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更新时间:2022-06-23
类型:doc
大小:570.00 KB
页数:126
下载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课件 > 人教版数学课件 > 三年级下册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对称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能很快的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 2、引导学生领略轴对称图形的美妙与神奇,感受现实生活、自然界丰富的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轴对称图形,了解其特征。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以自主探究为主。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1、预习案----自学互动交流预习交流自己准备几幅对称的图形和全班同学进行交流。点拨激疑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导学案-----探究互动展示合作探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进一步研究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好吗?谈话:谁想代表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 谈话:同学们,刚才你们通过把这些图形对折,发现对折后的图形的两边重合了,那么我们就说这些图形是对称的。(板书:重合 对称) 谈话:老师这儿也有一个图形,你来判断一下,它是不是对称图形?(出示杯子图形) 学生回答。(是或不是) 让同学来验证一下,对折。 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谈话:这个图形对折后重合了,(出示另一个对称图形)这个图形也重合了,这两种重合不一样吗? 学生会认为都重合了,一种是部分重合,一种是全部重合。 谈话:这些图形对折后全部重合了也就是完全重合了,(板书:完全) 谈话:现在我们把折过的对称图形打开,你有什么新发现吗?,老师也想折一折,(另折一折痕)这两条折痕有什么不同吗?  谈话: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这条折痕,我们就叫它对称轴。(板书:对称轴)有对称轴的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一般用虚线画出来。  谈话:现在你们知道老师是用什么知识剪出这些图片的吧?(对称)让我们再来欣赏前面的图片,它们为什么这么美呢?就是因为它们是对称图形,有对称的美。(板书:对称) 互动展示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对称现象?检测案-----反馈互动提升反馈拓展自主练习第2题:说一说哪些动作是对称的?自己再做几个对称的动作。自主练习第3题:是对称的打上√。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互动提升自主练习第6题: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布置作业搜集一些植物的种子,设计一幅轴对称的粘贴画。教学目标: 1、结合大量现实事例,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用给定的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学习图形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3、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初步形成轴对称图形的空间观念。2、预习案----自学互动交流预习交流你能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运动时属于对称,它们的对称轴在哪? 点拨激疑出示:几幅图片,你能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吗? 导学案-----探究互动展示合作探究自主练习第4题:图中哪些图形是对称的? 动手折一折。教师巡视,对学困生适当指点、帮助。自主练习第5题:连一连集中交流:怎样才能把图形制作的完全对称? 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提问:你是怎样制作对称图形的?课找个别同学回答。(有困难时适当提示)  其他点可以这样观察吗? 揭示: 小结:要制作一个对称图形要注意什么? 互动展示拿出课前剪好的图形折一折,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检测案-----反馈互动提升反馈拓展“我学会了吗”先判断这些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再画出它们的对称轴。互动提升老师先剪一个,让同学们展开想象,然后再做几个。集体订正。布置作业《学习园地》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千万、亿,了解十进制计数法。2、体会十进制计数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3、经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教学重点:对计数单位意义的理解。教学难点:对计数单位意义的理解。4、预习案----自学互动交流预习交流出示信息窗1情境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点拨激疑看到这些数字你想知道什么?导学案-----探究互动展示合作探究一、十万是多少?1、用计数器数一数:1万、2万、3万„„10个一万是十万。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对百万、千万的认识。2、师举例讲解,一小盒订书订有1000个,一大盒有10盒这样的订书订就是10000个,这样的十大盒就是十万个订书订。再比如,人民大会堂能容纳一万人,10个人民大会堂就能容纳十万人。二、一亿有多大?1、用计数器数一数:1千万、2千万、3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对十亿、百亿、千亿的认识。2、提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都是计数单位。你对一亿是怎样理解的?能举例说一说吗?一般情况下,成年人的头发约有10万根,1000个正常成年人的头发大约有一亿根。钟表上的秒针跳动一亿下需要三年多时间。三、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教师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数位顺序表,然后重点介绍数级。在认识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介绍十进制计数法。(教师强调:数位表是我们读写数的依据,必须牢记,特别记住从右数第5位是万位,第9位是亿位)。想:像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什么?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怎样?这种计数方法叫做什么计数法?学生自由发言。学生举例。学生自己动手数一数,然后演示。学生举例。用计数器自己操作,同位之间互相说一说。学生总结,并默记。学生观察发现,总结。关注对个级、万级、亿级的理解。理解十进制计数法。互动展示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数位顺序表。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检测案-----反馈互动提升反馈拓展自主练习第1题:数一数练习时让学生借助计数器独立去数,然后交流数的方法。互动提升自主练习第2题: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回忆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开幕式、足球决赛的场面。学生借助计数器独立去数,然后交流数的方法。学生回忆感受大数并用大数进行描述。培养学生的数感。布置作业《配套练习册》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进一步了解万以上数的组成各个数位的意义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掌握万以上数的读法。2.提高学生的读数能力。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重点:熟练地读出万以上的数。教学难点:熟练地读出万以上的数。5、预习案----自学互动交流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预习交流1、我们学习了那些计数单位?2、十万里有()个一万,一百万里有()个十万,一千万里有()个一百万,一亿里有()个一千万。点拨激疑万以上的数应该怎么读呢?导学案-----探究互动展示合作探究1、探讨整万数的读法。(读万以内的数也要从高位读起,教师加强对读书的指导。按照“一画二看三说四读”的顺序进行读数练习。)让学生在算盘上拨出二十八万;三十二万;一百二十万。引导学生用读个级数的规则来读万级数,但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小结:万级数的读法和个级数的读法的联系和区别。相同点:万级数先按个级数的读法来读;不同点:万级数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2、探讨含有多级数的读法。(1)指导学生读出给出的数4086000;5094600;指导学生读出给出的数21600900;指导学生读出给出的数119000000。(2)引导学生总结亿以内数的读法(特别记住从右数第5位是万位,第9位是亿位)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提问:含有个级和万级的数,先读哪一级?怎样读万级的数?在什么位置的"0"不读?在什么位置的"0"应该读?读几个0?(3)看书并完成自主练习的第3题(4)学生到黑板上出数,进行读数训练。学生试读,再说怎样读的。指名学生读,使学生讨论、交流。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独立完成。先读万级,再读个级。每一级末尾的零不读,中间不管有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通过图片让学生在读数的同时感受大数的意义。互动展示1、读数练习。90793100640030012450891206799006200670090004500890000002、2345678中的各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检测案-----反馈互动提升反馈拓展自主练习第3题:读出下面的数。自主练习第4题:先说各数的组成,再读一读。自主练习第5题:读一读,说出发现了什么。自主练习第6题:读出横线上的数。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互动提升自主练习第7题:在正确的读法后面画“√”。自主练习第8、9题:读一读。自主练习第10题:摆一摆。自主练习第11题:估一估布置作业《学习园地》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能正确的写万以上数的数,熟练的读万以上的数。2.体会万以上的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3.经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教学难点: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6、预习案----自学互动交流预习交流复习:1、我们学习了那些计数单位?2、十万里有()个一万,一百万里有()个十万,一千万里有()个一百万,一亿里有()个一千万。3、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7、70、708让学生先说出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这三个数各应该怎样写,然后引导学生回忆万以内数的写法。学生交流。从它的高位起,哪一位是几就在那一位写几,哪一位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写0。(重点强调:最关键是要确定最高位是在那个数级里的那个数位上)。点拨激疑万以上的数该怎么写呢?出示信息窗2,让学生指名读题,从图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导学案-----探究互动展示合作探究1、指导学生写出信息窗中给出的数(1)一百三十九万二千和一百三十万:先让学生试写。(2)一亿四千九百五十九万七千八百七十:先让学生回答这个数有几级?万级上怎样写?个级上怎样写?(3)一亿零八百四十五万:先让学生回答这个数有几级?万级上怎样写?个级上怎样写?千万位上为什么要写一0?(4)七亿八千零七十五万:让学生对照数级和数位的顺序进行填写。2、引导学生总结亿以内数的写法。提问:含有个级、万级和亿级的数,先写哪一级?怎样写?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这一位怎样写?随着学生的回答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教师板书出万以上数的写法:A.先写亿级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B.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互动展示1、教师写数,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来。2、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来。检测案-----反馈互动提升反馈拓展自主练习第1题:读一读,写一写。自主练习第2、3、5、7题:写出下面个数让学生独立写,写完后,指名说一说各是怎样写的,先写的哪一级,再写的哪一级,为什么有的数中间要写0?学生独立完成。交流并说一说注意什么。互动提升自主练习第4题:填空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布置作业自主练习第6题:算一算,学生在本子上独立完成。教学目标: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2、在描述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小。3、体会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教学重点: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教学难点:体验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方法的多样性。7、预习案----自学互动交流预习交流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搜集有关世界地理知识中的大数信息,谁先来汇报?点拨激疑出示信息窗3,让学生读题,从图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导学案-----探究互动展示合作探究1、哪个国家的陆地面积最大?哪个国家的陆地面积最小?比较第一组数:9600000和17070000(1)如学生直接说出谁大谁小,教师可接着问:你怎么知道的?从而引出比较大小的方法。A.让学生把这两个数拨在计数器上,然后提问:9600000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有几个万?17070000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有几个万?(2)教师总结比较大数的方法。(先看位数,位数多,这个数就大;如位数相同,再比较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比较第二组数:17070000和9373000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比较第三组数:9600000和9373000a指名学生读出这两个数,然后提问:9600000是几位数?9373000是几位数?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比较大小,该怎样比较呢?启发学生想:在比较万以上的数的大小时,当两个数的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上的数也相同时,要比较左起第二位个位上的数。(3)总结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互动展示学生自己写出两个万以上的数,让自己的同位做,并说一说比较的方法。检测案-----反馈互动提升反馈拓展自主练习的第1题。让学生根据总结的比较方法,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互动提升学生根据总结的比较方法,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学生自己写出数并比较大小。能否灵活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布置《学习园地》相关练习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作业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用"万"或"亿"为单位表示大数,体会用"万"或"亿"做单位表示较大数的简洁性。2.培养学生寻找简便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将整万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及求近似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将整万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及求近似数的方法。8、预习案----自学互动交流预习交流复习回忆上节课学习的万以上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比较它们的大小:960000和1300000756000和758000。学生集体交流。点拨激疑(1)出示一组文章:中国的陆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人口为13亿。这个960万平方千米与9600000平方千米,13亿与1300000000哪个更好写?让学生体会到改写大数的必要性。(2)怎样改写呢?让学生们自己讨论研究。导学案-----探究互动展示1.把整万的数改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合作探究师板书:960000和1300000000让学生读出来。指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两个数都是整万数,为了读写简便,我们常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师强调改写方法,并板书9600000=960万2.练练:把1300000000改写成用万做单位的数。1300000000=13亿1300000000还是整亿数,你能把他改写成用亿做单位的数吗?