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WORD格式整理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能力点: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5、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德育点: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6、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教学重点: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7、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教学难点: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8、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课时安排:4课时 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能力点: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5、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德育点: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6、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教学重点: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7、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教学难点: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8、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课时安排:4课时 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能力点: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5、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德育点: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6、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教学重点: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7、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教学难点: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8、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课时安排:4课时 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a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真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学生汇报量的结果。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生:尺子。二、自主探究:1、认识1厘米。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汇报。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2、认识几厘米。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3、用厘米量。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量松紧带的长。三、拓展运用: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1)没对准0刻度线的。(2)正确的。(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尺子)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在古代,没有尺子时,人们用什么进行测量?(手脚)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长度。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目的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之后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引导学生用计量工具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做单位,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难点: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米尺、软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板书课题:认识米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用米量二、自主探究: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4、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教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三、拓展运用:1、教师出示1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1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较长的距离。量跳远的距离。 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3、1米=()厘米 100厘米=( )米 5米=()厘米 200厘米=( )米实践活动: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量跳远的距离。(指导学生:要先确定两个点,一个是跳的起点,另一个是跳完后脚后跟所在的点(终点)。量的时候,尺子要从起点拉到终点,尺子要放平拉直,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后,又要认识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米”。这节课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为他们对于一米到底有多长心里完全没有数。所以,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1米的概念。 教学时,我以提问的方式引入:你想知道你的身高吗?要知道你的身高,必须要用到什么?从而引出尺子。然后介绍尺子的基本构造,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又为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打下了基础。认识1米,安排了三次活动:第一次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米的长度,体会尺子的长是1米——建立1米的空间观念;第二次让学生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米,学生找出了很多,如:五块瓷砖的长度﹑窗子的宽度、从脚到身子某部位的高度等等,这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我想对学生建立1米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三次用手比划出1米的长度。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正确建立1米的空间观念,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几米的长度观念。 在学生的脑海中,1米的概念不是很牢固,让学生硬把1米=100厘米记住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1米=100厘米”的转化中,我请学生拿出卷尺用20厘米长的学生用尺来测量,1米长的卷尺有几个20厘米,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明白1米长的卷尺上有5个20厘米,问5个20厘米想家得多少?20+20+20+20+20=100厘米。学生就明白1米实际长度。 存在不足: 1.米尺、1米长的线应该多准备几份,这样学生就可以常常感受一米的长度,也加深了学生对米的认识。 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2.在课堂教学中,在让学生汇报交流这一环节里,当学生表达不出或不清楚时,我不够耐心,急于给学生提示,这样不利于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如果当时我能不急于帮学生下定论,而是请其他同学发表意见,相互补充,将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索,更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教学目标:知识点: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教学难点: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直尺、各种直、弯的实物若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一幅图,有很多路有直的有弯的,问:走哪条路比较近?为什么?师: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二、自主探究:1、认识线段。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和弯的吸管、铅笔、绳子、直和弯的铁丝等,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找出你认为直的东西。从铅笔的一端摸到另一端,我们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书本的边等都有两个端点。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并在线段的两端点两个点,告诉学生这就叫做线段。问: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为什么?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2、线段可以度量吗?试量课本第5页的线段,互相交流量法。师总结:先将尺子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点,再看线段的右端点对着尺上的刻度数是几就是几厘米。3、画线段。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是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总结: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铅笔尖沿着尺子的边一直画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再标上两个端点,并且在线段下面写上3厘米。讨论:用断尺怎样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三、拓展运用: 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2、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 3、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实践活动:估一估,再量一量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 课后小结:第四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2、知道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巩固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能力点: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认真细心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教学难点:估测物体的长度。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实物、尺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这单元我们学了什么?小组合作整理一下。二、自主探究:学生汇报整理的结果。谁能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1米呢?我们身边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什么是线段?估测线段的长度。三、拓展运用: 1、拿一张纸条,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 2、小组合作量铅笔、本子、墨水瓶、成员的身高、课桌。 3、练习一第6题。先估测一下所量物体有几个小方块长,再用小方块实际测量一下,然后将估测与实测的结果对比,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4、练习一的8题。先估计每条边的长,再实际测量,交流测量的方法。 5、第9题,学生动手试一试,再计算,说明计算的方法。 6、第10题,先估计,再量一量。 开放题:1、数线段。2、小红离学校有三条路可走,走哪条路最近?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加减法估算。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能力点:1、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估算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对比的能力。 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5、培养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德育点:1、使学生知道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鼓励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3、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学课时:13课时。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我长高了――――――――――1课时1、两位数加两位数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8~10页。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能力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德育点:对学生进行公德教育。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计算方法,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计算。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出示图。4个班的同学只给了两辆车,每辆车只准乘70人,如何安排呢?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可以合成一辆车呢?(小组交流)汇报不同的乘车方法。师:有这么多的方法,我们如何验证呢?(把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看看是否超过70人)二、自主探究: 1、验证二(1)和二(2)班的同学能否乘一辆车。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学生汇报:(1)用口算30+30=60,60+6=66没有超过70,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车。(2)想40+30=70,36+30肯定比70少,所以两个班可以和乘一辆车。(3)用小棒,先摆3捆6根,再摆3捆,合起来是6捆零6根,也就是66,比70少。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车。(4)我使用竖式计算的,个位6+0=6,在个位写6,十位3+3=6,在十位下面写6,所以等于66。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准确? 2、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二(3)班和二(4)班能否和乘一辆车。选出比较快的人,说一说是用的什么方法。 3、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三、拓展运用: 1、计算下面各题。 59+40= 20+67= 24+63= 46+53= 62+17= 35+24= 3+84= 43+40= 2、数学医院: 17+20=19 50+26= 42+3=72 1 7 5 0 4 2 + 2 +2 6 +3 1 9 7 6 7 2 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 3、老师有一位邻居小明非常喜欢运动,妈妈给他买了一双跑鞋、一个足球共用多少钱呢?一身运动服又用多少钱? 4、 3 7 4 5 +2 ? +? 4 5 9 7 9开放题:36 +63 你能写出几个象这样的算式。 99教学反思 今天,我讲了《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整节课下来,我感觉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需要值得自己反思和借鉴。 1、情境的创设由生活中的乘车问题导入,数学源于生活,抓住这一点,让学生处境生情,以乘车情境作为导入,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同位的交流,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与途径。由于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很显然提出的乘车方法也就很多,但针对这节课的设计,我只是选择了其中的一组方案进行学习。情境的导入,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 2、探索新知由乘车方案入手,让学生尝试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对于解决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口算的方法、摆小棒的方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课堂上孩子们基本上应用了口算的方法,只有几个孩子用了列竖式的方法进行了计算,针对孩子的做题方法,只是让孩子展示了口算的算理,对于笔算,指了一名学生进行了板演,此时让孩子认真观察孩子的笔算方法和过程,并且让板书的学生说了自己计算的过程。此时的我,有了新的想法,立标课有一定的模式,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竖式的写法也是一种模式,学生的第一感觉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学竖式的写法时,我在黑板上进行了板演,让孩子们接触模式般的印象。 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3、展示交流根据板书的竖式,但对于如何计算,便把这个问题交给了孩子,先让学生同位之间交流算法,然后学生展示,在展示的时候,有的学生从个位算起,有的学生从十位算起,对于这些竖式的计算方法,我并没有提示孩子非得从个位加起不行,而是给学生留有了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的计算空间。