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完美WORD格式编辑第一单元时、分、秒第一课时秒的认识学习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教学重难点:重点:1. 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2.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 出示主题图: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2. 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3.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1)认识秒针。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2)认识1秒和几秒。(3)理解1分=60秒。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①课件出示。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①1分钟有多长?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课件验证。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学生畅谈,课件出示。⑥感受几秒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计时验证。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1.课本第6页第2题。2.课本第6页第1题。3.课本第6页第3题。4.课本第7页第7题。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1.课件播放《长歌行》,说说你从中知道什么。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时间的换算及计算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方法,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2.引导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意义的数学信息,找出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掌握解学问题的基本方法。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2.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3.渗透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难点: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开学了,熊大和熊二从熊堡出发去学校,熊大用了2小时,熊二用了120分钟,熊大说它用的时间少,熊二说它的用时少,它俩谁也不甘示弱。同学们,请你们当裁判,它们俩究竟谁用的时间少,好吗?二、探究新知(一)单位换算1.从熊堡到学校,熊大熊二谁用的时间少?为什么2时=120分?你是怎么想的?2.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3.同学间相互说一说。4.180秒=( )分,你是怎么想的?5.练一练:3分=( )秒 600分=( )时 先独立思考,然后与你的同学交流交流。(二)时间计算1.9月1日,小明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课件出示: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2.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意义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3.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你有什么方法?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4.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收集信息。5.学生汇报,课件出示:6.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对吗?你是怎么想的?7.写上答语。8.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9.整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谁来说说?三、巩固新知1.填一填。 2.做一做。3.课本第7页第8题。4.课本第8页第9题。“晚点”是什么意思?这题怎么解决?你是怎想的?四、课堂总结1.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2.我们今天是怎样学习新知识的? 课后反思: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第三课时:时、分、秒的巩固练习学习目标: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难点: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3题。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2.完成“练习一”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3.完成“练习一”第5题。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4.完成“练习一”第6题。先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分别测量在跑步或跳绳后,1分钟内心跳和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5.完成“练习一”第8题。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6、完成“练习一”第9题。指名说说题意。学生独立列式,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二、补充题目(课件出示)1.1分=()秒4时=()分9分○9秒36分○2时5分=()秒150秒○2分400分○4时10分○1时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2:05开始,到2:5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三、全课总结你现在回算经过的时间吗?计算经过的时间应注意什么?四、课堂作业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教学重点: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26+30=48+20=49-20=56+3=28-9=24+9=35-20=46-7=98-90=78+9=二、探究新知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1)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学生汇报。(一至五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各班人数)(2)出示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3)提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计算,列式:35+34。(4)这个算是如何计算?互相交流算法。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比如34可以看成30+4,先算35+30=65,再算65+4=69.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生1:还可以拆分另一个加数35,把35看成30+5,先算30+34=64,再算64+5=69.生2:除此之外,同时把这两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进行计算也很简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4+5=9,再算60+9=69。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口算方法。(1)出示问题: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2)列式计算:39+44(3)学生尝试计算39+44,并说说算法。经学生自由讨论,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A、39+40=7979+4=83B、30+44=7474+9=83C、30+40=709+4=1370+13=833、比较算式,发现规律。师:对比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不同点: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三、巩固练习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54+21=15+55=61+39=35+66=23+28=32+46=53+36=37+54=15+65=18+26=41+56=13+29=2、春节小明用压岁钱买一个玩具汽车39元,买一个天线宝宝75元,问他一共用去多少钱?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并在小组内互检。3、练习二第2小题。四、课堂小结1、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我们要利用这个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2、你还有哪些疑问的地方?教学反思:第2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学目标:1、能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2、经历探索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3、增强学生讲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4、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教学重点: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1、口算。26+41= 19+41= 56+28= 83+12= 75+11= 75+21= 67+21= 72+15= 45+24= 58+42= 57+17= 48+37=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35-20= 35-2= 36-8=二、探究新知1、获取信息,理解题意。谈话: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页的例2内容,说一说从图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提问: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2)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2、尝试解决,探究算法。(1)两位数的不退位减。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呢?生:用减法计算,列式65-34.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道题中的减数既不是整十数,又不是一位数,应该怎么计算呢?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生1:先算65-50=15,再算15-4=11。生2:也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部分,然后从被减数65中先后去掉50和4,在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2)两位数的退位减。师:怎么解决第二个问题呢?生:列式65-48.师:请根据刚刚的口算经验,尝试算一算65-48是多少,并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然后尝试填写下列():先算65-( )=( ) 再算( )○( )=( )生:把48拆分成40和8两部分,从65里分别去掉40和8。可以先算65-40=25,然后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65-8=57,然后再算57-40=17。学生根据讨论填空。(3)比较算式。师:观察上边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减去两位数。不同点:前者不退位,计算时直接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后者退位,计算时不能直接减。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二”第6题。以开火车的方式完成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2、完成“练习二”第7题。3、接力赛。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号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第一个同学的数进行计算,然后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推完成接力赛。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讲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一般把减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从被减数里依次减去整十数和一位数。教学反思: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第3课时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学目标:1、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进行计算,掌握笔算方法。2、培养学生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点:1、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能力。教学难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1、口算。53+6= 85-5= 67+9= 72-6=20+40+3000= 900-700+80= 300+20+60=80-60+200= 100+400+50= 900-300-200=2、口答。(1)6个百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6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2)54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540是由多少个十组成的?3、拆数游戏。(1)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整十数。360 480 520 790 210(2)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一百几十的数。720 270 450 840 910二、探究新知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1)出示教材例3的第(1)问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2)列式计算:380+550(3)探究算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算法1:38+55=93,所以380+550=930。算法2:300+500=800 80+50=130 800+100+30=930算法3:因为38个十加55个十等于93个十,所以380+550=930。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计算方法,很厉害,实际上除了用口算的方法计算之外,还有一种笔算的方法,可以更加简便地计算出结果,我们一起来看看。师板书笔算竖式: 百 十 个 3 8 0 + 51 5 0 9 3 0在竖式计算加法时各数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一位进一。提问:A、竖式中的十位为什么写3呢? B、为什么百位上不是8?(百位上3+5=8,还要加上从十位进上来的1,所以是9)注意:为了不遗漏加上满十进上来的一,通常情况下会在相应的数位上标上一个小一点的“1”,如十位相加为13,十位上写3,向百位进一,在百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百位相加为8,再加上进上来的1,百位写9。2、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1)出示教材例3的第(2)问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2)列式:550-380(3)探究算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算法1:55-38=17,所以550=380=170。算法2:55个十减38个十等于17个十。师:同样的,这样的问题除了口算外还可以列竖式进行计算。师板书笔算竖式: 百 十 个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 •5 5 0 - 3 8 0 1 7 0师介绍,竖式计算减法,从个位减起,遇到不够减的从上一位退一当十继续减。如550-380,个位相减为0,十位不够减,从百位上借1,则十位上多了10个十,加上原来的5个十,是15个十,减去8个十,十位上为7,同时百位上退1后剩下4,减3,为1。追问:为什么百位上是1?注意:为了不遗漏从某数位上推掉的1,通常会在此数位上写上一个退位点。3、总结算法。小结:用竖式计算加法时,需要注意相同数位必须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算到这位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上来的“1”。竖式计算减法时,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不够减,就向上一位借一当十,合起来再减。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三”第1题。请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2、完成“练习三”第2题。3、完成“练习三”第3题。