)。①问:一盒几个福娃,就是几个1•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1X5或5X1)所以,1X5=5或5X1二5。(教师板书:1X5=55X1=5)②如果两盒呢?数一数。(出示两盒)\n观察:两盒有多少个?能列加法算式吗?5+5=10能列出乘法算式吗?5X2=10或2X5二10(教师板书:2X5=105X2=10)①如果再添一盒,也就是3盒是几个福娃?请同学们列出一个加法算式。(5+5+5二15)能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吗?(3X5=155X3=15)(教师板书:3X5=155X3=15)②根据书52页的图,5个5个数数。(一个五是五,两个五是十……)小组讨论:刚才我们解决的问题和上面的三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和规律?交流讨论结果:(我们算了1盒、2盒、3盒福娃,每次都比前一次多算一盒)(乘法算式里都有一个乘数是5,而另一个乘数是1、2、3、)(每一次都比前一次多5)(每个积都比上一次多5)四盒呢?五盒呢?跟学生一起数一数。通过摆小棒我们可知道:4X5=205X4=205X5=25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5»10+5护15+5A20+5曾25错误!未指定书签。(7)根据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1X5和5X1都等于5,为了今后计算方便,我们把这两个算式编成一句口诀:一五得五。解释口诀:一五得五表示1乘以5或5乘以1等于5,我们习惯把较小的数放在前面。那么谁能根据2X5=10和5X2=10来编一句口诀?(二五一十)让同学们把后面的乘法算式也编成乘法口诀,并说给自己的同桌听。\n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这五句口诀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5的乘法口诀。齐读口诀。5的乘法口诀有几句?你有什么好方法来记住它?(8)游戏:拍手数数说口诀。三、积累运用(7)对口令。(和学生说明具体要求,把口诀填完整)一五()()()()一十四五()()三五()()()()二十五二五()()(8)课件出示。厂»►011111►回答出正确答案,小松鼠才能继续往前跳。(9)完成练习十第1、2题。五、总结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5的乘法口诀)谁能背给大家听一听?板书设计5的乘法口诀►10一——►15*20—1X5=5一五得五5X1=52X5=10二五一十5X2=103X5=15三五十五5X3=154X5=20四五二十5X4=205X5=25五五二十五十5+5+5525课后反思本节课是乘法乘法口诀教学的第一节课,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五个五的数数的经验,因此很容易得出2个5、3个5……相加的和。先出现5的乘法口诀能较好的凸显乘法口诀的教学。本节课的重点是让\n学生经历口诀的编制过程,理解口诀的意义,探索口诀的记忆方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紧密地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从一只手有几个手指开始然后引入数福娃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怎么数,试着说出算式然后讨论,接着引导学生观察规律,怎么样记得快等方式,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回顾本节教学主要有两点,1、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上,加以引导,然后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尝试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到了更好的发展。2、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和表现欲,一旦获得成功,将会更有信心,他们也才能更加有动力。第二十七课时课题:5的乘法口诀(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练习十第3~6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进一步熟记5的乘法口诀。(2)能正确运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且会用一句5的乘法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熟记5的乘法口诀,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乘法口诀的兴趣,熟记5的乘法口诀。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n(1)对口令。\n()一十三五()四五()一五()()二十五(9)出示口算卡片。5X1=2X5=4X5=5X5=5X2=5X4=5X3=3X5二二、指导练习(1)完成练习十第3题。出示书上插图,请学生根据图说说自己发现的信息,汇报后独立解决,集体订正。(2)完成练习十第4题。背出5的乘法口诀。(可分多种形式:集体背、指名背、小组同学相互背)(3)听口诀,写算式。练习时,以两人为一组,一个学生念口诀,另一个学生写,然后交换。(4)完成练习十第5、6题。第5题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第6题:多媒体出示情景图,先让学生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三、积累运用(1)我会填。()X()=15()X()=20()X()二15()X()二20(2)列式计算。①5个3相加是多少?②5乘4,积是多少?③两个乘数都是5,积是多少?六、总结小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课时作业一、把口诀填完整()一十()五二十()五十五一五()五五()四()二十二、写出乘法算式,算出得数,并写出口诀。2个5相加5和4相乘\n算式:算式:算式:\n四、123五、口诀:-填一填。()X()X()X)=15)=5)=20口诀:(((看谁说得又对又快。串冰糖葫芦有5个红果串冰糖葫芦有几个红果?串、4串、5串呢?看图写算式。、口诀:()X()=5()X()二15()X()=20()X()=10()X()=10每只小猴摘5个桃。)个桃。)个桃。)个桃。列式;列式;列式;2只小猴摘3只小猴摘4只小猴摘课后反思本节课采用“生活——探究一一应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时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将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中,引导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学习、掌握、应用知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1、创造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2、联系生活探究,发展学生能力。3、运用所学解决生活问题。本节课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指导,以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平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只要做生活的小主人,做个有心人,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问题。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课件|视频|试卷第二十八课时课题:2、3、4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材第54、55页例题2-4,"做一做”及练习十一第广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学会2—4的乘法口诀,理解口诀的来源,明确每句口诀的意义。\n(1)使学生熟记乘法口诀,并能利用乘法口诀正确地、比较迅速地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摆一摆、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归纳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和总结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口诀的来源,掌握推导口诀的方法。教法与学法教法:讨论法。学法:小组研讨法。教学准备:游戏的图片、录音机、头饰、算式卡片、小棍若干。教学过程:一、探究新知(1)用3根小棒你能摆出一个什么汉字?可以小组商量。摆一人“工”“个”“干”“大”字等。一个字用3根小棒(1X3或3X1),用口诀(一三得三),那么摆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呢?(2)刚才同学们总结出了3的乘法口诀,总结得好。现在我们分小组再来总结2和4的乘法口诀,看哪个小组总结得最快最好。反馈得出2的乘法口诀: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得出4的乘法口诀:四四十六四五二十四六二十四……二、积累运用刚才你们学得很好,小精灵很高兴,要带你们一块去玩一玩,上哪儿去?注意听。(敖音乐)小精灵带你们来到小树林,小动物们都兴高釆烈地参加动力脑筋爷爷组织的有奖大赛,你们愿意参加吗?(1)口算。(卡片15道题)完(2)投篮比赛。(说明:每人分一张1015612:5XdZ「3X39205\n5X45X25X13X22X13X4(1)游戏:“捉鼠比赛”。说明:头饰上标有算式得数,卡片上有算式。黑猫队:3人,白猫队:3人。三、总结提升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有什么评价?板书设计略课后反思本节课给了学生一个宽广的自主发展、自由发散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去总结口诀、理解口诀,从而发现每一句口诀的含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3、4的乘法口诀教学,在环节设计上跨度较大,在学生操作基础上,能让学生大胆猜想,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编出口诀,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发现、探索、体验,不仅有助于口诀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抽象概括和迁移类推的能力。第二十九课时课题:乘加乘减教学内容:教材第58页例5,“做一做”及练习十二第「4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乘加、乘减算式的计算方法。(2)通过乘加、乘减算式帮助学生掌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发现规律,掌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类比、迁移能力及求异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n乘加、乘减算式的计算方法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乘加、乘减算式题掌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教法与学法教法:讨论法。学法:小组研讨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学校组织秋游,游乐场里热火朝天。(多媒体出示:教材58页主题图)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看到有4个旋转木马,每个木马上可坐3人……)二、探究新知(1)根据这个画图,你想提出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2)小组讨论。(3)交流汇报。(4)观察算式说说自己的想法。如:4X3-1=11这个算式先算什么?4X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减13X3+2=11这个算式先算什么?3X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5)板书课题:“乘加乘减”三、积累应用,巩固提高(1)课件出示教材58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2)动手操作。展开自己的想象,并用学具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用乘加、乘减的算式算出你一共用了多少个学具。(3)完成练习十二第1—4题。四、总结提升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谁的表现最好?板书设计乘加乘减3+3+3+2=11\n3X3+2=114X3-1=11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尊重学生的自我发现和与众不同的方法,提高创新思维,用恰当的评价为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和谐地发展。第三十课时课题:6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材第60页例6,“做一做”和练习十三第1、2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归纳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诀。(2)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口诀计算两个数相乘的积。