在教学进位加法时,学生对于从个位加还是从十位加产生了疑问,有的学生说,从十位加好,有的学生说从个位加好,并阐述了自己的理由(从十位加太麻烦了,个位进的1要加上,还得把十位上的数再擦掉,不如从个位加起方便。给予学生所说,学生进行了练习,从中体验了知识的生成过程。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1页。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2、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能力点: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教学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计算:36+21= 23+75 56+30 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 4+522、二(1)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需要什么信息?如何计算?二、自主探究:1、出示36+35=,学生试算。交流算法。2、摆小棒:小组说摆法。问:怎么多了一捆?捆好的一捆放在哪?单根还剩几根?整捆的有几捆?合起来是多少?3、怎样列竖式?要注意什么?从哪一位加起?6+5超过了10怎么办?师:我们一般在十位的右下角写上一个小小的“1”字表示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在加十位时不要忘记加上这个1,也可以从这个1加起。4、比较36+21与36+35有什么不同?5、计算46+24,试算,可以借助于小棒。个位的0可不可以不写,为什么?6、小组合作讨论: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你认为还应该提醒同学们什么问题?三、拓展运用: 1、“做一做”,图中有什么信息?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2、猜一猜十位上是几。 3 8 6 7 1 7 9 +3 9 + 4 +5 3 +3 6 3、数学医院: 4 9 2 1 6 5 +4 4 +3 9 + 3 5 8 3 6 1 0 0 说明理由。第三题个位和十位上的“0”是怎么得来的? 4、图形计算。 =5 =3 =4 =7 + =( ) + =( ) + =( ) + =( )4、看谁加上一个相同的加数算得快。 开放题:谁先正确算出五星表示的数,就奖励给谁。 2 4 7 32 +6 9 + 9 +2 8 + 6 + 94 8 6 6 0 5 5 9 9课后反思: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加法。设计这节课时,我觉得依据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自主探究,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学生用小棒、计数器、凑十法都在我的预料之中,但是用竖式计算出现的几种情况,我真没有预料到。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3~15页。教学目标:知识点:1、通过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点:提高学生的计算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德育点:对学生进行细心计算反复检查好习惯的培养。教学重点:能正确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实物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星期天,小花和妈妈要去游乐场,在游乐场的门口贴着一张海报:如果哪一位小朋友过了下面的难关,可以免费进入游乐场。小朋友你们愿意和小花一起闯关吗?二、自主探究:1、看谁算的正确?57+12= 40+38= 16+52= 23+72=36+47= 28+59= 8+75= 43+37=24+68= 19+49= 85+9= 18+47=2、算一算姐姐和妹妹两人共有各种照片的张数。单人照双人照冬装照夏装照表演照姐姐(张)1924222617妹妹(张)2118233720合计(张)3、第15页的第8题,分组完成。4、那两个数相加得和是100?请写出算式,写得越多越好。 38 40 27 60 85 62 73 50 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15开放题、第15页第10题。第(2)小题有多种答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第(3)小题需要选最便宜的两种玩具并计算其价钱,实际上也是让两个数相加得和最小。使学生从小学会计划开支。2、两位数减两位数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6~17页。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的笔算。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能力点: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德育点:1、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能正确的笔算。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图片、圆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谁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哪举办?师:我国北京在全世界申办2008奥运会的4个有名的城市中以绝对优势取得了成功,这不仅仅是申办成功,而且向全世界证明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所以全国亿万人民都为此欢呼。你收集了哪些有关北京申奥的信息?二、自主探究:1、出示票数统计图,观察图,问:北京赢了?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学情预测:北京和多伦多一共得多少票?北京和巴黎一共得多少票?北京和伊斯坦布尔一共得多少票?多伦多和巴黎一共得多少票?多伦多、巴黎和伊斯坦布尔一共得多少票?…北京比多伦多多得多少票?巴黎比北京少得多少票?….学生列式,可以用笔算加法解决。学生计算。问: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2、师:56-22该怎样解决呢?A、可以口算,50-20=30,6-2=4,30+4=34。B、可以像加法一样笔算。该怎样列竖式呢?小组合作完成。互相交流算法。3、你认为笔算减法应该注意什么?三、拓展运用:1、解决刚才没有解决完的问题。2、完成19页“做一做”第1题。小组内交流算法。3、48-18= 35-31= 强调笔算35-31时,十位怎样算?“0”用不用写?为什么? 4、树上有35个桃子,被小猴摘了以后还剩12个,小猴摘了几个? 5、猜一猜。 9 4 6 5 8 9 0 - 4 -2 5 -1 -7 0 0 7 20 开放题:五一节,建强量贩店庆促销,每件玩具优惠6元,几种玩具的价钱如下:25元 30元 18元根据上述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教学反思 本节课目标主要是: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学习由旧知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方法,向新知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知识迁移,进而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该课按照自己的设计比较圆满的完成了。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8~19页。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在实际情况中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2、使学生理解笔算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笔算。 能力点:1、培养学生操作、实践、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通过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德育点: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学习习惯和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教学重点: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个位不够减怎么办。会正确计算。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计算:43-23= 89-62= 59-5= 92-71=2、昨天我们交流了有关北京申奥的信息,我们知道了北京以绝对的优势胜出了。在昨天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北京以34票的优势胜出多伦多。那么从票数上,你还想了解什么?学生发言,选出“北京比巴黎多多少票?”让学解决。二、自主探究:1、学生列式。该怎样计算呢?从哪一位减起?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拿出小棒摆一摆。学情预测:(1)先拿出1捆拆开,从中拿出8根,再拿出1捆。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2)先拿出1捆,再拿出1捆拆开,去掉8根。(3)先拿出2捆,再从2捆中拿出2根。(4)先拿1捆拆开与2根合在一起,再从中拿出8根,再拿出1捆。你发现了什么?(要拆开1捆)从几里拿走了8?2、你能试着列竖式吗?你认为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十位还剩几?教师教写竖式的方法,说明退位点的用途,不要忘了减去退位的1。3、比较56-22与56-28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4、你认为笔算两位数减法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减。问:从十位减起方便吗?5、试练:67-39= 35-8= 81-56= 50-24=问:50-24十位退1后个位上要算几减几?十位再算几减几?三、拓展运用:1、你自己出两道今天学的这样的题。自己解决,小组内互相交换检查。2、做练习三第7题。3、数学门诊: 4 7 8 0 6 4 9 0 -2 8 -5 1 -2 3 -1 7 2 9 3 9 3 1 8 7 4、蚂蚁传递信息。 38-18 ()-8 ()+35 ()-25 ()+40 ()-26=() 实践调查:回家调查一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年龄,看看它们相差几岁?5年后,他们之间相差几岁?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教后反思:今天教学了两位数减两位数和一位的退位减法,本节课的内容是建立在《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教学基础上进行的,在之前的退位减法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退位的基本思想:“个位减不够,十位要退一作十”的想法。在教学这部分退位减内容时,我先让学生回家预习这部分内容,然后上课时让学生说一说我们今天将学习什么?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等)随后讨论今天要学习的和我们以前学习的竖式计算有什么不同?引出:当个位减不够的时候就要想到向十位“借”,从而十位要退一还十。通过“借”想到“退”,让学生在脑海中能较形象的体会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由于在这部分内容的渗透,学生在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所以我把这节课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掌握的有关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学书上的减法竖式的写法,以同桌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主研究退位。 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1~22页。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2、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实践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教学难点: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小鸡一起在吃米,他们找不到妈妈了,你能帮他们找到妈妈吗?母鸡85 19 43小鸡16+27 62-19 44+41 98-13 90-5 64-45 36+49 91-72 30-11 90-47 19+24二、自主探究:1、小鸡和鸡妈妈要回家了,请你帮他们把路铺好。45-9 ( )-9 ( ) -9 ( )2、在圆圈里填上“<”、“>”和“=”。 30+63 93 7+32 37 58 90-40 75-36 39 57-30 27 17+28 44 100-40 36+10 63+8 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 72-193、青蛙妈妈:我吃了58只害虫。小青蛙:我才吃了24只害虫。青蛙妈妈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害虫?4、小红拿50元买了一把雨伞,阿姨找了38元给他,一把伞多少钱?5、火柴盒里有60根火柴,妈妈用去了15根,盒里还剩多少根?三、拓展运用,开放练习:小明小华小方小兰跳的个数34414539看上表,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选择两个问题列式算一算。第四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能力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结合教材培养学生讲卫生的习惯和环保意识。教学重点: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主体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师:自从“非典”过去之后,我油区掀起了“改陋习,讲卫生”的热潮。我校也进行了校园卫生大评比,看,全校卫生评比表已经贴出来了。评比表的下半部分被遮住了,你能根据表中的信息求出二(2)班得多少面红旗?二、自主探究:1、找一找表中有哪些信息?求二(2)班的多少面,需要什么信息?该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减法?借助小棒摆一摆。2、你能说出别的班得多少面红旗吗?小组合作,利用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进行解决。(1)三(1)班比二(1)班少2面,二(1)班得16面。(2)三(1)班比二(2)班多1面,二(2)班得13面。(3)四(1)班比三(1)班多2面,三(1)班得14面。(4)四(1)班比二(2)班多3面,二(2)班得13面。(5)三(2)班比二(1)班少1面,二(1)班得16面。…学生交流,说一说为什么。3、从评比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哪个班得的多,哪个班得的少,……)三、拓展运用: 1、做“做一做”。 你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 优惠是什么意思?换句话怎样说?(每个球比原来的钱少8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1)现在足球多少元?(2)优惠后篮球多少元?(3)优惠后排球多少元? 学生自己解决。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1)买一个足球和一个篮球现在要多少钱?(2)足球比排球贵多少元?…… 请同学们列式计算。 2、课本24页第2题,独立完成。 3、小明今年9岁,爸爸比他大28岁,爸爸今年几岁? 4、生活中你还遇到那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数学知识解答? 开放题:北京什刹海的湖面上有很多的野鸭子,由于人们对环境的破坏,野鸭子越来越少,最后一只也没有了。后来人们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提出了“绿色奥运”的口号,改变了环境,野鸭子又飞回来了,为了保护野鸭子,人们做了木筏放入水中让野鸭子住,野鸭子一年比一年多,去年有35只,今年比去年又多了28只,你知道今年有多少只?第五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4~25页。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会比较分析同类应用题。 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2、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能力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教学重点: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实物图、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今天我收集了我们班课外活动的资料,这里有许多数学问题,看谁能解决。二、基本练习:1、跳绳的有27人,踢毽的人数比跳绳的多9人,踢毽的有多少人?2、小华和小阳在做手工,小阳做了38个,小华比小阳少做9个。小华做了几个?3、第一小组在玩投球游戏,小军比小明多投中4个,小丽比小明少投中7个,小方比小明多投中3个,小明投中16个,小军投中多少个?小丽投中多少个?小方投中多少个?4、小南和小娇踢毽子,小南踢了34个,小娇比她多踢12个。 ?5、 ,看书的比画画的少5人,看书的有多少人?三、拓展运用: 1、在玩“猫捉老鼠”的学生中男同学比女同学多9名,女同学有19名,(1)男同学有几名?(2)一共有几名同学? 2、静静、欣欣、帆凡在跳绳,静静跳了36下,欣欣比静静多跳7下,帆凡比静静少跳9下。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再列式计算。 3、完成教材25页第5、6、7题。 第5题,可提出的问题很多,让学生广泛的提出问题,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学生自由选择问题列式计算。 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 第7题,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明确题目要求并独立解答。让学生用平时实际算钱的经验得出答案。开放题:小军、小明、小兰三人在玩猜一猜的游戏,小军说:我拿的是橡皮,小明说:我拿的砂是铅笔,聪明的小朋友,你知道小明、小半兰各拿的是什么吗?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6~27页。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2、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 能力点:培养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和迁移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教学难点: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提高计算能力。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主体图,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今年农场的西瓜丰收了,202班的同学去帮助收西瓜,他们分小组进行比赛,下面是他们比赛的统计,你们看到这些数据能提出什么问题?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28个34个23个二、自主探究:1、小组合作交流,提问题列算式。学情预测: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34第二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34+23第一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23第一组比第二组少摘了多少个?34-28第二组比第三组多摘了多少个?34-23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34+23学生会做得让学生练习,说算法。