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册五四制青岛版数学全册教案

更新时间:2022-06-17
类型:doc
大小:210.00 KB
页数:62
下载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课件 > 人教版数学课件 > 二年级上册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集第八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教材编写的特点:1、以野营为素材,内容有趣,贴近实际。借助学生喜欢的野营活动,以平均分食品、搭帐篷等素材,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中,充分感受集体活动的魅力;在有趣的、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把枯燥的计算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2、练习形式多样化,生动有趣,开放性强。本单元的练习方式有摆一摆、圈一圈、算一算、涂一涂等,还有综合性的题目—快乐星期天。这些练习都是通过有趣的、学生喜欢的、与生活实际联系的题目呈现的,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有余数除法的作用,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2、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合作、交流,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理解余数的意义。教学难点:除法竖式的写法。学与教建议:1、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进行教学。本单元属于计算教学,相对比较枯燥,所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尤为重要。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设计的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有体验的情境中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2、引导学生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本单元中,从情境的创设到练习的设计,都非常注重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时,教师应该利用好这些素材,使学生体会到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必要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同时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教师也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地制宜地组织和开展其它数学活动,逐步提高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能力。3、尊重学生差异,逐步提高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能力。\n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计算能力是有差异的。教师要尊重这种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学生的计算水平不能作统一要求。如有的学生能力用乘法口诀直接算出有余数除法的商,而有的学生则需要借助竖式计算出商,都应受到尊重。教学时,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允许他们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帮助他们迎头赶上。4、本单元的评价,要注重结合具体的活动进行。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分一分,再把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在活动中,学生的分法可能多种多样,教师要及时给与鼓励和指导。同时注重考察学生活动的参与程度、熟练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切忌为了计算而计算。教学课时数:4课时 八、野营——有余数的除法信息窗2搭帐篷教学内容:教科书96—97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含义,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2、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3、通过操作尝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是教学的重点。掌握试商方法是教学的难点。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10个小圆片、投影仪、小黑板。教学过程:一、           启发谈话激趣导入:秋天到了,明明和小红几个小伙伴去秋游,他们找好宿营的位置后,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去了。瞧,他们都忙了写什么?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出示课件:同学们秋游看着这美丽的图片你想说些什么呢?能提出数学问题吗?\n1、老师先说一个,这位同学在烤鱼,每人分4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能列算式计算吗?学生先用圆圈摆一摆,在列算式22÷4=()(人)……()(条) 加法、减法、乘法都可以用竖式计算,除法能用竖式计算吗?小组讨论,推想竖式教师归纳:  2、指导学生给各部分起名字。分别说出22、5、4表示什么意思?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板书问题:48个野果平均分给7个同学,怎样分?学生列算式并计算4、学生讨论刚才我们做的这两道题的余数有什么特点?第二题的余数能是8或9吗?为什么?小组汇报:哪一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 5、教师讲解。(1)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因为,如果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说明还够分1份的,说明商小了,只有余数比除数小,商才正确。(2)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书写格式一定要正确完整。6、同学们秋游,首先解决的是宿营问题,野营小队共17个人,如果每顶帐篷住3人,需要搭多少顶帐篷?学生独立列算式计算小组讨论,需要几顶帐篷?为什么?汇报交流结果四、巩固练习(投影片出示)1、口算并说出商几余几?8÷3=□……□           11÷4=□……□12÷5=□……□          65÷8=□……□35÷8=□……□          7÷2=□……□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n  49÷6=8……1  38÷5=6……8  36÷9=3……9       学生改正后,让学生说一说错误的原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3、看谁答得又对又快?(1)被除数是23,除数是4,商是几,余数是几?(2)54除以7,商几余几?除以9呢?4、聪明题。有35块点心,每6块装一盒,剩下的包在纸包里,纸包里有多少块点心?五、课堂作业六、课堂小结教学反思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并不理解,因而在单位名称上很是糊涂,做起题来有困难。学生比较会用竖式来计算除法,速度较快,但仍然是数位对不齐。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1—5的乘法口诀;口诀的应用。教材的编排特点:1、素材的选取富有童趣。教材以“看杂技”为主要线索,展现了“自行车表演”、“晃板与顶碗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能吸引学生投入到有趣的学习中。2、口诀的设计与编排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本单元口诀的编排很有特色,主要体现在口诀句数的编排上。由于传统的“小九九”2、3、4的乘法口诀句数太少,不利于学生探索口诀的编排规律。而“大九九”则句数太多,对于刚刚接触乘法口诀的学生来说,记忆起来有困难。所以本单元采取折中的方法,把大九九和小九九的优点结合起来编排。同时,把5的乘法口诀作为学习口诀的开始,便于学生发现规律,掌握口诀的编制方法。这是乘法口诀教学的一个创新。3、以儿歌作为编制口诀的载体,降低了口诀编制的难度。\n以琅琅上口的儿歌作为编制口诀的载体是本单元乘法口诀编写的又一特点。儿歌是低年级学生接触最多而且最喜欢的语言表达形式,具有简短精练、朗朗上口等特点。本册乘法口诀部分的编写思路就是将累加所得的数编成儿歌,然后将儿歌进一步简化编成乘法口诀,让学生经历轻松愉快的口诀编制过程,同时实现学科之间的整合。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学习1—5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2、会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在探索口诀记忆方法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3、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5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3、4的乘法口诀。学与教建议:1、口诀的编制要建立在解决问题和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2、注意加强直观教学。3、引导学生用探索的方式学习乘法口诀。4、理解先编儿歌再编口诀的编写意图,充分发挥儿歌在编制口诀中的作用。5、评价方式要多样。教学课时数:5课时二、看杂技———表内乘法(一)信息窗1——观看自行车表演教学目标:1、                      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并初步学会利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                      经历在实际情景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的意识。3、                      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难点利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n同学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欣赏一场精彩的杂技表演(出示课件)。你们都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二、讲授新课:活动一咱们编首儿歌来找答案吧。1辆小车2个轮,上面共有5个人;2辆小车4个轮,上面共有10个人;3辆小车()个轮,上面共有()个人……你能接着往下编吗?(小组合作填写没有编完的儿歌。)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乘法算式)学生独立试编乘法口诀。师:为了计算方便,人们总结了乘法口诀。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吗?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编的口诀,组长记录。请小组到台上交流成果。1×5=5       一五得五2×5=10      二五一十3×5=15      三五十五4×5=20      四五二十5×5=25      五五二十五学生交流发现的规律。(交流后宜采用多种有趣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掌握口诀,如:二人对口令,小组开火车,男女生对抗赛等。让学生在理解口诀意义的基础上进行记忆,逐步提高熟练程度。)活动二:应用5的乘法口诀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让我们回到杂技表演现场,看看你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哪些问题?小组合作边提出问题边解决,组长记录问题和算式。学生可能会发现下面几个问题:1、       一共转动着多少块红方巾?2、       一共有多少个车轮?3、       一共亮着多少个灯笼?……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利用我们今天学过的乘法口诀来解决?学生自由发言。(注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活动三:\n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多位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反思:1、由于刚开始接触乘法,有个别好同学能够背下口诀,但是对乘法的意义不理解,因而学起来有难度。2、讲解的过程一定要放慢速度,多做练习题。 信息窗2——观看顶碗表演教学目标:4、                      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探索编制3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并初步学会利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5、                      经历在实际情景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的意识。6、                      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么喜欢看杂技表演,今天老师就继续带大家去欣赏一场顶碗的杂技表演(出示课件)。你们都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二、讲授新课:活动一咱们编首儿歌来找答案吧。1个小丑3个球,4个小碗顶在头;2个小丑6个球,8个小碗顶在头;3个小丑9个球,12个小碗顶在头;……你能接着往下编吗?(小组合作填写没有编完的儿歌。)师:谁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乘法算式)学生独立试编乘法口诀。师:为了计算方便,人们总结了乘法口诀。