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n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二)、数学思考方面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三)、解决问题方面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四)、情感与态度方面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n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四、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五、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1、两位数加一位数………………………………………………3课时左右2、两位数减一位数………………………………………………5课时左右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2、2——6的乘法口诀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复习和整理…………………………………1课时左右(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n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左右(七)、统计(3课时左右)(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九)、总复习(4课时左右)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n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教材分析: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单元教学要求: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内容:课本P1、2,例1\n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学准备: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汇报。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4、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2、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n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1、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1、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四、课堂总结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五、随堂练习\n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内容:课本P3,例2,练习一1、2、3。教学目标: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准备:尺子、图钉、纸条等\n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2、介绍认识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一)、认识厘米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学生活动,同桌交流。5、巩固1厘米的表象。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二)、用厘米量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n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1、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2、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四、课堂总结五、随堂练习教学反思:\n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实践活动:我长高了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包括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实践活动:我长高了,这部分教材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测量长度的活动。教材通过让学生互相量身高、步长、臂展以及测量门窗的宽度等实际活动,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同时,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感受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教材还设计了统计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单元教学要求: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3.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n单元教学重、难点:注重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笔算的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单元课时安排:1、两位数加一位数………………………………3课时左右2、两位数减一位数………………………………5课时左右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我长高了…………………………………………1课时左右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教学内容:课本P8---P10例1、例2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教学重点: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景导入,激发兴趣\n投影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2、完成P9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3、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4、完成P10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三、练习,实践应用1、练习二第1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2、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计算,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五、随堂练习教学反思:\n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内容:课本P11---P12例3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3、能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学重点: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第8页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n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3。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2、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3、3、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4、完成练习二第3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或是摆小棒帮助理解。再列竖式计算。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5、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算理。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P11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2、完成P12做一做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学生汇报。 3、完成P13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订正,指两道题说说计算方法。[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学生能更为熟练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梳理。五、随堂练习教学反思:\n第三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教学内容:课本P14---P15练习二教学目标:1、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为退位减法的学习做准备。 2、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3、引导学生在辨识的练习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重点: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而准确的进行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学习了关于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指名汇报。2、总结得真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大的收获。[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二、合作探索,巩固知识。1、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5题。教师巡视、指导。做完以后请小朋友在小组内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n2、名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3、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这些计算对吗?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把错误的改正过来。指名汇报,并说出错误应该如何改正。4、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9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5、完成第14页练习二第7题。仔细读题,理解题意后完成填表。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观察表格,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指名汇报。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6、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8题。有四只小白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现在它们正在为谁采的蘑菇最多而吵闹,你能帮帮它们吗?7、怎样做才能解决它们的问题?指名汇报。8、完成第15页练习二第10题。请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设计意图]:加深理解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从知识、方法上进行总结。四、随堂练习教学反思:第四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n(不退位减法)教学内容:课本P16、17例1,练习三1---3题。教学目标: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主题图。 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3、汇报: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北京赢了?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1.仔细地观察图。怎么解决聪聪的问题。板书算式:56-22,思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小组交流算法。指名汇报。2、小结: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n二、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交流算法。汇报结果及算法。2、完成第20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3、完成练习三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观察两道题的区别与联系,在小组内交流发现。[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掌握计算方法。三、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学生先互相说说再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四、随堂练习教学反思:第五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n教学内容:课本P18---P19例2、例3教学目标: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2、通过情景的创设,增强学生的爱国这情。教学重点:掌握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并明白其算理。教学难点:能运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小棒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出示主题图。聪聪还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回答。[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2。A.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思考计算方法。B.分小组交流想法: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C.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D.如不能口算,可以用竖式计算。E.用摆小棒理解退位的算理。F.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思考并汇报。2、教学例3。\n出示50-24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3、小结。先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分小组交流想法。并汇报: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设计意图]:通过猜想、练习、交流总结,使学生掌握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2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5题。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指名汇报3、完成练习三第6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并说明错误的原因,及怎样改正。[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五、随堂练习教学反思:第六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教学内容:课本P20---P21练习三教学目标:\n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较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度和准确度。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和检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图片和题卡教学过程:一、总结引入小朋友们,学习了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减法。你们有哪些收获呢?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指名汇报。总结得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设计意图]:课前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二、巩固练习1、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4题。请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怎样求还剩多少个?指名回答。板书算式:32-11。这道题该如何计算呢?2、完成第20页练习三第3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选一道题说说计算方法。3、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9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4、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7题。同桌两个同学与相说一说下面各题差的十位上是几?你是怎样想的?5、第22页练习三第10题。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指名汇报。怎样求雨伞多少钱一把?独立完成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计算方法。指名汇报,并说明算法。1、第22页练习三第11题。先自己独立完成,完成后从加法和减法中各选一道题在小组内说说计算的方法。指名汇报、订正。[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n三、强化练习1、完成第21页练习三第8题。有3只母鸡带着自己的孩子出来找吃的东西。可三家的小鸡混到了一起。你能帮助鸡妈妈找到自己的孩子吗?教师巡视。指名汇报、订正、评比。2、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2题。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明填法。3、完成第22页练习三第13题。看了表以后,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指名汇报。选择两个你喜欢的问题列式算一算。同桌的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并说说计算的方法。[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练习的熟练性。四、总结: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五、随堂练习教学反思:第七课时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教学内容:课本P23例4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3.培养学生的数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学生学会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教学难点:\n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汇报。[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二、合作探究(一)、教学例41、出示题目,仔细观察、思考。分组讨论。2、学生探讨解答的方法。学生回忆、迁移思考,或是摆学具帮助理解。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解答的思路。学生汇报。(二)、完成第23页做一做。观察图,在小组内交流了解到的信息。指名说明解题思路。思考、提问,在小组内交流问题。选择一个提问进行解答。全班交流并说出解答思路。(三)、小结:比较一下,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以前学习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指名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所学知识。[设计意图]:在操作中掌握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四第3题,选择二题说说计算方法。2、完成练习四第1、2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解答方法,体验解答的过程。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总结。五、随堂练习\n教学反思:第八课时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练习课)教学内容:课本P24---P25,练习四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简单问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提高学生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的计算技能。教学难点:\n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出示:二(1)班原有38位同学,这学期又转来5位同学,二(1)班现在有多少位同学?这道题该怎样解答?把你的解答思路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汇报解题思路。学生自由说。[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练习的目标。二、合作探索1、完成第24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并回答。2、完成练习四第8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选题说计算方法。计算两位数与两位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指名汇报、归纳。3、完成练习四第5题。观察统计表学生分小组交流从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学生汇报发现。思考、提问,和同桌交流问题。选择两个问题列式算一算。学生汇报提出的问题及解答思路。[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熟练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同时提高学生的统计意识。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练习四第6题。观察图,把你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并汇报:怎样做可以知道第二只啄木鸟吃了多少只虫?在练习本上解答出来。学生汇报解题思路。2、完成练习四第7题。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指名回答。