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案([全册])

更新时间:2022-06-18
类型:doc
大小:691.00 KB
页数:111
下载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课件 > 人教版数学课件 > 二年级下册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word文档整理分享教案( 学年第二学期)学校学科数学教案二年班执教者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二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唯物辩证法为基础的指导思想,以现代教学理论和心理学为依据,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适应数学学科特点与儿童特点,教与学,因材施教。二、教学内容一、数据收集整理六、有余数的除法二、表内除法(一)七、万以内数的认识三、图形的运动(一)八、克和千克四、表内除法(二)九、数学广角五、混合运算十、总复习三、教学目标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能用乘法口诀求商。能认读万以内的数,正确计算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学会用除法解决问题,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在图形中找规律。四、方法措施学生易对具体、生动、鲜明的形象产生兴趣,在教学中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记忆、应用能力。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迁移,全面教学与分层教学相结合。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教材分析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会比较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数的大小,近似数。了解除法的含义;能熟悉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辨认锐角、钝角;认识质量单位,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活动感受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教学的实际应用。本册教材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现实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将这两个单元整合起来,学过《表内除法》后,学生已熟练地掌握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表内除法中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自己探索,练习所有的表内除法题的计算方法。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理解,迁移能力,还可以省时。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及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培养学生的互相合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情况分析————————————————————————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教学进度表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备注第一周3.3---3.7一、数据收集整理(3)3第二周3.10---3.14二、表内除法(一)(14)1、除法的初步认识4第三周3.17---3.211、除法的初步认识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第四周3.24---3.28四、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整理和复习4第五周3.31--4.4单元测试三、图形的运动(6)4第六周4.7--4.11三、图形的运动3清明休一天第七周4.14---4.18三、图形的运动四、表内除法(二)(10)4第八周4.21---4.25四、表内除法(二)4第九周4.28--4.30四、表内除法(二)五、混合运算(5)4第十一周5.5---5.9五、混合运算4劳动节放假三天第十儿周5.12--5.16六、有余数的除法(6)4第十三周5.19---5.23六、有余数的除法七、万以内的认识(10)4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第十四周5.26---5.30七、万以内的认识4第十五周6.2---6.6七、万以内的认识3端午节休一天第十六周6.9---6.13七、万以内的认识八、克和千克(2)4第十七周6.16---6.20九、数学广角——推理(3)4第十八周6.23---6.27十、总复习(4)4第十九周6.30---7.4期末考试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一、教材简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统计的基本知识的。为了让学生能了解学习统计的必要性,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通过参与有趣的调查活动,使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了解调查的方法,学习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二、目标导向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三、课时安排本单元建议用3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课时内容调查、记录和整理课型新授课个性修改一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课时目标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在具体的统计过程中,体会记录数据方法的多样性,优化记录方法;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课时重难点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抽样调查的合理性,能正确填写统计表。师生活动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新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做校服,你希望是学校做主选择校服的颜色呢?还是有别的想法?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解决选择哪种颜色做校服最合适的问题。自主探究1、教学例1有下面4种颜色,选哪种合适?我们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在这个班里进行这样的调查,就能代表大多数同学的选择情况,也就能看出全班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三、整理数据,巩固练习出示“做一做”,练习情景图。1、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参加了哪些课外活动?一班的同学参加各项课外外小组活动人数的情况是怎样的?你参加了哪项课外活动?2、讨论:怎样收集我们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数据?3、活动、统计数据。4、整理数据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5、讨论并回答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四、汇报收获,回顾总结2、教学例2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我们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选谁参加呢,你有什么办法决定呢?请同学们写好自己的选票,老师要收起来了。我们怎样才知道结果呢?观察三位同学的记录结果。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你发现了什么?请大家把记录的结果进行整理,填入第3页的表格中。大家谈谈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为什么?因为“正”正好5笔。3、教学做一做三、总结提升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第2课时课时内容调查、记录和整理课型练习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课时重难点体验统计的过程,能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师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车,各种车辆每天都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服务。同学们请看,这是一条道路上过往车辆的录像片,请同学们帮助记录一下其中四种车辆的数量。二、探究新知1、组织记录:(1)给学生统计表(记录单)种类轿车面包车客车货车辆数(2)组织学生第一次记录: 记录完后,问:在观看录像时,你是如何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的?交流完说明用画“正”字的方法又快又方便。(3)第二次播放录像,学生记录。  问:全部记清的同学举手?  讨论:怎样记录才能又快又准确呢?  强调说明分组合作记录,每人记录一种车辆的数量。(4)再次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5)汇报后,整理数据并填入统计表。2、学会制作统计图。(1)分组讨论: 如果用每个 表示2辆汽车,最多要画几个格? 太麻烦了,怎么办呢? 讨论后得出结论:用1个 表示5辆车比较合适。(2)师生共同完成以一格代表五个单位的统计图的制作。 先让学生独立绘制,指名上台涂色绘制,然后共同订正。(3)在书上完成例1统计图1、2、3小题,指名口答。(4)组织讨论:20分钟后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为什么?三、形成应用1、独立完成“做一做”。2、完成练习第1~3题。四|、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第三课时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课时内容练习一课型练习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并进行简单的分析。2、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如何收集信息,如何简单地整理和分析数据。课时重难点体验统计的过程,用简单的方法整理和分析数据。师生活动问题情境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把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学完了,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意见与大家分享吗?自主探究师:前面的学习都是关于统计的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呢?跟大家交流一下。同学们学到的知识还真不少,谁能帮老师解决下面的问题呢?(解决教材第五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解体情况,对于有困难的学生适时指导,最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总结提升师:同学们发现了没有,生活中关于统计的知识还有很多,需要细心的你去留心观察。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单元反思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材简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二、目标导向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三、课时安排本单元建议用14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课时内容平均分课型新授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时重难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师生活动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同学们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了,看看他们在忙什么?(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2)、各小组动手操作(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2、观察问题(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2)、学生观察汇报。(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4)、学生自己取名。3、出示课题(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板书课题)(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4)、学生交流、汇报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1、教学例1:把6块糖平均分成3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1)、论分配方案。(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3)、学生汇报分法。(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1、练习第1、2题。(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个性修改二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板书设计: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第2课时课时内容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课型新授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课时重难点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师生活动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继续研究平均分。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1、学习例2。出示例2主题图。你有办法把18个苹果平均分成6份吗?每份几个?可以拿出图片分一分。然后交流汇报。完成第9也做一做。2、教学例3如果把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分一分。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小节: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8里面有几个2。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1、课本“做一做”。2、练习第4、5题。(1)、第4题。出示分萝卜的情景图。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露分的过程和结果。(3)、第5题。四、开放题。1、学生独立操作。(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个长方体。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五、课堂总结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第3课时课时内容练习二课型练习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一、通过平均分的练习,感受平均分的多样性与合理性。二、体验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课时重难点通过平均分的练习,感受平均分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师生活动一、问题探究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平均分,这是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除法的基础,我们就一起来练习一下,巩固学到的知识。二、自主探究师:谁愿意回答,关于平均分你知道了什么?那么把一个具体的数平均分,是不是只有唯一的一种结果呢?我们现在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18个〇平均分,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各自的方法。通过刚才的分法汇报,你发现了什么?