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

更新时间:2022-06-17
类型:doc
大小:1.26 MB
页数:106
下载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课件 > 人教版数学课件 > 二年级上册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清风实验学校备课本(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小学数学组\n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第1周长度单位第2周100以内的加减法2第3周100以内的加减法2第4周100以内的加减法2第5周角的初步认识第6周表内乘法1第7周表内乘法1第8周表内乘法1第9周表内乘法1第10周表内乘法1第11周观察物体第12周表内乘法2第13周表内乘法2第14周表内乘法2第15周表内乘法2第16周统计第17周数学广角第18周总复习第19周总复习第20周总复习\n第1单元目标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学科数学课题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3、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1、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2、在建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较正确、灵活的估测出较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教具准备尺子、小剪刀、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创设情境,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情境设置,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师: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大家桌面上都摆着崭新的数学课本,你知道你的这本数学课本有多长吗?(让学生分成两组测量,可以用学生准备的东西比一比,量一量。2、提出测量中的矛盾问题。在刚才的实际测量中,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6颗回形针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1根铅笔那么长,有的同学说数学书有2把小刀那么长。师:为什么我们都是测量的数学课本的长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在师生交流中得出结论:虽然都是测量数学课本的长,但是每个人所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所以量出的长度也不同。师:要想准确地量出数学课本的长应该怎么办?3、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我们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是经常用到什么工具?(尺子)下面我们就来认识尺子。请同学们拿出直尺,摸一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在黑板上贴出直尺放大图,使学生了解尺子的结构)交流得出: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是要用一个统一的长度去量才能量准确。\n交流中使学生明白:赤字上有很多数字,这些数字都分别对着一根长的刻度线,是数字几,我们就把它叫做刻度几,也就是几厘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1、认识1厘米。(1)在直尺上找。师: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找一找,并把它表示出来。师生共同交流得出:首先在直尺上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刻度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师:除了刚才找出的这段是1厘米,你还能找到哪段是1厘米吗?学生思考后交流得出:直尺上从刻度1到刻度2、从刻度2到刻度3……都是1厘米。师:我们刚才在直尺上找1厘米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2)在生活中找1厘米。师:我们刚才在直尺上找到了1厘米,下面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学生汇报,师生共同交流)(3)用手比。师:小朋友们,你现在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吗?拿出你的手指在直尺上量一量,看看你的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再用两个手指在尺子上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看着两指之间的距离,把它记在脑子里。(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2、认识几厘米。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启发学生发现从刻度0到刻度3、从刻度4到刻度7……都是3厘米,让学生比划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大约的长度)师:你知道从刻度“0”到哪儿是2厘米长吗?(从0到2)从刻度“0”到哪儿是3厘米长吗?(从0到3)也就是说,从刻度“0”到几,就是几厘米。那么你的刻度尺一共有多少厘米?3、用厘米量。(1)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①教师在黑板上贴上一张纸条(这是书上放大的纸条),你知道它有多长吗?(小组讨论、操作测量纸条的长度)②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测量的?(2)统一测量的方法。介绍:量物体的时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现在纸条的右端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3)实际测量物体的长。①测量同桌准备的纸条,看一看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量的结果写在纸条上,同桌检查。(尺子上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在测量实际物品时,为计算方便,可以取整数)\n②量一量你带来的新铅笔长多少厘米。③量一量拃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是()厘米。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练习一的1-3。1、第1题,看一看,填一填,让学生说一说这支铅笔的长度为什么是8厘米。2、第2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开展合作学习,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的纸条,并把它剪下来。3、第3题,让学生用尺子分别量一量铅笔的长,练习本的宽,墨水的高。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本领?(学生交流后强调: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初步学会了用尺子去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时要注意把尺子0刻度对准所量物体的左端,看有段对准尺子上的刻度几,就是几厘米。五、布置作业。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尺子量。可后或回家后选择你最想量或最感兴趣的物体测一测、量一量,并把它记录下来。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认识厘米,用厘米量1厘米,2厘米,3厘米,5厘米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题认识米和用米量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直到1米=100厘米。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3、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并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2、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教具准备米尺、软尺、绳子教学步骤个人修改\n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提问学生自己的那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新|课|标|第|一|网2、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边和短边各是多少厘米,并在小组内交流测量的结果。3、让学生自己估计一下课桌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再让学生用尺量一量,并把结果告诉大家。4、让一名小朋友用厘米尺量黑板的长,另一名小朋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做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板书课题:认识米和用米量。二、探究实践,体验活动。1、认识米。(1)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①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就是前面讲的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让小朋友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米尺,和自己的学生尺比一比,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进行验证)②刚才我们认识了米尺,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准备好的1米长的绳子,把它拉直,仔细看一看,再闭眼想一想,1米有多长?(可以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等方法来记住1米的长度)③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学生交流,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物体)④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2)认识米与厘米的进率。新|课|标|第|一|网师:刚才大家认识了米,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师: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100厘米)小结:1米也也就是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2、用米量。(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较长的物体长度或较长的距离。(2)让两个小朋友合作到展示台上量出每条绳子的长度。小结:量物体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端开始,一般用米尺或卷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一直量到物体的另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这样才能量准确。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n三、巩固练习。1、课本练习一的第4题。同桌互相帮助,测量自己的身高是几米几厘米,老师巡视,并帮助测量有困难的学生。新课标第一网2、课后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测量教师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宽,讲台的长、宽,并把它记录下来。四、课堂小结。师: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在共同交流中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米,学会了用米去量较长的物体长度或距离,还知道了1米=100厘米)五、布置作业。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米,学会了用米量。课后或回家后选择你最想量或最感兴趣的物体测一测、量一量,并把它记录下来。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老师事先准备好2米、3米、4米等长度的绳子,学生在测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是否从起点开始,并让其他小朋友注意观察。)板书设计认识米和用米量1米,2米,3米,5米1米=100厘米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题认识线段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认识线段的特征,并体验画线段的方法以及估算的方法。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的长、能用刻度尺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像、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学难点教具准备尺子,各种弯的、直的实物若干如吸管、铅笔、绳子。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出示一幅图,上面有很多路有直的弯的。师:走哪条路比较近?为什么?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1、认识线段。师: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n(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直尺、直的弯的吸管、铅笔、绳子、铁丝等)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自由发言)小结:像这样直直的线,我们就叫它线段。每条线段都有两个端点。(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的并在线段的两端点两个点,表示线段的端点。)板书课题:认识线段。2、找线段。师: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为什么?(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并说一说、评一评。)www.xkb1.com指出下面哪些是线段。学生区分哪些是线段后,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的。二、自主探究,量画线段。1、量线段。师:线段可以量度吗?让学生量一量课本上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测量操作,并引导学生评价他的测量方法。小结量法: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师出示两条同样长的线段(位置摆放不同),让学生估计这两条线的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呢?学生自由发言后,让学生通过用尺子测量验证。2、画线段。(1)任意画一条线段。师:刚才我们学会了怎么量线段,那你们会画线段吗?(2)画指定长度的线段。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按照老师的要求来画一条线段,你们会吗?让学生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让几个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怎样画线段,大家评价哪种方法好。学生操作后汇报。并请方法好的学生再演示一遍,并边画边说。强调:不管用哪种方法画线段,一定要注意按住直尺,在话线段的过程中,要保证尺子不移动,并用笔尖紧贴着直尺把线画直。(3)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画好后,让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所画线段是不是5厘米。三、巩固练习。1、下图有3个点,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并量出线段的长度。从铅笔的一端摸到另一端,我们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让小朋友们在本子上任意话一条线段,画好后让学生自己分别说一说是怎么画的,画线段的时候要注意什么?)\n2、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四、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师生交流后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线段,线段的特征,还有如何量一条线段的长度,及画线段。五、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认识线段教后反思www.xkb1.com学科数学课题练习一课型练习课时1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它们之间的进率以及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2、进一步认识线段,熟练掌握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方法(限整厘米)。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方法教学难点教具准备各种尺子:学生尺,卷尺,米尺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复习。1、说一说。师:小朋友们,我们在这个单元中认识了厘米和米,那你知道1厘米和1米分别是多长吗?师生共同进行交流。2、找一找。同桌之间合作,按老师的要求,分别在直尺上找1厘米、3厘米、8厘米的长度,然后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展示。3、量一量。(1)你的手掌宽大约是几厘米?(2)你的一拃(张开的大拇指与中指之间的距离)长大约是几厘米?\n(3)你的身高大约是几米几厘米?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老师适时进行知道帮助。并将测量的数据分别填入下表。手掌宽一拃长身高()厘米()厘米()米()厘米4、画一画。(1)画一条长2厘米的线段。(2)画一条长6厘米的线段。(3)画一条比8厘米少4厘米的线段。学生独立画好后,同桌之间进行对比,检查。二、指导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练习一5-10。1、第5题。2、第6题。老师先引导学生先进行分别估计,然后再进行实际测量并把估计数和测量结果填入课本有关空格中,把填写结果进行对比,看看自己估计能力如何。3、第7题。让小朋友先进行判断,然后说明为什么。从而真正掌握线段的特征:直的,有两个端点,并可以测量它的长度。4、第8题。要求先估计三角形、长方形每条边的长,再实际测量。本题中三角形斜边的测量比较困难,老师要多进行指导,要求学生把尺子移到三角形斜边的位置进行测量。5、第9题。这是厘米和米的简单加减法计算。也是第一次出现带单位计算。计算第1题时,让学生联系实际的例子进行计算,如14厘米的纸条剪去8厘米,还剩几厘米。再类推到第2小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简单交流汇报。6、第10题。老师可以先出示题目,请学生估计这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呢?让学生自由发表想法。学生通过用尺子量度,发现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小结:不太长的线段通常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长度。而生活中的线段有时需要估计一下,有时又要通过实践来得出正确的结论。另外,同样长的两条线段,往往人们会觉得竖放比横放长,这是视觉的误差,实际上是一样长。三、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合作小组进行测量。1、试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2、测量跳远的距离。指导学生:要先确定两个点,一个是跳的起点,另一个是跳完后脚后跟所在的点(终点)。量的时候,尺子要从起点拉到终点,尺子要放平放直,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老师可以让学生先估测一下黑板的长是多少,然后让两人一组到前面实际测量黑板的长,可以多请几组小朋友,同时观察学生测量的方法。\n四、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练习,你又学会了哪些知识?五、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后反思Xkb1.com第二单元目标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计算。2、初步掌握100以内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只是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学科数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大家看学校先安排哪几个班级去参观?(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说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师:4个班的同学只给了两辆车,每辆车只准乘70人,如何安排呢?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呢?(小组讨论)汇报不同的乘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二(1)班和二(2)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二(3)班和二(4)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列出算式:36+30=和35+34=小结:这两个算式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加法。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这几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n1、教学例1:36+30=先引导学生进行口算,验证二(1)班和二(2)班的同学能否乘一辆车。学生汇报:(1)用口算30+30=60,60+6=66没有超过70,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车。(2)想40+30=70,36+30肯定比70少,所以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www.xkb1.com师:那么36+30还可以怎么算?你会用竖式进行计算吗?我们可以先借助好朋友小棒来摆一摆。(1)以小组为单位摆小棒,探索36+30的计算方法。学生在摆小棒过程中,老师进行巡视指导。汇报时,让个别小组到实物投影仪上进行摆放,重点让学生理解在摆放过程中,整十根与整十根合并。(2)对照小棒摆法知道写竖式的方法。让学生结合小棒摆法列竖式。学生试着计算后,让个别学生板演。小结:先写36,在36的下行写30,要注意在十位上写的3要与上一行十位上的3对齐,也就是十位对十位,个位对个位。(3)计算。让学生看着刚才写出的竖式,想应该如何进行计算。引导学生回忆小棒的摆放过程,要把36根小棒和30根小棒合并起来,应该先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也就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把整十根小棒合起来,也就是在把十位上的数相加。板书出示:十个36+3066竖式计算后,再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4)做一做。出示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注意帮助列竖式计算有困难的个别学生,适时进行辅导,然后请个别学生板演,集体订正。2、教学例2:35+34=(1)先引导学生进行口算,验证二(3)班和二(4)班的同学能否乘一辆车。学生口算后进行汇报展示。(2)师:那你们会列竖式进行计算35+34吗?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进行计算。汇报展示时,先让个别学生板演,然后说说竖式计算过程。板书出示:十个35+3469最后再次强调在列竖式进行计算时,要注意数位对齐,并从个位加起。(3)做一做。师: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数位对齐。想想在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突出相同数位对齐,并从个位加起)\n出示课本第10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独立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小结:通过计算我们发现二(1)班和二(2)班的同学能乘坐一辆车,二(3)班和二(4)班的同学也能合乘一辆车,在解决这些问题中,我们用到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数学知识。