再让学生把1250000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并说一说改写的方法。说说改写前和改写后有什么不同?学生读出960000和1300000000学生观察数的特,发现都是整万的数。学生讨论改写方法,并试着改写。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生试做。学生把1250000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并说一说改写的方法。学生讨论,找出不同。(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小。)互动展示做自主练习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改写,然后说一说改写的方法。检测案-----反馈互动提升1、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反馈拓展做自主练习的第4题。要求:先读题,再按要求把横线上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为单位的数。2、学生独立改写,并说出改写的方法。在改写的过程中感受数据的意义和改写的简捷性。课堂总结:谁来说说大数怎样改写?互动提升自主练习第8题:读题明确要求,按顺序完成。布置作业自主练习第5题:口算到书上教学目标:1、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3.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的魅力。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难点: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9、预习案----自学互动交流预习交流出示信息窗4,学生读一读图中的数学信息。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点拨激疑让学生说一说这几组数与我们前面学习的数据有什么不同?在这四幅图每个数据的前面都有一个相同的字,圈出来是哪个字?是什么意思?找出每个数据的前面一个相同的字,圈出来,想想是什么意思。导学案-----探究互动展示合作探究1、引出近似数(1)让学生说一说这几组数与我们前面学习的数据的不同。(2)教师总结:生活中有些数不需要精确的表示出来,用近似数表示更方便。(3)你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近似数吗?举例说明。(4)比较精确数与近似数的不同特点。2、学习近似数的方法(1)出示问题:11030精确到万位是多少?178680000精确到亿位是多少?(2)讨论:11030精确到万位应是1万,还是2万,为什么?178680000精确到亿位应是1亿还是2亿?为什么?(3)得出结论:11030≈10000=1万178680000≈200000000=2亿(4)讨论:当什么情况下该舍去?什么情况下该入上呢?(5)教师总结: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怎样确定是“舍”还是“入”呢?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6)练习:把34108和95820精确到万位。3、理解近似数的意义“约”字,它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用到,对比下面这两句话,理解“约”的意思我校有学生1300名。而我们学校有学生约1300名。你能从日常生活中找到近似数吗?小结: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准确的表示出来,或无法准确的表示出来,我们就用一个“差不多”的数来表示,这个数在数学上,我们就叫它是谁的“近似数”。2.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师:近似数就是和准确数差不多的数,怎样才算“差不多”?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①11030大约是多少万?在数学中,我们用“=”表示准确数,近似数则是用≈来表示。11030≈10000=1万为什么前面是≈,而后面则是=呢?②11030≈1万,12030呢?说说你的看法?12031?14800?再换个试试!17234?为什么18234的近似数不是1万而是2万呢?你怎么知道它更接近于2万?主要看哪一位?师:5,小于5的,把它和右面的数舍去,全改写成0,在数学上,我们叫做“四舍”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而等于或大于5的,向它的前一位进1后,再把它和右面的数舍去,全改写成0,这种方法我们叫做“五入”。这两种方法合起来,就是求一个数近似数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四舍五入”法。学生举例说明。44万、230万块、30万千米等这些数都不是准确数,而是和准确数差不多的近似数。学生比较发现:我校有学生1300名。表示我校就有学生1300名,不多一个,也不少一个!而我们学校有学生约1300名。这里的1300名就是我校实际学生人数的近似数,可以比1300多一点,也可以比1300少一点。互动展示学生举例:1.我写作业用了20分钟;我写作业大约用了20分钟;2.一辆小汽车的价钱是13万元;一辆小汽车的价钱约是13万元;3.一支铅笔长14厘米;一支铅笔长约14厘米。检测案-----反馈互动提升反馈拓展自主练习第1题:做在练习本上。自主练习第2、3题:做在数学书上。互动提升自主练习第6题: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布置作业完成自主练习第4、5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数字编码,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的解读生活中常见的数字编码。2.引导学生自己学会编参赛号,体会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3.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正确解读数字编码。教学难点:正确解读数字编码。教学准备:学生分组调查了解身份证号码、邮政编码、电话号码、车牌号、门牌号、学籍号等。10、预习案----自学互动交流预习交流出示主题图:我市举行"科技小发明"比赛,有25所学校1800名同学参加。同学们你知道参加比赛时胸前或背后都有个什么?点拨激疑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用到了编码。你都知道哪些地方用到?怎样给每个学生编一个参赛号码呢?导学案-----探究互动展示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合作探究1.出示一个身份证号问:身份证号码有几部分组成?你对身份证号码有哪些了解?(身份证是有三部分组成。1—6位表示行政区划代码,7—12位表示出生日期代码,13—15位表示分配顺序代码(这时旧身份证)。新身份证的15—17位表示顺序代码,18位是校验码。)2.出示一个邮政编码问:邮政编码有几部分组成?你对邮政编码有哪些了解?(邮政编码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知道的知识。教师讲解:邮政编码有六位数字组成: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第三位表示表示市,第四位表示区,第五、六位表示乡镇。)3.出示一个车牌号问:车牌号有几部分组成?你对车牌号有哪些了解?4.出示一个电话号码问:电话号码有几部分组成?你对电话号码有哪些了解?5.教师小结: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互动展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给主题图中的学生编参赛号集体交流自己的方法。体会数字编码的方便。检测案-----反馈互动提升1.自主练习1题。运动员编码的题目。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反馈拓展2.自主练习2题,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简捷的统计方法。学校要了解学生是否喜欢课外阅读,用5、4、3、2、1分别代表从最喜欢到最不喜欢之间的5种程度。互动提升调查了解本班同学是否喜欢数学或足球比赛等情况。小组讨论交流。布置作业《配套练习册》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了解24时计时法,知道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关系,会进行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转换。2.感受24时计时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3.逐步养成遵守作息制度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难点:掌握12时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互化方法。12、预习案----自学互动交流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预习交流出示情境图,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点拨激疑15:00是几时?”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看到15:00就知道是下午3:00,15:00这样一种新的计时方法就叫24时计时法。导学案-----探究互动展示合作探究一、初步感知24时记时法。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呢?谁知道一天是从哪个时刻开始的?指定学生回答。(出示课件:钟面、时针和分针指向十二)当半夜的钟声敲到第12下时,新的一天开始了,既然是开始,是起点,人们习惯上把表示开始的这个时刻叫做0时。请先把你钟面上的时刻调到0时。利用手中的钟表学具,从0时开始,边拨边数,研究一下24时计时法是如何计时的,然后把你的发现与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我们看一看哪个小组的研究最深入,发现最多!二、探索两种记时法的关系。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24时计时法了,它与普通计时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学生小组合作探索两种记时法的关系。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交流学生的研究发现。三、体会24时计时法的优越性。这两种计时方法,你比较喜欢哪种计时法?说说理由。学生交流。小结:人们为了计时方便,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方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板书课题)互动展示探索两种记时法的相互转化。卡片出示:晚上8:00。(20:00)你反应这么快怎么想的?(学生如果是加12的方法,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加12。)卡片出示:下午5时30分。(17时30分)卡片出示:晚上9时、下午4时、晚上7时、早上7时。小时交流互说。师:咱再借助手中的小表研究一下什么时候加12,什么时候不加12?(学生汇报:时针走第一圈不加12,时针第一圈走了12个小时,所以走第二圈时,就用钟表上时针所指的数加12。)这次是真难不倒大家了。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分清并掌握了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互换方法,真是太棒了!出示:15:00是几时?(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检测案-----反馈互动提升反馈拓展自主练习第1、2、3、4、5题互动提升自主练习第7题布置作业《配套练习册》相关练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比较、猜想、讨论等一系列活动,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会判断平年、闰年。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观察不同年份的年历,自由探索,小组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以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结合有关时间事件给学生以“润物细无声”式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发现并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学具准备:不同年份的年历。13、预习案----自学互动交流预习交流观察情境图,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点拨激疑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知道哪些呢?导学案-----探究互动展示合作探究1、认识年、月、日。⑴让各小组拿出准备好的年历卡,认真观察,小组交流,并完成实验表(-)。⑵(课件展示):观察这些年历,发现了什么?⑶学生汇报观察、发现的结果,教师板书。 年        月       日1年       12个月      1、3、5、7、8、10、12各月  31天 大月      4、6、9、11、 各月  30天 小月          2月      28天          2月      29天2、认识大月、小月。引导学生说出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⑴八前单大,七后双大。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⑵左拳记忆法。⑶儿歌记忆法。(大月)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3、计算全年的天数。⑴通过判断闰年和平年,引出算全年天数。⑵让学生将不同的方法说一说。⑶小结:平年365天,闰年366天。4、判断平年和闰年。⑴让学生观察1993年至2004年2月的日历表,并完成实验表(二)。⑵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猜想:为什么每4年里总有三个平年一个闰年?闰年与4有什么关系?⑶验证:请同学们通过分组计算年份数与4的关系来验证。引导学生发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一般都是闰年。⑷揭示闰年的特殊性:让学生判断1900年是不是4的倍数,再课件出示1900年的年历让学生观察:“1900年是4的倍数,但不是闰年。为什么?”⑸看课本得出“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⑹听录音解释“四年一闰,四百年又闰的道理”。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听生日歌,然后对学生说: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想说什么?互动展示自主练习第2题:用拳头记大小月。自主练习第4题:我问你答。检测案-----反馈互动提升反馈拓展自主练习第3、5、6题互动提升猜一猜。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出生的。布置作业完成“我学会了吗”相关练习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简单的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2、能用学过的小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15、预习案----自学互动交流预习交流出示情境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点拨激疑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在生活中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数?导学案-----探究互动展示合作探究一、从生活中感知,引出小数。1、初步认识小数。谈话:同学们,生活中你们见过这样的数吗?课件出示:0.3   2.5  14.31.25谈话:在哪里见过?(超市……)指出:这样的数叫小数。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小数。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2、认识小数点。谈话:老师把屏幕上的数再写一遍,大家仔细看。(故意不写小数点)谈话:写得对吗?学生纠正,顺势指出,这个点就叫小数点,它把小数分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3、小数的读法。让学生尝试读出小数,教师纠正。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谈话:对!在读小数的时候,小圆点也就是小数点前面的整数部分就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再依次读出小数点后面的小数部分每个数位上的数字。4、小数的写法。抽油烟机离灶台的高度应在零点六米左右。居室中吊灯离地面的高度应不低于二点五米。二、主动探究,理解小数1、初步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1)0.1米和0.5米有多长?谈话:不要急!我们先来研究0.1米有多长,就能知道0.5米有多长了。每个小组都有一个1米长的纸条,听清要求:小组合作,把一米长的纸条平均折一折、画一画,并标出米。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师巡视指导。谈话:哪个小组说说你们是怎样做的?(2-3组)师边课件演示边说:我们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也是米,还可以用小数0.1米表示。板书:1分米=米=0.1米师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了,(课件出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都是米,也就是0.1米。(集体读)谈话:那么,3分米等于多少米呢?(边听学生汇报边板书)5分米、8分米呢?现在知道0.5米有多长了吗?(指名说)问:你发现了什么?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师总结:我们看,像这样十分之几的分数,就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2)0.01米和0.55米有多长?课件演示:把一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也是米,还可以用小数0.01表示。也就是说板书:1厘米=1100米=0.01米通过这个活动我们知道了,课件出示齐读: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米,也就是0.01米。说一说0.55米是多长?生说师板书。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什么?