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吗?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编的口诀组长记录。\n请小组到台上交流成果。1×3=3      一三得三2×3=6      二三得六3×3=9    三三得九1×4=4     一四得四2×4=8二四得八3×4=12三四十二4×4=16     四四十六学生交流发现的规律。活动二:应用3的乘法口诀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让我们回到杂技表演现场,看看你能用3的乘法口诀解决哪些问题?小组合作边提出问题边解决,组长记录问题和算式。学生可能会发现下面几个问题:1、演晃板的有多少人?2、一共有多少个红灯笼?3、一共亮着多少个绿灯笼?……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利用我们今天学过的乘法口诀来解决?学生自由发言。注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活动三:采用多种有趣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掌握口诀,如:二人对口令,小组开火车,男女生对抗赛等。让学生在理解口诀意义的基础上进行记忆,逐步提高熟练程度。)活动四: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让多位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反思:大部分同学已经能够背出3、4的口诀。在掌握了2和5的口诀的基础上,也能灵活运用口诀来做题。第九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按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统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教材编写的特点:1、素材的选取生动有趣。教材以亲近大海为主题,选取了游泳、拾贝壳等素材。美丽的海滨景色迷人,多彩的活动生动有趣,有利于唤起学生的活动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n2、强调让学生亲自参与数学活动。本单元在编写时设计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数学活动,旨在引导学生经理统计和猜测的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教学目标:1、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完成相应的统计表。2、借助生活经验,初步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3、感受分类的多样性,体会分类统计的意义,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教学重点:按不同的标准对事件进行分类统计。教学难点:对分类标准和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理解。学与教建议: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活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指导学生充分联系生活经验,经历统计和猜测的全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对于不居住在海边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在熟悉、喜欢的数学活动中展开学习。2、加强小组合作,分享思维成果。教学时,要选择适当时机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展开讨论,在交流中对分类的标准和方法以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一个多角度的认识,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思维的灵活性。3、注重过程性评价。评价时,除了要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评价外,更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的表现。教学课时数:3课时      九、亲近大海——统计与可能性信息窗1亲近大海教学内容:分类统计,书第101~103页教学目标:1、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完成相应的统计表。2、分类的多样性,体会分类统计的意义,发展初步的统计观念。教学重点、难点:\n学生能够用不同的标准分类、统计,会填统计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活动内容关注要点 活动一师:大家喜欢大海吗?你最喜欢到大海边做什么呢?师:那好,现在就让我们到大海边玩耍去。 学生交流。 使学生产生兴趣,能够自然地进入分类统计的学习中。 活动二多媒体课件,播放如书情景图那样的动画。由观海人提出问题,“正在游泳的有多少人”? 师:到底有多少人呢?怎么样才知道? 师:那怎么样进行分类呢? 师:下面请大家按照自己的分类标准数一数,将结果填在表中。 师:谁来说说你统计结果?刚才大家用不同的分类标准来统计,最后得出了什么样的结果呀。 学生仔细观看。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交流。生可能回答:大约有30多个。生:数一数就知道了。生:分类数不容易数错。 生:按男女分类按戴不戴泳帽分类 学生独立数数,填表。   集体交流。 集体回答     学生积极地动脑参与,在交流中充分表达想法。         使学生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和计算结果的一致性。 活动三 学生观看大屏幕,指名提出问题集体交流。 使按不同分类统计的方法得以巩固。\n师:刚才我们大家统计了正在游泳的人数,你还想统计什么? 师:咱们先来解决“海里一共有多少艘船?”这个问题。你打算按什么标准分类,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师:请大家按照分类标准数一数,再将结果填在表中。   小组交流不同的分类标准:大小种类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关注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活动四师:刚才大家表现得都非常积极投入,现在让我们来轻松一下。多媒体课件播放观看花灯的情景。引入需要解决问题。 学生仔细观看课件小组比赛用分类方法进行统计  能够运用所学知道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五师:在生活中有很多时候需要我们分类统计,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内容作简单回顾与整理。 能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总结,并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做出评价。教学反思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的提出问题,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对于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学生的理解不是很深刻。  信息窗2沙滩游玩教学内容:认识可能性,教材第104—106页教学目标:1、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步确定的。2、能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判断,并简单第说明理由。3、在判断可能性的过程中,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n教学重点、难点:巩固对可能性的认识,能够多角度的思考生活现象,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生活中的现象。教学过程: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活动内容关注要点一、游戏激趣,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今天这几只小螃蟹要进行一场跑步比赛,它们都雄心勃勃,想取得胜利,不信你听!(课件)你们说说谁能得第一?要是再来一场比赛呢?是呀,在不同场次的比赛中,每一只螃蟹都有可能取胜,这就是可能性。(板书:可能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动手动脑来体会可能性。   学生交流。   使学生产生兴趣,能够自然地进入到可能性的学习中。二、活动体验,自主探究1、师生共同体验“一定”、“不可能”师:我这有一个神秘的盒子,里面装着一些彩球,都有可能是什么颜色的呢?,谁来摸一个给大家看看?         师:指名摸球,其他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1)你们猜猜他摸出的可能是什么颜色的球?(2)你说说你有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3)我也想猜猜,你摸出的一定是粉色的。(生拿球)给我点鼓励(4)谁还想摸?你摸出的可能是什么颜色的?(5)我猜一定还是粉色的。(6)谁还想来试试? 师生验证,一个一个地拿出来。    能够积极地动脑参与,在交流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n你知道这个盒里的小秘密了吗?小结:正像你们所说的,这个盒子里都是粉色的球,任意摸一个,摸出的一定是粉色球。(板书:一定)师:在这个都是粉球的盒子里,有可能摸出你们刚才所说的黄色的球吗?为什么?小结:是呀,正因为这个盒子里没有黄色……的球,任意摸一个就不可能是黄色的。(板书:不可能)2、小组合作,体验“可能”。师:在我们摸球的同时,有几个小朋友也在摸球,看看他们是怎么摸的?师:看明白了吗?做这个游戏时应该注意什么?在组长的带领下按顺序摸球,请把结果填在表一中。师:我们统计一下,你们组摸到粉球几次,黄球几次。师:观察每组摸到粉球和黄球的次数,你发现了什么?师:大胆的想像如果盒子里粉球黄球的个数同样多,那摸到粉球、黄球的次数会怎样?你想说什么?三、联系生活,学以治用  学生交流。      学生观看录像。  交流摸球时应注意的问题。 小组活动。 小组交流。 独立思考,动手验证。  全班交流。  学生回答并简单地说明理由。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交流。   能用“一定”“不可能”说出预测的结果。   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欲望。    能对事件的发生有一个多角度的认识,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正确地判断。  \n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可能性的问题,有些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还有些事情是不能确定的。下面我们来做个小练习。2、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你能说说吗?  四、总结全课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对整节课的学习内容作简要回顾整理。能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关注学生的应用意识。 能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总结,并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做出评价。教学反思1、能够根据信息窗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与统计有关的问题,初步认识一些事物可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统计。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给定东、西、南、北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他三个方向,看简单的路线图;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教材编写的特点:1、素材的选取充满诗情画意。教材选取的素材是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乡村美景——小桥流水人家。题目本身就足以给人以美的感受,恬静的画面更能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这样的素材既能有效的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又能使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同时,获得美的体验与情感的陶冶。2、强调了数学学习的现实性。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不只是单纯的关注知识的获得,而且关注学生个体经验的积累。因此,无论是素材的选取还是练习的设计,都强调了学习数学的现实性。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学会根据给定东、西、南、北中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会看简单的线路图;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n2、经历辨认方向与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能在生活中发现、提出和解决有关方向和位置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给定东、西、南、北中一个方向辨认其他三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教学难点: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学与教建议:1、充分挖掘素材中的人文资源。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发挥情景图的育人功能,渗透审美教育。教师可以用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介绍美丽的乡村风景,也可以结合画面的意境给人物配上富有诗意的对话,将审美教育渗透其中。2、为学生学习创设现实情境。根据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特点,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现实的学习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情景素材做“引子”,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方向的辨认。