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版)

更新时间:2022-06-17
类型:doc
大小:794.50 KB
页数:134
下载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课件 > 人教版数学课件 > 二年级上册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重视预设,关注生成,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教师电子备课学科:数学教师:周课时:节所教班级:\n-重视预设,关注生成,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教师电子备课学科:数学教师:周课时:节所教班级:\n9月2日周一课题连加和连减第1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2、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难点:正确计算连减式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引入新课。1、笔算(指名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演算):28+4573+182、在两名学生板演的同时,其他学生口算下面的题,抽问其中一道连加、一道连减的口算过程,从而复习连加、连减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20+40+30=10+40+20=  3+20+6=70-20-40=80-50-10= 65-5-20=订正板演,两名学生分别说一说计算过程,大家检查计算是否正确,然后观察一下,两道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个加法算式两个加数的和也就是第二个加法算式中的第一个加数。如果把这两道加法题连在一起写,就是一道连加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连加、连减用竖式计算。出示课题“连加、连减”。二、探究两位数的连加和连减。1、出示例1主题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2、引导:要求三人一共折了多少只,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列出算式,交流汇报,教师板书:19+27+264、提出要求:这个算式你会计算吗?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试一试。学生独立尝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5、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学生汇报时,教师相机板书。19+27+26=72(只)194619+27+26+27467246+26726、小结:说说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n7、教学“试一试”:90-25-28指名一人在黑板上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尝试计算,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三、完成“想想做做”,巩固计算方法。1、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2、第2题。做在练习本上。3、第3题。先看图说说意思,再独立解决,集体订正。4、第4题。(1)独立解决第1个问题。(2)要解决第2个问题时,需要知道哪两个信息。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作业小练p2板书连加和连减19+27+26=72(只)194619+27+26+27467246+2672教师电子备课9月3日周二课题加减混合第2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2、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2、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18+22=57-30=21+30=25-17=16+5-10=12-8+16=2、笔算:48+36+15=90-25-13=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n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1、出示例2主题图,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提出了什么问题。2、提问:要求还剩多少只?该怎样列式?板书:38+42-333、提问:怎样计算?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学生独立尝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4、组织学生交流,指名发言。学生发言时,教师相机板书:38+42-33=47(只)388038+42-33+42804780-33475、小结:说说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6、教学“试一试”:60-38+40先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后集体订正,交流算法。三、完成“想想做做”,提高计算能力。1、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第2题。先说说题目意思,再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第3题。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4、第4、5题。先读题理解意思,再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全课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作业小练p2板书加减混合38+42-33=47(只)388038+42-33+42804780-3347\n教师电子备课9月4日周三课题练习一第3课时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能熟练地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重点难点能正确地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在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时,要注意什么。二、完成练习一。1、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第2题。和同桌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集体订正。3、第3题。先说说这道题的意思,再独立完成,集体订正。4、第4题。先读题理解意思,再独立完成,指名口答。5、思考题。学生独立思考,有想法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适时引导:观察两车苹果,你有什么发现?怎样交换呢,把两个比较多的放在一个车上,它们能不能相等?组织全班交流不同的想法,明确答案。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作业小练p3板书教师电子备课9月5日周四课题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第4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通过不同方法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2、充分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通过不同方法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n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例3主题图,说说知道了什么。二、动手操作,体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1、引导:说说,谁穿的彩珠多,多几个。2、提出问题:要使他们穿的彩珠一样多,有什么办法。让学生想一想,然后用圆片代替彩珠在桌子上摆一摆,找到办法后跟小组的同学交流。3、组织学生交流:你想到了哪些办法可以使他们穿的彩珠一样多。教师相机板书。(1)用圆片分别摆出小军和芳芳穿的个数,一个对着一个地摆,可以看到芳芳摆的比小军的多4个,可以在小军的那一排再摆4个圆片,他们俩的就一样多了。(2)可以把芳芳摆的拿走4个,这样他们俩就都是8个,也一样多。(3)芳芳的比小军的多,就从芳芳的里面一个一个地给小军拿,拿出2个给小军后他们都是10个,也一样多了。4、肯定学生的方法,引导交流:想一想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5、引导:除了这三种方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三、完成“想想做做”。1、第1题。先动手摆一摆,再填空。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口答。3、第3、4题。学生读题理解意思,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作业小练p4板书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小军○○○○○○○○◎◎◎◎芳芳○○○○○○○○○○○○小军再穿4个彩珠小军○○○○○○○○芳芳○○○○○○○○¤¤¤¤\n把芳芳穿的彩珠拿走4个小军○○○○○○○○●●芳芳●●●●●●●●●●●●拿出芳芳穿的2个彩珠给小军教师电子备课9月6日周五课题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2)第5课时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加、减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体会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思维。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数量关系,选择相应的算法。教学过程一、进一步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出示例4主题图,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2、提问:根据这些已知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选择性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3、解决第一个问题:小华做了多少朵?让学生先用圆片摆一摆,再想一想怎样解答。交流订正:11+3=14(朵)4、解决第二个问题:小平做了多少朵?学生摆一摆,完成算式11-3=8(朵)个别学生、全班说一说。二、练一练,进一步巩固。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按题目要求先画后列式解答,提醒学生画的时候要一一对应。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看图理解图意,再列式解答。3、完成“想想做做”第3、4、5题。学生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集体订正。三、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新的收获吗?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作业小练p5板书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2)例4:小英做了11朵花,小华比小英多做3朵,小平比小英少做3朵。(1)小华做了多少朵?11+3=14(朵)\n(2)小平做了多少朵?11-3=8(朵)教师电子备课9月9日周一课题练习二第6课时教学目标1、能熟练地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2、进一步掌握加、减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更好地掌握解题思路。教学重点难点能正确地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选择相应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单元小结,引入练习。1、引导学生复习本单元所学知识。2、引入练习。二、计算练习。1、练习二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2、练习二第2题。指名说题意,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三、解决问题。1、练习二第3题。(1)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做了多少面红旗,多少面绿旗?指名分别说一说两个问题是谁和谁比,谁的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练习二第4题。(1)学生读题,理解“最多”、“最少”的意思。(2)独立完成,指名口答。3、练习二第5题。(1)读题说说表格表示的意思。(2)完成第(1)小题。(3)根据这些信息,还能提出什么问题?(4)学生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四、全课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作业小练p6板书\n教师电子备课9月日周课题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2、参与对图形的围、搭、折等实践活动,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活动认识四边形、五边形等平面图形;2、在折、剪、拼、搭等活动中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变换。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小朋友,老师今天要向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你们看:(媒体出示小精灵),小朋友,今天我为你们带来了2个魔盒,魔盒中藏了许多的秘密,想知道是什么吗?那就用上你们的手和脑,加油吧!二、活动尝试,师生探究1、认识四边形打开第一个魔盒,取两块磁砖,一块是正方形,另一块是长方形。提问:请小朋友分别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沿着它的周围摸一摸,数一数,有什么发现?学生操作并交流谈话: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那么我们为它们取一个共同的名字吧。(引导学生说出四边形)提问:四边形除了长方形、正方形以外,还有其他的形状吗?(媒体出示试一试),学生口答。2、自主学习五边形、六边形(1)打开第二个魔盒,取出五边形、六边形,贴在黑板上。(媒体播放)小朋友,拿出信封中的这些图形,仔细地摸一摸,数一数,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然后分成两份。(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3)集体交流,相互讨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五边形、六边形,并将图形分类。(4)及时反馈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n出示图形(右图),学生判断几边形。(5)小结:想知道一个图形是几边形,只需数一下这个图形的边就行了。三、巩固反思1、“想想做做”1。(媒体出示画面)指名学生口答。2、“想想做做”2。学生操作,小组交流。3、“想想做做”3。学生操作,集体交流。四、应用质疑1、小朋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生活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图形,找一找,想一想,说给好朋友听听。3、(媒体出示)一张长方形纸,任意折1次,将会变成一个什么图形?作业小练p7板书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图形的边决定了图形的形状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课题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第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拼三角形等活动,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在围图形、画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在围图形、画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n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例2主题图,引导:你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四边形吗?(指图中描红线的平行四边形)学生看图,想想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这样的图形,交流。2、引入新课: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叫它平行四边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它。二、认识平行四边形。1、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引导:平行四边形相对着的两条边有什么特点?2、提出要求:你能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出平行四边形吗?试一试。学生先独立操作,再请学生全班展示摆。3、出示“想想做做”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三、围一围,画一画,摆一摆,做一做,进一步体会平行四边形的特点。1、请学生拿出钉子板,用橡皮筋在钉子板上围出两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想想做做”2)2、完成“想想做做”3。学生独立画,能找到几个就画几个,全班交流,个别学生展示。3、完成“想想做做”4。(1)学生动手摆一摆,全班展示。(2)追问:用8根同样长的小棒能摆出平行四边形吗?4、完成“想想做做”5。(1)指导学生用硬纸条和图钉制作长方形框。(2)抓住长方形框相对的两个角,拉一拉,看看有什么发现。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认识,你对平行四边形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作业小练p8板书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n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课题练习三第3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认识平行四边形。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画一画、围一围、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1、复习提问:前两节课我们认识了哪几种图形?重点认识了哪种图形?这种图形有什么特点?2、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玩一玩这些有趣的图形。二、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玩一玩。1、第1题。让学生边折边数,完成书上填空。2、第2题。先在书上画一画、分一分,再集体订正。3、第3题。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想想有几种不同的方法。4、第4题。教师先出示题图,想想怎样能把它们改成平行四边形,动手试一试,再指名口答。5、第5题。让学生先看懂题图,再剪一剪、拼一拼。6、第6题。先动手拼平行四边形,再想想能拼成其他图形吗?哪些图形是你认识的?三、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作业小练p9板书\n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课题有趣的七巧板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平面图形的有关特征,体会它们的联系与区别,巩固对已学的有关平面图形的认识。2、鼓励有个性的思考,培养创新精神。3、感受图形的美,发展对数学活动的积极情感与态度。教学重点难点体会平面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今天这节课将是非常有趣的一节课。在这节课了,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七巧板。二、认识七巧板。1、拿出七巧板,说说有几种不同的图形?各有多少个?2、比一比,有几对三角形的大小完全一样?三、拼图游戏。1、拿出七巧板中的两块,拼成一个正方形。2、用两块试着拼成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3、请学生看书上第18页。(1)仿照书上的图形用七巧板中的三块拼成已认识的图形,并且说出每个图形的名称。(2)鼓励学生用三块图形拼成和书上不一样的图形,比一比,看谁拼得又快又好。4、引导学生用四块图形来拼成我们认识的图形。(1)学生积极思考,认真拼图。(2)学生独立拼图后,全班进行展示。5、用五块、六块图形照书上的样子进行拼图,再想想还能拼成哪些图形。6、看书上用七块图形拼成的图形,说说这些图形各像什么。