师总结:我们看,像这样百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小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互动展示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读出下面的小数检测案-----反馈互动提升反馈拓展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写出横线上的小数完成自主练习第3、4题:填一填互动提升完成自主练习第5题:用小数表示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布置作业《配套练习册》相关练习教学内容:比较小数的大小教学目标:在初识了小数的基础上学习比较简单的小数的大小比较。用学过的小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并熟记小数比较大小的法则。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16、预习案----自学互动交流预习交流仔细观察情景图,通过这两个信息你想知道什么问题?点拨激疑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导学案-----探究互动展示1、一位小数的比较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合作探究比较0.4米与0.5米先猜测一下,0.4米与0.5米哪个长?能不能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证明一下0.5米比0.4米长?在练习本上写出你的想法。全班汇报。大家通过以前学习的知识想出这么多的方法都可证明0.4米<0.5米。,看来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老师这儿也有一个方法,也能证明0.4米〈0.5米。想知道吗?(课件:出示数轴)你能在数轴上找出0.4米和0.5米吗?找到之后,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0.4米要小于0.5米。2、回想一下,实际上我们比较的都是什么?为什么只比较小数部分?如果整数部分不相同呢?他们都是什么小数?你能总结一下怎样比较一位小数吗?总结: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在比较小数部分的十分位。3、快速抢答0.4米与0.6米1.3米与1.6米12.5米与10.2米4、两位小数的比较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你能比较0.78米和0.89米吗?怎样比较?同位两个说一说,你怎样比较?全班交流。整数部分相同,你怎样来比较小数部分?只要比较…就可以了?7和8是什么位上的数?如果十分位上的数相同呢?5、你能总结一下比较两位小数的法则吗?总结(课件):比较小数大小时,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的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大小数就大,相同就比较百分位。互动展示判断:(1)8.0〉8(2)小数数位越多,小数越大。检测案-----反馈互动提升反馈拓展1、运动会上,4位同学参加了立定跳远。李华成绩是2米。张东宁成绩是2.2米,杨晓力成绩是1.9米,梁晓成绩是2.5米。给他们排名次。2、自主练习第6题:先填小数,再比较大小。互动提升自主练习第7题:解决问题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布置作业《配套练习册》相关练习教学内容:学习简单小数的加法。教学目标: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让学生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解决有关小数的实际问题,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充分掌握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7、预习案----自学互动交流预习交流出示情境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点拨激疑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导学案-----探究互动展示合作探究1、小数的加法要求抽油烟机离地面有多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学生反馈:灶台的高度和抽油烟机离灶台的距离该如何列式?谁来列式?板书0.7+0.6=(米)你有什么方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可以把单位划统一:0.7米是7分米,0.6米是6分米,7加6等于13分米,就是1.3米。可以把米和米相加,分米和分米相加.还可以我用竖式计算板书米分米0.7+0.6=1.32、分组讨论:在计算小数加法时,为什么得数中也要点上小数点?这个小数点应该点在什么位置?计算小数加法和计算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计算小数加法要注意什么?(小组交流)3、小结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从最低位算起,满十进一,得数要点小数点(同位说指名说齐读)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互动展示自主练习第1题的加法练习检测案-----反馈互动提升反馈拓展自主练习第2题的加法练习互动提升自主练习第3题的加法练习布置作业《配套练习册》相关练习教学内容:学习简单小数的减法教学目标: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让学生学会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解决有关小数的实际问题,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学会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18、预习案----自学互动交流预习交流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数加法的计算,请说一说怎样列竖式进行计算?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点拨激疑小数的减法该怎样计算呢?导学案-----探究互动展示合作探究1、书柜比书桌高多少米?1.5-0.7=2.学生交流方法(1)换算统一单位再相减(2)竖式计算1.5-0.70.8思考讨论:得数前面的0和小数点能不能不写?计算小数减法和计算整数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小数减法计算方法?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小结方法:小数减法与加法方法一样,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得数要点小数点。3、出示:你知道1米比0.3米长多少吗?学生列式:1-0.3=(米)1.0-0.3=0.7说明并且能理解:在小数部分的末尾填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数的一个基本性质。互动展示根据每一组数的排列规律,接着往下写0.10.30.50.7()()()9.89.49.08.6()()()1.22.71.32.8()()()检测案-----反馈互动提升反馈拓展1、自主练习第1、2题的减法练习。2、自主练习第3、4题互动提升1、自主练习第6题;连一连2、自主练习第5、7、8、9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布置作业《配套练习册》相关练习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教学内容:我学会了吗?教学目标:通过综合练习,学生能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内容,掌握每一个要点部分。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教学重、难点: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全部内容,掌握每一个要点部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9、预习案----自学互动交流预习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整理本单元所学过的知识,比比哪个小组归纳得最完整,最科学。集体汇报、展示。点拨激疑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导学案-----探究互动展示合作探究一、板书要点: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1、像0.4.0.28、2.5这些数都是小数。2、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三部分组成。3、小数的读法。4、小数的含义,0.1米0.01米5、小数的比较大小。比较小数大小时,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的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大小数就大,相同就比较百分位。6、小数的加法,减法。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得数要点小数点。二、解决书上的3个问题。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互动展示你能用小数表示吗?4分=()角  8角=()元  6分=(  )角=(   )元3分米=(  )米10厘米=()米  9厘米=(  )分米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要求学生看准单位名称,正确掌握。检测案-----反馈互动提升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反馈拓展1、比较下列每组中两个数量的大小。1.64米()2.57米1.9分米()1.8分米0.84米()0.81米1.57米()1.59米0.15元()0.51元2.08元()1.96元0.48元()0.45元5.65元()5.69元2、填空0.07米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取其中的(  ),也就是(  )。0.03元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取其中的(  ),也就是(  )。互动提升1、某菜市场部分蔬菜价格如下表:种类白菜芹菜西红柿芸豆土豆单价(元/千克)0.05元3.60元2.52元4.51元1.40元(1)那种蔬菜最贵?那种蔬菜最便宜?(2)每斤白菜比每斤芹菜便宜多少元?2、一根绳子长10.5米,绑树苗用3.2米,修篱笆用4.6米。两次一共用多少米?还剩多少米?3、一桶色拉油,连桶共重5.1千克,桶重0.2千克。油重多少千克?4、一只茶杯4.5元,一支牙膏2.8元,一把牙刷3.6元。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1)买一支牙膏和一把牙刷一共多少元?(2)一只茶杯比一把牙刷贵多少元?(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先提出问题再解答。)布置作业《配套练习册》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认识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乐趣。21、预习案----自学互动交流预习交流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点拨激疑铲斗臂在工作的时候,能形成什么样的角呢?导学案-----探究互动展示合作探究一、认识平角、周角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1、学生做各种活动角。师:老师课前让大家准备了活动角,请大家把活动角的两边重合,一边不动,另一条边开始转动,就可以得到一个角。然后把你得到的角沿边画下来。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折的是什么角。(小组交流):师:哪组的同学愿意上台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小组折的角?2、小组汇报交流师:展示你们折的角,并告诉同学们它的名称。(实物投影展示,再把角贴在黑板上)(学生已经认识了直角、锐角和钝角,很容易说出名称。个别学生可能还会说出平角和周角。)3、分类。师:这么多角,看起来太乱了,能不能把他们分类整理一下呢?(小组活动):师:把你们小组折的角放在一起,分分看。(一组同学在台上分)师: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学生上台展示)生1:我们把直角分为一类,把锐角分为一类,把钝角分为一类。师:这位同学分的非常合理,有不同意见吗?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个别学生可能会按平角和周角分类,如果说不出,教师再启发、演示。)4、认识平角。师:手拿一个活动角,从两边重合开始,一边不动,另一条边怎样转动,当两条边成一条直线时问:师:这是角吗?为什么?学生交流师:(演示平角的形成过程)同学们请看,这个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了,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平角。(板书)(画平角):师:好,跟着老师画平角。(示范平角的画法)。5、认识周角。(课件演示周角的形成过程),这是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一周组成的图形,我们给它叫周角。(板书)(画周角):师:好,跟着老师画周角。(示范周角的画法)。二、角的表示方法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角,角应该怎样表示呢?谁有好方法?(两生上台板演)师:角可以这样表示: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角。通常用符号“∠”表示。记作“∠1”(或“∠2”等)。读作“角一”三、探索三种角的关系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师:直角、平角、周角这三种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研究一下。(小组汇报):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生1:我们发现:平角是直角的2倍生2:周角是直角的4倍生3:周角还是平角的2倍师:同意吗?(学生都点头同意,师板书)互动展示找出身边的各种角师:同学们,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些角吗?(生举例)检测案-----反馈互动提升反馈拓展自主练习第1题:画出一条线段,量出长度。自主练习第2题:判断哪些是直线、哪些是线段、哪些是射线自主练习第3题:标出图形中的角。自主练习第5题:按要求画一画。自主练习第6题:找出图中有几条射线?几个角?各是什么角?自主练习第7题:火眼金睛辩对错互动提升自主练习第8题:有几条线段?你发现了什么?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布置作业《配套练习册》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认识量角器,学会使用量角器量角;2、进一步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叉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所画的长短无关;3、知道用不同的方法来量角,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灵活合理地用量角器量角。难点:通过学生观察、交流来认识量角器;探索、发现归纳出量角的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及设备22、预习案----自学互动交流预习交流谁画的角大?你们能帮着想个办法吗?点拨激疑挖掘机的“长臂”组成的角都不一样,挖掘机的高度和“长臂”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的的长度都可以用尺量,用米等长度单位来表示,那么用什么度量角?用什么单位表示角的大小呢?导学案-----探究互动展示合作探究1、认识度量单位分小组讨论、汇报。谈话:大家说得对不对?下面听小电脑博士的介绍。(听介绍,课件演示)认识10角:(多媒体)出示一个圆,分成360份,然后分为二个半圆,把这样的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度就是1度角,在不同位置着色闪动。而度就是角的大小单位,通常我们用10表示1度。(媒体展示10100 200 900角。问:100由几个10组成?如果一个角由90个10组成是几度的角)为了方便,又从左边开始标数字。演示10100 200900角。板书:10=1度2、认识量角器谈话:刚才我们已经把一个半圆分成180等份,就得到这样的一个圆形,请同学们想一想,它和那个学习用品比较像-------量角器(1)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说一说对量角器的认识。(2)学生拿出量角器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3)说说你的发现,有疑问也可以小组讨论解决。(4)小结(课件演示或用教具演示)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①半圆的圆心是量角器的中心。②内圆的数字称为内刻度线,外圆的数字称为外刻度线。③以右边的00为起点,起点处的00这条刻度线是内刻度00的刻度线。同桌相互操练。3、角的度量出示60度角。那么怎样来量角的大小呢?(1)自学尝试。A、边自学书上第35页上半部分的内容,边自己也学着量一量。B、量的时候想一想,你量角的步骤是怎样的?C、最后把量角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如果你有疑问,也可以在小组中提出,大家一起来解决。(2)指名汇报,教师演示。(3)提醒注意:由于量角器有两圈刻度,读刻度时,要根据测量角的方向选择合适的刻度。(4)编儿歌量角的步骤:点对点边对边找零度认刻度4、角的分类及各种角间的关系(1)量一量下面各角的度数,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直接在书上量,并填在书上)(2)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全班反馈总结。直角是90度平角是180度1平角=2直角周角是360度1周角=2平角锐角<90度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90度<钝角<180度谈话:刚才我们学习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你喜欢这些角吗?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把它们画出来,再用量角器验证。(展示生画的角)互动展示尝试画一个40度的角。(1)小组内交流画法。(2)总结画角的方法,课件演示。(3)再练习画几个角。检测案-----反馈互动提升反馈拓展自主练习第1题:读出角的度数自主练习第2题:量出角的度数自主练习第3题:量一量、比一比自主练习第4题:连一连互动提升自主练习第7题:同学们在书上量书上的三角板,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学生可能会发现以下信息:⑴都有一个角是90度。