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课题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认识东、南、西、北方向教学内容例1及练习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教学用具东、南、西、北卡片教学过程修改1、创造情景让学生说说“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转”。复习和感受方位。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4、出示课题:东西南北二、新知: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出示例1挂图:*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面。教学楼在操场的()面,大门在操场的()面。完成“做一做”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2题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101\n教学过程修改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南宁市的东西南北方向?(琅东、西乡塘、江南区、城北区)5、背儿歌: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边是东后边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四、小结。课外作业:认方向。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01\n课题第2课时教学内容例2、例3及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教学难点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修改一、复习: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3、玩“认方向”的游戏。二、新课:(一)例2:1、观察第3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2、学生同桌合作画。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二)例3:1、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2、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3、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4、同桌互相说:去体育馆怎么走?去医院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电影院怎么走?三、巩固练1、认一认地图上的方向:(挂图)101\n教学过程修改2、做一做:从图上获知“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指一指。完成问题。四、总结: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对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帮助?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01\n课题综合练习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东西南北方向的认识。2、进一步熟练根据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修改一、练习:1、谁来说说前面两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2、老师给出一个方向(邮局在百货大楼的东面),学生说出其他的3个方向。3、看图说方位:出示挂图,同桌互相说说谁在谁的哪一边。4、分组活动:送…回家(用东西南北卡片)二、综合练习1、观察第2页天安门广场图,请根据示意图指出东西南北。2、你能说说这幅天安门广场图中哪个建筑物分别在哪边吗?3、第6页第3题:4、第7页第4题:观察中国地图,先找出“五岳”。现在告诉你中岳是嵩山,你能根据这个说说其他的山分别是什么“岳”吗?比一比,谁说得对!讲评。5、引导学生阅读:你知道吗?三、总结。四、课后在中国地图上找一找东西南北著名的旅游区。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01\n课题第4课时教学内容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除了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外,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3、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了解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修改一、布置课前预习: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二、谈话导入(出示课本情境图)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指南针)三、学习新课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习1收集的资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学楼,南面是花坛,东面是图书馆,西面是体育馆)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归纳:从“东”101\n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教学过程修改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四、巩固练习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4、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厦门的位置,说说厦门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厦门的什么方向?接下来让学生独立填写:(1)厦门在北京的_____方向(2)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北方向,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南方向,(3)北京的东南方有_____省市。五、全课小结1、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2、交流预习: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板书设计101\n教学反思课题第5课时教学内容认识路线(一)教学目标1、在观察公园路线图、公交车站牌、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2、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3、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教学重点认识路线图,会运用方位词语描述行走路线。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很强的实际问题(如学会看城市交通图、平面图等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修改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坐过公交车吗?有没有独自乘公交车去公园玩过?没去过没关系,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试一试,有没有信心?走,那我们就出发吧!二、教学公交路线图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动物园,瞧,这里是一张1路公交路线图。提问:1、1路公交车是从火车站开往哪里的?经过了哪几个车站?2、王老师要从火车站到医院,有几站地?小结:我们在乘车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车的行驶方向,然后根据需要,正确的选择乘几路公交车和下车地点,现在你知道我们改乘哪路车了吧!三、教学公交站牌经过大家的一番努力思考,我们终于找到了1路公交车的站台,可是当我们到了站台却发现路的两边都有这样的站牌,那究竟该在哪个站牌下等车呢?你能按照1路公交车的路线说一说我们乘车从火车站按照什么方位怎么走到动物园?四、动物公园平面图101\n这一段旅途还算顺利,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动物园,不过我们可不能没有计划的去玩,那样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出现走冤枉路的情况,所以在游玩之前,必须好好地计划一下,你们看,公园的入口处有一张动物园的平面图,这样便于我们更加合理的安排行程。1、辨认平面图教学过程修改师:看图时首先要找到图中的方向标志,找到了吗?点分别在艺术广场的哪一面吗?2、认识游览路线师:根据不同的需要,说说我们去不同的位置怎么走,全班交流。小结:我们在说行走路线的时候,要用上我们学过的方位词语,这样就可以说的很清楚。3、试一试小结:一般我们到某个地方旅游的时候,总是要先看看游览的路线图,要游玩什么景点,怎样走才能不走重复的路线,路线图都会告诉我们,因此认识路线图十分重要!五、总结评价通过这次游园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吗?说给大家听听。如果再给一次机会给你单独出去游玩,你还会有信心吗?将它写成数学日记,让全班同学分享你的快乐与成功,好吗?板书设计101\n教学反思课题第6课时教学内容认识路线(二)第9页例5以及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教学难点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修改一、导入:1、请用手势指出你认识的8个方向,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2、老师说方向,你们就用手指向那边方向:北、西南、东北、西、东北等。3、出示中国地图:请你分别指出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8个地区。二、新知:1、出示例5挂图:这是什么图呢?(动物园导游图)请认一认图上画有哪些动物馆?2、请在图中指出8个方向:3、解决问题:熊猫馆位置?从大门出发可以怎样走?(在动物园的西北角,可以先往北走到狮山,再向西北走。)还可以怎样走?也请你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指名到黑板的挂图前说说行走路线。同桌互相提问各个馆的行走路线,比一比,谁说得准!4、每个动物馆的行走路线是不是唯一的?你能说出了几条?你在说同一动物馆而不同的几条行走路线时,有什么发现吗?101\n5、小结:如果从不同的路线走,说的方向就有所不同了。三、巩固练习:1、说一说,1路公共汽车的行车路线。第10页第2题:全班读题:熟悉小健的描述。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修改根据小健的描述,把那些游乐项目用序号标在适当的位置上。讲评。四、总结:收获?指导学生对学习进行评价。板书设计101\n教学反思课题第7课时教学内容位置与方向的综合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2.使学生熟悉的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教学重点认识8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教学难点认识8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修改一、练习:1、说一说你认识的8个方向:同桌互相考一考。2、画出一个标有8个方向的方向示意图,比一比,谁画得准!3、老师说方位,学生指出来。二、综合练习:1、11页第3题:2、11页第4题:3、学生独立完成12页的第5题:4、同桌合作完成12页第6题。三、总结:这一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用处呢?还在什么地方有用呢?板书设计101\n教学反思课题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1课时教学内容口算除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修改一、导入新课1.口答(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2.口算:36÷324÷230÷360÷648÷484÷480÷290÷3二、教授新课:出示主题图: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小组汇报:解题思路101\n1、想口诀二三得六2×3=66÷3=260÷3=302、20×3=6060÷3=30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60÷3=30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600÷3=200(箱)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240÷3=教学过程修改这题如何考虑?小结: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课堂练习:做一做知识介绍:除号的由来作业:练习三101\n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第2课时教学内容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教学用具口算卡片、每个小组每人准备30根小棒。多媒体教学过程修改(一)复习旧知,巩固技能:1、师出示口算卡片:1800÷32400÷6250÷5420÷62700÷9140÷7120÷65400÷6学生开火车直接说得数。看哪一组开得又对又快。2、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回答,答对的就坐下。(二)引入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教学挂图,呈现农贸市场的情境图师:上一节课我们共同为赵伯伯、李阿姨和王叔叔解决了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为李叔叔他们三人解决困难,好吗?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呈现李叔叔三人的情境图:101\n师:你们看,李叔叔他们三人想怎么把蔬菜运走呀?(用三辆车一次把这124箱蔬菜全部运完。)课件演示:小精灵聪聪出现了: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同桌交流、讨论。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板书: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每人大约运多少箱?师:这道题该怎么解决呢?(让学生讨论)(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师引导:你能大概猜一下他们每一个人运了多少箱吗?