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更新时间:2022-06-17
类型:doc
大小:798.50 KB
页数:52
下载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课件 > 人教版数学课件 > 二年级下册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前庄小学数学导案设计课题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课时第一课时授课人李贵娥教材简析本课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重难点重点: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主题图。导案设计更新与随记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件出示)1、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定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呢?2、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3、你们真聪明,你们刚才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揭示课题:统计。要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过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1、收集数据。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生:自由发言。)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请听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为什么?小结: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调查,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2、整理数据。师: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定制校服的领导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生:自由发言。)师: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出示统计表】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人数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喜欢红色的请举手,请一个学生数出人数,老师记录在统计表中。其余三种颜色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统计。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52\n导学过程同学们,刚才我们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仔细观察统计表。(课件出示)你看懂什么?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人数961584、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1)全班共有()人。(2)喜欢()色的人数最多。(3)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色合适。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的第1小题。2、完成练习一的第2小题。四、归纳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堂检测学案第4页达标检测人数达标率错题积累板书设计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收集数据可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订做校服统计表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人数96158教学反思52\n前庄小学数学导案设计课题统计数据的方法课时第二课时授课人李贵娥教材简析本课学习统计中收集数据以及简单的统计表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统计数据的方法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数据的方法;2、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重难点重点:学会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难点: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主题图导案设计更新与随记导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统计数据的方法】二、(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的例2问题导入: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二(2)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怎样选呢?把统计结果填入下表。姓名王明明陈小菲票数(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参加比赛。(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1、理解题意。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2、选举方法。我们可以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来决定由谁参加比赛。参加投票的同学只能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写在纸上,再找几个同学统计谁得到的票数多,谁就参加讲故事大赛。3、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用在人名下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可以用在人名下打“√”的方法来统计,也可以用画“○”的方法来统计……我们就选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吧!4、整理数据。5、完成统计表。姓名王明明陈小菲票数15226、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参加比赛。(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52\n导学过程三、巩固练习。1、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2、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4小题。四、归纳总结。同学们,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堂检测完成第4页练习一的第3小题。学生根据画“正”字的统计表完成第(1)小题,简单统计表的填写。再分别解决第(2)小题和第(3)小题。对于第(3)小题这个月是夏天还是冬天,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人数达标率错题积累板书设计统计数据的方法例2、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王明明陈小菲王明明陈小菲王明明陈小菲正正正√√√√√√√√○○○○○○○正正√√√√√√√√○○○○○○○正正√√√√√√√√○○○○○○○√√√√√√√○○○○○○○√√√√○○○○○○○√√○○教学反思52\n前庄小学数学导案设计课题平均分的认识(一)课时第三课时授课人李贵娥教材简析教科书第8、9页的例1和例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教学目标⒈使学生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⒉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概括的能力。重难点重点:使学生知道“平均分”的含义。难点: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矿泉水、面包、橘子、糖果、火腿肠、香蕉、课件、学具盒。导案设计更新与随记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教材7页主题图)提问:看了大屏幕,你们想说些什么?可让学生自由地说。二、探究新知⒈教学例1。⑴分一分。从学具盒里拿出8块巧克力,分成两堆。⑵说一说。请学生口述操作过程,你是怎样分的?⑶想一想:同桌的两位同学一人拿走其中的一份,怎样拿才公平?⑷总结:像这样每一份都分得一样多,就叫“平均分”。⑸直接感觉“平均分”。出示课件:10瓶矿泉水、10块面包、15个橘子、30粒糖果、15根火腿肠、20个香蕉都被平均分成几份。⒉动手操作:完成教科书第8页的做一做。⒊教学例2。课件出示:15个橘子图片。提问:要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怎样分?(让学生分组讨论,动手分一分,然后汇报分的情况。)⒋动手操作:完成教科书第9页的做一做。三、巩固练习⒈完成教科书第11页练习二的第1题。提问:什么叫每个花瓶里插同样多的花?(强调平均分)一共插了几瓶?就是平均分成几份?⒉完成教科书第11页练习二的第2题。判断以后,要求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⒊完成教科书第11页练习二的第3题。提问:一共有几个梨?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四、总结⒈请学生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52\n导学过程⒉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课堂检测学案第7页达标检测1、2题人数达标率错题积累板书设计平均分的认识每份分得一样多,叫做“平均分”。