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的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更新时间:2022-06-17
类型:doc
大小:5.92 MB
页数:60
下载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课件 > 人教版数学课件 > 二年级上册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实用标准文案第一单元:解决问题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课本P1~P12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单元教学要求: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教学重、难点:1、小括号的使用。2、综合算式的应用。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第1课时《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主备人:审定人:执教者:导学内容 (教科书第4页例1,练习一第1题)导学目标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并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导学重点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导学难点  将分步列式合成综合算式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师导学学生学习导学目的个人复备情景导入提出问题1、观察主题图(课件出示情境图)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了愉快的春节,公园里组织一次游园活动,你们想参加吗?看,我们已经来到了游园地点,你们看小朋友们都在做什么?你想知道什么?2、教师肯定并鼓励学生所发现所提出的问题3、引入课题师:游园活动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要我们去解决,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教师: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一)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自主交流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观察主题图,让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的汇报,提出问题,明确本课要达成的目标,朝着目标去学习。自主学习探析问题1、观察例1主题图,发现信息,并提出问题师:我们先来看看木偶剧(1)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用自己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2)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成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原来有22人在看戏,不一会儿有6个同学先走了,后来又来了13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3)多让几个学生完整地描述图意观察例1主题图,说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完整地描述整个图意。培养学生观察并分析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并能完整地描述图意的能力。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2、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这一道题有几个已知条件?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能不能一步求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呢?3、合作探究一:解决问题的方法(1)提出合作要求(2)小组汇报,教师与学生一起梳理并板书算式: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综合算式:22+13-6=29(人)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综合算式:22-6+13=29(人)方法三:13—6=7(人)22+7=29(人)若有同学发现第三种方法,老师给予肯定,不作深入研究。(3)引导一起回顾解题思路思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用了几种方法?可以是用原有的人数加上进来的人数,再减去走了的人数。也可以用原有的人数先减去走了的人数,再加上进来的人数。4、合作探究二:请学生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并列出综合算式。(1)提出合作要求(2)小组汇报并互评(3)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应该怎么办?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老师所提问题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组长整理后汇报。小组内交流后,全班汇报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更能全面地思考问题。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及发散思维。培养归纳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优化梳理解决问题1、总结解决两步应用题的方法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呢?总结:(1)首先仔细观察图意,弄清题里有几个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2)要分析一下,题里的条件能不能一步就算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3)根据问题列出准确的算式,可以是分步,也可以是综合算式。(4)写也答案,再检查一下做得有没有错误。2、和同排好友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边回忆,边说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形成解决问题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互动作业生成问题1、让学完成教材练习一第1题。观察学生的列式情况,指名汇报(汇报时要说明思考方法)。2、将两个分步算式合成一个综合算式。先独立完成作业,然后小组内互相帮助。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目标达成效果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50+20=7070—15=5586—26=6060+13=73小组展示作业情况,并互相评价,谁的作业最漂亮。总结提升拓展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收获了什么?自我回顾,自我总结,互相帮助总结归纳,激励评价,建构知识体系板书设计:解决问题问题:现在看戏的有几人?方法一:方法二22+13=35(人)22-6=16(人)35-6=29(人)16+13=29(人)22+13-6=29(人)22-6+13=29(人)教学反思: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解决问题一》导学案学习目标:通过观察情景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合作探究一:学习例1,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一种填上并汇报)1、原来有()人,走了()人,就先减去()人,算式是;后来又来了()人,就再加上()人,算式是;2、原来有()人,来了()人,就先加上()人,算式是;后来又走了()人,就再减去()人,算式是;合作探究二:将分步算式合成综合算式我观察到22+13=35(人)35-6=29(人)这两个分步算式与22+13-6=29(人)相同的数有:;不同的数有:;所以列出的综合算式是:当堂检测:1.完成教材练习一第1题2、将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步算式合成综合算式:50+20=7070—15=5586—26=6060+13=73综合算式是:综合算式是:3、变式练习(1)男生有22人,女生有27人,有16人参加接力赛,有多少人没参加接力赛?(2)公共汽车上原来有52人,到站后下车18人,又上来14人,车上现有多少人?4、扩展提高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请你口头编一道加减混合的解决问题,并解答出来。总结反思:在本节课中我学到了什么?自我评价: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第2课时《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主备人:审定人:执教者:导学内容  (第5页例2,练习一的第2题)导学目标1、认识小括号的作用,在列综合算式中会运用小括号。2、能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思考问题,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导学重点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导学难点小括号的正确使用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师导学学生学习导学目的个人复备情景导入提出问题1、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发现信息,提出问题(1)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木偶剧场找到了生活中的数学,并一起解决了问题,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又能发现什么新的问题呢?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2)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3)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成一道完整的应用题2、抽生完整地叙述图意观察例1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与同排一起完整地描述图意。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问题的兴趣。通过观察主题图,让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自主学习探析问题1、探究活动一:解决问题的方法(1)提出合作要求:回忆昨天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想想怎么解决这道题?(2)小组汇报,教师与学生一起梳理并板书算式:第一种方法:54-8=46(个)46—22=24(个)综合算式:54-8-22=24(个)。第二种方法:8+22=30(个)54—30=24(个)综合算式:54—(8+22)=24(个)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组长整理后汇报。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并列出综合算式。小结:求还剩下多少个?用了几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从总数里面连续减去两次买走的面包个数。第二种方法是先求出一共买走多少个面包,再用原总数减去买走的总个数。3、老师介绍小括号的作用如果写成一个算式,应该使用小括号。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54—(8+22)=24(个)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列出综合算式。让学生认识小括号,并会运用小括号,明白计算是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优化梳理解决问题1、回忆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结: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通过题中结合出的两个未知条件求出中间量,然后把中间量作为未知条件,联系另一个条件求出题中的问题。2、重点说一说小括号的作用,及如何运用小括号突破难点总结归纳建构知识体系互动作业生成问题1、让学完成教材练习一第2题。先组织学生观察图画。教师:画面上的小朋友在讨论什么呢?让学生从画面中了解信息。要求第三组收集了多少个,应当怎样想呢?你可以怎样解答呢?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解答出来。2、将两个分步算式合成一个综合算式。45+20=6565—29=3695—14=8181—50=3167—30=3737—18=19先独立完成作业,然后小组内互相帮助。小组展示作业情况,并互相评价,谁的作业最漂亮。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目标达成效果总结提升拓展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收获了什么?你还有哪些问题呢?自我回顾,自我总结,互相帮助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二)问题:还剩下多少个?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54-8=46(个)46—22=24(个)8+22=30(个)54—30=24(个)综合算式:54-8-22=24(个)综合算式:54—(8+22)=24(个)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解决问题二》导学案学习目标:通过观察情景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例1:合作探究一:解决问题的方法1、面包房共有54个面包,先买走()个,再买走了()个,所以,算式是;2、因为先买走()个,后又买走()个,一共就买走了;面包房的师傅一共做了54个面包,那么就剩下;当堂检测:1.