3、采用实践性、操作性的评价方式。本单元不适宜用纸笔测试的方法进行评价。评价时,应注意创设现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实地辨认方向或路线图的活动。在活动中,多角度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教学课时数:4课时 六、小桥流水人家——方向与位置信息窗2小桥流水人家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68的内容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三、教学重点、难点\n学生能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的形状四、教具准备:照片、图片五、教学过程:(一)、观察照片,激活相关的生活经验1、谈话引入,观察照片。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儿吗?(在屏幕上依次打出两张分别从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2、想一想:拍的是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3、得出结论: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二)、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视图1、给小熊“拍照”。(拿出小熊玩具)(1)指导“拍照”方法:请小熊“坐”在课桌中央,让学生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小熊“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来。(2)实地“拍照”:先自己选一个喜欢的角度给小熊“拍”一张照片,想一想这张照片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再变换角度,从小熊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给它拍几张照片。想一想这些照片拍出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们都“印”在自己的脑子里.(3)辨认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小熊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请学生判断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就站到相应的位置去。当学生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出现困难时,引导学生到小熊的左、右两边再次进行观察,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看清小熊的脸是朝哪边的。经过再次观察和比较,让学生重新做出判断,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2、给小闹钟“拍照”。(1)出示4位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给小闹钟拍照的场景及3张不同的照片。请学生判断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并在书上69页连一连。(2)核对结果。3、观察小木船。\n出示“小桥流水人家”图,在这美丽的小河上有一条小船刚刚划过小桥,这时,有3位小朋友看到了这只小船,他们都给小朋友拍了照。(1)请组长拿出小船模型,按老师指定的朝向放在课桌中央。(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并把每次看到的样子记(3)在屏幕上打出3位同学分别从上、前、侧面观察木船的场景,并出示3种不同的视图,请学生判断它们分别是谁看到的。(4)小组内交流,全班评议并核对结果。4、观察大水车(1)出示“小桥流水人家”图(2)有2个小朋友看到了大水车,引导学生他们的位置关系。(3)请一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讨论:2个小朋友看到的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5、反思总结,加深体会(1)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的?(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三)、观察图片,想象不同角度看到的视图1、出示一张大楼的照片,说明:这是一幢长方体的大楼。2、引导学生想象:从大楼的前、后、左、右去观察,分别会看到什么样子呢?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想象的结果。4、出示四张图片,请学生判断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四)、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你还想观察些什么?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再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那些不同得样子?把你看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交流。教学反思:1、给定一个方向能够分辨出其他三个方向,回看简单的线路图,但如果让其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学生有困难。2、缺乏在生活中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七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倍的意义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材编写的特点:1、素材的选取具有趣味性和广泛性。\n捕捉昆虫、采摘输液、拾捡贝壳等,是小学生都喜欢的有趣的活动。这样的素材适用于不同地域的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对学习内容进行科学整合。本单元所编制的知识结构较传统教材有很大的改变,知识跨度比较大,编排较灵活。教材对利用口诀求商的知识不再细分6的口诀、7的口诀……而是采取了大步走的方式,将2—9的口诀求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用2—5的口诀求商,一部分是用6—9的口诀求商,分别安排在两个信息窗中。而两部分的编排又有变化,第一部分使用2—5的口诀求商,重在算理、方法的探索,而第二部分用6—9的口诀求商则重在运用口诀求商来解决问题。这样编排会使重点突出,难点分散,有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3、多角度理解除法的意义,加强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本单元将“倍”的意义及有关的计算纳入其中,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除法的意义,体会知识的发展与联系。4、练习设计增强了多样性和现实性。本单元的练习题形式多样,这些题目都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解决,有较大的灵活性。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不仅巩固、应用了知识,而且充满了情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比较熟练的口算表内除法;初步认识“倍”,了解“倍”的意义。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的现实问题。3、结合现实生活提出简单的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意义。学与教建议:1、开发利用好教学资源。在学习本单元知识时,要充分利用信息窗提供的情景,引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回忆,展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活动。应避免将情景仅仅看作是简单的看图找条件、提问题,应注重与学生生活的密切结合。\n2、以“问题解决”为探索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注重基本的解决问题方法的指导。虽然本单元是计算教学,但要注重基本的解决问题方法的训练。3、正确处理算法多样化与教学重点之间的关系。教材中用解决问题引出对口诀求商计算方法的探索。教师要在尊重学生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适当关注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学会用口诀求商是本单元教学的主要目标,当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求商后,应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如果学生想不到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师应给予针对性地引导。4、恰当的评价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除法的能力,在本单元结束时,应达到每分钟计算8—10题的基本要求。教学课时数:10课时  七、制作标本——表内除法信息窗1采集动植物标本一、教学内容: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教科书第72~74页二、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2~5的口诀求商。2、           经历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在与同伴共同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兴趣。三、教学重点、难点会用2—5的口诀求商四、教具准备:挂图、小棒五、教学过程: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活动内容关注要点活动一同学们,你经常到郊外去玩吗?在郊外你参加过哪些活动?今天天气特别好,你们想到郊外去玩吗?快快闭上眼睛,咱们现在就出发!(出示挂图)学生回忆到郊外所参加过的活动,如放风筝、捕蜻蜓、捉蝴蝶、采野花等。    使学生产生兴趣,能够自然地进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    \n师:快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听了这些小朋友说的话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就一个一个地来解决。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回答:有三个小男孩在捉蝴蝶、三个不女孩在采野花。小男孩说:我们3人共捉了15只蝴蝶。小女孩说:匀们3人共采了12种叶子。其中其中个小女孩说:我采了8朵花,每种2朵。。。。。(允许学生说出情境图中的其它信息)学生可能提出的数学问题:男同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女同学平均每人采了几种叶子?那个穿红裙子的小女孩采了几种花……  学生能否全面了解图中所包含的所有信息。       学生对图中的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活动二师:男同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你能和算式表示出来吗?教师板书:15÷3师:15÷3等于几?你想怎么样来计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在小组里交流。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学具。(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到学生的探索活动中,了解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的情况,)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组想出了哪几种方法?   学生说出算式:15÷3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1、           用小棒摆一摆: 2、           用乘法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如果有学生能说出得数教师应予以鼓励。  学生积极地参与探索合作。动脑筋想出办法后,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对学生有价值的想法及时地给与肯定,使他们对每一种算法都有所体验,提倡算法多样化。 \n 师:同学们刚才想了许多好的办法算出了15÷3的结果。其实我们都是在想几个3是15?也就是用三五十五的这句乘法口诀来计算。教师板书:三(五)十五商是5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么样用乘法口诀求商。教师板书:用口诀求商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计算?……  通过教师的小结使学生对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有一个比较的印象。        学生选择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对于合作意识强的小组给予肯定。  使学生初步感觉到用口诀求商比较方便。          允许学生选择其它方法。 活动三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帮助穿红裙子的小姑娘算一算她采了几种花吗?列算式表示出来。师:说说你是怎么样计算的?师:刚才没有用口诀来计算的同学,你现在能再来试一试吗?师:计算除法,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竖式。教师边讲解边板书:先写被除数8,再写╯,最后在╯8的左边写除数2,想8里面有几个2?然后再在横线上写4……   学生回答:8÷2=4(种)学生可能回答:摆小棒连续连续4个2;想二四得八。。。      学生学习除法竖式的书写和计算过程。理解每一步的意义及被除数、除数、商的位置 学生正确用算式表示出来。鼓励用口诀求商的学生。      除法竖式比乘法竖式要难,书写格式与加、减、乘法不同,计算的过程也比较复杂,所以重点让学生理解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计算过程。