三、总结提升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第4课时课时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课型新授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课时重难点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师生活动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1、谈话,出示情景图。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二、学习新知1、引入除法,教学例4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揭示课题。除法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三、应用,加深理解1、课本“做一做”2、挑战园地:四、课堂总结。个性修改二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板书设计:第5课时课时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课型新授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时重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师生活动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二、学习新知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三、应用,加深理解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1、课本第14页“做一做”。2、挑战园地:(1)、练习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2)、练习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四、课堂总结。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124=3204=5读作:12除以4等于3第6课时课时内容练习课课型练习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课时重难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师生活动一、谈话引入1、谈话: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同学们,在最近的学习中,你们知道了什么?2、学生举例。3、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二、展开学习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10题。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8题。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9题。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的思考题。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7题。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第7课时课时内容用乘法口诀求商(一)课型新授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课时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重难点师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2、动手操作,探究方法。(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3、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4、学生交流想法。5、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6、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7、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8、小结。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1、引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第1题。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1题。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2、3题。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第8课时课时内容用乘法口诀求商(二)课型新授课个性修改一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课时目标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2、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3、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课时重难点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师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2、指名汇报。二、探索学习1、教学例2(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2)、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书。每屉4个包子,有6屉,一共有多少个?一共有24个,每屉放4个,可以放多少屉?一共有24个,平均放在6屉里面,每屉放多少个?2、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4、小结: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发现规律。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4题。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5、6题。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完成。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个性修改二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板书设计:第9课时课时内容练习课课型练习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复习巩固所学表内乘除法知识。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课时重难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师生活动一、引入复习1、我们学过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2、学生分小组交流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收获。教师巡视。3、汇报。二、展开学习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8题。(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学生观察图,与同桌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思考解决方法。(2)、怎样列式呢?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3)、这3个算式分别该如何计算呢?学生汇报计算方法。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7题。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1)、出示题卡,请学生列乘法、除法算式,并说明计算方法。(2)、同桌合作学习,请一个当老师,一个列式,然后交换。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12题。(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学生仔细观察图,把自己了解到的信息说给同桌听。(2)、怎样列式呢?同桌交流想法。(3)、汇报,教师板书列式。4、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11题。(1)、出示3个蘑菇房子的贴图。帮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教师谈话激趣。(2)、学生看图,独立完成。(3)、小组竞赛,然后在书上连线。三、拓展应用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9题。(1)、出示第9题的表格,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2)、独立计算,交流汇报。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10题。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第10课时课时内容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课型新授课个性修改一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课时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2、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课时重难点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师生活动一、谈话引入出示例3主题图。同学们见过蚕宝宝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15只蚕宝宝,要请同学们给它们分别安排好住的地方。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3)、全班汇报。二、探索学习1、教学例3(1)、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先来看看有什么要求?每个纸盒放几只?该怎样解答?如果把要求改一下,又该怎样解答呢、。2、出示课题板书:解决问题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三、拓展应用1、引导学生完成“作一做”。2、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3、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1~3题。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第11课时课时内容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课型新授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时重难点1、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师生活动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一逛。出示例4的主题图。问:你们瞧,这个柜台里有什么?学生观察主题图后回答。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教学例4。(1)、出示情境图:从他们的议论中你知道了什么?(2)、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里面的数学问题。(3)、小明想买5辆小汽车。,应该付多少钱?引导学生得出:12÷3=4(元)是求1辆小汽车多少钱。因为要知道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须要先知道1辆小汽车多少钱。(4)、鼓励学生再提出问题。2、小结:揭示课题。三、拓展应用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1题。问:要完成这道题必须先知道什么?2、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3、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第12课时课时内容练习课(一)课型练习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时重难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师生活动一、谈话引入1、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2、教师巡视,指名汇报。3、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二、探索学习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4题。2、引导学生完成第5题。3、引导学生完成第6题。夺红旗比赛并评比优秀。4、引导学生完成第7题。学生看图思考并独立完成。三、拓展应用1、补充拓展性练习。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1)、妈妈分苹果,分给家里每人1个后还剩1个,如果每人分2个,还少2个,家里有几个人?妈妈拿来几个苹果?(2)、盒子里有一些饼干,它们的块数比20多比30少,如果把它们平均分,那么平均分成的份数和每份的块数同样多。你知道盒子里有多少块饼干吗?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第13课时课时内容练习课(二)课型练习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时重难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技能。师生活动一、谈话引入1、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2、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二、探索学习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第8题。(1)、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巡视。(2)、交流汇报,集体订正。2、引导学生完成第9题。(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思考,独立完成练习。(2)、同桌相互交流,说说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3、引导学生完成第10题。(1)、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画面,确定要先解决什么问题。(2)、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教师巡视。(3)、全班交流汇报。三、拓展应用1、补充拓展性练习。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师指导。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第14课时课时内容整理与复习课型练习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促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3、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巩固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课时重难点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师生活动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请小朋友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什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2、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二、探索学习1、单元知识整理。(1)、通过这些新朋友,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呢?(2)、学生回忆在“表内除法”这一单元中结识了哪些新朋友。思考并回答问题。2、单元复习。(1)、复习除法的意义。出示第一题主题图:比较这三道算式,说明乘法与除法的关系。指名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板书。(2)、复习除法计算。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分组进行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口算的。总结: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3)、复习除法应用题。每位学生拿出8根小棒,平均分一分后再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分的。谁能把你的分法和算式说给大家听一听。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种分法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组内交流分的过程和除法算式。