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6的乘法口诀,并能进行简单计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正确用6的乘法口诀计算两个数和相乘的积。难点:根据图意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小组研讨法。教学准备:\n多媒体课件、三角形、小棒、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复习准备(1)出示习题O4+4+4+4=3X5=2X3=4X2=5X5=3+3+3=1X3=2X5=5X1=2+2+2=3X3=5X2=为什么你能算得这么快?你有什么好办法?(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来计算,会快一些)(2)对口令。(1—5的乘法口诀)(3)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索新的口诀,比一比谁编得好。二、探究新知学习的乘法口诀。(1)多媒体出示教材第60页情境图。(2)瞧,这里有一些豆荚,请大家仔细观察,一共有几个豆荚?每个豆荚中有几颗豆子?一共有多少颗豆子?完成下面表格:豆荚个数123456豆子颗数612(3)小组活动。根据表格写出乘法算式,根据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汇报交流:6X1=61X6=6口诀:一六得六6X2=122X6=12口诀二六十二6X3=183X6=18口诀三六十八6X4=244X6=24口诀四六二十四6X5=305X6=30口诀五六三十6X6=366X6=36口诀、、—*1\KK二十K(4)读记口诀,想一想相邻的口诀相差几。(相邻两句口诀相差6)(5)摆一摆。小组长任意提问:摆:(1、2、3、……)个六边形,用多少根小棒?然后组员回答并说出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三、积累应用,巩固提高\n(1)师生对口令。一六得六、二六十二、、六六三十六(2)算一算填一填。2X6=5X6=4X6=二六()五六()四六()做完后集体订正。(3)完成练习十三第1—4、2题。四、总结提升同学们通过豆荚图,学习了6的乘法口诀,亲自体验了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并自己编出了6的乘法口诀,学会了用6的乘法口诀计算两个数相乘的积,真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板书设计6的乘法口诀£+6+6+6+6+6°>12A18A24A30A361X6=62X6=123X6=184X6=245X6=306X6=1236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6X1=66X2=126X3=186X4=246X5=306X6=36教学反思学生自己发现,总结,运用乘法口诀,可使他们学得好、记得牢,并特别具有成就感。第三十一课时课题:6的乘法口诀(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练习十三第6-10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记6的乘法口诀。\n(2)会用6的乘法口诀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会用6的乘法口诀计算解答有关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教学重、难点:重点:熟记并背诵1—6的乘法口诀,提髙学生的计算速度。难点:培养、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及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教法与学法教法:讨论法。学法:小组研讨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对口令。(6的乘法口诀)同桌对口令,师生对口令(2)开火车,口算乘法。2X34X53X66X61X62X64X42X52X43X53X34X6、指导练习(1)练习十三第7题。多媒体出示表格,向学生说明横行上的1一6和竖行上的1一6各数都看作乘数,把相乘的积写在两个数交叉的位置上。(2)练习十三第6题。看谁都能做对。独立练习,集体订正。(3)练习十三第9题。把学生分成两人一组,其中一个同学拿任意一张卡片,另一个同学要迅速说出哪两个数相乘得出卡片上的这个数。做完一轮互相交换。(4)练习十三第8题(5)练习十三第10题(6)数学游戏:保护青蛙。\n三、积累运用(1)把口诀写完整。一六()二六()()()十八三三()一()得四()()二十(2)计算O4X3=4X2=4X4=3X5=5X6=5X5=6X2=5X4=2X4=3X2=6X6=6X4=(1)每个小朋友分5个°,6个小朋友分了多个°?四、总结提升这节课我们复习了1—6的乘法口诀。在生活中要经常用到哦。板书设计6的乘法口诀(练习课)背诵1一6的乘法口诀游戏:保护青蛙教学反思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6的乘法口诀,我在教学中设置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通过对口令、小袋鼠跳远、小组游戏等活动进行练习,收到了预期的效果。第三十二课时课题:解决问题一乘法和加法应用题的区别教学内容:教材第63页例7及练习十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通过情境解决乘法应用题和加法应用题。(2)分析区别乘法应用题和加法应用题的不同。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活动,扩大学生参加讨论和表达的机会,培养学生分析比较不同题型的能力。\n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学会解决乘法应用题和加法应用题。难点:分析区别乘法应用题和加法应用题的不同。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小组合作探研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圆片若干。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2X3=2+5=4X2=5X1=5+3=4X3=5+5=1+4=(2)列式计算。①3个4相加是多少?②5个2相加是多少?大家已经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学会了计算相应的式子题和文字叙述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加法问题和乘法问题的区别,看谁能够应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3)教师板书课题,乘法和加法应用题的区别。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7①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②有两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一共有多少张?(2)分析解答例7.①看图思考②讨论列式\n第1题:5X4=20(张)答:一共有20张。第2题:5+4=9(张)答:一共有9张。③进一步理解例7算式的意义。第1题的5表示每排有5张桌子,4表示有4排(也就是有4个这样的5张):第2题的5表示第一排有5张桌子,4表示第二排有4张桌子。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2)完成练习十四其他练习。四、归纳①乘法算式可用乘法口诀迅速地计算。②求几个几用乘法计算,求几和几用加法计算。板书设计5+4=9(张)答:一共有9张。解决问题一乘法和加法应用题的区别3+3+3+2=11汽rr汀LLL亘且亘5X4=20(张)答:一共有20张。教学反思低年级学生分析能力弱,对于学过的一些简单加法应用题和一些简单的乘法应用题,往往模糊不清,甚至颠倒运算。如何避免以上现象,我经过深入思索,把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归纳综合,让学生对题目进行一一分析,并正我列式计算。计算后,再全面地看一看这些题目中什么情况下用加法计算;什么情况下用乘法计算。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了:题目中如果有“和”“比谁多”字样的都用加法计算;题目中如果有“倍”“积乘数”字样的都是用乘法计算。做了以上题目并分析之后,学生对什么情况下用乘法计算与什么情况下用加法计算明白了许多。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含糊不清的问\n题,教师要善于帮助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然后让学生进行比较总结,这样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三十三课时课题: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66页第1、2题和练习十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楚本单元的知识点。(2)能对1—6的乘法口诀进行综合运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提髙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兴趣和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整理和复习的方法。难点:独立整理复习。教法与学法教法:谈话法。学法:小组研讨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6的乘法口诀表,口诀卡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提出课堂目标。(2)回顾所学知识。这一单元你都学习了哪些知识?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二、整理和复习(1)整理乘法口诀表。给乘法口诀卡片排序。汇报小组交流成果。观察口诀表你发现了什么规律?\n(2)整理乘法算式表。(教材第66页第2题)①让学生托图中排好的乘法算式表的规律。②提示学生摆好一列乘法算式表。③让学生独立完成剩余算式的排列。三、综合练习(1)对口令。(1—6的乘法口诀)(2)口算比赛。(练习十五第1题)(3)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时无刻无处不在,你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公园里有3组小朋友在玩游戏,每组有5个,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玩游戏?池塘里有4群鸭子,每群6只,一共有多少只鸭子?……)四、总结这节课,我们是怎样整理这个单元的知识的?你有什么感想?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乘法口诀三四十二3X4=124X3=12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5X6=306X6=366X5=30课后反思整理复习过程中,应该合理调整师生角色,确立学生主体活动的核心位置,教师的活动是围绕学生发展来进行的。在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使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实现同学间的优势合作,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第三十四课时课题:观察物体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1,“做一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n(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2)通过活动,能正确辨认从物体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教法与学法:教法:谈话法。学法:小组研讨法。教学准备:熊猫玩具、汽车玩具、小黑板、动物卡片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0)播放多种动物叫声的音乐请学生猜一猜都有哪些动物,同时问:“低估是怎样猜出来的?”(11)出示几张动物卡片,遮住动物的一部分,请同学们猜是什么动物。(12)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动物的纸片,问学生是怎么猜出来的。二、探究新知(1)请同学们拿出熊猫玩具放在桌上,小组同学在各自的位置观察熊猫的形状。汇报,看到的是什么形状?(2)学生画看到的熊猫形状。(3)展示图画。请小组长把本小组的画收集到一起,并贴在黑板上。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大家画的熊猫形状都不一样?(13)请同学们交换位置再观察,再画一画所见到熊猫的形状。三、应用拓展找朋友。请小组每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汽车玩具摆在桌上,再请每一个同学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绍自己所看到的汽车形状。教师同是时\n出示图片请学生判断。四、评价小结我们的生活中有许放许多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出示卡片),所以在我们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这里面有许多数学的知识,因此我们应该热爱我们的生活。板书设计观察物体正面]侧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后面丿课后反思观察物体是课程标准新增加的教学内容。