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三年级数学教案下册全册备课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教材的编排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引入时,通过“公园定向越野赛”的情境,引出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知识,让学生知道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定向运动是一项健康的户外运动,通常在森林、郊外和城市公园进行,也可在环境优美的校园里进行。一般参赛的有几个队,各队由组织者配给指北针、定向地图。图上标有要到的检查点。哪个队以最短的时间依次到访所有的检查点为胜。在这个过程队员要借助地图和指北针,根据方向和距离来判断要到的检查点。同时创设丰富的活动情境,创设了许多便于操作的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在平面图上标出校园内各建筑物的位置,根据同伴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等活动,使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本单元共安排了4个例题。例1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呈现了一组参加公园定向越野赛的学生,正在确定1号检查点位置的情境,使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确定物体的位置时可能会出现两种答案:东偏北30°或北偏东60°,教师应告诉学生在生活中一般我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位,例如,本例题中1号检查点的方向,一般说成“东偏北30°”。做一做呈现了小明家附近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让学生根据角度和距离描述这些建筑物的位置。其中各建筑物到小明家的距离直接给出,只给出了学校到小明家的距离和几个单位长度,其他建筑物的距离要据给出的单位长度计算出。l另外每一处建筑的方向没标出,要让学生用量角器量出。由此巩固用角度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例2教学根据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l\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这里出示了校园平面图,图上画好了教学楼和校门以及它们之间有几个单位长度,并给出了单位长度的实际距离,让学生根据给出的其他建筑物的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其位置。l教学时,老师可以先以一建筑物为例标出其位置,使学生明确在标其位置时,应先确定其方向,再根据距离确定其位置。另外在确定距离时要计算出是几个单位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添加几处建筑物让学生标出。例3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用北京和上海为例,让它们互为参照分别描述其位置,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做一做设计了一个体会位置相对性的活动。这个活动简便易行,就是在教室里或操场上画一些长方形(最好画成正南正北朝向的以便判断方向),连接对角线,量出对角线的长度,并标出角度,然后让两个学生分别站在相对的两个顶点上相互描述对方的位置。另外,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东偏南45°”也可以说是“东南方向”。例4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这里呈现了“公园定向运动路线图”,通过让学生描述每一赛段所走的方向和路程,练习根据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做一做练习根据方向和距离,绘制简单的线路图。l本单元要求完成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2、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注意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体验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向。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其实就是极坐标的思想,学生开始不习惯,所以要注意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体会用这种方法判断物体位置的优越性并掌握其方法。2、注意说明单位长度的含义。本单元在确定物体的距离时,经常用单位长度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如一段表示50米等,两地之间的距离用几个单位长度来表示。因此教学时要注意说明单位长度的含义。\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课时安排:认识东、南、西、北方向……………………………2课时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1课时认识路………………………………………………1课时单元复习课……………………………………………1课时共计………………………………………………………5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方向累计课时数(1)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讲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并能知到课本上是北,下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要牢固掌握南与北相对。东与西相对。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具准备:情景图。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0分钟)(-)儿歌铺垫,引出新课师问:1、早晨太阳从哪里升起,傍晚又在哪里落下?\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2、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二)、根据儿歌让学生在教室辨认东、南、西、北方向。问题预设:(1)东和哪个方向相对?(2)南和哪个方向相对?在学生所提问题的基础上老师整理补充成自探提示:1、操场上观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2.观察教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3.请各小组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上方定为什么方向,为什么这样定?4、地图上通常的方向是怎样确定的?二:解疑合探。(18分钟)1、自探结束后,让学生在全班汇报自探结果。学困生汇报,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如果发现学生在自探过程中有困难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师问:教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生:教室东有一块黑板。生:教室南有教学楼。生:教室西有有一块黑板。3.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置。操场教学楼北\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在图上,不管它们的位置如何,东、南、西、北一直是按照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开的。4.巩固练习:变换手势,左手伸向前方,右手不变。左手指的方向是哪里,右手指的方向是哪里。〈同桌相互说一说〉手放下,向右转或向左转。看一看你的前,后,左,右都是什么方向?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问一问。三.质疑再探(5分钟)1、鼓励学生针对本节内容质疑和联想,提出不懂或还想知道的问题。“我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郑州在北京的什么方向?2、归纳总结;四、运用拓展(7分钟)1、老师设计习题:①完成练习一:1,2。②选择:小强面向东方,他连续向右转了两次,这时他面向(东方,西方,南方)。③判断:李明开始面向北方,他向前走100米后向右转又走了100米,这时李明离出发点200米。2、学生当小老师:学生自己编题,先在组内展示,然后各组推荐好的在全班展示。3.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六;作业;练习一;1,2。板书设计认识东、南、西、北方向1生活中的东、南、西、北2地图上的东、南、西、北3不管位置如何,东、南、西、北一直是按照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开的。\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教学反思认识东、南、西、北方向累计课时数(2)教学内容:认识东、南、西、北方向第5页内容。教学要求: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2、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难点:会在图上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能简单的用四个方向描述行走路线。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5分钟)(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节课学习的儿歌吗?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你们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吗?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二)在生活情境中,引发数学问题,1、出示主题图:\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2、让学生联系上节内容和图画提出问题。3、老师整理补充学生的问题,出示自探提示:①观察这幅图,看看能不能找到四个方向,并且说说是从哪里找到的。②根据你的理解说一说找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方法。③说一说街区内各建筑物的位置?④你还能想出什么问题?二、解疑合探(18分钟)1、找学困生回答以上问题,中优等生评判并补充。2、针对学生回答有困难或不会的问题合作探究。生:小明先向西再向北最后向东到少年宫;生:小明向东走到电影院。3、在合探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形成认知生成性结论:面南背北,左东右西;面北背南,左西右东;面东背西,左北右南;面西背东,左南右北。在地图上辨认方向是上(),下(),左(),右()。三、质疑再探:(7分钟)1、鼓励学生针对本节内容质疑和联想,提出不懂或还想知道的问题。预设问题:(1)除东西南北外,还有其他方向吗?(2)其他方向叫什么呢?2、解决学生所提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0分钟)1、我当小老师:(1)、学生自己编题,先在组内展示,然后各组推荐好的在全班展示。2教师设计题:(1)\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教师在黑板上随意设计图片,让学生辨别方向。检查学生学习情况。(2)完成课本第5页做一做。3、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和大家谈一谈。板书设计:认识东、南、西、北方向1、面南背北,左东右西;面北背南,左西右东;面东背西,左北右南;面西背东,左南右北。2、在地图上辨认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教学反思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累计课时数(3)教材分析: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教学目标\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1、使学生了解除了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外,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3、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认识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教学难点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教具准备有关指南针的资料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5分钟)(一)回顾前面所学的知识(二)观察课本第8页的情景图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指南针)(三)导入新课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习1收集的资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认识指南针\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指南针,顾名思义,指向南方,相对北方,左边是东,右边是西(四)出示自探提示:(1)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2)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3)、什么叫东北方向?什么叫西北方向?什么叫东南方向?什么叫西南方向?(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5)、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二、解疑合探(20分钟)1、学困生回答以上问题,中优等生评判并补充。2、对学生回答有困难或不会的问题合作探究3根据指南针所指,北面是教学楼,南面是花坛,东面是图书馆,西面是体育馆4、引导学生归纳,达成认知生成性结论: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北东西北西东南南东北4、巩固练习\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三、质疑再探(5分钟)1、鼓励学生针对本节内容质疑和联想,提出不懂或还想知道的问题。2、解决学生所提的问题。3教师预设问题:风向,风自东向西刮即刮()四、拓展运用(10分钟)1、我当小老师:学生自己编题,先在组内展示,然后各组推荐好的在全班展示。2、老师供题: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厦门的位置,说说厦门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厦门的什么方向?接下来让学生独立填写:(1)厦门在北京的_____方向(2)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北方向,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南方向,3、12页第6题:森林中的小动物各住在什么位置?