可以用什么方法快速地解决它呢?生讨论后反馈结果。请一学生叙述估算的过程。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把124看成120,120÷3=40(箱)(2)把124拆成120和4,再分别和3除,每人平均分了40箱,还剩4箱,又分了一次,最后还剩下一箱,每个人大约运了41箱。教学过程修改师板书:124÷3≈40(箱)或者124=120+4120÷3=404÷3=1……1124÷3≈41(箱)(三)小结:师: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很快地帮李叔叔解决难题的?(估算)这节课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生发言)在生活中你还认为哪些地方用得到估算呢?估算经常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当我们遇到数字较大的题目,比如分东西,而你又不能准确地算出该平均分多少物品给每个人时,我们就可以用估算来计算。(四)巩固练习,加深印象:做P16“做一做”第1、2题1、学生说说题意,并说一说为什么260可以看作240或者280。之后解答这道题目。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本道题。之后进行全班性讲评。(五)课外延伸,拓展思维:游戏:神算子游戏的规则:1、要求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牙签放到一起。2、每抓一把牙签后放到一边,先数出根数。接着再快速地算出该平均分给组内每个成员多少根牙签。3、每人一次机会。看谁算得又快又好。4、最后评选出组内的神算子。101\n板书设计124÷3≈40(箱)或者124=120+4120÷3=40(箱)4÷3=1(箱)……1(箱)124÷3≈41(箱)教学反思课题第3课时口算练习教学内容17页练习四101\n教学目标1.经过多练多想,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2.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学会运用。教学重点注意发现学生错多,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教学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修改一、听算6÷260÷2600÷26000÷28÷480÷4800÷48000÷410÷22×560÷320×324÷3240÷32400÷3120÷370÷710×754÷648÷8二、估算比赛: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125÷2378÷5435÷7297÷4469÷8194÷6三、笔算比赛:8÷280÷2800÷28000÷218÷3180÷31800÷390÷354÷96×981÷97×98×97×927÷36×75×840÷545÷521÷3用一定时间算出以上题目,师生评价,表扬发奖。四、说一说: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社么体会,你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五、总结: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经验?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二、.笔算除法(13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19页例1101\n教学目标1.经历分小棒地过程理解合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地计算顺序和商地定位方法。2.学会一位数除法(被除数每一位商地数都能被除数整除)地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教学重点以表内除法的笔算、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口算基础上,进行一位数两位数(被除数每一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笔算除法,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再哪一位上面。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修改一.复习引入打开课本第3页,在里填上正确地数。60÷3=9÷3=69÷3=80÷2=6÷2=86÷2=二.新授1.出示例1,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你会列式计算吗?2.说说你是怎样算的。3.如果用竖式计算你会吗?(教师巡视指导)4.让板书的学生说说理由。根据他的回答,同学们用小棒代替书,分一分。看看他这样计算与思考对吗?5.有疑问吗?(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教师可以提问。)6.试一试。略三.巩固练习第21页第2题。前两题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第2课时教学内容20页例2(两个课时上完)101\n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和每次余下的数要与下一位商的数合并造继续除的道理。2.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分钱币的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除到某一位时有余数,要把余数和后一位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的计算过程,从而明白算理。教学难点通过分钱币的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除到某一位时有余数,要把余数和后一位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的计算过程,从而明白算理。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修改一、准备1.口算2.出示人民币3张100元、4张10元、2张1元券。观察:一共有多少元?根据学生的操作回答,教师板书:300÷3=10030÷3=1012÷3=4重点问一下12是从哪里来的?342÷3=114二、新授1.出示例2: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2.如果学生猜对了:问你用什么方法猜得如此正确?如果学生猜得不正确: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正确计算出每班种多少棵树26。3.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然后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竖式计算过程。4.课本第20页做一做第2题。展示学生作业。如果发现错误,请学生判断,并说明原因。5.小结:你觉得计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时要注意什么?三、巩固1.第21页第4题。?教学过程修改101\n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第3课时101\n教学内容练习内容: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2.结合习题渗透事物之间是有练习的这有简单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重点通过练习旨在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除的顺序和竖式的书写格式练习时不但对学生计算步骤方法要充分重视。教学难点同时要培养学生书写正确、整齐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修改一、基本练习1.口算:全体练习,同桌校对2.出示课本练习题。边做边思考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3.界上的许多事物,它们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我们数学也不例外。请同学们看第21页第3题。算算、填填、说说每一组上下有什么联系。二、笔算练习1.80÷568÷498÷7864÷4936÷2696÷42.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出示小黑板练习题三、作业1.第21页第4题。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第4课时101\n教学内容第22页例3教学目标1.再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理解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得最高位商得数不够商1,需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再除的算理。2.再经历一系列的计算练习后,感悟多位数除一位数的笔算步骤,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3.再合作交流中积极发表自己意见,同时学会倾听,并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独立尝试,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概括一位数除三位数,被除数得最高位商得数不够商1,需要看被除数得前两位再除得算理与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感悟多位数除一位数的笔算步骤,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修改一、引入1.口算2.出示74×4=29652×7=364296÷4=364÷7=你能根据上面的乘法算式,很快地填写除下一个除法算式的商吗?你是怎么想的?3.出示284÷4=350÷7=16÷4=14÷7=296÷4=364÷7=边填边想这两题上下之间有什么联系?二、新授1.出示例3。2.你能列式计算吗?算好后请你在四人小组交流以下问题:(1)被除数前一位2除以6不够商1,你是怎么处理的?(2)处理后得到的商你写在被除数的哪一位商?为什么?(3)接下来的商你又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学生说,教师板书:238÷6=39……44.试一试:156÷3集体订正101\n教学过程修改5.计算。378÷6425÷5引导学生把每次除后余下的数余除数进行比较,问:你发现了什么?强调:为什么每求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6.小结。指着例3与学生的板演提问:说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二、练习1.做一做156÷3434÷8605÷5863÷72.计算。176÷2456÷4381÷3495÷5这4道题都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为什么有的商是两位数,而有的商是三位数?想想商的为数与被除数、除数有什么关系?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01\n课题第5课时教学内容第23页练习五1——8题。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地练习,提高计算能力。2.逐步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教学重点通过对除数是三位数以内,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练习,加深对除法从高位算起的方法,及被除数除于除数不够商1的除法算法,并让其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学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修改一、基本练习1.听算20题乘除法练习题。2.课本第23页第一题,给合适的题目涂上颜色。3.第23页第二题,看好,并用尺子连线。通过除法运算,锻炼计算能力。4.解决问题:在整个过程中要同时要求格式及书写的规范,然后认真检查除法竖式的正确与否,是否漏了单位等。5.“蚂蚁搬家”:设置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尽量的帮助蚂蚁抢运粮食过冬。6.先进行估算商是几位,然后再计算。7.第7、8题,是综合练习。要求学生综合应用乘数、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知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知识和分析、推理能力解答一席简单的实际问题。另外第7题的解法有多种,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01\n课题第6课时教学内容25页例4教学目标1.在观察、比较、沟通等活动中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2.能正确运用乘法对整除与带余数的除法进行验算。3.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填写、思考等学生活动,感知乘、除法的关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来验算除法。教学难点感知乘、除法的关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来验算除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修改一、引入1.听算20题。2.通过观察比较初步得出验算方法。出示:18×6=10846×7+3=325108÷6=325÷7=3.比较一下,上下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根据学生得结论教师板书:商×除数=被乘数商×除数+余数=被乘数二、新授1.验证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指板书问:是这样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出示例4。教师巡视指导。你们验证的结果怎样?2.验证带余数除法的方法。你是怎样验算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除数商的一种还可以:100-2=9898÷7=143.小结。通过上面题目的联系,请同学们说说除法验算的方法和验算时要注意的问题。三、练习1.课本第25页做一做。你们验算了吗?我们要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2.课本第26页第3题。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把它分成题目要求的这两类?101\n教学过程修改一般学生:算出结果再分类。好学生:看末尾。如果是0或5能被5整除,没有余数,反之带余数。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01\n课题第7课时教学内容26-27页第4—7题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做练习,2.边练习边观察,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创新的乐趣。