摘出:28+34+232、小组讨论:怎样计算?汇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何计算?学情预测: 28 62 + 314 + 23 62 85 2 8 + 31 4 6 2 + 2 3 8 5这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第二个简便?3、我们一共摘了85个西瓜,叔叔用拖拉机运走了40个,小明用推车运作了26个,还剩多少个?学生列式,并试算。学情预测:85-40-26 40+26=66 85-66=19在计算时,能够口算得可以口算,不能口算的进行笔算。三、拓展运用:1、46+25+17 75-28-19注意书写格式。2、54+20+16 90-58-24能口算的不必列竖式。 3、把每行的三个数加起来。 24 45 30 48 36 5 17 18 34 4、26+( )-20=30 73+5+( )=98开放题:路边有一行树,共8棵,每两棵之间相隔3米,从第1棵到第8棵树间共有多少米?(教给学生画图的方法)教学反思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连加连减》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加减法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重点是学会用一个竖式进行两步笔算的方法,以及根据题意列一个综合算式。对于学生来说,这两个内容都不难,所以,在教学设计上进行了如下的尝试。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为学生创设了帮王爷爷收西瓜的情境,并让情境贯穿于本课新知。由分小组收西瓜引导出连加算式,再由同学帮助王爷爷送西瓜引导出连减算式,学生即从中学会了列综合算式,又进行了思想教育,两全齐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浓厚起来。其次,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会用竖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为他们今天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内容我都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或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本组的计算方法,再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积极创造,寻求更加简便的计算方法。在展示交流中互相质疑,补充回答,完全是学生自己在自主学习。作为老师的我,只是学生在出现不知如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给予引导或补充,让学生自己完善自己的想法。这样,既不影响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一举两得。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8页。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 2、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竖式的写法。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运算顺序。教学难点:能正确的进行计算。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25+28+36= 78-59-11= 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笔算?2、小华有4支铅笔,他又买了3支,后来用去了5支,他还有多少只?小青有6支铅笔,用了4之后,他又买了2支,他现在有多少支铅笔?学生列式后,说明这是加减混合运算。问:怎样计算?二、自主探究:出示主体图,学生说图意。提醒学生看清题中的信息。小组讨论,列出算式。学情预测:67-25+28= 67+28-25如何计算。先算什么?学情预测:(1)分着列竖式。 (2)简便写法。在用简便写法时要注意:不够减时,要退位;相加满10,要进位。做一做:56+24-30=80 78-24+39=93指名板演:5 6 7 8 + 2 4 -2 4 8 0 5 4 +3 9 9 3第一题为什么只写一个竖式?三、拓展运用:1、笔算下面各题。45+35-48 24+15-29 65-43+19 54-28+192、比一比看谁先得到小红旗。 26 +43 -54 +48 -393、在圆圈里填上正确的数。 38 + 46 40 -29 ○ - 58 53 + ○ 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 4、学校合唱队原有64人,有7人年毕业了,又新加入了15人。学校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课后小结:加、减法估算教学内容:教材第31页。教学目标:知识点: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并通过对两位数加、减法估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能力点:1、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德育点:让学生用所学到的估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方法,教学难点:培养估算能力。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主题图,实物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我们家今年分了大庆区的房子,我们要搬新家了。妈妈要去商店去买一些日常用品。出示暖壶、烧水壶、茶杯。你能猜一猜的它们的价钱吗?学生猜完后,再出示价格。热水瓶28元 烧水壶43元 茶杯24元二、自主探究:妈妈带了100元钱去买这三样东西,够吗?小组合作交流,估算一下100元钱够不够。你用的什么方法?学情预测:(1)热水瓶的价格大约是30元,烧水壶的价格大约是40元,茶杯的价格大约是20元,这三样加起来大约是90元,因此,100元够了。30+40+20=90(元) 90<100(2)买热水瓶后大约剩70元,买烧水壶后大约还剩30元,买茶杯够了。100-30-40=30(元) 30>24(3)买热水瓶和烧水壶大约花去70元,还剩30元,买茶杯够了。30+40=70(元)100-70=30(元) 30>24三、拓展运用: 1、二年级参加学校的运动会,一班39人,二班42人。二年级大约有多少人参加学校运动会?学校准备了62个座位够吗? 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 2、做练习六第1题。这些算式的估算结果大都和80比较接近,要判断其精确的结果是否比80大,并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只要大致估计就可以了。如:31+52中两个加数十位上的数相加得8,不管个位上是几,其和都超过80,38+39中两个加数十位上的数相加得6,不管个位上是几,其和都比80小。 开放题:我们班有45人,大家要去公园划船,大船每条租金51元,限乘40人。中船每条租金38元,限乘25人。小船每条租金17元,限乘8人。应该怎样租船?请你设计一个乘船方案,再预算一下大约要花多少钱?哪一种方案较为经济合理?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33页。教学目标:知识点: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楚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能力点:1、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 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 2、培养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德育点: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整理知识:小组交流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笔算加法、笔算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用数学。把自己找到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二、自主探究,发散思维:1、学生自己编题,复习笔算的方法。小组自编计算题,自己笔算。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减法呢?他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是什么?做笔算时应注意什么?2、18+23 70-41 58+29 89-34 6+48 68-65 46+23 91-83 43+19 17+79 92-56 90-54 90-60+24 43-8-30 50+27-9 17+26+183、数学医院。 8 2 3 9 9 5 2 7-1 7 + 4 8 -1 6 +7 3 7 9 7 7 7 9 9 0说说错在哪里?4、母鸡有45只,小鸡比母鸡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并解答。母鸡有45只,公鸡比母鸡少36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5、爸爸今年41岁,儿子今年13岁,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学生列式计算。把题改为:10年后,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让学生多讨论,说一说解题思路。三、拓展运用: 开放题:小明有50元钱,它可能买了下列哪两种物品?应该付多少钱?(至少写出两种可能)并列出算式。 伞14元 钟表26元 足球35元 茶杯10元教后反思:本单元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其包含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重点是进位加和退位减。实践活动:我长高了教学内容:教材第36~37页。教学目标:知识点:1、通过学生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进一步发展长度观念。 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2、在活动中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利用统计表发展学生收集、整理数据,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巩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能力点:1、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德育点:通过比赛,提高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同时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教学重点:通过学生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意识。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米尺、长绳、皮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我们今天就要在这个教室里举行一次测量大比拼,决出一个冠军小组。测量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测量的方法是什么?二、自主探究:1、小组合作分别量出1米、2米长的绳子。比一比哪一小组量的又快又准。学生动手操作。选出量得最快的小组交流一下量的方法。量出2米长的绳子,对于不同的方法给予肯定。师:测量时我们要选择既简单又方便的方法。这样才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务。2、量出课桌的长、宽、高。小组分工合作。3、分组测量身高、头围、臂长,并填表。与6~8岁儿童生长发育对照表进行对照。男生女生头围(厘米)43~5942~58身高(厘米)99~13398~132三、拓展运用: 1、大家还想测什么?自由测量。 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 2、指导学生测量步长。 3、从你家到学校是多远?怎么测量?如果没有工具又怎么测量? 课后完成测量任务。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1、角的认识、画角。 2、直角的认识、判断直角、画直角。教学目标:知识点: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 德育点: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难点:会画角和直角。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38~39页。教学目标:知识点: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能力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抽象思维等能力。德育点: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三角板、活动角、三角形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出示主题图,新的一天开始了,同学们都在做早操,同住互相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抽出实物中的角,问:你们认识他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角。二、自主探究:1、找角。师:不仅图中有角,在我们的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找一找,把你看到的告诉你的同桌。2、角的概念。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衣,仔细观察,角是什么样的?生:有一个点,有直直的线。师解释边和顶点。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和边?3、判断下面哪个是角,哪个不是角。4、做角。利用学具自制角。交流做法,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边不一样长的角,让学生判断哪一个角大。怎样判断?师生共同操作活动角,感知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5、用尺子画角。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学生画角。三、拓展运用:1、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2、自由用角做画。动手画画,动脑想想就会做。在下图中增加两条线段,使它有4个角。教学反思 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节课我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合作探究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在引导学生体验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从)感知一(经)表象一(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通过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学生活泼愉快地亲自参与、亲自体验到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中分析、在动手中思考。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这样既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也让学生在操作中认识物体和图形的特征,使情感体验在感悟中获得发展。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40~41页。教学目标:知识点: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2、通过探索、尝试掌握直角的画法。 3、培养学生的教学猜测意识。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德育点: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教学难点:会判断直角,掌握直角的画法。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直角三角板、活动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学具作一个角?学生展示角,并说一说角的各部分名称。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教师出示问:这个角和你刚才的角有什么区别?师:我们就把像这样的角叫作直角。二、自主探究:1、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直角,请你找一找,小组交流。2、判断老师找得是不是直角。3、画直角。学生试画。师:怎样才能画出一个非常标准的直角呢?老师给大家提供一样画图工具,三角板。找出三角板的直角。学生试着用三角板画角。指导画法:先画顶点――从顶点开始画一条平平的边――把三角板的直角放到这条边上,比这三角板把另一条边画好。4、用纸折直角。三、拓展运用: 1、做43页第6题。 思考题、一个正方体的盒子的表面上一共有多少个直角?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1、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45~46页。教学目标:知识点: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能力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德育点: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含义。教学难点:能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实物图、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出示口算题,学生与教师比赛,引出乘法简便。3+3 5+5+5 8+8+8+8+8+8+8 9+9+9+9+9+94+4+4+4+4+……+4 15个2、揭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问:你在哪见过乘法?3、3×2=6中间是什么?怎样读?问:这节课你还想学什么?二、自主探究:1、观察能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加法算式的特点。(口算题)小组讨论:什么样的加法能用乘法计算?判断下面的算式能否用乘法计算:6+6+6 3+5+1 7+7 2+2+2+2+22、自己尝试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5+5+5学生汇报,学情预测:5×5 3×5 5×3 5×5×5师:这么多乘法算式,哪一个对?听老师怎样说。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怎样改写成乘法算式。例如:5+5+5(1)看,相同加数是几。 5(2)数,有几个相同加数。 3个5(3)乘,把相同加数和它的个数相乘。(关键)3×5或5×3问:3是什么?5是什么?有错的同学改正。闭眼回忆改写的方法。3、5+5+5问: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5?(板书:5×3或3×5) 3+3问: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3?(板书:3×2或2×3)学生独立改写:8+8+8+8+8+8+8 9+9+9+9+9+94+4+4+4+4+……+4 问: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 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15个仿照老师的写一个加法算式。问:几个几?