你能为小熊设计一条送货路线吗?(3)北京的东南方有_____省市。4、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和大家谈一谈。板书设计: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教学反思认识路累计课时数(4)\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的例5内容及练习二的有关习题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熟悉的公园路线图、公交车站牌、城市平面图的认识活动中学习路线的。教学目标1、在观察公园路线图、公交车站牌、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2、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3、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认识路线图,会运用方位词语描述行走路线。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很强的实际问题(如学会看城市交通图、平面图等)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具学具图片。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5分钟)(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坐过公交车吗?有没有独自乘公交车去公园玩过?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动物园游玩,开心吗?走,那我们就出发吧!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动物园,不过我们可不能没有计划的去玩,那样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出现走冤枉路的情况,所以在游玩之前,必须好好地计划一下,你们看,公园的入口处有一张动物园的平面图,这样便于我们更加合理的安排行程。板书课题:《认识路线》看到这个课题你有哪些问题要问?预设:怎样看路线图?方向咋判断?\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二)出示自探提示:1、让学生阅读课本例5根据课本例题和情景图提数学问题。2、根据学生的问题教师归纳补充成如下探究提示:(1)图中的方向标志在哪里,找到了吗?(2)你能在图中标出东西南北吗?(3)熊猫馆在动物园的什么方向?从大门到熊猫馆怎么走?有几种不同的走法?(4)飞禽馆在动物园的什么方向?从大门到飞禽馆怎么走?(5)说说自己想到地方怎么走?二、解疑合探(20分钟)1.自探结束后,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自探结果。学困生汇报,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生:熊猫馆在动物园的西北方向,从大门到熊猫馆可以先向北到狮山,再向西北走到熊猫馆。生:也可以从大门向西北走到猴山,再向北走到熊猫馆。生:也可以从大门向西北走到猴山,再向东北走到狮山,再向西北走到熊猫馆。2.如果发现学生在自探过程中有困难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生:飞禽馆在动物园的东北方向,从大门到飞禽馆可以先向北到狮山,再向东北到飞禽馆生:也可以从大门向东北到长颈鹿馆,再到飞禽馆。生:……3、在学生合探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强调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路线,形成认知生成性结论。在地图上看图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三、质疑再探(5分钟)1、对于本节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或又有哪些新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1)面向东北,你的后面是什么方位?2)东北三省是指哪三省?2、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教学活动。可以学生解答,也可以师生共同解答。\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四、拓展运用(10分钟)(一)我当小老师学生出题,师生共同解答(1)多尔玛在我们学校的什么方向?(2)从学校到时代广场应该怎样走?(二)老师补充练习1、看图回答1路公交汽车行车路线(略)(1)1路公交车是从火车站开往哪里的?经过了哪几个车站?(2)王老师要从火车站到医院,有几站地?(3)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1路公交汽车从火车站到动物园的行驶路线。2、学校图书城冷饮店北车站商店陈青的家(1)学校在陈青的家的()面。(2)说一说,陈青上学的路线。(3)说一说,陈青到汽车站的路线。3、如果再给一次机会给你单独出去游玩,你还会有信心吗?将它写成数学日记,让全班同学分享你的快乐与成功,好吗?4、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和大家谈一谈。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一单元复习课\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累计课时数(5)教学内容教材第3-12页内容的进行整理复习。教学目标1、在观察公园路线图、公交车站牌、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2、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3、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会熟练认识地图,路线图,会运用方位词语描述行走路线。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很强的实际问题(如学会看城市交通图、平面图等)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具学具图片、课件。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5分钟)(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大家都学会了什么?生:怎样辨别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怎样识别路线图?……师:同学们回答的真不错,老师把同学们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形成本节课的自探提示。(二)出示自探提示:1、怎样辨别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2、怎样识别路线图?你能联系实际说说吗?3、举例子说说物体所在的方向?二、解疑合探(20分钟)\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1).自探结束后,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自探结果。学困生汇报,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2).如果发现学生在自探过程中有困难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3)在自探的基础上总结归纳,达成认知生成性结论:在地图上看图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面南背北,左东右西;面北背南,左西右东;面东背西,左北右南;面西背东,左南右北。三、质疑再探(5分钟)1、对于本节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或又有哪些新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预设:(1)西峡位于南阳的的什么位置?位于河南省的什么位置?(2)从学校到县医院怎么走?(3)有小朋友来我校参观,你能当导游吗?2、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教学活动。可以学生解答,也可以师生共同解答。`四、运用拓展:(10分钟)1、学生自己编题,先在组内展示,然后各组推荐好的在全班展示。2、教师设计题:教师在黑板上随意设计图片,让学生辨别方向。检查学生学习情况。3、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和大家谈一谈。板书设计:第一单元复习课1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2认识路线图单元反思\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二、教材说明:本套教材整数除法的教学内容安排在三个年段进行,二年级下学期学习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三年级下学期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四年级上学期将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本单元大的主要内容有:口算除法、笔算除法。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它是在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三、教学建议1、加强学生的自主活动,重视对算理和计算规律的探求。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材既没有注明一般的口算思路,也没有出示笔算除法的法则,为的是避免学生在不理解算理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口算过程、套用计算法则。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计算的算理和算法。2、拓宽主题图的情境视野。\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为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材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从中引出需要用除法解决的若干问题。但是,这些素材远不能满足广大城乡师生的需要。因此,实际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当地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将除法的学习与人的生活环境、健康成长、交通、体育、娱乐、饮食、科普知识等联系起来,使枯燥乏味的除法计算植根于人类的一切活动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探究性。3、把估算放在与口算、笔算同等重要的地位。“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是《数学课程标准》为学生提出的关于估算的学习目标。要落实这一目标,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该有如下变化:(1)充分认识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认识估算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具有的重要意义。(2)将估算、口算、笔算的教学结合起来。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不失时机地将估算笔算结合起来应用,使学生真切感受不同计算方法的作用,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3)适当补充一些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估算内容,加大估算应用的力度,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4.加强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简单推理能力。乘法和除法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入手,将乘法运算的思维方法迁移到除法当中。如教学60÷3=( )时,可引导学生思考3×( )=60。又如,教学除法的验算时,可依据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引出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检验方法。这样,通过从矛盾着的双方入手,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既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又培养了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四、课时安排: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1课时除数是一位数的估算除法………………………………1课时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1课时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1课时除法的验算………………………………………………1课时0的除法…………………………………………………1课时商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2课时单元复习课………………………………………………1课时单元测试题………………………………………………2课时试卷讲评…………………………………………………2课时共计…………………………………………………13课时\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累计课时数(6)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包括口算用一位数除和估算两项内容,在二年级用乘法口诀试商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探索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口算规律。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8分钟)(一)复习导入 1、口答(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2、口算20÷2=40÷4=60÷6=80÷8=同学们真棒!你们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这一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板书课题)3.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预设问题:(1)口算有几种类型?\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2)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二)出示自探提示1、学生根据课题和问题情景提问题。2、老师归纳整理补充出示自探题(一):①赵伯伯三次运完60箱大豆,平均每次运多少箱?②要求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③你准备怎样计算?二、解疑合探(一)(5分钟)1、学生汇报自探结果。学困生回答以上问题,中优等生评判并补充。