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更新时间:2022-06-21
类型:doc
大小:572.50 KB
页数:81
下载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课件 > 人教版数学课件 > 三年级下册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教学内容教材P2—3页例1,P6页练习一1、2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过程与方法: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教具准备东、南、西、北卡片、指南针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升旗仪式吗?你们知道太阳是从什么位置升起的吗?2、揭示课题:东南西北(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二、自主学习(一)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2—3页内容)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3页例1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三)自学检测1、图书馆在校园的东面,体育馆在校园的面。教学楼在校园的面,大门在校园的面。(参看课本第3页)2、早晨当你面对着太阳,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右面是()面,你的左面是()面。3、傍晚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左面是()面,你的右面是()面。三、合作探究(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二)师生互探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方法的同学汇报自己的描述方法。(1)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特点?四、达标训练1、早晨当你面对着太阳,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右面是()面,你的左面是()面。2、傍晚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左面是()面,你的右面是()面。3、晚上当你面对北极星,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右面是()面,你的左面是()面。4、填空。\n五、堂清检测(1-3题必做,4题选做,5题思考题)1、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我面向太阳,我的后面是()方,左边是(),右边是()方。2、傍晚,夕阳西下,我面向太阳,我的后面是(  ),左边是(   )方,右边是(  )方。3、看图回答问题:体育场阳光超市少年宫学校人民公园(1)上图中学校的北面是(     ),学校的南面是(     )。阳光超市的东面有(    )、(    )。(2)少年宫的西面有(    )、(     )。4、坐在自己的座位看看你的东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5、你家的大门是朝哪个方向?东南西北的邻居是谁?和邻居之间发生过什么有趣的故事说给大家听听?(二)堂清反馈:作业布置教材P6页1—2题。板书设计认识东、南、西、北                        北             北                          西             东南 当你面向北时,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课后反思:第二课时认识地图上的方向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例2、练习一相关习题。教学目标\n1、知识与技能: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辨认方向,体验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2、过程与方法:在指出一个方向的条件下,会辨认其余三个方向,了解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辨认方向的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1、根据所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2、能准确运用词语正确描述行走路线,理解地图上规定方向的方法,分辨地图上物体所处的相对位置。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一)导入新课1、新学期,我们重新安排了座位,现在请你看一看你座位的前、后、左、右是谁?我们的教室在第几层?楼上是几年级的教室,楼下是几年级的教室?2、揭示课题:认识地图上的方向(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二、自主学习(一)出示自学提纲1、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1)说一说,太阳在哪里,太阳从什么地方升起来。(2)晚上太阳落山在什么方向?指一指西边在哪里。(3)请同学们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你们现在是面对什么方向站的?你们背对的方向是哪里?左手指的方向是哪里?右手指的方向是哪里?(4)请你向旁边的同学说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5)讲述前、后、左、右与东、南、西、北的联系。(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4页例2,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情)(三)自学检测指出校园内的四个方向。(1)说一说,我们学校的校门朝向什么方向。(2)面向你家所在的方向站好,观察:家所在东西方向的同学他们是如何站的?家所在南北方向的同学他们又是如何站的?(3)由此我们发现东与西,南与北是相对的,(4)说一说,你与谁家的方向是相对的。(5)一幅地图,人们通常是按上()下(  )、左(   )右(   )来绘制的。三、合作探究(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发现学生不同的解法)(二)师生互探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方法的同学汇报自己的观察思路与方法。3、完成校园示意图。(1)讲述地图上的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把教室内的黑板看作地图,指出北在什么位置。(我们可以把上方定为北)师在教学楼的上方贴出卡片“北”。(3)提问:现在我们确定了位置北,你能不能辨认出其他三个方向?指名到黑板上贴出相应的位置。(4)用语言描述建筑物的具体方位。(5)问:如果我们把上方确定为其他方向行不行,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你们尝试着做一做,并说出其他方向。\n四、达标训练(1题、2题必做,3题选做)1、看图回答问题。操场教学楼足球场宿舍宿舍宿舍(1)操场的北面是(  )、南面是(   )、西面是(   )、东面是(   )。(2)宿舍的东面是(   )和(    )。(3)教学楼的北面是(   )和(   )。2、地图通常是按上(  )、下(   )、左(   )、右(   )来区分方向的。3、你家在学校的哪个方向?你的同桌在你家的哪个方向?课堂小结:通常情况下,地图都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绘制的,这样标准统一,简单清楚。当我们看一幅地图时,一定先看清所给的方向,然后再根据所给方向,辨认出其他方向。五、堂清检测说出下面每句话所包含的方向。1、“北极熊,你们那里冷吗?”()2、“小燕子,春天来了,你们快回来吧!”()3、“太阳公公,晚安!”()4、“太阳公公,起床了!”()5、当你从南往北走时,左手方向是(   ),右手方向是(   )。6、东和()相对,南和()相对。(二)堂清反馈:作业布置教材P7页4题。新课标第一网板书设计认识地图上的方向北西            东             南当你面向北站立时,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课后反思:第三课时简单的路线图教学内容教材P5页例3及P6-7页练习一的3、4题。教学目标\n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会辨认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用东、西、南、北描述行走的路线。2、过程与方法:在给定的条件下,会确定物体在直线上的位置,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实践能力。教学重点在图上辨认东、南、西、北,能用四个方向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教学难点会在图上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能用四个方向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节课学习的儿歌吗?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你们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吗?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简单的路线图)(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二、自主学习(一)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提纲(快速浏览教材P5例3内容,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1、请你观察这幅图,看看能不能找到四个方向。并且说说你是从哪里找到的。2、找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方法是什么?3、说一说街区内各建筑物的位置,并提出相应的问题。你还能想出什么问题,问问你的同桌,看看他的回答是否正确。(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5页例3,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X|k|B|1.c|O|m(学生依据自学提纲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便掌握学情。)(三)自学检测观察例3情境图,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从电影院到体育场该怎样走?(2)小丽从商店到电影院该怎样走?(3)叔叔从医院到少年宫该怎样走?三、合作探究(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二)师生互探1、解决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2、教师点拨,学生纠错。四.达标训练观察P5页“做一做”图片,完成以下问题。1、小红从家向东走了120米,又向走了米到游泳馆?2、说一说,小红、肖兰、小明上学的路线?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课堂小结:掌握方位、确定方向,就能够看准简单的线路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堂清检测(一)出示检测题。1、说一说三只小动物从家出发的寻宝路线。 北\n40m20m30m     60m10m2、学习与巩固P3页1、2题。(二)堂清反馈:作业布置教材P6---7页练习一3、4题。板书设计简单的路线图向东再向北向西再向北向南再向西课后反思:第四课时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教学内容课本P8页的例4及相应的做一做,P10---11练习二的1——4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除了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外,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2、过程与方法: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难点识别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不同的方向,学会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方向。教具准备本校模拟图、卡片、地图。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一)谈话导入1、(出示课本情境图)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指南针)好!课前我们已经查找了有关指南针的资料,现在我们就来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习1收集的资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2、(揭示课题)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二、自主学习\n(一)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8例题,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认真观察情境图,回答下列问题:(1)多功能厅在学校的哪个方向?(2)什么的方向是东北方向?(3)食堂在操场的什么方向?(4)其他两个方向呢?说说你的理由。(二)自学检测1、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2、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3、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三、合作探究(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二)师生互探(1)解决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2)体验方向的重要性。四、达标训练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4、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厦门的位置,说说厦门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厦门的什么方向?接下来让学生独立填写:(1)厦门在北京的_____方向。(2)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北方向,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南方向。(3)北京的东南方有_____省市。课堂小结:1、今天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出色,谁来谈谈你自己的收获?2、交流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五、堂清检测1、介绍学校的内部方位:如果来宾来参观我们学校,你怎样用方向的知识为他们导游呢?2、说出你们家在学校的哪个位置?老师家呢?3、指导看课本。细读课本第10页练习二第2题的要求,你能解决吗?4、地图上的方位。让学生观观察课本第11页第4题图。你能找出福建在中国地图的什么方向吗?你去过其他的哪些地方?它在中国的什么方向?5、看图回答问题。(1)吉林大致在北京的()方向。(2)上海大致在北京的()方向。(3)广东大致在北京的()方向。(4)四川大致在北京的()方向。(5)青海大致在北京的()方向。(二)堂清反馈:作业布置练习二1-4题。板书设计\n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教学反思第五课时认识路线教学内容教材P9页例5。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线路图说出走的方向。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的一些基本方法,培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线路。教学重难点用语言描述行走的方向。教学用具幻灯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一)导入新课1、小朋友们,你们坐过公交车吗?有没有独自乘公交车去到动物园玩过?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再次到动物园游玩,那么,我们现在就出发,好吗?2、揭示课题:认识路线。(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二、自主学习(一)出示自学提纲1、围绕位置与方向认识简单的路线图。2、讨论并组织学生准确找出简单线路。3、出示课本第9页例5的动物园图,让学生观察图上动物位置与方向。(二)(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三、合作探究(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二)师生互探1、解决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2、对7种动物位置学生进行教师解疑。四、达标训练1、我来当导游:通过下面的路线图说说从甲地到乙地是如何行进的?途中经过哪些地方?\n火车站影院中心广场百盛商业遗址人民公园博览中心广场艺术馆2、解决问题。乘坐1号游览车从火车站出发,向()经过()站,到达中心广场;再向()经()站到达商城遗址;然后向()经()站到达博览中心,再向()经()站到达艺术馆。课堂小结:我们在说行走路线的时候,要用上我们学过的方位词语,这样就可以说得更清楚。五、堂清检测1、根据线路图找线路。(熟悉线路)火车站商店医院图书馆游泳馆动物园邮局站前街少年宫2、从动物园向()走到电影院,然后,又向()走到少年宫。3、从火车站向()走到站前街,又向()走到商店。4、从游泳馆向()走到图书馆。又向()走到医院。(二)堂清反馈:作业布置教材P10-12页1—6题。板书设计(略)课后反思:第六、七课时位置与方向整理与复习复习内容教材P2---12页位置与方向知识。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在观察公园线路图、公交车站牌、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2)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位。2、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复习重点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位。认识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复习难点能用四个方位词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教学用具多媒体、小黑板。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一)导入新课1、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动手找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手控一下,找出四个方向。2、揭示课题:位置与方向整理与复习\n(二)展示目标(见复习目标)二、自主学习1、出示复习提纲:(1)认识东、南、西、北方向,结合具体情境,辨认其余的四个方向。(2)会找线路图,根据图,描述线路图。2、围绕提纲,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自学教材P2页---14页中的方向和线路。3、对照自学提纲,自主学习。4、检测题:(1)一幅地图人们通常是按上()下()、左()右()来绘制。(2)站在操场中间,指明北边是(),南边是(),左边是(),右边是()。(3)小明坐在教室的中间,他的北边是(),南边是(),左边是(),右边是()。三、合作探究(一)小组互探联系生活,强化方向和线路图的关系。(二)师生互探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的问题。2、有针对性地请不同学生回答学习效果。3、我们的教学楼在北面,大门在(),东北是(),东南是(),西南是()。四、达标训练1、通常说的四面八方指的是()、()、()、()、()、()、()()八个方向。2、为了进一步加深理解,给学生充分提供交流的机会,使学生更清楚、明白。课堂小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五、堂清检测1、《学习与巩固》P4页第2题。2、《学习与巩固》P5页第1题。3、看一看,填一填。(1)小熊从家出发向()方向走()米,再向()走()米来到运动场,运动场在小熊家的()方向。X|k|B|1.c|O|m(2)小狗从家出发,向()方向走()米,再向()方向走()米到森林诊所,森林诊所在小狗家的()方向。(3)小鹿家在运动场的()方向,两处相距()米。小狗家小鹿家小熊家森林诊所小商店运动场作业布置练习1-5题。板书设计(略)教学反思:\n第八、九课时单元测试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课时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教学内容课本第13-15页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过程,使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口算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教学用具小黑板或课件。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一)引入新课1、口答。(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2)42个十是多少?90个十是多少?2、口算。36÷3=  24÷2=  30÷3=  60÷6=48÷4=  84÷4=  80÷2=  90÷3=\n3、揭示课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二、自主学习(一)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13-15页例1,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1、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2、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图中提出的问题吗?试一试: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你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49页例1,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三)自学检测1、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3次运完,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2、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三、合作探究(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二)师生互探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1)让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并让学生解决。(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还遗留的问题。(3)小组汇报:解题思路①想口诀二三得六2×3=66÷3=260÷3=20  ②20×3=6060÷3=20③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60÷3=20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4)240÷3=(),这题如何考虑?2、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地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四、达标训练(1--2题必做,3题选做,4题思考题)1、口算。40÷2=120÷4=320÷8=180÷9=25÷5=3600÷9=600÷2=2100÷7=2、算一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80÷4=32÷8=49÷7=800÷4=320÷8=490÷7=8000÷4=3200÷8=4900÷7=我发现:3、小明和小英进行打字比赛。小英3分钟打了270个字,小明2分钟打了200个字。谁的打字速度快?每分钟快多少个字?4、思考题:\n按要求写算式。(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200,你能写出几个?(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40,你能写出几个?课堂小结:谈谈自己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学生总结不到位的,教师可作补充总结)五、堂清检测1、填空。(1)口算320÷4时,可以把320看成()个十除以()得()个十,商就是()。还可以想成4×()=320,所以商是()。(2)口算2400÷6时,可以把2400看成()个百除以()得()个百,商是()2、口算。350÷7=4800÷8=420÷7=1500÷5=(二)检测反馈:作业布置练习册P8页1-3题。板书设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60÷3=解题思路:(1)想口诀二三得六2×3=66÷3=260÷3=20  (2)20×3=6060÷3=20(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60÷3=20教学反思:第课时除法的估算教学内容教材P16页例2,P17-18页练习三相关习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2、过程与方法:①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的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②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一)引入新课1、口算。60÷6=240÷8=320÷4=420÷7=450÷9=630÷7=360÷6=400÷5=120÷3=160÷4=280÷7=540÷9=2、列出各题的算式。(1)有124箱货物,李叔叔他们三人开了三部车。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2)离西湖223千米,行驶4小时到达,平均每小时约行多少千米?(3)每瓶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瓶饮料?\n(4)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请学生逐一说出这四道算式的意思,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要用除法估算来完成。