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更新时间:2022-06-16
类型:doc
大小:252.50 KB
页数:99
下载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课件 > 人教版数学课件 > 二年级上册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2012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教学目标:  一、知识点: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二、能力点:  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德育点:  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2、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  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2、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点: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二、能力点:  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德育点:  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n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  三、拓展运用:  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没对准0刻度线的。  (2)正确的。  (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  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  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尺子)  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  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在古代,没有尺子时,人们用什么进行测量?(手脚)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长度。  \n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点: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4、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环保意识。  二、能力点: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德育点:  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米尺、软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  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  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  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用米量  二、自主探究:  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4、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教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  三、拓展运用:\n  1、教师出示1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1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较长的距离。量跳远的距离。  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1米=()厘米100厘米=()米  5米=()厘米200厘米=()米  实践活动: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  量跳远的距离。  (指导学生:要先确定两个点,一个是跳的起点,另一个是跳完后脚后跟所在的点(终点)。量的时候,尺子要从起点拉到终点,尺子要放平拉直,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点:  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二、能力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点:  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教学难点:  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直尺、各种直、弯的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一幅图,有很多路有直的有弯的,问:走哪条路比较近?  为什么?师: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线段。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和弯的吸管、铅笔、绳子、直和弯的铁丝等,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找出你认为直的东西。  从铅笔的一端摸到另一端,我们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书本的边等都有两个端点。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并在线段的两端点两个点,告诉学生这就叫做线段。  问: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为什么?  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  2、线段可以度量吗?\n  试量课本第5页的线段,互相交流量法。师总结:先将尺子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点,再看线段的右端点对着尺上的刻度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3、画线段。  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是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  总结: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铅笔尖沿着尺子的边一直画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再标上两个端点,并且在线段下面写上3厘米。  讨论:用断尺怎样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  三、拓展运用:  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   2、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    3、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实践活动:估一估,再量一量。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点: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2、知道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巩固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二、能力点: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点:  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教学难点:  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实物、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这单元我们学了什么?小组合作整理一下。  二、自主探究:  学生汇报整理的结果。  谁能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1米呢?我们身边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什么是线段?估测线段的长度。  三、拓展运用:  1、拿一张纸条,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  2、小组合作量铅笔、本子、墨水瓶、成员的身高、课桌。\n  3、练习一第6题。先估测一下所量物体有几个小方块长,再用小方块实际测量一下,然后将估测与实测的结果对比,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4、练习一的8题。先估计每条边的长,再实际测量,交流测量的方法。  5、第9题,学生动手试一试,再计算,说明计算的方法。  6、第10题,先估计,再量一量。  开放题:  1、数线段。  2、小红离学校有三条路可走,走哪条路最近?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加减法估算。  教学目标:  一、知识点: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在计算过程中创设环保教育情境,提倡爱护校园的举措。  二、能力点:  1、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估算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5、培养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德育点:  1、使学生知道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鼓励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3、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课时:13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n      1、两位数加两位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8~10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点: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二、能力点: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点:  对学生进行公德教育。  教学重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计算方法,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出示图。教育学生爱护博物馆,注意环境卫生,不能乱扔垃圾,污染环境。4个班的同学只给了两辆车,每辆车只准乘70人,如何安排呢?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可以合成一辆车呢?(小组交流)  汇报不同的乘车方法。  师:有这么多的方法,我们如何验证呢?(把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看看是否超过70人)  二、自主探究:  1、验证二(1)和二(2)班的同学能否乘一辆车。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学生汇报:(1)用口算30+30=60,60+6=66没有超过70,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车。(2)想40+30=70,36+30肯定比70少,所以两个班可以和乘一辆车。(3)用小棒,先摆3捆6根,再摆3捆,合起来是6捆零6根,也就是66,比70少。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车。(4)我使用竖式计算的,个位6+0=6,在个位写6,十位3+3=6,在十位下面写6,所以等于66。  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准确?  2、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二(3)班和二(4)班能否和乘一辆车。选出比较快的人,说一说是用的什么方法。  3、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三、拓展运用:\n  1、计算下面各题。  59+40=20+67=24+63=46+53=  62+17=35+24=3+84=43+40=  2、数学医院:  17+20=1950+26=42+3=72  175042  +2+26+3  197672  3、老师有一位邻居小明非常喜欢运动,妈妈给他买了一双跑鞋、一个足球共用多少钱呢?一身运动服又用多少钱?  4、3745  +2?+?4  5979  开放题:36  +63你能写出几个象这样的算式。  99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点:  1、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2、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二、能力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三、德育点: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计算:  36+21=23+7556+304+52  2、二(1)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需要什么信息?如何计算?  二、自主探究:  1、出示36+35=,学生试算。交流算法。\n  2、摆小棒:小组说摆法。问:怎么多了一捆?捆好的一捆放在哪?单根还剩几根?整捆的有几捆?合起来是多少?  3、怎样列竖式?要注意什么?从哪一位加起?6+5超过了10怎么办?师:我们一般在十位的右下角写上一个小小的“1”字表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在加十位时不要忘记加上这个1,也可以从这个1加起。  4、比较36+21与36+35有什么不同?  5、计算46+24,试算,可以借助于小棒。个位的0可不可以不写,为什么?  6、小组合作讨论: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你认为还应该提醒同学们什么问题?  三、拓展运用:  1、“做一做”,图中有什么信息?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2、猜一猜十位上是几。    3867179  +39+4+53+36  3、数学医院:  492165  +44+39+35  836100  说明理由。第三题个位和十位上的“0”是怎么得来的?  4、看谁加上一个相同的加数算得快。  31+()=()54+( )=( ) 13+( )=( )   开放题:谁先正确算出五星表示的数,就奖励给谁。  247 3 2  +69+9+28+ 6 +  9486 6055 9 9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3~15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点:  1、通过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能力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点:  对学生进行细心计算反复检查好习惯的培养。  教学重点:  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难点:\n  提高学生的计算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星期天,小花和妈妈要去游乐场,在游乐场的门口贴着一张海报:如果哪一位小朋友过了下面的难关,可以免费进入游乐场。小朋友你们愿意和小花一起闯关吗?  二、自主探究:  1、看谁算的正确?  57+12=40+38=16+52=23+72=  36+47=28+59=8+75=43+37=  24+68=19+49=85+9=18+47=  2、算一算姐姐和妹妹两人共有各种照片的张数。  单人照双人照冬装照夏装照表演照  姐姐(张)  妹妹(张)  合计(张)  3、第15页的第8题,分组完成。  4、那两个数相加得和是100?请写出算式,写得越多越好。  384027608562735015  开放题、第15页第10题。  第(2)小题有多种答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第(3)小题需要选最便宜的两种玩具并计算其价钱,实际上也是让两个数相加得和最小。使学生从小学会计划开支。        2、两位数减两位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6~17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点:  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的笔算。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二、能力点: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德育点:  1、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n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的笔算。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图片、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谁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举办?师:我国北京在全世界申办2008奥运会的4个有名的城市中以绝对优势取得了成功,这不仅仅是申办成功,而且向全世界证明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所以全国亿万人民都为此欢呼。你收集了哪些有关北京申奥的信息?  二、自主探究:  1、出示票数统计图,观察图,问:北京赢了?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情预测:北京和多伦多一共得多少票?北京和巴黎一共得多少票?北京和伊斯坦布尔一共得多少票?多伦多和巴黎一共得多少票?多伦多、巴黎和伊斯坦布尔一共得多少票?…  北京比多伦多多得多少票?巴黎比北京少得多少票?….  学生列式,可以用笔算加法解决。  学生计算。问: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2、师:56-22该怎样解决呢?  A、可以口算,50-20=30,6-2=4,30+4=34。  B、可以像加法一样笔算。  该怎样列竖式呢?小组合作完成。互相交流算法。  3、你认为笔算减法应该注意什么?  三、拓展运用:  1、解决刚才没有解决完的问题。  2、完成19页“做一做”第1题。小组内交流算法。  3、48-18=35-31=  强调笔算35-31时,十位怎样算?“0”用不用写?为什么?  4、树上有35个桃子,被小猴摘了以后还剩12个,小猴摘了几个?  5、猜一猜。  9465890  -4-25-1-70  0720  开放题:五一节,建强量贩店庆促销,每件玩具优惠6元,几种玩具的价钱如下:  25元30元18元  根据上述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8~19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点:\n  1、使学生在实际情况中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2、使学生理解笔算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笔算。  二、能力点:  1、培养学生操作、实践、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通过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德育点: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学习习惯和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个位不够减怎么办。会正确计算。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计算:43-23=89-62=59-5=92-71=  2、昨天我们交流了有关北京申奥的信息,我们知道了北京以绝对的优势胜出了。在昨天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北京以34票的优势胜出多伦多。那么从票数上,你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发言,选出“北京比巴黎多多少票?”让学解决。  二、自主探究:  1、学生列式。该怎样计算呢?从哪一位减起?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拿出小棒摆一摆。  学情预测:  (1)先拿出1捆拆开,从中拿出8根,再拿出1捆。  (2)先拿出1捆,再拿出1捆拆开,去掉8根。  (3)先拿出2捆,再从2捆中拿出2根。  (4)先拿1捆拆开与2根合在一起,再从中拿出8根,再拿出1捆。  你发现了什么?(要拆开1捆)从几里拿走了8?  2、你能试着列竖式吗?  你认为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十位还剩几?  教师教写竖式的方法,说明退位点的用途,不要忘了减去退位的1。  3、比较56-22与56-28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  4、你认为笔算两位数减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  问:从十位减起方便吗?  5、试练:67-39=35-8=81-56=50-24=  问:50-24十位退1后个位上要算几减几?十位再算几减几?  三、拓展运用:  1、你自己出两道今天学的这样的题。自己解决,小组内互相交换检查。  2、做练习三第7题。\n  3、数学门诊:  47806490  -28-51-23-17  29393187  4、蚂蚁传递信息。  38-18=()()-8=()()+35=()()-25=( )    ()+40=( )   ( )-26=()  实践调查:回家调查一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年龄,看看它们相差几岁?5年后,他们之间相差几岁?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1~22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点: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2、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能力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实践的能力。  三、德育点:  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小鸡一起在吃米,他们找不到妈妈了,你能帮他们找到妈妈吗?  母鸡851943  小鸡16+2762-1944+4198-1390-5  64-4536+4991-7230-1190-4719+24  二、自主探究:  1、小鸡和鸡妈妈要回家了,请你帮他们把路铺好。  45-9()-9()-9()  2、在圆圈里填上“<”、“>”和“=”。  30+63937+32375890-40  75-363957-302717+2844  100-4036+1063+872-19  3、青蛙妈妈:我吃了58只害虫。小青蛙:我才吃了24只害虫。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害虫?进行环保教育,要爱护动物,不要去伤害动物。P22页\n  4、小红拿50元买了一把雨伞,阿姨找了38元给他,一把伞多少钱?  5、火柴盒里有60根火柴,妈妈用去了15根,盒里还剩多少根?  三、拓展运用,开放练习:  小明 小华 小方 小兰  跳的个数 34  41  45  39  看上表,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选择两个问题列式算一算。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点:  1、使学生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二、能力点: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点:  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结合教材培养学生讲卫生的习惯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难点:  使学生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主体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自从“非典”过去之后,我油区掀起了“改陋习,讲卫生”的热潮。我校也进行了校园卫生大评比,看,全校卫生评比表已经贴出来了。为了有一个干净、舒适的活动场所,我们要保持校园的干净、整洁,不要随地丢纸屑、果皮,要保护境卫生,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第23页) 评比表的下半部分被遮住了,你能根据表中的信息求出二(2)班得多少面红旗?  二、自主探究:  1、找一找表中有哪些信息?求二(2)班的多少面,需要什么信息?该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减法?借助小棒摆一摆。  2、你能说出别的班得多少面红旗吗?  小组合作,利用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进行解决。  (1)三(1)班比二(1)班少2面,二(1)班得16面。  (2)三(1)班比二(2)班多1面,二(2)班得13面。  (3)四(1)班比三(1)班多2面,三(1)班得14面。  (4)四(1)班比二(2)班多3面,二(2)班得13面。  (5)三(2)班比二(1)班少1面,二(1)班得16面。…\n  学生交流,说一说为什么。  3、从评比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哪个班得的多,哪个班得的少,……)  三、拓展运用:   1、做“做一做”。  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  优惠是什么意思?换句话怎样说?(每个球比原来的钱少8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1)现在足球多少元?(2)优惠后篮球多少元?(3)优惠后排球多少元?   学生自己解决。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1)买一个足球和一个篮球现在要多少钱?  (2)足球比排球贵多少元?……  请同学们列式计算。   2、课本24页第2题,独立完成。   3、小明今年9岁,爸爸比他大28岁,爸爸今年几岁?   4、生活中你还遇到那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数学知识解答?  开放题:北京什刹海的湖面上有很多的野鸭子,由于人们对环境的破坏,野鸭子越来越少,最后一只也没有了。后来人们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提出了“绿色奥运”的口号,改变了环境,野鸭子又飞回来了,为了保护野鸭子,人们做了木筏放入水中让野鸭子住,野鸭子一年比一年多,去年有35只,今年比去年又多了28只,你知道今年有多少只?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4~25页。  教学目标:  一、知识点:  1、使学生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会比较分析同类应用题。  