4、完成“练习三”第4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在笔算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教学反思:第4课时估算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教学目标: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1、填空。(1)实验小学今年有学生1021人,约是( )人。(2)小明家到学生有492米,约是( )米。(3)一台电视机售价是1095元,约是( )元。(4)学校图书馆又买来新书702本,约是( )本。小结:这种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叫估计。2、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估算。(1)小红想买一支5元的钢笔,一个4元的笔记本,你能快速说一说小红大约要带多少钱吗?(2)一盆花25朵,一盆花33朵,一共大约几十朵花?(多媒体出示图片)总结:刚才的过程不仅估计了价钱和数量还进行了计算,就是一种估算。(板书:估算)二、探究新知1、阅读与理解。提问:观察教材第15页图文,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组织学生读题,并思考。(1)六个年级的学生共约多少人?(2)怎么才能使电影院里坐得下六个年级的学生?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2、分析与解答。师:怎么解决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的问题呢?生:先求出六个年级的总数,然后将总人数与电影院的座位数进行比较,小于座位数时能坐得下。师:六个年级的总人数是221+239,这是我们没有学过的运算,它等于多少呢?师明确要向知道总人数是否小于座位数,除了计算出221+239的准确值外,还可以进行估算,然后比较大小。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生1:221大于200,239也大于200,221+239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确定是否大于441。生2:这样的估算差距有点的,可以把221看成220,239看成230,221大于220,239大于230,220+230=450,221+239一定大于450,450比441,坐不下。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估算时,采取的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不同。这两种方法都是估算,但是第二种方法更加合理,如果电影院的座位数时390个,那么刚刚提到的估算哪个更好呢?(学生1的方法)所以,我们在进行估算时,要多观察,然后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3、回顾与反思。(1)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你的估算合理吗?(2)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196名和226名团员,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三”第6题。2、完成“练习三”第8题。3、完成“练习三”第13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教学反思: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第5课时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 1、通过梳理知识点一级具体的题目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的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2、通过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估算的方法和意义,能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3、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学难点:能够进行合理的估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1)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与另一个加数依次相加,这样口算更加快捷。(2)提问:怎么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小结:两位数减两位数,可以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然后从被减数中依次减去,这样口算比较便捷。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提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需要注意什么?小结:列竖式时,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从个位加(减)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进一(哪一位上不够减向前一位退一当十),主要不要漏加进来的一(不要漏减走的一)。3、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1)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可以用两位数的加减法进行口算。如650+340其实就是65个十减34个十,等于31个十。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2)方式虽然不同,一个口算,一个笔算,但是运算的算理一样,都是满十进一,退一当十。……(给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二、基本练习1、口算。52+35= 86-34= 47+33= 36+20=23+69= 62-18= 70-26= 65-15=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说说口算思路。提问:口算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容易出错?2、计算。650+340= 370+480= 390+250= 520+300=840-560= 750-540= 440-150= 600-240=分组活动,看哪一组最快最准做完?然后各组委派一人汇报结果。可以选择口算的方法,也可以选择列竖式的方法。3、估算。(1)出示教材第19页第2题课件,组织学生读题,从中获取信息。思考:如何列式计算?(2)学生交流后板书:632-441.(3)提问:这个和我们例4中的估算有什么不一样?如何进行估算呢?(4)学生讨论估算的方法,然后交流算法。算法一:632大约是600,441大约是400,600-400=200,大约多200个座位。算法二:把632看成620,441看成440,620-440=180,大约多180个座位。……估算的方法不局限于一种,只要学生回答的合情合理,均给予肯定。并比较这些估算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哪种更合理。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两人一组,轮流出题计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准,互相之间评一评。2、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比较每一题的大小。此题不能直接进行比较,需先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得出结果后才能把左右两边进行比较。3、完成“练习四”的第3题。仔细观察图文,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进行估算。并想一想,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梳理了哪些知识?本单元的知识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学生发言,教师点评,解疑答惑。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第三单元测量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建立“1毫米”的表象。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厘米=10毫米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B、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画线段。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1厘米1厘米地鼠,不满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2、完成“练习五”第2题。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2、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3、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教学重点: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教学难点:掌握用分米量的方法,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师: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练习: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课件出示)一只蚂蚁长约5(毫米)一只长颈鹿高约2(米)一只小花猫高约40(厘米)一头大灰狼长约8()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质疑:一头大灰狼长约8(),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8米太长,8厘米太短了。师:当长度一个比1米小而又比10厘米大。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最好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二、探究新知1、认识分米。谈话:你怎么知道的?大家知道为什么叫分米吗?讲述:是的,用米表示太长,用厘米表示太短,于是人们创造了长度单位“分米”。人们把10厘米看作1分米。请小朋友拿出直尺,找出10厘米,这一段长度就是1分米。1分米有多长?用手势表示一下。(黑板上贴出1分米长的纸条)提问:分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分米等于10厘米。(板书)2、寻找生活模型,建立“1分米”的表象。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3、认识几分米。谈话:拿出1米长的线,估一估,取出其中一部分,表示1分米。用手中的线段与直尺比一比,相差远的再调整一下。交流:用线表示出2分米、5分米。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4、米和分米的进率。以分米为单位测测长为1米的木条,数一数1米中有几个1分米,猜想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质疑:米与分米之间是什么关系?1米等于10分米。(板书)小结: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认识了四种长度单位,你知道它们之间各有什么关系吗?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毫米1分米=100毫米5、实践活动。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1)现在同位合作,借助手中工具测量我们课桌的长、宽、高,比一比谁测量得准确。(2)指名汇报交流。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五”第5题。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最后集体反馈订正。2、完成“练习五”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是怎么画的,画线段时要注意什么。3、完成“练习五”第7题。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组织交流。四、课堂总结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第3课时长度单位的换算教学目标:1、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理解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中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2、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教学重点: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难点:能说出换算时的思考过程。教学步骤: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一、复习旧知1、复习长度单位。(1)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2)提问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是什么。把这些长度单位按照从小到达的顺序进行排列。2、学生口答下列问题。1厘米=()毫米10毫米=()厘米1分米=()厘米10厘米=()分米1米=()分米10分米=()米3、思考后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1)2个1厘米里面有几个1毫米?(2)5个10厘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4、谈话:刚才我们复习了前面学习的知识,接着就来看一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单位之间的换算)二、探究新知教学例31、厘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出示教材5角硬币的图片。提问:从图中我们知道一个5角硬币的直径长度是多少?(板书:2厘米)如果换成用毫米作单位又是多少呢?(板书:2厘米=()毫米)我们可以怎样想?根据提示讨论。(1)1厘米是()毫米?(2)2厘米是()个10毫米?(3)就是()毫米?让学生讨论,并指名回答。(让同学连起来说一说。)(4)学生回答2厘米就是2个10毫米,即20毫米厚,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验证2厘米与20毫米的长度关系。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毫米微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厘米等于10毫米,想几厘米就是几个十毫米,也就是几十毫米就可以了。2、厘米与分米之间的换算。出示教材课桌图片。谈话:从图中我们知道了课桌的高度是80厘米,它以厘米为单位,这样的长度如果以分米为单位,是几分米?你们能按照刚才换算厘米和毫米的步骤来说一说80厘米=()分米吗?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教师提问:(1)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有()个10厘米?(2)()个10厘米就是()分米?(3)80厘米等于()分米?(4)在学生回答了80厘米里面有8个10厘米,即8分米后,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验证80厘米与8分米之间的长度关系。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分米为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0厘米等于1分米,想几十厘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也就是几分米。思考:把分米换算成米,该怎么想呢?3、组织练习。50毫米=()厘米20分米=()米40毫米=()厘米300厘米=()米20厘米3毫米=()毫米80厘米+8分米=()分米(同桌交流,选一题说说自己的想法,相互作出评价,全班交流)。4、归纳总结。提问:比较刚刚学习的厘米换算成毫米与厘米换算成分米的情况,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你发现了什么?(1)它们之间的进率都是10。(2)厘米换算成毫米,是将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计量,换算时乘以单位间的进率。(3)厘米换算成分米,是将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计量,换算时除以单位间的进率。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五”第4题。先说一说这些题目与教材中的例3有什么不同?应该怎么想?请同学分2人小组讨论,把结果填在书本上。然后指名学生回答。2、完成“练习五”第8题。请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以不同长度单位计量的长度应该怎么比较大小,教师提示应该先统一长度单位。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听。3、完成“练习五”第10题。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1)绳子对折再对折,将绳子平均分成了几份?(4份)(2)求每段绳子多长,就是求什么?怎样列式?(4分米÷4=1分米)(3)如果这根绳子长2分米,你知道怎么算吗?四、课堂小结1、刚才我们学习的是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在进行长度单位换算时,要先想换算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再根据进率来推算结果。2、你还有那些疑惑或不明白的地方?教学反思:第4课时千米的认识、换算和估测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等于1000米。2、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4、渗透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教学重点: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距离的估测。教学难点: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距离的估测。教学步骤:一、导入,初步感知: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1)测量铅笔的长度。