3、揭示课题:除法的估算(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二、自主学习(一)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16页例2,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1、例2中“大约”是什么意思?2、你觉得书上的两种估算方法有道理吗?3、想一想:怎样进行除法的估算?(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16页例2,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三)自学检测1、估算。223÷4≈2、解决问题。(1)每瓶饮料3元,100元最多能买多少瓶饮料?(2)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三、合作探究(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引导学生正确地计算,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发现、收集学生存在的问题)(二)师生互探1、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做法的同学汇报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例2:方法1:124≈120方法2:124=120+4120÷3=40120÷3=404÷4=140+1=41自学检测1:223÷4≈方法1:223≈200方法2:223=200+23方法3:223≈240200÷4=50200÷4=50240÷4=6020÷4=550+5=552、讲解:自学检测2中的第(3)题只有100元钱,所以估算时不能将100估大,只能估小;第(4)题,应将182看成200,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帐篷让灾民渡过困难期。3、方法总结: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四、达标训练1、把260个桃子装在4个筐里,平均每筐大约装多少个?2、估算。78÷4≈470÷8≈178÷6≈83÷9≈360÷5≈410÷7≈3、思考题:青蛙大约活6年,海龟大约活128年,比目鱼大约活64年。(1)海龟的寿命大约是青蛙的多少倍?(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课堂小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学生总结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要适当补充总结)五、堂清检测(一)出示检测题(1、2题必做,3题选做,4题思考题)1、估算。71÷8≈181÷2≈359÷6≈440÷9≈138÷7≈323÷4≈2、用你喜欢的方法估一估。\n125÷2≈378÷5≈435÷7≈297÷4≈469÷8≈194÷6≈3、思考题:()里最大能填几?40×()<16260×()<24580×()<32470×()<423(二)堂清反馈:作业布置练习册P8页1-3题。板书设计除法的估算例2:124÷3≈方法1:124≈120方法2:124=120+4120÷3=40120÷3=404÷4=140+1=41教学反思:第课时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1)教学内容教材P19页例1,P21页练习四相关习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②能正确地进行一位数除两位数笔算计算。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②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和除法竖式的正确书写。教学用具小棒。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一)引入新课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你们知道“植树节”是几月几日吗?(3月12日)(2)植树有什么好处?(3)出示课本第19页例1的情境图。学生观察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选取问题: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列式42÷22、揭示课题: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1)(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二、自主学习(一)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19页例1,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1、你会计算“42÷2”吗?试试吧!(可以用小棒摆一摆。)2、用竖式怎样算?用最简便的竖式写一写。3、在说计算过程时应从以下几点说:①先算什么;②再算什么;③每次所得的商该写在什么位置。(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19页例1,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n(三)自学检测用竖式计算:36÷368÷284÷4三、合作探究(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引导学生正确地计算,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发现、收集学生存在的问题)(二)师生互探1、教师有针对性地请同学板演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2、结合学生的情况边讲解边完成竖式:(1)我们分小棒,先分4捆的,相当于十位上的4,4除以2,商是2,写在哪?(十位上)为什么?写在十位上表示什么?(2)从总数中减去2个20,还剩下几?(剩2)(3)2除以2的商是几?(商1)这个1写在哪?(个位上)(4)分完了吗?(还要把得数加起来)四、达标训练(1、2题第一横行必做,2题第二横行选做,3题思考题)1、课本第21页第二题前两个。2、笔算。46÷263÷355÷548÷426÷293÷33、三年级二班有学生48人,每两人用一张课桌,一共要用多少张课桌?把这些课桌平均摆成4行,每行摆多少张?课堂小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学生总结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要适当补充总结)五、堂清检测(一)出示检测题(1题第一横行、2题必做,1题第二横行选做,3题思考题)1、笔算。66÷664÷296÷328÷263÷368÷22、列式计算。(1)被除数是84,除数是4,商是多少?(2)99是9的几倍?(3)3除36等于多少?3、思考题。试做:用竖式计算38÷2。(二)堂清反馈:作业布置练习册相关习题。板书设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1)例1: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42÷2=21(棵)答:平均每班种21棵树。教学反思:第课时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2)\n教学内容  教材第20页的例2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笔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和思考,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的直观与简约美,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与同伴交流、合作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和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教学用具刻度尺。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一)导入新课1、口算。27÷3=40÷2=240÷8=2、笔算。18÷3=12÷2=32÷8=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笔算的?(设计意图:勾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为下面的新知学习作铺垫。)揭示课题: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2)(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二、自主学习(一)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20页例2,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1、先估算,再师生共同摆小棒,边摆边讨论多余的1捆怎么办?2、针对竖式,讨论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1”是怎么来的?表示多少?接下去怎么写?3、为什么要把1和2合成12?让学生分别指出4、2、1这三个数对应的小棒图,比较这里的4、2、1与例1的4、2、1表示的意义相同与否。(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20页例2,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三)自学检测1、笔算下面各题。48÷4=36÷2=45÷3=42÷3=三、合作探究(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发现学生不同的解法)(二)师生互探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分组方法:异质分组,汇报顺序:3、4号先汇报,1、2号作补充,不同的方法说出每一步的思路)2、比较例1和例2笔算竖式的区别。\n3、引导概括总结:从哪一位除起?商怎样写?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怎么办?每次除得的余数和除数有什么联系?(设计意图:通过操作后的比较,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又能在理解算理的同时,归纳出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四、达标训练1、赛一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课本20页的“做一做”1题。2、课本20页的“做一做”2题。课堂小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什么问题?五、堂清检测(一)出示检测题1、列竖式计算91÷7=69÷8=58÷2=78÷6=56÷4=74÷2=2、填一填。被除数728056789664除数354682商(二)堂清反馈:作业布置课本练习四的3、4题。板书设计(略)教学反思:第课时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内容  教科书p22页的例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通过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法则和试商方法。教学难点  确定商的最高位的位置。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照片)。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一)导入新课(课件)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照片吗?看到这些照片,你想说什么?老师这儿有238张照片,我们一起把它们整理一下吧!(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n二、自主学习(一)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22页例3,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1、把238张照片放在每页6张的影集里,需要多少页?2、能估算一下它们的结果吗?谁会列式?3、如果让你来计算,怎么计算?(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22页例3,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三)自学检测1、指名用竖式板演:56÷456÷7  (计算完成后,让学生说出是怎样计算的.)  2、全班口算。  420÷2=420÷6=150÷3=400÷8=  320÷4=200÷5=320÷8=120÷6=  问:说一说420÷2、420÷6的口算过程。三、合作探究(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发现学生不同的解法)(二)师生互探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2、小组讨论完成例3。 (1)全班交流:选一个小组将竖式板演展示并讲解。其他小组如有不同意见可提问,小组进行答辩,教师也可就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提出让学生讨论。 (2)教师小结:在计算128÷4时百位上的1不够除,我们把1个百看成10个十,与十位上的2个合并,是12个十,12个十除以4得3个十,对着十位写3,用除数4去乘3个十,积是12,表示被除数中已经分掉的数,写在12的下面,12减12得0,表示百位和十位上的数已经分完了,个位上还有8,要落下来继续除,8除以4得2,要写在个位上。(出示课本22页算理图)  (3)不用计算,判断下面商的最高位的位置.明确: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时,就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商要写在第二位上。重点强调:1、余数必须比除数小2、竖式的书写格式.3、总结法则。  ①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②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③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四、达标训练1、基本练习。2、改错:说出错误原因,并改正。五、堂清检测  1、216÷3   369÷6   426÷6216÷6   369÷7   426÷8  2、(1)3除81的商是多少?   (2)278除以5,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二)堂清反馈:课堂练习。板书设计教学反思:\n第课时除法的验算教学内容教材P25例4,P26—27页练习六相关习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乘法验算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逐步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经历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体会验算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除法验算,沟通乘、除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的验算方法。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一)导入新课1、()里最大能填几。()×5﹤26()×8﹤70()×4﹤159×()﹥713×()﹥166×()﹥532、只列式不计算。有240个茶杯,每6个装一盒,一共可以装几盒?3、揭示课题:除法的验算(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二、自主学习(一)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25例4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1、从情境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2、蓝笔记本和红笔记本各能买几本?请列式计算。3、他们算得对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检验。4、怎样验算100÷5=20?5、怎么验算100÷7呢?(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25页例4,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三)自学检测1、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181÷3=856÷7=2、看谁填得又快又好。(1)246÷3=82(2)340÷8=42……482×3=()()×()+()=()三、合作探究(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二)师生互探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1)让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并让学生解决。(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还遗留的问题。(3)学生说出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的?(估算:让学生简单的说一说、计算器、笔算等,列竖式。)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做法的同学汇报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n方法一:商乘除数再加上余数等于被除数。科普知识书每本7本,买14本共花14乘7等于98元,再加上找回的2元,一共100元。方法二:被除数减去余数的差除以商等于除数。一共100元,找回2元,花去100减2等于98元。蓝色笔记本每本7元,共买了98除以7等于14本。方法三:被除数减去余数的差等于商乘除数的积。一共100元,找回2元,花去98元;蓝色笔记本每本7元,14本一共花98元。3、怎样验算除法?商×除数=被除数4、怎样验算有余数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四、达标训练(1、2题必做,3题选做,4题思考题)1、根据左边的算式,直接填出右边算式的得数。126×7=882882÷7=()7056÷9=784784×9=()2、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148÷2=656÷4=223÷6=45÷8=209÷3=856÷7=3、我会选。A、水上电影每张票12元;B、激流涌进每张票9元;C、水上飞毯电影每张7元;D、水上火车每张票8元。(1)王老师带领他们班的小朋友玩一个项目,刚好用去342元,请问王老师带小朋友玩的是什么项目?王老师班上有多少位小朋友?(2)王老师带574元钱,够买几张水上飞毯的票?(3)一列水上火车可以坐9人,小明排在第125位,陈玉排在第57位,他们分别坐在第几列水上火车上?4、※在□里填上适当的数。课堂小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学生总结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要适当补充总结)五、堂清检测(一)出示检测题(1—2题必做,3题选做,4题思考题)1、填空。()÷8=6()÷8=6……4()÷7=14()÷7=14……52、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148÷2=656÷4=223÷6=3411÷9=576÷5=45÷8=209÷3=856÷7=3、□÷□=13……8,当除数最小时,被除数是()。当商是三位数时,□里最小填(),当商是两位数时,□里最大填()。4、找出相同的被除数。□÷4=□……3□÷5=□……3□÷6=□……3(二)堂清反馈:作业布置教材P26页练习六第1、2、3题。板书设计除法的验算100÷5=20(本)100÷7=14(本)……2(元)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课后反思:\n第课时被除数是0的除法教学内容教材P28页例5。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2、过程与方法: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西游记》中的唐僧四徒展开情节,以生动有趣的“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为背景,教学“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②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计算能力得到提升。教学重点掌握“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教学难点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是得0”。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今天首先来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复习口算除法。(复习:28÷2=240÷8=32-0=48+0=0×2=8×0=)(二)揭示课题:被除数是0的除法。(三)出示目标二、自主学习(一)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提纲(自学教材28页例5,完成自学提纲问题)1、从例5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2、0个西瓜平均分给三个人怎样分?什么都没有怎么表示?3、如果列算式,该怎样列算式呢?4、0÷3等于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28页例5,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三)自学检测口算。40×6=140÷7=26×2=48×2=180÷2=360÷6=77÷7=320÷4=36÷2=99÷9=440÷4=98+0=640÷2=4×0=480÷8=25-6=0÷10=  0÷2=  0÷4= 0×13=三、合作探究(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是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二)师生互探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2、引导学生讨论:观察例5,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强调: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四、达标训练(1--2题必做,3题选做,4题思考题)1、口算下面各题。350÷5=400÷8=320÷4=75÷5=240÷3=1600÷8=210÷7=900÷3=2、填空。(1)360÷9商是(         )位数。(2)5703÷5商是(        )位数。(3)300除以(       )商是两位数。\n(4)300除以(        )商是三位数。(5)估算381÷9可以将(     )看成(     )然后再计算。3、学校舞蹈队将小演员按6人一组去分,146人可以分成几组,还剩多少人?4、国庆节期间,公园对学生半价开放,9位小朋友共花207元,每位小朋友花多少元?平时票价多少元一张?课堂小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学生总结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要适当补充总结)五、堂清检测(一)出示检测题(1—2题必做,3题选做,4题思考题)1、夺红旗。(1)8÷2=30÷2=40÷4=0÷4=64÷2=80÷2=39÷3=48÷2=84÷4=63÷3=(2)800÷2=0÷3=500÷5=6000÷2=69÷3=88÷8=8000÷2=82÷2=96÷3=77÷7=2、一个压力锅180元,一个碗6元。一个压力锅的钱可以买几个碗?3、小明和妈妈要整理88张照片,每页可以放6张。至少需要多少页?4、家兔能活8年,马的寿命是家兔的6倍,马能活多少年?(二)堂清反馈:作业布置教材P28页做一做。教学反思:第课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1)教学内容教材P29页例6,P30页练习七相关习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笔算除法的计算能力,养成验算的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能熟练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1、导入新课复习导入2、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二、自主学习(一)出示自学提纲(1)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2)根据条件和问题你想怎么计算?(3)试着算一算,在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4)想一想除到十位是“0”,“0”除以3等于多少?在哪一位上面商“0”?不写行不行?(5)这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种算法最好,为什么?(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49页例1,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n(三)自学检测505÷5=       6018÷6=      6015÷3=强调简便写法。三、合作探究(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引导学生正确地计算,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发现、收集学生存在的问题)(二)师生互探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1)让学生提出不会的问题,并让学生解决。(2)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生遗留的问题。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做法的同学汇报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3、在计算的过程当中我们要注意什么?0的书写位置:计算到十位时,由于被除数是0,0除以3得0,所以十位要商0。0和除数3相乘得0,0减0得0。4、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向学生说明中间用3除0的那一步,可以省略。并要求学生用虚线圈起来。四、达标训练(1--2题必做,3题选做,4题思考题)1、算一算。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3)615   6)6245)517    4)8262、列式计算。480÷4=350÷5=408÷4=402÷2=980÷72=900÷6=3、当一回小医生(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01              1  7 5)515  4)428  5                  4          5                28   5               28    0            04、笔算804÷4与750÷5,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课堂小结:今天同学们表现得很出色,谁来谈谈自己的收获?五、堂清检测(一)出示检测题(1—2题必做,3题选做,4题思考题)1、列式计算。