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三年级数学教案 全册

更新时间:2022-06-23
类型:doc
大小:1.80 MB
页数:202
下载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课件 > 人教版数学课件 > 三年级下册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教学进度表年级:三年级科目:数学教者:周次时间教材进度备注起讫12.252.2823.33.733.103.1443.173.2153.243.2863.314.474.74.1184.144.1894.214.25104.285.2115.55.9125.125.16135.195.23145.265.30156.26.6166.96.13176.166.20186.236.27196.307.4207.77.11\n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1-12页。单元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例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例2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例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例4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例5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单元训练重难点重点难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n单元课时安排例1及练习1课时例2、例3及练习1课时综合练习1课时例4以及练习1课时例5以及练习1课时位置与方向的综合练习1课时第一课时课题例1及练习主备人朱国福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内容例1及练习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教学准备例1挂图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导入新课1.创造情景让学生说说“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转”。复习和感受方位。2.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3.师:“谁认得东、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样认识的?”4.出示课题:东西南北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组织学生活动: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n二、新知1.早晨,太阳从哪边升起?引出东。2.指一指哪边是东?教室的东边有什么?(黑板)3.东和西是相对的,那西边是哪边呢?教室的西边有什么?4.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练习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么说一说?5.完成书本填空和做一做:出示例1挂图: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育馆在操场的()面。教学楼在操场的()面,大门在操场的()面。完成“做一做”组织全班活动,起立,指一指东和西。指左边练习表达:这边是北。指右边:这边是南。填空和做一做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2题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确定了两个方向:北和西)你能说说哪边是东、哪边是南吗?说说房间是怎样布置的?东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戏”。3.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4.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武威市的东西南北方向?5.背儿歌:完成练习一第2题先观察,你从对话中了解到什么?\n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边是东后边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小组讨论:你怎样记住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方向?各个方向各有什么板书设计方向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边是东后边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课题例2、例3及练习主备人朱国福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内容例2、例3及练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方向。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教学难点能描述行走的路线教学准备路线图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复习1.汇报课外认方向的情况。2.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3.玩“认方向”的游戏。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n说说教室和校园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二、新课一、例2:1.观察第3页的校园图,你能画出校园的示意图吗?怎样画,能让别人看懂方向?2.学生同桌合作画。3.交流汇报:把学生画的多种情况展示出来。4.请大家观察这几种不同的示意图,你觉得怎么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太乱了。)5.为了方便交流,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现在,你能按这个要求画出示意图吗?并注意标上“北”的方向。6.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二、例3:1.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图上标有)2.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3.少年宫怎么走?请你先用手指出路线图,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4.同桌互相说:去体育馆怎么走?去医院怎么走?去商店怎么走?去电影院怎么走?学生同桌合作画。交流汇报学生独立绘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示意图观察例3图,你是怎么找到“北”边的\n三、巩固练习1.认一认地图上的方向:(挂图)2.做一做:从图上获知“北”,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习指一指。完成问题。同桌互相说做一做: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相关内容。板书设计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教学反思第三课时课题综合练习主备人朱国福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内容位置与方向练习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东西南北方向的认识。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熟练根据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n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东西南北方向的认识教学难点进一步熟练根据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教学准备挂图等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复习1.谁来说说前面两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哪些方向?(板书:东、南、西、北)今天,我们来复习一下位置与方向的知识。2.练习(1)地图通常是按上(),下(),左(),右()绘制的。(2)四大发明中的()是用来指方向的。(3)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面,后面是()面,右面是()面,左面是()面。(4)方向是两两相对的,北与()相对,西与()相对。(5)学校在我家的西面,我家在学校的()面。(6)明明上学的时候向东走了500米,回家时要向()走()米。学生说说前面两节课学会了什么思考完成练习\n二、综合练习1.观察第2页天安门广场图,请根据示意图指出东西南北。2.你能说说这幅天安门广场图中哪个建筑物分别在哪边吗?3.第6页第3题:4.第7页第4题:观察中国地图,先找出“五岳”。现在告诉你中岳是嵩山,你能根据这个说说其他的山分别是什么“岳”吗?比一比,谁说得对!5.引导学生阅读:你知道吗?学生说说这幅天安门广场图中哪个建筑物分别在哪边?引导学生阅读:你知道吗?三、说一说小组之间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家在其他同学家的哪面?在学校的哪面?学生思考并说一说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五、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相关内容。板书设计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教学反思第四课时课题例4以及练习主备人朱国福\n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内容例4以及练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2.过程与方法: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教学重点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教学难点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教学准备指南针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复习1.画一画方向示意图:2.我们知道了这四个方向,那么,每两个方向之间又称为什么方向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画一画方向示意图二、新课1.出示例4图,观察:多功能厅在哪两个方向之间?2.这个方向称为“东北方向”。3.我们知道了“东北方向”,你能说出下面的这几个方向是什么吗?观察:多功能厅在哪两个方向之间?你能说出下面的这几个方向是什么吗?\n4.我们又认识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你打算怎样记住这四个方向?请你把他们记下来。5.请自己画一个标有8个方向的方向示意图。6.观察例4图:请说说校园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各有什么?你打算怎样记住这四个方向?请你把他们记下来。观察例4图:请说说校园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各有什么?三、练习1.说说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2.第10页第1题:在黑板上标出自己家的位置。说说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四、总结这节课中你有哪些收获?你会用到这方面的知识吗?板书设计方向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教学反思第五课时\n课题例5以及练习主备人朱国福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例5以及练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教学难点清楚的描述行走的路线教学准备简单的路线图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导入1.请用手势指出你认识的8个方向,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2.老师说方向,你们就用手指向那边方向:北、西南、东北、西、东北等。3.出示中国地图:请你分别指出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8个地区。请用手势指出你认识的8个方向,同桌互相看看指对了吗?请认一认图上画有哪些动物馆?请在图中指出8个方向:二、新知1.出示例5挂图:这是什么图呢?(动物园导游图)请认一认图上画有哪些动物馆?2.请在图中指出8个方向:3.解决问题:熊猫馆位置?从大门出发可以怎样走?指名到黑板的挂图前说说行走路线。\n(在动物园的西北角,可以先往北走到狮山,再向西北走。)还可以怎样走?也请你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指名到黑板的挂图前说说行走路线。同桌互相提问各个馆的行走路线,比一比,谁说得准!4.每个动物馆的行走路线是不是唯一的?你能说出了几条?你在说同一动物馆而不同的几条行走路线时,有什么发现吗?5.小结:如果从不同的路线走,说的方向就有所不同了。同桌互相提问各个馆的行走路线,比一比,谁说得准你在说同一动物馆而不同的几条行走路线时,有什么发现吗三、巩固练习1.说一说,1路公共汽车的行车路线。2.第10页第2题:全班读题:熟悉小健的描述。根据小健的描述,把那些游乐项目用序号标在适当的位置上。讲评。全班读题:熟悉小健的描述。根据小健的描述,把那些游乐项目用序号标在适当的位置上。课堂小结同学们,整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没有什么问题?学生进行课堂总结教学反思\n第六课时课题位置与方向的综合练习主备人朱国福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内容位置与方向的综合练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熟悉的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教学重点认识8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教学难点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练习1.说一说你认识的8个方向:同桌互相考一考。2.画出一个标有8个方向的方向示意图,比一比,谁画得准!3.老师说方位,学生指出来。同桌互相考一考。画出一个标有8个方向的方向示意图,比一比,谁画得准!二、综合练习1.教材第11页第3题:说一说商店在十字路口的什么位置?\n你还能提出别的问题吗?(如:从报亭去书店该怎么走?)2.教材第11页第4题:在地图上找找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北京在我们武威的哪个方向?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3.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2页的第5题:师指导学生看图(1)学校在陈青家的哪面?(2)说一说,陈青上学的路线是怎样的?4.同桌合作完成教材第12页第6题。请你仔细看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森林中的小动物各住在什么位置?(2)请你为小熊设计一条送货路线,画出来。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提问并回答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四、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相关内容教学反思\n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13-37页。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除法、笔算除法。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它是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单元训练重难点重点难点一位数除多位数的一般的笔算方法。被除数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单元课时安排本部分内容用17课时进行教学口算除法3课时笔算除法12课时整理与复习2课时\n第一课时课题口算除法主备人朱国福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内容13-15页图示和例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方法。二、过程与方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教学重点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教学准备木棍60根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教学例11.出示60个小木棍。观察:这里有几个小木棍?(学生数,并口答。)2.如果要把这些小木块平均分成3份,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合解。学生数,并口答。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合解\n4.如果不分小木块棍,我们又怎样口算60÷3能?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这样算 6÷3=2   60÷3=206.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80÷4      60÷2(1)口算写出结果。(2)说说口算方法。学生独立完成二、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1.出示第二个(2)问题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这样算6÷3=2  600÷3=2003.试一试。 360÷6   640÷8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n三、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1.出示第三个问题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这样算24÷3=8  240÷3=80学生口算得出结果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四、巩固练习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  640÷8学生口算并说说口算的方法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了什么?六、作业布置五、作业:教材第17页1.2题。\n板书设计口算除法6÷3=2  600÷3=20024÷3=8  240÷3=80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课题估算主备人朱国福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内容16页例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二、过程与方法: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解决问题。教学重点抽象对算式进行估算。教学难点估算的准确合理性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n一、听算20×3=90÷3=30×4=80÷4=40×5=120÷2=学生听算二、新课1.由情境引出估算这个生活中的数学。引导学生知道是生活中的需要。2.出示例题2,“你有什么样的解答方法?”3.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列式124÷3≈ ,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4.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简洁。5.小结,总结加强。引导学生知道是生活中的需要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列式124÷3≈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简洁。三、巩固练习做一做:1. 260÷4≈  260可以看成240,也可以看成280。2. 估算练习。独立完成。\n四、课堂小结说说今天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谈感想。五、作业布置第18页6.7题。板书设计估算124÷3≈40(120)教学反思第三课时课题口算练习主备人朱国福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内容17页练习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经过多练多想,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二、过程与方法: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学会运用。教学重点注意发现学生错多,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n教学难点口算的准确性和速度教学准备小黑板等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听算6÷2 60÷2  600÷2 6000÷28÷4 80÷4  800÷4  8000÷410÷2 2×5  60÷3   20×324÷3 240÷3 2400÷3 120÷370÷7 10×7  54÷6   48÷8学生听算二、估算比赛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125÷2  378÷5  435÷7297÷4  469÷8  194÷6用一定时间算出以上题目,师生评价,表扬发奖。三、笔算比赛8÷2 80÷2 800÷218÷3 180÷3 1800÷390÷354÷9 6×9 81÷9 7×921÷38×9 7×9  27÷3 6×75×8 40÷5 45÷5   用一定时间算出以上题目,师生评价,表扬发奖。说一说: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社么体会,你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一起分享。\n四、说一说说一说: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社么体会,你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社么体会,你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经验?五、小结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经验?板书设计8÷280÷2800÷218÷3180÷31800÷390÷354÷96×981÷97×921÷38×97×927÷36×75×840÷545÷5125÷2  378÷5  435÷7297÷4  469÷8  194÷6估算笔算教学反思第四课时课题笔算除法主备人朱国福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内容19页例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会一位数除法(被除数每一位商地数都能被除数整除)地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分小棒地过程理解合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地计算顺序和商地定位方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n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教学重点以表内除法的笔算、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口算基础上,进行一位数两位数(被除数每一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笔算除法教学难点着重帮助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再哪一位上面。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复习引入1.在() 里填上正确地数。60÷3=()9÷3=() 69÷3=()80÷2=()6÷2=() 86÷2=()在() 里填上正确地数。二、新课1.出示例1,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你会列式计算吗?2.说说你是怎样算的。3.如果用竖式计算你会吗?(教师巡视指导)4.让板书的学生说说理由。根据他的回答,同学们用小棒代替书,分一分。看看他这样计算与思考对吗?你会列式计算吗?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如果用竖式计算你会吗?\n5.有疑问吗?(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提出问题三、巩固练习第21页第2题。前两题学生独立完成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五、作业布置第21页1题。板书设计笔算除法21——2)424——22——0教学反思第五课时课题笔算除法主备人朱国福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内容20页例2\n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和每次余下的数要与下一位商的数合并造继续除的道理。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分钱币的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除到某一位时有余数,要把余数和后一位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的计算过程,从而明白算理。