(4)、小结:这几种分法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三、拓展应用1、引导学生完成第1题。(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2)、汇报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2、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先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订正。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3、引导学生完成第3题。(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并在小组中提出问题进行解答。(2)、全班交流汇报,评价。4、游戏。。同时用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单元反思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一、教材简析学生上册已学了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判断角与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教材都是从现实生活实例入手,抽象出数学概念,最后,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概念,体现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二、目标导向1、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3、使学生通过看、说、百、分、画、互问几互答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评价意识。三、课时安排本单元建议用6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课时内容认识轴对称图形课型新授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在观察、操作、交流中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辨认轴对称图形,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充分感受数学中的对称美,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课时重难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师生活动一、游戏活动激趣,认识对称物体1、游戏“猜一猜”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课件依次出示第28页图的一部分,分男、女生猜。2、认识对称物体:1)师质疑:为什么女生猜得又快又准呢?2)小结:像这样两边形状、大小都完全相同的物体,我们就说它是对称物体。(板书:对称)二、猜想验证新知,认识轴对称图形(一)初步感知对称图形1、将“剪刀、飞机、扇子”等对称物体抽象出平面图形,让学生观察,这些平面图形还是不是对称的。2、师小结:像这样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板书:图形)(二)猜想验证对称图形1、猜一猜:出示“梯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燕尾箭头”等平面图形,让学生观察。师:这些平面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怎样证明它们是不是对称图形?2、寻找验证方法:师引导学生寻找验证对称图形的方法。(板书:对折)3、小组合作验证:用对折的方法,验证以上平面图形。要求学生对折后认真观察:将对称图形对折后有什么发现?理解“重合、部分重合、完全重合”。师小结:这些对称的图形通过对折能够完全重合。(三)理解认识对称轴,轴对称图形师:打开折过的对称图形,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师小结: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这条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对称轴”。这些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三、巩固练习,强化新知1、基础练习: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2、应用练习:猜一猜。(课件出示第2题)3、生活中数学:例举生活中的轴对称物体。四、拓展延伸,动手创造1、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物体,感受对称美。2、生动手做轴对称图形,创造美。五、全课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图形?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个性修改二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板书设计:第2课时课时内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课型新授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2、通过游戏和动手操作,加强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课时重难点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师生活动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一、创设情境:师:老师给你们出一个谜语:你哭她也哭,你笑他也笑,你问他是谁,他说你知道。师:是的这是一面镜子,今天我们学习镜面对称。(板书:镜面对称)二、自主探究:1、出示例3的图片。仔细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现象有什么特点。2、学生在镜子前做各种动作,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镜面对称3、你能举出生活中哪儿还有这样的现象吗?三、拓展应用:1、做“做一做”。先想像一下,照镜子时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人会怎样运动,左右手拿不同的东西时,镜子里的人是怎样拿的,然后再用镜子验证一下。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照镜子是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2、出示半个蝴蝶、雪花、天坛,问:这些是什么?你通过什么方法可以知道?3、回家后看一看镜子里的你是怎样刷牙的,怎样吃饭的…?4、开放题;小明在镜子里看到他去公园的时间是9时,你知道实际时间是几时吗?课后小结: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第3课时课时内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课型新授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对称图形的认识,掌握对称图形的特征。2、会在方格纸上画对称图形。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课时重难点加深对对称图形的认识,掌握对称图形的特征。师生活动一、基本练习:1、练习第1题。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汽车的表象,再连线。2、自己动手剪一个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它的对称轴。3、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房子、树叶、中国结、桥、鼠标。二、拓展练习:1、练习第3题。先讨论、交流探索画的方法,(要画出某条线段的轴对称图形,只要画出该线段两个端点的对称点,再连起来,就是该条线段的对称图形。)动手画一画。2、练习第5题。让学生运用想象,直接判断,对于有困难的同学,用镜子照一照再判断。3、分类。012345 8A  B  C  D  E  F    国  一  王  旦  元  由  美  春 对称的:           不对称的: 4、开放题:先在纸上写数字,拿镜子照一照,看看镜子里照出来的是什么样的。拿一个钟,看看镜子里时针、分针的位置与真实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的位置关系如何。再完成。教师出示两幅镜子图,一幅是镜子里的数字,一幅是镜子里的钟面,要求学生写出实际的数字和时间。介绍:运用两次镜像能把原来的物体还原。拿镜子对着镜子图照一下,镜中出现的就是真正的数字和时间。课后小结: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第4课时课时内容平移和旋转课型新授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2、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时重难点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师生活动一、情景导入今天我带大家到游乐园学习数学知识—平移和旋转。二、新授课1、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1)看一看,说一说游乐园里有哪些游乐项目?(2)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3)根据游乐项目不同的运动,可以分几类类?怎么分的?(4)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难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2、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1)说一说分类的理由A:平移:火车沿笔直的轨道行驶、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等物体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这种运动就叫做什么?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B:旋转:大风车、摩一轮等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什么?(2)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了解平移、旋转特征。(3)用学具在桌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小结:通过观察,举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物体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3、练习(1)要把小房子向上平移1格,怎么移呢?(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2)如果把它向上平移5格,会移吗?(3)如果把它向右平移7格,你们会移吗?(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4)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5)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6)如果把它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3格,你们会移吗?(7)判断哪一条小船是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8)哪几条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设计意图]通过操作并说一说,比一比,这样手脑并用,学生效果就更明显。二、综合练习1、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2、欣赏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问题?用哪些方法学会的这些新知识。三、课后活动应用平移和旋转做运动。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第5课时课时内容剪一剪课型新授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让学生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3、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4、让学生剪出漂亮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课时重难点能剪出各样图形。师生活动一、揭示课题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剪纸,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剪一剪。二、探索新知1、猜一猜,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在不开口的(有折痕)折边画出半个小人。请大家猜一猜,沿着画线把它剪下来,打开会是什么?你给它取个名字吧。2、出示投影,看一看,一眼功夫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那么它成了什么样了?请大家说一说,怎样才能很快剪出两个连续的小人。(1)小组讨论,组员每人那一张纸,边思考边折,然后把自己的方法说给伙伴听让方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演示,集体汇报。(2)试一试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试一试,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收集出现不同的作品。评一评,议一议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及时帮学生订正。(3)小结:看来要剪出两个完整的连续的小人,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呢,请大家以后要注意这些问题。3、巩固体验,请同学重新选择方法,用最快的速度再剪一次。悟规律1、学生再活动一次,再剪一次。想一想,如果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三次,能剪出几个小孩?说理由4、发挥想象,自主创意出示教师作品,让学生给予评价。同时把你的作品展示给你同桌看。三、总结评价这节课你掌握什么本领?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第6课时课时内容练习七课型练习课个性修改一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课时目标1.准确辨别轴对称图形。2.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课时重难点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区分平移和旋转。师生活动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知道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说一说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收获?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生活,用我们所学的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小问题。二、自主探究1.区分旋转和平移师:下面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2.动手操作师:图形的轴对称特点在我们的时候中运用十分广泛,就在我们的手工制作中也经常到。拿出正方形纸,按下面的方式折一折、剪一剪。指出不同剪法展开后分别得到的图案。先猜猜,你觉得答案是什么?三、总结提升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呢?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单元反思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一、教材简析本单元教学主要内容有: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用除法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综合应用乘、除法计算的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二、目标导向1、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2、使学生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三、课时安排本单元建议用10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课时内容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课型新授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2、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求商。3、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时重难点学会利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师生活动一、复习旧知1、口算练习4×55×87×99×4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7×36×89×58×87×83×69×96×72、将下列口诀补充完整要。