609÷3=570÷3=707÷7=310÷8=840÷7=604÷2=2、用一根208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边长多少厘米?3、飞机每小时约飞行900千米,汽车每小时约行驶90千米,人每小时约行5千米。飞机的速度是人步行速度的几倍?还能提出别的问题吗?4、3位老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怎样买票合算?票价成人10元学生6元团体6元(二)反馈:作业布置教材P30页1、2、3题。板书设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1)309÷3=103420÷3=140  103          1 40    3)309  3)420\n     3                 3            9             12           9              12          0                  0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如果商不够1,要写0占位课后反思:第课时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2)教学内容课本第31页例7。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的一般方法。②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讨论交流让学生理解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的算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②培养学生类比迁移、自主探究新知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一位数除多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以及被除数十位上的数为什么要移下来。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一)导入新课1、口算。0÷5=50+500=0×8=8-0=3000÷5=8000÷2=0÷10=0+12=2、解答题。(只列式不计算)游泳帽每顶8元,游泳衣每件112元。一件游泳衣的钱可以买几顶游泳帽?3、揭示课题: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2)(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二、自主学习(一)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31页例7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1、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2、你想提什么问题?3、说一说用什么方法来解决例7第(1)题?并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4、说一说用什么方法来解决例7第(2)题?并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二)学生自学(自学教材P31页例7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三)自学检测练一练。408÷4=306÷3=654÷4=242÷6=209÷3=923÷9=三、合作探究(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n(引导学生进行口述表达,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发现学生自学情况)(二)师生互探1、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方法的同学汇报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算法1:算法2:208        208    4)832  4)832     8                8           3             32         0              32        32032      0     2、师生交流。(1)商中间为什么写0?(3÷4不够商1,所以写0)(2)为什么可以省略3÷4这一步?(简便)(3)你喜欢哪种写法?为什么?(两种写法都是正确的,但第2种方法,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4)你认为商末尾有0的这种类型的除法计算要注意什么?3、巩固训练:做课本31、32页的做一做。四、达标训练练习八第1题。板书:在除的过程中哪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商0占位。最高位是除数的倍数,十位比除数小商中间一定有0。课堂小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学生总结不完整的地方,教师要适当补充总结)五、堂清检测(一)出示检测题(1--2题必做,3题选做)1、2、练习“做一做”。505÷5=204÷2=560÷4=720÷6=3、选择题。  ⑴346÷6商的最高位是( )。①百位②十位③第二位⑵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 ①两位数②三位数③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⑶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 ①一定有0②没有0③无法确定(二)堂清反馈:作业布置练习八第4、5、6题。板书设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2)算法1:算法2:208        208    4)832  4)832     8                8           3             32         0              32\n        32032课后反思:第课时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整理与复习复习内容课本第35页1、2、3题,练习九1---6题。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回顾和整理,使学生形成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认识、结构,掌握口算、估算、笔算的基本方法。②通过判断商的位数,估算近似值等练习,进一步掌握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掌握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特点。③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合理性以及熟练程度。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口算、估算和笔算的能力,认识除法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熟练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商的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1、导入新课整理和复习可以使学过的知识更条理、更系统。这节课我们来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2、板书课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整理与复习3、展示复习目标(见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二、自主学习(一)出示复习提纲1、四人为一组,用适当的方式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作一个概括性的整理。可以用文字、表格或图表等方式表示出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2、看谁说得又对又快。(1)口算240÷3=90÷3=80÷2=270÷9=15÷5=(2)在估算时,通常用()法,把两、三位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数来计算。3、估算。440÷9≈181÷2≈323÷4≈71÷8≈194÷6≈(完成上面的习题并说说估算的方法)4、计算。576÷3=567÷9=672÷6=399÷7=(想一想: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5、大众电影院楼下有924个座位,是楼上座位的3倍,楼上有多少个座位?6、一个城市去年建了216个人工鸟巢,今年建的人工鸟巢是去年的2倍,今年建的人工鸟巢有多少个?(二)学生自主复习:(学生对照复习提纲,快速浏览课本13——32页内容,并完成复习提纲的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三、合作探究(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学习小组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它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n(二)师生互探让学生先展示自己整理的内容,让全班学生看,然后大家对展示的内容给予适当的评价。教师将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向学生展示,对着结构图,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知识。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2、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3、笔算除法是一位数的除法要注意什么?4、被除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怎么计算?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四、达标训练1、完成课本第35页“整理和复习”第2------3题。2、丁小林家到学校有450米,他每天上学大约走8分钟,他每分钟大约走多少米?3、三年级的225名学生要乘5辆车去春游,如果每辆车坐的人一样多,每辆车应该坐多少人?注意第2题“大约”表示什么?应该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全班讲评。课堂小结:谈谈自己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五、堂清检测X|k|B|1.c|O|m(一)出示检测题(1—3题必做,4题选做,5题思考题)1、直接写得数。36÷4=0×7=84÷6=180÷3=96÷8=560÷8=0÷25=280÷4=542÷6=640÷8=810÷9=627÷9≈481÷6≈812÷9≈2、计算。1240-168÷7675+301×6454÷6435÷5×9(333-125)÷8116×(926-919)852÷6278÷43、服务部运来8盒乒乓球,每盒12个,4天卖完,平均每天卖出多少个?4、一辆小轿车可坐5人,一辆大客车比小轿车多坐35人,一辆大客车坐的人数是小轿车的几倍?5、要使余数最大,被除数、余数各应填几?()÷21=20……()(二)堂清反馈:作业布置课本练习九第1----6题。板书设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整理与复习(1)口算除法:估算整理与复习(2)笔算除法:一位数除两、三位数(3)除法的验算:利用乘法验算除法(4)被除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商中间、末尾有零的除法第课时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单元测试\n第三单元统计第课时简单的数据分析(1)教学内容教材P38页例1,P40页练习十1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②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过程与方法:①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②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③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②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重点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教学准备每人一张空白的统计图(纵向),四人小组一张空白的格子图。教师准备一些空白统计图(横向)。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天气越来越热了!你们喜欢喝什么品牌的矿泉水呢?师:是的,市场上有这么多品牌的矿泉水,超市的李叔叔也统计了6月3日~9日的几种矿泉水销售情况。师:说说,你从统计表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师:你能将这些信息制成纵向条形统计图吗?(请同学们自己制作统计图)在纵向条形统计图中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一格表示多少?你们还有什么疑问?统一矿泉水的销售量是多少?B矿泉水的销售量是45箱。你能将B矿泉水的数据填入统计图中吗?(格子不够)\n2、揭示课题:简单的数据分析(1)(二)出示学习目标(见教学目标1)二、自主学习(一)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38页例1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1、说说,你从统计表中获得了哪些信息?2、你能将这些信息制成纵向条形统计图吗?(请同学们自己制作统计图)3、在纵向条形统计图中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一格表示多少?4、你们还有什么疑问?B矿泉水的销售量是多少?B矿泉水的销售量是45箱。你能将B矿泉水的数据填入统计图中吗?(有时候纸的空间太小,不够画出这样纵向的条形统计图,那怎么办呢?)你们想到了哪些方法?(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38页例1,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三)自学检测生独立画出横向条形统计图,并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1、横轴表示什么?一格表示的数量是多少?2、纵轴又表示什么? 3、根据横向统计图上的数据,你知道了什么?4、你认为应多进哪种矿泉水,为什么?5、请你再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解决?三、合作探究(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发现学生不同的解法)(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设计好的横向条形统计图。)(二)师生互探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同学汇报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A:交流汇报展示自己本组设计的条形统计图。B:师肯定学生的创作,并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C:全班学生再说说横向条形统计图横轴、纵轴、每一小格表示的意思。横轴表示矿泉水卖出的数量,纵轴表示各种不同品牌的矿泉水。D:师小结:你看,统计图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帮我们决策。(三)生生互探质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请提出来,让同学们帮你解决,好吗?四、达标训练1、练习十1题。A:看横向统计图,说说统计图各部分表示的意思。(同桌交流)B:根据统计图,回答题后的三个问题。2、练习册P28第三单元评价1题。根据图中的信息,将表格填完整。并说明理由。3、练习十5题(思考题)。★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你对自己、同学这节课学习的表现如何评价?五、堂清检测(一)出示检测题(1题必做,2题选做)1、练习册P20页练习与巩固题。2、练习册P20提高与创新题。(二)堂清反馈:作业布置(略)\n板书设计简单的数据分析(1)横向统计图:横轴代表数量纵轴代表项目教学反思:第课时简单的数据分析(2)教学内容教材P39页例2,P40页练习十2—5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看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看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会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教学难点 起始格与其它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一)导入新课1、谈话: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大家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体重、身高等(出示班级座位图),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一眼就能够看得明白、清楚吗?2、揭示课题:简单的数据分析(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二、自主学习(一)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39页例2,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1)观察,这个统计图和前面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2)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它格呢?这样画有什么好处?(3)引导学生按照示例,把其余的条形补充完整。(4)小组讨论:在什么情形下使用这种统计图?它的优点是什么?(5)根据上面两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解决吗?(6)与课本39页下“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比较。发现哪些同学的身高、体重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同学在正常值以上?(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39页例2,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三、合作探究(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发现学生不同的解法)(二)师生互探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方法的同学汇报自己的思路与方法。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统计图中怎样一目了然地看出每个同学的身高、体重是在正常值以上还是正常值以下?(引导学生在统计图上用一条虚线画出正常值,再直观地比较。)3、引导学生为这些体重超正常值的同学出谋献策。(实践作业)让学生从报纸、书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统计图表,并找出相应的信息,可以培养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四、达标训练教材40——41页2题、3题。\n★课堂小结:通过完成这一份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五、堂清检测(一)出示检测题(练习十4题必做,5题选做)(二)堂清反馈:作业布置(略)板书设计简单的数据分析(2)纵向统计图:横轴代表项目纵轴代表数量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可以不一致教学反思:第课时平均数(1)教学内容教材P42页例1及练习十一1、2、3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熟练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掌握求一组数据平均数的方法,理解统计的意义。(2)通过求平均数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统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计算与统计的能力。X|k|B|1.c|O|m教学重点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在统计过程中提高运算的正确率。教具使用小黑板。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一)导入新课1、有40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应分几个苹果?2、每个小朋友平均每天收集4个空矿泉水瓶,10个小朋友一天共收集多少个空矿泉水瓶?(二)板书课题:求平均数(1)(三)出示学习目标(同教学目标)二、自主学习(一)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42页例1,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1、例1中共有几位小朋友在收集矿泉水瓶?分别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2、求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3、平均每个小朋友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4、根据题意列式解答。(二)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进行自主学习。(三)自学检测(16+17+16+19)÷4(20+22+24)÷3三、合作探究\n(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互相交流,把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小组或教师讲解。)(二)师生互探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2、汇报解题思路,教师及时板书。四、达标训练四川汶川地震后,三年级全体学生向灾区捐款,三(1)班捐款138元,三(2)班捐款117元,三(3)班捐款96元,三(4)班捐款125元,平均每班捐款多少元?★课堂小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五、堂清检测(一)出示检测题根据下面两个统计表回答问题四所小学植树情况统计表(单位:棵)实验小学绿光小学解放小学英才小学106145150203英才小学参加植树的班数统计表(单位:个)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3221、平均每所小学植树多少棵?2、英才小学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二)堂清反馈:作业布置教材P44页练习十一1、2、3题。板书设计平均数(1)(14+12+11+15)÷4=52÷4=13(个)答:平均每人收集13个矿泉水瓶。教学反思:第课时平均数(2)教学内容教材P43页例2,P45页练习十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巩固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重点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教具使用小黑板。一、目标导学(一)复习导入\n1、师出示一杯水,告诉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这杯水分别到入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吗?2、学生动手解决,并交流解决的方法。3、揭示课题:平均数(2)(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二、自主学习(一)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43页例2,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1、同学们猜一猜:穿兰色衣服的是什么队,穿黄色衣服的是什么队?2、你认为哪一队的身高高?并说说理由?3、出示统计表,组织学生收集有关数据,根据统计表估一估,两队的平均身高分别是多少?并说说估的方法。4、同桌合作,一人求欢乐队的平均身高,另一人求开心队的平均身高,然后比较哪一队高?(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43页例2,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三)自学检测(1)穿兰色衣服的是()队,穿黄色衣服的是()队。(2)欢乐队的总体身高是(),开心队的总体身高是()。(3)欢乐队的平均身高是(),开心队的平均身高是(),()队的平均身高高。三、合作探究(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发现学生不同的解法)(二)师生互探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方法的同学汇报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3、同时教师板书两队的相关情况总体身高人数平均身高欢乐队开心队4、总结:①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②在生活中我们要合理饮食,才能使身体更强壮。四、达标训练1、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要通过求平均数来解决一些问题。2、做课本练习十一第4题。五、堂清检测(一)出示检测题课本练习十一第5题。(二)堂清反馈:布置作业练习册27页相关习题。板书设计平均数(2)总体身高÷人数=平均身高欢乐队开心队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教学反思:\n第课时统计整理与复习复习内容复习教材P38-43页教学内容,完成P44-45页练习题。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复习巩固简单的数据整理,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②熟练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③利用所学的知识绘制横向、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过程,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学会求平均数。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复习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能绘制简单的横向、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复习难点根据统计图或者统计表解决问题。教学用具小黑板或课件。复习过程一、目标导学(一)导入新课整理复习可以使学过的知识更条例、更系统,本节课我们针对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复习。