(2)测量硬币的厚度。(3)测量课桌的高度。(4)测量教室的长。(5)测量佛山到广州的路程。师:如果要测量佛山到广州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佛山到广州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边说边板书)二、学习新知(一)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教学例4)如:(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图1:火车已经行驶了180千米。图2: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60千米。图3;离南京还有98千米。图4:地图上的1厘米、2厘米、3厘米分别表示实际长度16千米、32千米、48千米。(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书:(公里km))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二)新课展开:1、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1千米有多长呢?昨天老师带领大家走了100米的路程,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个100米?(10个)对,就是像我们昨天那样走10次,5个来回。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1千米=1000米全班齐读一次。(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追问:2千米=()米(让学生说想法,如:2千米里有2个1千米,就是2000米)4千米=()米3000米=()千米9千米=()米6000米=()千米2、再次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1千米到底有多长?(1)出示学校操场:这是我们小学的操场,一圈是400米,沿着它跑几圈是1千米?(2)星期天,老师进行了一次实地测量,从我们熟悉的学校出发一直往东走,到工商银行大约是1千米。从学校出发一直往西走到天桥底大约是1千米。现在你脑子里有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长度。(3)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三、实际运用1千米在你们头脑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老师带大家到智慧宫去闯一闯,愿意吗?1、第一关(练习六第4题)(1)让学生独立尝试,通过画一画,算一算,加深对千米的认识。(把算式写在本子上)(2)交流反馈,鼓励学生在图中找出不同的路线表示出1千米。2、第二关(练习六第8题)一圈400米,5圈几千米?如何列式计算,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然后指名回答。3、第三关(练习六第14题)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1)学生先读题,然后理清思路,他们选择什么方式去比较合适,关键是看出发地点与目的地点的距离,根据距离的长短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2)再了解一下,这些交通工具的速度分别是多少,根据距离,估测一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长能到达他们想去的地方。4、第四关:改一改:(课件出示)小明的日记2012年9月29日星期六今天早晨7点钟,我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用了3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然后和爸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公共汽车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3分钟。路上碰到体重50克的小胖子丁丁,丁丁问:“小明,上哪儿去?”我说:“去七一广场放风筝。”丁丁说:“七一广场离这里很近,才1米呀!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里的一个新成员:千米。你们有什么收获吗?(了解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并了解了它的实际用途。)五、课后延伸:1、实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教学反思:第5课时吨的认识和换算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猜测、推理及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3、情感目标:使学生真正感知数学取之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教学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教学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猜老师的体重。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体重,猜完后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在猜老师的体重时都用了同一个质量单位——千克,你们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2、师:你们知道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课件出示蓝鲸及有关资料的介绍。)师:蓝鲸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板书:吨的认识)。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吗?3、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教师提问: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教师指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1、初步认识吨。教师用课件出示课本第31页主题图。(1)提问: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集装箱的货物重2吨,货物列车载重60吨)(2)思考:我们知道“吨”是用来计量较重物体的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3)谈话:在了解1吨有多重之前,我们先来解决一个问题,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列式:100×10=1000(千克)1000千克是一个很重的质量,数学上规定用1吨来表示1000千克,即1吨=1000千克。(4)提问:1吨里面有几个1千克?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是多少?2、体验1吨有多重。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1)学生尝试抬起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一袋重10千克的豆子感受1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用力提一提豆子,感受10千克豆子有多重,力气小的同学也可以两个人一起提。学生操作后汇报自己的感受。自己推算:1袋豆子重10千克,这样的豆子多少袋重1吨?(100袋)演示:每次呈现10袋豆子(因为10袋豆子为100千克),学生一边看一遍数: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1000千克。当100袋数完了,学生会感叹:哇!1吨这么重呀!(2)谈话:课前你们都自己测量了自己的体重,互相说一说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再相互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三年级学生的体重差不多25千克左右,如果一名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算一算,10名这样重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40名这样重的同学呢?(3)举例: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教师可以用课件出示各种例子,如“两头牛大约重1吨”,“两匹马与1只熊合起来大约重1吨”,“一般电梯的载重量是1吨”……3、感受1吨水的重量。(1)学生汇报自己家上个月或几个月用水数量。(由学生课前去了解)(2)师:1吨水到底有多少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把1吨水装在一个正方体的水箱里,这个正方体该有多大?(3)出示一个边长是1米的正方体:在这个正方体里装满水,水的质量就是1吨。(4)谈话:想一想,如果要把这个正方体水箱注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课件出示流水速度)4、吨与千克的换算。教师出示例8。4吨=()千克3000千克=()吨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让学生组内交流,班内集体交流、说方法。5、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32页“做一做”中的题目。(1)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2)一头大象重6000千克,大象重多少吨?一辆卡车质量5吨,是多少千克?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1、完成“练习七”中的第1、2题。第1题,是一组连线题,通过此题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吨的感受。先独立连线,再交流。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集体反馈,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2、完成“练习七”第3题。这题不仅要会根据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进行换算,还要掌握不同单位之间的加减计算,明确在计算前要统一单位。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第6课时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教学重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完成下列填空2×()+3×()=18(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另一个括号里的数就能确定?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2)如果前面括号里填3,后面括号里填几?(3)如果后面括号里填2,前面的括号里填几?2、导入。谈话: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吧!二、探究新知。1、理解题意。(1)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谈话:求怎样派车恰好把8吨煤运完就是求载质量2吨的车、载质量3吨的车各安排运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的总质量等于8吨。实际上可以用式子2×()+3×()=18表示。要求出满足这个条件的所有情况该怎么办呢?2、探索方法。(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2)汇报交流。师:如果用“载质量2吨”的车子装煤,最多运几次?生:在不用“载质量3吨”的车子装煤时,次数最多,最多8÷2=4(次),刚好装完。师:通过这个计算,我们知道“载质量2吨”的车子只可能运0-4次,运4次时符合条件,如果安排这样的车运3次,那么,“载质量3吨的车”应该运几次才能把煤运完呢?生:“载质量2吨”的车运2次,能运煤2×2=4(吨),剩余4吨需要“载质量3吨”的车运2次才能运完,但是同样的它们的总运量不能恰好等于8吨。师:如果1次呢?0次呢?学生独立完成。(3)列表法解决问题。师介绍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种方案列举出来,这样更好的简便、直观。列表如下:派车方案载质量2吨载质量3吨运煤吨数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14次0次8吨√23次1次9吨32次2次10吨41次2次8吨√50次3次9吨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4符合条件。3、回顾与反思。(1)我们在列举的时候应注意什么?(按照一定的顺序)(2)如果可能的方案无限多,适合用列举的方案吗?(不适合,在能列举出所有方案的情况下选择用列表法列举)(3)检验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运完8吨煤。学生自我探究。三、巩固练习1、完成第33页“做一做”。(1)由题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师明确要求怎么付钱,就是求30元里面有几个5元和几个2元,同时需考虑到5元和2元的张数各自只有6张,即最多只能取6张5元或2元。试问如果没有这个条件,怎么做,加上这个条件后怎么做?这样有什么区别?(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用列表法把各种可能的方案列出来然后选择合适的方案。(3)汇报交流结果,集体订正。2、完成“练习七”第7题。(1)求“每条船都坐满,怎样租船?”就是求什么?(学生自由发言)(2)求“哪个租船方案最省钱”怎么做?(学生把每一种合理的租船方案分别按照大船10元,小船8元计算价格,然后比较大小。四、课堂小结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在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比较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来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方案,然后选择符合条件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于这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教学反思: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一、万以内加法第1课时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笔算教学内容:例题1、2,练习八1、2、3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进位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2、使学生比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3、让学生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4、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能应用加法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的加法题。教学难点:理解笔算加法的算理。教学步骤:一、复习铺垫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1、口算下面各题。71+45=24+43=35+47=52+20=32+59=53+28=2、笔算430+260=570+380=提问:笔算时要注意什么?3、引入新课谈话:通过练习,我们知道不管口算还是笔算,在计算时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满十要进一,这节课我们将要根据这个规律开始学习三位数和两、三位数相加的不进位、进位加法。(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出示教材第36页的图片以及“中国湿地部分动物种类”的统计表。让学生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2、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教学例1)(1)提问:我们湿地的鸟类动物有多少种?爬行类动物有多少种?要求他们一共有多少种应该怎么列算式?(2)板书:271+122(3)探索算法。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计算方法,可能有口算和竖式笔算两种,口算有点难度,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让学生想一想:竖式应该怎么写?学生尝试写竖式,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271+122()提问:从哪位开始加起?个位上写几?十位上写几?百位上写几?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3、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例2)(1)提问:根据表中的信息,求湿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共多少种怎么列算式?(2)板书:271+31(3)提问:这是一道三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怎么计算呢?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271+31()师:个位上写几?(1+1=2,写2)师:十位上相加是多少?(7+3=10)十位上怎样写?(十位上相加是10,在十位上写0,同时满十向百位进1。)师:百位上是多少?(2+1=3)为什么要加上1?(4)想一想:271+903,怎样计算?师:与例2的算式相比,这是一道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式,请同学们根据我们掌握的加法法则尝试笔算。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板书:271+903()74提问: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比较好写,大家都做得很对!可是百位上的数怎么写呢?2+9=11,相加满十怎么办?生:向百位的上一位(千位)进一,百位上写1,千位上写1.3、小组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加法要注意什么?(1)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做题,指名板演。然后校对订正,注意在竖式计算时容易出错的地方。2、完成“练习八”第1题。