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准备口算(师出示口算练习题)学生进行口算二、新课1.出示例2: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树?2.如果学生猜对了:问你用什么方法猜得如此正确?如果学生猜得不正确: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正确计算出每班种多少棵树26。3.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然后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竖式计算过程。4.课本第20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思考回答学生计算思考独立完成\n展示学生作业。如果发现错误,请学生判断,并说明原因。5.小结:你觉得计算除数是一位数除法时要注意什么?三、巩固练习第21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五、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笔算除法26——2)524——1212——0教学反思第六课时\n课题笔算除法主备人朱国福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内容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二、过程与方法:学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解决问题。教学重点通过练习旨在巩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除的顺序和竖式的书写格式,练习时不但对学生计算步骤方法要充分重视,同时要培养学生书写正确、整齐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小黑板等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 基本练习1.口算:全体练习,同桌校对(小黑板出示)2.出示课本练习题。边做边思考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3.世界上的许多事物,它们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我们数学也不例外。请同学们看第21页第3题。算算、填填、说说每一组上下有什么联系。口算:全体练习,同桌校对边做边思考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算算、填填、说说每一组上下有什么联系。\n二、笔算练习1. 80÷5 68÷4  98÷7 864÷4 936÷2  696÷42.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出示小黑板练习题学生独立计算,比比谁做得又对又快。三、课堂小结说说今天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谈感想。四、作业布置第21页第4题。板书设计笔算除法80÷5 68÷4  98÷7864÷4 936÷2  696÷4教学反思\n第七课时课题笔算除法主备人朱国福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内容22页例3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理解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得最高位商得数不够商1,需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再除的算理。二、过程与方法:再经历一系列的计算练习后,感悟多位数除一位数的笔算步骤,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再合作交流中积极发表自己意见,同时学会倾听,并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概括一位数除三位数,被除数得最高位商得数不够商1,需要看被除数得前两位再除得算理与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最高位不够除的情况下如何计算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n一、引入1.口算(口算卡片)2.出示74×4=296  52×7=364296÷4= 364÷7=你能根据上面的乘法算式,很快地填写除下一个除法算式的商吗?你是怎么想的?3.出示284÷4=   350÷7=  16÷4=    14÷7=296÷4=   364÷7=边填边想这两题上下之间有什么联系?说说你的想法指名回答想一想联系二、新课1.出示例3。2.你能列式计算吗?学生说,教师板书。3.试一试:156÷34.计算。378÷6  算好后请你在四人小组交流以下问题:(1)被除数前一位2除以6不够商1,你是怎么处理的?(2)处理后得到的商你写在被除数的哪一位商?为什么?(3)接下来的商你又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集体订正\n 425÷5问:你发现了什么?强调:为什么每求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小结。指着例3与学生的板演提问:说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学生把每次除后余下的数余除数进行比较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156÷3  434÷8  605÷5  863÷72.计算。176÷2  456÷4381÷3  495÷5这4道题都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为什么有的商是两位数,而有的商是三位数?想想商的为数与被除数、除数有什么关系?三、课堂小结说说今天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谈感想。四、作业布置第18页6.7题。\n板书设计笔算除法39——6)23818——5854——4教学反思第八课时课题笔算除法主备人朱国福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内容第23页练习五1——8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多种形式地练习,提高计算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思考能力三、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教学重点通过对被除数是三位数以内,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练习,加深对除法从高位算起的方法教学难点被除数除于除数不够商1的除法算法,并让其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n教学准备小黑板等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基本练习1.听算20题乘除法练习题。2.课本第23页第一题。3.第23页第二题,看好,并用尺子连线。4.解决问题:在整个过程中要同时要求格式及书写的规范,然后认真检查除法竖式的正确与否,是否漏了单位等。5.“蚂蚁搬家”:设置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尽量的帮助蚂蚁抢运粮食过冬。6.先进行估算商是几位,然后再计算。第7.8题,是综合练习。要求学生综合应用乘数、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知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知识和分析、推理能力解答一席简单的实际问题。另外第7题的解法有多种,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完成听算给合适的题目涂上颜色。连线检查想出办法先估算商是几位,再计算。用不同的方法解答\n二、总结你们对被除数是三位数以内,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有什么看法?共同总结板书设计笔算除法257÷5=804÷6=183÷4=317÷2=教学反思第九课时课题除法的验算主备人朱国福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内容25页例4\n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观察、比较、沟通等活动中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能正确运用乘法对整除与带余数的除法进行验算三、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填写、思考等学生活动,感知乘、除法的关系。教学难点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来验算除法。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引入1.听算20题。2.通过观察比较初步得出验算方法。出示:18×6=108 108÷6=      46×7+3=325325÷7=     3.比较一下,上下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教师板书结论完成听算商×除数=被乘数商×除数+余数=被乘数二、新课1.验证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指板书问:是这样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出示例4。教师巡视指导。你们验证的结果怎样?2.验证带余数除法的方法。验证\n你是怎样验算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除数商的一种还可以:100-2=9898÷7=14)3.小结。说说除法验算的方法和验算时要注意的问题。完成做一做三、巩固练习1.课本第25页做一做。你们验算了吗?我们要养成自觉验算的良好习惯。2.课本第26页第3题。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把它分成题目要求的这两类?3.小结本节课所学。一般学生:算出结果再分类。好学生:看末尾。如果是0或5能被5整除,没有余数,反之带余数。板书设计除法的验算商×除数=被乘数商×除数+余数=被乘数教学反思第十课时课题除法的验算主备人朱国福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n教学内容26-27页第4—7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做练习,进一步熟练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二、过程与方法:边练习边观察,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创新的乐趣。三、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通过一位数整除三位数的基本练习课,巩固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教学准备小黑板等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计算找联系1.独立计算课本第27第5题。教师巡视看学生计算的方法。(有的同学做了27×5=135,直接就得出:135÷5=27)请做得快得同学介绍一下自己得方法。这个方法好吗?我们就用乘除之间得关系来计算。2.算一算,填一填课本第27页的第6题。二、多角度思考,填()里的数出示2()×4=104,你能在()里填正确的数吗?独立计算介绍自己的方法完成课本第27页的第6题。小组合作\n(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每组派代表说说你们的思考方法。二、熟练笔算方法1.判断课本第26页第3题商的余数。要指导自己判断是否正确,可用什么方法验证?下面我们来计算一下,看看它们商的为数与你判断的是否一致。再仔细观察以下,商的为数与什么有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板书:除数一位数被除数首位够除:商的位数=被除数的位数被除数首位不够除:商的位数=被除数的位数-12.27页第7题说一说学生汇报完成27页第7题板书设计除法的验算除数一位数,被除数首位够除:商的位数=被除数的位数被除数首位不够除:商的位数=被除数的位数-1教学反思\n第十一课时课题0的除法主备人朱国福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内容28页例5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有0的除法算法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图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计算方法。三、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0作为被除数时的意义及除数为0时的意思。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0作为被除数时的意义及除数为0时的意思。教学准备挂图等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导入我们在进行计算时,有时会遇到被除数是0的情况,那么这种情况下该怎么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二、新课1.出示例5。2.例5有四副图,逐一出现。先让学生讲讲他看到的图中故事。然后教师再旁白故事,设置情境。3.嵌入数学问题:(1)4个西瓜,师徒4人,平均每人吃几个?根据图的意思说一说生:4÷4=1\n(2)当猪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还能分到西瓜吗?引导学生想到:三人一个西瓜也没分到,怎样用算式表示呢?(3)设置另一情境:当零为除数时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由于这个内容不是小学时学到的,但为了让学生有个认识,所以可以略带一些,当0作为除数时,是没有意义的。写出:0÷3=0,并深刻领会其中的含意。说一说三、巩固练习0÷2  0÷4  0÷5  0÷560÷102384393  0÷100完成做一做四、作业布置完成本课配套练习板书设计0的除法0除以任何数都等于00不能做除数教学反思\n第十二课时课题商中0的除法主备人朱国福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内容29页例6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比较,弄清商中间与末尾的不同意义。二、过程与方法: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三、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学重点从“以学生为主体”这个观点出发,让学生讨论得出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不断理解乘除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小黑板等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导入1.出示103×3      你能算出积,并把它改写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算式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09÷3=103先算出103×3的积,再改写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n二、新课1.出示例6。怎样列式?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到的?其他同学会用竖式计算吗?(教师巡视,找典型问题以便反馈讲评。)指板演题,问为什么十位上要写0?再出示学生中的典型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教师引导小结:这题我们是怎样计算的?2.试一试。535÷5  618÷6   6015÷3指第3题问:为什么6015÷3上的中间会有两个0?3.出示   605÷8你会计算吗?验算一下自己对否,为什么商是70而不是7?4.计算  420÷3列出算式说一说学生讨论自由说指名回答验算独立完成三、练习1.第28页做一做2.第29页的第一题。完成练习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注意什么?共同小结\n板书设计商中有0的除法103×3309÷3420÷3教学反思第十三课时课题商中间有0的除法主备人朱国福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内容31页例7及做一做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二、过程与方法: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商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学重点被除数中间不够商1怎么办教学难点被除数中间不够商1怎么办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等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复习1.口算:32÷845÷563÷742÷654÷913÷4240÷830÷656÷845÷92.学生口算\n列竖式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760÷4  405÷23.被除数末尾或中间有0时怎么办?指名回答列竖式计算并说说方法说一说二、新课1.出示例7:星光小学83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天文馆,平均每批有多少人?(1)读题,想什么方法,为什么用除法?怎么列式?(2)832÷4=?(3)汇报:你是怎么算的?3÷4不够商1,怎么办?为什么要写0,不写行不行?还有没有不同的写法?(4)打开书31页,看看书上的两种写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2.做一做:615÷3  624÷6  218÷2  525÷53.判断对错33页,第2题(1)这些计算对吗?(2)集体订正4.读题自己列竖式算一算,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请两个学生板演。说一说⑴同桌任选一题列竖式计算,再同桌交换检查,说说算法。⑵请学生板演⑶集体订正把不对的改正过来。集体订正自由说\n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三、作业33页第1题完成作业板书设计商中间有0的除法星光小学83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天文馆,平均每批有多少人?832÷4=208(人)答:平均每批有208人。教学反思第十四课时课题0的除法主备人朱国福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内容32页例7的第二题及做一做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掌握被除数末尾不够商1的笔算方法二、过程与方法:掌握被除数末尾不够商1的笔算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被除数末尾不够商1的笔算方法\n教学难点掌握被除数末尾不够商1的笔算方法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等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导入1.5分钟口算练习2.列竖式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415÷3     280÷6口算列竖式计算并说一说二、新课1.出示例2:56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克隆鼠展览。平均每批有多少人?还剩几人?(1)全班读题,题目里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做什么方法?怎么列式?(2)562÷4,(3)汇报:你是怎么算的?2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为什么要商0,不写行吗?为什么?(4)全班口答2.做一做:631÷3  340÷2  704÷5  843÷6全班读题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再在四人小组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板演汇报⑴同桌任选两题列竖式计算,再同桌交换检查说说算法。⑵\n3.巩固: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传递了816米,平均每天传递了多少米?4.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请学生板演,说算法。⑶集体订正⑴独立完成后同桌说算法⑵集体订正自由说三、作业1.笔算517÷5  403÷8 262÷6  564÷72.33页第四题。完成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十五课时课题0的除法主备人朱国福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内容33页练习八5至8题\n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被除数中间或末尾不够除时要商0的笔算方法。二、过程与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三、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学重点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小黑板等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基本练习1.口算:30÷7  36÷8  68÷9  60÷744÷6  53÷8  27÷4  14÷32.出示题目:218÷2  704÷53.游戏:比比谁跑得最快700÷7  7200÷9 4000÷8  880÷4600÷2  5400÷6  5500÷5  390÷3完成口算列竖式计算,并从中选一题说说自己的算法独立完成\n二、强化练习1.643盆花平均放进5个花坛,每个花坛放多少盆,还剩几盆?2.3位老师带50名学生去参观植物园。怎样买票合算?   票 价成人10元学生6元团体6元读题,学生独立完成,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买票合算。⑵四人小组讨论:你是怎么想的⑶全班汇报。三、数学游戏1.每人从0-9的数字卡片中任意拿出4张,编成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题目。2.求出商和余数3.记下余数,作为自己的得分4.每人重复上面的三个步骤,继续玩,看谁先得20分5.思考:从这个游戏中你发现什么?完成游戏思考教学反思\n第十六课时课题整理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主备人朱国福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整理复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二、过程与方法:把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理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整理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小黑板等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1.请学生把书本从13页看到34页,看看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2.汇报: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看课本在四人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互相补充说一说\n二、练习1.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1)这块草地有一间教室那么大,它一天产生的氧气够3个人用,我们三年级有120人,要多少块这样的的草地?(2)丁晓林家到学校有450米,他每天上学大约走8分钟,他每分钟大约走多少米?(3)三年级的225名学生要乘5辆车去春游,如果每辆车坐的人一样多,每辆车应该坐多少人?2.读题后学生独立思考,这三道题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3.小组讨论: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4.汇报: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5.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把题目的意思弄明白在去做。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汇报三、巩固商的位数估算的结果准确值876÷3242÷4896÷8644÷7估算,看谁估的准。\n753÷5417÷6四、作业布置36页2.3题教学反思第十六课时课题整理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主备人朱国福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整理复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二、过程与方法:把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理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整理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小黑板等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复习1.估算:70÷8 44÷9 79÷2161÷2 344÷985÷4 51÷5 13÷2 46÷7  23÷32.解决问题:有完成估算独立完成\n62棵树,三年级5个班去植树,平均每个班种多少棵树?还剩几棵树?二、练习第4题:是四则运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练习。第4题采用竞赛计时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一种激励的氛围种提高计算能力。