教学重点进一步熟练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教学难点通过一位数整除三位数的基本练习课,巩固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修改一、计算找联系1.独立计算课本第27第5题。教师巡视看学生计算的方法。(有的同学做了27×5=135,直接就得出:135÷5=27)请做得快得同学介绍一下自己得方法。这个方法好吗?我们就用乘除之间得关系来计算。2.算一算,填一填课本第27页的第6题。二、多角度思考,填里的数出示2×4=104,你能在里填正确的数吗?请每组派代表说说你们的思考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三、熟练笔算方法1.判断课本第26页第3题商的余数。要指导自己判断是否正确,可用什么方法验证?下面我们来计算一下,看看它们商的为数与你判断的是否一致。再仔细观察以下,商的为数与什么有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汇报,教师板书:除数一位数被除数首位够除:商的位数=被除数的位数被除数首位不够除:商的位数=被除数的为数—101\n教学过程修改2.27页第7题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01\n课题第8课时教学内容28页例5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图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计算方法。2.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0作为被除数时的意义及除数为0时的意思。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0作为被除数时的意义及除数为0时的意思。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修改一、听算二、新授1.出示例5。2.例5有四副图,逐一出现。先让学生讲讲他看到的图中故事。然后教师再旁白故事,设置情境。3.嵌入数学问题:(1)4个西瓜,师徒4人,平均每人吃几个?生:4÷4=1(2)当猪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还能分到西瓜吗?引导学生想到:三人一个西瓜业没分到,怎样用算是表示呢?这时可以通过故事情境写出:0÷3=0,并深刻领会其中的含意。(3)设置另一情境:当零为除数时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由于这个内容不是小学时学到的,但为了让学生有个认识,所以可以略带一些,当0作为除数时,是没有意义的。三、做一做0÷20÷40÷50÷1023843930÷0101\n教学过程修改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01\n课题第9课时教学内容29页例6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弄清商中间与末尾的不同意义。2.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3.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学重点从“以学生为主体”这个观点出发,让学生讨论得出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不断沟通乘除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修改一、引入1.口算2.出示103×3你能算出积,并把它改写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算式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09÷3=103二、新授1.出示例6。怎样列式?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到的?其他同学会用竖式计算吗?(教师巡视,找典型问题以便反馈讲评。)指板演题,问为什么十位上要写0?再出示学生中的典型问题,如:你有什么看法?学生讨论后,教师把省去的这步去掉。小结在:这题我们是怎样计算的?101\n教学过程修改2.试一试。535÷5618÷66015÷3指第3题问:为什么6015÷3上的中间会有两个0?3.出示605÷8你会计算吗?验算一下自己对否,为什么商是70而不是7?4.计算420÷3140这个0能省略吗?为什么?5.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注意什么?三、练习1.第28页做一做2.第29页的第一题。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01\n课题第10课时教学内容31页例7及做一做教学目标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学重点被除数中间不够商1怎么办教学难点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修改一、复习1.口算:32÷845÷563÷742÷654÷925÷513÷426÷833÷652÷846÷961÷82.列竖式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760÷4405÷23.被除数末尾或中间有0时怎么办?二、新授1.出示例7:星光小学83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天文馆,平均每批有多少人?⑴读题,做什么方法,为什么做除法?怎么列式?⑵832÷4=?自己列竖式算一算,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请两个学生板演⑶汇报:你是怎么算的?3÷4不够商1,怎么办?为什么要写0,不写行不行?还有没有不同的写法?⑷打开书31页,看看书上的两种写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2.做一做:615÷3624÷6218÷2525÷5⑴同桌任选一题列竖式计算,再同桌交换检查,说说算法。⑵请学生板演⑶集体订正3.判断对错33页,第2题⑴这些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⑵集体订正4.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101\n教学过程修改三、作业33页第1题:306÷3360÷3680÷4608÷4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01\n课题第11课时教学内容32页例7的第二题及做一做教学目标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掌握被除数末尾不够商1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被除数末尾不够商1的笔算方教学难点掌握被除数末尾不够商1的笔算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修改一、复习1.5分钟口算练习2.列竖式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415÷3280÷6二、新授1.出示例2:56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克隆鼠展览。平均每批有多少人?还剩几人?⑴全班读题,题目里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做什么方法?怎么列式?⑵562÷4,请你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再在四人小组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请学生板演⑶汇报:你是怎么算的?2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为什么要商0,不写行吗?为什么?⑷全班口答2.做一做:631÷3340÷2704÷5843÷6⑴同桌任选两题列竖式计算,再同桌交换检查说说算法。⑵请学生板演,说算法。⑶集体订正3.巩固: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传递了816米,平均每天传递了多少米?⑴独立完成后同桌说算法⑵集体订正4.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教学过程修改101\n三、作业1.33页第一题:517÷5403÷8262÷6564÷72.33页第四题。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第12课时101\n教学内容33页练习八5至8题教学目标进一步巩固被除数中间或末尾不够除时要商0的笔算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修改一、基本练习1.口算:30÷736÷868÷960÷744÷653÷827÷414÷32.列竖式计算,并从中选一题说说自己的算法218÷2704÷53.游戏:比比谁跑得最快⑴700÷77200÷94000÷8880÷4⑵600÷25400÷65500÷5390÷3二、综合练习1.643盆花平均放进5个花坛,每个花坛放多少盆,还剩几盆?⑴读题,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⑵集体订正2.3位老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怎样买票合算?票价成人10元学生6元团体6元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买票合算。⑵四人小组讨论:你是怎么想的⑶全班汇报。三、数学游戏教学过程修改101\n1.每人从0-9的数字卡片中任意拿出4张,编成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题目。2.求出商和余数3.记下余数,作为自己的得分4.每人重复上面的三个步骤,继续玩,看谁先得20分5.思考:从这个游戏中你发现什么?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第13课时101\n教学内容整理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目标把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修改一、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1.请学生把书本从13页看到34页,看看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2.在四人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互相补充3.汇报: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二、练习1.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⑴这块草地有一间教室那么大,它一天产生的氧气够3个人用,我们三年级有120人,要多少块这样的的草地?⑵丁晓林家到学校有450米,他每天上学大约走8分钟,他每分钟大约走多少米?⑶三年级的225名学生要乘5辆车去春游,如果每辆车坐的人一样多,每辆车应该坐多少人?2.读题后学生独立思考,这三道题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3.小组讨论: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4.汇报: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5.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把题目的意思弄明白在去做。三、巩固。商的位数估算的结果准确值876÷3242÷4896÷8644÷7753÷5417÷6教学过程修改101\n四、作业36页2、3题。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第14课时101\n教学内容第二课时(整理复习)教学目标把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修改一、复习;1.估算:70÷844÷979÷2161÷2344÷9688÷899÷585÷451÷513÷246÷73÷381÷2176÷82.解决问题:有62棵树,三年级5个班去植树,平均每个班种多少棵树?还剩几棵树?二、练习:第4题:是四则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练习。第4题采用竞赛计时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一种激励的氛围种提高计算能力。783÷6584÷5824÷4920÷8720÷3204×3238+647412—298第5题:提醒学生看清题意,逐以带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576÷3÷481×7÷9201+232—365399÷7+294672÷(2×3)(601—246)÷5教学过程修改101\n第6题:是计算在解决问题种的应用。而这题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练习时,要让学生独立读懂题意,会从图中找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合理进行解答。待学生完成后,让自己对所列出的列式作出口头表达解释,这样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3元一根冰棍,30根冰棍装一箱,杨叔叔8箱冰棍4天就全卖完了,那么杨叔叔4天卖了多少钱?平均每天卖了多少根冰棍?三、小结:你觉得这个单元你学到什么?你对这个单元的那些知识还不是很清楚?你对这个单元还有什么问题?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第三单元统计101\n教学内容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目标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重点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教学用具每人一张空白的统计图(纵向),四人小组一张空白的格子图。例2用:师准备一些不同单位的空白统计图。(1小格分别表示1厘米、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的空白统计图。)教学过程修改一、教学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A:出示情境图及统计表,让学生说说统计表上收集到的数据。B:根据这些数据,引导学生独立画出纵向条形统计图。(师事先准备的空白统计图)C:师提问: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数量?2、提出问题,引入新课。A:师谈话:画出条形统计图,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出卖出的各种矿泉水之间的差异。但是,有时候纸的空间太小,不够画出这样纵向的条形统计图,那怎么办呢?B:引出新课:如果我们把纵向的条形统计图变成横放的条形统计图,那占的上下空间就小了。这样横轴就变成表示矿泉水卖出的数量,纵轴变成表示各种不同品牌的矿泉水。3、小组合作,自主探究。A:师问:你能和四人小组的伙伴讨论讨论,再试着设计设计吗?B: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横向的条形统计图。C:交流汇报展示四人小组的作品。学生自己介绍本组设计的条形统计图。D:师肯定孩子的创作,并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E:全班学生说说横向条形统计图横轴、纵轴、每一小格表示的意思。