(揭示课题:统计整理与复习)(二)展示课堂目标(见教学目标1)二、自主复习(一)出示复习提纲复习提纲(快速浏览教材38—43页内容,并完成复习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1、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看谁整理得既全面又准确。(选派整理较好的学生进行展示,不足之处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完善)2、教材P44页练习十一中的第二题3、新华小学为西部“希望小学”捐书情况统计表:年级一二三四五六数量∕本199318205244125259(1)新华小学平均每个班级捐书多少本?(2)二年级平均每人捐3本,这个年级共有多少人?(3)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生学情)(二)学生自主复习(学生对照复习提纲,浏览教材页内容,并完成复习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三、合作探究(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在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成员或教师帮助解决)。(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及时了解学情)(二)师生互探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分组方法:异质分组,汇报顺序:3、4号先汇报,1、2号作补充,不同的方法说出每一步的思路)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方法的同学汇报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3、在求平均数时应该注意什么,简述思路。(可举例说明,也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这是个难点)四、达标训练三年级4个班同学收集废纸情况统计图:\n班级一二三四数量∕千克139611(1)平均每个班收集()千克废纸。(2)()班和()班收集废纸的数量超过平均数。(3)三班比平均数少()千克。(4)如果每千克废纸能卖6角钱,他们收集的废纸一共可以卖多少元钱?(选做题)(5)分别画出表格相对的横向、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思考题)★课堂小结:谈谈自己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学生总结不到位的,教师可作补充总结)五、堂清检测(一)出示检测题(1题必做,2题选做,3题思考题。)1、练习册P28第一题。2、练习册P29第四题。3、练习册P29第五题。(二)检测反馈:作业布置练习册P28——29页2、3题。板书设计统计整理与复习纵向统计图:横轴代表项目纵轴代表数量横向统计图:横轴代表数量纵轴代表项目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教学反思:第课时单元测试第四单元年月日\n第课时年月日教学内容教材P46—49例1例2,P50—51练习十二1—7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的天数和平、闰年判断方法。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究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求知识的精神;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平、闰年的判断方法。教学用具不同年份的年历卡、课件。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一)导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学过一小时等于六十分,一分等于六十秒。这句话有哪些表示时间的单位?生:(回答)时分秒师:对!时分秒是我们已经学过的表示较短时间的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表示较长时间的单位:年月日。(板书:年月日)(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二、自主学习(一)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47例1P49例2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1、完成例1中的题目,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新课标第一网2、完成例2中的题目,说说你是怎样想的?3、完成P48下面“做一做”和P49下面“做一做”.(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进行自学,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三、合作探究师:任意选择一张年历卡,一边仔细观察,一边思考问题,再与小组交流。带着问题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你选择的是哪年的年历卡?一年有多少个月?哪几个月的天数是31天?哪几个月的天数是30天?二月有多少天?全年有多少天?汇报成果。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巧记大、小月。歌谣法;歌诀法;拳头记忆法。认识平年和闰年。介绍平年和闰年。 四、达标训练(1题必做,2题选做,3题思考题)1、小组合作,完成统计表。观察统计表,发现规律。1997——2008年二月的天数统计表年份二月的天数平年还是闰年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n20052006200720082、在闰年年份后面画“√”。2004年()2000年()1998年()2600年()1962年()2030年()3、思考题:我的生日月份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日子数比月份数少4。我的生日是几月几日?课堂小结:谈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温馨提示:说说“四年一闰”、“四百年一闰”的道理)五、堂清检测(一)出示检测题(1、2题必做,3题选做,4题思考题)1、摘取机智水蜜桃(1)一年有365天。()(2)凡是单数的月份都有31天。(  )(3)小明出生于1988年2月29日。()2、摘取智慧苹果。(1)15个月=()年()个月。(2)8月1日的前一天是()月()日。(3)3月30日的后一天是()月()日。3、摘取聪明葡萄。(1)小红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是两个月,你知道小红是哪两个月在外婆家的吗?(2)一个人出生以后过了10个生日,猜猜他可能是多少岁?4、思考题:(1)在367个同一年出生的儿童中,至少有几人在同一天过生日?(2)2005年的10月1日是星期六,2006年的10月1日是星期几?(二)堂清反馈:作业布置1、看一看今年的日历,那几个日子有特别的意义?(1)教师节是()月()日,星期()。(2)中国共产党的生日是()月()日,星期()。(3)儿童节是()月()日,星期()。(4)我的生日是()月()日,星期()。(5)你还知道那些节日,在星期几?2、小强2006年满10岁,只过了2个生日,他是()年()月()日出生的。3、1995年是()年。4、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2009年一共有365天。()(2)2007年2月只有28天。()(3)1994年是闰年。()(4)2008年11月份有4个星期零2天。()(5)今年9月份有31天。()板书设计31天: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一年12个月30天: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平年365天28天(平年)29天(闰年)闰年366天二月教学反思:\n第课时二十四时计时法教学内容教材P52内容,P53例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理解1日=24时;知道24时计时法;能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不同,并会进行两种计时方法的互换。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建立较强的时间观念,学会珍惜时间。教学重点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难点区别两种计时方法,并能进行互换。教学用具钟表、课件。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一)故事导入师:我们都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由于兔子过分自信,在比赛途中睡了一觉,最后输给了乌龟。其实,兔子可不服气了,决定和乌龟再比赛一次,他们决定第二天6时进行第二次比赛。到了第二天下午6时,兔子一蹦一跳地来到了比赛场地。“咦,怎么一个人也没有呢?”兔子心想:“这胆小的乌龟恐怕是不敢来了呢?”正在这时,树上的小鸟叫起来:“懒兔子,你怎么现在才来,早上6时干什么去了?因为你比赛缺席,大伙一致认为你这次比赛又输了!”兔子一听,一下子就呆了,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1、为什么这次比赛兔子又输了呢?2、学生自由回答。3、师:原来是兔子把比赛的时间搞错了!在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这样的误会,有没有一个好办法可以避免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板书课题)(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二、自主学习(一)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52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1、观察P52上面的情景图,说出从图上获得的信息。2、什么是24时计时法?3、用24时计时法怎样来计算时间?(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进行自学,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三)自学检测|m1、填空:从()时到()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按24时计时法下午2时是()时,晚上7时是()时。2、结合实际用24时计时法说一说,每天起床、上下学、吃饭、休息的时间。三、合作探究(一)小组互探(二)师生互探1、交流体验感知1日=24时。究竟什么是24时计时法?它又是怎样表示时间的呢?借助钟面看一看(课件演示钟面转动的过程)。1日就是一天,时针正好转动两圈。新的一天从夜里12时开始(即24时),接下去是凌晨1时……钟表停在早上6时,这是什么时间?同学们在干什么?钟表停在上午8时,这是几时?同学们在干什么?钟表停在上午12时,这是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从中午12时再接着走下去,是什么时间?如果用24时计时法接着往下数,该是几时?夜里12时用24时计时法该怎样表示?夜里12时表示1天结束了,又意味着第2天开始,时针一天共转了几圈?是几时?1日是多少小时?2、引导归纳:当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或晚上的时间时,要用原来的数加上12\n,也就是时针走第二圈所指的时刻分别加上12。3、自学例3。四、达标训练(1、2题必做,3题选做,4题思考题)1、P53上面“做一做”。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8时就是下午8时。()工人上午8:00上班,下午16:30下班。()深夜12时就是24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3、周日小强在家学习,时间是这样安排的:上午8:30——9:20学习语文;上午9:50——10:30学习数学;下午2:30——3:25学习英语。小强一共学习了多长时间?4、足球比赛从19:30分开始,经过120分结束,结束时是几时几分?课堂小结:谈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五、堂清检测(1、2、3必做,4题选做,5题思考题)(一)出示检测题1、用24时计时法表示出下面的时刻。下午3时()上午10时()晚上10时()2、用普通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6时()12时()5时30分()24时()23时59分()16时()3、小华每天早上7时半到校,11时50分放学。他上午在校多长时间?4、北京开往某地的火车,早上5时54分开车,19时55分到达。路上用了多少时间?5、春节期间小明到北京旅游,前后用了5天,这5天日期表示的5个数之和正好是55,小明到家的这天是几月几日?(二)堂清反馈:作业布置P54练习十三。教学反思:第课时24时计时法教学内容教材P52—53页上的内容,P54页练习十三第1、2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②会进行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互换。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主动参与知识的交流,充分体验到探究24时计时法的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学重点认识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教学难点会进行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互换。教学用具课件、钟表。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一)导入新课B|1|m1、课件出示百货商场营业时间9::00—21:00,提问:9::00是几时?21:00是几时?\n2、揭示课题:像21时也是晚上9时,晚上9时是我们常用的普通计时法,是在时间前加上中午、晚上这些词表示的时间更清楚,叫普通计时法。人们为了计时的简便,就采用了一种新的计时法,像21时、15时、24时等24时计时法。3、提问:你在什么地方还见过这样表示时间的方法?(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二、自主学习(一)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52页上内容,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1、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钟表,拨一拨,想一想:(1)一天里时针走了几圈?第一圈从什么时间走到什么时间?第二圈从什么时间走到什么时间?(2)一天一共有多少个小时?你能在钟面上把它数出来吗?(3)自己体验一天24时中,各个时间段你都在干些什么?(4)什么叫24时计时法?0时也是几时?它表示哪些意思?(5)观察P52页中间钟面上有什么?内圈的数表示什么?外圈的数表示什么?内圈和外圈的数有什么关系?(6)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有什么异同点?它们相互换算的方法各是什么?(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52页,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三)自学检测:填空。(1)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圈,共()小时。经常采用以()时到()时的计时法,通常叫24时计时法。(2)把普通计时法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早上6时()下午4时()晚上10时()(3)把24时计时法用普通计时法表示。8:00()18:00()23:50()三、合作探究(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二)师生互探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2、体验一天24时中,各个时间段你都在干什么?。(温馨提示:重点体验0时、6时、12时、21时你在干什么?)3、钟面上内圈数和外圈的关系(温馨提示:内圈:表示12时之前的时间。外圈:表示12时之后的时间。内圈和外圈相差12时。)4、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异同点(温馨提示:相同点:凌晨、早上、上午、中午时数相同。不同点:下午、晚上时数不相同时数加12就是对应的24时计时法的时数,13时至24时时数减12就是普通计时法的时数,但要加上“上午、下午”等词。)四、达标训练1、连一连。开始睡觉中午吃饭下午放学15:3012:0021:002、判断:(1)夜里12时就是24时,也是第二天0时。()(2)下午5时30分是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3)14时15分是下午2时15分。()(4)18时就是下午8时。()★课堂小结:这节课你都学会了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疑问?五、堂清检测(一)出示检测题(1—4题必做,5题选做,6题思考题)1、连线:上午9时2:0022:0019:40下午3时晚上7时40分晚上10时9:0015:00凌晨2时\n2、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早上6:30()中午12:00()凌晨2:00()晚上10:25()下午5:20()晚上12时()3、用普通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6时()12时()5时30分()24时()23时59分()16时()4、和平街新设一个邮箱需要在邮筒上标出取信时间,已定每天取3次信,早上8时30分第一次取信,以后每隔4时取一次信,请标出每次取信的时间。第一次:8:30第二次:第三次:(二)堂清反馈:教学反思:第课时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内容教材P53页例3,P54页练习十三第3、4、5、6、7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有关计算。新课标第一网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难点灵活地进行经过时间的计算。教学用具课件、钟表图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一)导入新课1、复习导入提问:什么叫24时计时法?举例说明。2、请在钟面上表示出下列时间。(小黑板出示)上午8:00中午11:3014时20分16时50分3、提问:上期中我们学习的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是什么?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板书课题)(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二、自主学习(一)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53页例3,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1、观察例3的主题图,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2、例3中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的算法是什么?3、你还有什么不同的算法?(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53页,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三)自学检测1、根据箭头所指的时刻,填出经过的时间。(1)6:00 经过(  )小时12:00 经过(  )小时15:00(2)15:00经过()时()分18:40经过()时()分21:002、解决问题。(1)百货商店营业时间是7:30----20:30,这个商店每天营业时间有几小时?(2)学生早上7:50开始上课,下午4时45分放学,学生一天在校多长时间?三、合作探究\n(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二)师生互探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2、教师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汇报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3、板书例3中不同的计算方法。(1)普通计时法计算:17时45分=下午5时45分下午5时45分-下午2时40分=3时5分(2)24时计时法计算:下午2时40分=14时40分17时45分-14时40分=3时5分四、达标训练1、填空17时---下午()晚上9时10分----()155分=()时()分20:30---晚上()下午1时----()凌晨1时--()2、解决问题(1)一画展每天开放时间是8:00---17:00,此每天展出多长时间?(2)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什么时候结束?★课堂小结:这节课你都学会了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疑问?五、堂清检测1、观察下表,计算出火车运行的时间填在表中。车次始发站开点终点站到点运行时间T11北京10:22沈阳19:29T21北京18:00上海第二天8:00T42西安17:48北京第二天7:232、阳阳每天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6时起床,她一共睡了多长时间?3、课外活动从16:30分开始,经过1小时20分,几时几分结束?营业时间:中午11:00—14:00晚上17:00—20:304、春风饭馆。(1)春风饭馆一天共营业多长时间?(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二)堂清反馈:板书设计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1)普通计时法计算:17时45分=下午5时45分下午5时45分-下午2时40分=3时5分(2)24时计时法计算:下午2时40分=14时40分17时45分-14时40分=3时5分教学反思:第课时制作年历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57页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年、月、日的知识。2、过程与方法:应用年、月、日的知识,体验数的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讨论交流意识和互相学习的精神。教学重点及难点1、制作年历的方法2、在制作过程中,从年具体到月再具体到日。教学用具\n整本年历、单张年历、台历、书历等。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一)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年历?(整本年历、单张年历、台历、书历等),小朋友们真有教学眼光,谁能把自己的年历拿上来展示一下?有目的让四名学生上台展示,并让每个学生说一说自己收集的年历有什么优点?你欣赏其中的什么?(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二、自主学习(一)自学提纲(自学教材第56页—57页内容并完成以下问题。)1、制作年历的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2、制作年历首先要确定什么?然后确定什么?最后用颜色区别出什么?3、制作年历还要知道什么?(每月的重大节日是星期几?)(二)学生自学(对照自学提纲自学,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三)自学检测口答:1、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是大月,各有几天?哪几个月是小月,各有几天?平年、闰年二月各有几天?一星期有几天?2、制作年历的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哪四个部分?制作年历首先要确定什么?然后确定什么?最后用颜色区别什么?制作年历还要知道什么?三、合作探究(一)小组互探(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学习,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发现学生不同的解法。)(二)师生互探1、想制作明年的年历,但不知明年的1月1日是星期几?2、不知道明年二月份是几天?3、不知道其他重大的节日各是星期几?四、达标训练(1——3题必做,4题选做)1、想一想,填一填。(1)一年有()个月,其中大月有()个,每月有()天,小月有()个,每月有()天。闰年全年有()天,合()个星期零()天。平年二月有()天,闰年二月有()天。(2)元旦是()月()日,这个月有()个星期零()天。2、判断。(1)小刚的生日正好是在2月30日。()(2)1900年、1996年、2008年和2009年都是闰年。()(3)制作年历第一步是先确定1月1日是星期几。()3、把2004年9月份的日期填完整并标出教师节这一天。2004年9月154、春节期间到北京旅游前后用了5天,这5天日期表示的5个数之和正好是55,小明到家的这天是几日?总结年历的作用。问题:大家制作的年历如此精美,可以用他来做什么?预设:1、查日期,了解时间。2、制定学习计划。3、将全班同学的生日圈起来,到时候送去祝福。五、堂清检测(一)出示检测题1、将2004年2月份的日历补充完整。\n2004年2月日一二三四五六18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10月1日是()周年。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7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7月1日是()周年。李叔叔是1972年3月3日出生的,到今年3月3日,他是()岁。小红的妈妈到2006年刚好40岁,但她只过了10年生日,猜猜小红的妈妈是()月()日出生的。(二)、堂清反馈:板书设计制作年历制作年历的步骤:调查、收集各种类型的年历讨论与制作:首先要确定1月1日是星期几,然后确定整体的形式,每列4个月排3行,最后用颜色区别出休息日。展示与交流运用教学反思:第课时年、月、日整理与复习复习内容复习教材第47页——57页教学内容。复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充分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2)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进一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2、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和24时计时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直观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从而体会时间的可贵和学习的乐趣。复习重点1、掌握年、月、日等方面的知识。2、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3、能进行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转换。复习难点1、简单的判断方法。2、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目标导学(一)导入新课1、谈话引入:第四单元学了哪些知识?现在对本单元进行整理与复习。2、揭示课题:年、月、日整理与复习。