怎样做可以知道小玉攒了多少钱?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指名汇报解答方法。做了这道题,你想到了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回答。五、随堂练习\n教学反思:第九课时连加、连减教学内容:课本P26---P27例1、例2教学目标:1、通过同学间的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3、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重点: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教学难点:灵活使用口算或加减法竖式等方法计算连加连减的问题。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教学过程:\n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口答。7+6+58+9-1324-10-720+30+1017-3+4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三个的加减法。[设计意图]:复习引入,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二、合作交流,掌握算理1、教学例1。(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图并了解信息。(2)、出示表格。学生根据表格了解信息并提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你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3)、怎样求一共摘了多少个西瓜?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28+34+23这道题怎样计算呢?学生试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学生汇报,展示算法。比较各种竖式的区别与联系及优劣。2、教学例2。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主题图,了解信息。分小组交流从图中发现的信息。思考解题方法。在练习本上写出连写的竖式。学生,汇报,板演解答过程。3、完成练习26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汇报、板演,并说明计算方法。[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掌握用竖式连写的方法,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27页做一做。2、完成29页练习五第1、2题。3、引导完成29页练习五第3题。算好后学生说说计算方法。[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100以内的加减法。四、课堂总结:学生在知识、方法上做一个回顾。学生自由说说。五、随堂练习\n教学反思:第十课时加、减混合教学内容:课本P28例3教学目标: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2、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教学难点:能正确的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小朋友们,你们在乘坐公共汽车过程中发现了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说给同学听一听。[设计意图]:激发学习的兴趣。\n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教学例3。(1)出示主题图。了解信息,小组交流。(2)出示应用题: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人28人,现在有多少人?理解题意、独立解答、小组交流、汇报板演。在练习本上写连写竖式。2、练习。完成P28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说说计算过程。3、小结。加减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进行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设计意图]:1、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初步掌握方法。2、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五第4题,第8题分小组比赛完成。指名说说计算方法。2、完成练习五第5、8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完成练习五第6题。观察了解信息,和同桌交流发现。独立思考并说计算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生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五、随堂练习教学反思:\n第十一课时加、减法估算教学内容:课本P34例4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培养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教学重点: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教学难点:探究加减法估算的方法,初步形成估算的技能。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去过超市吗?我们在买东西时有时并不需要算的很精确,你只需要算出一个大概的数就可以了。[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二、合作探究\n1、教学例4。想一想,在小组内说一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情况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要计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1)、出示主题图。妈妈带了100元钱够不够,需要精确计算吗?(2)、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估算,并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汇报估算方法。观察、比较这些估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发现。学生汇报,归纳。(3)、精确计算一下这三样东西一共要花多少钱,还剩多少钱,来检验一下自己的估算结果是否合理。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检验以后学生汇报想法。2、完成P31页做一做。仔细看图,理解题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估算方法。[设计意图]:1、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问题可有不同的方法。2、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增加数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三、巩固练习,检验效果1、完成P32练习六第1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学生汇报,并说明是怎样进行判断。2、完成练习六第2题看图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学生汇报,并说明估算方法。3、完成练习六第3题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汇报。[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加减法估算的能力。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梳理。五、随堂练习教学反思:\n第十二课时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课本P33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1、复习和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1、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能灵活运用笔算加减法解决问题。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教学过程: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口算。P35练习七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校对答案并说说计算方法。2、完成P34练习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个别回答。\n[设计意图]:通过口算与笔算的练习,引出课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二、合作交流,归纳整理1、整理。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归纳: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学生独自思考笔算加减法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引导学生整理汇报。2、完成P34练习七第3题学生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3、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后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想好以后在小组内交流。并选择两个问题解答说说解题思路。学生汇报。4、完成P35练习七第6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解题思路。[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三、巩固练习,巩固旧知1、完成P34练习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计算方法。2、完成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判结果及方法。3、完成P35第5题读题理解题意。要知道大约需要多少钱?你是怎读想的?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回答。4、完成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解题思路。[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四、课堂总结:根据板书,学生自己进行回顾总结。五、随堂练习教学反思:\n第十三课时 我长高了教学内容:课本P36、37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对长度单位的实际感知,巩固测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统计知识的掌握,并通过统计表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动手测量生活中的物体的长度,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学难点:在教学活动中有效组织和调控学生的实践活动。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卷尺、直尺、米尺,可以测量身高的体重秤,学生记录统计表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入活动问:你们想知道你的身高是多少?你的两手身开有多长?你的步长是多少?教室的门宽是多少?窗户宽是多少吗?怎样做就可以知道这些答案呢?[设计意图]:提出问题,为活动的进行做好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实践活动1、测量身高。“你的身高是多少?”我们怎样做就可以知道?我们班谁最高?谁最矮?哪个高度的人最多?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很清楚的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学生\n思考后回答:可以使用统计表让我们非常清楚的知道同学们的身高情况。认识统计表。用测量工具测量身高。一边测量一边计录。测量完后进行讨论交流。观察统计表,在小组内交流从表中了解的信息。指名回答。2、测量活动。小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想测量什么?学生进行测量。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尺子的首末端要放在正确的位置上。学生汇报测量情况。[设计意图]:通过统计表获得有用的信息。巩固测量方法,建立长度观念。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三、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实践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收获。四、随堂练习教学反思:\n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2个特点: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角和直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生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教材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等,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单元教学要求: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单元教学重点、难点: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和直角。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n1、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教学重点: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尺画角。教学准备:情景图,剪刀、吸管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学生观察图,交流信息。2、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设计意图]: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感受到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引发学生认识的兴趣。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1、认识角。(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2)、同桌交流。(3)、全班汇报。教师画出角。问: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一个顶点和两条边。(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2、制作角。(1)、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制作出一个角?\n学生独立思考制作角。(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小组内展示角,交流制作过程。(3)、全班交流。谁来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4)、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叉开、收拢。问: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3、画角。(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你认为角该怎么画?(2)、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2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3)、学生练习画角。请小朋友在练习本上画角,画好后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画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总结画角的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物品抽取出数学中所要研究的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制作角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程度有关系,而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1、完成P40页的1、2、题。2、创作画。教师出示用角创作的画,问:这些图画美吗?美在哪儿?你们能用角创作出这样美丽的图案吗?试试看。3、学生创作画。[设计意图]:练习融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学生在练习、创作的过程中丰富了对角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大胆的想象,在活动中体会并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今天的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n教学反思:第二课时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课本P40、41,例3、例4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教学重点:学生初步认识并会判断直角。教学难点: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n(出示活动角)这是什么图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教师演示转动成直角,问:你们见过这样的角吗?这种角就是直角。[设计意图]:通过旧知的复习引发学生认识直角的兴趣。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1、教学例3。(1)、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角?把你发现的这种角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学生小组交流发现。汇报发现。(2)、教师板书画一个直角。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角。(3)、你能制作一个直角吗?想一想你准备怎样制作,做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认识你制作的直角。学生思考制作直角的方法并制作,在小组内交流认识直角。(4)、教师指名汇报制作直角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决定是否介绍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2、教学例4(1)、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小组讨论交流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2)、学生汇报,并验证方法:在我们的三角板上有一个是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现在请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学生观察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3)、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学生分别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围的角中哪些是直角。并汇报。3、画直角(1)、你还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n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然后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一个直角。画好后给小组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学生回忆画角的方法,思考直角的画法再画出直角,交流画直角的方法。(2)、指名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画直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的画法。[设计意图]:通过对学生生活中的物品的观察,以及制作直角等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直角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直角的理解。让学生判断直角、画直角等小组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直角,会正确判断直角。并通过复习角的画法引发学生思考直角的画法及得出画法、正确画直角。三、学习效果测评1、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1题。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直角吗?找到并验证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学生分小组寻找直角并交流。2、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2题。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并要求说出是怎样画的。学生独立画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画的。并汇报说明画法。[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直角以及画直角等练习,让学生体会到直角就在我们的身边。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n第三课时角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内容:课本P42、43页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紧密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加深对角和直角的把握。教学难点: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准备:相关图片、方格纸、正方体和长方体盒子、直尺、三角板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完成第42页练习八的第2题。出示三角形和四边形。\n观察这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指名汇报。学生观察图形并思考。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角和直角。[设计意图]:情境学习,进入新课。二、合作探究1、完成第42页练习八第3。要求观察区分出题中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说说理由。学生观察题中的图形然后判断,汇报说明理由。如第2个图可以引导学生说两条线相接的地方不是一个顶点,而是一段弯曲的线,所以不是角。2、完成第42练习八第3题。教师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或把这两个角做成投影片,把他们重叠起来验证。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从而验证角的大小。指名汇报并说明你发现了什么?3、完成第42练习八第4题。教师先让学生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来检查题里的角是不是直角。