F:全班学生完成书上没画完的横向统计图。教学过程修改101\n4、分析数据,解决问题。A:师提问:根据横向统计图上的数据,你知道了什么?B:你能提出什么问题?C:你认为应多进哪种矿泉水,为什么?D:师小结:你看,统计图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帮我们决策。5、巩固练习。P40第1题。A:看横向统计图,说说统计图各部分表示的意思。(同桌交流)B: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二、学习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1、看统计表,分析数据。A:引导学生看书上的统计表。B:师提问:从统计表上,你知道了什么?2、发现矛盾,引出新课。A:如果让你根据统计表的数据,绘制一个学生身高统计图,你准备一小格表示多少厘米?(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B:师拿出事先准备的不同空白统计图,让四人小组合作画完。C:出示学生画的统计图,引导比较,发现问题。(学生可以发现:如果每格表示较少的单位,画出的条形会很长,如果每格表示10个单位或20个单位,虽然画的格数少了许多,但是从图中很难直观地区分不同学生的身高相差几厘米。)D:师提问: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F:引出新课:出示书上的统计图。3、学看统计图,尝试画统计图。A: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发现这个统计图和前面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B: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好处?C:引导学生按照示例,把其他两人的条形补充完整。D:引导学生讨论:在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种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E:引导学生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F: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该统计图。4、提出问题,解决问题。A:师问:根据上面两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吗?101\nB: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比较。发现哪些同学的身高、体重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同学在正常值以上?C:引导学生为这些体重超正常值的同学出谋献策。D:师提问:刚刚在比较时,你是怎么看出他们在正常值以上还是在正常值以下的。E: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统计图中怎样一目了然地看出每个学生的身高、体重是在正常值以上还是正常值以下?(引导学生在统计图上用一条虚线画出正常值,再直观地比较。)5、巩固练习。P40—41的练习。三、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你对自己、同学这节课学习的表现有什么评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平均数101\n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修改一、理解平均数1、周末,妈妈买了许多糖果,分给哥哥6颗,妹妹4颗,你对妈妈的做法有什么看法?你有什么办法让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一样多?是多少?2、老师(出示两个笔筒分别装了27枝送给23个女同学,23枝送给23男同学,学生动手分:让女同学和男同学分的一样多。3、引入“平均数”象哥哥和妹妹分得一样多的5颗就是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的平均数。25枝就是男同学和女同学分的笔的平均数。4、学生讨论:你们喜欢刚才谁的方法?二、学习计算平均数1、出示情景图: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2、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利用这个统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方法。4、提出问题:生活中,大家分头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大家是怎样集中过来的?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5、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说说1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收集13个呢?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6、小结求平均数的方法。三、巩固训练1、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小军收集15个,小伟收集16个,小朋收集12个,小新收集了13个,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几个?教学过程修改101\n2、根据统计表算一算,三年段平均每班踢几下?班级三(1)三(2)三(3)三(4)踢的次数632654668646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一1、2、3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101\n教学内容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58及练习十四(第1—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2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口算教学难点学会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修改一、复习1、听算:20×530×64×70100×53×2003×200500×31000×623×212×37×115×6050×422×315×32、指名任选一道题说说口算方法。3、抢答:(1)3个十是()?30是()个十?(2)300是()个百?60是()个十?(3)9个十是()?3个30是()?小结:以上的练习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今天,我们能否用这些知识做铺垫,来学习新知识呢?板书:口算乘法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邮递员叔叔每天工作的情况。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你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2、分小组讨论交流。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教学例11、指名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可以提什么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整理板书如下:问题A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1)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2)怎么解决?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第一个问题算式300×1060×10(3)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教学过程修改101\n(4)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同桌交流口算方法)(5)指名汇报口算方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a.300×10因为10个100是1000,所以10个300是3000,则300×10=3000(份)b.300×10先算3×1=3,接着在3的末尾添上300和10后面一共有的3个0。所以300×10=3000(份)同理:60×10=600(封)(10个10是100,10个60是600)2、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2个问题问题B: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要送多少封信?(1)学生独立解答。a.300×30,60×30分别表示什么?(2)汇报口算方法:b.你怎么口算?(3)小组讨论:比较两种方法,寻找较简便的口算方法。3、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并把课题写完整—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四、巩固新知。第58页做一做。(1)看谁算的对又快。(2)指名汇报口算结果。(3)任选一题说说你的口算过程。五、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第60第3题。(1)独立完成。(2)同桌交流。2、开火车口算比赛。第60页第1、2两题(得数答错的学生自己编一题再答,若学习有困难的可请其他同学帮助)六、作业:第61页第5、6题七、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或需要提醒大家的吗?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101\n教学内容乘法估算P59及练习十四第4、6—12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教学重点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教学难点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教学用具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修改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69、22、74、87、99、182、下列竖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18×453×789×522×837×371×6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导言:同学们都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过课,那么你们知道多媒体教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呢?哪个同学知道?愿意来说一说吗?2、出示P59例2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室里的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三、迁移类推,探究新知1、教学例2.“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1)小组合作交流——你用什么方法估算?(2)指名汇报。师小结整理如下: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方法一:18≈2022≈2020×20=40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方法二:18≈2022×20=44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方法一:22≈2018×20=36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3)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教学过程修改101\n呢?同时出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估算》(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估算的方法: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四、巩固新知1、第59页做一做。①看清题意,独立完成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③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2、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亮题板上。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③投影展示学生的试题,说说你的估算方法,集体讲评。3、第61页第8题:(1)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题意。说说从“学生们已经种了93棵树苗”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2)人人动口在小组交流估算方法。(3)请个别同学全班交流。4、第62页第9题,夺红旗小游戏。①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②请优胜组派代表介绍经验。③给优胜小组插上小红旗。五、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六、作业:第62页第10—12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101\n教学内容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难点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修改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插图今天妈妈带小利去买书,他一共要付出多少钱?1、请你先帮他估一估,大约付多少钱?2、怎样才能知道估算的钱数最接近正确答案呢?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的计算出24×12的得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你能想办法算出得数吗?试试看2、组内交流,整理方法3、全班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⑴24+24+24+……+24=288⑵12+12+12+……+12=288⑶24×2×6=288⑷24×3×4=288⑸12×6×4=288⑹12×8×3=288⑺20×12+4×12=288………4、方法归类连加,连乘,拆数5、比较一下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学生讨论拆数使用比较广泛,因为每个两位数都可以拆成两数的和。6、研究笔算的方法在研究刚才这些方法时,有些同学却用了跟这三中不一教学过程修改101\n样的方法,就是竖式计算。你们知道每一步的意思吗?学生讨论交流2424×12×1248……2×24的积48……2×24的积24……10×24的积你发现了什么?