三、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练习二的1-2。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老师要注意巡视,帮助个别计算有困难的学生。2、改错。453257+23+23+41571516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在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X|k|b|1.c|o|m(学生交流后强调,今天我们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的方法,在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数位对齐,并从个位加起)五、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36+30=6635+34=69十个十个3635+30+346669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进位加)的笔算方法。2、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并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3、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教学难点教具准备小棒、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个人修改\n一、情境导入。师: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在“参观博物馆”时学了哪些知识吗?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不进位加)要注意什么?(课件出示“参观博物馆”画面)回答后板书: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参观博物馆”画面,直接提出问题:二(1)班和二(3)班的同学能合乘一辆车吗?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6+35=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3:36+35=(1)先引导学生进行估算,然后让学生拼摆小棒。学生小组内摆小棒,并请个别小组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展示,老师适时跟进,进行必要的帮助和辅导。先摆3捆小棒,旁边摆6根小棒,然后在下面3捆和5根小棒,分别对齐,要求出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应该怎么办?先加哪一部分?师:现在整捆的小棒共有几捆?(7捆)怎么得来的?(再次让学生体验到因为满十根捆成1捆的过程)师:现在单根小棒还有几根?(1根)为什么?那现在所有的小棒有几捆几根?(7捆1根)小结:在摆小棒的过程中遇到满十根小棒就可以把这十根捆成一捆。(2)列竖式计算。师:通过刚才的摆小棒,你发现了什么?根据刚才摆的过程列竖式算一算,该怎么算?学生回答,列出竖式:36www.xkb1.com+35组织学生讨论:从哪一位开始算?个位6加5得11怎么办?如何向十位进1,个位上怎么写?讨论后进行集体反馈。(老师重点指导学生“进1”时“1”的写法,并强调在计算十位上的数相加时,别忘了进位上的“1”)板书竖式计算过程36+31571师:根据上面的计算,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3)比较总结。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比较:例3和上节课的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回答后,引导归纳总结如下:相同点:①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单根的6根和5根加起来一共是11根,可以先把这11根小棒分成两部分,10根棒和1根小棒,这样就可以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的位置。\n②列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③都可以从个位加起。不同点:例3出现了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2、学生尝试练习,出示课本中相应“做一做”。学生计算完,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结合具体题目的计算,说一说: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师:能不能从十位加起?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三、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练习二的第3-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老师要注意巡视,帮助个别计算有困难的学生。2、把错误改正过来。363717+55+42+658189833、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2页的“思考题”。老师结合实例说明题意,让学生自己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然后进行集体反馈。如还可以写出:27+72=99、36+63=99、45+54=99等。四、课堂小结。X|k|b|1.c|o|m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在笔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重点强调:在笔算加法时要注意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五、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出示学生概括出来的法则:一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二是从个位加起。三是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新|课|标|第|一|网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36+35=7136+31571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练习课型练习课时1教学目标1、通过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n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复习导入。师:上两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你认为在笔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本节课的练习内容和练习目的。并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1、口算。看谁算得正确。34+21=20+38=42+20=33+25=40+30=21+50=16+8=26+43=54+32=28+72=26+35=29+47=2、竖式计算。56+23=38+27=54+29=48+48=学生练习后进行集体订正。3、解决问题:二年级(1)班参加学校美术兴趣小组的女生有28人,男生有18人,二年级(1)班参加学校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师:怎么列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解决问题,然后进行汇报,集体订正。二、指导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5-10题。1、第5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集体订正时,教师根据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2、第6题。先让学生认真观察这三题的计算过程,对照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指出错在哪,并把错误的地方改过来。3、第7题。出示统计表,让学生认真观察统计表,先指名说一说从表中能获得哪些信息,并引导学生理解怎样算出合计数,接着,让学生独立计算,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核对。4、第8题。练习时,可用竞赛的形式进行,看谁算得全对,找准蘑菇。教师巡视班级,注意检查学生对学过的竖式计算掌握情况,找出差错较多、计算速度较慢的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5、第9题。先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订正时,要强调这是一道应用题,计算结果要写清单位名称和答案。6、第10题。新-课-标-第-一-网列竖式计算要注意哪些问题?\n本题要注意利用情境,引导学生展开练习。第(1)小题,可以在学生理解题目的基础上直接列式计算,进行全班交流。第(2)小题,题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要注意题目唯一的条件是只有50元钱,所以可以买以下几样玩具:①小飞机和小汽车:23+12=35(元)②小飞机和小火箭:23+17=40(元)③小汽车和小轮船:12+30=42(元)④小汽车和小火箭12+17=29(元)⑤小火箭和小轮船:17+30=47(元)。第(3)小题,要引导学生注意本题中的关键字“最少”,所以就要购买价格最便宜的两件玩具,即购买小汽车和小火箭,共花29元。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向提出来和大家交流?四、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Xkb1.com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练习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方法。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概括能力及迁移类推能力。3、结合情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教学难点教具准备小圆片,课件。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谁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那举办?(北京)师:我国北京在全世界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4个有名的城市中以绝对优势取得了成功,这不仅是申办成功,还向全世界证明了我国综合国力,所以全国亿万人民都为此欢呼。(播放我国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后全国欢庆的录像)师:你收集了那些有关北京申奥的信息?学生交流后,老师出示“北京赢了”画面及票数统计图。师:说说你从那看出北京赢了?你能提出有关数学的问题吗?新课标第一网\n学生可能会出现:北京和多伦多一共得多少票?北京和巴黎一共得多少票?北京和伊斯坦布尔一共得多少票?多伦多和巴黎一共得多少票?多伦多、巴黎和伊斯坦布尔一共得多少票?……遇到这类用加法解决的问题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解决问题,同时复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加法。特别要提醒学生围绕“从哪儿知道北京赢了”,从而提出北京比多伦多多得几票?巴黎比北京少得几票?……师:那我们先来解决“北京比多伦多多得几票?”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列式?(56-22)指导学生观察算式特点,引出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二、新授。1、教学例1:56-22=(1)引导学生口算。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先进行口算。如:先用50-20=30,6-2=4,30+4或56-20=36,36-2=34等。(2)引导学生摆小圆片,理解算理。以小组为单位在数位顺序表上摆圆片,边摆边演示,十位上的5个圆片表示多少?个位上的6个圆片表示多少?要从56里减去22该怎么办?强调从个位上的6个圆片中去掉2个圆片,从十位上的5个圆片中去掉2个。(3)竖式计算。学生尝试在练习本上进行竖式计算。计算后进行交流展示(板书)56-2234引导学生看课本并思考,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师生共同小结:笔算减法和笔算加法一样,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再减,并从个位减起。2、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9页“做一做”第一小题。独立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3、小结。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练习的第1-4题。1、第1题。出示题目,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看懂数位上的圆片分别表示什么,划区部分又表示什么,然后再进行竖式计算,注意帮助和辅导个别计算有困难的学生。2、第2题。学生竖式计算后,重点要让学生对这两个小题进行对比,强调以竖式计算时数位对齐的重要性。3、第3题。可以先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进行复习,让学生回忆应该用什么方法解答。解决问题还可复习求:还剩多少?\n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后让学生说一说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4、第4题。引导学生观察图示,理解题意,要求出“还剩多少个桃子?”要用原有的桃子减去已经摘了的个数,列出算式,明白为什么用减法计算。然后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如何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竖式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五、布置作业。www.xkb1.com选用课时作业设计。已知总数和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做减法。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56-22=3456-2234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算理,并能正确笔算。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通过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学习习惯和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教学难点教具准备小棒,课件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情境导入。师:昨天我们交流了有关北京申奥的信息,我们知道了北京以绝对的优势胜出了。在昨天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北京以34票的优势胜出多伦多,那么从票数上,你还想了解什么?课件出示“北京赢了”画面,引导学生继续观察。提出问题:“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这道题该怎么解决呢?引导学生列出算式:56-18=师:我们今天继续学习有关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知识,引出课题。\n板书:两位数减两位数二、新授。1、教学例2。出示题目:56-18=师:你会算吗?先试着算一算,遇到困难时也可以借助我们的好朋友小棒来帮忙,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学生独立活动后,在小组内交流。(1)引导学生摆小棒,理解算理。学生汇报交流后,老师要有意识的请个别小组到实物投影仪上进行摆小棒,让全班同学都看明白摆小棒的过程,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在学生摆小棒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地进行提问。学生先摆好5捆和6根小棒,问:为什么要拆开5捆中的一捆呢?不拆可以吗?(因为单根的6根小棒不够减8根小棒,所以要拆开其中的一捆,这样才够减)那现在应该怎么减?减完后还剩下几捆几根?(整捆的小棒还剩下4捆减去1捆后剩3捆小棒,单根的小棒拆完1捆后总共有16根,减去单根的8根小棒后还剩下8根,这样最后剩下3捆8根小棒。)www.xkb1.com注意也可以先用拆开的10根小棒减去8根小棒,然后再加上原有的6根小棒,这样单根的小棒总共剩下8根。讲解完后,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再进行一次操作,最后在电脑上再次分步演示摆小棒的过程。(2)列竖式计算。师:根据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你会列竖式计算吗?让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计算后老师进行指导帮助。板书:56-18想一想,先算什么?够减吗?怎么办?引导学生得出要先算个位,但是不够减,可以借助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不够减,可以从十位退一。板书:41656-18说明:从十位退一,可以在十位的“5”上点上一个小圆点,退完后十位上剩下4;这时个位上变成了16。然后让学生继续完成竖式的计算。从十位退一后,这样个位就够减了,最后说明竖式的写法:(板书竖式的写法)想一想:从十位减起方便吗?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3)比较。师:比一比例1和例2,这两道题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总结得出:例1是不退位减,例2是退位减。同时把课题补充完成: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引导学生归纳如下?笔算两位数减法时要注意:(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3)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一。\n师:在进行退位减时要注意什么?2、教学例3。出示题目:50-24=引导学生列出竖式,尝试计算,指名板演:50-2426师:(1)为什么要从十位退一?(2)从十位退一后个位怎么减?(3)十位退一后,十位怎么减?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笔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归纳如下?笔算两位数减法时要注意:(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3)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一。4、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的5-7题。独立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的5-7题。1、第5题。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先睹利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再进行组内交流,最后进行竖式计算,老师要及时巡视,注意学生退一的情况,帮助和辅导个别计算有困难的学生。2、第6题。出示题目后,让学生认真观察竖式计算过程,想想是否正确,如果发现有错,说明错在哪,并及时进行改正。3、第7题。引导学生观察,理解题意,要求出“差的十位上是几”,首先必须看清楚个位上的数够不够减,要不要从十位退一,然后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四、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了什么?如何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竖式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笔算两位数减法的方法:(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3)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一。五、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强调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应当记得在十位数字上打退位点。\n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50-24=2650-2426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练习课型练习课时1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的、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2、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谈话导入。宣布本节课练习内容,板书课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练习课。1、回忆知识点。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这一单元中,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你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指名学生口答,进行全班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口答归纳。2、回忆疑难点。师:你认为本单元前面的知识点中,你感到最困难而又没掌握好知识是什么?学习过程中,你还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指名学生回答,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老师可以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适当的讲解,如学生提到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当个位不够减时,应从十位退一后再减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算理。三、指导练习。练习三的8-13。1、第8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看那一组同学做得又快又正确,帮助校际找到妈妈,在规定时间内,让小组内互相检查每个同学的完成情况,然后进行统计评比。2、第9题。(1)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并知道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法则:一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而是要从个位加起;三是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n先让学生看懂题目的意思,然后独立完成计算,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和计算方法。3、第10题。出示题目后,引导学生看清题目,要求雨伞多少钱一把?应该怎么列式,为什么用减法?然后让学生列式计算,计算后组织全班同学进行集体订正。4、第11题。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的同学互相检查,并组织优等生对部分学困生进行指导帮助。5、第12题。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比的。6、第13题。出示表格后,让学生说说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学生提问题,教师把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进行归纳,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两个问题列式解答。四、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五、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2)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减法。并知道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一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二是从个位减起;三是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一。(3)学习了运用加减法的有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2、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是学生会分析“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教学难点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复习导入。1、口算。28-5=50+20=17-9=35+7=62+8=29-12=30-8=44+55=62-59=2、竖式计算。额外增加对比练习:\n57-38=56+28=60-27=3、(1)比10多7的数是多少?(2)比20少5的数是多少?二、新授。1、教学例4。