\n 4……商除数……2╯8……被除数8……2和4的积0活动四自主练习第2题。 (这道题主要帮助学生巩固熟悉2~5乘法口诀,为用口诀求商打好基础,所以教学时把它放在最前面,教师在课前把口诀写在卡片上或者制成音课件,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 学生复习2~5的乘法口诀: 二()得六()五二十五()四十二四()十六四()二十()五十五()四十二二()得六 学生非常熟悉地说出2~5的乘法口诀。活动五师:这里有15个小方格,请你拿出自己喜欢的五种颜色涂一涂,每种颜色涂的同样多。师: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师:请你用算式来表示一下吧?师:你能用口诀来算出15÷5等于几吗?用哪句口诀?商是几? 师:如果三种颜色涂一涂,每种颜色涂的同样多,每种颜色需要涂几个?师:在计算这两道算式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产生每种颜色需要涂几个的想法,并提出问题:每种颜色需要涂几个?  15÷5=3(个)学生回答:(三)五十五,商是3.学生列出算式并回答:15÷3=5(个)三(五)十五学生发现使用的都是三五十五这句口诀。 每种颜色涂的同样多。    学生列出正确的算式,说出所使用的口诀。    学生体会到用一句乘法口诀能计算两道除法算式,意识到用口诀来求商的方便。活动六 学生练习除法算式的计算:12÷42÷215÷3 \n同学们喜欢玩风车吗?这3个风车上都有除法算式,如果你想让风车转起来,就赶快来算一算吧!看谁的风车转得最快!4÷44÷212÷38÷46÷29÷316÷48÷26÷320÷410÷23÷3对能够运用口诀求商、正确率较高的学生,教师应及时予以鼓励。活动七谁来说一说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内容作简单回顾与整理。 能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的总结,也可以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做出评价。教学反思:1、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老师还没有讲解时就已经知道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而且运用灵活。2、生仍然不善于提问题,今后教师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信息窗2观赏蝴蝶标本一、教学内容:教材76页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2、经历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与同伴共同探讨的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重点、难点:会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五、教学过程: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活动内容关注要点活动一师:上次一年级2班的小朋友到郊外游玩,采集回来很多的植物的叶子,今天他们要把这些叶子做成植物标本。(课件出示78页情境图)师:快来说一说你观察到了什么?                 \n         师:听了这些小朋友说的话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这么多的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就一个一个地来解决。学生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回答:有3个学生在做树叶的标本,有3个同学在做小花的标本,总共有72片长叶子,每个盒子里能装进9个叶子标本。有42多红花,每盒能放6多小红花的标本……(允许学生说书情境图中的其他信息) 学生肯能提出的数学问题:长叶子标本能装多少盒?红花能装多少盒?……学生能否全面了解情境图中所包含的所有信息。      学生对图中的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活动二师:长叶子标本能装几盒?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教师板书:72÷9师:72÷9等于几?你想怎样怎么样来计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学具。(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到学生的探索活动中,了解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的情况。)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组想出了哪几种方法?       学生说出算式72÷9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1、用小棒来摆一摆。   如果有学生能说出得数教师应予以鼓励。   学生积极地参与探索与合作。动脑筋想出办法后,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n  师:同学们刚才想出了许多的好办法算出了72÷8的结果,其实我们都是在想几个9是72,也就是用八九七十二这句乘法口诀来计算。师板书(八)九七十二商是8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来计算?2、用乘法口诀八九七十二来计算。3、…… 通过教师的小结使学生对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有一个比较深的印象。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对学生有价值的想法及时地给与肯定,使他们对每一种算法都有所体验,提倡算法多样化。   使学生初步感觉到用口诀来求商比较方便。   允许学生选择其他方法。活动三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红花的标本能装多少盒吗?列算式表示出来。师:说说你是怎么样来计算的?师:刚才没有用口诀来计算的小朋友,你现在能再来试一试,吗?师:谁能用竖式的方法表示出来?  学生回答42÷6=7(盒)学生可能回答:摆小棒、连续减7个6、想想口诀六七四十二。 学生上来板书竖式。 学生正确的用算式表示出来。 鼓励用口诀求商的同学。  注意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计算过程。活动四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用什么口诀来计算?  师:以小组为单位提出你们感兴趣的问题,并说说你都用到了哪些口诀? 学生观察后提出问题。  学生解答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交流。 语言是否有条理,表达是否到位。数学的思维是否清晰,能不能运用口诀来解决除法、商的问题。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怎样?敢不敢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得是否清晰。活动五  \n师:请大家完成教科书第79页自主练习的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每一道题的计算过程。关注能否掌握除法的计算过程。活动六师:谁来说一说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内容简单回顾与整理。 能用自己的话进行简单的总结,也可以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做出评价。教学反思:1、学生能够根据一幅图画列出两道乘法和两道除法算式。2、但在理解平均分和包含分的问题上容易混淆。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初步认识角,比较角的大小,画角。教材编写的特点:1、较好的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材中选择了学生最熟悉的教室内的活动作为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教材又适时地将其中的数学信息抽取起来,让学生观察、分析,理解知识,努力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强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教材从学生对角的已有认知入手,让学生在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等实践活动中认知角,借助学生所喜欢的小制作活动引起对角的大小的探究,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容易理解。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借助三角尺认识直角、锐角、钝角,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画角。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3、体会身边处处有输血,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角的认识。教学难点:比较角的大小。\n学与教建议: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展开学习。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虽然学生没有形成角的概念,但是能够初步辨认出现实生活中很多的角,对角有一些朦胧的认识。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切实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2、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观察、比较和操作的方法自主学习。教学中,可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剪一剪、摆一摆、拼一拼、折一折等活动,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在比较角的大小及认识锐角和钝角时,还可以组织学生把实践操作与有效的观察比较结合起来,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教学课时数:4课时    三、小制作——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角的初步认识,教科书23~27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个部分的名称;认识角。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初步培养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认识角,会表示角,分清钝角、直角、锐角。教学用具:课件、实物(扇子、钟表、五角星)学生用具:三角板、剪刀、纸板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n(一)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制作吗?有一天,、小明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以后,突然像发现了一个大秘密似的叫了起来:“快来看,红五星上有许多——”(老师故意停顿)学生观察五角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师:对就是角,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看到这儿,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观察情境图,表达自己的看法,可能提出的问题有:1、那里有角?2、什么是角?…..(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二)师:在图中你发现哪里有角,能上来指一指吗?同学交流观察到的角,再到前台指给全班同学看。师:你能说说你观察到的角是教师什么形状的吗?学生通过自己感知的角,用自己的话谈谈对角的感受。(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指角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形状。重视利用已有经验进行学习)课件演示角从实物(钟表、三角板、扇子)中抽出来的过程。结合刚抽取出的图形讲述什么样的图形是角。理解角,认识角学生通过自己的感知的角,用自己的话谈谈对角的感受。(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指角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形状。重视利用已有经验进行学习)(将上面提到的扇子更换为张开的剪刀这样所提供的三个物体所含有的角,都是由直边组成的,都是标准意义上的角,而对于弧线,又在何时辨析呢?总不能直接告诉吧。为突破这一认识的障碍,我们又设计了摸角的游戏。师:闭上眼睛,从你的学具袋中摸出有角的物体?(有三角尺,半圆、圆等)(生举出三角板)师:你是凭什么感觉摸出它有角的呢?生1:刺手,尖尖的。师:再闭眼摸一摸,几样物体感觉有什么不同?生1:半圆形有一边是直的,另外地方是圆滑的。\n生2:圆形四周是滑溜溜的,三角尺四周是直直的。(师板书:直直的。)师:看来有角的地方总是尖尖的,直直的,尖尖的叫顶点,直直的线叫边。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在触摸、比较、体验的基础上找到了角的感觉,辨清了角的结构,提炼出了角的组成要素,这是学生自己的感知,而不是教师的灌输。)师:你能给角的个部分起个名字吗?学生命名。(知道角的组成)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师:你能做出一个角吗?学生独立做角,可能会根据情景图的提示剪一剪,摆一摆,也可能用画一画,折一折等方法做角。(能够充分发挥想象,想出不同的做角方法)(三)师:你能指一指图上其他的角吗?到情境中找角(关注学生的观察能力)课件展示在实物中抽象出来的角。观察并再次认识角。师:观察这些角,你能发现什么?小组交流,学生可能发现(1)   这些角有大有小(2)   第三幅和第四幅图中的角形状一样(关注学生的发现过程)师:这样的角叫做直角,我们可以给它标上直角符号。你看,直角符号像什么?你还能在哪里见过直角?在直角上标出直角符号。学生可以在教室里找。(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想象,加深对直角的感知)(四)全课总结学生谈谈自己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做出评价。(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正确评价他人)教学反思\n1、生都认识角,但在总结角的特点时,不会归纳。2、在讲解角的顶点时,不够到位。