2、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能力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点:  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实物图、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天我收集了我们班课外活动的资料,这里有许多数学问题,看谁能解决。\n  二、基本练习:  1、跳绳的有27人,踢毽的人数比跳绳的多9人,踢毽的有多少人?  2、小华和小阳在做手工,小阳做了38个,小华比小阳少做9个。小华做了几个?  3、第一小组在玩投球游戏,小军比小明多投中4个,小丽比小明少投中7个,小方比小明多投中3个,小明投中16个,小军投中多少个?小丽投中多少个?小方投中多少个?  4、小南和小娇踢毽子,小南踢了34个,小娇比她多踢12个。  ?  5、,看书的比画画的少5人,看书的有多少人?  三、拓展运用:  1、在玩“猫捉老鼠”的学生中男同学比女同学多9名,女同学有19名,(1)男同学有几名?(2)一共有几名同学?  2、静静、欣欣、帆凡在跳绳,静静跳了36下,欣欣比静静多跳7下,帆凡比静静少跳9下。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再列式计算。  3、完成教材25页第5、6、7题。  第5题,可提出的问题很多,让学生广泛的提出问题,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学生自由选择问题列式计算。  第7题,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明确题目要求并独立解答。让学生用平时实际算钱的经验得出答案。  开放题:小军、小明、小兰三人在玩猜一猜的游戏,小军说:我拿的是橡皮,小明说:我拿的砂是铅笔,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小明、小半兰各拿的是什么吗?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6~2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  能力点:  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和迁移的能力。  德育点: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教学难点:  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主体图,卡片\n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年农场的西瓜丰收了,202班的同学去帮助收西瓜,他们分小组进行比赛,下面是他们比赛的统计,你们看到这些数据能提出什么问题?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28个34个23个  二、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交流,提问题列算式。  学情预测:  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34  第二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34+23  第一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23  第一组比第二组少摘了多少个?34-28  第二组比第三组多摘了多少个?34-23  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34+23  学生会做得让学生练习,说算法。  摘出:28+34+23  2、小组讨论:怎样计算?  汇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何计算?  学情预测:2862  +34+23  6285  28  +34  62  +23  85  这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第二个简便?  3、我们一共摘了85个西瓜,叔叔用拖拉机运走了40个,小明用推车运作了26个,还剩多少个?  学生列式,并试算。  学情预测:85-40-2640+26=6685-66=19  在计算时,能够口算得可以口算,不能口算的进行笔算。  三、拓展运用:  1、46+25+1775-28-19  注意书写格式。  2、54+20+1690-58-24  能口算的不必列竖式。  3、把每行的三个数加起来。  244530  48365  171834  4、26+()-20=3073+5+()=98\n  开放题:路边有一行树,共8棵,每两棵之间相隔3米,从第1棵到第8棵树间共有多少米?(教给学生画图的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8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  2、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竖式的写法。  能力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德育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25+28+36=78-59-11=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笔算?  2、小华有4支铅笔,他又买了3支,后来用去了5支,他还有多少只?  小青有6支铅笔,用了4之后,他又买了2支,他现在有多少支铅笔?  学生列式后,说明这是加减混合运算。问:怎样计算?  二、自主探究:  出示主体图,学生说图意。提醒学生看清题中的信息。  小组讨论,列出算式。学情预测:67-25+28=67+28-25  如何计算。先算什么?  学情预测:(1)分着列竖式。  (2)简便写法。  在用简便写法时要注意:不够减时,要退位;相加满10,要进位。  做一做:56+24-30=8078-24+39=93  指名板演:5678  +24-24  8054  +39  93  第一题为什么只写一个竖式?  三、拓展运用:\n  1、笔算下面各题。  45+35-4824+15-2965-43+1954-28+19  2、比一比看谁先得到小红旗。  26+43-54+48-39    3、在圆圈里填上正确的数。  38+4640-29  ○-5853+○  4、学校合唱队原有64人,有7人年毕业了,又新加入了15人。学校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加、减法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3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并通过对两位数加、减法估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能力点:  1、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德育点:  让学生用所学到的估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估算能力。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主题图,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家今年买了新的房子,我们要搬新家了。妈妈要去商店去买一些日常用品。出示暖壶、烧水壶、茶杯。你能猜一猜的它们的价钱吗?学生猜完后,再出示价格。  热水瓶28元烧水壶43元茶杯24元  二、自主探究:  妈妈带了100元钱去买这三样东西,够吗?  小组合作交流,估算一下100元钱够不够。你用的什么方法?  学情预测:(1)热水瓶的价格大约是30元,烧水壶的价格大约是40元,茶杯的价格大约是20元,这三样加起来大约是90元,因此,100元够了。30+40+20=90(元)90<100  (2)买热水瓶后大约剩70元,买烧水壶后大约还剩30元,买茶杯够了。100-30-40=30(元)30>24\n  (3)买热水瓶和烧水壶大约花去70元,还剩30元,买茶杯够了。30+40=70(元)100-70=30(元)30>24  三、拓展运用:  1、二年级参加学校的运动会,一班39人,二班42人。二年级大约有多少人参加学校运动会?学校准备了62个座位够吗?  2、做练习六第1题。这些算式的估算结果大都和80比较接近,要判断其精确的结果是否比80大,并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只要大致估计就可以了。如:31+52中两个加数十位上的数相加得8,不管个位上是几,其和都超过80,38+39中两个加数十位上的数相加得6,不管个位上是几,其和都比80小。  开放题:我们班有45人,大家要去公园划船,大船每条租金51元,限乘40人。中船每条租金38元,限乘25人。小船每条租金17元,限乘8人。应该怎样租船?请你设计一个乘船方案,再预算一下大约要花多少钱?哪一种方案较为经济合理?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3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楚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能力点:  1、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 2、培养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德育点:  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整理知识:  小组交流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笔算加法、笔算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用数学。  把自己找到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  二、自主探究,发散思维:  1、学生自己编题,复习笔算的方法。小组自编计算题,自己笔算。  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减法呢?  他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做笔算时应注意什么?  2、18+2370-4158+2989-346+4868-65\n  46+2391-8343+1917+7992-5690-54  90-60+2443-8-3050+27-917+26+18  3、数学医院。  82399527  -17+48-16+73  79777990  说说错在哪里?  4、母鸡有45只,小鸡比母鸡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并解答。  母鸡有45只,公鸡比母鸡少36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5、爸爸今年41岁,儿子今年13岁,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  学生列式计算。把题改为:10年后,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  让学生多讨论,说一说解题思路。  三、拓展运用:  开放题:小明有50元钱,它可能买了下列哪两种物品?应该付多少钱?(至少写出两种可能)并列出算式。  伞14元钟表26元足球35元茶杯10元        实践活动:我长高了  教学内容:教材第36~3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通过学生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进一步发展长度观念。  2、在活动中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利用统计表发展学生收集、整理数据,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巩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  4、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能力点:  1、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德育点:  通过比赛,提高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同时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米尺、长绳、皮尺。  教学过程:\n  一、创设情境:  我们今天就要在这个教室里举行一次测量大比拼,决出一个冠军小组。  测量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测量的方法是什么?  二、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分别量出1米、2米长的绳子。  比一比哪一小组量的又快又准。  学生动手操作。选出量得最快的小组交流一下量的方法。  量出2米长的绳子,对于不同的方法给予肯定。  师:测量时我们要选择既简单又方便的方法。这样才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务。  2、量出课桌的长、宽、高。小组分工合作。  3、分组测量身高、头围、臂长,并填表。  与6~8岁儿童生长发育对照表进行对照。  男生女生  头围(厘米)43~5942~58  身高(厘米)99~13398~132  三、拓展运用:  1、大家还想测什么?自由测量。  2、指导学生测量步长。  3、从你家到学校是多远?怎么测量?如果没有工具又怎么测量?  课后完成测量任务。        第三单元:三、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1、角的认识、画角。  2、直角的认识、判断直角、画直角。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能力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  德育点:  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会画角和直角。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n  教学内容:教材第38~39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能力点:  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抽象思维等能力。  德育点:  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三角板、活动角、三角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主题图(美丽的校园)教育学生要懂得爱校如家,自觉保护学校的环境卫生。同住互相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抽出实物中的角,问:你们认识他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角。  二、自主探究:  1、找角。师:不仅图中有角,在我们的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找一找,把你看到的告诉你的同桌。  2、角的概念。  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衣,仔细观察,角是什么样的?  生:有一个点,有直直的线。师解释边和顶点。  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和边?  3、判断下面哪个是角,哪个不是角。      4、做角。利用学具自制角。交流做法,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边不一样长的角,让学生判断哪一个角大。怎样判断?  师生共同操作活动角,感知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5、用尺子画角。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学生画角。  三、拓展运用:  1、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2、自由用角做画。  动手画画,动脑想想就会做。在下图中增加两条线段,使它有4个角。    \n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0~4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2、通过探索、尝试掌握直角的画法。  3、培养学生的教学猜测意识。  能力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德育点:  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教学难点:  会判断直角,掌握直角的画法。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直角三角板、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学具作一个角?  学生展示角,并说一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出示  问:这个角和你刚才的角有什么区别?  师:我们就把像这样的角叫作直角。  二、自主探究:  1、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直角,请你找一找,小组交流。  2、判断老师找得是不是直角。  3、画直角。  学生试画。  师:怎样才能画出一个非常标准的直角呢?老师给大家提供一样画图工具,三角板。找出三角板的直角。  学生试着用三角板画角。  指导画法:先画顶点――从顶点开始画一条平平的边――把三角板的直角放到这条边上,比这三角板把另一条边画好。  4、用纸折直角。  三、拓展运用:  1、做43页第6题。  思考题、一个正方体的盒子的表面上一共有多少个直角?      \n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1、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5~46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能力点: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德育点:  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实物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口算题,学生与教师比赛,引出乘法简便。  3+35+5+58+8+8+8+8+8+89+9+9+9+9+9  4+4+4+4+4+……+4  15个  2、揭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问:你在哪见过乘法?  3、3×2=6中间是什么?怎样读?  问:这节课你还想学什么?  二、自主探究:  1、观察能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加法算式的特点。(口算题)  小组讨论:什么样的加法能用乘法计算?  判断下面的算式能否用乘法计算:  6+6+63+5+17+72+2+2+2+2  2、自己尝试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5+5+5  学生汇报,学情预测:5×53×55×35×5×5  师:这么多乘法算式,哪一个对?听老师怎样说。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怎样改写成乘法算式。例如:5+5+5  (1)看,相同加数是几。5  (2)数,有几个相同加数。3个5  (3)乘,把相同加数和它的个数相乘。(关键)3×5或5×3  问:3是什么?5是什么?  有错的同学改正。闭眼回忆改写的方法。\n  3、5+5+5问: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5?(板书:5×3或3×5)  3+3问: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3?(板书:3×2或2×3)  学生独立改写:8+8+8+8+8+8+89+9+9+9+9+9  4+4+4+4+4+……+4问: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  15个  仿照老师的写一个加法算式。问:几个几?改写成乘法算式。  4、出示一幅图。每行4朵花,共三行,一共有几朵花?  用乘法算式表示:4×3或3×4  横着看:3个43×4或4×3  竖着看:4个34×3或3×4  问:看法不一样,乘法算式怎样?  师:3×4既可以表示3个4相加,也可以表示4个3相加。  师:中间的乘号是由300年前英国的数学家欧德莱发明的。  5、回忆,本节课学了哪些知识。说学会了哪些知识?  三、拓展运用:  1、判断能否用乘法计算,能的改成乘法算式。  5+5+5+5+5+56+8+2100个5相加2+2+2+2  7+8+10a+a+a+a+a+a  2、看图列出乘法算式。  3、连一连。  5+5+54+4+4+4+44+43+3+32+2+2+2+2    2×53×33×43×54×5  4、回家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有乘法。  5、开放题:6+6+6+5写一个含乘法算式的式子。答案可以是:  6×3+56×4—15×4+3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进一步了解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体会乘法的意义。  能力点: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德育点:  培养学生养成探索、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知道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看图列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模式:\n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游戏:  1、用花摆出4个2或2个4,说出相同加数是什么,有几个相同加数;列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两个乘法算式。  2、自由摆,摆成几个几,列算式。汇报:摆成几个几,相同加数是什么,有几个相同加数,乘法算式是…。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一幅由5个气球的图,说明是1个5,再陆续摆出两幅同样的图,并且先后问现在是几个5?一共有几个气球?该怎样计算?学生尝试做。  5+5+5=15  5×3=15或  3×5=15  因数因数积  2、说出下面乘法算式的名称  5×6=304×2=86×3=18  3、出示例3图,让学生看明白图意,列式计算。比较哪一种方法简便。  三、拓展运用:  1、做“做一做”,先看图再写算式。  2、列算式。3个8相加,和是多少。  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多少?  3、做第4题。让学生把图看清楚,每堆有几只熊猫?一共有几个几只?再按要求填数。  4、开放题:一堆蛋糕,上面的规格:3×4怎样装?  蛋糕:30克×12枚说意思,再说说怎么包装。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4、49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理解相同加数求和的算式可以用乘法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  2、能看图写出乘法算式。  能力点: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的能力。  德育点:  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理解相同加数求和的算式可以用乘法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n  能看图写出乘法算式。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出示主题图)游乐园可真好玩,可是我们玩的时候,可要注意,不能乱扔垃圾,要爱护公物,不要随便的破坏花草树木。(第44页)这是什么地方?你最爱玩什么项目?  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些什么?  二、自主探究:  1、摩天轮上每个吊箱有几个人?有几个吊箱?一共有几个人?  学生小组讨论:如何列式?为什么?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合作,边提问题边解决,组长记录。  3、小组汇报:  4、自己用小棒摆你想摆的图案。再照课本45页的图摆,算一算你用了几根小棒?  汇报:我摆的是什么?用了几根小棒?  5、你发现了什么?  三、拓展运用:  1、出示4个花瓶,每个花瓶有3朵花。  每束有()朵花,共有()束,一共有()朵花。  用加法算:用乘法算:  2、摆小棒:每堆摆2根,摆5堆。  用加法算:用乘法算:  3、5乘6写作:()×(),6乘5写作:()×()  4、出示4盘苹果,每盘3个。求一共有几个?  求一共有几个苹果,是()个()相加。  乘法算式是:  5、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6+6+6+6=()×()5+5+5=()×()  2+2+2+2+2+2+2+2+2=()×()  6、一个因数是7,另一个因数是5,积是多少?  5个2相加是几?3和4相乘是几?  7、开放题:用12根小棒,摆出2个一样的图形,你能摆出什么图形来?摆出3个一样的图形,你能摆出什么图形来?摆出4个一样的图形,你能摆出什么图形来?摆出6个一样的图形,你能摆出什么图形来?        2、2~6的乘法口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1页。  教学目标:\n  知识点:  1、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2、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历,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能力点:  通过找规律、归纳口诀,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自主学习能力。  德育点:  培养学生好的习惯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历,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教学难点:  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小棒、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我们每天做几次眼保健操?(2次)。那一个星期一共要做多少次眼保健操呢?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乘法算式中的积就是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和,如果我们每次算乘法时都要把乘法变成加法,求出和来写到积的位置上,真是太麻烦了,我们可以把乘法算式和他们的积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只要牢记这些口诀,大家算起乘法来就会又对又快。板书:乘法口诀  二、自主探究:  1、请学生用小棒5根摆一把小伞。  2、数一数本组同学摆小伞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请数的快的学生说说,怎样数的?  强调:一把小伞用5根小棒。熟的时候可以5个5个数。  3、填写5连续加5,每次加得的结果。  +5+5+5+5  5()()()()  4、编5的乘法口诀。  (1)摆一把小伞用5根小棒,就是1个5,1个5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写作1×55×1(分左右两边板书)  因为1个5还是5,所以1乘5(或5乘1)得5。(板书)为了今后计算方便,我们可以根据1×5=5或5×1=5编成一句口诀:一五得五  (2)摆两把小伞用几根小棒?问:2个5相加得10,谁能写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5=105×2=10  这表示什么意思?(2个5是10)  2×5=10或5×2=10表示2个5相加是10,2个5相加可以简单地说成:二五,得数是10,直接说成一十,编成口诀就是“二五一十”。  (3)摆3把小伞用多少根小棒?用乘法算式怎样写?  试编出口诀。  (4)小组写出4个5相加和5个5相加的乘法算式,并编出口诀。\n  交流,完成板书。  5、5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熟记5的乘法口诀。  三、拓展运用:  1、游戏:由“一五”开始,按顺序伸手说口诀。同学合作。  一边说:一五得五,一边伸出一只手;  一边说:二五一十,一边伸出两只手;  一边说:三五十五,一边伸出三只手:……  2、做“做一做”。  