完成教材练习一第2题,口述解题思路。2、将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步算式合成综合算式:45+20=6565—29=36综合算式是:95—14=8181—50=31综合算式是:67—30=3737—18=19综合算式是:总结反思:在本节课中我学到了什么?自我评价:第3课时 《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主备人: 审定人:执教者:导学内容:(教科书第8页例3)导学目标:1、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导学重点: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学难点: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师导学学生学习导学目的个人复备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谈话:大家爱玩跷跷板吗? 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2、投影出示跷跷板情景图,师: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学生仔细观察图学生自由发言。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 教师选择性地板书:跷跷板了园一共有多少人呢?2、问题提出来了,大家能解决吗?分组讨论算法。3、汇报交流,并板书:方法一:4×3=12(人)12+7=19(人)综合算式:4×3+7=19(人)方法二:2×6=12(人)12+7=19(人)综合算式:2×6+7=19(人)1、观察例3主题图,猜想图中的数学问题。2、跟老师一起归纳问题。3、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4、组长汇报。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发现问题的能力。围绕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优化梳理解决问题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 总结:明确两种方法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2、让生再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先独立完成导学案,然后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培养归纳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互动作业生成问题1、练习二第1题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2、练习二第1题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先独立完成作业,然后小组内互相帮助。自评作业。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目标达成效果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总结提升拓展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收获了什么?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自我回顾,自我总结,互相帮助总结归纳,激励评价,建构知识体系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三)问题: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4×3=12(人)12+7=19(人)2×6=12(人)12+7=19(人)综合算式:2×6+7=19(人)综合算式:4×3+7=19(人)《解决问题二》导学案学习目标:通过观察情景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例1:合作探究一:解决问题的方法1、有3个组,每组有4人,一共有多少人?算式:2、因为先买走()个,后又买走()个,一共就买走了多少个?算式是;面包房的师傅一共做了54个面包,那么就剩下个。当堂检测:1.完成教材练习一第2题,口述解题思路。2、将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步算式合成综合算式:45+20=6565—29=36综合算式是:95—14=8181—50=31综合算式是:67—30=3737—18=19综合算式是:总结反思:在本节课中我学到了什么?自我评价:第4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主备人: 审定人:执教者:导学内容 练习一第3——5题,练习二第2——5题。 导学目标1、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出发,学会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一步巩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2、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在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导学方法质疑、比较、合作、探究导学准备相关情景图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师导学学生学习导学目的个人复备情景导入提出问题1、回忆收获,并提出问题师: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小组内交流一下。2、指名汇报,认真听学生总结。肯定或补充引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来解决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多的收获。小组交流,自由汇报前几节课的收获回顾前几节课的收获,激发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探析问题1、引导完成教材第7页第4题。(1)引导学生看图,提取信息,全班交流。(2)相机给学生介绍有关足球比赛的知识。(3)提示:题上都只告诉了我们一个信息。该怎么算?(4)小组内交流(5)汇报2、引导完成教材第7页第5题。(1)说情景图的图意,理解图中每句话的含义(2)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爸爸从35岁到50岁,一共长了多少年?那么小明也会长多少年?(3)汇报并列出正确的算式3、引导完成教材练习二第3题(1)、说出图意,明白儿童票与成从票的单价分别是多少?(2)思考小明的一家有几个成人?几个儿童?(3)带着刚才的思考,列出算式。(1)仔细观察图,看自己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2)思考,并小组内交流想法(3)独立完成作业,并互相评价反思成功从而寻找新的问题培养了学生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通过练习加强巩固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理解。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4)汇报并说出算式的含义,并判断够不够?优化梳理解决问题整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于解决问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结:(1)一定要仔细读题,明白图意。(2)根据实际问题,灵活选择数据,有时一道题有多种算法,但最后的结果一定是相同的。突破难点总结归纳建构知识体系互动作业生成问题1、引导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3题。(1)仔细观察,你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2)你是怎样计算的?2、完成练习二的第4题3、完成练习二第5题。(1)小组内观察与书上一样的实物,并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2)先独立思考后,交流算法。(3)全班交流算法,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1、看图,理解题意,同桌互相交流。汇报,全班交流计算方法。2、独立完成。板演笔算过程,说明方法。先独立完成作业,然后小组内互相帮助。巩固知识,加深对两步应用题的理解。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思考的灵活性与开放性总结提升拓展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收获了什么?你还有哪些问题呢?自我回顾,自我总结。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板书设计:解决问题(练习课)练习一练习二第7页4题第11页3题中国:7+5+7=19(分)8×2+5=21(元)阿联酋:4+3+4=11(分)20元小于21元。乌兹别克斯坦:9-8+9=10(分)不够。卡塔尔:6-3+6=9(分)阿曼:2+2=2=6(分)第7页5题第11页5题50-35+8=23(岁)9×3-2=25(个)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作业设计:1完成练习一和练习二中的习题。同步练习:1、大熊有30元钱,他想在妇女节分别给妈妈和奶奶买一件礼物。他可以买哪两件礼物?算一算,买了两件礼物后,他还剩多少钱?木梳痒痒挠暖手炉热水袋围裙花瓶5元6元15元11元12元10元2、算一算,把光明小学体育室各种球的个数填写完整。(1)羽毛球的个数比足球的3倍少10只。(2)篮球的个数是排球和足球个数的2倍。排球别篮球足球羽毛球28个()个35个()个3、妈妈去专卖店买了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上衣28元,裤子17元。妈妈给售货员50元钱,应找回多少钱?4、张大爷的果园0里原来有5行果树,每行8棵,今年又新栽了25棵。现在一共有多少棵?单元教学反思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教学内容: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课本P13~P36单元教村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单元教学要求: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单元课时安排: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2课时左右除法…………………………………………………3课时左右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第1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主备人:审定人:执教者:导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三第1——2题)导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学重难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导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圆片等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师导学学生学习导学目的个人复备情景导入,提出问题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2)各小组动手操作(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2、观察发现问题(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观察汇报(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字吗?(4)学生自己取名3、出示课题(1)小朋友取的名字都很好,而这种每份分得一样多的分法在数学上叫作平均分。(板书课题)(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4)学生交流、汇报学生各小组动手操作。学生观察汇报学生自己取名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发现“平均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从而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体现学生的性情特色。自主学习探析问题1、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1)论分配方案,各小组动手分一分。(2)学生汇报分法。(3)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4)列出算式,并介绍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5)读算式2、分一分:把8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4、讨论:平均分成1份或平均分成12份可以吗?每份是多少?(2)小组汇报并互评(3)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应该怎么办?1、学习例2。(1)小组动手分一分(2)小组汇报方法。1个1个地分;2个2个地分;3个3个地分等。2、用实物分一分,观察每分有多少个。3、小组活动完成“做一做”摆一摆,分一分,交流自己的分法。通过操作观察、交流让学生参与到平均分的实践活动中,为认识除法积累感性认识。优化梳理解决问题1、巩固平均分的含义师:通过刚才学习,你们知道怎样分才能是平均分呢?小结: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1、说说平均分的方法师:你能举例再说一说平均分吗?说一说加深对“平均分的含义”的理解,准确掌握“平均分”的方法。互动作业生成问题1、完成练习三第1题(1)生读题,观察画面并说图意(2)自己想办法解决,可以动手摆一摆或者画一画(3)全班交流2、练习三第2题(1)让生独立思考(2)集体订正独立完成作业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目标达成效果总结提升拓展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强调:我们在分物品时,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平均分物品时,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几个几个地分要分得快一些,但一个一个地分要分得准确些,不会重复。