在竖式中相应的位置写下结果,然后集体订正。3、完成“练习八”第3题。先计算出每两片树叶上的和,然后与得数相等的花朵相连,学生独立做题,连一连。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合作的非常好,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学生。下面同桌说一说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笔算加法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五、作业设计1、123+361=456+533=2、367+626=426+382=516+703=教学反思:第2课时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教学内容:例题3,练习八4、5、6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2、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过程,掌握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思想,帮助学生形成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的习惯。教学重点: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教学难点: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76+84指名说一说它的计算方法。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二、探究新知教学例3.1、列算式。提问:该湿地的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共有多少种?怎么列算式?板书:445+298=比较:445+298与复习题76+84有什么不同?小结:前者是三位数加三位数的加法,后者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谈话:前面一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进位和不进位加法,这节课也同样学习的是三位数加三位数,那么,两者之间又有什么不同呢?事实上,今天所学得内容是在前者的基础上教学连续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板书课题)你觉得它的竖式计算方法会是怎样?(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2、口算。提问:在用竖式进行计算之前,请同学们尝试口算一下结果应该是多少?同位讨论并全班交流。汇报过程:298接近300,可以看作300来口算。先计算445+300=745,再计算745-2=743。3、笔算。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板书:445+298()提问:(1)个位上相加是几?(5+8=13)个位上怎么写?(写3,向前一位进1,为了不遗漏进上的1,在十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2)十位上相加是几?(4+9+1=14)为什么要加上1?十位上的数相加后也满十,该怎么办?(继续向百位进1,在百位上也写一个小一点的1)十位上应该写几?(4)(3)百位上写几?(2+4+1=7)板书:445+219187434、思考: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需要注意什么?和不进位、进位加法有什么联系?5、验算。师:你怎么知道自己是否算对了?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进行验证呢?(先让学生探究交流)生:用验算的方法。师:可以通过验算来检验得数是否正确。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验算方法。那么,加法该如何来验算呢?生: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老师在黑板上演示验算的过程,提示学生注意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298+41415743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提问:你们这次计算的得数是多少?与刚才计算的得数相同吗?这说明什么?如果两次计算的得数不相同,又说明什么?应该怎么办?三、巩固练习1、完成“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选最后一题讲解计算过程。2、完成“练习八”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3、完成“练习八”第2题。先估计结果再列式计算。4、完成“练习八”第9题。教师先给予学生知道,然后让他们独立完成后,再全班交流并订正。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五、作业设计1、练习八第3-8题.2、笔算并验算348+564457+293881+139教学反思:第3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八7、8、9、10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2、培养学生形成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的习惯。教学重点: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进位的加法题。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教学步骤:一、复习1、口算。43+25=530+290=35+49=450+280=45+30=6+84=540+360=380+430=74+9=46+24=470+160=400+120=70+480=49-28=74-47=950-540=350-260=67-46=53-36=560-380=460-170=42-25=57-28=820-430=810-690=810-460=650-230=80-12=480-150=二、练习过程1、笔算376+284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指名说一说它的计算方法。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如果要验算,你认为用什么方法?2、完成P407先算一算,再用铅笔和直尺连一连。3、完成P408先独立完成第1小题,然后照第1小题完成后两小题。4、完成P409小组讨论可以怎么走,哪条路近,汇报。5、引导学生思考完成P4010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三、作业设计1、加法运算。(1)467+354(2)563+761(3)158+280(4)365+918(5)348+736(6)486+734(7)294+48(8)57+467(9)383+2742、笔算下面各题并验算。(1)527+173(2)806-428(3)459+164二、万以内减法第4课时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笔算教学内容:三位数减两、三位数(一)(例题1、2,练习九1、2、3)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减两、三位数(退位和不退位)的笔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笔算三位数减两、三位数,并掌握笔算减法的算理。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计算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积极思考及与同学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能正确笔算三位数减两、三位数。教学难点:理解三位数减两、三位数(退位和不退位)的算理。教学步骤:一、导入大家喜欢看什么动画片?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现在国产的动画片越来越多,大家都非常愿意看,我这里有张统计表,大家来看看。二、探究新知出示P41统计表观察统计表,从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什么样的数学问题?1、我也来提个问题,看大家能不能解决,出示例题1:2011年比2009年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怎么列算式?竖式会列吗?从哪一位算起?请你自己算一算。435-3221132、这个问题大家很容易解决了,再出个问题,看大家还能不能解决,出示例题2:2005年比2011年少生产多少部动画片?引导学生读题列出算式435-86435-86349这个算式能不能像刚才那样直接减?个位不够减怎么办?注意:借位要在对应的十位数上打退位点做记号,表示借一当十和个位上的5相加再来减6得9,现在十位上因为借了一个十,还剩下2又不够减,怎么办?再像刚才一样,找更高位百位在4上打上退位点,借一当十,并和十位上的2相加再来减8得4,此时百位上剩3,3减0还是3。3、以上两题做完了,你有什么话想说?小组讨论:笔算万以内减法要注意什么?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4、及时练:完成P41做一做请学生上黑板板演,集体订正。三、小结: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计算减法,特别是退位减法一定不要忘记打上退位点,退1当十来用。四、作业设计1、完成练习九第1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2、完成练习九第2题引导学生读题列算式解答3、完成练习九第3题先说说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再针对每一空说说如何求。4、计算451-235540-107600-409767-235600-382842-758830-678407-168900-241教学反思:第5课时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的笔算教学内容:三位数减两、三位数(二)(例题3,练习九4、5、6)教学目标:1、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熟悉连续退位减的计算法则,并会验算。3、培养学生计算认真仔细的态度。教学重点:能正确笔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教学难点:掌握连续退位减的计算法则。教学步骤:一、导入算一算:768-527327-152说说你是怎么算的?今天继续学习三位数减三位数。二、探究新知1、出示问题:2004年计划生产158部国产电视动画片,2005年计划生产403部国产电视动画片。2005年比2004年计划多生产多少部动画片?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目问题谁比谁多,列算式:403-158让学生在本子上写好竖式,数位对齐。2、探究计算法则:这道题能直接减吗?个位不够减,十位上是0,该怎么退1呢?小组讨论并汇报板书:小结方法:个位3减8不够减,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就要从百位上退1作10,再从退下的10中退1到个位作10,这时十位上是9。这时先算个位13-8=5,再算十位9-5=4,最后算百位3-1=2。多请几个学生来说说我们是怎样计算403-158的?最后让学生自己对着黑板用自己的话说说计算过程。3、探究验算方法:减法怎样进行验算?(1)加法验算:可以用减数加差看等不等于被减数的方法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2)减法验算:可以用被减数减差看等不等于减数的方法请你选择一种方法进行验算,教师巡视并指名不同方法的学生上黑板板演验算过程。4、巩固练习完成P42做一做指名上黑板板演三、小结说说怎样计算像这样的连续退位减?要注意哪些问题?四、作业设计1、完成P444先算一算,再连一连2、完成P445引导学生在练习本上先用竖式计算再填写3、完成P446做在作业本上教学反思:第6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课(练习九7、8、9、10、11)教学目标:1、能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2、能较熟练计算连续退位减法。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3、培养学生形成认真细心地进行计算的习惯。教学重点: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教学难点:能较熟练地进行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教学步骤:一、复习笔算下列各题。690+30=287+73=320-280=473-178=说说两道加法题有什么区别?两道减法题有什么区别?说说每道题的计算过程。二、练习过程1、验算上面的第2小题和第4小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2、完成P457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说计算过程3、完成P409先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再在书上用铅笔连一连。4、完成P4010看谁完成每张卡片上两个数的和与差又对又快,请学生上台板演。5、完成P4011学生先独立思考,用铅笔填一填,然后小组交流思考过程,集体订正。三、作业设计1、算一算。(1)507+24(2)762+159(3)267-280(4)805-4692、笔算下面各题并验算。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1)548+173(2)206-128第7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解决问题(例题4,练习九12、13、14)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三位数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2、使学生会使用竖式计算三个数的连加。3、培养学生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竖式笔算三位数的连加。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步骤:一、导入“十一”黄金周各大商场进行促销活动,小红一家三口到商场去买东西,选好了商品拿到销售单据来到收银台。出示销售清单:二、探究新知1、三位数连加精算出示问题:(1)收银员应收多少钱?(2)小红的爸爸应准备多少钱?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解决第一个问题,你需要哪些信息?如果你是收银员你认为该怎么算才恰当?列出算式:558+225+166=你准备怎样计算三个数的连加?其实也可以使用竖式将这三个数同时加起来。写出竖式让学生自己算一算,试一试。558225+166949大家以后计算连加题也可以使用长竖式进行计算。2、三位数连加估算解决第二个问题需要和第一个问题一样使用精算吗?为什么?只需要知道准备的钱够不够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所以使用估算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同位互相说说如何估算,指名说理由。板书:560+230+170=560+400=960(元)3、总结方法:刚才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两个问题采取的是不同的计算方法,什么情况下使用精算,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估算呢?三、巩固练习完成P4612理解题意后,想一想这里是用精算还是估算,交流想法后让学生算一算。四、作业设计1、完成P4613先让学生猜想两人摆出的三位数,和与差分别接近多少,再让学生实际操作,通过多组数据,验证自己的猜想。让学生体会如何根据数据特点进行估算。2、完成P4614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开放题,学生的方案合理就行。教学反思:第8课时整理和复习(一)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一)(P471、2,练习十1、2、3、5)教学目标:1、复习三位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计算过程及需要注意的问题。3、能熟练的运用计算法则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教学重点:能熟练的运用计算法则正确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计算过程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教学步骤:一、导入第四单元学习完了,我们今天对这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二、复习过程1、完成P471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指名板演,然后回答第一个问题,同位互说第二个问题,最后结合具体的题目指名汇报,说计算的过程和需要注意的问题。2、完成P472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指名板演,然后回答第一个问题,同位互说第二个问题,最后结合具体的题目指名汇报,说计算的过程和需要注意的问题。3、从以上加法和减法题中各选一题进行验算,并说说验算的方法。4、完成P481左边4小题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学生上黑板计算,集体订正。5、完成P482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列算式解答6、完成P483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指名说错误的原因,集体订正三、作业设计1、完成P481右边4小题2、完成P485第一行四、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一)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2、笔算加法时,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3、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第9课时整理和复习(二)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二)(P473,练习十4、5、6、7)教学目标:1、能熟练运用计算法则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并会估算。