()八五十六三()二十七六()五十四七()六十三二()一十八()七二十八3、计算下面各题。24÷615÷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求商的。二、合作探究1、谈话引入新课六一快到了。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忙着布置自己的教室呢!可是他们遇到了一些数学上的问题,你能帮他们一快解决吗?2、教学例1。(1)、投影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板书:56÷8(3)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想乘算除)(4)学生独立解决:要是挂7行呢?你能够解决吗?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并把求商的过程跟大家说一说。2、小结: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帮小朋友们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还进一步学会了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在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够熟记口诀,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的商了。三、巩固练习1、引导学生完成书本做一做。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再说一说怎样求得商?集体订正。2、引导学生完成第1、2题。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有了什么样的收获?个性修改二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板书设计:第2课时课时内容练习课(一)课型练习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进一步巩固利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2、能较熟练在进行除法的求商。3、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时重难点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师生活动一、谈话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利用7、8、9的口诀求商,今天老师带小朋友到童话世界去玩一玩,不过还要请小朋友利用我们的本领解决几个数学问题,好吗?二、展开学习1、用童话故事出示第3题小鸟回家主题图(1)学生独立计算(2)连线(3)汇报每一题计算时所使用到的口诀。2、完成第4题吹泡泡(1)小八戒吹出了这么多的泡泡太美丽了,你会用口诀把这些泡泡上的题目算出来吗?(2)学生独立计算(3)小组交流如何计算。三、拓展应用1、引导学生完成第5题(1)出示题目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4×()=366×()=4263÷()=732÷()=848÷()=69×()=54(2)认真读题感受方程思想。(3)填空并说说思路2、综合应用完成练习第6题35÷742÷67×772÷836÷6()>()>()>()>()(1)独立计算求出商或积。(2)比较后再填空。3、解决问题完成练习第7题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能解决哪些问题了。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第3课时课时内容练习课(二)课型练习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学生能熟练地利用7、8、9的乘法口诀进行求商。2、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课时重难点1、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2、会用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师生活动一、复习引入1、背诵乘法口诀表2、找几句口诀说出它的乘法和除法算式二、展开学习1、完成第8题(1)出示表格(2)说说商是怎么求的(被除数÷除数=商)(3)计算并填表(4)说说每一题所使用到的口诀2、完成第8题(1)学生独立完成(2)教对答案(3)体会被除数变了要使商不变,则除数也应相应地变化。3、完成第12题(1)让学生人人参与,将得数直接写在书上。(2)在同一时间内看谁对的多。(3)树立加、减、乘、除我都会我能学好口算的信心。三、拓展应用1、完成第9、11题(1)出示插图仔细观察掌握信息。(2)认真分析数量关系(3)学生讨论并解决书上的问题。(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四、课堂总结: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第4课时课时内容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2、通过分析、推理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时重难点1、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求“一个数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师生活动一、复习旧知1、出示题目,组织学生口答。(1)苹果有5个,梨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梨有多少个?板书:5×3=15(2)喜欢跑步的有6人,喜欢跳绳的人数是跑步的2倍,喜欢跳绳的有多少人?板书:6×2=122、组织学生说一说“倍”的含义。“梨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就是说梨的个数有3个苹果的个数那么多。3、小结:从上面的复习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甲数是乙数的××倍,那就是说甲数有××个乙数那么多。反过来说,甲数有多少个乙数,就是乙数的多少倍。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有关“倍”的数学问题。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教学例2.(1)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用小棒摆的飞机。数一数用了几根小棒摆出一架飞机?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2)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摆小棒。(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并说说他们摆的小棒是教师根数的几倍?(4)如果学生再摆一架飞机这时飞机的根数是老师的多少倍。(5)总结,引导列式。要求这些小棒的根数是老师的几倍,其实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15里面有3个5,就是说15是5的3倍。说明“倍”是一种关系,不是单位名称,所以3后面什么也不用写。(6)引导学生完成第54页的做一做。2、教学例3.(1)引导学生思考。想一想怎样解决“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这个问题?(2)引导学生独立解决该问题。(3)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算式,并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4)引导学生完成做一做。三、巩固练习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1、2、3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必要时进行讲解。四、课堂总结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第5课时课时内容练习课(三)课型练习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2、能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方法。课时重难点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过程并会解决实际问题。师生活动一、复习引入1、口算:24÷656÷832÷46×72、口答:56是7的几倍?18是6的几倍?二、展开学习1、用投影出示练习第4题(1)解答兰圆是红圆数目的几倍?你是怎么想的?(2)请你给每一行的圆涂上两种不同的颜色。根据你涂的情况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涂,自己找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完成表格。2、完成练习第5题独立计算,集体校对,通过加、减、乘、除的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3、完成练习第6题三、拓展应用1、完成练习第7题2、完成练习第8题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课堂总结: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第6课时课时内容解决问题(两步计算)课型新授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2、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相应的书写格式。3、进一步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课时重难点1、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2、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相应的书写格式。师生活动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投影出示主题图。春光明媚的星期天,很多小朋友来到公园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在玩些什么呢。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依次出示两幅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1)观察第一幅图。得到他们在划船。每条船上有4人,一共有6条船。还有5条船空着。岸边有2个人。(2)观察第二幅图。得出碰碰车每辆可以坐3个人。问题是这么多人要坐几辆碰碰车?2、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三、巩固练习1、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1、2题。(1)让学生先独立完成。(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算法。(3)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纠正错误。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2、引导学生完成第3、4、5题。四、课堂总结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第7课时课时内容练习课(四)课型练习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进一步巩固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2、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课时重难点1、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2、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师生活动一、复习引入1、口算: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24÷456÷732÷86×52、6的3倍是多少?3个9是多少?72是9的几倍?16里面有几个2?二、展开学习1、投影出示第61页第6题(1)学生汇报从图上可以看出哪些信息和问题?买9元一枝的钢笔要花63元钱,换6元一枝的钢笔。共需要多少钱?他们要买几枝钢笔?讨论两个问题的计算顺序。(2)如果直接算6元一枝的钢笔要多少钱你会算吗?试一试。2、投影出示第7题(1)仔细说说看到了什么?要我们算什么?(2)学生尝试练习(3)交流解答思路。3、解答第8题从图上我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要我们求什么?你会算吗?学生独立解答后在小组内交流思路,再集体校对。三、拓展应用解答思考题:一根绳子长16米,对折后,再对折,每折长几米?你能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吗?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或画出示意图,使之明白“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以后”它的总长度与每折长度之间的关系,这样问题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四、课堂总结: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第8课时课时内容整理和复习(一)课型练习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学过的数学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课时重难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问题以及涉及乘除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师生活动一、创设情景,引入谈话师:同学们,我们前几天学过了哪些知识,谁能说一下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设计意图】:直奔主题,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和任务。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1、教学主题图师:你看懂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同桌互相说一说题意生:咱们把除法算式有规律地排一下,还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师:(1)发下一张空白的表格纸(2)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3)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或者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三、知识应用,体验成功1、学生做的第1题(1)先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2)要求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同时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方法。2、游戏形式做第2题(1)先让学生看清加、减、乘、除的运算符号(2)使学生初步形成百以内四则运算的口算技能3、学生独立完成第4、6题4、做第5题(1)先让学生看懂图意(2)再让同桌两人为一组进行对口令活动(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倍”的意义。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随堂练习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第9课时课时内容整理和复习(二)课型练习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让学生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转化的数学方法。2、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现象,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课时重难点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倍的概念。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师生活动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师:同学们,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瞧!这是小明他们班上的体育课的情景图,这个数学问题,同学们会解决吗?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1、教学主题图师:你看懂了什么?2、学生自我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出示第66页第8题的主题图)(1)师:夏天到了,同学们可喜欢游泳了,瞧!游泳池里真热闹!你看到了什么?要求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学生小组合作提问题(3)小组汇报提问题的情况(4)教师把学生提的问题板书出来,并组织学生解决以上问题。