自我回顾,自我总结,互相帮助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板书设计:平均分把15平均分成5份,可以怎样分?        1个1个地分;2个2个地分;3个3个地分。。。。  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平均分》导学案学习目标:1、动手分一分,感受平均分的含义和方法2、能将一些物品平均分合作探究一: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1、动手分一分,思考:怎样分才能公平?2、说一说分一分的方法。3、我给这种分得一样多的分法取名为()。合作探究二: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1、动手分一分。2、我们组是把15个橘子()个()地分,最后分成了()份,每份是()个。当堂检测:1、基础达标(1)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2)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3)实践活动:插花2、变式练习:练习三第2题。(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3、扩展提高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总结反思: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知识?我知道了什么?自我评价: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第2课时《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主备人: 审定人:执教者:导学内容 (教科书第15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三第3题)导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平均分”的方法。2、会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3、培养收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学重点会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导学难点培养收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导学准备主题图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师导学学生学习导学目的个人复备情景导入,提出问题1、出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师: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师:瞧!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2、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3、揭示问题——24人要租必条船?1、根据实际情况畅所欲言。2、观察画面,交流信息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说图意的能力自主学习探析问题1、合作探究一:解决“租几条船”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1)合作要求:先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想法;再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用其它方法算一算;然后完成导学案上探究一(2)全班交流展示(3)小结: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因为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4)抽生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含义质(5)质疑:你还有什么想法?2、合作探究二:教材第15页“做一做”。(1)出示情景图,引导生观察: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它在思考什么问题?(2)大家能帮小熊分分筷子吗?1、学习例3。(1)观察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2)分组探讨,解决租船问题。小组交流,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得出结果。(3)汇报讨论结果:(4)说说自己的方法解题思路让学生在交流中欣赏同学的解决办法,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设置帮小熊分东西的情景,激发学习兴趣。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3)合作要求:想一想:一双是(  )根筷子?一只动物要( )双?在小组内用12根小棒分一分。(4)完成导学案上的探究二(5)汇报,师生一起梳理解决方法小结:这道题就是问12里面有几个2?2、明白什么是一双?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一分。汇报分的结果。集体订正。优化梳理解决问题1、说一说:每位、每组、每个等等的含义。2、引导总结:像这样,一些人去坐船,每几个人坐一条船,或者分筷子等等一些问题,实际上就是求( )里面有( )个(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X”的含义找到解决这类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求( )里面有( )个( )。互动作业生成问题1、引导完成教材第17页第4题。(1)出示情景图: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组织小组交流并动手分一分。组织全班交流。2、引导完成教材第17页第5题:给猴子分香蕉。请小朋友帮小猴子分香蕉,要做到公平。用学具在桌上分一分。3、引导完成第17页第6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巡视,适时指导个别小组。组织汇报,订证。1、完成教材第17页第4题。(2)看图,理解题意。(2)小组内交流汇报。2、完成教材第17页第5题。借助学具说一说分法。汇报。3、完成第17页第6题。在小组内交流汇报想法。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目标达成效果总结提升拓展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指导名回答,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回答,谈收获。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板书设计: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4里有几个4?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导学案学习目标:会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合作探究一:例3:每条船限乘4人,24人要租几条船?1、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想法2、用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用其它方法算一算3、汇报:(根据你们组的思考选择一种填上)A、因为1条船可以坐(  )人,2条船可以坐(  )人、、、、(  )条船就可以坐24人,所以24人要(  )条船?B、24人要坐船,4人坐一条船,就想:24里有(  )个(  ),合作探究二:12根筷子,每只动物一双,够吗?1、想一想:一双是(  )根筷子?一只动物要( )双?2、在小组内用12根小棒分一分3、填空:12根筷子,一只小动物要( )根,12里面有(  )个(  )根,所以12个筷子可以分给( )只小动物?当堂检测:1、完成练习三第1——3题,做在数学书上。2、P17页第5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3、扩展提高(1)学生独立操作。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个长方体。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2)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自我评价:第3课时《除法1》主备人: 审定人:执教者: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导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例4及做一做,完成教材第20页练习四1-4题。)导学目标1、在平均分的操作中理解除法的意义2、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导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导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导学准备圆片、情景图等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师导学学生学习导学目的个人复备情景导入,提出问题出示竹笋图片引入。今天,熊猫要请朋友们来它家做客,一大早就去挖了好多竹笋。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该放几个?请同学们帮它想一想。观察竹笋图片仔细倾听老师叙述,积极回答问题                     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自主学习探析问题1、让生用圆片在小组内实际操作2、汇报展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个一个分的,也可以是两个两个分的或三个三个分的。思考:1、分的方法有什么不一样吗?2、为什么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呢?3、小结:无论怎样分,最后每个盘子里放()个竹笋。4、板书算式:12÷4=3(个),并指名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5、揭示课题师:我们把这种运算的算式叫作除法算式,把12叫做被除数,4叫做除数,3叫做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方法(板书:除法)。“÷”叫做除号。6、教读作,并教学“÷”的写法板书: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在上下各画一点,两点要圆,并且要对齐。同学们自己在练习本上写一写吧。7、引导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动手操作,思考问题1、学习除法知识。认真倾听,了解除法,明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2、学习除法算式的读、写。(1)认识除号,学习写法。认真倾听,认识“÷”,知道除号的书写要领。练习写“÷”号。(2)学习用除法列式,想想怎样用除法算式表示计算过程。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写、读的学习活动,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的意义。通过思考、比较、讨论,让学生知道把一些我们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1)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6)块18÷3=6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9)块18÷2=9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3)块18÷6=3(2)观察三个算式,你有什么想新的发现?小结:分得人越多,分得的块数就越少看老师板书。自己读一读。3、完成教第18页“做一做”,全班汇报。渗透涵数思想优化梳理解决问题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运算,你发现什么时候可以用除法计算呢?总结:是的,今天小朋友们非常了不起。不仅解决了熊猫贝贝分竹笋的问题,而且还知道了怎样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平均分。让生说自己的看法感知“平均分”时就可以用除法做互动作业生成问题大家有信心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吗1、基础达标(1)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让学生把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再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2)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1)明确要求(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交流汇报。(4)小结。2、变式练习(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独立完成,汇报想法。通过练习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总结提升拓展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回顾本节所学知识。及时总结反思。板书设计: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除法的初步认识问题: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该放几个?平均分: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除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教学反思:《除法1》导学案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学习目标: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能正确地列出除法算式。