出示课本第23页,“全校卫生评比”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师:从图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交流后进行集体汇报:(1)二(1)班得了16面小红旗。(2)二(2)班比二(1)班少3面小红旗。(3)三(1)班比二(1)班多1面小红旗。(4)四(1)班比三(1)班多2面小红旗。……老师要即时提问学生,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怎么得到这些结论?可以让学生结合出示的图片进行说明,重点要让学生明白虽然不能直接看出每个班级获得小红旗的情况,但可以从两个班级相互比较中得出结论。师:现在你知道二(2)班获得了几面小红旗?怎么列式?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因为从图中我们知道了二(2)班比二(1)班少3面小红旗,二(1)班获得了16面小红旗,所以可以用“16-3”求出二(2)班获得了13面小红旗。板书:16-3=13(面)师:刚才求出了二(2)班获得了13面小红旗,你们可真了不起,那你们还能算出别的班得多少面小红旗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后汇报展示。三(1)班获得了14面小红旗,因为三(1)班比二(2)班多1面小红旗,二(2)班获得了13面小红旗,所以可以用“13+1”求出三(1)班获得了14面小红旗。板书:13+1=14(面)四(1)班获得了16面小红旗,因为四(1)班比三(1)班多2面小红旗,三(1)班获得了14面小红旗,所以可以用“14+2”求出三(1)班获得了14面小红旗。板书:14+2=16(面)师:你还有其他的方法求出这些班级分别获得几面小红旗吗?引导学生展开讨论。2、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23页“做一做”。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让学生说说从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优惠是什么意思?换句话怎样说?(每个球比原来的钱少8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1)现在足球是多少元?(2)优惠后篮球多少元?(3)优惠后排球多少元?母鸡有24只,公鸡比母鸡多18只,公鸡有多少只?小红拍球43个,小明比小红多拍29个,小明拍球多少个?宝宝吃了34颗瓜子,贝贝比宝宝少吃7颗,贝贝吃了多少颗?\n学生自己解决。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1)买一个足球和一个篮球现在要多少钱?(2)足球比排球贵多少元?……请同学们列式计算。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题、第2题。1、第1题。出示题目后,让学生说说题中告诉我们什么?要求的问题又是什么?根据条件,列出算式,并让学生想想为什么用加法。2、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重点说说“退了8张”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减法。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16-3=13(面)13+1=14(面)14+2=16(面)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练习课型练习课时1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加深对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理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灵活运用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谈话导入。师:昨天我们学会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今天我们要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这部分的知识。板书课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练习课。二、基本练习。\n1、口算。12+8=17+11=34+6=18+6=27-9=15-8=52-4=15-15=2、竖式计算。38+55=72-15=70-35=3、列式计算。(1)一个数46,另一数比它多27。求另一个数。(2)比82少33的数是多少?4、解决问题。(1)操场上有34人在跳绳,踢毽的人数比跳绳的多18人,踢毽的有多少人?(2)操场上小明和小青在踢毽,小明踢了76个,小青踢的比小明少18个,小青踢了多少个?三、指导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练习四第3-8题。1、第3题。出示题目后,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组内展开竞赛,同学之间互相检查,提高学生参与计算的兴趣。2、第4题。3、第5题。4、第6题。让学生观察图,把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并汇报:怎样做可以知道第二只啄木鸟吃了多少只虫?在练习本上解答出来。学生汇报解题思路。5、第7题。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明确题目要求并独立解答。让学生用平时实际算钱的经验得出答案。6、第8题。让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板演,着重强调加减法计算方法上的区别,引导学生认真看题,细心计算。三、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练习,你又学会了什么?四、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本题出示后,首先让学生明确要计算后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所以要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计算,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可以在小组间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又快又准确地找到比50大的算式和比50小的算式。板书设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练习教后反思\n学科数学课题连加、连减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2、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3、培养学生计算的能力和迁移的能力;培养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1、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2、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难点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今年农场的西瓜丰收了,二年(1)班的同学去帮助收西瓜,他们分小组进行比赛,下面是他们比赛的统计表: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28个34个23个课件出示课本图片及统计表。师:看到这些数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34)第二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34+23)第一组和第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23)第一组比第二组少摘了多少个?(34-28)第二组比第三组多摘了多少个?(34-23)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28+34+23)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还进行了列式计算。但你发现了吗,有一个问题和其他几个不同?引导学生观察并板书算式:28+34+23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者到连加题目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二、新授。1、教学例1。出示:28+34+23,应该怎样计算这道题呢?组织学生讨论,这到连加题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分几步算?让学生在组内尝试解答。学生汇报尝试的情况,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2862(2)28+314+23+314让学生比较分开写2步竖式和连起来写竖式有什么区别。\n628562+2385比较两种书写格式。师:这到连加题,有的小朋友是把两个竖式左右分开写的,有的小朋友把两个竖式上下连着写的,你认为怎么写简便?为什么?教师说明:连加计算有两种书写格式,一种是左右分开写的,另一种是上下连着写的。把两个竖式上下连着写比较简便,以后我们在做连加题时,可采用这种简便写法。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26页“做一做”。2、教学例2。出示主体图仔细观察主题图,了解信息,分小组交流从图中发现的信息。引导学生列出算式:85-40-26(1)组织学生讨论:这到连减题怎样计算?有几种书写格式,让学生尝试计算,然后组织学生汇报,老师板书。854585-40-26-40451945-2619师:这道题哪步计算可以不写竖式,直接口算?教师把口算部分用虚线圈起来。教师说明:虚线框中表示能口算的部分,计算时不必写竖式。(2)指导学生看书,第一部口算的怎样写竖式计算。小结:能口算的就可以不写竖式,不能口算的可以写竖式进行计算。(3)师:这道题还可以怎么列式计算?分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时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引导学生把上述三种解法进行对比,并掌握算法。(5)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27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板演,并说明计算方法。3、小结。教师指出:今天学习的是三个数连加、一个数连减两个数的计算,连加、连减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列一个数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加、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同时,在计算中,遇到哪一步能口算的,就用口算。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练习无第1-3题。1、第1题和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巡视,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要提醒学生注意:这些题目有的全部要笔算;有的又要口算,又要笔算。有的是第一步口算,有的是第二步口算。在计算时,遇到哪一步能口算就用口算。明确连起来的竖式更简单,平时我们应该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n2、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四、课堂小结。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重点让学生说说三个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五、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连加、连减例1.28+34+23=85(1)2862(2)28+314+23+314628562+2385例2.85-40-26=19854585-40-26-40451945-2619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题加减混合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方法,并学习笔算的书写格式,掌握简便写法。2、发展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1、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的顺序以及方法。2、能正确地使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教学难点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复习。1、口算。32+40+7=20+50+30=15+40+3=60-40-15=16+5+10=10+8-13=2、竖式计算。\n36+28+17=65-25-21=师:我们已经学过连加、连减笔算有几种书写格式?哪种是简便写法?在计算过程中有口算的怎么办?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教学例3。师:同学们,你们都乘过公交车吗?你瞧,一辆5路公交车缓缓的开过来了。让学生观看课件,出示例3。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图意: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人28人,现在有多少人?师:你会列式吗?学生列出算式:67-25+28教师说明:像这样有加法也有减法的运算,叫做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加减混合运算。师:像这样有加法又减法的加减混合式题,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自己学习这部分的知识吗?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开展合作学习,指名小组汇报板演。(1)6742(2)67-25+28-25427042+2870比较两种计算方法,那种方法更简便?为什么?小结:加减混合的运算题,在笔算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还要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2、指导完成课本第28页“做一做”让学生用简便写法独立完成,教师要注意巡视检查、并帮助个别计算有困难的学生。指名板演后,进行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计算时能口算的怎么办?三、巩固练习。指导完成练习五第4-9题。1、第4题和第5题。这两道题,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比赛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每道题的计算方法。2、第6题。出示题目后,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的同学听一听。怎样求应找多少元?指名回答。板书算式:50-25。独立思考并说计算方法。3、第7题和第8题。注意提醒孩子,在计算加减混合算式时,应当看清楚加减,以免算错。帮助孩子养成不好口算时,利用竖式帮忙的学习习惯。\n以小组单位进行评比。看哪一组同学做得又快又正确,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计算方法。4、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帮助个别理解有困难的学生,帮助理解什么是横行、竖行和斜行。计算时要求学生能口算要使用口算。5、思考题。引导学生认真审题,进行尝试练习,在里圈找出与外圈相对应的数,使他们的差得62。本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口算能力。同时渗透对应的数学思想。答案:71-9=62;91-29=62。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式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五、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加减混合车上原有67人,下去了25人,又上来人28人,现在有多少人?67-25+28(1)6742(2)67-25+28-25427042+2870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题加减法估算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2、通过对两位数加减法估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3、让学生用所学到的估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1、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2、探究加减法估算的方法,初步形成估算的技能。教学难点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步骤个人修改\n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小朋友们去过超市吗?我们在超市里购物时经常要看商品的价格,出示各种商品:牙刷(1.9元)篮球(31元)书包(39.9元)圆珠笔(2.2元)老师指出:有时我们在买东西时并不需要算得很精确,只需要算出一个大概的数就可以了,比如说,我们可以说牙刷大约是2元。你能说出其他几件商品的价格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今天我们就要用这方面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板书课题:加减法估算。二、新授。1、教学例4。(1)出示:妈妈带100元钱去商店买下列生活用品:暖水瓶28元烧水壶43元被子24元妈妈带的钱够吗?师:要判断妈妈带的钱够不够,需要精确的计算吗?小组合作讨论:应用估算的方法判断“妈妈带的钱够吗?”学生在组内讨论交流后进行反馈。方案一:热水瓶的价格大约是30元,烧水壶的价格大约是40元,水杯的价格大约是20元,这三样加起来大约是90元,因此,100元够了。30+40+20=90(元)90<100方案二:买热水瓶后大约剩70元,买烧水壶后大约还剩30元,买水杯够了。100-30-40=30(元)30>24方案三:买热水瓶和烧水壶大约花去70元,还剩30元,买水杯够了。30+40=70(元)100-70=30(元)30>24方案四:买热水瓶后大约剩70元,买水杯后大约还剩50元,买烧水壶够了。100-30-20=50(元)50>43……对学生发现的不同想法只要正确,老师都要给予肯定。(2)验证。同学们通过估算的出妈妈带100元买这三种物品够了,那么这三种物品到底一共多少钱呢?学生列式计算:28+45+24=97(元)师:经过计算得出的结果和同学们估算的结果是一样的,说明刚才你们估算的方法是正确的。(3)小结。在你们刚才的判断估算中,有的用到了加法,有的用到了减法,有的用到了连加,有的用到了连减的估算,估算的方法多样,思路不同,最后的判断结果都一样,妈妈带的钱够。总之估算的方法多样,要根据具体题目去选择合适的方法。要让学生明确:要判断妈妈带的钱够不够,不需要精确的计算,只要大致估计出大约的数就能判断了,这种算法,我们把它叫做估算,生活中许多地方都能用到估算。\n2、练习。指导完成课本第31页“做一做”。独立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估算的。三、巩固练习。指导完成练习六第1-3题。1、第1题。分小组讨论完成。汇报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进行判断的。2、第2题。让学生说说从情景图中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理解题意后列式计算。最后让学生汇报,并说明估算方法。3、第3题。汇报时让学生说说估算的方法。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想?通过交流让学生体会到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就可以用今天学习的估算方法来解决我们遇到的一些问题了。五、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估算时,有的把接近整十数的看成整十数去估算,有的只要把这几个接近整十数的去连加、连减,就能进行判断了,板书设计加减法估算妈妈带100元钱去商店买下列生活用品:暖水瓶28元烧水壶43元被子24元妈妈带的钱够吗?30+40+20=90(元)90<100100-30-40=30(元)30>2430+40=70(元)100-70=30(元)30>24100-30-20=50(元)50>43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题整理和复习课型复习课时1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楚本单元都学习了那些知识,理清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2、通过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乐趣。3、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n教学难点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回顾与整理。师:昨天老师要求同学们回家对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你是怎样进行整理和复习的,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小组长做好记录。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师:那一组来吧你们整理和复习的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同时对学生予以肯定。师:小朋友们都整理得很全面,有的小组补充的也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就先来看看笔算加减法。二、分类复习,巩固知识。1、尝试编题。复习笔算加减。师:刚才有小朋友提到笔算加减法分为进位加,不进位加;退位减发和不退位减法。谁能分别编一道。根据学生的编题,教师板书。让学生把编出的题目进行计算。师:笔算加法时应注意什么?减法呢?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交流结果,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归纳如下:(1)笔算加减法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2)都要从个位加起。(3)加法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减法中如果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一。师:小朋友们都说得很好,通过刚才的整理和复习,我们已经知道笔算加减法的法则,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具体计算时,怎样做才能保证计算正确,不出错,你有什么特别之处想提醒其他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吗?自由发表想法。小结:(1)计算时要看清数字和符号。(2)加法:个位不满十不进1,个位满十进1,进位点别忘了加上。减法:个位够减直接减,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1。(3)加强检查,做到读题、抄题、数字搬家三检查。师:接下来用我们刚才总结的方法,让我们一起做一做。比一比,看那位小朋友是个合格的小计算家。出示课本练习七第8题。2、应用拓展,解决问题。课件出示:(1)①在数学半期靠中,小东得85分,小丽比小东多13分,小丽考多少分?复习笔算加减法时,引导学生理解,我们现在目前只学习的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今后还会学习数位更多的数的加减法。因此,哪一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一。\n引导学生说说这两道题的联系与区别,讨论:解答这样的问题该怎样想。学生回答后进行小结:要弄清题目的数量关系,明确所求的问题,判断哪个数是大数,哪个数是小数,哪个数是相差数,正确的应用有关数量关系进行解答。②王老师带100元钱去买几个篮球和几个排球,买篮球花去58元,买排球花去33元,王老师带的钱够吗?师:这道题需要算出准确数吗?谁回估算?引导学生用不同思路解答:方法一:买篮球后大约剩40元,买排球够了。方法二:买排球后大约剩70元,买篮球够了。方法三:买篮球和排球大约要用90元,所以王老师带的钱够了。三、课堂小结。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根据板书,让学生自己进行回顾总结。四、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1)笔算加减法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2)都要从个位加起。(3)加法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题整理和复习(练习七)课型复习课时1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熟练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能正确的计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谈话导入。师:上节课小朋友自己对这个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和复习。谁能说说我们都复习了那些知识?学生自由发现自己的意见,老师注意帮助归纳和总结。师:我们在这个单元中学习了这么多的知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些有关它们的练习,考考小朋友们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情况。\n二、基础练习。1、口算。42+31=21-3=62-20=22+33=25+45=36+14=62-42=25-7=51-21=45-23=45+45=62+38=23+27+40=80-50-12=65-45+42=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地改正过来。