照书上的样子拼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再试着自己拼一个图形出来。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作业用七巧板拼成自己喜欢的图案板书有趣的七巧板七巧板由5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组成。\n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课题 认识乘法第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把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2、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计算乘法算式的积。3、在比较乘法和加法之间联系与区别的过程中体会球几个几相加列乘法算式比列加法算式简便。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2、难点: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n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 今天我们一起到动物学校去参观。(画面:大门上写着一些加法算式)2+3+6 5+5+5 3+7+8 4+4+4+4 9+1+6 2+2+2+2+2你喜欢做哪道题就选择哪道题。学生自由选择算式并计算。师:观察这些加法算式中的加数,谁能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类?生:(到黑板上把算式卡片分成两类)我觉得“5+5+5,4+4+4+4,2+2+2+2+2”每道算式中的加数都是一样的。其他的是另一类。二、认识“几个几”师:(出示主题图)看,小动物们正在活动呢!兔子有几只?鸡呢?你是怎样数的?生1:我数兔时是2只2只数的,因为它们是2只2只在一起的。生2:我数鸡时是3只3只数的,它们都是3只3只在一起的。(教师引导学生数一数各是几个几,板书:2+2+2=63+3+3+3=12)师:两个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生:第一个算式中加数都是2,第二个算式中加数都是3。师:请大家拿出圆片摆一摆。每堆摆2个圆片,摆4堆。摆了几个2?求一共摆了几个圆片,用加法怎样列式?生:是4个2,列式是2+2+2+2=8。师:再请每堆摆4个圆片,摆2堆。看一看是摆了几个4?怎样列式求摆了多少个圆片?生:是2个4,列式是4+4=8。师:请大家任意摆出几个几,说给同桌听。师:(出示花片图)一共摆了多少个花片?你是怎样看图的?怎样列式?是几个几?(根据学生的回答显示并列式)生1:我是横着看的,每排有5个花片,列式5+5+5=15,是3个5。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n生2: 我是竖着看的,每排有3个花片,列式3+3+3+3+3=15,是5个3。师:这两道加法算式的得数相同吗?为什么?生:得数相同,因为还是这么多花片,没有拿来也没有拿走。三、认识乘法1、创设情境,引入乘法。师:我们再去参观动物学校的电脑教室。(出示电脑图片)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你是怎么知道的?生1:我是一台一台数的,一共有8台电脑。生2:我是2台2台数的,2、4、6、8,一共有8台电脑。生3:我是用加法算的,2+2+2+2=8。(板书:2+2+2+2=8)师:求4个2是多少还可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计算。(板书:乘法)乘法像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和减法一样,也有表示乘法的符号,乘法算式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称,请大家看书后先互相说一说,再说给全班同学听。学生自学课本,讨论交流。(结合学生的汇报交流形成板书)师:(电脑图出示8个2)这间电脑教室里有多少台电脑呢?是几个几?你会用加法和乘法列式吗?生:是8个2,用加法算是2+2+2+2+2+2+2+2=16,用乘法算是2×8=16或8×2=16。师:(电脑图变成100个2)现在有多少个2?用加法怎样列式?生:2+2+2+2+2+……(有的学生渐渐地不说了,有的叫了起来,还有的学生憋住气在继续说,脸涨得通红,终于也停了下来)师:你们感觉求100个2用加法算,算式写起来怎样?生1: 要写很长时间,要写很长的算式,黑板不够写。生2:太麻烦了。生3:可以用我们刚学的乘法,写成100×2或2×100,快多了!2、介绍乘法个部分的名称。介绍:像(2+2+2+2=8)4个2相加可以用乘法算,板书:4×2=8  2×4=8\n谈话:乘法像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和减法一样,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称。教师边介绍边完成板书:     4     ×      2    =  8                     或  2     ×      4    =  8      乘数    乘号   乘法      积4×2读作“4乘2”,    2×4读作2乘4。提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4×2和2×4都是计算4个2相加是多少,但两个乘法算式中乘数位置不同,算式的读法也不一样)3、读写乘法算式,体会退乘法算式的简便性。提问:6个2相加,用乘法算怎样写算式呢?10个2呢?能分别说出“6×2”“2×10”各部分的名称吗?追问:求“几个几”相加的和,列乘法算式你们感觉怎样?(列乘法比较简便)练习:①完成课本第2页“试一试”(先独立完成,再评讲校对,并让学生说一说,球5个4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②完成课本第3页“想想做做”第1、2、3题。(评讲时反过来让学生说一说乘法算式都表示什么)四、练习应用1.课中活动——拍手游戏。先让学生听老师拍手,说出是几个几,并列出乘法算式;再让一名学生拍手,其余同学说一说;最后让同桌游戏。2.“想想做做”第1题。(略)3.联系生活。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这种可以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请大家想一想,说给大家听一听。生1:我妈妈给我买了3袋铅笔,每袋都是4枝,用乘法就是4×3=12或3×4=12。\n生2:我家有5个人,吃饭时我拿筷子,要拿5个2枝,用乘法是2×5=10或5×2=10。生3:我们教室里有3排日光灯,每排3根,用乘法是3×3=9。生4: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只手,每只手有5个手指,一共有10个手指,用乘法是2×5=10或5×2=10。生5:我们还有两只脚,手指和脚趾一共就是20个,4×5=20或5×4=20。作业小册第10页。板书认识乘法2+2+2=6(只)3+3+3+3=12(只) 3个2相加  4个3相加  4个2相加  3×2=6   4×3=12   4×2=82×3=6   3×4=12   2×4=8\n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课题认识乘法练习一(1)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加强对乘法意义的认识,并能灵活运用乘法。2、进一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能自觉地在练习中把两者有机结合统一。3、能熟练读写乘法算式,并加强对乘法各部分名称的认识和理解。4、在练习中培养思考能力和运用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加强加法和乘法之间的沟通,深入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熟练运用。\n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联系。1、学生介绍,教师适时板书。回顾要点:(1)“几个几相加”可以写成简便的乘法算式。乘法算式的意义及表示“几个几相加。”(2)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以及各部分名称。(3)计算乘法算式的积时可以向加法算式。2、小结。二、操作实践,沟通联系。摆一摆。(小棒)1、3个2。(1)学生独立摆,同桌检查。(2)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3)说说两个算式的意义。(4)追问:你是怎么计算出乘法算式的结果的?为什么只要想加法算式就可以了呢?(沟通联系)2、2个5,5个2。(1)每题过程同上。(2)讨论:问什么摆出的小棒不一样,写出的加法算式也不一样,课时写出的乘法算式却一样呢?3、读一读写出的乘法算式,并说说各部分的名称。三、抽象概括,提升层次。谈话:刚才通过摆小棒,我们又和两个好朋友有了亲密接触,如果不摆小棒,你们能不能运用这两个好朋友呢?1、第4页第2—3题。(1)四人小组:独立完成。(2)交流汇报: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分别是如何得到的?进一步结合图分析两个算式的意义。2、第5页第4题。(1)四人小组:独立完成。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n(2)交流汇报:这题和第2、3题有什么区别?没有了加法这个好朋友,怎么得出乘法算式呢?说说每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3、第5页第5题。(1)独立完成。(2)同桌检查:读一读乘法算式,说说各部分名称以及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作业小册第11页板书练习一(1)3个2                   2个5                         5个211 11 11        11111     11111        11 11 11 11 11 3×2=6               2×5=10                      5×2=102×3=6                5×2=10                       2×5=10\n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课题 认识乘法练习一(2)第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从简单的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出乘法算式,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过程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能列出乘法算式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沟通加法、乘法的联系。1、第一组练习:3+3+3+3=□×□   5+5=□×□          8+8+8=□×□7+7+7+7=□×□   6+6+6+6=□×□     4+4+4+4+4+4=□×□完成算式,并说说等号左右两边算式表示的意义。你发现了什么(形式不同,意义相同)小结:乘法是由加法而来,是比加法更简便的形式,它们表示的意义都相同,都表示“几个几相加”2、第二组练习3个5相加   7个2相加   2个4相加(1)   写出乘法算式,并计算出结果。(2)   追问: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为什么可以通过加法来计算?二、解决简单形象的数学问题。(第5页第6题)3、练习出示第6题1、第(1)小题,(1)用自己的话说说图意;(2)完成图右边的填空;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n(3)完成算式:2×3=6(个)或3×2=6(个);(4)提问2、3、6分别表示什么?2×3或3×2表示什么?(5)6是怎么得来的呢,除了看图还有别的方法吗2、第(2)小题,步骤同上,同桌交流,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以及是如何得来的。三、解决教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第一层次:1、第6页第7题(1)用简练的语言表述图意(2)追问:也就是“几个几相加”呢(3)独立列式:2×4=8(个)或4×2=8(个)。(4)分析乘法算式2、出示第8题(1)独立完成算式(2)汇报交流3、第6页第10题(1)小组讨论:找出“几个几”并完成在书上。(2)汇报交流:板书2个6   4个2……(3)猜一猜:几个几分别表示图上的什么?根据黑板上的“几个几”分别列出乘法算式。(4)全班交流:结合图意说说每个乘法算式的意义。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作业1、小册第12页。2、补充: 4个小朋友,每人分1个桃、1个苹果和1个梨,一共需要多少个水果?板书练习一(2)3×2=6(个)3×4=12(个)\n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课题1----4的乘法口诀第课时教学目标1、创设情景使学生知道2、3、4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教学重点难点掌握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园玩一玩,(出示场景图)情景一、玩翘翘板1个翘翘板上坐了2人。问:有几个2?(1个2)1个2能不能写成乘法算式?(可以)怎么写?(板书2×1)说明1个2就是2所以2×1=2可以编成一句乘法口诀是一二得二。(板书:一二得二)2个翘翘板上坐几个人?(4个)现在有几个2?乘法算式怎么写?(2×2=4)联系乘法算式2×2引出乘法口诀:二二得四。想想:1×2=  你用哪一句口诀?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n情景二、玩荡秋千1只秋千上坐3人。两只秋千坐6人,1个3是3,2个3是6,怎样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谁能编2句乘法口诀?板书(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3个3是多少?乘法算式怎么写?你能编成一句乘法口诀吗?(小组互相说一说)板书:三三得九想一想:1×3=    2×3=     你用哪一句口诀?小结:上面编的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都叫3的乘法口诀,3的乘法口诀表示求几个3相加得多少。情景三:小朋友坐火车  一节车厢坐4人,2节车厢坐几个?3节呢?4节呢?小组合作,算一算把表格填完整车厢的个数1234人  数4\n1个4  2个4相加  3个4相加  4个4相加乘法算式怎么列?板书:4×1=4,4×2=8,4×3=12,4×4=16交流:你可以编出4的乘法口诀吗?(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想一想:1×4=      2×4=    3×4=  口算说说你想的是哪一句口诀?试一试1×1=       1的乘法口诀是怎样的?你会编吗?板书:一一得一。二、形成应用读读2、3、4的乘法口诀。课本第9页“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先动手摆一摆小棒,然后独立完成。第2题你能看图列出两道乘法算式吗?它们用是是哪一句口诀?让学生领会到依据一句口诀能列两道乘法算式。第3、4题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辅导差生。游戏找朋友。小朋友手中拿有1-4的乘法算式,老师拿出一张口诀卡,拿着相关算式的同学站起来,就是它的好朋友三、小结同学们你们今天玩得高兴吗?那么在游乐园里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呢?作业小册第13页。板书2、3、4的乘法口诀1×1=1   一一得一1×2=2一二得二2×2=4二二得四1×3=3  一三得三  2×3=6二三得六 3×3=9三三得九4×1=4一四得四4×2=8二四得八4×3=12三四十二4×4=16四四十六\n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课题1----4的乘法口诀练习课第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记1---4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1---4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教学重点难点熟背2、3、4的乘法口诀,能熟练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1、背一背:采取游戏形式,背2、3、4的乘法口诀。背完后,交流你是怎样记住的?2、说一说:这句口诀所表示的意义。二三得六三四十二四四十六3、算一算:(出示口算卡片)3×1=2×3=4×1=2×2=1×4=4×3=2×4=3×3=二、拓展。1、课本第10页第8题,学生独立填写。2、第9题444444444444443×□=□□×4=□□×□=4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答案不止一种,鼓励学生想出不同填法。3、出示第10题图片。(1)观察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小朋友在游乐场玩)(2)玩碰碰车的一共有多少人?你会列乘法算式吗?(2×3=6)(3)小组交流你还能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列出乘法算式吗?引导学生提出3架飞机共坐几个小朋友?2架吊桥共有多少人等问题。并列出算式3×3=9和4×2=8。(3)根据所提问题,学生在书上写答案。三、总结评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还有什么疑问需要大家帮助解决?四、课堂作业课本第10页第5、6、7题。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作业:小册第14页。 2、3、4的乘法口诀的练习课2×3=6(人)3×3=9(人)4×2=8(人)\n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课题5的乘法口诀第课时教学目标1、创设情景使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住5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计算5以内的两个数相乘。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教学重点难点掌握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出示情景图1、教学例1(1)、观察图。提问:看了这副图,你知道了什么?(2)、整理、填写图表船的只数12345人数52、编写5的乘法口诀以前大家知道了1-4的乘法口诀,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研究学编5的乘法口诀。(1)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样编出口诀的?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个5是55×1=5一五得五2个5想加5×2=10五五二十五3个5想加3×5=15三五十五4个5想加4×5=20四五二十5个5想加5×5=25五五二十五(2)你发现这些算式或口诀中,乘数、积有什么特点?点拨:同学们真聪明自己发现规律编出了5的乘法口诀,还知道了5的乘法算式中,随着乘数一个比一个大,积就一个比一个大5。(3)形成应用a)将5的乘法口诀读一读。b)同桌互背5的乘法口诀。c)师生对口令(4)知识拓展小兔子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秘密?5×=205×=25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n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秘密?秘密:积的个数是0,乘数应填双数,积的个位是5,乘数应填单数。1、教学“想一想”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完成书第13页“想一想”中的题目吗?学生做完后指名说说用了那句口诀。二:巩固深化1、完成“想想做做”(1、2、3、5、6)习题三、总结今天同学们自己编出了5的乘法口诀,还会用5的乘法口诀算乘法,你们学的真不错。四、课堂作业。教材第14页“想想做做”第4题。作业小册第15页。5的乘法口诀1个51×5=5一五得五2个5相加2×5=10二五一十3个5相加3×5=15三五(十五)4个5相加4×5=20四五(二十)5个5相加5×5=25五五(二十五)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课题乘加、乘减第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选择合适的算式,培养创新意识。教学重点难点应用已学的知识列出算式,独立领悟应该先算乘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今天生物小组的同学把他们养的金鱼带到教室里来了(挂图出示:四个鱼缸,有3个鱼缸,有3个鱼缸里有4条金鱼,一个鱼缸里只有2条)这些金鱼是生物小组的同学精心培养的,你们喜欢吗?问探究题:他们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探究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n讨论:要知道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金鱼?你是怎么知道的?交流:(1)把每个鱼缸里金鱼的条数加起来就可以了(4+4+4+2)(2)先把3个4条相加再加2条。(4×3+2)板书4+4+4+2=14条4×3+2=14条二、主动参与,探索算法1、你还有其他方法列式吗?(引导学生发现如果把第4个鱼缸也看成有4条金鱼可以列出乘法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4-2问:4×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22、归纳像4×3+2这样的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我们叫它乘加算式,4×4-2有乘又有减,我们叫它乘减算式,你能看着这两个算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师: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减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1、导完成“试一试”先让学生各自计算,再指名说说算法。