合作探究一: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1、用圆片当竹笋在小组内分一分,并说一说是怎么分的?2、我的想法是:我是( )个(  )一分的,最后分得每盘放(  )个。当堂检测:1、基础达标(1)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让学生把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再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2)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1)明确要求(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交流汇报。(4)小结。2、变式练习(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学习反思:这节课我的收获是什么?自我评价:第4课时《除法2》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主备人:审定人:执教者:导学内容: (教科书第19页例5、及19页的做一做)导学目标:1、通过学生动手圈一圈,说一说等学习活动理解并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2、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导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导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导学准备:情景图或多媒体课件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师导学学生学习导学目的个人复备设置问题引导参与谈话出示情境图。(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2)熊妈妈是怎样分的?你能动手圈一圈吗?(3)你能用算式表示吗?(4)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5)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通过思考、比较、讨论,让学生知道把一些我们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自主学习探析问题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1)看情景图,理解图意:有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用算式表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2)对照分的过程说一说:20表示竹笋的总数,4表示每盘中放的竹笋个数,5表示可以放几盘。看书,熟悉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及发散思维。培养归纳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优化梳理解决问题思考: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思考,比较、讨论,汇报。拓展,激发思维。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互动作业生成问题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1)明确要求(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交流汇报。(4)小结。2、变式练习(1)练习四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2)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先独立完成作业,然后小组内互相帮助。小组展示作业情况,并互相评价,谁的作业最漂亮。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目标达成效果总结提升拓展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收获了什么?自我回顾,自我总结,互相帮助总结归纳,激励评价,建构知识体系板书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5盘。           20÷5=4                  教学反思:《除法2》导学案学习目标: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一、通过学习我知道,除号前面的数叫作(),除号后面的数叫作(),所得的结果叫作()。当堂检测:1、写出除法算式。 (1)18除以3等于6。(2)把10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5个。(3)被除数是20,除数是4,商是5。(4)16朵花,每4朵花插一瓶,可以插几瓶?2、有10个苹果,全部分完可以他给几个小朋友?有几种分法?(列出算式) 3、有25个人要去机场乘飞机,有两种车:一种是面包车,每辆车可乘8人,另一种是小轿车,每辆车可乘3人,问:可以怎样派车,把25人送到机场?哪一种派车方案比较合理。总结反思:在本节课中我学到了什么?自我评价:第5课时《除法——练习课》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主备人:审定人:执教者:导学内容: (教科书第21、22页)导学目标: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 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导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学方法:导学准备: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师导学学生学习导学目的个人复备设置问题引导参与基础练习1、谈话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2、学生举例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通过思考、比较、讨论,让学生知道把一些我们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自主学习探析问题1、引导学生完成第21页第5、6题。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7、8题。(1)看情景图,理解图意:有只手套,每2只为一副,可以分几副?用算式表示。(2)对照分图例说一说:每组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及发散思维。培养归纳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互动作业生成问题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汇报是怎样计算的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的思考题。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算式的意义。先独立完成作业,然后小组内互相帮助。小组展示作业情况,并互相评价。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目标达成效果总结提升拓展问题通过这次学习,我学到了: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②掌握除法算式的()法和()法。③除法算式的两种意义:1把一个数()分成几份每份是几?2把一个数()分成一份可以分几份?自我回顾,自我总结,互相帮助总结归纳,激励评价,建构知识体系《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第1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主备人:审定人:执教者:导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例题1和练习五相应的练习)导学目标1、 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导学重点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导学难点用多种方法求商。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师导学学生学习导学目的个人复备情景导入提出问题1、开火车背2---6的乘法口诀。2、我会填2×()=12()×4=12()×6=185×()=153、说一说说出每个算式的意思6÷3=212÷4=34、听故事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学生按顺序背2—6的乘法口诀。独立完成乘法口诀的练习。学生说出每个算式的意思观看图片,听故事。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好铺垫。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观察主题图,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自主学习探析问题1、 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2、 合作探究一动手操作,探究方法。(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使学生由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全班交流方法。3、合作探究二 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列式,又该怎么计算出结果呢?(先分小组讨论,之后再分组向大家汇报)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用了这么多的方法找到了12÷3的商。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4、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师:刚才有的同学用乘法口诀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引导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想:3和几相乘得12?三(四)十二,商是4.)(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学生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感受乘法口诀在求商中的运用,理解算理。优化梳理解决问题1、巩固方法,灵活运用如果猴妈妈把12个桃平均分给4只猴子,每只小猴分几个?指名读题,然后列式。12÷4=?你是怎么算的?组内成员互相说。小结:我们以后计算除法算式求商可直接用乘法口诀去想,这样就能做到又对又快。先独立完成导学案,然后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培养归纳能力,形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互动作业生成问题1、教材第24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2、练习五第1题,3、练习五第2题,首先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只鸽子,有多少个鸽房。然后提问:这一题你想求什么?怎样列式?用哪句口诀来求商?先独立完成作业,然后小组内互相帮助。小组展示作业情况,并互相评价,谁的作业最漂亮。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目标达成效果总结提升拓展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收获了什么?自我回顾,自我总结,互相帮助总结归纳,激励评价,建构知识体系板书设计:用乘法口诀求商(一)(1)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第一只分3个12-3=9想:12里面有(4)个3第二只分3个9-3=6可以用乘法口诀计算第三只分3个6-3=312÷3=4第四只分3个3-3=0正好分完(2)12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12÷4=3教学反思: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导学案学习目标: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合作探究一: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用笔圈一圈。算式是:;合作探究二:用乘法口诀求商。12÷3=想:3和()相乘得12,三()十二,商是()计算除法的方法是:用()来求商。检测案:1.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第1题10÷2=12÷6=8÷2=10÷5=12÷2=8÷4=1、练习五第1、2题(独立完成在书上)2、列式计算,并写出你是用哪句口诀算出来的。(1)小红有15块糖,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列式:;口诀:;(2)有18个球,每6个装在一个盒子里,需要几个盒子?列式:;口诀:;在本节课中我学到了什么?自我评价第2课时乘除法之间的相互关系      主备人:审定人:执教者: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导学内容 (教材第24页的例题2和练习五相应的练习)导学目标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2.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3.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导学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导学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师导学学生学习导学目的个人复备情景导入提出问题1、把12个○卡片平均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2、谈话:春天是美丽的,春天也是植树的季节,大家看植树的小朋友们来到荒山上正在植树造林呢。