2、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生1、想口诀二三得六2×3=66÷3=260÷3=20生2、20×3=6060÷3=20生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60÷3=20三、设疑自探(二)(3分钟)1、王叔叔3次运完600箱番茄,他平均每次运多少箱?你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这样列?2、你准备怎样计算?四、解疑合探(二)(5分钟)1、学生汇报自探结果。学困生回答以上问题,中优等生评判并补充。240÷3=80①想:24÷3=8②3×80=240③24个十除以3得8个十,就是80240÷3=80240÷3=802、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合探。汇报自探结果。五、设疑自探(三)(3分钟)1、李阿姨3次运完240箱辣椒,她平均每次运多少箱?你是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2、你准备怎样计算?\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六、解疑合探(三)(6分钟)1、学生汇报自探结果。2、学生不能回答的问题小组合探3、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对全课总结,形成认知生成性结论:(学生先回忆总结,老师帮助归纳):一位数除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几百的数,如果不够除,把几百转化为几十个十,再与十位数合并起来,看成几十个十,再除一位数,得到商就是几个十。七、质疑再探(4分钟)1、学生提问题。预设:“600除以3可以先算60除以3吗?”2、解决学生所提的问题。八、拓展运用(6分钟)1、老师供题:15页下面的做一做.2、根据本节所学知识,同桌互相出题练习。3、90除以3等于几?怎麽算?除号表示什么意义?4、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有什么要问?板书设计:口算除法60÷3﹦20600÷3﹦240÷3﹦(一)6÷3﹦260÷3﹦20(二)20×3﹦6060÷3﹦20(三)6个十除以3是2个十就是1060÷3﹦20教学反思除数是一位数的估算除法累计课时数(7)教材分析:\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从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入手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景合理进行估算,知道什么时候要估大些、什么时候要估小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使学生根据具体情景合理进行估算。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0分钟)(一)复习导入1、口算:900÷3=600÷2=280÷4=640÷8=2、估算:213×5≈193×6≈93×3≈348×7≈同学们对乘法估算掌握的很好,那你们知道除法是怎样估算的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预设:生1:估算除法与笔算除法一样吗?生2:估算除法应怎样计算?生3:结果能用“=”吗?(二)出示自探题:1让学生根据课题并联系上节内容提问题供大家研究,看谁提的问题深刻新颖,研究价值大。\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2在学生问题的基础上老师整理补充,出示自探提示:①课本例题中“大约”是什么意思?②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③你是怎样进行估算的?4估算除法应怎样计算?二、解疑合探:(18分钟)1、学生汇报自探结果,差生汇报,中优生评判并补充。2、如有疑问小组内合作探究。3、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形成认知生成性结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是把被除数看成整百(整十)或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学生汇报后,师重点强调:(1)把124看成120,120÷3=40(箱)(2)把124拆成120和4,再分别和3除,每人平均分了40箱,还剩4箱,又分了一次,最后还剩下一箱,每个人大约运了41箱。师板书:124÷3≈40(箱) 或者124=120+4 120÷3=40 4÷3=1……1124÷3≈41(箱)三、质疑再探:(5分钟)1、本节课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预设:“估算为什么要用≈?”“题中有大约就一定要估算吗?”2、解决学生所提的问题。四、拓展运用:(7分钟)1、我当小老师:学生根据本节课知识出题,先在组内计算和订正,然后推举好的在全班展示。生:182÷6≈71÷8≈257÷3≈2、反馈练习:16页例2下面的“做一做”. 直接把得数写在书上,订正指名说口算的方法.3、巩固练习 (1)练习三,第3题. (2)练习三,第4题.\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板书设计:除数是一位数的估算除法124÷3≈40(箱)或者 124=120+4120÷3=40(箱) 4÷3=1(箱)……1(箱)124÷3≈41(箱)教学反思:一位数除两位数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累计课时数(8)教材分析:笔算除法和口算除法的思路基本相同,但笔算除法与笔算加、减、乘法的书写格式完全不同,因而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重现口算过程,然后结合过程讲解竖式的写法。让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着重突出“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和“每次余下的数要与被除数的下一位数合并再继续除”的计算方法。通过练习,强化重点,使学生掌握书写格式步骤。练习的设计侧重于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解决际问题中巩固新知.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教学重点: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算理,体会算法的优化性。教学方法:\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小黑板等。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0分钟)(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1、口算600÷6 27÷3 240÷8 160÷42、笔算9÷3=56÷7=(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出示P19植树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42÷2 52÷22、师:42÷2等于多少(生:42÷2=21)你是怎么想的?(生:40÷2=202÷2=120+1=21)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三)出示自探提示:看到这个问题,你想知道的是什么?你的心中产生了哪些疑问?让学生根据课题和上面的问题情景提问题。预设:一位数除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计算一位数除两位数应注意些什么?2、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归纳补充出示自探提示: ①42÷2=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并说说理由②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52÷2③比较一下,两道题的笔算方法有什么异同?哪种算法更简便?二、解疑合探(18分钟)1、逐个检查以上问题,差生回报,中优生评判并补充。\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2、对有疑问的问题合作探究。(商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3、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学生先归纳总结,然后老师补充。形成认知生成性结论:笔算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法时,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要和个位数合并后再除,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三、质疑再探(5分钟)1、回顾本节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或联想到什么问题请提出来。(教师预设问题)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一定是两位数吗?一位数除整十数,能列竖式吗?2、根据学生所提问题,重新组织适当的教学活动。四、运用拓展(7分钟)(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编1-2道习题巩固本节知识,同桌交流后推荐好的在全班交流(二)老师补充习题:1、计算48÷3=72÷6=93÷3=2、比赛,看谁算的又对又快?P20做一做23课堂小结: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谈一谈。板书设计一位数除两位数 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42÷2 52÷2笔算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法时,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被除数十位上除后有余数要和个位数合并后再除,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教学反思\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累计课时数(9)教材分析:被除数是三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商是两位数,重点让学生知道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除,看前两位,让学生明白商应写在哪位上。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2、培养学生分析计算能力。3、.注重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学重点: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笔算方法。教法和学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8分钟)(一)回顾导入,审题质疑1、口算66÷649÷7240÷6300÷548÷445÷5280÷7360÷6400÷8500÷10420÷7280÷42、笔算36÷463÷781÷9指名演板,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集体评议,关键让学生说笔算过程。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板书课题: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疑问?预设:\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1: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为什么一位数除三位数商还是两位数?2:怎样判断商是几位数?3: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二)出示自探提示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为了更好学习本节内容,老师将你们提出的问题梳理、归纳并补充如下:1、认真看P22例3,根据图意编一道数学的问题.2、如何列式?你能估算出它的结果吗?想一想过程。3、请你试着笔算下来吗?在这里能先拿百位上的数去除吗?为什么?应该怎么做?商应该写在什么位置?4、能除尽吗?应如何来处理。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二、解疑合探(18分钟)1、逐个检查以上问题,差生回答,中优生评价补充。合作探究;第3个问题2、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共同归纳,形成认知生成性结论:当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应将百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合并,看成多少个“十”来计算,商的首位放在十位上,然后根据前面学习的方法接着计算。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和除数相等(或比除数大)商的位数就和被除数的位数一样,如果被除数的最高位比除数小,商的位数就比被除数少一位。4、巩固练习:567÷7==184÷2==三、质疑再探(5分钟)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教师预设问题)一位数除三位数商一定是两位数?一位数除四位数怎么算?2、师生共同解决学生质疑的问题。四、运用拓展(7分钟)(一)我当小老师学生出题,师生共同解答。156÷3804÷6317÷2\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二)老师补充练习1、不用计算判断商是几位数。675÷5=345÷5=858÷9=2、列竖式计算675÷5=345÷5=858÷9=(找生演板、其余在练习本上完成。)3、解答例3下面的想一想板书设计笔算除法例3:238÷6==39(页)……2(张)3962381858544教学反思:除法的验算累计课时数(10)教学内容:P25页例4教学目标1、在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中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2、能正确运用乘法对整除与带余数的除法进行验算。3、培养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填写、思考等学生活动,感知乘、除法的关系。初步感受可以用乘法来验算除法。教学难点理解乘法验算除法的方法。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0分钟)1、口算题。(并说出三种不同的口算方法。)60÷3600÷3270÷92700÷92、填空18÷6=27÷9=8×8=56÷8= ()×6=18 ()×9=27()÷8=8()×8=563、比较上面上下两个算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根据学生得结论教师板书:商×除数=被除数4、出示书25页例4的情境图。师:看到这幅挂图你能提出那些问题?(请提出来)预设:“除法怎样验算?”“除法有几种验算方法?”5、老师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归纳总结并补充成如下自探提示:①试分析题意,你能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吗?②他们算得对吗?你能帮他们算算付的钱对吗?你是用什么方法的?③根据第3题的解答你最想提醒同学们什么?(10分钟完成以上问题)二、解疑合探(18分钟)1、逐个检查以上问题,差生回报,中优生评判并补充。2、对有疑问的问题合作探究。