(拆数)7、教师讲解笔算方法是不是所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数位)三、巩固法则,推广应用游戏:智闯马虎宫,找找开门密码23×1341×2123×31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笔算乘法(进位)101\n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有下围棋的录像或画面)教学过程修改一、提出问题呈现下围棋的录像或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放大棋盘,让学生观察棋盘结构。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接着,把棋子放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19×19。二、探讨计算方法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19×19。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3.师生评议。(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例如:估算的方法能很快算出大约有400个交叉点,但它不能满足解决问题的要求。(3)重点评议笔算。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三、练习1.尝试练习。用竖式计算第65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可以让几教学过程修改101\n个组的学生做前2道,另几个组的学生做后2道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2.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3.解决问题。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3、4题。完成后,请学生向全班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4.游戏。贴出写有算式的南瓜卡片。用语言描述菜园里收南瓜的情境,请同学们帮助菜农收南瓜。让学生自由选择卡片,算对的就收获了这个南瓜。完成后,先检查是不是算对了,再比一比哪组学生收获的南瓜多。奖励优胜组。四、总结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整理和复习101\n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基本归纳、整理能力。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修改一、呈现故事,提出问题1、老师讲“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猜一猜,听完这个故事用了多少时间?(1分52秒)这么短的时间却能作那么多的事情,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时间。听了这个故事你还有什么感想?2、这个小故事在书上68页,想一想,这篇文章大概有多少字?学生讨论,汇报二、归纳知识1、小组内交流自己整理知识的方法和方式,并进行整理2、小组代表汇报,大家进行评判。三、巩固拓展1、基本练习练习十七1比一比看谁算的又对又快2笔算练习注意方法和书写2、尝试编题并解决问题请学生寻找生活中可以用口算、估算、笔算乘法解决问题的例子,由小老师亲自请学生回答。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第六单元面积101\n教学内容P70-72第一课时面积的含义教学目标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2、经历尝试、失败、成功等过程,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比较面积大小的策略和方法。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教学难点通过操作得到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教学用具正方形纸片、长方形纸片、小纸条、透明方格纸、水彩笔、课件。教学过程修改一、初步感知,认识面积1、揭示面积的含义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学习活动就从老师的手开始,好奇吧,谁来摸摸老师的手掌?师:怎么样,和你的手掌比起来那个大?生:你的手掌大。师:(拿起一本数学书)这是课本的封面,你能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吗?注意纠正学生错误的摸法。张开手掌,认真的慢慢的摸这个面的全部,静静的感受它的大小,自己动手摸摸看。师:老师的手掌和课本的封面比,哪一个面大?生:手掌比课本的封面小/课本的封面比手掌大。师:看看前面的黑板,想一想课本的封面和黑板的表面比,那个面大?生:黑板的表面大。(课件出示:课本的封面比黑板的表面小)师:在数学上,我们把黑板表面的大小叫做黑板面的面积。(课件出示)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这个新的朋友:面积。(板书:认识面积)师: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课本封面的?桌面的大小就是桌面的?手掌的大小就是手掌的?(板书:大小面积)师:那么我们刚才的那句话就可以改成:课本封面的面积比黑板面的面积小。2、运用“面积”这个词来表述面的大小师:在我们今天的教室里就有很多物体,桌子,凳子,文具盒,练习本等等,谁来任意选择其中的两个面,来比一比,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教学过程修改101\n生:桌子面的面积比凳子面的面积大/文具盒面的面积比桌子面的面积小……3、逆向应用定义提问追问:现在如果有人问你:桌面的面积是指什么?手掌的面积是指什么?脚掌的面积是指什么?4、小测试请一个同学上来闭上眼摸长方体、正方体的两个面,让该生根据感觉判断说说是第一次摸的面大,还是第二次摸的面大。二、操作实验,比较大小1、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教师把刚才的正方体的一个面画在黑板上,出现一个正方形,也就是一个平面图形。师:老师把刚才他摸的这个面画到黑板上,就成了一个正方形了,这个正方形有面积吗?给你一支彩色粉笔,你能画出它的面积吗?其余学生也在自己的本子上画一个面积较小的平面图形,用水彩笔涂上颜色,然后继续画一个面积比刚才更小的图形。2、比较图形的面积师:现在如果老师给你们两个图形,你能分辨出它们的面积的大小吗?课件出示例2师:我知道你们都是直接看出了它们的大小,是不是?老师要提醒大家,有时直接观察大小不太可靠,所以老师今天更想知道除了用直接看的方法,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动手操作,几个要求:你可以用老师提供的透明方格纸、小纸条等等,如果觉得有用就用,老师更欣赏你能用自己身边的材料来比较。如果你暂时还不会可以看看周围同学的操作,相信你会得到启发。(播放音乐)交流汇报。师:我刚才在下面看时,发现很多同学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方法,现在有必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你的方法了。谁愿意上来跟大家分享你的方法。(调至实物展台)生1:重叠师:同不同意,有没有人和他一样的方法。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把它叫做…,老师想了解一下有没有同学使用了老师提供了透明方格纸。生2:数方格生3:用纸条量师:有没有同学使用的是自己的方法来比较的?(注意学生用尺量长度来比较,防止将周长和面积混淆)总结:刚才我们同学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了比较面积的常用的三种方法。(课件分别演示:看、叠、量)101\n师:(举反例)有位同学了他是这样来比较面积大小的,用两根蓝色毛线分别围着它们的边围了一圈,然后比一比这两根毛线的长度。(课件演示)你觉得这是在比较面积大小吗?生:这是量出了它的周长。三、实践运用,解决问题1、师:静静的想一想,能不能用动作表示一下周长?一个图形的面积又可以怎么表示了?老师随意的说几件生活中的事情,你觉得和周长有关就用周长的动作表示,如果觉得和面积有关就用面积的动作表示。A、早上小明沿着操场跑一圈;B、学校操场改造,工人师傅把操场洒满了石灰;C、爱劳动的同学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D、给黑板加上铝合金的框;E、一个小朋友把写满字的黑板擦干净了。2、(课件出示中国地图)从地图上比较省份的面积大小。拿出几个省份再次比较面积大小。说出哪个省的面积最大,那个省的面积最小。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师:刚才咱们是用直接看的方法来判断哪个省面积大哪个省面积小,对于这四个图形还能像刚才那样用看的方法吗?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比较这些图形的大小。生:数格子。课件出示书中的四个图形,学生读题,明确要求。师:咱们就用数格子的方法,打开书P76,看第三题,把数的结果写在旁边。重点讨论梯形的格数。(课件放大)生:18格,梯形中的4格半格,合起来就是2格。生:可以把那边的半格移上去。(课件演示拼凑的过程)师:通过数格子,现在知道哪个图形面积最大了。4、师:最后咱们一起去一所漂亮的小学去看看,(课件出示)这是这所小学的平面图,你觉得这所小学建的怎么样?你最喜欢这里面的什么地方?你觉得这个地方的面积怎么样了?对于有些面积相近的图形,只要学生说出差不多就可以了。四、全课总结,反思得失师:今天我们的同学都学的非常的认真,肯定有不少收获吧,能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吗?五、课外拓展,升华认识游戏名:猜一猜。游戏规则:全班分两组,这边的同学看图形时,那边的同学要闭上眼睛,不能偷看。第一组看的是4格的,第二组看的是6格的。师:现在大家来猜一猜,是哪边同学看到的图形面积大?你是怎么想的?101\n生1:6格比4格大,当然是6格的图形大了。生2:不一定,说不定6格的每个格子小了。师:究竟是哪个图形大了,想看看正确的结果吗?(课件出示)师:为什么4格的面积反而大了?生:第一次看的图形每个格子大,第二次看的图形每个格子小。师:比较两个图形面积时,格子的大小不一样,行吗?也就是说,2个图形的格子要一样大。师:看看老师画了一个6格的图形,假如还有一个6格的图形,同学们先猜一猜,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怎么样?生:可能一样大,可能……师:同样都是6格,为什么有这么多可能了?现在你知道是什么原因了吗?生:格子有大有小。格子必须要一样大,否则就不好比较了。师:计量面积的这种小方格,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很有趣,咱们下一课再研究吧。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第二课时面积的含义(二)101\n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估计和直观推理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2、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3、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培养主动探索和互相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教学用具实物展示台、作业纸、剪刀、几个图形教学过程修改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展示简笔画图片谈话:在上课之前我想请大家一起来看看老师画的这幅画,你认为这是一幅什么季节的图画呢?引导:那你觉得在秋季我们应该个叶子涂上什么颜色呢?2、比赛激趣为了节省时间我想请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上来涂一涂,看谁涂得又快又好?3、引发争议谁赢了?那你有没有什么想法?4、过渡原来是涂色的面的大小不一样的缘故。(出示:大小)我为大家能够找到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所在感到非常的高兴,大拇指送给你们!追问:树叶面有大有小,那别的物体表面呢?(出示:物体表面?)二、主动参与、探索新知(一)认识物体的表面面积,形成初步的概念1、观察比较引导:我们教室里就有很多物体,比如,我们每天上课都用到的黑板面,我手里这本课本的封面等等,你还能举出一些其它的例子吗?过渡:其实像这样的面我们周围还有很多很多,你可以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现在请大家摸一摸你的课堂作业本的封面、铅笔盒的盒盖面、直尺的表面,你发现谁的面比较大,谁的面比较小?(得出:物体表面有大有小)2、揭示课题教学过程修改101\n通过刚才的观察和比较,我们发现物体的表面都是有大有小的,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这个面的面积。(出示:面积)这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新知识。(出示课题:面积的含义)谈话:在生活中你听说过面积这个词吗?其实面积这个词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时非常广泛的,相信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也会跟老师一样有着同样的感受。3、呈现概念引导: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那么我们说黑板面比课本封面大,也就是指——?追问:你能模仿老师刚才的话说一说吗?你还能说出不一样的句子吗?(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4、实例应用刚才大家都说得很好,现在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大家:我的手掌的面积和你的相比,你觉得谁的手掌的面积比较大?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观察)活动:同桌两人也互相比一比,看谁的手掌比较大?指名回答,并追问:你也是通过观察得出的吗?(出示:重叠)(二)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深化概念1、平面图形的面积过渡:刚才咱们一起学习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这个面的面积,那么平面图形有没有面积呢?(出示:平面图形)出示:小长方形A和大长方形B。提问:谁能上来帮我指出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实际上就是长方形的什么?归纳得出: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2、比较大小你能比较出这两个长方形的大小吗?你是运用什么方法判断出来的?出示:长方形C(与长方形B等长,宽稍微长一些)提问:现在你还能通过观察法准确的判断出这两个长方形谁的面积比较大吗?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小组讨论)追问:有不同的方法吗?3、操练在练习纸上画出一个平面图形同桌两人比一比,看谁画的图形的面积大些,谁画的图形的面积小些?深化:刚才你们在画的时候老师也画了两个图形,你能帮我想出几种好方法把它们面积的大小比出来呢?三、巩固练习、知识扩展101\n1、完成练习纸上的第1题讲解:不满一格算半格2、完成练习纸上的第2题要求指出:描出的线是图形的什么?