改写成乘法算式。4、出示一幅图。每行4朵花,共三行,一共有几朵花?用乘法算式表示:4×3或3×4横着看:3个4 3×4或4×3竖着看:4个3 4×3或3×4问:看法不一样,乘法算式怎样?师:3×4既可以表示3个4相加,也可以表示4个3相加。师:中间的乘号是由300年前英国的数学家欧德莱发明的。5、回忆,本节课学了哪些知识。说学会了哪些知识?三、拓展运用: 1、判断能否用乘法计算,能的改成乘法算式。5+5+5+5+5+5 6+8+2 100个5相加 2+2+2+27+8+10 a+a+a+a+a+a 2、看图列出乘法算式。 × 或 × × 或 × 3、连一连。 5+5+5 4+4+4+4+4 4+4 3+3+3 2+2+2+2+2 2×5 3×3 3×4 3×5 4×5 4、回家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有乘法。 5、开放题:6+6+6+5写一个含乘法算式的式子。答案可以是:6×3+5 6×4—1 5×4+3教后反思: 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这节课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虽然学生已经从很多渠道接触过乘法,甚至有很多学生已经能很流利地把乘法口诀背一遍了,可是对乘法的意义,估计只有个别学习好的学生能说出来,所以这节课《乘法的初步认识》对以后学习相关的乘法知识起了奠基性的作用。 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在课前,我们反复地分析教材,研究教学设计,经过多次试教后,最后敲定了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游乐园情景导入,里面蕴含丰富的“相同加数”的因素,为引入乘法做准备,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通过算式和图、算式和算式之间的比较,体会乘法的意义。 接下来,我想结合几次试教和今天的这节课,浅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景,激发探索动机。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可以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本课中的游乐园情景导入,使学生觉得贴近生活,生动有趣,再引导学生从图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索动机,自然而然地驱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二、在强烈反差中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比较简便,由于学生是初次学习乘法,再加上未系统学习乘法口诀,学生暂时不能体验乘法计算的简便。教学时通过创设对比强烈的情景,从“2个5”到“4个5”再到“16个5”甚至“122个5”,让学生用加法来表示,随着加数个数的增加,发现用加法算式表示比较麻烦,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用乘法算式表示比较简便,为今后进一步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 三、注重对知识的运用。数学是一门生活感很强的学科,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在练习中,我让学生找一找教室中有没有能用乘法表示的,学生通过观察,用不同算式表示出来,通过这样的环节,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在这节课中,我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是在今后的教学中引起高度重视的。在试教的时候,几位老师就跟我说过,我对学生“放”得不够,老是把学生束缚住,在这节课里,还是能看到我暴露出这个坏毛病。而且在很多细节上,我处理的还不够周全,比如说在乘法意义小结的时候,我应该让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引导他们发现加法算式的特点:加数全部相同,然后再得出结论,而不是我直接给出结论等等。 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教学目标:知识点: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进一步了解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体会乘法的意义。 能力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养成探索、思考的好习惯。教学重点:知道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看图列乘法算式,体会乘法的意义。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实物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游戏:1、用花摆出4个2或2个4,说出相同加数是什么,有几个相同加数;列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两个乘法算式。2、自由摆,摆成几个几,列算式。汇报:摆成几个几,相同加数是什么,有几个相同加数,乘法算式是…。二、自主探究:1、出示一幅由5个气球的图,说明是1个5,再陆续摆出两幅同样的图,并且先后问现在是几个5?一共有几个气球?该怎样计算?学生尝试做。 5 + 5 + 5 = 15 5 × 3 = 15 或 3 × 5 = 15 因数 因数 积2、说出下面乘法算式的名称 5×6=30 4×2=8 6×3=183、出示例3图,让学生看明白图意,列式计算。比较哪一种方法简便。三、拓展运用: 1、做“做一做”,先看图再写算式。 2、列算式。3个8相加,和是多少。 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多少? 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 3、做第4题。让学生把图看清楚,每堆有几只熊猫?一共有几个几只?再按要求填数。4、开放题:一堆蛋糕,上面的规格:3×4怎样装? 蛋糕:30克×12枚 说意思,再说说怎么包装。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44、49页。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理解相同加数求和的算式可以用乘法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 2、能看图写出乘法算式。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的能力。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 德育点: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理解相同加数求和的算式可以用乘法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教学难点:能看图写出乘法算式。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主题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出示主题图)这是什么地方?你最爱玩什么项目?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些什么?二、自主探究:1、摩天轮上每个吊箱有几个人?有几个吊箱?一共有几个人?学生小组讨论:如何列式?为什么?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合作,边提问题边解决,组长记录。3、小组汇报:4、自己用小棒摆你想摆的图案。再照课本45页的图摆,算一算你用了几根小棒?汇报:我摆的是什么?用了几根小棒?5、你发现了什么?三、拓展运用: 1、出示4个花瓶,每个花瓶有3朵花。 每束有()朵花,共有()束,一共有()朵花。 用加法算: 用乘法算: 2、摆小棒:每堆摆2根,摆5堆。 用加法算: 用乘法算: 3、5乘6写作:()×(),6乘5写作:()×() 4、出示4盘苹果,每盘3个。求一共有几个?求一共有几个苹果,是()个()相加。乘法算式是: 5、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6+6+6+6=()×() 5+5+5=()×() 2+2+2+2+2+2+2+2+2=()×() 6、一个因数是7,另一个因数是5,积是多少? 5个2相加是几? 3和4相乘是几? 7、开放题:用12根小棒,摆出2个一样的图形,你能摆出什么图形来?摆出3个一样的图形,你能摆出什么图形来?摆出4个一样的图形,你能摆出什么图形来?摆出6个一样的图形,你能摆出什么图形来?2、2~6的乘法口诀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51页。教学目标:知识点:1、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2、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历,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能力点:通过找规律、归纳口诀,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自主学习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好的习惯和与人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经历归纳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历,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教学难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小棒、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我们每天做几次眼保健操?(2次)。那一个星期一共要做多少次眼保健操呢?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乘法算式中的积就是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和,如果我们每次算乘法时都要把乘法变成加法,求出和来写到积的位置上,真是太麻烦了,我们可以把乘法算式和他们的积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只要牢记这些口诀,大家算起乘法来就会又对又快。板书:乘法口诀二、自主探究:1、请学生用小棒5根摆一把小伞。2、数一数本组同学摆小伞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请数的快的学生说说,怎样数的?强调:一把小伞用5根小棒。熟的时候可以5个5个数。3、填写5连续加5,每次加得的结果。 +5 +5 +5 +55 () () () ()4、编5的乘法口诀。(1)摆一把小伞用5根小棒,就是1个5,1个5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写作1×5 5×1(分左右两边板书)因为1个5还是5,所以1乘5(或5乘1)得5。(板书)为了今后计算方便,我们可以根据1×5=5 或5×1=5编成一句口诀:一五得五(2)摆两把小伞用几根小棒?问:2个5相加得10,谁能写出乘法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5=10 5×2=10这表示什么意思?(2个5是10)2×5=10或5×2=10表示2个5相加是10,2个5相加可以简单地说成:二五,得数是10,直接说成一十,编成口诀就是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二五一十”。(3)摆3把小伞用多少根小棒?用乘法算式怎样写?试编出口诀。(4)小组写出4个5相加和5个5相加的乘法算式,并编出口诀。交流,完成板书。5、5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熟记5的乘法口诀。三、拓展运用: 1、游戏:由“一五”开始,按顺序伸手说口诀。同学合作。 一边说:一五得五,一边伸出一只手; 一边说:二五一十,一边伸出两只手; 一边说:三五十五,一边伸出三只手:…… 2、做“做一做”。 先看清图意,再写乘法算式。用哪一句口诀?积是多少? 3、答对正确答案,往前跳。 0 5 ? ? ? ? 4、对口令: 一五()() ()()一十 四五()() 三五()() ()()二十五 二五()() 先师生对,再生生对。 5、猪妈妈找孩子。 小猪身上写算式,妈妈身上写口诀。6、小猴送信。小房子上写5、10、15、20、25号,小猴的信上写1×5、3×5、5×4、2×5、5×1、5×3、5×2、5×3+5、5×5-5、4×5的算式。 问学生用的哪句口诀? 7、开放题:出示钟面,问:分针走1大格代表几分钟,2大格,能用5的乘法口诀吗?拨分针,说几分钟。 拓展:分针指向6、7…时,你能编出口诀吗?教后反思: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5的乘法口诀是在学习乘法的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用5根小棒摆图形,初步感知几个5的含义,让学生在这节课的开始有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2~4的乘法口诀,所以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我就给学生留下了较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初步知道了口诀的意义、来源和用途。在写乘法算式时和编乘法口诀时,带着学生解决了一个,剩下的留给让学生完成,增加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独立学习的让他们经历编口诀的过程,可以更深刻地领会口诀的意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52~53页。教学目标:知识点:使学生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德育点: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背出5的乘法口诀。2、对口令:一五()() ()()一十 四五()() 三五()() ()()二十五 二五()()3、听口诀写算式。4、计算并说口诀。 5× 1 2 3 4 5二、拓展练习:1、比一比。填上“<”、“>”、“=”。 5×2 10 5×5 20 4×5 16 3×5 17 5×1 1 2×5 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92、连一连。5×3 15 17-714-9 10 5×15×5 20 4×530-13+3 25 33+2-102×5 5 5+5+53、列式计算:(1)每个盘中有5个杯子,3个盘中共有几个杯子?4个、5个呢?(2)53页第8题。先弄清画面的内容,说一说画面上提供了什么信息,题目要求解决什么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表述,初步体会怎样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和怎样解决用乘法计算的问题。独立完成。4、开放题:每个人有2只手,每只手有5个手指,4个人共有几个手指?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54页。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知道2、3、4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认识2、3、4的乘法口诀。 2、初步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能力点:会解决简单的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教学难点: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卡片、挂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春天来了,各种植物都发出了新芽,同学们种的向日葵在同学们的精心照料下发芽了,我们现在就去看看好吗?二、自主探究:1、学习2的乘法口诀。出示主题图,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一棵幼苗上有两片叶子,表示几个2?用乘法怎样计算?你能编出口诀吗?两棵幼苗有几个子叶?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你能编出口诀吗?齐读口诀,记忆口诀。2、学习3的乘法口诀。过了一段时间,同学们又去看向日葵,他们长高了。看一看一行有几棵向日葵,应该用几个几表示?怎样列乘法算式?怎样编口诀?2行向日葵有几棵?3行呢?小组合作编出3的乘法口诀。3、用四根小棒依次摆成几个正方形,自己对照图形写出乘法算式,编写出4的乘法口诀。把书上的算式和口诀补充完整。4、引导学生根据“一二得二,一三得三,一四得四”来推理:1个2是2,1个3是3,1个4是4,那么1个1还是1,也就是1×1=1,由此推出“一一得一”。三、拓展运用: 1、对口令,记口诀。 2、一一()() ()()得四 一()得三 ()()得六 三三()() 二四()() 四四()() ()()十二 一一()() 3、听口诀写算式。三四十二、一一得一、二三的六、三三得九、一二得二二四得八、一四得四、二二得四、四四十六、一三得三 4、计算,说出用的什么口诀?3×4 2×3 1×1 4×4 2×4 3×4 5、开放题:两只青蛙一共有几只眼睛?有几条腿?教后反思:教学 2、3、4的乘法口诀时,因为有了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在教学中我没有对编乘法口诀进行引导,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再对照乘法算式编出口诀,对口诀进行解释,同桌之间或小组之间采取提问、对口令等形式进行记忆。 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学生学习的效果不错。我没有按书上的图片进行教学,而是举了个我们每人都有2只手的例子。课堂上学生学的十分到位。最后让学生自学例2、例3的情境图巩固加深理解,效果很好。因为对乘法意义教学比较到位,在乘法口诀的教学中又比较注重学生对图、口诀、算式的理解,既对几个几相加的理解,因此在教学用乘法解决问题时所遇到的阻力很小,学生对“有两组同学,第一组有5人,第二组有4人,一共多少人?”和“有两组同学,第一组有5人,第二组有5人,一共多少人?”能够准确在进行列式。第四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使学生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德育点: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秋天到了,小熊的实验田丰收了,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二、自主探究:根据画面,你能想出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学情预测:1、一共有几株玉米?问:怎样列式?2、三只青蛙共有几只眼睛?问:怎样列式?3、还剩几个玉米棒子?问题1和2学生口答,问题3,小组合作交流。学情预测:1、3×3+2=11 2、4×3-1=113、4×2+3=11 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 4、3+3+3+2=115、3+3+3+3-1=1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观察算式,说说自己的算法。3×3+2先算什么?在图中求得是什么?……师:你们能为这样的算式起个名字吗?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乘加乘减,它是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它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要多观察、多思考,找出自己喜欢而且简便的方法。三、拓展运用: 1、做“做一做”第1题。 森林里的动物们开联欢会时,小猴子带来一些礼物,请大家仔细观察图,这些桃子一共有多少个呢?你能列出算式吗?4×3+2 3×4+2 5×3-1 3×5-1 2、4×3+4= 2×3-3 4×4-4 5×3+2 学生计算,说计算方法,第1、3题还有什么方法? 3、实际操作:用学具展开想象摆出自己喜欢的图案,用乘加乘减的算式算出你一共用了多少个学具? 4、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问题,可以用乘加乘减解决。第五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58页。教学目标:知识点: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 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2、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养成认真计算、认真检查的好习惯。