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岳村完小刘敬振\n教材的编写特点:一、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n二、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三、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四、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五、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六、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n教材包括的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n(一)数与运算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二)(二)空间与图形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三)统计与概率第七单元 统计(四)数学思想方法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五)数学实践活动1.我长高了2.看一看,摆一摆\n“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2.认识线段二、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l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3.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n三、单元特点1.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2.重视长度观念的建立。3.改变了线段的单元。\n四、教学建议1. 注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厘米、1米大致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3.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过去线段是从“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来教学的,现在教材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了改编。因此教学线段时,不应再从线段与直线的关系来教学,而应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如果教师要补充线段的练习,尽量不要将直线与线段进行对比。\n“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2.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3.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5.加减法估算\n二、教学目标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2.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n三、单元特点1、从实际情境中引出计算问题,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计算问题的过程。2.借助直观操作(摆小棒)帮助学生理解算理。3.体现算法多样化。4.让学生通过交流、探索,自己归纳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法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n四、教学建议1.利用情景图,让学生充分体验提出数学问题的现实意义,培养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尤其是进位和退位的过程,要让学生通过捆小棒和拆小棒来帮助理解。3.要让学生灵活采取计算策略,对口算、笔算和估算的选择要根据计算的要求和实际需要而定。在每一种计算里面(如估算),也可以采取不同的计算策略。4.发展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教材中很多地方都没有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要让学生通过讨论去归纳、总结。\n实践活动:我长高了这是一个融操作性、趣味性、开放性于一体的很好的实践活动。一、目的1.本活动通过让学生测量门窗的宽度、身高、臂展等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理解,进一步发展长度观念。2.巩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3.利用统计表发展学生收集、整理数据,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4.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二、特点1.活动性:整个活动学生在课堂上就能进行,需要准备的东西也不是很多,操作性很强。2.开放性:测量什么东西的长度由学生自己而定,可以测量门窗的宽度,也可以测量桌子的长宽;测量的工具也可以根据需要而定,可以选用学生用尺,也可以选用米尺,还可以用卷尺、皮尺。3.合作性:许多活动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要让学生在活动采取合作的方式,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活动。比如,测量黑板的长度,就需要几个同学合作完成。\n“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1.角的认识、画角2.直角的认识、判断直角、画直角\n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n三、单元特点1.结合生活实例认识角和直角。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n四、教学建议正确把握教学要求。在本单元,只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实际操作初步认识角和直角,不要做严格定义。\n“第四单元表内乘法”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5的乘法口诀,2、3、4的乘法口诀,乘加、乘减,用乘法解决问题,6的乘法口诀。\n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知道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熟记2~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熟练口算有关乘法算式。3.使学生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n三、单元特点1.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1)从乘法的引入来说,是从一般加法——相同数相加——乘法逐步过渡的。(2)乘法口诀的结果以加法的得数为基础进行编制的。2.让学生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了很大空间。3.体现算法多样化(主要是在乘加、乘减部分体现)。4.重视基础知识教学,提供了多种练习形式,帮助学生熟记口诀。\n四、教学建议1.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乘法在这儿是第一次出现,要让学生经历从相同数相加到乘法的转变过程,体会到出现乘法的必要性,尤其是当相同加数个数很多时,体会到用乘法计算的简便。2.要让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而不是机械地记忆口诀。3.保证一定的训练量,完成熟记2~6乘法口诀的教学目标。\n“第五单元观察物体”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n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3.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n三、单元特点借助直观形象、操作活动以及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如观察、剪一剪、画对称轴或图形的另一半、照镜子、折出对称轴。\n四、教学建议1.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探索知识的活动空间和机会。这是空间和图形的内容所决定的,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还不够高,必须借助于直观的活动,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2.把握好教学要求。在这儿只是初步认识,对于“轴对称”、“镜面对称”以及对称的性质,都没有明确提到,不要拔高要求。学生在表述时使用的语言可能不规范,不科学,只要大致表示出意思就可以了。\n“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7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n二、教学目标1.经历7~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2.熟记7~9的乘法口诀,能正确、熟练地计算表内乘法。3.会用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n三、教学建议让学生利用第四单元编口诀的经验自行编口诀,这一单元主要应由学生自己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