解决问题时,让学生说一说其中的数量关系。三、知识应用,体验成功1、学生做第3题(1)先让学生读懂题意,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题意,议一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2)让学生各自独立进行解答。(3)组织学生互相进行交流、评价等活动,再次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让学生掌握此类问题的解法。(4)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5)看着这一幅情景图,你还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学生独立完成第7---10题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请告诉你的同桌,我们一起来分享!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第十课时单元测验单元反思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一、教材简析在学习混合运算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100以内的两步连加、连减计算即变相的两步混合运势,为本单元系统地学习混合运算奠定了基础。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二、目标导向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1、通过实际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三、课时安排本单元建议用5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课时内容混合运算顺序课型新授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2、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课时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师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自主探究新知  1、教学例1你还记得53—24+38是怎样计算的吗、。让学生独立计算,交流汇报。(3)指导学生写出综合算式,并规范学生的写法。可以展示学生写的比较规范的作业,也可以老师板书学生模仿书写。  4)总结: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减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3、小结过渡:在我们解决问题时,如果需要列两个算一式计算的,可以合并成一个算式,这个算式叫综合算式或者说是混合算式,在这个综合算式中,要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法。我们就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好吗?  三、巩固拓展应用  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1、“一共有几个?”(做试一试第1小题)  1)教师出示情境图  2)教师巡视,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反馈时,让学生说说想法和运算顺序。  2、脱式计算(做试一试第2小题)  1)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适当的帮助。  2)班内集体订正,展示书写规范的作业,强化学生的书写格式。  3、思考题(做试一试第3小题)  在学生理解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图理解算式的意思。四、师生总结概括  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  第2课时课时内容买鲜花课型新授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确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熟练解答混合运算,掌握正确的书写格式。3、运用混合运算知识解答生活中实际问题。课时重难点明确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师生活动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一、复习1.口算(开火车)40÷828÷736÷624÷881÷915÷32.练习4×8+640-6×4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2,理解图示内容。看题目,你发现了什么?2.解决问题。(1)列算式。(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集体反馈后教师小结:(3)引导学生发现:有加法又有乘法时,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3.尝试解决问题。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4.教师小结三、巩固练习1.“试一试”。2.“练一练”。先帮助学生理解图意,后放手独立完成。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第3课时课时内容练习一课型练习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正确脱式书写方法。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探究、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课时重难点1、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能力。师生活动一、基本练习1、课本第1题  班内交流。师展示学生答案      2、课本第2题3、课本第3题和第4题。  展示学生的答案,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二、综合练习、拓展运用  1、课本第5题。  可能出现的答案有:比一听饮料的价钱;比6听饮料的总价;比12元买的饮料听数。只要学生能说出理由给以鼓励。  2、课本第6题和课本第10题  A、解决第6题的第(1)题。  B、解决第(2)小题.步骤同上,规律为圆的个数依次为1个,2×2个,3×3个……  C、解决第10题。  师展示学生的答案。  3、课本第8题“森林医生”  师生总结概括: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本节课有哪些收获?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第4课时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课时内容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课型新授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2.使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课时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师生活动一、复习  1.口答题:  (1)2+7×5,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2)40-36÷4,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计算  32-8÷820+16÷430-4×5二、探索新知教学例3如果有括号的算式里,运算顺序又是怎样的呢?运用这个规律计算第49页例3,独立尝试完成。组织交流汇报,重点说明运算顺序。  1.理解图意,明确问题。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  组织学生讨论3.学生说说运算顺序.  4.写出解答过程  5.练习  (1)说一说运算顺序,再算一算。24+16÷8(24+16)÷8  (2)独立完成“做一做”  6.小结:三、巩固练习  1.比较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16-8×2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6-8)×2  2.“练习第1题。四、总结: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能举例说明吗?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第5课时课时内容整理复习课型练习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课时重难点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师生活动一、复习  1.提问:混合运算的顺序怎样?(指名口答)  2.说明练习内容,导入课题。  二、指导练习  1.第2题  强调:列算式时要注意上?(小括号)  2.第3题  (1)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提问:为什么要用小括号?不用行吗?  (3)指导提问。  根据这个画面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第4题  提问:要求每个班多少人,必须知道什么?    4.第5题  5.第6题.对学生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6.第7题.可用列表的方式表示结果。  7.数学游戏:“24点”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单元反思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一、教材简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平均分”的情况后研究“分后还有余”的情况。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本单元时,应着重抓住“余数的认识及其含义”和“余数与除数间的关系”两大知识点进行教学。关于竖式,只要学生能较好地理解余数的含义以及它与除数间的关系,就可以很好的掌握这一内容。二、目标导向1、通过设计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能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表达商和余数。3、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4、会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课时安排本单元建议用6课时进行教学。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第1课时课时内容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课型新授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使学生知道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让学生体会有余数出发的实际背景。课时重难点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来自生活中。师生活动复习乘法口诀。一、结合生活情况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1、教学主题图。(1)让学生独立观察教材情境图。思考问题:[1]这幅画面是什么地方?[2]你发现了画面中有什么活动内容?(按顺序)(2)在小组中互相说一说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内容。你想到了什么?(3)各组代表汇报。(4)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现在每人有11根小棒,分工合作摆三角形,然后把你摆的情况告诉大家。摆正方形可以摆几个?该怎样列示?怎样书写呢?(5)根据上面的信息(条件),想一想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大家在小组议一议。2、感知生活中处处有除法。(6)学生汇报。(7)师:以上这些活动,你们在那里见过或自己亲身参加过呢?生:(略)3、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师:除了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且使用除法计算的?二、练一练,圈一圈。大家来圈△,一共有15个△。1、每份3个,共几份?2、每份4个,共几份?还多几个?3、每根5个,共几份?4、每份6个,共几份?还多几个?三、汇报自己这节课学会什么。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第2课时课时内容有余数的除法(二)课型新授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使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计算有余数除法。课时重难点1、理解除法式子中各部分的名称。2、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师生活动一、复习。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1、在()里最大能填几?5×()<16()×6<254×()<23133×()47>()×6()×8<262、计算:8÷4=45÷5=二、新知。1、教学教材例1。(1)利用情境引出计算问题。15÷5=[](组)(2)利用学过的表内除法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各称,帮助学生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3…………………………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除数……5/ˉˉ1ˉˉ5ˉˉ…………………被除数15…………………5和3的乘积ˉˉˉˉ0ˉˉ(3)自主探索,汇报结果。(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讨论交流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竖式的写法。)2、学例2。(有余数的除法)(1)采取例1情境的延续。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23÷5=4(组)…………3(盆)4∶5/ˉˉ2ˉˉ3ˉˉ∶20∶ˉˉˉˉ3ˉˉ…………………余数(2)横式与竖式对比,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3)注意:[1]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商和余数的不同单位名称。三、巩固。1、教材“做一做”。(1)先填一填。(2)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3)订正错误。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2、试一试自己的能力。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47÷6=33÷8=小组讨论通过以上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3、作业练习。(1)找病因(并改正)(2)把横式改写成竖式,并注明各部分名称。60÷7=()…………()4、完成教材第一题。5、小组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错题)四、全课小结。师:从这节课中你们又学会了那些本领?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中应该注意些什么?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的?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第3课时课时内容有余数除法(三)课型新授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通过改变被除数的数量,使学生自行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之间的关系。课时重难点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师生活动一、复习。(略)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二、新课。教学例3。1、现在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可以摆几组?列式解答15÷5=3(组)2、如果一共有16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多几盆?如果是17盆呢?如果是18盆呢?∶∶∶如果是24盆呢?如果是25盆呢?板书:(略)3、观察以上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余数<除数4、小组讨论。师:从整体上看你又发现了什么?被除数增加,除数不变,商不变,余数随着被除数增加而增加。三、巩固新知。(练习卡每人一份)1、先观察被除数和除数再填方格。A、14÷7=[]B、14÷2=[]15÷7=[]……[]14÷3=[]……[]16÷7=[]……[]14÷4=[]……[]17÷7=[]……[]14÷5=[]……[]18÷7=[]……[]14÷6=[]……[]19÷7=[]……[]14÷7=[]20÷7=[]……[]14÷8=[]……[]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21÷7=[]14÷9=[]……[]22÷7=[]……[]23÷7=[]……[]24÷7=[]……[]25÷7=[]……[]26÷7=[]……[]27÷7=[]……[]28÷7=[]师:从A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从B组题目你发下了什么规律?