(二)展示教学目标二、自主复习(一)出示复习提纲\n复习提纲(快速浏览教材第47页——57页内容;并完成复习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出标注)1、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看谁整理得既全面又准确。2、年、月、日的基本知识。(二)填空:1、一年有()个月,其中()个大月,()个小月,大月有()月、()月、()月、()月、()月、()月、()月,都有()天;小月有()月,()月、()月、()月,都有()天;平年二月有()天,闰年二月有()天。2、公历年是()的倍数一定是闰年。平年全年有()天,闰年全年有()天。3、公元2000年共有()天,这一年共有()个星期零()天。(三)学生自主复习:对照复习提纲自主复习,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三、合作探究(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二)师生互探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方法的同学汇报自己的解题思路方法。四、典例示范例1: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上午7时:()中午12时:()下午4时:()晚上10时:()晚上12时:()凌晨2时:()例2:用普通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9时:()12时:()24时:()21时:()13时:()11时:()让生比较两种计时法的相同点、不同点。课堂小结相同点:凌晨、上午、中午时数相同。不同点:下午、晚上时数不相同,要把时数加12就是相对应的24时计时法的时数。13时至24时的时数减去12就是普通法的时数,但要加上“上午、下午”等词。五、堂清检测(一)出示检测题(1—3题必做,4题选做。)1、填空(1)3年=()个月,28天=()个星期,36小时=()天()小时(2)2000年是()年,全年共有()天,合()个星期零()天。2011年2月有()天。(3)采用0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     )。(4)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转换。16:00(   )   7:00()  14:00()2、我来当裁判。(对的打√,错的打╳)(1)小东出生于1998年2月29日。  ()(2)爸爸出差到9月31日才能回来。  ()(3)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定是闰年。 ()(4)小方从17:00开始做作业到18:10完成,小军从18:00开始到18:30完成,两人做作业花的时间一样长。()3、解决问题。(1)填表节目开始时刻21:308:45节目结束时刻22:1016:20所用时间1小时40分2小时30分(2)甲乙两地相距320千米,一辆汽车上午9时从甲地出发,下午2时到达乙地,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3)新华书店平均每天卖出《十万个为什么》20本,照这样计算,10月份一共可以卖出多少本?\n(4)小强说:我的生日比国庆节晚一天;小华说:我前天过的生日。你能猜出每个人的生日是哪一天?(二)检测反馈:板书设计年、月、日整理与复习我们学过的常用时间单位有:()、()、()、()、()、()。公历年份是()倍数的一定是闰年。一年有()个月,其中每个月31天的有()、()、()、()、()、()、()共有七个月,每月有30天的有()、()、()、()共四个月,二月份平年有()天,闰年有()天,平年全年有()天,闰年全年有()天。教学反思:第课时单元测试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位数第课时:口算乘法教学内容:教材第5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四第1~5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能正确、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和认真口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教具准备:挂图、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学过的口算方法1、口算下面各题。30×450×530×4300×7200×812×443×233×323×311×72、说一说30×4、300×7、12×4的口算方法。二、快乐体验,探索新知1、教科书第58页例题1的。(1)运用挂图呈现邮递员送报纸、送信的情景。(2)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的内容,想一想可以提什么问题。(3)教师:大家刚才提了很多问题,那如果邮递员工作了10天,他要送多少份报纸?如果工作了30天呢?出示例题1:邮递员平均每天送300份报纸,工作了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工作了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2、研究口算的方法。(1)请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300×10300×30\n(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小结:整百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百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这一种方法最为简便。3、出示例题1的后半题:邮递员平均每天送60封信,工作了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了30天要送多少封信?学生独立列式并口算出正确的结果,教师讲评时要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小结:整十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4、练一练:完成教科书第58页的做一做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集体订正。讲评时提问:80×10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过程12×200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过程三、巩固运用1、教材第69页的练习十四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提问:你是怎样算的,说一说口算的过程。2、游戏。(完成教科书第60页的练习十四第2题)贴出香蕉摘下来。最后,比一比哪一组摘的香蕉多。3、教材第60页的练习十四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学生完成后,请几位说一说这一道题解题过程和结果。4、教材第60页的练习十四第4题。(1)让学生独立完成前一个问题。然后教师讲评。(2)第2个问题要我们求什么?要求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知道邮递员一天的工作时间。邮递员每分钟行100米,那2小时大约行多少千米?如何解答这一道题,请同学们以4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一下。四、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五、课堂作业练习十四第5题。教学反思: 第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教学内容:教材第59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四第7~8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景,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过程与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教学重难点:会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教具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39、74、68、99、17、442、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28×462×789×712×837×381×6二、亲身经历,探索新知1、出示例题2的主体图。引导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叙述一下主体图向我们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师里的哪些信息?2、教学例题2。教师:根据画面的内容,口头编一道应用题。\n出示例题2:多媒体教室一共有18排,每排过程与方法个座位,现在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1)教师:这一道题只要我们判断多媒体教师能否坐得下350名同学,因此不用大家计算,只要估一估就可以了,大家想应什么方法估算?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2)汇报: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方法一:18≈20过程与方法≈2020×20=40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方法二:18≈20过程与方法×20=44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方法三:过程与方法≈2018×20=36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小结:大家根据已学在估算知识,想出了三种方法,通过这一道我们知道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3)总结出估算的方法: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1、完成教科书第59页的做一做让学生看清题意,独立完成。然后教师讲评。提问:你是怎么估算的。2、完成教科书第61页练习十四的第7题。(1)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2)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课堂本上。然后教师讲评。3、完成教科书第61页练习十四的第8题。(1)理解题意,根据题目画面的内容说说从“学生已经种了93棵树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2)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四、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   第课时:综合练习教学内容:教材第61~62页练习十四第6、9、10、知识与技能、12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估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过程与方法:通过估算步骤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能正确进行口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思维条理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淀数学意识;人人参与口算,使学生佯称积极动脑、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1、练习十四第6题。比一比,那组摘得多?2、练习十四第9题:夺红旗小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头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请优胜组代表说一说你怎样估算的。3、练习十四第12题。独立完成,小组交流。二、估算练习1、练习十四第7题。(1)出示统计表,提出问题。(2)学生独立完成。(3)全班交流。2、练习十四第8题。(1)理解题意。(2)小组合作,收集估算所需要的数据,估算结果。(3)全班交流。\n3、练习十四第知识与技能题。(1)指导看图,弄清题意。(2)独立完成。(3)组织交流。三、课堂小结:通过练习,你有哪些收获?教学反思:  第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内容:教材第63~64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五第1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过程与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具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计算提问: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哪一位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2、口算27×2082×4052×6012×9018×3024×5019×7053×20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口算的。二、快乐尝试,探索新知1、出示教科书第62页的例题1。(1)出示主体图,根据画面内容,口头编一道题例题1:妈妈到书店买了一套书,共12本,每本24元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要求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该怎样列式?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教师:24乘2,我们已经回算,23乘12我们还没学过,这是用两位数乘的乘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提问:谁能把24乘12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呢?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3)汇报:一种可以把12本书分成10本和2本两部分,我们可求出10本书多少钱,再求出2本书多少钱,然后把这两部分的钱加起来的就是妈妈要付的钱。教师:刚才我们求妈妈买12本书用288元,计算时一共用了3个竖式,大家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这3个竖式给并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4)讲解24乘12竖式刚才的一不我们是先算什么?怎样算?教师讲评时用纸把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盖住。那计算2乘2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2乘4表示8个一,再算2乘2表示4个十,合起来是48,在48的旁边注明24×2的积。此时,教师揭去盖在第二个因数十位“1”的纸,并问:第二步要再算什么?怎样算?(第二步算的是10本书一共多少钱,用10乘24,得240,在240的旁边注明24×10的积)教师对着竖式说明: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用十位的1乘24就是用10乘24,先用10乘4得40,4要写在十位上,个位写0,再用10去乘2,得20,但这个2表示2个十,10乘2得到的20应该表示20个十,20个十就是200,所以这个2必须写在百位上,因此,要在240的旁边主抿4×10的积。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把10本书的钱和2本书的钱加起来,也就是把48和240加起来,得288。)\n说明: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这个零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掉。请一个同学复述一遍竖式计算的过程。(5)提问:这个竖式同前面的三个竖式有没有联系?哪种方法更简便?2、议一议: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3、引导小结,归纳笔算方法。三、巩固运用完成教科书第63页的做一做。(1)先看23×12,提问,两个因数分别是多少?69是用哪位数与第一个因数相撤的积,下一步应该用哪位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出的积是多少?23乘13得多少?(2)其余的题目独立完成,要求列竖式,最后教师讲评。四、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五、课堂作业练习十五第1题。教学反思:   第课时:不进位笔算乘法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64页练习十五第2~4题。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方法正确地计算。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口算下面各题15×319×453×861×714×1020×4250×6080×30700×2071×2056×4047×30二、指导练习1.计算:21×32,要求学生列竖式计算提问: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第一步先算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第三步再算什么?提问:42表示什么?竖式中,63表示什么?2.用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3.看谁算的快完成教科书第64页练习十五的第2题。学生完成后,教师讲评,重点要让学生说出计算的过程。4.教科书第64页的第3题根据画面内容,把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找出来,并想一想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羽毛球,该怎样列式?12×14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5.完成教科书第64页的第4题。自己分析画面内容,根据题目的问题,列式解答。并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三、课堂总结通过练习,你进一步学会了什么?教学反思:   第课时:笔算乘法(进位)教学内容:教材第65页例2、做一做,练习十六第1~4题。\n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过程与方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认真细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提出问题1、口算14×4030×2412×2050×2420×9037×100500×1036×3019×2080×2091×2035×402、列竖式计算24×1278×1133×2119×9提问:前三道题和最后一道题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3、课件呈现下围棋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放大棋盘,让学生观察棋盘结构。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接着,把棋子放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19×19。二、亲身体验,探讨计算方法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19。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2.组织交流。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3.师生评议。(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例如: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400个交叉点,但它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3)重点评议笔算。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尝试练习。用竖式计算第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可以让几个组的学生做前2道,另几个组的学生做后2道题。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2.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3.解决问题。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完成后,请学生向全班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4.游戏。贴出写有算式的南瓜卡片。用语言描述菜园里收南瓜的情境,请同学们帮助菜农收南瓜。让学生自由选择卡片,算对的就收获了这个南瓜。完成后,先检查是不是算对了,再比一比哪组学生收获的南瓜多。奖励优胜组。四、课堂总结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五、课堂作业练习十六第2、4题。\n教学反思:  第课时:笔算乘法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练习十六第5~8题。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口算23×3040×3060×70032×4080×7090×4265×100700×260×7248×2037×2087×30二、计算完成教科书第76页练习十六的第5题。让学生用竖式的方法独立完成,然后教师讲评,讲讲时要提醒学生哪一位上满几十要想前一位进几。三、解决问题完成教科书第67页练习十六的第7、8题。让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讲评时要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计算的过程。提醒:第8题,求的是56套明信片共卖多少钱?和每套明信片有12张,有没有联系?要让学生分析出每套12张是一个多余的条件。四、游戏活动完成教科书第67页练习第6题。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可多增加一些题目,有几道算式的结果要相同,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拿到一道算是二。算式的结果与蜜蜂身上的数相同的就可认为蜜蜂停在这朵花上。五、课堂小结教学反思:    第课时: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68~69页例及练习十二第1~4题。教学目标: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进行回顾和整理,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教学教科书第68页出示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让学生读一读故事内容,再请学生说一说这一篇故事主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提问:这篇文章大约有多少字?你想用什么办法解决?(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汇报:(1)一个字一个字地数,就能数出这篇文章一共有多少个字,但如果文章长的话,就不太适用。(2)先数每行有多少个字,一共有几行,就可以。教师:两种方法第二种比较适用,现在我们就采用第二种方法,算一算文章大约有多少个字?学生动手操作:(1)每行最多有过程与方法个字,但有许多行的字数都比过程与方法少,估算每行大约20个字左右,本篇文章共有13行,所以列式为20×13=260,这篇文章大约用260个字。提问:20×13你是怎样口算的?(2)每行最多有过程与方法个字,一共13行,列式:过程与方法×13。提问:两位数乘两位数,列竖式怎样算?二、完成教科书第69页练习十七的第1题。学生口算后教师讲评。提问:整十整百数乘数十数应该怎样算呢?三、完成教科书第69页练习十七的第2题\n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提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笔算时还应注意哪些问题。四、解决问题完成教科书练习十七的第3、4题。通过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分析,列式解答,对于学生的列式,要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五、课堂小结教学反思: 第课时单元测试第六单元面积第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n教学内容:教材第71页-74页面积的含义,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认识及“做一做”,练习十八的第1、2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在操作探究中,使学生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过程与方法: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正确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概念。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概念。教具准备:挂图、口算卡片电教媒体,常用面积单位模型。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教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个新的知识--面积和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和面积单位。二、实践经历,探究新知1、面积的含义。(1)教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个物体都有它的表面,黑板有黑板的表面,桌子有桌子表面,课本有课本的表面,我们的脸面有它的面。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学生:用手摸脸、桌面、书面,感受物体的表面。教师:①黑板的表面和桌面,哪个大?②数学课本和练习本的封面,哪个小?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动脑分析,回答后教师小结: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板书: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黑板的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黑板的面积比较大,练习本的封面比较小。我们就说;练习本的面积比较小。(2)出示图形:教师:观察这3个图形,说说哪个大?哪个小?(学生很容易看出哪个最大,哪个最小。)教师:通过以上比较我们知道围成的平面图形也有大小,我们把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做它的面积。板书: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3)概括面积含义。教师:什么叫面积呢?请同学们将这两句话合起来,用一句话来表示,想一想应该怎么说?学生:讨论、交流、发言。最后归纳面积概念。