4、提问:通过上两题的学习,你认为如果一个算式里有乘和加,应该先算什么?5、应用教材第12页第1、3、4题第1题,你是怎样列式的?3×4+1=13第3题,左边有题一共有几人?怎样列式?作业小册第16页。板书乘加、乘减4+4+4+2=□3×4+2=□教师电子备课\n月日周课题练习六第课时教学目标学生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计算乘法。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熟练背诵5的乘法口诀。教学过程一、练习二1、背出1~5的乘法口诀。2、组织学生反复练习,并要求学生分别说说用了那句口诀。3、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4、第5题、先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在独立完成在书上。5、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指名说说每幅图表示的是几个几相加,计算时要用哪句乘法口诀。6、第7~10题提醒学生根据每题的问题在得数后面写出单位名称,其中8~10题先让学生说说图意,然后联系乘法含义列式计算。7、第11题要让学生在仔细观察场景图的基础上,自主提出用乘法计算的不同问题。8、布置作业:第15页第4题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作业小册第17页。板书练习二1、一共有多少棵树?2、一共有多少只猴?一共有多少个桃?教师电子备课\n月日周课题6的乘法口诀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用6的口诀进行计算,并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概括能力。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独立探索、总结出6的乘法口诀。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并指名说说你用了哪句口诀?2、列式计算:1个53个4相加3、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这节课我们将学习6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6的乘法口诀。二、新授。1、教学例题。(1)出示例题图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2)1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多少人?3、4、5、6次呢?出示表格,让学生自己填写。坐的次数123456人数612(3)一次可以坐6人,是几个6?怎样列出称法算式?你能说一句口诀吗?根据提问依次板书:1个66×1=6一六得六提问:“一六得六”表示什么意思?(6和1乘,积是6)(4)2次可以坐12人,是几个6?用乘法算怎样列式?请你们编出一句口诀。根据提问依次板书:2个66×2=12二六十二引导学生观察两个乘法算式:2个6比1个6多几?所以第二句口诀的得数比第一句多几?(5)3个6、4个6、5个6、6个6相加,各是怎样列乘法算式?可以编怎样的口诀呢?请学生按次序写一道算式,编一句口诀,把17页上的乘法算式和口诀填完整。(6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n)让学生说出每道算式和相应的每句口诀,老师依次板书算式和口诀。并指名说出每句口诀表示的意思。(7)引导学生比较。6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这些口诀从上到下按顺序排列后,每句口诀的积都比它上面的一句多几?为什么会多6?(8)请学生把口诀齐读一编。再请大家边轻声读边试着背背看。(9)试背口诀。A、师生对口令,开火车说口诀。B、请学生齐背口诀,再指名背口诀。2、教学“想一想”。(1)出示“想一想”6×2=()6×5=()(2)口算出结果,并说说各用哪一句口诀?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6的乘法口诀,应用6的乘法口诀,能很快地算出6和几乘积是多少,我们根据一句口诀可以算出两道算式。三、完成“想想做做”。1、完成“想想做做”1。(1)你能背出6的乘法口诀吗?(2)师生对口令背出1~6的乘法口诀。2、完成“想想做做”2。(1)独立完成,集体交流。(2)6的乘法口诀还有几句?可以用哪些乘法算式?3、完成“想想做做”4。(1)要求学生多读几遍题后,再列式计算。(2)比较一下6×6与6×2(2×6)有什么不同?哪个算式的两个乘数都是6?哪个算式是6个2相加?4、完成“想想做做”5。(1)出示第5题图,提问:搭5个这样的长方体,要多少个?从图中去数一数。(1)独立列式、口算、集体订正,指名说说你为什么用乘法算?1、独立完成第6题四、作业:第18页第3题\n作业小册第18页。板书6的乘法口诀1个61×6=6一六得六2个6相加2×6=12二六十二3个6相加3×6=18三六()4个6相加4×6=24四六()5个6相加5×6=30五六()6个6相加6×6=36六六()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课题练习七(1)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教学重点难点熟背6的乘法口诀\n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6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上一堂6的乘法口诀的练习课。[板书课题:练习三(1)]二、计算练习。1、口诀练习。(1)背6的乘法口诀。(集体齐背,指名背,对口令。)(2)提问:“五六三十”是什么意思?用来算哪两个乘法算式?“三六十八”呢?2、出示已学过的乘法算式卡片,指明学生口算。反复练习后,让学生集体口算一遍。3、练习三(1)。(1)出示第一题图,看清图意先是5分别乘4、5、6,再依次指题目,读算式说得数,每说一道算式得数,集体齐答口诀。(2)再让学生分别用2、3、4、6分别乘4、5、6,读算式说得数,齐答口诀。4、练习三(2)。(1)老师说明题意,要求学生把得数相同的算式用线连起来,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时提问:6×4和4×6为什么相等?(都用口诀四六二十四)4×3和6×2为什么相等?(口诀不同,得数相同)在已学过的口诀里找一找,还有哪两句口诀的得数是相同的?5、练习三(3)。(1)要求学生比每组两题中得数的大小,并在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2)刚才我们通过计算比较出了大小,谁能不计算得数,就能比较出它们谁大?(如第一组中6×3是3个6相加,6×2是2个6相加,3个6大于2个6,所以6×3比6×2大)还有其它方法吗?(比乘数,如5×6和6×6,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的乘数6,另一个乘数6大于5,所以6×6大于5×6)。6、练习三(4)。16题口算,要求学生在2~3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n分钟内完成,集体订正时了解学生计算的正确情况,统计哪几题错得较多并分析原因,帮助学生矫正,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三、作业:1、口算:3×6=6×4=2×6=5×6=4×5=1×6=5×3=6×2=6×6=4×4=3×4=5×2=2、在○里填上+、-或×。2○3=52○5=75○4=205○6=305○2=105○4=13、不计算,你能在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吗?3×2□5×6□2×5□3×3□6×4□4×5□作业小册第19页。板书练习七\n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课题练习七(2)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理解加法应用题和乘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巩固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正确地解答已学过的应用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以及分析、比较、综合、推理等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加深理解加法和乘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解答。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上一节我们已经练习了乘法的计算,今天我们将主要练习应用题。(板书课题:练习三(2))二、综合练习。1、练习乘法计算:(1)出示乘法口诀卡片,让学生读一句口诀,再说出相应的两道乘算式和得数。(2)出示第5题,学生独立计算,再集体交流。1、练习应用题。(1)、练习三第6题。出示第6题,读题。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什么(一辆小汽车可以坐5人,4辆小汽车坐多少人?)(2)、练习三第7题。出示第7题,指名读题,要求学生想一想每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交流。(3)、第8、9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讨论: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左边一道题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可以用乘法算也可以用加法算?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n小结:这两题虽然都是求一共有多少个,但是,左边一题的条件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做了6个沙袋,2个人就是2个6,所以能用乘法算也能用加法算;而右边一题两个人做的个数不同,求一共有多少个,只能把两个人做的个数相加,所以用加法算。(5)练习三第10题A、出示第10题,数一数,一班每行种多少花?二班每行种多少花?B、不计算你怎样知道哪个班种的花多些?为什么?(两个班种了4行花,一班是4个5朵,二班是5个5朵,5个5朵多些,所以二班种的花多些。)C、学生独立求出一班、二班各种了多少朵花?D、要求学生用三句话口答。三、作业:1、不计算,在○填上>、<、或=。2×6○2×42×6○5×26×6○6×32、应用题。(1)做一套校服用2米步,做2套校服,一共用布多少米?(2)做一套校服用2米布,做另一套校服用了3米布,一共用布多少米?作业小册第20页。板书练习七\n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课题复习(1)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记1~6的乘法口诀,了解乘法口诀排列的一些规律。教学重点难点整理和复习乘法的含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复习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要求小朋友能熟练地背出这些乘法口诀,还要能用这些口诀很快地进行乘法口算。二、复习1、独立完成第1题2、完成第2题(1)出示1~6的乘法口诀表:这是我们学过的1~6的乘法口诀,你能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口诀吗?(独立填写,集体订正)(2)学生对照口诀放大表,横着看,你发现什么规律?(3)竖着看,你发现什么规律?(4)拐弯看(要说明先横后竖地读),每一组口诀间有什么联系?(5)师生共同对口令。2、第3题同桌两人合作学习乘法,一名同学出示口诀卡片,另一同学口答两道乘法算式与结果。3、第4题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n同桌同学两人一组,比比谁先过河;比两次,使每个同学都能练习到两组题。4、第6题在写出得数的算式里填写运算符号,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之后组织交流,讲讲是怎样想的?5、第6题7。填方框里的乘数,由于只学到6的乘法口诀,所以方框里暂时填1~6个数,要求学生说出所填乘数,所得的积并说说用了哪句口诀?6、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老师要求小朋友们能熟练背出这些乘法口诀。而且要很快说出算式和得数。三、作业:第22页第5题作业小册第21页。板书复习(一)横着看1~6的乘法口诀表竖着看拐弯看\n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课题复习(2)第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乘法应用题。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基本训练。1、出示口算卡片,齐说得数并说说用了哪一句口诀?2、口答。4个5是多少?4的5倍是多少?二、复习应用题。1、第9题(1)出示第7题,指名说图意。(2)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2、第10题(1)出示第10题,学生独立解答。(2)集体订正指名口答:求一共有多少间,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求一共有多少个花坛,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3)学生集体口答。3、第11题(1)出示第11题,指名学生说说这三个同学各购买了什么物品,购买了多少,单价是多少元?(2)在联系乘法含义列式解答。4、第12题(1)出示第12题,指名读题,说说这题告诉我们什么?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n(2)引导学生根据题意作出判断,学生列式后比较两题算式的不同点。5、第13题你想给哪一种车装轮子?装几辆?算算一共要用多少个轮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学生可以任选一种车,自己确定装的辆数,然后列式计算,这道题可以组织小组学习,让学生互相合作,互相评价。6、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乘法应用题,如果一道应用题中,要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都要用乘法计算。三、作业:1、同学们做操,每行站6人,5行站多少人?2、同学们做操,一行站6人,另一行站了5个人,两行站了多少人?教科书第22页第8题作业小册第22页。板书复习5×3=15(元)3×5=15(元)2×6=12(元)\n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认识除法(平均分一)教学目标1、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地分是平均分的一种方法。2、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具有自主探索的精神、信心和与伙伴和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的态度。教学重点难点能正确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电脑动画课件。小兔子:“嗨,你好!我有6个桃,想把它们分给我的好朋友们,你能帮我分一分吗?”小仙鹤:“哎呀呀,这个问题太难了,快请教一下咱们的小朋友吧。”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教学例1。谈话:同学们赶快行动吧,用眼前的6张桃子图片摆一摆,分成几堆。看谁最聪明,分的办法最多!让学生把自己的分法用卡片展示在黑板上。(可能有:分成3堆,每堆2个;分成3堆,一堆1个,一堆2个,一堆3个;分成2堆,一堆是2个,一堆是4个;分成2堆,每堆3个……)谈话: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办法。你能根据每份分的个数相同与不同,把这些分法分成两类吗?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提问:你们是怎样分的?说说这样分的理由。讲述:(结合板贴)像这样每份都是2个,或者每份都是3个,我们就可以说每份分的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学生之间说说什么是“平均分”。\n小结:(结合板书)同学们通过摆一摆、分一分,不仅帮助小兔解决了问题,还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2、教学第30页“试一试”。谈话:现在同学们每人面前有8个桃子图片,如果把这8个桃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动手试一试。分完后,对小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分的。集体交流。小结:同学们把8个桃平均分,想出了不同的分法。有的分成了8份,每份1个;有的分成了4份,每份2个;有的分成了2份,每份4个。虽然分成的份数不同,但都是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都符合要求。3、教学例2。谈话:现在正是桃子丰收的季节。瞧,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什么?(板贴例题挂图)数数看,树上一共有多少个桃?(板书:8个桃)老猴子想把这些桃分给小猴,不过在分法上他有一个要求,这个要求是什么?(板书:每只小猴分2个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题目要求我们回答什么问题?(板书:可以分给只小猴)谈话:同学们,每个小组也有一棵这样的桃树,小组合作,试着分分看。小组合作分桃。(找一组上黑板分桃树上的桃)集体交流。小结:8个桃,我们按要求把2个桃作为一份分给1只小猴,一共分了这样的4份,就是分给了4只小猴。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是平均分的一种分法。4、教学第31页“试一试”。教师口述分小棒的要求,学生一起动手分,指名口答分成的份数,全班共同订正。谈话:刚才同学们分小棒,就是按照每几个一份的要求来平均分的,这与刚才大家帮助小猴每2个一份分桃一样,都是平均分的同一种方法。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1、做“想想做做”第1题。观察题中插图,指名回答,要求说出理由。2、做“想想做做”第2题。先看上面一题的图,弄清是怎样圈的,圈一圈,并填空。\n再做下面一题,指名读题目要求,一起动手圈,圈后填空,同桌学生相互订正。3、做“想想做做”第3题。指名读题,说说题目要求。学生自己选择解决的方法(用小棒摆;在图上圈一圈;画14个气球,再圈一圈……),把分的结果填在书上,再说说是用什么办法分的。四、课堂总结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讲述: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知道了怎样分东西才是平均分,还学会了用每几个一份的方法来分东西,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平均分。作业小册23页。板书认识除法(平均分一)\n月日周平均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物体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体验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种平均分的操作方法。教学过程一、引入例题谈话:有一天,猴哥哥、猴弟弟一块儿到山上去摘桃,你们看,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学生观察得出:一共摘了8个桃。提问:你认为怎么分最公平呢?引导学生说出:把8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二、教学例题1、想一想,分一分用圆片代替桃,想办法分一分。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法。分组活动,教师参加活动,适时点拨引导。2、说一说、演一演。学生边说边演示分的过程。可能会有以下这些方法:先分给每只小猴1个,再分给每只小猴1个,直到每只小猴4个;先分给每只小猴2个,再分给每只小猴2个;先分给每只小猴3个,再分给每只小猴1个……3、引导学生比较归纳。分的方法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一样,都是把8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4个。三、教学“试一试”1、讲述:小猴吃完桃后,高高兴兴地下山玩了。半路上,正好遇见黑狗、白狗、花狗3只狗妈妈在商量事情。原来3只狗妈妈各获得12根肉骨头。黑狗妈妈有2个孩子,白狗妈妈有3个孩子,花狗妈妈有4个孩子。你们愿意帮3只狗妈妈把骨头平均分给他们的孩子吗?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n2、出示填空题.。(1)把12根骨头平均分给2只小狗,每只()根。(2)把12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根。(3)把12根骨头平均分给4只小狗,每只()根。3、解决第1个问题。谈话:我们先来解决黑狗妈妈的问题。把12根骨头平均分给2只小狗,每只几根?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骨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分一分。学生着手分一分,再填一填。(交流分法和分得的结果)4、解决第2、3个问题。学生独立解决,再交流反馈。5、讲述:在我们帮助狗妈妈分骨头的过程中,和前面帮助猴兄弟分桃一样,都是按指定的份数分,不管中间分的过程怎样,但最后分得的结果都是同样多,因此也都是平均分。这种按指定的份数分得每份同样多,是平均分的又一种分法。四、组织练习1、做“想想做做”第1题。(1)出示第(1)题。提问:这道题要求我们怎样分苹果?教师示范画线表示每个盘子里各先放一个苹果,让学生继续画线分。同桌检查分的结果,在书上填空。(2)学生独立做第(2)题。