从A、B组题目中你发现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是什么?无论被除数、除数怎样变化,他们的余数都比除数怎么样?2、巩固练习。教本P53第2题。(被除数不变,改变除数的大小,仍可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3、教本第3题。(变式或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4、完成教材“做一做”(判断对错)四、全课小结。师:[1]这节课你们学会了那些知识?[2]发现了什么规律?[3]在计算中要应注意什么?五、作业练习。(独立完成)教本第4题,用竖式计算。(注意书写格式)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第4课时课时内容练习课课型练习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通过巩固,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提高口算和笔算有余数除法的能力。课时重难点掌握口算和笔算有余数除法的能力。师生活动一、复习:1、4×7-28=34-5×6=4×8-24=2、在()里最大能填几?(略)3、根据题意写出横式。(1)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2个。列式:(略)(2)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余几个苹果?(3)有8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几个?还余几个苹果?4、计算:(用竖式计算)37÷449÷632÷525÷75、完成教材第5题。下面的计算对吗?(1)48÷5=9…………3(   )(2)33÷7=5…………2()(3)63÷8=7…………7()(4)5×6+4=346、当师傅。(完成教材第6题:有29片扇叶,每台电扇装3片,这些扇叶可装多少台呢?)7、把计算卡片分一份。(第7题)8、求彩带的长度。一个8边行,每边长3厘米,一条彩带围一周后还剩下2厘米,求这条彩带长多少厘米?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二、全课总结。(略)三、补充思考。(与家长同学习)(1)把10枝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得几枝?还剩几只?(2)有羽毛球23个,如果每盒里装5个,可以装几盒,还剩几盒?(3)有42个萝卜,每袋装8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第5课时课时内容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课型新授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加深对除法应用题的认识。课时重难点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师生活动一、复习。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1、口算。(教师出示卡片,指名学生说出得数)4×837+55×872÷824–67×956÷749÷718÷342÷69×445÷92、先摆小棒,再解答。(1)拿出10跟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几根?(2)拿出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二、新知。1、动手操作,提高能力。7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枝,还剩几枝?(自己先分分看)师: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铅笔,按题意分一分,然后上台表演。……………………2、教学教材例4。(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观察例2图1,从中你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条件)。(2)把例2口述成文字题,出现在黑板上:有32人跳绳,每6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3)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汇报。学生1,口算:32÷6=5(组)………………2人学生2,笔算:56/ˉˉ3ˉ2ˉ30ˉˉˉ2ˉ答:可以分成5组,还多2人。(4)师:谁能说一说这题为什么用除法计算?(5)式子中的32、6、5、2各表示什么意思?(6)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7)师:对上述解决问题,谁还有疑问的举手说。三、巩固练习。(开放性练习题)1、做教材“做一做”。(1)先从图中找信息。(2)根据信息,选择自己要买的物品,再解决自己的问题。四、本课小结。(略)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第6课时课时内容小小设计师课型新授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让学生做出漂亮的图案,巩固轴对称和平移变换等知识。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课时重难点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让学生做出漂亮的图案。师生活动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我们经常在桌布、墙纸等物品上见到下面这类图案,他们都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平移等变换得到的。二、自主探究师:能说一说第一个图案是怎么得到的吗?生:第一个图案可以在正方形纸上剪下一个圆然后平均分成4份,最后就能拼成这样的图案了。师:现在请同学们剪下卡片中的图形并与同学一起在正方形里贴出喜欢的图案。师:哪些同学设计的图案一样?把它们拼在一起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生1:我们得到了一个轴对称图形。生2:这个图形可以看做是由一个简单的图形平移后得到的。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生3:我们拼出了一个漂亮的轴对称图形。师: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请大家互相交流、欣赏一下各组同学拼成的图案。三、总结提升师:同学们,把你们今天的感受告诉大家,好吗?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轴对称小小设计师平移第7课时单元测试单元反思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一、教材简析本单元内容事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数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材将上述内容合成以下逻辑结构。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它不仅是大数的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二、目标导向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3、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三、课时安排本单元建议用10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课时内容千以内数的认识课型新授课个性修改一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课时目标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2、引导学生认识新的计算单位“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3、使学生了解数的组成,加深对数的概念的理解。课时重难点掌握千以内各个数位的十进。难点:拐弯处的数数(个位或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师生活动一、复习导入1、口答:最大的一位数是几?最小的两位数是多少?这两个数相差多少?2、数数:10个10个地数,从10数到100;1个1个地数,从91数到99;问:99加1是多少?二、讲授新课1、教学例1(1)数一数。每人数出10个小方块,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2)动动脑。每组快速数出100个小方块,应怎样数呢?小组讨论,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一百。(3)师:请你从一百往后数,数到一千,你行吗?你们觉得数到什么时候呢?有没有更好的快速的方法呢?根据学生所说,大家一齐数,教师板书: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师:“千”是我们今天学到的一个新的计算单位,前面我们还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呢?(个或一、十、百。)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4)师:通过刚才数数,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说出一(个)、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知道各自所在的数位。)[设计意图]渗透数数的方法,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发展学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完成“做一做”。师提问小结:通过今天的数数,你们有什么发现?三、检测练习1、想一想,填一填。(1)二百二百地数,数到一千。二百、()百、()百、()百、()百。(2)五百五百地数,数到一千。五百、()。(3)三百三百地数。三百、()百、()百、再数()百是一千。(4)四百四百地数。四百、()百、()百,再数()百是一千(5)用3、6、9、能组成哪些三位数,请你把它写下来。四、布置作业完成本课的练习题。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第2课时课时内容千以内数的读写课型新授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对1000以内数的认识,学会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不上。课时重难点1、千以内数的读写。师生活动一、复习1、数数:从387-403,全班一齐数。2、引导学生读一读75869010051二、讲授新课1、教学例2。你能很快的数出有多少个圆点吗?你是怎么数出来的?师:这是多少?请你读出来。有二百三十五个圆点,你能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吗?同学们表示这个数的方法很多,我们现在用计算器来表示。读一读,再写一写。完成77页做一做2、教学例3看图填空,说说有多少个彩点。你发现了什么?一千里面有多少个十?你是怎么知道的?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出这个数。请一学生读。及时校正。806480521600引导学习数的写法刚才这些数该怎么写?计数器上十位和个位没有珠子该怎么写?为什么?组织小组汇报。引导学生小结写数的方法。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6、师生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我们该怎样读写千以内的数?四、巩固练习1、完成“做一做”第1、2两题。2、说出以上这几个数的组成。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第3课时课时内容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课型新授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的大小。2、通过“估一估”的活动,结合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3、发展学生的数感。课时重难点1、通过比较、理解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实际大小掌握学会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2、难点:掌握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千以内数的大小。师生活动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1、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出示插图,看图上有两只小鸟在争吵,到底哪只鸟叼来的木棒多?为什么?其实比较数的大小。2、出示比一比,在○里填上>或<。6○2066○62100○8975○57[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百以内的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位迁移性的学习千以内的数大小对比较的方法作铺垫。二、新课教学活动出示教学例3:小鸟叼卡图100○1000(1)教师分别拨出100和1000。①学生写出两个数,个别板演。②比较这两个数,谁大?谁小?为什么?[设计意图]通过“估一估”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和估算能力。让学生回答。使其明白:100是三位数,最高位是在百位上,表示一百。1000是四位数,最高位是在千位上,表示一千,10个一百是一千,所以100<1000。③从这两个位数不同的数的比较大小中,你还知道了什么?两个整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就大。(2)教师分别拨出210和120。①学生写出这两个数,个别板演。②这两个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请学生说。(这两个数都是由1、2、0三个数字组成的三位数。)③它们一样大吗?为什么?(让学生说,使其明白:因为百位上的数不同,一个表示二百,一个表示一百,所以210>120。)(3)再请看小鸟叼来的卡片图:459○456730○780(学生汇报,教师板书)(4)做一做。①比较两数的大小,完成课本第1题。②练习课本第2题。(5)小组讨论: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①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方法。②请代表小组汇报讨论结果。③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小结。比较千以内两个数的大小分两种情况:三、巩固练习1、课本第3题。(1)请学生分角色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2)猜一猜,他们家各种了几棵?(3)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2、练习第4、5两题。(1)独立完成4、5两题的填空。(2)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填写的。3、练习第6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什么?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第4课时课时内容万以内数的认识课型新授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2、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知道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课时重难点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数万以内的数,掌握数位顺序表。师生活动一、准备练习。1、观察下列两组数,先回答是怎么数的,再接着数出后面的5个数来。27、37、47、57、()()()()()110、210、310、410、()()()  ( )  ( )2、读出下面的数。375  309  420  200谁能说说读数时要从哪位读起?怎样读?3、想一想,999是几位数?再添1是多少?它是几位数?二、讲授新课师:有谁知道南京长江大桥的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呢?1、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图。(1)请学生说一说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认识。教师补充说明,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在长江上最早建立的公路、铁路两用桥。(2)请学生认读公路桥、铁路桥的长度。2、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齐读3、教学例5。(1)观察例5中的立方体。数一数:一个大立方体中有多少个小立方体?(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数的。)(2)一个大立方体中有1000个小立方体,这儿有10个大立方体,共有多少个立方体呢?根据学生所说,师生共同数一数。(一千一千地数。)(3)小结并板书。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万”也是一个计数单位,它和千是相邻的计数单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万位在左起第五位。①请学生指出计数器上的千位、万位。