783÷6   584÷5824÷4   920÷8720÷3   204×3238+647  412—298第5题:提醒学生看清题意,逐以带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576÷3÷4      81×7÷9201+232—365399÷7+294672÷(2×3)(601—246)÷5第6题:是计算在解决问题种的应用。而这题需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练习时,要让学生独立读懂题意,会从图中找出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合理进行解答。独立完成独立完成、汇报对所列出的列式作出口头表达解释独立完成独立完成\n3元一根冰棍,30根冰棍装一箱,杨叔叔8箱冰棍4天就全卖完了,那么杨叔叔4天卖了多少钱?平均每天卖了多少根冰棍?独立完成三、作业布置36页2、3题教学反思第三单元统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38-45页。\n单元教材分析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教材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向学生介绍两种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两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含义。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统计图分析数据,了解统计图的作用和意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2.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单元训练重难点重点难点会看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并根据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n单元课时安排简单数据分析2课时平均数3课时第一课时课题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主备人陈晓玲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内容第38页例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绘制统计图。2.使学生初步经历简单的数据分析过程,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二、过程与方法:学生探索、交流画出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分析回答问题。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探究交流画出统计图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教学难点能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绘制统计图。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横向条形统计图。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导入新课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图意\n如果超市的王经理,现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还想知道下周该进些什么品牌的矿泉水。你有什么好办法?(统计)分析:从统计图上,你看到了什么?说说这个统计图与以前见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探究新知1、出示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2、它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3、根据统计表,你能完成下面这份统计图吗?4、学生讨论并说明如何完成统计图。5、提问:如果用横轴代表销售量,用纵轴代表不同的品牌,该怎样设计这样的统计图?6、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7、你能跟同学说说完成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1.回答问题,尝试完成统计图。2.讨论并说明。3.小组合作学习汇报交流讨论:如果下周要进货,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你能说说理由吗?小结在前几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会了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统计……让学生理解、体验统计的作用:1.展示数据2.科学预测、决策作用。小结\n巩固练习课本40页第一、第四题完成练习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有疑惑的地方?提问质疑。学生进行课堂总结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课题一种特殊的条形统计图主备人陈晓玲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内容第39页内容及练习十的部分习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理解起始格与其他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统计的价值。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教学难点感受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感受统计的价值。教学准备一些空白统计图、小黑板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n情境引入1.我们学校的老师非常关心我们同学们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同学们的体重,身高等,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年级同学的身高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明白?2.提问:你打算怎样完成这份统计图?1.思考交流2.学生根据统计表尝试完成条形统计图。讲授新课1.出示统计表和几个空白的条形统计图。姓名李明王芳赵兰刘玉李琴身高(厘米)141138139143142体重(千克)35333240362.如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小组学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较合适?3.出示教材上的统计图。(1)你能说说这个统计图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吗?(2)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3)这样画有什么好处?4.让学生按照例子把其他两个同学的条形补充完整。1.学生观察,讨论、汇报。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汇报。补充讨论。3.独立完成书上的统计图小组进行学习小结。\n5.学生讨论: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样的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6.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7.通过完成这一份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8.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把学生的身高、体重与正常值进行对比,找出哪些学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学生的体重超出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议。4.同桌交流、汇报\n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40页练习十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提问:条形统计图的第一格和其他格有什么不同?2.完成教材第41页练习十的第3题。教师:第一格表示90秒,后面的几个小格你想怎么标上数据,根据什么?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3.完成教科书第41页练习十的第4题。1.独立完成。2.汇报交流。3.讨论回答问题。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相关内容。教学反思第三课时课题平均数主备人陈晓玲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内容第43页例1,\n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上的意义。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求平均数的过程,理解平均数在统计上的作用。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求平均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重点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在统计上的意义。教学准备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进行1分钟跳绳比赛,并做好记录。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情境引入课前活动,提问质疑:1.老师拿出10根小棒“老师把这10根小棒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多少根?2.老师再拿出10根小棒“老师分给一人6根,另一人4根,平均每人分得多少根?学生讨论得出平均每人分得5根。3.质疑:这次平均每人分得5根,与第一次每人分得5根,一样吗?学完这节课你就会清楚了。(使学生产生平均分与平均数新旧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1.学生思考并回答。学习新知“3月5日是学雷锋日,三月是学雷锋月,雷锋叔叔乐于助人、勤俭节约。”1.出示例一\n某班一个小组四个学生收集废旧矿泉水瓶:小明15个,小丽11个,小兰12个,小红14个。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1)谁收集的最多?谁收集的最少?(2)四人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3)平均没人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3.理解平均的含义,怎样使四个同学收集的一样多?4.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瓶,小组合作,动脑动手操作,怎样使四个人收集的个数一样多?5.交流:(1)移多补少法(2)求平均数法14+12+11+15=5252÷4=13(个)6.小结:怎样求平均数?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的商7.联系生活、了解作用:学会了如何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那么在平时生活中你遇到过平均数吗?8.拓展提高:课前老师出的两道分小棒的题,你能说一说前后两个5,意思一样吗?(1)是把10根小棒平均分给2名同学,每人实实在在获得5根小棒,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分。(2)是把10根小棒分给2名同学,其中一人6根,另一人4根,平均每人分的5根,5是6、4的平均数。1.积极思考,回答问题。2.小组合作,探究交流。3.汇报4.小结5.拓展提高,理解平均分和平均数的区别。\n“平均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分意义不是完全一样的,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巩固练习1.课本练习一的第10.11.15题.1、完成教科书第44页练习十一的第1题。(1)请小组长拿出课前统计的本组同学的身高统计表。(2)老师要想知道哪个小组同学的身高高,由于我们每个组的人数不一样,我们不能比身高总数,那要比什么?(3)在计算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分工进行,算完以后把你们的平均身高填在表格的最后一栏中。(4)看到这些组的平均身高,你想说点什么?2.完成教科书第44页练习十一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1.对比数据,回答问题。2.计算完成练习。3.汇报交流。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相关内容。教学反思\n第四课时课题两种平均数据的对比主备人陈晓玲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内容第44页例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2.使学生认识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轰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重点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教学难点认识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准备课件投影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情境引入1.出示两个篮球队的身高统计表。2.如果两个篮球队进行身高比较,你认为哪个队队员身高高些?王强是欢乐队中最高的队员,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个信息就下结论欢乐队总体身高比开心队高吗?为什么?1.思考并回答问题。讲授新课1.让学生自己进行平均数计算。2.提问:(1)142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欢乐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1.计算平均数。2.思考回答问题\n(2)144厘米表示什么?它是指开心队某个队员的身高吗?3.你能告诉我们两个队的总体身高比较情况吗?虽然欢乐队中的王强是两个队中最高的,但欢乐队的总体身高情况不如开心队,体会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总体情况的一个很好的统计量。1.拓展提问:看到你们这么勤奋好学,又学得那么有水平。老师今天也特别高兴,我相信你们以后会发现和自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其实“平均数“的知识还有很多,在生活实际中应用也很广,你们回忆得起来吗?对我们上课的评分,也可以来比较,哪一周课堂得分高、哪一周课堂得分低?我们也可以进行比较出示上两周课堂评分。第一周第二周[板书:100分 98][板书:  99分  99][板书:   98分  99][板书:  100分   100][板书:   96分  98][板书:   98分  100]你们认为那一周的课堂效率高呢?3.比较总结,汇报交流。4.计算平均数,比较并回答问题。巩固练习统计你们小组每个人的身高,计算平均身高,并比一比。\n教学反思第五课时课题练习主备人陈晓玲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内容练习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2.懂得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二、过程与方法:独立思考完成练习,巩固知识。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学练习题。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复习1.怎样求平均数?2.平均数有什么意义?回答问题练习1.完成教材44页第一题(1)分组统计各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2)计算平均数(3)分析比较。1.统计数据,完成练习。\n2.完成教材45页第四题。(1)分析题意,看懂统计图。(2)分析数据,回答问题:已种饼干销售量越来越大的原因。(3)从统计图中你还能得出什么信息?3.完成课本45页第五题。(1)读懂题意。(2)计算每天行走的路程,填入表格。(3)计算每天平均行走的路程。2.分析统计数据数据,计算。3.回答问题。4.认真读题,计算并填好表格。巩固练习上图是李芳家下半年用水量统计图,请根据上图判断以下信息正误。对的画“√”,错的画“×”。1.李芳家8月份用水量最少,11月份用水量最多。2.李芳家下半年各月用水量均不相同。   3.李芳家下半年各月用水量最多相差5000千克。4.李芳家第三季度用水量是20吨。      5.李芳家下半年一共用水47吨。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交流汇报。\n课堂小结同学们,整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没有什么问题?学生进行课堂总结作业完成练习册相关内容教学反思第四单元年、月、日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46-57页。单元教材分析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单元就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2.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二、过程与方法:练习生活实际,认识年、月、日和24时记时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珍惜时间的观念单元训练重难点\n重点难点时间单位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计算经过的时间单元课时安排年、月、日2课时24时记时法2课时实践活动2课时第一课时课题年、月、日主备人陈晓玲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促进思维的发展。二、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年、月、日的知识。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促进思维的发展。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教学难点计算一年内有多少日。教学准备年历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复习引入1.复习口答:1.指名学生回答。\n2小时=( )分  60秒=( )分60分=( )小时    1星期=( )天3分=( )秒     4星期=( )天2.提问引入:我们以前学过了一些时间单位,如小时、分、秒,谁知道还有哪些时间单位?引入年、月、日,并板书课题。问:谁知道一年有几个月?2.思考问题,回答。学习新知1.认识年历。师生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年历。(1)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吗?各有几天?(2)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二月有多少天?2.认识平年和闰年。(1)提问:二月有多少天?一定是28天吗?(2)出示不同年历观察并回答问题。3.闰年的来历及算法(1)来历:经过科学家的测定,地球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大约是355天6小时。一年以1.观察年历,回答问题。2.认识平年闰年及它们的区别。\n365天计算比较简便,这样一年少算了大约6小时,四年就少算了大约24小时,即一天。因此,每四年就要增加一天,增加这一天的那一年便是闰年。又因为4年中大的少算的24小时实际上并不是24小时,如果长年累月也要造成误差,所以遇到整百年一般不闰,必须是400年的倍数才是闰年。(2)算法:用公历年份除以4能整除的是闰年。如1984、1988、1992年都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4.大月和小月(1)习惯上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2)有什么好办法能较快地记住各月有多少天?介绍用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3)引导学生小结:大月(31天)有:1、3、5、7、8、10、12,小月(30天)有:4、6、9、11月,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5.学会计算全年天数。小结:平年365天,闰年366天。3.了解闰年的来历及怎样判断平年和闰年。4.认识大月和小月,学会用自己的拳头区分大月和小月5.根据前面所学大月、小月的知识,计算一年有多少天。巩固新知1.下列年份中,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1605 1840  1902 194419552100  1976  1987  1994   2400独立完成后汇报。\n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设计年、月、日一年:12个月大月:1、3、5、7、8、10、12﹙31天﹚小月:4、6、9、11﹙30天﹚二月:28天或29天         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相关内容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课题练习主备人陈晓玲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注意学困生的辅导。二、过程与方法:总结归纳,完成练习题,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注意平、润年的判断方法。教学难点注意平、润年的判断方法。教学准备练习题\n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复习引入1.归纳时间单位表。(1)教师出示时间单位表。(2)提问:①我们已学过哪些时间单位?②一年有几个月?每月31日的有哪几个月?每且30日的呢?③平年二月多少日?闰年二月呢?④一日几小时?一小时几分?一分几秒?(3)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把上表填完整。2.复习闰年平年的判断方法:判断下列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1230 1338 1978 19793.3年=( )个月   120小时=( )日1.归纳总结,回顾旧知。2.说一说怎样判断平年、闰年,然后完成练习。3,提升拓展,完成练习。\n探究新知1、填空闰年有( )天,平年有( )天。1900年的二月有(  )连线:闰年   平年1800 1267 19451949 19642、解决问题:(1)小明今年12岁了,但他只过了两个生日,那他是那年出生的?(2)学校的棕榈树是1990年1月1日种下的,那到2003年的1月1日一共长了多少天?(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10月1日是多少周年?1.独立完成练习。2.汇报交流。巩固练习完成课本51页第五题。独立完成。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教学反思第三课时课题24时记时法主备人陈晓玲\n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会进行两种记时法的转换。2.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二、过程与方法:经历24时记时法的认识,明白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和区别。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难点理解时间与时刻的区别。教学准备钟面模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情境引入1.引入、揭题。让学生看课本52页图: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21:00表示几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计时法。板书:24时计时法1.观察图片,自主思考,回答问题。学习新知1.出示钟面,提问:(1)我们的钟面时针一周要几小时?那一天要转几周?(2)那一天一共有几个小时呢?1.观察钟面,回答问题,提高认识。\n(3)小结:所以我们把从0到24时的计时方法叫做24时计时法。2.24时记时法早上从1时到12时就用1——12时来表示。但时从中午12时开始,下午1时我们用24时计时法又该怎么表示呢?同学们讨论一下?那下午2时用24时计时法又怎么表示呢3.小结方法:同学们怎么样很快的知道我们通常习惯的表示时间的方式,改成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下午以后的时间只要用12加上我们通常说的几时就可以得到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间比如:晚上9时 就用12+9=21 所以就时21时。4.教学例3(1)学生读懂题意:下午2.认识24时记时法,学会两种记时法的转换。3.小结\n2时40分从北京坐火车,17时45分到达石家庄。路上用了多少时间?(2)学生讨论。(3)汇报:你是怎么计算的?(4)师生共同总结:4.分析读懂例3题意,讨论完成练习。巩固练习1.抢答比赛:老师说时间学生说24时计时法表示。2.完成课本P53页做一做1,抢答2.独立完成练习3.汇报交流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要我们肯动脑、动手,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板书设计24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上午8时下午3时晚上8时24时计时法:8时15时20时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相关内容。教学反思\n第四课时课题练习课主备人陈晓玲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让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24时记时法,并能准确的计算出一天内经过的时间。