先看清图意,再写乘法算式。用哪一句口诀?积是多少?  3、答对正确答案,往前跳。  05????  4、对口令:  一五()()()()一十四五()()  三五()()()()二十五二五()()  先师生对,再生生对。  5、猪妈妈找孩子。  小猪身上写算式,妈妈身上写口诀。  6、小猴送信。  小房子上写5、10、15、20、25号,小猴的信上写1×5、3×5、5×4、2×5、5×1、5×3、5×2、5×3+5、5×5-5、4×5的算式。  问学生用的哪句口诀?  7、开放题:出示钟面,问:分针走1大格代表几分钟,2大格,能用5的乘法口诀吗?拨分针,说几分钟。  拓展:分针指向6、7…时,你能编出口诀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2~5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使学生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能力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德育点:  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n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背出5的乘法口诀。  2、对口令:  一五()()()()一十四五()()  三五()()()()二十五二五()()  3、听口诀写算式。  4、计算并说口诀。  5×  12345  二、拓展练习:  1、比一比。填上“<”、“>”、“=”。  5×2105×5204×516  3×5175×112×59  2、连一连。  5×31517-7  14-9105×1  5×5204×5  30-13+32533+2-10  2×555+5+5  3、列式计算:  (1)每个盘中有5个杯子,3个盘中共有几个杯子?4个、5个呢?  (2)53页第8题。  先弄清画面的内容,说一说画面上提供了什么信息,题目要求解决什么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表述,初步体会怎样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和怎样解决用乘法计算的问题。独立完成。  4、开放题:每个人有2只手,每只手有5个手指,4个人共有几个手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4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知道2、3、4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认识2、3、4的乘法口诀。  2、初步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能力点:  会解决简单的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  培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教学难点:  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n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春天来了,各种植物都发出了新芽,同学们种的向日葵在同学们的精心照料下发芽了,我们现在就去看看好吗?教育学生要热爱大自然,知道植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它。  二、自主探究:  1、学习2的乘法口诀。  出示主题图,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一棵幼苗上有两片叶子,表示几个2?用乘法怎样计算?你能编出口诀吗?  两棵幼苗有几个子叶?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你能编出口诀吗?  齐读口诀,记忆口诀。  2、学习3的乘法口诀。  过了一段时间,同学们又去看向日葵,他们长高了。看一看一行有几棵向日葵,应该用几个几表示?怎样列乘法算式?怎样编口诀?  2行向日葵有几棵?3行呢?小组合作编出3的乘法口诀。  3、用四根小棒依次摆成几个正方形,自己对照图形写出乘法算式,编写出4的乘法口诀。把书上的算式和口诀补充完整。  4、引导学生根据“一二得二,一三得三,一四得四”来推理:1个2是2,1个3是3,1个4是4,那么1个1还是1,也就是1×1=1,由此推出“一一得一”。  三、拓展运用:  1、对口令,记口诀。  2、一一()()()()得四一()得三  ()()得六三三()()二四()()  四四()()()()十二一一()()  3、听口诀写算式。  三四十二、一一得一、二三的六、三三得九、一二得二  二四得八、一四得四、二二得四、四四十六、一三得三  4、计算,说出用的什么口诀?  3×42×31×14×42×43×4  5、开放题:两只青蛙一共有几只眼睛?有几条腿?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使学生使学生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能力点:\n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德育点:  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秋天到了,小熊的实验田丰收了,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探究:  根据画面,你能想出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学情预测:1、一共有几株玉米?问:怎样列式?  2、三只青蛙共有几只眼睛?问:怎样列式?  3、还剩几个玉米棒子?  问题1和2学生口答,问题3,小组合作交流。  学情预测:1、3×3+2=112、4×3-1=11  3、4×2+3=114、3+3+3+2=11  5、3+3+3+3-1=11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观察算式,说说自己的算法。  3×3+2先算什么?在图中求得是什么?……  师:你们能为这样的算式起个名字吗?  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乘加乘减,它是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它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要多观察、多思考,找出自己喜欢而且简便的方法。  三、拓展运用:  1、做“做一做”第1题。  森林里的动物们开联欢会时,小猴子带来一些礼物,请大家仔细观察图,这些桃子一共有多少个呢?你能列出算式吗?  4×3+23×4+25×3-13×5-1  2、4×3+4=2×3-34×4-45×3+2  学生计算,说计算方法,第1、3题还有什么方法?  3、实际操作:用学具展开想象摆出自己喜欢的图案,用乘加乘减的算式算出你一共用了多少个学具?  4、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问题,可以用乘加乘减解决。        第五课时\n  教学内容:教材第58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  养成认真计算、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实物图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背口诀,对口令。  三三()()二四()()二三()()  四四()()三五()()二二()()  一四()()三四()()四五()()  2、算一算,说口诀。  4×12×33×34×21×3  5×43×54×35×15×5  4×4-24×5-43×4+25×3-32×4+4  3、列式。  (1)3乘4得多少?(2)4个5连加的和是多少?  (3)两个因数都是3,积是多少?  (4)5乘3再加上6得多少?  二、拓展练习:  1、在圆圈里填上“+”、“-”、“×”。  21=232=642=8  22=433=644=8  33=033=935=15  52=352=1035=8  2、下图中共有几个梨?在正确算式后面打。    (1)3+3+3+1(2)3×2+1(3)3×3+1  (4)3×4-1(5)3×4-2  3、每人折4只纸鹤,晓东、天天、真真、花花、李明一共折几只纸鹤?  4、每人跳三次,4个人一共跳几次?  5、开放题:小车5元,娃娃3元,魔方2元,手枪4元。\n  (1)3辆小汽车多少元?  (2)4个娃娃多少元?  (3)你还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59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知道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义解答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  2、理解数量关系,明白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能力点: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分析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义解答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理解数量关系,明白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森林中住着三只小象,他们三个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玩,小象决定盖一座大房子三个好朋友一起住,这样可以天天见面。于是他们去森林中运木头,准备盖房子。看他们干得多起劲。(出示主题图)  二、自主探究:  1、观察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2、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板书:每个小象运两根木头,三只小象一共运几根木头?  3、问:“每个小象运两根”是什么意思?独立解答,小组合作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求一共运几根木头,也就是求3个2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算式是2×3=6(根)  三、拓展运用:  1、练习十二第1题。  先教育学生“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然后认真观察画面,找出解决“一共浇多少棵树?”所需的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十二第2题。  \n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题里说的是什么事,要求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3、练习十二第3题。  先了解每种商品的价钱,独立解决提出的两个问题。  再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4、59页“做一做”。  出示情境图,学生自己寻找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再独立解答。  5、开放题:森林餐厅每张桌子能坐4个人,还有5张空桌,有22位客人坐得下吗?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使学生自主探究6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能力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德育点:  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生自主探究6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乘法口诀。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题目,要求:1分钟内完成。  4+4+4+43×52×34×25×5  1×33+3+32×55×12+2+2  3×55×2  介绍算得快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一起比一比谁学得快,地点在水族馆。  二、自主探究:  1、出示鱼图,表格。  鱼(条)  (个)  612  师:比赛分三部分:(1)看图填表。(2)根据表写乘法算式。  (3)根据算式编口诀。小组合作,比赛开始。  2、小组汇报所编的口诀,问:口诀是编出来了,但怎样才能又对又快得记住它们呢?  交流各自的记忆方法。\n  学了6的口诀你最喜欢哪一句呢?看到口诀你想到什么乘法算式?  三、拓展应用:  1、61页“做一做”。学生用小棒摆出六边形接着让学生依序说出乘法算式和口诀。然后随意提问:摆×个六边形用多少根小棒,让学生说出乘法算式和口诀。  2、练习十三第1题。通过对3组题中每两小题的对比、思考,揭示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学生填在书上,再观察每组中的两小题之间的联系。  3、摘苹果。  6×45×66×31×66×62×6  4、填空。  5×()=30()×3=186×()=24  5、开放题:12=()×()=()×()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2~6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使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能力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德育点:  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读口诀,写算式。  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  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66×21×66×46×6  5×66×32×64×66×5  6×5-103×6+66×6-82×6+20  3、每6枝彩笔装一盒,2盒装几枝?3盒装几枝?4盒装几枝?  4、1只蜜蜂6条腿,3只蜜蜂几条腿?6只蜜蜂几条腿?  学生列式,说出用的什么口诀。  二、课堂练习:\n  1、63页第5题。  先理解图意,说一说图的意思,独立列式解答。  2、第8题。师出示卡片12,问:几和几相乘得12?只要说出等于12就可以。小组由组长出题,分组练习。  3、在()里填上“+”、“-”或“×”。  3()3=64()3=125()6=30  3()3=92()6=126()4=10  三、开放题:  1、一张桌子4条腿,2张桌子8条腿,你能接着往下说吗?  学生说完后,列出算式,并说用的那句口诀。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4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使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能力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德育点:  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计算:  6×2+66×36×3+66×4  6×4+66×56×5+66×6  5×3+55×45×4+55×5  计算后,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5×34×63×33×55×6  4×43×26×32×61×6  2、找朋友。  6+6+6+65×4四六二十四  4+4+43×2三四十二  5+5+5+56×4二三得六  3+34×3四五二十\n  三六十八6×66+6+6+6+6+6  六六三十六3×66+6+6  二、课堂练习:  1、64页第10题。小组比赛,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  2、64页第11题。找出题中的信息,问题是什么?解决问题需要哪些信息?独立完成,说说解决的方法和结果。  想一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估算,并说一说方法,自己是怎样想的。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6×()=185×()=104×()=12  ()×5=156×()=24()×6=30  6×()=366×()=125×()=25  三、拓展应用: 1、  一共有几个?  2、每张桌子旁边有6把椅子,餐厅里摆了5张桌子,一共有多少把椅子?  3、数学游戏。64页,看谁说的又对又快。小组比赛。  4、开放题:  晓东、玲玲、画画一起去植物园玩,一张门票6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65~66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能力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德育点:  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整理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  1、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一共有几颗星?\n  写出加法算式,再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说出乘法算式的含义和各部分的名称。  6+6+6+6=24  6×4=24或4×6=24表示4个6相加的和是多少。  因数因数积  2、整理1~6的乘法口诀和计算。  出示1~6的乘法口诀表,学生仔细观察。  问:横着看,每一排是什么乘法口诀?  比较相邻两句的得数,你发现了什么?  竖着看,每一栏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斜着看,乘法口诀表有什么规律?(都是相同两个数的乘积)  拐弯看,乘法口诀表又有什么规律?  读口诀,背口诀,打乱顺序对口令。  完成66页第1题。说出你用的口诀。  二、整理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教材65页第2题。  学生先说图意,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数据。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材66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多种解法。  3、把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写出来。  2+2+2+2+13+3+3+3+36+6+6-6+6+6  三、开放题:  1、人民公园一张成人票6元,一张学生票4元。  (1)买4张成人票,一共花了多少钱?  (2)卖5张学生票,一共花了多少钱?  2、联系身边的事,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五、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能力点:  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德育点:  使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像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n  2、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学会要认识物体的全貌应从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策略。  能力点:  1、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2、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德育点:  1、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2、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空间想像正确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恐龙玩具、玩具汽车、小熊玩具、闹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师: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得对吗?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让他们每个人把全身都摸一摸就知道了)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盲人叔叔全听到了,说你们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研究怎样正确的观察物体,才不至于像盲人叔叔们一样。(观察物体)  二、自主探究:  1、把每一小组准备的物品拿出来,放在桌子中间,仔细观察,互相说一说你看到了物品的哪一部分,是什么样子的?  汇报自己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的。  说完之后,把物品变换位置,再依照上述过程仔细观察一次,然后在小组中说一说。  闭眼睛想一想: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样子。它们一样吗?  2、出示67页例1。  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说说理由。  师:这几个小朋友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n  三、拓展应用:  1、做“做一做”。  请小朋友们把数学课本摆整齐,立着放在桌子上,仔细看老师出示的数学课本,想一想你应该在什么位置上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跑到相应的位置,听明白了吗?开始!  打开书,把图中的小朋友和他们所看到的书的部分连起来吗?  2、出示从不同角度拍摄的4张照片,让学生说一说是从哪拍的?(前、后、左、右)  3、一架钢琴的4张图,让学生说一说是谁看到的?  4、一个茶壶的不同方向图,说一说是谁看到的。  5、开放题:教师出示一幢房子的从不同角度看到的4幅图,学生把方向和图连一连。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能力点: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德育点: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课件、轴对称图形的图片、彩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课件,师:美丽的春天,阳光明媚,春意盎然,同学们高兴得去郊外放风筝,看有蝴蝶风筝、有蜻蜓风筝……,他们美吗?你认为它们美在什么地方?  怎样验证它们左右两边完全一样?  二、自主探究:  1、师:这些风筝不仅颜色美、形状美,而且左右两边完全一样。你想自己动手剪出左右两边一样的图形吗?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左右两边一样的图形?  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电脑演示剪法。  师:现在自己剪出与老师不一样的图形,看谁剪的与众不同?  学生动手剪,把剪好的有创意的贴在黑板上。  2、师:同学们剪的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师:我们把这些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板书:对称)  3、揭示对称轴的含义,教师画出自己贴的图形的对称轴。\n  学生指出贴在黑板上的图形的对称轴。  三、拓展应用:  1、做“做一做”。  学生在书上画,集体订正。不是对称图形的说出理由。找出五角星的5条对称轴。  2、说一说:你能举出生活中对称图形的例子吗?  3、欣赏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建筑、桥、古钱、生活用品、数字、文字、字母、体育用品等等)  4、拿出圆、正方形、长方形,自己动手折一折,找出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5、开放题:小组合作,贴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教师出示贴好的一半对称图形,学生自己贴另一半。)完成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9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2、通过游戏和动手操作,加强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  能力点:  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  德育点:  使学生感受生活之美,学会欣赏对称的美。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正确判断镜子里的样子。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镜子、图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老师给你们出一个谜语:你哭她也哭,你笑他也笑,你问他是谁,他说你知道。  师:是的这是一面镜子,今天我们学习镜面对称。(板书:镜面对称)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3的图片。仔细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现象有什么特点。  2、学生在镜子前做各种动作,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镜面对称  3、你能举出生活中哪儿还有这样的现象吗?  三、拓展应用:  1、做“做一做”。\n  先想像一下,照镜子时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人会怎样运动,左右手拿不同的东西时,镜子里的人是怎样拿的,然后再用镜子验证一下。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照镜子是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2、出示半个蝴蝶、雪花、天坛,问:这些是什么?你通过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3、回家后看一看镜子里的你是怎样刷牙的,怎样吃饭的…?  4、开放题;小明在镜子里看到他去公园的时间是9时,你知道实际时间是几时吗?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0~7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对称图形的认识,掌握对称图形的特征。  2、会在方格纸上画对称图形。  能力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  德育点:  养成认真、仔细,严谨治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  加深对对称图形的认识,掌握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会在方格纸上画对称图形。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方格纸、镜子、图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练习十五第1题。  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汽车的表象,再连线。  2、自己动手剪一个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它的对称轴。  3、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房子、树叶、中国结、桥、鼠标。  二、拓展练习:  1、练习十五第3题。  先讨论、交流探索画的方法,(要画出某条线段的轴对称图形,只要画出该线段两个端点的对称点,再连起来,就是该条线段的对称图形。)动手画一画。  2、练习十五第5题。  让学生运用想象,直接判断,对于有困难的同学,用镜子照一照再判断。  3、分类。  012345 8  A  B  C  D  E  F      国  一  王  旦  元  由  美  春   对称的:           不对称的:   4、开放题:\n  先在纸上写数字,拿镜子照一照,看看镜子里照出来的是什么样的。拿一个钟,看看镜子里时针、分针的位置与真实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的位置关系如何。