3、锐角和钝角学生分辨不清,不会画角,教案设计中必须有专门讲解。 第十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简单的两步四则混合运算。教材编写的特点: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本单元的设计依然遵照以解决问题为框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利用现实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价值。2、突出了运算法则形式的层次性。对于学生来讲,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教材在设计内容时采取了“减缓玻度、留有空间”的策略。一方面,教材注重引导学生在解决一系列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积累概括和提炼;同时,还注重将一部分空间留给学生,在他们获得了“先乘后加减”的经验后,主动推广,概括出“先除后加减”的结论,最后形成完整地认识。这样一安排,有利于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和数学素养的提高。教学目标: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技能。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运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感受混合运算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掌握运算顺序。学与教建议:1、结合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本单元选区的素材使学生们都非常喜欢的,因为大部分学生有外出旅游的经历,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亲身体验简单谈谈最难忘的一次旅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而不要把这个规定强行灌输给学生。\n2、注重相关信息的选择,提高学生选择信息的能力。本单元的两个信息窗都提供了较多的信息,欣喜地呈现有的是对话,有的是标示牌,还有的需要学生亲自数一数。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仔细看图,从众多的信息中选择有用的信息来解决问题。在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对学生进行多角度评价。本单元的评价,要注意考查学生是否能理解和掌握乘(除)加(减)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否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要注意考查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等,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课时数:4课时 十、休闲假日——混合运算信息窗1进入景区 教学内容:教科书108页—109页教学目标: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时,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运算顺序的合理性。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能运用乘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并能结合具体情境,简单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3、树立学习的信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展开对简单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的学习。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活动内容关注要点活动一1、泰山风景图片欣赏。2、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旅游团去泰山游玩。   学生欣赏图片 通过欣赏感受泰山的雄伟,为下面的学习奠定感情基础。活动二  \n1、(课件演示坐车来到山下的动画)师:我们已经来到了进山的入口处,如果你是我们团的导游,你想知道什么呢?(板书:旅游团一同有多少人)2、(课件呈现信息窗1)师:请你认真观察画面,你能找出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吗?    3、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求出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吗?请试试看,并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4、师:谁能上来讲一讲你的方法。          5、这些同学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6、师:当算式里有加法和乘法时,应该先算乘法,在算加法。学生思考后可能回答: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需要多少张票?……   学生根据画面寻找所需要的信息:导游说:“9人一组,已经分了4组。”游客说:“还剩5人。”……  学生尝试解决,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学生在黑板上边板书边讲解自己的想法和算法,可能出现的方法有:9+9+9+9+5先算9×4=36(人)在算36+5=41(人)9×4+55+9×4……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重点明确:这几道算式都是先求4个组的人数,在加剩余的人数。也就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关注学生能否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关注学生能否找出同来解决问题的信息。    学生独立探索。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是否会交流,及表达是否清晰条理。 关注学生能否讲清自己的想法。           \n 7、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关注学生能否结合具体情景明确运算顺序。关注学生能否对不同方法进行评价。活动三1、(课件出示司机拿钱交款的画面)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了?    2、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板书:应该找回多少元)师:请大家尝试自己解决。       4、师:对这个同学的方法,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引导学生看图说出: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小型车:4元每辆,大型车:6元每辆司机要交3辆轿车的停车费,他拿出来50元。……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一共要付出多少钱?要找回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让不同算法的学生在黑板上板书并讲解自己的思路,可能出现的算法:(1)   4×3=12(元)50—12==38(元)(2)50—4×3=38(元) 学生之间互相提问、回答。 能否认真观察画面,寻找有用信息。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关注学生是否能清晰地讲解算式的含义。    在相互的质疑、解疑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活动四1、师: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这几组算式,你能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吗?2、师:当有乘法和加减法时,应该先算什么? 学生观察后自由发言:算式里都有乘法,都含有乘法和加法或乘法和减法两种运算。都是先算乘法。 能完整清晰地发言,并能专心倾听别人的讲话。 活动五  \n师:请大家完成教科书110页自主练习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关注是否能掌握乘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活动六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自己有哪些收获,或者在哪些方面做的比较好? 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评价是否公正客观。 教学反思对于学生来讲,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比较困难,教师过于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因而在讲解的过程中过于简单,学生掌握的不够理想。  信息窗2观光旅游 教学内容:除加(减)混合运算,教材第112—113页。教学目标: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一个算式里既有除法,又有加(减)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运算顺序的合理性。2、在具体情境中提出能运用除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并能结合具体情境,简单表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有条理第思考问题。3、建立学习的信心,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进一步学习除加(减)混合运算,理解算理。教具准备:挂图教学过程\n  师:同学们真棒,差几条船呢,你能帮他们算一算吗?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名同学的算式哪里相同,哪里不同?师:当算式里有除法和减法时,应该先算除法,再算减法。②45÷5=9(条),实际上只有8条,所以不够。 学生独立探索,全班交流。学生边展示宾讲解,可能有一下方法:①45÷5=9(条)9-8=1(条)②45÷5-8=1(条)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关注学生能否结合具体情境明确运算顺序。活动三师:从图中,你还看到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请大家尝试自己解决。     学生独立观察画面,寻找信息,并能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让不同算法的学生在黑板上板书并讲清自己的思路。   能否认真观察画面,寻找有用信息。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关注学生是否能清晰地讲解算式的含义。活动四师: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这几组算式,你能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吗?师:当有除法和加减法时,应该先算什么?  学生观察后自由发言。  都是先算除法。 能否完整清晰第1发言,并能专心倾听别人的讲话。\n活动五师:请大家完成教科书第113页自主联系题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关注能否掌握除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活动六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自己有什么收获,或者在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 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评价是否公正客观。 教学反思在讲解的过程中同学们基本上能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律,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又显得有些乱,计算顺序容易出现问题。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6的乘法口诀、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和9的乘法口诀以及乘法口诀的系统整理。教材编写的特点:1、素材的选取具有时代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将成为“地球村”。所以,本单元以独特的视角,选取了一个外国儿童“凯蒂”向中国孩子学习中国特有的手工制作为素材,引出对6—9的乘法口诀的学习。此情景,学生喜闻乐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另外,图中中外孩子合作友好,一起玩耍的气氛,也为教材增添了新意。2、知识结构编排合力。第二单元2—5的乘法口诀,都是五句。本单元,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这样便于学生更好的探索规律,形成结构。3、练习形式多样化。\n“自主练习”中,为学生提供的练习形式多样,除了常规的计算题外,还设计了“填顺口溜”、“你说我写”、“配钥匙”、“找规律”等形式的练习。丰富多彩的练习内容,能增强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愿望。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6—9的乘法口诀。2、能正确地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口诀编制规律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3、在编口诀、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研究问题的本领。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与自编口诀。教学难点:寻找规律,记忆口诀。学与教建议:1、充分利用教材,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教学时,以“凯蒂学艺”为故事背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为故事加上时间、地点,为人物配上生动的对话,增加清静的现实性,便于学生捕捉有用的信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解决。