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实物图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背口诀,对口令。三三()() 二四()() 二三()()四四()() 三五()() 二二()()一四()() 三四()() 四五()()2、算一算,说口诀。4×1 2×3 3×3 4×2 1×35×4 3×5 4×3 5×1 5×5 4×4-2 4×5-4 3×4+2 5×3-3 2×4+43、看图列式。4、列式。(1)3乘4得多少? (2)4个5连加的和是多少?(3)两个因数都是3,积是多少?(4)5乘3再加上6得多少?二、拓展练习: 1、在圆圈里填上“+”、“-”、“×”。 2 1=2 3 2=6 4 2=8 2 2=4 3 3=6 4 4=8 3 3=0 3 3=9 3 5=15 5 2=3 5 2=10 3 5=82、下图中共有几个梨?在正确算式后面打 。 (1)3+3+3+1 (2)3×2+1 (3)3×3+1 (4)3×4-1 (5)3×4-2 3、每人折4只纸鹤,晓东、天天、真真、花花、李明一共折几只纸鹤? 4、每人跳三次,4个人一共跳几次? 5、开放题:小车5元,娃娃3元,魔方2元,手枪4元。 (1)3辆小汽车多少元? (2)4个娃娃多少元? (3)你还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教学反思 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意义和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内容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也就是当若干分中有一份与其中一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也可以假设每份都相同,用乘法算,再减去所多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让学生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本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第六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59页。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知道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义解答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2、理解数量关系,明白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分析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义解答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教学难点:理解数量关系,明白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情境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森林中住着三只小象,他们三个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玩,小象决定盖一座大房子三个好朋友一起住,这样可以天天见面。于是他们去森林中运木头,准备盖房子。看他们干得多起劲。(出示主题图)二、自主探究:1、观察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2、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板书:每个小象运两根木头,三只小象一共运几根木头?3、问:“每个小象运两根”是什么意思?独立解答,小组合作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求一共运几根木头,也就是求3个2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算式是2×3=6(根)三、拓展运用: 1、练习十二第1题。 先教育学生“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然后认真观察画面,找出解决“一共浇多少棵树?”所需的信息数据,列式解答,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十二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题里说的是什么事,要求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3、练习十二第3题。 先了解每种商品的价钱,独立解决提出的两个问题。 再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4、59页“做一做”。 出示情境图,学生自己寻找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再独立解答。6、开放题:森林餐厅每张桌子能坐4个人,还有5张空桌,有22位客人坐得下吗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第七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61页。教学目标:知识点:使学生自主探究6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德育点: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学生自主探究6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熟练运用乘法口诀。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题目,要求:1分钟内完成。4+4+4+4 3×5 2×3 4×2 5×51×3 3+3+3 2×5 5×1 2+2+23×5 5×2介绍算得快的方法。师:今天我们一起比一比谁学得快,地点在水族馆。二、自主探究:1、出示鱼图,表格。鱼(条)123456(个)612师:比赛分三部分:(1)看图填表。(2)根据表写乘法算式。(3)根据算式编口诀。小组合作,比赛开始。2、小组汇报所编的口诀,问:口诀是编出来了,但怎样才能又对又快得记住它们呢?交流各自的记忆方法。学了6的口诀你最喜欢哪一句呢?看到口诀你想到什么乘法算式?三、拓展应用: 1、61页“做一做”。学生用小棒摆出六边形接着让学生依序说出乘法算式和口诀。然后随意提问:摆×个六边形用多少根小棒,让学生说出乘法算式和口诀。 2、练习十三第1题。通过对3组题中每两小题的对比、思考,揭示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学生填在书上,再观察每组中的两小题之间的联系。 3、摘苹果。 6×4 5×6 6×3 1×6 6×6 2×6 4、填空。 5×()=30 ()×3=18 6×()=24 5、开放题:12=( )×( )=( )×( ) 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第八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62~63页。教学目标:知识点:知识点:使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德育点: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读口诀,写算式。一六得六 二六十二 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 六六三十六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3×6 6×2 1×6 6×4 6×65×6 6×3 2×6 4×6 6×5 6×5-10 3×6+6 6×6-8 2×6+203、每6枝彩笔装一盒,2盒装几枝?3盒装几枝?4盒装几枝?4、1只蜜蜂6条腿,3只蜜蜂几条腿?6只蜜蜂几条腿?学生列式,说出用的什么口诀。二、课堂练习:1、63页第5题。先理解图意,说一说图的意思,独立列式解答。2、第8题。师出示卡片12,问:几和几相乘得12?只要说出等于12就可以。小组由组长出题,分组练习。3、在()里填上“+”、“-”或“×”。 3()3=6 4()3=12 5()6=30 3()3=9 2()6=12 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 6()4=10三、开放题:1、一张桌子4条腿,2张桌子8条腿,你能接着往下说吗?学生说完后,列出算式,并说用的那句口诀。教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已经学习了2.3.4.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对乘法口诀的含义,怎样编乘法口诀,都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教《6的乘法口诀》时我运用了生活导入法。第九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64页。教学目标:知识点:使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德育点: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计算: 6×2+6 6×3 6×3+6 6×4 6×4+6 6×5 6×5+6 6×6 5×3+5 5×4 5×4+5 5×5计算后,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5×3 4×6 3×3 3×5 5×6 4×4 3×2 6×3 2×6 1×62、找朋友。 6+6+6+6 5×4 四六二十四 4+4+4 3×2 三四十二 5+5+5+5 6×4 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二三得六 3+3 4×3 四五二十 三六十八 6×6 6+6+6+6+6+6 六六三十六 3×6 6+6+6二、课堂练习:1、64页第10题。小组比赛,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2、64页第11题。找出题中的信息,问题是什么?解决问题需要哪些信息?独立完成,说说解决的方法和结果。想一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估算,并说一说方法,自己是怎样想的。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6×()=18 5×()=10 4×()=12()×5=15 6×()=24 ()×6=30 6×()=36 6×()=12 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 5×()=25三、拓展应用:1、一共有几个?2、每张桌子旁边有6把椅子,餐厅里摆了5张桌子,一共有多少把椅子?3、数学游戏。64页,看谁说的又对又快。小组比赛。4、开放题:晓东、玲玲、画画一起去植物园玩,一张门票6元,一共需要多少元?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65~66页。教学目标:知识点: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德育点: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整理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1、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一共有几颗星?写出加法算式,再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说出乘法算式的含义和各部分的名称。6+6+6+6=24 6 × 4 = 24或4×6=24 表示4个6相加的和是多少。因数 因数 积2、整理1~6的乘法口诀和计算。出示1~6的乘法口诀表,学生仔细观察。问:横着看,每一排是什么乘法口诀?比较相邻两句的得数,你发现了什么?竖着看,每一栏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斜着看,乘法口诀表有什么规律?(都是相同两个数的乘积)拐弯看,乘法口诀表又有什么规律?读口诀,背口诀,打乱顺序对口令。完成66页第1题。说出你用的口诀。二、整理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教材65页第2题。学生先说图意,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数据。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2、教材66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多种解法。3、把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写出来。2+2+2+2+1 3+3+3+3+3 6+6+6-6+6+6三、开放题:1、人民公园一张成人票6元,一张学生票4元。(1)买4张成人票,一共花了多少钱?(2)卖5张学生票,一共花了多少钱?2、联系身边的事,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五、观察物体教学内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能力点: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像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学课时: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教学目标:知识点: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学会要认识物体的全貌应从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策略。能力点:1、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2、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德育点:1、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2、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空间想像正确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恐龙玩具、玩具汽车、小熊玩具、闹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师: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得对吗?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让他们每个人把全身都摸一摸就知道了)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盲人叔叔全听到了,说你们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研究怎样正确的观察物体,才不至于像盲人叔叔们一样。(观察物体)二、自主探究:1、把每一小组准备的物品拿出来,放在桌子中间,仔细观察,互相说一说你看到了物品的哪一部分,是什么样子的?汇报自己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的。说完之后,把物品变换位置,再依照上述过程仔细观察一次,然后在小组中说一说。闭眼睛想一想: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样子。它们一样吗?2、出示67页例1。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说说理由。师:这几个小朋友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三、拓展应用:1、做“做一做”。请小朋友们把数学课本摆整齐,立着放在桌子上,仔细看老师出示的数学课本,想一想你应该在什么位置上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跑到相应的位置,听明白了吗?开始!打开书,把图中的小朋友和他们所看到的书的部分连起来吗?2、出示从不同角度拍摄的4张照片,让学生说一说是从哪拍的?(前、后、左、右)3、一架钢琴的4张图,让学生说一说是谁看到的?4、一个茶壶的不同方向图,说一说是谁看到的。5、开放题:教师出示一幢房子的从不同角度看到的4幅图,学生把方向和图连一连。教学反思体验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的一条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的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体验科学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还叫学生每人拿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在课堂上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并闭上眼睛想一想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同一个玩具不同的样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想能力。再由实物观察过渡到使用学具小正方体观察,比如把三个一样大小的小正方体重叠起来观察,从正面、侧面、后面、上面等不同位置去观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物体的不同位置的不同形状。从而达到由具体上升到抽象的升华。不足的地方是感到离开了实物,作为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全部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还是达不到很理想的效果。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教学目标:知识点: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2、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能力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德育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课件、轴对称图形的图片、彩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课件,师:美丽的春天,阳光明媚,春意盎然,同学们高兴得去郊外放风筝,看有蝴蝶风筝、有蜻蜓风筝……,他们美吗?你认为它们美在什么地方?怎样验证它们左右两边完全一样?二、自主探究:1、师:这些风筝不仅颜色美、形状美,而且左右两边完全一样。你想自己动手剪出左右两边一样的图形吗?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左右两边一样的图形?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电脑演示剪法。师:现在自己剪出与老师不一样的图形,看谁剪的与众不同?学生动手剪,把剪好的有创意的贴在黑板上。2、师:同学们剪的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师:我们把这些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板书:对称)3、揭示对称轴的含义,教师画出自己贴的图形的对称轴。学生指出贴在黑板上的图形的对称轴。三、拓展应用:1、做“做一做”。学生在书上画,集体订正。不是对称图形的说出理由。找出五角星的5条对称轴。2、说一说:你能举出生活中对称图形的例子吗?3、欣赏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建筑、桥、古钱、生活用品、数字、文字、字母、体育用品等等)4、拿出圆、正方形、长方形,自己动手折一折,找出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 5、开放题:小组合作,贴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教师出示贴好的一半对称图形,学生自己贴另一半。)完成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69页。