再完成。  教师出示两幅镜子图,一幅是镜子里的数字,一幅是镜子里的钟面,要求学生写出实际的数字和时间。  介绍:运用两次镜像能把原来的物体还原。拿镜子对着镜子图照一下,镜中出现的就是真正的数字和时间。      六、表内乘法(二)  教学内容:  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以及用7~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应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能力点:  使学生能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德育点:  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7—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乘法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7--9的乘法口诀。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难点:  7--9的乘法口诀。  课时安排:  1、7的乘法口诀4课时  2、8的乘法口诀3课时  3、9的乘法口诀4课时  4、整理复习1课时    1、7的乘法口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2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n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口诀的特征,并熟记口诀。  2、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能力点: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德育点:  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教学难点:  掌握口诀的特征,并熟记口诀。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每人一套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七巧板,介绍:这是我们祖先很早就发明的七巧板,它是由七个小图形组成的。只要你喜欢开动脑筋,这七个神奇的图形就会变出许多美丽的图案。请你们拿出自己的七巧板摆一摆,看能摆出那些可爱的图案。  学生独立拼摆,在班里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都会用这七个七巧板摆自己喜欢的图案,那你们看七巧板还能摆出哪些可爱的图形?  出示教材第72页例1的图案和统计表。  二、自主探究:  1、师:有这么多美丽的图案,老师想知道拼摆这些图案一共用了多少个七巧板?同学们你们有哪些好的办法呢?  学生汇报。  师:这么多的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2、完成统计表。  仔细观察统计表里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测:每多摆一个图案就多用7个七巧板。  1个7是7,2个7是14,……7个7是49。  3、师:想一想我们学过的“求几个几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学生独立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小组合作编出口诀。  师:经过大家共同努力,编出了7的全部口诀,那我们就用读的方式来享受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  交流一下编口诀的方法。  4、比一比谁先记住7的全部口诀。交流记口诀的方法。  5、对口令。(师生、生生)  三、拓展应用:  1、一个星期有几天?2个星期有几天?3个星期有几天?4个、5个、6个、7个呢?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n  2、计算,说口诀。  7×37×57×67×47×77×2  7×13×75×72×76×46×5  4×76×75×21×76×65×4  3、游戏:邮递员送信。    35214228    7×57×65×74×73×77×4  6个75个76×77个34个7  4、73页第4题。  学生说明图意,你能提出问题吗?自己独立解答。  5、7×2+77×5+77×7-7  这三题可以怎样计算?能用乘法口诀计算吗?哪句口诀?  6.:开放题:如果忘记了7*6=?你可以怎样想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4-75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记熟7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能力点:  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德育点:  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用处。  教学重点:  记熟7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实物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背7的乘法口诀。  3、对口令。  3、填空:  二七()四()二十八三七()  ()三十五六七()()七四十九  三五()()七得七三四()  4、看卡片说得数和口诀。\n  7×57×37×66×45×2  7×27×47×76×56×2  5×76×63×75×54×7  5、看数说它是由几和几相乘得来的。  1221281635144236  二、自主探究:  1、看图说图意列算式。  橡皮橡皮橡皮橡皮橡皮  7角      2、教室里要摆3行花,每行7盆。一共要摆多少盆?  水彩笔每盒5元,买7盒,?  问:要求问题也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学生独立分析计算,再交流想法。  三、拓展应用: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  请将本月的日历记录在上表中。  1、第一个星期日是()号;第二个星期日是()号;  第三个星期日是()号;第四个星期日是()号。  2、仔细观察着四个数字,你有什么发现?根据你的发现解决下面的问题。  第二个星期日是()=()+7×();  第三个星期日是()=()+7×();  第四个星期日是()=()+7×()。  3.开放题:第15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6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初步知道“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点: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  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教学难点:  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n  教具准备:  实物图、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什么是“倍”,(板书:倍的认识)你对“倍”有哪些了解?你看到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探究:  1、动手摆小棒,用小棒摆正方形。  你摆了几个正方形?用了几根小棒?是几个4根?  摆两个正方形,用几根小棒?是几个几?摆三个、四个呢?  2、师: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让学生反复说几遍)  问:4的3倍是几个几?  你能摆出4的3倍吗?但不摆正方形。说一说自己摆的是几的几倍。  3、指着2个4根问:它可以说成什么?谁能摆出4的2倍?  4、把下面的说成几的几倍或几个几。  3个2、2个5、4个6、3个5。  2个3倍、5的1倍、4的6倍、3的4倍。  5、师:这还有一道难题,你们有信心吗?  出示例3:第一行摆:  第二行摆:第一行的4倍  应该怎样摆?谁有办法?小组合作摆一摆。  汇报:第二行摆几个圆?为什么?怎样摆能清楚的看出来?  用数学算式怎样计算出来?为什么?  三、拓展应用:  1、画一画。  第一行画:  第二行画:  第一行的2倍、第一行的3倍、第一行的4倍、第一行的5倍。  小组里1人画一个。互相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2、教材76页的做一做。学生先自己摆一摆,再说一说第二行该怎样摆?怎样算的?  3、老爷爷昨天买了2个鸡蛋,今天他买的是昨天的3倍,请你算出他今天买了几个鸡蛋?学生计算,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4、练习十七的第1题。学生看清题意,然后填空。  5、练习十七的第2、4题。独立思考,然后计算,同桌互相说一说为什么。  6.开放题:玩具店里有8辆小汽车,  ?  补充一条信息,和一个问题,并计算出来.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7页。  教学目标:\n  知识点:  进一步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用并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点:  从情景图提取有用的信息,提问并解答,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  1、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渗透环保意识教育,提倡爱护环境,共同美化校园、美化生活。  教学重点:  借助线段图或学具操作,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  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实物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6的5倍是多少?7的2倍是多少?  列式计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周末的大扫除同学们都在认真的打扫卫生,出示例4的主题图。渗透爱护环境,不能乱扔垃圾,要做好垃圾分类。问: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  1、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擦桌椅的有几人?  2、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讨论这道题如何解决。  3、汇报:怎样摆的,怎样列式的,为什么?  教师画出线段图。  7人  扫地的:  擦桌椅的:    ?人  擦桌椅的人数是7的2倍,求擦桌椅的有多少人,也就是求2个7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4、学生列式计算,小组中再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拓展应用:  1、做“做一做”。  问:求跳蹦床的小兔有几只?也就是求什么?如何列式?  2、7辆  自行车:    汽车:    ?辆\n  3、出示动物园的情境图。  熊猫2只,  猴子的只数是熊猫的3倍,  斑马的只数是熊猫的4倍,  孔雀的只数是猴子的2倍,  羚羊比斑马多4只,  学生任选问题进行解决,并说一说解决的方法和想法。  4、根据算式摆一摆,说一说。  3×45×2  5、开放题:你在生活中哪遇到关于倍的问题,举出例子。  一人说,一人解决。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9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进一步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用并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点: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  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  借助动手操作,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实物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摆一摆:  (1)摆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摆两个三角形、摆4个三角形、摆5个三角形。  2个3根可以说成3的()倍。  4个3根可以说成3的()倍。  5个3根可以说成3的()倍。  学生边摆边填,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摆圆片,第一行摆2个圆,第二行摆6个圆,你能看图说一句话吗?  (3)第一行摆3个圆,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几个圆?  (4)第一行摆7根小棒,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了几根?  2、算一算。  (1)7的6倍是多少?4的5倍是多少?\n  3个7是多少?2的7倍是多少?  (2)红花:    5朵  黄花:是红花的()倍。    ?朵  (3)苹果有5个,桃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桃有几个?  (4)一支铅笔6角钱,一支钢笔的价钱是一支铅笔的7倍,一支钢笔多少钱?  (5)小红今年5岁,妈妈的岁数是他的6倍,妈妈今年几岁?  二、拓展练习:  1、第一行:    第二行:  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6倍,第一行有几个圆?  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小猴的只数是小兔的3倍,小猴有几只?  让学生思考,这个题能解决吗?为什么?怎么办?  3、小华有5本画报,故事书的本数是画报的7倍,?  学生补充上问题后,再解决。说出解决的想法。  4.清选初数来写算式,能写几个就写几个.  7.28.6.4.7.42.36        2、8的乘法口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80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口诀。并用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能力点:  通过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应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德育点: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教学难点:  掌握口诀的特征,并熟记口诀。并用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n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对口令。  三七()()十二五七()  2、抢答。  4×55×63×24×37×4  5×77×63×74×67×7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8的乘法口诀。  有一只快乐的小狗一蹦一跳地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它是怎样跳的?      0816  它是怎样跳的?  自己填一填,说出填法。  二、自主探究:  1、根据小狗连跳的情况,你能列出算式吗?编出口诀吗?想一想,把你编的口诀写到练习本上。  汇报所编口诀,自由提问。  8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2、快速记8的乘法口诀。  检查口诀记忆情况,对口令、同桌接背,开火车背,正着背,倒着背。  完成书上80页的填空。  三、拓展应用:  1、一只螃蟹八条腿,两只螃蟹()条腿,三只螃蟹()条腿,四只螃蟹()条腿,五只螃蟹()条腿,六只螃蟹()条腿,七只螃蟹()条腿,八只螃蟹()条腿。  2、口算比赛。  1×82×86×87×83×8  4×85×88×8  3、每盒8个茶杯,有4盒,一共有多少个茶杯?  4、()×4=328×()=56  ()×()=24  5、开放题:出示183页第十五题情景图.\n2012学年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解决问题单元要点分析教材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学习两步应用题的开始,先通过图文应用题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主要以加减复合的应用题为主,适当的再出现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在教学中可以从一步应用题出发,再慢慢的使它转变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以便使学生更好的认识两步应用题的结构以及它与一步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向学生介绍小括号,并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会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解答算式。重、难点:1.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综合算式,而且能进行计算。关键: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解答应用题。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和综合两种方法来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学会正确的使用小括号。1、加减、连减应用题第一课时:加减两步应用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1~3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或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1.师: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二、探求新知1.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戏场景中(见课本图)。师: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3.小组交流讨论。(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n(1)22+13=35(人)(2)22-6=16(人)35-6=29(人)16+13=29(人)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22+13-6(2)22-6+13交流:你是怎么想的?7.小结。三、巩固应用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2.练习一的第4题,选取了中国国家足球队参加2002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的内容,通过计算总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不必强求学生必须利用多种方法,只要解决问题就可以了。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解答后让学生互相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四、全课总结: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连减应用题教学内容:教学连减应用题,教科书第5页的例题2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两步连减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会列综合算式。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教具准备:教科书第5页的挂图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1.教师出示下列口算卡片,让学生快速口算。15+6=25-8=30+7=6+24=27-9=14+6=20-7=19-9=2.一辆空调车上有42人,中途下车8人,又上来16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要求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式计算并说出每—步算式表示的意义。二、新授课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两步应用题”(出示课题:两步应用题)1.教学例2。出示教科书第5页的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1)提问: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根据画面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可先让学生自由编题,然后出示:面包房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22个,现在剩下多少个?(2)全班同学读题后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根据“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这两个条件可以求什么?\n(第一队买后还剩多少个)怎样列式?[54—8=46(个)]那要求还剩下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46—22=24(个))谁能列一个综合算式?[54—8—22=24(个)](列好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算式的意义)(3)教师:大家想一想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根据“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22个”可以求什么问题?(两队一共买了多少个面包)可以怎样列式?[8+22=30(个)]那要求还剩下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54—30=24(个)]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如果写成一个算式,应该怎样列式?教师:要先算8+22,列式就要加上一个小括号。54-(8+22)。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列式:54-(8+22)=54-30=24(个)答:还剩24个面包。注意:应用题解答完后,要记住写答案。列出算式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2.教师小结: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可以使用小括号。三、巩固练习1.教科书第6页练习一的第2题。(1)看图口头编题:3个组一共收集了94个易拉罐,其中第一组收集了34个易拉罐,第二纽收集了29个易拉罐。那第三小组收集了多少个易拉罐?(2)分析题目,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3)想一想,第一步要先求什么?第二步要再求什么?(4)列式计算:94—34=60(个)60—29=31(个)或34+29=63(个)94-63=31(个)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要他们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列好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94-34-29或94-(34+29)2.教科书第7页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用两种方法列式解答。58-6-7或58-(6+7)[第2题和第3题是配合例2设计的。教学时先让学生说明图意,然后思考要解决的问题。着重练习如何正确使用小括号,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3.新型电脑公司有87台电脑,上午卖出19台,下午卖出26台,还剩下多少台?(用两种方法解答)4.班级里有22张腊光纸,又买来27张。开联欢会时用去38张,还剩下多少张?5.少年宫新购进小提琴52把,中提琴比小提琴少20把,两种琴一共有多少把?6.一辆公共汽车里有36位乘客,到中山路下去8位,又上来12位,这时车上有多少位?教学反思:第三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巩固新学的加减、连减应用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连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列式解答加减、连减应用题。教学过程设计:1.口算:\n78-1745+5471-3435+246l-4529+5629+4191-452.补充问题后,再列式计算。(1)有20个乒乓球,17个小皮球,_____________?(2)飞机上有儿童和大人一共57名,其中大人38名,____________?(3)小明用了5张电脑磁盘,还剩下19张,____________?3.妈妈买了一些蛋糕,上午小朋友吃了9根,下午来了8个客人,每人吃一根,冰箱里还有21根。妈妈一共买了多少根雪糕?4.二年3班的小朋友为了迎接新年活动,做了27个红灯笼,18个黄灯笼,送给一年级的小朋友15个,还剩下多少个?5.幼儿园第一次买来小象洒水壶12个,第二次又买来29个,现在分给17个小朋友去给花浇水,还剩多少个洒水壶没有分?6.图书馆有故事书54本,第一次借出16本,第二次借出28本,剩下的第三次全部借出。第三次借出多少本?7.1996年和2000年我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获奖牌情况如下:金牌银牌铜牌1996年1622122000年281615(1)1996年共获奖牌多少块?(2)2000年共获奖牌多少块?(3)请你自己提一个问题,并解答。教学反思:2、乘加、乘减应用题第一课时:乘加、乘减应用题教学内容:教学乘加、乘减应用题。教科书第8页例3。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列式解答乘加、乘减应用题。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知道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教具准备:教科书第8页例3的挂图。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1.商店里有4盒乒乓球,每盒6个,一共有多少个?2.商店里有20个红皮球和17个花皮球。卖出35个皮球,还剩下多少个?(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并说出每一步算式表示的意义。)二、新授课1.教学例3。(1)出示:教科书第8页例3的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再根据画面的内容编一道应用题。学生自由编题后,教师出示:跷跷板乐园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上有4人在玩,还有7人在旁边看。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2)全班读题后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能不能一步就算出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不能)那我们要求“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n应该知道什么条件?(有多少人在玩?旁边有多少人?)大家想一想我们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根据题目的哪些条件可以求出“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人在玩)怎样列式?[4X3=12(人)]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因为它是求3个4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有12人在玩跷跷板,那第二步该算什么?