把个物体平均分成份,每份有个物体。把个物体每个分成一份,可以分成份。教学反思52\n前庄小学数学导案设计课题平均分的认识(二)课时第四课时授课人李贵娥教材简析教科书第10页例3和练习二第4~5题,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教学目标⒈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⒉通过生动的画面、学具的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重难点重点:进一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难点: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主题图、水果、小棒。导案设计更新与随记导学过程一、复习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想一想该怎样放?把12个苹果放在4个盘子里,想一想应该怎样放?比较:这两句话一样吗?不同点是什么?二、新授⒈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请一个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学生汇报:(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⒉练习:教科书第10页的做一做。(1)摆一摆,填一填(2)圈一圈,填一填三、巩固练习⒈完成练习二的第5题。⒉完成练习二的第6题。52\n导学过程3、课件出示: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图上画的是什么?提问: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每位一双,一双是几根?小熊有12根筷子,每份是2根,可以分几份?够分吗?这一幅图就是问12里面有几个2四、课堂小结课堂检测学案第9页达标检测1题2题人数达标率错题积累板书设计平均分的认识(二)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分教学反思52\n前庄小学数学导案设计课题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课时第五课时授课人李贵娥教材简析教科书第13页的例4及练习三第1~3题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教学目标⒈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⒉培养学生观察、动手的能力。重难点重点: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难点:理解除法的意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例题图片。导案设计更新与随记导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课件出示:13页主题图)12个竹笋和4个盘子。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可以放几个?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学生独立分竹笋,然后汇报分的结果。小结: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教师: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可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等,都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二、探究新知⒈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那今天我们学习除法,除法的符号是“÷”。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⒉出示教科书第13页例题4。教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道题该怎样列式?⑴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⑵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⑶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⑷教师再让学生回忆刚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让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⑸教师: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⑹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并读一读算式,再互相说一说。⒊出示15÷3=5。教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5除以3等于5)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5)这一节课学了什么?52\n导学过程三、巩固练习⒈完成教科书第13页的做一做。⒉完成教科书第15页练习四的第1题。⒊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3题让学生讨论后写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因为它是把10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5,因此把要分的西瓜的个数10个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放在2个筐里,把平均分的份数2写在除号的后面,每一个筐里装5个,5写在等号的后面)四、全课小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除法”,并学会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进一步学习除法,希望大家也能像今天一样认真学习。课堂检测学案第11~12页达标检测1题2题3题人数达标率错题积累板书设计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12÷4=3(个)读作:12除以4等于3。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教学反思52\n前庄小学数学导案设计课题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课时第六课时授课人李贵娥教材简析教科书第13页例4及练习三第4~6题,认识除法的含义,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学目标⒈使学生掌握除法的第二种分法,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几份,也可以用除法计算,⒉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的能力。重难点重点:除法的第二种分法及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难点:使学生掌握除法的第二种分法,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几份,也可以用除法计算。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例题5的图片,学具。导案设计更新与随记导学过程一、引入新课⒈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⒉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个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个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个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个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4个同学。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二、探究新知⒈出示教科书第14页的例题5.⑴教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⑵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有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⑶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怎样?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⑷指导算式的写法。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板书:20÷4=5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可以分成5份)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除数、商。⑸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⒉练习:教科书第19页做一做的第1题。52\n导学过程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有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2)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⒊练习:教科书第19页做一做的第2题。三、巩固练习⒈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4题。要分的糖葫芦有几串?那被除数应该写几?每个小朋友2串糖葫芦,表示什么?除数应该写几?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商应该写几?