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更新时间:2022-06-23
类型:doc
大小:155.00 KB
页数:36
下载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课件 > 人教版数学课件 > 三年级下册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信息窗1:走进果蔬会——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内容:第2——5页教学目标:1、通过信息窗导入课题,让学生读取信息,培养学生读取信息的能力,根据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2、让学习自己解决问题或者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交流的能力和计算能力。3、让学生学会估算的方法,并能用估算的方法检验计算结果,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学重点、难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估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寿光每年都要进行什么活动吗?(每年都要举行蔬菜博览会),你们去过吗?(去过),今天我们就跟随两名小记者到国际果蔬博览会去看一看。出示信息窗1。二、探究新知:1、读取信息:(培养学生读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根据主题图读取信息,指名学生回答。2、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根据读取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1)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2)平均每天接待多少名客商?(3)平均每天签定多少吨的销售合同?(4)去年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n(5)李叔叔行驶的速度是多少?(6)能装多少箱大枣?3、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能力、小组合作的能力和语言表达、交流的能力。)(1)、解决问题(1):让学生先独立解决,小组交流,班内汇报(一个小组汇报完,其它小组可以补充或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最高位上的1比除数8小,看被除数的前两位,用18个十除以8,商是两个十,在十位上商2,2乘8等于16,18减16等于2,再把个位上的4落下来,24除以8商3,3写在个位上,等于23。教师小结:用竖式计算时,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最高位,如果这一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被除数,就可以在本位上面写商,如果这一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上。(2)、解决问题(2)、(3)、(4)学生独立解决,集体纠正。(3)解决问题(5)学生先独立解决,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速度=路程÷时间三、巩固练习。(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估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本第4页自主练习1——8题。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在计算时,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主题图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主题图读取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获取、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的能力、语言表达交流的能力。学生自主探究出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的较好,只有个别学生计算时出现错误,需要培养这些学习的认真计算的习惯和计算能力。 \n 信息窗二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9页。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简单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估算及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及进一步应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基础,图中呈现的是小记者在果蔬会期间到果品加工厂采访的情境,通过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引入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的学习。教学重点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教学目标: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掌握稍复杂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2、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计算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习惯。3、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到了果蔬博览会的现场进行了参观,这节课,我们一起到各生产厂家看一看,了解一下他们的生产情况,好吗?(播放情境图)[设计意图]由采访果品加工厂的情境引入本课,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探究欲望。2、进入情境,搜集信息。谈话:观察情境图,你了解了哪些厂家的生产情况?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描述。[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画面,搜集信息,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条件。\n3、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谈话:根据我们发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交流,教师板书。[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看着条件提问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二、解决问题,探索新知。1、合作解决“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果汁”,理解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应在十位商0占位的算理,掌握算法。(1)独立思考,探寻方法。谈话: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果汁?怎样解决?学生列出算式后,教师板书:428÷4谈话:428÷4怎样计算呢?先自己想想,再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设计意图]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既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方式,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又避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2)班内交流,深化方法。谈话:哪个组把你们的做法向大家展示一下?学生交流方法并演示:①     用小棒摆一摆。②     估算428÷4的商比100大一些。③     用竖式计算[设计意图]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经验基础,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便于学生利用知识迁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并突出估算教学,培养学生估算意识。(3)交流竖式计算,弄清算理。谈话:用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学生交流,师小结:当用十位上的2除以4不够商1时,可以在十位上商0占位。\n谈话:我发现同学们列的竖式有两种形式(出示下面两个竖式)             你认为哪种写法简便呢?为什么2除以4不够商1在十位商0后,0乘以4得0可以不写呢?你喜欢哪种写法?[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计算方法。对于竖式的两种形式,没有急于提出最佳方法,而是让学生独立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总结方法的意识和习惯,为后面的算法优化打下良好基础。2、自主解决“平均每小时生产多少千克果脯”,理解十位上0除以一个数应在十位商0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1)独立思考,探索新知。谈话: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学生说出算式后,师板书:204÷2谈话:204÷2怎样算呢?