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2、通过游戏和动手操作,加强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 能力点: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感受生活之美,学会欣赏对称的美。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正确判断镜子里的样子。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镜子、图片、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老师给你们出一个谜语:你哭她也哭,你笑他也笑,你问他是谁,他说你知道。师:是的这是一面镜子,今天我们学习镜面对称。(板书:镜面对称)二、自主探究:1、出示例3的图片。仔细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现象有什么特点。2、学生在镜子前做各种动作,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镜面对称3、你能举出生活中哪儿还有这样的现象吗?三、拓展应用:1、做“做一做”。先想像一下,照镜子时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人会怎样运动,左右手拿不同的东西时,镜子里的人是怎样拿的,然后再用镜子验证一下。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照镜子是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2、出示半个蝴蝶、雪花、天坛,问:这些是什么?你通过什么方法可以知道?3、回家后看一看镜子里的你是怎样刷牙的,怎样吃饭的…?4、开放题;小明在镜子里看到他去公园的时间是9时,你知道实际时间是几时吗?第四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70~71页。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对称图形的认识,掌握对称图形的特征。2、会在方格纸上画对称图形。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 德育点:养成认真、仔细,严谨治学的态度。教学重点:加深对对称图形的认识,掌握对称图形的特征。教学难点:会在方格纸上画对称图形。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方格纸、镜子、图片。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练习十五第1题。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汽车的表象,再连线。2、自己动手剪一个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它的对称轴。3、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房子、树叶、中国结、桥、鼠标。二、拓展练习:1、练习十五第3题。先讨论、交流探索画的方法,(要画出某条线段的轴对称图形,只要画出该线段两个端点的对称点,再连起来,就是该条线段的对称图形。)动手画一画。 2、练习十五第5题。 让学生运用想象,直接判断,对于有困难的同学,用镜子照一照再判断。 3、分类。 0 1 2 3 4 5 8 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A B C D E F 国 一 王 旦 元 由 美 春 对称的: 不对称的: 4、开放题: 先在纸上写数字,拿镜子照一照,看看镜子里照出来的是什么样的。拿一个钟,看看镜子里时针、分针的位置与真实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的位置关系如何。再完成。教师出示两幅镜子图,一幅是镜子里的数字,一幅是镜子里的钟面,要求学生写出实际的数字和时间。 介绍:运用两次镜像能把原来的物体还原。拿镜子对着镜子图照一下,镜中出现的就是真正的数字和时间。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教学内容: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以及用7~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知识点目标:1、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 7—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3、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通过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应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能力点目标:使学生能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德育点目标: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 7—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乘法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7--9的乘法口诀。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学难点:7--9的乘法口诀。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课时安排: 1、7的乘法口诀 4课时2、8的乘法口诀 3课时3、9的乘法口诀 4课时 4、整理复习 1课时 1、7的乘法口诀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72页。教学目标:知识点:1、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 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口诀的特征,并熟记口诀。2、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能力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及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德育点: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教学难点:掌握口诀的特征,并熟记口诀。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每人一套七巧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教师出示七巧板,介绍:这是我们祖先很早就发明的七巧板,它是由七个小图形组成的。只要你喜欢开动脑筋,这七个神奇的图形就会变出许多美丽的图案。请你们拿出自己的七巧板摆一摆,看能摆出那些可爱的图案。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学生独立拼摆,在班里交流。师:看来同学们都会用这七个七巧板摆自己喜欢的图案,那你们看七巧板还能摆出哪些可爱的图形?出示教材第72页例1的图案和统计表。二、自主探究:1、师:有这么多美丽的图案,老师想知道拼摆这些图案一共用了多少个七巧板?同学们你们有哪些好的办法呢?学生汇报。师:这么多的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2、完成统计表。仔细观察统计表里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学情预测:每多摆一个图案就多用7个七巧板。1个7是7,2个7是14,……7个7是49。3、师:想一想我们学过的“求几个几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学生独立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小组合作编出口诀。师:经过大家共同努力,编出了7的全部口诀,那我们就用读的方式来享受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交流一下编口诀的方法。4、比一比谁先记住7的全部口诀。交流记口诀的方法。5、对口令。(师生、生生)三、拓展应用:1、一个星期有几天?2个星期有几天?3个星期有几天?4个、5个、6个、7个呢?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计算,说口诀。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 7×3 7×5 7×6 7×4 7×7 7×2 7×1 3×7 5×7 2×7 6×4 6×5 4×7 6×7 5×2 1×7 6×6 5×43、游戏:邮递员送信。 35 21 42 28 7×5 7×6 5×7 4×7 3×7 7×4 6个7 5个7 6×7 7个3 4个74、73页第4题。 学生说明图意,你能提出问题吗?自己独立解答。5、7×2+7 7×5+7 7×7-7 这三题可以怎样计算?能用乘法口诀计算吗?哪句口诀?6.:开放题:如果忘记了7*6=?你可以怎样想积?课后小结:本节课是乘法口诀教学的第二部分,是学生在已掌握乘法意义以及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起始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经历编写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7的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使学生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计算乘法。以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编写口诀,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类推能力。首先,本节课在情景的创设上,考虑到低年级孩子以直观思维和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就地取材,直接把学生按照7人一组分好并且按小组坐好,也为后面的小组活动提供条件。在上课开始的时候有个让学生检查学生人数的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体会乘法算式中相同加数的含义,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每个小组都是7人,明白每个组的人数都相同。在通过分别计算几个小组共有多少人的过程中,完成表格,该表格主要通过学生观察与最基础的加法计算得到,因为加法是学生已掌握并且能够独立运用的唯一方法,该表也为后面计算乘法算式提供了方便并且让学生初步感知到7的乘法口诀所涉及到的几个数。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其次,在乘法口诀的探究过程中,主要以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根据分好的小组,提出数学问题,并且根据这些问题列出对应的乘法算式,在乘法算式的结果中,引导学生用加法,或者是查刚才填出的表格得到答案,因为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可以根据实际的问题,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但是在结果的计算中,唯有依靠加法来解决。在写出了与口诀有关的所有算式并且计算出结果后,再根据算式编制出乘法口诀,该乘法口诀的产生是由具体的乘法算式得来的,并且根据结果再来计算乘法算式。在记忆口诀方面,首先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读,只有在多读的基础上才能记忆,所以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了规律,再运用规律记忆,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74-75页。教学目标:知识点: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记熟7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力点: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德育点: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用处。教学重点:记熟7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实物图、小棒。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背7的乘法口诀。3、对口令。3、填空:二七( ) 四( )二十八 三七( )( )三十五 六七( ) ( )七四十九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三五( ) ( )七得七 三四( )4、看卡片说得数和口诀。 7×5 7×3 7×6 6×4 5×2 7×2 7×4 7×7 6×5 6×2 5×7 6×6 3×7 5×5 4×75、看数说它是由几和几相乘得来的。 12 21 28 16 35 14 42 36二、自主探究:1、看图说图意列算式。 橡皮 橡皮 橡皮 橡皮 橡皮 7角2、教室里要摆3行花,每行7盆。一共要摆多少盆? 水彩笔每盒5元,买7盒, ?问:要求问题也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独立分析计算,再交流想法。三、拓展应用: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请将本月的日历记录在上表中。1、第一个星期日是( )号;第二个星期日是( )号; 第三个星期日是( )号;第四个星期日是( )号。2、仔细观察着四个数字,你有什么发现?根据你的发现解决下面的问题。第二个星期日是( )=( )+7×( );第三个星期日是( )=( )+7×( );第四个星期日是( )=( )+7×( )。3.开放题:第15题. 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76页。教学目标:知识点:初步知道“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教学重点:理解 “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难点: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实物图、小棒、圆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今天,我们一起探索什么是“倍”,(板书:倍的认识)你对“倍”有哪些了解?你看到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二、自主探究:1、动手摆小棒,用小棒摆正方形。你摆了几个正方形?用了几根小棒?是几个4根? 摆两个正方形,用几根小棒?是几个几?摆三个、四个呢?2、师: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让学生反复说几遍)问:4的3倍是几个几?你能摆出4的3倍吗?但不摆正方形。说一说自己摆的是几的几倍。3、指着2个4根问:它可以说成什么?谁能摆出4的2倍?4、把下面的说成几的几倍或几个几。 3个2、2个5、4个6、3个5。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 2个3倍、5的1倍、4的6倍、3的4倍。5、师:这还有一道难题,你们有信心吗?出示例3:第一行摆: 第二行摆:第一行的4倍应该怎样摆?谁有办法?小组合作摆一摆。汇报:第二行摆几个圆?为什么?怎样摆能清楚的看出来?用数学算式怎样计算出来?为什么?三、拓展应用:1、画一画。第一行画: 第二行画: 第一行的2倍、第一行的3倍、第一行的4倍、第一行的5倍。小组里1人画一个。互相说一说是怎样画的?2、教材76页的做一做。学生先自己摆一摆,再说一说第二行该怎样摆?怎样算的? 3、老爷爷昨天买了2个鸡蛋,今天他买的是昨天的3倍,请你算出他今天买了几个鸡蛋?学生计算,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4、练习十七的第1题。学生看清题意,然后填空。 5、练习十七的第2、4题。独立思考,然后计算,同桌互相说一说为什么。 6.开放题:玩具店里有8辆小汽车, ? 补充一条信息,和一个问题,并计算出来.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课后小结:“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倍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依据“份”和“几个几”扩展而来,是通过两个事物的比较,让学生明确,谁和谁比,以谁为一份,谁有谁这样的几份,就是几个几,谁就是谁的几倍。由此引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这个新知。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77页。教学目标:知识点:进一步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用并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点:从情景图 提取有用的信息,提问并解答,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借助线段图或学具操作,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教学难点: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实物图、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6的5倍是多少? 7的2倍是多少? 列式计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周末的大扫除同学们都在认真的打扫卫生,出示例4的主题图。问: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二、自主探究:1、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擦桌椅的有几人?2、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讨论这道题如何解决。3、汇报:怎样摆的,怎样列式的,为什么? 教师画出线段图。 7人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扫地的: 擦桌椅的: ?人擦桌椅的人数是7的2倍,求擦桌椅的有多少人,也就是求2个7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4、学生列式计算,小组中再说一说思考过程。三、拓展应用:1、做“做一做”。 问:求跳蹦床的小兔有几只?也就是求什么?如何列式?2、 7辆自行车: 汽 车: ?辆3、出示动物园的情境图。 熊猫2只, 猴子的只数是熊猫的3倍, 斑马的只数是熊猫的4倍, 孔雀的只数是猴子的2倍, 羚羊比斑马多4只, 学生任选问题进行解决,并说一说解决的方法和想法。4、根据算式摆一摆,说一说。 3×4 5×25、开放题:你在生活中哪遇到关于倍的问题,举出例子。 一人说,一人解决。课后小结: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这节课我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利用学具进行反复操作,使学生在脑海中建立“第一行几个,第二行有多少个同样多的几个,就是几的多少倍”的表象。整个过程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用眼看一看,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探索而明白其中的道理。 第五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79页。教学目标:知识点:进一步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用并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点: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教学难点:借助动手操作,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实物图、小棒。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摆一摆:(1)摆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摆两个三角形、摆4个三角形、摆5个三角形。 2个3根可以说成3的( )倍。4个3根可以说成3的( )倍。5个3根可以说成3的( )倍。学生边摆边填,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2)摆圆片,第一行摆2个圆,第二行摆6个圆,你能看图说一句话吗?