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2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的第6题。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课堂检测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五第3题人数达标率错题积累板书设计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20÷4=5被除数除数商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可以分成5份教学反思52\n前庄小学数学导案设计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练习课课时第七课时授课人李贵娥教材简析教科书第14页练习三的第7~10题,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教学目标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称,为后面学习2~6的乘法口诀求商打基础。重难点重点: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称。难点:巩固除法的含义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题卡。导案设计更新与随记导学过程一、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全班讲评。⒈6除以3等于2。(复习除法的读法)⒉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5。(复习除法各部分的名称)⒊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复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⒋9个苹果,每3个一份,分成了3份。(复习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二、完成教科书第16页练习三的第8题。乘法算式:5×3=15除法算式:15÷3=515÷5=3要提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三、找朋友: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9题。一部分的同学拿口诀,一部分的同学拿乘法算式。先由拿乘法算式的同学读算式,然后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口诀的同学就说“你的朋友在这里”52\n导学过程。也可以交换着玩。四、完成教科书第17页练习三的第10题。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全班讲评。重点要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五、课堂小结。课堂检测教材16~17页8题9题人数达标率错题积累板书设计教学反思52\n前庄小学数学导案设计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一)课时第八课时授课人李贵娥教材简析教科书第18页例1及练习四的第1~3题教学目标⒈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⒉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重难点重点: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难点: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例1的主题图。导案设计更新与随记导学过程一、复习⒈口算。3×4=1×9=2×5=4×2=4×3=3×3=3×2=6×2=⒉让学生按顺序背乘积不大于12的2~6手法3口诀,如让学生背出: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六十二、一三得三、三四十二。⒊出示填乘法口诀中的未知数卡片,打乱顺序让学生练习。⒋让学生读算式,说出每个算式的意思。8÷4=212÷3=4如果学生只说出算式的一种含义,还可以启发学生说出另一种含义。二、新授⒈出示教科书第18页的例题1:12个桃子,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分析题目里的数量关系,要求“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可以怎样列式?(12÷3)为什么这样列式?(因为这是把12个桃子按每份3个3个的来分)提问:12÷3等于多少?请大家经四人学习小组讨论一下,然后汇报讨论的结果。第一种分法:借助画图,把12个桃子3个3个的圈起来,一共圈了4个圈,所以12÷3=4。第二种分法:借助学具,第一只分3个,12-3=9,第二只分3个,9-3=6,第三只分3个,6-3=3,第四只分3个,正好分完。所以12÷3=4。第三种分法:1只小猴分3个,2只小猴分2个3,3只小猴分3个3……可以用乘法来计算。只要想:3和几相乘得12?三(四)十二,商是4。比较:这三种分法你喜欢哪一种?小结:计算除法时每次都借助画图或学具想怎么分的,这样计算比较麻烦,也比较慢,除法要算得又对又快,就要学会用口诀求商,今天我们就学习新知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⒉12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列出除法算式:12÷4,小组讨论,怎样用口诀求商?(想:4和3相乘等于12,口诀三四十二,商就是3)所以:12÷4=3。52\n导学过程⒉练习:说一说,做一做。⑴10÷5=(),想(二)五一十,商是2。⑵10÷2=(),想二(五)一十,商是5。⑶9÷3=(),想(三)三得九,商是3。⑷完成教科书第20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并小结:我们以后计算除法算式求商可以直接用乘法口诀去想,这样就能做到又对又快。三、巩固练习⒈完成教科书第20页第1题。⒉完成教科书第20页第2题。四、总结⒈请同学们谈一谈这一节课的收获。⒉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计算时,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那句口诀求商。我们在送信游戏中还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1。这节课小朋友学会了不少新知识,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计算,我相信小朋友会有更多的收获。课堂检测学案第167页达标检测1、2题人数达标率错题积累板书设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2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12÷4=3想:4和3相乘等于12,口诀三四十二,商就是3教学反思52\n前庄小学数学导案设计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课时第九课时授课人李贵娥教材简析教科书第19页例2及练习四的第4~8题)进一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目标⒈使学生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进一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相互关系。重难点乘除法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乘法口诀卡片。导案设计更新与随记导学过程一、复习⒈口算。6×3=5×4=15÷5=5×3=2×3=6×6=12÷3=2×4=6÷6=12-6=10+5=8÷4=30÷5=20+4=16-4=3×6=⒉说一说,12÷3=(),你是怎样想出商的?⒊把口诀补充完整。四()十六()六二十四()五十五五()三十六()三十六()六十八二、新授⒈学习例题2。⑴出示教科书第19页的图,让学生根据图意想一想,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并想出结果。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6个4是多少?4×6=24把24棵树,按每4棵为一份,可以分成几份?24÷4=6把24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24÷6=4⑵看除法算式,说一说你是怎样想出商是多少的?24÷4=6,想:几和4相乘得24,四(六)二十四,商是6。24÷6=4,想:几和6相乘得24,(四)六二十四,商是4。⑴比较两个除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的联系。使学生知道这两个除法算式中的商与除数正好是乘法算式中的两个因数,被除数就是乘法算式中的积,我们计算除法算式求商可以直接用乘法口诀去想,这样就能做到又对又快。⒉练习:完成教科书第19页做一做的第2题。要学生先填数,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利用乘法算式想口诀,求出商)三、巩固练习⒈完成教科书第20页的第4题⒉完成教科书第20页的第6题。52\n导学过程⒋想口诀说算式。(完成教科书第21页的第7题)同桌的同学互相说,然后教师公布正确答案。⒌看图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完成教科书第21页的第8题)首先要求学生认真看图,理解图意,然后再独立完成,最后全班讲评。四、全课总结提问: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堂检测学案第18~19页达标检测1、2题人数达标率错题积累板书设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二)6个4是多少?4×6=24把24棵树,按每4棵为一份,可以分成几份?24÷4=6想:几和4相乘得24,四(六)二十四,商是6。把24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24÷6=4想:几和6相乘得24,(四)六二十四,商是4。教学反思52\n前庄小学数学导案设计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练习课课时第十课时授课人李贵娥教材简析练习四的第9~12题,巩固求商的方法,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教学目标⒈知识与技能:巩固除法的两个含义和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巩固求商的方法,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重难点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教具准备口算卡片,1~6的乘法表。