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同时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认为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第一,第二,第三,激发学生观察的心理需求。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采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观察物体的结果。第四,注意建立物体与视图间的联系。第三十五课时课题:观察立体图形教学内容:教材第69页例2、例3及练习十六第5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简单立体图形的活动,使学生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是不同的。(2)通过对立体图形的观察,使学生能够辨认从立体图形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形状。(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n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教法与学法:教法:谈话法。学法:小组研讨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若干立体图形。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出示教材70页第1题大象的玩具,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老师小结:从不同方向看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2)出示一个长方体,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引出课题并板书:(观察立体图形)二、合作探究,观察立体图形(1)活动一:观察长方体。①学生分五人一组坐在长方体图形的不同位置。②组同学边观察边交流。③反馈汇报。从右面看④换成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让学生说说从各个方向看到的图形。(2)活动二:根据正方形判断是什么立体图形。三、及时巩固,完成书本练习(1)完成教材第71页第5题。\n分组用长方体和正方体摆出组合图,进行观察和验证。集体汇报。(2)完成练习纸上的练习。教师出示一个圆:这是我从正面看到的,请大家想想这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如果我从正面看到的是长方形,那么它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二、总结提升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形成立体图形的完整表象。板书设计观察立体图形从正面看从上面看从右面看同一个立体图形,当你从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就会看到不同的图形,我们要根据头脑中已有的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形状进行判断。课后反思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出发,让学生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研究数学,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是很有必要的。学生通过亲自观察立体图形,根据自己的实践体验感悟到从不同的角度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不同,并且能用恰当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立体图形的初步轮廓,这样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第三十六课时课题:观察物体(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十六第1—4题。教学目标:\n知识与技能(1)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培养空间观念。(2)体会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这个物体的三个面,并能准确想象、辨认从正面、侧面(左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过程与方法在观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及想象能力,建立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及交流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培养空间观念。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及想象能力。教法与学法:教法:谈话法。学法:小组研讨法。教学准备:课件、小正方体数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回顾知识(1)课件出示从不同位置拍到的书包、金字塔图片,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一幅图是从物体的哪一面拍到的。再让学生回忆方位词:正面、侧面(左面、右面)、上面。(2)课件出示从一个位置书包和洗衣机图片,让学生思考: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这个物体的几个面?二、指导练习(1)完成练习十六第1—2题。(2)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以3人小组为单位,分别在不同的角度观察,然后交换位置再观察,交流汇报,再连线。(3)完成练习十六第4题。三、应用拓展\n(1)看一看,连一连(2)填一填。(3)按要求画一画四、评价小结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以及还存在的疑问。板书设计观察物体(练习课)正面、侧面(左面、右面)、上面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这个物体的三个面。课后反思学生的空间观念不是凭空而生的,需要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培养和发展。这节课在内容安排上体现了这样几个目标:1、正对面的平面观察,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2、同一物体几个不同角度观察;3、多个角度不同方位的立体观察。第三十七课时课题:7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材第72页例1和练习十七第2、4题。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2)理解每一句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并初步熟记7的口诀,能用口诀进行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在活动和游戏中记忆口诀,提高学生记忆的兴趣和效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类推方法学习新知识。教学重、难点:编7的乘法口诀,记忆7的乘法口诀。教法与学法:\n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小组研讨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七巧板。教学过程:课堂导语时间过得很快,又是一个星期。同学们,一个星期有几天、(板书:7)两个星期有几天?如果我们学习了7的口诀,相信同学们一定算得很快。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7的乘法口诀)一探究新知(1)根据2-6的乘法口诀的经验,猜测一下,7的乘法口诀会有几句?7的乘法口诀又有什么特点?(2)请同学们试着用一组七巧板拼一个图案,然后再与同桌交流,也可在小组内交流。(3)请每小组挑选最满意、最美的图案,在投影仪上展示。(4)观察上面7个图案。图案个数1234567块数7(5)仔细观察统计表里的数,说说你发现了什么。(6)四人一组探究,合作编制7的乘法口诀。乘法算式乘法口诀1X7=77X1=7一七得七\n(7)齐读口诀。(8)交流编口诀的方法。(9)熟记口诀。二拓展应用(1)把练习十七第2题制成卡片,随机抽取。请同学看算式,说口诀,报得数。(2)练习十七第4题。组织学生多种形式背诵7的乘法口诀。三总结提升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7的乘法口诀1X7=7一七得七7X1=72X7=14二七得十四7X2=143X7=21三七得二十一7X3=214X7=28四七得二十八7X4=285X7=35五七得三十五7X5=356X7=42六七得四十二7X6=427X7=49七七得四十九+7+7+714—►14—►14—►+714―►14第三十八课时课题:7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材练习十七第3、5、6、7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5)使学生牢记7的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6)会用7的生产水平2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n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敏捷性。教学重、难点:运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小组研讨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4)背诵7的乘法口诀,指名背,分组背。(15)开火车。(出示卡片)5X7=4X6=3X7=6X5=7X2=6X6=7X7=7X5=6X7=7X4=5X5=7X6=7X3=3X5=2X7=5X4=二、指导练习(1)完成练习十七第3题。点名说题意。(根据花束上的数,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写有算式的花瓶,然后连线)学生说出题意后独立完成。(2)完成练习十七第5题。多媒体出示第5题图,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从图中知道每只骆驼运4箱,一共7只骆驼,求一共运了多少箱)明白题意后学生独立解答,然后集体订正。(3)完成练习十七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4)完成练习十七第7题。多媒体出示第7题词图。认真观察,说说在这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在柜子里摆有4排奶粉,第1排5罐,后3排每排摆了7罐。求一共摆了多少罐奶粉)要求一共有多少罐奶粉,该怎样解决呢?请同学们讨论讨论,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三、积累运用(1)游戏:找朋友。\n首先教师把写好的纸条发给学生,纸条上写着口诀的前半句、乘法算式、口诀的后半句、乘法的得数,请拿到“口诀的前半句”和“乘法的得数”的先找朋友。(1)一根绳子长7米,6根同样的绳子共长多少米?(2)看口诀,写算式。六七四十二五七三十五二七十四四、总结提升今天这节课大家的表现很好!你们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7的乘法口诀(练习课)看口诀表,把7的乘法口诀写完整。——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一五得五二五一■H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KK二十K一七得七课后反思要活跃课堂气氛,创设合适的情境是关键。学习“7的乘法口诀”,画几张七星瓢虫图大大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节课下来,虽然也调整了几次课堂纪律,但比起以前的课,还觉得轻松了许多。第三十九课时课题:综合练习教学内容:拓展习题。\n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熟记2—7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应用2—7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2)进一步提髙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说一说、比一比,提髙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教学重、难点:运用2-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背口诀。全班同学竖着背1—7的乘法口诀。再横着背1一7的乘法口诀。3X5=2X4=4X7=2X6=3X3=1X5=4X6=3X4=4X5=7X5=4X2=7X7=(3)把口诀填写完整。三()得九四五()()三十五()四十二(2)口算。(开火车)()十二()十二二、指导练习3X6=2X7=6X6=6X5=()十八()四十九()十六(1)多媒体出示情境图,认真观察,从图上你能知道什么?(图上有7排椅子,每排有5人座位;图上有5排椅子,每排有7个座位)\n(2)多媒体出示情境图。(校门口有3行花,每行有7盆)要求一共有多少盆怎么解决?(3)多媒体出示情境图:(小丽买了7盒水彩笔,每盒要5元钱)你怎么提出问题?为什么时候要用乘法?三、积累运用(1)比一比,在O里填上“V”或5X40244X70255+50256X6030(2)找规律填数。①61218(②3528()3X604X42X603X4)30()7一箱饮料有6排,每排4瓶,每瓶饮料卖3元钱。