⑵一个三角板是有一个角是45度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⑶每个三角板的三个角的和是180度。……布置作业《配套练习册》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对角的特征、类别、角之间的关系以及角在生活中的应用等知识点展开练习。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法,进一步理解角的特点。3、能主动地运用角的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运用量角器量角、画角,会正确使用量角器,辨别内圈、外圈测量角的度数【教具准备】答题纸、量角器、一副三角板、圆形纸片23、预习案----自学互动交流预习交流在隆隆作业的挖掘机上你看到了什么?学到了那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言)什么是角?角有哪些种类?怎样画角?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点拨激疑导学案-----探究互动展示合作探究回顾梳理角及角的分类、大小比较。谈话:什么是角?(学生回忆)在你的练习本上画一个角,并且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它各部分的名称和记法。(学生画、说)谈话:用你手中的纸随便折出一个角,跟你的同桌比较一下你的角大小。互相说说怎样比的。(学生活动)谈话:同学们你能试编一句顺口溜记住角的分类与大小?(学生试说)小指代表锐角,无名指代表直角,中指代表钝角,食指代表平角,大姆指代表周角。谈话:同学们喜欢顺口溜吗?“量角中心对顶点,零线重合角一边,若想知道多少度,分清内外看他边。”老师的顺口溜说了什么?(学生纷纷举手说)互动展示自主练习第8题:用一副三角板画出30°、45°、90°、120°的角。检测案-----反馈互动提升反馈拓展自主练习第6题:说说钟面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是什么角?分别是多少度?自主练习第10题:按要求画角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互动提升自主练习11题:谈话:同学们对于量角画角都掌握了,那么你会计算角吗?先观察第一幅图,你通过看图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几种可能:⑴有一个角是135度。⑵角1和135度的角正好是一个平角,也就是180度。⑶角1和角2正好也是一个平角180度。……布置作业《配套练习册》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理解整百数乘整十数和几百几十的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算理;掌握合理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思维条理化。2、经历过口算步骤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3、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淀数学意识。4、人人参与口算,是学生养成积极动脑、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整百数乘整十数和几百几十的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难点:掌握合理的口算思考过程,正确进行口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25、预习案----自学互动交流预习交流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12个一百是()50个十是()500个十是()420个是()2、20×530×64×70100×63×200500×3200×612×4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出得数。教师随机选两题,说一说口算方法。点拨激疑出示情境图,你从图中能得到哪些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导学案-----探究互动展示合作探究1、探索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1)一组共发放了多少份宣传资料?指名学生列式:400×20(板书)得数是多少呢?(2)把你的算法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指名小组代表交流1:根据4×2=8,推算400×20=80002:根据400×2=800,再算800×10=80003:先算4×20=80,再算80×100=8000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3)比较异同,优化算法其实这几种算法都是转化为我们学习过的算式进行计算。几种算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交流讨论,让学生发现两个因数末尾0的个数与积末尾0的个数的关系,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到确实用添0的方法来计算这些题最简便,那添0法到底是怎么样的?让学生分小组去归纳: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加上几个0。(4)即时练习:自主练习第一题,算一算,比一比,体会算法。2、探索几百几十乘整十数的口算。(1)教材34页红点问题:二组一共发放了多少份宣传资料?指名列式:210×30(板书)又该怎样计算呢?(2)把你的算法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指名小组代表交流。1、先算21×3=63,再推算210×30=63002、先算210×3=630,再推算630×10=6300(3)优化算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加上几个0。(4)即时练习:自主练习第三题3、小结:几百几十数与几十相乘,先乘0前面的数,再在乘积的后面添上相应个数的0。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互动展示学生自己举例,指名口算。检测案-----反馈互动提升反馈拓展自主练习第1、3题:口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口算方法。自主练习第2题:解决问题先读题,再独立列式计算,指名板演。互动提升自主练习第4、5、6题:解决问题布置作业《配套练习册》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发展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2、在小组内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3、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养成认真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26、预习案----自学互动交流预习交流出示信息窗2的情境图,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口头列式。点拨激疑买114袋谷子需要多少钱?算式:114×23和我们以前的题目哪里不同?导学案-----探究互动展示合作探究(一)探究笔算算理和过程1、学生独立尝试笔算2、学生小组交流:先算什么?积的末位要写在什么位置?再算什么?积的末位要写在什么位置?最后算什么?3、指名学生上黑板,边讲解结算过程边完成板书。4、找出学生错的例子,进行正反对比辨析,明确需要注意的问题。5、沟通联系,归纳算法。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比较一下,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师:刚才,我们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迁移类推出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同两位数乘两位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字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三、激发冲突,质疑问难边展示边引发知识的冲突,让学生更深层次的进行思考:1、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2、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有什么想法与建议吗?3、教师质疑问难:例题中的8为什么写在十位上呢?写在个位上不行吗?谁能再来说说?互动展示自主练习第1题:竖式计算,指名板演,说计算过程。检测案-----反馈互动提升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反馈拓展自主练习第4题:解决问题互动提升小亮做了一道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题,他把乘数18看成了15,结果得到的积比正确的积少609,那么正确的积是多少?布置作业《配套练习册》相关练习1、探索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殊性,培养迁移类推及概括能力。2、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3、在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中,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探索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及简便写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27、预习案----自学互动交流预习交流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出示:60×50240×20(板书:因数末尾有0)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点拨激疑你能口算吗?你是怎样计算的?我们能不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呢?导学案-----探究互动展示合作探究买340袋玉米要花多少钱?(1)指名列示:340×21=(2)学生独立尝试列竖式计算(3)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交流各组计算方法,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相互间给与帮助。(4)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在视频展示台前边展示边讲解。提问:(1)比一比:这两个竖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说一说:你更喜欢哪种方法呢?谈谈你的理由。我们通常都用这种简便方法表示。师追问:写竖式时如何对位?怎样确定积的末尾有几个0?师小结:像这样的题目,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零。互动展示220×40106×70360×25580×12450×18检测案-----反馈互动提升反馈拓展490×80=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1)学生独立用竖式的简便写法怎么写?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连个因数末尾都有0)(2)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你的末尾两个0怎么来的?互动提升自主练习第2、3、6、7题: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布置作业《配套练习册》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学会估算的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估算。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对估算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体会估算的必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难点:根据数据的特点和自己的认知水平灵活选用估算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28、预习案----自学互动交流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预习交流仔细观察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点拨激疑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师板书导学案-----探究互动展示合作探究探究估算的方法:每袋饲料46千克,买了250袋,用载重9吨的小货车,一次能运走吗?(1)要知道用载重9吨的小货车,一次能否运走,就是看买了多少饲料?怎样列式?250×46师:同学们想用什么方法计算?预设:我想用竖式计算;我想估算;我想口算、、、、、、师:这些方法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现在题目只要判断能否一次运走,我们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估算。(板书:估算)(2)独立探究师:下面我们就开动脑筋,先自己想一想、估一估,然后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说一说,准备全班交流。(3)全班交流预设:估算方法大约有六种(4)验证,总结方法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刚才大家估计出了许多结果,有的认为能运走,有的认为不能运走,到底是什么结果呢?你们认为哪种结果才是正确的呢?或者说哪种估算你认为最合适?谈论发表各自的看法师:估算的方法很多,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如刚才一题要判断一次能否运完,我们可以把数看小一些去判断,这样的方法叫“估小法”。(5)像这样的情况,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吗?预设:仓库里能装多少货物?油桶里能装多少油?......互动展示感悟估算的规律:每袋饲料380元,买12袋饲料大约要带多少钱?(1)交流估算方法(2)引导对估算结果做出判断(3)你认为哪种结果最合理?预设:我认为第二种结果,因为购物时最好要多带点钱,所以我认为第二种结果合理。师:是的,这样的情况我们一般称之为“估大法”。(4)总结估算规律我们的判断对不对?可以通过精确计算来验证一下。师:看来同学们的判断是正确的。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判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呢?先自己想想,然后组内交流,全班汇报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5)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下面的问题应该怎样估算?售票问题怎样估算?(估大法)四年级同学乘车去秋游,车票和门票为每人49元,104人一共大约多少元?买票的问题又该如何估计?(估大法)全球最大的海盗船位于我国大连,该船拥有102人的超大载客量,全天只能运行22次,在没有其他旅客的情况下,我校2000名学生一天之内是否都能玩一把?(估小法)检测案-----反馈互动提升反馈拓展自主练习第4、5、8、9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互动提升聪明小屋: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这样做的理由和根据。布置作业《配套练习册》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将这一规律恰当的运用于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2、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3、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概括规律,进而运用积的变化规律。难点:灵活运用规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29、预习案----自学互动交流预习交流8×2=1624×2=8×20=16012×2=8×200=16006×2=点拨激疑观察这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导学案-----探究互动展示合作探究一、研究素材,猜测规律1、独立思考。师:观察这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写在练习本上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2、小组交流。师:把你的发现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小组长作好记录。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到小组学习。3、组间交流。师:哪个小组说一说你们的发现?预设:我们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教师结合学生叙述,完成板书。师:这个小组说明了发现了什么,而且还说明了是怎样发现的,非常好。哪个小组也发现了这个规律?还有不同的发现吗?二、讨论交流,验证规律。1、提出疑问师:通过这组算式,我们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几倍。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几倍,积就缩小到原来的几倍。师:研究数学问题不要匆忙下结论,是不是适合所有的算式呢?刚才大家发现的规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呢?该怎么办呢?2、举例验证生:举几个例子验证一下。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师:请同学们自己先写一道乘法算式,然后把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倍,再算一算乘积。然后看,你写的算式符合我们的发现吗?学生独立举例验证师:你举的例子符合发现的规律吗?把你举的例子跟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学生汇报展示3、总结规律师:通过我们的验证,大家的发现适合所有的乘法算式,所以说是一个规律,我们把它叫做积的变化规律。