2、能运用三位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会选择适当的计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能运用三位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会选择适当的计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步骤:一、导入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今天我们继续对这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二、复习过程1、完成P473(1)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指名板演,请学生说计算的过程和需要注意的问题。2、完成P473(2)让学生明白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选择估算的方式,并将过程写在每小题下方。3、完成P473(3)两个问题选择的计算策略是不一样的,问题1可以使用估算,问题2使用精算。4、完成P496第1问采取估算的方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方法,汇报结果。第2问先让学生自己将要买的商品打上勾,再列算式计算。5、完成P497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自己把问题写出来,列算式解答。指名汇报结果。6、引导学生完成P49思考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用铅笔填空,请学生说说这样填的理由。三、作业设计1、完成P4842、完成P485第二行3、学生课下整理全单元知识导图教学反思: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第五单元倍的认识第一课时倍的认识教学内容:P50例题1,练习十一1、2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圈图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2、体验圈一圈、摆一摆的操作活动,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建立倍的概念教学难点:能在具体情境中正确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乘法口诀,教师引导倒背,选背。因为我们中国独有乘法口诀,所以我们中国人在数学计算这一块是非常令外国人羡慕的。随着我们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是我们必不可少的知识。二、新授1、教师示范,学生初步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课件出示P50图,学生看书上图,图上有什么?数数各种萝卜各有多少?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画黑板上,6根红萝卜有几个2根呢?我们用笔一起来圈一圈。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我们圈了几次?说明可以圈出3个两根,我们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板书在图下方)同学们你们会这样圈吗?2、学生试着圈一圈,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白萝卜有10根,画黑板上,那10根白萝卜有几个2根呢?先请一个同学来说说你准备怎样圈?打开书,请大家用铅笔在书上圈一圈那10根白萝卜,并完成下方的填空。同位互相检查,同时请一个学生上黑板圈一圈,集体订正。从上面可以看出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为什么是5倍而不是3倍呢?3、练一练做一做1,绿圆片有几个?黄圆片有几个?黄圆片每3片为一堆可以圈出几堆?请你圈一圈,说说黄圆片的个数是绿圆片的几倍?你能圈出蓝圆片是绿圆片的几倍吗?做一做2,第一行摆5根小棒,第二行要我们怎么摆,4倍是什么意思?我们就在纸上第一行先画5竖线代表5根小棒,第二行怎么画?请你画一画,然后圈一圈。三、作业设计P53练习十一1、2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内容:P51-52例题2、3,练习十一3、4、5、6教学目标:1、能将图片信息转化成数学问题。2、学生通过画一画、圈一圈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3、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正确解决问题。教学重点:能将情景图中的信息转化成数学问题教学难点:能运用倍的知识将问题转化成图形正确解决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教学过程:一、导入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请你圈一圈、填一填。是的几倍?是的几倍?二、新授1、教学例2:出示P51图,(去掉图下方的问题)观察图,同学们在干什么呢?(1)从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擦桌椅的12人,扫地的有4人)你能提一个能用我们昨天学过的知识解决的问题吗?(板书问题)我们一起把这个问题完整的读一读。(2)你准备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擦桌椅的:扫地的:试一试画图法:试一试计算法:12÷4=3说说为什么可以用除法求出倍数?(3)刚才求出的结果正确吗?你如何来证明结果是对的?反过来想:4的3倍是12,正好是擦桌椅的人数。最后我们答题: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3倍。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2、教学例3:出示P52图,(去掉图下方的问题)观察图你知道了什么?(1)知道了军棋的价钱,还知道了军棋和象棋之间的价钱关系,你能提数学问题吗?(2)要求象棋价钱是多少,你能结合例2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可以画图,也可以算。画图法:军棋:象棋:8元?元是军棋的4倍计算法:象棋的价钱就是求4个8是多少,8×4=32(3)这个结果为什么正确?小结:刚才我们经历了看图,将图上的信息转化成数学问题,然后将问题转化成图形来理解并解决,最后验证求出的结果是否正确。这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你会用这个方法解决类似问题吗?3、练一练(1)完成P53-543、4读题,找准问题中对应数量,自己用画图或列算式解决。(2)完成P545、6学生自己完成,集体订正(3)以上四题分别和前面的哪个例题是相同的?三、作业设计跳棋:飞行棋:9元?元是跳棋的5倍1、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2、1辆小客车可坐9人,8辆这样的小客车可以坐几人?3、笑笑手里有28支铅笔,聪聪手里有7支铅笔,笑笑的铅笔是聪聪的几倍?教学反思;第三课时运用倍的知识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内容:P54-55练习十一7、8、9、10、11教学目标:1、会运用倍的知识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2、会运用倍的知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问题”。3、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所学正确解决问题。教学重点:能运用画图,列式的方法正确解答倍数问题教学难点:能在引导下理解题意解决较难的倍数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把8个平均分成()份,每份()个。8个里面有()个()。()是()的()倍。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二、练习1、圈一圈、填一填:(1)的个数是的()倍。(2)()的个数的()倍是()的个数。(3)()的个数除以3是()的个数。2、完成P547全班读题,理解题意,画图或列式计算。3、完成P558理解去年是什么意思,表示两人的年龄都要减一岁。4、完成p559引导读题,找准条件,理解两个问题中哪钟颜色的珠子数量不变,哪种珠子是哪种珠子的6倍,哪种珠子应该是多少,在这样的理解基础上再来想比这种珠子原来的个数是多还是少。5、思考p5510读懂题意,让学生按照这样的变化画出图形,再来思考结果。6、思考p5511引导学生明确小熊手里的5个玉米需要加上3再乘2得到熊妈妈现在个数与小熊现在个数的关系,最后再加上3得19个。三、作业设计1、小欣今年5岁,妈妈今年35岁。(1)妈妈的岁数是小欣的几倍?(2)明年妈妈的岁数是小欣的几倍?(3)10年后,妈妈比小欣大多少岁?2、张阿姨家养了6只鸡,其中2只公鸡4只母鸡,每只母鸡又孵了3只小鸡。(1)张阿姨家现在有多少只鸡?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2)现在鸡的数量是原来的多少倍?《倍的认识》单元练习卷二1、3个6也可以说()的()倍,5的7倍就是()个()。2、把()个看成一份,有这样的()份,所以就是的()倍,在上圈一圈。3、(1)去掉()个,就是的2倍了。(2)增加()个,就是的3倍了。4、(1)把()去掉()个,()就是()的()倍了。(2)把()增加()个,()就是()的()倍了。5、圈一圈,再回答问题。我把()件看成一份,一共分成了()份,就是()个(),也可以说()的()倍。6、(1)圆是三角的2倍,画出圆的个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三角是圆的2倍,画出圆的个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圆是三角的一半,画出圆的个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补充条件并解决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红花是黄花的3倍,红花有多少朵?列式:________________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8、有一些红珠子,白珠子是红珠子7倍,白珠子的个数在30和50之间,白珠子有多少个?《倍的认识》单元测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1.填一填 2.填一填。 (1)18里面有()个6,18是6的()倍。 (2)24里面有()个8,24是8的()倍。 (3)48里面有()个6,48是6的()倍。 (4)25里面有()个5,25是5的()倍。3.小小神算手。 4.画一画,填一填。 ☆☆☆☆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 △的个数是☆的2倍,请在横线上画出△。 口○口=口 5.解决问题。 (1)鞋子的价钱是帽子的几倍? 口○口=口(倍) (2)操场上跳绳的有5人,踢足球的人数是跳绳的人数的6倍,踢足球的有多少人? 口○口=口(人) 6.明明今年4岁,妈妈的年龄是明明的7倍。 (1)今年妈妈多少岁? (2)再过2年,妈妈的年龄是明明的几倍?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第一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教学内容:数学教材56、57页例1、2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整千数相乘的口算算理,掌握其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教学难点:正确口算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数相乘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口算: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张老师就带着大家去游乐园玩一玩。这是进入游乐园的通行证,只要你准确算对下面的算式,就能得到通行证,有信心得到它吗?举手来说。6×4=8×5=2×9=3×9=3×8=9×7=7×6=4×8=师:我们同学算得既对又快,还把解决它的口诀也说出来了,真了不起!恭喜你们拿到通行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游乐园。二、学习新知:1.小组交流,探索算法出示例1情境图(1)出示问题: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要花多少钱?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独立完成,然后在四人小组内说说你的算法。(2)小组反馈: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①3个20是60;20+20+20=60②2个十乘等3于6个十这样的题目会做了吗?下面来考考你。看谁做得又对又快。(3)计算40×3=2×400=20×6=2×7=50×3=4×600=7×30=20×7=开小火车2、合作探究,教学例2: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钱?(1)尝试说出计算结果:(2)合同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提示同学可以利用小棒)(3)小组汇报:(4)教师小结算法:三、巩固练习10×4=10×6=10×7=20×4=40×6=60×8=12×4=23×2=34×2=四、课堂小结:今天学习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设计:1、完成P58说说怎么算最简便。2、完成P58说说口算的方法3、完成P58比一比谁最快完成4、完成P58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独立完成,集体订正5、完成P59独立完成表格,同位互查,集体订正6、完成P598、9、10、11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学内容: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60页,例1.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2.使学生体验计算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学习数学的兴趣。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点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开火车:200×4=100×2=700×7=60×4=8000×6=600×8=800×4=600×7=30×8=600×7=100×5=3000×5=看来小朋友们都会口算整十数或整百数乘一位数了,今天我们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二、理解算理,探索算法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1.出示例一:每盒有12支彩笔,3盒一共有多少支彩笔?列出算式:12×3=动手操作,理解算理(1)12×3不是整十数乘一位数,小朋友们想一想等于多少呢?不能口算的同学用小棒帮帮忙。(2)交流算法。学生的算法可能有:12+12+12=36、10×3=30、2×3=6、30+6=36。(3)师摆小棒演示算理。指着第二种算法:12哪去了?为什么10×3、2×3呢?学生思考并交流。现在明白了吗?先把12分成几和几?10×3是因为?2×3是因为?(边说边用箭头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2.探索算法(1)同学们,乘法除了可以口算以外,还可以列竖式计算。(2)师生共同列出乘法竖式,指出:末位对齐,乘号写在第二行的前面。(3)介绍各部分名称。12……因数×3……因数36……积先用个位上的2乘3等于6,写在积的个位上,再用十位上的1乘3,十位上的1表示一个十,1乘3等于3写在十位上。(4)挑学生说算法。3.用竖式计算124×2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之后,交流计算方法。4、试一试用竖式计算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2×8=23×2=123×2=三、练习巩固,应用提高1.第60页做一做14×2=33×3=21×4=423×2=212×3=221×4=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评价。2.列式计算①小火车一次可坐22人,3次一共可以坐多少人?②每一边放342盆花,两边共放多少盆?四、课后小结:1.怎样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2.计算中要注意哪些问题?五、作业设计1、P6322、竖式计算32×2331×341×2121×4421×2教学反思:第三课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笔算乘法教学内容:教科书61页例2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与操作,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满十进一”“满几十进几”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的算理,初步掌握笔算中的进位法则。2、通过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笔算中进位法则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类推能力。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去获取新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操作,理解为什么要进位,掌握怎样进位。分清进位与不进位的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继续研究“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1、口算下面各题。4×4+2 5×7+4 6×5+13×4+2 7×8+5 6×7+53×9+5 6×9+8 2×9+32、自己试着写一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式,交流自己所写的算式,老师选择一些进位的算式板书在黑板上。师:老师这儿也有一道算式,想看看吗?(出示例2情境图)二、探索新知(1)自学提示:(可以利用小棒)认真看课本61页例2,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小女孩的笔算方法,思考:1、笔算乘法时,从哪一位乘起,乘得的积满几十,该怎么办?2、得数中的十位上的5是怎样得来的?比一比,看谁做得对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27×215×5214×33、小组汇报,展示:小结:从各位乘起,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二、探讨交流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1)这道题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2)、学生独立完成,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同学听。(3)、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各种算法,并说说本组的新发现。(4)、各小组汇报的板演到黑板上。