3、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形成认知生成性结论并板书:验算除法的方法:\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①商×除数=被除数②商×除数﹢余数=被除数4小结,三、质疑再探(5分钟)1、学生针对本节学习内容质疑。预设:怎么乘法验算?2、解决学生所提问题。四、运用拓展(7分钟)1、根据本课学习内容同桌俩互相编题并进行验算,做好以后推荐好的在全班展示。2、老师补充习题:①计算并验算下列各题:148÷8676÷5343÷5514÷3找四名学生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完成。②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括号内907258578120267被2除余数为0:()被3除余数为0:()被5除余数为0:()板书设计除法的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商×除数=被乘数有余数的除法验算:商×除数+余数=被乘数教学反思:0的除法累计课时数(11)教学内容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教材第28页内容)。教材分析:\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教材中安排本节课探索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为了提高课堂实效,留给学生更多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对算理及算法真正感悟、理解,达到内化、提升的目的,目的要求:使学生探索、理解、掌握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教学重点:经历探索被除数是0的除法计算的过程。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小黑板等。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0分钟)(一)准备练习1、估算并列竖式计算71÷8181÷2359÷6440÷9138÷7328÷42、口算0×80+8120+00×120(二)创设情景,出示自探提示1、出示情境图片《猪八戒吃西瓜》引导生观察,先同桌互相讲故事,再指名用自己的话讲一讲。2、让学生根据问题情景设计探究问题。预设:生:第1幅图用4÷4,第2幅图是用0÷4吗?如果是应怎样计算呢?结果是多少?0÷4等于几?0÷3等于几?3、在学生所提问题的基础上,老师归纳补充,出示自探提示:(1)有4个西瓜,师徒4人,平均每人吃几个?(2)猪八戒把西瓜全吃完了,其他3人还能分到几个西瓜?用算式怎样表示?(3)把算式中的3换成其他不是0的数,结果应该是多少?\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4)通过观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二、解疑合探(18分钟)1、自探结束后,让学生在全班汇报自探结果。学困生汇报,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如果发现学生在自探过程中有困难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师问:0÷4等于几?0÷3等于几?生:0÷4=0生:0÷3=0生:0÷7=0生:0÷0等于几?2、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小结,形成认知生成性结论:零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关于零的加、乘、除法:(1)零加上一个数,和还等于这个数。(2)零乘任何数都得0。(3)零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三、质疑再探(5分钟)1、本节课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2、解决学生所提的问题。四、运用拓展(7分钟)(一)老师提供试题1、口算:0÷30÷300÷1000÷1240×30×50×2+33-026-03+00÷9-00+2×32、判断:(1)0除以任何数都得0。()(2)0乘任何数都得0。()(3)0加任何数都得0。()(二)学生自编试题(三)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和大家谈一谈。\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板书设计0的除法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0乘任何数都得0。0加上一个数,和还等于这个数。教学反思:商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累计课时数(12)教材分析:科书第29页的例6让学生在本节课中知道“0”的作用。并会在求商的过程中前一位除进,而被除数中间的“0”要上去占位,前两位除进而末尾的“0”要上去占位。教学内容商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教材第29页例6,练习七)目的要求1、使学生熟练掌握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笔算方法。2、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细心计算的习惯。教学重点: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探索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算理和竖式简便写法。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7分钟)(-)旧知回顾,导入新课1、笔算下列各题:103×3304×23×202\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板演后,集体评议,强调0的占位作用。2、我们已经学习了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今天我们学习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板书课题:商的中间和末尾0的除法)3、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预设:(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2)在什么情况下商中间和末尾有零?4、师归纳生提出的问题,结合例6(1)出示自探提示:(1)309÷3该怎样列竖式计算?(2)应从被除数哪一位除起?(3)十位上的0除以3不够除,应该商几?0可以不写吗?这里的0起什么作用?(4)竖式的简便写法应怎样写?5、生自学课本第29页例6(1),按提示自主探究,师巡视。二、解疑合探(7分钟)1、自探结束后,让学生在全班汇报自探结果。学困生汇报,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如果发现学生在自探过程中有困难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生:应从被除数百位除起。生:商是三位数。生:十位上的0除以3不够除,应该商0生:0必须写。生:0起占位作用。合作探究第3个问题。2、在合作探究后师生共同总结,形成认知生成性结论:当商的十位上为0时,这个0一定要写,0起占位作用。三、设疑自探(二)(5分钟)1、自学例6(2),思考自探提示中的问题:(1)420÷3怎样列竖式计算?(2)这个过程有没有简便写法?\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3)商末尾的0能去掉吗?为什么?2、生自学课本,自主探究,师巡视。四、解疑合探(二)(5分钟)1、师检查生自探效果,差生汇报,中优生评判补充。2、对自探解决不了的问题,组织生分组合作探究3、在合作探究后师生共同总结,形成认知生成性结论:当商的末尾为0时,这个0不能去掉,0起占位作用。五、质疑再探(5分钟)1、本节课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1)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也一定有0吗?(2)被除数末尾有0,商的末尾也一定有0吗?(3)被除数中间或末尾没有零商的中间和末尾也一定没有零吗?2、生质疑后,师生共同解疑。六、运用拓展(7分钟)1、我当小老师:学生出题并展示。402÷2705÷5570÷3840÷72、老师补充习题:①406÷2609÷3750÷5980÷7570÷3306÷3②练习七第3题:生自主纠错后集体评议。3、全课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商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大家心中肯定有许多感受或收获谁能给同学们说一说?板书设计:商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反思:\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商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累计课时数(13)教学内容商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教材第31、32页例7,练习八目的要求1、使学生熟练掌握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笔算方法。2、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细心计算的习惯教学重点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要在这一位商0。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5分钟)(一)旧知回顾,导入新课1、列竖式计算:603÷3320÷8570÷3生演板后,师生评议,着重强调0的占位作用2、如果被除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0,中间和末尾会商的不会有0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商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板书课题:商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二)出示自探提示(一)1、看到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预设:被除数的中间没有0,商的中间会不会有0呢?被除数的末尾没有0,商的末尾会有0吗?2、师归纳生提出的问题,结合例7(1)出示自探提示:(1)找出题中条件和问题各是什么?\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2)用什么方法计算?列出横式、竖式。(3)十位上的3除以4够商1吗?如果不够该商几?3、生自学课本例7(1),按提示自主探究,师巡视。二、解疑合探(一)(7分钟)1、自探结束后,让学生在全班汇报自探结果。学困生汇报,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如果发现学生在自探过程中有困难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生:用除法计算。生:832÷4生:商是三位数。2、合作探究第3个问题。804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0,落下来和个位的4相加还是等于4,落下来没有意义,所以不用落下来;832除以4被除数十位上的数是3,落下来除以4不够商一个十,和个位的4合起来就32个一,除以4商8个一,3、师引导生小结,形成认知生成性结论:当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时,应在这一位上商0。三、设疑自探(二)(3分钟)1、自学例7(2),思考自探提示中的问题:(1)562÷4个位上是几除以4?应在个位上商几?为什么?(2)如果把被除数换成560、561、562、563,算算商是多少?为什么会这样?2、生自学课本,自主探究,师巡视。四、解疑合探(二)(7分钟)1、师检查生自探效果,指名汇报。2、对自探解决不了的问题,组织生分组合作探究3、师引导生小结,达成认知生成结论:当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时,应在这一位写0,然后按以前学过的方法继续进行。五、质疑再探(7分钟)本节课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生质疑后,师生共同解疑。六、运用拓展(10分钟)\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1、我当小老师:612÷6726÷62、老师预备补充题(判断):(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的中间有0,那么被除数的中间也一定有0。()(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的末尾有0,那么被除数的末尾也一定有0。()(3)被除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零商的中间和末尾一定没有0.()3、练习八第1、3、4题:生独立列式计算后集体讲评纠错。4、啄木鸟捉害虫:练习八第2题(找出竖式中的错误并纠正)。5、全课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商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大家心中肯定有许多感受或收获能谈谈吗?板书设计商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当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不够商1时,应在这一位上商0。教学反思: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单元复习课累计课时数(14)教学目标:1.把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概括的能力.2.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3.培养学生验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教学重难点:1、整理本单元的知识。2、复习商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9分钟)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整理复习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板书课题).2、请你回忆一下,这一单元,我们应该复习哪些内容?预设:生1:怎样口算除法?生2:笔算除法应该注意什么?怎样进行除法估算?(根据学生说的板书,说不出请同学们边看书,边回答)3、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补充形成本节课的自探提示。(1)口算除法时应该注意什么?(2)怎样进行除法除法估算?(3)怎样列竖式笔算除法?笔算时应注意什么?(4)怎样进行除法验算?学生根据自探提示进行自学,教师巡视指导。二、解疑合探(15分钟)1、出示题目,快速口答:400÷2=250÷5=4800÷8=247÷5≈421÷7≈引导学生复习复习口算的方法,估算的方法.2、师:复习笔算除法,并补充主板书.出示题目:861÷7=605÷5=624÷6=983÷7=(请4位同学板演,)反馈评价:请同学们说一说计算方法,并小结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师板书小结:基本算法,商中间有0,商末尾有0的除法。师:在第二单元,我们学习了口算除法与笔算除法,像第二组第三组这样的题目,是小朋友们最容易出错的题目,我们要重点来复习一下,先请你当当小医生。3、针对学生难点进行查漏补缺:(1)出示学生错题.(略)\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2) 总结错因,并说一说怎么样能克服?