35815494+47-45+34-29724698663、竖式计算。27+65=70-43=35+43=61-36=42+18+29=81-45-23=70-21+32=4、解决问题。(1)饲养员有黑兔46只,白兔比黑兔少18只,?提一个问题并解答。(2)商店又运进12台电冰箱,现在一共有50台,商店原来有多少台电冰箱?(3)小青带了90元去商店买下列学习用品:钢笔12元,文具盒29元,书包37元,小青的钱带够了吗?三、指导练习。1、第1题。引导学生先认真看清题目,然后再进行计算,提醒学生注意运算符号,并结合昨天总结出笔算加减法的注意点,学生做完后进行集体订正。2、第2题。这是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题目,要求全班同学一起练习,引导学生用简便的竖式计算的格式进行笔算,老师注意对个别学困生进行辅导。3、第3题。本题竖式计算题目较多,可以引导学生之间展开竞赛,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计算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重点要强调:加法个位不满十不进1,个位满十进1,进位点别忘了加上。减法个位够减直接减,个位不够时要从十位退1。4、第4题。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5、第5题。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要知道大约需要多少钱?你是怎样想的?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计算前,我们先进行估计这样有什么好处呢?然后指名回答,回答是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6、第6题。在判断笔算竖式是否正确的时候,提醒学生,即使题目漏打了进位点或者退位点,也要看数位是否对齐,最后答案是否正确。满足后者条件就可以算正确。\n因为本题涉及到年龄问题,对二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再完成这道练习时,可以先出示题目:爸爸今年41岁,儿子今年13岁,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要求学生列式进行计算,集体反馈后,再出示:那10年后呢?10年后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要求学生先在小组讨论,把自己的想法先在组内说一说,然后进行集体反馈:十年后爸爸和儿子之间年龄还是差28岁。7、第7题。题目出示后,直接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宁集体订正。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为什么这么列式。三、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四、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练习七)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题活动:我长高了课型活动课时1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巩固测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在活动中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利用统计表发展学生收集、整理数据,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3、通过测量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和合作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米尺,长绳,皮尺,课件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引导测量,激发兴趣。师:今天就要在这个教室里举行一次测量大比拼,看看那些同学表现得好。师:既然是测量大比拼,那么谁来说一说测量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测量的方法是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1、首先要找到物体的两端,然后用“0”刻度对齐物体的左端,再看另一端对着刻度几,那么这个物体就是几厘米。2、要与被测物体保持水平。二、合作探究,实践活动。1、出示问题。\n师:你们想知道你的身高是多少?你的两手伸开有多长?你的步长是多少?教室的门宽是多少?窗户宽是多少?怎样做就可以知道这些答案呢?引导学生思考。2、讨论测量身高方法。(1)课件出示体检时医生给小朋友侧身高的情境。观看后讨论说说测身高时要注意些什么?总结:刚才我们小朋友说得非常好,在测量身高时,被测量的同学要注意:要脱鞋。身体要站直,脚后跟、臀部、后脑勺三个地方要紧贴在墙壁上。四人小组讨论:现在在我们教室内应该如何测量身高。汇报,要求上台示范。其余学生观察并评议。最后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指名学生上来读出身高。(2)小组分工合作测量身高。提出要求:先由小组长带头分工,让组内的每个小朋友都有机会测量。量完后,将测量出的身高数据写在卡片上。学生分组测量,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在组内解决。(3)制作并观察统计图。现在我们通过测量都知道自己的身高了,那现在老师想知道我们班大部分小朋友的身高是多少,该怎么办呢?学生汇报后,教师总结:可以把自己的身高填在相应的表格里,把身高制作成一个统计图。(4)指导学生完成统计图。师:这是我们在刚才的活动中制作的身高统计图,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如:最高的同学身高多少?最矮的同学身高多少?全班哪个高度的人最多?一共有几人?全班哪个高度的人最少?一共有几人?让学生自由说说。(5)引导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看了身高统计表,你想对我们班的小朋友说些什么呢?你的身高在全班属于什么水平?是偏高还是偏低?师:要向健康成长,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引导学生总结:我们今后要多进行一些体育锻炼,安排好一天的饮食,不挑食、不偏食,合理调整好自己的作息时间,才能使我们的身体变得更棒。3、讨论测量其他物体方法。师:刚才我们都测量出了各自的身高,那其它的物体应该怎么测量呢?(出示刚才提出的问题。)小组商量好要测量的部位,计测量的方法然后进行估一估、再分工测一测,并把它记录下来。指名学生上台示范操作过程,教师辅助。重点讲一讲操作的过程和认读的方法。\n引导学生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的过程,例如:在测量门窗时,尺子的首末端要保持在同一条水平线上,最好利用门或窗已有的线段。在测量步长时,被测学生应该自然地走出一步,不能用力跨步,测量时,应同时选择其鞋的前端或鞋的后端。在测量伸开手臂的长度时,被测学生的双臂要伸直、食指要伸开。汇报两臂长度时,引导学生与自己的身高做个比较,一般情况下,伸开两臂的长度与自己的身高有关,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实践测量活动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掌握了那些知识?四、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我长高了测量门窗、步长、伸开手臂的长度、教后反思第三单元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2、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执教。学科数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2、学会用直尺画角,直观体验角是有大小的,并且知道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1、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2、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教学难点教具准备课件,主题图,剪刀,插有吸管的可乐瓶,自来水管,三角板,带孔小棒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同学们都开心在做操,(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那些信息?说给你的同桌听。学生观察图,互相交流信息,操场上有许多我们学过的图形(学生指出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球等)。\n师:这些图形都是咱们的老朋友了,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图形朋友(出示园丁在剪草的图)。你们看,园丁爷爷手里拿着的剪刀,张开就形成了这样的图形;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和球门的角,让学生再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你们认识它吗?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和他交个朋友,它的名字叫做“角”。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1、初步认识角。(1)教师出示剪刀、插有吸管的可乐瓶、自来水管等物品,请小朋友们观察并分别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学生观察物品并从中寻找角。同桌交流后全班汇报。教师画出角。(2)仔细观察,小组同学互相说说角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后汇报:顶点边边师:小朋友们提到的尖尖的头,也就在两条线相交的这一点,我们把它称为胶的顶点。(课件出示)从点延伸出两条射线就把它们叫做角的边。数一数,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呢?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并总结出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3)找角。师:孩子们,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教室里,也都有好多角陪伴着我们。下面,就请大家在教室里找一找,看看那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并要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请学生说说找到的角,并指出顶点和两条边。2、制作活动角。(1)折角。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出示一张圆形的纸,让学生动手折一个角,思考一下,怎样才能折出一个角。学生折角,师巡视指导。折好后让学生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2)制作角。师:刚才我们折出了一个角,请看老师手上的这个角(出示活动角)你们看,这是一个活动角,小朋友们能不能利用老师发给大家的这样两根带孔小棒做个活动角?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制作活动角的过程,老师注意巡视指导。\n学生小组内展示角,交流制作过程。全班交流。谁来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3)认识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的程度的关系。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叉开、收拢。问: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讨论后,师生总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3、画角。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活动角,现在我们来画角。你认为角该怎么画?教师示范画角,(课件演示角的画法)并说明: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学生练习画角,老师进行巡视,画好后学生之间互相说说是怎么画的,然后再全班进行展示。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练习八第1-3题。1、第1题。出示题目后,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能区分出题中的图形那些是角,哪些不是。判断后,可让学生说说理由。第2个图,可以引导学生说两条线相接的地方不是一个顶点,而是一段弯曲的线,所以不是角。2、第2题。出示题目,先让学生分别说出每个图形中分别有几个角,然后让学生指出这几个角分别在哪,在图中指一指。3、第3题。本题主要是要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画出的边的长短无关。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用三教班上的角比一比,教师还可以把这两个角做成投影片,把它们重叠上来验证。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识?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1)认识了一种新的图形——角。(2)知道了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3)学会了画角。五、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顶点边边角的初步认识教后反思\n学科数学课题直角的初步认识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直角,使学生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2、通过探索,掌握直角的画法。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教学重点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教学难点教具准备课件,直尺,直角三角板,彩色卡纸。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学具摆一个角?比比谁摆的角大?谁的角小?学生独自开展活动,同桌间比一比谁的角大,谁的角小。师:你们摆的角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你们是怎么比较的?学生展示角,老师板书。老师再用活动角摆出一个直角。(出示)师:你们见过这样的角吗?想一想,你在那些图形当中看到过这样大小的角?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三个书本中的生活例子,抽象出“直角”。直角出示并板书:教师说明:像这样的角,还有我们刚才找到的角,在数学中,我们叫它“直角”,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直角的初步认识。二、探索新知,合作交流。1、初步认识直角的大小。教师出示三角板,让小朋友从中找出直角,然后在自己的三角尺中也找一找直角。学生活动:师:老师的三角板里有直角,你们的三角尺上也有直角,刚才我们还找到了书本上的直角,这些直角都一样大吗?为什么?学生大胆猜想。让侯引导学生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比看,是不是都是直角,大小是不是一样。师生交流,总结得出: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2、折直角。\n师:刚才我们初步认识了直角,知道了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那现在我们来动手折一折,看谁能用纸折出一个直角?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各种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彩色卡纸,进行折角。活动或进行展示,然后指名学生汇报折直角的方法。3、验证直角。师:怎样验证,你折的就一定是直角呢?引导学生说明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老师示范和说明方法:先要将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与角的顶点重合在一起,再将三角板上直角的一边跟角的一条边重合在一起,看看三角板上直角的另一条边是不是也和角的另一条边重合;如果没有重合在一起,这个角就不是直角;如果重合在一起,这个叫就是直角。师:我们已经清楚,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那么就用这种方法,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刚才自己折出的角、课本封面上的角是否都是直角。学生自主活动,同桌之间互相检查。4、画直角。(1)师:刚才我们自己折出了直角,还学会了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那么你会画直角吗?让学生讨论该怎么画直角。(小组讨论)讨论后,让学生尝试画直角。然后反馈汇报画直角的方法。老师边演示,边讲解直角的画法:先画顶点,然后从顶点开始画一条水平的边,最后把三角板的直角放在这条边上,沿着三角板直角的另一边把剩下的一条边画好。如下图:(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41页“做一做”第2小题。让学生用三角尺在方格纸上画直角。教师巡视,提醒学生画直角需注意的要点。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八第4-8题。1、第4题。出示题目后,可以先让学生直观判断,再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比一比,检查题里的角是不是直角,来验证自己判断是否正确。2、第5题。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实际做一做,如没有钉子板,可以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照样自画出两个图形,然后再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检验一下,看是不是直角。3、第6题。可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照课本上的样子画出三角形。4、第7题。\n出示题目后,要先让学生找,必要时教师可以指点。左图中有3个角,中图中有7个角,右图中有8个角。5、第8题。可以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物,进行数一数,老师也可适时提出问题:怎样数才能一个不落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正方体或长方体的盒子上各面共有24个角。四、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直角,那么你收获了那些有关直角的知识?五、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后反思第四单元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中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乘号,指导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的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科数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2、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知道乘法与加法的关系。3、使学生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4、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摆学具,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5、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知道乘法与加法的关系。教学难点教具准备第44页情境图,例1、例2、例3挂图,小棒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情境导入。1、出示课本第44页情境图。2、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并且说一说从图上都获得了哪些信息。3、提问:(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游乐场)(2)游乐场里都有些什么?(过山车、摩天飞轮、气球、桌子、椅子、树)\n(3)有几个气球?(5个)(4)摩天飞轮上有几个车厢?(5个)每个车厢里都坐了几个游客?(4个)他们都是怎么坐的?(每个车厢都是左边坐两个游客,右边坐两个游客,每个车厢共坐4个游客。)(5)摩天飞轮上一共坐了多少个游客?(20个)你是怎么知道的?(每个车厢坐4个车厢,有5个车厢,就有5个4相加,一共坐了20个游客)(6)有几架过山车?(2架)下面这架过山车有什么特点?(有4个车厢,每个车厢可以坐3个游客,就有4个3相加,一共可以坐12个游客)上面这架过山车有什么特点?(有6个车厢,每个车厢只能坐2个游客,就有6个2相加,一共可以坐12个游客)(7)这两架过山车坐的人数同样多吗?(同样多)为什么?(每架过山车都坐12个游客)(8)这两架过山车一共可以坐多少个游客?(24个)为什么?(每架过山车可以坐12个游客,有2架过山车,就有2个12相加,共可以坐24个游客)(9)有几张桌子?(3张)(10)每张桌子配几把椅子?(3把)(11)一共有多少把椅子?(9把)为什么?(每张桌子配3把椅子,有3张桌子,就有3个3相加,一共有9把椅子)二、新授。1、教学例1。(1)动手操作。让每个学生动手用小棒摆出各种图形。(2)提问:每个小朋友摆出了什么图形?每个小朋友用了多少根小棒?你是怎样计算的?(3)投影出示例1挂图。①提问:图上这些小朋友都摆出了什么图形?每个小朋友用了多少跟小棒?你是怎样计算的?请把每个加数相同的等式都写到黑板上。板书:10+10+10=305+5+5+5=203+3+3+3+3+3=18②教师指着3+3+3+3+3+3=18提问:这道算式里的加数都相同吗?(相同)相同的加数是几?(3)有几个?(6个3)③说明像这样每个加数都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3+3+25+5+5+9可以多出几道这样的算式,让学生判断是否能改写成乘法。4+4+4-4能否改写?\n板书:乘法。④教师指着口述:现在我们来学习怎样写乘法算式,先看3+3+3+3+3+3=18,有6个3相加,用乘法计算就写作6×3,或者也可以写作3×6,中间这个符号“×”叫做乘号,6个3相加等于18,我们就说6×3=18或者3×6=18。板书:用乘法算:6×3=18或3×6=18乘号⑤教师指着“6×3=18”,告诉学生这个乘法算式读作6乘3等于18,全班学生齐读两遍。⑥让学生读出3×6=18这个乘法算式。板书:用乘法算:6×3=18读作:6乘3等于18。获3×6=18读作:3乘6等于18。乘号⑦提问:你能把另外两个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吗?让学生同桌讨论该怎样写乘法算式,并说明理由。(4)完成46页“做一做”。①让学生认真观察图。②说说图上画着谁在做什么?③让学生动手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④指名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板演。⑤指名学生读出乘法算式。⑥要求同桌说说这样写乘法算式的理由。2、教学例2。(1)出示例2挂图。(2)提问:每束有几个气球?(5个)一共有几个气球?(15个)如果用加法计算,加法算式怎样写?板书:5+5+5=155×3=153×5=15这两道乘法算式该怎样读?(读作:5乘3等于15,3乘5等于15)(3)教学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n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都有名称,同样的,在乘法算式中各部分也都有名称。乘号左边的数称为因数,乘号右边的数也称为因数,它们相乘的结果称为积。板书:5+5+5=155×3=153×5=15因因积数数(4)提问:在乘法算式中“5”称为什么数?(因数)“3”称为什么数?(因数)“15”称为什么数?(积)(5)完成课本第47页的“做一做”。①让学生仔细观察图。②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钥匙)每串都有几把钥匙?(3把)一共有几串钥匙?(8串)一共有几把钥匙?(24把)你是怎样计算的?③让学生在书上列式计算。三、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练习九的第1题。(1)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2)提问:图上画的是谁在做什么?(小朋友在玩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坐着几个小朋友?(4个小朋友,其中左边坐2个小朋友,右边也坐2个小朋友。)有几个跷跷板?(2个)一共有几个小朋友?(8个)你是怎样计算的?(3)让学生在书上列式计算。2、练习九的第2题。让学生看4×5,并请学生读出这个算式。再让学生读出其他的算式,同桌同学互相检查读得是否正确?3、练习九的第3题。该题是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学生说说理由。四、全课小结。五、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n板书设计乘法的初步认识5+5+5=155×3=153×5=15因因积数数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题巩固练习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乘法的意义,熟记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2、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新课标第一网3、通过加法与乘法关系的转化,使学生了解各部分数学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和转化。