师:把什么是积的变化规律跟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4、总结、学生交流互动展示自主练习第2题检测案-----反馈互动提升反馈拓展自主练习第1、3题互动提升自主练习第4、5、6题布置作业《配套练习册》相关练习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教学目标: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的计算方法,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需要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解答。2、让学生初步学会知识的梳理与复习的方法,在自主复习中逐步完善知识体系。3、在纠错行动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剖析自己的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计算方法,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正确率,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30、预习案----自学互动交流预习交流回忆一下,我们这个单元学习了些什么?(板书:口算、估算、笔算)点拨激疑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用到三位数乘两位数来解决问题?你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或者是还需要帮助的地方吗?导学案-----探究互动展示合作探究1、估算,口算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师:小明同学学了本单元,就写了篇数学日记,文章大约有多少个字?(1)出示教学日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体会: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个单元之后,我觉得这个知识在生活中太重要了,读书写字、解决数学问题、购买生活用品......时时刻刻都需要他。这个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三部分:口算——能使人思维灵活。怎么口算呢?例如130×40,先算13×4=52,再添两个零就行了。这种方式能让我们在计算时更灵活、更快;估算是口算的好伙伴。它和口算差不多,如:104×49,把104估成100,把49估成50,再用口算,容易吗?笔算是本单元的重点。一看这题目,你准会问我:“张楠,你写错了吗?”“没错。你会口算、估算了,那166×23等于多少?”所以说笔算很重要。而当其中一个因数是整十数时,如:132×20,我们就先算132×2=264,再在264的后面添个零就可以了。另外,需要进位时不要忘记进位哦。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的?(板书:每行24个字,共13行)师:我们是怎么估算的?小组开火车来练几道。141×22206×42192×9127×311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师:在估算时用到了口算,我们是怎么口算的?就用这样的方法口算:70×6012×4033×4050×50400×2090×3060×202、笔算小明家平均每月的水电费是207元,准备1800元付水电费够吗?一年的实际的水电费是多少?生独立完成师分析题意,强调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发现错误集体更正。3、积的变化规律在这个单元中,我们还学习了积的变化规律,你会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计算吗?交流: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4、纠错师:平时在口算、估算、笔算的过程中你犯过错误吗?把它拿出来和大家讲讲。互动展示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3题列式计算检测案-----反馈互动提升反馈拓展自主练习1、2、4、7题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互动提升自主练习5、6、8、9、10题布置作业完成我学会了吗?1. 让学生结合生活情景,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学会用合适的方法画出一组平行线,能借助工具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2.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培养空间观念。 3. 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平行的概念,建立平行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理解同一平面。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直尺等作图工具 32、预习案----自学互动交流预习交流把两根小棒看成是两条直线,请你摆一摆,看看这两条直线会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呢?请同桌两人合作摆一摆,并把它们的位置关系画下来。 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点拨激疑我们摆出了这么多种位置关系,同学们能把它们分分类吗?请你说出理由。导学案-----探究互动展示合作探究一、 认识平行与相交 1、根据两根小棒是否靠在一起分类,把(1)、(3)、(5)、(6)、(7)分为一类;(2)和(4)分为一类。 根据两根小棒所摆成的图形来分类,把(1)、(5)分为一类,两根小棒组成了几个角;(2)、(4)分为一类,两根小棒不靠在一起;(3)、(6)、(7)分为一类,两根小棒都形成了一个角。 根据两根小棒代替的是直线,直线是可以延长的,把(1)、(2)、(3)、(5)、(6)、(7)分为一类,它们延长之后是交叉在一起的;(4)分为一类,它们延长之后是不会交叉在一起的。 提问:如果把每个图中的两条直线都向两端无限延长,结果会怎样?(把图中的直线两端延长)追问:现在再让你来分类,你会怎样分?(分为两类,一类是相交,另一类是不相交。) 小结:像图(1)、(2)、(3)、(5)、(6)、(7)这样的两条直线,我们称它们是两条相交的直线。像图(4)这样的两条直线,我们称它们是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板书:不相交)像这样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平行”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板书: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提问:那么你能说一说,谁是谁的平行线吗?(教师给两条直线写上字母:a和b) 指名说一说,再同桌互相说一说。 2、自主探究,认识“在同一平面内”。 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框架图谈话:刚才同学们在生活中找到很多平行和相交的例子,那我们现在看一下这个长方体,请你判断一下,a和b是什么关系?a和d是什么关系? 提问:那a和e又是什么关系呢? 学生在这里会出现不同的意见:有的学生会认为它们相交,有的学生会认为它们平行,有的学生感觉到它们既不相交,又不平行,但不知道原因,等等。 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这两条直线有点奇怪,不相交,但是也不平行,那这是什么原因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体模型,仔细观察,互相讨论,想想这是为什么呢? 组织学生先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a和e在不同平面上,所以它们既不相交,也不平行。 小结:我们今天研究的都是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相交就一定平行,也就是说,在“同一平面内”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教师用彩色粉笔板书)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到中学还要继续研究。下面我们一起把这句话一起读一读。 提问:那你还能在模型上找到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例子吗?指给小组里的同学看看。(小组里指一指,说一说) 二、 学画平行线 1. 自主动手,学画平行线。 谈话:今天我们认识了平行与相交,也认识了平行线,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想办法来画一组平行线,好吗?(学生自己动手画) 学生画图后,组织交流各自的画法。 学生可能有的画法:利用方格纸来画;利用数学本子上的横线来画;利用直尺的两边来画;利用垫板的左右两边来画„„(对于学生中正确的画法,教师给予充分肯定) 谈话:同学们的想法都不错,那你能画出一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吗? 出示“试一试”。 学生独立尝试画图(此时,学生发现用刚才的方法很难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启发: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40页的内容,看看茄子老师是如何教大家的。 学生自学,试着画一画。 小结:你能说一说画已知直线平行线的方法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一画,二靠,三移,四画)。 谈话:想办法检验一下,这样画出来的直线是原来直线的平行线吗?(学生讨论后,组织交流) 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互动展示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的平行现象。检测案-----反馈互动提升反馈拓展自主练习第1题:说说下面哪组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并说说理由。 自主练习第2题。 哪些线段互相平行?用不同颜色涂一涂。自主练习第3题:在点子图上画出平行线。互动提升自主练习第5题:动手折一折自主练习第6题:动手摆一摆自主练习第7题: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布置作业《配套练习册》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理解互相垂直、垂线、垂足等概念。 2、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做出一组垂线,能够借助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等工具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3、感受生活中的垂直现象,能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垂线,了解垂直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主动参与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培养学习空间与图像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感受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垂直关系。建立垂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借助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等工具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直尺、三角板等作图工具 33、预习案----自学互动交流预习交流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点拨激疑从图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导学案-----探究互动展示合作探究1、再次认识垂直 (1)出示一组互相垂直的直线图 师:那到底两条直线成怎样的位置关系,我们才能叫垂直呢?学生自学教材52页下面的文字,并思考: 怎样的两条直线叫垂直?其中的直线叫什么?你还知道什么? (2)小组交流后,汇报。 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强调:垂线是一组一组的出现的,垂足在哪儿,就标一个垂直符号。 (3)寻找生活中的垂直例子。 (4)练一练:自主练习第一题 (5)折一折:指导学生把长方形按教材上的方法对折两次,再打开,观察两条折痕有什么关系? 2、学习画一组垂线 (1)你能用手中的工具想办法做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段吗?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2)过直线上的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课件演示作图方法,学生尝试作图,教师再示范,共同总结作图步骤:A、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直线重合; B、沿直线慢慢移动三角板,使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直线上的点重合; C、沿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 D、标上垂直符号。 学生再尝试。 (3)试一试,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学生自己尝试,再请已经画好的同学介绍,课件演示 学生再尝试。 (4)小结方法:一放、二移、三画、四直角(板书) 互动展示自主练习第2题:标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线段。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检测案-----反馈互动提升反馈拓展自主练习第3题:在方格纸上画一组垂线和已知直线的垂线。自主练习第4题:过A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互动提升自主练习第7题:将长方形画完整。自主练习第8题:在已知直线上画两条垂线,说一说这两条垂线有什么关系。布置作业《配套练习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2、在对两点间的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直尺、三角板等作图工具 34、预习案----自学互动交流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预习交流课件出示情境图,提问:你有什么数学问题? 点拨激疑为什么要修隧道?怎样修隧道最近?这里面有什么数学知识?导学案-----探究互动展示合作探究活动一:到对面红旗处 1、看一看:三名学生沿不同白灰线路走到红旗处。2、量一量:量一量三条不同白灰线路的长度。 3、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4、想一想:其中蕴含的数学道理是什么? 5、找一找:你能举出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吗? 6、辩一辩:看教材,说说什么是”两点之间的距离“。活动二:到对面的直跑道 1、看一看:三名学生从自己的位置沿不同白灰线路到对边的直跑道。 2、量一量:量一量三条不同白灰线路的长度。3、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4、想一想:其中蕴含的数学道理是什么? 5、找一找:你能举出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吗? 6、辩一辩:看教材,想想什么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互动展示测量双杠的两个横杆之间的距离1、量一量:测量出双杠的两个横杆之间的距离。 2、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检测案-----反馈互动提升反馈拓展自主练习第1、2、3、4、5题互动提升自主练习第7题布置作业《配套练习册》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进一步加强对平行于垂直的认识,会画平行线和垂线,并学会在生活中应用。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的能力,学生初步掌握复习与整理的方法和策略。 3、在对实际资料的分析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在合作探究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感受人生的美好。 教学重点:画垂线、平行线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 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教学难点: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三角板、直尺等作图工具35、预习案----自学互动交流预习交流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点拨激疑你感觉这一单元自己学得怎样?导学案-----探究互动展示合作探究欣赏并完成书上的图画 1、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那你们欣赏画的水平也一定很高,老师这里有一张画,同学们来评价一下画的怎样?(课件出示第64页图画) 2、在小组内议一议,然后找几组谈谈。 3、同学门打开课本58页,你能接着完成这幅画吗? 4、观察完整的图画,回答一下几个问题:    A、图中的哪些线可以看做线段和射线?  B、哪两条线是互相平行的?哪两条线是互相垂直的?    C、从小房子到院门口,哪条路最近呢?互动展示过p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检测案-----反馈互动提升反馈拓展学校计划修一条小路和公路想通,怎样设计才能使这条小路最短?    互动提升学校举行大型团体操比赛,要求纵队之间的距离为一米,如果AB表示其中的一个队,你能画出与他相邻的纵队吗? 布置作业《配套练习册》相关练习1、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能进行估算。2、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和估算的过程。通过合作、交流、讨论优化算理。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得良好的发展,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体现主人公的地位。重难点:1、探索口算算理,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2、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估算。37、预习案----自学互动交流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预习交流1、出示口算题,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40×()=20090×()=72060×()=300140÷2=360÷6=420÷7=2、估算81÷8≈122÷4≈点拨激疑课件出示信息窗1情境图:从图中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交流,师有选择的板书信息和问题。