生汇报:试商时,口决不够熟练;十位不够商1时,急着把个位的数落下来;没有用0占位,3书写格式错误;4抄错题。4、即时练习:笔算。(并选择其中一题验算)721÷7=861÷5=三、质疑再探(3分钟)通过我们这节课的复习,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请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预设:连除怎样计算?商是多位数了又该怎么计算?四、应用拓展(13分钟)1、判断:(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一定是三位数。()(2)736÷(),要使商是两位数,()里只能填8或9()(3)被除数中间没有0,商中间就一定没有0。()(4)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就一定有0.()2、探究题55□□÷5=,如果商中间有0,被除数可能是几?如果商末尾有0,被除数可能是几?(请分别举出3个例子)3、解决问题。三年级共有学生182人,每只船限载6人,至少需要租多少条船?4、总结收获请同学们说一说,今天这节课,我们是怎么复习的?你有哪些收获,我们共同分享。单元反思:第二单元测试题累计课时数(15、16)一、填空题(1-4每题2分,第5小题4分,第6小题8分,共20分)1.902÷4的商是()位数;2.从900中每次减去15,减()次结果是0.3.9530÷68=□……104.7936÷4的商大约是().5.3□6÷32商是一位数.6.□25÷62商是两位数;\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二、口算题(每道小题6分共18分)1.98÷4=96÷4=56÷4=65÷3=75÷5=120÷4=2.200÷5=800÷6=840÷2=560÷4=390÷13= 6005=3.72÷2=85÷7=90÷5=96÷6=78÷6=51÷7=三、计算题(1-2每题5分,3-4每题6分,共22分)1.596+162÷22.352÷32×793.(2769+6477)÷24.481×21-7104四、应用题(每道小题8分共40分)1.水产公司运50箱鲤鱼,5箱黄鱼,鲤鱼的箱数是黄鱼箱数的多少倍?2.商店卖出同种电冰箱3台,收入4260元,平均每台卖出多少元?3.学校为同学买书,每本6元,1400元最多可买多少本?还剩多少元?4.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已经修了447米,是剩下的三倍,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5.百货大楼一天卖出收录机3台,每台920元,卖出一台录像机3200元,卖收录机收入多少元?录像机的收入比收录机多多少元?五、选作(10分)一列火车长180米,每秒行20米,要经过一座长620米的桥,求全车通过需要多少秒?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教学内容:1、两种新的条形图。2、简单的数据分析。3、平均数的含义及平均数的算法。教学目标:\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1、认识和看懂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加深对统计知识的理解,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平均数的简单算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教学重点:1、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2、简单的数据分析。3、平均数的含义及平均数的算法。教学难点:1、根据数据完成统计图。2、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课时安排:简单的数据分析……………………………………2课时平均数………………………………………………2课时单元复习课…………………………………………1课时共计…………………………………………………5课时统计(一)累计课时数(19)教材分析:\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逐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作出分析和判断的意识,同时也为进一步教学统计知识打下基础。教学时,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将例1中统计表上的数据画出纵向的条形统计图,再发给学生一张纵向格子少(以1当5也不够)而横向格子多的空白统计图,学生遇到纵向不够时,让学生讨论有的以1当10、有的把纸转过来(原点在不同的角落)同样也能体现数据的情况、没什么错误。习惯画成第一种原点在左下角的,从而引出横向的条形统计图,再与纵向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然后指出当版面不够时我们可画成这样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自己发现、亲自经历知识发生的过程。最后看统计图,提取信息并作出决策,体现统计的作用。教学目的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统计图。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重点: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统计图。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法与学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学准备:每人一张空白的统计图(纵向),四人小组一张空白的格子图。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7分钟)1、同学们你都学过哪些关于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统计方面的知识.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预设:生:在统计图中横轴表示什么?生:在统计图中纵轴表示什么?2、师归纳生提出的问题,结合38页例1(1)出示自探提示(1)统计表上收集到的数据都有哪些?(2)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数量?根据统计图上的数据,你知道了什么?(3)你能试着画一个统计图吗?(4)你认为应多进哪种矿泉水,为什么?\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3、生围绕自学提示自学课本第38页例1(1),师巡视指导。二、解疑合探(20分钟)1、师检查生自探效果,差生汇报,中优生评判补充。2、对自探解决不了的问题,组织生分组合作探究。反馈自学情况。3、在合作探究后师生共同总结,形成认知生成性结论(1)问题一:统计表上收集到的数据有数量和不同的品牌。(2)问题二:横轴表示矿泉水卖出的数量,纵轴表示各种不同品牌的矿泉水,根据统计图上的数据,我知道了每种品牌的矿泉水卖出的数量。(3)合探探究提示的第三个问题:你能试着画一个统计图吗?小组合作,试画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画图过程中一下问题的解决情况:(4)问题四:我认为应多进B种矿泉水,因为它的销量最好。三、质疑再探(5分钟)1、本节课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2、生质疑后,师生共同解疑。四、运用拓展(8分钟)1、老师补充习题(1)看课本中的横向统计图,说说统计图各部分表示的意思?(2)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①哪几种动物跑得比鸵鸟快?哪几种跑得比它慢?②如果它们赛跑,谁跑第一,谁跑最后?③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2、学生自己出题,先在组内练习,然后推荐好的在全班展示。3、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统计图大家心中肯定有许多感受或收获能谈谈吗?教学反思:统计(二)累计课时数(20)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逐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作出分析和判断的意识,同时也为进一步教学统计知识打下基础。教学时,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将例1中统计表上的数据画出纵向的条形统计图,再发给学生一张纵向格子少(以1当5也不够)而横向格子多的空白统计图,学生遇到纵向不够时,让学生讨论有的以1当10、有的把纸转过来(原点在不同的角落)同样也能体现数据的情况、没什么错误。习惯画成第一种原点在左下角的,从而引出横向的条形统计图,再与纵向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然后指出当版面不够时我们可画成这样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自己发现、亲自经历知识发生的过程。最后看统计图,提取信息并作出决策,体现统计的作用。教学目标1、会根据统计表完成纵向条形统计图。2、会看起始格和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3、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利用统计图解决问题难点:\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1、起始格和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2、表格单位量的确定。教法与学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0分钟)1、同学们,在上一节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从统计图中能判断出多进B类矿泉水,可见统计图与我们的生活多么密切。认识统计图还需要哪些知识呢?这一节我们来继续学习统计知识。2、结合39页例2情境图看到统计图你能提出那些问题?预设:统计图怎么画?3、老师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归纳总结并补充成如下自探提示:(1)例2的统计表中反映的是学生哪些方面的信息(2)从统计数据上看,你认为统计图中的每格表示的单位应该是大还是小?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3)在本节的两个统计图中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分别代表多少单位?其它格分别代表多少单位?(4)你认为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你能得到哪些信息?4、生自学课本第39页例2,按提示自主探究,师巡视二、解疑合探(18分钟)1、师检查生自探效果,差生汇报,中优生评判补充。2、对自探解决不了的问题,组织生分组合作探究。反馈自学情况。3、在合作探究后师生共同总结,形成认知生成性结论①要直观区分身高差异,每格单位量要小。②当样本数据绝对值较大而样本之间的差异值又较小时用折线表示起始格。三、质疑再探(5分钟)1、本节课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预设:(1)怎样很快地看出每个学生的身高、体重?在正常值以上还是以下?\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2)统计图还有别的形式吗?2、生质疑后,师生共同解疑。四、运用拓展(7分钟)1、根据本节学习内容,学生自编练习题小组内交流。2、老师供题①填空我们学过的统计图有______种。②练习题把统计图补充完整。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他们中谁最有可能入选校游泳队?3、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统计图大家心中肯定有许多感受或收获能谈谈吗?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平均数\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累计课时数(21)教材分析:“求平均数”是新教材“统计与概率”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它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现代社会的公共媒体大量使用统计图表表示信息,所以看懂统计图表是现代公民必备的数学素养。基于此本课教学把重点放在运用平均数的理念分析数据、理解数据的意义上,放在根据数据做出必要推断上。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六册42页平均数例1,处理练习十一第1—3题。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重点平均数的含义及算法。教学难点平均数的含义。教法与学法:三疑三探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0分钟)(一)复习,导课。1、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平均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与“平均分”有关的新知识。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的语句,结合下面几句话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①把18个苹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②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③三年级一班有30人,平均分5组,每组几人?师:这里的“平均分”是什么意思?(同桌结合例子说说,找学生代表发言。)2、师:刚才几位学生的回答都很好,大家再来看看下面这道题:如果3个小朋友一共有12块糖,平均每人分几块?该怎样求?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新知识,如何求“平均数”。1、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预设:(1)应该怎么求平均数?(2)平均数和平均分有什么区别?2、师归纳生提出的问题,结合42页例1(1)出示自探提示:①你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请用自己的话叙述。②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哪两个信息?③要想知道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必须知道什么信息?④请你试着解答。3、生自学课本第42页例1(1),按自探提示自主探究,师巡视指导。二、解疑合探(18分钟)1、师检查生自探效果,差生汇报,中优生评判补充。2、对自探解决不了的问题,组织生分组合作探究。3、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归纳,达成认知生成: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就是把这些数据的总和平均分成这么多份,计算方法是:平均数=总数÷份数三、质疑再探(5分钟)1、同学们,对本节内容你们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请大胆地提出来。我们大家共同来解决2、生质疑后,师生共同解疑。四、运用拓展(7分钟)1、我当小老师(1)谁能求出我们班同学期末考试的平均分?(2)先调查一下我们小组同学们的体重,算一算我们小组的平均体重是多少?2、老师补充习题:1、下面哪种情况是平均分,哪种是平均数?①把12块糖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4块。()②北京市人均绿地面积8.08平方米。()③小红参加青年歌手大赛,她的平均成绩是99.2分。()④中国10岁儿童身高正常值(男生)是140厘米。