二、过程与方法理解时间与时刻的意义,体会经过的时间。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学会计算经过的时间教学难点学会计算经过的时间教学准备钟面模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复习引入1.说说用24时计时法怎样表示以下的时间:上午8时,11时,下午3时、5时,晚上10时2.和平街新设一个邮筒,每天需要在邮筒里取出3次信,早上8时30分第一次取信,以后每隔4小时取一次信,请你标出每次取信的时间。1.独立思考,指名回答问题。2.认真思考独立完成2题。学习新知1.时间和时刻的区别:时刻:指某一特定的时间点(某一瞬间)时间:某一时刻到另一时刻的间隔(时间段)1.区分时刻和时间,说一说你的理解。\n1.练习题:(1)春雷画展每天的开放时间是8:00——17:00,这个画展每天展出多长时间?(2)看图填空(图在课本55页)春风饭店晚上的营业时间是从午到晚上。一天共营业多长时间?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洋洋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她一共睡了( )小时。课外小组14:30开始活动,经过1小时20分结束,结束时间是()(4)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比赛什么时候结束?2.独立思考,完成练习。3.汇报交流4.小结巩固练习1.你知道妈妈几时上班,几时下班?你能算算妈妈一天工作多长时间吗?2.你每天几时上学?几时放学?你一天呆在学校有多长时间?学生交流后独立解决问题。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谈收获。作业布置课本第55页第6题。\n教学反思第五课时、第六课时课题制作年历主备人陈晓玲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制作年历的数学活动过程中,巩固关于年、月、日的知识,掌握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二、过程与方法动手实践,探究学习。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年历制作过程中,体验年历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借鉴、资源共享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学会制作年历教学难点学会制作年历教学准备剪刀、白纸,贴画等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n情境导入我们学习了年、月、日的知识,现在请大家自己动手制作年历,你感兴趣吗?1.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年、月、日的那些知识?2.展示收集的年历,做简单介绍。1.回顾本单元知识要点。2.介绍收集的年历。探究新知1.准备:(1)要制作一个年历有哪些步骤呢?(2)总结:要确定1月1日是星期几。休息日和一些节日要用其他颜色标出。(3)分组(4)如何布局,如何分工。2.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年历,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交流,说说制作过程。4.作品展示、评价。那组的作品好?好在什么地方?1.准备工具、知识准备。2.动手制作年历。3.汇报交流,说说制作过程。4.作品展示、评价。巩固练习自己思考制作2014年年历独立完成,交流汇报。小结全课说一说制作年历的过程和你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小结教学反思\n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8-69页。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二、过程与方法: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培养探索新知、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合作中交流、学习。单元训练重难点重点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n单元课时安排口算乘法3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4课时整理复习1课时单元测试2课时第一课时课题口算乘法主备人陈晓玲授课班级四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正确计算的习惯,能正确、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二、过程与方法:掌握口算方法,熟练计算。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口算的能力和认真口算的习惯。教学重点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教学难点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教学准备挂图、口算卡片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n复习回顾1.口算下面各题:40×4=  60×5= 30×3=300×7=  200×8=12×4=   24×2=   13×3=   32×3=  11×5=2.说一说30×4、300×7、12×4的口算方法。1.完成计算2.思考,回答问题。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1)仔细观察例1图(2)请学生提出问题。(3)从学生回答中选择例1的两个问题: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2.探讨口算方法。(1)引出算式:300×10=  300×30=(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4)评价。1.观察图片,回答问题。2.交流计算方法,自己列出算式3.独立完成口算,交流汇报结果4.解决问题\n3.尝试解决问题。(1)请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其余的问题。如: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2)组织交流。4.探讨新的口算方法。(1)出示计算题42×10    23×30   14×200(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5.小结:整十数乘整十数,口算是采用把整十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这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再在所得的积后面添上几个0。5.完成计算,交流评价结果。6.小结巩固新知1.游戏。(完成教科书第60页的练习十四第2题)贴出香蕉摘下来。最后,比一比哪一组摘的香蕉多。2.教材第60页的练习十四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在学生完成后,请几位说一说这一道题解题过程和结果。3.教材第60页的练习十四第4题。1.学生独立完成2.汇报交流结果3.小结\n(1)让学生独立完成前一个问题。然后教师讲评。(2)第2个问题要我们求什么?要求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知道邮递员一天的工作时间。邮递员每分钟行100米,那2小时大约行多少千米?如何解答这一道题,请同学们以4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一下。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了什么?作业布置练习十四5、6题。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课题估算主备人陈晓玲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估算方法,学会根据具体情境进行合理估算。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估算步骤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能正确进行口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思维条理化。2.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淀数学意识;人人参与口算,使学生佯称积极动脑、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n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乘法估算的算理教学准备课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复习引入1、口算下面各题:40×10= 60×20= 30×40=   300×70= 200×80=12×400= 240×2=  130×3=  30×3=   11×50=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32  18   687 295  358  423.估算:198×4=    305×6=485×3=   182×5=1.完成口算,指名板演,看谁算的又对又快。2.求近似数,指名说一说。3.完成估算,注意照顾学困生。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2的主体图。引导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叙述一下主体图向我们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师里的哪些信息?2.教学例题2。1.观察主题图,获取相关信息。\n教师:根据画面的内容,口头编一道应用题。出示例题2:多媒体教室一共有18排,每排22个座位,现在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1)教师:这一道题只要我们判断多媒体教师能否坐得下350名同学,因此不用大家计算,只要估一估就可以了,大家想应什么方法估算?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2)汇报: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方法一:18≈2022≈2020×20=40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方法二:18≈2022×20=44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方法三:22≈2018×20=36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2.分析题意,口头编出应用题。3.理解题意,列出算式4.交流讨论,完成计算5.汇报算法,分享信息。\n小结:大家根据已学在估算知识,想出了三种方法,通过这一道我们知道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3)总结出估算的方法: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6.小结算法,巩固知识。7.总结。巩固练习完成教材38页“做一做”(1)请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有一本书,它其中的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2)组织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1.交流算法,理解算理。2.独立完成计算。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作业布置练习十四第10题。教学反思第三课时课题口算练习主备人陈晓玲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n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估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2.通过估算步骤的推导,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能正确进行口算,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促进思维条理化。二、过程与方法:理解估算算理,熟练口算。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形式多样的练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淀数学意识;人人参与口算,使学生佯称积极动脑、认真口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估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教学难点理解估算算理,熟练口算。教学准备口算、估算卡片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导入复习1.学生回顾上两节课学习的内容。2.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50×10= 70×20= 40×40=  500×70= 600×80=12×300= 130×2= 90×3=11×30=40×80=3.听算练习:40×10=  30×20=1.回顾上节课内容,指名说一说。2.口算练习3.估算练习\n30×50=   300×10=300×80=22×40= 330×2=  120×3= 30×6=  10×50=4、估算:42×11=  68×10=32×47=26×18=45×17=    36×21=练习体验1、练习十四第7题。(1)出示统计表,提出问题。(2)学生独立完成。(3)全班交流。2、练习十四第8题。(1)理解题意。(2)小组合作,收集估算所需要的数据,估算结果。(3)全班交流。3、练习十四第11题。(1)指导看图,弄清题意。(2)独立完成。(3)组织交流。1.四人小组互相说说是怎样估算的?有多少种估算的方法?2.学生仔细读题,理解题目意思,并弄明白两个问题的不同。同桌合作完成,集体讲评。3先列出算式,想一想,是求近似值还是准确的值?该怎样解决?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n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相关内容。教学反思第四课时课题笔算乘法(不进位)主备人陈晓玲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过程与方法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探究过程,明白算理。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教学准备课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复习引入1、计算提问: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哪一位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2、口算27×20=82×40=1.回顾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算法,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2.口算练习,看谁算的又对又快。\n52×60=12×90=18×30=24×50=19×70=53×20=3.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口算的。3.思考,带着问题进入新内容的学习。\n探究新知1、出示教科书第62页的例题1。(1)出示主体图,根据画面内容,口头编一道题例题1:妈妈到书店买了一套书,共12本,每本24元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要求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该怎样列式?2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提问:谁能把24乘12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呢?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3)交流合作,探究算法。方法一: 24×10=240 24×2=48240+48=288  方法二:2 4× 1 248 ……24×2的积2 4 ……24×1的积2 8 8(4)提问:哪种方法更简便?2.议一议: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3.引导小结,归纳笔算方法。1.分析题目,理解题意。2.交流合作,探究计算方法。3.汇报结果并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4.归纳算法\n\n巩固练习完成教科书第63页的做一做。(1)先看23×12,提问,两个因数分别是多少?69是用哪位数与第一个因数相撤的积,下一步应该用哪位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出的积是多少?23乘13得多少?(2)其余的题目独立完成,要求列竖式,最后教师讲评。独立完成全班汇报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谈收获。板书设计笔算乘法24×12=方法一:方法二: 2 424×10=240 ×1 224×2=4848 ……24×2的积240+48=288  2 4 ……24×10的积(个位的0不写)2 8 8作业布置课本第43页第1、2题。\n教学反思第五课时课题笔算乘法练习课主备人陈晓玲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能解决用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熟练计算方法,学会解决实际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熟练计算方法,学会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n复习引入1.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2.口算练习:60×20=  80×20= 60×40= 300×70=  30×80=12×40=  330×2= 240×2=  60×3=  3.笔算:39×11=   31×31=    23×33=22×24=   12×41=    21×32=1.回顾上节课内容。2.口算,看谁算的又对又快。3.笔算,指名板演。探究新知1.计算:21×32,要求学生列竖式计算提问: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第一步先算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第三步再算什么?提问:42表示什么?竖式中,63表示什么?2.用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3.看谁算的快完成教科书第64页练习十五的第2题。学生完成后,教师讲评,重点要让学生说出计算的过程。4.完成教材64页的第3题根据画面内容,把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找出来,并想一想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羽毛球,该怎样列式?12×141.完成计算并回答问题,理解乘法运算的算理。2.独立完成练习题。3.汇报交流。\n5.完成教材64页的第4题。自己分析画面内容,根据题目的问题,列式解答。小结说一说,怎样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总结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相关内容。教学反思第六课时课题笔算乘法(进位)主备人陈晓玲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二、过程与方法: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算理的探究过程。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2.培养认真细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n教学难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复习引入1.口算14×40=30×24=12×20=50×24=20×90=37×100=500×10=36×30=19×20=80×20=91×20=35×40=2.列竖式计算24×1278×1133×2119×9提问:前三道题和最后一道题有什么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1.口算,看谁算的又对又快。2.乘法计算练习,指名板演。3.订正,回答问题。\n讲授新知1.课件呈现下围棋画面,介绍有关围棋赛的事例(或战绩)。放大棋盘,让学生观察棋盘结构。使学生了解到:围棋的棋盘面由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接着,把棋子放在纵横线的交叉点上,引出问题:“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请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19×19。2.怎样计算19×19。3.组织交流。4.师生评议。(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3)重点评议笔算。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1.观察课件的围棋棋盘结构,思考并回答问题。2.分析并列出算式。3.交流讨论,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4.小结算法。巩固练习完成课本65页做一做指名板演完成练习。小结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n教学反思第七课时课题乘法练习课主备人陈晓玲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2.能解决用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笔算乘法,理解算理,并学会运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n复习引入巩固练习1.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2.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40×20=  60×20=  80×40=  400×70=  12×30=12×40=  44×20=  230×2=  70×3=   11×400=3.笔算练习(进位与不进位的对比):23×31=    33×31=    43×12=    11×25=23×34=    54×13=    39×27=    17×28=1.完成教科书第67页练习十六的第5题。让学生用竖式的方法独立完成,然后教师讲评,讲讲时要提醒学生哪一位上满几十要想前一位进几。2..完成教科书第67页练习十六的第7、8题。让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讲评时要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计算的过程。1.回顾上节课内容。2.口算练习,看谁算的又对又快。3.笔算练习,指名板4.集体订正,对容易出现的问题重点强调。1.指名板演,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后,集体订正。2.完成练习。(1)学生独立读题,读懂题意后列出算式。(2)计算(3)订正讲解。\n提醒:第8题,求的是56套明信片共卖多少钱?和每套明信片有12张,有没有联系?要让学生分析出每套12张是一个多余的条件。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相关内容。教学反思第八课时课题整理复习主备人陈晓玲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n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把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概括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整理总结,查漏补缺,全面把握本单元知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全面总结本单元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整理概括能力。教学重点总结归纳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复习回顾1.请学生把书本从58页看到69页,看看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2.在四人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互相补充。3.汇报: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1.认真看一遍本单元知识点,总结回顾。2.讨论交流3.汇报总结练习1.口算练习:20×60=    90×30=   80×80= 15×20=700×30=    80×40=   50×70=   400×20=2.估算练习:1.开火车,口算练习。2.估算,指名板演,关注学困生。\n42×18≈   39×11≈   57×28≈  42×12≈   3.笔算:26×33=37×56=19×46=21×33=26×66=42×31=4.解决问题:练习十七(3、4)(1)读题后学生独立思考,这两道题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2)小组讨论:你选择什么方法做,为什么?(3)汇报: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4)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把题目的意思弄明白在去做。1.笔算,指名板演,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4.认真读题后,列式计算。全课小结1、在这一单元中你学会了什么?2、给自己这个单元的学习态度和收获作个评价。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相关内容。\n教学反思第九课时第十课时课题单元检测主备人陈晓玲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测试习题一、   填空。(18分)1、84×23的积是(  )位数,最高位是()位。