听。学生动手分一分,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组内说一说。把计算教学置入生活情境中去,激发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探析问题1、合作探究教学例2出示主题图。(1)、学生独立观察,说说图意。(2)收集图中的数学信息。(3)、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小组讨论交流。(4)、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教师板书。*每行栽4棵,栽了6行,一共栽了多少棵?*一共栽了24棵,每行栽了4棵,可以栽多少行?*一共栽了24棵,栽了6行,平均每行栽多少棵?(5)、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观察主题图,说图意。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并计算出结果。展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激起学生进一步表现的欲望。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优化梳理解决问题 合作探究二,比较两个除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的联系。仔细观察三个算式,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你还有什么发现?教师引导点拨,师生共同归纳:(1)我们以后计算除法算式求商可以直接用口诀去想,这样就能做到又对又快。(2)这两个除法算式中的商与除数正好是乘法算式中的两个因数,被除数就是乘法算式中的积。比较两个除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的联系。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发现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互动作业生成问题1、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第2题。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4题。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5、6题。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完成学生独立完成,观察每组算式,有所发现。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再全班汇报。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完成。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总结提升拓展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收获了什么?自我回顾,自我总结,互相帮助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板书设计:乘除法之间的相互关系每行栽4棵树,栽了6行,一共栽了多少棵树?4×6=24一共栽了24棵树,每行栽了4棵,可以栽多少行24÷4=6一共栽了24棵树,栽了6行,平均每行栽多少棵?24÷6=4第二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通过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合作探究一:根据主题图提出乘法问题和除法问题吗?我的问题是:算式是:口诀是:我的问题是:算式是:口诀是:我的问题是:算式是:口诀是:合作探究二:观察上面的三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我发现在这两个除法算式中的商与除数正好是乘法算式中的,被除数正好是乘法算式中的。检测案:1、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第2题。5×4=206×3=185×6=3020÷4=18÷3=30÷6=20÷5=18÷6=30÷5=2、填空。30÷5=()想:五()三十,商是()。24÷6=()想:()六二十四,商是()。把3×4=12改写成两道除法算式()、()。3、用乘法口诀“三五十五”编两道乘法和两道除法算式。4、完成练习五第4题,完成在书上。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5、完成练习五第5、6题。独立完成在书上。再全班交流订正。总结反思:在本节课中我学到了什么?自我评价第3课时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练习课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主备人:审定人:执教者:导学内容(教材第27-28页练习五第9-12题)导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2、通过练习提高计算能力和检查意识,加强乘除法认知结构的系统化。3、培养学生合作、沟通的能力导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意识。导学难点加强乘除法知识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师导学学生学习导学目的个人复备情景导入提出问题1、我们学过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2、学生分小组交流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收获。教师巡视。3、汇报。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学生分小组交流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收获。复习上节课知识,明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探析问题1、师:昨天我们在植树中,学习到了哪些知识?引导学生,3个有关系的数字可以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且能用同一句口诀来计算。师:你能举个例子吗?学生举例。(请2-3名学生)学生如果举出的例子都是写出4道算式的话,就提问:师:是不是所有的口诀都能写出两道除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学生举例。师:那有哪些乘法口诀是只能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的?学生回答。全班一起背。师:好,现在请跟你的同桌相互说一说,你喜欢的口诀时,他可以写出哪些算式?同桌交流。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8题。学生举例。学生回答。全班说给同桌听一听。一起背。同桌相互说一说学生观察图,与同桌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思考解决方法。指名回答,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加强乘除法知识结构系统化。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学生观察图,与同桌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思考解决方法。(2)、怎样列式呢?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3)、这3个算式分别该如何计算呢?学生汇报计算方法。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7题。(1)、出示题卡,请学生列乘法、除法算式,并说明计算方法。(2)、同桌合作学习,请一个当老师,一个列式,然后交换。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2题。(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学生仔细观察图,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2)、怎样列式呢?同桌交流想法。(3)、汇报,教师板书列式。4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1题。(1)、出示3个蘑菇房子的贴图。帮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教师谈话激趣。(2)、学生看图,独立完成。(3)、小组竞赛,然后在书上连线。5、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9题。(1)、出示第9题的表格,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看清表格,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2)、独立计算,交流汇报。学生汇报计算方法。出示题卡,请学生列乘法、除法算式,并说明计算方法。同桌合作学习,请一个当老师,一个列式,然后交换。说给同桌听一听。学生仔细观察图,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小组竞赛,然后在书上连线。学生看清表格,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独立计算,交流汇报。请学生把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算式作上相同的记号,再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6、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0题。请学生把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算式作上相同的记号,再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优化梳理解决问题合作探究:除法的意义和求商的方法。1、完成练习五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为除法?怎样求商?2、小结:(1)表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或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2)计算除法算式求商可直接用乘法口诀去想,这样就能做到又对又快。独立完成说说除法的意义和求商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互动作业生成问题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8=4()÷4=8()×6=247÷7=()()÷4=3()÷6=25÷52、在24、4、18、6这四个数中,选取三个数组成一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3、变式练习在○里填上“+”“-”“×”“÷”。3○3>812○4=89○3>818○6>88>25○58=8○04、猴妈妈有16相桃子,想平均分给一些小猴子。猴妈妈最多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学生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学生完成在检测案上。小组合作交流,记录员记录,再小组汇报。通过练习,使学生更为熟练地进行计算总结提升拓展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收获了什么?自我回顾,自我总结,互相帮助总结归纳,激励评价,建构知识体系第3课时导学案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学习目标:通过练习提高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合作探究:1×4=4÷4=6×6=364÷1=36÷6=口诀口诀为什么第二组只有1道乘法算式和1道除法算式?像这样只能写1道乘法算式和1道除法算式的口诀有当堂检测1、计算并写出所用的口诀。3×4=4×5=2×4=4×3=5×4=4×2=12÷3=20÷4=8÷2=12÷4=20÷5=8÷4=口诀口诀口诀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8=4()÷4=8()×6=247÷7=()()÷4=3()÷6=25÷52、在24、4、18、6这四个数中,选取三个数组成一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3、在○里填上“+”“-”“×”“÷”。3○3>812○4=89○3>818○6>88>25○58=8○04、猴妈妈有16相桃子,想平均分给一些小猴子。猴妈妈最多有几种不同的分法?5、一根绳子长16米,对折再对折,每段长()米6、有一些花,比20多一些,比30少一些,把这些花分给小朋友,每人6朵,正好分完,共有几个小朋友?总结反思:在本节课中我学到了什么?自我评价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第4课时 除法应用题  主备人:审定人:执教者:导学内容:教科书第29—30页的内容导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3、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4、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导学重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导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师导学学生学习导学目的个人复备情景导入提出问题1、课件出示出示例3主题图,发现信息,提出问题(1)师:同学们在课间喜欢玩什么游戏?是怎么玩的?师: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在小组内交流。(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问题。(3)揭示课题师:同学们真能干,一幅图提出了两个问题。该怎么解答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用除法解决问题》。板书:用除法解决问题2、完整地叙述图意1、观察主题图,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看到的情景。学生根据图中信息提出问题。