(5)、请小组说说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在哪里?1、那一位相乘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2、当心漏加进上来的数。3、要先乘后加进上来的数,不能先加进来的数,然后再乘。三、巩固练习1、学生在练习上完成“做一做”1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2、完成“做一做”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四、全课小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想说的。2、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计算时要注意从个位乘起,哪一位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五、作业设计1、完成P613竖式计算2、完成P614读题列算式计算3、完成P615改正错误并订正:教学反思: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第四课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教材62页例题3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2、培养学生生动获取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连续进位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连续进位的方法。并能进行准确计算。一、学前准备1、口算下面各题4X4+2=5x7+4=6x5+1=3x4+2=7x8+5=6x7+5=3x9+5=6x9+8=2x9+3=2、说一说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应该怎样计算?(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那一位满几十,就向它的前一位进几)3、什算下面各题,请三位学生板演,其它同学写在练习本上,并说一说自已是怎样算的。二、学习新知1、出示例3情景图引导学生说出图意:学校正在召开运动会,老师和几名同学为运动员准备了矿泉水,每箱24瓶,9箱一共有多少瓶?2、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24x9也就是9个24是多少?尝试计算:先估算一下,9箱大约是多少瓶?试着用列竖式计算,计算完成后小组交流:小组汇报: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请计算正确的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在哪里!个位上4x9=36,向十位进3后,十位上2x9=18,表示18个十,18个十还要加上刚才进上来的3个十共21个十,这2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应写在积的百位,1应写在积的十位老师小结:用一位数乘另一个因数的十位后要看看个位上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若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数,如加上进位数后又需要进位,那么还需向百位进位或把最高位写在百位上。三、巩固练习完成P62做一做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方法,计算时同学们一定要认真、仔细,若在哪一位上有进位的数,千万别忘了加上。五、作业设计1、自己列式算一算:137x6=8222、学校运动会开幕式,有4个方阵,每个方阵128人,一共有多少人?128×4=512(人)说一说,计算中需注意什么?3、完成P646、7、8、9、107、8、10题读题理解后让学生列算式解答9题让学生按第一小问提类似的问题自己解决教学反思:第五课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练习课教学内容:课本P63页练习十三教学目标: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1、能正确地、熟练地应用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2通过练习,体现认真、细致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重点:能够准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仔细认真地学习态度教学过程:一、知识铺垫: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需要注意什么?二、练习设计:1.听算:(只写得数)集体订正500×721×4320×31000×9430×22.找出下面各题的错误,并改正(展台展示,学生评价)135×5=525269×6=65644273×5=84563.计算下面各题。(集体订正)(1)5乘173是多少?(2)4个2531是多少?(3)23的2倍是多少?4.(集体订正)篮球78元足球65元羽毛球拍36元中国象棋12元乒乓球拍24元观察上面物品的价格,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可用比赛形式(看谁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或3分钟内全做对的给予表扬。6.练习十三第十一、十三题。完成后集体订正。三、小结:你有什么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四、作业设计1、一列火车有9节车厢,每节车厢有118个座位,这列火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2、300个同学乘4辆汽车去郊游。前3辆汽车各坐78个同学,第4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辆汽车要做多少个同学?3、完成P6512、14、15教学反思:第六课时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教材66、67页例4、例5.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2.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3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教学重点:让学生会计算0的乘法教学难点: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能够准确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答.3×4表示几个几相加?2×5表示几个几相加?……2.第二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3、挑学生板演。列竖式计算53×729×4328×3156×9436×2二、探究新知(一)知识铺垫:1.教师谈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位数乘法的笔算.今天这个新知识的特点是“有0”.2.问:有3盘苹果,每个盘子有5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谁来解答? 用加法计算:5+5+5=15. 用乘法计算:5×3=15. 问:5×3=15,这个式子表示什么?(5×3=15,表示3个5相加的和是15)3.提问:每盘有1个苹果,3盘共有多少个苹果? 1+1+1=3 1×3=3这个式子表示什么?(表示3个1相加的和是3) (二)学习新课 1.(0乘以任何数都得0)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自主探索 问:小猴面前的盘子里为什么没有桃了?一个桃都没有用哪个数表示?7个盘子里一共还有多少个桃子?谁来列加法算式:0+0+0+0+0+0+0=0。 谁来列乘法算式:0×7=0。 问:0乘以7为什么等于0呢?分小组讨论后,指名学生回答.(因为7个0相加结果是0)(2)尝试计算. 0×90×70×20×5 老师指其中一题(0×5)提问:为什么0乘以5等于0呢?(0×5表示5个0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相加,所以结果得0) 2.教学例5:(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运动场的看台分为8个区,每个区有604个座位。运动场共有多少个座位?生尝试列式,小组交流604×8(1)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做,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试做.(完成后交流)(2)问:这题在计算中运用到了哪些学过的知识?(这题在计算中运用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以及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教师要求同学们讨论一下,这题应该怎样计算?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进行计算,并说说计算过程.(集体订正计算结果)(3)小结:在进行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时,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与被乘数中没有0的是一样的,乘的时候要用乘数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被乘数十位上的0也要乘,乘得的积是0,要在积的十位上写0.教师强调指出:被乘数中间不管有几个0,都要一个一个地乘,所得的0也不能省略,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不能漏掉。三、巩固反馈1.口算练习:P6610×2=0×0=0×9=2×0=0+8=9×0=6+0=6×0=2.判断○里填什么运算符号。P6620○3=30○3=04○0=04○0=41○0=01○0=1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的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谁来说一说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怎样进行计算?(按照一位数乘法的法则进行计算,不管被乘数中间有几个0,都要一个一个地乘,所得的0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也不能省略,如果有进位,一定要加上进上来的数)五、作业设计1.笔算练习:506×7209×4308×3106×9406×22.去年学校义务植树205棵,今年种的是去年的2倍,今年义务植树多少棵?3、完成P681、2、3、4、5教学反思:第七课时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内容:三年级数学教材,67页例题6.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2、能够正确熟练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计算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难点: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的算理。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教师先把教科书中的复习题按下面的格式写在黑板上.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20×312×4200×3120×42000×31200×4然后让学生口算,教师逐题从上到下分别写出左右两组题的得数.然后提问:观察每一组题,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乘积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0二、新知探索1.教学例6.(1)出示主题图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一共需要多少元?(2)自主尝试计算280×3(3)提问学生:这道题怎样列竖式?再提问: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小组交流:(4)小结: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可以先不计算,只用乘法去乘0前面的数,最后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然后让学生列竖式用简便算法计算.(5)教师接着出示2500×3,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试算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2.及时练,列竖式计算:250×3120×42500×31600×4指导学生做“做一做”中的题目时,可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计算的情况。3、巩固练习(1)完成P67做一做学生板演,集体订正(2)完成P698420×3530×3380×3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160×4350×4190×4(让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行间巡视,了解学生竖式写得对不对,有什么问题.然后集体订正,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说明。)三、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四、作业设计1.列竖式计算:P686640×2450×6230×4270×3380×5460×7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2.听然后做:学校买4台电风扇,每台140元,一共要用多少元?挑学生板演,集体订正。3、完成P697一条蚕大约吐丝1500米,小红养了6条蚕,大约吐丝多少米?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题目中有两个大约,结果不用大约,约等。4、完成P699、10、11、12教学反思:第八课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例7教学目标: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1、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进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用幻灯片出示教科书第70页例题主题图: “三年级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二、尝试解决。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2、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3、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4、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三、巩固练习。1、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32×6 49×5 218×4 581×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2、完成教科书第70页“做一做”。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2、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五、作业设计1、完成P731先独立完成,写出过程,指名说一说2、完成P732、3、4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列算式估算3、完成P735先不做,让学生说说每个小题怎么估算,统一方法后再算4、完成P736三个问题明确哪个问题是精算,哪个问题是估算,再让学生动手做教学反思:第九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2页例8,例9。教学目的:1、能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3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一、复习引入。想一想(每个算式表示什么?)1、买3支同样的钢笔用12元钱,平均每支钢笔用多少钱?2、一个算草本2元钱,买5个算草本要用多少钱?动脑筋:口头提问题再解答。1、4位小朋友共搬了20盆花,___________?(强调平均)2、小白兔1天需要吃6个胡萝卜,吃了5天,__________?为新课内容扫清障碍,搭建台阶。复习了这些学过的知识就是为了把今天的新知识学好。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例题8。(除乘)1、出示例题: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你们能帮妈妈算一算,应该付多少钱吗?2、同桌讨论后汇报。3、生列式:18÷3=6(元)6×8=48(元)4、师:你回答的非常正确,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吗?5、师:看问题,想求:8个同样的碗应付多少钱?就得知道什么条件?(一个碗多少钱)我们来往前看,哪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一个碗多少钱?(18元可以买3个碗)6、谁能像这样说一说。下面就请你用这个方法试一试解决下一个问题: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7、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都需要2步计算,大家来说一说这类题应该怎样解决呢?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师小结:看清题意,仔细分析。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先看问题想,要想求出这个问题得知道什么?可以先看前两个已知条件可以求出什么?(二)教学例题9。(乘除)1、出示例题:妈妈的钱买6元一个的碗,正好可以买6个。用这些钱买9元一个的碗,可以买几个?2、请生说解题思路。3、独立尝试解决问题4、指名汇报:说一说你是怎样思考的三、练习巩固:1、例题8、9后面的做一做2、同桌合作编一道用乘法和除法解决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然后再解答出来。四、课后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设计1、完成P747读题理解题意,思考回答每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有哪些,明确哪些条件需要计算求得,再列算式解答2、完成P749、10让学生说清楚“照这样计算”的意思是什么,再来解答教学反思:第十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页11、12、13教学目的:1、能较熟练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3、能较熟练的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教学难点: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一、复习引入。