(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12+7=19(人)]谁会用一个算式表示?[4X3+7=19]请一个同学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思。应用题解答完要记住写答案。列式:4X3=12(人)或4X3+712+7=19(人)=12+7=19(人)答: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19人。(3)小结:这一道应用题时用乘法先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再用加法求出跷跷板乐园里一共有多少人。我们在解答应用题时一定要认真读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关系,然后再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最后列式计算写答案。2.练习。完成教科书第9页的做一做。[此题呈现的是一个开放性的画面。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渗透小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不能去捉小鸟,要爱护小动物,不要去伤害小动物,保护好我们生活的环境。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予以解答。]让学生自己观察画面,口头编题。如:(1)树上有10只小鸟,飞走了4只,又飞来3只小鸟,现在树上有多少只小鸟?列式:10-4+3或:10-(4-3)(2)花丛中有一些小蜜蜂,有两个花丛的蜜蜂是4只,还有一个花丛的蜜蜂是3只。花丛中一共有多少小蜜蜂?列式:4X2+3(可让学生自己编题,然后请同学解答,让学生体验当老师的感觉。教师在评讲时要肯定同学们的积极性。)(学生列完算式一定要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第10页练习二的第1题。(1)看图口头编题:爸爸,妈妈和大熊都掰了9个玉米,小熊掰了6个玉米,小熊一家一共掰了多少个玉米?(2)分析题目,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3)想一想,第一步要先求什么?第二步要再求什么?(4)列式计算:9X3=27(个)27+6=33(个)让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列好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2.学校教学楼有四层,每层有6间教室。后来又盖了8问,现在一共有多少间?3.刘老师有5盒乒乓球,每盒装6个,同学们借走了17个,还剩多少个?4.文具店原有钢笔40支,又新进6盒钢笔,每盒8支,现在文具店有多少支钢笔?5.同学们做了5盒大红花,每盒装9朵,送三好学生32朵,还剩下多少朵?\n6.育红小学有4个班参加乒乓球赛,每班选8名选手和一名候补队员。问一共选了多少名选手?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乘加、乘减应用题练习教学内容:巩固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教科书第10页练习二的第2~4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列式解答乘加、乘减应用题。教学过程设计:一、1.根据问题选择算式并连线。妈妈买了29个果冻,第一天吃了7个,第二天吃了15个。(1)两天吃了多少个果冻?(1)29—7—15(2)还剩多少个果冻?(2)15—7(3)第一天比第二天少吃多少个?(3)7+152.根据算式补问题。学校买来38个排球,分给二年级5个班,每班分7个。7X5=35(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8-35=3(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练习1.教科书第10页的第2题。想一想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要求还剩多少个萝卜,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条件?(一共种了多少个萝卜和送了多少个给兔奶奶)那我们第一步先求什么?(一共种了多少个萝卜?)接着再求什么?(还剩多少个萝卜)列式:9X5-15提问:9X5表示什么?再减15又表示什么?2.教科书第1l页的第3题.分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然后由小组长汇报本小组讨论的结果。[主要的要点:爸爸和妈妈是成人要买成人票,每张8元,共花8X2=16(元),小明是儿童,每张票5元,这样三人去动物园要花16+5=21(元)。21元大于20元,所以用20元买票不够。]3.教科书第11页的第4题。教师:球队的得分分主场分和客场分两种。本题可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然后再汇报讨论结果。中国队的主场得分是卡塔尔队主场得分的4倍,卡塔尔主场得分是3分,所以中国队主场得分是3X4=12。中国队的客场得分是7分。中国队的总分是19分。阿联酋队的主场得分是3分,客场得分是8分。阿联酋队的总分是11分。乌兹别克斯坦队的主场得分是阿联酋队主场得分的3倍,阿联酋队的主场得分是3分,所以乌兹别克斯坦队的主场得分是3X3=9,客场得分是1分。乌兹别克斯坦队的总分是10分。卡塔尔队主场得分是3分,是本队客场得分的2倍,客场得分是3X2=6。卡塔尔队的总分是9分。阿曼队主场得分是5分,客场得分与乌兹别克斯坦队的客场得分相同。阿曼队的总分是6分3.妈妈买来26个桔子,吃了几个,剩下的每5个放一盘,放了4盘。问吃了几个桔子?4.游乐场有7辆小赛车,每车能坐4人,还有21人在排队等候,现在一共有多少人?5.快餐店运来56个汉堡包,卖出37个,又运进21个,现在快餐店有汉堡包多少个?6.4个工人叔叔每人要做7个卡通玩具,已经做了19个,还要做多少个?7.商店里有30个书包,上午卖出13个,下午又卖8个,还剩下多少个?\n教学反思:3、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对本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整理,进一步深化对两步算应用题的理解,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设计:一、直接写出得数。35-5X4=63-(35+14)=32-5-7=19+3X9=45+8-39=8X9-38=56+34-39=2X8+49=8X6+52=二、判断题。1.甲数是35,比乙数多8,乙数是43。()2.80减去7的4倍,差是52。()3.第一个加数是15,第二个加数与它相同,两个加数的和是45()三、填空。(1)34加19的和是____________,再减去47得____________。(2)6乘9的积是____________,再减去39得____________。(3)89减去43的差是____________,再加25得____________。(4)76减去43的差是____________,再减去19得____________。四、列式计算。1.6乘4的积,再加上35得多少?2.81减32的差,再减23得多少?3.68减41与19的和,差是多少?4.78减6与8的积,所得的差是多少?五、应用题。1.校园里种了78棵树,其中有25棵松树,27棵柳树,剩下的是树。杨树有多少棵?2.某市参加全省科技比赛的共80人,其中参加航模组的34人,参加船模组的36人,其余的参加车模组。参加车模组的有多少人?3.工人叔叔修一条长100米的路,每天修8米,修了3天,还剩多少米没修?4.有16米布,做床单用去5米,做衣服用的米数和做床单用的同样多,还剩多少米布?5.一箱苹果,吃了28个,剩下的苹果每天吃5个,可以吃7天。这箱苹果原有多少个?教学反思: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要点分析教材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学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摆一摆等方法,形成表像,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1.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首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就是把总数分成同样多的份数或每份同样多。在总数中分走同样多的几部份,也就是几个减数相同,这样用除法计算比较简便。2.在实际操作中理解除法的含义。通过摆学具我们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也用除法计算。3。通过看一幅图,列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的练习,沟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n4.知道了除法的含义,记住了2~6的乘法口诀,那么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就比较容易了。求商时,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关系,先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再想用哪一句乘法口诀。5.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除法含义是紧密相联的,除法的含义有两种,一是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二是表示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因此,除法应用题就有两种数量关系。这两种应用题的相同点都是除法含义,用除法计算,都已知要分的总数。不同点是其中的一个条件不同,问题不同,列出的算式不同,单位名称也不同。教学目的: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重难点、关键:通过动手操作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计算应用题。能正确迅速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4页例1、例2,练习三的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3、懂得大自然的美丽离不开人们的精心呵护,树立环保意识。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12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教学过程设计:一、准备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二、新课1.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1)讨论分配方案。突出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2)动手分一分。分好后,请各组推代表展示分配结果。(3)让学生观察各组为二(1)班小朋友准备的春游食品,发现:每份中的各种食品同样多。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2.巩固“平均分”。(1)出示教科书第13页“做一做”。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特别请学生说一说“平均分成5份,是什么意思。”(2)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的结果填空。3.尝试平均分物品。\n(1)按教科书第14页例2提出: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分的结果。(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4.独立进行平均分。(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独立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务。(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的。三、练习1.练习三的第1题。(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个花瓶里插花。说明:想怎么插花就怎么插。最少设计两种插花的方案。(2)交流。请学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并说出自己的想法。(3)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欣赏自己的作品。然后,请学生选出每瓶插同样多枝花的插花方案。强调:这几种插花方案,都是把花平均插进3个花瓶里。此题的“插花活动”为使学生对平均分的印象更深,开始可以让学生喜欢怎么插就怎么插,以显示题目的开放性。教学时,还可让学生用画一画的方法,往每个花瓶里插花。借助插花活动,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2.练习三的第2题。让学生根据“平均分”概念判断“谁分得对”。练习时,先让学生弄明白题目要求,再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让学生在运用“平均分”概念进行判断的练习活动中,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3.练习三的第3题。(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请学生说一说,准备了几个“梨”,为什么。(2)让学生独立完成把梨平均放进4个盘里的任务。(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分的过程和结果。四、总结1.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二)教学内容:巩固“平均分”。(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教学目标:1.巩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2.初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3.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具准备:筷子、苹果、盘子、小棒、计算机课件。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1.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中,想一想应该怎样放?\n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强调“平均分)二、新授课1.出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计算机课件演示教科书第15页的例题3的画面。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教师:每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应该租几条船?学生汇报:每条船限乘4人,就是每条船只能坐4个人,所以每份是4人;那24人里包含有6个4人,所以应该租6条船。教师:如果每条船限乘6人,那24人要租几条船?(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2.练习:科教科书第15页的做一做。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图上画的是什么?提问: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每位一双,一双是几根?小熊有12根筷子,每份是2根,可以分几份?够分吗?教师:这一道题就是问12里面有几个2。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4题。用情境图呈现分萝卜活动。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和问题,确定“把多少个萝卜平均分给小兔”“按每只小兔几个萝卜来分”,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在学生明白把16个萝卜,按每只小兔4个萝卜分之后,让学生独立“圈一圈”完成分萝卜任务。然后让学生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比如学生说出“没4个萝卜圈在一起……”通过圈和说,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2.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5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问:你是怎样想的?(有18个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几个?就是把18平均分成6份每一份是多少?)提问:香蕉的数量都是18个,为什么两次每只猴子分的数量不一样呢?(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所以每一份也就不同。总数相同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多。)注意让学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结果,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教学反思:第三课时: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学内容:学习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教学目标:l.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的图片,学具。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1.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篮子。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几个?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先把竹笋每盘放1个,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笋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分的结果是每盘放3个。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n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或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二、新授课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2.出示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4。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②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③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④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⑤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⑥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3.出示:15÷3=5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3等于5)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这一节课学了什么?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第18页的做一做。提问:一共有多少块饼干?平均分给几个人?每人分几块?怎样列除法算式?(要分的饼干是18块,除号前面写18;平均分给3个人,除号后面写3;每人分6块,等号后面写6)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8除以3等于6)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6)通过让学生平均分、写算式,再次体会除法的意义和巩固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2.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1题。练习时,可以增加一些除法算式卡片,以增加学生练习的机会。同时,注意采用“开火车”“接力赛”“抽卡游戏”不同形式组织练习,让学生在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掌握知识。3.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2题。先让学生依据题意用学具卡片分一分,并交流分的结果。之后,让学生填写除法算式,并对照分苹果活动说出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促使学生体会除法的意义。提问:每只小熊分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平均分成2份)谁会列算式?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是把6粒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所以把要分的苹果的个数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给2只小熊,把平均分的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份是3,3写在等号的后面。)4.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3题。让学生讨论后写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它是把10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事。因此把要分的西瓜的个数10个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放在2个箩筐中,把平均分的份数2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个箩筐中装5个,5写在等号的后面。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对除法算式的认识。教学反思:第四课时: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学内容:教学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n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二、新授课1.出示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1)教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4)指导算式的写法。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板书,20÷4=5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20÷4=5被除数除数商(5)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2.练习;教科书第19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可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下面两道小题。3.练习。教科书第19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三、巩固练习\n1.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4题。要分的糖葫芦有几串?那被除数应该写几?每个小朋友2串糖葫芦,表示什么?(做的时候让学生把每2个用铅笔圈一圈)除数应该写几?可以分几个小朋友?商应该写几?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2.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的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3.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的第6题。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教学反思:第五课时:除法初步认识练习课教学内容:巩固除法的含义及各部分名称。(教科书第21~22页练习四的第7—10题。)教学目标: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的各部分名称。为后面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教学过程设计:一、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讲评。(1)6除以3等于2。6÷3=2(复习除法的读法)(2)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5。15÷3=5(复习除法的各部分名称)(3)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20÷5=4(复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4)9个苹果,每3个一份,分成了3份。9÷3=3(复习把二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二、完成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第8题。看图写算式。呈现给学生实物图,请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练习时,先借助画面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写出的算式,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使乘法、除法的内在联系自然渗透。三、找朋友:完成教科书第22页练习四第9题。一部分的同学拿口诀,一部分的同学拿乘法算式。先由拿乘法算式的同学读算式,然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口诀的同学就说“你的朋友在这里”。也可交换着玩。四、完成教科书第22页练习四第10题。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重点要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教学反思: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第一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例1,练习五的第1~3题。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教具、学具准备:例1情境图的放大图,按练习三的第3题制作“信箱”和“信”(算式卡片);每个学生准备12个○卡片。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1.说出得数,并说出用哪句口诀。6×2=4×3=2×5=3×3=2.填空。2×()=43×()=64×()=8\n()×3=12()×4=205×()=15说一说()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3.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二、新课1.引出除法算式12÷3。呈现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事。提出第(1)个问题: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请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2÷3。2.探讨计算方法。(1)引导: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题。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请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2)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计算方法。