导案设计更新与随记导学过程一、基本练习⒈口算。5×3=5×4=15÷3=6×3=2×4=5×6=12÷6=2×6=6÷6=6×6=20÷4=25÷5=30÷5=24÷6=10÷5=4×4=⒉看乘法表,找一找。⑴6×5的积,4×3的积。⑵36÷6的商。⑶自己写出两个乘法算式、两个除法算式,在表中找。⒊把口诀填完整。()四十二三()十五四()二十四二()一十()六三十六三()十八二、指导练习⒈52\n导学过程教科书第22页练习四的第9题。要求学生看表格,想口诀,自己独立填空,最后全班讲评。⒉教科书第22页练习四的第10题。要求学生把下面这些算式中使用同一句口诀的算式标上相同的符号。独立完成后,全班讲评。3、教科书第22页练习四的第12题。要求学生先看图说图意,然后再列式计算。课堂检测学案第22页达标检测1题、2题、3题人数达标率错题积累板书设计教学反思52\n前庄小学数学导案设计课题除法应用题课时第十一课时授课人李贵娥教材简析教科书第23页例题3及练习五的1~3题,正确理解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目标⒈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应用题。重难点重点: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应用题。难点:正确理解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例题3的图。导案设计更新与随记导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⒈口算。(题略)⒉摆一摆。⑴每一行摆5个圆,摆2行,一共摆了多少个圆?⑵有12个三角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⑶有9个正方形,每3个为一堆,可以摆成几堆?⒊看除法算式说一说除法的意义。15÷5=3。⒋列式计算。⑴把24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⑵10里面有几个2?⑶有30个圆,每5个为一份,可以分成几份?二、探究新知⒈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课间喜欢玩什么游戏?昨天我在操场上也看到了一些同学在做游戏,数了数,共有15人,我们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出示图片:3组跳圆圈舞的同学,每组有5人)看,他们玩得多快活呀!⒉学习例题3。⑴提出问题:看着小朋友玩游戏的情景,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学生汇报,老师板书:①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②每组5人,可以分成几组?⑵解决问题:你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两个数学问题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学生汇报,老师板书:15÷3=5(人)15÷5=3(组)师:要求平均每组有几个,就要用15÷3来计算,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呢?(因为这是把15人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你能说出15÷3=5(人)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吗?(学生如果没写出单位名称,教师要引导写出,并指出这是一道应用题,解答完后要写答案)用同样的方法处理解决问题②。⒊补充条件,解决问题:如果又来了3个小朋友,每组应该有几人?52\n导学过程小结:今天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一切问题都难不住我们!三、巩固练习⒈完成教科书第24页练习五的第1题。2完成教科书第24页练习五的第3题。请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内容,编一道用除法计算的应用题,然后自己独立解答,最后教师检查。四、全课总结说说你有什么收获?课堂检测完成教科书第24页练习五的第2题人数达标率错题积累板书设计除法应用题⒈有15人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想:这是把15人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列式:15÷3=5(人)答:每组5人。⒉每组5人,15人可以分成几组?想:这是求15里面有几个5,用除法计算。列式:15÷5=3(组)答:可以分成3组。教学反思52\n前庄小学数学导案设计课题除法应用题练习课课时第十二课时授课人李贵娥教材简析练习五的第4~9题,巩固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目标⒈巩固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乘除运算的应用题。⒉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重难点重点:学会解答乘除运算的应用题。难点:巩固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习题卡片。导案设计更新与随记导学过程一、指导练习⒈完成教科书第24页练习五的第4题。看图编题,把编好的题目写在练习本上。题目:有3队小白兔,每队3只,每只吃了2个萝卜,一共吃了多少个萝卜?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想一想第一步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怎样列式?学生列好算式后,要他们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⒉完成教科书第24页练习五的第5题。看图理解题意,独立完成,全班讲评。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全班学生来解答。⒊游戏。(完成教科书第25页练习五的第6题)教师根据班级情况,把书上的题目设计成全班性的游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加。⒋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好。(完成教科书第25页练习五的第7题)⒌完成教科书第25页练习五的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⒍完成教科书第25页练习五的第9题.52\n导学过程看图口头编题,再说一说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这样计算?课堂检测人数达标率错题积累板书设计教学反思52\n前庄小学数学导案设计课题图形的运动(一)课时第十七课时授课人李贵娥教材简析图形的运动(一)剪一剪,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2、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 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导案设计更新与随记导学过程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请认识的学生介绍项目。二、互动新授1、小组合作,探究对称。(教师出示叶子、蝴蝶和天安门图。) 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2、教学“对称”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些物体就是对称现象。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1)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2)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教师小结:像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4、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谈话:将对折的图形打开,你有什么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52\n导学过程这条折痕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同学们,用铅笔画出你们所剪图形的对称轴。5、同桌之间互相找找剪出来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6、说一说,在我们的周围你能找出轴对称图形吗?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9页“做一做”。   说说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将图形对折,看看是否完全重合。2、完成教材“练习七”的第1、2题。   谈话:生活中还有很多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老师收集了一些图形,这里有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样确认的?   出示第1题的图形,让学生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指名汇报。   教师小结:这里的五角星,乒乓球拍和飞机的图案对折后能完全重合,都是轴对称图形,你能指出它们的对称轴吗?(学生互相指一指,并指名上台指。)  谈话:我们接触最多的10个阿拉伯数字里也有轴对称图形,你能找出来吗?   出示第2题的数字图,学生寻找。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从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可以看见轴对称图形,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图形,我们的生活才会装扮得这么美丽。