着色部分是什么?3、出示学校平面图这是一所学校的平面图,请大家自由地选择图形进行面积大小的比较,比如:水池的面积比运动场的面积小。你会说吗?比一比看哪一小组的同学说得又多又准确。4、地图比较学校有平面图,我们的国家有地图。你知道咱们南通属于哪个省吗?与我们相邻的是安徽省,还有以辣椒出名的四川省和湖南省。这是老师从一张地图上描下来的四个省的图形,比一比:哪个省的面积最大?哪个省的面积比较小?谈话:你看咱们江苏这么大的面积在地图上也只有这么一小块,由此可以想象,我们的祖国是多么地宽广辽阔,可谓是地大物博。所以,你们现在一定要努力读书,将来把咱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四、课堂小结1、今天我发现同学们都学的非常认真,肯定有不少的收获吧,能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吗?2、大家的收获可真多啊,我想在今后的学习中你们还会获得更多的知识,相信你们会越来越棒的!板书设计面积的含义物体表面大小面积平面图形大小面积观察重叠数格量教学反思课题第三课时101\n教学内容面积的意义(三)教学目标⒈能在观察、操作等活动的基础上,理解面积的含义;⒉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多种比较策略;⒊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探索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能在观察、操作等活动的基础上,理解面积的含义;教学难点能在观察、操作等活动的基础上,理解面积的含义;教学用具水彩笔、地砖纸片、信封1、信封2教学过程修改㈠揭示面积的含义师:同学们,拍拍手。刚才,大家拍手的时候,两只手碰击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谁来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生:(摸一摸老师的手掌面)师:你们的手掌面在哪儿?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生:(摸自己的手掌面)师:(拿起一本数学书)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老师的手掌面和数学书的封面比,哪一个面大?生:数学书的封面大。师:伸出你们的小手,也摆在数学书的封面上,比一比大小。生1:数学书封面比我的手掌面大;生2:我的手掌面比数学书封面小。师:想一想,数学书的封面和黑板的表面比,哪个面大?生:黑板的表面大。师: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课件)师: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手掌面的大小就是手掌面的…?生1: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生2:手掌面的大小就是手掌面的面积。㈡摸一摸,说一说师: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物体,桌子、凳子、练习本、文具盒等等。这些物体的表面,大家现在就摸一摸。师:谁能选择其中的两个面,来比一比,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生:(3-4人汇报)。桌面的面积比凳子面的面积大;文具盒盖的面积比练习本封面的面积小……三、操作实验,比较大小㈠涂色师:咱们研究了这么多的\物体表面。看过了,也摸过了,现在来涂一涂。分成2组,进行涂色比赛。101\n听清要求:发给你们的图形要涂满,不能有空隙;时间1分钟。请小组长打开1号信封,每人发1张。准备好了吗?开始!生:(涂色)师:(巡视,催落后的一方)…这么快,1分钟没到就完成了。你们这组要加油。师:停,时间到,涂好的请举手,这边的同学都涂好了。下面我要宣布,比赛结果…获胜。生:(一部分人欢呼,一部分人气馁)师:获胜的小组,把你们的作品举起来,给大家看看。生:太不公平了。我们不服气。师:咦,为什么不服气呀?生:他们涂的面积比我们的小多了!看看我们的,比你们的大多了!师:你们的举起来给大家看看(示意:2个图形面积大小),一个面积大,一个面积小。好,现在把纸片夹进书里。下面我先考考你们的眼力。⒈P76“想想做做”第2题,这是从同一幅中国地图上描下来的四个省的图形(课件)师:看看哪个省的面积最大,哪个省的面积最小?生:四川省的面积最大,江苏省的面积小。师:大家看的,答案都是这样吗?生:(齐)是。师:同学们眼力真不错。⒉P77“想想做做”第5题。(课件)师:咱们再来看一幅校园平面图。谁能选择其中的两个图形,来比一比面积的大小。师:(生认真观察)小组同学,先交流一下。谁来说说?(2人\2人口答)生:运动场的面积比生活区的面积大;办公楼的面积和生活区的面积差不多……师:同学们善于观察,眼力真好。㈡比较图形的面积、师:这2个图形(出示教具\面积接近)。哪个面积大?生:(引起学生的争论\2人口答)师:究竟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呢,看来,咱们光用眼睛看,有时不太可靠。你们能不能想个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师:(生:能)同学们这么快,已经想出了办法,仔细考虑能不能想出几种办法。为了方便大家比较,老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了一些材料:4个小方块、2个纸条。这些材料,各小组看能不能派上用场。请小组长打开2号信封。101\n生:(动手操作、比较)师:(小组汇报\4人4方法)刚才我听到有同学说不用小方块、小纸条,就能比出面积的大小了。谁来说说,用的什么方法。生:2个图形重叠,蓝色图形的面积大。师:重叠是个办法,还有办法吗?你是怎样比的,说给大家听听。生1:(方法\结果)摆小方块,红色图形正好摆4个;蓝色图形摆4个不够,面积多一些生2:用小纸条量,红色图形正好量3次,蓝色图形量3次这儿还多一些。师:材料袋里有2根小纸条(师示意2纸条),你选择的是哪一根?为什么?生:我选择的是较长的这一根(生示意2纸条),短的这根不合适,不好量。师:同学们爱动脑筋,办法真多。但是无论怎样比,都是……?生:蓝色图形的面积大!四、实践运用,解决问题⒈P76“想想做做”第3题(课件)师:看看下面四个图形,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你们有比较的办法吗?生:数格子!师:好,就用数格子的方法。打开书P76,看第3题,数的结果就写在每个图形旁边。生:(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后汇报)。(分歧在梯形,有少数人的答案是20格)(课件)师:梯形是几格?(18\20)究竟哪一个答案正确?生1:梯形18格。梯形中的4个半格,合起来是2格。生2:梯形中的4个△,合起来是2个□。师:让电脑为我们演示一下。(课件)数20格的同学,你们注意到了吗?师:通过数格子,现在知道这4个图形,哪个面积最大呢?生:梯形的面积最大。⒉P76“想想做做”第4题用蓝色描出各图形的边线,涂红色表示它们的面积。(课件)师:这是数学书76页的第4题,打开书,各人先在自己书上做一做。生:动笔(描一描,涂一涂)师:好的,我们一起来看。(课件动画蓝色边线,闪烁红色面积)⒊P77思考题用方砖铺满下面的空地,哪块空地用的方砖多?两块空地一共要用多少块方砖?(课件)101\n师:下面让我们做一回小小工程师,来帮助工人师傅解决铺地砖的问题。“铺满下面的2块空地,哪块空地需要的方砖多”呢?打开书P77页,个人独立思考,就写在书上。生:(独立完成)师:先看左边空地,要用多少块方砖?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课件:鼠标画格子)生:左边空地要用45块方砖;师:右边空地要用多少块方砖呢?一起来数一数。(课件:鼠标画格子)生:右边空地要用48块方砖。师:这两块空地,哪块空地用的方砖多?生:右边空地用的方砖多,比左边空地多用3块。师:这两块空地,一共要用多少块方砖?生:一共要用93块。师:同学们真聪明,解决了铺地砖问题。⒊(游戏)猜猜看师:下面我们来做游戏,一定要遵守游戏规则,听清要求:咱们分成2组,这边同学看图形的时候,那边同学要闭上眼睛,不能看的。师:请这边同学看,几格?(4格)看清楚了?记住了?请那边同学看,几格?(6格)看清楚了?记住了?师:现在大家来猜一猜,是哪边同学看到的图形面积大?你是怎么想的?生1:6格比4格多,当然6格的图形大;生2:不一定,说不定6格的图形,每个格子小……师:究竟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呢?想不想看看这2个图形。生:(齐)想!师:为什么4格的面积反而大呢?生:红色图形的每个格子大,绿色图形的每个格子小。师: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格子的大小不一样,行吗?(反面)也就是说,2个图形的格子大小要一样。师:红色图形是几格?9格;绿色图形呢?6格;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呢?生:9格比6格大,红色图形的面积大。师:请看屏幕张老师画了一个6格的绿色图形,假如还有一个6格的蓝色图形。同学们先猜一猜,这2个图形的面积,大小怎样?生1:可能蓝色图形和绿色图形的面积一样大;蓝色图形比绿色图形的面积大;101\n教学过程修改蓝色图形比绿色图形的面积小。师:他的想法,谁听明白了?请你说说生2:(重复)师:究竟怎样呢?让我们亲眼看看蓝色图形。生:(课件\齐答)可能2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可能蓝色图形比绿色图形的面积大;可能蓝色图形比绿色图形的面积小。师:(课件)同样都是6格,为什么蓝色图形和绿色图形的面积可能一样大;也可能比绿色图形的面积大;也可能比绿色图形的面积小。你现在知道什么原因吗?生1:格子有大有小。生2:要根据两个图形的格子大小,才能判断。师:计量面积的这种小方格,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很有趣的,咱们下节课来研究。下课!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01\n课题第2课时教学内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对比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概念。2、通过观察、比较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3、学会合作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教学难点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修改一、复习(1)说出下面两个图形的名称,分别指出各自的周长,面积。(2)计算周长常用哪些单位?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1分米、1米各有多长。正方形、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叫做他们的周长。厘米、分米、米都是计算长度用的单位,叫长度单位。(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二、新课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多了“平方”两字,但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计量单位。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图形观察、比较课本第74页例1图形,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汇报,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体验1厘米是指线段的长度,1平方厘米是指图形表面的大小,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请生自己先在纸上画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然后比较,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3、谁能说说1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区别?请生用手势比划1米和1平方米。三、巩固1、(出示物体或图形)正确选择用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1)测量这根绳子有多长用什么单位?(2)测量这个长方形有多大用什么单位?测量它的宽呢?测量它的周长呢?(3)测量教室地面有多大用什么做单位?101\n教学过程修改(4)测量讲台桌有多高用什么单位?2、选择合适单位填空课本第76页第4题。3、估一估、摆一摆:课本第75第2题4、课本第76第3题(独立完成后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四、本课小结跟小组同学交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什么知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01\n课题第3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77~78页(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参与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2、在学生实际操作,抽象概括,得出一般结论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用具每人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教学过程修改一、复习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出示长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1)这两个分别是什么图形?为什么?(2)动手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2、面积和面积单位(1)什么是面积?请生摸摸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是什么?(2)同桌合作,动手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在桌子上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有次序地将长方形和正方形摆满)(3)汇报结果二、新课1、导入上面用面积单位测量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但要测量黑板、草场或更大的地面面积,使用面积单位一排一排的实际测量行吗?今天就寻找一个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规律,推导出计算公式。2、猜想请仔细观察刚才摆的面积单位,沿长边摆了几个?长是多少?沿宽边摆了几个?宽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交流汇报3、验证同桌合作,完成课本第77页例2的(2)观察比较,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4、概括(1)长方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要用公式计算长方形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2)想一想:同桌讨论101\n教学过程修改正方形的面积=______________三、巩固1、完成课本第78做一做2、完成课本第79页1、2、3、4四、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面积等与长乘宽,正方形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应该注意的是计算面积单位一定要用面积单位,不要与长度单位混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01\n课题第4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78页例3,第80、81页练习。