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复习。1、先计算出得数,再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且说出乘法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1)3+3+3+3=()乘法算式:()×()=()或:()×()=()(2)2+2+2+2+2+2=()乘法算式:()×()=()或:()×()=()(3)4+4+4+4+4+4=()乘法算式:()×()=()或:()×()=()(4)7+7+7+7+7+7=()乘法算式:()×()=()或:()×()=()2、填空。让学生明确每幅图中每组都是几个,再看有几个这样的几。\n(1)4×5=20,读作()乘()等于()。(2)一个因数是3,一个因数是6,积是18,写作()×()=(),读作()乘()等于()。二、练习。完成课本练习九的第4-11题。1、第4题。(1)出示图。(2)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并说出图意。X|k|b|1.c|o|m(3)让学生把括号填完整。(4)集体订正。2、第5题。(1)先出示萝卜图。①仔细观察图,并说出图意。②说出图中是求几个几相加。(3个5)③在书上写出乘法算式。④集体订正。(2)再出示糖果图。①让学生仔细观察图。②提问:6颗表示什么意思?(每袋有6颗糖果)有几个6相加。③让学生在书上写出乘法算式。④同桌互相检查是否作得正确。3、第6题。该题是要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并且读出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各是什么?4、第7题。该题是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先让学生观察是否每题都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再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那些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哪些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为什么?5、第8题。指名读题,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先把算是列出来,再计算。最后让学生把结果填在书上。该题的练习,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加法与乘法关系的转化,使学生了解加法与乘法的内在联系,明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6、第9题。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图,并且说出图的意思。改写的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的得数应该相同。\n独立在书上列式计算。集体订正。7、第10题。出示挂图。让学生说出图意。请三个学生上台分别扮演小白兔、小鸟、小狗,找出对应的卡片,看那位小朋友找得又对又快,就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叫几组小朋友上台表演。8、第11题。先出示一只甲壳虫,指名数一数一只甲壳虫身上有几个斑点(7个)。再让学生观察竖上的甲壳虫,并说出图意。写出乘法算式。集体订正。三、全课小结。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都复习了那些知识?你知道乘法和加法有什么关系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四、布置作业。新|课|标|第|一|网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巩固练习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题5的乘法口诀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2、熟记5的乘法口诀。3、应用5的乘法口诀口算。教学重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应用5的乘法口诀口算。教学难点教具准备25跟小棒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复习。1、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2+2+25+5+5+54+4+43+3+3+3+3+32、填空。指名学生说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n()个()加法算式:()乘法算式:()二、新授。1、导语: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求5×2和4×5的积各是多少?我们是通过加法求和得到的,那么怎样进行乘法计算,才能又对又快呢?那就要学会乘法口诀就能很快的算出来。今天开始我们学习乘法的口诀。板书课题:5的乘法口诀。2、教学例1。(1)直观演示,师生摆小棒。教师在黑板上用5根小棒摆出一把雨伞的图形,如图:学生照样子在课桌上也摆一把雨伞的图形,接着让学生再摆出同样的四把雨伞图形。(2)提问:数一数用了多少根小棒?你是怎样数的?(3)让学生把的数填在书上空格里。+5+5+5+55(4)引导学生根据准备题完整表述一下算式的含义。学生表述:1个5是5,2个5相加的和是10,3个5相加的和是15……或表述为5是1个5,10是2个5相加的和,15是3个5相加的和……通过准备题的教学,强化学生对几个5相加是几的感知,抓住知识的衔接点,为学习5的乘法口诀做好准备。(5)教学乘法口诀。①学习乘法口诀:一五得五。提问:摆一把雨伞图形要用多少根小棒?(5根)是几个5?(1个5)1个5怎样列乘法算式?板书:1×5=55×1=5说明编成乘法口诀是:一五得五。板书。全班齐读口诀两遍。②学习乘法口诀:二五一十。提问:摆两个雨伞图形要用多少根小棒?(10根)是几个5?(2个5)2个5相加怎样列乘法算式?板书:2×5=105×2=10使学生明确,百一把雨伞的图形要用5根小棒,就是1个5根;那么摆两把雨伞的图形就要用2个5根小棒,是10根小棒;摆三把雨伞的图形就要用3个5根小棒,是15根小棒;摆四把雨伞的图形就要用4个5根小棒,是20根小棒;摆五把雨伞的图形就要用5个5根小棒,是25根小棒。\n引导学生编出乘法口诀:二五一十板书。全班齐读口诀两遍。③学习乘法口诀:三五十五。摆三把雨伞图形要用几根小棒?(15根)是几个5?(3个5)3个5相加怎样列乘法算式?板书:3×5=155×3=15让学生自己编出乘法口诀:三五十五。板书。全班齐读两遍。④学习乘法口诀四五二十。摆四把雨伞图形要用几根小棒?(20根)是几个5?(4个5)4个5相加怎样列乘法算式?新课标第一网板书:4×5=205×4=20让学生自己编出乘法口诀:四五二十。板书。齐读2遍。⑤学习乘法口诀:五五二十五摆五把雨伞图形要用几根小棒?(25根)是几个5?(5个5)5个5相加怎样列乘法算式?板书:5×5=25为什么5个5相加只能列出一个乘法算式?(两个因数都相同)让学生自己编出乘法口诀:五五二十五。板书。齐读2遍。三、巩固练习。1、第51页“做一做”。(1)出示西红柿图。(2)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西红柿)每盒有几个西红柿?(5个)有几盒西红柿?(3盒)这道题求的是什么?(一共有多少个西红柿)也就是求几个几相加?(3个5相加)用什么方法计算?(乘法)怎样列式?让学生填在书上。(3)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用那句乘法口诀计算的。2、师生对口令。师:三五,生:十五3、练习十的第1题。该题是用两手的五指分别表示几个5,学生再根据手势很快说出相应的乘法口诀。\n该题可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手势说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再让学生意同桌为单位,一个学生做手势,另一个学生说口诀。一轮完两个学生再角色对换。4、第2题。该题是乘法口诀对口令。要求以同桌为单位,一个学生举起卡片:三五,另一个学生要迅速想出相应的得数,并找到卡片举起来:十五。一轮完两个学生再角色对换。5、第3题。该题是把口诀填完整。让学生独立填在书上。集体订正时,可让学生试着背5的乘法口诀。6、第4题。教师任意指下行圆中的一个数,让学生很快说出5成这个属等于多少?并说出相应的80乘法口诀。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5的乘法口诀。要使乘法计算得又对又快,就要熟记乘法口诀。大家载再把口诀齐读一遍。五、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5的乘法口诀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五六三十五七三十五五八四十五九四十五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题巩固练习课型练习课时1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熟记5的乘法口诀。2、能正确运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且会用一句5的乘法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3、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教具准备口诀卡片和口算卡片。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复习。联系十第5题。www.xkb1.com背出5的乘法口诀。先让学生全班集体背出5的乘法口诀。\n接着指名个别学生背出乘法口诀。最后同桌互背乘法口诀。2、先计算出得数,再说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卡片出示,采取开火车的形式。1×5=()如,教师先出示:学生计算出得数,并说出相应的口诀:1×5=(5)一五得五1×5=(5)一五得五教师再出示后半张卡片:题目如下:1×5=()5×3=()2×5=()5×4=()4×5=()5×5=()3、师生对口令。教师用两手的五指分别表示几个5,学生根据手势很快说出相应的乘法口诀。这题可采取抢答的形式完成,哪位学生最先根据手势想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就让他迅速站起来回答。4、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说出相应的乘法算式。一五()三五()二五()四五()五五()提问:“五五二十五”这句乘法口诀为什么只能写出一道乘法算式?(两个因数都相同)5、填一填。小黑板出示:(1)2个5相加的和是(),列式是()。(2)1和5相乘的积是(),列式是()。(3)5个3相加的和是(),列式是()。(4)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5,积是(),列式是()。(5)两个因数都是5,积是(),列式是()。(6)5乘4的积是(),列式是()。二、练习。1、第6题。听口诀写算式。练习时,让学生以三个人为一组进行练习,一个学生念口诀,另外两个学生根据乘法口诀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2、第7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说说是根据那句乘法口诀计算的,并且说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3、第8题。出示小兔拔萝卜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背口诀可采用多种形式:比如对口诀,说出上句,学生对出下句。还可以开火车背,比速度背诵。\n指名学生说图意。独立完成在书上。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三、全课小结。四、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巩固练习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题2、3、4的乘法口诀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编制2、3、4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2、3、4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2、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3、初步学会计算5以内的两个数相乘。4、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教学重点学会计算5以内的两个数相乘。教学难点教具准备16根小棒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复习。1、把口决补完整,并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二五()一五()四五()三五()五五()2、开火车。1×5=5×2=3×5=5×4=5×3=4×5=2×5=5×5=二、新授。1、导入:我们已经学会了5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要学习1-4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2、3、4的乘法口诀。2、教学例2。(1)出示情境图。(2)让学生仔细观察图。(3)提问:编制口诀,引导学生明白,口诀一般是把小的数字先说,再把大的数学后说。\n这幅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一棵幼苗上长出几片叶子?(2片)就是几个2?(1个2)1个2怎样列乘法算式?板书:1×2=22×1=2全班齐读两遍。(4)提问。如果有两个幼苗就长出几片叶子?(4片)是几个2?(2个2)2个2相加怎样列乘法算式?板书:2×2=4怎样编乘法口诀?(二二得四)板书:2×2=4二二得四全班齐读两遍。小结:一二得二,二二得四叫做2的乘法口诀。(5)提问。2的乘法口诀有几句?(2句)3、教学例3。(1)同学们学会了2的乘法口诀后,我们种的向日葵就长高啦!(2)出示例3挂图。(3)让学生仔细观察图。(4)提问:每行种几棵向日葵?(3棵)1个3怎样列乘法算式?板书:1×3=33×1=3谁会编乘法口诀?(一三得三)板书:1×3=3一三得三3×1=3全班齐读两遍。(5)提问。两行共种多少棵向日葵?(6棵)是几个3?(2个3)2各3相加怎样列乘法算式?板书:2×3=63×2=6怎样编乘法口诀?(二三得六)板书:2×3=6二三得六3×2=6全班齐读两遍。(6)提问。三行共种多少棵向日葵?(9棵)是几个3?(3个3)3个3相加怎样列乘法算式?\n板书:3×3=9谁会编乘法口诀?(三三得九)板书:3×3=9三三得九全班齐读两遍。小结: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叫做3的乘法口诀。(7)提问:3的乘法口诀有几句?(3句)4、教学例4。(1)学生动手操作。①让学生拿出4根小棒摆出一个正方形。提问:摆一个正方形要用几根小棒?(4根)②让学生再摆一个正方形。提问:摆两个正方形要用几根小棒?(8根)怎样用加法算式来表示?(4+4=8)③让学生再摆一个正方形。问:摆三个正方形要用几根小棒?(12根)怎样用加法算式来表示?(4+4+4=12)④让学生再摆一个正方形。问:摆四个正方形要用几根小棒?(16根)怎样用加法算式来表示?(4+4+4+4=16)⑤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55页的准备题。+4+4+44⑥学生表述:1个4是4,2个4相加的和是8,3个4相加的和是12,4个4相加的和是16;或表述为,4是1个4,8是2个4相加的和,12是3个4相加的和,16是4个4相加的和。(2)学习4的乘法口诀。①学习口诀:一四得四。问:摆一个正方形要用几根小棒?(4根小棒)是几个4?(1个4)1个4怎样列乘法算式?板书:1×4=44×1=4怎样编乘法口诀?(一四得四)板书齐读两遍。②学习口诀:二四得八。问:摆两个正方形要用几根小棒?(8根)是几个4?(2个4)2个4相加怎样列乘法算式?板书:2×4=84×2=8谁会编乘法口诀?(二四得八)板书每个数字的乘法口诀,数字是几,口诀就有几句。从一几开始,到几几结束。\n齐读两遍。③学习口诀:三四十二问:摆三个正方形要用几根小棒?(12根)是几个4?(3个4)3个4相加怎样列乘法算式?板书:3×4=124×3=12怎样编乘法口诀?(三四十二)板书齐读两遍。④学习口诀:四四十六问:摆4个正方形要用几根小棒?是几个4?(4个4)4个4相加怎样列乘法算式?板书:4×4=16为什么4个4相加只能列出一道乘法算式?(两个因数都相同)谁会编乘法口诀?(四四十六)板书齐读2遍。小结: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叫做4的乘法口诀。⑤问:4的乘法口诀有几句?(4句)是哪四句?在4的乘法口诀中,上下相邻两句乘法口诀都相差多少?(4)在3的乘法口诀中,上下相邻两句乘法口诀都相差多少?(3)2的乘法口诀有几句?(2句)它们两句相差多少?(2)⑥把课本4的口诀补充完整。5、教学例4想一想。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2、3、4的乘法口诀,大家想一想,1的乘法口诀是什么?教师摆出1根小棒,问:这是几个1?(1个1)怎样列乘法算式?板书1×11乘1等于几呢?引导学生思考:1个2是2,1个3是3,1个4是4,1个5是5,那么1个1应该是1。谁能编出1的乘法口诀?(一一得一)板书齐读两遍。把课本第55页中的“想一想”填完。三、巩固练习。1、55页“做一做”同桌互相对口令。让同桌的两个同学,一个说口诀的前半部分,另一个迅速回答出口诀的后半部分。2、练习十一第1题。出示题目,仔细观察图,并说明图意。通过找规律帮助学生记忆1-5的乘法口诀。\n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理由。3、练习十一2。小动物过河。仔细观察图,明确:每只动物只有踩在与它自己身上算成得数相同的石头才能过河。独立完成。集体订正。4、第3题。数字开花。明确:题目是要求用校园里的数乘大圆外的数,把得数填在相应的花瓣上。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全课小结。五、布置作业。选用课时作业。板书设计2、3、4的乘法口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题乘加、乘减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乘加式题的计算。2、通过学会乘加式题的计算使学生能推导出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3、通过观察思考发现规律,掌握相邻两句口诀的联系。4、培养学生类比、迁移能力及求异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学会乘加式题的计算。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复习。1、一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二三得六三四十二三五十五四五二十2、开火车。2×1=3×1=1×1=1+1=\n4×2=2×3=3×4=4×2=1×2=5×2=5×3=1×3=2×2=3×2=1×3=3×3=1×4=4×3=4×1=4×4=2×5=5×1=3×5=5×4=1×5=4×5=5×2=5×5=3、背诵1~5的乘法口诀。(1)全班齐背。(2)指名背。(3)分组背。4、把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的改写出来。(1)2+2+2+2+2(2)3+3+3+3+3-1(3)4+4+4+4(4)6+6+6+6+3(5)8+8+8+8+8+8-8二、新授。1、出示例5挂图。2、让学生仔细观察图。3、提问:哪位同学能说出从这幅图你看到什么?第一株玉米树上有几个玉米?(3个)第二株玉米树上有几个玉米?(3个)第三株玉米树上有几个玉米?(3个)第四株玉米树上有几个玉米?(2个)这四株玉米数结的玉米个数都相同吗?(不相同)哪几株玉米树上结的玉米个数是相同的?(第1、2、3玉米树上结的玉米个数是相同的)这3株玉米树每株玉米树都结了多少个玉米?(3个)哪一株玉米属于这三株玉米结的玉米个数不相同?(第4株玉米树与前面3株玉米树结的玉米个数不相同。)第4株玉米树上有几个玉米?(2个)第4株玉米树上为什么不是3个玉米?(被小熊摘了1个玉米)题目要我们求什么问题?(还剩几个玉米?)那该怎样列式呢?4、学生同桌讨论解答方法,汇报。板书:3+3+3+2=113×3+2=115、讨论上面两种算法,那种比较简便。学生同桌讨论,汇报。6、教师说明:向3×3+2=例题的乘法解法有两种:1、3×3+2=112、4×3-1=112种方法力求学生能理解,但是差生还是做第一种方法来得简单。\n11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这样的算式叫做乘加算式。板书:乘加。7、提问。3×3+2这道算式该怎样计算呢?是学生明确:在乘加算式中,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8、你还能想出别的计算方法吗?学生同桌讨论,汇报。板书:4×3-1=11为什么这样列式?像4×3-1这样的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减法,你知道该叫什么算式吗?引导学生说出:像4×3-1这样的算式,叫乘减算式。板书:乘减。4×3-1=11该怎样计算呢?是学生明确:在乘减算式中,要先算乘法,在算减法。三、巩固练习。1、完成56页“做一做”。(1)第1题。①实物演示。教师出示4盘桃,每盘3个。提问:一共有多少个桃?(12个)用什么方法计算?(乘法计算)怎样列式?(4×3=12)②教师再出示一盘桃,盘中有2个桃。提问:这时,一共有多少个桃?(14个)怎样列式?学生独立在书上列式计算。集体订正时,提问:你是怎样列式的?(4×3+2=14)4×3+2这是什么算式?(乘加)在计算时,你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乘法,再算加法)你还会列出不同的算式吗?(5×3-1=14)如果有的学生不会列乘减算式,教师可在第5个盘子里再放一个桃,求一共有多少个桃?怎样计算?学生很容易解答。(5×3=15)这时教师从盘子里取出1个桃,可以怎样计算?让学生同桌讨论后,汇报:5×3-1=14这种方法,在讲出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2)完成课本第56页“做一做”第2题。①先让学生做左边一栏的两小题:4×3+4=4×4-4=让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计算过程,并且说说发现了什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算式的意思:4×3+4表示3个4相加,再加4;4×4-4表示4个4鼓励学生用最简单的方法解题。\n相加,再减4。这有助于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看出相邻两句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②再让学生做右边一栏的两小题:2×3-3=5×3+2=提示:先看第一道,想清楚是几个几,然后在第一个算式后面填上的数;再看第二刀,算出得数后填在第二个算式上。2、完成练习十一的第4题。让学生认真观察图。提问:这幅图画的是谁在做什么?第一把遮阳伞下有几个小朋友?(4个)第二把遮阳伞下有几个小朋友?(4个)第三把遮阳伞下有几个小朋友?(4个)第三把遮阳伞下有几个小朋友?(3个)这道题目求的是什么问题?(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3、完成课本练习十一的第5题。让学生仔细观察图。说明:图中画得架子叫做试管架,瓶子叫做试管。提问:第1个试管架上有多少支试管?(5支)第2个试管架上有多少支试管?(5支)第3个试管架上有多少支试管?(5支)第4个试管架上有多少支试管?(4支)这道题目求的是什么问题?(一共有多少支试管)怎样列式?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指名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4、完成课本练习十一的第6题。四、全课小结。五、作业。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乘加乘减例53+3+3+2=113×3+2=114×3—1=11教后反思\n学科数学课题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是学生理解一步计算的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2、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3、是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含义解答求相同加数的和的乘法应用题。4、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学重点理解一步计算的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教具准备例6挂图、口算卡片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复习。1、开火车。2×2=1×3=3×2=2×1=2×4=1×1=3×3=5×1=3×4=4×2=2×5=3×5=5×4=4×4=5×5=2、填空。(1)2个3相加是(),再加上3得()。(2)4个5相加是(),再减去5得()。(3)3乘4得(),再减去8得()。(4)5乘2得(),再加上23得()。(5)5个3相加是(),再加上1个3得()。(6)5个5相加是(),再减去1个5得()。二、新授。1、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学习用乘法计算的问题。2、教学例6。(1)出示挂图。(2)让学生仔细观察图。(3)提问:谁能说出从这幅图你看到什么?图中画的是什么动物?(大象)有几只大象?(3只)大象在做什么?(运木头)第一只大象运几根木头?(2根)第二只大象运几根木头?(2根)第三只大象运几根木头?(2根)说明:每只大象运2根木头?有3只大象。指名口述。2×2+2让学生明确,其实是2个2再加一个2,合起来是3个2。二三得六,这样算起来简单。\n提问: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6根)你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学生同桌讨论,汇报。板书:2×3=6提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引导学生说出:每只大象运2根木头,有3只大象,要求一共运多少根木头,也就是求3个2根是多少,求3个2根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提问:算式中的2、3、6个表示什么?学生口述后,板书:2×3=6(棵)说明:刚才这道题要求一共运多少根木头,实际上就是求3个2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板书课题。3、小结。(1)引导学生进行解题方法总结。(2)教师进行补充完善。三、巩固练习。