同学们有信心自己解决吗?(2)全班交流,深化算法。谈话:谁愿意说说你的算法?大部分学生会用竖式计算,在竖式计算前,引导学生先估算商,重点让学生说一说十位上0除以2时该商几?商在什么位上?[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已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解决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应用意识。3、反思总结,揭示课题。谈话:观察一下,今天学到的知识有什么特点?谈话:对,今天我们学的就是商中间有0的除法(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给学生自我反思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1、做课本第8页自主练习的第1题。\n2、做课本第8页自主练习的第2题。先估算再笔算,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说一说为什么商的中间商0?[设计意图]本课时的练习,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练习,并在此基础适当扩展,如在笔算前要求学生先估算,加强估算教学,培养估算意识。四、课堂总结,反思升华。谈话: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到今天所学知识?[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回顾,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形成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课后反思:这节课突出的特点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较好地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1、在情境中教学,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情境中提出、发现、解决、应用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体验计算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2、尊重学生已有经验,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自主构建新知识。3、重视估算。在教学中把估算作为计算的一种策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笔算前先进行估算,注意培养学生估算的习惯,提高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二课时一、继续看图,提出问题。谈话:上节课我们采访了几个果品加工厂,解决了一些问题,今天我们继续采访(播放情境图)。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并交流[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探究兴趣。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n1、尝试解决“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红葡萄酒”问题。(1)学生独立列式,师板书:420÷3=(2)引导学生先估算商的大致范围。(3)学生独立尝试笔算。(4)班内交流,理清算理。谈话:谁来展示一下你的计算过程?学生展示:谈话:商的末尾为什么要添上0?学生交流后,师小结:因为个位上的0除以3得0,所以在个位商0。(5)比较竖式的两种书写形式。谈话:我发现同学们列的竖式有两种形式(出示下面两个竖式) 哪种书写形式简便呢?你喜欢哪一种?[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有了计算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经验,可以通过知识迁移来学习新知,因此,为学生创设较大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2、尝试解决“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白葡萄酒”问题。(1)学生独立解决,教师巡视,注意指导困难学生。(2)班内交流,理清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谈话:662÷6,个位上的2除以6,不够商1,怎么办?学生交流看法。(3)引导学生估算,通过估算对计算结果进行判断。(4)引导学生验算,验证商是否正确。\n[设计意图]给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把估算作为一种计算策略,提高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验算的习惯,利于提高计算的准确性。三、回顾反思,总结方法。1、回顾本信息窗所学知识,总结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谈话:回顾一下,你是怎样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把你的做法说给小组同学听听。2、全班交流,师引导学生不断补充完善。交流后,师小结: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写商,不够商1,就商0。[设计意图]学生探索出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后,引导学生对本信息窗所学知识进行回顾,让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那些零散的数学知识升华为完整的结论,让学生从中体验数学发现的乐趣,使其数学情感获得实质性的发展和升华。四、综合训练,巩固技能。1、课本第8页自主练习第3题,先估算,再笔算,做完后,集体订正。[设计意图]这是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基本练习题,练习时对题目要求进行了适当扩充,即要求先估算,估计商大致在什么范围内,然后笔算,以此来巩固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2、一本书有356页,借阅时间是一周,平均每天至少看多少页才能按期归还?(课本第8页自主练习第4题)(1)学生观察信息图,发现信息,独立解决。(2)班内交流,集体订正。练习时,学生可能进行估算,356÷7得到平均每天大约看50页,也可能笔算得到商是50,这时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平均每天看50页能不能按期归还?为什么?[设计意图]这是一道解决现实问题的题目,设计这样一道题,旨在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不能光看计算结果,而应该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学会灵活地思考问题。3、火眼金睛辨对错(课本第9页自主练习第5题)\n[设计意图]以辨对错形式来练习,既激发学生练习兴趣,巩固除法的计算方法,又引起学生注意,防患于未然。课后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学生已有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经验,因此,本节课教学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其特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教学中注意数学学习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将学生置于生活的大背景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运用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2、以解决问题为基本框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探索学习,实现解决问题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同步发展。3、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本节是计算课,提高计算技能是计算课的重要目标。因此,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后,进行了一定量的练习,练习的设计遵循“多样、灵活、开放、趣味”原则,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既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解决了实际问题。                       信息窗三  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0-13页。教材简析:本图呈现的是两位小记者在果品包装车间,了解包装情况的场面。两幅图分别呈现了果冻和梨糕的包装流水线,通过对话提供数学信息。拟引导学生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引入对连除和先加再除(包括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景,掌握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2、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n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去做了采访,这是小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记录下的一段画面(两幅图分别呈现了果冻和梨糕的包装流水线),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果冻和梨糕的制作过程,好吗?