请提出两个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四、总结提升今天我们复习了2-7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学们的表现很棒,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加油。课后反思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出发,让学生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研究数学,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是很有必要的。第四十课时课题:8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材第75页例2,练习十八第1—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索中,让学生经历8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培养归纳、总结能力。(2)在应用过程中,寻找8的乘法口诀的规律,能熟练运用8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算式。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n情感态度与价值观\n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态度。教学重、难点:经历编制口诀过程,记忆口诀。教法与学法:教法:谈话法。学法:小组研讨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圆片。教学过程:一、探究新知(1)多媒体出示例2的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军乐队站成了8排,每排8人)看小狗是怎样算的,它终于算出了一共有多少人。你有更简单的办法吗?(2)自己想办法,尝试编口诀。(小组讨论、交流编制出口诀)(3)寻找记忆口诀的规律。①师生对答8的口诀。②同桌对口令。③口答:7个8比6个8多(),比8个8少()。二、巩固应用(1)卡片口算练习十八第3题。(2)完成练习十八第1题。(3)完成练习十八第2题。三、总结延伸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说感受,并一起回忆8的乘法口诀)你知道一只螃蟹几条腿吗?两只、三只、八只螃蟹呢?板书设计8的乘法口诀1X8=8一八得八\n2X8=163X8=244X8=325X8=406X8=487X8=568X8=64二八十六三八二十四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八八六十四课后反思本课根据乘法口诀生成规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思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含义。通过引导找表中的规律,找记忆口诀的规律,让学生交流想法,并设计师生对口令、师生游戏、生生游戏等多种活动,帮助学生从多层面上记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例如在学生看图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所发现的条件简单板书,避免其他学生在分析时,记不清数据和题意。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第四^一课时课题:8的乘法口诀(练习课一)教学内容:教材练习十八第4、6—9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习巩固8的乘法口诀,运用口诀正确计算。(2)会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教学重、难点:记住口诀,运用口诀正确计算。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自主探究法。\n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角星。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出示口算卡片)8X2=7X7=8X4二7X5=3X8二7X6=7X8=6X8=4X8二3X6二7X3=8X8=(2)背口诀。(集体背、点名背)(3)引入新课。二、指导练习(1)完成练习十八第4题。多媒体出示第4题情境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说说怎样找玩具。(2)完成练习十八第6题。同学们拍手做游戏(两人一组)一只螃蟹8条腿,两只螃蟹16条腿,……,八只螃蟹64条腿。(3)完成练习十八第7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4)完成练习十八第8题。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教师发令后全班同学开始计算。算得又对又快的奖五角星以示鼓励。(5)完成练习十八第9题。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对又快。三、积累运用(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7X8二8X6+D8X5二8X6—口8X4+8二8X□8X8-8=8X□(3)要拼8组OQP,需要多少个O?四、总结提升板书设计\n8的乘法口诀(练习课一)背诵1—8的乘法口诀拍手游戏课后反思在教学中增添乐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手段。让他们做一做游戏,再动一动脑筋,学生是愿意的,这样总能使学生的学习处于主动状态。第四十二课时课题:8的乘法口诀(练习课二)教学内容:教材练习十八第9-12Mo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巩8的乘法口诀,运用口诀进行熟练计算。(2)运用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讨论、汇报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口诀熟练计算。难点: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法与学法:教法:谈话法。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出示卡片)8X3=6X8=7X5=8X4=1X8=3X7=4X6=8X8=5X8=6X7=2X8=4X7=(2)看线段图列式计算。\n红花厂r黄花「1「(1)引入新课。板书:8的乘法口诀练习二、指导练习(1)完成练习十八第9题。采取集体背指名背的形式熟记乘法口诀,交流熟记的方法和经验。(2)完成练习十八第10题。多媒体出示第10题情境图。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一个用简洁计算的问题吗?你知道为什么用乘法进行计算吗?(3)完成练习十八第11题。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汇报交流。(4)完成练习十八第12题。多媒体出示第12题图。认真观察,说明图意。小组讨论解决“一共有多少人”的办法。A、8X3+4=28(人)B、8X4-4=28(人)第一种方法:先算前3桌的人数,再加上第四桌的4个人。第二种方法:先算4桌可坐多少人,再减去4个空位。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三、积累运用(1)游戏:对口令。1—8的乘法口诀。(2)8xn-8=n(8—口)XQ=8想一想这两题各有多少种不同的填法。四、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想知道什么?板书设计8的乘法口诀(练习课二)看图列算式。8朵红花\n黄花?朵课后反思这节课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并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化为教学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变长期的、习惯了的旧的教学方式,才会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绿色课堂理念,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探究活动,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断发展。第四十三课时课题:用乘法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78页的例3,练习十九第1、2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根据乘法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2)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讨论、汇报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意解答求相同加数的和的乘法应用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用乘法和所学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教法与学法:教法:谈话、讨论法。学法:小组探究法。教学准备:\n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1)常规练习,齐背8的乘法口诀。(2)听算:第一组:2X8,3X8,8X2,4X8,5X7第二组:8X4,4X7,7X4,6X8,8X5(3)课件演示:教材例3O(小军和小红一起逛超市,在超市的文具专柜有许多的文具:文具盒每个8元,铅笔每枝3元,橡皮每块2元,日记本每个4元……)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看一看,说一说。请同学们仔细看图,把看到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同桌互相说一说。全班汇报,交流。(2)提出问题。.你能根据这幅图说出解决的数学问题吗?文具盒每个8元,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元钱?橡皮每块2元,买7块橡皮,一共多少钱?铅笔3元一枝,要买5枝一共多少钱?日记本每个4元,买6本,一共多少钱?(3)解决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问题。汇报学习过程。三、练习巩固(1)比一比,算一算。出示练习十九的第2题:让谁算得又对又快。(2)看图列算式。出示练习十九第1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列出算式,再集体交流。(3)每横排有6颗星,4排有几颗星?每列有4颗星,6列有几颗星?(1)第横排有7个圆,3排有几个圆?每列有3个圆,7列有几个圆?四、拓展学习\n(1)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与同学们说一说。(2)小兰买3块橡皮,每块橡皮3角钱,小兰一共花了多少钱?妈妈给了她1元钱,应该剩下多少钱?分析:这是一道先乘后减的应用题,首先利用乘法口诀算出小兰花钱总数,再用妈妈给的钱数减花掉钱数求剩余。五: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板书设计用乘法解决问题文具盒每个8元,买3个文具盒,一共要多少元?分析:求3个文具盒的价钱总数,可以用1个文具盒的价钱乘买的个数。解答:3X8=24(元)答:买3个文具盒要24元。课后反思本节课充分让学生难过摆、看、想、说、算等实践活动感知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理解数量关系。教师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完成了新知识的主动建构。我进一步认识到学生的知识不仅仅是教会的,而更应该是由学生自己摸会的。第四十四课时课题:9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材第80页的例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自编的乘法口诀,掌握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2)熟记9的乘法口诀,并会用9的乘法口诀求积。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n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重点: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难点:与其他乘法口诀混合运用。教法与学法:教法:谈话法。学法:小组研讨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物卡片、统计图表。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背7、8的乘法口诀。提问:7、8的乘法口诀有几句?(7的7,8的8句。)(2)口算练习:7X4=8X3=8X5=6X8=4X8=8X6=3X7=7X6=6X7=5X8=4X7=7X5=①先说口诀后计算。②抽问算式的意思。③直接说出得数。二、探究新知(1)看一看,准备题。(学生自制卡片)拿出9张卡片,在第一张上写9,然后依次加9,一直加到和为81,把每次加的得数写在卡片上,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摆好。把写好的卡片读一遍。问:27是几个9相加得来的?45是几个9相加得来的?63呢?(2)自编9的口诀。1X9=9一九得九9X1=92X9=18二九十八9X2=183X9=27三九二十七9X3=274X9=36四九三十六9X4=365X9=45五九四十五9X5=456X9=54六九五十四9X6=54\n①找规律。A看9的算式有什么特点。B从表中找9的规律。