1、59页“做一做”出示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提问:谁能说出从这幅图你看到什么?图中一共有多少只天鹅?(9)天鹅分成几组?(3)每组有几只?……学生自己寻找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再独立解答。2、开放题:森林餐厅每张桌子能坐4个人,还有5张空桌,有22位客人坐得下吗?四、小结。22位客人是否能坐下,可以先求出5张空桌能坐4×5=20人,再比较客人数量与座位数量的关系。板书设计用乘法计算的问题例6。有3只小象区森林运木头,每只小象运2根,一共运多少根木头?2×3=6(根)答:一共云6根木头。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题6的乘法口诀课型新授课时1\n教学目标1、使学生自主探究6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3、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学生自主探究6的乘法口诀,熟练运用乘法口诀。教学难点教具准备电脑辅助教学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创设情境:出示题目,要求:1分钟内完成。4+4+4+4  3×5  2×3  4×2   5×51×3   3+3+3  2×5  5×1   2+2+23×5   5×2介绍算得快的方法。师:今天我们一起比一比谁学得快,地点在水族馆。二、自主探究:1、出示鱼图,表格。鱼(条)123456△(个)612师:比赛分三部分:(1)看图填表。(2)根据表写乘法算式。(3)根据算式编口诀。小组合作,比赛开始。2、小组汇报所编的口诀,问:口诀是编出来了,但怎样才能又对又快得记住它们呢?交流各自的记忆方法。学了6的口诀你最喜欢哪一句呢?看到口诀你想到什么乘法算式?三、拓展应用:  1、61页“做一做”。学生用小棒摆出六边形接着让学生依序说出乘法算式和口诀。然后随意提问:摆×个六边形用多少根小棒,让学生说出乘法算式和口诀。  2、练习十三第1题。通过对3组题中每两小题的对比、思考,揭示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学生填在书上,再观察每组中的两小题之间的联系。  3、摘苹果。  6×4  5×6  6×3  1×6  6×6  2×6Xkb1.com  4、填空。  5×()=30   ()×3=18   6×()=24  5、开放题:12=(  )×( )=(  )×( )课后小结:一六得六1×6=66×1=61个6是多少?6个1是多少?二六十二2×6=126×2=122个6是多少?6个2是多少?三六十八3×6=186×3=183个6是多少?6个3是多少?四六二十四4×6=246×4=244个6是多少?6个4是多少?五六三十5×6=306×5=305个6是多少?6个5是多少?六六三十六6×6=36\n6个6是多少?板书设计6的乘法口诀1×6=6一六得六2×6=12二六十二3×6=18三六十八4×6=24四六二十四5×6=30五六三十6×6=36六六三十六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题练习课课型练习课时1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2、会用6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西题和解答有关的用乘法计算的问题。3、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教学重点会用6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西题和解答有关的用乘法计算的问题。教学难点教具准备小黑板、口算卡片。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复习。1、背诵乘法口诀。www.xkb1.com(1)背诵6的乘法口诀。全班背、小组背、指名背。(2)背诵1-6的乘法口诀。2、把口诀说完整。一六()二六()()六二十四三六()()六三十()六三十六()六十二四()二十四六六()3、写出乘法算式,再把算式读出来。(1)3个6相加是多少?(2)6个5相加是多少?\n(3)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6,积是多少?4、根据□里的得数,写出乘法口诀。(1)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练习。1、练习十三,4。该题是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出计算过程。2、练习十三,5。该题是看图列式计算。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指名说出图的意思。在让学生独立填在书上,然后集体订正。3、练习十三,6。先让学生弄清楚题意:1只蜜蜂有6条腿,3只蜜蜂()条腿,6只蜜蜂()条腿?然后把得数填在书上。4、练习十三,7。看谁都能算对。独立练习,集体订正。5、练习十三,8。县让学生仔细观察图,说出图意。把学生三人分为小组,其中一个同学任意拿一张数字卡片,另外两个同学要迅速说出那两个数相乘等于卡片上这个数。6、练习十三,9。让学生明确题意,在○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使算式两边相等。独立练习,集体订正。7、练习十三,10。夺红旗,让学生同时开始动笔练习,谁最先做完,谁就夺得红旗。8、练习十三,11。指名学生读题,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理解“每只小猫钓6条鱼”的意思。独立练习,集体订正。要求学生想一想,7只小猫钓的鱼,比40条多还是少?让学生明确,7只小猫钓鱼,就有7个6条,也就是6个6再加上1个6条,一共是42条鱼,因此比40条多。三、数学游戏。64页游戏。先指名让学说,接着在让学生同桌互相说。这种题目要多让学生说,便于学生在数学游戏中掌握数学知识。最好告诉学生:小青蛙本领大,吃害虫顶呱呱,我们都要爱护它。四、全课小结。五、布置作业。一只蜜蜂4条腿,2只蜜蜂4×2=8条腿,3只蜜蜂4×3=12条腿,依此类推,让孩子明白结果的计算过程,从中形成规律。\n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新|课|标|第|一|网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题单元复习课型复习课时1教学目标1、复习乘法的含义,沟通乘法与加法的内在联系。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熟记1-6的乘法口诀。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乘法计算的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提高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1-6的乘法口诀表和乘法算式卡片。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宣布复习内容。1、回忆本单元内容,形成初步整体感知。表内乘法(一)这一单元的新知识我们已经学完了,想一想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说出: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1-6的乘法口诀,乘加、乘减,用乘法计算的问题。2、激发兴趣。今天我们就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二、整理和复习。1、复习乘法口诀表。(1)乘法的意义。看图先写出加法算式,再写出乘法算式。()个()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或()在列式过程中,若是题目未有要求,应提醒学生只列一个算式。\n(2)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①先说出下面算式中的因数分别是几?积是多少?在读出乘法算式。3×54×25×66×6②列式计算。一个因数是3,另一个因数是6,积是多少?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5,积是多少?(3)1-6的乘法口诀。①分别背诵1-6的乘法口诀。②出示1-6的乘法口诀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找一找口诀表的排列有什么规律。竖着看:第一栏是按一一、一二、一三……的顺序排列,第二栏是按二二、二三、二四……顺序排列……第几栏口诀的第一个数字就是几。横着看:第一行是1的乘法口诀,第二行是2的乘法口诀……第几行就是几的乘法口诀;斜着看:从上往下一次是一一、二二、三三等相同的两个数的乘积。教师可以利用这张口诀表,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如让学生有规律的记住口诀,也可以让学生横着背、竖着背、拐弯背,还可以随意指一句口诀,学生能说出得数。(4)根据口诀能写出几个乘法算式?三四十二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新|课|标|第|一|网(5)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在3分钟内完成,检查学生的计算能力。2、复习用乘法计算的问题。(1)出示课本第65页第2题的图。提问:图中画着谁在做什么?有几个同学?(4)第一个同学做了几朵花?(3)你是怎样看出来第一个同学做了3朵花?第二个同学做了几朵花?(3)第三个同学做了几朵花?(3)第四个同学做了几朵花?(3)也就是说,每个同学都做了几朵花?(3)题目要我们求的问题是什么?(一共做了多少朵花?)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让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2)完成练习十四第2题。①出示第2题的图。②仔细观察图,说出图意。③独立练习。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什么叫“够吗”。5×6和6×5有什么相同的?(1、结果相同也就是积相同。2、意义相同。)\n三、小结。四、布置作业。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后反思第五单元观察物体单元目标: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3、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学科数学课题观察物体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学生尽力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的过程,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2、能根据看到的不同形状,正确确定正面、侧面、背面的观察位置。3、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4、感受数学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2、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能根据观察到的形状确定观察的位置。教学难点教具准备课件、实物,玩具恐龙,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片。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张照片,请大家来帮助辨认一下,是我们班的哪一位小朋友?课件出示从不同角度(侧面和背面)拍摄的班级中某位小朋友的照片。学生进行猜测,老师适时进行提问:师:要想准确知道照片中这位同学是我们班的哪位小朋友,你有什么好办法?在学生的交流中得出只要有正面的照片就可以认识是谁了。最后老师出示一张该小朋友的正面照片。小结:看来,要了解一样物体,需要全面地去观察,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观察物体。\n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教学例1。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玩具,这是什么?你们知道都有哪些恐龙?(出示玩具恐龙)学生大胆进行交流讨论。师:老师今天为每一组也准备了一只恐龙,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恐龙的那一面,是什么样子的?并把它记在脑子里。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观察。学生观察后,可见分别出示从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拍摄的恐龙照片。师: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那张照片是一样的?分别让学生说一说看到的是恐龙的那一面,和屏幕上的那种照片是一样的。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们有没有什么发现?我们都是在观察恐龙,为什么看到的画面却不一样呢?通过交流,让学生感觉到是因为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师:大家想不想亲自看一看恐龙的另外一面是什么样的?你有什么好办法?在老师的启发下,全小组的同学主动交换位置进行观察。师:你们现在看到的恐龙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那你现在看到了恐龙的那一面?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小结:只要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恐龙的形状也不一样了。师:现在我们知道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拿现在请小朋友们认真观察着几张图片,分别是在小恐龙什么位置拍摄的?老师分别出示从正面、侧面、背面拍摄的恐龙照片。师:他们是怎么观察的?学生在交流中得出:小亮观察的是恐龙的正面;小明观察的是恐龙的侧面;夏洪观察的是恐龙的后面。接着老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这三幅图分别是那位小朋友看到的?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老师适时进行指导,汇报是重点让学生说出自己判断的过程。第一张图是恐龙的侧面,所以是小明看到的。第二章图示恐龙的正面,所以是小亮看到的。第三章图是恐龙的背面,所以是小红看到的。老师可以多让几位小朋友说一说,并注意适时进行总结。三、巩固练习。1、观察书本。师: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说:书、书包、铅笔盒……你都观察过吗?现在,青梅组的小朋友把自己的数学书放在一起,理成一摞。\n板书设计观察物体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题观察物体2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2、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难点教具准备课件、轴对称图形的图片、彩纸。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创设情境:出示课件,师:美丽的春天,阳光明媚,春意盎然,同学们高兴得去郊外放风筝,看有蝴蝶风筝、有蜻蜓风筝……,他们美吗?你认为它们美在什么地方?怎样验证它们左右两边完全一样?二、自主探究:1、师:这些风筝不仅颜色美、形状美,而且左右两边完全一样。你想自己动手剪出左右两边一样的图形吗?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左右两边一样的图形?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电脑演示剪法。师:现在自己剪出与老师不一样的图形,看谁剪的与众不同?学生动手剪,把剪好的有创意的贴在黑板上。2、师:同学们剪的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师:我们把这些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板书:对称)3、揭示对称轴的含义,教师画出自己贴的图形的对称轴。学生指出贴在黑板上的图形的对称轴。三、拓展应用:1、做“做一做”。学生在书上画,集体订正。不是对称图形的说出理由。找出五角星的以两个手举例子:假如两个手掌掌心朝外并排,以两个大拇指中间缝隙为轴,像折纸一样将两个手掌对折,两个手掌能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n5条对称轴。2、说一说:你能举出生活中对称图形的例子吗?3、欣赏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建筑、桥、古钱、生活用品、数字、文字、字母、体育用品等等)4、拿出圆、正方形、长方形,自己动手折一折,找出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5、开放题:小组合作,贴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教师出示贴好的一半对称图形,学生自己贴另一半。)完成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四、课后小结。板书设计轴对称图形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题观察物体3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2、通过游戏和动手操作,加强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3、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4、使学生感受生活之美,学会欣赏对称的美。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正确判断镜子里的样子。教学难点教具准备镜子、图片、数字卡片。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创设情境:师:老师给你们出一个谜语:你哭她也哭,你笑他也笑,你问他是谁,他说你知道。师:是的这是一面镜子,今天我们学习镜面对称。(板书:镜面对称)二、自主探究:1、出示例3的图片。仔细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现象有什么特点。2、学生在镜子前做各种动作,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镜面对称3、你能举出生活中哪儿还有这样的现象吗?三、拓展应用:1、做“做一做”。师生可以做互动游戏,任意一方作镜子,另一方作照镜子的人。一人在镜子前做动作,另一人相应作出镜子里应有的表现。\n先想像一下,照镜子时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人会怎样运动,左右手拿不同的东西时,镜子里的人是怎样拿的,然后再用镜子验证一下。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照镜子是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2、出示半个蝴蝶、雪花、天坛,问:这些是什么?你通过什么方法可以知道?3、回家后看一看镜子里的你是怎样刷牙的,怎样吃饭的…?4、开放题;小明在镜子里看到他去公园的时间是9时,你知道实际时间是几时吗?四、课后小结目的是让孩子清楚镜子与实物的方向关系。板书设计镜面图形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题观察物体的练习课课型练习课时1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对称图形的认识,掌握对称图形的特征。2、会在方格纸上画对称图形。3、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4、养成认真、仔细,严谨治学的态度。教学重点加深对对称图形的认识,掌握对称图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对称图形。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方格纸、镜子、图片。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基本练习:1、练习十五第1题。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汽车的表象,再连线。2、自己动手剪一个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它的对称轴。3、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房子、树叶、中国结、桥、鼠标。二、拓展练习:1、练习十五第3题。先讨论、交流探索画的方法,(要画出某条线段的轴对称图形,只要画出该线段两个端点的对称点,再连起来,就是该条线段的对称图形。)动手画一画。2、练习十五第5题。  让学生运用想象,直接判断,对于有困难的同学,用镜子照一照再判断。3、分类。      0  1  2  3  4  5  8     A  B  C  D  E  F    国  一  王  旦  元  由  美  春\n 对称的:           不对称的: 4、开放题:先在纸上写数字,拿镜子照一照,看看镜子里照出来的是什么样的。拿一个钟,看看镜子里时针、分针的位置与真实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的位置关系如何。再完成。教师出示两幅镜子图,一幅是镜子里的数字,一幅是镜子里的钟面,要求学生写出实际的数字和时间。  介绍:运用两次镜像能把原来的物体还原。拿镜子对着镜子图照一下,镜中出现的就是真正的数字和时间。三、课后小结。板书设计观察物体教后反思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教学目标:1、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3、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通过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应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5、使学生能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6、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科数学课题7的乘法口诀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2、理解每一句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并初步记熟7的乘法口诀,能用口诀进行简单计算。3、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初步学会运用类推方法学习新知识。教学重点理解每一句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教具准备课件,七巧板。教学步骤个人修改\n一、复习并引入。1、齐背、抽背1-6的乘法口诀。2、填空。(1)3×5读作:(),表示()个()连加。(2)6+6+6+6+6写成乘法算式是()或()。(3)4个5是多少?(4)2乘4得多少?(5)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多少?二、新授。1、导言:同学们已经掌握了1-6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将要继续学习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为了上今天这节课,老师准备了一份同学们都很喜欢的玩具,你们想玩吗?老师拿出七巧板说:瞧,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用吗?(拼出许多图案)你们会吗?拼拼看,看谁拼得又快又好。2、教学例1。(1)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七巧板拼成各种不同的图案。(2)在投影仪上展示学生的成果,引导学生发现每个图案都是由七块板拼成的。(3)在电脑屏幕上出现教师事先收集到的7种图案及表格。(课本)(4)学生观察图表,说说表格所表达的意思。(5)学生动手填写课前发的表格。(6)学生汇报填写结果,要求说清计算的过程,(连续加7),教师及时在电脑中显示答案。引导学生明确,像刚才这样1个图案是由7块板拼成的,我们就可以说有1个7,那么2个图案就必须再加上1个7得到14块板,也就可以说成有几个几呢?(2个7)以后各个结果类推得到3个7、4个7、5个7、6个7、7个7,并在电脑中相应显示。(7)像刚才这样计算几个7相加的题目,我们就可以用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来计算,是什么?(乘法)对了!你们会吗?(8)每4个同学为一组根据上面这张表格,写出7组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口诀,说出口诀所表示的意义,将结果写在课堂练习本上。(9)在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之后,交流讨论结果。在交流时,要求一组代表发言时应说清算式(两个)、口诀及意义,其他同学在认真听的同时,进行补充、纠正。(10)说说在刚才编口诀的过程中,有没有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11)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在口诀中,其不满十时加“得”字,超过十的不用加“得”。将72页乘法算式及口诀补完整。(12)观察这7句口诀,说说看怎样进行记忆比较快?同桌讨论交流。(13)试着背7的乘法口诀。(14)学生试背后,试着齐背,抽背同时检查每句口诀所表示的意义。明确:一句口诀可以表示2个乘法算式。口诀与乘法算式读法的区别。\n三、巩固练习。1、练习十六1。观察图,说说从图上你看懂了什么?同桌间互相问答,然后抽一两桌回答,并说说利用那一句口诀进行计算的。2、第2题。现在课本中填写,然后请个别同学说说是如何得到积的,强调这两个不同的算是可用同一句口诀来计算。3、第3题。看谁做得又对又快。集体订正。4、出示第4题图。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回答,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5、同桌互相背诵7的乘法口诀。6、数学游戏。(1)同桌间互相对口令。(2)师生之间互相对口令。(3)一名同学和全体同学对口令。四、全课小结。1、说说你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2、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五、布置作业。