课堂检测学案第25~26页达标检测1题2题3题人数达标率错题积累板书设计轴对称图形的认识特征: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将对折的图形打开,你会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这条折痕就是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反思52\n前庄小学数学导案设计课题图形的运动(二)平移和旋转课时第十八课时授课人李贵娥教材简析教材30~31页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平移变换和旋转现象教学目标⒈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平移变换和旋转现象,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⒉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重难点重点: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难点: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导案设计更新与随记导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课件出示游乐场的情景图:开火车、旋转飞机、缆车和滑梯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看看画面上都有哪些物体在运动,它们是如何运动的?2、这些玩具的运动方法相同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两种运动。二、互动探究1、生活中的平移。谈话: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像缆车是向前平移,滑滑梯是向斜方向平移,你瞧,这里有一个观光电梯,它是什么运动?(平移)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真棒!请坐。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你能用你桌面上的物体做做平移运动吗?(学生边说边做。)2、移一移。(1)课件出示例2的房子图。谈话:这里有几座小房子,哪几座小房子能通过平移相互重合?让我们一起来移移看!(课件中小房子整体移动。)再问,小房子是朝哪个方向移动的?(向上平移)移动了多远?(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向上或向左等)(2)画一画。   谈话:如果要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同学们,快来移移看!剪下教材第121页的学具,小组合作,沿着直线排一排,画一排小汽车。3、生活中的旋转。   (1)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平移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在游乐园里,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小结:像钟面的指针、风车、螺旋桨,它们都绕着一个点(一个中心)移动,这样转动的现象,都是旋转现象。板书揭示课题:旋转三、巩固拓展1、完成教材第31页“做一做”。52\n导学过程2、完成教材“练习七”第4题。3、完成教材“练习七”第5题。   谈话:春天来了,草地上热闹起来了,小动物们在草地上聚会呢,(课件出示图形)草地上有哪些小动物?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连一连。   学生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再连一连。思考:哪些图形通过平移可以互相重合?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白兔、蜗牛可以通过平移重合,蝴蝶、乌龟它们在不同的方向,平移后,不能重合。)   师:一些图形通过向不同方向的平移可以使图形互相重合。   四、课堂小结   谈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平移和旋转现象,像开关水龙头、转动的方向盘、风车这样(围绕一个中心)转动的现象,都是旋转现象。而像滑滑梯、推拉窗户这样(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都是平移现象。下课后,走出教室,去找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课堂检测学案第28页达标检测1、2题人数达标率错题积累板书设计平移和旋转平移——物体沿直线移动。旋转——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教学反思52\n前庄小学数学导案设计课题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课时第十九课时授课人李贵娥教材简析教科书第38页例1及练习八第1~3题,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出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办法教学目标⒈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出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办法,经历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⒉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重难点经历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教具准备例题图片、学具、课件导案设计更新与随记导学过程一、复习⒈复习乘法口诀。⒉口算。6÷3=8×9=3×6=16÷4=9×3=8÷4=8×3=12÷3=12÷6=5×7=36÷6=6×4=18÷3=4×9=7×8=20÷4=提问:计算20÷4时你是怎样想的?用哪句乘法口诀?二、新授⒈导入:我们学会了2~6的乘法口诀,还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我们一起讨论学习怎样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比一比,看一看,谁学得快。⒉课件出示主题图:小朋友欢度佳节的场面,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提问: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提出一个什么问题?⒊出示教科书第38页例1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口述画面内容。出示例题:56面小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要求平均每行挂几面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尝试列式:56÷8怎样计算呢?(想:口诀“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7在这里表示什么?(把56面小旗挂成8行,也就是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7面小旗,也就是平均每行挂7面小旗。)教师:如果把56面小旗挂成7行,平均每行挂几面?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得出结果后提问:用哪句乘法口诀?小结: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两道除法算式。⒋做一做。(完成教科书第38页做一做)⒌出示8×9=(),口诀:()。启发学生写出两道除法算式:72÷8=9,72÷9=8。52\n导学过程想一想用哪句乘法口诀?商是几?三、巩固练习⒈完成教科书第40页练习八第1题⒉完成教科书第40页练习八第3题。四、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讨论学习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知道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与前面求商的方法一样,只是用的口诀不同。课堂检测学案第31页达标检测1题、2题和3题人数达标率错题积累板书设计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第一组做了56面红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想:这是把56平均分成8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列式:56÷8=7(面)想:口诀“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答:平均每行挂7面。教学反思52\n前庄小学数学导案设计课题 混合运算:同级运算课时第20课时授课人李贵娥教材简析教材47页例一、做一做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重难点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具准备主题图、PPT课件导案设计更新与随记导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6+9+8=32-10-6=25+20-10=48-8+17=二、探究新知(一)(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问题:1.同学们做什么呢?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啊?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二)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分步算式综合算式53-24=2953-24+38=6729+38=67问题: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三)学习脱式计算格式53-24+38=29+38=67问题:1.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问题:2.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52\n导学过程3.