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订正。2、做“想想做做”第2题。指名读题,说出题目要求,用小棒摆一摆,分一分并指名回答分的结果。3、做“想想做做”第3题。谈话:想想该怎样分,把分的结果说给同桌听。4、做“想想做做”第4题。谈话:你打算把16个圆片平均分成几份?动手分一分,再把分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五、全课总结提问: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在我们生活中你遇到过平均分东西的事吗?说一说是怎样分的?作业小册24页板书平均分(二)教师电子备课\n月日周平均分第三课时第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开放题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3、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铺垫准备1、教师在磁性黑板上展示8个圆片。(1)提出要求:①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②把它们每4个一份地分能分成几份?(2)学生拿出自己的圆片动手操作,同时让两个学生在黑板上分别操作上述两种分法。2、提问:想一想刚才自己是怎样分的,再观察黑板上两位同学分的过程和结果。这两种分法分的过程和结果虽然不一样,但是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3、小结:这两种分法虽然过程和结果不一样,但它们都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二、动手操作,体会领悟1、创设情境:兔妈妈拿来一些铅笔,准备将它们分给表现好的几只小兔,数一数共有几枝?(出示12枝铅笔)兔妈妈可以怎样去分这12枝铅笔呢?2、明确要求。(1)出示条件:把12枝铅笔平均分。(2)提问:平均分是什么意思?3、自主探索。(1)谈话:你愿意帮帮兔妈妈吗?想一想应该怎样分?(2)让学生拿出12个圆片来代表12枝铅笔,动手分一分。4、初步交流,总结两种思路。(1)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指名学生展示他的结果,同时提问:他这样分对吗?为什么?还有其他同学也是这样的吗?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n(2)谈话:他们的结果都是这样的,都分对了,但是他们又是怎么想的呢?教师先请上台展示的同学说一说,然后继续提问:其他同学的想法是不是都与他一样呢?不一样的说一说。(3)小结:虽然结果相同,但他们所想的和刚才分的过程却可能并不一样,有的是先确定每只小兔分几枝铅笔,再“每几个一份地分”,有的是先确定分给几只小兔,再平均分成几份,最后,他们所分的结果都是每份铅笔的枝数相同,因此都符合“平均分”的要求。(4)谈话:看一看你的分法,是否符合要求?想一想,如果别人和你的分法不同,他还可能是怎么想的?5、小组内交流。(1)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小组内交流。(2)小组讨论:除了小组内的几种分法以外是否还有别的分法?6、展示后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不同的分法,可以先确定每份几个,再按“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先确定分成几份,再按这个份数平均分。但不论用哪一种分法,最后结果都是每一份分得的个数相同,都是平均分。三、巩固应用,内化概念1、依次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1)先出示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知道都是平均分。(2)想一想,他们分别可能是怎么分的?让学生在小组内从不同角度说一说分的过程。(3)学生独立完成填空。2、做“想想做做”第5题。(1)出示图,学生仔细观察。(2)提问:一共有几本书?你是怎么知道的?如果是平均分的话,可以怎样分呢?(3)学生独立完成填空。(4)小结:像这样每份同样多,既可以看成是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也可以理解为是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3、“想想做做”第6题。(1)出示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2)提问:兔子是怎样分的?鸡是怎样分的呢?自己先说一说。\n(3)和同桌交流。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1、提问: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2、发散练习:有15个小朋友,要分成几个人数相等的小组做游戏,可以怎样分?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分法?下课以后去分一分。作业小册25页板书平均分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 认识除法第一课时第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2、认识除号,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教学重点难点1、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2、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运算,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过程一、情境探究,初步体会除法含义: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场景图)讲述:星期天,小明他们的假日小队外出爬山,考虑到安全问题和时间问题,他们决定坐缆车去山上游玩。从图上,你能知道些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相机板书: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要坐()辆。)学生探究,解决问题: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n(1)你知道要用几辆缆车吗?小朋友先自己开动脑筋想一想,可以考虑动手分一分,别忘了和小伙伴一起说一说。(2)集体交流:(可能想到的情况:拿出6个学具,每堆2个,分成了3堆;3个2人是6人,所以需要3辆缆车;把每2人圈一圈,共有3个圈。完成板书:要坐3辆车。)2、教学除法算式写法及其读法:讲述: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问我们要坐()辆车。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怎样写算式呢?6个小朋友坐缆车(板书:6)每辆缆车坐2人(板书:2。再说明:实际上就是把6每2个一份地分,看看能分成几份,这时可以用除法计算,板书:(÷)介绍除号、指导写法,刚才已经得出要坐3辆车。(板书:=3)(1)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板书:读作:6除以2)。(2)提问:结合这道例题说说在这个除法算式中,6、2和3分别表示什么?(3)小结:这题是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4)看图说说有几个2人?说明:有3个2人是6人。说明要坐3辆车,因此这里的算式表示6里面有3个2。1、试一试:学生看图、读题,独立完成。订正后提问:结合题目说说在这个除法算式中,12、3和4各表示什么意思?12÷3表示什么?小结: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是平均分,所以可以用除法计算。二、认全名称,继续体会除法含义:1、再创情境,探究计算方法,体会含义:讲述:又一个星期天,假日小队的3个小队员帮军属王奶奶把屋子打扫得可干净了,为了感谢他们,王奶奶买了6支铅笔,要老师奖给这3个小朋友。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得几支呢?(板书:6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得()支。)(1)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解决方法。(2)列出除法算式: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得几支,也可以用我们刚认识的新朋友“除法”\n来进行计算。(板书:认识除法)谁能写出这个除法算式?(学生互说,指名回答并板书:6÷3=2)结合题目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介绍名称,同时板书:6÷2=3被除数除数商即时练习:完成想想做做3,引导初步比较除法算式个部分的关系。a)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再与同座交流。说说这道除法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b)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来进行计算。三、全课总结: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认为怎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解决?板书设计:认识除法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要坐(3)辆。小朋友,每人分得(2)支。6÷2=36÷3=2除号被除数除数商读作:6除以2作业小册26页板书 认识除法第一课时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课题 认识除法第二课时第课时\n教学目标1、学生在情境练习中进一步体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几份,或者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都可以用除法计算。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2、进一步掌握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逐步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形成独立的思维,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理解除法的含义。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谈话:这几天学了这么多新知识,该来看看自己的学习成果了。瞧,数学智慧宫的大门敞开了。小朋友愿意试试自己有多聪明吗?让我们一起进去瞧瞧!二、知识准备:1、这时,智慧老人发话了:小朋友,想进智慧宫,你得先拿出一样本领给我看看。这样吧,我出一道题目,如果你能回答出来,马上就让你进去!2、先分一分,再填空,并列出算式:(黑板出示题目)15个○,每3个一份,可以分成()份。15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个。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集体交流订正。说说除法算式的意义。比较这两道题的题目和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引导理解,平均分成几份地分和每几个一份地分都是平均分,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三、过关摘星:欢迎小朋友们顺利进入智慧宫,如果闯关成功,可以获得一颗红星:1、第一关:想想做做1。(1)看清题意后,先用圆片动手分一分,在写出算式。(2)交流后说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2、第二、三关:想想做做2、3。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n(1)观察图结合文字理解题意,然后进行填空,并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2)学生独立列式,全班交流。强调两种平均分所列的不同算式。注意除数和商的位置。3、第四关:想想做做4。让学生看着算式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四、总结质疑:1、看看自己获得的红星颗数,你觉得自己今天学得怎么样?2、你有什么收获呢?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吗?希望你继续加油努力!作业小册26页板书认识除法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课题 练习八第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情境练习中知道根据画出同样多的几份,既可以列出乘法算式,又可列出除法算式。初步了解乘、除法的内在联系。2、使学生不仅会写出算式,还能说出算式的含义。培养他们思维的完整性和语言表达的能力。3、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学生仔细读题、审题,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能正确应用乘、除法的实际意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n1、谈话:一个单元结束了,到了考考你的时候,看看你能不能综合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做题时,可要看仔细了,想清楚了再动手。2、练习四第1题:(1)学生看图利用圆片操作。(2)学生列出算式。指名口答。(3)试着说个每个算式的实际意义。3、练习四第2题:(1)先在书上填一填,并写出算式。(2)全班集体交流,并比较两道题目有什么异同。4、练习四第3、4题。(1)先口答结果,再在书上列出算式。(2)指名口答,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5、练习四第5~9题。分别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然后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并要求分别说出算式的含义。二、拓展提高:1、谈话:蔬菜部经理熊伯伯见小朋友们帮小动物解决了问题,打算出道题目考考大家,有信心接受挑战吗?练习四第10题。(1)仔细观察图,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2)自由说说你能列出哪些算式,是什么意思?(3)指名回答,同时说说算式的实际意义。三、全课小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作业小册27、28页。板书练习八\n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口诀求商第一课时第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比较熟练地运用2~6的乘法口诀口算有关除法。2、经历实际问题抽象为可运用除法含义解决的简单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数学应用意识,能有条理地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享受独立思考后发表自己见解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难点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根据除法算式,很快地找到相应的乘法口诀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乒乓球活动吗?让我们一起到学校的乒乓球小队去看看。出示插图:室内10个小朋友正准备打乒乓球,适时提出问题:10个小朋友打球,每2人一组,分成了几组?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教学例题。(1)列算式。提问:谁能根据这个问题列出除法算式呢?(板书:10÷2=)(2)想办法求商。提问:这道除法算式的商是多少呢?你能用什么办法求出这个商?学生独立思考后先在小组里交流,再在班内交流。(预设的方法有如下四种:方法1:10个圆片,2个一组,分成5组。方法2:从10里连续减去2。方法3:想几个2是10。方法4:用乘法口诀求商。)在学生汇报想法的过程中,相机组织以下教学活动:A、方法1。谈话:请同学们拿出桌上的小圆片来分一分,看看能不能帮你想出商?让学生动手操作并表述。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nB、方法2。学生说出连续的减法算式后,将算式板书出来。指着算式提问:10-2=8,为什么要减2?得到的8是什么意思?8-2=6又表示什么意思?从这些减法算式中怎么样看出分成了几组?C、方法3、方法4。引导:每2人一组,有几个2人就有(),10人里面有()个2人,就有()。讲述:2和几相乘得10,10÷2就得几。2和几相乘得10用的是哪一句口诀?所以,我们在计算10÷2这道题时可直接用乘法口诀求商,先想二()一十,因为二(五)一十,,所以商是5。(3)优化算法。组织学生将刚才的几种算法进行比较,讨论哪种算法更好,好在哪里,加深学生对口诀求商方法的理解。(4)在算式上填得数,口答题目的问题。2、尝试练习。(教科书中的“试一试”)8÷4=12÷3=先让学生根据算式找相对应的口诀,说出商。三、练习巩固,内化新知。1、做“想想做做”第1题。(1)学生独立完成,再汇报答案。(2)每组中填写的三个数有什么关系?上面的算式和下面的口诀有什么关系?在做4÷2=?的时候,你是怎样想的?2、做“想想做做”第2题。(1)学生独立填写算式后集体校对。(2)提问:通过每组题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3、“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看算式,找口诀,最后说出除法算式的商。4、“想想做做”第4题。(1)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图、文结合,说说图意。(2)列算式。(3)说一说计算方法。四、全课小结,揭示课题。1、谈话: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n2、板书课题:口诀求商。3、在游戏中结束这节课的教学。作业小册29页板书;口诀求商10个小朋友打乒乓球,每2人一组,分成了几组?方法1:10个圆片,2个一组,分成5组。方法2:从10里连续减去2。方法3:想几个2是10。方法4:用乘法口诀求商。想:二(五)一十,商是5。10÷2=5分成了5组。\n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课题 口诀求商第二课时第课时教学目标1、会运用2~6的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被除数不超过12的除法题。2、用2~6的任意一句乘法口诀求商,熟练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3、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领会一句乘法口诀可以算两道除法算式。4、参与学活动,培养学习的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难点会运用2~6的任意一句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背诵1~6的乘法口诀。2、口算,并说说各题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求商的。2÷1=6÷3=3×4=12÷4=12÷3=4÷2=8÷2=8÷4=10÷5=6×2=6÷2=9÷3=10÷2=2÷2=4÷4=最后已开火车的形式再速算一遍。3、小结学生口算情况,宣布本课任务:继续学习口诀求商。(板书课题)二、组织练习1、“想想做做”第5题。先引导学生弄清第一幅图中三个数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将后几题完成,汇报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2、做“想想做做”第6题。(1)出示挂图。(2)了解图中提供的信息:一共有20个萝卜。(3)组织学生结合图提出问题,精选问题:茄子老师问:每只兔吃5个,可以分给几只兔吃?豌豆老师问:平均分给4只兔吃,只兔吃多少个?(4)逐题进行解答:要求学生说明该怎样列式?为什么?(5)观察两个算式并思考:这两个题目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两题都用除法来计算,并用同一句口诀。第一题是求20里边有几个5,第二题是求把20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多少。)3、做“想想做做”第7题。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n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左边一组题,校对后,在说说这组题中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最后让学生完成后面两组。4、做“想想做做”第8题。先让学生同桌进行比赛,看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后校对,说说是用哪句口诀算的。5、做“想想做做”第9题。给2分钟时间让学生独立练习,然后了解学生计算正确的情况,统计主要错在哪几题,并针对错的情况组织矫正练习。三、全课小结1、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存在哪些疑问?2、针对本节课情况进行小结。作业小册29页板书口诀求商茄子老师:每只兔吃5个,豌豆老师:平均分给4只兔吃,可以分给几只兔吃?每只兔吃多少个?20÷5=420÷4=5四五二十\n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课题 练习九第一课时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在练习求商的同时,要求学生能有条理地说清自己的求商思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游戏中做到积极而不乱。