(3)第一行摆3个圆,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几个圆?(4)第一行摆7根小棒,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摆了几根?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2、算一算。(1)7的6倍是多少? 4的5倍是多少? 3个7是多少? 2的7倍是多少?(2)红花: 5朵 黄花: 是红花的( )倍。 ?朵(3)苹果有5个,桃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桃有几个?(4)一支铅笔6角钱,一支钢笔的价钱是一支铅笔的7倍,一支钢笔多少钱?(5)小红今年5岁,妈妈的岁数是他的6倍,妈妈今年几岁?二、拓展练习:1、第一行: 第二行: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6倍,第一行有几个圆?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2、 ,小猴的只数是小兔的3倍,小猴有几只?让学生思考,这个题能解决吗?为什么?怎么办?3、小华有5本画报,故事书的本数是画报的7倍, ?学生补充上问题后,再解决。说出解决的想法。4.清选初数来写算式,能写几个就写几个.7.28.6.4.7.42.36 2、8的乘法口诀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80页。教学目标:知识点:1、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 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2、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口诀。并用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能力点:通过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应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德育点: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 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教学难点:掌握口诀的特征,并熟记口诀。并用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师生对口令。 三七( ) ( )十二 五七( )2、抢答。 4×5 5×6 3×2 4×3 7×4 5×7 7×6 3×7 4×6 7×7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8的乘法口诀。 有一只快乐的小狗一蹦一跳地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它是怎样跳的?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 0 8 16它是怎样跳的?自己填一填,说出填法。二、自主探究:1、根据小狗连跳的情况,你能列出算式吗?编出口诀吗?想一想,把你编的口诀写到练习本上。汇报所编口诀,自由提问。8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2、快速记8的乘法口诀。检查口诀记忆情况,对口令、同桌接背,开火车背,正着背,倒着背。完成书上80页的填空。三、拓展应用:1、一只螃蟹八条腿,两只螃蟹( )条腿,三只螃蟹( )条腿,四只螃蟹( )条腿,五只螃蟹( )条腿,六只螃蟹( )条腿,七只螃蟹( )条腿,八只螃蟹( )条腿。2、口算比赛。 1×8 2×8 6×8 7×8 3×8 4×8 5×8 8×83、每盒8个茶杯,有4盒,一共有多少个茶杯?4、( )×4=32 8×( )=56 ( )×( )=24 5、开放题:出示183页第十五题情景图.课后小结:一、本节课以学生自学为主,充分体现了“自育自学”课堂的宗旨。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学习6、7乘法口诀的已有自学经验,大胆的将所有重点内容设置在4个自学方法里。这4个自学方法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体现了学习的过程和思维由浅入深的阶梯性。另外,这4个自学的方法目的明确,操作性强,有利于小组合作方式的开展,便于组长更有效的进行操作。二、课堂上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本课的教学中,有教师的引,学生的讨论、交流,有由点到面的放,也有由面到点的总结与归纳。整堂课,教学的气氛很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的调动。当说到学习了本课你要注意什么时,学生的发言一发不可收拾,而且很多讲的十分精彩,完全代替了教师,可见,学生的潜力也是巨大的,只要引的恰当,他完全可以达到教师的要求。三、利用评价手段调节课堂。“自育自学”的课堂由于放的较多,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往往要在课堂纪律上消耗一些时间,于是在本节课上,利用“攀英”的评价手段调控课堂,在讨论结束后,小组汇报时,认真聆听他人发言方面等给予肯定,起到了快速、有效的调控课堂的作用。3.9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84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编口诀的过程,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并能运用口诀进行准确计算。2.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进行初步的归纳总结多种记忆口诀的方法。3.通过白雪公主的故事,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熟记9的乘法口诀,应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初步探索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听过白雪公主的故事吗?在这个故事里,你知道哪些主要人物?(白雪公主、皇后‘王子、七个小矮人等)喜欢白雪公主吗?故事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王子和公主快乐的生活在一起)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师:可是有一天,恶毒的皇后不知从哪儿得到了一个魔盒,她不甘心白雪公主比她漂亮,所以利用了魔盒的魔力,又抓走了白雪公主和王子,同时也将七个小矮人变成了她的奴隶。你们看可恶的皇后抓走了几个人啊?(课件出示)生:(9个)师:他们9个人被皇后抓走后,日子过得很不开心。你们愿意把他们救出来吗?可是皇后很狡猾,她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要来救人了,所以利用这9个人分别设计了9个关口,只有我们顺利通过这9关,才能真正救出他们。大家有没有信心?我们今天就来学习9的知识,(出示课题 9的乘法口诀)用知识闯关,把他们解救出来了,好吗?二、新知探究,勇闯九关师:好,准备一下,我们开始冲关了!(一)请闯第一关:每次加9,把得数填在空格里。(课件出示)我们来开火车回答,如果答错了,火车就会开到别的地方去!,小朋友们听明白了吗?师:真棒!我们顺利的救出了第一个小矮人,想不想继续?(二)请闯第二关:尝试编口诀。1.教学“一九得九”。(课件出示)呈现图片(1个9),提问:观察这些☆,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表示1个几?学生观察说出:有9个☆,就是表示1个9。列出乘法算式:1×9=9或9×1=9。师:你能根据乘法算式,编出一句口诀吗?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生:一九得九。小朋友们真聪明,大声读一读。2.教学“二九十八”。 (课件出示)呈现图片(2个9)提问:这些☆,表示几个几?总共有几个?(生:表示2个9,一共有18个)你是怎么算出来的?2个9相加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乘法算式是:2×9=18或9×2=18。)师:你会编一句什么口诀?生:二九十八。3、如果再加一排星,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吗?出示:3×9=()9×3=()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还有谁愿意说一说?(三个9相加是27或 2个9 是18,再加1个9,18加9等于27)) 你能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吗?(三九二十七)小朋友们很能干,一下子编出了三句口诀,大声读一读这三句口诀。猜一猜,9的乘法口诀可能有几句?4.根据我们刚才所学的,你能继续编写9的乘法口诀好吗?打开数学书,翻到84面,比比谁做的又快又好!学生尝试编写,教师巡视,帮助个别差生。5. 反馈,交流谁愿意大声告诉同学们自己编的口诀?学生汇报,师随机抽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这个小朋友真了不起,和数学家们编出来的一模一样(课件出示全部的口诀)请大声的,自豪的读一读我们自己编的口诀!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师:谢谢同学们,我们成功地救出了第二个小矮人,你们真厉害!让我们继续闯关吧!(三)请看第三关:根据9的乘法口诀,找规律,记口诀出示9的乘法口诀与算式,教师引导学生发现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师:仔细观察9的口诀,你发现了什么规律?9的乘法口诀共有九句:它们的规律是: 1、下面一句的积总比上面一句大9。2、十位依次多1,个位依次少1。。3、十位上的数字加各位上的数字等于9。4、横着看乘法算式,9乘几的积,十位上的数比几小1,个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的和是9.师:有趣吗?其实9的规律还有很多呢,如果有兴趣的话,大家课后还可以接着去找找!真高兴,我们在找到规律的同时,又成功的救出了第三个小矮人。(四)请闯第四关:手指巧记法同学们真厉害,连闯三关,皇后设计了一个玩手指的游戏,想来难住你们,你们敢不敢接受她的挑战?课件出示:手指的记忆方法伸出两手,并在一起,从左到右,分别按1到10的顺序排列,(课件演示完后,数一遍),算一位数乘9,只要弯曲起相应的手指,这个手指左边的手指数目就是积十位上的数,右面的手指数是积个位上的数。(师结合图讲编)例如:计算3×9,就弯起左数第3个手指,弯曲手指左面的2个手指表示20,右面的7个手指表示7,所以3×9的积就是27。三九二十七,大家试试。有趣吗?老师考考你,(出示)这个手势谁知道表示几乘几?你能看出积是多少吗?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我们一起来用手势表演一遍9的乘法口诀,好不好?请生表演:师说算式,生做手势师:同学们真厉害,这都难不住你们,请大家接着闯关。(五)请闯第五关:对口令,让学生进一步熟悉9的乘法口诀男同学和女同学比赛对口令好吗?请同学们都把书合起来。老师来问,男同学说一句,女同学说一句(六)请闯第六关:花儿后面藏着谁?你用的是哪一句乘法口诀?请同学们拿出题卡,找到第六关,独立做,做好的了同学请思考你用的是哪一句乘法口诀?请个小朋友来说说自己的答案,注意先完整的说出这个算式,再说出你用的乘法口诀。其他小朋友认真倾听,同时检查自己的,比比谁的小耳朵听的最认真。(七)请闯第七关:算一算(图文应用题)先在答题卡上独立做,然后集体订正、交流。提问:你是怎么想的?7表示什么意思?(八)、第八关:应用题:我们每个人都要为皇后做4个面包,9个人一共要做多少个面包?想好后口答(九)、第九关:皇后还要小矮人们为她建一所房子。小矮人们用了9个星期再加5天才建好,他们一共用了多少天?三、小结师:小朋友们真厉害,一下子就冲过了9关,7个小矮人被你们救出来了,白雪公主和王子也团聚了!谢谢小朋友的聪明!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今天回去以后把你学到的知识告诉你们的爸爸妈妈,和他们一起玩玩9的乘法口诀手指记忆法的游戏,好吗?教后反思:很久就在筹备一堂计算课,先后尝试了估算、7的乘法口诀的教学,考虑到教学进度的问题,最后敲定了现在的这节“9的乘法口诀”。有同事笑我:你怎么这么偏爱我们二年级啊?也难怪,这学期刚开始参加的一节赛课也恰好是二年级的内容。说实话,我确实是比较喜欢低年级的孩子,或许是因为自己长着一张娃娃脸,总觉得和低年级的孩子们上课,我可以尽情的展现我对他们的喜爱,用各种丰富多彩的动作或表情与他们交流,也总觉得与高年级的孩子打交道肯定会要相对严肃、理性些,所以这次上课我还是选择了二年级,也许我更比较适合教低年级吧!不过这也是我的缺点,其实是应该要向高年级挑战的!以后努力吧,呵呵。我一直有这样一个想法:不管什么样的教案,只要是对学生有帮助的,学生感兴趣的,教者应该都可以拿来或借鉴,结合自己个人特点和学生的学情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学有收获的教案就是好教案。因此当我确定了教学内容时,就多渠道的学习了别人的优秀教案,最后决定采用故事的情境进行教学。要感谢这个设计的原创者,让我有了新的教学灵感,也让我的学生学到了有趣的数学。本节课的目的主要是想利用解救白雪公主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以闯关的形式进行学习,在游戏中学到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原来也可以这样学,数学真有趣,同时也锻炼学生勇敢与智慧的力量。上完课以后,我有如下思考:1、情境创设真的很重要。本堂课我给学生提供了感性材料,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解救白雪公主的情境,不仅直接把学生带入了画面中,更主要的是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连童话故事也不例外。整个过程主要通过每次加9,根据图片编口诀,利用规律、手指记忆法记口诀,运用口诀解决问题等环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不仅趣味浓厚,而且记忆深刻。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是为了学”,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1到7的乘法口诀,对类似的学习方法也掌握的较好,因此本堂课我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当然这有个前提,就是专家所说的“放要有度”。首先让学生练习每次加九,为口诀的编写做铺垫,在试编口诀时,我先让孩子们编写前三句口诀,并且通过提问“3×9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让学生理解是2个9的基础上再加1个9就是3个9,然后再让学生续编口诀。大部分学生都较好的掌握了编的方法。3、教给学生很多记忆口诀的方法值得提倡。比如让学生找规律,大部分同学通过合作交流,找到了从上往下看积的个位依次减一,十位依次加一,积每次加9等规律,通过提示又发现了乘法算式中因数与积的规律。接下来我又设计了一个玩手指游戏的关口。这个环节为课堂更增了趣味性,拍的手势相片很好的让学生明白了怎样用手指记忆9的口诀,清晰明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很高。4、练习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拓展,层次清楚。本节课中我先设计了师生对口令的游戏,通过同桌互对、男女生与师对口令等形式对9的乘法口诀进行巩固,接下来是计算乘法算式的得数,以“花儿后面藏着谁”的形式出示,先让每个学生都在答题卡上练习,然后在集体订正,这样的做法得到了喻主任充分的肯定。的确,让学生先做的做法保证了全员参与计算,避免了指名回答的个别性。从图文应用题到文字应用题的综合练习,使练习有坡度,难度适宜,真正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有点遗憾的是:1、由于9的口诀比较多,部分学生很难在一节课中全部记熟,而我在本课中留给学生记忆口诀的时间不多,所以在后面的练习过程中出现有的学生口算出现失误。因此在乘法口诀出来后,教者应该要有一个加强落实的过程,如果增加一个背口诀的环节,教学效果应该会更好。2、由于考虑到时间的问题,我放手让学生找规律的时间也过少,导致有些孩子没有真正理解规律,规律和运用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也正因为规律没有运用到口诀的背诵和计算中去,在后续的练习中,也没有针对规律运用的练习,所以找规律的过程好像有点浮在面上的感觉。另外,在找规律时我忽视了一个对孩子们很容易理解的规律,就是用“几乘9就是几十减几”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的方法。我当时的想法就是孩子们能发现多少就是多少,没有仔细思考方法的优化,现在想来,我应多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帮助他们掌握更多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3、用故事的情境教学,学生的兴趣肯定很高,在试教的时候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可遗憾的是,在正式上课的时候,这班学生表现出的兴致还是没有达到我预想的效果,这让我感觉有点失败,怎样最大限度的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研究思考的问题。4、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课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细心。可是作为数学教师的我却没有做好这一点,犯了一个很不应该的错误:竟然把课件上乘法算式的得数和单位打错了。我为自己的粗心深深懊悔,更为自己缺乏良好的临机应变能力而羞愧,其实我是可以将错就错的,在黑板上进行板演、订正,这样就能利用错误的生成帮助孩子们更好记忆口诀了。“人无完人,课无完课”,每一节课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缺陷,知不足然后进步,我相信只要用心的将教立足于学生的学,每节课改变一点点,我们的课堂一定会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本单元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教材说明 本单元主要教学认识几时几分。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第二层次是在5分5分数的基础上,再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面时间,知道1时=60分。教学难点:1. 通过1分1分数的方法,准确读出某一时间。 2. 推算经过的时间四、 本单元评价要点1、读、写几时几分(5分5分数的方法和1分1分数的方法)。2、1时=60分 第一课时 认识时间教学内容:课本p90、91例1、例2及练习二十三1、2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手表。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猜谜引入。 “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的不停的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你能说出你自已的一些作息时间吗?(教师板书)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时或用几时半表示时间,还有些同学能用8:10的形式来表示时间。 师:同学们,你们又知道现在是几时吗?(出示现在的时间钟面),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2、认识钟面。观察钟面,通过上学期的学习, 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大家交流交流,说一说。 二、直观演示,自主探究新知。1、认识时间:分 (1)、引导学生观察分针。(演示分针走1小格)师: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2)、一边演示,一边提问:A、分针指着1是几分?为什么?(一个大格有5小格,所以是5分。)B、分针指着4是几分?为什么?C、分针指着7是几分?为什么?D、分针指着12,正好走了一圈,走了几分呢?(60分)为什么?这里刚好是经过了几个时呢?(1时)2、认识时。钟面演示:移动时针,让学生说出走到几时了,要注意引导。得出结论: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经过的时间是1时。 认识:1时=60分。3、认识时间。 (1)教学例1第一个钟面。(两种表示方法在上学期已学过,写9时25分时,9:25)(2)看钟面写时间。(在此让学生注意在写9时25分时,要在两点后面加一个“0”写作:“3:05”)。 三、动手实践、巩固新知。1、教师拔钟,学生说时间。 2、两个同学为一小组,一个同学拔钟,另一个同 学说时间。 