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2、面积单位。(1)出示一组图形(教材71页图),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 (2)教师: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我们不能全部靠眼睛看,或者用重叠的方法,我们要学会用其它方法。教师:我们能用什么办法知道它们面积的大小呢?(方格纸量)小组动手操作。汇报交流:哪个面积大?为什么?学生:第2个面积大,因为它含有15个小方格。而第1个只含有14个小方格。老师:如果我们不用统一大小的正方形纸片行不行?如果用统一大小的小圆片行不行?通过实验进行检验,得出不行?教师: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3)常用的面积单位。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几个面积单位到底有多大呢?①平方厘米的认识。教师:我们先来认识平方厘米(板书: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是多大呢?引导学生明确: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n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然后要求学生:第一:打个手势,来表示一下平方厘米的大小。第二:举例说明,哪些物体的表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第三:估一估,橡皮擦的正面(一个面)大约有多少平方厘米。笔盒上面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厘米。教师: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课桌面积。你有什么看法?怎么想?(不方便。最好用大一点的面积)。②平方分米的认识。教师:比平方厘米打一点的面积单位就是平方分米。然后让学生明确: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教师也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示意图,怎样要求学生做到:第一,用手势来表示一下1平方分米的大小。第二,举例说明。哪些物体的表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第三,估一估,桌面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窗户上一块玻璃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教师: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教室地板的面积,你有什么看法,怎么想?学生:不妨边。要用大一点的面积单位。③平方米的认识。猜一猜:比平方分米大一点的面积单位是什么?教师:什么样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刚好是1平方米?教师:你们能用手势做一个1平方米的大小吗?学生要4个人,4双手合围才能做出一个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的图形。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面积积大约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然后也让学生估一估黑板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估一估教室地板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在学生说面积单位时请全班学生打手势来表示大小。四、巩固加深课本第74页的“做一做”。练习十八的第1、2题。教学反思:   第课时 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比较教学内容:教材第74页-75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八的第3、4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概念。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合作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含义,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教具准备:常用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模型。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上一节课,我们都学到了哪些面积单位?它们时多大?你能用手势来分别表示它们大约有多大吗?2、我们学过的常用的长度有哪些,它们是多长?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常用的面积单位:厘米、分米、米。二、分析比较1、教学例1。(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出示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图形,让学生认真观察,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n让学生明确:1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是一条线段。它可以用来表示一个物体有多长,(有多少厘米);1平方厘米是一个面积单位,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它可以用来表示一个物体表面有多大。(有多少平方厘米)说一说:要测量笔盒的一条边有多长,应该用什么为单位?要测量笔盒的上面有多大,应该用什么为单位?(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学生分组讨论并动手操作。汇报交流:你是怎样做的?它们有什么不同?(3)比较1米和1平方分米。学生分组合作交流,再全班汇报。2、引导小结:三、巩固运用1、课本第75页的“做一做”第1、2、3题。2、数学游戏:教材75页。3、练习十八的第3、4题。第3题是面积的甲酸和周长的计算。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教学反思: 第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内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课本第77-78页中的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九的第1~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利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进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模型(符号例题要求)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教师提问:(1)什么叫面积?(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大约有多大(用手势来表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2、教师:你知道2平方厘米有多大吗?你怎么想?要求学生:(1)用手比划大约有多大。(2)说出想法。(包含有2个1平方厘米)那么,6平方厘米有多大?2平方米有多大?你怎么想?二、探索发现,获取新知1、引导探究。取出一个长方形学具:(1)请同学估一估,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2)取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排一排、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正方形?这个长方形包含有几个1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启发谈话:如果要求长方形的面积,我的每一个都用面积单位来排一排,数一数,看它包含有几个面积单位,这样的方法可以吗?假如要计算较大操场的面积,我们应该怎么办?能不能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长方形面积计算问题呢?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的计算)3、教学例2。(1)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n(2)公式推导:教师:这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如果沿着长摆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可以摆几个?沿着宽能摆几个?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小结:沿着长摆,摆的个数与长的厘米数相同;沿着宽摆,摆的排数与宽的厘米数相同。说一说: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你是怎么想的?板书:长的厘米数×宽的厘米数=长方形面积这个推断对不对呢?其它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来计算呢?我们自己拿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看看。通过自己的操作你发现了什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用公式计算:(3)即时训练: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长15厘米,宽10厘米。4、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1)出示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特征?这个图形面积是多少?(2)想一想:怎样来算它的面积?正方形面积公式可以怎么表示?引导小结并板书: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5、指导看书,熟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三、巩固运用1、完成教材78页“做一做”。2、课本练习十九的第1、2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堂作业练习十九第3题。教学反思:  第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应用教学内容:课本第78页例3,练习十九第4~7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能正确使用公式求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过程与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明确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和周长计算的区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用红色涂下面图形的面积,用蓝色涂出周长。2、长方形周长= 正方形周长=长方形面积= 正方形面积=3、给第1题的长方形、正方形各边标出长度,让学生计算面积和周长。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出示例3(1)学生尝试完成。(2)交流方法你从题里发现那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求这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其实就是求什么?2、练一练:教材78页“做一做”。(1)摸摸数学课本的面积,请你估计一下它的面积是多少?(2)摸摸数学课本的周长,请你估计一下它的周长是多少?(3)请测量并计算它的面积和周长。3、讨论交流: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n(1)小组讨论;(2)全班交流:意义不同、计量单位不同、计算方法不同。三、综合练习1、练习十九第4题。(1)先估计面积,然后动手测量并计算面积。(2)全班交流想法。(3)要求它的周长怎么办?2、练习十九第5题。学生先估计,然后测量并求它的周长和面积,全班交流。四、课堂小结:全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认为计算面积要注意什么?五、课堂作业:练习十九第6、7题。教学反思:  第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练习十九第8~知识与技能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正确使用公式求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过程与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明确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和周长计算的区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2、涂一涂、算一算:用不同的颜色涂出下面每个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并算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单位:厘米)3、比一比:通过第2题的计算,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二、指导练习,深化提高1、教材练习十九第8题。(1)学生动手剪一剪,然后求面积。(2)交流方法:你从题里发现了什么?怎样求剩下部分的面积?2、教材练习十九第9题。(1)小组议一议:要求面积先要求什么?怎样求边长?(2)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3)说一说:通过计算,你知道了什么?3、探索发现:教材练习十九第10题。(1)小组合作,画出长方形并填表。(2)分析比较,发现规律:面积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越接近,周长就越短,当长和宽相等时,周长最短。4、教材练习十九第知识与技能题。(1)学生按题目要求,自己准备图形剪一剪,观察、计算。(2)比较三种不同剪法,发现问题:剩下部分的面积相同,周长不等。第一种情况周长与原正方形周长相等,后两种情况的长都比原正方形长,增加了多少?三、课堂小结通过练习,你进一步学会了什么?求周长和面积要注意什么?教学反思:  \n 第课时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内容:教材第82~83页例4及“做一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教学难点: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白纸一张,一面画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小格,学生每组准备一个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和若干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一、猜测引入: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学生回答,同时依次在屏幕上出现表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猜一猜: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请同学们猜测一下。(分四人小组,猜测,然后反馈:我们认为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我们认为是100。……)看来各小组讨论,得出意见难以一致,下面我们就来动手动脑,探究一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请同学们把学具袋拿出来。二、引导探究,发现新知(一)推导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请同学们拿出红色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分米,谁来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1=1平方分米)。2、如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平方厘米做单位,是多少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挥四人小组合作的力量,动手做一做实验。(1)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2)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的结果:①我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在红色的正方形上,横排每排摆10个,竖排每排摆10个,一共可以摆10×10=100个,所以这个红色正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师:你们是用推导长方形面积公式用的“摆”的方法,主意不错!还有别的想法吗?②我们用直尺去量红色正方形的边,边长正好是10厘米,所以它的面积就是10×10=100(平方厘米)。师:果然方便了不少,你们真聪明,大家同意他们的意见吗?③老师告诉了我们这个红色正方形边长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这个红色正方形面积是10×10=100(平方厘米)。师:这种方法真妙!大家想的方法都很好,有的用摆,有的用量,还有的直接将分米换算成厘米来计算。同学们真聪明。但不管用什么方法,这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如果用平方厘米做单位都是……(100平方厘米)。师:同一个正方形,我们用平方分米作单位是1平方分米,用平方厘米作单位是100平方厘米,那么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二)知识迁移1、启发:从上面的实验过程中,我们知道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分米,那么同学再想一想:边长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以分米作单位,它的面积又是多少平方分米?教师出示边长1米的正方形,并提出两个问题:(1)边长1米的正方形纸,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如果把它划分成边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可以划分多少个?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你们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讨论,自行解决,进行汇报。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3)那么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呢?(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2、区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间的进率,进一步强化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长度单位:两个长度单位间进率是10。\n面积单位: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是100。3、反馈练习:(1)练习填空:(出示投影片)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2)83页“做一做”。8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5平方米=( )平方分米3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评价时请学生说出想法。(3)改错:7平方分米=70平方厘米 1800平方米=18平方分米三、全课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   第课时 公顷、平方千米教学内容:教材第84页及练习二十第1~4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土地面积单位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过程与方法: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了解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教学过程: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体育场的图片,你们有什么感想?(体育场太大了)那还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出示课题)二、感受体验,获取新知1、通常我们在测量土地面积时,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它们到底有多大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2、体验(1)阅读课本知识,同桌交流自己的收获。汇报强调: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边长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干米。(2)实际感受①带领学生到操场进行实际测量,量出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用标杆及绳子把这100平方米围起来,或让学生手拉手,围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四周看一看。教师向学生说明,100块这样大的土地就是1公顷。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000平方米,就等于1公顷。打个比方,我们的教师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那200个教室的面积就是1公顷。板书:1公顷=10000平方米②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相当于100公顷。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足球场的面积约7000平方米,那就有140个足球场面积是1平方千米。板书:1平方千米=100公顷3、了解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四人小组先了解课本中的“生活中的数学”,再互相说说你在那见过1公顷、1平方千米。4、换算(生独立完成,交流自己的想法):30公顷=()平方米6平方千米=()平方米80公顷=(   )平方米5平方千米=(  )公顷=()平方米70000平方米=()公顷4000公顷=()平方千米三、巩固运用,加深记忆练习二十第2、3题。\n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堂作业练习二十第1、4题。教学反思:   第课时 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86~87页练习二十第5~9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意义,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正确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索有关面积相关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说一说:①什么是面积?②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什么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有哪些?什么是1公顷、1平方千米?③怎样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2、涂一涂、算一算:用不同的颜色涂出下面每个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并算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单位:厘米)议一议: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3、填一填:1米=(   )分米1分米=(   )厘米1千米=(   )米5平方米=(   )平方分米9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6平方千米=(   )平方米  300平方分米=(   )平方米40公顷=()平方米80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5平方千米=(  )公顷=()平方米   4000公顷=()平方千米二、指导练习,深化提高1、教材练习二十第5题。(1)学生独立做。(2)交流方法:你计算中你知道了什么?2、教材练习二十第8题: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3、教材练习二十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三、课堂作业:练习二十第6、7题。教学反思:   第课时单元测试\n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第课时 小数的读法、写法教学内容:小数的认识,小数的读法,写法,(课本第88-89页的内容,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一第1-2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过程与方法:学会读、写简单的(一位、二位)小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练习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小数的读法、写法,领会0.1.0.01的含义。教具准备:物品价格标签、直尺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看图写分数。2、填空:(1)把1条线段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占全长的()/();其中的2份占全长的()/()。(2)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1份占全长的()/();其中的5份占全厂的()/();其中的15份占全长的()/()(3)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米=( )厘米1元=( )角  1角=( )分二、引导探究,发现新知1、揭示课题。同学们已经学习认识了整数、分数。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小数板书:小数的初步认识2、小数的认识。(1)请同学们随便取出一本书,找出它的单价,说一说是多少钱?(我的数学课本价钱是4元6角或4.6元)(2)投影出示课本第88页的主体图。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回答,并填表。