请你仔细观察,他们都带来了那些信息呢?学生看图: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你能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有选择的记录信息)[设计意图]同过师生谈话唤起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使学生带着农厚的学习兴趣去发现信息、提出问题。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解决第一个教学红点:(1)有960个果冻,2个果冻装一包,4包装一盒,可以装多少盒?你想怎样做?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再全班交流:(2)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交流理清思路,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可以列出分布算式,也可以列出综合算式。  先算装多少包,再算装多少盒。960÷2=480(包)480÷4=120(盒)(3)引出连除算式后,引导学生明确每一步的意义。结合分布算式理解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960÷2÷4(4)也可先算一盒装多少个,再算可以装多少盒。960÷(2×4)(5)教师小结2.解决第二教学红点:一堆梨糕有320片,另一堆有520片,4片梨糕装一包,一共可以装多少包?请学生列式,独立算出结果,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3.教师小结。[设计意图]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要求学生能说出自己的分析思路,逐步训练学生有条理的分析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n三、拓展应用,课外延伸。1.自主练习1学生独立审题,弄清题目意思,让学生明白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做后集体订正。2.自主练习2(1)指名读题,说说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2)你想怎样做?(3)指名说说表格中的每个数字的含义后,学生独立完成表格,(4)全班集体订正3、自主练习3: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请学生明确题意:510÷5÷2        639÷3+48       360÷(2×3)(910-485)÷5   436-360÷4      380÷(132-127)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学生计算,集体订正[设计意图]充分挖掘课本提供的教学资源,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交流思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地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同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有价值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时时处处都有数学知识。四、回顾整理,总结本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课后反思:1、学生通过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能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享受成功带来的快乐,从而感到数学很有意思,乐于提出更多的数学问题。\n2、重视学生的合作交流。在课堂上,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先组内交流,在集体交流,经历知识的产生与形成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3、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教师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是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更好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叮当猫的带领下采访了果品包装车间,学会了含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大雄在家做什么呢?(课件展示:大雄在愁眉苦脸的做作业。)原来,叮当猫给大雄出了三组闯关题,如果大雄都做对的话就带他坐“时光穿梭机”和我们一起去采访果蔬会。唉!看他愁眉苦脸的样子,让我们做做好事,一起来帮帮他好吗?[设计意图]《叮当猫》是学生喜爱的动画片之一,以其作为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欲望,并激起学生积极帮助别人的热情。二、分层练习,合作探究让我们一起看看叮当猫给大雄出了哪三组闯关题。1、课件出示大雄做的第一组题:(1)380-360÷4             360÷(2×3)      =20÷4                =360÷5      =5                    =72(2)让我们一起看看,大雄做对了吗?错在哪了?[设计意图]让学生复习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做题的好习惯。2、课件出示第二组题:自主练习4、5、10题\n(1)让我们一起小组合作帮助大雄过第二关,好吗?(2)小组合作,独立完成。(3)全班交流,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做?注重让学生交流思想和策略,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课件出示第三组题:自主练习8.11题(1)同学们的小组合作非常有成效,让我们接着闯第三关。(2)第8、11题,主要是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题。学生先自己读题,充分了解图意后在解决问题。   (3)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小组之间交流一下。[设计意图]利用“帮助大雄闯关”作为练习题的情景串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练习题的设计由浅入深,迎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三、拓展延伸叮当猫想难住大雄的题目被我们三下两下就解决了,没想到我们同学这么聪明吧。瞧!叮当猫不服气了,又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课件出示叮当猫与自主练习*12题)你们有办法解决这道题吗?(机动题目,可放在课后完成。)四、课堂小结大雄在我们的帮助下如愿以偿的去采访果蔬会了。在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对大雄说吗?[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大雄说的心里话,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的教育。课后反思:本节课的设计从两方面入手:1、“情景串”串串连练习课,一直是学生认为比较枯燥无味,也是老师们难以驾驭的课题。针对这一点,本节课我从兴趣出发,以学生喜爱的《叮当猫》为情景的主线,将三组由浅入深的练习题贯穿于情境之中,将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趣味化,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练习的目的。2、小组合作,分享思维成果\n本节课我们以四人为小组作为学生活动的主线,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展开讨论,在交流中对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有更深入的学习,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为培养学生在现实情景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二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9-23页。教材分析:对称现实生活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对称的物体,如图片、建筑物、动植物、艺术品等,学生对于对称现象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本单元选取我国民俗节庆祝活动上拍摄的照片,借助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事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特点,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审美意识。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画对称轴。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学具盒、彩纸、剪刀教师准备:放大的体操图,各种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教学过程:第一课时\n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谈话: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课件出示)谈话:图片欣赏完了,这些图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让学生自由说。