教学重点难点熟练地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背诵1~6的乘法口诀。2、口算:30÷5=6÷6=18÷3=要求学生说说用口诀求商的方法。3、谈话揭示本课任务:(1)小结学生口算情况。(2)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练习五,完成练习五中的有关习题。(板书课题)二、组织练习1、练习五第1题:猜谜求商。(1)小黑板出示练习五第一题。(商用纸片盖住)(2)让学生逐题猜猜商是几,并说说想的是哪句口诀。(3)学生在书上填写答案。2、练习五第4题:对比题。3÷14÷26÷35÷53×14×26×35×5(1)学生独立进行计算。(2)校对,说说各题分别是用哪句口诀算的。(3)对比:每组两个题目有什么区别?(强调:在计算时,一定要看清运算符号。)3、练习五第3题:游戏(蚂蚁找家)。第一组:2×425÷530÷64×320÷53×6第二组:8÷45×512÷31×66×524÷4第三组:8÷218÷412÷44×54×26×4第四组:18÷35×66÷15×424÷64×6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n第五组:6×330÷56÷620÷46×13×4“家”:二四得八、五五二十五、三六十八、五六三十、三四十二、一六得六。(1)说明游戏规则:计算自己手里蚂蚁背上的题要用到哪句口诀,就到哪个“家”去。(2)每次由两组做游戏,其余做评委进行评价。4、解决实际问题。练习五第8题:(1)学生独立看图读句子,说说自己知道了些什么?要求什么?(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3)交流校对,说说本题算式能否列成20÷5=4?为什么?(4)口答。练习五第9题:学生看图读题,说说题意后,再让学生独立解答。5、练习五第6题:在圆圈里填上“>”、“<”或“=”。师生共同解答第一题后,再让学生解答其余各题。6、练习五第5题:口算比赛。可给学生一分半钟的时间做题,教师注意时间到后还有哪些学生没有做完,集体校对要统计一下正确率。7、练习五第7题:开放题。6÷()=()12÷()=()()÷()=5(1)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板书。(2)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三、全课小结(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疑问?(2)教师针对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作业小册30页板书练习五6÷()=()12÷()=()()÷()=5(1、2、3、6)(1、2、3、4、6、12)(5、10、15、20、25、30)\n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课题 练习九第二课时第课时教学目标1、会正确分析情境图列式并运用口诀求出结果。2、能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探索问题解决策略的积极性。教学重点难点运用乘除法知识和口诀求商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2×425÷530÷64×320÷53×68÷45×512÷31×66×524÷48÷218÷612÷44×54×26×418÷35×66÷15×424÷64×66×330÷56÷620÷46×13×42、练习五第2题。出示表格,让学生说出用什么方法计算,然后独立完成在书上。3、谈话导入:(1)小结学生口算情况。(2)揭示本课任务: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练习五,主要是运用我们学过的有关乘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二、组织练习1、练习五第10题:(1)学生看图读句子,说说知道了什么?求什么?(明确一共有15盆花,甲要平均摆成3行,乙要平均摆成5行,要求每行各有多少盆花?)(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3)交流校对:你使怎样列式的?为什么这样列式?(4)组织学生观察两个算式,想一想:摆的行数多,每行的盆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练习五第11题:(1)出示挂图。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n(2)看图,在小组里说说图意。(3)指名说图意。(4)提出问题:你知道谁抬的次数少吗?为什么?(每次抬的个数多,抬的次数就少,反之,抬的次数就多。)(5)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可能灰提出以下问题:女同学共抬了多少次?男同学共抬了多少次?(此处两个问题解答后,可提醒学生验证一下对第一个问题的猜测:即每次抬的个数多,抬的次数就少,反之,抬的次数就多。)女同学比男同学多抬了几次?……3、练习五第12题:(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有哪些食品,每种食品的价格是多少?(2)出示问题:小明买了两包糖,一共用去多少元?用12元钱可以买几包方便面?如果买饼干呢?买蛋糕呢?小芳用18元买了3包薯片,每包薯片多少元?让学生逐题解答,并说说是怎样想的?(3)你还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学生提问题并解答。4、练习五第13题:动手摆一摆,再填一填。(1)12个圆片可以摆成2行,每行6个。(2)还可以怎样摆?学生操作。(3)学生根据刚才摆的情况填表。(4)引导观察表格,说说你想到了什么?三、全课小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作业小册31页。板书练习九第二课时\n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课题 认识线段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并会用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不定长的线段。2、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难点1、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2、线段表象的建立,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一、启发谈话,激发学习兴趣师:数学王国有好多城市,前段时间,我们去游玩了口诀城等。今天,老师打算带你们一起去游玩线段城,去认识一下线段城的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去?二、动手实践,经历探究过程1、师:在进城前,老师带给大家一位认识线段的好帮手,看看是什么?(老师拿出两根线,放在实物投影上)2、比一比:(1)师:把白线随便放在桌上,这根线是直的,还是弯曲的?(或者说:把毛线随手丢在桌面上,观察所形成的图形是怎样的。)师:一根线有几头?指名答:两头。指一指。师:我们把这两头叫“两端”。(板书:两端)(2)师:两手捏两端,拉紧红线,这线是直的还是弯曲的?(或者说:两手捏住线的两端,把线拉直,观察所得到的图形是怎样的。)(3)下面老师请小朋友观察一下两种样子的线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指名学生回答,板书:弯    两端                 直   两端(4)老师边拉线边说:老师要告诉大家,这条直的,有两个端点的线就是线段。(揭示课题:线段。)3、师: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看看这些是不是线段?是不是线段王国的臣民?\n(1)看老师手里的线,分别呈I、/、\、U型,说说哪些是线段,为什么?(2)实物投影“想想做做1”。指名说说哪些是线段,找一找线段王国的臣民,并说说是怎样判断的。4、你有没有发现线段王国的臣民有什么特点?小结: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长可短,所以弯弯曲曲的都不能说成是线段。5、那么请你找一找,我们身边有没有线段王国的臣民?摸一摸书本的边,说一说线段的两端在哪里?(接合着进行爱护书本的教育,如果把书搞坏了边变成弯弯曲曲的了或是边角翘起来了,就不是线段了,所以我们小朋友一定要爱护书本,让线段王国的臣民一直住在书本上。)找一找身边还有哪些线段王国的臣民,摸一摸。黑板边、直尺边、书本边、桌子边等。三、拓展练习,加深认识1、折线段:师:刚才这些线都是画在书上的,其实,线段还可以折,先请拿出长方行纸折。(1)请学生折,然后指一指你折的线段在哪里,指一指它的两端,要说明折痕才是线段。(2)提问: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的折痕吗?比它短的呢?(学生尝试,同桌交流。再集体交流。)2、数线段:谈话:其实有很多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也有=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中的图形。让学生看第49页,数好后,把每个图形中线段的条数填在括号里。集体核对,提问:你能指出围成正方形的四条线段吗?师指其中一条线段,让学生指出端点。师再指着与这条线段相交的一条线段让学生指出端点。讲述:当两条线段相接时,它们相接的那一点就是它们的端点。提问:三角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边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五边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那么由六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n3、画线段:(1)师:线段王国的臣民我们找也找了,摸也摸了,但是老师还要你们为他们画一张画,也就是画一条线段,你们敢试试看吗?(2)画之前,我想问一下,你打算利用什么工具来画?你认为哪种工具比较适合画线段?(3)学生动手画线段。教师逡视,注意画法。有请勇敢的小画家。(指名上实物投影仪上画。)画完后请下面的小朋友说说他是怎样画的?(肯定各种正确画法。如果画得很好,表扬自己。)练习“想想做做3”:读要求,独立完成。集体交流。(3)、连一连师:如果给你两个点,你能用直尺把这两点连成一条线段吗?想想做做第3题。如果有三个点呢?想想做做第4题(指名上前画,投影显示,其余在下面画。)请小朋友评一下屏幕上的三角形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表扬画得好的小朋友。如果给你四个点,在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你能画几条?这就是想想做做第5题(重点指导方法)。4、看了小朋友今天的表现,我很高兴,所以呀,我请认为自己这节课很棒的小朋友站起来让大家看一看。)并请认为自己不是很棒的小朋友说说自己不棒在哪里,鼓励以后上课要认真听讲。四、课堂总结。总结:今天,我们游玩了线段王国,结果发现线段王国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你觉得有趣吗?好玩吗?神奇吗?说一说,你在线段王国里学到了什么?我希望每一位小朋友都能用自己的小眼睛、小脑袋瓜发现你身边数学王国更多的知识和奥秘。教师电子备课\n月日周课题 认识厘米第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的过程活动,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做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够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空间观念,并能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1、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2、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操作导入1、谈话:生活中的物体有大有小,有长有短。如果我们想知道课桌面有多长,那该怎么办?大家动手量桌子的长度。学生汇报测量结果。2、提问: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谈话:看来,我们要想准确量出物体的长度,就必须有统一的单位。人们为了量得大家都承认的结果,你知道常用什么工具来量长度吗?米尺上有一种长度单位叫做厘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板书课题:认识厘米)二、探索新知1、认识刻度尺。谈话:尺子你们有吗?拿出来看一看。(师将一把学生尺放在投影上),请学生拿出尺比一比,找一找哪些地方相同的?在学生回答都有数字时,,让学生从左往右按顺序读一读。在学生回答都有一条一条线时,指出这些线在尺子上叫做刻度线,刻度线有长有短。引导学生看一看刻度线之间每一大格的长度是不是一样。谈话:现在共同点找出来了,关于这些共同点,你们想知道些什么?(数字是用来表示什么的?有什么作用?)谈话:大家提的问题很好,今天我们就先来探讨这些问题。看看尺子上的数字,它们是怎样用来表示刻度的?最小的是几?刻度0表示起点,接着是刻度几?顺次往下说一说。2、认识厘米讲述:量比较短的物品,常用厘米作单位。(1)指一指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n1厘米有多长?你们能在尺上指出来吗?学生尝试在尺子上指出。提问:你能说说从刻度几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吗?学生回答,师出示尺演示。小结:在米尺上每相邻两个较长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2)比一比。谈话:(拿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猜一猜它们每条边有多长?用尺子量一量是不是1厘米。然后用手指比划以下1厘米长。(3)找一找。①伸出手,提问:手指的宽度、手掌的宽度、一诈的宽度,哪个大约是1厘米?谈话:我们要记住身上的这把厘米尺,在没有尺子的时候,它可管用了。②现在我们一起找一找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4)让学生自己数,从刻度0到3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厘米。小结:从刻度0到刻度几,它们之间的长度就是几厘米。3、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1)谈话:该怎样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请大家看。(2)展示课本51页的例题。提问:铅笔刀长几厘米?线段长几厘米?(3)让学生拿出纸条(长度是整理米数),量一量纸条的长度,汇报结果。(4)看“想想做做”第1题说说哪种量法对,其他的量法错在哪里。讨论:用米尺量长度时应该注意什么?4、量线段。谈话:我们已经学会量线段的长度,现在让你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你会吗?你是怎样画的?让学生说出不同的画法。讨论:你喜欢哪种方法?用你喜欢的方法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三、综合训练,巩固拓展。\n1、做“想想做做”第2题各自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指名回答:哪条线段长?长多少厘米?2、做“想想做做”第3题。先让学生说说红色的线段有多长,蓝色的线段有多长,再提问:这两条线段都接近几米?你认为可以怎样?(大约8厘米)小结:我们遇到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不是正好几厘米时,可以看它接近几厘米,用“大约几厘米”来表示。3做“想想做做”第4题。谈话:跟老师一起量手掌的宽度和食指的长度,把结果写在横线上。谈话:手掌的宽度和手指的长度也是我们带在身上的尺子,要记住这些长度。当我们没带尺子又需要测量一些物体时,就可以用身上的尺子测量出物体大约的长度。1、游戏:比一比看谁有一双“火眼金睛”谈话:请你们估计几个物体的长度,先不用尺子量。估计这个物体的长度是几厘米,你把数字记下来,然后量一量实际长度是多少,看看估计得怎样。四、总结质疑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那些知识和本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作业板书认识厘米教师电子备课\n月日周课题 认识米第课时教学目标1、建立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估测并测量常见物体的长度。2、发展观察、操作、比较和估测能力,发展逻辑思维和空间观念。3、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4、培养积极参加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情绪。教学重点难点在实践活动中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0厘米,能估计并测量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复习(1)提问: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作单位?1厘米大约有多长?用手演示一下。怎样用尺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量量数学书短的边大约是多少厘米?量量课桌长的边大约是多少厘米?学生动手量。(3)全班交流:量好了吗?有没有困难?在量的过程中你想到了什么?(4)讲述: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如果还用厘米作单位,就比较麻烦了。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比厘米大的单位,那就是“米”。(板书课题)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作单位。那么,1米究竟有多长呢?二、联系生活,认识长度单位“米”。1、认识长度单位“米”。(1)出示米尺,告诉学生米尺的长度正好是1米。(2)谈话:小朋友拿出自己的米尺,看看1米有多长?请小朋友们用两手夹住米尺的两端,说说两手之间相距的长度大约是多少。(3)用铅笔与米尺比一比,说说1米大约有几枝铅笔长。(4)谈话:请小朋友们全部起立,用米尺比比自己的身高,1米到自己身体的什么地方。请两名学生上来指一指1米到自己的什么地方,教师测量验证。请小朋友们比划一下,1米有多高?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n(5)请同桌学生用米尺量量课桌的长,看看课桌的长大约是多少?(课桌的长大约是1米。)2、认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1)让学生把米尺平放在课桌上,数一数,观察一下1米等于多少厘米?(2)反馈板书:1米=100厘米。(3)提问:你知道2米是多少厘米吗?你是怎样想的?(4)练一练:5米=()厘米9米=()厘米700厘米=()米300厘米=()米(5)指导完成“试一试”:j量一量:以小组为单位量量黑板的长,量好后,再和老师一起量量教师的长,然后回到座位上填空。k先估计,再量一量。学生估计教室的门高大约是多少米,再测量。三、综合运用,巩固内化。1、“想想做做”第一题:张开你的两臂,比划出1米大约有多长。提问:厘米与米相比,哪个单位大?如果让你在生活中运用这些单位,你会吗?2、“想想做做”第三题:(1)谈话:刚才大家都用米尺与自己的身高作比较,身高都超过1米。那么你的身高比1米多多少厘米?想不想量出来?同桌相互帮助,量出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多少厘米。(2)、学生测量。(3)、指名汇报自己的身高。3、“想想做做”第四题:在()里填上“米”或“厘米”。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填?4、“想想做做”第五题:学生独立做,交流时说说是怎样想的?四、全课总结,课外延伸。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2、你能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利用课余时间量一量篮球场的长和宽吗?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去实践一下教师电子备课\n月日周课题 我们身体上的尺第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学生尺,米尺和卷尺测量不同物体长度的过程,体验合理选用测量工具的必要性,加深对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认识。2、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些测量物体的策略,并能灵活地运用于现实生活中,增加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空间观念,探索意识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难点1、用各种尺量和想办法量。2、想办法量。教学过程一、认识各种尺讲述:请同学们把带来的尺(学生尺、米尺、卷尺)拿出来,在小组内互相看一看。提问: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尺子介绍给大家?要说出它是什么尺,你为什么喜欢它。指名上介绍学生尺、米尺、卷尺测量过长度吗?量的什么?二、用学生尺量讲述: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用学生尺分别量出四条边的长,填出在课本第45页中间的括号里。学生各自测量、填写。提问:通过量,你发现了什么?(交流发现:长方形纸上面的一条边和下面的一条边一样长;长方形纸左边的一条边和右边的一条边一样长。)讲述:如果把这张长方形的纸任意折一次,再打开,你能量出折痕大约长多少厘米?学生各自折,测量,再回答。讨论:怎样折,折痕最长?量量大约是多少厘米?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发现像下面者折,折痕最长。(图形略)提问:把你的这条折痕的长度与长方形的边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提问:刚才你们量长方形的边和折痕的长度是用什么尺量的?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方便吗?学生通过交流得出:由于这个长方形的纸的边和折痕都比较短,所以用学生尺来量就可以了;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反而更麻烦。