2、逐步增大乘法口诀的探索空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师生可以从共同编制口诀逐步过渡到学生独立编制口诀,在通过交流反思自己的方法。这样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3、引导学生寻找记忆口诀的方法。要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方法。对口诀的记忆,还要在运用口诀的过程中,逐步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到本学段末,利用口诀计算乘法应达到每分钟8——10题。4、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一要注意运用好教材中提供的信息,二要为学生提供参与现实生活的机会,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逐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课时数:10课时   四、凯蒂学艺——表内乘法(二)\n信息窗1——缝沙包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6的乘法口诀。2、能正确地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口诀编制规律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3、在编口诀、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研究问题的本领。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6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地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缝沙包的信息图师生双边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缝沙包的信息图)仔细观察,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说了什么?学生发言。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1:缝3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生2:缝4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生3:缝5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生4:桌子上一共有多少个纸杯?生5:墙上一共挂着多少只纸鹤?……二、自编口诀,解决问题。1、凯蒂看到小朋友那么聪明,她想请大家帮忙算算,缝6个沙包要用多少块布。你愿意帮忙吗?2、那需要多少块布呢?(36块)你是怎样算出来的?生1:我是用6+6+6+6+6+6算出来的。生2:我们可以这样想:1个沙包6块布,2个沙包12块布……生3:我列算式6×6,用口诀来计算的。你用的哪句口诀?学生发言。3、这个同学真聪明,能根据刚才的得数想出口诀:六六三十六。\n你还能编出其他的关于6的口诀吗?试试看。小组合作自编口诀。全班交流。4、书上有一首儿歌:……你能接着编下去吗?试试看。请以小组为单位,编儿歌。学生按照儿歌的形式接着填数。5、用你喜欢的方法把这些口诀快速的记下来。对口令。看谁接的又对又快。学生独自记口诀,运用自己的方法体验记忆的过程。三、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6的口诀,由于数较大,学生背诵起来有困难,在讲解的过程中必须反复背诵,教师应教会学生总结规律,指导背诵。教学反思1、学生在观察信息窗的时候能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讲解过多。2、自己能很快编出口诀。   信息窗2——叠纸啪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7的乘法口诀。2、能正确地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口诀编制规律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3、在编口诀、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研究问题的本领。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7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地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叠纸啪的信息图师生双边活动:活动一:\n1、同学们猜一猜,这次凯蒂又跟小朋友们学习什么手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凯蒂究竟又来学习什么手艺。2、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尽情的猜想,可以自由的回答。学生仔细观察教材叠纸啪的信息图,提出问题。(注意观察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能否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有没有问题意识。)活动二:1、老师看到凯蒂学会叠纸啪,感到非常高兴。于是,我编了一首儿歌:……你能接着编下去吗?试试看。2、请以小组为单位,编儿歌。3、学生按照儿歌的形式接着填数。让学生合理分工,积极参与,利用有效的时间认真地检查。活动三:1、你们算的又快又准,你是怎样算的?有什么小窍门?2、你们都能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试一试。编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3、谁愿意把你编的口诀说给大家听?学生独立说出各自的想法,其他的学生来补充。(注意观察学生是否会利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在交流的时候,能否取长补短,自我完善。在小组交流时,是不是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四:1、你们都会编口诀,真了不起,谁能很快地把这些口诀记下来呢?为什么记得那么快,说说你有小窍门?发现了什么规律?2、用你喜欢的方法把这些口诀快速的记下来。3、对口令。看谁接的又对又快。4、学生独自记口诀,运用自己的方法体验记忆的过程。(注意观察学生能否采取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记忆口诀;在记的过程中能不能集中注意力。学生能否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没有创新的意识。在记忆口诀过程中学生能否自觉优化自己的方法。)活动五:\n1、你会利用7的乘法口句解决问题吗?试试看:玩老鹰捉小鸡游戏的多少人?玩开火车游戏的多少人?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用的口诀是什么?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交流。3、以小组为单位提出你们感兴趣的问题,然后一并解决,并说说你都用到了哪些口诀。(注意观察语言是否有条理,表达是否到位。数学的思维是否清晰,能不能运用乘法的意义来解决问题。)活动六: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教学反思:1、学生在观察信息窗的时候能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讲解过多。2、自己能很快编出口诀。   信息窗3——学做中国结教学目标:1、利用已有的经验来编制8的乘法口诀,在探究规律的基础上记忆8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8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2、在编制口诀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3、通过解决实际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过程: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活动内容关注要点活动一同学们猜一猜,这次凯蒂又跟小朋友们学习什么手艺?  学生尽情的猜想,可以自由的回答。 学生仔细观察教材41页的图。通过观察和数数知道…… 观察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学生能否认真仔细的观察、数数。 \n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凯蒂究竟又来学习什么手艺。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关注学生有没有问题意识。活动二老师看到凯蒂学会了剪纸,感到非常高兴。于是,我编了一首儿歌:小小少年手儿巧,编起结来水平高。中国结儿真奇妙咱们仔细瞧一瞧1个结上8个环。……你能接着编下去吗?2个结上怎么样?试试看。 请以小组为单位,编儿歌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按照儿歌的形式接着填数。让学生合理分工,积极参与,利用有效的时间认真地检查。  观察学生是否有兴趣。 关注学生是否会找准思维的切入口。训练学生认真聆听别人发言的好习惯。    正确引导评价。活动三你们算的又快又准,你是怎样算的?有什么小窍门?  学生独立说出各自的想法,其他的学生来补充。 学生编制口诀。 学生是否会利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在交流的时候,能否取长补短,自我完善。在小组交流时,是不是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n你们都能编出8的乘法口诀吗?试一试。编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谁愿意把你编的口诀说给大家听?活动四你们都会编口诀,真了不起,谁能很快地把这些口诀记下来呢? 为什么记得那么快,说说你有小窍门?发现了什么规律? 用你喜欢的方法把这些口诀快速的记下来。 对口令。看谁接的又对又快。 学生独自记口诀,运用自己的方法体验记忆的过程。  学生发现的规律可能有:……      学生对口令。 学生能否采取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记忆口诀;在记的过程中能不能集中注意力。 学生能否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没有创新的意识。   武在记忆口诀过程中学生能否自觉优化自己的方法。活动五你会利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吗?试试看:一周安排多少人做值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用的口诀是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提出你们感兴趣的问题,然后一并解决,并说说你都用到了哪些口诀。 学生先考虑一周有几个工作日?然后完整、有条理地说出题意。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交流。 语言是否有条理,表达是否到位。  数学的思维是否清晰,能不能运用乘法的意义来解决问题。  \n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怎么样,敢不敢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的否清晰。活动六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 注意各类学生的发展。教学反思教师完全不必照教案讲,学生能够独立编出8的口诀,并能灵活运用,只是课堂上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背不下来。   信息窗4——趣味剪纸教学目标4、利用已有的经验来编制9的乘法口诀,在探究规律的基础上记忆9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5、在编制口诀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6、通过解决实际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记忆9的乘法口诀,并能灵活运用。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活动内容关注要点活动一同学们猜一猜,这次凯蒂又跟小朋友们学习什么手艺?  学生尽情的猜想,可以自由的回答。  观察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学生能否认真仔细的观察、数数。\n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凯蒂究竟又来学习什么手艺。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仔细观察教材41页的图。通过观察和数数知道:一串灯笼有9个,……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关注学生有没有问题意识。活动二老师看到凯蒂学会了剪纸,感到非常高兴。于是,我编了一首儿歌:小小少年手儿巧,剪起纸来水平高。咱们仔细瞧一瞧1串9个红灯笼。……你能接着编下去吗?2串怎么样?试试看。 请以小组为单位,编儿歌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按照儿歌的形式接着填数。让学生合理分工,积极参与,利用有效的时间认真地检查。  观察学生是否有兴趣。 关注学生是否会找准思维的切入口。训练学生认真聆听别人发言的好习惯。    正确引导评价。活动三你们算的又快又准,你是怎样算的?有什么小窍门? 你们都能编出9的乘法口诀吗?试一试。编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学生独立说出各自的想法,其他的学生来补充。 学生编制口诀。 学生是否会利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在交流的时候,能否取长补短,自我完善。在小组交流时,是不是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n谁愿意把你编的口诀说给大家听?活动四你们都会编口诀,真了不起,谁能很快地把这些口诀记下来呢? 为什么记得那么快,说说你有小窍门?发现了什么规律? 用你喜欢的方法把这些口诀快速的记下来。 对口令。看谁接的又对又快。 学生独自记口诀,运用自己的方法体验记忆的过程。  学生发现的规律可能有:……      学生对口令。 学生能否采取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记忆口诀;在记的过程中能不能集中注意力。 学生能否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没有创新的意识。   武在记忆口诀过程中学生能否自觉优化自己的方法。