导学案-----探究互动展示合作探究1.教学第一个红点问题:白菜产量是萝卜的几倍?(1)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生:用除法计算,60÷30。(板书:60÷30)(2)探索口算方法师:怎样计算60÷30呢?请同学们自己先想一想,也可以小组交流、讨论。(3)汇报,师板书。生1:60÷30=2,我是这样想的:因为30×2=60,所以60÷30=2。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生2:60÷30=2,因为6÷3=2,所以60÷30=2。……(4)变式拓展如果白菜产量是90吨,是萝卜的几倍?如果白菜产量是120吨呢?150吨呢?请你在练习本上试试。90÷30=3120÷30=4150÷30=5比较这几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师小结:在口算除法时,一般有两种方法,可以想乘法算除法,也可以用表内除法做,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口算。2.学习除法估算。出示:土豆产量298吨,一次能运50吨,几次能运完?(1)指名列式:298÷50。这一题,你能口算吗?怎么办?(2)学习估算能不能运用你以前的学习经验和刚才的口算方法来解决它们。试一试,想好后,同桌互相说说。298接近300,300÷50=6,所以298÷50≈6;把298看大了,6次能运完,那么298吨比300吨少,6次也一定能运完。(3)变式拓展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4)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时,先把不是整十或几百几十的被除数或除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再用刚才我们学会的口算方法算出商。注意:估算的结果要用约等于号。互动展示160÷20=390÷30=480÷40=162÷20≈393÷30≈480÷38≈检测案-----反馈互动提升反馈拓展1、自主练习第1、2、3题。2、自主练习第4、5题。互动提升自主练习第6、7、8题。布置作业自主练习第9、11题。1、掌握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2、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探索、思考、总结、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3、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书写整洁,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重难点:1、经历试商的思维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确定商的书写位置。2、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书写位置。38、预习案----自学互动交流预习交流出示信息窗2: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点拨激疑你认为怎样列算式?为什么?能列竖式计算吗?这和以前学习的除法竖式有什么不同?(除数由一位数变成了两位数)今天我们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导学案-----探究互动展示合作探究1.450÷30该如何来笔算呢?先想一想,然后小组内讨论怎样用我们以前学的知识来解决。(1)学生独立尝试完成。(2)展示不同的算法。(3)讨论交流,达成共识。①师:看看这几种做法,你有意见吗?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②集体研讨,预设:450÷30,先看450的前两位“45”,“45”表示45个十,45个十除以30,商1,表示有一个十,所以1要写在十位上,还余15个十,就是150个一,150÷30,商是5,在个位上写5,要注意,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余数要比除数小。③通过讨论,大家认为哪种竖式是正确的?(4)比较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的时候我们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那除数是两位数呢?多点几个学生回答: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2.师小结:根据已有的知识自己解决了这道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不过还有一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解决。出示:这儿又收获了178千克西红柿,够装多少箱?(1)怎么列式,一起说吧!(板书:178÷30=)(2)除数还是两位数,我们还是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你发现了什么?前两位17比30小,不够除,怎么办呢?动笔试试看!(3)指名板书。3.比较分析,总结算理。(1)刚才两题的除数都是30,它们在笔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师: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前两位够除,就用前两位除,当前两位不够除时看前三位。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2)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什么时候商是一位数,什么时候商是两位数?4.小结方法。除两位看两位,两位不够看三位,除到哪位商哪位,除数当姐余当妹。互动展示自主练习第1题检测案-----反馈互动提升反馈拓展自主练习第2、3、9题互动提升自主练习第6、7题布置作业自主练习第11题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用“四舍”法试商的方法,会用这种试商法正确的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2、经历除数接近整十数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3、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中的密切联系,同时培养学生养成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掌握用“四舍”法试商的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试商。教学难点掌握用“四舍”法试商的方法。39、预习案----自学互动交流预习交流课件展示信息窗2情境图:1、黄瓜每箱21千克,还有84千克没有装。2、372千克草莓一共装了62箱。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黄瓜能装多少箱?每箱草莓有多少千克?问:怎样列式?84÷21=372÷62=点拨激疑观察这两个算式和昨天学习的除法计算有什么不同?导学案-----探究互动展示合作探究1、计算84÷21=师:你能计算出84÷21等于多少吗?是怎样想的?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再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看法,选一名代表来汇报。提示:①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试商的?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②商的位置如何确定?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学生汇报,教师板书。2、计算372÷6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再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选一名代表来汇报。学生汇报,教师板书。3、计算356÷32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里交流计算方法和过程。尝试着从这几道题中总结出相应的算法。试商时,把除数根据四舍五入的方法看成接近的整十数来口算,把找出的商去乘原来的除数,与被除数进行比较,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4、总结除两位看两位,两位不够看三位,四舍五入来试商,除到哪位商哪位。互动展示自主练习第4题:竖式计算并验算检测案-----反馈互动提升反馈拓展自主练习第5题:先说商是几位数,再计算。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互动提升自主练习第8题:先说把除数看成几十来试商,再计算。自主练习第10、12、13题:解决问题布置作业自主练习第14、15题教学目标1、在计算的过程中,探索在“四舍五入”法试商的基础上,学会调商的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进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2、在不断调商的过程中,养成主动探索、互动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在对自己和他人计算的过程中增强辨析、归纳的能力。3、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在生活中应用、感受计算的作用。教学重点能学会用“四舍五入”法试商后进行调商。教学难点调商的过程40、预习案----自学互动交流预习交流指名板演192÷32,272÷39,其他学生同时计算。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点拨激疑课件出示信息窗3情境图,你找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导学案-----探究互动展示合作探究一、18个同学采摘了126筐苹果,平均每位同学采摘了多少筐?(1)怎么列式?学生口答算式,教师板书:126÷18(2)估计:商是几位数?因为被除数的前两位12小于18,不够商1,所以要看前三位,商在个位,商是一位数。(3)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在学生独立解题过程中,教师巡视,了解学情。(4)师:你们刚才在试商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18接近20,把18看做20来试商,6乘20小于126,试商6,用6乘18得108,余数18,根据余数要比除数小,说明商6小,还剩18筐,还可以每人一筐,所以要改为7.师追问,试商6以后,余数18,和除数一样大,说明什么?预设:商小了。师:为什么商会小呢?预设:因为除数18看做20,除数大了,商就可能小了。师:小了怎么办?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预设:需要调商,把商调大。小结:在被除数不变的情况下,除数用五入法看大了,商就小了,所以要把商调大。(板书:初商太小,需要调大)二、22位家长采摘了638筐苹果,平均每位家长采摘了多少筐?(1)指名列式,638÷22(2)估计,商是几位数?(3)学生独立尝试列竖式进行计算。(4)交流计算过程。(5)计算中有什么问题提醒同学们注意吗?把22用四舍法看成整十数,初商可能会大,需要调小。(板书:初商太大,需要调小)三、比较总结,归纳方法试商,顾名思义是用试验的方法找商,我们采用的是把除数用四舍五入法看做整十数的办法找商,这样找到的商有时正好,有时不合适,就需要对找到的商进行调整,一般一次可以完成,有时还需要调整两次。互动展示计算216÷36806÷44检测案-----反馈互动提升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反馈拓展自主练习1、2题:竖式计算自主练习第5、6题:解决问题互动提升自主练习13题:算一算,你能发现什么?布置作业自主练习其他练习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商的变化规律,会用规律口算相关除法。2、引导学生经历计算、观察、比较、分析、举例验证等探究活动,体会“变”与“不变”的数学现象。培养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我探索意识,体验愉快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发现、积极探索的好习惯。教学重点探究商不变的规律和运用规律进行一些除法运算教学难点自主思考探究,发现归纳商不变的规律41、预习案----自学互动交流预习交流要把8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多少个?把80个苹果分给20个小朋友呢?把800个苹果分给200个小朋友呢?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学生计算后汇报,教师课件出示:8÷2=480÷20=4800÷200=4点拨激疑这三道题,什么在变,什么不变?导学案-----探究互动展示合作探究一、自主探究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了解,自主完成作业纸上的内容。1、认真作业纸上的表格,把表格填完整。2、把你发现的规律写在下面。二、互动互议师: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学习的情况在小组内交流,推荐一人全班交流发言。教师巡视,参与指导活动。三、展评答疑(一)交流汇报1、让小组代表汇报作业纸上的填空,教师课件出示。2、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交流后老师让其举例说一说。例如:12÷2=612÷2=6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2)×(2)不变×(4)×(4)不变24÷4=648÷8=6192÷32=6192÷32=6÷(8)÷(8)不变÷(4)÷(4)不变24÷4=648÷8=6四、质疑解答师:刚才有的同学说被除数和除数不能同时乘或除以0,为什么?生1:同时乘0,结果都是0,没有意义。生2:同时除以0,除数成了0,除数不能为0。……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千万记住0除外。五、归纳总结1、小结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2、验证规律互动展示自主练习第1题:找规律填表检测案-----反馈互动提升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反馈拓展自主练习第2题:想一想、算一算自主练习第3、4、6题互动提升自主练习第5、8题布置作业自主练习其他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提升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知识的全过程,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培养总结、归纳的能力,初步掌握复习方法。3、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初步渗透分类思想,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学重点以分类的方法对本单元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正确运用方法进行口算和笔算以及估算。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42、预习案----自学互动交流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预习交流本单元我们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知识,其中包括对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笔算及商不变的规律,这节课我们一起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点拨激疑(1)对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笔算及商不变的规律进行回顾整理。(2)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导学案-----探究互动展示合作探究1、小组交流整理复习记录表。2、汇报展示。(1)说说我们主要学习了哪几大块内容?分别有哪几种类型?及时练习(2)除法估算:一般把除数估成整十数,再口算。及时练习(3)笔算除法:除数是整十数除数不是整十数:四舍法初商易大,应调小。五入法初商易小,应调大。学生汇报后出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及时练习。(4)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及时练习,完成综合练习第7题(5)解决问题:完成综合练习第2、3题。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3、小结:你认为刚才同学们总结的知识中哪些内容比较难?你哪里最容易出错?互动展示自主练习第1、2、3题检测案-----反馈互动提升反馈拓展自主练习第5、6、8、9题互动提升自主练习第13题布置作业自主练习第10、11、12题 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1.★△借助生活实例,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以及数量关系。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运用知识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3.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课前准备 教具 课件 学具  43、预习案----自学互动交流预习交流观察信息窗,仔细看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点拨激疑怎样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呢?导学案-----探究互动展示合作探究1、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交流: 用:“每分钟行驶的米数×行驶的时间=车站与物流中心的距离” 可以列式:900×8=7200(米) 2、解决完这个问题,你会解决问题“西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 小组内交流 汇报:每小时的千米数×行驶的时间=西城与物流中心的距离 可以列式:65×4=260(千米) 讲解概念:像这样,“每分钟行驶的米数”和“每小时的千米数”叫做速度。“车站、西城与物流中心相距的米数”叫做路程。“每分钟行驶900米”可以写作“900米/分”读作“900米每分” 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3、你能结合刚才的例子,说一说再小货车从东城驶往物流中心的过程中,分别哪个是“速度”、“时间”和“路程”吗? 学生汇报:速度:每小时行驶75千米,即75千米/时,时间,4小时,路程:东城与物流中心相距的千米数。 