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n三:用各种尺量1、量出自己的一柞、一步和一庹的长度。谈话:如果我们想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却没带尺子,用什么办法能量出它大约多长?出示一柞、一步和一庹的图示,让学生比画出这三个长度,要提醒学生一步的长度是从后边的脚尖到前边的脚尖之间的长度,不是两脚之间的空隙。让学生量出自己的一柞、一步和一庹大约有多长。先说说分别选用什么尺量一柞、一步和一庹的长,再说说量一柞、一步和一庹的长的具体测量办法。谈话:最好能记住自己的一柞、一步和一庹的长度,用它们作为自己身上的尺。2、估测物体的长度。讲述:我们知道了自己的一柞、一步和一庹大约有多长,就可以用它们来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先用身上的“尺”估计一下自己的袖长、数学书长边的长、黑板长边的长,后通过测量验证。3、量铅笔、圆珠笔和粉笔的长。谈话:请量一量自己的铅笔、圆珠笔的长度,老师再发给每组一支粉笔,轮流量一量粉笔的长度,把测量结果填在第55页的表格里。学生动手测量、填表。同桌互相检查,看量的结果是否正确。提问:量这三种笔的长度时,你用的是什么尺?4到篮球场上去量。讲述:刚才我们量的都是较短的物体,可是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很长的物体,比如要想知道篮球场的长和宽有多长,我们就要到篮球场上去量一量。(1)测量篮球场的长。提出要求:先各自走10步,量一量有多少米?从篮球场的这一头走到另|一端,数数走了步?再小组合作量篮球场的长有多少米?学生按要求测量、记录。\n提问:你走10步大约多少米?从篮球场的这一头走到另|一头走了多少步?篮球场的长有多少米?你们是用什么尺量测量出这个长度的?(2)测量篮球场其他线段的长。谈话:篮球场上还有哪些线段,你们能量出这些线段的长度吗?小组合作量一量。各小组讨论哪些线段的长,用什么办法测量。各小组进行测量。各小组汇报进测量结果。四、全课小结:提问:这节课你参加哪些活动?你喜欢的活动是什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作业板书我们身体上的尺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课题 7的乘法口诀第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推导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计算乘法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n2、在应用口诀过程中熟记7的乘法口诀。3、在自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继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桌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难点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计算乘法的方法。小△若干个、卡片、小黑板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小朋友,大海里白帆点点,把大海点缀得多美呀!你们也用小三角形摆一只这样的小船吧!学生协手操作。2、提问:摆这样一只小船你用了几个△?(想:小船只数1,△的个数7),如果摆2只小船,4只小船……7只小船各需多少个△?请学生填在教材P54的表格里。3、指名口答:师在黑板上把表格板书完整。4、提问:“21”你是怎样算出来的?二、自主探索,总结规律:1、问:一只小船用了7个△,是几个几呢?(板书:1个7)2只小船用了14个△,是几个7呢?……(板书:2个7,3个7,……7个7)1个7是几?乘法算式怎样写?(板书:7×1=7)谁能编出一句乘法口诀?(板书:一七得七)2、谈话:你能根据“几个7相加”,自己写出乘法算式,编出口诀吗?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3、总结规律,记住口诀(1)齐读口诀后问:你发现了什么?(7的乘法口诀是7句,两句间相差7)(2)小组讨论:哪几句比较难记?你用什么方法来记?学生交流。(3)练习记口诀:①读口诀②看卡片,补充完整③师生对口令④同桌互记三、巩固反思,应用拓展1、完成“想一想”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问,你是用的“哪一句口诀”?2、想想做做第1题(1)学生独立完成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n(2)每组上下二题比较,你发现了什么?3、集体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4、做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诀,列出两个乘法算式5、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做完集体订正。6、做想想做做第5题(1)引导学生看懂题意(2)学生独立填写算式(3)学生交流,并问为什么?四、应用质疑1、小朋友,你对7的乘法口诀有问题吗?那你说给大家听?2、小朋友,你们对7的乘法口诀掌握的这么好,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课后请你找朋友说给他听听。作业小册37页。板书7的乘法口诀小船只数1234567△的个数71421283542491个71×7=7一七得七2个72×7=14二七得十四3个73×7=21三七得二十4个74×7=28四七得二十八5个75×7=35五七得三十五6个76×7=42六七得四十二7个77×7=49七七得四十九\n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课题 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第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理解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正确运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掌握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旧知铺路,迁移学法:12÷318÷310÷530÷67×37×64×72×7二、活动尝试,师生探究1、谈话:每个课桌上有28朵花,每7朵扎成一个花环,同桌互相合作,把28朵花分一分,分完合互相说说是怎样分的?提问:你能根据分花的情况提出一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1)28朵花,每7朵扎成一个花环,可以扎成几个花环?(2)28朵花,扎成4个花环,平均每个花环有几朵?引导学生说出算式并说一说算法。28÷7商几?想哪句口诀?28÷4呢?你有什么发现?2、小结:计算这两道题的口诀是一样的(四七二十八)三、巩固反思:谈话: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发现了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两道除法算式,下面我们做一些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1、做“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题问:你发现了什么?2、想想做做第2题,指名学生谈题并说说要求让学生用一句7的乘法口诀说两道除法算式。3、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说称是用的哪句乘法口诀)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n4、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看图找出有关信息,然后列式解答,再交流并说说是怎样想的?四、应用质疑今天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作业小册38页。板书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28÷7=428÷4=7想:(四)七二十八四(七)二十八\n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小朋友,大海里白帆点点,把大海点缀得多美呀!你们也用小三角形摆一只这样的小船吧!学生协手操作。2、提问:摆这样一只小船你用了几个△?(想:小船只数1,△的个数7),如果摆2只小船,4只小船……7只小船各需多少个△?请学生填在教材P54的表格里。3、指名口答:师在黑板上把表格板书完整。4、提问:“21”你是怎样算出来的?二、自主探索,总结规律:1、问:一只小船用了7个△,是几个几呢?(板书:1个7)2只小船用了14个△,是几个7呢?……(板书:2个7,3个7,……7个7)1个7是几?乘法算式怎样写?(板书:7×1=7)谁能编出一句乘法口诀?(板书:一七得七)2、谈话:你能根据“几个7相加”,自己写出乘法算式,编出口诀吗?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3、总结规律,记住口诀(1)齐读口诀后问:你发现了什么?(7的乘法口诀是7句,两句间相差7)(2)小组讨论:哪几句比较难记?你用什么方法来记?学生交流。(3)练习记口诀:①读口诀②看卡片,补充完整③师生对口令④同桌互记三、巩固反思,应用拓展1、完成“想一想”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问,你是用的“哪一句口诀”?2、想想做做第1题(1)学生独立完成(2)每组上下二题比较,你发现了什么?3、集体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4、做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选择你喜欢的一句诀,列出两个乘法算式5、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做完集体订正。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n6、做想想做做第5题(1)引导学生看懂题意(2)学生独立填写算式(3)学生交流,并问为什么?四、应用质疑1、小朋友,你对7的乘法口诀有问题吗?那你说给大家听?2、小朋友,你们对7的乘法口诀掌握的这么好,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课后请你找朋友说给他听听。作业小册37页。板书7的乘法口诀小船只数1234567△的个数71421283542491个71×7=7一七得七2个72×7=14二七得十四3个73×7=21三七得二十4个74×7=28四七得二十八5个75×7=35五七得三十五6个76×7=42六七得四十二7个77×7=49七七得四十九\n教师电子备课10月日周课题 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第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理解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正确运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掌握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旧知铺路,迁移学法:12÷318÷310÷530÷67×37×64×72×7二、活动尝试,师生探究1、谈话:每个课桌上有28朵花,每7朵扎成一个花环,同桌互相合作,把28朵花分一分,分完合互相说说是怎样分的?提问:你能根据分花的情况提出一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1)28朵花,每7朵扎成一个花环,可以扎成几个花环?(2)28朵花,扎成4个花环,平均每个花环有几朵?引导学生说出算式并说一说算法。28÷7商几?想哪句口诀?28÷4呢?你有什么发现?2、小结:计算这两道题的口诀是一样的(四七二十八)三、巩固反思:谈话: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发现了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两道除法算式,下面我们做一些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1、做“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题问:你发现了什么?2、想想做做第2题,指名学生谈题并说说要求让学生用一句7的乘法口诀说两道除法算式。3、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说说称是用的哪句乘法口诀)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n4、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看图找出有关信息,然后列式解答,再交流并说说是怎样想的?四、应用质疑今天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作业小册38页。板书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28÷7=428÷4=7想:(四)七二十八四(七)二十八\n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课题 练习十一第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乘、除法计算,体会乘法与除法间的联系与区别,能准确地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计算的准确率以及正确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习了1—7的乘法口诀,你能从“一一得一”背到“七七四十九”吗?个别学生背,再学生齐背。二、活动探究1、完成练习六第2题。任意出示一句口诀,让学生说出四个算式。2、做练习六第3题(1)要求在统一时间内完成(2)选择部分题目说说你是怎样想的?3、做练习六第4题(1)引导学生理解表格的题意。(2)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集体交流。三、巩固练习1、做练习六第8题(1)同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你是怎样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3)学生口头列式,师板书。2、列式解答(1)56里面有几个7?(2)6个7是多少?(3)4个8相加是多少?(4)把49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5)一个乘数是5,另一个乘数6,积是多少?3、做练习六第9题(1)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n(2)集体交流并说说是怎么想的?四、课堂小结:小朋友,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作业小册39页。板书练习十一第一课时\n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课题 练习十一第2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来除法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2、进一步熟练1~7的乘法口诀。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难点准确解决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小朋友,你会很快地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做练习六第5题(1)36÷6(2)7×5(3)80-27(4)46+39二、活动探究1、学生口答练习六第6题你会模仿这两题,说说其它的乘、除法算式吗?1、做练习六第7题先让学生口算,再完成在书上。3、做练习六第13题(1)理解题意(2)学生列式解答(生独立)(3)同桌相互检查(4)集体交流,师板书三、解决实际问题。1、做练习六第10题(1)同桌交流,解答此题(2)集体交流、板书,并说说是怎么想的?2、做练习六第11题(1)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题意(2)让学生大胆提出问题(1)学生口答解决问题3、做练习六第12题(1)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题意。(2)让学生独立解答。(3)比较两道题目的区别。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n四、总结:今天你有些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作业小册40页板书练习十一第二课时\n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课题 8的乘法口诀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初步记忆8的乘法口诀,学会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推理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掌握8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计算乘法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迁移学法1、口算,卡片出示7×46×76×63×75×47×36×42×63×55×65×71×72、提问:2×6用“二六十二”可以求出积,这句口诀还能求出哪道算式的积?二、活动尝试,师生探究1、谈话:师用8个小正方体摆成一个大正方体,请小朋支照着样子摆摆,摆这样一个大正方体用了几个小正方体?这里有几个8?(板书:1个8)1个8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口诀怎样编?(板书:8×1=8,一八得八)2、想想:摆一个大正方体用了几个小正方体?那么摆2个这样的大正方体要用几个小正方体?提问:16是几个8相加得到的?(板书:2个8)乘法算式、口诀谁会写?(板书:8×2=16,二八十六)追问:“二八十六”是什么意思?3、想一想:如果要摆3个大正方体,4个大正方体,……8个大正方体呢?它们分别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依次板书)请学生在书上列出相应的算式,并将口诀补充完整。4、学生交流填写结果追问:“三八二十四”表示什么意思?“七八五十六”又表示什么意思?5、生齐读算式口诀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n6、提示课题,你们知道我们今天研究了什么?(板题)7、引导学生记忆口诀提问:你对8的乘法口诀有什么发现吗?(有8句,两句间相差8)三、巩固反思1、做想想做做第1题(1)学生独立完成(2)比较上下三题,有什么发现?2、学生口答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3、集体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任意挑选哪句口诀,写出两题乘法算式。4、在统一时间内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做完集体订正。5、做想想做做第5—6题(1)引导学生看清题意(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四、应用质疑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大正方体的个数12345678小正方体的个数816243240485664一八得八五八(四十)二八(十六)六八(四十八)三八(二十四)七八(五十六)四八(三十二)八八(六十四)作业小册41页板书8的乘法口诀\n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课题 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2、培养学生初步的联想、推理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准确地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口算:35÷530÷67÷721÷328÷79÷315÷542÷6(学生口答后,选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二、学生尝试,探究1、出示书72页想想做做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每题是怎么想的?2、小结:3、讨论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学生任意挑选一句8的乘法口诀,列出两道除法算式。4、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做完集体订正)5、做想想做做第10题(1)学生口答(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6、完成想想做做第11题(1)学生口答(2)比较每组的异同。7、做想想做做12题(1)学生观察情境图,理解图意。(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三、应用质疑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n作业小册42页板书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课题 练习十二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学生对八的乘法口诀更加熟练,以便利用口诀准确求商。2培养学生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准确利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会了好多本领,今天这节课让小朋在来表面表现自己的本领,好吗?二、活动探究1、集体把从一一得一背到八八六十四。2、抽查个别同学背的情况。3、学生完成书上74页第2题(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2)学生独立解答(3)同桌检查(4)学生集体交流,及时纠正错误。