3、教师说时间,学生拔钟。四、教学效果测评 1、写出钟面上的时间;2、连一连3、完成练习二十三1、2 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 五、课后小结:教学反思:教学本课时,让学生观察钟面的结构后,先让学生了解了“分针走一格是1分”后,重点让学生理解了“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读钟面的时间时强调了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分针指向几,就是几个5分,通过拨一拨的动态演示使学生形象直观的感受到了1时=60分,个别学生读钟面上的时刻时时针的时间读错的较多,今后要强化练习。 第二课时 认识时间2----用数学 教学内容:课本p92例3及练习二十三4-6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景,体会和判断两个时刻之间经过了哪些时刻。2、巩固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3、合理安排时间。教学重点:判断两个时刻之间经过了哪些时刻。教学难点:判断时间的合理性。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钟面上一共有( )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 ( )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 )个小格。2、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1小时。 时针走1小时,分针正好走( ),是( )小时。( )分=( )时。3、填一 填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小时。4、根据“小公鸡和小猪的故事”写时间1)学生认真的看钟面上的时间,写一写;2)汇报,集体订正。 二、引出新知1、谈话揭示课题:让我们运用这些时间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时间问题。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2、出示例3,主题图1) 7:15----明明和小伙伴在锻炼身体;明明说:我做完作业才去踢球。 小伙伴说:10:30,我们还要一起去看木偶剧。 9:00----明明说:做完作业啦!提问:明明可能在下面的哪个时间去踢球?(7:45 9:15 10:50)2)小组讨论后,集体分析。3)验证答案。4)小结:解决这类问题要先看知道了什么,再思考怎样解答,最后验证解答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二十三4、5、6,逐题分析,集体订正。2、按要求解答。 小红周六的作息表:1:40—2:10 看书 2:10—2:50做数学作业 2:50—3:30做语文作业3:30—5:00 锻炼 5:00—6:10看电视1)2:30的时候小红在做什么?2)4:00的时候小红在做什么?3)5:20的时候小红在做什么?4)小红做什么的时间最长?做什么的时间最短?四、总结与拓展1、说说这节课的收获。2、请你回家统计你和爸爸、妈妈一天的时间安排。教学反思:利用时间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首先在学生理解题意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说说准备怎样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那个写一写、想一想,最后采用排除法推理的方式确定答案。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比较好。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 第三课时 认识时间练习教学内容:课本练习二十三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认识时间的方法,正确地读写钟面时间,进一步明确“1时=60分”;2、进一步理解和感受生活中的作息时间。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迅速的读时间;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地在钟面上拨时间,理解和感受生活中的作息时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通过两天的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今天老师要考考大家,给大家设了5个关卡,有信心过关吗? 二、闯关游戏1、第一关:认一认钟面上的时间 ,说一说,写一写。2、第二关:画出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 。15分就是一刻。3、第三关:根据时针判断时刻。4、第四关:简单的时间计算,写出相应的时间。5、第五关:把时间与相应的活动连起来。练习生活说说自己的作息时间。 三、课堂小结关于时间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四、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三7、8、9、10、11,逐题完成,集体订正。教学反思: 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通过闯关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巩固了所学,能够正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接着根据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发现规律,画出下一个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最后能够根据生活作息时间学会用时间用语准确的表达时间。能根据图画编写生活故事,授课效果很好。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2、使学生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比较、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讨论事物排列的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搭配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教学难点: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理解简单事物搭配中的有序、无序的不同。教学准备:给学生准备数位表格、课件、彩笔等。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那么大家就来猜一猜这部动画片是什么?在这部动画片里我们会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我一定会回来的……”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学生可能回答:喜羊羊与灰太狼。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在我们的羊村里,想去看看吗?生:想。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一)构建知识坡度1、师:瞧,喜羊羊它们为了防止灰太狼进村,在羊村的大门上装上了两把密码锁,我们要进去必须先解锁,小朋友们你们有信心解开吗?学生可能回答:有师:我们先解第一把锁。喜羊羊给了我们一些提示:第一把锁的密码是由1、2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1、猜猜密码有可能是什么?2、这两个数有什么不同?学生可能回答: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正好交换了位置。师:大家真棒!门的密码是两个数中较小的一个。那应该是几?学生可能回答:12点击“12”,课件演示锁打开。(二)合作探究知识第二道门出现。1、师:顺利打开第一把锁后,我们再来解第二把锁,喜羊羊又给了我们提示:第二把锁的密码是由1、2、3三个数中的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师:你们读懂题意了吗?学生可能回答:意思就是说从1、2、3这三个数字里选择两个来排成两位数师:猜一猜这个密码会是什么呢?学生可能回答:12、13、23……2、师:大家这么回答问题你有什么感觉?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这么回答很乱,很容易遗漏和重复。怎样把这么多种可能一个不漏的写下来呢?请你们同桌合作,用数字卡片摆一摆,并把结果写在纸上。密码问题(1) 同桌合作,摆一摆。(每组准备3张数字卡片、一张表格)要求:先商量下怎样摆不重不漏。然后左边的摆,右边的记录。(2) 汇报:你们找到了几个数?请找到6个数的组到前面来展示方法。(3) 汇报交流结果并介绍方法。(其中一个人摆卡片、一个人把摆出的数在黑板上写出来)① 第一组: 12、 21 、23、32、13、31(摆出2个就问:谁看明白了他是怎样摆出这些数的?)摆完后追问:谁愿意再说说他们是怎样摆出这6个数的?小结:这组的方法是按照顺序,每2个数字一组,调换位置后得到不同的两位数。你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吗?(板书:调换位置)② 第二组: 12、13、21、23、31、32(摆出2个就问:谁看明白了他是怎样摆出这些数的?)摆完后追问:谁愿意再说说他们是怎样摆出这6个数的?小结:这组的方法是先确定十位,再将个位变动。。你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吗?(板书:固定十位法) ③ 第三组: 21、31、12、32、13、23(摆出2个就问:谁看明白了他是怎样摆出这些数的?)摆完后追问:谁愿意再说说他们是怎样摆出这6个数的?小结:这组的方法是先确定个位,再将十位变动。你能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吗?(板书:固定个位法)。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有顺序、不重不漏)生结:这些办法很有规律,他们的好处:不会重复,不会遗漏。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喜羊羊说: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这么快就把所有可能的情况都找出来了!告诉你们吧,密码是这些数中最大的一个。你们快大声喊出这个数字,门就会开了。三、实践应用师:哈哈!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一起进入了羊村。羊村里的小羊门正在欢迎我们呢。你们想先去参观谁的房子?(根据学生选择链接到相应房间)1、第一间房子:懒羊羊(1)懒羊羊这几天正打算刷油漆呢。原来啊,他为了欢迎我们的到来,打算打扮下自己的房子。它买来了红、黄、蓝3种油漆想涂在客厅和卧室,有几种涂法呢?(学生将可能的情况写在作业纸上,这里让学生用文字代表颜色,以免出现学生涂色时的小问题,如格子没涂满,学生一直在涂,这样会浪费时间)(2)学生动手写。小组汇报。2、第二间房子:美羊羊(1)美羊羊正在搭配衣服呢。她想要用最漂亮的一面迎接我们。(2)学生动脑想一想。(注意固定上衣和裤子的方法的不同)师:谁有办法让我们清楚地看到搭配衣服的情况。(引导学生注意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小结:你们看,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同学们运用不同的符号和方法记录,既方便又清楚,一下就看出不同的搭配方法。3、小游戏: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拍照让学生扮演,其它学生排序。四、小结: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搭配中的学问,我们要学会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就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五、课外拓展1、0、2、4三个数字可以组成哪些两位数?2、“读、书、好”三个字一共有几种读法?七、板书设计 搭配不重复、不遗漏十位 个位 十位 个位 十位 个位 1 2 1 2 2 1 2 1 1 3 3 1 1 3 2 1 1 2 3 1 2 3 3 2 3 2 3 1 1 3 2 3 3 2 2 3 交换位置 固定十位 固定个位 教学反思动手操作是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必要手段,是尝试开启智慧的钥匙,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机会,是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变得丰满、深刻。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本节课以一部动画片里的主要人物为导火线来展开学习活动,生动有趣。在整节课的时间内,小组内摆卡片、拍照游戏,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搭配衣服的环节,本来设计的问题“谁有办法让我们清楚地看到搭配衣服的情况”,必然有学生会想到标序号,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同时还问学生能否用“交换顺序”的方法,这是为了让学生在之前的基础上理解“固定法”和“交换位置法”的区别,从而进一步区分两种方法。在习题的设置上从和例子相似的题,让学生学会“迁移”,到只能用一种方法的搭配题,到最后有3个物体排序(也就是要两种方法结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最后设置课外拓展,让有能力的孩子在数学方面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然而,这些都是原先的设想,最后的效果并不是预想的那样,归根到底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学情方面,要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知识水平,特别是当教学的不是自己平时所带的班级时,更应该在事先了解学生的情况,比如已有的学习经验及平时的一些学习习惯。不了解学生的学情,教学活动会失去针对性,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的问题就是教学的核心,不同的教学环境,不同的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是变化的,而不应该死搬教参中的内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只是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很少深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了解学生的经历、经验、对问题的疑惑、对知识的需求等。这样,就使教学活动失去针对性,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其次是教师语言方面,激励性的语言越丰富,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反之,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那么课堂将会死气沉沉,毫无乐趣,教师教的不开心,学生学的不用心。而若有个别学生开小差,要及时提醒。语言更应该严谨些,特别是在提问时,若语言不够严谨,就容易让学生摸不清意思。从而在这一环节浪费掉很多时间,进而影响整堂课的效率。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最后是教学设计方面。教学设计是整堂课的灵魂,若是设计得好,整堂课的效果不言而喻。但若是设计得不够到位,特别是在新授环节,若是没有放慢脚步让学生理解,放大知识的特点让学生理解,那么后面在精心的练习都是大打折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比较重要,如“1、2两个数组成的两位数”过渡到“1、2、3中的其中两个数组成的两位数”本来是为了引导学生用“交换位置”的思想,但是引导过多时,却导致了所有学生都用了这个方法,造成了方法的单一性,甚至干扰了部分数学能力比较强的孩子的思维。这之后“固定法”的引入就只能让教师寻机直接出示,让学生观察了,这个呈现过程应该放慢脚步,然后将特点用更直观和醒目的方式呈现。因为本身这节课的知识就有点抽象,而这一学段的孩子的思维方式又以直观思维为主,这就更要将抽象知识转化成直观的形象展现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 以上几点其实也是经常出现的问题,但是总是无法避免类似情况发生,也让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些迷茫。不过,相信通过一次次的教研活动,通过一次次的学习,总会一点点减少类似问题的出现,总会慢慢进步的。第九单元:总复习一、教学内容:102页—109页二、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三、教学重点: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统计。 第一课时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教学内容: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教学目标:1、复习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2、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算。教学重点:正确、熟练的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巧妙的进行估算教具准备:微机。教学过程:一、梳理知识点:1、学生看书自学,同桌讨论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这个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梳理: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笔算加法 笔算减法 笔算加减混合 估算2、教师:笔算加减法应注意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当十再减。3、练习:算出下面每组数的和与差。42、36 54、294、教师:笔算加减混合运算需要注意什么?练习:计算。29+35+9 61-30+1575-46+31 53-9-375、教师:估算两位数加减法有什么方法?练习:一本80页的书,小明第一天看了32页,第二天看了27页,他大约看了( )页,大约还剩( )页没有看。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二、综合练习。1、计算比赛:105页第1题。2、先估算,再笔算:105页第4题。第二课时 米和厘米 角和直角教学内容:米和厘米 角和直角教学目标:1、复习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形成“米”和“厘米”的观念 ,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能估计和测量长度。2、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判断直角,会画角和直角。教学重点:建立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观念。教学难点:正确的画直角教具准备:微机、三角尺。学具:三角尺。教学过程:一、梳理知识点:1、学生看书自学,同桌讨论米和厘米、角和直角这两个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米和厘米 米 厘米 1米=100厘米 线段角和直角 角 直角 画角和直角范文范例参考\nWORD格式整理版2、教师: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用手指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3、练习:填出合适的单位。教学楼高12( ) 橡皮长2( )小明身高1( ) 课桌宽60( )4、教师:什么是线段?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练习:完成103页第5题。5、教师:什么叫角?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个角、一个直角。二、综合练习。1、(1)下面的图形有几个角?哪几个是直角?(2)在图形里加一条线段,使它增加三个直角。2、完成106页第7题。3、画直角:完成106页第8题。范文范例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