()2、选择:\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①三(1)班学生植树,第一组种182棵,第二组种199棵,第三组种189棵,平均每组种()棵。A、181 B、200C、190②玩具店卖玩具车,第一天卖54辆,第二天上午卖23辆,下午卖25辆,平均每天卖多少辆?正确列式是()A、(54+23+25)÷3B、(54+23+25)÷23、学校举行歌咏比赛,七位学生的得分分别是:94分、93分、96分、93分、100分、97分、95分,如果你是记分员,你会怎样计算平均分?4、用皮尺量出小组同学的大约身高,记下来,然后求出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小组合作完成)5、把练习十一第二题表格填写完整。6、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求平均数,大家心中肯定有许多感受或收获能谈谈吗?板书设计2、平均数例1(14+12+11+15)÷4=52÷4=13(个)平均数=总数÷份数教后反思平均数累计课时数(22)教学分析:1、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2、使学生认识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3、巩固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六册42页和45页例2及练习十一第4、5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求法,以及它在统计学上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平均数的求法。教学难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教具学具:例2图片教法和学法:三疑三探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0分钟)(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看篮球比赛吗?知道姚明吗?谁知道他有多高?生高兴地回答。师:(课件出示例2)请大家欣赏例2中的几位篮球队员的精彩表现.并在欣赏的同时完成以下几个问题。学生根据问题情景提问题。预设:生1:两队谁的身高高一些,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生2:你是怎么计算哪队的平均身高高一些?2、师归纳生提出的问题,结合43页例2(1)出示自探提示①最高的队员是谁?在哪个队?最低的队员是谁?在哪个队?②请你猜一猜,欢乐队和开心队哪队的身高会高一些?③要想准确知道哪个队的队员身高会高一些,必须了解什么信息?④自己列式解答3、生自学课本第43页例2,按提示自主探究,师巡视二、解疑合探(18分钟)1、教师检查学生自探情况。2、有问题合探解决。3、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达成认知生成:\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并不能反映总体情况,求平均数可以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三、质疑再探(5分钟)1、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又一次认识了平均数,知道了如何求平均数及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谁还有不太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预设:生:还有其他方法求平均数么?2、解决学生所提问题。四、运用拓展(7分钟)1、我当小老师:2、老师补充习题:李老师家今年1—3月用电度数如下:月份一月二月三月度数505461①从表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②能否预测出今年全年的用电度数?③你还想对老师说什么?3、汪叔叔骑自行车去旅行。下边是他前三天的行走路线。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计算后完成下列图表。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平均路线A→BB→C→DD→E——路程/千米4、(1)我们来一次百米赛跑统计出赛跑时间然后算算我们赛跑的平均时间?\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2)调查一下我们班第一小组同学们的身高,算一算他们的平均身高是多少?5、同学们,今天我们又一起研究了平均数,大家心中肯定有许多感受或收获谁能谈谈吗?板书设计2、平均数例2:欢乐队平均身高开心队平均身高(148+142+139+141+140)÷5(144+146+142+145+143)÷5=710÷5=720÷5=142(厘米)=144(厘米)开心队高一些。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教后反思:第三单元复习课累计课时数(23)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了统计的初步知识,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统计图,初步学会了简单的数据分析。会根据统计表完成纵向条形统计图。并且通过学习,学生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复习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统计的初步知识,能熟练根据统计表完成纵向条形统计图,更深刻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求法,以及它在统计学上的重要意义。复习重点1、能熟练根据统计表完成纵向条形统计图。2、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教法和学法:三疑三探\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复习过程一、设疑自探(10分钟)学生自己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教师归纳整理,形成本节课的自探提示:1、绘制条形统计图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2、怎样求平均数?自己解决以下问题:六一节,老师带了许多糖果想送给大家吃,老师给奋飞组6人共分36块,给前进组8人共分了40块,给蓝天组5人共35块,你们认为哪一组的同学分到的糖果多?怎么解决?生自己复习课本第三单元,按提示自主探究。二、解疑合探(16分钟)1、绘制条形统计图时需要注意:在图上标明纵轴和横轴各表示的项目,当求一组数据的样本数据绝对值较大而样本之间的差异值又较小时用折线表示起始格。2、求平均数,就是把这些数据的总和平均分成若干份,计算方法是:平均数=总数÷份数3、小结:象这种情况下,每组的人数不一样,不能直接拿总数来比较,三、质疑再探(3分钟)1、同学们,对本节内容你们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请大胆地提出来。我们大家共同来解决问题预设:除了条形统计图,还有其它形式的统计图吗?四、运用拓展(11分钟)1、我当小老师:学生自编习题。2、教师补充(1)、哪一组的成绩好?第一小组口算成绩统计表姓名孙红丁晓周玉李丹合计正确题数141011944\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第二小组口算成绩统计表姓名张华王明赵雪合计正确题数1012143612厘米6厘米10厘米4厘米(2)、用四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每个杯子分别标有水面的高度,这四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3、一本书,小明第一天读了12页,第二天读了20页,他平均每天读了多少页?4、一个小组有7个同学,他们的体重分别是:39千克、36千克、38千克、37千克、35千克、40千克、34千克。这个小组的平均体重是多少千克?5、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小明身高140厘米,他在游泳池中学游泳,会不会有危险?为什么?第四单元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及重难点认识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起点是在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的相关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一些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时常在学生的身边环绕,并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可以说学生已或多或少地形成了一定的时间观念。本单元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明确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二、教材编写特点\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谁都知道时间单位抽象难懂,“年、月、日和24记时法”也是如此。义务教材安排在四年级下学期,而人教版却安排在三年级下学期,从原先的“时、分、秒”较短的时间单位跨越到“年、月、日”较长的时间单位,跨度大,换算难。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能力的挑战也是学习的必经之路。同时本单元的知识点较多,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并不是通过纸上谈兵就能得到的,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它是在学生不断的应用、不断的体验中建立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块知识,教材在安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时间。(2)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足够的时空中建构知识。(3)重视教师的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的作用。三、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并建立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2、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3、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4、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5、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时间段的简单计算(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6、适时适地进行情感教育。四、课时安排年月日………………………………………………2课时24时计时法…………………………………………1课时制作年历……………………………………………1课时单元复习课…………………………………………1课时共计…………………………………………………5课时年月日累计课时数(24)教材分析:\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通过对前面时间单位的复习引入今天要学习的较大时间单位。年,月,日使学生掌握一年有12个月,(有大月,小月,知道平年和闰年。还知道2月是他特殊月份,)并会用种方法记大月和小月,会计算一年有多少天。教学内容:第六册数学课本46——48页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2)对年、月天数的认识。(3)在丰富的事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认识年、月、日及平月的天数难点:年、月天数的认识教法与学法:三疑三探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今天,老师带来一件东西,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东西? 1、课件出示: 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六十五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 学生不难猜出是“日历”。随后,教师出示2004年日历。 2、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学习、生活了一天,就在日历上撕下一页。一天也叫做一日。说着,教师随手板书:“日”字。 (2)从1月1日开始,到撕下1月31日这一页,要经过多长时间? 学生答问后,教师板书:“月”字。 (3)当我们撕下这本日历的最后一页,经过了多长时间?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年”字。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年、月、日和我们已经学过的时、分、秒,都是常用的时间单位。时、分、秒是表示时间较短的单位,年、月、日是表示时间较长的单位。(二)出示自探提示:\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预设:生1:一年有几个月?生2:那几个月的天数一样多?2、师归纳生提出的问题,1、出示P46的主题图,根据47页例1出示自探提示:(1)一年有几个月?(2)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3)一年有多少天?二月有多少天?(4)记每个月天数的方法有哪两种?二、解疑合探(18分钟)1、检查自探结果,差生汇报,中优学生补充并评价。2、针对有疑问的地方合作探究。3、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用填空的方法梳理知识,形成认知生成:一年有12个月1、3、5、7、8、10、12各月有31天大月4、6、9、11各月有30小月28天29天二月特殊月三、质疑再探(5分钟)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阅读47—48页上的内容,把你认为特别重要的内容用笔画下来,用心的记一记,同时想一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一会提出来,大家一起研究。预设:1、怎样去区分二月是28天或是29天?2、每年的天数一样多么?四、运用拓展(7分钟)1、我当小老师:生1:一、二、三月一共有()天生2: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是星期()2、老师出题:判断:①单数的月都是31天。()②4、6、9、11各月是30天。()\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③1、3、5、7、9、12各月有31天。()3、填空题:今年的二月有()天,一星期有()天。一、二、三月一共有()天。四月份有()个星期零()天。4、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年、月、日,大家心中肯定有许多感受或收获能谈谈吗?师:同学们一节课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真了不起!老师想给同学讲一个古老的谜语,想不想再猜?出示:最长又最短,最多又最少,最慢又最快,最便宜又最宝贵的是什么(——时间)师:既然时间这样珍贵,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呢?