在班上汇报:(1)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2)每组5人,可以分几组?2、在小组内完整的叙述图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理解图意,能将图意说出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自主学习探析问题1、合作探究一:解决问题的方法(1)让学生根据导学案上的问题,列出算式。(2)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板书算式:15÷3=5(人)1、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1):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15÷5=3(组)2、你能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吗?和组里的同学交流。3、课件出示:看!又来了3位同学,现在每组应有几人?(1)、完整地说图意(2)独立思考后,并将算式列在导学案上。(3)在小组内交流想法。(4)全班交流汇报,教师板书算式。4、合作探究二:(1)结合这两道题,观察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15÷3=5(人)15÷5=3(组)(2)小组讨论、交流。(3)全班交流、汇报小结:由于这两个问题的第一条信息相同,都是有15个同学在做游戏,所以算式中被除数都是15;后面两条信息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位置刚好交换了,所以算式中除数和商交换了位置,造成了算式的意义不同,一个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另一个表示15里面有3个5。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2):每组5人,可以分几组?2、汇报:15÷3=5(人)15÷5=3(组)3、先在小组里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再全班交流汇报。4、弄清题意,独立思考:现在一共有多少人?如果分成3组,每组应是多少人?与同桌讨论,列出算式。15+3=18(人)18÷3=6(人)观察、思考讨论、汇报结合图理解算式的含义,从而更准确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优化梳理解决问题从刚才的探究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归纳、概括:求每份数要知道总数和份数,求份数要知道总数和每份数;观察思考交流总结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的方法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不管是求份数还是每份数都要用除法计算。互动作业生成问题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9页“做一做”。请学生观察情景图,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小刺猬运水果的故事,引发学生兴趣。指名汇报,订正。2、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第1~2题。(巡视,个别指导)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六第3题。(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3)怎么解决这个问题?(4)指名汇报结果及算式表示的意义。1、完成“做一做”。从图中收集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提出问题,独立解决。汇报。2、独立完成练习六第1~2题。独立完成,汇报。3、完成第3题。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目标达成效果。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总结提升拓展问题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什么样的题用除法计算?自我回顾,自我总结,互相帮助。总结归纳,激励评价,建构知识体系板书设计: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15人做游戏,分成3组,15人做游戏,平均每组有5人,平均每组有几人?可以分成几组?15÷3=5(人)15÷5=3(组)答:平均每组5人。答:可以分成3组。导学反思:导学案:学习目标: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合作探究一: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15人做游戏。分成3组,平均每组几人?算式是:15人做游戏。每组5人,可以分成几组?算式是:15人做游戏,又来了3个人,现在一共有多少人?算式是:每组平均应有几人?算式是:合作探究二:观察15÷3=5(人)15÷5=3(组)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15÷3=5(人)是求15÷5=3(组)是求检测案:1、完成教材第29页“做一做”2、练习六1~3题。3、把条件和问题连起来,再解答。(1)15个羽毛球,平均分给5个班。一共有几个小皮球?(2)18个乒乓球,每班分3个。每个班能分得几个?(3)每班分6个小皮球,分给5个班。能分给几个班?解答:(1)算式: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自我评价第5课时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主备人:审定人:执教者:导学内容 (教材第31页的例题4和相应的练习)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1、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导学重点1、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导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师导学学生学习导学目的个人复备情景导入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一逛。出示例4的主题图。2、观察主题图,说图意。看主题图,进入情境。汇报有什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探析问题1、自主探究一,学习例4(1)图中的小朋友在议论什么?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么想的。(2)提出问题:小明想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合作探究一:(1)要求买5辆小汽车要付多少钱,得先知道什么?引导学生得出:12÷3=4(元)是求1辆小汽车多少钱。因为要知道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须要先知道1辆小汽车多少钱。(2)怎样求一辆小汽车的价格?怎样列式?(板书)(3)解决问题: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用什么方法计算?结果是多少?(板书)1、观察情境图,汇报。并说说是怎么想的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1)思考,汇报:要先知道一辆小汽车的价格。(2)思考:由“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可以求出一辆小汽车的价格。列式:12÷3=4(元)(3)用乘法计算。列式:4×5=20(元)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选择商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等一系列学习过程。此活动的设计,不但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主动探究的能力。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3、鼓励学生再提出问题:根据主题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适当引导)4、肯定学生的表现。问: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怎样列式?各个算式和结果分别表示什么意义?3、小组交流,根据主题图中各商品的价格再提出其他问题。如:4个篮球要多少钱?用买4个篮球的钱可以买多少个闹钟……4、全班交流,解决问题。篮球的单价是9元,闹钟的单价是6元。9×4=36(元):表示买4个篮球要付的钱。36÷6=6(个):表示用买4个篮球的钱可能买多少个闹钟。优化梳理解决问题合作探究二:总结方法。同学们刚才表现都很好,那么谁能通过刚才我们解决的这些问题,说一说我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小组交流,全班汇报。学生发言,共同总结出:像今天这样根据已知信息求几个物品的价钱,都要先解决买一个物品的价钱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再解决买几个物品的总价钱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学生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互动作业生成问题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题。2、问:要完成这道题必须先知道什么?3、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4、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4、拓展提高。先独立完成作业,然后小组内互相帮助。小组展示作业情况,并互相评价,谁的作业最漂亮。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目标达成效果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分别表示不同的数。已知:◎÷3=△□×△=24★×□28如果:★=7那么◎=()总结提升拓展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收获了什么?自我回顾,自我总结,互相帮助总结归纳,激励评价,建构知识体系板书设计:用乘法、除法解决实际问题(1)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2)买一辆小汽车要多少钱?12÷3=4(元)(3)买5辆小汽车要多少钱?4×5=20(元)第5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探究一:要求买5辆小汽车要付多少钱,得先知道什么?要知道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须要先知道?求一辆小汽车的价格怎样计算?列式: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列式:合作探究二:总结方法:像今天这样根据已知信息求几个物品的价钱,都要先解决买一个物品的价钱是多少,用()计算。再解决买几个物品的总价钱是多少,用()计算。当堂检测:1、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2题。说说是怎样想的。2、拓展提高。□△◎★分别表示不同的数。已知:◎÷3=△□×△=24★×□28如果:★=7那么◎=()3、妈妈买了3个茶杯用去24元钱,爸爸买了4个饭碗用去36元钱。茶杯和饭碗哪个贵。贵多少?总结反思:在本节课中我学到了什么?自我评价第6课时巩固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主备人:审定人:执教者:导学内容:(教材第32-34页练习七的第5—10题)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导学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乘除运算的应用题。2、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导学重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导学难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师导学学生学习导学目的个人复备情景导入提出问题口算练习。1.卡片口算。2.练习七第6题。开火车进行接力口算。分小组进行夺红旗比赛。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自主学习探析问题1、引导完成教材第33页练习七第5题。(1)让学生完成前两个问题。(巡视,指导)指名汇报。(2)引导学生再提出问题。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七第9题。(1)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看图思考,独立完成练习。(2)同桌相互交流,说说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3、引导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七第10题。(1)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确定要先解决什么问题。(2)让学的要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巡视,指导)(3)指名汇报。学生看图独立思考完成。交流汇报,集体订正。学生看图思考,独立完成练习。同桌相互交流,说说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学生观察画面,确定先要解决什么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全班交流汇报。练习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扩大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用数学的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优化梳理解决问题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学生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交流。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沟通的能力。互动作业生成问题1、完成教材第33页练习七第7题。2、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七第8题。