(3)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予积极评价。并且,突出强调: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1)出示例1的第(2)个问题,并让学生列出算式。(2)请学生用乘法口诀想:商几?(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想商的过程和使用了哪句口诀。(4)交流想商的过程。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重述:求12÷4的商,想4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三、练习1.练习五的第1题。依据画面请学生解决“每个小朋友几个气球”的问题。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计算。2.练习五的第2题。(1)让学生根据画面信息,完成填空。(2)让学生独立填写除法算式。(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并说出,用哪句口诀想商。3.练习五的第3题。按题意组织送信游戏,说明要求:认真计算,商是几,就投进几号信箱。请每个学生当选邮递员,并把“信”交给学生,让学生完成送信任务。完成后,看一看每个信箱中的信,检查是否都送对啦。最后,特别请学生观察哪几封信送进了1号信箱。并想一想,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促使学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商是1。四、总结1.请学生谈收获。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那句口诀求商。我们在送信游戏中还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这节课小朋友学会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计算,我相信小朋友会有更多的收获。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学习内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学习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用2~6的乘法口诀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除法计算(被除数不超过36)。\n学习过程:1.按顺序背乘积不大于36的2~6的乘法口诀。2.二()得八二()一十()六十二三()得九()三得六三()十二3.读出下面各除法算式,并说出每个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以及每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9÷3=38÷4=212÷3=4l2÷6=24、让学生观察练习五的第1题,并独立完成后,再请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5、第2题请学生先从鸽子归巢的情境图中收集信息,完成填空。再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填写除法算式。6、第3、5题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7、第4、7题采用活动的形式进行练习。8、第6、9题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练习。9、让学生打开课本阅读第8题。四人小组说说题意,并提醒学生用今天学习的方法计算。10、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再填写。如:要算12除以2等于几怎样想?用哪句口诀?在口诀的括号里应填什么?商是几?那么,12除以2等于几?在此基础上独立做"12÷6=□"。教师巡视,注意对差生的辅导,集体订正。11、第11题,教师说明题意,并带着学生先做。做题时,可以要求学生边计算边小声说一说思路,或说出用的是哪句口诀。如果想不起来用哪句口诀,可以看除法算式上面的乘法算式。教师巡视,集体订正。订正时,要让学生说是怎样想的。对于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直接说口诀,不必再说"想几和几相乘得几"这一步,以简缩学生的思维。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还应让他们按照先想乘法,再想口诀,最后得商的方法。使他们切实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12、第12题是“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先让学生根据直观图,口述要解决的问题和有关信息数据,再让学生独立解决提出的问题。13、师生共同总结本练习课的内容。熟练总结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反思:第三课时学习内容: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目的:1.使学生能根据一幅图(分完的结果)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从而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2.通过看一个除法算式,说出它表示的不同意思,使学生对除法的含义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学习重、难点: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8个球拍图,3捆萝卜图,以及16根小棒;学生准备18根小棒。学习过程:一、复习和准备1.说一说平均分是怎样分物品的。2.操作练习。先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摆在桌子的左面。学生摆完以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摆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小棒。并问: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然后在小棒下面板书:8÷4=2再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按每2根一份,看能分成几份。摆在桌子的右面。学生摆完后,仿照上面的提问和教学过程,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小棒,并写出除法算式:8÷2=4\n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和除法算式:看一看两次分小棒的结果相同吗?(不同。)它们的除法算式相同吗?(不相同。)为什么?(因为分的方法不一样,除法算式就不同。)如果只看分的结果,能确定是用哪一种方法分的吗?(不能。)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看一幅图怎样写两个除法算式。二、新课教学例3。教师出示8个球拍图。说明意图:看图写出除法算式。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下:看着这幅图怎样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为什么?然后多让几个学生发言。你能想出什么样的除法算式?(8÷4=2)你是怎样想的?(把8个球拍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个。)有多少同学同意这种写法?还有其他的写法吗?(8÷2=4)你是怎样想用?(8个球拍,每2个分成一份,分成了4份。)有多少同学同意这种写法?哪种写法对呢?有多少同学认为这两种写法都对?请两名认为可以写两个除法算式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此时,只要学生说的意思正确即可。语言暂时不要求过高。在学生说明理由时,还可以让他到黑板前具体分一下,使全班同学看到,分法不同。教师小结:由于两种分法不同,只看分的结果,我们不能确定是用哪一种方法分成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看一幅图,能够根据不同的分法,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三、课堂练习1.第29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先让学生观察图,说明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写出两个除法算式。写完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是什么。并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能看一幅图写出两个除法算式。(只要意思正确即可。)2、出示课本第29页的例题。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让学生独立做。在做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边做边小声说一说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教师巡视,注意对差生的个别辅导。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让四人小组帮助。3、如果又来了3人,每组平均应有几人?让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看一幅图写出两个除法算式,还练习了根据一个除法算式说出它表示的两种不同的含义。第四课时学习内容: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学习目的:1.通过操作,使学生知道"'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进一步认识除法的含义。2.带着复习已学的乘法口诀,为用乘法口诀求商做准备。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6个苹果和12块饼干的图片,若干张乘法口诀卡片。学习过程:一、复习1.读出下面的除法算式。15÷3=510÷5=212÷3=48÷2=42.分别说出上面每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二、新课1.用圈一圈的方法来教学例题。教师出示6个苹果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同时口述题目:6个苹果,每2个一份,可分成几份?教师说明: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实际动手分一分的方法,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分。今天我们学习用圈一圈的方法分物品。教师演示圈的方法;把两个苹果圈起来,表示2个一份。然后提问:继续往下分,该怎样分?(再把2个苹果圈起来。)教师在黑板上再圈2个苹果。让学生注意教师是怎样圈的。2.让学生打开书,看课本21页的第6题的蝴蝶图。教师让学生说明题意,然后,让学生按照刚才讲得方法,自己在书上圈一圈。并在圈的基础上,在方框里里填入适当的数。教师巡视,注意对差生的辅导。\n学生做完以后,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说怎样想的。一共圈了几个圈?每个圈里有几只蝴蝶?(5只)圈的结果表示什么意思?(15只蝴蝶,每4只蝴蝶一份,分成了3份。)算式是什么?(15÷5=3)算式中的5表示什么?(每5只一份。)算式中的3表示什么?(表示分成了3份。)3.在平均分的基础上,使学生初步知道"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教学例2。教师出示12块饼干图,并口述题目:12块饼干,每3块一份、分成了几份?提问:用图一圈的方法该怎样分?学生口述,教师把前3块饼干圈起来。让学生说一说题意.然后让学生按照圈的方法分分看。教师巡视。学生分完以后,可以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每圈里有几块饼干?(3块。)圈了几个圈?(4个。)也就是分了几份?(4份。)看图说一说圈的结果。(12块饼干,每3块一份,分成了4份。)12块里面有几个3块?(因为分成4份,所以12块里面有4个3块。)12里面有几个3呢?(4个3。)用什么方法计算呢?(用除法计算。)除法算式是什么?(板书:12÷3=4)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还可以表示什么?(12里有4个3。)教师小结:把12个按照每3个一份夹分,分成了4份,也就是说12里面就有4个3、这种问题也要用除法计算。三、课堂练习。四、小结(略)教学反思:第五课时学习内容:用乘除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并很好地为生活服务。教、学具准备:课本第31页中例4所需要的商品。学习过程:一、用谈话的方式引课。问小朋友们喜欢逛商店吗?当我们到商场买东西的时,不能够随便丢垃圾,要保持公共场所的整洁,要爱护环境卫生。把垃圾分类放好。他们喜欢,再让他们猜猜练习本、文具盒、球、球拍等的价钱。二、探究新知1、出示儿童商店,展示各种商品和单价。2、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开始购物。(1)先说说你有多少钱,准备买什么?在组里谈谈自己的购物打算。(2)小组分工合作,有的扮演营业员,有的扮演顾客。(3)学生开始购物。3、在全班交流你们购物的过程。以表演的形式展示。例:A、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B、我想买5辆小汽车。C、应付多少钱?D、应付20元。4、请表演的D同学说说他们是怎样算出来的。\n12÷3=4(元)4×5=20(元)5、再请一小组上黑板前展示他们的购物过程。6、小组相互交流。7、师生小结。三、学生独立完成第31页的“做一做”。然后根据“做一做”的图提出能用乘除两步运算的问题并相互解答。四、全课总结。教学反思:第六课时复习内容:课本第35页~36页的内容,整理和复习。复习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5、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复习重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复习难点:除法的含义和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复习过程:1、小组比赛背乘口诀。2、让四人小组说说本单元你学到了什么知识。3、全班汇报四人小组讨论的结果。4、师生共同梳理第二单元的内容。(1)除法的含义。(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5、从上面的(1)、(2)、(3)方面进行复习。(1)除法的意义。A、老师呈现课本35页第1题的实物图,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填写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并要求学生“指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B、让学生相互说说这3个算式之间的关系。C、练习。(老师出示一些乘法算式、除法算式,让学生说出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再出示一些用同一句乘法口诀计算的算式,让学生进一步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A、老师出示小鸟、小鹿选汽球的图面。再采用倒计时的方法抢算。B、让算得快的小朋友结合具体的算式说说怎样想商。C、再组织以四人小组为参赛单位的摘平果游戏。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熟练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3)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A、老师出示课本35页工人叔叔运水果的情境图。先让学生观察,再让学生说说你从这幅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B、让学生根据得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重点展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C、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D、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6、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学反思:\n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锐角和钝角p38_40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三种角的特点,会辨认直角、钝角、锐角,能够尺子画角。2、渗透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能在生活中找出三种角。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交流探索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通过与直角比较辨认锐角和钝角。教学过程:一、引入1、老师穿西服(很多角)出现在课堂上,今天老师带了一个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到教室里,这个老朋友就在老师的衣服上,请你仔细观察。1、让学生说说角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都有些什么特点。2、二、观察主题图1、请学生观察主题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角吗?说说在哪里。2、除了我们认识过的过的直角,还有什么些什么样子的角?三、体会比较钝角和锐角1、请你用身体来表示出这些角来。2、用三角板的直角比较一下主题图上这些角,你发现可以把图上的这些分分成几类?3、这些比直角要小的角书上把它们叫作什么角?比直角要大的这些角叫什么角?4、那你能用纸折出锐角吗?你怎么知你折的角就是锐角?让学生边比边说。5、折出钝角说说6、找出生活中的三种角。7、完成39页第1题。四、动手画角1、动手试画,说说你是怎么样画角的。要注意什么。2、根据老师的要求画角。五、完成39页第2题。六、用三角板拼出钝角,看谁拼的多。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平移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初步体会平移的特点。2、通过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4、使学生体会在格子图中数物体移动距离的方法。一、感受平移,提出问题今天这节课,老师跟小朋友们一起来研究平移这种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运动方式。(出课题)1、交流预习内容昨天晚上同学们自己预习了平移这个内容,小朋友们通过预习你们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说自己预习时了解到的,并提出问题,学生互相帮助解决)2、举生活中的例子。①\n刚才小朋友们说了自己预习时了解到的有关平移的知识,那现在你们能给大家举一些生活中你认为的平移的例子,并用你的身体演示给大家看?(先在四人小组里做,让小组的朋友评价一下你做的是不是平移,在上台来表演给大家看)老师在中间插一些平移的画面,介绍生活中有的平移②刚才小朋友表演的都是按照一条直线的平移,那还有不按照直线运动的平移吗?(学生上台表演)注意:让学生展示多种不同形式的平移。(在表演过程中让台下的学生评价他做的是不是平移)3、出判断题:找出这些运动中全是平移的一组。(在全是平移的一组中,加入一个沿曲线平移的物体)判断的时候,先排除有不是平移的组,然后重点讨论全是平移的一个组。这组平移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通过这组判断你发现了什么?4、小结平移的本质:刚才你是怎么样判断一种运动是不是平移?平移运动是怎么样的运动,你可以说说你的想法吗?(先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5、练习:鱼图(提要求时强调:是要作平移)二、格子图中数移动距离1、课件出示:房子(烟筒上有一只小鸟,屋檐上有一只小鸟)请你观察房子做了什么运动?(平移)(配音)移动后烟筒上的小鸟说:我向上移动了5格(对)屋檐上的小鸟说:我向上移动了4格(错)谁说得正确呢?(学生讨论)你觉得它为什么出错呢。2、移动房子:整座房子移动了多少格?(让学生发表意见,说说自己是怎么数的)让学生对他的做法进行评价。3、出示:房子向右移动图全班一起完成。向()移动()格4、学生自已动手开书完成其他。5、练习:动手完成p43第1题。三、用平移的知识尝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出示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画面。3、人们在生活中运用了平移,你们觉得你能运用平移改进一下我们身边的东西,来方我们的生活吗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旋转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中生活中常见的现象。2、通过学生的操做体会旋转,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感知旋转教学过程:一、体会感受1、观察电风扇、风车等旋转的物体2、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它们是怎么动的。\n3、举生活中有没有象这样子的一些运动呢,请呢举例子说明。象这样的一类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什么什么呢?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属于旋转。二、感受旋转的方向。1、展示两类按照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3、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4、给旋转按不同的旋转方向起个名字。小结:象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时针转动,而跟它相反的转动叫逆时针旋转。三、动手做一做1、完成43页第三题。2、自己表演一个旋转。让你手里的东西旋转起来。3、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转动。4、动手完成课本42页做做一做。四、展示旋转美,创造旋转美1、出示紫荆花图,让学生想想它是怎么样被创造出来的?2、用旋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全课总结教学反思:第四课时教学内容:单元综合练习教学目标:1、整理和练习图形和变换,巩固平移和旋转的表象和钝角锐角的判别。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帮助的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画平移的后的图形教学过程一、数平移距离1、观察43页第一题,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样数平移的距离。2、动手涂颜色。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样找到那条船的。二、画平移后的图形。1、先让学生给43页第二题的四个点标上记号。2、问学生,图形移动3格上边的点移动几格?图形的大小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吗?3、学生讨论,该怎么样画平移后的图形。4、学生汇报方法。5、老师总结:先找好四个点移动后的位置,再把四个点连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平移后的图形。6、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第2题的两个要求。7、独立完成44页第5题。三、判断练习1、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和旋转。2、判断哪些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四、动手操作\n1.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完成45页的做一做。五、动手完成剪一剪。自学剪一剪,在全班展示作品。教学反思: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49页例1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复习7、8、9的乘法口诀。2、根据图意,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二、新授(一)教学例11、根据主题图,引导学生布置教室,提出问题。2、(1)有56面小旗,挂呈行,平均每行几面?可以怎样列式?板书:56÷8=()讨论:怎样计算?板书:七八五十六,商是7。(2)如果挂成7行呢?平均每行几面?板书:56÷7=()应该想哪句口诀呢?3、根据主题图上小朋友的活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你能列式计算吗?四人小组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二)完成“做一做”1、出示7×4口诀:(1)启发学生想一想,写出两道出发算式。(2)分组讨论,想一想商是几,用哪句口诀,怎样想的?2、再出示余下的题目,由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一。第1~4题。四、总结板书设计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例1、7×8=5656÷8=(7)口诀:(七)八五十六56÷7=(8)口诀:七(八)五十六教学反思: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材51~53页练习十一5~12题目的要求: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教学重点: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n教学过程:一、复习1、背1~9的乘法口诀。2、视算6×312÷435÷74×45÷51×714÷21×16÷342÷62×68÷23×36×47×41×230÷549÷76÷121÷34÷24÷47×73×13、用语言表达计算过程42÷6=?15÷5=?二、练习:做练习十一5~12题第5题:说说可以怎样想?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第6题:理解题意,分析解题步骤,先算出结果,再把除法算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第7题:引导学生认真看插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第9、11题:(1)读题,分析条件和问题,(2)找出并分析关键句,(3)列式计算。第8、10、12题:计算题,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三、总结。教学反思:第3课时教学内容:教材54~55页例2目的要求:使学生初步“倍”的概念,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教学难点:帮助学生通过联系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7×6=21÷7=18÷6=42÷6=4×6=4×7=49÷7=5×5=6×6=35÷5=2、口述算式并解答(1)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2)6里面有几个2?3、导入新课二、新授(一)教学例21、指导学生摆小棒,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同学们的小棒是老师的6倍,那么一共是多少根?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6倍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3倍?(5个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15根。)2、学习“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观察板书,从右往左看:(1)18和3比,18里面有几个3?18是3的几倍?(2)15和5比,15里面有几个5?15是5的几倍?学生独立思考后,点名回答。