②教师拨一千,学生数一千,直到拨10个一千,学生数一万。4、教学例6。(1)你有什么办法知道图中有多少个星星?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2)2458这个数是由()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组成的。(3)有关这个数你还知道什么?(多请几名学生说,学生可能说出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数位……。)5、课堂练习。(1)课本“做一做”第1题。先写出各数,再读一读,最后说出这些数的组成。(2)用计数器数数,一个一个地数。①从994-1000;②从9995-10000。(男、女生分组数数,每组数一题。)6、数位顺序表。(1)说一说到目前为止,你已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哪些数位?(2)你通从左往左分别说出它们的顺序吗?(3)教师拿出数位顺序表格问:有谁会填出这张表?(4)记这个表格。三、巩固练习同桌互相拨数、认读,并将认读的数写在本子上。课堂小结说一说你今天有什么收获?、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第5课时课时内容万以内数的读写课型新授课个性修改一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课时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有0),且能总结出读写万以内数的方法。2、让学生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课时重难点学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末尾,中间有0。)师生活动一、复习准备1、在下面的每个数的后面接着写出三个数。(1)569()()()(2)1998()()()(3)9997()()()2、填空。(1)在数位顺序表里面,从右边起,第一位是(),第二位是(),第三位是(),第四位是(),第五位是()。(2)读出下面的数。368读作()820读作()409读作()500读作()4758读作()(3)写出下面各数。一百二十三写作六百写作四百五十写作三百零六写作五千七百三十写作二、导入新课1、教学例7先说出计算器上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再读出来。你发现万以内的数是怎样读的呢?小结读法。完成第85页做一做。2、观察这些数据,复习数的组成。让学生选用一个数据,说一说这个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数中有0。)这些数怎么读、写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万以内的数的读写。3、教学例8。在计算器上拨出这些数,并写出来。写了这些数后你有什么发现?4、教师分别拨出4305、3003。(1)看着计数器,写出这个数,请一名学生板演。(2)再写出这两个数的读法。(3)说一说你是怎么读、写这两个数的。5、小组总结:怎样读万以内的数?怎样写万以内的数?四、巩固练习1、第85页“做一做”。2、同桌拨数,读写。一同学拨数,一同学在本子上写出写出这个数的读法和写法,然后再换过来。五、课堂小结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第6课时课时内容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课型新授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用正确的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2、通过现实的素材,感受大数的的意义,加深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课时重难点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正确运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关系。师生活动一、准备活动1、读一读,并说一说,各个数中的“5”在什么数位上,各表示什么?257105957911352、填空()个一是十。()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10个()是一万。八百七十二是由()个百、()个十、()个一组成的。8个千、4个十组成的数是()。3、在2287、650、80、285、651、79这几个数中:是两位数的有()是四位数的有()最大的数有()。最小的数有()。二、学习情景的创设1、教学例9看这4种电视机的价格,任选两种比一比,在小组里讨论交流。通过刚才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用你的发现完成第90页做一做。2、教学例10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交流发现的信息。两人的说法有什么不同?完成第91页做一做。3、引导学生归纳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四、课外练习1、找规律,填一填。(1)596、597、()、()、()(2)1720、1730、()、()、()(3)5000、5100、()、()、()(4)1360、2360、()、()、5360、()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5)2130、3240、()、()、6570、()(6)9999、8888、()、()、5555、()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第7课时课时内容近似数课型新授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2、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课时重难点1、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师生活动一、准备练习1、接着数数。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1998、()、()、()9997、()、()、()497、()()、()2、按照要求排列下面各数。10019961008()>()>()205306402()<()<()二、新课教学1、组织理解近似数的含义。出示例题的主题图。聪聪去调查了育英小学的学生数,他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育英小学有1506人,约是1500人。”育英小学到底有1506人还是1500人呢?为什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思考:后半句约1500人是什么意思?(2)聪聪那天不仅调查了育英小学的人数,还调查了新长镇的人数是9992人,约是()人,先独立填填,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谁来说说你写出的近似数是多少?2、请你说说身边的近似数,找找生活中的近似数。按照教师的要求,先独立想想,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3、组织活动——猜一猜。(练习第9题)三、课外训练1、组织数学游戏——猜价格/(1)电视节目“幸运52”猜商品价格的游戏大家看过吗?其实这样的游戏应用的也是数学知识。今天我们也来玩一玩这样的猜数游戏。(2)游戏规则:老师给你一个提示,比如这个数几千几百的数,然后就开始猜,老师提示手中的数比你猜的数大还是小。同学们再根据这个提示继续猜直到猜对为止。(3)进行第一轮猜数游戏。个性修改二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板书设计:第8课时课时内容整百、整千加减法课型新授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通过熟悉的买电器的生活情景,提出加减法问题,探索口算整百、整千的加减的方法,经历交算法的过程。2、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发展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课时重难点掌握整百、整千的进(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算法的多样和优化。师生活动一、准备练习出示准备题要求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1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看图。同桌讨论怎样计算。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学生自由说一说问:(1)爷爷一共花了多少钱?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2)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3)买了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想一想:要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探究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算法1、根据上面的情况,选择一个你想解决的问题写在课堂练习本上,根据问题列出相应的算式:一共花多少钱?各自进行并汇报板书算式:2000+1000=()那么,电视机和电冰箱哪个的价格贵?买了电冰箱比买电视机多了多少钱?先自己独立想一想,再进行小组交流,讲明白你的想法,听懂他人的想法,选择你想计算的算式。板书算式是:2000-1000=()想一想:()个百加()个百是()个百,也就是();()个千减()个千是()个千,也就是()。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教师板书算式。2、教学例12出示:80+50=130-50=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做做、想想应该怎么算?3、教学例13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该怎样解答?想想带700元钱够吗?三、展性练习1、第95页做一做。2、○里填上“>”、“<”或“=”。20+80○40+605800-800○3600-3000130+70○200+20700-90○700-801200-200○1000+200500-50○400+5090+50○200-6090-60○100-70五、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本领?个性修改二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板书设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例11:例12:1000+2000=300080+50=1309000+600=15002000-1000=1000130-50=801500-600=900第9课时课时内容练习课课型练习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进一步巩固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习惯和积极合作意识。课时重难点进一步巩固巩固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计算。师生活动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本单元结束了,你们想说些什么?二、自主探究师:请同学们先仔细看题第99页第7题,看完题后说一说想到了什么?学生读题后,交流汇报。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生1:要求剩下的彩带够不够,就必须知道剩下多少彩带,还需要多少彩带。生2:题中“要包装3盒礼物”这句话对于我们的解答问题没有帮助,不管包装多少,只要知道用多少彩带就可以计算剩下的彩带。师:同学们想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这很好。你能说说如何计算500-300吗?那么240+300又怎样算呢?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第10课时单元测验单元反思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第八单元克和千克一、教材简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质量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1、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二、目标导向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使学生知道用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三、课时安排本单元建议用3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课时内容克和千克的认识课型新授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课时重难点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师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1、教学例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观察主题挂图。(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2、克的认识。(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呢?(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3、千克的认识。(1、)出示盘称。大家认识这称吗?(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4、)刚才大家都说了,一袋盐中农500克,那两袋呢?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三、效果测评。四、全课总结。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1000克1000克和1千克比较1000克=1千克第2课时课时内容称一称课型新授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使学生通过“称一称”的实践活动,亲自感受1课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质量单位的理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4、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和分工合作的精神。课时重难点1、进一步了解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概念。2、能够用老师提供的称,来称量物体质量。师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请同学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二、实践、操作领悟新知1、称一称。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1)我们通过调查,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如果想知道同学们带来的水果蔬菜的质量,可以用什么方法?要称我们就要用到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称。这些称各有什么用途?(2)下面我们来重点实践一下生活中最常见的盘称和电子称。出示挂图称水果、蔬菜。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能把书中的苹果数一数吗?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3)分组活动。明确活动要求:各小组把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各称出1千克。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4)刚才我们使用了盘称称物品的质量,是用什么作单位?请小组长上来汇报一下本组称的结果。(5)通过刚才的小组活动,大家发现1千克的水果、鸡蛋有几个。鱼有几条?2、估一估。(1)大家能估一估你们带来的其他日用品的质量有多少吗?你估计的理由是什么?把估计的结果写到书上。(2)称一称,验证学生估计的结果。(3)请大家看书上的图,李奶奶从市场里买了苹果、鸡蛋、鱼,大家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三、教学效果测评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题。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题。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题。四、全课总结。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第3课时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课时内容练习课型练习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通过练习,加深对1克和1千克的印象,加深对克和千克概念的理解。2.进一步掌握用秤称物品质量的方法,能熟练地进行运算。课时重难点理解克和千克概念师生活动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关于克和千克,你们知道了什么?生1:我认识了克和千克,知道了1克的东西特别轻,十个鸡蛋大约重500克。生2:我认识了不同的秤。生3:我知道了1千克=1000克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小。看看这些知识你们究竟掌握地怎么样呢?二.