学生先独立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检验。指名汇报,并说明理由。4、完成第42练习八第5题。教师用钉子板或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照样子画出两个图形,然后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检验一下是否是直角。学生活动。5、完成第43练习八第6题。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照教科书上的样子画。观察这两个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两个三角形,观察图形、思考、汇报。\n指名汇报。[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了解到: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角的大小与画出的边的长短无关;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都有直角。学生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三、学习效果测评1、完成第43练习八第7题。左图中有3个角,中图中有7个角,右图中有8个角。做题时教师要先让学生找,教师作必要的指点。2、完成第43练习八第8题。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盒子上各面共有24个角。教师指导学生数数看一共有多少个角。学生活动。指名汇报并演示数法。[设计意图]:变式练习加强学生对角和直角的认识。四、课堂总结教学反思:\n第四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单元教材分析: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对乘法的第一次系统了解、认识。教材在编排上紧紧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学生熟练而喜爱的游戏等活动,首先给学生呈现出几个相同加数求和的情况,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从而建立乘法的意义于头脑之中。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以学生的活动情况提供同数相加的情况,引出乘法运算;二、进一步沟通同数相加与乘法的联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材结合具体的事例,激发学生操作、观察等探究性的活动让学生开展有意义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加深对乘法的理解和认识。单元教学要求:1、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2、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单元教学重、难点:1、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与加法的联系。\n2、正确读写乘法算式单元课时安排:(13课时左右)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2、2——6的乘法口诀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复习和整理……………………………1课时第一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课本p44~46页,例1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2、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教学准备:小棒、练习本、题卡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星期天到了,小明和他的伙伴正在一起玩游戏呢,让我们来看看吧。这是什么地方呀?你最爱玩什么项目?[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n二、认识乘法建立概念1、出示插图数一数:摩天轮上共有几人2、分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数?怎样算?3、请分组汇报说说你们是怎样算的?板书:1)1+1+1+1+1+1+1+1+1+1+1+1+1+1+1+1+1+1+1+1=20有1+1+……+1+1=20几个1相加?20个1相加2)每个吊厢坐4人,一共有5个4相加,4+4+4+4+4+4=20还有别的算法吗?3)2+2+2+2+2+2+2+2+2+2=2010个2相加4)6+6+6+6+6+6=366个6相加4、师小结:像上面算法来算,你觉得怎样?对呀,太麻烦了.为了更简便地表示像这种有很多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板书:“乘法”5、同学来观察一下黑板上面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大家说得对,根据这些特点,我们把很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简化,如在相同加数和这加数的个数间写上一个符号“×”,叫乘号。板书1)1+1+……+1+1=20×1或1×202)4+4+4+4+4+4=5×4或4×53)2+2+2+2+2+2+2+2+2+2=2×10或10×24)6+6+6+6+6+6=6×6用乘号“×”表示运算的式子叫做乘法算式,读做20乘1,1乘20,5乘4,4乘5,\n2乘10,10乘2即:几个几相加写作:几×几读作:几乘几6、小组活动,集体评价乘法算式和乘号的写、读。[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科书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这些情景中感受生活中大量相同加数求和的事例,从而感受乘法意义。三、尝试练习:刚才学习了写、读乘法算式,学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1、看游乐园过山车上共有几人?加法算式:算式中有()个()相加乘法算式:或小火车上共有几人?加法算式:算式中有()个()相加乘法算式:或荡秋千共有几人?加法算式:算式中有()个()相加乘法算式:或2、书上的主题图。你们瞧,他们正用小棒在桌上摆着各种各样的图案呢,都有些什么图案呢?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想一想要摆出这些漂亮的图案,分别要用多少根小棒呢?谁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算一算并写出算式学生板演:刚才拼图游戏中的4号同学摆的房子和树用了几根小棒?14+6这与其他算式有什不同?是呀,像这样只有出现相同数连加的时候,可以把加法算式简写成乘法算式,但加数不相同时就只能用加法算,不能用乘法算。[设计意图]利用正、反例子增强对概念的辨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3、归纳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法,具体学了些什么?[设计意图]对每个环节有针对性的小结,加深了对乘法的认识。\n四、随堂练习: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教学内容:课本p46页。例2、例3。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被乘数和乘数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会正确地写出乘法算式。教具、学具准备:教师要准备气球、梨和熊猫图,学生准备红花、小圆形、梨和熊猫的学具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教师让学生用红花摆4个2,说出相同加数是什么?有几个相同加数?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并读出2乘以4,表示4个2相加。2、教师让学生用小圆形摆,自己想摆成几个几都可以。摆后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教师巡视时,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最后教师挑选不同摆法的学生,要他们说出:摆成几个几,相同加数是什么?有几个相同加数?读出乘法算式。\n[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加深对两个基本运算意义的认识。二、新课1.教学例2。教师摆出一幅有5个气球的图,说明这是1个5,再陆续摆出三幅同样的图,并且先后问现在是几个5?出四幅气球图后,让学生说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教师板书:5+5+5=155×3=15教师应该对照连加算式结合着乘法的含义简单地加以说明:5乘以3表示3个5连加;相同的加数是5,5就是因数。有3个5相加,或者说相同加数的个数是3,3也是因数,5乘3得15,15是积。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例1中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教师拿出如右图的卡片。练习时,先出示4+4+4+4+4+4+4+4+4=36,让学生读加法算式,说出相用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加数。然后让学生看着加法算式说出乘法算式后,再出示4×9=36,读出乘法算式,说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的卡片,应制成不同内容的多张卡片,以便反复练习。)[设计意图]让学生熟记乘法的各部分,有利理解和计算。三、巩固练习做课本第47页上“做一做”的练习。做第1题时,让学生先看图,按照图中的内容,分别填出:相同的加数是几,就用几做因数;有几个相同加数,就用几做因数,最后写出乘法算式。做练习九第3~8题。第3题,可由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先让学生把图看清楚,每堆有几只熊猫?一共有几个几只?再按照书上的要求填数。第7题,可以联系乘法的含义,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判断必须是几个相同数连加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另外,也可能有少数学生把3+3+3+2改写成3×3+2,这个式子是对的,遇到这种情况,可给以鼓励,但这是乘加两步运算的式子,开始学乘法不要求学生能写出这样的式子。[设计意图]用多种形式练习,及计算过程的强烈对比,达到熟练计算。\n四、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同学们能够从乘法的含义出发正确地写出乘法算式。五、随堂练习教学反思:第三课时练习课(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49页,练习九的第1~6题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2、会读写乘法算式。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熟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教学准备:练习本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我们学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大家都学得很认真。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出示1、爬梯比赛:以组为单位,每人做一道,看哪一个组在规定时间内爬得高。3+3+3+24+45+5+51+1+1+1+12+2+2+23+3\n加法算式乘法算式1、赛龙舟: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要想知道参赛的一共有多少人,谁能很快列出一道算式?[设计意图]进一步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二、指导练习1、一共有多少个圆圈?○○○○○○○○○○○○○○○○○○乘法算式:()×()或()×()2、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1)7+7+7+7=()×()(2)3+3+3+3+3=()×()(3)8+8+8+8+8+8+8=()×()3、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3个9相加。()一个因数是6,另一个因数是3。()6和4相乘。()[设计意图]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进一步乘法的内在联系。三、课堂作业:随堂练习教学反思:\n第四课时练习课(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9、50页,练习九的第7~11题教学目标:使学生熟悉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因数和因数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会正确地写出乘法算式。教具、学具准备:教师要准备学具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出示小黑板)1)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4个2相加5个4相加2和7相乘2)3个9相加,和是()。一个因数是9,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设计意图]让学生能根据要求,写出乘法算式,并及时校正。二、读一读。4×56×35×23×4三、看图写算式★★★ ★★★ ★★★ ★★★ ◆◆◆◆◆ ◆◆◆◆◆算式是()×()算式是()×()读作()乘()读作()乘()[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直观图形写出乘法算式,理解乘法意义。\n四、指导完成书本7~11题教学反思:第五课时 5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九第1~3题。教学目的:1、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一5的乘法口诀。2、会用口诀进行计算。3、过乘法口诀的学习,训练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努力教具、学具准备:在长条纸上画5个格,5根小棒,学生每人准备25根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1.大家齐背1~4的乘法口诀。 2.师生对口令。教师说口诀的前半句,学生回答后半句。 二三( ) 二二( ) 一三( ) 四四( ) 一四( ) 二四( ) 二四( ) 三三(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读、背的过程中熟记口诀。二、新课自主探究5的乘法口诀 今天我们学习5的乘法口决,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写出课题“5的乘法口诀”。11、教师出示主题图并提问。你们看,小丽和她的伙伴有在摆小棒了,他们在拼什么呢?(引导学生观察没摆一个要用5根小棒)2、指导学生操作,让我们和他们一起来摆学具好吗?1)\n请大家用小棒摆出一把小伞,你摆一把小伞用了几根小棒?就是几个5?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1×5=55×1=5)1)再摆出一个3、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做解答。大家看到这,我们用小棒摆出的两个,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请你来解决好吗?板书:5+5102×5=105×2=104、教学口诀“二五一十”刚才两个算式都表示有2个5,而他们的结果有都是10所以就用一句口诀来表示。一起读口诀。那么1×5=55×1=5 口诀怎样编?试一试一五得五[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在得出结果的同时,进一步理解了乘法的含义,并为编制相关的乘法口诀,打下了基础。教学其余口诀。1)引导学生摆放第三个。2)问:这时有多少根小棒?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0+5153×5=155×3=153)引导学生编口诀。你能根据这个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吗?4)用相同的的办法教学最后两句口诀。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5+5204×5=205×4=20四五二十20+5255×5=25五五二十五[设计意图]学生独立思考,给如何有效地记住口诀带来了方便。5、引导学生记忆5的乘法口诀。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5的乘法口诀,你们看5的口诀共有几句?怎样才能更好更快的记住这些口诀呢?你有什么好办法?把你的好办法给你的同桌说一说。[设计意图]进一步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体验口诀编制的过程,明确口诀的来源,加深对乘法口诀的理解。三、巩固练习1、开火车。老师说出口诀的半部分,学生补充口诀的后半部分。(先按照一定的顺序出现口诀,再打乱顺序。)2、教材51页《做一做》3、教材52页3、4题。\n[设计意图]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有较浓的积极性。四、拓展性练习1、根据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一五得五()()()()()()()()2、在□里填上正确的数。3+3+3+3=□×□5+5+5+5=□×□6×3=□+□+□=□+□+□+□+□+□4×5=□+□+□+□+□=□+□+□+□3.教师出示。教师任意指圆中的一个数,让学生回答5乘以这个数等于多少。例如,教师指4,要求学生回答“5乘以4等于20”。开始练习时,可以全班学生集体回答,然后再指定学生回答。4.让学生做练习十的第l~3题。[设计意图]强化练习有利发挥学生积极动脑,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五、随堂练习教学反思 : \n第六课时5的乘法口诀练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页练习十第4`~8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熟悉5的乘法口诀,记住5的乘法口诀。2、学会用口诀进行计算。3、通过乘法口诀的学习,训练学生观察、比较和归纳的努力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对口令一五()()()()一十四五()()三五()()()()二十五二五()()学生模仿,同桌同学互对口令,看谁对得又对又快。[设计意图]通过对口令,熟练了五的的口诀。2、写乘法算式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3、填口决。三五()()()()一十四五()()五五()()()()二十五二五()()4、计算\n5×3=5×1=1×5=5×5=5×2=4×5=5×4=2×5=5、看图写算式。△△△△△△△△△ △△△[设计意图]形式多样的练习,使学生对乘法意义有进一步的理解。二、实践题1、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根据口诀写出算式。三五()二五()四五()[设计意图]让学生经过实践后,达到熟练口诀的记忆。三、随堂练习教学反思:\n第七课时:2、3、4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书本第54、55页的例2~例3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十一的第1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2、3、4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2、初步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教学重点、难点:1是使学生熟记2、3、4的乘法口诀,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乘法计算。2、进一步明确乘法口诀的含义和来源,沟通与加法的联系。教具、学具准备:小棒16根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组织复习5的乘法口诀。1、开火车,对口令一五…三五…五五…四五…二五……2、组织学生之间进行对口令活动。[设计意图]组织复习,进一步熟悉口诀,为下面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二、自主探究2、3、4、的乘法口诀1、教学例2教师让学生先看课本插图:小聪和小娟他们种的向日葵已经发芽了这下可高兴了!多可爱的小苗啊!你发现每棵幼苗上面有几片小叶?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编制口诀。1棵幼苗上有2片叶子,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l=21×2=2。教师指着黑板上的算式问:“1个2得数是2,我们可以说成'一二得二'。”并板书:“一二得二”\n 接着教师又让学生看2棵幼苗,问;“这是几个2?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怎样写?”教师指着乘法算式,说:“2个2的得数是4。我们可以说成'二二得四'。”并板书:“二二得四4×5=205×4=20四五二十。[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起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从而顺利地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同时对学生进行爱护植物的教育。2、教学例3出示例3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每行有多少棵向日葵?可以说成几个3?要求一共有多少棵幼苗,如何用乘法算式表示呢?可以编制一句什么样的口诀?板书:一三得三。如果有2行你会列出乘法算式吗?口诀是什么?如果有3行呢?2)引导学生对2和3的乘法口诀进行记忆。引导学生归纳出口诀;“二三得六”。 教师让学生再摆一个三角形,引导学生自己想,自己写,最后归纳出口诀:“三三得九”。[设计意图]对学生半扶半放,让学生主动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3、 教学例4。4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方法跟3的乘法口诀类似。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得到相应的乘法算式和结果。板书:1×4=44×1=42×4=84×2=83×4=124×3=124×4=162)引导学生编制乘法口诀。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3)想一想:1×1=?同桌交流板书:一一得一教师引导学生想:“1个2是2,1个3是3,1个4是4,那么1个1应该是1。相应的乘法口诀是:一二得二,一三得三,一四得四;那么,1乘以1得1,口诀应该是-一得一。”[设计意图]在学习过乘程中,由易到难,层层深入,体现了教学的一般规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三、巩固练习l.做教科书第一25页"做一做"中的练习。 做第1、2题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再集体订正。这样的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的意义和来源,同时用这些口诀进行乘法计算,通过计算又可以巩固乘法口诀。 \n第3题,是对口令游戏题。可以用来复习学过的乘法口诀,训练学生记熟每一句口诀。练习时,可以由教师说题目,先让学生集体说得数,然后再指定学生说得数,尽量多给学生一些练习机会。 第4题,让学生看乘法算式写出乘法口诀,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做练习六第1题。 教学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能背出1-4的乘法口诀。如果某个学生乘法口诀不熟,或者某个学生某句口诀不够熟练,教师都要及时给予帮助。[设计意图]巩固所学新知识,使学生能够正确进行计算。四、小结作业 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要求学生回家背诵2、3、4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n第八课时:2、3、4的乘法口诀练习 教学内容:书本第57~58页的2~6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熟悉2、3、4乘法口诀,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初步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熟记2、3、4的乘法口诀,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乘法计算。