引导观察5.98、0.85、2.60这几个数有什么特点?\n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说明:①像5.98、0.85、2.60以及刚才同学们看到的书本的单价)等,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叫做小数点。②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中,不够1元的,要用0占位。3、小数的读法。教师告诉学生:以小数点为界,小数点左边的数部分按整数来读,小数点右边的数(是小数部分)按数字的顺序一个一个地读出数字名,小数点读做“点”。如:5.98读作五点九八,0.86读作零点八六,2.60读作:二点六零,10.23读作:十点二三,25.07读作:二十五点零七。试一试:下面几个小数怎么读。1.230.920.052.4012.044、小叔的写法。教学例1。(1)一位数的写法。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每份是1分米,每份是1/10米)课件演示说明:①每份是1分米也就是1/10米。1分米=1/10米。②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③0.1米是小数,她表示1米的十分之一。教师:其中的3份是多少分米?(3分米)是多少米?写成小数应该怎么写?4分米、5分米、6分米。。。。是多少米?(小数)。(2)二位小数的写法。X|k|B|1.c|O|m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每份是1厘米,每份是1/100米)教师:用小数怎么表示1/100米?(写成0.01米)0.01与0.1相比较,有什么不同?(0.01有二位小数,0.1只有一位小数)。教师:0.01米就等于1/100米,等于1厘米,表示1米的百分之一。3厘米、5厘米、18厘米呢?试一试。15厘米=()÷()米=()米30厘米=()÷()米=()米提出问题:像0.1、0.3、0.01、0.05、0.18这些小数它们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左边的数)为什么都是0?(因为它们都不够1米,所以整数部分要写“0”来占位)(3)1米30厘米,写成小数应该是多少米?由于1米30厘米比1米多。整数部分不能写0,应该写1,写成1.30米。三、巩固深化1、课本第89页的“做一做”。2、把下面各数量用小数表示。2米40厘米=()米1米8厘米=()米7角7分=()元1元7角7分=()元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一的第1、2题。教学反思:   第课时小数大小的比较教学内容: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比较(课本第90页的例2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一的第3~5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内容来学会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养成会写的能力,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学重难点:小数大小比较。教具准备:直尺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读一读下面各数0.80.661.31.251.05\n2、写出下面各数三点二零点三五零点零七六点八七3、用小数表示下列各数量。1米3分米=()米1米3厘米=()米1米12厘米=()米50厘米=()米1元3角=()元2元15分=()元二、亲身经历,探索新知1、引入谈话同学们都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现在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的体育成绩,请你们汇报一下跳高的成绩(以米为单位,用小数表示)。2、教学例2。幻灯投影例2题目:老师这里有4位同学跳高成绩纪录表。单位:米姓名小明小刚小强小林成绩0.91.21.150.88(1)读一读,各个同学的跳高成绩。小明0.9米小刚1.2米小强1.15米小林0.88米(2)教师:请给他们排出名次:学生都知道跳高运动,因此都知道数据越大,跳得越高,成绩也越好,所以,要学会比较这几个小数的大小。(3)提出问题,让学生放手探索。教师:你们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它的大小?小组讨论法,然后汇报比较过程、结果。(4)排列大小。不管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进行比较,其结果都应该要求学生自己写出排列顺序。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1.2米)》(1.15米)》(0.9米)》(0.88米)三、课堂活动1、课本第90页的“做一做”首先要使学生弄清一个正方形表示多少,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再结合图形与数字,使学生懂得一个正方形在这里表示1。2、课本练习二十一的第3、5题。第3题,让学生借助数轴看图比较大小。类似于“课堂活动”第2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第5题,是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给出的成绩进行比较,得出四位学生的跳远名次和50米跑步的名次,这里要注意引导学生懂得,跳远成绩的小数越大,成绩越好,名次越向前,而跑步成绩的小数越大,则成绩越差,名次越向后。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五、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一第4题。教学反思:  第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一位、两位小数的含义,读写法,一位二位小数的大小比较。(练习二十一第4~10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了解常见小数的含义,并掌握他们的读法,写法。过程与方法:能结合实例,较熟练地进行一位、二位小数的大小比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练习,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教学重难点:进一步了解常见小数的含义,并掌握他们的读法,写法。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读出下面各数。\n0.20.670.031.282.033.4015.562、写出下面各小数。课本第93页的第8题(看图片和题目,然后要求学生写一写,教师巡视检查,最后展示汇报结果)。3、用小数表示下列各数。3分米=()米4厘米=()分米8厘米=()米12厘米-()米1米6分米=()米2米30厘米=()米6米3厘米=()米5分=()元2元5角=()元4元6分=()元20元4角5分=()元3米1分米5厘米=米二、课堂活动课本第93页的第7题。分别量出课本,练习本和铅笔盒的长和宽,把量得的数写成分米来做单位的小数先要求学生测量长度,并纪录下来,然后再要求写成用分米来作单位的小数。三、小数大小的比较1、课本第94页的第9题请学生比较它们的价格,这里没有要求从大到小还是从小到大排列,所以,只要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说出来就可以。(1)从钱贵的到便宜的:15.15元13.60元8.8元(2)从便宜的到贵的:8.8元13.60元15.15元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到在小数大小的比较中,如果从整数部分可以看出大小,那么就不必要再看小数部分。2、课本第94页的第10题。(1)先让学生比较人均绿地面积,说一说哪个国家首都人均绿地面积最大,哪个国家首都人均绿地面积最小?德国柏林最大,人均绿地面积是50.0平方米。中国北京最小,人均绿地面积是8.18平方米。(2)按照人均绿地面积,从大到小排列。()》()》()》()》()》()(3)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同样,这一题的大小比较也只要看整数部分就可以确定,不必再看小数部分。(4)从这些数据中,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从数据中看到北京人均绿地面积与表中其他城市相差很大,也可以想到我国人均绿地面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城市规划,城市建设要注意环境保护,要加强绿化建设。3、补充练习。五位同学身高统计表单位:米小刚小王小芳小红小明1.081.100.980.971.02请比较他们的身高。四、实践活动课本第93页的第6题。要求学生高商店了解一些指定商品的价钱,输了课本中指定的商品外,还可以增加一些指定商品,如体育用品,家电等等,要求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来表示,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平常能注意观察身边的小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领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进一步知道了什么?教学反思:   第课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内容:一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课本第95页的例3,第96页的例4,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的第1-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n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学重难点:一位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进行加法、退位减法。小数点对齐。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说一说。(1)1.28表示元角分,0.03表示元角分。2.50表示元角分0.48表示元角分(2)1.25米表示米分米厘米,0.30米表示米分米厘米。0.05米表示米分米厘米2.40米表示米分米厘米2、算一算。知识与技能2+1625+18138-2535-12说一说:(1)整数加法,减法的计算法则。(2)计算中,要注意什么?二、经历探究,获取新知1、揭示课题。教师:教师:同学们已经学过了整数的加、减法,也学会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现在,我们又认识了小数,请猜一猜,我们也应该学习小数的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2、出示主体图。请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获取了哪些信息?(学生到商店里买学习用具。从图中可以知道一些商品的单价:铅笔盒6.8元,书包25.8元,练习本2.6元,橡皮擦0.5元,卷笔刀0.8元,铅笔0.6元,水笔1.2元)。3、教学例31个卷笔刀和1枝铅笔,一共多少钱?(1)卷笔刀多少钱?铅笔多少钱?要计算一共多少钱?必须用什么方法计算?(加法)(2)你们认为怎么算?是怎么想的?放手让学生探究方法,尝试计算。学生经过讨论、交流,一般会出现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化角为单位计算;另一种是以元为单位,直接用小数计算)。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后,教师引导全体学生一起探究用小数直接计算的方法。(3)要点分析。①验证答案:1.4元=1元4角,结果正确②观察算式:特征1:小数点对齐。(相当于整数加法的数位对齐)这里不仅要求二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而且要强调和小数点要和加数的小数点对齐。特征2:计算过程,方法与整数加法相同。4、教学例4。(1)提出问题:一个卷笔刀比一枝铅笔贵多少钱?(2)探究计算,引导用小数直接计算。0.2元=2角8角-6角=2角结果正确(3)出示例4一枝水笔比一枝铅笔贵多少钱?①要求学生用小数直接计算。②尝试计算,汇报结果。(展示演示板)1.2-0.6=0.6元③说一说计算要点。两点:一是小数点对齐;二是减法退位,方法于整数减法退位是一样的。5、课堂小结(1)教师说明直接用小数计算的简便情况,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认识掌握小数计算的重要性。(2)学生说明小数计算要点。\n三、课堂活动1、课本第96页的“做一做”第(1)题是小数加法。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既有小数加法知识,又有小数大小比较知识。第(3)题,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引导学生提简单的加、减法计算问题,并进行计算。2、补充问题。图中“找你6角”,猜一猜:小红给售货员多少钱,可能,买了什么商品?启发:找出购买商品的钱数尾数有4角的。四、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二的第1-3下列各题。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教学反思:第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课本练习二十二的第4-6题)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一位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教学重难点:进一步掌握一位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说一说,这几种体育用品各是几元几角几分。2、提出问题。(1)一个篮球和一个排球,一共多少钱?(2)一个篮球和一个足球,一共多少钱?(3)一个羽毛球拍比乒乓球拍贵多少钱?(4)20元钱,能买到什么东西?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要求学生也能从简单问题入手,(学会判断加法的进位与不进位,减法的退位与不退位计算。)二、指导练习1、说一说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要点。(1)小数点对齐。(2)按整数方法来计算,注意进位加与退位减的计算。通过回顾,总结,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计算。2、算一算:12.4+7.6=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结果。提问:“12.4+7.6”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从小数含义来说明,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不要讲小数的基本性质。)3、想一想:5-1.3怎么算?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讨论、交流、然后说出见解。(1)整位怎么对齐?按照整数减法法则:1.3哪一位是个位?按照小数减法要点:5的小数点在那里?(2)退位怎么退?把5看成5.0然后按整数中的退位减来计算。三、课堂练习课本练习二十二的第4、5、6题第4题是小数加法,先让学生读懂这幅统计图,说一说题目提供的信息,然后再要求提出问题,并解答。值得注意的是要让学生理解,这里只能提“什么比什么多”或“什么比什么少”的减法计算问题,而不能提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如:求“上海和北京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一共是多少”是没有意义的,教师应该予以简要说明。\n第5题是小数加法问题,先让学生说说从题目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1)小红是在哪一站?(儿童乐园)(2)小红要坐到哪一站下车?(光明街)(3)从儿童乐园到光明街要坐几站?(12站)(4)票价怎么计算?(10公里以内票价1元,后2公里,1公里加0.5员,这样一共是2元)第6题是小数减法,大小比较问题,第(1)小题用10岁时的体重减去7岁时的体重,既增加的重量。第(2)小题应该分别算出7-8岁,8-9岁。9-10岁体重增加了多少,然后再进行比较。四、课内外活动让学生准备5、0、7、6这及格数字卡片。通过排列,写出结果。1、小于1整数部分应该排哪个数字?2、大于7整数部分应该排哪个数字?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教学反思: 第课时单元测试\n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第课时 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内容:教材第99页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的第1、3、4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解决问题的每一步过程并进行运算。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养成良好的学习品格。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获得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体验,感受数学就在生活中。教学过程:一、回顾,解决简单问题教师亲切谈话: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想,看谁能很快解决下面的问题。接着,口述下面的问题。三(2)班一些学生为布置教室做纸花。每两位小朋友一小组,每位小朋友做3朵花,8个小组一共做了多少朵花?待学生解决问题后,请两、三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评价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探讨解决新的问题。二、自主探索,解决新问题1、创造情景,引出问题。展示运动会开幕式上广播操表演情境,吸引学生“进场”。接着,定格在表演广播操的一个方阵上(与例1一致),由小精灵提出问题(画外音)。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请学生独立观察画面,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允许遇到困难的学生与伙伴交流意见。3、组织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在“说”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的理解,并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三、自主解决问题1、请学生独立解决教科书第99页“做一做”中的问题。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2、.组织交流。鼓励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学生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收集到的数学信息不同,思考探索的解决方法也就不同。解决“一共有多少个?”的方法可能会出现多种。例如,①5×6×8    ②5×6×(5+3)  ③5×6×7+5×6④5×6×7+30  ⑤30×8      ⑥30×5+30×3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答案正确,就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四、课堂作业1、学生解决练习二十三的第1、3、4题。(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可以不受习题顺序的限制,想先解决哪个问题,就先解决哪一个。解决问题时,如果有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问同学和老师。(2)适时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3)组织交流。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达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学习活动。②各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2、请学生联系身边的事,提出需要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并解决问题。五、课堂小结http://www.xkb1.com1、请学生说一说收获和体会。2、教师强调: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注意观察,发现、提出身边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每个同学都越来越聪明、能干。教学反思: \n  第课时 乘法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三的第5、6、7、8题。教学目标:进-步理解,掌握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重难点: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口算。3×86  710×2  532×4  4×5  63×8  25×6  78×2  310×3新|课|标|第|一|网二、专项练习1、一个工人1小时加工零件5个。按这样计算:(1)一个工人2小时加工零件多少个?8小时呢?(理解加工零件的个数与时间有关系)。(2)2个工人l小时可以加工零件多少个?(理解加工零件的个数与人数有关系)。如果是8个工人,那么1小时可以加工零件多少个?(3)8个工人2小时可以加工零件多少个?(理解加工零件个数不仅与人数有关系,而且与加工的时间有关系)。5×8×2=80(人)那么5×8表示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5×8×2(再乘2)解决了什么问题?表示8个工人2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5×2×2的每一步各表示什么?2、练习二十三第5题。(1)学生独立完成。(2)全班交流:你是怎样想的?教师评价,激发学生权极性,增强自信心。三、课堂练习1、课本练习二十三的第6、7、8题。(1)、学生独立解决问。(2)、交流评价:你是怎样想的?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进一步知道了什么?教学反思:   第课时 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内容:教材第l00页的例2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的第10、14、15、16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理解解决问题的每一步过程。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努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理解每一步过程解决的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计算。72÷4÷3 96÷2÷6 135÷3÷5 168÷72、解答问题。(1)学校图书馆买来《海底世界》系列丛书24本,放在3张阅览桌上,平均每张放几本?(2)商店里有90千克苹果,平均分装在6个水果箱里,每个水果箱装多少千克?(3)学校有60个同学参加运动会团体操表演。表演时平均分成二个方块,每个方块有多少人?二、经历探究,获取新知\n1、教学例2出示例题图,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解决问题。(1)观察图像,收集信息数据。①一共有60人表演团体操,②平均分成2个方块,③每个方块里又分成5个小圈。(或一共有10个小圈),④也可能出现,每个小圈有6人。(2)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学生依据以往的知识,结合”旧知铺垫”的准备题,可能提出:①每个方块有多少人?②每个小圈有多少人?③也可能提一共有多少个小圈?(3)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对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解决“每个小圈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①60÷2=30……每个方块有多少人。30÷5=6……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可以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吗?通过引导,得出60÷2÷5=6(人)②5×2=10……每个方块有5个小圈,2个方块有10个小圈。60÷lO=6每个小圈有多少人。(4)组织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在说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并获得成功体验。三、巩固运用1、课本第100页的“做一做”。这是一个图文结合的情境题,要提醒学生认真观察画面。(1)收集信息数据。(2)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确定第一步要解决什么问题。960÷6÷8=20   960÷(6×8)=20先解决“一共可以装多少盒”,或先解决“一箱装多少个杯子”,再解决可以装几箱。2、练习二十三的第10、14、15、16题。①认真审题,收集信息数据。②独立解决问题,并能说出每一步解决了什么问题。③列综合算式计算。完成后,展示解决方法。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堂作业课本练习二十三的第14、15、16题。教学反思:第课时乘加(减)、除加(减)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三的第2、9、知识与技能、12、1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运用乘加(或减),除减(或加)两步计算解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习题中的事例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保护益鸟益虫、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解答问题方法,为学生选择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基础。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320×3  6×7  4×61  5×4   60×420÷4  36÷6  84÷4  600÷3  306÷32、计算20×3+6   88-15×3   72×2-100   20-45÷360÷3+50  99÷3-25   4×8+3X6   2×9+5×4要求:①观察算式,说一说运算顺序。②计算结果,鼓励学生用口算。\n二、探究新知1、导人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需要我们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今天,老师这里又有一个数学问题,你们可以帮助老师来解决吗?想想看吗?2、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本第101页的第2题)(1)出示题目:看图观察,把学生带人生活情境。(2)提示问题。可同时接待多少位客人?(3)收集信息:①圆桌有7张,方桌有6张;②每张方桌可以坐4人,每张圆桌可以坐4人。