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算的啊?(四)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48-8+17=15÷3×5=一、巩固练习1、第47页做一做2、第50页练习十一,第2题。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四、课堂小结:课堂检测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人数达标率错题积累板书设计同级运算53-24+38=29+38=67教学反思52\n前庄小学数学导案设计课题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课时第21课时授课人李贵娥教材简析教材48页例二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重难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教具准备主题图、PPT课件导案设计更新与随记导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2+4+30=2×4×7=6÷3×2=15+10-8=二、探究新知(一)(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问题:1.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3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7+(4×3)=7+12=194×3+7=12+7=19分步算式综合算式综合算式4×3=1212+7=197+(4×3)=7+12=19(三)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三、巩固练习52\n导学过程1、48页做一做2、第50页练习十一,第4题。四、课堂小结:课堂检测学案第37页达标检测1题、2题人数达标率错题积累板书设计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分步算式综合算式综合算式4×3+7=12+7=197+(4×3)=7+12=194×3=1212+7=19教学反思52\n前庄小学数学导案设计课题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课时第22课时授课人李贵娥教材简析教材48页例三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对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重难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有括号)的运算顺序。教具准备多媒体导案设计更新与随记导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10-5+3=7+(7-6)=10-(5+3)=7+7-6=问题:1.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为什么数字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可运算顺序不一样呢?小结:我们在一年级时就知道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同样,在混合运算里,如果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二、探究新知(一)独立尝试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7×(7-5)(77-42)÷7(二)反馈交流,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7×(7-5)(77-42)÷7小结:算式里有小括号的,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等号要对齐。三、巩固练习(一)计算34-(28-13)6×(7+2)(88-56)÷852\n导学过程76-(12+25)(12-5)×348÷(8-2)(二)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4+5×7(72-18)÷924÷4+2(4+5)×772-18÷924÷(4+2)四、课堂小结:课堂检测学案第39页达标检测1题、2题人数达标率错题积累板书设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7×(7-5)(77-42)÷7教学反思52\n前庄小学数学导案设计课题混合运算——解决问题课时第23课时授课人李贵娥教材简析教材53~54页例四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教学目标1、在分步列式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2、会合理运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重难点掌握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会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教具准备主题图、PPT课件导案设计更新与随记导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口算。新课标第一网(30-20)÷5=72÷(18-9)=65-8×5=20+7×5=二、探究新知(一)(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收集信息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问题:1.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2.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意思?3.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你们会解决吗?(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90-36)÷9=54÷9=6(次)分步列式:综合算式:90-36=54(个)54÷9=6(次)追问: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二)尝试解决,体会方法问题:1.综合算式先算什么?求出的是图上的哪个部分?2.要求“剩下的还要烤几次”,需要知道什么?3.这两个在题目中,哪个告诉我们了?哪个没告诉我们?4.要先求出“剩下多少面包需要烤”,需要知道什么?5.谁能完整地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三)检查反思,归纳总结52\n导学过程小结:解决一个问题需要两个和它有关的信息,如果其中的一个信息直接给了,另一个信息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要先求出它来,再解决最后的问题。三、巩固练习1、第54页做一做2、第55页练习十二,第1题。第2题课堂检测学案第41页达标检测1题、2题人数达标率错题积累板书设计解决问题(90-36)÷9=54÷9=6(次)分步列式:综合算式:90-36=54(个)54÷9=6(次)教学反思52\n前庄小学数学导案设计课题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课时第25课时授课人李贵娥教材简析教材59~60页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重难点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具准备多媒体、学具。导案设计更新与随记导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摆一摆。用9根小棒摆三角形,可以摆几个三角形?(2个小或者1个大)2、说说你是怎样摆的?9根小棒,每3根一摆,可以摆3个小三角形。9根小棒,每9根一摆,可以摆1个小三角形。3、列式计算摆两个小三角形:9÷3=3(个)9表示什么?3呢?摆一个大三角形:9÷9=1(个)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师:儿童节到了,同学们打算在班级联欢会上摆一些果盘,他们买了一些草莓,准备每2颗草莓放一盘,现在有6颗草莓,请同学们拿出水果学具,用6个学具表示6颗草莓来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师: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没有剩余)师:这是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怎么列式呢?6÷2=3(盘)(2)如果不是6颗草莓,是7颗呢?再动手摆一摆,看看能摆几盘,有没有剩余。(学生动手操作后,反馈结果:可以摆3盘,还剩1个)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不能,只剩一个不够分。)师:平均分后还有剩余怎么办?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吗?如果可以,怎么表示呢?(小组内思考、讨论)点拨:7里面最多有3个2,这余下的1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在数学上叫做余数。列式:7÷2=3(盘)……1(个)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的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3)观察比较6÷2=3和7÷2=3……1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不够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师: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2、做一做52\n导学过程(1)学生独立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题。反馈交流:17÷2=8(组)……1(个)23÷3=7(组)……2(个)说说这两道算式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2)完成第2小题。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题。