使他们明白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n(1)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提问:“3根的6倍是多少,怎样列式计算?”让每位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教师板书:3×6=18(2)自主探索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提问:“18根是3根的几倍怎样列式计算?”也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反馈时,请学生说明用除法计算的理由,理解求18是3的几倍就是求18里面有几个3,所以用除法计算。4、做例2后面的“做一做”。(1)例2后面的“做一做”供那些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尚不是很清楚的同学练习用。练习时,教师应组织他们按程序操作。1)摆好两行三角形。2)思考两行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3)用一句话说出“第一行三角形的个数是第二行三角形的4倍”,并用符号表示出来。(2)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完成下列练习。用学具摆一摆:1)12是3的4倍;2)12是4的3倍。学生操作时,提醒他们思考:在第一题中,是12和几比?在第二题中,是12和几比?同学之间可以讨论交流。三、总结板书设计6倍3根的6倍就是6个3根,也就是18根。3倍5根的3倍就是3个5根,也就是15根。18是3的几倍?18÷3=615是5的几倍?15÷5=3教学反思:第4课时教学内容:教材55页例3目的要求: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意义,掌握这种问题的数量关系,懂得除法计算的道理,会解答这类问题。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15里有几个3?14是7的几倍?15是3的几倍?14里面有几个7?2、有12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几盘?学生列式解答后,请学生回答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二、新授(一)教学例31、出示主题图,图上有多少人在唱歌?多少人跳舞?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板书:有35人唱歌,7人跳舞,唱歌的是跳舞的几倍?2、读题,分析,题目告诉我们哪些条件,问题问什么?谁和谁比?要解答这个问题一定要找出哪两个条件才能计算?\n3、说明:我们把35位唱歌的人一份一份的分开,把几人当作一份呢?也就是说,是把什么数作为标准呢?唱歌的和跳舞的比,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这是把什么数作为标准?列式时,7人作什么数?板书:35÷7=5(二)完成“做一做”1、读题,先让学生把题意理解清楚,给世纪末条件?求什么问题?2、引导分析:要求“踢球的人数是跑步的几倍”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4、讨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二四、总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要用除法来计算。板书设计例3唱歌的有35人,跳舞的有7人,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35÷=5教学反思:第5课时教学内容:教材5页例4目的要求: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两步计算的问题的结构特征,掌握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能正确的解答这类问题。教学重点: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数量关系及解题方法。一、复习1、每个同学有3本书,有8个同学,一共有多少本书?2、有12个梨,每3放一盘,可以放几盘?二、新授(一)教学例41、出示第一幅图,观察图,说出图意。(1)有几条船?(2)每条船上有几人?2、出示第二幅图,提问:碰碰车每辆可坐3人,我们这么多人,要坐几辆车?3、讨论解决问题。4、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5、引导分析,(1)要求要坐几辆车,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2)这两个条件在题里都告诉我们了吗?(3)必须先算什么?怎么计算?(4)第2步算什么?6、让学生交流说出自己的不同的解题方法。7、小结:先求出这群小朋友的人数,(6×4=24),再求所需碰碰车的辆数(24÷3=8)8、引导列出综合算式,6×4÷3,说明:这是乘除混合运算,计算顺序按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二)比较1、让学生把例4与前面的例题进行比较。2、使学生体会,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计算才能得到合理的答案。三、巩固练习:练习十三四、总结\n板书设计解决问题例4、有6条船,每条船坐4人,每辆碰碰车坐3人,这么多人要坐几辆?(1)6×24(人)(2)6×4÷324÷3=8(人)=24÷3=8(人)教学反思:第6课时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教材63页“整理和复习”目的要求:复习有关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内容,整理用1~9的口诀求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除法的排列规律。教学重点: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难点:应用表内乘除的知识和倍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整理和复习1、用乘法口诀求商发给学生一张空白的表格,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排列除法算式。3、指导复习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1)让学生看第2题的图,用自己的话解读题意。(2)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步骤,确立先求全班认输,再求可分的组数,然后计算。(3)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体会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二、练习十四第1题:先算出每道题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第2题:采用计时方式,进行百以内加、减、乘、除口算的复习。第3题:以动物园的鸽子为题材,提出不同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确实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第4、6题:以乘除混合运算为主的练习,使学生对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和记忆得更牢固。第5题:通过游戏复习表内乘除和倍的概念,两人一组进行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倍”的意义。第7题:是需通过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进行解答。第8题:是一道开放型问题,以学生游泳为背景,给出多个信息,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中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第9题:是通过游戏复习倍的概念,体会数的大小和数学学习的趣味,培养学生的数感。第10题: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混合运算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适的数,然后组织交流,说一说填数的策略。三、总结。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一课时千以内的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P68、P69。教学目的:1、通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并掌握数数方法,掌握10个一百是一千。建立数的概念,培养数感。\n2、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教学重点:能熟练地数千以内的数教学难点:拐弯数。教学过程:一、信息汇报汇报收集到的有关1000以内数的资料。二、探究新知1、数的认识。1000有多大?(估计说不清)大的数往往可由一些小的数组成,咱们看看电脑演示。动态演示P68例题1。(1)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边演示边数。怎么数的?(2)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边演示边数。怎么数的?(3)如果要数更大的数,你想怎么数?为什么?边演示边数。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1000。2、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10个一百是1000。(板书)观察后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3、小组学习任务:[1]数数(100——1000以内)[2]找出你认为最难数的地方,说说为什么?如何解决这些困难?[3]汇报。小结4、数数练习。[1]集体数,P68做一做[2]数数接龙游戏5、猜数游戏三、生活中的数。说说生活中10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三位数的读、写法教学内容:教材P69、P71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三位数的组成,学会正确地按照数位顺序读写三位数.为以后理解四则计算做准备.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学习认真观察、思索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一位数和两位数的读写法.(1)让学生口头各举出一个一位数和两个两位数.(要求两位数应包括末尾是0和末尾不是0这两种情况)\n(2)学生在黑板上写出上面列举的数.(3)引导学生说出列举的数的组成.(4)提问式小结.读数、写数都从什么位开始,末尾的0读不读.二、探究新知1、教学P69例2(1)出示计数器讨论:如何在计数器、数位表上表示1000以内的数。教师出示计数器并进行如下提问:①从右起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各表示什么数位?②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③10个一是()、10个()是一百、()个一百是一千.(2)教师分别在计数器的百位、十位、个位上各拨上两个珠子.提问:百位、十位、个位上的2个珠子各表示什么意思?小结:2个珠子所在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意思也不同.(3)三位数的读写法.讨论:如何在计数器、数位表上表示1000以内的数。[1]不带0的三位数.在计数器上表示235.[2]中间带0的三位数.[3]末尾带0的三位数.学生边演示边汇报。总结2、练习(1)读出下面各数.234520806721910900(2)写出下面各数三百六十二四百零四六百五十七百(3)P69“做一做”1、2三、发展练习(1)最小的三位数是几,最大的三位数呢?(2)一个三位数,它的百位上是最小的一位数,个位上最大的一位数,十位上是0,这个三位数是多少?(3)用0、1和3这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四、作业P711、2、3教学反思:第三课时三位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内容:教材P70—72教学目的:1.使学生加深对千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2.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3.初步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10个十是(),10个百是()\n(2)读数,并说说数的组成。1098002893301000(3)写数999345870106(4)比较下面各数的大小,并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61○5645○47100○98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3:出示P70图小组讨论:怎么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学生汇报小结:比较两个三位数的大小时,从高位比起,百位上哪个数大,那个数就大,百位相同,看十位。。。。。。2.练习:(1)P70“做一做”第一题,先独立完成,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第二题,同桌互相说说第三题,先说说你是概括什么来判断的。3.数学游戏(1)每人请写出3个比230大,比250小的数。然后四人小组中找出所写数中的最大数和最小数。(2)每人请写出3个比970大的数,汇报后全班找出最大数和最小数。三、课堂练习:P724、5、6教学反思:第四课时四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内容:教材P73--75教学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万以内数的调查、收集、整理,让学生初步感受多位数,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2.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会正确地读出万以内的数。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5.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一.课前收集资料,感知四五位数。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写在卡纸上,并贴在黑板上。昨天同学们都收集了电脑的价格,现在请同学将它们贴到黑板上来,让大家来看看你的成果。二.分类师:黑板上有这么多数,请你先轻轻的试着读一读,然后观察这些数的特点,并给这些数分分类。生:这两类数一类中有零,另一类没有零。三.读法1.没有零的数的读法。师:你觉得哪一类数读起来比较容易?谁能来读一读?读这些数有什么好方法?出示板书: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是几就读几百……\n2.有零的数的读法。师:这些有零的数你会读那一个?你能找出和他同一类的数吗?学生小组讨论。师:每个人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师将黑板上的数移位。师:读这些数有什么好方法?板书出示: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师:你还会读哪一个数?(末尾有0的数)找出末尾有0的数,师:读这些数,又有什么好办法?板书出示: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3.师:刚才我们已经找到了有零的四、五位数的读写的方法。你能写一个中间和末尾都有零的数,让大家来读一读吗?师:你为什么这样读?现在请同桌互相出题,考考对方。四.写法师:刚才还有一些小朋友收集的价格还没有展示出来,现在我就请这些同学来报一报,看你们能不能记下来。学生订正。师:你是怎么写下来的。出示板书:几万就万位上写几,几千就千位上写几,几百就百位上写几……师:谁还能来报一报。(有0的数)学生试写。学生订正。师:你是怎么写下来的。同桌两人交流一下。学生汇报。出示板书: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五.练习与巩固1、P75“做一做”1、22、P76“做一做”1、2小结: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到了什么?教学反思:第五课时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教学内容:教材P76教学目标:1、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并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做事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难点:大于、小于号的正确使用.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昨天请同学们调查了关于家用电器的价格,教育学生要节约用电,珍惜水之源。谁能给我们说说你的调查结果。(指名汇报)电冰箱2413元;洗衣机825元;彩电4593元;电脑4998元。。。。。。\n同学们真能干,看得很清楚。今天我们就用这些价格信息来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二、新授:1、师:你们可以从中任意选择两样商品比一比,看看谁贵谁便宜?能不能用“□○□”这样的形式写下来?2、学生活动。3、师:谁能汇报一下,你们选择哪两样商品,谁贵谁便宜?并用□○□式子表示出来了。4、式子都整理在下面并编上号,你们给它们分分类,好吗?(自由分类。)①825<2413②2413<4593③4998>2413④825<4593⑤825<4998⑥4998>4593你认为可以怎么分?(指名回答,分类情况。)5、老师出示:第一类①④⑤第二类②③⑥师:请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议一议,你认为位数相同怎么来比较大小,位数不同又怎么比较呢?(小组讨论)(1)问:谁能结合例子来说说?(指名学生回答。)问:如果二位数和三位数比、三位数和四位数比,四位数和五位数比呢?(2)谁能说说位数相同的数怎么比较呢?千位、百位、十位都相同,比哪一位呢?千位、百位、十位、个位都相同,又怎么比呢?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能干,自己能通过分一分、比一比、看一看、议一议,发现了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三、巩固练习:1、找到和自己收集一样商品的好朋友,两人将价格比一比。2、在○里填上“<或>、=”。(看屏幕回答)299○3024780○39871010○999568○5706029○60313248○32491456○14563、有三个小朋友,他们为三个数排了队请你看看他们排得对不对。小羽:1010>936>963小舟:1010>963>936小健:936>963>10104、游戏:找座位请四位同学上台来,每人拿一张数字卡片。请这四位同学互相帮忙、合作,按老师要求组成数字。5、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四、作业:79页第4、5题教学反思:第六课时近似数教学内容:教材P77—P80教学目的:1、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3、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近似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猜数:教师或学生悄悄指定一个4位数,学生猜猜是什么数。猜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所猜数是否与目标数接近,猜中为止。二、探究新知\n1、教学例8(1)出示主题图和近似数“约是1500人”。请猜猜育英小学的准确数是多少。猜中之后提问:你如何想到这个数的?(2)比较1500和1506两数指出:1506是一个准确数,1500是它的近似数,在不需要准确数据的情况下,选择一个近似数可方便记忆。(3)一个数的近似数不唯一出示主题图2“新长镇有9992人”9992的近似数有什么?同学们说的数哪个最接近9992?在不要求准确的情况下,你会选择哪个数来表示新长镇的人数?为什么?小结:一般情况下选择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方便记忆。2、生活中的数学近似数的使用举例:二年级同学304人,可说大约300人。购物总价钱2998元,可说大约3000元。学生举例3、练习:P794、5、6三、课堂作业P808、9四、课后任务P807教学反思:第七课时整百、整千的加减法(1)教学内容:P81—82教学目的:1.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2.通过自己探索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重、难点: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的口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资料的情况。将部分数据板书。2、观察这些数据的特点,说说数的组成。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9(1)刚才大家收集了许多生活中的整百、整千的数,小强也收集了两个数据。张爷爷家新买了一台彩电1000元和一台电冰箱2000元,请同学们帮他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元?(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计算。(3)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归纳几种不同的算法,比较方法的优劣,让学生挑选适合自己的方法。2、教学例10(1)出示学校图书馆书籍的部分数据,让学生出一个加法或一个减法问题。文艺书籍:50种\n科学书籍:80种学习参考书籍:130种(2)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口算回答,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3)比较这组数与例9的数据在口算时的不同(4)进一步口算:900+6001500—600三、联系实际应用1、让同学选择课前收集的数据互相提出用加法或减法的口算问题。2、挑战赛“做一做”13、捉鼠比赛。练习十七第一题。4、让学生谈谈本节课学习收获。四、作业:“做一做”2教学反思:第八课时整百、整千的加减法(2)教学内容:教材P83—84教学目的:1.通过练习,巩固前面所学的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知识,加深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2.通过练习提高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速度,计算准确率。3.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提高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速度,计算准确率。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1.口算,其中几道题请学生说说做法。900-300500+4002000+50008000—3000300+504000+3003500—500600+7000800+9004500+7003300—8002.口算计时比赛二、数学游戏1、猜价格:例:提示:彩电大约3000元学生根据所给的近似数,猜测准确数,猜中为止。出示准确数。2、送信:P84第4题三、练习:P832先指名说,后同桌互说。P843、5教学反思:第六单元克与千克认识教学内容:千克、克的认识。教学要求:1、使学生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2、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称量物品经常用到的秤称。能正确估计出物品的重量。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认识1000克=1千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台秤、2分硬币、花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n第一课时一、课前口算训练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题,请你看卡片进行解答。(指名学生答题)2、我把做过的乘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左边,把除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右边。3、做完了口算题目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4、通过刚才是实验表明,只有天平左右两边放一样重的物体托盘才会保持平衡。二、认识重量单位——克1、师: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请你再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问:通过掂一掂,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盐比硬币重得多,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币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板书:克的认识2、实验:拿出一个5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断往另一边加2分的硬币直到两端平衡。问:你得出了什么结论?3、掂一掂1克有多重。4、称1克米、2克花生、5克绿豆,说说你是怎么称的。三、认识重量单位——千克1、师:我们刚才认识了克,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词是用来表示重量的呢?完成板书:克和千克的认识师:我们经常见到的台称就是以千克为单位的。(讲解台秤的使用方法)师:请你往台秤上放一些有标识重量的零食,称出1千克来,然后统计1千克到底有多少克。学生汇报,板书:1千克=1000克2、随便称1千克物品,然后去参观别的小组。(以上视学生的表现发给一个信封,学生不能当场打开)3、学生根据信封中的内容购物,采取成信购物的方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购物的。教学反思:第二课时1、课前让每位学生去任选看两件物品并填好调查表;调查表物品名称净含量(克、千克)物品的重量物品的个数1千克(苹果)()个1千克(盐)()袋2、学生汇报自己是如何进行调查的。3、动手实践:师的桌面上陈列了一些物品,请每组任选1件猜它的重量,你们认为组内谁猜得最准就在表中填谁猜的重量。用同样的方法猜出1个苹果的重量并填写试验卡物品估计的重量称的重量1个苹果()克()克()克()克4、从学生的数据中整理各种商品的价格表如课本89页第7题。5、解决问题:问:从以上数据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6、分析讨论课本第90页第8题。\n教学反思: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第91-94页有关加法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较灵活.熟练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3.使学生体验数学以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新课。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去春游吗?我们去春游的路上有一些障碍,谁能扫清路上的这些障碍?口算35+324+945+3028+787-536-872-5093-6二.创设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一)观察第91页情景图。1.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与乘船有关的问题?2.学生提问题。(二)观察第92页情景图。1.图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师根据生答板书:“二(1)班、二(2)班能坐下吗?”“二(3)班、二(4)班合乘能坐下吗?”2.谁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23+3132+39(三)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三.小组合作探索,解决问题。(一)探究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1.学生自主探索。