学生可能会说这些图片很好看,图片中的动作很优美;图片的两边是一样的等。谈话:为什么这些图片会给你留下这么美的印象?谈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些图片中体操动作蕴涵的美。(接着课件出示体操示意图)如果我们从正面把这些体操动作画出下来,就成了这样一组平面图。[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欣赏中发现对称的美,进而激发学生探究“为什么会这么美”的兴趣,再由生活中的实物抽象出平面图形,引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的欲望。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这些图片中蕴涵着什么样的美?”“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我们怎样来了解它们美?”等问题。谈话:大家提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先来研究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好吗?谈话:请小组长拿出1号袋,把里面的图片分给小组里的同学,自己想办法研究一下,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发现的?然后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好,开始吧!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谈话:谁想代表你们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小组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是怎么发现的?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通过对折发现图形的两边重合在一起了,但是他们不会用完全重合来表达;对折的方法一般是相同的,学生对对折后打开所看到的折痕表述不会很好,在小组活动时,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如何将自己的发现有条理的表达完整。谈话:同学们,刚才你们通过把这些图形对折,发现对折后图形的两边重合了,那我们就说这些图形是对称的。(板书:重合   对称)谈话: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图形,你判断一下,它是不是对称图形?(出示扣杯图)\n学生可能会直接回答不是对称图形,因为扣杯的一边有把,一边没有。谈话:真的不是吗?你能折一折,看看有什么发现吗?学生演示折。谈话:这个图形对折后重合了,这个图形对折后也重合了,那这两种重合有什么不一样吗?学生可能会认为都重合了,一种是图形中有的地方重合而有的地方没有重合,即是部分重合;而另一种是两边重合后没有多出来的,也没有缺少的,有少数学生会说出这是完全重合。谈话:这些对称的图形,对折后全部重合了,也就是完全重合了。(板书:完全)谈话:现在我们把折过的对称图形打开,你又有什么新发现?老师也想折一折,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对称图形借给老师用一用?注意看,老师开始折了,我这样折得到一条折痕,这样折又得到一条折痕。这两条折痕与你们折出来的折痕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谈话: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这条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轴”。(板书:对称轴)一般用点划线把它画出来。注意看老师是怎么画的。请你在你刚才对折的图形上画出它的对称轴。谈话:同学们,这些图形通过对折,我们发现它们能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轴)谈话:现在你知道这些体操动作为什么这么美了吗?再回到课的伊始,学生现在会恍然大悟,用数学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这些图片,发现对称的美,感悟对称的美。谈话:那你能从下面的图形中找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按要求完成课本第21页自主练习第1、2题。学生交流如何判断。[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践、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逐步认识图形重合、完全重合,由折痕认识“轴”,进而会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这样层层深入,如剥笋一般,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学习过程,体验探究的快乐,进一步培养了学生以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对称的美。三、验证猜想,巩固练习\n谈话:打开学具盒,请你在钉子板上拼一个以前学过的是轴对称图形的平面图形。告诉大家你围的是什么图形?学生可能围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不同的图形。谈话:请小组长打开2号袋,找到你围的那个图形,动手验证一下你围的是不是轴对称图形?(长方形2条对称轴,正方形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平行四边形2种情况,三角形3种情况)谈话:谁想和大家交流一下,你围的是什么图形,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学生可能出现一些争论。对正方形、长方形、圆是轴对称图形,学生一般不会出现很大的分歧,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因为情况比较复杂,象三角形中有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一般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中有四条边都相等的菱形,是学生争辩的焦点,也是学生探究的难点,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学具准备。谈话:在我们学过的这些平面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判断。请你从这些图形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图形,画出它的对称轴,并请你的同位帮你看一下,你画的对吗?谈话:请大家打开课本20页自主练习,请你从第3、4题中,选一道题你喜欢的做在书上。分题订正,投影出示。[设计意图]通过围一围、猜一猜、验一验、画一画等活动,使课堂掀起了一个探究、争论的高潮,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他们主动参与其中,在不断的争辩、动手验证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四、动手实践,创作图形谈话:轴对称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一起来找找生活中的对称。学生从生活中找对称。谈话:生活中的对称实在是太多了,老师也搜集了几幅轴对称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课件演示)谈话:看了这么美的轴对称图形,你是不是也想自己创作一幅?谈话:你可以用学具盒上的钉子板围一围,用小正方体摆一摆,还可以用剪刀剪一剪,还可以用彩笔画一画,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创作一幅美丽的轴对称图形。\n学生创作活动。作品展示,学生自评、互评作品。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今天的作业就是找一找自己家里的轴对称图形说给爸爸妈妈听。[设计意图]找一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学以致用,把数学的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知识,时时都会用到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通过围、摆、剪、画等形式,让学生体验自己创造美丽的轴对称图形的愉悦心情,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后反思1、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我充分利用了教材提供的民俗节的图片,并适当增加了杂技、体操中一些对称的动作造型,通过学生的欣赏,探究为什么人们都这么喜欢看杂技和体操,它们究竟蕴涵着什么样的魅力,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融入课堂氛围中。2、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猜想验证、创作图形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不断的质疑、猜想、验证中体验到学生数学的乐趣,感悟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认识到数学学习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生活时时处处离不开数学,数学的美在生活中尽情展现。(胶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徐玉霞)第二课时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谈话:同学们,请你做一个动作,告诉大家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好吗?