现在你能解决问题:“东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 学生交流:每小时的千米数×行驶的时间=东城与物流中心的距离 可以列式:75×4=300(千米) 4、你能说说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三者关系:  总结数量关系式: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速度、时间、三个量中,只要知道了其中的任何两个量,都能利用这三个公式中的一个求出第三个量。互动展示自主练习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再组织交流。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算式和数量关系式。 检测案-----反馈互动提升自主练习第4题: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反馈拓展先让学生以讲数学故事的形式梳理信息和问题,再独立尝试解决,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清思路(先求出火车的速度,再求火车行驶的路程)和方法(速度=路程÷时间,路程=速度×时间)。 互动提升自主练习第2题:先让学生以讲数学故事的形式梳理信息和问题,再独立尝试解决。交流时,让学生结合着线段图说一说解题的思路。布置作业《配套练习册》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1.★△借助生活实例,运用模拟表演策略帮助学生理解“两个物体”、“两个地方”、“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结果相遇”等关键词的含义,逐步提炼形成相遇问题,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结构特征。   2.△结合具体情境,运用摘录、表格、画图等策略引导学生整理信息,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初步构建起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进而自主解决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的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运用知识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具 课件 学具 预习案----自学互动交流预习交流呈现情境图中除摩托车之外有关大、小货车的信息,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点拨激疑图中给了我们这么多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导学案-----探究互动展示合作探究 1.运用解题策略,自主整理信息——构建起相遇问题的图形模型。   这个题目的信息比较复杂,为了让题目简单、明了。现在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法把题目中的已知信息和问题整理出来。开始!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现在请同学们小组交流,你们组内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组长注意做好记录,我们看哪个组的方法多。开始!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摘录法、表格法、画线段图 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教师示范线段图画法,线段图经常帮助我们分析题意,理解题意。线段图的用处非常大。 2.独立列式计算,自主解决问题——构建相遇问题的算式模型。   同学们,现在你能根据我们刚才分析的过程解决这个问题吗?在练习本上动手试一试。   学生汇报列示以及这样列示是怎样想的。 1:  65×4+75×4      = 260+300     =560(千米)   想:先求大货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再求小货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把它们加起来就是总路程。 2:(65+75)×4=140×4 =560(千米)   先求大货车和小货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行驶了4小时,所以再乘4,也就是它们4小时行驶的路程。 3.分析比较解法,抽象出数量关系——构建相遇问题的本质模型。 师生共同总结: 先求大货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再求小货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把它们加起来就是总路程。也就是大货车行驶的路程加上小货车行驶的路程等于总路程。 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先求大货车和小货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行驶了4小时,所以再乘4,也就是它们4小时行驶的路程。也就是速度和乘相遇时间等于总路程。 互动展示自主练习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检测案-----反馈互动提升反馈拓展自主练习第5题:明确题意,独立完成,交流思路和方法。互动提升自主练习第6题: 像工人修路、开隧道,农民挖水渠,这样的的问题是工程问题,工程问题也能用相遇问题的方法解决。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工效和×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布置作业《配套练习册》相关练习教学目标:重点★ 难点△ 1.★△借助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结构特征,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结合具体情境,运用摘录、表格、画图等策略引导学生整理信息,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初步构建起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进而自主解决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运用知识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具 课件 学具  预习案----自学互动交流预习交流一列货车和一列客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货车每小时行48千米,客车每小时行52千米,5小时后相遇。两地间的路程长多少千米? 谈话:你能用前面我们学习的方法整理信息和问题吗?   同位合作用画线段图,摘录法,表格法进行整理。 小组交流展各组的结果。 点拨激疑你认为相遇问题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在画线段图中我们要注意什么? (各组进行总结并相互补充) 导学案-----探究互动展示合作探究(一) 基本练习,巩固新知(课件出示) 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1、 填一填: 轿车每小时行100千米,可以写作(     ) 机器每分钟织布480米,可以写作(      ) 火车2小时行驶580千米,火车的速度可以写作(    )4千米/时表示(             ) 340米/秒表示(             )。 2、 填写表格: 速度  12千米/时 100米/分  时间 3秒 22时  2分 路程 240千米  2500米 180千米 (重点让学生熟练运用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为后面练习打基础) 互动展示放学了,张红和王青同时从学校出发,背向而行,5分钟后两人同时到家。两家相距多少米? 谈话:你能根据题目的叙述画出线段图吗?这个问题是相遇问题吗? (小组讨论,展示汇报) 追问:这个题目为什么可以看成相遇问题? 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1、也是两个物体,同时出发、行驶的时间是相同的。 有的学生可能认为:两个人运动的方向不行同,也没有相遇,所以不是。 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展示解决的方法:80×5+70×5 或(80+70)×5 谈话:实际上相背而行也是相遇问题的一种,他也是在相同的时间内两个物体同时运动,我们最后也要求两个物体的路程之和,只是两个物体在运动时方向不同,但是每小时他们都运动了80+70这么多。 检测案-----反馈互动提升反馈拓展两艘轮船同时从上海和武汉相对开出,客船每小时行65千米,货船每小时行35千米。航行8小时后,两船还相距300千米。上海到武汉之间的水路全长多少千米? ( 请结合信息,画出线段图并解答) 互动提升王明家距离学校660米。一天王明吧数学书落在学校,李老师帮他送书,王明和李老师分别从家和学校同时出发,相对走来,经过6分钟相遇。王明每分钟走50米,李老师每分钟走多少米?(让学生画线段图,理解信息独立解决)  布置作业《配套练习册》相关练习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1.★借助生活实例,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以及数量关系。 2. △运用模拟演示和画线段图等方法理解数量关系,初步构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4.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课前准备 教具 课件 学具  预习案----自学互动交流预习交流我们这个单元你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点拨激疑你知道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吗?相遇问题如何解决? 你会画线段图来整理信息?导学案-----探究互动展示合作探究1、蜜蜂的飞行速度是每分钟500米,可以写作(    )    大象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80千米,可以写作(   )2、判断题  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一列火车的速度为110千米/时,表示这列火车的速度是每小时行110千米 。(     )  速度÷时间=路程       (    )       飞机飞行的速度为12千米/分,汽车的速度为80千米/时。这辆汽车的速度比飞机快。    (     ) 追问:判断题第三题为什么错了?(让学生明确,速度比较的过程中不能只看行了多少路程,而关键要看在什么单位时间内行驶的。) 互动展示甲乙两辆客车同时从相距720千米的两站相对开出,8小时后相遇,其中甲车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 让学生独立解决,并展示自己的想法) 学生的做法:    (720-48×8)÷8      720÷8 -48 让学生分别说说每种方法的解题思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但是我们应该特别提出第二种方法比较简单。 检测案-----反馈互动提升反馈拓展父子二人在一条环形路上散步,他们俩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相背而行,14分钟后两人第一次相遇,已知父亲每分钟走63米,儿子每分钟走49米,求这条环形路的长度。 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互动提升小红和小明从甲地同时同向而行,小红每分钟走100米,小明每分钟走120米,5分钟后他们相距多少米? 布置作业《配套练习册》相关练习47、预习案----自学互动交流预习交流点拨激疑导学案-----探究互动展示合作探究互动展示检测案-----反馈互动提升反馈拓展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互动提升布置作业《配套练习册》相关练习条形统计图1科目:数学班级:三年级下学期数学 主备教师:柏凤芹NO.47备课时间:2015-6-4审阅情况:审阅人:姬文凤上课时间:2015-06-08上课教师:柏凤芹 集体备课参与人员:无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一格代表多少个单位,知道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2、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材料,培养统计的数学思想,加强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会填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会根据统计的结果分析问题。教学难点:是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谈话: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要发校服了,如果让你来发,你认为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测量每位同学的身高,统计每位同学应该穿校服的尺码。课件出示信息窗1:从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提出什么问题?板书课题:统计二:探索新知:先认真看课本“统计表”前面的内容。然后完成下面任务:(1)分小组来进行活动,请小组长分工,并做好记录。(2)把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填在下面的统计表里。尺码合计135及135以下140145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150155特体人数5分钟后,看哪组活动得最好]三:汇报检查1、调查师:完成的小组请举手?2、分组展示师:其实,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除了统计表,还可以用统计图来整理数据。(出示条形统计图)看,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板书:(条形统计图)指图说明条形统计图各部分名称。(认识横轴、纵轴,横轴、纵轴各表示什么?纵轴一个小格子表示几人等)四、制作条形统计图1、师:怎样在图上表示出统计表中的数据呢?认真看课本“统计表”之后和“自主练习”之前的内容。思考:(1)、纵轴、横轴各表示什么?(2)、纵轴只给10个格子,格子不够用怎么办?一个格代表几人比较合适?(3)、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4)、和统计表相比,这个统计图有什么优点?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5分钟后,看谁绘制的统计图最漂亮。2、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3、展示与发现学生代表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师: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生回答4、对比师:和统计表相比,这个统计图有什么优点?(更形象、更清楚一目了然)五、考一考师:同学们学会了吗?下面老师就来考一考大家,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1、出示自主练习第1题(1)板演。指一名“学困生”上台板演,其余同学做练习本上。(教师台下巡视有无典型错误)(2)、议一议①更正。师:做完的同学认真看黑板上同学做的和你是否一样。和黑板上的板演不一样的同学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原题旁边更正,不要擦去原来的)②讨论。到底谁对谁错呢?引导学生加强对比,并说出错的原因,重点让学生说出一个代表多少个单位。③同位互改,调查统计。师:请同位同学互相批改一下。做全对的同学请举手;做错的同学请举手,说一说你怎么错的?(指名说一说)请做错的同学抓紧时间订正过来。六、全课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指个别学生说)课件链接:无教后小记:如何合理选择每格的数量,从1个小格表示1到1小格表示2、5、10、20最终让学生根据数据的普遍大小而选择每格表示的数量的多少。注重让学生理解每格的含义。教学设计确实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条形统计图2科目:数学班级:三年级下学期数学 主备教师:柏凤芹NO.48备课时间:2015-6-4审阅情况:审阅人:姬文凤上课时间:2015-06-09上课教师:柏凤芹 集体备课参与人员:无教学目标: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会填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2、掌握读图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3、经历困惑——创造——发现的知识生成过程,初步建立统计模型。4、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实践能力,发展统计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填制条形统计图,建立一格代表多个单位的统计模型。教学难点: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建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昨天我们大家整理了我们班校服的尺码情况,完成了一幅条形统计图。谁来说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整个三年级校服尺码情况,完成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二、填制条形统计图,感知以一当二要想制作全年级的校服尺码情况统计图,应该先做什么工作?预设:全年级校服尺码情况。师课件出示三年级各班的校服尺码情况统计表。-----年级-----班校服尺码情况统计表尺码合计135及135140145150155特体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以下人数尺码合计135及135以下140145150155特体人数1、根据几个班的校服尺码情况统计表,完成三年级校服尺码统计表。2、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预设一:知道了三年级穿哪种尺码的校服人数最多?哪种校服尺码的人数最少?预设二:知道了参加统计的一共有多少人?3、统计的结果你能用条形图来表示吗?生一定会说能。(课件出示空白统计图,只有10行)4、尝试完成条形图。我们来看这张条形图,这叫横轴,表示各种校服的尺码,这是纵轴,单位是人,一格表示几人呢?讨论后达成一致,一格表示几个人比较合适呢?完成纵轴数据,然后完成条形统计图。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5、看图回答问题。从上图中,可以看出穿哪种校服的人数最多?哪种人数最少?追问:如果格子不够怎么办?6、小结:制作条形图时,有时因为表示的量的多少的直条的美观、方便,需要把一个表示成几个单位。在实际生活中,如果碰到更大的数据,我们可以用每格表示5或10,甚至更大的数据。