1234567801011121314151617⑱1920212223242526肋2829303132333435觞3738394041424344爾4647484950515253劇5556575859606162霍64656667686970717374757677787980呵828384858687888990C观察9的乘法口诀的积有什么特点?除9以外,每个积中的两位数相加都得9。7X9=63七九六十三9X7=638X9=72八九七十二9X8=729X9=81九九八-一(3)熟记口诀。9X9=81D找一找9的口诀中其他规律。三、积累运用(1)看卡片口算,说出用哪句口诀。9X7=9X5=9X3=9X4=9X6=9X8=9X2=9X9=(2)填空。7X9=06X9=08X0=720X5=45(3)照样子,看得数写出9的口诀及算式。18:二九十八,9X2=18,2X9=1881,63,27,54四、总结提升这节课,我们编出了9的乘法口诀,还知道了中间的不少规律,今后用口诀计算就容易多了。板书设计9的乘法口诀课后反思\n为了将枯燥的记忆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开展一个记忆比赛也是可行的方案,其次教学生探索9的口诀中得数与9的某种内在联系,也是帮助学生记忆的良好手段。第四十五课时课题:9的乘法口诀(练习课一)教学内容:教材练习二十第1—5题。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记忆9的乘法口诀,运用口诀正确计算。(2)建立9的倍数的模型,培养学生探究、思考的习惯。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记9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运用口诀正确计算。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出示卡片)1X5=2X7=3X8=4X9二3X9=6X5=7X8=9X8二(2)把口诀补充完整。四九()()四十五()七十二六九()(3)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记住9的乘法口诀的?\n(1)引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9的简洁口诀的有关知识。(板书:9的乘法口诀练习课一)二、指导练习(1)完成练习二十第1题。多媒体课件出示第1题情景图。以“火车接龙”的形式请同学们直接说出结果。(2)完成练习二十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比一比谁能用最短的时间全部算对。(3)完成练习二十第3题。多媒体课件出示第3题词的情景图。仔细观察,请同学们说说怎样才能对号停车。(根据每辆车上的算式得到的结果,找到写有相应数字的停车位置)请同学们用连线的方法在教材练习二十第3题上完成“对号停车”。(4)完成练习二十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5)完成练习二十第5题。集体背,指名背诵9的乘法口诀。三、积累运用(1)填一填。X97□4►□8□X85►□6►□9►□(2)课件出示题目信息,学生解答。打乒乓球的有4人,踢足球的人数是打乒乓球的人数的9倍。圖足球的有多少人?先让学生审题,说说题目的意思。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学生独立解答,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3)在O里填上运算符号,在□里填数。9X8=09X4=9X5-Q5X0=459X7=9X2O9X5四、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练习,相信同学们对9的乘法口诀记得更熟了,希望同学们更加努力,把乘法口诀记得更熟。课后反思\n利用知识的迁移,学生能以1—8的乘法口诀作为基础,很快地编出9的乘法口诀。口诀编出后我没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发现探索9的乘法口诀中的规律,从而加深印象,记住口诀,这就是我最满意的地方。第四十六课时课题:9的乘法口诀(练习课二)教学内容:教材练习二十第6、8—11题。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巩固9的乘法口诀,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讨论,提髙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熟练、正确地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背口诀。同桌间互背口诀,抽查背口诀,接要求背口诀。(2)口算。(开火车)6X7=8X9=4X7=5X4二7X9二8X8=4X9=5X9=6X8二7X7二4X8二5X7二6X4=4X1=6X5=4X5二9X7二9X8二(3)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n七九六十三五九四十五二、指导练习(1)完成练习二十第6题。多媒体课件出示第6题。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比较每一组的3个算式,看看有什么发现。(2)完成练习二十第8题。①多媒体出示第8题情景图。②学生认真观察,说说题目的意思。(每两棵树之间相距5米,排成一字形,10棵树总长多少米?)③学生讨论解决这个问题。④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完成练习二十第10题。多媒体课件出示第10题的情景图。仔细观察,请同学们说说题意。三、积累运用(1)完成练习二十第9题,背口诀。(2)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第11题。做完后任何讲评。(3)用手指帮你记住9的乘法口诀。四、总结提升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清楚,想知道吗?课后反思教乘法口诀,应把重心放在口诀的意义的理解上,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发现规律、探索记忆方法和归纳演练上。老师的具体做法应是:变教师直接讲授为点拨引导学生。二、变学生被动接受为相互探索交流。三、变机械记忆为有意义的学习活动。\n第四十七课时课题:乘法竖式教学内容:教材第81页的例5及练习二十第7题。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写法,会列竖式计算表内乘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引导探究让学生掌握乘法竖式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乘法竖式的写法。难点:自主总结乘法竖式的要点。教法与学法:教法:谈话、讨论法。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熟背7的乘法口诀。(2)口算。(3)笔算:9+12=24-13=学生独立完成,并请两位学生板演,集体校对。提问:在笔算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揭示课题:加减可以用竖式计算,乘法同样也可以,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乘法竖式。(板书课题:乘法竖式)二、探究新知看图意,列出算式。(1)出示教学挂图提问:看着这幅图,谁来说一说它的意思?你会列出算式吗?5X9(2)写竖式。学生尝试书写,教师巡回指导,集体交流。\n5X945(2)介绍各部分的名称。5乘数X9乘数45积小结:写乘法竖式时,要先写一个乘数,再写乘号和另一个乘数,在下面画一道横线,根据口诀算出积后,将积写在横线下面,注意积的个位要和乘数个位对齐。三、巩固练习(1)5X7o(2)学生完成。两名学生板演。(3)集体交流。问:积35怎么书写?积的个位应写在哪里呢?教师板书:35四、运用积累(1)完成第81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2)学生编题。请学生编两道乘法算式,如:7X31X4,学生选择其中一题完成,同桌交流书写过程。(3)完成练习二十第7题。板书设计乘法竖式5乘数5X9乘数X745积35注意积的个位要跟乘数的个位对齐。\n课后反思本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尝试书写乘法竖式,知道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自主计算。旨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体验成功快乐,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在巩固练习中让学生自己编题,可以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参与热情。通过本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能比较好地掌握,只有少数学生掌握不够好,经后要让学生多做多练,并加强个别辅导。第四十八课时课题:用数学教学内容:教材第84页的例6、“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一第3、6题。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2)使学生能根据乘法和乘加解决够不够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讨论、汇报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和乘加的含义解答应用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用乘法和乘加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学会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教法与学法:教法:谈话、讨论法。学法:小组研讨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导(1)商店里有4盒乒乓球,每盒6个,一共有多少个?\n(2)商店里有20个红皮球和17个花皮球。卖出35个皮球,还剩下多少个?(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并说出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义)二、探究新知教学例6.(1)出示教科书第84页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内容,再根据画面内容编一道应用题。学生自由编题后教师出示:二(1)班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租的客车是有8排座位,前7排每排4个座位,最后1排有5个座位,全班师生能坐下吗?(2)全班读题后讨论。已知条件和问题各是什么?能不能一次求出坐不坐得下?我们要算“坐不坐得下”应该知道什么条件?(有多少人,有多少个座位)我们第一步应该先算什么?应该怎样列式?方法一:4X7=28(个)28+5=33(个)>30+2=32(个)方法二:4X8=32(个)32+1=33(个)>30+2=32(个)谁会用一个算式表示以上两个算式?4X7+5=33(个)>30+2=32(个)4X8+1=33(个)>30+2=32(个)答:坐得下。学生独立完成,比一比谁能用最短的时间全部算对。(3)练习。完成教科书第84页的“做一做”。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第85页练习二十一的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完成教科书第85页练习二十一的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评议。四、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二(1)班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租的\n客车是有8排座位,前7排每排4个座位,最后1排有5个座位,全班师生能坐下吗?30+2=32(人)4X7=28(个)>32(人)4X7+5=33(个)>32(人)答:全都师生能坐得下。课后反思反思过程经历“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和积极验证”四个阶段。在以上四个环节中,反思最集中地体现在分析阶段,但它只有和其它环节结合起来才会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实际的反思活动中,以上四个环节往往前后交错,界限不甚分明。第四十九课时课题:乘法口诀表教学内容:教材第86页的乘法口诀表,练习二十二第1、2题。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通过归纳整理全部乘法口诀,使学生理解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并掌握全部乘法口诀。(2)使学生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计算表内乘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讨论、汇报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感受探索的乐趣。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归纳探究的能力。教法与学法:教法:谈话法。学法:小组研讨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乘法口诀表、数字卡片。\n教学过程:一、整理乘法口诀表(1)教师谈话。(1—9的乘法口诀表)(2)小组合作整理乘法口诀表。二、找规律(1)小组合作观察整理好的乘法口诀表,找规律。(2)小组汇报。①横着看;②竖着看。(3)找一找,哪些口诀得数相同?学生分小组共同找,然后汇报寻找情况。(4)看一看,哪几组口诀积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位置互换了?也请学生汇报分组寻找情况。利用口诀计算(1)练习二十二第1题。教师出示课件,将放大的计算盘内盘转动一次,让学生很快口算内外盘对应两数的积。