2、32×30的积是32×()的积的10倍。3、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  )位数,也可能是(  )位数。4、34的26倍是(  ),270是9的(  )倍。5、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的差是(  )。6、46×35的积的最高位是(  )位,26×45的积有(  )位数。7、□5×21,当□里填(  )时,这个算式的积是三位数,要是积是四位数,□里可以填(  )。8、在○里填上“>”、“<”或“=”。27×33○2053       66×68○67×67       7×223○45×325时○500分        100厘米○10分米     131×4○139×5二、我是小法官,错对由我判。(8分)1、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大于两个数相加的和。    (  )2、32个24的和是多少?列式为32+24            (  )3、48乘50末尾只有1和0.                      (  )4、72×31可以读作72乘31或31乘72 。           (  )5、6个35再加上20个35,可列式为35×26 。   (  )6、一个乘数末尾没有0,积的末尾也一定没有0 。    (  )7、50×48的积与50×6×8的积相同。           (  \n)8、54×24=4526                                   (  )三、精挑细选。(14分) 1、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10倍,积()。A.缩小10倍       B.不变       C.扩大10倍2、在计算(14+16)×30时,要先算()法,再算()法。A.加           B.乘            C.无先后次序3、下面算式中,积的末尾只有两个0的算式是()。A.50×20        B.35×40          C.52×404、如果□是○的15倍,下面哪个算式是对的?()A.○÷15=□      B.○×15=□       C.□×15=○5、一个坏了的水龙头每分要白白流掉65克水,1时浪费掉()克水。A.650   B.65       C.39006、一架飞机每分飞行21千米,每时飞行()千米。A.210    B.226  C.12607、()×27<730.A.27  B.28    C.29四、计算大本营(30分)1.快速口算。(10分)20×5=30×6=4×70=100×5=   10×60=3×200=3×200= 500×3=100×6= 42×20=23×2=12×3=7×11=5×60=16×5=50×4=22×3= 15×3=20×100=   3×40=2.估算。(4分)32×70≈ 48×19≈  21×51≈ 28×42≈   3.列竖式计算。(16分)46×48= 25×12=   13×42= 35×12=\n26×77=15×28=76×14=38×18=  五、解决问题。(30分)1、一个果园里栽了25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12倍。这个果园一共栽了多少棵梨树? 2、商店的粉笔每箱40元,学校买了20箱,一共需要多少钱?   3、蔬菜组运来15车黄瓜,每车70袋,一共运来黄瓜多少袋?   4、王叔叔家养鸭54只,养鸡的只数是养鸭的13倍,王叔叔家养鸡和养鸭一共多少只?5、去年植树节三年级同学上午种树14行,下午种树13行,平均每行种28棵树,三年级同学一共种树多少棵?  6、三(2)班有6个小组,每组8人,每人种向日葵16棵.三(2)班一共种向日葵多少棵?测后反思\n第六单元面积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70-87页。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n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二、过程与方法1.变概念的机械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2.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3.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探究学习,主动获取结论。4.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增强能力。2.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单元训练重难点重点难点\n1.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1.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单元课时安排面积和面积单位2课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3课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课时公顷、平方千米1课时单元测试2课时第一课时\n课题面积与面积单位主备人陈晓玲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内容面积与面积单位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在操作探究中,使学生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正确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概念。二、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教学难点形成正确的“面积单位”概念教学准备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单位模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情境导入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个新的知识--面积和面积单位。首先老师先提几个问题:1.黑板和电视机的屏幕哪个大些?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认识和实物进行思考并回答问题。\n2.数学课本和练习册的封面,哪个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一、建立面积概念1.物体表面的大小(1)大作文本、生字本的封面、本的底面,他们都是本的面。大作文本和生字本的封面那个大?你怎么知道?(2)(出示两片叶子)谁能摸摸他们的面在哪?观察、重叠(3)课桌与刚才那些面比,谁的面的?谁的面小?(4)课桌面、作业本面、树叶面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5)物体表面有的有小,物体表面比较大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大,物体表面比较小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小。2。平面图形的大小(1)(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这些都是平面封闭图形,他们的大小指的是他们的那部分?(2)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封闭图形的面积。3.概括面积意义谁能说说什么是面积?1.摸一摸他们的面在哪?2.比一比,那片叶子的面比较大?你怎么比的?3.谁还能举例说说那是物体的表面?4.总结:面积的的概念。5.怎样比较两个面积的大小。\n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二、认识面积单位1.设疑(1)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面积相同),让学生体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难以比较他们的大小。(2)数格比较大小2.认识面积单位,小组讨论探究。3.汇报学习收获,得出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规定,形成大小概念。4.找一找,在我们周围那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6.探究学习常用面积单位7.认识面积单位巩固练习1.完成74页的做一做。教师做适时指导。2.完成练习十八的第1题。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评价。2.汇报总结。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作业布置自己做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n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课题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主备人陈晓玲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内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比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概念。2.通过观察、比较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二、过程与方法:动手操作,感受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合作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教学难点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教学准备常用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模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创设情境以旧引新1.上一节课,我们都学到了哪些面积单位?它们时多大?你能用手势来分别表示它们大约有多大吗?1.学生动手比一比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n2.我们学过的常用的长度有哪些,它们是多长?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常用的面积单位:厘米、分米、米。2.回顾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大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大小(1)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体验1厘米是指线段的长度,1平方厘米是指图形表面的大小,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2)观察、比较课本第74页例1图形,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3.谁能说说1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区别?1.看一看,摸一摸感受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区别。2.学生自己先在纸上画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然后同桌互相比较,交流自己的想法。3.请生学生用手势比划1米和1平方米。\n拓展应用1.正确选择用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1)测量跳绳有多长用什么单位?(2)测量数学课本用什么单位?测量它的宽呢?测量它的周长呢?(3)测量教室地面有多大用什么做单位?(4)测量讲台桌有多高用什么单位?2、课本第76页第4题。1.独立完成,选择正确的单位。2.独立完成,全班订正。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相关内容。教学反思第三课时课题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主备人陈晓玲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内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参与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二、过程与方法:在学生实际操作,抽象概括,得出一般结论中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n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每人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复习引入1.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出示长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2.面积和面积单位(1)什么是面积?(2)同桌合作,动手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3)汇报结果1.思考问题,说一说。2.在桌子上用1平方厘米面积单位摆一摆。讲授新知1.导入上面用面积单位测量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但要测量黑板、草场或更大的地面面积,使用面积单位一排一排的实际测量行吗?今天就寻找一个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规律,推导出计算公式。2.猜想请仔细观察刚才摆的面积单位,沿长边摆了几个?长是多少?沿宽边摆了几个?宽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长的厘米数×宽的厘米数=长方形面积3.验证、概括(1)长方形的面积=长×宽1.思考课题,进入新课学习。2.同桌合作,完成课本第77页例2的3.观察比较,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4.\n(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要用公式计算长方形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巩固练习1.课本81页10启发学生看表发现,面积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越接近,周长就越短,当长和宽相等时,周长最短。2.学生按题目要求,自己准备图形剪一剪,观察、计算、比较三种不同减法,剩下部分的面积相同,周长不等。第一种情况周长与原正方形周长相等,后两种情况的周长都比原正方形长,增加了哪几段?1.学生读题,理解题目要求后独立完成2.剪一剪,观察、计算课堂小结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设板书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相关内容。教学反思第四课时课题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应用主备人陈晓玲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教材78页例3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使用公式求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n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明确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和周长计算的区别。二、过程与方法熟练面积公式,并学习运用解决实际问题。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正确应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教学难点学会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模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复习引入1.用红色涂下面图形的面积,用蓝色涂出周长。  2.长方形周长= 正方形周长=长方形面积= 正方形面积=3.给第1题的长方形、正方形各边标出长度,让学生计算面积和周长。1.涂一涂,区分面积和周长的意义。2.指名学生说一说公式。3.运用面积公式,计算图形的面积,进一步熟练面积公式。学习新知1.出示例3(1)学生尝试完成。(2)交流方法你从题里发现那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求这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其实就是求什么?2.练一练:教材78页“做一做”。1.认真读题、看图,理解题意。2.摸一摸,算一算。3.小组内交流讨论,交流结果。\n(1)摸摸数学课本的面积,请你估计一下它的面积是多少?(2)摸摸数学课本的周长,请你估计一下它的周长是多少?(3)请测量并计算它的面积和周长。3.讨论交流: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1)小组讨论;(2)全班交流:意义不同、计量单位不同、计算方法不同。巩固练习1.练习十九第4题。(1)先估计面积,然后动手测量并计算面积。(2)全班交流想法。(3)要求它的周长怎么办?2.练习十九第5题。学生先估计,然后测量并求它的周长和面积,全班交流。1.估一估,求出面积,全班交流。2.估一估,测量图形长度,独立完成求面积和周长。课堂小结同学们,你觉得这节课里你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学反思第五课时课题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练习主备人陈晓玲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内容练习十九练习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n1.能正确使用公式求长方形、正方形面积。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明确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和周长计算的区别。二、过程与方法熟练面积公式,并学习运用解决实际问题。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正确应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教学难点学会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模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复习引入1.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2.涂一涂、算一算:用不同的颜色涂出下面每个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并算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单位:厘米) 5243.比一比:通过第2题的计算,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1.涂一涂,区分面积和周长的意义。2.指名学生说一说公式并独立完成计算。3.说一说,周长和面积有什么区别?。\n学习新知1.教材练习十九第8题。(1)学生动手剪一剪,然后求面积。(2)交流方法:你从题里发现了什么?怎样求剩下部分的面积?2.教材练习十九第9题。(1)小组议一议:要求面积先要求什么?怎样求边长?3.探索发现:教材练习十九第10题。(1)小组合作,画出长方形并填表。(2)分析比较,发现规律:面积相等的长方形,长和宽越接近,周长就越短,当长和宽相等时,周长最短。4.教材练习十九第11题。(1)学生按题目要求,自己准备图形剪一剪,观察、计算。(2)比较三种不同剪法,发现问题:剩下部分的面积相同,周长不等。第一种情况周长与原正方形周长相等,后两种情况的长都比原正方形长,增加了多少?1.认真读题、看图,理解题意。2.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3.说一说:通过计算,你知道了什么?4.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体会面积的计算方法。课堂小结同学们,你觉得这节课里你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学反思\n第六课时课题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主备人陈晓玲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内容课本第82、83页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2.指导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面积单位间简单的换算。二、过程与方法探究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进一步体验面积单位的大小。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概括能力。教学重点探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教学难点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教学准备课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复习引入1.填空3米=(   )分米     (   )厘米=5分米米、分米和厘米是长度单位,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2.引入新课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1.指名回答,知道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2.思考,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n学习新知1.探究例4(1)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2)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一共是多少个小正方形?面积是多少?(3)你发现了什么?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2.讨论,1平方米=多少平方分米?板书: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3、。小结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是多少?4.换算3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5平方分米300平方分米=(  )平方米强调:换算面积单位名数时,需要先弄清两个面积单位那个大。1.小组交流,指名回答,汇报。2.独立阅读课本第83页内容,交流体会:你是怎么想的?仿照课本,把思考过程也写下来3.小结4.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巩固练习1.选择正确的答案的字母填在(     )里。(1)正方形边长40厘米,它的面积是(        )。A、160平方厘米  B、1600平方厘米 C、16平方分米(2)长方形长2米,宽4分米,面积是(     )A、48平方米 B、80米     C、80平方分米2.课本第85页第1题独立完成练习后全班集体订正。\n课堂小结同学们,你觉得这节课里你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教学反思第七课时课题公顷、平方千米主备人陈晓玲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教材84页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土地面积单位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2.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二、过程与方法: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教学准备课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复习引入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2.用手势表示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1.指名回答2.用手势表示学习新知1.引入同学们都到过我们美丽的武威文化广场吗?它有多大你知道吗?1.估计一下,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n(同学们会朝很大的数量去猜想)告诉学生:它的面积约是29000平方米,这个数量很大。所以在测量土地面积时,常常要用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2.体验(1)汇报强调: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边长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干米。(2)实际感受说明,100块这样大的土地就是1公顷。100个1公顷就是1平方千米。3.了解生活中的相关知识。阅读“生活中的数学”。4.换算5平方千米=(  )公顷     800公顷=(   )平方米2.同桌交流自己的收获。3.到操场量出边长时10米的正方形土地,让同学们手拉手,围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四周看一看。5.四人小组先了解课本中的“生活中的数学”,再互相说说你在那见过1公顷、1平方千米。巩固练习1、课本85页第2题2、课本第86页第4题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订正。3.小结,交流体会。课堂小结同学们,你觉得这节课里你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板书设计公顷、平方千米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n100个1公顷就是1平方千米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教学反思第八课时、第九课时课题第六单元测试题主备人陈晓玲授课班级四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测试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意义,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正确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准确地进行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改写。