自主探究师:我们先来检查认识秤。下面的秤最多能称多重的物品?生1:第一个最多能称15千克的物品,因为上面的数字最大是15千克。师:认识了秤,回家后和父母逛超市的时候,要留心调查一些物品的质量。现在我就看一看书中实际物品的测量吧。师:下面这些物品,怎样放才能使天平处于下面的两种状态?生:从图中第一状态看,天平左边的物体重,右边轻,所以我想在天平左边放面粉3000克,右边放桃子200克。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单元反思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一、教材简析儿童在生活里,已经积累了一些合情推理的知识经验,只不过没有意识到这是推理的内容而已。有许多内容,与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学生基本上能推断出正确答案,但对推断的理由,在清晰、有条理的表达上需加强练习。  例题的教学采取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学,着重强调用数学的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二、目标导向1、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2、进行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三、课时安排本单元建议用3课时进行教学。第1课时课时内容简单的推理课型新授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课时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观察能力。师生活动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1,猜一猜 师:这里有一个盒子,盒子里有一朵花,谁能猜出这朵花是什么颜色的?盒子里的花儿的颜色是确定的,为什么你们会有那么多不同的答案?  ……师:好,老师给一个提示:红色和黄色。会是什么颜色呢?师:要想准确猜出球的颜色,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怎么办? 师:满足你的愿望,第二个提示:不是红色的。2、猜球游戏: 小朋友看,老师这里有一个白色和一个黄色的乒乓球,现在把它们放到盒子里,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  师:我摸出其中一个,你猜猜是什么颜色的球呢?师:猜得准吗?老师给你们一些提示吧:我摸出的不是黄球,那我摸出的是什么颜色的球?你是怎么猜的?师:那盒子里面的是什么颜色的球呢?你是怎么猜的?小朋友们很聪明,根据老师的提示能准确地判断出球的颜色,这种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简单的推理。二 、自主探索,领悟新知。  教学例1请看题,说说你的想法。师:刚才我们玩的猜一猜,游戏,一开始,你们的意见一致吗? 板书:猜。你们又是根据什么去猜意见就一致了呢?板书:合理信息----判断-----结论 1、猜两个物体:  师:谁愿意和老师来玩玩?给你一本书,可不要让大家看见了。师:你能不能像我刚才那样,给大家一点提示?师:那么黄婷婷拿的是什么书?老师拿的又是什么书呢? 说说你是怎么猜的?是根据哪些信息知道结果的?……  师:你们太棒了!能够根据刚才这个同学的话排除数学书,确定语文书。刚才你们用的推理方法叫排除法。  师:现在你们想不想来玩一玩?好,两个人合作,取出小正方体,玩玩这个游戏。2、猜三个物体:  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师:我们的游戏真好玩,吸引了小文、小华和小明,他们说要考考大家。请看他们出了什么题目?师:他们分别拿着什么书呢? 请你先动动脑筋,在练习纸上连一连。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师小结:小文拿的是语文书,可以确定了,那么另外两个人拿的分别就是数学书和社会书了,就和刚才的题目一样了,用排除法去猜两种物体了。  三 、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知识应用。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第2课时课时内容简单的推理课型练习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通过形式多样的猜测活动,使学生进行简单的推测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合作能力。课时重难点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合作能力。师生活动一.问题情境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玩会游戏吧,看谁猜得又对又快,好不好?小明妈妈的年龄可能是30岁,也可能是32岁。你猜是多少岁?如果老师提示,小明的妈妈的年龄大于31岁,你猜呢?你是怎么想的?很聪明,今天我们一起来玩这样的游戏,看你能不能找到其中的窍门。二.自主探究教学例2师:请看题,说说你的看法。哪种方法都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要注意分析的条理性。看下一题。很好,找准突破口、抓住关键的词句来分析,这对于分析推理很重要。下面的题能解答吗?三.总结提升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第3课时课时内容练习课型练习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简单示例,从中体会推理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课时重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体会推理能力的重要性师生活动一.问题情境师:同学们,经过上一节课的推理游戏,你们知道了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运用所学知识看能解决哪些问题。二.自主探究师我们先一起来看看找笑脸的游戏,其中真的用到了数学知识吗?说一说你想到了什么?大家说的不错,究竟能不能把所有的笑脸都收集出来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互相交流。三.总结提升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单元反思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第十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课时内容表内除法的复习课型复习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使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在复习除法计算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一道除法题,然后再进行巩固练习。从而更好地掌握表内除法。课时重难点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师生活动一.回顾引入:1.引导学生回顾本期已学知识。看目录相互说说,要求学生全班交流。概括分为七部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的变换,统计。2.我们今天来复习表内除法。板书:表内除法。二.复习整理:1.说说下面各题你是怎样算的?32÷481÷915÷524÷642÷740÷824÷314÷2先独立做在课本上,再说一说怎么样算的。2.针对刚才学生容易错的内容,用听算的方法,选拓展练习中的题进行训练。在草稿本上听算练习。3.复习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教材第1题。想一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小组讨论交流后,口答。4.引导学生进行变式练习。在○填上“<”“>”“=”。引导学生正确计算。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三.教学效果测评: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第1、2题,同桌检查。四、拓展性学习:1.口算。15÷5=6÷3=16÷8=9÷3=45÷9=56÷7=49÷7=2×4=45÷5=56÷8=63÷7=8÷2=2.看图,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计算。3.在○填上“+”“-”“×”“÷”使算式成立。16○6=108○4=221○3=720○5=256○9=5430○5=6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第2课时课时内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法、减法课型复习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通过复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与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开放性的思维。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课时重难点掌握方法,正确、熟练地读数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师生活动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同学们,昨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呢?请学生先小组讨论再汇报。2、今天,我们将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其加法、减法的复习。(板书课题)3、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汇报。二、知识整理:1、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请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我们学了万以内数的哪些知识?回忆学了万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2、下面先请大家独立做教材第3题,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做的?3、写一写,再读一读。①千位上是2个千、百位上是5个百、个位上是6个一。②二千五百零六。4、下面复习用计数单位表示数,独立完成书上第4题,想一想是怎样做出来的。5、复习近似数。请同学们看教材第5题,找出这段文字中哪些数是近似数?并画出来。再请同学回答。6、复习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简单应用。(1)请同学们口算教材第6题,看谁算得都对。“开火车”订正。(2)引导学生做教材第7题。先笔算,再请两个同学到台上板书,并展示。(3)通过第6、7题的计算,请大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4)请各学习小组互相讨论一下教材第8题。我们怎样去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处理意见,并在全班汇报。三、教学效果测评: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1、综合练习教材第3~6题。2、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知道和对学生进行帮助。四、拓展性学习:在下面各数的前后各写两个相邻的数。69832999998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第3课时课时内容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课型复习课个性修改一课时目标1、复习“克和千克”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2、复习“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以及形成锐角、钝角的概念。课时重难点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比较好的质量单位的概念,复习“图形与变换”时,能让学生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师生活动一、复习引入。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上节课我们复习了万以内数的计算,我们现在来做几道计算题。请大家拿出口算卡。100+200=110-20=620+100=120+360=130-70=240+70=2000+50=1000-30=1200-40=140-40=860-80=880+1200=二、整理复习。1、复习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1)请同学们看教材第9题,大家想一想,你会怎么样去圈?为什么要这样圈?学生根据原来有的克和千克的概念,动手圈。(2)用重量去算一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再判断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3)大家想一想关于质量单位,我们还有哪些知识没有复习到呢?小组讨论,把没有复习到的知识列出来,作好全面复习。2、复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平移、旋转现象。升降机、观光缆车、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锐角和钝角。三、拓展性练习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第4课时课时内容解决问题和统计课型复习课个性修改一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课时目标1.复习“解决问题”,老师要引导学生仔细看题,学生能知道题中所说的事理,并能正确选择解决的方法。2.复习“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能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并能看懂统计图表回答问题。课时重难点复习“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使学生能搜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图表,并能看懂统计图表回答问题。师生活动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请大家想一想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复习了本学期学过的哪些知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法、减法。克和千克及图形的变换。)2.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还有没有内容是我们没有复习到或复习了掌握不好的?如果学生有问题,则针对问题,让同学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思考解决方法。二.复习整理:1.分别出示教材第13、14题的挂图。(1)看了图后,你明白图中的画是什么意思吗?学生看挂图,小组讨论这两题的意思。叙述两幅图的意思,没有说好的请其他同学来补充完整。在小组内讨论交流。(2)怎样来解决这两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小明:12÷3=4(次)一共要花:6×1=6(角)8×3=24(角)6+24=30(角)或:6×1+8×3=6+24=30(角)参考资料\nword文档整理分享2.复习统计图。出示教材第15题。大家一起来想一想第15题的数据怎么搜集?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用举手的统计方法来试试。3.组织搜集数据,清点人数。根据自己的情况举手,并把老师清点结果填在书上。4.大家已经搜集好了数据,从这个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请小组讨论一下,得到一个结果,然后在全班交流。小组讨论,得到讨论结果后,全班交流展示。三.教学效果测评: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1~15题。能够填在书上的就填在书上。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练习。四、拓展性学习:1.调查班上昨天的数学作业,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录,并制成统计表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个性修改二板书设计:参考资料

网站简介

奥数库(www.aoshuku.com)是一个专注奥数知识扩展和学习的在线教育网站,内容涵盖了奥数题、数学题、试卷、课件、知识点、数学公式等,拥有大量的奥数题库和数学题库,包含全国中小学各个版本教材,深受中小学师生用户喜爱的网站。

微信公众号

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如部分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过以下方式联系站点负责人。

2016-2021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 闽ICP备2021004933号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分享,如有版权作品存在问题或内容中存在违法和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系403074932@qq.com

闽公网安备 35021302000396号

闽ICP备2021004933号
返回首页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