(2)练习最大能填几。四、游戏(强化识记乘法口诀)(1)看谁算得快。(练习二十二第2题)(2)比比谁更棒些。游戏规则:同桌两位同学为一组竞赛。先将各自准备好的1—9的数字卡片拿好。游戏开始后,每人每次从中取出一张卡片,两人取出的卡片数字相乘,谁先算出结果、说出口诀,谁就获胜。获胜方得这两张卡片,以3分钟为限。最后比一比谁的卡片多谁就更棒。五、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课后反思记忆口诀对低年级同学来说是枯燥无味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应该多变换教学手法进行教学,如增添游戏、竞赛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其次寻找规律增强记忆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n第五十课时课题: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86、87页,练习二十二第3、4题。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楚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2)会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教学重、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正确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法与学法:教法:谈话法。学法:小组研讨法。教学准备:每人一张口算纸、一张空白的“九九乘法表”。教学过程:一、小组交流,整理知识(1)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第六单元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整理和复习,现在请大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小组长做好记录。(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二、巩固联系,发散思维(1)发给学生一张空白的“九九乘法表”,写出45道乘法算式。(2)计时算。6X7=9X4=39+8=9X9=64+6=23-7=3X7\n4X8=5X6=7X9=8X3=43+20=:7X5=6X49X8=7X8=8X5=5X9=7X7=2X6=(3)填空。()十二()二十四()X()=()()X()=()()X()=()()X()=()()十八()四十二()X()=()()X()=()()X()=()()X()=()(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X8<33()X5<426X()<248X()<737X()<64()X9<44三、应用拓展,解决问题(1)一辆小汽车准坐5人,9辆小汽车能坐多少人?(2)红红拿50元去买文具用品,一盒笔芯8元,她买5盒还剩多少元?(1)水果店有苹果、梨子、香蕉三种水果,苹果每斤5元,M子每斤2元,香蕉每斤3元。学生根据以上信息提出不同问题进行解答。(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3、4题。四、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课后反思本节课的重点是在自主整理乘法口诀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交流,然后师生一起总结其中规律。通过找“数字车厢的秘密”、顺向“开数字列车”、逆向“开数字列车”、找“美丽的表格规律”等富有情趣的活动,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鲜活。第五十一课时课题:量一量比一比教学内容:\n教材第88、89页内容。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2)在活动中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测量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和合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正确测量实物。难点:掌握测量的方法。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小组研讨法。教学准备:测量工具,长方形的纸,能输入数据的统计表,学生分为3人一组。教学过程:一、选择测量工具(1)认识各种尺。讲述:请把你带来的尺拿出来,在小组内看一看。指名学生介绍学生尺、米尺和卷尺。问:你用学生尺、米尺和卷尺测量过长度吗?量的什么?(2)认识自己身上的“尺”。介绍“推”、“步”和“廣”的长度。二、进行实地测量(1)量长方形的纸。讲述: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用学生尺分别量出四条边的长。学生各自测量、填写。把这张纸对折一下,再量一下折痕的长,你发现了什么。如果用\n米尺或卷尺来量方便吗?学生交流得出结论:由于这张纸的边长或折痕长都比较短,所以用学生尺来量就可以了。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反而更麻烦。(1)估测物体的长度。我们知道了自己的一“推”、一“步”和一“廣”的长度,就可以用这些自身的尺来估测物体的长度。比如说我们的一“推”有14厘米长,我们测量课桌的高度是4“推”,我们就可以估测出课桌的高度大约是60厘米。小组活动:自己选择物体进行估测,把结果填写到教科书第89页的表格里。三、总结提升这节课你参加了哪些活动,你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板书设计量一量比一比肩膀大约宽30厘米一条鳄鱼身长6米20个人并排站着和鳄鱼差不多长。小朋友一厲有一米多一点5名小朋友手拉手和鳄鱼差不多长。课后反思量一量、比一比这一课旨在通过学生对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的测量,加深对米、厘米的认识,通过实际测量周围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想大致知道物体的长度的需求,激发学生认识天然尺子的欲望。从而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第五十二课时课题:认识时间(一)教学内容:教材第90、91页的例1、例2及练习二十三第1、2题。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2)知道钟面上的知识。知道1时=60分。\n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能5分5分地读取时间,能读出几时几分。难点:初步建立1时、1分的时间概念。教法与学法:教法:引导教学法。学法:游戏、操作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用钟面模型、纸制的钟面模型(2-3个)、学生用钟面模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上课铃响)谈话:刚才上课铃响是什么时间?(8:00)我们学校上第一节课是什么时间?(&45,出示课件,显示一个钟面,定格在8:45)(2)导入新课。引出8时多时间概念,我们今天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认识时间)二、直观演示、探究新知认识钟面。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大格、每一大格里有5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认识时间(1)认识时。多媒体演示:闪动时针,并且时针从数12走到数lo时针走1大格经过的时间是1时。时针从1走到2是1小时。从4走到几是1小时?你还能说出时针从几走到几是1小时?小结: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以过的时间是1时。(2)认识分。多媒体演示:闪动分针,并且分针从12走动1小格。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多媒体演示分钱从12走到1的过程。问分针从12走到1经过了\n几分,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5分5分地数)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小结: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经过几小格时间就是几分。(1)感受1分钟。看1分钟的时间究竟有多长。在这1分钟里都能做些什么事情?(2)认识时、分的关系。时针从12转到1,分针从12转到了几?(又转到了12,即1圈)时针从12转到12和1的中间,分针从12转到了6,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时针经过的时间是几时,分针经过的时间是几分?引出:1时=60分。(3)认识钟面上的时刻。教学例2第一个钟面。三、巩固练习(1)游戏:贴分针。(2)用投影仪教学练习二十三第1题。(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三第2题。四、总结提升刚才我们是几点几分上的课,还记得吗?时间过得真快,很快40分钟就过去了,在这40分钟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呢?板书设计认识时间1时=60分先看时针走过几就是几几时多,多多少分,再看分针从12走过了几小格,就是几分,合起来就是几时几分。课后反思时间的认识是本学期的一个教学难点,因为学生没有直接的经验作基础,因此事先布置学生预习是很有必要的。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无意思地做了许多傻事,剪去了学生的拼搏和磨砺,也窒息了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现在意识到应该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经历、去感知。让学生在时间知识的江河里去游泳,不要担心他们被淹着。\n第五十三课时课题:认识时间(二)一用数学教学内容:教材第92页的例3及练习二十三第4—6题。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结合生活情景,体会和判断两个时刻之间经过了哪些时刻。(2)巩固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3)合理安排时间。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全部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价值。教学重、难点:重点:判断两个时刻之间经过了哪些时刻。难点:判断时间的合理性。教法与学法:\n教法:引导教学法。学法:游戏、操作法。教学准备:每人一张空的作息时间表、钟面教具、挂图、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填一填。(电脑出示一钟面)①钟面上几()个大格,()个小格。②时针走一大格是()时。③分针走一小格是()分,走一大格是()分。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圈。④1时=()分。⑤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小亮吃饭用了20()上学用了15()。北京到深圳,坐飞机大约要3()o妈妈每天工作8()o(2)课件演示小红的一天。上课865写作业281112065学生认识钟面所表示的时间,同桌讨论。二、引出新知(1)谈话。(2)课件出示教材92页例3的主题图。(先出示周末的一天早上7:15时,明明和他的小伙伴在锻炼身体,明明说:“我做完作业后才去踢球。”他的伙伴说:“10:30我们还要一起去看木偶剧。”接着出示9:00时明明说:“作业做完啦!”)提问:明明可能在下面哪个时间去踢球?请把它画出来。(课件出示:7:45、9:15、10:50)\n小组讨论,合作解决。(1)小结:解答这类问题我们可以遵循解题三步骤:先看知道了什么,再思考怎样解答,最后验证是否正确。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二十三第4题。小组讨论,指名汇报,集体订正。(2)完成练习二十三第5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完成练习二十三第6题。四、总结提升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板书设计认识时间(二)一用数学明明可能在下面哪个时间去踢球?请把它画出来。7:45、9:15、10:50解题三步骤:先看知道了什么,再思考怎样解答,最后验证是否正确。课后反思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时间与时刻的区别是模糊的,只有让学生多与生活中的事物接触,亲自体验,细心观察,勇于探索,才能真正建立时间概念,区分时间与时刻。这节课的最大感受是:“数学的生命在于应用。”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课件|视频|试卷第五十四课时课题:认识时间(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熟练地掌握认识时间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读写钟面时间,进一步明确“1时=60分”。\n(1)进一步理解和感受生活中的作息时间。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较熟练地掌握认识时间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读写钟面时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相关性。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正确、迅速地读时间。