活动五你会利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吗?试试看:墙上挂了多少个幸运星?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用的口诀是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提出你们感兴趣的问题,然后一并解决,并说说你都用到了哪些口诀。 学生先考虑一串有几个?然后完整、有条理地说出题意。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交流。 语言是否有条理,表达是否到位。  数学的思维是否清晰,能不能运用乘法的意义来解决问题。  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怎么样,敢不敢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的否清晰。\n活动六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 注意各类学生的发展。 教学反思1、自己能够很快编出9的乘法口诀,并能背诵下来。2、学生能够自己归纳出乘法竖式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指出注意的问题。3、教师在讲解竖式各部分名称时,必须要细致,让学生反复读,加深印象,从而将它牢牢记住。第五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平均分;除法的意义;除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称;有关0的除法。教材编写的特点:1、选区充满童趣的素材。童话故事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本单元以发生在森林里小动物的故事为主线,通过“丰盛的宴会”——“愉快的联欢”——“猴子捞月”——“水中救援”——“重建家园”等一系列故事,将数学知识与故事情节有机的融为一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主动地展开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2、合理编排知识结构。本单元改变了过去按照数学知识的逻辑体系编排知识结构的做法,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安排知识结构的重要根据。3、借助生活经验,强化操作与体验。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已经积累了有关“分”的经验。本单元的学习正是要有效的利用这些经验,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学具进行操作,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体验,逐渐理解除法的意义。教学目标:1、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了解有关0的除法。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的基础上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学与教建议:\n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本单元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森林里的童话故事。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素材。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故事中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本单元的指示。2、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知除法。除法的意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教学时,要抓住“平均分”这一关键,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分”的过程,体验“平均分”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除法。教学课时数:9课时 五、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信息窗2动物联欢一、教学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教科书第51-53页。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中,通过动手分实物,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主动参与合作交流,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三、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除法的意义,会解决具体问题。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五、学具准备:小棒六、教学过程: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活动内容关注要点活动一:师:同学们,森林里小动物联欢会在热烈的气氛中拉开了序幕。你们想参加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课件演示小动物联欢情境图) 学生观察情境图,感受热闹的气氛。     通过有趣的动画故事,能产生学习的兴趣,能够从图中发现数学信息,为后面提出数学问题做好铺垫。  \n师:多么热烈啊!动听的音乐把我们带进了欢乐的海洋。师:瞧,小动物们开始唱起来、跳起来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把学生提出有关除法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其它问题放入问题口袋) 学生从图中能发现:(1)12个小熊要排队进行体操表演。(2)有18只小猴。有30只小松鼠,要分组跳拉手舞。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以下两种:1、加减法问题:(1)小猴比小松鼠小多小只?(2)   鼠比小猴多多小只?(3)   猴和小松鼠一共有多少只?……(4)   除法问题:a)12只小熊进行体操表演,怎样排队?b)30只松鼠,怎样分组?c)6只小猴分一组,可以分几组?       能根据自己收集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活动二:(一)师:同学们非常认真,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帮小动物解决下面的问题,好吗?(二)12个小伙伴怎样排队? 教师引导学生选择需要解决的问题。              \n1、师:12个小熊进行体操表演,他们该怎样排队?同学们愿意帮帮他们吗?师:请同学们借助手中的学具自己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2、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吗?3、哪个小组能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排的?4、师:我们刚才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分法,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这些分法有什么相同之处? (三)、30只松鼠怎样分组?1、     师:刚才我们帮小熊排好队,那么30只松鼠怎么分组呢?  2、师:谁能把你的分组方法介绍给大家?(四)、用除法表示分得过程。师:我们刚才用不同的方法帮小松鼠分了组,小松鼠非常高兴。那么用算式该怎样表示呢?1、教师向学生介绍怎样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及各部分的意义。学生利用学具摆出各种情况。 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展示不同的方案。全班交流可能出现以下不同想法。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会发现:其相同点都是把12只小熊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学生可能找到以下几种分法?(1)30只松鼠若每组6只则可分成5组;若每组5只,则可分成6组。(2)30只松鼠若平均分成6组,则每组5只;若平均分成5组,则每组6只学生交流会读算式的同学介绍算式读法及各部分名称。     能够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独立探索,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能主动探索得出多种方法,会与同伴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能通过认真的观察、思考,找出相同点,关注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本质含义。       是否能与同伴进行交流。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n2、谁知道这两个算式怎样读,它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3、小熊怎样排队?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五)、小猴子怎样分组?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说说你的想法。 活动三:1、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2、师:同学们,你能评价一下这节课你和你的小组同学表现如何吗?    学生交流:(1)是怎样分的,用算式怎样表示。(2)介绍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表示的意义。学生思考,回顾一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学生评价自己或自己小组的表现。         学生的评价要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体验学习的快乐。教学反思:1、在讲解“平均分”时比较细致,学生基本上能够认识“平均分”。2、     在让学生利用学具进行“分一分”时,学生能够5个5个的分,教师又非得强调要一个一个分,效果反而不好。    信息窗3猴子捞月一、教学内容:54——55页二、教学目标:1、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了解有关0的除法。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有关0的除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四、教学过程:(一)、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问题?\n学生可能提出“每只猴子平均可以分几个月亮?”(二)、学习0的除法问题:把几个月亮平均分?分给几个猴子呢?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想法表达清楚。列出除法算式:0÷5=0(个)引导:分给6个猴子呢?0÷6=0(个)分给7个猴子呢?0÷7=0(个)得出结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小练习:0÷3=0÷8=0÷9=6×0=0×8=(三)、巩固练习做自主练习1和2(四)、拓展练习剪窗花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我5分钟剪了15朵花。 每张纸剪2个“福”,我剪10个……      教学反思:大部分同学内容能够掌握有关0的除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不是很熟练,必须多做练习。  信息窗4水中救援 一、教学内容:56——59页二、教学目标:1、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了解有关0的除法。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n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教学重点、难点会平均分,会列除法算式四、学具准备:数学学具五、教学过程:(一)、仔细观察画面,看看谁能编出一个数学故事来。四到五名学生讲述数学故事。通过讲故事、听故事,进一步理解图意。(二)、学习“知道一份是多少,求一个数能平均分成几份”的除法问题:救小鹿需要几条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想法表达清楚。方法⑴:用学具摆一摆。方法⑵:用算式表示——15÷3=(条)小练习:1、28个枣,每个盘子放7个,需要准备()个盘子。2、16个桃,每人分8个,可以分给()人。(三)、学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除法提出问题:把10只狮子平均分成5组,每组几只?方法⑴:用学具摆一摆。方法⑵:用算式表示——10÷5=(只)小练习:1、14个橘子,平均放到2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个。2、8个西红柿,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个。(四)、拓展练习59页自主练习4教学反思:学生在计算方面没有掌握技巧,不能熟练地利用口诀来求商。  信息窗5重建家园 一、教学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教科书第60页。二、教学目标:\n1、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四、重点、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教学过程: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活动内容关注要点活动一:师:同学们,小动物们忙着重建家园,你们想帮帮他们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帮助他们吧!(课件演示小动物重建家园情境图)师:它们干得多么起劲呀!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把学生提出有关除法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其它问题放入问题口袋) 学生观察情境图,感受热闹的气氛。 学生从图中能发现:(1)有20只熊猫,每个山洞住4只。(2)有16只兔子,要建4座房子。