2、进一步明确乘法口诀的含义和来源,沟通与加法的联系。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1、开火车,对口令2、背一背二三()五五()四五()二四()三三()二二()三四()三五()二五()四四()一一()一四()[设计意图]巩固2~3的乘法口诀,达到熟练运用。3、填一填5×3=★ ◆×5=10 ●×5=25 ■×2=10 4×◎=20 1×5=□ △×5=15 ☆×5=20 ◇×◆=25 5×★=30[设计意图]用新颖的复习手段,来帮助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4、算一算1)两个因数都是5,它们的积是多少?2)摆一个◇需要根小棒,摆这样的3个◇要多少呢?5、想一想。如果表示5,那么表示(),\n[设计意图]用文字或直观图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二、列式计算a2乘3得几?b3个4是多少?C5个3的积是多少?D两个因数都是4,积是多少?e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多少?[设计意图]此练习是为巩固乘法名称及表示的意义。三、课堂随练教学反思:\n第九课时乘加和乘减教学内容:义教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6页例5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并通过计算帮助自己记忆乘法口诀。4、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1、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2、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3、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教学难点: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小朋友池塘边小熊家是玉米地又大丰收了,你们看一棵棵的玉米多壮呀!出示课本图片[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合作探究,学习乘加和乘减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小朋友从画面上你能收集到那些信息和同桌交流一下2)引导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3+3+33×44×3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这时小熊也来到了它的家玉米地里……它来干什么呢?它搬走了一棵玉米,还剩几棵玉米呢?你会解决吗?4)引导学生列出乘加或乘减的算式。刚才有人用12减1,而12又是从哪里得来的?既然12是刚才用3×4、4×3或3+3+3+3算出来的。那么如果把这两次的计算写成一个算式,你会写吗?[设计意图]先出现一步解决的乘法问题,给学生的下一步学习做好方法上的铺垫。\n请大家在小组内商量商量,然后试一试。小朋友真能干,不仅列出了含有加减法的算式,,还列出了含有乘减法的算式。你们知道这样的算式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吗?请大家想一想,除了可以列出这样的算式外,还可以怎样列式来解决?小组继续讨论。乘加的算式有又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呢?教师小结。乘加或乘减的算式都是先做乘法,然后再做加减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用不同方法进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乘加或乘减法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三、巩固练习1、指导完成56页《做一做》1、2题。56页1题在引导学生看清图意后,列出不同的算式,明确运算的顺序。[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对乘加法和乘减法的运算顺序的认识和理解。四、拓展性学习1、在口里填上正确的数。8+9=口×口+口7+5=口×口+口9+7=口×口+2=口×口-口=口×口-口8×6=口×口-24+6+8=口×33+4+5+6+7=口×口[设计意图]给学生有一定的展示场地,发挥他们的智能。教学反思:\n第十课时用数学—简单的乘法应用题教学内容:义教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59页例6 教学目的:1、学会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2、进一步提高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3、通过解决问题,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学会用乘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提高解题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铺垫孕伏1、开火车学生做5以内的乘法口算练习。2、出示练习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4+4+4+42+2+25+5+5+5+53+3[设计意图]复习相关的旧知,为用乘法解决问题做好相应的准备。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小朋友,森林里的小动物为了度过寒冷的冬天正准备盖房子呢。他们请来了力气最大的小象,帮他们运送木头,你们看他们来了!2、引导观察主题图,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同学们,从图上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呢?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合作解决问题,这位同学提出了“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这个问题大家能够试一试,并把你的想法在4人小组内交流。4、汇报各组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2+2+2=6(根)3×2=6(根)2×3=6(根)5、教师小结,刚才在解决“一共有多少根木料?”\n的问题时,有的同学是按以前学过的加法来解决的,还有的根据乘法的大意一,求几个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来解决,请大家比较一下哪种方法简便?[设计意图]发展学生收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并以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更多的思考方法,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进步成长。三、巩固练习1、课本59页《做一做》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发现图中的的数学信息,并提出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并解答。2、课本60页1~3题,引导学生独立进行解答,然后组织学生集体订正。[设计意图]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用乘法解决数学问题。四、拓展性练习1、填一填,再写出乘法算式。2、1副手套有2只,5副手套有□只。□×□3、1颗五角星有5个角,3颗五角星有□个角。□×□4、1辆三轮车有3个轮子,2辆三轮车有□个轮子。□×□4辆三轮车有□个轮子。□×□5、1个笼子里有3只小鸟,4个笼子里有□只小鸟。□×□a)图中有几个□?请你写出算式。b)把1、2、3、4、5、6、7、8这八个数填在下面的□里。□+□+□+□=18□+□+□+□=18[设计意图]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他们自主发展的机会。五、随堂练习教学反思:\n第十一课时6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1页例71和“做一做”,练习十三第1~3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6的乘法口诀。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的乘法口诀。3、通过训练进一步提高形式的推理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重点、难点:1、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诀。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的乘法口诀。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学生每人准备36根小棒。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大家齐背1~5的乘法口诀。 2.把乘法口诀说完整。 ( )五十五 三( )十二 ( )四得八 ( )四十六 四( )二十 ( )五一十 ( )三得九 五( )二十五 ( )三得六[设计意图]巩固前面所学的乘法口诀 3.写出乘法算式。(l)5个3是多少?(2)4乘以5是多少? 二、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6的乘法口诀,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写出课题“6的乘法口诀”。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完成下表鱼(条)123456(个)[设计意图]通过计算连加法,得出有关6的口诀的结果,为编制口诀打下基础。\n2、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1)请你说说每一列是什么意思?分别表示有几个几?2)根据这个表你能够列出哪些乘法算式?教师随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1×6=66×1=62×6=126×2=123×6=186×3=18 你能编一句乘法口诀吗?把你编的乘法口诀和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口诀 教师在前面写的乘法算式和口诀的右边板书:“1×6=66×1=6一六得六2×6=12 6×2=12二六十二”。让学生打开教科书第61页,在自己一的书上把例7中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填完全。教师让学生填完以后。指定一名学生读出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同时,教师接着板书: 3×6=186×3=18 三六十八4×6=24 6×4=24 四六二十四 5×6=306×5=30 五六三十 6×6=36 六六三十六教师指着黑板上的乘法算式和6的乘法口诀,让学生齐读一遍。 教师在教室内挂的乘法口诀表上添上6的乘法口诀,并让学生读一遍。请你看一下发现了什么?为什么六六三十六“”只有一个算式?[设计意图]教给学生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有利于熟记口诀。三、巩固练习l.摆小棒。课本61页《做一做》要求学生口答,并说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教师在黑板上用6根小棒摆一个六边形。要让学生看清楚教师是怎样摆的。提问: “摆这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学生回答“用了6根小棒”后,教师告诉学生“这个图形叫六边形”。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课桌上摆2个六边形。教师边巡视边帮助摆得不好的同学。学生都摆好后提问: “摆1个六边形用6根小棒,摆2个六边形用了多少根小棒?”学生回答后,让学生接着再摆一个六边形。 “摆3个六边形用了多少根小棒?” “不用摆,如果要摆4个六边形,你知道要用多少根小棒吗?”4.做练习十三第l~3题。(l)做第3题。让学生把得数填在自己的书上,然后再集体订正。\n[设计意图]巩固关于6的乘法口诀。学习记忆乘法的有效方法。 四、 随堂练习教学反思:\n第十二课时6的乘法口诀练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2页练习十三第4~11题。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记住6的乘法口诀。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的乘法口诀。3、经过训练进一步提高形式的推理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6的乘法口诀。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6的乘法口诀。教学过程:一、复习6的乘法口诀1、同桌对口令。2、师生互补口诀。[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达到熟记口诀。二、指导练习第4~11题1、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第5题“用数学”。用实物与给学生提?出要计算的问题。先让学生理解图意,再口头表述题意,之后,让学生独立填写算式。2、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相互交流一下是怎样想的。3、第7题混合练习。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给学生以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4、第8题练习1~6的乘法口诀。练习时,可以分组做问答游戏进行练习,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其中5、第11题,“用数学”完成后,让学生互相交流,说一说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成功。6、下面的游戏题,进行综合练习,先让学生算出得数,填在书上,看着说,再让学生背着说,看谁说得全对。[设计意图]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复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乘法有个系统的回顾,弥补不足之处。三、补充题\n1、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求5个4的和是多少,可以写成5×4=20()2)6+6+6+6+5可以写成6×5+5。()3)两个因数分别是4和6,他们的积是10。()[设计意图]此练习为了预防作业中会产生的错误,同时也提高了“用数学”的要求。四、智慧亭1、已知△×△=25△+□=13求△+△=()□=()2、已知□+○=9□×○=18求□=()○=()[设计意图]在熟练掌握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发挥他们的聪明,从乘法入手去想。五、练习作业教学反思:第十三课时整理和复习\n教学内容:义教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5~66页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1~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熟悉口诀、熟记口诀。2、通过研究口诀表的排列规律,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3、通过复习有关用口诀解决问题的内容巩固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整理1~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熟悉口诀、熟记口诀。2、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并且还学习了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块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一个整理和复习。[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使学生的学习在一开始就有明确的任务。二、整理复习单元相关的知识1、出示1~6的乘法口诀卡我们先来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老师出示卡片学生算出得数2、引导学生说出这些算式都用了哪些口诀?3、出示空白的乘法口诀表,老师把有关1的乘法口诀全部摆在第一列的位置。[设计意图]进行口算练习,巩固1~6的乘法口算。1)组织小组进行汇报。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排列的结果?并说一说你们为什么要这样排列?[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乘法口诀表的排列规路,并体验这一规律。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记忆口诀,加深对1~6的乘法口诀的认识。2)引导观察乘法口诀表的跑列规律。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张乘法口诀表,看看他有怎样的排列规律?3)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朗读乘法口诀表加深记忆。[设计意图]从各个方向朗读乘法口诀表,加深对乘法口诀的认识,更加熟练地掌握乘法口诀的。起到巩固强化的目的。4)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背诵乘法口诀表加深记忆。\n4、复习用乘法解决问题1)出示教材65页第2题,引导学生明确题目的意义思,说一说主题图的含义。2)让学生先独立进行解答。3)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解答方法和理由。4)组织集体校正。[设计意图]通过对解答过程的说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熟悉用乘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三、学习效果测评1口算练习,组织完成66页第1、2题2补充练习想一想算一算(1)有16名学生,每条船限坐5人,3条船能坐下吗?(2)公园的门票每张3元,小红20元买5张够吗?[设计意图]结合实践运用,达到预计效果。四、随堂练习教学反思:第五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第五单元(观察物体)单元教材分析:\n本单元包括三个部分内容: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编排上,教材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学——知识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单元教学要求:1、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2、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3、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单元教学重点、难点:能辩认不同位置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认识轴对称和镜面对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单元教学课时:大约4课时。第一课时观察物体教学内容:课本P67例1及练习十五中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n学生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1、学生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3、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1、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教学准备:实物,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先给你们讲个《盲人摸象》的故事。教师讲故事。讲完后问: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的对吗?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学生交流。教师揭示课题:观察物体[设计意图]:学生喜欢听故事,教师用故事引入,引发学生的讨论,从而使学生理解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方面的特征就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感受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激发学习的兴趣。二、激发兴趣,合作求知1、教师:小朋友刚才你们都说的非常好,每个小组都发给你们一个奖品,赶快打开看看吧。(学生的奖品有玩具小熊、闹钟、模型等)仔细观察你们桌上的奖品,你看到了奖品的哪一部分?跟你小组的同学说说。2、学生观察交流3、全班交流汇报。请各小组选一名代表说一说你们组的同学看到的各是奖品的哪一部分?\n1、各小组轮流说一说,说完之后,让学生把奖品变换位置,再依照上述过程仔细观察一次,然后再在小组中说一说。5、引导探究,深入理解出示P67页上的恐龙图:这是小亮、小红、小明三个小朋友看到的奖品的部分。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并说说理由。[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小组合作交流,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判断三个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很容易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1、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完成“做一做”中的活动。2、出示不同的物体,请学生分别说一说从前、后、左、右看可以看到哪一面?3、出示不同位置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哪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的样子,在学生的头脑中进一步加深印象。在形式多样的知识应用中体验成功。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哪位同学表现最好,好在哪里?五、随堂练习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对称图形教学内容:课本P68例2及练习十五中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2、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3、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n教学难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准备:图片、纸和剪刀等。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1、师生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许多美丽的图案,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些美丽的图案吧。2、出示一些美丽的对称图形学生欣赏各种对称图形。[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关于对称的表象,便于形成概念。二、小组合作,探究对称1、引导观察图形刚才小朋友看到的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那么这些图形中你发现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交流。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听。(学生在汇报的时候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刻意纠正。)