也就是说,一格可以代表多个单位,要根据数量选择合适的一格代表几个单位。(板书:根据统计最大数据合理选择)三、练习巩固,感悟一格代表多少合适自主练习1题、3题四、课堂小结你学会了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方法?有什么感想?课件链接:无教后小记:在教学时,从学生的旧知出发,出示统计表格,让学生根据统计表的数据尝试完成统计图,学生发现用以前的一格表示1一个单位,格子不够,而且很麻烦。我让提问题的学生自己想一想办法。在讨论争辩中中轻松的突破难点,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植树问题1科目:数学班级:三年级下学期数学 主备教师:柏凤芹NO.49备课时间:2015-6-4审阅情况:审阅人:姬文凤上课时间:2015-06-10上课教师:柏凤芹 集体备课参与人员:无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教学目标: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2、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生:植树节师:对,在植树节这一天光明小学组织开展了植树活动,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请看屏幕,从图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两端都栽”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课件展示什么是两端都种)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一共要栽多少棵树?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问题。二、你说我讲1、教学“两端都栽”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需要几棵树苗?下面请同学采用简单又明了的方法,动手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图种一种,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学生操作、思考、教师巡视)有答案了吗?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劳动成果,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展示,教师随机评价。课件展示绘图及计算过程。其实在我们的手上也有类似问题,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展示)用手指代表树,用两指间的空隙代表树间隔,我们会发现5棵树之间有4个间隔,结合上一题,两端都栽,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间隔数+1=棵数(板书)2、教学“一端不栽”刚才,我们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两端都栽”求棵数用间隔数+1;如果“一端不栽”棵数和间隔数又会有怎样的关系呢?先猜一猜,你认为需要几棵树苗?(生回答)我们的猜测对不对呢?验证一下。小组内交流。学生汇报研究过程。课件展示。用手怎么表示呢?课件展示。总结:一端不栽:间隔数=棵数(板书)3、教学“两端都不栽”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师:如果两端都不栽,需要多少棵树苗呢?思考,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学生汇报。课件演示总结:两端都不栽:间隔数-1=棵数(板书)4、师: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在数学上都属于植树问题(板书课题)师:植树问题中有哪些规律学生总结,课件展示两端都栽:间隔数+1=棵数一端不栽:间隔数=棵数两端都不栽:间隔数-1=棵数三、自主练习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生活中很多类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下面的问题你能解决吗?1、一条长廊长32米,每隔4米放一盆花,两端都要放,一共需放多少盆花?2、把一根木头锯成5段,每锯段一次需要6分钟,锯完这根木头一共需要多少分钟?(先画出示意图,再列式解答)3、在长50米的桥上安装路灯,两端都装,每5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米装一盏灯,你知道桥的两边各装了多少盏灯吗?四、回顾反思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哪个环节最积极?)学生回答。(课件将绿苹果变成红苹果)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都问什么问题了?)学生回答。(课件将“会问”绿苹果变成红苹果)课件链接:无教后小记:猜测是一种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好方法。学生已经发现了“两端都栽”的规律,这时候老师提出如果一端不栽,棵数和间隔数又会有怎样的规律呢?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表达的欲望也很强烈。所以这时候让学生进行猜测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验证证明绝大多数同学的猜测是正确的,这样学生的研究成果被认可使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也更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植树问题2科目:数学班级:三年级下学期数学 主备教师:柏凤芹NO.50备课时间:2015-6-4审阅情况:审阅人:姬文凤上课时间:2015-06-12上课教师:柏凤芹 集体备课参与人员:无教学目标: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2、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教学重难点: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一块研究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得到了什么规律?二、基础练习1、两座楼房之间相距40米,每隔4米栽一棵雪松,一直行能栽多少棵?2、为了保护一棵古树,园林处要为它做一个长30米的圆形防护栏。如果每隔2米打一个桩,一共需要打多少个桩?3、每一层有18级台阶,李英从1楼到4楼的教室一共需要走多少级台阶?4、10名男生排成一队,老师要求每两名男生之间站一名女生,可以站几名女生?5、一个正方形水塘边长为40米,在它四边每隔4米栽一棵树,而且4个角都要各栽1棵,需要多少棵树苗?四,回顾收获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哪个环节最积极?)学生回答。(课件将绿苹果变成红苹果)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都问什么问题了?)学生回答。(课件将“会问”绿苹果变成红苹果)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课件将红苹果装入果篮)课件链接:无教后小记:本节课以具体的问题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几个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回顾整理——总复习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对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年、月、日,小数的初步认识,统计等知识。2、经历整理与复习的全过程,进一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加深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通过对知识的整理与复习,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二、教材结构总复习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对全册内容的回顾与整理,该部分内容以五角星为轴心,外面分成了五个板块,按知识板块由中心向四周辐射,分别进行了回顾与整理,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体会各板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这是总复习的核心部分;另一部分是综合练习,是对应整理与复习的设计思路,提供了涵盖各单元知识点的综合练习,目的是使复习与整理在练习中得到具体落实,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查缺补漏,提高综合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是评价与反思。三、教材解读1、中间:对全册内容的简要回顾。两个同学的对话功能各异:“这学期我们学习的内容有……”这是引子,“这么多内容,咱们来整理一下吧!”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这句话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具体单元中去,也就是引导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2、左上角: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1)以解决“阳阳每天上学用12分钟,他家离学校有多远?”“从学校到少年宫需8分钟,每分钟走多少米?”为切入点。(2)呈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估算、口算、笔算,用乘法算、除法算。(3)对计算法则的复习隐含在对话中。课程标准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法则,教材在新授中是以学生的对话出现,本版块仍采用学生的对话来加以提示“笔算乘法应注意……”,“笔算除法应注意……”,并没有出现法则,其实就是点明要求教师要进行计算法则的复习。3、左下角: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对称的知识。(1)以学生的谈话“这学期我们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还学会了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为切入点。(2)以“我会算学校草坪的面积。”“我是这样整理面积单位之间关系的”完成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单元的复习。(3)以“关于对称图形我还知道……”来提醒学生进行对对称图形的复习。4、右上角:复习小数的初步认识的知识。(1)以学生的话“生活中处处有小数”引导学生对小数进行回顾。通过观察蔬菜价格表,求“1千克西红柿和1千克生姜一共花多少钱”,这一具体问题,系统复习小数加减法。(2)以“大白菜的价格最低,香菇的价格最高。”这句话引导学生对小数大小的比较进行复习。5、右边中间:复习年、月、日的知识。以学生整理回报的形式引入对年、月、日的复习。6、右下角:复习统计的知识。(1)以我国青少年平均身高的变化和小学三年级学生平均身高为话题,引入对统计知识及求平均数内容的复习。(2)通过统计和计算本班学生的平均身高这一具体内容,系统复习求平均数的问题。四、教学建议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组织好回顾。首先让学生对全册的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回顾,这个回顾虽然是从大的方面进行回顾,但这个环节很重要。然后再以学生熟悉的现实问题求从家到学校的距离、从学校到少年宫需要的时间、计算草坪的面积、一共花的钱数、平均身高等主题情景为素材,从解决问题入手,回顾每一知识板块的主要知识点,并结合“综合练习”中相对应的练习题进行巩固和应用,使知识达到系统化,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练习题的最大效益。2、加强对回顾整理方法的指导。(1)全册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在回顾整理时,可以利用回顾整理中的素材为线索,对全册知识和形成这些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回顾整理;也可以以本册的目录为线索进行回顾整理;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回顾整理。教师应提倡方法和思路的多样化。(2)数学知识之间联系密切,系统性强,学生获得数学思考和数学学习的方法,学会梳理归纳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自主整理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按知识板块进行分类,比较反思,加深理解,使学生学会按知识体系分类整理的方法,但要求不要过高。3、回顾整理要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的空间。要重视学生的观察、思考、回顾,教师还要注意采取引导、点播、提示等方式,要使学生通过回顾整理知识达到纵的成线。横的成片,像渔网似的,形成知识网略。4、尊重学生的差异,引导学生自觉查缺补漏。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n培植和雅文化打造和雅教育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也就不同。在复习阶段,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觉查缺补漏。特别是对学困生,教师要个别辅导,五、综合练习本册综合练习共安排了26道练习题,“我都学会了吗”安排了4道练习题。下面就部分练习题作一简单分析。第4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求礼堂的座位够不够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练习时教师不要过早的提示,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此题可以这样解决:35×9=315(人)16×21=336(个)315<336够坐。还可以这样解决:16×21=336(个)336÷9=37(人)……3(个)够坐。不管是什么方法,只要合理都可。第8题,是一道选做题,这道题目是渗透镜面对称,可以让学生拿面镜子试一试,再来完成该题。千万不要教深了。第9题,是估计、计算部分人民币的面积。在练习时,为了使学生估计得准确,课前教师可让学生提前做好同人民币同样大小的纸来代替。第12题,是运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开放题。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交流设计方案。最后让学生讨论喜欢哪种设计方案?为什么?第16题,是复习年、月、日,24时计时法的题目。以小朋友出生纪念卡的形式出现,使知识的复习具有了很强的趣味性。要注意让学生从纪念卡上获取有关时间的信息,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教学时还可以让学生制作自己的出生卡,并在小组内交流。在比较谁最大?谁最小时?首先看年,如相同再看月,如又相同再看日,如又相同再看时。第20题,是以购书的形式复习小数加减法的题目。该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可以作一步的小数加法,也可以作连加。如果用减法做也是可以的。第21题,是以在海水浴场游泳的情景复习统计知识的题目。本题是让学生根据各游泳去水深情况在统计图上涂一涂,并求出海水浴场的平均水深。最后再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在练习时教师要结合本题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第24题,是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题目。练习时要让学生独立解决,在解决完教材提出的问题后,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第26题,是运用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该题的解法不唯一,只要学生能够做出合理的解释均可。“聪明小屋”是供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学生容易算成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和减去正方形花坛的面积,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用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和去掉2个正方形花坛的面积才是草坪的面积。教师要鼓励学生想出多种方法解答。“我都学会了吗?”是在总复习后的自我检测。第1题,检测学生对乘除法知识的掌握情况。练习时教师要结合数据对学生进行节约矿产资源的思想教育,还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第2题,检测学生对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知识的掌握情况。这道题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拼一拼,根据自己所拼长方形,计算出周长和面积。要注意拼法的多样化,不要只拼一种。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数据,谈谈自己的发现。(面积不变,周长变化。)第3题,检测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掌握情况。第4题,检测学生对年、月、日知识的掌握情况。练习时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安排时间的教育。让阅读和运动成为习惯

网站简介

奥数库(www.aoshuku.com)是一个专注奥数知识扩展和学习的在线教育网站,内容涵盖了奥数题、数学题、试卷、课件、知识点、数学公式等,拥有大量的奥数题库和数学题库,包含全国中小学各个版本教材,深受中小学师生用户喜爱的网站。

微信公众号

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如部分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过以下方式联系站点负责人。

2016-2021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 闽ICP备2021004933号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分享,如有版权作品存在问题或内容中存在违法和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系403074932@qq.com

闽公网安备 35021302000396号

闽ICP备2021004933号
返回首页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