2、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2题。出示题目:17个红果,平均分给3只刺猬,每只刺猬分几个?还剩几个?学生独立思考,用小棒代替红果分一分,看看每份能分多少,是否有剩余。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对自己和他们有什么评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课堂检测学案第45页达标检测1题、2题人数达标率错题积累板书设计认识有余数的除法6÷2=3(盘)17÷2=8(组)……1(个)7÷2=3(盘)……1(个)23÷3=7(组)……2(个)教学反思52\n前庄小学数学导案设计课题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课时第26课时授课人李贵娥教材简析教材61页例2做一做引导学生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理解。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自己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重难点重点:发现并理解“余数定比除数小”。难点:结合情境理解余数为什么一定比除数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导案设计更新与随记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先摆小棒,再解答。(1)拿出10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剩几根?(2)拿出9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还剩几根?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新知识。二、探究新知教学例2,展示课件。1、动手操作。请每位学生分别用8、9、10、11、12根小棒,每4根摆一个正方形,看看这些小棒最多能摆几个正方形。(1)如果给你8根小棒,每4根摆这样的一个正方形,最多能摆几个呢?会有剩余吗?(摆2根,没有剩余)你能列出算式吗?8÷4=2(个)(2))如果给你9根小棒,最多能摆几个呢?还剩几根?(摆2根,还剩1根)师根据反馈及时板书:9÷4=2(个)……1(根)(3)10根呢?师根据反馈及时板书:10÷4=2(个)……2(根)(4)11根呢?12根呢?11÷4=2(个)……3(根)12÷4=3(个)为什么不是余4根,写成12÷4=2(个)……4(根)呢?(因为4根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2、观察发现(1)(让学生观察黑板上每道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呢?余数小于除数。(师板书)小结:剩下的不能再分的数叫余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小。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师:通过刚才的探讨,我们知道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一定是小于除数的。现在让我们用一堆小棒摆一个五边形,如果有剩余,可能会是几根小棒?52\n导学过程总结:每5根摆一个,就是把小棒每5根分一份,除数是5,根据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可能剩1、2、3、4根。师:如果用这些小棒摆三角形呢?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2、完成“练习十四”第14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已知除数是多少,在被除数和商未知的情况下,求余数最大是几,然后指名回答。(除数是8,不管被除数和商是几,余数都小于除数,可能是1——7中的任意数,其中,最大是7。)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课堂检测学案第48页达标检测1题、2题人数达标率错题积累板书设计余数和除数的关系8÷4=2(个)9÷4=2(个)……1(根)10÷4=2(个)……2(根)余数<除数11÷4=2(个)……3(根)12÷4=3(个)教学反思52\n前庄小学数学导案设计课题认识除法竖式课时第27课时授课人李贵娥教材简析教材62页例3做一做引导学生用竖式书写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教学目标1、掌握用竖式书写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方法和要求。2、结合具体操作,理解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重难点重点:掌握除法竖式的正确书写方法。难点:理解竖式中各个部分的含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导案设计更新与随记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用小棒摆正方形,今天我们继续摆一摆,请同学们拿出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看看结果怎样?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1)能分几组,有剩余吗?(能分3组,剩1根)(2)怎样列式表示?13÷4=3(组)……1(根)(3)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加法、减法和乘法的时候,除了列横式之外,还可以怎么列式?(竖式)没错,除法和它们一样,也可以写成竖式的,那么,怎么写除法的竖式呢?二、探究新知教学例3,出示除法竖式。1、这道除法算式可以写成这样的竖式。(结合教材图片)像汉字“厂”的符号表示除号,除号里面的是被除数,一撇的左边写除数,商放在最上面,被除数下面写除数和商的积,横线表示相减,最后是余数。也就是:4……商除数……413……被除数12……4Í3的积1……余数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竖式,你知道竖式中的每个数的含义吗?预设:(1)13表示一共有13根小棒,4表示每份分成几根,3表示13根小棒每份分4根最终分成的份数。(2)12表示分掉的12根小棒,就是4和3的乘积,1表示余下的一根小棒。师生总结:除法竖式的一般写法分为三步:一除二乘三减。2、指导学生练习书写竖式,师巡视订正。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学的除法竖式,大家会写了吗,我们是怎样写除法竖式的?我们回顾一下。(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说一说写竖式的步骤以及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3、师: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样?竖式怎么写?学生动手分小棒,然后集体讨论,反馈信息。预设:(1)16根小棒正好分完,没有剩余。52\n导学过程(2)可以写算式16÷4=4(组)(3)它的竖式可以仿照前面的方法来写,被除数换成16,除数不变,商是4,除数和商的积是16,这里没有余数,相当于余数是0,表示没有余数。4416160三、巩固练习1、完成“做一做”第1、2题。2、完成“练习十四”第3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的收获是什么?XkB1课堂检测学案第50页达标检测1题、2题人数达标率错题积累板书设计认识除法竖式4……商除数……413……被除数12……4Í3的积1……余数教学反思前庄小学数学导案设计52\n课题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课时第28课时授课人李贵娥教材简析教材63页例4做一做引导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会用乘法口诀试商。教学目标1、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会用乘法口诀试商。2、能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重难点重点: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试商的过程。难点: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导案设计更新与随记导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前面我们知道可以通过摆小棒来确定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商和余数,可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方法太繁琐了,有更方便的计算方法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更便捷的方法——列竖竖计算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4(1)师:,上节课学习了竖式的写法含义,那怎么计算呢?课件:43÷7=o……o(2)师:根据这个算式,我们可以这样写竖式,被除数写43,再写除号,然后写除数。(边解说边板书)商写几?43除以7就是把43每7个一分,求43里面最多有几个7,我们可以这么想,7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43,而且小于43呢?(六七四十二)7和6的乘积最符合这个条件,商写6。(板书)师:那么,被除数下面写什么?(7和6的乘积42)XkB1.com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写出余数1,让学生明白余数1是43里面分掉6个7之后所剩余的,也就是43减去42的得数。6743421O师强调:试商时注意,余数要比除数小。2、第63页做一做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十四”第4题。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结果是多少,然后集体订正。2、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3、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完成计算后,引导学生观察上下两题,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4、完成“练习十四”第11题。