3、教学“对称”小朋友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他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些图形就是对称图形。教师揭示课题。4、组织活动——剪一剪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一些纸张,大家能够用剪刀试着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吗?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5、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n6、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然后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7、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请学生用铅笔画出你们剪出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学生认识对称轴,画出对称轴。8、找一找生活中的对称轴。学生找、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设计意图]:学生从大量的对称图形中寻找其共同点,以把握对称的本质特点。并通过动手实践操作进一步加深对对称图形的特征的理解和把握。拓展对称图形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68的做一做。2、拓展性学习。(补充练习)四、课堂总结。五、随堂练习。教学反思:第三课时镜面对称教学内容:课本P69例3及练习十五中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1、认识镜面对称现象,了解镜面对称的性质。\n1、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镜面对称的性质。教学准备:有关镜面对称的主题图、镜子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清澈的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天鹅那美丽的身影),创设情境。2、揭示学习的内容。这些现象你们见过吗?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和镜子有关的数学知识。[设计意图]:出示镜面对称的实例,调动学生的认知经验。创设优美的意境,营造和谐氛围。二、小组合作,学习镜面对称1、组织游戏活动——照镜子。1)、讲明游戏的要求:两个学生为一组,一人拿镜子,一人照镜子。照镜子的学生做两个动作(身体向前靠、身体向后移。)做完之后交换,并把自己看到的情形说一说。学生听清要求后分组活动。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谁愿意把看到的情形说给全班同学听?学生汇报。你们看到的情形与他们一样吗?3)、小结镜子里的前后方向和实际的前后方向是一致的。4)、组织学生第二次游戏。要求:还是两个人一组,一人拿镜子,一人照镜子。照镜子的学生做两个动作(举起自己的左手与镜子里的你打个招呼;再举起你的右手给镜子里的你打个招呼。)做完之后交换,并把自己看到的情形说一说。\n学生听清要求后分组活动。5)、全班交流。(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6)、小结。1、看镜子写时间教师出示P71思考题第二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钟面上的是什么时间,你是怎么知道的?把你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进行游戏,亲身经历探究的活动,有助于发现镜面对称的性质。通过活动进一步加深对镜面对称特点的理解和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拓展延伸,巩固练习1、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第一题。2、拓展性练习。四、课堂总结五、随堂练习教学反思:第六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乘法口诀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务必熟练掌握。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以及用7~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单元教学要求:1、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9乘法口诀的来源。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计算。3、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通过编制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n单元教学重、难点:1、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2、随着口诀句数增多和数目的增大,记忆口诀是比较困难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也是比较困难的。单元课时安排:大约13课时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看一看摆一摆……………………………………………………1课时左右第一课时七的乘法口决教学内容:课本第72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2、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进行计算。3、使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得的较大的发展。教学重点:1、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2、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口诀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熟记7的乘法口诀,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教学准备:每小组准备7套七巧板。教学过程:\n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我们知道一个星期有7天,那么要算出2个星期有多少天?3个星期有多少天?5个星期有……要算出几个星期有多少天?怎样算最简便呢?如果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你就能很快地回答出来。(板书课题:7的乘法口诀)[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根据学习2~6的乘法口诀的经验,猜测一下7的乘法口诀会有几句?7的乘法又有什么特点?(学习之间相互交流)2、请同学们试着自己动手一组七巧板拼成一个图案,然后再与同桌交流,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3、请每小组挑选最满意、最美的图案,上台讲讲拼得像什么,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用实物投影展出7个拼好的图案。师:同学们利用自己的智慧拼摆了这么多优美的图案,那么你们能根据这七个图案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并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试试看能编几句就几句。4、小组分工,合作探究,如有的说乘法算式,有的写乘法算式,有的编乘法口诀等。5、最后整理出7的乘法口诀。师生交流:1、学生分小组进行汇报根据七巧板的图案,写出了哪些乘法算式?编出了几句口诀?2、根据学生的汇报,完成下面内容。乘法算式乘法口诀7×1=77×1=7一七得七2×7=7×2=二七()3×7=7×3=三七()4×7=7×4=四七()5×7=7×5=五七()6×7=7×6=六七()\n7×7=七七()3、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表格中的内容,老师指着一个图案问:拼一个图案用了7块七巧板,是几个7?乘法口诀怎样编?摆两个图案要几块七巧板?是几个7?对应的乘法算式和口诀是什么?4、说一说哪算式可以表示拼4个图案所用的七巧板的块数?所用的乘法口诀是哪一句?5、拼6个图案需几个七巧板?可以用哪一个算式来表示?所用乘法口诀是哪一句?6、“五七三十五”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它表示摆几个图案所需七巧板的块数?应该对应哪个算式?对应哪句乘法口诀?7、哪句口诀能很快算出摆7个图案所需七巧板的块数?应该对应哪一个算式?8、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为什么7的乘法口诀每相邻两句的积都相差7呢?学生活动:1、拍手读7的乘法口诀。2、你最喜欢哪一句口诀?不知道四七多少,怎么办?谁能想个办法?3、熟记口诀。同桌拍手背四人小组背开火车背集体拍手背三、巩固练习,实际应用1、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抢答游戏。2、完成练习十六第2题,看图写算式。3、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和第4题。四、课堂总结: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感受?请同学们下课调查一下,我们生活中有哪能用到7的口诀的具体事例?五、随堂练习六、拓展性学习□+◎+□=45□=()\n□+◎=35◎=()◎+○=45○=()教学反思:第二课时7的乘法口诀练习(一)教学内容:课本第73~75页,练习十六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2、流利地背出1—7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生活的计算问题。教学重点:提高学生1—7的乘法的计算技能。教学难点:进一步巩固7的乘法口诀计算。教学准备:口算卡及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出示口算卡,开火车计算。7×5=7×3=7×6=6×4=5×2=7×2=7×4=7×7=\n6×3=6×5=7×1=7×0=【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练习的目标。二、合作探索1、完成第5、7、8、12题,以多种方式巩固乘法口诀的练习,变换多种方式,提高学生记忆看见的兴趣,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口诀、记忆口诀,熟悉口诀之间、口诀与计算之间的联系,为后面的解决问题打好基础。2、完成口诀。二七()三七()六七()四七()()七三十五()七四十九3、第4、9、10、14、15题都是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除15题外,每道题目都是以情景引出问题,让学生解答。第15题是让学生自己分析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体会学习乘法的用处,培养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意识。让学生自己寻找条件与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看谁算得快。7×2=5×7=6×7=7×5=4×7=7×7=7×4=6×4=7×3=2×7=6×6=5×6=6×5=7×6=3×7=5×5=5、接龙背口诀。1—7的乘法口诀。6、指导第15题,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回答。四、随堂练习。教学反思:\n第三课时倍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本第76页例2、例3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2、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3、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学生动手、动脑、和动口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教学重点:1、使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2、会解决简单的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概念。教学准备:若干小棒。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教学例2。1、摆小棒游戏。\n1)请大家用自己的小棒在桌面上摆一个正方形,数一数要多少小棒?2)在教师的引导下摆出第二个正方形,数一数两个正方形要几根小棒?3)在教师的引导下摆出第三个正方形,数一数三个正方形要几根小棒?【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动手操作,从1个4到2个4,再到3个4的等,逐步明确几个几的问题,便于理解“倍”的概念。2、揭示“倍”的概念。刚才大家在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时候,每个正方形都用去4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就用去2个4根,摆3个正方形就用去3个4根……这里的3个4,我们还可以来表达——那就是4的3倍。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描述2个4的情况,以及5个4、6个4等情况。2个4我们可以怎样说呢?5个4、6个4呢?二、教学例3,强化概念,巩固认识1、出示例3引导明确题意。请大家认真观察图示,谁来说一说这副图的意思?2、引导分析,正确解答。1)小精灵提出了求“第二行摆了多少个?的问题,请大家想一想:第二行摆的圆片数和谁有关系?请找出题目中相关的语句。2)引导学生继续摆圆片。3、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摆的?4)引导学生列出算式。4个2是多少?你能够列出一个相应的算式吗?【设计意图】:尝试解答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题目,继续巩固和强化对相关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明确求该类问题所用的方法。三、学习效果测评1、指导尝试练习。2、完成教材76页《做一做》3、说出你是怎样列式的?说出你的想法。【设计图意】: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和孕伏。四、课堂总结\n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第四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教学内容:教材第77页例4教学目标:1、进一步加深对“倍”的含义的理解。2、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并能够正确进行解答。3、初步学会分析数学信息与所求问题的联系,学会看线图。教学重点:1、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并能够正确进行解答。2、初步学会分析数学信息与所求问题之间的联系,学会看线段图。教学难点:理解题目中关于两个数量之间倍数关系的语句。教学准备:教材中的主题图。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口算练习。6×75×67×43×5\n4×65×56×32×67×23×77×72×46×64×45×23×62、回答。4个6可以说成6的()倍。3个5可以说成5的()倍。5个4可以说成()的()倍。【设计意图】:复习引入,巩固倍的概念,为新知做好铺垫。二、合作交流,掌握算理。1、教学例4。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图并了解信息。2)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和同桌进行交流。3)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根据教师指向的问题,先独立解决。【设计意图】:尝试着让学生自行解决,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独立的学习习惯。在各自的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答方法。全班进行交流。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教师画出线段图。【设计意图】:用直观的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三、学习效果测评引导完成教材78页1~3。四、课堂总结:今天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教学反思:\n第五课时7的乘法口诀练习(二)教学内容:课本第78页练习十七第4—9题。教学目标:1、运用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要求学生记住7的乘法口诀。3、带着练习用口诀计算和巩固两步式题的练习题。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7的乘法口诀。2、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7的乘法口诀。教学过程:一、复习7的乘法口诀。1、同桌对口令。2、师生互补口令。【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形式达到熟记口诀。二、指导练习第4—9题。1、第4题是对“求一个数的几倍的多少”数量关系的抽象认识,要使学生真正明白7的6倍就是6个7,5的4倍就是4个5。2、计算。5=□5=□\n2=□4=□7×4=□6×3=□7=□7=□6=□6=□7×6+77×4-47×2+77×7-77+6+75×7+53、指导练习第7—8题。三、练习作业。教学反思:\n第六课时8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材80页例5。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2、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3、通过乘法口诀的小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教学重点:1、使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2、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的乘法口诀求积。教学难点:编制8的乘法口诀并记忆。教学准备:教材主题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口算练习。4×77×23×65×66×43×35×27×37×4+75×7+56×6+63×5-3\n7×4-46×3+64×4+45×6-62、列式解答,集体订正。1)7的5倍是多少?2)4的3倍是多少?3)6个4相加得多少?4)7和5相加的多少?【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练习的目标。二、自主探究8的乘法口诀1、出示出示图,引导学生观察,每排站了多少人?有几个这样的一排?2、引导学生完成数轴图,填出数轴上所缺少的数。 0 81624324048……3、引导学生写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在书上写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和口诀,并和同桌交流。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 八八( )【设计意图】:用加法算出相应的结果,为编制口诀做准备,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4、指导学生齐读8的乘法口诀。5、指导学生齐背8的乘法口诀。6、组织学生对口令。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81页1~4题。2、独立完成81页5题。3、背诵8的乘法口诀。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学会了什么?\n五、拓展性学习:1、请你试一试,填出适当的数。3×8=24 6×6=3624=□×□ 36=□×□24=□×□×□ 36=□×□×□教学反思:第七课时8的乘法口诀练习(一)教学内容:课本82页练习十八6~10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8的乘法口诀,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2、发展学生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进一步巩固8的乘法口诀,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2、发展学生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根据主题图的含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正确到解决问题。教学准备:教材中相应的主题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练习巩固。1、完成82页第6题,集体订正。2、完成第七题。1)先在书上练线,找出每个乘法算式的答案。2)根据所选的算式说出相应乘法口诀。【设计意图】:强化8的乘法口诀,加深对口诀的了解和记忆。3、引导完成8~9题。\n1)了解题目的意思。2)填写出乘法算式的结果。3)观察图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4)根据图意说出的想法,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5)学生自行独立解答。6)引导学生说出解答的根据。(强调有几个几?)4、解答第10题。1)引导学生明确题意后自行解答。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数法。【设计意图】:巩固用乘法解决问题,进一步乘法的意义,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拓展学习。1、在□里填出合适的数。39=□×□+□61=□×□+□39=□×□-□61=□×□-□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7×8-16=8×□5×7+21=7×□教学反思:\n第八课时8的乘法口诀练习(二)教学内容:课本第83页11—15题。教学目标:1、用不同方式巩固8的乘法口诀,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进一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用8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1、能熟练背诵8的乘法口诀。2、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一、复习1、开火车,对口了令。2、背一背。【设计意图】:巩固8的乘法口诀,达到熟练运用。3、填一填。(出示小黑板)8×2=□7×3=□8×6=□2×8=□6×7=□4×6=□5×7=□4×7=□5×8=□8×3□8×8=□8×5=□5×6=□7×8=□6×8=□6×4=□4、第13题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解答,先让学生集体讨论,然后同桌或小组交流订正。\n5、第14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现实问题,要让学生自己去找联系解决问题。应先引导学生明白题意,再画示意图,帮助解答。二、拓展练习(补充相应的练习)1、每辆车限坐乘客8人,现在有26位乘客,3辆车能坐得下吗?2、商场里有一种袜子每双3元钱,妈妈有20元,想买6双这样的袜子,她带的钱够吗?3、24=□╳□=□╳□16=□╳□=□╳□4、6+☆+☆+☆=30☆=()三、课堂随练。四、课堂小结。教学反思:\n第九课时9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课本P84及练习十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能根据乘法的意义正确推导出9的乘法口诀。2、能初步记住9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熟练的进行计算。3、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和分析、综合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9的乘法口诀的推导。教具准备:口算卡片、此行黑板、图片。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引导学生背诵1~8的乘法口诀。2、引导学生复习旧知。