(珍惜时间)板书设计: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大月(7个)1年12个月30天:四、六、九、十一小月(4个)28天29天二月特殊月教后反思:年月日﹙二﹚累计课时数(25)教学分析: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并产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内容\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六册第48页~49页例2。.教学目的1、快速记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2、知道大、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记住平年、闰年的天数。3、会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能力。4、通过对历史年份的认识,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教育学生珍惜时间。教学重点1、认识年、月、日。2、对年、月天数的认识以及平年、闰年的判断。教学难点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教具准备1993—2004年历教法和学法:三疑三探累计课时:第36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0分钟)(一)回顾旧知,铺垫架桥:1、回忆上节内容﹕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二月有多少天﹖这是上节我们所学习的知识,这节我们继续学习——年月日﹙二﹚﹙板书课题﹚。2、总结学生发言: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称为“大月”,把有30天的称为“小月”,那我们如何快速记住哪些月是31天﹖哪些月是30天呢﹖看课本48页的内容。3、汇报交流方法。﹙拳头法、歌诀法﹚(二)创设情景,1、出示1993年~2004年二月的月历,﹙书49页图﹚2、让学生仔细观察,大胆设想并提出相关数学问题。\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预设:生1:怎样来区分平年和闰年?生2:平年一年有几个星期,闰年一年有几个星期?3、整理补充学生的问题,形成如下自探提示:①根据上图,仔细观察2月的天数有什么规律﹖②如何判断平年和闰年﹖③平年全年有多少天﹖有几个星期?④闰年全年有多少天?有几个星期?二、解疑合探(18分钟)1、逐个检查以上问题,差生汇报,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2、根据汇报情况,及时组织合探。3、在合作探究后让学生先总结,然后老师订正补充,形成认知生成性结论﹕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一般年份看后两位数是4的倍数就是闰年。三、质疑再探(5分钟)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阅读49页上的内容,把你认为特别重要的内容用笔画下来,用心的记一记,同时想一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一会提出来,大家一起研究。四、运用拓展(7分钟)1、我当小老师。﹙让学生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自编习题在全班展示并练习﹚(1)如果是平年一年有多少天?闰年一年有多少天?(2)2006年是()年。2、老师补充习题:(一)填空﹕﹙1﹚2年=﹙﹚月一周=﹙﹚天﹙2﹚学校1月22号放假,2月16号开学,一共放假﹙﹚天。﹙3﹚小华满12岁了,却只过了3个生日,他是﹙﹚月﹙﹚日出生的。﹙4﹚四月份有﹙﹚个星期零﹙﹚天,平年全年有﹙﹚\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天,闰年全年有﹙﹚天。﹙5﹚小明在他奶奶连住了两个月﹐正好62天,这两个月是﹙﹚和﹙﹚。(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今天是5月30日,明天是儿童节。﹙﹚今年上半年和去年上半年天数相等。﹙﹚每一年的下半年天数相等。﹙﹚小王已经5岁了,她才过了一次生日。他肯定是2月29日出生的。﹙﹚1900年是闰年。﹙﹚(三)练习十二2、3、5题。(四)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商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大家心中肯定有许多感受或收获能谈谈吗?板书设计年月日﹙二﹚大月﹕31天拳头法歌诀法小月﹕30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教后反思:24时计时法累计课时数(26)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P52-53上的内容和例3教学分析:在认识年、月、日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24计时法,并用24计时法来表示时刻。在能力上要求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迁移,培养善于思考、发现的能力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钟面上时针的转动,使学生认识1日=24时,认识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某一时刻。\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2、正确区分时间与时刻,初步学会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并能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3、经历观察、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有与伙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教学重点认识1日里钟面上的时针走两圈,1日有24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教学难点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8分钟)(一)情境导入1、师:同学们,咱们的家乡西峡可美啦,想看看吗?一起来瞧瞧。(课件出示西峡的标志性建筑,旅游景区及某一百货楼的营业时间:9:00——21:00)2、谁来告诉大家百货楼的营业时间?(出示:9:00——21:00)。师:加上表示时间的词语是普通计时法,如9:00——21:00是用什么方法计时的?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计时方法?(请学生说说),师说对,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和学习24时计时法。(板书课题)24时计时法。(二)出示自探题示1、学生读题目然后提出不同的问题。2、老师根据同学们所提问题梳理成以下自探题示(一):(1)你知道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什么时候结束?(课件出示倒计时的场面: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秒针都指到了12)(2)钟表上时针在一天里走几圈?第一圈从什么数走到什么数?第二圈从什么数走到什么数?一共多少小时?(3)如果把钟表上时针走第一圈看成内圈,走第二圈看成外圈,这个钟表外圈的数表示什么?它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课件出示教材P52页钟表图)\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4)什么叫24时计时法?你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上午5时和下午5时吗?(5)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有什么区别?24时计时法的优越性是什么?结合自探提示(一)请同学们用读一读、画一画方法自学课本P52页内容。(时间10分钟)二、解疑合探(一)(8分钟)1、学生逐题回答自探提示(一)(后进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2、不会的问题合作探究3、在自探的基础上总结归纳,达成认知生成性结论:(1)深夜12时是第二天开始(0时)也是第一天结束。(2)钟面上时针一天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3)外圈数表示从中午12点到夜里12点的时间,它是用内圈数加上12得出来的。(4)从0时到24时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如:上午5时是5时,下午5时是5+12=17时。(5)普通计时法要在数字前面加表示时间的词,24时计时法不用加表示时间的词,就是钟表上时针转第二圈时用时针所指的数字分别加上12。24时计时法简洁,不易出错,应用广泛,它是国际通用的一种计时法。三、出示自探提示(二)(5分钟)(学习P52页例3题)1、请同学们把例3题读一遍,然后自己设计探究问题。2、教师根据学生所提出问题,梳理成以下问题:①用24时计时法表示火车在路上发车和到达时刻。②请同学们在钟表上拨出火车在路上用了多少时间?③谁还会用图表示火车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④谁还会计算出火车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⑤时刻与时间有什么区别?结合自探提示(二),学生自学P53页例3题,时间5分钟。四、解疑合探(二)(8分钟)1、教师逐题提问以上问题(后进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2、不会的问题合作探究3、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总结,达成认知生成性结论:①下午2时40分是14时40分17时45分②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用3小时零5分钟。③现在时间是时刻,经过时间是时间。五、质疑再探(5分钟)1、学生针对本节内容质疑2、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六、运用拓展(6分钟)(一)老师出题:1、连一连睡觉15:30吃午饭12:30放学啦21:002、填一填18:0623:38下午6:06晚上8时凌晨4:453、判一判①18时就是下午8时。②工人上午8:00上班,下午16:30下班。③深夜12时就是24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④钟面上的时针指着8可有是早上8时,也可能是晚上8时。4、算一算。春蕾画展每天的开放时间是8:00——17:00,这个画展每天展出多长时间?(二)学生自己遍题互相借鉴练习板书设计24时计时法从0时到24时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例3:一例火车下午2时40分从北京出发,17时45分到达石家庄站,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用多长时间?下午2时40分=14时40分\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17时45分-14时40分=3时05分答: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用3小时零5分钟。教后反思:年、月、日实践活动——制作年历累计课时数(27)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页—57页教材分析:在学生学完“年、月、日”这一单元之后,安排了制作年历的活动,一方面能使学生巩固对年月日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目的:1、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年历的制作活动。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这些知识解决相关的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3、通过观察、讨论、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质疑、解疑能力,养成合作、交流的好习惯,提高问题意识。重点难点:1、初步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日常生活中的问题。2、培养质疑、解疑能力,养成合作、交流的好习惯,提高问题意识。教具学具:各种不同的年历学具:月历、A4纸、铅笔、直尺、彩笔教学过程\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一、设疑自探(10分钟)1、师出示各种年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2、问:通过观察,你想到了那些数学问题?多指几名学生回答。问题预设:①我想知道年历有什么作用?②我想知道年历有哪些不同的类型?③我想知道年历是怎么制作的?3、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自探提示:①你能说说年历的作用吗?②你知道年历有哪些不同的类型?③从你手中的月历上,你能读出哪些信息?试举出两个例子。4、学生自主探究,师巡视指导。二、解疑合探(15分钟)1、逐个检查以上问题,差生回报,中优生评判并补充。2、对有疑问或回答不准确的问题合作探究。3、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先让学生归纳总结,然后老师订正补充,形成认知生成:制作年历的方法:①先确定1月1日是星期几。②再确定整体布局格式——每行四个月,排3行,最后用颜色区别出休息日。4、实践操作:把全班分成12个小组,每组制作1张月历,最后把12张按顺序合起来,就是一份年历,看哪组的年历制作的又快又美观。(教师要提前指出每月的1日是星期几)三、质疑再探(5分钟)1、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2、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根据情况组织适当的教学活动予以解决。四、运用拓展(10分钟)\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1、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编习题,同桌互相交换练习,然后推荐好的在全班展示。2、老师出示习题:利用课余时间,小组合作制作明年的年历。板书设计:实践活动——制作年历①先确定1月1日是星期几。②再确定整体布局格式——每行四个月,排3行,最后用颜色区别出休息日。教后反思:第四单元复习课累计课时数(28)教学内容:教材第46-57页内容的进行整理复习。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多少天。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重难点:对年、月天数的认识以及平年、闰年的判断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具学具:图片、课件。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5分钟)(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大家都学会了什么?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多少天。\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师:同学们回答的真不错,我们每天的学习生活又是怎样度过的呢?看一看我们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出示作息时间表)你能根据咱们的作息时间表结合我们本单元学习的知识提出问题吗?问题预设:生:我们一天在学校度过了几个小时?我们下午几点从家走?用24时计时法。