3.引导学生探索有关面积相关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测试内容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400平方分米=()平方米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3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300公顷=()平方千米4公顷=()平方米2平方千米=()公顷2、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一张桌子长90()一棵大树高10()手表表面面积大约是6()一间教室的面积约是50()东莞市的总面积约为2400()东莞市中心广场有“亚洲第一广场”之称,面积约102()。3、一个长方形的长是9分米,比宽长4分米,它的面积是(\n)。4、有2个一样大小的长方形,长8分米,宽4分米。如把它们拼成一个正方形,它的周长是();如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一、判断题。(10分)1、7公顷=700平方米()2、用4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3、边长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4、用长12米的铁丝围成的长方形,要比围成的正方形面积小。()5、用9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任意图形,它们的面积都是9平方厘米。()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分)1、下面()图的周长和其他图形的周长不相等。④③②①2、()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分米。①指甲②粉笔盒底面③课本封面④方凳面3、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分米,宽是5厘米,它的面积是()。①40平方分米②40厘米③400平方分米④400平方厘米4、正方形的边长扩大2倍,面积就扩大()倍。①2②4③8④1四、实践操作:1、下面每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长方形,你能画几个?算出它们的周长,填入表中。(24分)\n长/厘米宽/厘米面积/平方厘米周长/厘米五、解决问题。(39分)1、一个正方形水池的周长是24米,这个水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妈妈买回一块长方形花布,从上面剪下一块最大的正方形。剩下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15分米3、电脑室右面的墙壁,长9米,宽6米,墙上有3扇窗户,每扇窗户的面积是5平方米,现在要粉刷这面墙壁,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4、一台压路机,每分钟行驶60米,压路的宽度是4米。压路机行驶9分钟,能压多大的路面?测后反思\n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88-98页。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小数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部分。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着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会读、会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两位小数的加减法。二、过程与方法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2.放手让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直观演示,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单元训练重难点重点难点小数的读、写法;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小数的含义的解答。\n单元课时安排认识小数3课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2课时单元练习2课时第一课时课题小数的读、写法主备人陈晓玲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教材88、89页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2.学会读、写简单的(一位、二位)小数。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小数的读法、写法教学难点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相互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米、分米、厘米的相互改写。教学准备物品价格标签、直尺等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n复习引入1.填空(1)把1条线段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占全长的()/();其中的2份占全长的()/()。(2)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米=( )厘米1元=( )角  1角=( )分1.学生自己思考回答。2.集体订正。探究新知1.创设情景认识小数出示主题图问题:(1)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2)知道了什么?归纳概括像5.98、2.03、0.65、4.82、2.8、6.7………这样的数叫小数。“.”叫做小数点。2.探究小数的读法你们会读这些小数吗?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读数。你们还在哪里见过小数?3.探究小数的写法(教学P89例一)小结归总:(1)这节课你们认识了什么?1.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2.与同桌的小伙伴说一说它表示什么意思?3.动手填一填(P88中间表格)尝试读一读。4.尝试写小数,完成例1填空。5.小结。\n(2)今天认识的小数与整数比较有什么不同?巩固新知1.出示数字卡片(整数、分数、小数)指名学生读数。2.老师口述小数,学生写一写。3.完成P89做一做1、2、题。1.指名同学回答。2.学生开火车完成。3.独立完成练习,集体订正。课堂小结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课题小数的大小比较主备人陈晓玲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教材90页例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会比较小数的大小。2.通过有小数的大小比较,加深学生对小数含义的理解,加强整数和小数的联系,分数和小数的联系。二、过程与方法探究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体会小数的特点。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进一步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n教学重点会比较小数的大小。教学难点会比较小数的大小。教学准备图片。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复习引入1.读一读下面各数0.80.661.31.251.052.写出下面各数三点二零点三五零点零七六点八七3.用小数表示下列各数量。1米3分米=()米1米3厘米=()米1米12厘米=()米50厘米=()米1元3角=()元2元15分=()元3.导入新课:前一阶段,我已经学会了比较整数大小和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今天我们先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1.指名学生回答。2.开火车,看谁算得快。讲授新知1.引入谈话同学们都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现在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的体育成绩,请你们汇报一下跳高的成绩(以米为单位,用小数表示)。2.教学例2。1.指名学生读数,关注学困生。\n幻灯投影例2题目:老师这里有4位同学跳高成绩纪录表。单位:米姓名小明小刚小强小林成绩0.91.21.150.88(1)读一读,各个同学的跳高成绩。(2)教师:请给他们排出名次:(3)提出问题,让学生放手探索。教师:你们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它的大小?小组讨论法,然后汇报比较过程、结果。(4)排列大小。不管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进行比较,其结果都应该要求学生自己写出排列顺序。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1.2米)》(1.15米)》(0.9米)》(0.88米)2.小组讨论,探究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3.交流汇报。4.小结巩固练习1.课本第90页的“做一做”首先要使学生弄清一个正方形表示多少,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再结合图形与数字,使学生懂得一个正方形在这里表示1。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n2.课本练习二十一的第3、5题。第3题,让学生借助数轴看图比较大小。类似于“课堂活动”第2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第5题,是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给出的成绩进行比较,得出四位学生的跳远名次和50米跑步的名次,这里要注意引导学生懂得,跳远成绩的小数越大,成绩越好,名次越向前,而跑步成绩的小数越大,则成绩越差,名次越向后。课堂小结说一说,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作业布置完成本节课相应的配套练习册。教学反思第三课时课题练习课主备人陈晓玲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教材练习二十一练习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了解常见小数的含义,并掌握他们的读法,写法。2.能结合实例,较熟练地进行一位、二位小数的大小比较。\n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巩固小数的读、写法和大小比较。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练习,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常见小数的含义,并掌握他们的读法,写法。教学难点熟练前面所学内容教学准备课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基本练习1.读出下面各数。0.20.670.031.282.033.4015.562.写出下面各小数。课本第93页的第8题。3.用小数表示下列各数。3分米=()米4厘米=()分米8厘米=()米12厘米-()米1米6分米=()米2米30厘米=()米6米3厘米=()米5分=()元1.指名学生读一读。2.看图片和题目,然后要求学生写一写,教师巡视检查,最后展示汇报结果。3.指名板演,完成后集体订正。\n课堂活动课本第93页的第7题。分别量出课本,练习本和铅笔盒的长和宽,把量得的数写成分米来做单位的小数先要求学生测量长度,并纪录下来,然后再要求写成用分米来作单位的小数。小组合作,动手量一量,记录数据后,完成练习。巩固练习1.课本第94页的第9题请学生比较它们的价格,这里没有要求从大到小还是从小到大排列,所以,只要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说出来就可以。(1)从钱贵的到便宜的:15.15元13.60元8.8元(2)从便宜的到贵的:8.8元13.60元15.15元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2.课本第94页的第10题。(1)先让学生比较人均绿地面积,说一说哪个国家首都人均绿地面积最大,哪个国家首都人均绿地面积最小?德国柏林最大,人均绿地面积是50.0平方米。中国北京最小,人均绿地面积是8.18平方米。(2)按照人均绿地面积,从大到小排列。1.联系生活实际比较价格。2.比一比,那个国家的人均绿地面积最大,3.说一说,你有什么想法?梳理爱护环境的意识。\n()》()》()》()》()》()(3)说一说,睨视怎么想的?(4)从这些数据中,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从数据中看到北京人均绿地面积与表中其他城市相差很大,也可以想到我国人均绿地面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城市规划,城市建设要注意环境保护,要加强绿化建设。3.补充练习。五位同学身高统计表单位:米小刚小王小芳小红小明1.081.100.980.971.02请比较他们的身高。4.完成练习小结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作业布置课本第93页的第6题。教学反思第四课时\n课题笔算小数加法主备人陈晓玲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教材95页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2.通过对比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的相同点以加深学生对小数加法的理解。二、过程与方法回顾整数加法运算,探究学习小数加法计算。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的加法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小数的加法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复习引入1.列竖式计算。74+28=  51+62=2.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1.学生自己思考回答。。1.观察课本95页购物情景图。学习小数的加法计算。从画面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你想购买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你最少选择购买两种商品,请你计算一下你一共用去了多少元钱?1.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2.动手尝试算一算?\n探究新知学生尝试计算,指名板演,完成后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讲解。2、试一试(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4.5+2.3=    0.9+6.2=    14.1+3.6=    2.08+0.49=3、师生小结,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计算小数加法时,要使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要把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加起,加得的结果要对齐加数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3.完成试一试4.小结计算方法和心得。巩固新知1、把自己的语文、数学课本的单价找出来,计算一下语文、数学两本书一共用多少元钱?学生自己观察,记录数据,计算后同桌互相订正。课堂小结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n教学反思第五课时课题笔算小数减法主备人陈晓玲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教材96页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2.通过对比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相同点以加深学生对小数减法的理解。二、过程与方法回顾整数减法运算,探究学习小数加法计算。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的减法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小数的减法计算方法教学准备物品价格标签、直尺等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n复习引入1.复习小数加法0.37+0.58=   10.9+7.8=0.25+3.65=2.21+0.36=2.说一说,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1.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2.指名说一说探究新知1.组织学生自学P96页例4。(1)从例4中你学到了什么?(2)从1.2-0.6=0.6的竖式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它与小数加法比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能说一说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吗?2.小结小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3.设计情景,提出问题,巩固小数减法的计算。(1)出数据信息尺子 铅笔 作文本  0.80元  0.50元 1.20元图画本  笔盒   彩色笔0.60元9.67元  12.40元(2)根据以上的商品价格,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决它。4.回顾对比:1.自己读题,分析读懂题意,列出算式。2.独立尝试计算,完成后教师讲解。3.根据题意,设计练习题,集体完成。4.回顾总结。\n小数减法计算与整数减法计算有什么不同?小数减法计算与小数加法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什么不同点?5.读一读“生活中的数学”巩固新知1、完成课本P97页第1、2题1.独立完成练习,集体订正。课堂小结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作业布置教材97页第3题。教学反思第六课时课题练习课主备人陈晓玲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内容单元练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熟练小数的读、写法2.进一步掌握一位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二、过程与方法回顾总结本单元知识点,完成练习题。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全面总结本单元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整理概括能力。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一位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熟悉本单元知识点。\n教学难点进一步掌握一位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熟悉本单元知识点。教学准备物品价格标签、直尺等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基本练习1.读出下面商品的价钱。12.5元9.65元30.50元2.写出画线的小数。小青的跳远成绩是一点五二米:________米土星绕太阳转一周需要二十九点四六年:_______年马拉松长跑比赛的赛程是四十二点一九五千米:_______千米.3.直接写出得数:0.5+0.4=1.4+2.7=8.2+3.7=7.5+2.4=1.8-2.7=7.3+0.9=6.2+5.3=2.0+1.8=5.7+2.8=6.6+2.2=1.5+8.5=7.4+1.6=7.5-6.5=3.2-2.3=1.指名学生读一读。2.写出小数,指名学生板演。3.开火车,看谁算得又对又快。\n巩固练习1.竖式计算:0.6+1.4=1.25+12.7=6.2-3.9=4.5+2.3=8.4-7.5=1.10-0.3=2.一艘玩具客轮的价格是6.70元,一辆玩具汽车的价格是3.20元。(1)玩具轮船比玩具小汽车贵多少元?(2)小强有10元钱,买这两样玩具够吗?3.李红做数学作业用了0.3小时,小明做同样多的数学作业用了0.25小时,谁做得快些?为什么?1.列竖式计算,指名板演。2.认真读题,完成练习。3.回顾总结。巩固新知1.完成课本P98页第5题1.独立完成练习,集体订正。课堂小结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习题教学反思\n第八单元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乘法(或除法)、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除法和减法(或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及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乘法、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运用乘法和加法、除法和减法两步解决问题。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教材从学校生活选材,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的理解。另外,教材注意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经验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二、过程与方法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掌握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获得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问题的体验,感受数学就在生活中。通过合作、交流,养成良好的学习品格。\n课时安排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2课时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1课时乘加(减)、除加(减)两步计算解决问题1课时设计新校园1课时巩固练习课1课时第一课时课题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备人冯金花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2.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现实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体验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现实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学重点理解、掌握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准备运动会广播操表演录像或幻灯片。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n回顾,解决简单问题教师亲切谈话: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想,看谁能很快解决下面的问题。接着,口述下面的问题。三(2)班一些学生为布置教室做纸花。每两位小朋友一小组,每位小朋友做3朵花,8个小组一共做了多少朵花?教师评价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探讨解决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后,请两、三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创造情景,引出问题。展示运动会开幕式上广播操表演情境,吸引学生“进场”。接着,定格在表演广播操的一个方阵上(与例1一致),由小精灵提出问题(画外音)。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请学生独立观察画面,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允许遇到困难的学生与伙伴交流意见。3.组织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在“说”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的理解,并获得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请学生独立观察画面,收集解决问题的信息数据,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允许遇到困难的学生与伙伴交流意见。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自主解决问题1.请学生独立解决教科书第99页“做一做”中的问题。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2.组织交流。鼓励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同桌交流。\n由于学生观察事物的角度不同,收集到的数学信息不同,思考探索的解决方法也就不同。解决“一共有多少个?”的方法可能会出现多种。例如,①5×6×8    ②5×6×(5+3)  ③5×6×7+5×6④5×6×7+30  ⑤30×8      ⑥30×5+30×3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答案正确,就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鼓励学生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作业1.