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7的乘法口诀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五七三十五六七四十二七七四十九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题7的乘法口诀练习课课型练习课时1教学目标1、使学生牢记7的乘法口诀,熟练进行计算。2、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n教具准备教学步骤个人修改1、开火车。6×34×45×32×47×12×31×52×76×43×67×75×52×17×43×75×64×51×12、对口令。同桌同学先进行对口令游戏。师生间互对口令。3、列式计算。(1)7个5相加是多少?(2)一个因数是2,另一个因数是7,积是多少?(3)7乘6是多少?二、课堂练习。1、练习十六6。以“看谁算得由队友快”的形式进行比赛,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同穴以鼓励,全班算完后,集体订正。订正的同时,抽几题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义。2、第7题。先引导学生说说第7题的图意。(根据花束上的数,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写有算式的花瓶,然后连线)学生说题意后独立完成。3、第8题。让学生先自行完成,完成后集体订正。同时让学生互相出类似的题目考一考,提高对口诀的熟练程度。4、第9题。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9题图,说说图上所表达的意思。(一块橡皮7角钱,要买5块需要多少钱?)根据学生自己所说的,完成该题。5、第10题。出示第10题图。引导学生说说在这幅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在柜子里摆有4排奶粉,每排摆了7罐,一共有多少罐奶粉?)多请几个学生说说图意,然后问:该如何解决“一共有多少灌奶粉”这个问题?同桌讨论后,将算是写在书上,集体订正,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做。三、巩固练习。1、找朋友。首先把写好的“纸条”发给学生,纸条上写着:口诀的前半句、乘法算式、口诀的后半句、乘法的得数,请拿着“口诀的前半句”和“乘法算式”的先找朋友,在找朋友的时候,要用上“我是×××我的朋友是谁?”和“我是××,你的朋友是我。”等句子,在找到正确的朋友后,同时把口诀或算式读一遍,也可要求集体齐读。2、填空。在完成上述题目后,让学生说说,你觉得在记忆7的乘法口诀时,哪一条是最难记的?在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些什么?\n(1)7+7+7+7+7+7写成乘法算式是()或()。(2)2×7读作(),表示有()个()相加。(3)3个7相加,写成算式是()。新课标第一网(4)7×5+7=(),7×3-7=()3、小明有7张两元的钱,他一共有()元钱。4、小红说:“再过3个星期就是我的生日了。”那要过()天才到那一天。四、全课小结。五、布置作业。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7的乘法口诀练习课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题综合练习课型练习课时1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含义,并能应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2、运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运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复习。1、背口诀。先同桌间互背1-7的乘法口诀。抽几名学生背一下乘法口诀。2、口算。7×43×72×52×67×26×61×54×43×25×46×76+66×35×51×17×14×73+66×13×34×34×67×57×73、用一句口诀,写出2个乘法算式。一七得七www.xkb1.com()×()=()()×()=()四六二十四()×()=()www.xkb1.com\n()×()=()比较:根据一句口诀写出的两个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二、课堂练习。1、练习十六11.以“夺红旗”形式开展口算比赛。对于算得最快,又全对的学生在他的书上画一面红旗以示鼓励。全部学生算完后,以开火车形式进行集体订正。了解学生完成情况,对错误率较高的学生应在课后予以指导。2、第12题。集体先齐背一遍。让学生自告奋勇倒背或横、竖、拐弯背1-7的乘法口诀。全班同学中,抽两名同学对口令,一名问,一名答,其余学生当裁判,答对的集体表扬,错了另选学生纠正。3、第13题。出示题图。同桌间互相说说图上画了什么?要求什么?抽学生说图意,并说明解决问题的方法。多叫几个学生说清用乘法解决问题的理由。在课本上相应位置写出算式及结果。4、第14题。出示题图。先说说这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请几个学生具体说说图意。新课标第一网要求“一共要摆多少盆”该怎么解决?完成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清解题的过程。5、第15题。说一说你看懂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试着解决问题。请一个学生来回答如何解决问题?为什么用乘法?6、小结。刚才我们利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了许国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先分析题目的条件,然后根据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三、综合练习。1、看谁算得巧,算得快。5+5×5=()7×3+7=()7×6-7=()4×6+6=()7×6+7=()6×2-6=()3×4+4=()5×6-5=()2、把得数相同的算式用线连起来。7×6+72×65+95×6-64×73×47×77×3+72×74×6+65×5+36+63×3+406×57+73、自己提出问题,并计算出来。在给应用题提问题环节,首先应当让学生明确,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必须至少有2个条件和一个问题。当条件具备,可以直接提问题。条件缺少,应当补充条件再提问题。\n一箱饮料有7排,每排有7瓶,每瓶饮料卖3元。四、全课小结。五、布置作业。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题用乘法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3、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能用这个只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教学难点教具准备电脑辅助教学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引入。根据下面的图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多叫几名学生说明每个算式的意义。Xkb1.com二、新授。1、教学例2.课件:用相同小棒摆成的两组正方形。第一组第二组看看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第二组比第一组多几个正方形?第一组比第二组少几个正方形?两个小组共有多少个正方形?第二组用的小棒比第一组多几根?第一组用的小棒比第二组少几根?两个小组一共要用几根小棒?)提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结:以前我们学习了两个数的比大小或求总和的问题,今天我们将要来学习两个数之间的倍数问题。(板书课题)本课不应将重点放在计算上,而是重视解题思路的分析。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n(在电脑中,将第二组正方形换成3个正方形)师:现在,谁能说说第二组正方形用的小棒根数与第一组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说出第二组正方形用的小棒的根数是第一组的3倍。)2、教学例3.(1)按要求摆学具。①第一行:第二行:第一行的2倍学生试着摆出第二行后,说说怎么想的?②第一行:第二行:第一行的4倍。说一说第二行摆几个?你是怎么想的?动手摆验证结果。③从自己的学具盒中任意取一种学具,第一行都摆2个,第二行你想摆的个数要是第一行的几倍,根据你想的倍数摆出第二行。学生动手摆,摆完后,全班交流。讨论: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怎样计算?为什么?(2)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视线是的情况进行小结。(3)76页“做一做”。3、教学例4.(1)课件出示例4主题图。①根据图上给出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②擦桌椅的是扫地的2倍,是什么意思?③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说说理由。(2)小组讨论后,全部交流。(3)在充分听取各组交流后,利用电脑画出“直观形象”的线段图,进行梳理小结。4、第77页做一做。重点强调“跳蹦蹦床的是玩转椅的5倍”是什么意思。三、巩固练习。1、78页练习17第1题。先独立在书本中完成第1题。集体交流订正时,让学生说清每幅图的意思,说明解答的过程。2、完成79页联系17第6题。出示线段图。同桌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全班内交流各组讨论结果,而后完成。四、全课小结。在本节学习中,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五、布置作业。X|k|b|1.c|o|m课时作业设计画出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倍数关系。\n板书设计用乘法解决问题例2第二组是第一组的几倍?例3第一行第一行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应用题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并用并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从情景图提取有用的信息,提问并解答,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借助线段图或学具操作,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教学难点教具准备实物图、小棒。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创设情境:1、6的5倍是多少? 7的2倍是多少? 列式计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2、周末的大扫除同学们都在认真的打扫卫生,出示例4的主题图。问: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二、自主探究:1、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擦桌椅的有几人?2、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讨论这道题如何解决。3、汇报:怎样摆的,怎样列式的,为什么? 教师画出线段图。       7人扫地的:擦桌椅的:         ?人\n擦桌椅的人数是7的2倍,求擦桌椅的有多少人,也就是求2个7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4、学生列式计算,小组中再说一说思考过程。三、拓展应用:1、做“做一做”。 问:求跳蹦床的小兔有几只?也就是求什么?如何列式?2、     7辆自行车: 汽 车:          ?辆3、出示动物园的情境图。 熊猫2只, 猴子的只数是熊猫的3倍, 斑马的只数是熊猫的4倍, 孔雀的只数是猴子的2倍, 羚羊比斑马多4只, 学生任选问题进行解决,并说一说解决的方法和想法。4、根据算式摆一摆,说一说。新|课|标|第|一|网 3×4     5×25、开放题:你在生活中哪遇到关于倍的问题,举出例子。 一人说,一人解决。四、课后小结。注意讲清: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2倍,意思就是擦桌椅的人数是2个7。尽量达到能让学生表述。提问:汽车的辆数是自行车的3倍,那么汽车就相当于几个几?板书设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7人扫地的擦桌椅的?人7×2=14(人)答:擦桌椅的有14人。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题8的乘法口诀课型新授课时1\n教学目标1、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2、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口诀。并用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重点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教学难点教具准备口算卡片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创设情境:1、师生对口令。 三七( )   ( )十二   五七( )2、抢答。 4×5  5×6   3×2    4×3   7×4 5×7  7×6   3×7    4×6   7×7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8的乘法口诀。  有一只快乐的小狗一蹦一跳地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它是怎样跳的? 0  8 16它是怎样跳的?自己填一填,说出填法。二、自主探究:1、根据小狗连跳的情况,你能列出算式吗?编出口诀吗?想一想,把你编的口诀写到练习本上。汇报所编口诀,自由提问。8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2、快速记8的乘法口诀。检查口诀记忆情况,对口令、同桌接背,开火车背,正着背,倒着背。完成书上80页的填空。三、拓展应用:1、一只螃蟹八条腿,两只螃蟹( )条腿,三只螃蟹( )条腿,四只螃蟹( )条腿,五只螃蟹( )条腿,六只螃蟹( )条腿,七只螃蟹( )条腿,八只螃蟹( )条腿。2、口算比赛。 1×8  2×8  6×8  7×8   3×8 4×8  5×8  8×83、每盒8个茶杯,有4盒,一共有多少个茶杯?4、( )×4=32   8×( )=56   ( )×( )=24   5、开放题:出示183页第十五题情景图.四、课后小结注意要从小狗的每一步,引导出×个8,从而得出口诀。此处插入多种读口诀的方法:分组读、对答。\n板书设计8的乘法口诀一八得八二八十六三八二十四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八八六十四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题8的乘法口诀练习(一)课型练习课时1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8的乘法口诀,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2、发展学生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进一步巩固8的乘法口诀,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2、发展学生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材中相应的主题图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创设情景,练习巩固。1、完成82页第6题,集体订正。www.xkb1.com2、完成第七题。1)先在书上练线,找出每个乘法算式的答案。2)根据所选的算式说出相应乘法口诀。3、引导完成8~9题。1)了解题目的意思。2)填写出乘法算式的结果。3)观察图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4)根据图意说出的想法,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5)学生自行独立解答。6)引导学生说出解答的根据。(强调有几个几?)4、解答第10题。1)引导学生明确题意后自行解答。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数法。三、拓展学习。1、在□里填出合适的数。39=□×□+□61=□×□+□39=□×□-□61=□×□-□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7×8-16=8×□5×7+21=7×□8的乘法口诀,注意让学生说说哪句最容易背错。哪句最易记住,用什么方法记忆比较好。\n板书设计8的乘法口诀练习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题8的乘法口诀练习(二)课型练习课时1教学目标1、用不同方式巩固8的乘法口诀,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进一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用8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能熟练背诵8的乘法口诀。2、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复习1、开火车,对口了令。2、背一背。3、填一填。(出示小黑板)8×2=□7×3=□8×6=□2×8=□6×7=□4×6=□5×7=□4×7=□5×8=□8×3□8×8=□8×5=□5×6=□7×8=□6×8=□6×4=□4、第13题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解答,先让学生集体讨论,然后同桌或小组交流订正。5、第14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现实问题,要让学生自己去找联系解决问题。应先引导学生明白题意,再画示意图,帮助解答。二、拓展练习(补充相应的练习)1、每辆车限坐乘客8人,现在有26位乘客,3辆车能坐得下吗?2、商场里有一种袜子每双3元钱,妈妈有20元,想买6双这样的袜子,她带的钱够吗?3、24=□╳□=□╳□16=□╳□=□╳□4、6+☆+☆+☆=30☆=()新课标第一网三、课堂随练。四、课堂小结。板书设计8的乘法口诀练习(二)\n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题9的乘法口诀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能根据乘法的意义正确推导出9的乘法口诀。2、能初步记住9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熟练的进行计算。3、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和分析、综合的能力。教学重点9的乘法口诀的推导教学难点教具准备口算卡片、此行黑板、图片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铺垫孕伏:1、引导学生背诵1~8的乘法口诀。2、引导学生复习旧知。1)、出示相应的题目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明确一句口诀可以写两个乘法算式。2)、出示题目,引导学生完成。将口诀补充完整:()六二十四二()十四七()五十六()八四十……二、自主探究9的乘法口诀。1、谈话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8的乘法口诀,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9的乘法口诀。2、出示教材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师: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合作提出问题:(1)、有几条船参加比赛?(2)、每条船上有几人?(3)、2条船上有几人?(4)、一共有多少人?……3、(1)选择问题让学生思考、同桌交流举手反馈。(2)板书反馈结果观察用那种方法简便(1)用乘法简便。Xkb1.com此处要注意鼓励背得好的孩子。通过每条船上的人数引导出×个9,从而得出9的口诀。\n(1)小组合作编乘法口诀。(2)反馈交流、并展示。4、小黑板出示袋鼠跳格图:指名学生填写并随时提问。5、口诀记忆齐读口诀,师生对口令6、出示85页3题:独立圈出9的倍数,小组交流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9的倍数的积的特点,帮助学生进行简要的归纳。三、巩固练习1、教师口述:五九()……指名填、抢答等。2、练习十九2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订正。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的表现怎样?五、随堂练习。多种方式的读法:齐读、分组读、对答读。板书设计9的乘法口诀一九得九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七九六十三八九七十二九九八十一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题9的乘法口诀练习(一)课型练习课时1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表内乘法口诀,达到比较熟练的掌握。2、学生对数学信息的收集、分析,进一步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谈话引入。小朋友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9的乘法口诀,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复习有关的知识。二、引导练习,巩固强化1、组织学生进行口算。(1)、完成课本第86页第5题,交流改正。(2)、让学生任意选择一个算式说一说是用哪句口诀进行计算的。2、引导学生完成第7题(1)、请大家先在书上填出所缺的文字,将口诀补充完整。(2)、选择一句口诀说出可以列出什么乘法算式。(要求列出两个乘法算式。)3、引导学生完成第8、9题,(1)、观察第8题的图意,引导学生说出图的意思,重点是理解出工有几个3。\n(2)、学生列出算式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并改正。(3)、第9题,让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引导学生说出解答的根据。强调有几个几。三、学习效果测评1、完成课本第6、10题。2、随堂练习。四、课堂总结。板书设计9的乘法口诀练习(一)教后反思X|k|b|1.c|o|m学科数学课题9的乘法口诀练习(二)课型练习课时1教学目标1、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2、让学生经历交流的过程,培养协作能力。3、训练学生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和其他用乘法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数记口诀。教学重点1、会解决求几个几是多少的问题是重点。2、加深理解几个几是多少?体验它的含义。教学难点教具准备圆形、三角形图片、小棒。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复习铺垫,揭示课题。1、看图写出乘法算式并说说表示的意义(1)()或()(2)()()2、揭示课题师:让学生根据每张课桌上有2人,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小组提问题,同时解答。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二、解决实际问题。1、出示第13题图:(1)、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2)、学生先在小组内提问,然后全班交流。(3)、强调几个几的数量关系。\n(4)、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逐个解决。2、第13题:(1)让学生用几个几的知识来描述存在的数量关系。(2)、并根据算式计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巩固对几个几的理解。3、第14题:(1)、看14题,小组讨论交流理解题意,找出规律。(2)、怎样计算,说出道理。(3)、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三、总结评价大家学会了几种应用题。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给爸爸、妈妈题有关于这一节我们学习的数学问题。四、随堂练习。板书设计9的乘法口诀练习(二)教后反思新|课|标|第|一|网学科数学课题乘法口诀表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自己整理乘法口诀表,使学生知道利用表格来整理知识比较简洁、清楚,懂得合理整理乘法口诀表,掌握整体记忆全部乘法口诀的基本方法。2、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能熟练的利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乘法式题。3、使学生有与同伴合作整理知识的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整理乘法口诀是重点。掌握乘法口诀表示难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乘法口诀卡片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自主整理全部乘法口诀1、回忆所学的乘法口诀。提问:我们学了几的乘法口诀?各有几句?全部乘法口诀共有几句?你怎样知道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回忆、计算。然后请部分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结果。1、师生共同归纳学过的乘法口诀。(1)、我们已经学习了1~9的乘法口诀:1的口诀有1句;2的口诀有2句;3的口诀有3句;4的口诀有4句……\n(2)、全部乘法口诀的句数是:1+2+3+4+5+6+7+8+9=45(利用凑整的方法计算或利用加法结合律把算式变形为同数相加的形式进行简算。)1、整理所学的乘法口诀。问:怎样整理45句口诀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1)、小组合作给学具袋里的乘法口诀卡片分类看看能发现什么?