4、做书P74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强调一定要看清运算符号再计算。5、学生独立完成书P74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让4位学生板演,集体校对。6、做书上P74第5题。(1)学生看清图意,弄清信息。(2)依据问题选择正确的解答方法。7、做书上74页第6题。()×()=1624÷()=()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n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想出多种答案。作业小册43页板书练习十二\n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课题 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第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编写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能自主编写并记忆9的乘法口诀。2、让学生能运用9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乘、除法算式,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准确利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过程一、猜测导入1、猜测。(1)提问:小朋友,8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2)谈话:我们已经学会了1---8的乘法口诀,猜一猜,今天我们会学习几的乘法口诀?(3)问:9的乘法口诀有几句?你是怎么知道的?2、导入。刚才几位同学猜的很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9的乘法口诀和利用口诀求商,大家有信心学好吗?(板书课题: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二、探究交流1、观察、理解插图,组织全班交流:(1)1行有几颗小星星?你是怎么看出来的?(2)1行有9颗小星星,就是1个9,2行小星星就是几个9呢?2个9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3)3行有几颗小星星?你又是怎么想的?2、填写表格。学生在书上填写表格,教师巡视并加以指导。后指名交流。3、编口诀。谈话:请小朋友根据表格编出9的乘法口诀吗?思考后在小组里交流,再把书上的口诀填写完整。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n全班交流:展示几位学生编写的口诀,大家共同检查是否正确,再让学生读一读自己编写的口诀,与展示的口诀对照一下,检查有没有错误。组织学生读、记口诀:(1)大家一起把9的乘法口诀大声地朗读一遍。(2)同桌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4、教学“试一试”。谈话:我们学习了9的乘法口诀,你们想运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吗?(出示试一试题目)请你们计算这四道算式。学生练习。全班交流:计算这几题,都用了哪句口诀?三、练习巩固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1)学生在书上填写,教师巡视。(2)反馈交流:学生汇报,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3)你能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很快记住9的乘法口诀吗?指明说一说,然后让学生自由背一背。2、游戏:对口令。(1)师生合作:教师说口诀的上半句,学生对出下半句。(2)同桌合作:一人说上半句,一人对下半句。(3)抢答:请一位学生说口诀的上半句,其他同学抢答。3、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4、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2)指名汇报结果,集体订正时,说一说用了哪句口诀。5、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1)出示题目,指名板演。(2)集体订正时,注意校正竖式的书写格式。四、总结延伸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觉得快乐吗?课堂延伸:回家把9的乘法口诀背给爸妈听。\n作业小册44页板书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课题 练习十三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对9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熟悉巩固,并利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与商。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推理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n教学过程1、做书77页第1题。让学生很快说出得数,集体校对。2、做书77页第2题。(1)学生先把9的口诀填写完整。(2)同桌互相合作开火车。你说乘法口诀,我说乘法算式与除法算式。3、做书77页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校对。强调看清运算符号再计算。4、做书78页第4题。(1)集体读题意。(2)学生完成后校对。5、做书78页第5题。学生计算后说说分别用了哪句口诀?提醒学生特别注意区分,适当强化记忆。6、做书78页第6题。(1)学生联系场景图中的信息进行思考。(2)列出算式,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7、做书78页第7题。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读一读问题后再列式计算。8、做书78页第8题。(1)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2)引导学生先算出妈妈一共带了多少钱?(3)用计算结果分别与两种锅的标价进行比较,从而作出选择。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课题 乘法口诀表第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自主整理乘法口诀表的过程中,增强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通过应用1—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逐步熟记乘法口诀。2、让学生增强表内乘除法的运算技能,提高运算的熟练程度教学重点难点进一步探索乘法口诀规律的过程,形成熟记1—9的乘法口诀的方法。\n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小朋友们看,这些鸽子在干什么?信件太多了,你们能帮帮它们吗?那你知道这些信件应该分别送到哪里去呢?小组讨论一下,看谁的任务完成得最出色。二、整理乘法口诀表1、让学生想一想已经学习了哪些乘法口诀,再观察书上这幅表,想想自己打算按照怎样的顺序去填。2、学生独立填写口诀表。3、提问:仔细观察乘法口诀表,你能发现哪些规律?4、小组内交流。5、问:你能把一个乘数是1的所有乘法口诀都读出来吗?你能把一个乘数是2的所有乘法口诀都读出来吗?是按怎样的顺序读的?一共有几句?照样子读一读一个乘数是3、4、5、6、7、8的乘法口诀。6、谈话:你能按刚才读口诀的顺序把1—9的各九句乘法口诀背出来吗?试着背一背。7、同桌一人在乘法口诀表中指一句乘法口诀,另一人说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三、组织练习1、做“想想做做”第1题。谈话:把书翻到第80页看第1题,你能看懂表吗?表里面的“21”是怎么得到的?你能把这个表填写完整吗?看谁填得又对又快。填完后同桌互相检查。2、做“想想做做”第2题。(1)明确规则:在3分钟内完成,计算正确为优胜个人,优胜个人最多的为优胜小组。(2)学生独立完成。(3)指名报得数,全班对答案。(4)学生分析自己错误原因并交流。3、做“想想做做”第3题。(1)指名说出题目要求。(2)在小组内说算式,组长作记录。三、全课总结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n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作业小册46页板书乘法口诀表\n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课题 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第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读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的算式,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让学生通过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的计算,进一步熟悉表内乘、除法计算。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运用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小朋友,我们已经学过了乘法口诀表,下面我来说上半句,你们说下半句:三八()五七()六七()四六()八八()四七()2、同桌两人,一人读题,一人口算,再交换练习。小卡片出示。7×3得()6×4得()48÷6得()72÷8得()36÷4得()9×7得()6×8得()63÷9得()谈话:我们学过加减之后,学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那么在学习乘、除法之后,可以学习什么计算?(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题的第1个算式。出示:2×3×4(1)指导读算式。(2)尝试计算。先在小组里讨论,再全班交流。交流时随学生的回答板书:2×3×4=24,最后,引导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62、教学例题的第2个算式。出示:36÷4×3谈话:谁来读一读呢?指名试读。让学生试着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全班交流时板书:36÷4×3=27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n93、教学试一试出示:48÷6÷2=8×3÷6=指名读题,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4、小结提问:我们做了四道题,每道题都是几步运算,是什么运算?三、巩固练习1、做“想想做做”第1题。独立完成在书上。交流时说说比较后发现了什么。2、做“想想做做”第2题。独立完成在书上。提问:上面两题与下面一题有什么关系?3、做“想想做做”第3题。四、全课总结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又知道了什么?作业小册47页板书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n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课题 练习十四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乘法口诀。2、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运用口诀进行相关计算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准确利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过程一、巩固9的乘法口诀:1、书82页第1题。要求学生完整地背出1——9的乘法口诀,按顺序流畅地背出所有的乘法口诀。2、做书82页第2题,看着数字卡片说算式。指名学生说,同桌互相说。3、练习九第3题。让学生同桌合作,先口算出题目,再动笔写。最后同桌交换批改,并为全做对的学生加“星”。4、练习九第4题。让学生先口算出每道题目的结果。然后将答案写在书上。同桌交换批改,并为全做对的学生加“星”。5、补充口算:81÷8=30÷6=32÷8=3×7=54÷6=27÷9=8×7=6×3=24÷8=5×9=36÷6=7×7=16÷8=3×8=45÷5=6×8=18÷2=6×3=指名学生口算出结果。可以同桌合作、开火车、集体读二、解决实际问题。1、练习九第5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然后集体交流。解题前可提醒学生:通过解答第1题,我们知道每个小组分得8本书,那么这么8本书要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本?三、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教师电子备课\n月日周课题 复习(1)第1课时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乘法口诀和已学过的其他知识解决问题。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合作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并熟练运用乘法口诀。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学会了乘法口诀,我们要会熟练运用,并且能够结合原来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基础练习1、复习第1题:(1)明确要求:根据图写出两道乘法和除法算式。(2)学生独立完成。(3)集体交流。2、复习第2题:(1)明确要求:根据口诀写出两道乘法和除法算式。(2)学生独立完成。(3)集体交流。3、复习第3题:(1)第一张表格要求什么?用什么方法?第二张呢?(2)学生独立完成。(3)集体交流,并说说是用的哪句乘法口诀。4、复习第4题:(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活动。给学生计时。(3)反馈,并评出优胜个人和优胜小组。三、应用练习1、复习第8题:(1)仔细观察图意,你知道了什么?(2)要求一共有多少张画就是求什么?(3)学生解答。2、复习第9题:(1)把题意完整地说出来。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n(2)学生独立思考怎样想的?指名交流。(3)列式解答,口答。3、复习第10题:(1)读题,理解题意。(2)学生列式解答。(3)指名回答,并说说怎样想的?四、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觉得你有哪些进步?作业小册49页板书复习(1)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课题 复习(2)第2课时\n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乘法口诀和已学过的其他知识解决问题。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合作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并熟练运用乘法口诀。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今天我们继续运用乘法口诀,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基础练习1、复习第5题:(1)指名学生板演。(2)其余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3)集体交流。并对竖式的数位对齐作出强调。2、复习第6题:(1)明确要求:先找出叶子上的规律。(2)学生独立完成。(3)集体交流。3、复习第7题:(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并说说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三、应用练习1、复习第11题:(1)仔细观察图意,你知道了什么?(2)学生独立解答。(3)集体交流并说说是怎么想的。2、复习第12题:(1)要求学生把题意完整地说出来。(2)学生独立思考怎样想的?指名交流。(3)列式解答。3、复习第13题:(1)读题,理解题意。(2)学生列式解答。(3)指名回答,并说说怎样想的?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n四、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觉得你有哪些进步?作业小册50页板书复习第二课时\n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课题 观察物体第课时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观察情境中,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1、情境激趣。谈话:同学们喜欢拍照片吗?(学生回答)好的,我们就来玩一个拍照片的游戏吧!来,像老师这样架起自己的照相机(教师示范:用两手的拇指和食指架起一架“照相机”)。(兴奋的样子)哇!这么多照相机在拍老师呀,那老师得准备一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拍的照片里有些什么?(边说边做些整理仪表的动作,并摆好姿势)好了,开始拍吧。学生模拟拍照:1、2、3——“喀塔”。谈话:还想拍吗?好的,请同学们转过脸去,再拍一张教室后面的照片。准备好了吗?学生模拟拍照:1、2、3——“喀塔”。谈话:刚才每个同学都拍了两张照片,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拍的两张照片都有什么吗?(指名介绍)提问:同样都是在教室里拍的照片,为什么会不一样呢?先在小组说一说。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反馈:指名在全班交流。2、导入新课谈话: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的结果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组织活动,引导观察1、教学例1。出示教科书第94页例1中的两张照片。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n谈话:小明也和同学们一样,在教室里拍了两张照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张照片,想一想,哪张是在教室的前面拍摄的?另一张是在教室的哪一面拍摄的?你是怎么想的?请在小组内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指定部分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小结:虽然两张照片都是在教室里拍摄的,但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同。2、教学例2。谈话:同学们还想拍照吗?(学生回答)我们再来为小猴拍照片好吗?请每个小组的组长拿出课前老师让你们保管的玩具猴,让它面朝着黑板坐好。学生把玩具猴放也,教师检查一下每个小组的玩具猴摆放得是不是符合要求。谈话:再请每个同学从信封里拿出四张小猴的照片,我们来为小猴“拍照片”。来,拿起你的“照相机”,开始—拍!学生活动:每个小组的4位同学分别从四个不同的位置为小猴“拍照片”。反馈:你是在小猴的哪一面为小猴“拍照”的?你拍到的“照片”是哪一张?(学生一边回答,一边拿出相应的图片在全班展示。)提问:同一个小组的同学,为同一只小猴拍照片,为什么拍到的四张照片都是不一样的呢?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小组活动后,组织全班交流。谈话:同学们想换个位置为小猴拍照片吗?(学生回答)在每次换位置后,要先想一想,在你的位置上为小猴拍的“照片”应该是哪一张?拍完了在小组内说一说。组织活动:让学生在组内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观察玩具猴,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这样组织三次观察活动,使繁个学生都能从四个不同的角度观察玩具猴,并交流观察的结果。练习:老师这里也有四张小猴的“照片”,你能判断它们是从小猴的哪一面拍的吗?看老师拿出的图片,你们认为它是在哪个位置上拍的,就请这个位置上的同学起立,看谁的反应快。(当拿到小猴侧面图的时候,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引导学生用小猴脸的朝向来判断观察者的位置。)\n三、实践与应用1、做“想想做做”第1题。出示题: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交流。2、做“想想做做”第2题。出示题目。谈话:有3个小朋友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辆中巴车,右面的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在教科书上连一连。小组活动。全班交流。3、做“想想做做”第3题。谈话:请小组长把桌上的小猴换成茶壶,并将茶壶的壶嘴朝教室的后面放好。每个同学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茶壶。出示编上号的四幅茶壶图:先想一想,你看到的是第几幅图,再猜一猜,你偿小组里的其他3位同学看到的分别是哪一幅图。学生活动:在小组内交流,并想互验证猜得对不对。全班交流。谈话:小组内的同学轮换着在不同的位置观察,验证自己的猜测。学生活动。四、总结与反思今天这节课,你觉得最开心的事是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作业小册51页板书观察物体\n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课题 观察物体练习课第课时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观察情境中,进一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一、组织活动,引导观察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张照片,想一想,哪张是在教室的前面拍摄的?