学生解决练习二十三的第1、3、4题。(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可以不受习题顺序的限制,想先解决哪个问题,就先解决哪一个。解决问题时,如果有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问同学和老师。(2)适时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3)组织交流。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达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学习活动。②各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2.请学生联系身边的事,提出需要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寻找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达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学习活动。各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n课堂小结1.教师强调: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注意观察,发现、提出身边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每个同学都越来越聪明、能干。1、请学生说一说收获和体会。板书设计解决问题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作业布置完成相应的配套练习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课题乘法两步计算应用题练习主备人冯金花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理解,掌握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锻炼动手、动脑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n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基本练习1.口算。3×86  710×2  532×4  4×5  63×8  25×6  78×2  310×3学生积极回答回顾整理专项练习1.一个工人1小时加工零件5个。按这样计算:(1)一个工人2小时加工零件多少个?8小时呢?(理解加工零件的个数与时间有关系)。(2)2个工人l小时可以加工零件多少个?(理解加工零件的个数与人数有关系)。如果是8个工人,那么1小时可以加工零件多少个?(3)8个工人2小时可以加工零件多少个?(理解加工零件个数不仅与人数有关系,而且与加工的时间有关系)。5×8×2=80(人)那么5×8表示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5×8×2(再乘2)解决了什么问题?表示8个工人2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5×2×2的每一步各表示什么?2、练习二十三第5题。(1)学生独立完成。(2)全班交流:你是怎样想的?教师评价,激发学生权极性,增强自信心。学生的答案会有很多,让学生自由发言。生补充问题后,列式小组讨论指名汇报,评价独立列式,指名板演,说解题思路,评价先让生认真审题,同桌说先算什么?指名板演,指名评价。\n课堂练习1.课本练习二十三的第6、7、8题。(1)学生独立解决问。(2)交流评价:你是怎样想的?独立列式,指名板演,说解题思路,评价。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进一步知道了什么?学生组内讨论,全班交流板书设计解决问题一个工人1小时加工零件5个。(1)一个工人2小时加工零件多少个?8小时呢?(2)2个工人l小时可以加工零件多少个?作业布置完成练习21第九题教学反思第三课时课题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备人冯金花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n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理解解决问题的每一步过程。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气氛中努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难点理解每一步过程解决的问题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复习引入1.计算。72÷4÷3 96÷2÷6 135÷3÷5 168÷72.解答问题。(1)学校图书馆买来《海底世界》系列丛书24本,放在3张阅览桌上,平均每张放几本?(2)商店里有90千克苹果,平均分装在6个水果箱里,每个水果箱装多少千克?(3)学校有60个同学参加运动会团体操表演。表演时平均分成二个方块,每个方块有多少人?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经历探究,获取新知1.教学例2出示例题图,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解决问题。生独立解决指名订正\n(1)观察图像,收集信息数据。①一共有60人表演团体操,②平均分成2个方块,③每个方块里又分成5个小圈。(或一共有10个小圈),④也可能出现,每个小圈有6人。(2)提出问题。学生依据以往的知识,结合”旧知铺垫”的准备题,可能提出:①每个方块有多少人?②每个小圈有多少人?③也可能提一共有多少个小圈?(3)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①60÷2=30……每个方块有多少人。30÷5=6……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可以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吗?通过引导,得出60÷2÷5=6(人)②5×2=10……每个方块有5个小圈,2个方块有10个小圈。60÷lO=6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同桌说,指名说 独立列式,指名板演。指名评价。指名说,指名评价,鼓励。同桌说,指名说 独立列式,指名板演。指名评价。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谈体会板书设计(1)观察图像,收集信息数据。(2)提出问题。(3)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业布置完成教学反思第四课时课题主备人冯金花\n乘加(减)、除加(减)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运用乘加(或减),除减(或加)两步计算解问题。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解答问题方法,为学生选择简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打下基础。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借助习题中的事例进行环保教育,增强学生保护益鸟益虫、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解答问题方法教学难点运用乘加(或减),除减(或加)两步计算解问题。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复习1.口算320×3  6×7  4×61  5×4   60×42.计算20×3+6   88-15×3   72×2-100   20-45÷3学生回答探究新知1.导人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需要我们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今天,老师这里又有一个数学问题,你们可以帮助老师来解决吗?想想看吗?2.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本第101页的第2题)(1)出示题目:看图观察,把学生带人生活情境。学生相互交流。生独立解决指名订正同桌说,指名说\n(2)提示问题。可同时接待多少位客人?(3)收集信息:①圆桌有7张,方桌有6张;②每张方桌可以坐4人,每张圆桌可以坐4人。(4)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自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进行汇报。学生的方法可能有:①4×7+4×6==52(人)②4×(7+6)或(7+6)×4=52(人)每种方法,要求学生说明理由。独立列式,指名板演。指名评价。指名说,指名评价,鼓励。同桌说,指名说巩固训练课本练习二十三第12题(这是一道解决购物时常遇到的实际问题)。①先让学生收集题目的信息数据:两种规格的牙刷一种是8枝买32元。另一种是1枝买4元。②提出问题:“买哪一种便宜”,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学生可能有几种不同的方法。第一种:32÷8=4元4元5角一4元=5角第二种:4元5角×8=34元34元一32元=2元第三种:32÷8=4元4元<4元5角各组学生相互交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提出质疑。课堂小结让学生说说这节课的体会,并解答疑难问题。学生自由谈体会作业布置完成相应的配套练习\n教学反思第五课时课题实践活动:设计新校园主备人冯金花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方法通过设计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已经学习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设计的过程,体会设计的作用,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教学重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构建形成知识技能。教学难点如何整理知识,形成一种技能。教学准备小黑板等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活动准备在课前教师要先让学生为本课的教学做好准备:1.调查形式写出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什么。调查的内容,可以用平面图的形式画出,也可以用文字来记录。最好要说明位置。2.要准备一些平面图。(1)小组设计时用的。(2)教师讲解时用的。学生思考,讨论汇报\n过程要求1.小组讨论,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2.要求(l)与其他学校相比较。(2)根据本校教师,学生的日常实际需要。教材中提出了一些范例,给学生以参考,结合平常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需求而提出合理的要求。3.设计新校园。(1)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要求学生以本校当前的情况为基础进行创新设计,引导学生在原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而不是在一张图纸上画一个新的,理想化的学校平面图。(2)应该进行实地测量。在设计过程中会涉及到一些需要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的问题,如场面大小,添设设备的形状和大小等等,这些都需要学生去进行实际测量。(3)画出设计图4.展示设计图。设计活动完成后,请每个小组的设计平面图挂到黑板上进行展示与交流。(1)全部一次挂出,便于比较展示;(2)请学生自己进行评价,说出每一幅图的优点、缺点;(3)评选出最喜欢的新校园设计图;(4)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评价内容要注意评价的激励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各组学生相互交流。师巡视,辅导。指名评价。同桌说,全班说。\n课堂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设计,你有什么话想对老师和同学说。学生讨论,全班交流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题。教学反思第六课时课题巩固练习课主备人冯金花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方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会用连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人生观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教学重点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教学难点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n基本联系1.听算2.练习二十三第13题师: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点名回答指导练习1.练习二十三第12题师:观察题目,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师:能直接用32和4元角比较吗?为什么?师:你准备先算什么,怎么算,再算什么?又怎么算?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你是怎么想的?   师:通过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2.练习二十三第14题师:观察题目,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师强调:图中隐含了一个条件,是什么? 师:你准备先算什么,怎么算,再算什么?又怎么算?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师:通过这道题,你明白了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并抢答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集体交流归纳集中练习1.练习二十三第15题师:图中隐含了一个条件,是什么?2.练习二十三第16题师:图中隐含了一个条件,是什么?让生自编一道两步计算的连除应用题。\n同桌说,全班说。课堂总结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全班交流作业布置完成“练习”中勾划出的重点习题教学反思第九单元数学广角\n教学内容本单元渗透了相应的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思想方法,使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教材分析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行〉》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本册教材注重体现这一要求,教材除了在有关单元渗透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外,专门编排了“数学广角”这一单元来介绍集合和等量代换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教材包含集合和等量代换。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并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能借助直观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2.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2.体会集合,等量代换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3.等量代换数学思想的体会和运用。课时安排集合的思想方法2课时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2课时\n第一课时课题集合的思想方法主备人冯金花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借助具体内容,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2.使学生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教具,学具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点体会集合,等量代换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难点用集合圈(韦恩图〉表示事物(元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导入谈话今天老师将把同学们带人“数学广角”,让同学们去认识体会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学习。探究新知1.教学例1(1)读懂统计表。教师用电脑课件出示统计表,列出参加语文兴趣小组和数学兴趣的学生名单。说一说:从统计表中,你收集到哪些信息?议一议:三(1)班共有多少人参加了这两个课外兴趣小组?小组讨论说一说列式计算全班交流,说说想法。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n教师引导:看来同学们已经发现了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可以用圈来表示:(2)认识集合圈。①用多媒体课件分别出示两个集合圈。②让学生先在练习本上画出集合圈,填上相应的学生姓名,然后再汇报结果。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多媒体显示填写内容。并让学生说一说两个图中所表示的意义。③提出问题:有的学生姓名在两个集合中都有,应该如何来表示才能更直观、更形象、更简单呢?(3)列式计算。学生列式计算,并说说算式的意义。同桌交流,重点说说想法。四人小组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大胆猜想,说出自己的想法尝试自由说,完成课后调查巩固运用课内作业:根据动物的不同属性“"会游泳的”和“会飞的”把它们进行分类。然后再要说一说中间位置“表示什么”。请同学说说。课堂小结同学们,你觉得这节课里你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板书设计集合的思想方法(1)读懂统计表。(2)认识集合圈。(3)列式计算。作业布置练习二十四的第1、2题。\n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课题集合的思想方法练习主备人冯金花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借助具体内容,进一步集合的思想方法。2.通过完成练习题,使学生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的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运用几何思想完成练习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教具,学具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点体会集思想方法。教学难点用集合圈(韦恩图〉表示事物(元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导入谈话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回顾旧知基本练习2075343658698794除以2没有余数除以3没有余数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后,指名回答。\n巩固练习1.统计人数(1)把数填在圈里。(2)一共调查(   )人。(3)只喜欢篮球的有( )人,只喜欢足球的有(  )人,两种球都喜欢的有( )人。2.三年级有107个小朋友去春游,带矿泉水的有78人,带水果的有77人,每人至少带一样。既带矿泉水又带水果的有多少人?3.我们班有35人订了《数学王国》,有18人订了《作文天地》,其中9人两种杂志都订了,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人?1.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2.同桌交流,重点说说想法。3.四人小组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4.完成练习,集体订正。5.回顾小结。课堂小结同学们,你觉得这节课里你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n作业布置统计你们班六一参加活动的情况教学反思第三课时课题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主备人冯金花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2.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教学重点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教学难点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天平、相应的物体模型等。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n创设情境认识天平1.取出天平,让学生认识天平及法码。2.在天平的左边放一个物体,称其重量。理解只有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边的物体的重量一样重,右边法码是多少克(或千克〉,左边物体的重量也是多少克(或千克〉。学生积极回答探索新知1.课件出示例2第一幅图,学生观摩天平,教师提问:(1)天平左右两边保持平衡说明了什么?(2)1个西瓜重多少千克?你怎么想的?2.出示第2个图:观察:天平左右两边是否平衡,这说明了什么?4个苹果重多少千克?你怎么想的?3.这时让学生观察第1、2两个图:从这两个图例中,你们还可以收集到哪些信息?4.出示第3个图:(1)学生观察天平,领会图示的意义,然后自己提出问题: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2)小组讨论:①让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答案想法。②汇报、交流讨论结果。(3)汇报结果,思想交流。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基本懂得思想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全体学生明确:16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学生的答案会有很多,让学生自由发言。\n课堂活动课本第109页的“做一做”。1.观察图例,领会题目意图。2.明确题目所提出的问题2头牛和多少只羊同样重。3.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活动。同桌之间相互讨论。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组内讨论,全班交流板书设计教师自行设计作业布置完成练习4、5第九题教学反思第四课时课题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练习主备人冯金花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解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熟悉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2.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教学重点通过解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熟悉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n教学难点通过解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熟悉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天平、相应的物体模型等。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基本练习已知:1头猪=2只羊,1只羊=8只兔子。 1头猪=(    )只兔子;2头猪=(    )只兔子;   3只羊=(    )只兔子;24只兔子=(    )只羊;   32只兔子=(    )头猪。学生积极回答巩固练习1.○+□=120△+□=78△+○=50○=()△=()□=()2.苹果+梨=36,梨+菠萝=54,苹果+菠萝=42;苹果是(),梨是(),菠萝是()3.○+□=91△+□=63△+○=46○=()△=()□=()4.衣+裤=80元,衣+帽=60元,帽+裤=50元,衣是(),裤是(),帽是()元5.如果用1个大萝卜可以换3个梨,用2个大萝卜可以换1个西瓜,1个西瓜可以换多少个梨?1.学生自己读题、审题,独立完成1-3题。2.学生读题,看懂4-8题题意。3.小组讨论,完成练习。\n6.如果一只老鹰可以换2只小鸡,4只小鸡能换1只公鸡,想一想,1只公鸡能换几只老鹰?7.用4个鹅蛋能换12个鸡蛋,4个鸡蛋能换8个鸽子蛋,用6个鹅蛋能换多少个鸽子蛋?8.求出○,△,□所代表的数。○+□=97,△+□=65,△+○=52.4.汇报总结。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组内讨论,全班交流板书设计教师自行设计作业布置完成练习4、5第九题教学反思第十单元总复习\n单元教材分析复习的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统计,面积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他内容也比较重要,也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广角”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只要初步体会集合、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就可以了,所以只在练习中出现,加深了解。复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二、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巩固数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活的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综合复习,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当中,掌握做题的方法和技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复习重难点重点难点有关除法、乘法计算,统计知识、面积,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及统计观念、空间观念的培养与加强。