学生做出不同的对称动作造型。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用轴对称的知识来解决几个新问题,好吗?[设计意图]开门见山,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并用动作表示出来,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轴对称图形的学习中,可谓一举两得。二、自主练习,巩固知识谈话:想一想,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如果出现回答不完整,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把话说完整,并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n谈话:那么,你知道这些图形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吗?请你打开课本第22页看第5题,先仔细观察,想一想,然后再连一连。学生展示汇报做法。学生做这道题一般不会出现错误。如果有个别学生出现错误,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原因,再请别的同学帮助他。谈话:对,我们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边是完全相同的,如果给你轴对称图形的一般,你能画出它的另一半吗?请你自己完成第6题。学生相互展示自己是如何画的,并互相交流画的方法。这道题学生常出现将格子数错而导致画错图形,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如何看图、数格子,提醒学生画完后一定要看一看两边是不是一样。谈话:看来,大家对轴对称图形掌握的非常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有趣的故事。(出示第23页第7题)请你仔细看图,看看图中主人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老虎跳到水里去了?你能看图编出一个合理的数学故事吗?让学生在编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弄清楚老虎、狐狸和它们在水中的倒影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镜面对称。谈话:有趣的故事讲完了,糊涂的老虎上了狐狸的当,看来,学好数学知识真的对我们很有用处。那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大家学习的情况吧。(出示“我学会了吗?”)谈话:请你自己在书上完成这道题。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对“丰收园”进行评议。[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层次递进,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感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三、拓展延伸,总结收获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对称的知识来装扮一下你自己的房间吗?请你用日记的形式记下你是如何用对称的知识装饰自己的房间的,好吗?[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自己总结课堂所学的知识,梳理知识,系统知识,培养学生每一节课都要知道自己所学的内容的习惯。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不仅促进学科融合,而且培养了学生以数学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观点的能力。课后反思本节课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学生课堂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点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乐趣,提升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n信息窗二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28-31页,具体内容有(进位)笔算;解决简单的乘除混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教材简析:信息窗呈现的是城市街心花坛的场景。通过花坛、喷泉及灯柱等景物提供了丰富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在学习本课知识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整个小学四则运算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本单元教材的重点,同时也是今后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乘法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教材通过提供了美丽的“街心花坛图”,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并激发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新问题的灵感。教材呈现了不同算法的交流的场面,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策略去探索算法。在此基础上发现本课所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需要进位,进一步巩固笔算的方法,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验算方法,并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及运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安排,既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算法多样化,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又在比较各种方法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优化意识。教学目标: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乘除混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2、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在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中,感受乘法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有成功的体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n一、巧设铺垫、温习算法   1、谈话: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做一下热身运动好么?课件出示题卡:(1)  10×40     12×40    20×50    40×2220×23     11×50     7×80    30×20   (2)  21×24     12×23你能说说当乘到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上时,它与第一个因数乘得的积怎样写?(这是竖式计算,应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设计意图]通过热身运动,温习了已有的知识,调动了学习热情,利用对竖式计算方法的叙述,进一步熟悉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今天,老师想带领大家一起去看看漂亮的街心花坛,城市美容师把街心花坛装扮得非常美丽(多媒体出示街心花坛图)。请仔细观察画面,你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交流。信息可能有:“保护环境”花坛每排27盆花,共23排;“美化家园”花坛每排22盆花,共28排;“街心喷泉”每行43个喷头,共32行;街道工人买了15箱新型灯泡,每箱12个;……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从中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真了不起!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和你组里的伙伴们交流一下。(学生小组交流)谁愿意把你提的数学问题说给大家听听?学生可能提出的这样的问题:“保护环境”花坛一共用多少盆花?“美化家园”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街心喷泉里一共安了多少个喷头?一共买来多少个新型灯泡?这些灯泡可以装饰多少根灯柱?\n“保护环境”花坛比“美化家园”花坛多用多少花盆?……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解决前三个问题,其他问题放在问题口袋里以后再解决。[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激起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主提取信息,并根据自己提取的信息提出问题,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新知的探究做好准备。