1)、出示相应的题目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明确一句口诀可以写两个乘法算式。2)、出示题目,引导学生完成。将口诀补充完整:()六二十四二()十四七()五十六()八四十……[设计意图]:强化乘法口诀的记忆和有关表内乘法的知识。二、自主探究9的乘法口诀。\n1、谈话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8的乘法口诀,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9的乘法口诀。2、出示教材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合作提出问题:(1)、有几条船参加比赛?(2)、每条船上有几人?(3)、2条船上有几人?(4)、一共有多少人?……3、(1)选择问题让学生思考、同桌交流举手反馈。(2)板书反馈结果观察用那种方法简便(1)用乘法简便。(2)小组合作编乘法口诀。(3)反馈交流、并展示。4、小黑板出示袋鼠跳格图:指名学生填写并随时提问。5、口诀记忆齐读口诀,师生对口令6、出示85页3题:独立圈出9的倍数,小组交流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9的倍数的积的特点,帮助学生进行简要的归纳。[设计意图]:明确主题图的意义,获取相关的数学信息,为学习9的乘法口诀打基础。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9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加深对口诀的理解和记忆。三、巩固练习1、教师口述:五九()……指名填、抢答等。2、练习十九2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订正。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的表现怎样?\n五、随堂练习。教学反思:第十课时9的乘法口诀练习(一)教学内容:课本P86~87页教学目标:1、通过计算强化口诀的记忆,进一步巩固表内乘法口诀,达到比较熟练的掌握。2、引导学生对数学信息的收集、分析,进一步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进一步巩固表内乘法口诀,达到比较熟练的掌握。2、学生对数学信息的收集、分析,进一步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小朋友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9的乘法口诀,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复习有关的知识。[设计意图]:明确提出学习任务。二、引导练习,巩固强化1、组织学生进行口算。(1)、完成课本第86页第5题,交流改正。(2)、让学生任意选择一个算式说一说是用哪句口诀进行计算的。2、引导学生完成第7题(1)、请大家先在书上填出所缺的文字,将口诀补充完整。(2)、选择一句口诀说出可以列出什么乘法算式。(要求列出两个乘法算式。)3、引导学生完成第8、9题,\n(1)、观察第8题的图意,引导学生说出图的意思,重点是理解出工有几个3。(2)、学生列出算式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并改正。(3)、第9题,让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解答的根据。强调有几个几。[设计意图]:强化9的乘法口诀,加深对口诀的理解和记忆。复习巩固其他表内乘法口诀,体会口诀的作用。复习用乘法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学习效果测评1、完成课本第6、10题。2、随堂练习。四、课堂总结。教学反思:\n第十一课时练习(二)教学内容:课本P87页。教学目标:1、、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2、让学生经历交流的过程,培养协作能力。3、训练学生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和其他用乘法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数记口诀。教学重点、难点:1、会解决求几个几是多少的问题是重点。2、加深理解几个几是多少?体验它的含义。教学准备:圆形、三角形图片、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揭示课题。1、看图写出乘法算式并说说表示的意义(1)()或()(2)()()2、揭示课题师:让学生根据每张课桌上有2人,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小组提问题,同时解答。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n[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明确这节课学习内容。二、解决实际问题。1、出示第13题图:(1)、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学生先在小组内提问,然后全班交流。(3)、强调几个几的数量关系。(4)、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逐个解决。2、第13题:(1)让学生用几个几的知识来描述存在的数量关系。(2)、并根据算式计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巩固对几个几的理解。3、第14题:(1)、看14题,小组讨论交流理解题意,找出规律。(2)、怎样计算,说出道理。(3)、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巩固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理解题意并会正确解答。通过交流思考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思考方法,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三、总结评价大家学会了几种应用题。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给爸爸、妈妈题有关于这一节我们学习的数学问题。四、随堂练习。教学反思:\n第十二课时乘法口诀表教学内容:课本P88~89页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自己整理乘法口诀表,使学生知道利用表格来整理知识比较简洁、清楚,懂得合理整理乘法口诀表,掌握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2、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能熟练的利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式题。3、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整理乘法口诀是重点。掌握乘法口诀表示难点。教学准备:乘法口诀卡片教学过程:一、自主整理全部乘法口诀1、回忆所学的乘法口诀。提问:我们学了几的乘法口诀?各有几句?全部乘法口诀共有几句?你怎样知道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回忆、计算。然后请部分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1、师生共同归纳学过的乘法口诀。(1)、我们已经学习了1~9的乘法口诀:1的口诀有1句;2的口诀有2句;3的口诀有3句;4的口诀有4句……(2)、全部乘法口诀的句数是:1+2+3+4+5+6+7+8+9=45(利用凑整的方法计算或利用加法结合律把算式变形为同数相加的形式进行简算。)2、整理所学的乘法口诀。问:怎样整理45句口诀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1)、小组合作给学具袋里的乘法口诀卡片分类看看能发现什么?\n(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把口诀卡片摆成自己喜欢的口诀表。3、汇报小组的分类方法即发现。引导学生回答。展示评价,表扬大家认为整理的好的小组。[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整理所学的乘法口诀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及体验方法的多样性,在分析、比较中找出比较简明、方便的整理方法。二、探索乘法口诀表的内在规律。问:观察这张乘法口诀表,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这张表,说说有什么规律或特征。学生仍然以小组为单位,先在组里说然后在全班交流。学生能说多少算多少。[设计意图]:通过对乘法口诀表的观察发现,找出乘法口诀表的特征,加深对乘法口诀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等能力。三、应用拓展:利用乘法口诀表进行计算。1、回忆口诀的含义,任意说出一句口诀表示的意义。2、游戏,比一比,赛一赛(1)看谁答得又对又快。出示卡片,学生对口诀。(已知两个因数求积;已知积求两个因数。)(2)想一想:89页3题完成后总结做题的方法。(3)、开放练习:()×()=()[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乘法口诀的记忆和应用。四、课堂总结。这一节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五、随堂练习。教学反思:第十三课时整理和复习\n教学内容:课本P90页。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复习巩固1~9的乘法口诀以及倍数关系的有关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2、对所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进行总结与反思,系统认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的能力。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重点、难点:熟记口诀是重点,运用口诀解决问实际题是难点。教学准备:口诀卡片、空白的“九九乘法口诀表”教学过程:一、归纳整理、互相交流1、师: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咱们一起学习了第六单元,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生:举手说自己学会了什么。2、整理乘法口诀表(1)集体回忆整理乘法口诀表。生:独立用算式表示出所有乘法口诀。(2)展示评价学生的作业3、介绍“九九歌”(1)自己从课本90页中找到答案。4、整理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1)回忆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及计算方法。(2)小组合作:提出一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n(3)结合学生举的实例来回忆总结这类题的计算方法。[设计意图]:对所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进行总结与反思,系统认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的能力。复习巩固1~9的乘法口诀以及倍数关系的有关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二、练习巩固,拓展延伸。1、基本练习(1)、完成91页第一题。(完成后,同桌开火车对答案)(2)分蛋糕。(91页第二题),做完后举手说一说自己的想法。2、综合练习(1)观察水上巴蕾舞,课本91页第三题,看问题,小组讨论,独立完成。(2)展示时说解题思路。(3)独立分析完成四题3、创新练习自己编出自己心中的数学问题并解答。[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三、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表现得怎样?四、随堂练习。教学反思:第十四课时实践活动\n看一看摆一摆教学内容:课本P92、93页。教学目标:1、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动手操作,巩固对所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受图形变化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3、培养学生使用数学工具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正确的观察物体的方法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是重点。2、培养学生使用数学工具的能力和思维能力是难点。教学准备:小棒、直尺、三角板、硬纸条、六个图钉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1、生:让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物体,说一说一样吗?(1)展示卡车模型的前面、后面、侧面情况让学生辨认。(2)再展示椅子的前面、侧面、后面情况再来让学生辨认。2、小组讨论,并说一说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后的感想。(引导学生理解从不同角度去看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不同,所以不能从一个侧面去断定一个物体的形状,要全面的观察物体。)3、师:讲《盲人摸象》〉的故事。听完故事,小组讨论汇报。明白了什么道理。4、小结:观察物题时要做到从不同角度,全面的观察物体。[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知觉,初步向学生渗透全面地、辨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二、动手拼摆。1、拼摆基本图形\n(1)、用桌上的学具摆出学过的图形。(2)、介绍自己拼摆的图形。引导学生在小组里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的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拼摆组合图形师:出示范例,摆出一个图形,(课本93页图案)(1)、生认真观察发现。(2)、小组合作用最少的小棒,摆出最多的图形,看谁的办法最巧妙。(3)、展评学生作业。3、量一量、画一画(1)、学生制作活动角。同时玩一玩,玩时能发现什么?(2)、按要求转出角。小组讨论用测量的方法来验证。(3)、让学生用活动角画出大小不同的角。(4)、用自己喜欢的工具画出自己喜欢的角。[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小组里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的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虚心听取他人意见,与同学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在活动中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拼摆出不同的图形,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三、课堂总结。让学生谈一谈玩的收获。教学反思:第七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第七单元统计单元教材分析:\n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本册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通过这些教学内容使学生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本册教材与上册教材最大的变化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教材内容的选择注意联系学生的兴趣。单元教学要求: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单元教学重、难点:1、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单元课时安排:大约2课时第一课时统计(一)教学内容:课本P94、95。教学目标:1、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n1、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几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几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调查表、统计图、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设计:一、兴趣导入1、小朋友你们喜欢动物吗?谁想告诉大家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2、老师知道大家喜欢的小动物都是非常可爱的。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只小动物,想知道他们是谁吗?(教师逐个板贴:小猫、小狗、小兔、小鸡)3、大家喜欢他们吗?现在老师非常想了解在这四种小动物中我们班喜欢哪种动物的最多,喜欢哪种动物的最少?你们想知道吗?我们就来统计一下我们班喜欢这几只动物的情况。[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二、探索新知1、收集整理数据(1)、请学生从学具袋里的四张动物卡片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张投在票箱里。小猫小狗小兔小鸡(或用表格文字打钩:\n学生活动。(2)、合作完成数据统计谁想念动物卡?谁到黑板上来记录?请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记录。(黑板上没有表格,只有4种动物,有学生自己决定用“∨、正字、Ο等”)2、制作统计表(1)、完成统计表有和黑板上记的结果不一样的吗?我们一起把统计的结果填在统计表中。(注意统计人数是否和实际人数一致。)我们已经把喜欢各种小动物的人数统计出来了,看看统计结果,你有什么想说的?(统计图不够清楚)(2)、探索完成统计图尝试:统计表不够清楚明了,有没有其他的统计方法能让我们一眼就看明白的?(出示统计方格纸)请学生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试着涂一涂,完成统计图。(学生尝试活动,发现疑难:格子不够)(3)、探讨:格子不够怎么办?请每组小朋友共同研究研究。用你们想的办法试一试,看哪种方法好。学生活动反馈:请各小组上实物投影展示。预计:A、学生把格子涂到外边去。(即往上涂)B、把不够的格子涂在左边或右边。C、把不够的格子分开,即原来一个表示2个。(不能只是不够的一格表示2应全部都表示2。)小朋友内交流不同的方法,讨论尝试发现:一格表示2个人比较合适。(4)、演示:一格表示2个人,2格表示几个人?3格表示几个人?(依次出现数字)大家觉得这个方法行吗?(5)、请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用1格表示2人的方法在另一张统计图上再来画一画。学生活动。\n(6)、交流,展示。注意单数的画法----画半格。师:用一格表示2个人的方法我们终于画出了统计图。当统计的人数很多时你觉得一格还可以表示几个人?3、看图提出并解答问题。(1)、现在这张统计图能让人一眼就看明白了吗?你看明白了什么?谁来说?学生汇报。(2)、根据这幅统计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4、小结:小朋友用一格表示2个人的方法画出了这么清楚、这么漂亮的统计图,6、并且通过统计图还发现了许多的知识,你们真了不起。[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的方法,1格代表2个单位。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发展学生的读图能力,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三、巩固深化,应用活动(1)、创设情境:小朋友你想不想自己做一份调查?(2)、完成P97(2)天气情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出示晴天、多云、阴天、雨天、雪天的气象标记。)这几种气象标记谁认得?(3)、这是一个地区11月份天气情况,出示97页第二题统计图:你们能帮助老师把这份结果用统计表表示吗?(4)、学生活动。(5)、展示统计表,并说说是怎么涂的?为什么涂半格?(6)、分析统计表:从这份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设计意图]:进一步经历统计的过程,巩固对统计知识的认知。四、课堂总结今天你学得愉快吗?你学会了什么知识?你表现得怎样?五、外延伸下课后调查本班同学喜欢的体育活动,完成95页的做一做。\n教学反思:第二课时统计(二)教学内容:P96、97、98。教学目标: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2、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各单位)和统计表,能提出问题。3、通过学生身边有趣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重点、难点:\n1、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是重点。2、进一步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是难点。教学准备:图、表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让学生仔细观察,练习二十二1题图,你看到了什么?生:举手自由口答。2、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板书学生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师生重点解决问题3、小黑板除数统计表、统计图(1)学生在树上独立完成(2)上台展示并回答问题(3)师质疑: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设计意图]:通过统计停车场每种车的数量,把解决问题和统计知识综合进来,巩固所学统计知识和解决问题,体验怎样收集信息。二、生活应用1、出示97页2题(1)同桌观察理解(2)独立在书上完成2、互相纠错评价,教师巡视辅导。3、质疑: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数“正”字来收集信息。三、开放实践1、p97页3题4题(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统计。(1、2、3组做3题,4、5、6组做4题)(2)展示师生互评[设计意图]:让学生发挥主体性去调查收集数据,根据自己的能力提出并回答一些问题。\n四、全课总结教学反思:第八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家学内容:第八单元数学广角单元教材分析:数学不仅是人们生活和劳动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学习数学还可以提高人的推理能力和抽象能力。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传统的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这部分内容,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是本册教材新增的内容之一,教材试图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单元内容结构如下:简单的排列——最简单的推理——简单的推理\n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左右第一课时数学广角(一)教学内容:课本P9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教学准备:数字卡片、1角、2角、5角的人民币。实物、练习本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数学活动课,你们喜欢吗?\n出示课题:数学活动2、我们先来做一个拼图游戏:小朋友每人的桌子上有三张图,请你任选两张拼一拼看看是什么?先和同桌说一说。3、交流反馈。用不同的图可以拼出不一样的效果,如果老师给你数字卡片,你能拼出什么数呢?[设计意图]:激趣导入,让学生在游戏中产生兴趣,在活动中找到启示。二、动手操作,探索规律1、用1和2两张卡片摆数。(1)自己动手摆一摆,看一看谁最爱动脑筋,谁的小手最巧。(2)独立动手摆,然后在班内说一说自己用这两张卡片摆了那些数。展示大家看。2、用、1、2、3三张卡片摆数。教师激励学生动脑摆一摆:从数字卡片中任选两张卡片,你能组成什么数?可以与小组同学讨论,并把结果记录下来。学生拿出卡片,自己动手摆一摆。引导学动脑,找规律去摆,我们比一比谁摆的数朵而不重复。3、学生摆完后,小组交流,组长把成员摆的数记下来,并总结摆数的方法。4、小组汇报。师生总结,指明学生说一说。