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互动探究:1、盒子里有一些饼干,它们的块数比30多,比40少,如果把它们平均分,那么平均分成的份数和每份数同样多。你知道盒子里有多少块饼干吗?2、思考题:妈妈分苹果,如果每人1个还剩1个,如果每人2个,就少2个。家中有几个人?妈妈拿来了几个苹果?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再集体订正。小组内讨论。全班交流。总结提升拓展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收获了什么?自我回顾,自我总结,互相帮助总结归纳,激励评价,建构知识体系第6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巩固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乘除运算的应用题。合作探究一:盒子里有一些饼干,它们的块数比30多,比40少,如果把它们平均分,那么平均分成的份数和每份数同样多。你知道盒子里有多少块饼干吗?分析:由“平均分成的份数和每份同样多”可以知道盒子里的饼干块数等于两个(填“相同”或“不同”)的数的积。又由“它们的块数比30多,比40少”可以知道这两个相同数的积等于三十多,那么两个相同因数的积是三十多的算式是。盒子里有()块饼干。合作探究二:妈妈分苹果,如果每人1个还剩1个,如果每人2个,就少2个。家中有几个人?妈妈拿来了几个苹果?分析:把“每人分1个”与“每人分2个”联系起来。即先每人分1个后再给每人分()个就变成了每人分到了2个。由‘每人1个还剩1个’,就把剩下的1个再接着分。有()人能分到2个。“每人每年个就少2个”也就是有()人没有分到2个。那么“家中有几人?”列算式是:“妈妈拿来了几个苹果?”列算式是:当堂检测:1、完成书上练习七7、8题。2、列式计算。4个7相加的和是多少?除数是6,被除数是30,商是多少?18里面有多少个3?把10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1、草地上有4只小鸡,兔子的只数是小鸡的3倍,如果每2只兔子放在一个笼子里,可以放几个茏子?总结反思:在本节课中我学到了什么?自我评价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主备人:审定人:执教者:导学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对本单元知识进行全面地整理和复习。2、通过动手分一分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3、通过练习,熟练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4、通过综合运用,提高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导学重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对本单元知识进行全面地整理和复习。导学难点:通过综合运用,提高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导学方法:自主归纳、总结巩固练习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师导学学生学习导学目的个人复备情景导入提出问题1、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看书,你知道我们在这一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吗?2、这节课我们就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思考,回忆并积极抢答:表内除法。明确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复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探析问题1、合作探究一:单元知识整理(1)在这一单元,我们学到了哪些新知识?把你自己整理的在小组内交流,每个小组选取整理出一份最完整的作品。(2)组织学生进行汇报。(3)师生共同小结本单元知识:除法的意义读、写除法算式除法各部分的名称1、单元知识整理。回忆在“表内除法”这一单元中学习的新知识,在小组内交流。(在班级积极汇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用乘法口诀求商用除法解决问题2、师:你对这些知识还有哪些不太明白的地方呢?请在小组里说一说,并请其他帮忙解决。如果小组里不能解决的,最后在班级交流。3、合作探究二:分一分(1)每位学生拿出8根小棒,平均分一分后再完成导学案。(2)请学生在组内交流分的过程和除法算式。(3)谁能把你的分法和算式说给大家听一听。(4)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种分法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5)小结:这几种分法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2、在小组内交流,互相帮组解决疑惑。3、每位同学拿出8根小棒,平均分一分,再相互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在组内交流分的过程和除法算式。在班级汇报、交流学会自我评价,互相帮助。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提高用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优化梳理解决问题我们是怎样进行整理和复习的?师生共同小结:1、先看书;2、形成知识网络;3、对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学生汇报学会整理复习的方法互动作业生成问题一、填空题。1、在算式10÷5=2中,10叫做(),5叫做(),2叫做()。2、有12个△,每3个为一份,可以分成()份,算式是()。3、20÷5=4,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还表示20里面有()个()。二、引导完成教材第35页第2题。集体订正。指名汇报。三、综合运用1、出示第3题情景图。2、巡视,指导。3、指名汇报四、联系身边的事,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1、独立完成在导学案上,在小组集体订正答案。2、完成第35页第2题。口头汇报。3、完成第35页第3题。4、在小组内说一说,指名在班级交流。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检查学生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否熟练。提高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总结提升拓展问题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自我回顾,自我总结,总结归纳,激励评价,建构知识体系。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除法的意义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读、写除法算式表内除法(一)除法各部分的名称用乘法口诀求商用除法解决问题导学案:学习目标: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合作探究一:单元知识整理(1)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了哪些新知识?(2)你对这些知识还有哪些不太明白的地方呢?合作探究二:分一分请拿出8根小棒,平均分一分我是这样分的:我把8根小棒()分成了()份,每份有()根。算式这样列:还可以这样分:我把8根小棒()分成了()份,每份有()根。算式这样列:检测案:一、填空题。1、在算式10÷5=2中,10叫做(),5叫做(),2叫做()。2、有12个△,每3个为一份,可以分成()份,算式是()。3、20÷5=4,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还表示20里面有()个()。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二、看图写算式。三、列式计算。1、、把1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2、20里面有几个5?四、解决问题有20个皮球。(1)平均分给5个班,每个班能分几个?(2)每个班分4个,能分给几个班?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2.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3.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4.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教材说明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体现了方法的前后一致性,学生比较容易掌握。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使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交流。例如,在描述红领巾上的三个角时,可以说出“有两个锐角和一个钝角”的结论(在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只能判断红领巾上的三个角都不是直角)。另外,直角、锐角和钝角概念的掌握,可以为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奠定基础。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平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旋转现象。教材在介绍这两种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此外,教材还通过在方格纸上将图形进行平移,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并会画出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形。在编排上,不管是锐角和钝角的认识,还是平移和旋转的认识,教材都是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抽象出数学概念,最后,又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概念,体现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教学建议1.注意结合生活实际教学几何概念。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的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支持。为此,在引入概念时,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除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素材以外,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实际,为学生准备其他的实物,帮助学生认识锐角、钝角以及平移、旋转现象。2.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新课标第一网教学中可以仿照教材上设计的活动,通过折叠、做角、画角、拼摆、拉一拉、转一转,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除了教材上提供的活动形式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自行设计一些活动。例如,让一名学生站在教室里,演示一下分别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平移一步、两步……再如,让一组学生手拉手围成一圈,旋转一下,或是拿一根线,一头拴上橡皮,在空中旋转一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平移和旋转的特征。3.准确把握教学要求。教学时,要准确把握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要求。例如,教学锐角和钝角时,重点是让学生对一个角和直角进行比较大小,知道它是锐角(或钝角)就可以了。再如,本单元对平移、旋转主要是从生活化的角度让学生初步感知,使学生大致能辨别这两种现象,并能通过操作对图形进行简单的平移(或旋转)。《锐角和钝角》导学设计主备人:审定人:执教者:导学目标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1、通过观察不同大小的角,形成直角、钝角、锐角的表象,会用三角尺画角。2、能根据直角判断钝角和锐角,能在生活中找出三种角。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交流探索的能力。导学重点通过与直角比较辨认锐角和钝角。导学难点通过做角、找角、分角、画角、拼角等多种形式来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导学准备每组一盒画有大小不同的角的卡片、三角板、尺子、多媒体课件等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师导学学生学习导学目的个人复备情景导入提出问题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角的知识,你知道哪些?请说一说。今天我们接着学习有关角的知识,请看主题图,你在哪些地方发现了角?请指出来。问题: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生说角的知识。生指角。生说共同点和不同点。从引入开始,注重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探析问题合作探究一:认识锐角和钝角小组合作对指出的角根据大小不同进行分类根据学生的分类结果给出各种角的名称(即锐角与钝角)以及判断标准。合作探究二:分角、找角、做角、画角、拼角1、分角练习九的第2题2、找角鼓励学生说说教室里或生活中哪里还有锐角或钝角。3、做角: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活动方式做出不同的角巩固对三种角的认识。4、画角用三角尺分别画一个直角、钝角、锐角。5、拼角引导学生用三角板做拼摆图形的游戏。在此图形中有几个角,分别是什么角,是由三角板上的哪些角组成?小组合作,交流分类结果。展示分类的结果。说出各角名称和分类标准。采用分角、找角、做角、画角、拼角多种方式进行练习。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收集组员情况,向全班同学展示汇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掌握锐角和钝角的特点。