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地在钟面上拨时间,理解感受作息时间。教法与学法:教法:练习法。学法: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方法。教学准备:钟面及相关投影。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通过这两天的学习,你们都学会认钟了吗?为了检验大家的学习情况,老师今天给大家布置了5道关于时间的关卡,你们有信心过关吗?二、闯关游戏(1)第一关:你认识这些时间吗?谈话:谁来当小老师给大家出题?每次请一名学生用老师的钟面模型拨一个时间,让全班同学来认。(任意5个时间)(2)第二关:你会写时间吗?(练习二十三第1题)这是芳芳一天的生活。看看她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先指名三学生读时间,再让学生独立完成。(3)第三关:连一连。(练习二十三第2题)先说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再连线。(4)第四关:你能说说自己的作息时间吗?谈话:我们每天不同的时间都在做不同的事情,老师这时里有几个时间,想想看,每天这个时间你在做什么?(8:07、9:15、10:35、12:05)先和同桌说一说,再汇报交流。\n(5)第五关:你会时间的简单计算吗?(练习二十三第10题)谈话:(出示一个时间)过1分钟是什么时间?你是怎么知道的?过5分钟是什么时间?你又是怎么知道的?过7分、10分钟呢?看书上第10题,先看清钟面时间,再算算(也可以在钟面上数一数)过几分钟是什么时间。三、课堂小结关于时间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课后反思练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在一学期的教学计划中约占总课时的一半左右。同时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的训练活动,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认识时间的教学,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还是应该以他们的实际生活为篮本,通过教师的细心引导,让学生在操作、比较、分析研究中掌握时间知识。第五十五课时课题:排列教学内容:教材第97页例1及练习二十四第1、2题。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的过程。(3)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比较、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讨论事物排列的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难点:掌握排列不重复不漏掉的方法。教法与学法:教法:谈话法。学法:小组研讨法。\n教学准备:每组三张数字卡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课件出示智慧城堡)这节课我们将在智慧城堡里学习,这是为爱动脑筋的、有智慧的小朋友准备的,你爱动脑筋吗?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初步感知排列。(课件出现一把锁)这是一把密码锁,密码是1和2组成的两们数。用1和2能组成几个两位数呢?指名学生回答。密码正确,我们进去吧!欢迎同学们进入智慧城堡!走,我们先去哪好呢?(2)自主探究。在游乐园里玩是需要游戏卡的,每个游戏都有一张对应的游戏卡,想知道怎样才能取得游戏卡吗?(课件出示:在数字卡片1、2、3中拿其中两张,组成一个两位数。)同学们大声地读一遍。请同学们摆卡片。(3)汇报结果。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摆了几个两位数?指名回答。合作探究排列。①合作讨论。不重复,不漏掉。②观察、比较、分析。③总结规律。三、联系生活,应用拓展(1)3名学生在智慧乐准备合影留念,3名同学坐成一排合影,有几种坐法?(学生操作)学生展出回答。(2)有3本书,分别是《儿童文学》《数学趣题》《自然奥秘》,送给小丽、小清和小红各一本,一共有多少种送法?\n(指名学生说一两个)还有吗?看来有很多种送法,究竟一共有多少种送法呢?拿出学习卡,把你的想法摆出来。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有趣吗?说说你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排列用1、2、3三张数字卡片可以组成6个两位数。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121212231321132113212331313123323232与顺序有关,有序思考课后反思本节课我运用了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比如“1、2、3这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两位数”,不是学生一眼就能看出的,一下子就想明白的,它需要认真观察、思考。因此我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小组合作交流后选择最佳方案汇报。这就给学生留出了自己动脑思考的空间,再通过小组交流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实现了信息在群体中多向交流。同时我也考虑:在本节课中,很多同学表现非常出色,对这部分学生该怎么处理?在孩子起点高时是否可以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会对事物进行整合分类?对于有的同学能用简单符号代替实物的又是否可以要求他们进一步深化理解?这些都是在课堂上没有深入研究的。第五十六课时\n课题:组合教学内容:教材第98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二十四第3、4题。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的过程。(3)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经历观察、比较、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讨论事物组合的规律。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简单事物的组合规律。难点:理解排列和组合的不同。教法与学法:教法:谈话法。学法:小组研讨法。教学准备: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引新(1)复习“排列”。用数字卡片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学生汇报:能摆出两个不同的两位数,是12和21。(2)引出“组合”。讨论:如果说把这两张卡片上的数字相加,和会有几种?学生讨论汇报。小结:因为是求两张卡片的数字的和,调换位置和都要是3,得数只有一种。\n这种不爱位置影响的方式叫“组合”。(板书:组合)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1)三个数的组合:5、7、9出示教材例题2o有3个数5、7、9,任意取其中两个求和,得数有几种?①同桌进行合作,一人摆卡,一人记录。②汇报自己的方法和结果预设。③评议方法。看哪种方法最好。(2)比较“排列”与“组合”的不同。老师现在有一个疑问,摆数字卡片时用3个数字可以摆出6个两位数,求和时3个数却只能求出3和,这是怎么回事?小结:摆数与顺序有关,摆数交换位置,就变成另一个数了,求和与顺序无关,位置换一下求的和还是这两个数,只能算一次。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打乒乓球。①想一想:每两个人打一场比赛,那么三个人至少要打几场呢?分别是谁与谁比的?②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课件演示比赛方法。小结:这个问题其实就是组合。(2)搭配衣服。翻开课本第99页,用连线的方式帮他们搭配衣服。(课件演示)小结:我们只要做到有序搭配,就不会重复,不会遗漏。(3)回家乘车付钱。(4)教材98页“做一做”第2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大家都委愉快,同学们说说学到了哪些知识,好不好?你知道排列和组合的区别吗?板书设计组合排列:1221相同:不重复、不遗漏,有序的思考方法组合:1+2=32+1二3不同:排列要考虑顺序\n组合不要考虑顺序课后反思在师生民主平等的交流中探讨数学。新的课程理念强调教师的角色要发生根本性转变,即由传教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变不平等的“家长式”师生关系为“学友式”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真是棒极了”“你们乐意吗”“选择你喜欢的摆法”等教学语言都体现了教师已经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老师和学生在民主平等的交流中探讨数学,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第五十七课时课题: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101页总复习第1题,练习二十五第1、2、3题。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能熟练地进行计算。(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估算方法,提髙估算的意识和能力。(3)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知识解决简单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互帮互学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熟练地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教法与学法:教法:谈话法。学法:自主探究法。\n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出示卡片)75-8=52-7=36+40=42-9=36+4=50-20=54+8=48-40=57-20=84-7=75-6=84-60=(2)谈话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复习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板书课二、复习旧知(1)复习笔算两位数加减法。教材第101页第1题。①指名读题。②笔算加减法应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加法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减法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lo③指名上台笔算,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计算(2)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出示练习题:30+24+28=75-26-35=45+27-59=全班齐练,集体订正。小结:为了简便可以把分步计算的两个竖式连起来写。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二十五第1题。要求学生看清运算符号,认真审题,再独立完成。(2)完成练习二十五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1)完成练习二十五第3题。独立完成。四、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复习,相信同学们的计算会更熟练,在计算时只要认真审题,看清运算符号,相信大家会很棒!板书设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一笔算两位数加法42和:54和:\n36差:29差: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30+24+28=75-26-35=45+27-59=课后反思本课中安排了两道小题,着重复习笔算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复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所学习的笔算两位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教学中应注意的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达即可,教师不必总结出条文来让学生背,而应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多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逐渐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于具体计算,允许学生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学生可以用笔算也可以用口算,只要学生计算正确就可以了。第五十八课时课题:表内乘法的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101页总复习第2题及练习二十五第4、6、7题。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和熟记乘法口诀表,并能熟练地利用乘法口诀表求积,提髙计算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熟记乘法口诀并利用口诀求积。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学法:自主探究法。\n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出示卡片)9X5二8X7=7X6二4X9二3X6二5X7二4X8二3X4二6X8=4X7二9X9二8X5二3X7=4X5二5X6=8X9二(2)引出课题。