另一张是在教室的哪一面拍摄的?你是怎么想的?请在小组内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指定部分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小结:虽然两张照片都是在教室里拍摄的,但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同。2、请每个小组的组长拿出课前老师让你们保管的玩具猴,让它面朝着黑板坐好。学生把玩具猴放好,教师检查一下每个小组的玩具猴摆放得是不是符合要求。谈话:再请每个同学从信封里拿出四张小猴的照片,我们来为小猴“拍照片”。来,拿起你的“照相机”,开始—拍!学生活动:每个小组的4位同学分别从四个不同的位置为小猴“拍照片”。反馈:你是在小猴的哪一面为小猴“拍照”的?你拍到的“照片”是哪一张?(学生一边回答,一边拿出相应的图片在全班展示。)提问:同一个小组的同学,为同一只小猴拍照片,为什么拍到的四张照片都是不一样的呢?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小组活动后,组织全班交流。谈话:同学们想换个位置为小猴拍照片吗?(学生回答)在每次换位置后,要先想一想,在你的位置上为小猴拍的“照片”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n应该是哪一张?拍完了在小组内说一说。组织活动:让学生在组内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观察玩具猴,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这样组织三次观察活动,使繁个学生都能从四个不同的角度观察玩具猴,并交流观察的结果。练习:老师这里也有四张小猴的“照片”,你能判断它们是从小猴的哪一面拍的吗?看老师拿出的图片,你们认为它是在哪个位置上拍的,就请这个位置上的同学起立,看谁的反应快。(当拿到小猴侧面图的时候,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引导学生用小猴脸的朝向来判断观察者的位置。)二、实践与应用四、总结与反思今天这节课,你觉得最开心的事是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作业做小册52页板书观察物体\n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单元复习第一课时第课时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乘法口诀和已学过的其他知识解决问题。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合作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并熟练运用乘法口诀。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学会了乘法口诀,我们要会熟练运用,并且能够结合原来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基础练习1、复习第1题:(1)明确要求:根据图写出两道乘法和除法算式。(2)学生独立完成。(3)集体交流。2、复习第2题:(1)明确要求:根据口诀写出两道乘法和除法算式。(2)学生独立完成。(3)集体交流。3、复习第3题:(1)第一张表格要求什么?用什么方法?第二张呢?(2)学生独立完成。(3)集体交流,并说说是用的哪句乘法口诀。4、复习第4题:(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学生活动。给学生计时。(3)反馈,并评出优胜个人和优胜小组。三、应用练习复习第8题四、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觉得你有哪些进步?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n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 复习第二课时第课时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乘法口诀和已学过的其他知识解决问题。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合作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掌握并熟练运用乘法口诀。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今天我们继续运用乘法口诀,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基础练习1、复习第5题:(1)指名学生板演。(2)其余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3)集体交流。并对竖式的数位对齐作出强调。2、复习第6题:(1)明确要求:先找出叶子上的规律。(2)学生独立完成。(3)集体交流。3、复习第7题:(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并说说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三、应用练习1、复习第11题:(1)仔细观察图意,你知道了什么?(2)学生独立解答。(3)集体交流并说说是怎么想的。2、复习第12题:要求学生把题意完整地说出来四、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觉得你有哪些进步?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n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课题 单元测试第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并熟练运用乘法口诀。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 单元测试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作业板书\n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 单元测试试卷分析第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乘法口诀和已学过的其他知识解决问题。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一、试卷分析:二、订正试卷: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教师电子备课\n月日周课题 十二、期末复习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及乘除法的笔算第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及乘除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估算、笔算。教学重点难点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估算、笔算。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二、笔算方法的复习1.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完成第一组:43+25、43+28学生练习,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说说笔算过程。比较:这两题在笔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师小结。(2)完成第二组:86—54、86—58学生练习,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说说笔算过程。比较:这两题在笔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师小结。(3)完成第三组:75+675-6学生练习,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比较:进位加、退位减在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n2.复习乘、除法的笔算;583283、通过刚才的计算、比较,你认为笔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时要注意些什么?师小结。三、综合练习1.完成期末复习第2题。(1)出示题目要求,学生进行估算。(2)说说自己的估算结果、方法。(3)验证,指名板演。(4)师小结。2.完成期末复习第4题。(1)3分钟内完成,了解按时完成的情况。(2)针对错误及时纠正。3.完成期末复习第5题。(1)学生读题,估计鸭、鹅的只数。(2)学生列式解答。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笔算加、减法、乘、除法应注意的问题。五、作业期末复习第6题用竖式计算;作业创新作业设计:小明每分剪纸花5朵,小英5分剪纸花35朵。谁剪得快?每分多剪几朵?板书\n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课题 2.复习乘除法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熟记乘法口诀,掌握乘,除法计算方法。2.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表内乘,除法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掌握乘,除法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表内乘、除法的计算,看谁今天算得又对又快,(出示课题)二、复习乘法口诀1.出示乘法口诀表。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背一背。2.对口令。(1)二六()八八()七八()四七()二八()六八()(2)()()十八()()三十六()()十二()()二十四其中第(2)组,学生想到几种填法就说几种,答案不惟一。三、计算方法复习1.提问:乘法口诀表中,除了每行最后一句口诀,其余的每句口诀都可以算出几道乘法算式和几道除法算式?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n2.口答:根据以下几句口诀,说出相应的乘法、除法算式。六七四十二五七三十五七九六十三四六二十四3.完成期末复习第5题。(1)学生独立思考,填写算式。(2)提问:为什么也可以用加法、乘法求出这里一共有多少个草莓?(3)师小结。4.完成期末复习第6题。(1)3分钟内完成,了解全班的正确率和完成速度。(2)集体订正,针对错误及时纠正。5.完成期末复习第8题。(1)学生解答。(2)说说为什么第(1)题要用除法计算,第(2)题还是用除法计算呢,两道算式表示的意思一样吗?6.完成期末复习第9窟。(1)出示线段图,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口述图意.(2)独立思考,列式计算。(3)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4)比较: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5)小结。四、作业期末复习第7题。随堂练习二1、口算:\n4X9=24+4=32+4=35+5=8X3=9X3=30+5=2X9=3X5=7X4=2X2=8X7=6X9=14+2=21+7=6X6=2.在()里填上合适的敷.()X3=124X()=329X()=3642十()=616÷()=436十()=46÷()=1()÷4=6()÷6=328÷())=49+()二I0()÷5=33.笔算:42÷73X740÷58X672÷94X9作业创新作业设计:故事书每本7元,连环画每套有4本,每套20元。买一本连环画比一本故事书便宜多少元?板书\n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课题 3.复习空间与图形、量长度第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常见的平面图形、量长度、观察物体和确定位置等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二、空间与图形的复习1.完成期末复习第10题。(1)出示图。提问:这幅图中有几种颜色?这几种颜色是按什么来分类的?(2)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它是几边形的?(3)观察:这些图形是怎样排列的?(4)按一定的顺序、颜色可以将这几种图形组合成一个漂亮的图案,小朋友们下课也可以试一试。2.完成期末复习第11题.(1)出示一只玩具熊,请处在4个方位(前、后、左、右)的同学们说说自己看到的玩具熊的样子。提问:为什么同是一个玩具熊,但看到的却不一样呢?(2)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11题。三、量长度的复习1.在日常生活中长度单位有什么用处?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n提问: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请分别比划一下:1米、1厘米大概有多长。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2.完成期末复习第12题。3.完成期末复习第13题。(1)出示图,请学生估计每条边的长各有几厘米。(2)再请学生用直尺量一量。注意:用尺量要注意方法.4、补充合适的单位。一棵大树大约高12()一枝钢笔长17()一张床长约2(),宽约150()小明身高140()5、画一画.(1)画一根比1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2)画一根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3)2厘米的3倍的线段有多长,请你画一画作业创新作业设计:科幻书每套有3本,每套12元,漫画书每本8元。买一本科幻书和一本漫画书共要多少元?板书\n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课题 4.复习解决问题第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已学过的四则运算的意义,从而正确解决有关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增强数学意识,提高数学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增强数学意识,提高数学思维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二、解题思路复习出示;(1)有5盘杯子,每6个放一盒,一共能放多少个杯子?(2)有30个杯子,每6个放一盒,一共能放几盒?(3)有30个杯子,平均放在5个盒子里,每个盒里有几个杯子,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2.集体订正。(1)提问;为什么第(1)题要用乘法算?小结;按已知条件来看,要求的如果是求几个几是多少,要用乘法来算.(2)提问:为什么第(2)、(3)题要用除法来算呢?小结:根据应用超的两个条件和问题的联系,如果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或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就要用除法算.三、解决问题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n1.完成期求复习第16题。(1)完成第(1)题。学生展开讨论,全班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2)解答第(2)、(3)题。2.完成期末复习第17题。(1)出示题目,读题.提问;“买1枝钢笔的钱可以买6枝圆珠笔”是什么意思。(2)学生解答.并说说自己的解厘思路。3.完成期末复习第18题。随堂练习四1.列式解答:(1)把2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2)40里面有几个5?(3)45除以9,商是多少?2.解决问题:(1)食堂买来56千克豆苗.分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2)6个小朋友折小船,每人折7只,一共折了多少只?(3)妈妈买来两块布料,每块长6米,布料一共长多少米?\n作业板书创新作业设计:有53本课外书,分给7个组,每组6本。还剩下多少本?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课题 期末综合测试(一)第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表内乘,除法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2、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已学过的四则运算的意义,从而正确解决有关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增强数学意识,提高数学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n教学过程一、期末综合测试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课题 期末综合测试试卷分析第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n教学过程一、期末综合测试试卷分析二、订正试卷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作业板书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课题 期末综合测试第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表内乘,除法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2、\n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已学过的四则运算的意义,从而正确解决有关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增强数学意识,提高数学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一、期末综合测试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课题 期末综合测试试卷分析第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n教学过程一、期末综合测试试卷分析二、订正试卷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课题 期末综合测试(三)第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表内乘,除法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n2、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已学过的四则运算的意义,从而正确解决有关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增强数学意识,提高数学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一、期末综合测试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一课题 期末综合测试试卷分析第课时教学目标\n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一、期末综合测试试卷分析二、订正试卷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课题 期末综合测试(四)第课时教学目标1\n.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表内乘,除法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2、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已学过的四则运算的意义,从而正确解决有关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增强数学意识,提高数学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一、期末综合测试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一课题 期末综合测试试卷分析第课时教学目标\n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一、期末综合测试试卷分析二、订正试卷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n教师电子备课月日周一课题 第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备注(设计或修改意图)作业板书

网站简介

奥数库(www.aoshuku.com)是一个专注奥数知识扩展和学习的在线教育网站,内容涵盖了奥数题、数学题、试卷、课件、知识点、数学公式等,拥有大量的奥数题库和数学题库,包含全国中小学各个版本教材,深受中小学师生用户喜爱的网站。

微信公众号

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如部分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过以下方式联系站点负责人。

2016-2021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 闽ICP备2021004933号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分享,如有版权作品存在问题或内容中存在违法和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系403074932@qq.com

闽公网安备 35021302000396号

闽ICP备2021004933号
返回首页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