(4)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自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进行汇报。学生的方法可能有:①    4×7+4×6==52(人)②4×(7+6)或(7+6)×4=52(人)每种方法,要求学生说明理由。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方法,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为选择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基础。(5)及时训练:课本第103页的第9题。①说一说,题目描述的情景。②整理题目的信息,所求问题。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④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结果,教师要进行简要总结。3、除法和精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本第104页的第知识与技能题)(l)出示题目:学生观察,结合题目情境对学生避行环保敏育,说明益鸟益虫的好处。(2)提出问题:小鸟比青量导天多吃多少只害虫?(3)收集信息数据,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4)让学生独立思考确定解诀问题脚步骤方法,切实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后,让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三、巩固训练课本练习二十三第12题(这是一道解决购物时常遇到的实际问题)。①先让学生收集题目的信息数据:两种规格的牙刷一种是8枝买32元。另一种是1枝买4元。②提出问题:“买哪一种便宜”,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让学生独立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汇报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可能有几种不同的方法。第一种:32÷8=4元4元5角一4元=5角第二种:4元5角×8=34元34元一32元=2元第三种:32÷8=4元4元<4元5角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堂作业课本练习二十三的第13题。教学反思:   第课时实践活动:设计新校园教学内容:设计新校园(课本第106~107页的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设计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已经学习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学校的良好情感。教学重难点:培养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并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为。教学过程:一、活动准备在课前教师要先让学生为本课的教学做好准备:\n1、以调查形式写出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什么。调查的内容,可以用平面图的形式画出,也可以用文字来记录。最好要说明位置。2、教师要准备一些平面图。(1)小组设计时用的。(2)教师讲解时用的。二、活动过程揭示课题,教师宣布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板书:设计校园。2、讨论:在课前同学们已经调查了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什么,现在大家讨论学校应添设什么?三、过程要求1、分组讨论,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2、要求:(l)与其他学校相比较。(2)根据本校教师,学生的日常实际需要。教材中提出了一些范例,给学生以参考,结合平常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需求而提出合理的要求。①操场上应该添设花圃;②学校应该扩大车棚,增添老师专用车棚;③要扩大校园面积,增设运动操场,建有跑道;④校内要增添游泳场;⑤校门口要增设一个雕塑。等等举。3、设计新校园。(1)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要求学生以本校当前的情况为基础进行创新设计,如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厕所等大件(或固体的大型)建筑物不能擅自改变。引导学生在原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而不是在一张图纸上画一个新的,理想化的学校平面图。(2)应该进行实地测量。在设计过程中会涉及到一些需要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的问题,如场面大小,添设设备的形状和大小等等,这些都需要学生去进行实际测量。(3)画出设计图:①确定方向(画出“北”方向标);②画出一些大型的不能变动的物体平面位置;③画出新设计东西的方位、形状、大小等平面图;④写上图示说明。4、展示设计图。设计活动完成后,请每个小组的设计平面图挂到黑板上进行展示与交流。(1)全部一次挂出,便于比较展示;(2)请学生自己进行评价,说出每一幅图的优点、缺点;(3)评选出最喜欢的新校园设计图;(4)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评价内容要注意评价的激励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四、课外练习1、对家庭的客厅或书房进行重新设计,并画出平面图。2、对自己所在的社区公共场所,并画出平面图。教学反思: 第课时单元测试\n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课时集合的思想方法教学内容:集合的有关思想(课本第108页的例、练习二十四的第l、2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借助具体内容,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被学生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方法。教具准备:利用教具,学具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今天老师将把同学们带人“数学广角”,让同学们去认识体会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读懂统计表。教师用电脑课件出示统计表,列出参加语文兴趣小组和数学兴趣的学生名单。说一说:从统计表中,你收集到哪些信息?议一议:三(1)班共有多少人参加了这两个课外兴趣小组?教师引导:看来同学们已经发现了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可以用圈来表示:(2)认识集合圈。①用多媒体课件分别出示两个集合圈。②让学生先在练习本上画出集合圈,填上相应的学生姓名,然后再汇报结果。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多媒体显示填写内容。并让学生说一说两个图中所表示的意义。③提出问题:有的学生姓名在两个集合中都有,应该如何来表示才能更直观、更形象、更简单呢?教师利用电脑课件再出来二个空白集合,并填上学生姓名再合并。问:你们知道这个图的意思吗?(让学生大胆猜想,说出自己的想法)。\n填写完成后,再让学生说一说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然后再引导学生将集合圈和统计表进行比较。(3)列式计算。通过以上分析、讨论,学生已经明白杨明、李芳、刘红这三位学生既参加了语文兴趣小组又参加了数学兴趣小组,所以是重复的,在计算点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学生列式计算,并说说算式的意义。三、巩固运用1、课内外作业:练习二十四的第1、2题。第1题,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动物的不同属性“"会游泳的”和“会飞的”把它们进行分类。然后再要说一说中间位置“表示什么”。第2题,可以引导学生先把两天进的货中重复的部分找出来,然后再计算两天一共进了多少种货。学生计算的时候可以用加法进行计算,也可以直接点数。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   第课时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教学内容:等量代换的思想(课本第109页的例、练习二十四的第3、4、5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天平、相应的物体模型等。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认识天平1、取出天平,让学生认识天平及法码。2、在天平的左边放一个物体,称其重量。理解只有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边的物体的重量一样重,右边法码是多少克(或千克〉,左边物体的重量也是多少克(或千克〉。二、亲身经历,探索新知1、课件出示例2第一幅图,学生观摩天平,教师提问:(1)天平左右两边保持平衡说明了什么?(2)1个西瓜重多少千克?你怎么想的?2、出示第2个图:观察:天平左右两边是否平衡,这说明了什么?4个苹果重多少千克?你怎么想的?3、这时让学生观察第1、2两个图:从这两个图例中,你们还可以收集到哪些信息?4、出示第3个图:(1)学生观察天平,领会图示的意义,然后自己提出问题: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2)小组讨论:①让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答案想法。②汇报、交流讨论结果。(3)汇报结果,思想交流。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基本懂得思想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全体学生明确:16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三、课堂活动:课本第109页的“做一做”。1、观察图例,领会题目意图。2、明确题目所提出的问题2头牛和多少只羊同样重。3、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活动。四、巩固练习练习二十四的第3、4、5题。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n教学反思:   第课时单元测试第十单元总复习 第课时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内容:口算乘法、除法、笔算乘法、除法。(课本第知识与技能2页的第2、3、4练习二十五的第1~4、1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存在问题,并通过反思进行自己正。过程与方法: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提高计算能力,达到计算熟练,实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宣布本节课复习内容。二、基本练习X|k|B|1.c|O|ml、口算练习。60×20=24×10=23×20=40×90= 60÷3=150÷5=800÷4=9000÷3=要求:(1)直接说出答案。(回答语句要说完整)(2)说一说口算的方法。2、估算练习。79×3014×3935×1961×8079÷412÷383÷9430÷7要求:(l)直接说出答案,学生回答语句要完整。(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3)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估算的方法。比如除法中121÷3。可以把121看作120,120÷3=40,所以,121÷3坦40383÷9可以把83看作81,81+9=9所以83÷9估算时,不一定都把被除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整十数。)3、笔算练习。过程与方法×14知识与技能×2545×3486×13 91÷78÷6609÷3562÷4\n要求:(l)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计算。(2)汇报结果,说一说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学生结合题目,归纳出注意点:乘法计算中:(1)要注意进位问题;(2)要注意积的书写位置。除法计算中:(1)商的书写位置;(2)除数与商的积的书写位置(数位对齐);(3)被除中间有O的除法计算;(4)商的中间,末尾有的除法。三、知识梳理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说一说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你都学到了什么?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进行交流后、回答、教师板书:因数末尾有O的口算、口算乘法、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笔算乘法、进位笔算、被除数末尾有O的除法口算、口算除法、估算、笔算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及验算。计算:856÷7  2309÷3  2832÷4四、课堂活动1、计算2346÷5并验算要求:先观察题目,判断商是几位数。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独立计算。汇报结果,并说一说除法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在验算中,要注意什么?2、课本第知识与技能2页的第2、3、4题。五、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五的第1~4、13题。 教学反思:  第课时:面积教学内容: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等。(课本第知识与技能4页的第7、8题,练习二十五的第8、9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正确地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并能正确、合理地使用常用的面权单位。过程与方法:能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二、知识梳理教师:同学们。你们在面积这一单元中都学到了哪些知识?你们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言,说一说学到了什么,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教师结合学生发言,进行引导、归纳。板书:面积与面积单位、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三、要点复习1、面积与面积单位。(1)什么是面积?(或你所知道的面积是什么样的?)学生结合具体事物(如:书面、桌面等)说明什么是面坝,然后教师出示面积概念。幻灯出示: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物体表面"学生可以理解,对于”封闭图形"教师可画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如:哪些图形可以表示面积。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确"封闭图形"的含义,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2)面积与周长的比较。教师取一个长方形模型,用手摸四周的边长。问:要求这一周的长度,是计算面积吗?为什么?使学生明确“封闭图形”的含义,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2、简单换算。2平方米=(  )平方分米,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300平方分米=(  )平方米808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地积单位进率:l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3、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n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2)面积计算。出示图形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校对。完成后,让学生再算一算它们的周长。然后提出问题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相等吗?为什么?先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再由教师进行分析、总结。四、课堂活动课本第知识与技能4页的第7、8题。请学生先估算,并把估算结果填在表中,然后再进行测量和笔算。最后将测量并计算的结果与估算进行比较,看看误差多少。五、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五第8、9题。 教学反思:  第课时统计小数的初步认识复习内容:简单的数据分析、求平均数,小数的读写、简单的加、减法。(课本第知识与技能3页的第5、第知识与技能5页的第9、10题,练习二十五的第5、10~12题。)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加强统计观念的培养。2、使学生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3、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4、进一步体会小数的含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运算。教学过程:一、统计知识点1、出示:某地区1994~2003年沙尘天气情况统计表。2、学生取出方格纸,按照统计表数据制作统计图。(1)教师出示图例,引导学生制作。某地区1994~2003年抄尘天气情况如下图,读懂统计图。横轴上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使学生明白横轴上表示年份,纵轴表示沙尘的天数)(3)指导画图。①纵轴上每格表示多少天?1996年的13天应该怎么表示?(使学生懂得这里每格表示2天。但是这不是确定的,也可以改成每格表示1天)②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辅导。3、回答问题。(1)从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有什么感想?(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从表中得到的信息。如近十年,每年都有沙尘暴)2003年沙尘暴天气最多达20天,近几年沙尘暴天气逐步增加。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2)算出这个地区10年中平均每年的沙尘天数。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答案,说出想法。二、小数的初步认识1小数的读法教师:你们都认识这些数吗?是什么数?2.54  0.09 4006.57  5.6 7.089 123.59 800.9  过程与方法.709(1)请学生读出这些小数。(2)你还知道哪些小数?说一说,让同学写一写。2、小数大小比较。(1)出示两组小数让学生比较大小。①1.02〇0.98元  0.69元〇0.7元  4分米〇3.8分米l.2米〇0.12米②四名同学身高统计表(单位:米)\n姓名王凤李娟刘丽李芳身高146150135148(2)让学生说一说想法和比较后的体会。虽然学生根据小数的含义进行,但是也可以让学生明白一些简便的比较方法,比如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小的,这个小数就小。3、简单的小数加、减法。2.5+4.3=1.8+0.4=1.1一0.4=先计算,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三、课堂活动1、练一练:课本第知识与技能5页的第9、10题。2、课内外作业:课本第知识与技能7页的第5、10、知识与技能、12题。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复习,你进一步知道了什么? 教学反思:   第课时位置与方向年、月、日教学内容:方向的辨认,简单的路线图,年、月、日的基础知识,24时计时法。(课本第知识与技能2页第1题,第知识与技能4页第6题练习二十五的第6、7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几个方向。过程与方法: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方向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使全体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教学重难点:全面掌握所学过的时间单位和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进一步掌握经过时间的计算。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宣布本节课的复习内容。二、要点复习:1、位置与方向(1)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四面八方”是指哪几个方向?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东、南、四、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2)方向辨认。①以教室为中心,辨认出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各在什么方向。②说一说,你们家的方向。请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家在学校的哪个方向。也可以不以学校为中心。如:我家在××广场的××方向等。只要学生能正确描绘自己家的方向即可。(3)路线图。图示:教材知识与技能2页第1题:①填一填:书店在小明家方向,学校在书店的方向。小冬家在小桥的方向,小桥在小冬家。②根据示意图,回答问题:说一说小冬上学的路线;说一说小冬到小明家的路线;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2、年、月、日。(1)请学生回顾。说一说在年、月、日这一单元中都知道了哪些知识?通过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一年有几个月,一年有多少天,平年多少天,闰年多少天?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二月份有多少天,你是怎么记的(拳头、歌诀帮助记忆。)还可以整理出:一年分几个季度,各个季度有哪几个月份;一年大约有几个星期;一个月的上、中、下旬是怎么分的。(2)、练一练:教材第知识与技能4页第6题。三、课堂作业练习二十五的第6、7题。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复习,你进一步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反思:\n  第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用乘法、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本第知识与技能5页的第知识与技能、12题,练习二十五的第14~16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乘法、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过程与方法:了解用乘法、除法可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口算(出示口算卡)。50×108×200400×3105×6800÷825÷5204÷255÷52、计算。(1)20×30×7(2)50×6×12(3)400÷8÷5(4)450÷6÷3要求:(1)学生独立计算。(2)汇报结果,并说一说计算的步骤、方法。(3)全班交流评价。二、要点复习1、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出示题目:图书馆里有16个书架,每个书架有5层,每层放8本,书架一共可以放几本书?(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出示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2)根据题中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计算。(3)在学生解答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视,有目标地启发,引导有困难的学生达到基本要求。(4)鼓励学生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问题,选择正确的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一般情况下学生解答方法有:8×5×168×(16×5)=40×16=8×80=640=640(5)组织交流。新|课|标|第|一|网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达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学习活动。②各小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2、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出示题目:某送奶站共有3个送奶小组,每个小组有4人。每天要送牛奶816份,每个送奶员要送多少份?(1)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2)启发、引导有困难的学生达到基本要求。(3)组织交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达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学习活动。②各小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说明每-步解决了什么问题(4)教师小结。三、课堂活动课本第知识与技能5页的第知识与技能、12题。让学生了解题意,根据题目中绘出的条件和问题,选择正确的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四、课堂作业课本第120页的第14、15、16题。

网站简介

奥数库(www.aoshuku.com)是一个专注奥数知识扩展和学习的在线教育网站,内容涵盖了奥数题、数学题、试卷、课件、知识点、数学公式等,拥有大量的奥数题库和数学题库,包含全国中小学各个版本教材,深受中小学师生用户喜爱的网站。

微信公众号

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如部分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过以下方式联系站点负责人。

2016-2021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 闽ICP备2021004933号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分享,如有版权作品存在问题或内容中存在违法和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系403074932@qq.com

闽公网安备 35021302000396号

闽ICP备2021004933号
返回首页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