[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操作活动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学习中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三、小组合作,巩固发展(1)三人做握手的游戏。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几次。(2)小组汇报,三人到台上有规律的握手,得出结论。(3次)2、师:我这由三本练习本卖5角钱可以怎样付钱。请同学们拿出你的人民币,动手试一试。谁想来卖?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到台上来卖。板书学生的方法。3、衣服搭配出示两件不同的上衣和两条不同的裤子图:请看这里有几种搭配方式?试一试。交流反馈。[设计意图]: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不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巩固了所学的知识。\n四、课堂小结这节课玩的有趣吗?说说你学会了什么?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数学广角(二)教学内容:课本P100页。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具学具:动物图片、语文、数学、自然等教科书。教学过程:一、游戏一:故事导入:森林王国要举行运动会,入场时要组织一个花束队,鸡大婶让蓝猫和非非准备一束花,鸡大婶说:“他们拿的分别是红花和蓝花。”蓝猫说:“我拿的不是红花。”鸡大婶说:“\n请同学们猜一猜,蓝猫和非非分别拿的是什么花?”今天有许多这样的问题等着同学们去猜,大家要比一比谁最爱动脑筋。[设计意图]:故事导入新课等于抓住了儿童的天性,激起了他们玩的乐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二、游戏二:(1)出示例2的第一组图让学生注意观察。让学生猜一猜他们拿的是什么书?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2)、小组活动4人一组,两名同学分别拿语文数和数学书,其中一名同学说:“我拿的不是什么书。”另外两名同学比赛看谁猜得快。交换进行。(3)、同桌活动。拿出准备好的动物卡,又一名同学操作,左(右)手拿的是(不是)什么,另一名学生猜,交换进行。三、游戏三:1、找三名同学配合,创设真实情景,根据例题做一做,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是怎样想的。2、小组活动A、师:把猜一猜的游戏规则说一说。4人一组轮流进行,每人至少猜一次。B、进行活动。教师不做任何规定,让学生撇开思维,自己去猜。C、小组交流,向全班汇报活动过程。3、观察比较例3和例2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巩固练习:师生一起做游戏。[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游戏活动,既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活动,一起在活动中探索新知。放手让学生随意玩,鼓励他们玩出新意,教师捕捉创新的火花,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五、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你们在游戏中都学会了什么?教学反思:\n第九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第九单元总复习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5个部分: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统计。第八单元的“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习。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同时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达到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巩固计算熟练程度的作用。单元教学目标: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单元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左右\n第一课时“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教学内容:课本P102、105页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法、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重点、难点:笔算的方法;实际运用能力。教学过程:一、基础知识1、问:笔算加法和减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2、学生小组内交流。3、全班反馈,归纳小结。4、巩固练习,第105页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笔算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二、发展练习1、完成105页第2题。并抽几题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n1、完成第4题:先估算再笔算。先估算并说说估算的方法;再笔算。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予他们辅导和机会,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2、□里能填几。(补充练习题)5□75754□+□6-3□-3□+257□4□3□6□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学生能填出几种就几种,都应予以肯定。[设计意图]: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在体验学习成功的同时发展思维的灵敏性,培养学习的自信心。二、实际应用1、完成107页第10题。学生先独立做再全班交流。2、小朋友跳绳:小明小红小东小丁45下36下53下60下(1)、小明比小丁少跳了几下?(2)、小明和小红一共跳了几下?(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式计算。[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三、课堂总结。\n一、随堂练习。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表内乘法”的复习教学内容:课本P102、106、107页。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与各部分的名称。熟记1~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9以内的两个数相乘。2、学生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能力。教学重点、难点: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计算。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基础知识1、同桌互相背乘法口诀。2、交流反馈:你的同桌1~9的乘法口诀背得熟练吗?还存在什么问题?3、教师抽查。4、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三五()六九()()四十二\n……[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笔算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一、发展练习。1、倍数关系的应用题。先复习倍数的含义,然后完成102页的第3题。2、交流反馈。3、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独立完成107页第13题然后校对。[设计意图]: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在体验学习成功的同时发展思维的灵敏性,培养学习的自信心。二、实际应用1、独立完成107页第12题。先在小组内轮流提出问题并解决。全班交流反馈。(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他们一些机会。)2、109页地16题:设计游乐计划。(1)、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2)、学生同桌合作设计游乐计划。(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方法的多样性。注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题意进行描述,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和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三、课堂总结四、随堂练习。教学反思:\n第三课时“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教学内容:课本P103、106页。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1、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准备:图,尺子等。教学过程:一、米和厘米的复习1、回顾梳理\n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学生小组交流,回答。1、表象与进率(1)、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学生理解表象与进率,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方法。(2)、1米是多少厘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2、估计与测量(1)、看书上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2)、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边测量边留心你是怎样测量的?学生活动。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3)、引导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学生先自己估计。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次请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并测量出黑板的实际长度。[设计意图]:在形成表象的基础上进行估计与测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无参照物的情况下两次估计并测量黑板的长度,强化对米的长度表象。二、复习角与直角1、角及各部分的名称(1)、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在教室里看到的角。(2)、学生小组交流。(3)、汇报发现的角。2、直角(1)、在角当中有一种角叫直角,你们是怎么判断的呢?\n学生汇报并演示判断直角的方法。(2)、角的各部分名称你还记得吗?学生回忆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板书。(3)、请你画一个角。学生用三角板画直角。(4)、出示第6题梯形图。这个图中有几个角?其中有几个是直角?你能在图里面画一条线段使这个图增加3个直角吗?学生观察思考回答。独立探究,在书上尝试画线段并上台演示自己的画法。(5)、组织全班交流订正。[设计意图]: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中的角,加深对角的认识。一、综合练习1、组织完成106页第7、8题。教师巡视,对画法不规范的学生及时个别指导。2、小组合作完成第9题。3、随堂练习。二、课堂总结。教学反思:\n第四课时“观察物体”的复习教学内容:课本P103、104、109页。教学目标:1、复习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2、在复习中借助动手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4、培养学生从小善于观察,仔细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复习进一步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的区别。2、进一步培养学生准确辨认从不同位置(尤其是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复习1、回顾观察物体知识(1)、出示玩具汽车:这是什么?谁来介绍一下老师手里的汽车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观察玩具汽车,介绍样子。(2)、出示3张汽车图片(前面、后面、侧面)请你想一想,这3张图片分别画的是哪个位置?是站在哪个位置画的?\n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汇报结果。1、说一说(1)、请小组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文具盒摆放在桌上,再请每一位同学从自己的所在位置介绍看到的情况。学生小组活动,组内交流,说一说评一评。2、完成103页第7题。学生先独立练习,再全班交流、订正。[设计意图]:借助小汽车和图片全面回顾所学的观察物体的知识。通过小组交流、互评,培养学生讲解的技能和倾听的习惯。二、复习对称图形1、回顾反思什么是对称图形?学生回顾反思,回忆,交流,全班补充,形成较准确的表达。2、画对称图形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对称图形。教师巡视。3、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交流、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对称图形的理解掌握。三、拓展练习1、教师补充出示各种不同位置看到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2、随堂练习。四、课堂总结。教学反思:\n第五课时“统计”的复习教学内容:课本P104、108页。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了解统计的意义。2、巩固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知,明确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教学重点、难点:1、在复习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2、能根据条形统计图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统计1、观察讨论(1)、教师出示条形统计图:这张图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作用?仔细观察统计图你有哪些发现?(2)、学生观察讨论,思考,依据自己的体验回答。仔细观察统计图,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3)、组织全班汇报交流,梳理统计图信息。2、回答问题根据条形统计图上的信息,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n1)、最受二年级同学欢迎的饮料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2)、喜欢哪两种饮料的人数同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思考回答问题。1、提问与解答(1)、根据统计图上提供的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提问与解答。(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板书。(3)、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全班解答,订正。[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充分讨论,在互动中分享、互补。二、拓展练习1、完成108页第14、15、16题。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统计。采用全班合作的方式进行。2、随堂练习。3、补充练习。三、课堂总结。教学反思:\n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一)(监考教师念题一遍,90分钟完卷,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得分评卷人一、直接写出得数。(每小题1分,共20分)45+32=6+73=18+6=30+29=36+22+4=25-4=46-30=49-9=39-39=8×3+6=37-0=0×3=4×7=5×3=53-3+9=8×8=66+35=70-8=9×3-7=37-32-5=得分评卷人二、填空。(每空2分,共14分)1、数学课本的宽大约是厘米,100条1厘米长的线段一条接一条,接成一条长线段,这条长线段是米。2、小明有两件颜色不同的上衣和两条颜色不同的裤子,他可以有种不同的穿法。3、三个小朋友,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两人进行一次,一共要进行次比赛。4、小明、小红、小丽三人玩拍球比赛,三人拍球的次数分别是36下、35下、33下,小明拍的次数最多,小丽拍了33下,小红拍了下。5、把“8+8+8+8+8”写成乘法算式是或。\n得分评卷人三、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图形中,轴对称图形是()。①②③④2、下列图形中,有二个直角的是()。①②③④3、下列线中,线段是()。①②③④4、下列口诀中,只能用来计算一个乘法算式的是()。①二三得六②四三十二③八九七十二④七七四十九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①65②21③80④78+35+39-49-3810064150得分评卷人四、在“”里填上“+”、“-”、“×”、“<”、“>”、“=”。(共8分)73-254554+46044=85×7329019+7156=3044=1634-2015得分评卷人五、自己评价自己,一至九的乘法口诀,背得熟得8分,背得但不熟得6分,背得一部分得4分,背不得得2分,你认为你自己该得几分。(共8分)\n答:我认为我该得分。得分评卷人六、统计。(1、2、3小题每题4分,4小题1分,5小题2分,共15分)71、数一数,把数的结果填在()内。62、在方格内涂一涂。4203、哪样东西最多,在○内画“√”;哪样东西最少,在○内画“×”;哪两样东西一样多,在○内画“△”。()()()()4、比少()。5、你还能想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请列式计算。得分评卷人七、列式计算。(每小题3分,共9分)1、5个7相加,和是多少?\n2、8和9相乘,积是多少?3、一个因数6,另一个因数是4,积是多少?得分评卷人八、用数学。(共16分,1、2小题每小题4分,3题8分)1、小明有7张图片,小刚的图片张数是小明的5倍。小刚有几张图片?2、二年级2班上体育课,老师让23名同学打蓝球,19名同学做操。①全班共有多少个同学?②打蓝球的同学比做操的多几人?3、看图列式计算。①②\n一共有多少人?一共有几只?\n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一标准答案)一、直接写出得数。(每小题1分,共20分)45+32=776+73=7918+6=2430+29=5936+22+4=6225-4=2146-30=1649-9=4039-39=08×3+6=3037-0=370×3=04×7=285×3=1553-3+9=598×8=6466+35=10170-8=629×3-7=2037-32-5=0二、填空。(每空2分,共14分)1、数学课本的宽大约是15厘米,(答案多元,10至20的数,均对)100条1厘米长的线段一条接一条,接成一条长线段,这条长线段是1米。(1厘米×100=100厘米=1米)2、小明有两件颜色不同的上衣和两条颜色不同的裤子,他可以有4种不同的穿法。(2×2=4)3、三个小朋友,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两人进行一次,一共要进行3次比赛。在草稿纸上画示意图:1234、小明、小红、小丽三人玩拍球比赛,三人拍球的次数分别是36下、35下、33下,小明拍的次数最多,小丽拍了33下,小红拍了35下。5、把“8+8+8+8+8”写成乘法算式是5×8或8×5。三、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图形中,轴对称图形是(②)。\n①②③④分两种情况思考:用一枝假想的笔在图形的中间,划一条竖直线,翻转右边的图形到左边,左右两部分图案能完全重合的为轴对称图形。用一枝假想的笔在图形的中间,划一条水平直线,翻转下边的图形到上边,上下两部分图案能完全重合的为轴对称图形。2、下列图形中,有二个直角的是(②)。①②③④长方形有4个直角3、下列线中,线段是(③)。①②③④曲线折线线段弧线4、下列口诀中,只能用来计算一个乘法算式的是(④)。①二三得六②四三十二③八九七十二④七七四十九二三得六可以用来计算两个乘法算式:2×3=6,3×2=6。②四三十二③八九七十二,同理。七七四十九。7×7=49,由于两因数相同,前后位置互换,结果不变。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①)。·①65②21③80④78+35+39-49-3810064150四、在“”里填上“+”、“-”、“×”、“<”、“>”、“=”。(共8分)\n73-254554+460044=85×7324858359019+7156=3044=1634-20159014五、自己评价自己,一至九的乘法口诀,背得熟得8分,背得但不熟得6分,背得一部分得4分,背不得得2分,你认为你自己该得几分。(共8分)答:我认为我该得分。六、统计。(1、2、3小题每题4分,4小题1分,5小题2分,共15分)71、数一数,把数的结果填在()内。62、在方格内涂一涂。4203、哪样东西最多,在○内画“√”;哪样东西最少,在○内画“×”;哪两样东西一样多,在○内画“△”。(4)(6)(4)(2)4、比少(4)。\n5、你还能想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请列式计算。(答案多元)电脑比铅笔多几个?6-4=2七、列式计算。(每小题3分,共9分)1、5个7相加,和是多少?7+7+7+7+7=35或:5×7=352、8和9相乘,积是多少?8×9=72或:9×8=723、一个因数6,另一个因数是4,积是多少?6×4=24或:4×6=24八、用数学。(共16分,1、2小题每小题4分,3题8分)1、小明有7张图片,小刚的图片张数是小明的5倍。小刚有几张图片?7×5=35(张)答:小刚有35张图片。2、二年级2班上体育课,老师让23名同学打蓝球,19名同学做操。①全班共有多少个同学?②打蓝球的同学比做操的多几人?(1)、23+19=42(人)(2)、23-19=4(人)\n答:全班共有42个同学。打蓝球的同学比做操的多4人。3、看图列式计算。①②一共有多少人?一共有几只?1至4排,每排有5人;1至5行,每行有4只兔子;第5排有4人。第6行有2只兔子。可列如下算式:可列如下算式:5×4+4=24(人)5×4+2=22(只)或:5×5-1=24(人)或:6×4-2=22(只)答:一共有24人。答:一共有22只兔子。\n【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二)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知识根据地。(28分)1.3米-100厘米=()米6米+49米=( )米2.你喜欢的乘法口诀是(),你能根据这个口诀写出两个不同算式吗?(),()。3.(1)上面一共有()个。(2)根据图写成加法算式是(),写成乘法算式是()。4.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7,列成算式是(),读作()。5.小丽在图画本上画了☆☆☆和一些○和△,其中○的个数是☆的5倍,○有()个,△的个数是☆的9倍,△有()个。6.在里填上“+、-、×、>、<或=”。4○9=363×4〇4×516+20○35\n40○4=362×2○2+22×8+8○8×3-87.()里最大能填几?()×8<65()<5×930>5×()8.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一支彩笔长10()妈妈身高1()62()9.数一数,试一试。(2分)右图中有()条线段,一共有()个角,其中有()个直角。10.小明昨天写了29个大字,今天写了47个大字,两天大约写了()个大字。二、是非审判庭。对的在()里画“√”,错的画“×”。(5分)1、8+8+8=3×8=8×3 ( )2、有三个同学,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6次手。( )3、钟表上显示3时,时针和分针成一直角。 ( )4、最小的两位数和最大的两位数相差90。 ( )5、“ ”这是一条线段。( )三、火眼金睛。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3分)1.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①有关②无关③不能确定2.一个三角板上有()个直角。