教学目标1、能正确使用公式求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明确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和周长计算的区别。3、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修改一、复习1、用红色涂下面图形的面积,用蓝色涂出周长。2、长方形周长=-------------正方形周长=----------------长方形面积=--------------正方形面积=----------------3、给第1题的长方形、正方形各边标出长度,让学生计算面积和周长。二、新课1、出示例3(1)学生尝试完成。(2)交流方法你从题里发现那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求这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其实就是求什么?2、练习(1)摸摸数学课本的面积,请你估计一下它的面积是多少?(2)摸摸数学课本的周长,请你估计一下它的周长是多少?(3)请测量并计算它的面积和周长。3、讨论交流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1)意义不同(2)计量单位不同(3)计算方法不同101\n教学过程修改三、综合练习1、课本81页10学生读题,理解题目要求后独立完成启发学生看表发现,面积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越接近,周长就越短,当长和宽相等时,周长最短。2、学生按题目要求,自己准备图形剪一剪,观察、计算、比较三种不同减法,剩下部分的面积相同,周长不等。第一种情况周长与原正方形周长相等,后两种情况的周昌都比原正方形长,增加了哪几断?四、小结五、作业课本第80页6、7、8、9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01\n课题第5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82、83页(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2、指导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面积单位间简单的换算。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概括能力。教学重点探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难点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修改一、复习1、填空3米=()分米()厘米=5分米米、分米和厘米是长度单位,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2、引入新课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二、新课1、探究例4(1)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2)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一共是多少个小正方形?面积是多少?(3)你发现了什么?(4)阅读课本第83页,书空。交流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2、讨论,1平方米=多少平方分米?你是怎么想的?仿照课本,把思考过程也写下来。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3、小结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是多少?4、换算3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5平方分米300平方分米=()平方米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强调:换算面积单位名数时,需要先弄清两个面积单位那个大。101\n教学过程修改三、综合练习1、选择正确的答案的字母填在()里。(1)正方形边长40厘米,它的面积是()。A、160平方厘米B、1600平方厘米C、16平方分米(2)长方形长2米,宽4分米,面积是()A、48平方米B、80米C、80平方分米2、课本第85页第1题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01\n课题第6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84页(公顷、平方千米)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土地面积单位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2、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3、进一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修改一、复习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2、用手势表示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二、新课1、引入同学们都到过我们美丽的南宁民歌广场吗?你们估计一下,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同学们会朝很大的数量去猜想)告诉学生:它的面积约是229000平方米,这个数量很大。所以在测量土地面积时,常常要用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2、体验(1)阅读课本知识,同桌交流自己的收获。汇报强调: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边长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干米。(2)实际感受到操场量出边长时10米的正方形土地,让同学们手拉手,围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四周看一看。说明,100块这样大的土地就是1公顷。100个1公顷就是1平方千米。3、了解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四人小组先了解课本中的“生活中的数学”,再互相说说你在那见过1公顷、1平方千米。4、换算(生独立完成,交流自己的想法)5平方千米=()公顷800公顷=()平方米三、练习1、课本85页第2题101\n教学过程修改2、课本第86页第4题四、小结。五、作业1、课外知识有条件的学生收集有关计算土地面积的资料。2、课本第85页第3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01\n课题第7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86、87页(综合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知识,灵活运用。2、使学生能正确的分析理解题目,从而正确解决问题。教学重点使学生正确理解分析题意,解决问题。教学难点使学生正确理解分析题意,解决问题。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修改一、复习1、整理本单元学了那些知识?2、板书二、练习1、填空3米=()分米3平方米=()平方分米900平方分米=()平方米1块塑料布长3米,宽2米,它的面积是()平方米。1块正方形木板,边长5分米,它的面积是()。2、判断(1)、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相等。()(2)、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面积相等,周长也一定相等。()(3)、一个长方形宽40米,长30米,它的周长是70米。()(4)用8分米长的铁丝围成的正方形,要比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大。()(5)、用2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8分米。()3、课本第86页5、6、7题学生独立完成,讲评,交流自己的想法。4、完成课本第87页8、9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101\n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P88---P89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分数都可以改写成零点几的形式。2、使学生正确掌握小数的读、写法。3、使学生了解小数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重点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教学难点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相互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米、分米、厘米的相互改写。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修改一、复习铺垫:二、新课:1、创设情景认识小数出示主题图问题:(1)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2)知道了什么?与同桌的小伙伴说一说它表示什么意思?学生汇报,老师板书(略)归纳概括像5.98、2.03、0.65、4.82、2.8、6.7………这样的数叫小数。“.”叫做小数点。动手填一填(P88中间表格)2、探究小数的读法你们会读这些小数吗?试读一读。教师加以引导小数的正确读法。你们还在哪里见过小数?探究小数的写法(教学P89例一)小结归总:(1)这节课你们认识了什么?(2)今天认识的小数与整数比较有什么不同?同桌同学互相说。三、巩固1、出示数字卡片(整数、分数、小数)2、把卡片上的小数打上钩。3、读出小数教学过程修改101\n4、说一说你是怎么读小数的?5、老师口述小数,学生听写。6、完成P89做一做1、2、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第2课时101\n教学内容小数的大小比较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会比较小数的大小。2、通过有小数的大小比较,加深学生对小数含义的理解,加强整数和小数的联系,分数和小数的联系教学重点会比较小数的大小。教学难点会比较小数的大小。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修改一、复习并导入新课。提问: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是怎样的?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是怎样?老师小结:突出整数比较大小时,要从高位比起,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加以比较,同分母的大小比较,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把相同分数单位分数的分子进行比较。口算比赛:(用手势表示“大于号”、“小于号”)16○1228○3886○844/5○3/57/12○5/1216/20○9/20导入新课:前一阶段,我已经学会了比较整数大小和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今天我们先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二、新课。1、小组探究学习:P90例22、补充例题(图略)请看图,说出左图和右图中有几个几分之一,用小数怎样表示?这两个小数哪个大?为什么?要求:从小数的含义上理解得出。0.4<0.7紧接着要求学生再观察下图并要求边看图边思考:这图和上图有什么不同?比较时应先比较哪一位,再比较哪一位?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时突出下图中有整数,而上图没有;有整数的情况下,小数大小的比较,要先比较整数部分,再比较小数部分,就如同比较整数大小一样,先要比较千位,再比较百位,……比较大小都从高位比起,把相同数位上的数进行比较。进而说明左图的数大于2,右图的数不到2,所以圆圈中应该填“>”。教学过程修改101\n2.5○1.83、学生试练。2.5○2.38.6○8.90.23○0.533.22○1.28…………使学生明确两数的整数部分,个位上都相同,就要再看小数部分哪个大。4、教师简单小结比较小数的方法。比较小数的大小方法和过去学过的整数的比较方法相同,比较大小都从高位比起,把相同数位上的数进行比较。有整数部分的小数,要先比整数部分,再比较小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再看小数部分哪个大。三、练习:P90下边的“做一做”补充练习,在○里填上合适的小数。○>○>○>○>○>○四、全课总结(略)。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第3课时笔算小数加法101\n教学内容P90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2、通过对比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的相同点以加深学生对小数加法的理解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的加法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小数的加法计算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修改一、复习导入新课。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做整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74+2851+62(小结时,突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二、新课:1、设计购物情景图。学习小数的加法计算。从画面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你想购买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你最少选择购买两种商品,请你计算一下你一共用去了多少元钱?计算结束之后说给同桌的小伙伴,你自己是怎样计算的?(给出活动时间)学生活动后汇报归总。得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板书)教师补充讲清,直接用小数计算的书写格式。(强调格式)2、试一试(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4.5+2.30.9+6.214.1+3.62.08+0.493、师生小结,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形成文字。计算小数加法时,要使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要把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加起,加得的结果要对齐加数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三、实践活动:1、把自己的语文、数学课本的单价找出来,计算一下语文、数学两本书一共用多少元钱?2、看够物信息,帮小强计算一共用去多少元钱。