判断对错,指明回答,并说明理由。四、课堂小结52\n导学过程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对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有哪些认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新课标第一网课堂检测学案第52页达标检测1题、2题人数达标率错题积累板书设计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6743421教学反思前庄小学数学导案设计52\n课题解决问题(一)课时第29课时授课人李贵娥教材简析教材67页例5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重难点重点: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难点:能正确地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导案设计更新与随记导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解决问题。(1)学校食堂买来了23棵大白菜,每筐装6棵,可以装几筐?还剩几棵?(2)学校食堂买来了23棵大白菜,装3筐,平均每筐装多少?还剩多少棵?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有余数除法,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二、探究新知1、学习例5,出示教材。(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从教材的题目中,你们知道了哪些有效信息呢?想一想,“至少”是什么意思呢?师:该怎么解答呢?22÷4=5……25422202师: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新|课|标|第|一|网小结: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和我们解决的问题有关,写的时候要静心思考。(板书)22÷4=5(条)……2(人)(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师:刚才同学们已经用算式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他们至少需要租多少条船。是5条吗?那余下的2人怎么办呢?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然后集体反馈。总结:在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有剩余的情况,余下的不管多少,都要给商再加上一个1。2、做一做:完成第2小题。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52\n导学过程提问:用什么方法解决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50÷8=6(天)……2(个)需要7天。2、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指名学生说说从图片中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独立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对于余数应该怎么处理,并说说怎么想的。23÷4=5(本)……3(元)能买5本。25÷4=6(本)……1(元)能买6本。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呢?课堂检测学案第55页达标检测1题、2题人数达标率错题积累板书设计解决问题(一)22÷4=5(条)……2(人)5422202教学反思前庄小学数学导案设计52\n课题解决问题(二)课时第30课时授课人李贵娥教材简析教材68页例6通过生活事例进一步学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目标进一步学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重难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和余数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导案设计更新与随记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咱们来做个小游戏,从1开始依次往下数1、2、3、4、5,轮回来6、7、8、9……一直这样数下去,每一个数都对应一个手指。现在老师说任意一个数,你能马上就找到这个数对应的手指是哪个吗?试一试。数到24是哪个手指呢?有的同学是一个一个的数,老师一下子就知道是哪个手指,你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学习完今天的知识你就明白其中的道理啦!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6,出示课件图片。(1)提出问题。师:仔细观察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师:知道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吗?X|k|B|1.c|O|m师:按照这样的规律,你知道第16面小旗子应该是什么颜色吗?(2)解决问题。师: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看看谁能很快就知道第16面小旗子是什么颜色。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反馈。(是黄色)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说说你们的方法。(3)验证结果。师:用16÷3=5……1这样的求余数方法进行判断,结果正确吗?同桌之间相互讨论,然后说一说。2、想一想:如果按照那样的规律往下摆,第27面小旗应该是什么颜色呢?(第27页做一做)新课标第一网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2、完成“练习十五”第5题。3、完成“练习十五”第6题。四、课堂小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52\n导学过程2、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我们做的小游戏,其实它和我们今天学的用除法余数来解决问题有关系。你发现其中的奥妙了吗?它的奥妙就是每次都数5个,就是把5看作一组,做除数,报出的数就作为被除数,然后用报出的数除以5,看余数是几。余数是1就是大拇指,余数是2就是食指,余数是3就是中指,余数是4就是无名指,没有余数就是小拇指。课堂检测学案第57页达标检测1题、2题人数达标率错题积累板书设计解决问题(二)5316151余数是1,说明第16面小旗是某一组里的第1面,应该是黄色。教学反思前庄小学数学导案设计52\n课题小小设计师课时第31课时授课人李贵娥教材简析教学目标综合、灵活运用所学的对称、平移等知识,能够设计出各种漂亮的图案。重难点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以及形象思维能力教具准备纸、剪刀、学具、多媒体课件等导案设计更新与随记导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在桌布、墙纸等生活物品上见到一些很漂亮的图案,知道它们是怎么得到的吗?课件展示图案。师:它们都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平移等变换得到的。同学们,还记得哪些现象是轴对称,哪些现象是平移吗?学生讨论交流。师: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做,制作这些漂亮的图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移一移,一起成为一名出色的设计师。二、探索新知1、出示教材中的四张图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四幅图案分别有什么特点,可以怎么得到,然后集体讨论。预设:生1:这些图案都由几个相同的图形,平移后拼接在一起得到的。生2:可以按照以前学的轴对称图形的剪裁方法剪出几个一样的图形,然后再平移拼出这样的图案。生3:同时还需要剪一个正方形,把这些图案贴在上面。2、动手操作。(1)每人发两张纸,按照刚刚讨论的思路进行设计,分别剪出一个正方形和像教材中的那些图形,然后贴出喜欢的图案。(2)动手制作,教师巡视,及时解决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3)拓展想象,鼓励学生用前面剪裁的那些图形,试一试自己设计一个图案。52\n导学过程O哪些同学制作的图形一样?把它们拼在一起看一看。3、作品展示、评比。通过欣赏各个小组同学的作品,根据评选标准,评选出你认为好的作品及“优秀设计师”。三、课堂小结利用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的方法设计的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我们能不能把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设计出更美丽的图案呢?课下的时候一起来研究课堂检测人数达标率错题积累板书设计小小设计师旋转平移对称(设计图案)教学反思52

网站简介

奥数库(www.aoshuku.com)是一个专注奥数知识扩展和学习的在线教育网站,内容涵盖了奥数题、数学题、试卷、课件、知识点、数学公式等,拥有大量的奥数题库和数学题库,包含全国中小学各个版本教材,深受中小学师生用户喜爱的网站。

微信公众号

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如部分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过以下方式联系站点负责人。

2016-2021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 闽ICP备2021004933号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分享,如有版权作品存在问题或内容中存在违法和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系403074932@qq.com

闽公网安备 35021302000396号

闽ICP备2021004933号
返回首页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