1、口算30×8=25×2=22×4=77×0=123×3=300×5=450+25=780-320=7×300=432×2=2、竖式计算98×864×5521×6909×4236×4二、练习过程1、完成P7411出示题目后不要让学生动笔,思考估算的方法,指名说一说,再笔算2、完成P7412读题理解题意,列式计算3、完成P7413说说摆一个三角形用几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呢?请你自己算一算。4、思考题:已知A+9=B,且A和B都是两位数,A是9的倍数,B是7的倍数,那么A是(),B是()。5、一个修路队,上半月修了321米,下半月修的长度是上半月的2倍还多20米,下半月修了多少米?三、作业布置1、四(1)班有女生29人,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2倍,这个班共有多少人?2、三年级有5个班的同学去春游,其中2个班各有46人,其余3个班各有57人。5个班共有多少人?3、亮亮6分钟折了18只纸船,照这样的速度,亮亮25分钟能折多少只纸船?4、玲玲全家3人准备元旦到三峡旅游,旅游公司的报价如下: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旅游路线大坝一日游小三峡二日游大三峡三日游大小三峡五日游每人单价90元290元470元750元请你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你的数学问题,并解决。(可以提很多问题哟!)教学反思;第十一课时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P75-76练习十六教学目标:1、整理和复习笔算乘法的方法,能正确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2、能够利用乘法笔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重难点: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对本单元知识查漏补缺。教学过程:一、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知识要点1.整理知识:本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2.小组展台前交流:台下同学进行补充3.教师总结归纳,出示完整知识结构图。4.提问质疑:本单元你对哪部分知识还有疑问?二、复习口算乘法 1、让学生口算下面各题. 20×4 50×3 14×2 1000×5 6×30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200×4 500×3 140×2 800×6 320×3让学生竖着口算每一组题目.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每一种口算乘法应该怎样算。2、口算P761三、复习乘法笔算1.做P75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指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2.做练习十六中的第2题第一行先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让学生根据竖式说得数是怎么样算的。3.做P75第2题理解题意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说解答的方法第1小题可以口算得出结果:200×2=400(个)第2小题竖式笔算136×6=816(个)第3小题估算:65×7≈60×7=420(米)少估还比400大,所以原式得数更比400大4.做练习十六的第4题让学生动脑思考,尝试计算,并把过程和得数写在书上。5、做P75思考题观察前三个算式,找一找算式中第一个数和第三个数的变化规律,同位先说说,然后指名说,统一想法后填空。四、作业设计:1、完成P762第二行2、完成P763、5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五、小结学完本单元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第十二课时数字编码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P77-78综合与实践运用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和调查活动中了解数字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它们的实际价值。2、结合现实、有趣的生活素材,引导学生探索数字编码的思想和方法,发展实践能力。3、通过知识的实践与综合运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体会数字与生活紧密联系,探索编码编排的方法,学会编码。教学难点:如何比较科学合理的编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知道“数字家族”都有哪些成员吗?谈话:阿拉伯数字虽然只有10个,但是如果按照不同要求、不同顺序把它们编排起来,就会组成各种数字编码。今天这堂课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数字编码。二、初步感知。1、了解电话区号谈话:你们会打电话吗?怎样打外地电话呢?提问:看一看这个电话是从哪里打来的?你怎么知道的?(021代表上海的电话区号)听一听。追问:这个电话是从哪儿打来的?你又是如何知道的?(010代表北京的电话区号)再问:这个电话又是从哪里打来的?(025代表南京的电话区号)谈话:同学们对这些知名城市的电话区号非常熟悉,在调查中你们还知道我国哪些城市或地区的电话区号呢?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小结:电话号码是一种数字编码,通过电话号码中的区号可以看出这个电话是从哪里打来的,也就是说,数字编码可以用来表达一定的信息。2、了解特殊电话号码谈话:生活中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我们常见的特殊电话号码,你还记得生活中哪些常见的特殊电话号码,它们又表达什么意思呢?谈话:事实上,在我国这样的特殊电话号码有很多。像我们比较熟悉的有110匪警电话、120救护电话、119火警号码等等,还有一些可能对同学们而言暂时还没有用它的需要,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社会的需求以后可能要用到的,比如:……(多媒体展示)提问:特殊的电话号码也是一种数字编码。想一想,这些数字编码使用起来你觉得怎么样呢?谈话:这些数字编码使用起来让人们觉得非常的方便。如果把报警电话110改成“48789653”,你觉得好吗?小结:为了使用方便,在编制编码时应该注意“简洁”。提问:这里有两个银行的热线电话,交通银行的服务热线是“95559”,光大银行的服务热线是“95595”。这两个电话号码都是由两个“9”和三个“5”组成,为什么表达的信息却不一样呢?小结:一个数字编码只能表达一个固定的信息,也就是说数字编码表达的信息应该是唯一的。三、探索发现。1、确定研究方向提问:刚才我们了解了一些数字编码,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数字编码呢?谈话:看来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确实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数字编码。(多媒体展示)提问:这些数字编码你们想了解吗?想具体了解哪些方面呢?2、确立研究对象提问:你打算先研究哪一种数字编码?为什么?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3、激发研究兴趣提问: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身份证号码,谁愿意任意报出其中的一个,老师马上能够猜到这个身份证号码是你家里哪个大人的,谁愿意来试试?谈话:老师为什么能猜得这么准呢?其中肯定藏着什么奥秘,我们一起来研究。4、小组讨论研究要求:把搜集到的身份证号码放在一起,在小组内仔细研究,看看这些身份证号码是如何编制的?它们又表达了哪些信息?学生讨论,教师巡视。5、学生汇报交流交流:通过研究,你发现了什么?教师随着学生的交流有机拓展相关问题,渗透数学思想。6、介绍编制规律谈话:通过观察、讨论、研究,我们发现了身份证号码中一些数字所表达的信息,但有些数字所表达的信息还不太清楚。其实身份证号码的编制有其特定的规定……(介绍编制规律)7、解决研究困惑谈话:刚才通过研究发现大多数同学收集的身份证号码都是18位的,但个别同学收集的号码却是15位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解疑:老师这儿就有一个15位的身份证号码,你能看出他的出生日期吗?为什么?说明:到了21世纪,年份如果不完整的话很难判断出他的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完善的。8、实践运用规律谈话:老师这儿有一个身份证号码,从这个身份证号码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呢?9、揭示课题内容谈话:用18位数字组成的身份证号码,却能表达这么多的信息。看来数字编码真的十分神奇。(板书:神奇的数字编码)四、运用编码: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1、编运动员号问题:洛社中心小学即将开展五年级学生田径运动会,届时将有350人参加比赛,请根据实际情况为运动员编号。活动:选择其中四位运动员编号。交流:你是怎样编的?这些编号中,有的是以谁开头的?追问:为什么要以“0”开头呢?小结:同一组编号中,所用数字的个数一般来说应该是相同的。2、编房间号问题:某宾馆有一幢12层的客房大楼,每层都有20个房间。你认为宾馆应该怎样为房间编号,才能使旅客拿到房间号就明白自己房间的位置。提问:这道题要我们干吗?你觉得这个房间号里应该包含哪些信息?尝试:学生在练习纸上为1楼第5个房间编号。交流:明确最合理的编法。提问:按照这种编法,9楼第5个房间如何编号?12楼的第5个房间如何编号?这里的房间号都用到几个数字?3、编学生证号提问:学生证号应该包含哪些信息比较合理?讨论:小组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试着为自己编一个学生证号。反馈:你觉得学生证号里应该包含哪些信息?你编的号码是怎样的?学生自由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编的号码,交流和提炼出比较合理的信息。并按这种方法为自己编个学生证号。五、课后延伸。谈话: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神奇的数字编码”,应该说数字编码和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密切相关。当然生活当中还有很多数字编码值得我们好好地研究,课后我们可以去研究、调查,然后再来交流我们的发现。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第一课时: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第34—36页上的例1、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思想教育。教学重点:找出四边形的特点。教学难点: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喜欢什么运动?2、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说或小组说。)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图形。生汇报、交流。4、揭示课题。“四边形的知识”。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认识四边形)(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剪下来。学生剪完后汇报,并说说理由。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2)小组讨论。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四条直的边四边形有四个角(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2、教学例2。(给四边形分类)(1)把你剪下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学生独立操作)(2)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小组交流)学生汇报,并说理由三、巩固应用。教材第36页的“做一做”中的第1、2题。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四边形,掌握了四边形的特点;还能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给四边形分出不同的类型。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第37—38页上的内容,完成第37页上的“做一做”。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2、通过学生手动、脑想、眼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中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教学难点:学生动手画、剪平行四边形。教学过程一、认识平行四边形1、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指给同桌看。2、出示带有平行四边形的实物图片。它们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它们有几条边?几个角?它们叫什么图形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这样的图形叫平行四边形。3.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点(1)让学生拿出三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三角形,然后拉一拉。(2)再拿出四条硬纸条,用图钉把它们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拉一拉。(3)小组讨论操作:怎样才能使平行四边形拉不动呢?学生汇报时,要说说理由。二、掌握平行四边形。1、在钉子板上“钩”。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在钉子板上围。2、在方格纸上“画”。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3、折一折、剪一剪。你会剪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展示并说说各自不同的剪法。)4、通过上面的活动,你发现平行四边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小组讨论)三、巩固平行四边形。1、课堂练习:完成练习九第1—3题。2、课外练习:完成练习九第5题。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平行四边形,还掌握了它的边和角的特征。教学反思: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第三课时:周长教学内容:本册教材第41页上的例1。教学要求:1、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3、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教学过程:一、认识周长1.活动一⑴摸一摸自己的腰在哪,你能用软尺量一量自己腰的长度吗?⑵谁能说说你的腰的长度?⑶你的腰一圈的长度我们叫做腰的周长。⑷摸一摸你腰的周长在哪。2.活动二⑴出示以各种实物:钟面、数学书、国旗、叶子⑵你能指出这个钟面的周长在哪吗?⑶那么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又在哪呢?请你们同桌互相指一指。⑷全班汇报、互相指正。3.活动三⑴出示⑵这些图形的周长指的指哪里?请你用笔描一描。⑶学生独立完成⑷汇报:它们的周长在哪?4.周长的概念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⑴通过刚才我们量腰的周长,找数学书、国旗、叶子的周长,描这些图形的周长,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周长吗?⑵学生说一说⑶打开课本看看书什么叫做周长,全班读一读。⑷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做周长,为什么要加上封闭两个字呢?二、巩固周长的概念,探究求这些图形周长的策略1.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或实物的周长吗?自己选一个看看你能用几种方法知道它的周长,然后再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2.学生活动,汇报:你选的是哪个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的?还有什么办法吗?三、总结:周长在生活中应用和广泛,你能举出一个周长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吗?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问题吗?四、练习1.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2.思考题:小冬沿着跑道跑一圈,他跑的总长度是不是运动场的周长?在长方形镜框的四周围上铁皮,铁皮的长度是不是这个长方形镜框的周长?五、作业:回家和爸爸妈妈说说什么是周长,量一量自己家里人头、腰的周长,并记录下来。教学反思:第四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43页例2、例3以及第44页练习十的第1、2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叫做周长?2.同桌摸一摸课桌的周长。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分别叫做什么?有什么特点?二、新授1.出示两张卡片,如图:2.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3.学生探究⑴学生独立思考计算: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你怎样算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⑵四人小组交流,全班汇报: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⑶思考: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4.算法概括⑴长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⑵正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⑶你喜欢哪种算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只要你算的又快又准。