面条一包食盐一袋火腿肠味精一袋1.86元1.00元5.06元9.47元101\n教学过程修改四、巩固练习1、判断正、误(并说出错误的原因)2、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相应的括号里。3、摘果游戏说明(果树图上有小数的加法算式,谁计算结果正确,摘下的果子归谁。)五、全课归结1、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学会了什么本领?2、你在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注意些什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01\n课题笔算小数的减法。教学内容P96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2、通过对比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相同点以加深学生对小数减法的理解。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的减法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小数的减法计算方法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修改一、复习导入新课1、复习小数加法0.37+0.5810.9+7.82、重点复习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二、新课:1、组织学生自学P96页例4。从例4中你学到了什么?从1.2-0.6=0.6的竖式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它与小数加法比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能说一说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吗?(留时间让学生议论。)2、结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略)3、设计情景,提出问题,巩固小数减法的计算。出数据信息尺子铅笔作文本图画本笔盒彩色笔0.80元0.50元1.20元0.60元9.67元12.40元师:根据以上的商品价格,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它。4、回顾对比:小数减法计算与整数减法计算有什么不同?小数减法计算与小数加法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什么不同点?三、小组活动,巩固计算,提高计算能力。说明:1、两人一组。每人说出一个小数。两人同时写竖式计算,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在规定的时间内,计算题目多者为胜。101\n教学过程修改四、练习作业。1、完成课本P97页第1、2题2、课后实践作业:P97页第3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01\n课题小数加、减法混合练习教学内容课本P97~~P98第4~~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会计算比较简单的小数加、减法。2、使学生能形成比较正确、熟练的计算技能。教学重点熟练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的技能技巧教学难点熟练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的技能技巧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修改一、口算练习。4.6+5.40.6+0.80.36+0.40.9–0.70.8–0.41–0.6老师小结口算情况。二、练习笔算小数加、减法。1、完成P97第4题和P98第6题。2、评讲时突出两个带小数相减,且小数部分只有一位,十分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整数部分的个位退一的计算方法,作为重点评讲。(学生如出现错误,结合评讲)三、练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文字题。1、讨论:以下两题应该怎样列式计算。(1)0.95比0.58多多少?(2)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几?学生列式计算后,老师进行简单小结:第(1)小题是比较两数大小,相差多少?可用减法计算,列式计算0.95-0.58=0.37;第(2)小题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多少?(也就是乙数比甲数少1.3,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即7.4–1.3=6.1,做这类文字题一定要弄清楚谁与谁比,谁大谁小,求大数还是求小数,要分析题中两数关系,然后选择正确的算法进行解答。四、练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应用题。(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加深练习,补充题略)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01\n课题第八单元:解决问题(一)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1题和第3、4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用具运动会广播操表演录像或幻灯片。教学过程修改一、复习铺垫,教师亲切谈话:同学们,以前我们已经学会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下面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解决。接着,口述下面的问题。二(1)班一些学生为布置教室做纸花。每两位小朋友一小组,每位小朋友做3朵花,8个小组一共做了多少朵花?待学生解决问题后,请两、三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评价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探讨解决新的问题。二、自主探究,解决新问题1.创造情境,引出问题。展示运动会开幕式上广播操表演情境,吸引学生“进场”。接着,定格在表演广播操的一个方阵上(与例1一致),由小精灵提出问题(画外音)。2.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请学生独立观察画面,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允许遇到困难的学生与伙伴交流意见。师生活动3.组织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在“说”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的理解,并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三、自主解决问题。1.请学生独立解决教科书第99页“做一做”中的问题。101\n教学过程修改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同桌交流。鼓励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学生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收集到的数学信息不同,思考探索的解决方法也就不同。解决“一共有多少个?”的方法可能会出现多种。例如,①5×6×8②5×6×(5+3)③5×6×7+5×6④5×6×7+30⑤30×8⑥30×5+30×3学生说得有道理,答案正确,就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四、练习1.请学生解决练习二十三中第1、3、4题中的问题。(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可以不受习题顺序的限制,想先解决哪个问题,就先解决那一个。解决问题时,如果有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问同学和老师。(2)适时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3)组织交流。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达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学习活动。②各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2.请学生联系身边的事,提出需要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并解决问题。五、课堂总结(略)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01\n课题解决问题(一)巩固练习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2~9题。教学目标1、让生进一步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观察找出题目中数学信息并独立解决问题。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观察找出题目中数学信息并独立解决问题。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修改一、基本联系1.听算2.p1025题生独立解决指名订正师: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方法吗?3.p1026题生独立解决指名订正师: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方法吗?二、指导练习1.p1038题师:观察题目,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同桌说,指名说师:你准备先算什么,怎么算,再算什么?又怎么算?独立列式,指名板演。指名评价。师:还有其他方法吗?你是怎么想的?指名说,指名评价,鼓励。2.p1012题师:观察题目,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同桌说,指名说师强调:一个圆桌可坐3人。师:你准备先算什么,怎么算,再算什么?又怎么算?独立列式,指名板演。指名评价。师:通过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三、集中练习1.p1027题让生自己独立独题、审题、分析,列式解答,师巡视,辅导差生,指名板演。指名评价。2.p1038题让生自己独立独题、审题、分析,列式解答,师巡视,辅导差生,指名板演。指名评价。101\n教学过程修改3.p1039题让生自己独立独题、审题、分析,列式解答,师巡视,辅导差生,指名板演。指名评价。四、发展练习让生自编一道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同桌说,全班说。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01\n课题解决问题(二)教学内容第100页例2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10-12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用具运动会广播操表演幻灯片教学过程修改一、复习铺垫1.有30人参加团体操表演,6人围成一圈,__________?师:你能补充问题吗?生补充后,让其列式,师:为什么除法计算?二、新课研究1.创造情景,引出问题师出示团体操图片师:观察图片,你从中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指名说。师:谁能提出问题?生:每个小圈多少人?2.探讨解决方法师:人数的总量是多少?能够怎样求出每个小圈有多少人?能一步求出来吗?需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每一步用什么方法,为什么?小组讨论指名汇报,评价鼓励正确的想法和不同的想法。3.列式解决独立列式,指名板演,说解题思路,评价师:还有不同的列式吗?60/2/5=6(人)60/(2*5)=6人这两种都正确,师强调列综合算式。4.反馈练习P100做一做先让生认真审题,同桌说先算什么?指名板演,指名评价。101\n教学过程修改三、巩固练习练习二十三10-111.10题先让生认真审题说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师:总量是多少,求什么,怎么解决?独立列式,指名板演,说解题思路,评价。2、11题生独立审题,独立解决。指名板演,说解题思路,评价四、课堂总结(略)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01\n课题解决问题(二)巩固练习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练习二十三第12~16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学会用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进一步学会用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难点进一步学会用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修改一、基本联系1.听算2.p10413题生独立解决指名订正师: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方法吗?2*7/7=2元二、指导练习1.p10412题师:观察题目,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同桌说,指名说师:能直接用32和4元角比较吗?为什么?师:你准备先算什么,怎么算,再算什么?又怎么算?独立列式,指名板演。指名评价。师:还有其他方法吗?你是怎么想的?指名说,指名评价,鼓励。师:通过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2.p10514题师:观察题目,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同桌说,指名说师强调:图中隐含了一个条件,是什么?师:你准备先算什么,怎么算,再算什么?又怎么算?独立列式,指名板演。指名评价。师:还有其他方法吗?师:通过这道题,你明白了什么?三、集中练习1.p10215题让生自己独立独题、审题、分析,列式解答,师:图中隐含了一个条件,是什么?师巡视,辅导差生,指名板演。指名评价。101\n教学过程修改2.p10316题让生自己独立独题、审题、分析,列式解答,师:图中隐含了一个条件,是什么?师巡视,辅导差生,指名板演。指名评价。四、发展练习让生自编一道两步计算的连除应用题。同桌说,全班说。表扬鼓励。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01\n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修改101\n教学过程修改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01\n101\n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8.经历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