复习课时安排位置与方向1课时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数1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1课时统计1课时年、月、日1课时面积1课时小数的初步认识1课时解决问题1课时期末测试卷2课时第一课时\n课题位置与方向主备人冯金花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教学重点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教学难点训练学生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教学准备板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归纳整理1.师谈话: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的有关知识。2.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的整理和复习。打开书看第二页页,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组长做好记录。复习巩固1.小组合作,自主整理。(1)师:位置与方向的有关知识我们已经学过了,现在你打算怎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这部分知识呢?(2)教师参与小组讨论。(3)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既全面具体,又简单明了。比一比学生汇报、交流指名回答\n2.全班交流,构建知识。教师倾听学生汇报,适时引导和其他小组补充,并适时评价。3.整理完善,沟通联系。(出示)(1)我们学过的八个方向分别是?(2)找出教室的东方,然后指名找出其它的七个方向。(3)根据线路图,简单描述行走的路线。指名找出其它的七个方向。复习小结1.完成P112页第1题。2.指定教室内任一名同学,请他周围的人分别说一说自己在他的哪个方向?指名回答:(1)看图,说一说小清家的周围有什么?(2)说一说从她家到健身园怎么走?(3)生汇报交流。作业布置练习二十五的第6、7题\n教学反思第二课时课题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数主备人冯金花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会熟练地口算、笔算乘、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会用乘法验算乘、除法。2.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乘、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熟练地口算、笔算乘、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教学难点会用乘法验算乘、除法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归纳整理复习一、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说结果。1.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表示出各单元的知识结构。想一想、再看书\n复习巩固一、课前准备请每一位学生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表示出各单元的知识结构。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是按什么顺序学习这些知识的?再看课本目录,看看教科书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安排这些内容的?2.再看例题。每小节有几个例题,每个例题是什么内容?例题之间有哪些联系?你认为哪些例题解释同一个内容?这些内容你理解吗?3.根据目录和例题,概括出本单元知识。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示出。二、师生共同展示、交流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1.师巡视;找整理得较全面、较有逻辑性的学生作品,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对展示的作品做评价。2.教师将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向学生展示。3.提出问题和介绍经验师:“2.概括本单元的知识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在小组交流。对着结构图,引导学生系统回忆本单元所学知识。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学生翻开书自读这3题)。然后独立作业,可直接写在书上。(第1题用估算,第2题用口算,第3题用笔算。)说一说口算、估算、笔算的过程。自由说\n对以上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你有哪些成功的体会可向同伴介绍的?”复习小结1.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2、。师总结。作业布置教科书第112页第2~4题。教学反思第三课时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主备人冯金花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会熟练地口算、笔算乘、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会用乘法验算乘、除法。2、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乘、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熟练地口算、笔算乘、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教学难点会用乘法验算乘、除法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归纳整理复习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说结果。1.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表示出各单元的知识结构。想一想、再看书\n复习巩固一、课前准备请每一位学生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表示出各单元的知识结构。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1.先想一想本单元学了哪些知识?是按什么顺序学习这些知识的?再看课本目录,看看教科书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安排这些内容的?2.再看例题。每小节有几个例题,每个例题是什么内容?例题之间有哪些联系?你认为哪些例题解释同一个内容?这些内容你理解吗?3.根据目录和例题,概括出本单元知识。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示出。二、师生共同展示、交流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1.师巡视;找整理得较全面、较有逻辑性的学生作品,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对展示的作品做评价。2.教师将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向学生展示。3.提出问题和介绍经验师:“2.概括本单元的知识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在小组交流。对着结构图,引导学生系统回忆本单元所学知识。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学生翻开书自读这3题)。然后独立作业,可直接写在书上。(第1题用估算,第2题用口算,第3题用笔算。)说一说口算、估算、笔算的过程。自由说\n对以上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你有哪些成功的体会可向同伴介绍的?”复习小结1、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2、师总结。作业布置相应的配套练习教学反思第四课时课题统计主备人冯金花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具体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统计。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投影片\n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回顾引入一、课前准备1.请每一位学生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分别表示出这两个单元的知识结构。2.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1)先想一想各单元分别学了哪些知识?是按什么顺序学习这些知识的?再看课本目录,看看教科书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安排这些内容的?(2)再看例题。每小节有几个例题,每个例题是什么内容?例题之间有哪些联系?你认为哪些例题解释同一个内容?这些内容你理解吗?(3)根据目录和例题,概括出各单元知识。1.叫学生回答,师生纠误。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示出来。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在小组交流。系统回忆各单元所学知识。复习整理二、师生共同展示、交流自己整理的本单元知识结构图1.师巡视:找整理得较全面、较有逻辑性的学生作品,在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对展示的作品做评价。2.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分别表示出这两个单元的知识结构。先想一想、再看一看看例题\n教师将自己整理的各单元知识结构图分别向学生展示。3.提出问题和介绍经验师:“对以上学习内容,你有什么疑问?你有哪些成功的体会可向同伴介绍的?”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独立作业自由说复习小结1、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2、师总结复习反思第五课时课题年、月、日主备人冯金花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2.使学生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进一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具体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n教学重点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投影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复习导入1.请每一位学生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分别表示出这两个单元的知识结构。2.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学生相互检查得数。\n基本练习1.一年中有(    )个月,其中31天的有(    )个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10月1日是(   )周年。3、课外小组14:30开始活动,经过1小时20分结束,结束时间是(    )时(    )分。4、小明奶奶今年打算在小明家连续住两个月(共62天),这两个月分别是(    )月和(    )月。用文字、表格、框图等方式分别表示出这两个单元的知识结构。先想一想、再看一看用自己理解的方式表示出来。复习小结1、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2、师总结。请同学说说体会。\n复习反思第六课时课题面积主备人冯金花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二、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长度、质量单位及进率,使学生能正确地使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2. 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n教学准备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复习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时间、长度和面积单位?学生回答。基本练习1、填空3米=()分米()厘米=5分米2、(1)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2)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一共是多少个小正方形?面积是多少?(3)你发现了什么?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3、换算3平方米=( )平方分米()平方厘米=5平方分米300平方分米=()平方米4、选择正确的答案的字母填在()里。(1)正方形边长40厘米,它的面积是( )。A、160平方厘米B、1600平方厘米C、16平方分米(2)长方形长2米,宽4分米,面积是()1.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1)独立在书上完成。(2)全体交流,轮流说正确答案。2.学生自主完成,同桌互查。3.叫学生上黑板板演,师生互查。\nA、48平方米B、80米C、80平方分米作业布置课本第85页第1题复习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讨论回答。教学反思第七课时课题小数的初步的认识主备人冯金花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会读、会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位的小数。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二、过程与方法教学时,要尽量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索,实践,交流,通过观察、动口、动手、动脑,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能用分数与他人交流,并能对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分数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学重点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教学难点使学生会计算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教学准备题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n复习导入1.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是怎样的?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是怎样?2.小结:突出整数比较大小时,要从高位比起,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加以比较,同分母的大小比较,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把相同分数单位分数的分子进行比较。口算比赛:(用手势表示“大于号”、“小于号”)16○1228○3886○844/5○3/57/12 ○ 5/1216/20○ 9/20导入新课:前一阶段,我已经学会了比较整数大小和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今天我们先学习“小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1.学生说一说,并写几个分数。2.叫学生读一读自己写的分数。3.出示小黑板或者题卡,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n基本练习一、口算练习。4.6+5.4   0.6+0.8   0.36+0.4  0.9–0.7 0.8–0.4    1–0.6老师小结口算情况。二、练习笔算小数加、减法。1、完成P97 第4题和P98第6题。2、评讲时突出两个带小数相减,且小数部分只有一位,十分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整数部分的个位退一的计算方法,作为重点评讲。1.学生自主比较分数大小。2.说一说计算这些题要注意什么。3.学生独立完成。4.小组合作完成,师生纠误。\n拓展练习练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文字题。1、讨论:以下两题应该怎样列式计算。(1)0.95比0.58多多少?(2)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几?学生列式计算后,老师进行简单小结:第(1)小题是比较两数大小,相差多少?可用减法计算,列式计算 0.95-0.58=0.37 ;第(2)小题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多少?(也就是乙数比甲数少1.3,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即7.4–1.3=6.1,做这类文字题一定要弄清楚谁与谁比,谁大谁小,求大数还是求小数,要分析题中两数关系,然后选择正确的算法进行解1.交流——汇报。2.交流讨论——汇报复习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教学反思\n第八课时课题解决问题主备人冯金花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教学时,要尽量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索,实践,交流,通过观察、动口、动手、动脑,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能用分数与他人交流,并能对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分数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学重点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难点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教学准备题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n复习导入同学们,以前我们已经学会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下面老师有几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解决。一些学生为布置教室做纸花。每两位小朋友一小组,每位小朋友做3朵花,8个小组一共做了多少朵花?1.学生说一说,并写几个分数。2.叫学生读一读自己写的分数。基本练习1.请学生解决练习二十三中第1、3、4题中的问题。(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可以不受习题顺序的限制,想先解决哪个问题,就先解决那一个。(2)适时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3)组织交流。1.学生自主比较分数大小。2.说一说计算这些题要注意什么。3.学生独立完成。拓展练习1.第104页12题 师:观察题目,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师:能直接用32和4元角比较吗?为什么?师:你准备先算什么,怎么算,再算什么?又怎么算?师:还有其他方法吗?你是怎么想的?师:通过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1.交流——汇报。2.同桌间交流讨论。3小组合作完成,师生纠误。\n 2.第105第14题 师:观察题目,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师强调:图中隐含了一个条件,是什么?师:通过这道题,你明白了什么?复习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教学反思第九课时第十课时课题期末测试主备人冯金花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测试目的1.掌握学生对本册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根据测试情况,找出学生学习上的薄弱环节。2.让学生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系统了解,明确复习目标和方向。测试习题一、填空(25分) 1.今年是2009年,共有()天,这个月是6月,有()天。 2.早晨,面对太阳时,你的左面是()方,你的后面是()方。 3.□59÷4,如果商是三位数,□里最小可以填(),如果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可以填()。 4.一列火车上午7:30从温州出发,当天下午3:30到达杭州,途中用去()小时。 5.一台彩电售价2018元,买4台大约要花()元。 6. 有两个长方形,长都是2厘米,宽都是1厘米,如果把它们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周长是()厘米。如果把它拼成一个大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n)平方厘米,周长是()厘米。 7.把下面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起来。(2分) 5.45.045.545.4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学校操场面积为800()    小明的身高132() 课桌面的面积为20() 黑板的周长为9()小青每天练字1()20()汽车每小时行60()9. △=○+○+○,△+○=40,则○=(),△=()。10.5公顷=()平方米3天=()小时5月份有()个星期零()天二、判断(5分)1.单月是大月,双月是小月。()2.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3.小明家客厅面积是10公顷。()4.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这一年不一定是闰年。() 5.三(7)班同学的平均体重是35千克,三(7)班不可能有体重低于32千克的同学。()三、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5分)1、125×8的积的末尾有()个0。A.1B.2B.3D.42、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A、10  B、100   C、10003、宁海县县城的面积大约是()。A、平方千米B、公顷C、平方米D、千米4、比较下面两个图形,说法正确的是()\nA、甲、乙的面积相等,周长也相等  B、甲、乙的面积相等,但甲的周长长C、甲、乙的周长相等,但乙的面积大 D、甲的面积小,周长也小。5、学校开设两个兴趣小组,三(3)班42人都报名参加了活动,其中27人参加书画小组,24人参加棋艺小组,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   A、7人   B、8人  C、9人   D、10人四、计算1、直接写得数。(6分) 500÷5=2.3+3.4=9-3.5=8×311≈80×500=    5.3-3.05=15×20=587÷3≈2700÷9=  8+4.7=125×6=  278×9≈2、列竖式计算。(带*的题要验算)(13分)*927÷3 25×5810-14.8 35.2+13.9 3、用递等式计算(12分)128+840÷6        420-400÷5       (270-180)×72400÷(3+2)五、“动画”世界1.根据下图提供的参考:请你制作一张2009年2月份的日历表。(3分)2009年一月日一二三四五六123\n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日一二三四五六2.测量右边的长方形,完成下面各题。(6分)(1)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宽是()(2)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3)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六、解决问题(25分)1.一枝铅笔0.70元,一根钢笔5.60元。买一枝铅笔和两枝钢笔一共要付多少元?2.三年级252人要乘6辆车去参观科技馆,如果每辆车的人数相同,每辆车应坐多少人? 3.一艘轮船5小时行150千米,照这样计算,一天可航行多少千米?\n4.上学期期末测试中,李军语文、数学的平均成绩为92分,英语成绩为86分,请你算一算,他语文、数学、英语3门功课的平均成绩。5.一辆洒水车,每分钟行驶200米,洒水的宽度是8米。洒水行驶6分钟,能给多大的地面洒上水?测后反思

网站简介

奥数库(www.aoshuku.com)是一个专注奥数知识扩展和学习的在线教育网站,内容涵盖了奥数题、数学题、试卷、课件、知识点、数学公式等,拥有大量的奥数题库和数学题库,包含全国中小学各个版本教材,深受中小学师生用户喜爱的网站。

微信公众号

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如部分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过以下方式联系站点负责人。

2016-2021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 闽ICP备2021004933号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分享,如有版权作品存在问题或内容中存在违法和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系403074932@qq.com

闽公网安备 35021302000396号

闽ICP备2021004933号
返回首页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