(3)有21块砖,每次搬3块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种(1)有20只熊猫,每个山洞住4只,要几个山洞?(2)有16只兔子,要建4座房子,每座房子里住几只兔子?(3)有21块砖,每次搬3块,几次能搬完?通过有趣的动画故事,能产生学习的兴趣,能够从图中发现数学信息,为后面提出数学问题做好铺垫。       能根据自己收集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n活动二:(一)师:同学们非常认真,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帮小动物解决下面的问题,好吗?(二)20只熊猫,每个山洞住4只,该怎么住?1、师:20只小熊,每个山洞住4只,怎么住呢?同学们愿意帮帮他们吗?师:请同学们借助手中的学具自己摆一摆,分一分,试一试。   2、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吗?3、哪个小组能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排的? (三)、有16只小兔,要住进4座房子,可以怎样住?3、     师:刚才我们帮小熊解决了困难,那么小兔怎么住呢?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    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展示不同的方案。全班交流可能出现以下不同想法。学生交流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交流:            能够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独立探索,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能主动探索得出多种方法,会与同伴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能通过认真的观察、思考,找出相同点,关注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本质含义。 是否能与同伴进行交流。\n2、师:谁能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四)、用除法表示分得过程。师:我们刚才用不同的方法帮小松鼠和小熊解决了住处。那么用算式该怎样表示呢?1、每个山洞住4只,需要几个山洞?2、每座房子里住着几只小兔?(五)、21块砖,小熊每次搬3块,几次能搬完?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说说你的想法。 活动三:1、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师:同学们,你能评价一下这节课你和你的小组同学表现如何吗?(1)是怎样分的,用算式怎样表示。(2)介绍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表示的意义。           学生思考,回顾一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学生评价自己或自己小组的表现。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学生的评价要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反思:学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但算式列得比较准确,计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说明对除法的计算还不熟练。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相同加数连加,乘法的初步认识(包括有关1和0的乘法的认识)。教材编排的主要特点:\n1、选取了充满童趣的素材。本单元以儿童非常喜欢的“魔术”为背景,创设多种魔术表演的“情境串”,呈现了多彩的舞台场景。素材的选取为学生提供了熟悉的、有趣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2、体现知识的形式与建构过程。本单元乘法意义的引入,建立在学生经历了大量的求多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的基础上,使学生充分的体验用加法计算解决这类问题的繁琐,充分感受乘法产生的必要性和简捷性。3、体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教材通过三个不同的魔术表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在“数一数、摆一摆、算一算”的活动中积累丰富的表象,经历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3、体验惩罚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个性化学习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有关0的乘法。教学策略:1、重视经验的积累,感受乘法产生的必要性。教学时,教师要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相同加数求和的计算,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相同加数连加的问题,感受这种方法的繁琐性和乘法学习的必要性。2、重视直观操作与体验,逐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教材提供了很多活动形式,如“摆一摆”、“算一算”、“数一数”等。教师组织学生充分活动起来,经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同时要引导学生在积累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经历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乘法的过程,逐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学课时数:5课时   一、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信息窗1——变花\n一.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二.教学目标1.通过看魔术,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2.通过感受生活中的通数求和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3.培养学生多方位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三.重点难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列出的加法算式不同.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魔术.五.教学过程(一).“看魔术”话题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魔术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同学们喜欢看的魔术,要仔细看魔术师都变了那些魔术.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投影出示.(二).探究新知师:看了魔术表演后,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1.一共变出了多少朵花?4个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鱼?生2.一共有多少个灯笼?一共有多少个灯泡?......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一共变出了多少朵花?你是怎么知道的,同位说一说.(同位活动)学生交流:生1.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1、2、3......生2.还可以2个2个地数,2、4、6......生3.魔术师每次变2朵花,变了3次,可以用2+2+2=6来计算.......师:同学们的办法真多!运用这几种方法都能变出了6朵花.你知道2+2+2=6是几个2相加吗?生:3个2相加.师:请同学们接着看屏幕.(屏幕显示:魔术师继续2朵2朵地往外变化)我们一起来帮魔术师数,看他一共变出了几个2朵?师:7个2朵一共是几朵?\n生:2+2+2+2+2+2+2=14(朵)师:刚才我们提出的其他问题你会解决吗?自己试试看.......(本段教学,重点意图在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上,引出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然后重点认识几个几。引导学生充分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解决其他问题.集体交流.(三).课堂作业设计1.()+()=()2.()+()+()=()()个()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掌握不错。2、有个别同学不明白同数连加指什么,教师必须解释清楚。  信息窗2——变葫芦教学内容: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2、通过同数连加引出乘法算式,掌握写法、读法及各部分名称。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重点难点:1、理解乘法的意义。2、乘法算式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算一算\n2+2+2+2=4+4+4=23+3+3=2、思考:像这样加数都相同的加法算式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呢?二、探究新知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有关乘法的知识。(此处我认为不是提出“乘法”这一概念的最佳时机)1、电脑出示课件,根据画面你能提出问题吗?(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合作,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2、交流。3、针对5+5+5+5+5+5+5+5=40进行乘法教学。用加法算宝葫芦的个数太麻烦了,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在这里提出乘法自然而然,让学生充分体会出学习乘法的必要性)问: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相同加数是5有8个这样的数,可以用乘法表示。板书:8×5=405×8=40,介绍各部分的名称,读法。4、小组将本组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汇报。一共有多少只小鸟?4+4+4=()(只)写成乘法算式:()×()=()(只)或()×()=()(只)三、试一试1、课本第6页自主练习1()+()=()()+()+()+()=()()×()=()()×()=()2、填一填3+3+3+3=()×()5+5+5+5+5+5=()×()7+7+7=()×()6+6+6+6+6=()×()3、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4个2相加3乘56和4相乘()()()()()()4、找朋友7×34×62×56×45+5\n 2+2+2+2+27+7+76+6+6+63×74+4+4+4+45、把图画补充完整。2×46、课本第7页第7题。(1)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滑冰?(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适时引导,加强学生的理解。  信息窗3——变鸽子教学内容:1和0的乘法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利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2、掌握1和0的乘法。重点难点:掌握1和0的乘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魔术师为大家变出了好多宝葫芦,大家想知道今天魔术师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魔术吗?二、探究新知1、出示课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n2、学生思考,小组交流。3、原来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1+1+1=()(只)()×()=()(只)现在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0+0+0=()(只)()×()=()(只)4、(在此应该先补充一些关于1和0的连加算式,让学生改写成乘法,然后让学生分别观察关于1和0的乘法算式,引导学生去发现)你发现了什么?三、试一试1、第9页自主练习1()+()+()+()=()(棵)()×()=()(棵)()+()+()+()+()=()(个)()×()=()(个)2、自主练习2(1)吊椅上现在坐了多少人?()+()+()+()+()+()=()(人)()×()=()(人)(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3)小组交流。3、数苹果每盘有()个苹果,有()盘,一共有()个。()×()=()(个)四、你学会了吗?1、课件展示情景图。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3、解答上述问题。五、丰收园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教学反思学生善于观察但不善于归纳,总结1和0的乘法规律时有困难。

网站简介

奥数库(www.aoshuku.com)是一个专注奥数知识扩展和学习的在线教育网站,内容涵盖了奥数题、数学题、试卷、课件、知识点、数学公式等,拥有大量的奥数题库和数学题库,包含全国中小学各个版本教材,深受中小学师生用户喜爱的网站。

微信公众号

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如部分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过以下方式联系站点负责人。

2016-2021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 闽ICP备2021004933号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分享,如有版权作品存在问题或内容中存在违法和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系403074932@qq.com

闽公网安备 35021302000396号

闽ICP备2021004933号
返回首页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