(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把口诀卡片摆成自己喜欢的口诀表。3、汇报小组的分类方法即发现。引导学生回答。展示评价,表扬大家认为整理的好的小组。二、探索乘法口诀表的内在规律。问:观察这张乘法口诀表,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这张表,说说有什么规律或特征。学生仍然以小组为单位,先在组里说然后在全班交流。学生能说多少算多少。三、应用拓展:利用乘法口诀表进行计算。1、回忆口诀的含义,任意说出一句口诀表示的意义。2、游戏,比一比,赛一赛(1)看谁答得又对又快。出示卡片,学生对口诀。(已知两个因数求积;已知积求两个因数。)(2)想一想:89页3题完成后总结做题的方法。(3)、开放练习:()×()=()四、课堂总结。这一节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五、随堂练习。横着读,竖着读,拐弯读。帮助学生找到在计算中容易用错的口诀:四八三十六,二六十六,二八十四,等等。板书设计乘法口诀表(九九表挂图或课件)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题整理和复习课型复习课时1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复习巩固1~9的乘法口诀以及倍数关系的有关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2、对所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进行总结与反思,系统认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的能力。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重点熟记口诀是重点,运用口诀解决问实际题是难点。教学难点\n教具准备口诀卡片、空白的“九九乘法口诀表”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归纳整理、互相交流1、师: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咱们一起学习了第六单元,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生:举手说自己学会了什么。2、整理乘法口诀表xkb1.com(1)集体回忆整理乘法口诀表。生:独立用算式表示出所有乘法口诀。(2)展示评价学生的作业3、介绍“九九歌”(1)自己从课本90页中找到答案。4、整理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1)回忆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含义及计算方法。(2)小组合作:提出一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3)结合学生举的实例来回忆总结这类题的计算方法。二、练习巩固,拓展延伸。1、基本练习(1)、完成91页第一题。(完成后,同桌开火车对答案)(2)分蛋糕。(91页第二题),做完后举手说一说自己的想法。2、综合练习(1)观察水上巴蕾舞,课本91页第三题,看问题,小组讨论,独立完成。(2)展示时说解题思路。(3)独立分析完成四题3、创新练习自己编出自己心中的数学问题并解答。三、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表现得怎样?四、随堂练习。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九九表挂图或课件)教后反思第七单元教学要求: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n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科数学课题统计(一)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几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教学重点1、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几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新课标第一网教学难点教具准备调查表、统计图、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兴趣导入1、小朋友你们喜欢动物吗?谁想告诉大家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2、老师知道大家喜欢的小动物都是非常可爱的。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只小动物,想知道他们是谁吗?(教师逐个板贴:小猫、小狗、小兔、小鸡)3、大家喜欢他们吗?现在老师非常想了解在这四种小动物中我们班喜欢哪种动物的最多,喜欢哪种动物的最少?你们想知道吗?我们就来统计一下我们班喜欢这几只动物的情况。二、探索新知1、收集整理数据(1)、请学生从学具袋里的四张动物卡片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张投在票箱里。小猫小狗小兔小鸡(或用表格文字打钩:学生活动。(2)、合作完成数据统计谁想念动物卡?谁到黑板上来记录?请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记录。(黑板上没有表格,只有4种动物,有学生自己决定用“∨、正字、Ο等”)2、制作统计表(1)、完成统计表有和黑板上记的结果不一样的吗?我们一起把统计的结果填在统计表中。\n(注意统计人数是否和实际人数一致。)我们已经把喜欢各种小动物的人数统计出来了,看看统计结果,你有什么想说的?(统计图不够清楚)(2)、探索完成统计图尝试:统计表不够清楚明了,有没有其他的统计方法能让我们一眼就看明白的?(出示统计方格纸)请学生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试着涂一涂,完成统计图。(学生尝试活动,发现疑难:格子不够)(3)、探讨:格子不够怎么办?请每组小朋友共同研究研究。用你们想的办法试一试,看哪种方法好。学生活动反馈:请各小组上实物投影展示。预计:A、学生把格子涂到外边去。(即往上涂)B、把不够的格子涂在左边或右边。C、把不够的格子分开,即原来一个表示2个。(不能只是不够的一格表示2应全部都表示2。)小朋友内交流不同的方法,讨论尝试发现:一格表示2个人比较合适。(4)、演示:一格表示2个人,2格表示几个人?3格表示几个人?(依次出现数字)大家觉得这个方法行吗?(5)、请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用1格表示2人的方法在另一张统计图上再来画一画。学生活动。(6)、交流,展示。注意单数的画法----画半格。师:用一格表示2个人的方法我们终于画出了统计图。当统计的人数很多时你觉得一格还可以表示几个人?3、看图提出并解答问题。(1)、现在这张统计图能让人一眼就看明白了吗?你看明白了什么?谁来说?学生汇报。(2)、根据这幅统计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4、小结:小朋友用一格表示2个人的方法画出了这么清楚、这么漂亮的统计图,6、并且通过统计图还发现了许多的知识,你们真了不起。三、巩固深化,应用活动(1)、创设情境:小朋友你想不想自己做一份调查?(2)、完成P97(2)天气情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出示晴天、多云、阴天、雨天、雪天的气象标记。)这几种气象标记谁认得?(3)、这是一个地区11月份天气情况,出示97页第二题统计图:你们能帮助老师把这份结果用统计表表示吗?注意强调数的时候要仔细,数完后怎样检查数得对不对?(把所有的数据加起来,看是否等于全班人数)这里一定要让学生充分讨论和思考,多叫几个学生回答,共同来探讨那种方法最合理。\n(4)、学生活动。(5)、展示统计表,并说说是怎么涂的?为什么涂半格?(6)、分析统计表:从这份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四、课堂总结今天你学得愉快吗?你学会了什么知识?你表现得怎样?五、外延伸下课后调查本班同学喜欢的体育活动,完成95页的做一做。板书设计统计(一)(挂图或课件)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题统计(二)课型练习课时1教学目标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2、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各单位)和统计表,能提出问题。3、通过学生身边有趣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重点1、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是重点。2、进一步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是难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图、表等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创设情景1、让学生仔细观察,练习二十二1题图,你看到了什么?生:举手自由口答。2、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板书学生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师生重点解决问题3、小黑板除数统计表、统计图(1)学生在树上独立完成(2)上台展示并回答问题(3)师质疑: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二、生活应用1、出示97页2题(1)同桌观察理解(2)独立在书上完成2、互相纠错评价,教师巡视辅导。3、质疑: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n三、开放实践1、p97页3题4题(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统计。(1、2、3组做3题,4、5、6组做4题)(2)展示师生互评四、全课总结板书设计统计(二)(挂图或课件)教后反思第八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学科数学课题数学广角(一)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数字卡片、1角、2角、5角的人民币。实物、练习本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激趣导入1、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数学活动课,你们喜欢吗?出示课题:数学活动2、我们先来做一个拼图游戏:小朋友每人的桌子上有三张图,请你任选两张拼一拼看看是什么?先和同桌说一说。3、交流反馈。用不同的图可以拼出不一样的效果,如果老师给你数字卡片,你能拼出什么数呢?二、动手操作,探索规律1、用1和2两张卡片摆数。(1)自己动手摆一摆,看一看谁最爱动脑筋,谁的小手最巧。(2)独立动手摆,然后在班内说一说自己用这两张卡片摆了那些数。展示大家看。2、用、1、2、3三张卡片摆数。教师激励学生动脑摆一摆:从数字卡片中任选两张卡片,你能组成什么数?可以与小组同学讨论,并把结果记录下来。学生拿出卡片,自己动手摆一摆。这里用两数连线的方法来组合,强调,每一条连线都可以反过来组合成另一个数。\n引导学动脑,找规律去摆,我们比一比谁摆的数朵而不重复。3、学生摆完后,小组交流,组长把成员摆的数记下来,并总结摆数的方法。4、小组汇报。师生总结,指明学生说一说。三、小组合作,巩固发展(1)三人做握手的游戏。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几次。(2)小组汇报,三人到台上有规律的握手,得出结论。(3次)2、师:我这由三本练习本卖5角钱可以怎样付钱。请同学们拿出你的人民币,动手试一试。谁想来卖?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到台上来卖。板书学生的方法。3、衣服搭配出示两件不同的上衣和两条不同的裤子图:请看这里有几种搭配方式?试一试。交流反馈。四、课堂小结这节课玩的有趣吗?说说你学会了什么?这里也要用连线的方法来组合,但是要突出与数字组合的方法的区别:两人连线握手后不能反过来再握一次。板书设计数学广角(一)数的组合握手的组合人民币的组合358ABC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题数学广角(二)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学会简单的推理教学难点教具准备动物图片、语文、数学、自然等教科书。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游戏一:故事导入:森林王国要举行运动会,入场时要组织一个花束队,鸡大婶让蓝猫和非非准备一束花,鸡大婶说:“他们拿的分别是红花和蓝花。”蓝猫说:“我拿的不是红花。”鸡大婶说:“请同学们猜一猜,蓝猫和非非分别拿的是什么花?”今天有许多这样的问题等着同学们去猜,大家要比一比谁最爱动脑筋。二、游戏二:(1)出示例2的第一组图让学生注意观察。让学生猜一猜他们拿的是什么书?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n(2)、小组活动4人一组,两名同学分别拿语文数和数学书,其中一名同学说:“我拿的不是什么书。”另外两名同学比赛看谁猜得快。交换进行。(3)、同桌活动。拿出准备好的动物卡,又一名同学操作,左(右)手拿的是(不是)什么,另一名学生猜,交换进行。三、游戏三:1、找三名同学配合,创设真实情景,根据例题做一做,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是怎样想的。2、小组活动A、师:把猜一猜的游戏规则说一说。4人一组轮流进行,每人至少猜一次。B、进行活动。教师不做任何规定,让学生撇开思维,自己去猜。C、小组交流,向全班汇报活动过程。3、观察比较例3和例2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1、巩固练习:师生一起做游戏。五、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上得真愉快,你们在游戏中都学会了什么?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书,我们可以知道什么?小刚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我们可以知道什么?板书设计数学广角(二)(挂图或课件)猜一猜,他们各自拿的是什么书?教后反思第九单元教学目标: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学科数学课题“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课型总复习课时1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法、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重点笔算的方法;实际运用能力。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步骤个人修改\n一、基础知识1、问:笔算加法和减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2、学生小组内交流。3、全班反馈,归纳小结。4、巩固练习,第105页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二、发展练习1、完成105页第2题。并抽几题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2、完成第4题:先估算再笔算。先估算并说说估算的方法;再笔算。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予他们辅导和机会,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3、□里能填几。(补充练习题)5□75754□+□6-3□-3□+257□4□3□6□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学生能填出几种就几种,都应予以肯定。三、实际应用1、完成107页第10题。学生先独立做再全班交流。2、小朋友跳绳:小明小红小东小丁45下36下53下60下(1)、小明比小丁少跳了几下?(2)、小明和小红一共跳了几下?(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式计算。四、课堂总结。随堂练习。板书设计“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5□75754□+□6-3□-3□+257□4□3□6□教后反思\n学科数学课题“表内乘法”的复习课型总复习课时1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与各部分的名称。熟记1~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9以内的两个数相乘。2、学生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能力。教学重点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计算。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基础知识1、同桌互相背乘法口诀。2、交流反馈:你的同桌1~9的乘法口诀背得熟练吗?还存在什么问题?3、教师抽查。4、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三五()六九()()四十二……二、发展练习。1、倍数关系的应用题。先复习倍数的含义,然后完成102页的第3题。2、交流反馈。3、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独立完成107页第13题然后校对。三、实际应用1、独立完成107页第12题。先在小组内轮流提出问题并解决。全班交流反馈。(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他们一些机会。)2、109页地16题:设计游乐计划。(1)、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2)、学生同桌合作设计游乐计划。(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方法的多样性。注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题意进行描述,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四、课堂总结随堂练习。\n板书设计“表内乘法”的复习九九表挂图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题“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课型总复习课时1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难点教具准备图,尺子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米和厘米的复习1、回顾梳理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学生小组交流,回答。2、表象与进率(1)、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学生理解表象与进率,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方法。(2)、1米是多少厘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3、估计与测量(1)、看书上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2)、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边测量边留心你是怎样测量的?学生活动。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3)、引导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学生先自己估计。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次请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并测量出黑板的实际长度。二、复习角与直角\n1、角及各部分的名称(1)、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在教室里看到的角。(2)、学生小组交流。(3)、汇报发现的角。2、直角(1)、在角当中有一种角叫直角,你们是怎么判断的呢?学生汇报并演示判断直角的方法。(2)、角的各部分名称你还记得吗?学生回忆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板书。(3)、请你画一个角。学生用三角板画直角。(4)、出示第6题梯形图。这个图中有几个角?其中有几个是直角?你能在图里面画一条线段使这个图增加3个直角吗?学生观察思考回答。独立探究,在书上尝试画线段并上台演示自己的画法。(5)、组织全班交流订正。二、综合练习1、组织完成106页第7、8题。教师巡视,对画法不规范的学生及时个别指导。2、小组合作完成第9题。3、随堂练习。三、课堂总结。板书设计“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直线上有两个端点1个顶点2条边教后反思学科数学课题“观察物体”的复习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1、复习正确辨别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2、在复习中借助动手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n4、培养学生从小善于观察,仔细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1、通过复习进一步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的区别。2、进一步培养学生准确辨认从不同位置(尤其是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观察物体的复习1、回顾观察物体知识(1)、出示玩具汽车:这是什么?谁来介绍一下老师手里的汽车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观察玩具汽车,介绍样子。(2)、出示3张汽车图片(前面、后面、侧面)请你想一想,这3张图片分别画的是哪个位置?是站在哪个位置画的?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汇报结果。2、说一说(1)、请小组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文具盒摆放在桌上,再请每一位同学从自己的所在位置介绍看到的情况。学生小组活动,组内交流,说一说评一评。3、完成103页第7题。学生先独立练习,再全班交流、订正。二、复习对称图形1、回顾反思什么是对称图形?学生回顾反思,回忆,交流,全班补充,形成较准确的表达。2、画对称图形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对称图形。教师巡视。3、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三、拓展练习1、教师补充出示各种不同位置看到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2、随堂练习。四、课堂总结。板书设计“观察物体”的复习汽车图片的前后左右对称图形教后反思\n学科数学课题“统计”的复习课型总复习课时1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了解统计的意义。2、巩固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知,明确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教学重点1、在复习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2、能根据条形统计图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步骤个人修改一、复习统计1、观察讨论(1)、教师出示条形统计图:这张图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作用?仔细观察统计图你有哪些发现?(2)、学生观察讨论,思考,依据自己的体验回答。仔细观察统计图,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3)、组织全班汇报交流,梳理统计图信息。2、回答问题根据条形统计图上的信息,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1)、最受二年级同学欢迎的饮料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2)、喜欢哪两种饮料的人数同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思考回答问题。3、提问与解答(1)、根据统计图上提供的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提问与解答。(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板书。(3)、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www.xkb1.com全班解答,订正。二、拓展练习1、完成108页第14、15、16题。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统计。采用全班合作的方式进行。2、随堂练习。3、补充练习。三、课堂总结。板书设计“统计”的复习统计图挂图教后反思\n

网站简介

奥数库(www.aoshuku.com)是一个专注奥数知识扩展和学习的在线教育网站,内容涵盖了奥数题、数学题、试卷、课件、知识点、数学公式等,拥有大量的奥数题库和数学题库,包含全国中小学各个版本教材,深受中小学师生用户喜爱的网站。

微信公众号

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如部分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过以下方式联系站点负责人。

2016-2021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 闽ICP备2021004933号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分享,如有版权作品存在问题或内容中存在违法和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系403074932@qq.com

闽公网安备 35021302000396号

闽ICP备2021004933号
返回首页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