5.巩固(1)一块长方形的台布,长5分米,宽4分米,在它的四周绣上花边。花边长多少分米?(2)一个正方形的镜框,四周钉上木条,镜框的边长是4分米。至少需要木条多少分米?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3)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三、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学会了哪些本领?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四、机动发展题⑴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⑵计算下图的周长呢?教学反思:第五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练习课练习内容:教材第44页练习十练习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练习重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练习过程:一、基础练习1.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周长。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2.先量一量,再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⑴自己先量一量记录下来,然后再计算。⑵全班汇报,集体订正。3.课本44页第二题:出示一幅长方形的地图,求出它的周长。⑴学生独立完成,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⑵集体订正。二、综合练习1.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1)独立完成⑵集体订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中间哪条边为什么不算?2.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分米,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⑴独立思考:用90厘米的绸带围一圈指的是什么?⑵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⑶全班汇报3.在课本上找两幅自己喜欢的图画,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再和同桌交流。三、活动练习四人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姓名头围厘米胸围厘米腰围厘米四、作业:一件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它的周长。教学反思:第六课时:估计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例4例5,46页练习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教学要求: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掌握对长度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能较准确地估计出物品的长度。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2.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分别有多长。3.不用尺子,在本子上画出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最准确。4.说说自己估计得怎么样,有什么感想?5.今天我们就来估计一样物体的长度,看看谁估计得最准确。二、新授1.教学例5⑴摸一摸数学书的面,是什么形状的?⑵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长和宽吗?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独立完成。⑶全班汇报: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的。⑷学生在四人小组里活动:拿出彩带估计一下,用彩带数学书围一圈至少要多长?剪一段试一试。并讨论:怎样才能估计得更准确?⑸全班汇报:你估计得怎样?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办法能估计得更准确吗?2.巩固练习。⑴下面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先估计,再量一量,算一算。⑵46页做一做第二题:从小红家到学校有下面几条路可以走(如图)。教学反思: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第八单元:分数的认识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内容:p90-91例1、例2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读出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并且能掌握分数各部分之间的名称。2.通过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具、学具准备: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纸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出示关于主题图内容课件。让学生观察同学们在做什么?2.叫2个学生上来分月饼,把一个月饼分给两同学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块?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一)认识1/2。1.多媒体课件演示例1分月饼的情境图。指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块,每块是一半,也就是它的1/2。2.指导学生读1/2。3.出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四块,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4。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4.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三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3。5.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五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5。(二)、小结:像1/2、1/4、1/3、1/5。这样的数都是分数。(三)、认识分数各部分之间的名称。读作:三分之一分子分数线分母13(四)课堂练习:1、p91做一做第1题。2、完成第94页第1、2题。(五)小结:同学们你们今天有什么收获?谈一谈。板书设计认识几分之一1.平均分读作:三分之一分子分数线分母13第二课时:几分之一大小比较教学内容:p91例3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正确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圆片、正方形纸、纸条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把1张长方形平均成2份,每份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板书:1/2。2、把1张长方形平均成3份,每份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板书:1/3。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3、把1张长方形平均成4份,每份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板书:1/4。4、把1张长方形平均成8份,每份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板书:1/8。5.提问:比一比这几个分数谁大谁小?引出并板书课题:几分之一大小比较(二)结合长方形图片教学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结合图形让学生理解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由于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相反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就越多,所以1/2>1/3>1/4>1/8.(三)小结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反而小。(四)作业板书设计:几分之一大小比较第三课时:几分之几的认识教学内容:p92例4、例5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1、使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具准备:课件、正方形纸、彩纸条教学过程:引入: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的分数,大家还想再认识其他的分数吗?揭示课题板书:几分之几。(一)教学例41、学生小组合作,每个学生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根据自己的意愿涂出几份,写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再在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让学生说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2份是它的2/4,3份是它的3/4,4份是它的4/4。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四分之几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它与四分之一比,只是取的份数不同。(二)教学例51、让学生把1分米长的彩纸平均分成10份;2、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板书:1/10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分,2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板书:2/10.3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让学生类推出十份之几就是几个十分之一。3、小结:像2/4、3/4、2/10、7/10…这样的数,也是分数。4、让学生再说出一些其他分数。5、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6、完成教科书第95页的“做一做”第1题。4、完成教科书第95页“做一做”第2题。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四)课堂练习:练习二十二4——6题(五)作业:教科书第97页第7—11题。第四课时:几分之几大小比较教学内容:P93例6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会比较几分之几的大小。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的合作意识、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得到培养。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进一步提升,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学会几分之几大小比较,会读写几分之几。2.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比较完整的认识。3、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教具准备:课件;正方形纸和圆形纸若干张。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激发兴趣师:看大屏幕,看一看下面的可以用哪一个分数表示?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展示,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板书课题:同分母分数比大小2、出示例6第一组图2/5和3/5;(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2)让学生同桌一组,分别在长方形纸上涂色表示出2/5和3/5,再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3)演示2/5和3/5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3、出示6/6和5/6的比较,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学生直接在课本上涂色,并初步体验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相同时,表示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若干份,取的份数和分的份数同样多,就是1.)4、总结比较几分之几的大小的方法。小结: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三、巩固练习。1、P93页做一做1、2。2、课件展示练习题四、课堂总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那么今天学的分数与前两节学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3、观察一下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数?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第五课时: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内容:p96-97例1、例2、例3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具、学具准备:圆片,方格卡片教学过程:(一)课前练习1、填空:3/4里有()个1/42/5里有()个1/52、展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板书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二)探索新知1、教学分数的加法1)让学生借助学具计算:2/8+1/82)学生交流:请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3)教师用教具演示2/8+1/8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2、教学分数的减法1)用教具演示从5/6里减去2/6的过程2)让学生说出教师演示的过程并根据教师演示的过程列出算式3)提问:5/6表示几个1/6?2/6表示几个1/6?引导学生说出算理并计算3、教学例31)出示1个圆片:整个圆可以用几表示?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2)用教具演示减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演示的意思。3)学生根据演示列出算式1-1/4=4)让学生计算,全班交流.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4、学生先探讨,然后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5、练习:(2)练习二十一1—3题三、作业: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第六课时: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内容:p100-103例1、例2及练习。教学目标:1、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解决分数的简单应用的技巧。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和能力。教学重点:进一步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的简单应用”。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教学例1.例2.师:你能用分数表示图形的涂色部分吗?——出示第100页例1)。生:这是把1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了4份,涂色部分是其中的1份,所以用分数表示是。师:如果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几个?生: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分问题,列式为6÷3=2(个),所以每份有2个苹果。师:那么,每份苹果的个数是这些苹果的几分之几呢?生:这是把6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因为是平均分成了3份,所以其中的1份就是。师:2份是苹果总数的几分之几?学习指导参考资料\n完美WORD格式编辑生:把苹果总数平均分成了3份,其中的2份就是。2、教学例2.师:请看下面的问题,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出示第101页例2)生:知道了一共有12名学生,其中是女生,是男生。师:“其中是女生,是男生”这是什么意思呢?生:意思就是说如果把这12名学生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1份是女生,2份是男生。师:怎样求女生的人数呢?生:因为是女生,要求女生人数就是把12平均分成3份,求出1份是多少,即12÷3=4(人),也就是说女生有4人。师:怎样求男生人数呢?生:因为是男生,要求男生人数就是把12平均分成3份,求其中的2份是多少,即12÷3=4(人)。4×2=8(人),也就是说男生有8人。师:把刚才的解题过程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三、总结提升。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感受。四、课堂作业。1、12个桃子,平均放在6个盘子里面,每个盘子里面放()个桃子,每个盘子里的桃子占桃子总数的。2、兴趣小组有28人,其中5人喜欢乒乓球9人,喜欢篮球3人,还剩下多少人?学习指导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