让学生自己体验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认识直角、锐角、钝角。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优化梳理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学习锐角和钝角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几种角?2.你是怎样判断的?独立回答培养归纳能力。互动作业生成问题1、完成教材第38页做一做。2、完成练习九1-4题。先独立完成作业,然后小组内互相帮助。小组展示作业情况,并互相评价,谁的作业最漂亮。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目标达成效果总结提升拓展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收获了什么?回家查资料,认识比钝角更大的角。自我回顾,自我总结,互相帮助总结归纳,激励评价,建构知识体系板书设计:锐角和钝角《锐角和钝角》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不同大小的角,形成直角、钝角、锐角的表象,会用三角尺画角。2、能根据直角判断钝角和锐角,能在生活中找出三种角。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交流探索的能力。合作探究一:认识锐角和钝角把下列角按大小不同分类12345我们已经学习了角,刚才我把这些角分成了类,比直角小的角叫角,比直角大的角叫角。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合作探究二:分角、找角、做角、画角、拼角1、分角练习九第2题2、找角找出生活中的锐角和钝角3、做角做一做(采用折角、拼角或做活动角的方式做角)4、画角练习九的第3题(用三角板画直角、锐角和钝角)5、拼角练习九的第4题(用三角板拼角)当堂检测:1、是锐角的在□里画“√,”是钝角的在□里画“○”。□□□□□2.数一数,填一填.  右图中:  直角有(   )个,锐角有(   )个,钝角有(   )个.总结反思:在本节课中我学到了什么?自我评价《平移》导学设计主备人:审定人:执教者: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导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2)使学生能在方格图上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  (3)初步向学生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2.情感目标。  (1)向学生渗透热爱大自然,主动探索科学的思想。(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竞争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学重点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导学难点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数出平移的格数。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导学准备课件、黑板上画格子图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师导学学生学习导学目的个人复备情景导入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喜欢运动吗?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运动,我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录像,录像中的物体都是怎样运动的?请你用手势表示出它们运动的路线。师:同学们看,像轮船沿着直线航行、电梯沿着直线上下、电动门沿着直线开关,这样物体从一个位置沿着直线运动到另一个位置,这种现象就是平移。(粘纸船在黑板的方格图上,出示课题:平移)课前同学们预习了平移的内容,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那么平移倒底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观看录像,用手势比划,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沿直线运动)。初步感知平移生齐读课题小组内交流自己预习的收获和困惑,组长收集组员的预习情况,准备向全班同学展示汇报。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观看录像,初步感知平移现象。通过学生的汇报,提出问题,明确本课要达成的目标,朝着目标去学习。自主学习探析问题合作探究一:平移的特点1、师: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请仔细观察,说出平移的特点。请两位同学上台手挽手站好,一起向前平移2步,再向左平移2步,再向后平移2步,最后再向右平移2步。经过4次平移,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2、师:请说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合作探究二:数出平移的格数。1、师:在生活中我们用“前、后、左、右”描述平移现象,在平面图形上我们通常要用“上、下、左、右”这样的词来表示描述平移现象,如:黑板上的纸船小组讨论,畅谈平移的特点。生说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具体感知平移。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向右平移了,那么到底纸船向右平移了几格呢?请你们试着数一数小船向左平移了几个格?师:老师教给你们一个小窍门:那就是先选一个观察点,看这个点向左平移了几个格,也就是小船向左平移了几个格。我们就先以船头为观察点,一起来数一数船向右平移了几格,行吗?你也可以选船尾、桅杆为观察点。 师:为什么我们选的观察点不同,他们平移的距离一样长呢?师:谁来完整地说一说船是怎样平移的。(再将船移动几次,请生描述) 师:同学们数的非常准确。就在我们数格子的时候,我们的两位朋友发生了争论,我们听听看到底怎么回事?(课件播放:我站在船头,你站在船尾,我平移的距离比你长。不对,不对,咱俩平移的距离一样长。)师:现在就请你们来评评理,到底谁说得对呢?同学们可以看着第一张师:为什么他们平移的距离一样长呢?小组讨论,组长收集组员情况,准备向全班同学展示汇报。师生一起数出向右平移了几格。生以船尾、桅杆为观察点数格数。生:因为是同一条船。师生共同完整描述平移现象。小组讨论,组长收集组员情况,准备向全班同学汇报。通过方格纸的实际操作,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平移现象。优化梳理解决问题师:对了。只要是在这条船上,不管是哪一个点或物体,都是向右平移了4格,与船本身平移的距离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以后数一个图形或物体平移了几格,只要在这个图形或物体上找到一个观察点,看这个点平移了几个格,这个图形或物体就平移了几个格。培养归纳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互动作业生成问题完成课本上的做一做、练习十的1、2、4、5、7题。先独立完成作业,然后小组内互相帮助。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目标达成效果总结提升拓展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收获了什么?课外用平移创作一幅精美的图画自我回顾,自我总结,互相帮助总结归纳,激励评价,建构知识体系板书设计:平移物体从一个位置沿着直线运动到另一个位置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平移》导学案学习目标: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使学生能在方格图上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合作探究一:说出平移的特点物体从一个位置沿着运动到另一个位置,这种现象就是平移。说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合作探究二:数出平移的格数船向平移了格。当堂检测:完成课本上的做一做、练习十的1、2、4、5、7题。总结反思:在本节课中我学到了什么?课外用平移创作一幅精美的图画。自我评价《旋转》导学设计主备人:审定人:执教者:导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2)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旋转的两种方向。  (3)初步向学生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2.情感目标。  (1)向学生渗透热爱大自然,主动探索科学的思想。(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竞争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学重点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导学难点让学生感知旋转的两种方向。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师导学学生学习导学目的个人复备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情景导入提出问题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平移,它有什么特点。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另一种运动现象,请看屏幕(电风扇、风车等正在旋转的物体),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它们是怎么动的。这种现象又有什么特点?师:同学们看,像电风扇、风车的叶片绕着某点转动,这种现象就是旋转。(出示课题:旋转)课前同学们预习了旋转的内容,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那么旋转倒底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说平移特点生观看录像,用手势比划,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绕着某点转动)。初步感知旋转生齐读课题小组内交流自己预习的收获和困惑,组长收集组员的预习情况,准备向全班同学展示汇报。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观看录像,初步感知旋转现象。通过学生的汇报,提出问题,明确本课要达成的目标,朝着目标去学习。自主学习探析问题合作探究一:旋转的特点1、师: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请仔细观察,说出旋转的特点。请一位同学上台站好,向左、右、后转动。2、师:请说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合作探究二:感受旋转的方向。1、展示两类按照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3、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4、给旋转按不同的旋转方向起个名字。小结:象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时针旋动,而跟它相反的转动叫逆时针旋转。小组讨论,畅谈旋转的特点。生说旋转现象。小组讨论,组长收集组员情况,准备向全班同学展示汇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能力,具体感知旋转。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通过分类和观察钟面实际操作,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旋转两种方向。优化梳理解决问题1、旋转的特点。2、旋转的方向。生谈旋转的特点和方向。培养归纳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互动作业1、完成43页第三题。精彩文档\n实用标准文案生成问题2、自己表演一个旋转。让你手里的东西旋转起来。3、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转动。4、动手完成课本42页做做一做。先独立完成作业,然后小组内互相帮助。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目标达成效果总结提升拓展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收获了什么?课外用平移和旋转创作一幅精美的图画自我回顾,自我总结,互相帮助总结归纳,激励评价,建构知识体系板书设计:旋转绕着某一点转动《旋转》导学案学习目标:结合实例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和旋转的两种方向。合作探究一:说出旋转的特点物体绕着某一点,这种现象就是旋转。说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合作探究二:感受旋转的方向根据旋转方向的不同,把旋转分为旋转和旋转。当堂检测:1、完成43页第3、8题。2、自己表演一个旋转。让你手里的东西旋转起来。3、动手完成课本42页做做一做。总结反思:在本节课中我学到了什么?课外用平移和旋转创作一幅精美的图画。自我评价精彩文档

网站简介

奥数库(www.aoshuku.com)是一个专注奥数知识扩展和学习的在线教育网站,内容涵盖了奥数题、数学题、试卷、课件、知识点、数学公式等,拥有大量的奥数题库和数学题库,包含全国中小学各个版本教材,深受中小学师生用户喜爱的网站。

微信公众号

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如部分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过以下方式联系站点负责人。

2016-2021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 闽ICP备2021004933号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分享,如有版权作品存在问题或内容中存在违法和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系403074932@qq.com

闽公网安备 35021302000396号

闽ICP备2021004933号
返回首页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