从而也培养学生从情境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一)引导学生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1、“保护环境”花坛一共用多少盆花?列式:27×23=    (盆)如何计算?学生思考、交流。可能出现以下几种算法:(1)   估算(2)   列竖式算(3)   用计数器拨当出现竖式计算时,可让学生板书自己的计算过程2  7X223                 1学生观察、比较竖式的写法,说出算理及算法,下一步怎样算呢?          27×23   81 ……27×3的积 54   ……27×20的积 621\n(在学生汇报时,引导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并与已有知识相比较,明确在此题中不要忘记进位的数字。)同学们计算得真棒!这个问题,你们试试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乘乘看。有什么发现?学生自己尝试,列出竖式,计算,交流。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可以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相乘来进行验算。平时要养成计算后验算的习惯。强调让学生注意两点:①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②乘完后,不要忘了加上进位数。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板书课题)。2、练习反馈“街心喷泉里一共按了多少个喷头?”学生独立解答,汇报交流,集体订正。[设计意图]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尝试自己解决问题,让每一位学生都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或失败;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整理,使学生在交流算法中相互启发,培养了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归纳整理能力及合作意识;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探究估算的策略1、“美化家园”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只要知道大约用了多少花盆,不需要准确的结果,所以估算就可以了。     22×28≈    (盆)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估算的。学生交流“22≈20 20×28=560”,也可以是“28≈30 22×30=660”,还可以是“22≈20 28≈30 20×30=600”\n2、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22×28= 3、将估算的结果与刚才竖式计算的结果相比较,看哪一种估算方法结果更接近准确数?小结:把两个乘数分别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估算的结果会更接近准确数。[设计意图]对于估算的方法,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时,让学生充分交流,互相评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思考范围不能拓展时,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自己去理解、掌握适当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四、尝试应用,拓展深化1、先估一估、算一算34×28=     46×13=     15×67=     23×46=(对进位问题加以强调)2、改错:1 4                  34×2 5                ×23     7 0                  72     2 8                68        9 8                7523、估算: 4、有19条龙舟参加比赛,每条乘做13人, (1)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先估计,再计算。(2)给每位队员买一盒礼品棕,160元够吗?[设计意图]\n通过一系列的练习,使学生对笔算乘法有了更深的认识。第1题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估算、笔算的方法,并自觉地验算,养成良好的习惯。第2题不仅使学生练习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回顾总结,汇报收获[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引导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进行总结;作业设置给学生一个检验自己学习结果的空间,教师也能够全面了解学生是否形成了计算技能。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自由交流、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在生动的数学活动基础上,既发展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促进了合作、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主要有以下特点:1、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美丽的街景时,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出发,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有助于学生有意识地理解数学,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2、注重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的发展。教学中,没有直接给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而是让学生根据图搜集信息,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如何计算,再进行交流反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上采用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新知。3、本节课的习题设计难度适宜,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都能够体会到掌握新知的喜悦和体验成功的快乐。                            第二课时一、谈话引入上节课我们观看了城市街心花坛的美景,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想一想,我们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设计意图]由上节课的话题引入新知的学习,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二、探究新知\n解决第三个红点问题:“还剩30根这样的灯柱没安装,这些灯泡够吗”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理解图意,明确要解决“装30根这样的灯柱,够吗?”2、引导学生找出所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条件。3、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解决问题。学生可能用分步,也可能用综合算式。算式如下:① 30×6=180(个)      ② 15×12=180(个)15×12=180(个)          180÷6=30(根)③ 15×12÷6=180÷6=304、小组交流。明确解题思路,理清算理。5、全班汇报。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算法。6、教师小结。这一问题,可以用一共买了多少个灯泡与装30根灯柱需要的灯泡数进行比较;也可以算一共买的灯泡数能装多少根灯柱与30根灯柱比较。[设计意图]一是通过放手让学生独立列式,初步自主探索解题方法;再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二是学生在列式计算时,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三、巩固练习1、自主练习3先指名读题明确题目要求,再问“要批发25件1000元够吗?”小组交流讨论后再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汇报时让学生说计算过程及解题思路。2、 3、第7题呈现的是汽车运载苹果的情境,是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n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画面,理解题意,然后再独立地分析解决,在组织学生交流时,注意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解决问题的。该题可以先求出两辆车一共运了多少千克,再求平均一辆车运多少千克;也可以先求平均每辆车运多少箱,再求运了多少千克。第8题呈现的是学校运动会入场彩排的情境。以统计表的形式呈现了花束队、鼓号队和彩旗队的列数及每列的人数。练习时,让学生先说说本校运动会上入场或平日做操站队等情况,再出示该画面,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明确解决问题的策略,即要想知道调整后每列的人数或排成的列数,先要知道一共有多少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解答,最后进行交流,重点说说解题的思路。