板书课题:表内乘法的复习。二、复习旧知(1)复习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多媒体出示下图:OOOOOOOOOOOOOOO问:求一共有多少个,用加法计算怎么列式?用简洁计算怎么列式?5+5+5二5二20(个)5X4=20(个)指名说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5X4=20乘数乘号乘数积教师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2)复习乘法口诀。①背乘法口诀。采取多种形式背乘法口诀。②根据“六九五十四”这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③口算。7X8二9X4=6X7=8X8=6X5二7X4二6X9=9X8=5X5=8X6=3X2=7X7=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二十五第4题。以开火车的形式练习。(2)完成练习二十五第6题。仔细看题,独立完成。(1)完成练习二十五第7题。\n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读懂题意,然后独立完成。四、总结提升这节课我们对乘法进行了复习,你们有什么新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板书设计表内乘法的复习一、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5X4=20乘数乘号乘数积二、乘法口诀背诵1—9的乘法口诀。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新颖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带入一个精彩、现实、有挑战性的数学世界,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合作交流,甚至出题“考”老师,从而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小主人。本节课中,我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战胜困难后的成功感。在课堂上,教师始终起着组织、引导的作用,一句表扬的话语,一个欣赏的手势和眼神,都能让学生体验到老师的鼓励和关爱。第五十九课时课题: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102页第5、6题和练习二十五第9、10、11题。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画线段。(2)使学生加深对角和直角的认识,能正确区分角和直角。过程与方法在操作、观察等活动中获得对线段、角、直角等图形的直观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n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画线段。难点:认识角和直角,会画角。教法与学法:教法:谈话法。学法:小组研讨法。教学准备:学生尺、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二、复习旧知(1)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①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用手指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A学生比划。B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大约1米,哪些物体大约1厘米?②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1米二()厘米400厘米二()米3米二()厘米700厘米二()米(2)量、画线段。①看教材105页第10题,估计两条线段大约有多长。指名回答。②动手量一量,验证你估计得对不对。请同学汇报测量结果,并说说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③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小组同学互相检查。(3)角和直角、锐角、钝角。①说一说教室里哪儿有角,哪些是直角,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n边。②断下面的图形,是角的画“V”不是的画“X”。①判断直角和画直角。怎样才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用三角板的直角比一比。怎样画一个直角?用三角板的直角来画,7X8二9X4二6X7二8X8二6X5二7X4二6X9=9X8=5X5=8X6=3X2=7X7=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二十五第4题。以开火车的形式练习。(2)完成练习二十五第6题。仔细看题,独立完成。(3)完成练习二十五第7题。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读懂题意,然后独立完成。四、总结提升这节课我们对乘法进行了复习,你们有什么新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板书设计表内乘法的复习一、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5X4=20乘数乘号乘数积二、乘法口诀背诵1一9的乘法口诀。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新颖的教学过程,把学生带入一个精彩、现实、有挑战性的数学世界,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合作交流,甚至出题“考”老师,从而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小主人。\n本节课中,我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战胜困难后的成功感。在课堂上,教师始终起着组织、引导的作用,一句表扬的话语,一个欣赏的手势和眼神,都能让学生体验到老师的鼓励和关爱。第六十课时课题:观察物体的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102页第7题和练习二十五第13题。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初步识图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会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教学重、难点: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帮助学生建立简单的空间概念。教法与学法:教法:谈话法。学法:自主探究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板书课题:观察物体的复习。二、复习旧知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教师:要知道一个物体的全貌有什么办法呢?(我们应该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物体)\n教师:怎样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物体呢?(从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去观察,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形状不同。要感知一个物体的全貌,应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多媒体出示教材第102页的第7题图。让学生独立完成连线练习。集体订正,然后小结。从不同位置去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二十五第13题。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得又对又快。(2)下面的图形是谁看到的?连一连。田田四、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观察物体有了更深的了解。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板书设计观察物体的复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课后反思通过金银盾的故事讲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引入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使学生从生活中体验观察物体的感受。通过正确辨认每个物体从上面、下面、侧面看到的各种形状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第六十一课时课题:认识时间的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101页第3题及练习二十五第12题。\n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进一步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2)进一步使学生知道“1时=60分”。(3)进一步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总结归纳知识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复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对时间有更深的认识。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学法:练习法。教学准备:练习课中的情境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谜语引入启发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仔细听,看哪个同学先猜出来。哥哥长,弟弟短,弟弟跟着哥哥转。哥哥跑一圈,弟弟走一格。这是什么?(钟表)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认识时间》。二、复习几时(1)谁来说说钟面上有什么?引导学生看出有1—12这些数,有时针和分针,有12个大格,每一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共60个小格。(2)老师拨出7时和7时半,让学生用两种方法写一写。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反馈。并引导学生小结:①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②当分针指着6,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半。半时就是30分。(3)复习“1时=60分”。师拨12时,问:现在是几时?\n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变化。(拨到1时)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圈。引导学生一起回答:时针走一大格是一1时;分针走一小格是一1分;分针走一大格是一5分。老师拨钟,引导5分5分地数到60分,分针走一圈正好是60分,而这时时针正好走一大格,是1时。板书:1时二60分三、做一做(1)老师拨时刻(7:45、10:50、11:15、1:35),学生在纸上写一写,说一说。(2)老师说时刻(3:45、1:25、4:05、6:55),学生拨钟面。强调:表示分的数要占两个位置,不满10分的要用0来占位。四、复习经过的时间(1)4时再过5分是()o(2)10时30分再过10分是()o(3)8时45分再过5分是()o(4)5时56分再过()分是6时。五、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101页第3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完成练习二十五第12题。独立完成,小组评议。六、总结提升这节复习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课后反思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堂好课,不仅要让学生建构知识的意义,还应使他们懂得知识的来源和实际运用,进一步认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完毕

网站简介

奥数库(www.aoshuku.com)是一个专注奥数知识扩展和学习的在线教育网站,内容涵盖了奥数题、数学题、试卷、课件、知识点、数学公式等,拥有大量的奥数题库和数学题库,包含全国中小学各个版本教材,深受中小学师生用户喜爱的网站。

微信公众号

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如部分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过以下方式联系站点负责人。

2016-2021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 闽ICP备2021004933号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分享,如有版权作品存在问题或内容中存在违法和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系403074932@qq.com

闽公网安备 35021302000396号

闽ICP备2021004933号
返回首页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