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巡视。3.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二)学生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2.学生汇报。师: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3.这两个问题解决的结果如何?四.巩固练习。1.第93页做一做右边4题.(生做完后,师作反馈纠正。)2.练习十九1、2.、3、4.(选加法做。)五.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六.布置作业。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n数学(二年级下册)》第93页。练习十九第1、2、4题剩下的减法题和第5-8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灵活、熟练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3.培养学生对比、分析、抽象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不是很想去春游吗?上一节课,大家已经同心协力扫除了一个个障碍,今天如果再能扫除一个障碍,去鸟岛的船就可以起航了。二创设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1出示第93页情景图后,说一说已经掌握了哪些数学信息,还有哪些问题要解决?2学生提问题。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二(1)班和二(2)班上船后,还能上几人?(2)二(3)班上一些人后,还剩多少人?三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一)探究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1)学生自主探究。(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巡视。(3)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选择的板书)(二)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四、巩固练习。1、第93页“做一做”右边4题。2、练习十九1、2、4(剩下的减法题目)。五、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练习十九第七、八题。六、全课小结。七、布置作业。练习十九第五、六题。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96、97页例3、例4。“做一做”1、2两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算理,能正确计算有关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受到爱护环境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相同数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相同数位相减不够时,要向前一位退一再减。教学过程一、复习:1、32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32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一个数的百位是5,十位是8,个位是0,这个数是多少?它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2、5个百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这个数里有多少个十?二、探究新知。学习例3。1、察第96页收集矿泉水瓶情景图,说一说你的发现和感受。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80+3403、学生自主探索180+340的计算方法。\n4、小组讨论交流180+340的计算方法。5、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选择学生的多种算法板书。6、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为什么?7、尝试练习:第97页“做一做”1、2题有关加法。(一)学习例4。1、通过提问第二周比第一周多多少个得出:340-1802、学生思考怎样计算340-180。3、小组交流、讨论340-180的方法。4、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板书。5、这么多种计算方法,你最喜欢用哪种?6、尝试练习:第97“做一做”1、2有关减法。三、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四、巩固练习练习二十1、3、4、5题五、全课小结。六、布置作业练习二十2、9题。教学反思:第四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98页例5和做一做,练习二十第6-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2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策略。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合理估算策略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1.说说下面的各数最接近哪个整百数?5983124058192.口算。400+500300+400600+200100+800二教学例5。1.让学生观察第98页学生收集矿泉水瓶情况表,发现小精灵明明提出的问题:第三,四周大约收集了多少个?”2.让学生讨论小精灵提问题的意思从而引出估算。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估算。3.谁能解决小精灵的问题?学生自主探索解答方法,然后再进行交流。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尽量让学生把不同的策略都展现出来。5.通过对各种估算的对比,学会合理估算。6根据第98页图表,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7.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三.挑战赛。第98页做一做。四.联系实际应用。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第6题。2同桌同学讨论完成练习二十第7、8两题。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第12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估算结果进行分析,预测第二天进货情况。\n五.全课小结。六.布置作业:练习二十10、11。教学反思:第五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2-103页。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出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2通过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体会估算的意义以及估算的策略的灵活性。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过程一.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学生独立完成第102页第1题。2.指名算得对又快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二.复习笔算。1问:笔算万以内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2.同桌同学互答。3.教师综合归纳万以内数加减法笔算方法。4学生完成第102页第2题。(要求计算要认真)三.复习估算。1猜一猜,这些数接近哪个整百整十数?老师说数,学生猜。2.估算。792+186587+412629-348436-247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完成第102页第3题。四.数学活动。1.口算练习。一人说算式,一人说得数,在相同时间内说得又多又对的老师发给奖品。2.笔算练习。(1)教师给出一些数写在黑板上。180360450340(学生两人为一组,一人用以上的两个数来出加减法题目,另一人计算,每做完一题后,两人互换角色。(2)自己想一些数做做看。3估算练习。(1)学生讨论,怎样估算?(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一第3题。五.全课小结。六.布置作业。教学反思:第六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04页-105页。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在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体验常见物体的重量,逐步建立起质量单位的正确观念。2通过使用不同的秤,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体的轻重。\n3使学生初步了解到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可以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的意识。教具准备磅秤、盘秤、天平等。教学过程一、复习。1.要想知道物体的重量,怎么办?2重量单位有哪些?一.估一估物件的重量。1一颗小纽扣、一个鸡蛋、一个苹果分别有多重?2先让学生估一估,再用天平称出重量,看谁估得准。二.比一比物体的重量。1三个同学为一组,拿出自己的书包,先分别掂一掂,估一估到底哪个书包重?2用盘秤称出重量,看谁估得准.?四.秤体重。1教师指导学生怎样看磅秤。2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后,再进行活动。(1)一组同学秤体重。(学会看秤)(2)一组同学做体重的原始记录。(通过记录称体重的结果方式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3)一组同学用背一背同学来体验各种不同的体重建立起质量单位的概念。(4)以上各项各小组轮流进行。(5)学生讨论、交流,从你们的记录表中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能统计出什么?五.全课小结。六.布署作业。教学反思:第八单元统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06—108页的内容,练习二十二第一、第二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3.使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增强“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责任意识。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能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理解复式统计表的表头,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具准备:课件、统计图表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索,1、激趣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动物运动会了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电脑展示动物运动的情景)师:看了动物运动会的场面,你想知道什么?生:……\n师:同学们想了解这么多的情况,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了解这些情况?生:……2、揭示课题:板出:统计二、自主探究,学习复式统计表1、探讨收集信息的好方法师:要统计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动物,首先应记录、收集这些信息,各学习小组议一议,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记录这些信息,哪一种方法更简便、更科学一些呢?(学生活动)2、汇报:(让学生体会用“正”字法记录、收集信息更简便、更科学一些)3、学生用“正”字法记录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动物。电脑展示动物赛跑过程、学生记录)4、汇报、整理数据并填入以下相应的统计表里。各种动物参加跑步情况统计表种类小兔小狗小牛小猫只数各种动物参加跳高情况统计表种类小兔小狗小牛小猫只数1、识复式统计表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统计表,你有什么好见解?生:……师:把这两个表编成一个表,那么这个表应反映哪几个内容?请各学习小组议一议。(学生活动)师:哪个学习小组愿意汇报?生:……(学生汇报后出示简单复式统计表)只数种类项目小兔小狗小牛小猫跑步跳高2、填写复式统计表师:怎样把数据填入表里呢?请同学试一试(学生填写、汇报、检查)3、比较单式和复式统计表师:请同学们观察、比较这个统计表与前面哪两个统计表有什么不同?生:……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前面哪两个统计表比较简单,它们反映运动项目只有1项,我们称它为单式统计表,而后面这个统计表反映2项运动项目,我们称它为复式统计表。4、简单的分析、交流师:从这个统计表你发现了参加跑步的有多少只小兔?生:……师:参加()的()只数最多?参加()的()只数最少?生:……师:你还能发现了什么?生:……5、结:(略)三、应用、拓展\n1、统计各种动物参加跑步的的成绩师:你还想统计什么?生:……师:那我们来统计小兔、小狗的跑步成绩。(电脑出示统计表)小兔、小狗参加跑步成绩情况统计表只数时间种类1秒-2秒3秒-4秒5秒-6秒7秒-8秒8秒以上小兔小狗师:我们先来看看小兔、小狗1000米跑所用的时间,那同学可要记好!(电脑逐步展示裁判员汇报运动员的成绩,学生记录,并填入表中)你还想知道小牛和小猫的成绩吗?生:……师:那我们在这个表再添上两行,同学们会填吗?生:……(指导学生填写)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08页做一做四:全课小结:(略)五: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二第一题。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三109页例2,练习二十二第十二3、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2、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教学重点:1、认识、并会绘制条形统计图。3、能简单分析和预测。教学难点:能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用不着格表示几个单位。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每天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方便,而且道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请同学们看,这是一条道路上往车辆的录像片。请同学们帮助记录一下四种车辆的数量。二、探求新知1、组织记录。(1)给学生记记录单种类轿车面包车客车货车辆数(2)学生记录。同学们,在观看录像的时候,你是如何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的?交流后明确用“正”字的方法记录既快捷又方便。(3)再次播放录像,学生记录。由于车辆过往速度快,学生记录会产生困难,反馈时如果学生记录不全,再次组织学生研究如何记录才能完整。强强调分组合作记录,每人记录一种车辆的数量。\n(4)再次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5)整理数据并填入统计表。4、制作统计图。(1)学生分组讨论。如果运用一个■表示1辆或5辆车,最多画几个格?应该怎么办?明确用1个■表示5辆车比较合适。(2)师生共同完成统计图。先让学生尝试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然后回答问题。组织讨论:20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为什么?(3)师生总结绘制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方法。三、巩固应用1、独立完成第三者111页的“做一做”。2、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一~题。(1)练习二十二的第1题。组织学生提供信息,收集信息,记录数据并填写统计表,完成填空题。(2)练习二十二的第2题。(3)练习二十二的第3题(4)练习二十二的第4题。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整理复习复习内容:统计图表复习目标:1、让学生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并能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2、合理的、正确的绘制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分析。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复习重点:会填写统计表,绘制统计图。复习难点:能根据统计图表的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复习过程:一、揭示复习内容二、各学习小组讨论;师:各学习小组议一议,通过学习统计这个内容,你知道了什么知识?(学生活动、汇报)生:……师:各学习小组再议一议,统计表和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三、制作统计图表1、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看哪种书籍,并将调查结果填入下表,再制成统计图。本班同学最喜欢看哪种书籍情况统计表人数种类性别连环画故事书科技书其他书男生女生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分别制成两个统计图。(具体略)3、简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男生最喜欢看什么书?共有多少人?(2)女生最喜欢看什么书?(3)喜欢看哪种书的总人数最多?\n(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5)你想给书店经理提出什么建议?四、全课小结(略)五、家庭作业:社会调查:请同学们调查统计各家庭户2003年1月—2月支付电费的情况,并填入下表:户数电费月份1元∫20元21元∫40元31元∫60元61元∫80元81元∫100元101元以上一月份二月份根据以上统计绘制条形统计图:1元21元41元61元81元100元∫∫∫∫∫以上20元40元60元80元100元回答问题:(1)电费最多有几户?(2)你还能提出别的问题吗?并根据图列算式来解答教学反思:总复习(1)一.复习内容:数学第四册教材P119第1.2.题和P123练习二十四第1.2.题。二.复习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除法的意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加强多层次多样化的练习。三.复习过程:1.口算。(口算除数是2—9的除法算式若干题,选出其中的几道给学生说说除法式子的意义.各部分的名称。)2.小组活动(教师准备好除法算式卡片,分发到各小组,按规律把算式分类,然后汇报自己是按什么规律分的,举例说明自己是怎样求出商的。)……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1)二(1)班有42人玩跳绳,每7人一组,平均分成几组?如果每6人一组呢?(2)小清剪了8面小旗,李东剪的小旗是小清的3倍,李东剪了多少面小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3)同学们要去南湖划船。大号船每条限坐6人,小号船每条限坐3人,坐大号船需要4条,如果坐小号船需要几条呢?4.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5.试试自己的能力(印题发给学生)(1)把正确的商打钩。49÷7={7.9.8.}8÷1={7.1.8.}42÷6={7.4.6.}……(2)填空21÷7=()48÷6=()72÷()=921÷()=748÷()=672÷9=()……6.比一比谁最棒。在()里填上适当的数42÷6=()÷84×6=()×32×()=3×()7×()>8×2()×8<6×524÷()>24÷()\n7.练习作业教材P119第1.2.题和P123练习二十四第1.2.题。教学反思:总复习(2)一、复习内容:数学第四册P119第3题和P121第4、5、题,P123、P124第3、4、5、题。二、复习目标:正确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数的组成、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三、复习要点:1、复习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说一说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2、读出下列各数256325062056256090806……(1)说一说多位数的读法,特别是中间有零的读法(2)说出以上各数分别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3)练习:8469=()+()+()5030=()+()+()+()4106=()+()+()+()3、动手拨一拨(教师口述万以内的数,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数,然后再读出来。)4、看实物图写出多位数。然后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一排。5、数的写法六千写作____二千九百写作____七百八十写作____五千零六写作____四千零九十三写作____七千七百零三写作____6、写出4208后面的三个数____、____、____写出8051前面的五个数____、____、____、____、____7、游戏活动:说明活动要求:用学具中的数字卡片,在老师的口述下摆出多位数,比一比谁摆的又对又快8、作业练习:教材P119第三题和P121第4、5、题,P123、P124第3、4、5、题。总复习(3)一、复习内容:数学第四册教材P120第6、7、题,P121第8、题,P124、P125第6、7、题。二、复习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近似数三、复习过程:1、口算:教材P120第6、题。2、小组说一说怎样口算才能又对又快。3、独立完成P120第7、题计算。4、提问:在计算加减法时你应该注意些什么才能保证你的计算是正确的,把你的好方法告诉给同学们。5、复习估算6、解决问题(完成教材P121第8、题,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思考方法)。7、练习作业教材P124、P125第5、6、7、题。8、讲评作业9、小结教学反思:总复习(4)一、复习内容: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教材P121第9、10、题和P125第9、题二、复习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n三、复习过程;1、复习克、千克提问:(1)1克与1千克比较谁重谁轻。(2)1000克与1千克比较谁重谁轻。引出:1千克=1000克2、说出生活中有那些物体的质量是用千克或克作单位的?(先小组说一说然后汇报)3、动手圈一圈(完成教材P121第9、10、题)4、线(估一估再连一连,教材P125第9、题)5、活动内容(每4人一组活动)(1)估一估自己带来的物品各有多重(2)再估一估老师带来的这些物品各有多重,看谁估的最接近实际重量。然后由学生掂一掂,感受一下。(老师把准备好的物品的质量贴在物品上的暗处)6、练习作业:(1)计算:3000克+5千克=()千克9千克—2000克=()千克4千克×6=()千克81克÷9=()克7千克+500克=()克(2)在括号里填上“>”、“<”、“=”:4千克()4000克48克()2千克5200克()6千克50千克()50克900克()1千克600克()6克7、思考:一只小鸡重500克,一只大鸡重2千克,几只小鸡的重量等于一只大鸡的重量?教学反思:总复习(5)一、复习内容:数学第四册教材P121第11、12、题,P125第10、题。二、复习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什么角是直角、锐角、钝角,理解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三、复习要点:1、说一说自己认识了哪几种角。判断各种角的条件是什么。2、动手画一画直角、锐角、钝角,并写出角的各部分名称。3、举例说明,生活中那里有直角、锐角、钝角。4、举例说明,生活中什么是平移现象,什么是旋转现象。5、画出向左移动8格后的图形。(教材P125第10、题)说一说平移的移动方法。完成作业:教材P121第11、12、题。四、学生小结总复习(6)解决问题一、复习内容:数学第四册教材P122第13、14、题,P126第11、12、13、题。二、复习目标: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复习过程:(一)用一步计算解决问题。1、从情境中了解信息。(教材P122第13、题)2、把上面的信息和问题串连起来,再读一读感受一下题意。\n“玩碰碰车每人每次用3元,小明用12元可以玩几次?”引导学生理解12元里面有几个3元,就可以玩几次。3、要求学生写出解答过程。(注意书写格式)4、学生讨论完成:(1)“小强有8个碗,18根筷子,一次可以给几位客人。为什么?”(2)教材P126第11、题。(3)比较(1)、(2)的异同点。(二)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1、二(3)班有男生22人,女生20人,每7人坐一个小组,全班同学可以分成几个小组?2、有同学在公路两边种树,每边都种8棵,如果每组种4棵,需要几个小组?3、讨论以上两题的解题思路。(三)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1、教材P122第14、题2、A型袜子15元可买5双,B型袜子5元可买1双,C型袜子12元可买3双,这三种袜子你认为哪一种袜子最便宜?(1)你是怎么知道那一种便宜?(2)如果是你购买,你会买哪一种?为什么(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再各别提问,只要讲出道理即可。)(四)根据各班学生情况,可以另行补充或深或浅的应用题练习。教学反思:总复习(7)一、复习内容:数学第四册教材P122第15、题;P126第14、题,P127第15、16、题。二、复习目标:1、了解统计的意义。使学生能够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2、能有规律的画出图形。三、复习要点:(一)复习统计。1、养学生的合作实践能力。(教师提前二天布置学生收集本班同学跳绳的数据,填写P122第15、题。)2、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你能出提出问题,自己解决。3、完成教材P127第15、题。(二)复习找规律。1、图形规律:这个学期我们学校的找规律跟我们前面学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2、学生说一说,3、你觉得我们这个学期找规律的时候要注意什么4、数字规律从图形中找规律的方法能不能用在其他地方?(学生回顾后说)5、完成总复习练习三、全课总结(略)四、学生置疑: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网站简介

奥数库(www.aoshuku.com)是一个专注奥数知识扩展和学习的在线教育网站,内容涵盖了奥数题、数学题、试卷、课件、知识点、数学公式等,拥有大量的奥数题库和数学题库,包含全国中小学各个版本教材,深受中小学师生用户喜爱的网站。

微信公众号

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如部分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过以下方式联系站点负责人。

2016-2021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 闽ICP备2021004933号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分享,如有版权作品存在问题或内容中存在违法和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系403074932@qq.com

闽公网安备 35021302000396号

闽ICP备2021004933号
返回首页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