5、“聪明小屋”是一道排列组合题,可让学生先用列举法把所有情况列举出来,再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培养思维的有序性。该题共有8种情况:飞机—汽车—飞机;飞机—汽车—火车;飞机—火车—飞机;飞机—火车—火车;轮船—汽车—飞机;轮船—汽车—火车;轮船—火车—飞机;轮船—火车—火车。[设计意图]通过生动活泼的身边数学情景,巧妙的设计,把原本单一的计算技能的训练转化成富含思考价值、情感体验的生动活泼的应用过程,使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得到检验,数学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学习情感得到成功愉悦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学生运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四、课堂总结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反思:这是一节运用乘除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巩固练习课,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本节课主要有以下特点:1、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从导课开始,始终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2、在情景中学习知识,应用知识。整节课,创设了多个数学情景,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的数学情景中学习新知识,应用新知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也使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n3、注重解决问题思路的训练。几乎每一题的训练,都让学生说一说解题思路,注重学生解题思维的训练。4、练习的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层次性。本节课的练习设计使练习难度适宜,真正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恰如其分的渗透思想教育,起到既教书又育人的作用。最后的拓展延伸,让数学又回归到生活中,让学生有一个成功的体验。第三单元  美丽的街景——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内容:一个因数是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估算;用乘除混合运算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三位数测侯功能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及小数乘法等内容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教学目标:   1、由信息窗导入课题,让学生根据信息窗读取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获取分析信息的能力和提问题的能力。2、解决具体问题时,让学生独立解决或小组内解决,班内汇报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交流的能力。在解决具体的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整十数乘整十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口算;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简单的乘除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中,感受乘法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有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难点是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乘得的积的定位。课时:15课时  \n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教学内容:课本第24——27页。教学目标:1、由主题图导入课题,让学生从图中读取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获取分析信息的能力和提问题的能力。2、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小组内交流,班内汇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内交流的能力、班内汇报交流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一个因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现在我们潍坊的变化非常大,街道也越来越漂亮。今天我们就随小明和小玲去市府大楼前看一看那美丽的景象。教师出示主题图。二、探究新知1、获取信息,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获取、分析信息的能力和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能读取到什么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右边的气球团有多少个气球?(2)左边的气球团有多少个气球?(3)这条街上一共有多少盏灯?(4)市府办公大楼有多少间办公室?(5)新闻大厦一共有多少间办公室?2、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交流的能力、班内汇报交流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n(1)解决问题(1):学生先独立计算,小组内交流,班内汇报:40×20=800(个)因为40×2=80,所以40×20=800。或者40×2个十=80个十,也就是800。(2)解决问题(2):学生独立解决,班内汇报交流:22×30=660(个)22×3个十=66个十,也就是660。(3)解决问题(3):学生先独立解决,小组内交流,班内汇报:23×12=276(盏)  23×12  46………………23×2的积   23……………………23×10的积 276          (个位上的0不写)教师小结: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用第二个因数上的每一位数去分别乘第一个因数上的每一位数。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时,要从十位开始写起。(4)解决问题(4):学生独立解决,班内汇报,汇报时,教师讲解简便竖式。三、巩固练习:课本26页自主练习1——9题。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在笔算时应注意什么?\n教学反思:由主题图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整节课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不进位的笔算的方法。但个别学生对于第二个因数乘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积的定位不是掌握的很好,还需要进一步练习。 信息窗三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进位)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2~35页。教材简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的,是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及小数乘法等内容的基础。本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到观光塔游玩观光的情境。通过让学生观察信息提出问题,引入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和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教学重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以及用乘除运算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难点是掌握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教学目标:1.掌握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掌握用乘除混合运算来解决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评价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新知识的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去看了漂亮的街心花坛。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壮丽的观光塔,好吗?[设计意图]通过师生谈话,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情景,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顾,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准备。二、合作探究 获取新知\n1.观察信息,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情境图。