①1②2③3 3.( )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F的样子。四、数学高速路(25分)1.口算.(10分)6×7=9×9=3×6=2×6=8×3+4=36+4=8×7=2×2=9+57=3×4+9=5×6=18+60=9×3=5×5=38-18+25=41-2=6×9=8×5=7×2=7×5-3=2.用竖式计算。(12分)67+32=46+28+23=\n96-54=82-37-12=3.估一估,下面哪些算式的得数比50大,在它下面画“”。(3分) 12+49 78-29 13+28+15 五、我是小画家。(7分)1.画出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2.用给出的一点画直角,并写出角的各部分的名称。·3.画出下面各图形的对称轴(只画一条)。六、我会观察,我会猜。(3分)七、素质加油站。(13分)二年级课外兴趣小组人数情况统计数学组作文组绘画组乐器组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组别数学组作文组绘画组乐器组人数\n数学组作文组绘画组乐器组1、每格代表()人。2、()组人数最多,()组人数最少,两个组相差()人?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请列出算式计算。八、生活万花筒。认真审题,仔细分析,下面各题你一定不觉得困难。1.小明的妈妈有100元钱,她在下面的衣服中买了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她应该付多少钱?2.周日,小明和4个同学去公园玩,公园的儿童票是每张5元,他们一共花了多少元?带30元去,买票的钱够吗?3.小明今年8岁,爷爷今年72岁,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6倍。(9分)⑴爸爸今年多少岁?⑵爷爷比爸爸大多少岁?38元11元5元8元4.我买5个杯子。我买1个茶壶和7把剪刀。\n(1)请你估计一下,大约要付多少元?(2)该付多少钱?(3)如果付100元给营业员,应该找回多少钱?(4)自己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5.屿头学校为了使校园更美,在操场四周放24盆,学校给我们一个机会,让大家出主意,帮忙设计。七、我来露一手(附加题)动脑筋:(附加题10分)\n1.数一数,算一算有几个角。()()()2.一个正方体有()个面,每个面有()个直角,正方体一共有()个直角。【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二参考答案)一、知识根据地。(28分)1.3米-100厘米=(2)米6米+49米=( 55 )米2.你喜欢的乘法口诀是(三七二十一),你能根据这个口诀写出两个不同算式吗?(3×7=21),(7×3=21)。(答案多元)3.(1)上面一共有(20)个。4×5=20(2)根据图写成加法算式是(4+4+4+4+4=20),写成乘法算式是(4×5=20)。4.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7,列成算式是(8×7=56),读作(8乘7等于56)。5.小丽在图画本上画了☆☆☆和一些○和△,其中○的个数是☆的5倍,○有(15)个,△的个数是☆的9倍,△有(27)个。6.在里填上“+、-、×、>、<或=”。49=363×44×516+2035404=362×22+22×8+88×3-8\n24167.()里最大能填几?(8)×8<65(44)<5×930>5×(5)8.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1一支彩笔长10(厘米)妈妈身高1(米)62(厘米)9.数一数,试一试。(2分)右图中有(5)条线段,一共有(12或11)个角,其中有(2)个直角。交叉的线段有2条,竖直的线段有2条,水平的线段有1条,共5条。3个三角形,有9个角,2个直角,1个角1。共12个角。答11个角也对。10.小明昨天写了29个大字,今天写了47个大字,两天大约写了(80)个大字。二、是非审判庭。对的在()里画“√”,错的画“×”。(5分)1、8+8+8=3×8=8×3 ( √ )2、有三个同学,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6次手。( × )在草稿纸上画示意图:1233、钟表上显示3时,时针和分针成一直角。 ( √ )4、最小的两位数和最大的两位数相差90。 ( × )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99-10=89。5、“ ”这是一条线段。( × )三、火眼金睛。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3分)1.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②)。①有关②无关③不能确定2.一个三角板上有(①)个直角。①1②2③3 3.(C)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F的样子。F不是轴对称图形,所以在镜子里看到的F的样子与它本身相反。四、数学高速路(25分)\n1.口算.(10分)6×7=429×9=813×6=182×6=128×3+4=2836+4=408×7=562×2=49+57=663×4+9=215×6=3018+60=789×3=275×5=2538-18+25=4541-2=396×9=548×5=407×2=147×5-3=322.用竖式计算。(12分)67+32=9946+28+23=9746+2874+239767+329996-54=4282-37-12=3382-3745-123396-54423.估一估,下面哪些算式的得数比50大,在它下面画“”。(3分) 12+49 78-29 13+28+15 10+50≈60 79-29=5010+30+20≈60 五、我是小画家。(7分)1.画出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4厘米2.用给出的一点画直角,并写出角的各部分的名称。边·\n顶点边3.画出下面各图形的对称轴(只画一条)。六、我会观察,我会猜。(3分)七、素质加油站。(13分)二年级课外兴趣小组人数情况统计数学组作文组绘画组乐器组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组别数学组作文组绘画组乐器组人数1010205\n数学组作文组绘画组乐器组1、每格代表(5)人。2、(绘画)组人数最多,(乐器)组人数最少,两个组相差(15)人?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请列出算式计算。(多元答案)课外小组总共有多少人?10×2+20+5=45(人)八、生活万花筒。认真审题,仔细分析,下面各题你一定不觉得困难。1.小明的妈妈有100元钱,她在下面的衣服中买了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她应该付多少钱?用58元的上衣,与3条裤子分别相加可知:58+27=85(元)不超过100元。用49元的上衣,与3条裤子分别相加可知:49+46=95(元)不超过100元。49+27=76(元)不超过100元。付钱金额有如下3种方式:58+27=85(元)49+46=95(元)49+27=76(元)2.周日,小明和4个同学去公园玩,公园的儿童票是每张5元,他们一共花了多少元?带30元去,买票的钱够吗?小明和4个同学,说明有5个儿童,儿童票价是每张5元。5×(1+4)=25(元)<30元答:够。3.小明今年8岁,爷爷今年72岁,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6倍。(9分)⑴爸爸今年多少岁?8×6=48(岁)答:爸爸今年48岁。⑵爷爷比爸爸大多少岁?72-48=24(岁)\n答:爷爷比爸爸大24岁38元11元5元8元。4.我买5个杯子。我买1个茶壶和7把剪刀。(1)请你估计一下,大约要付多少元?1个杯子估计约10元,5个杯子就是10×5=50元。答:大约要付50元。(2)该付多少钱?(2)38+8×7=38+56=94(元)。答:该付94元。(3)如果付100元给营业员,应该找回多少钱?100-94=6(元)答:应该找回6元钱。(4)自己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n5.屿头学校为了使校园更美,在操场四周放24盆,学校给我们一个机会,让大家出主意,帮忙设计。屿头学校操场(答案多元)观察操场为一长方形,长约为宽的2倍。花盆等距摆放,才更加美观。那么,1条长边与1条宽边上要摆放24÷2=12(盆)。(1宽+2宽)上放12盆,算出:1宽边上放4盆。1长边上放8盆。七、我来露一手(附加题)动脑筋:(附加题10分)1.数一数,算一算有几个角。\n(4)(7)(7)3+2+1=72.一个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有(4)个直角,正方体一共有(24)个直角。【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三)一、填空。(1-8题每空1分,9-10题每题2分,共22分)1、把20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个;20个☆,每4个分成一份,可以分成()份。2、100厘米=()米27米-9米=()米3、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刻度开始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4、右面的图形中有()个角,其中有()个直角。5、()里最大能填几?()×4<266×()<3268>9×()6、在○里填上“>”、“<”或“=”。8×6○487×7○475×9○467、小芳走一步的距离是48()小东的身高是123()课室大约长10()8、三个好朋友握手,每两人握一次,要握()次手。\n9、10、把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5米50厘米5米50厘米5厘米\n二、你认为下面的说法对吗?对的打“√”,错的打“×”。(10分)1、一条直线长100米。()2、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两条对称轴。()3、5米和50厘米一样长。()4、用数字2、4、6能排成六个不同的两位数。()5、直线一定比射线长。()三、计算。(1题12分,2题12分,共24分)1、直接写出得数。5×9=9×7=3×4=7×7—7=8×6=5×9=5×8=3×9+9=32—7=30+38=55+9=67—30+22=2、笔算下面各题。19+5890—4529+35+975—46+31\n四、请你画一画。(每题2分,共6分)1、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3、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对称图形。2、画一个直角。五、观察物体。(6分)请你连一连,下面分别是谁看到的?小红小红小东小明小东小红小东小明六、看统计图回答问题(8分)少()七、解决问题(1、2题4分,3题16分,共24分)1、二年一班有6支,铅笔的数量是的4倍,铅笔有多少支?\n答:铅笔有()支。2、小刚得了多少朵小红花?答:小刚得了()朵小红花。3、星期日同学们去游乐园。⑴买8张门票用多少元?⑵小莉拿50元,买9张门票够吗?⑶小红买了3张门票,还剩2元钱,小明带了多少钱?⑷请你再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n【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三参考答案)一、填空。(1-8题每空1分,9-10题每题2分,共22分)1、把20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5)个;20个☆,每4个分成一份,可以分成(5)份。2、100厘米=(1)米27米-9米=(18)米3、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4、右面的图形中有(5)个角,其中有(3)个直角。5、()里最大能填几?(6)×4<266×(5)<3268>9×(7)6、在○里填上“>”、“<”或“=”。8×6487×7475×9467、小芳走一步的距离是48(厘米)小东的身高是123(厘米)课室大约长10(米)8、三个好朋友握手,每两人握一次,要握(3)次手。9、4×4-1=15\n10、把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5米50厘米5米50厘米5厘米5厘米<50厘米<5米<5米50厘米二、你认为下面的说法对吗?对的打“√”,错的打“×”。(10分)1、一条直线长100米。(×)2、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两条对称轴。(√)3、5米和50厘米一样长。(×)4、用数字2、4、6能排成六个不同的两位数。(√)5、直线一定比射线长。(×)三、计算。(1题12分,2题12分,共24分)1、直接写出得数。5×9=459×7=633×4=127×7—7=428×6=485×9=455×8=403×9+9=3632—7=2530+38=6855+9=6467—30+22=592、笔算下面各题。19+587719+58=7790—45=4590-454575-4629+316029+3564+97329+35+9=7375—46+31=60四、请你画一画。(每题2分,共6分)\n1、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3、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对称图形。(答案多元)5厘米2、画一个直角。五、观察物体。(6分)请你连一连,下面分别是谁看到的?小红小红小东小明小东小红小东小明六、看统计图回答问题(8分)1612201866朗读写字少2七、解决问题(1、2题4分,3题16分,共24分)1、二年一班有6支,铅笔的数量是的4倍,铅笔有多少支?\n答:铅笔有(24)支。2、小刚得了多少朵小红花?答:小刚得了(28)朵小红花。3、星期日同学们去游乐园。⑴买8张门票用多少元?6×8=48(元)答:买8张门票要用8元。⑵小莉拿50元,买9张门票够吗?6×9=54(元)>50元答:买9张门票不够钱。⑶小红买了3张门票,还剩2元钱,小明带了多少钱?6×3+2=20(元)答:小明带了20元。⑷请你再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四)\n班级姓名成绩1、直接写出得数。(12分)(1)31+47=720÷6=900×546-18=380+530=680÷4=16×6=710-420=810-490=80÷5=120×7=340+270=(2)700-50×6=420÷2×3=(74+26)×4=100×2+3=700-400+200=180÷(3×3)=2、填空。(6分)(1)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后算()。(2)差是590,减数是380,被减数是()。(3)常用的时间单位有()。(4)三角板有三个角,其中一个角是()角。(5)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6)小玲早上7:00到校,11:00放学,她上午在校()小时。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4分)(1)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2)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3)时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4)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4、用坚式计算,并验算。(12分)786+48295040-3827\n1090×86125÷65、递等式计算。(24分)2976+674-3259309×7÷31527-4048÷8418×6+3604(582+6467)÷74180÷(119-115)379×(207-199)7614-(2164+871)\n6、在〇里填上>、<或=。(6分)349+768〇768+34960分〇1小时2612-943〇2612-8433分〇300秒540÷6〇540×65小时〇50分7、列式计算。(12分)(1)比5100少2895的数是多少?(2)629的4倍是多少?(3)一个数的9倍是7209,这个数是多少?(4)7除7016,商和余数各是多少?8、应用题。(24分)(1)学校修建围墙,第一天运来砖4560块,比第二天多运960块。两天共运来砖多少块?(2)玩具厂去年计划生产玩具熊猫6700只。实际上半年生产3976只,下半年生产4054只。超过计划多少只?\n(1)动物园有4只老虎,共重1120千克。有一只大象,比老虎的平均重量还重4320千克,这只大象重多少千克?(2)箱包厂四月份生产书包2640个,五月份上半月生产1300个,下半月生产1500个。五月份比四月份多生产多少个?(3)菜场运来青菜5800千克,又运来萝卜3车,平均每车装1250千克,青菜比萝卜多运来多少千克?(4)用汽车把2500袋面粉运往粮库,每辆车可装180袋。6辆车运一次后还剩多少袋?【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四参考答案)1、直接写出得数。(12分)(1)31+47=78720÷6=120900×5=4500\n46-18=28380+530=910680÷4=17016×6=96710-420=290810-490=32080÷5=16120×7=840340+270=610(2)700-50×6=400420÷2×3=630(74+26)×4=400100×2+3=203700-400+200=500180÷(3×3)=202、填空。(6分)(1)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2)差是590,减数是380,被减数是(970)。(3)常用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4)三角板有三个角,其中一个角是(直)角。(5)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6)小玲早上7:00到校,11:00放学,她上午在校(4)小时。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4分)(1)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2)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3)时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4)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4、用坚式计算,并验算。(12分)786+4829=56155040-3827=12135040-38271213786+48121956151090×8=87206125÷6=1020………5验算:1020×6+5\n=6120+5=61255、递等式计算。(24分)2976+674-3259309×7÷3=3650-3259=2163÷3=391=7211527-4048÷8418×6+3604=1527-506=2508+3604=1021=6112(582+6467)÷74180÷(119-115)=7049÷7=4180÷4=1007=1045379×(207-199)7614-(2164+871)=379×8=7614-3035=3032=45796、在〇里填上>、<或=。(6分)349+768768+34960分1小时2612-9432612-8433分300秒540÷6540×65小时50分7、列式计算。(12分)(1)比5100少2895的数是多少?5100-2895=2205\n(2)629的4倍是多少?629×4=2516(3)一个数的9倍是7209,这个数是多少?7209÷9=801(4)7除7016,商和余数各是多少?7016÷7=1002……28、应用题。(24分)(1)学校修建围墙,第一天运来砖4560块,比第二天多运960块。两天共运来砖多少块?第1天运砖数比第2天多960块,也就是第2天比第1天比运960块,先算出第二天运的砖数.4560×2-960=8160(块)答:两天共运来砖8160块。(2)玩具厂去年计划生产玩具熊猫6700只。实际上半年生产3976只,下半年生产4054只。超过计划多少只?实际上半年生产3976只,下半年生产4054只,两数相加等于全年实际生产数。用实际生产数-计划生产数=超过计划的数量。(3976+4054)-6700=1330(只)答:超过计划1330只。(3)动物园有4只老虎,共重1120千克。有一只大象,比老虎的平均重量还重4320千克,这只大象重多少千克?1120÷4+4320=4600(千克)答:这只大象重4600千克。(4)箱包厂四月份生产书包2640个,五月份上半月生产1300个,下半月生产1500个。五月份比四月份多生产多少个?1个月=上半月+下半月1300+1500-2640=160(个)答:五月份比四月份多生产160个。\n(1)菜场运来青菜5800千克,又运来萝卜3车,平均每车装1250千克,青菜比萝卜多运来多少千克?5800-1250×3=2050(千克)答:青菜比萝卜多运来5050千克。(2)用汽车把2500袋面粉运往粮库,每辆车可装180袋。6辆车运一次后还剩多少袋?2500-180×6=1420(袋)答:还剩1420袋。【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五)姓名__________\n一、直接写出得数。(每题1分,共12分)70+80=160-90=4×12=120-70=60+50=60×8=300+700=220-20=2×34=550-500=40+400=70×9=二、用竖式计算,最后两题要验算。(最后两题每题5分,其余每题3分)(共22分)41÷7=60÷8=76+342=5×38=253+448=606-78=验算:验算:三、选择:在正确答案后面的□里画“√”。(每题1分,共5分)1.在☆÷8=6……△这道除法算式里,余数△最大是几?8□7□6□5□2.在851这个数里,“8”表示什么?8个一□8个十□8个百□8个千□3.786最接近几百?600□700□800□900□\n4.图形里有几个角?2个□3个□4个□没有□5.一张课桌高大约7()。毫米□厘米□分米□米□四、填空。(第1题每空1分,其余每题每空2分)(34分)1.在○里填上“>”、“<”或“=”。686○704870○80710厘米○1分米5毫米○3厘米2.4个百和4个一组成的数是(),10个一百是()。3.下面两条线段的长各是多少毫米?在括号里填一填。4.按规律继续写下去。699、698、697、()、()470、480、490、()、()5.先写出每个钟面表示的时刻,再写出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n五、解决实际问题。(第13题每题4分,第4题8分,第5题7分,计27分)1.每盒装6个足球,50个足球能装几盒,还剩多少个?2.体育场学校少年宫公园420米230米从体育场到公园一共960米。从学校到少年宫有多少米?3.阶梯教室里原来有9排座位,每排20张椅子。有一次开会时,临时又增加了48张椅子,这进阶梯教室里一共有多少张椅子?4.一个茶壶32元,一个茶杯4元。⑴买23个茶杯和1个茶壶一共要用多少钱?⑵买2个茶壶都付10元一张的人民币,要付几张?应找回多少钱?\n5.下面是第一小组同学的年龄记录,你能把下表填写完整吗?(5分+2分)姓名年龄姓名年龄姓名年龄林方9岁许明宁10岁周晓川10岁蒋一凡8岁陆丽9岁赵艳军9岁李敏敏9岁王小刚9岁李海阳8岁张华9岁朱红芳8岁沈珊珊8岁年龄合计8岁9岁10岁人数性别合计男女人数7\n【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五参考答案)一、直接写出得数。(每题1分,共12分)70+80=150160-90=704×12=48120-70=5060+50=11060×8=480300+700=1000220-20=2002×34=68550-500=5040+400=44070×9=63二、用竖式计算,最后两题要验算。(最后两题每题5分,其余每题3分)(共22分)41÷7=60÷8=76+342=41876+3424185×38=190253+448=701606-78=38×5190验算:验算:606-78528验算:606-78528528+78606606-78528701-448253253+448701\n三、选择:在正确答案后面的□里画“√”。(每题1分,共5分)1.在☆÷8=6……△这道除法算式里,余数△最大是几?8□76□5□最大的余数就是比除数小1。2.在851这个数里,“8”表示什么?8个一□8个十□8个百8个千□3.786最接近几百?600□700□800900□4.图形里有几个角?2个3个□4个□没有□5.一张课桌高大约7()。毫米□厘米□分米米□四、填空。(第1题每空1分,其余每题每空2分)(34分)1.在○里填上“>”、“<”或“=”。68670487080710厘米1分米5毫米3厘米2.4个百和4个一组成的数是(404),10个一百是(1000)。\n3.下面两条线段的长各是多少毫米?在括号里填一填。40344.按规律继续写下去。699、698、697、(696)、(695)470、480、490、(500)、(510)五、解决实际问题。(第13题每题4分,第4题8分,第5题7分,计27分)1.每盒装6个足球,50个足球能装几盒,还剩多少个?50÷6=8(盒)……2(个)答:能装8盒,还剩2个。2.体育场学校少年宫公园420米230米从体育场到公园一共960米。从学校到少年宫有多少米?960-420-230=310(米)答:从学校到少年宫有310米。3.阶梯教室里原来有9排座位,每排20张椅子。有一次开会时,临时又增加了48张椅子,这进阶梯教室里一共有多少张椅子?20×9+48=180+48=228(张)答:一共有228张椅子。4.一个茶壶32元,一个茶杯4元。⑴买23个茶杯和1个茶壶一共要用多少钱?4×23+32=92+32=124(元)\n答:一共要用124元。⑵买2个茶壶都付10元一张的人民币,要付几张?应找回多少钱?买2个茶壶要付钱:32×2=64(元)要付7张10元人民币。找回:70-64=6(元)答:要付7张,应找回6元。5.下面是第一小组同学的年龄记录,你能把下表填写完整吗?(5分+2分)姓名年龄姓名年龄姓名年龄林方9岁许明宁10岁周晓川10岁蒋一凡8岁陆丽9岁赵艳军9岁李敏敏9岁王小刚9岁李海阳8岁张华9岁朱红芳8岁沈珊珊8岁年龄合计8岁9岁10岁人数12462性别合计男女人数1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