谈话:“请你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问题:今天最多有多少人上塔观光?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今天最多有多少人上塔观光?”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1)请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28×39=(2)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决。(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说给同学听,进一步进行研究。3.小组汇报,共享成果。学生汇报时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1)估计观光塔大约有多少人?39≈40,28×40=1120(人)28×39≈1120(人)28≈30,30×39=1170(人)28×39≈1170(人)39≈40,28≈30,30×40=1200(人)28×39≈1200(人)教师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估算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进行估算。(2)口算:28×40=1120(人)  1120-28=1092(人)教师引导学生在汇报时,说清每一步的算理。(3)用竖式:   28×39252 841092\n教师请学生板演竖式,并讲解每一步的结果是如何计算的。学生汇报后,教师及时给予学生表扬,并请另一名学生来说一说。在此基础上,教师重点强调9×28的积要特别注意连续进位。[设计意图]此部分设计,充分给学生提供了自由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重点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乘法的算理,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三、自主练习 巩固提高1.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订正。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本节课的笔算乘法与前面的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重点说出不同的是本节课的笔算乘法要连续进位,前面的没有连续进位。2.自主练习第2题(出示课件)。谈话:同学们看,从北京到青岛的火车开过来了,那么这列火车可乘坐多少人?让学生自己解决。3.自主练习第4题:是信鸽送信的画面。既可以计算又可以估算,培养学生灵活选择算法的能力。4.自主练习第5题:火眼金睛辩对错。让学生说出错题的原因,并改正错误,进一步加深对算法和算理的理解。[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利用所学知识巩固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会用所学知识辨别计算结果的正误,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四、评价总结 畅谈收获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去了观光塔游玩观光,你有什么感受?你能把你的收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吗?[设计意图]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不仅使其回顾和整理本节课的知识,还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并能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课后反思: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的设计,迎合学生兴趣,充分利用教材,在游览活动中,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愿学、乐学、爱学。2.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在课堂上,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先组内交流,再集体交流,经历知识的产生与形成过程。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n3.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由于初学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个别学生有时忘记进位,要多练习,多指导。                     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谈话:上节课,我们领略了观光塔的美丽景色,解决了很多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好吗?[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切入主题,调动起了学生急于求知的欲望。二、引导探究 学习新知1.课件出示观光塔情境图。我们看6个小朋友在排队干什么?(买票)。还有哪些有关买票的信息?我们要帮小朋友们解决什么问题呢?板书:买6张票需要多少钱?谈话:同学们能不能把图中的信息和问题进行整理,试试看!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张数2张6张价钱30元?元2张   30元6张   ?元 对于学生的整理情况,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2.通过交流探索,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谈话:根据你的整理,你想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呢?小组讨论,看谁想的方法最多。全班汇报,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①30÷2=15(元) 15×6=90(元)\n②30÷2×6=15×6=90(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要求6张票需要多少钱,应该先求出一张票多少钱。③6÷2=3  30×3=90(元)④30×(6÷2)=30×3=90(元)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第一步求的是“6张票里面有几个2张?”,第二步求的是“买6张票需要多少钱?”。教师引导学生观察②和④两个综合算式,让学生说出它们的运算顺序后,教师再加以强调。[设计意图]通过合作交流,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三、巩固深化 应用拓展1.自主练习第6题,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理解每种方法的算理,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2.自主练习第7题。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先说出三种数量之间的关系,再填表计算。3.自主练习第8题。让学生练习不同类型的混合运算,明确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设计意图]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四、评价总结 升华情感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和大家来交流一下,好吗?\n[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不但让学生回顾和整理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而且愿意把自己的收获和老师、同学们一起来分享,并能作出合理的评价。这样就增进了师生的情谊,增强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课后反思:本节课是让学生用乘除混合运算来解决实际问题。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动手,整理图中的信息和问题,这也是学生进一步思考和理解题意的过程。然后逐步放手、小组交流,学生找出多种解题方法,从中体会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在解决问题时,个别学生列出较复杂的综合算式有困难,如30÷(6÷2),教师可以个别多进行指导,多想办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网站简介

奥数库(www.aoshuku.com)是一个专注奥数知识扩展和学习的在线教育网站,内容涵盖了奥数题、数学题、试卷、课件、知识点、数学公式等,拥有大量的奥数题库和数学题库,包含全国中小学各个版本教材,深受中小学师生用户喜爱的网站。

微信公众号

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如部分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过以下方式联系站点负责人。

2016-2021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 闽ICP备2021004933号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分享,如有版权作品存在问题或内容中存在违法和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系403074932@qq.com

闽公网安备 35021302000396号

闽ICP备2021004933号
返回首页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