师:同学们问题提得真棒,老师把同学们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形成本节课的自探提示。(二)出示自探提示:1、我们一天在学校度过了几个小时?2、我们下午的作息时间用24时计时法怎样表示?3、明天又是周末了,你打算怎样安排你周六一天的生活呢?你想设计一个明天的作息时间表吗?让这一天过得充实而且有意义!你能把时间用24时记时法写出来吗?二、解疑合探(20分钟)(一)自探结束后,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自探结果。学困生汇报,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二)如果发现学生在自探过程中有困难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小组内互相评价每个学生的作息时间表,并提出改进建议。(三)在自探的基础上总结归纳,达成认知生成性结论:一年有12个月1、3、5、7、8、10、12各月有31天大月4、6、9、11各月有30天小月28天29天二月特殊月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一般年份看后两位数是4的倍数就是闰年普通计时法要在数字前面加表示时间的词,24时计时法不用加表示时间的词,就是钟表上时针转第二圈时用时针所指的数字分别加上12。\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三、质疑再探(5分钟)(一)、对于本节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或又有哪些新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二)、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教学活动。可以学生解答,也可以师生共同解答。`四、运用拓展:(10分钟)1、学生自己编题,先在组内展示,然后各组推荐好的在全班展示。2、教师设计题,检查学生学习情况。(1)一年有()个月,其中()月、()月、()月、()月、()月、()月、()月有31天,()月、()月、()月、()月有()天。(2)、小明已乘上8:10始发的这班车,由于路上堵车,中途停留半小时,他什么时候才能到达目的地?1、小明早上7:30从3、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请和大家谈一谈。板书设计:第四单元整理复习自探提示:1、我们一天在学校度过了几个小时?2、我们下午的作息时间用24时计时法怎样表示?3、明天又是周末了,你打算怎样安排你周六一天的生活呢?你想设计一个明天的作息时间表吗?让这一天过得充实而且有意义!你能把时间用24时记时法写出来吗?教后反思:第五单元教材分析编排特点: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1)加强了“算用结合”的教学本单元的最大特点就是感性抽取出理性、理性运用于情景。A.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B.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如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等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算用结合”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2)加强“估算与算法多样化”的教学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人教版教材很有超前预见性,从100内的加减法就开始学习估算。同时估算也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本单元教材,不仅在口算乘法中专门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还在笔算乘法中展示了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难点:进位问题,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课时按排: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1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1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1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1课时\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单元复习课…………………………………………1课时单元测试……………………………………………2课时试卷讲评……………………………………………2课时共计…………………………………………………9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累计课时数(29)教学目标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教学重点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的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探索整十、整百数求整十数的口算规律。教具准备:口算卡片等。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0分钟)(一)复习铺垫1、口算下面各题:(出示口算卡片)40×460×530×3300×712×424×213×332×3自己选两题,说说口算方法。2、设疑激趣:如果把40×4改成40×40该怎么办?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二)设疑自探出示自探提示1、出示例1图,引入新知识。2、让学生根据问题情景设计探究问题。3、在学生所设问题的基础上整理归纳出如下探究提纲:\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1)邮递员平均每天送300份报纸,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样列式?如何计算?(2)邮递员平均每天送300份报纸,如果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呢?怎样列式,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3)邮递员平均每天送60封信,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4)说说你口算的方法。二、解疑合探(15分钟)(鼓励差生汇报,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1、逐题反馈自探情况2、针对自探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合作探究。3、在合探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形成认知生成性结论: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看两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后面添几个0。三、质疑再探(5分钟)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不明白或需要提醒大家的吗?请你提出来我们大家来共同探讨。2、针对学生质疑的问题解答处理。四、运用拓展(10分钟)(一)学生编题互相练习并在全班展示。(二)老师补充习题1、练习十四第1题,写出得数。2、练习十四第3题,应用乘法口算解决实际问题。3、练习十四第2题。4、练习十四第9题,看谁能先夺到红旗。板书设计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300×10=3000300×30=900060×10=600\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60×30=1800教后反思: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累计课时数(30)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教学重难点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教具准备口算卡片等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2分钟)(一)复习旧知:1、口算下面各题说一说口算的方法(出示口算卡片)40×1060×2030×40300×7012×400240×2130×330×3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3218687295358选择几个数说一说是怎样求近似数的。3、估算:198×4305×6485×3182×5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引入课题,刚才我们复习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方法,本接我们来一起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板书课题)(二)设疑自探1、出示例2图。2、让学生根据问题情景和课题设计探究问题。\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问题预设:为什么要估算?怎么估算?3、在学生所设问题的基础上整理归纳出如下探究提纲:(1)估算有什么意义?(2)请你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编成完整的一道估算应用题。(3)怎样列式?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4)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便呢?二、解疑合探(13分钟)(鼓励差生汇报,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1、逐题反馈自探情况2、针对自探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合作探究。3、在合探的基础上共同总结,达成认知生成性结论: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时,可以把其中的任一数看成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然后和另一个数相乘:也可以把两个数都看成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然后再用这两个近似的数相乘三、质疑再探(5分钟)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不明白或需要提醒大家的吗?请你提出来我们大家来共同探讨。2、针对学生质疑的问题解答处理。四、运用拓展(10分钟)(一)学生根据本节内容自己编题互相练习(二)老师补充练习1、练习十四第10题。2、应用乘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有一本书,它其中的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3、练习十四第8题板书设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例2、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18×2222×18\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方法(1)18≈(20)22≈(20)20×20=40018×22≈(400):(2)18≈(20)22×(20)=(440)18×22≈(440)(3)22≈(20)18×(20)=(360)18×22≈(360)答: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下。教后反思:笔算乘法累计课时数(3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5页例2、做一做,练习十六第1、2题。教材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主要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笔算方法。这部分内容是在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把第二个因数扩展到两位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顺序和计算过程。教学工具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5分钟)(一)创设情景,复习导课1、笔算下面各题:21321223\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3×2×4×3(学生笔算后,指名学生说说计算方法)2、口算(卡片出示)27×2018×3016×4022×303、书店进来一批科技书每本24元,如果买2本一共要付多少元?(学生独立解答)4、导入:每套12本,妈妈给小红买一套书一共需付多少钱?(出示例1)该怎样列式计算呢?(生口头列式并与上节内容比较有什么不同?),然后指出这就是本节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二)出示自探提示1、问学生:同学们看了这个题目后结合刚才复习的内容,你想知道什么或猜想联想到什么问题?问题预设:怎么计算两位数的乘法?竖式怎么列?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2、学生可能提出不同的问题,教师梳理归纳补充并将有价值的问题板书到黑板旁侧成为自探提示:打开课本63页,自学例1,按下面方法,轻松探究本节知识:(10分钟时间探究)3、出示自探提示:(1)估算一下大约需要付多少钱?(2)请试着算出这道题的结果。(3)想一想: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结果的末位与谁对齐?为什么?(4)试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二、解疑合探(12分钟)1、检查学生自探效果,教师随机板书。(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秀生评价)2、针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可小组讨论解决。3、在自探和合探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达成认知生成性结论:\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1)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2)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3)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4、小结三、质疑再探(3分钟)1、通过你对本节课知识的探究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2、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0分钟)(一)学生根据本节学习内容自编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计算题让同桌计算。(做后同桌对改评价,然后在推荐好的在全班展练)(二)老师供题:1、判断下面各题,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并说说理由。3433×22×32————————6896()68()96————————13610562、商店里有13把雨伞,每把雨伞的价钱是22元,根据下面的竖式在括号里填数。22×13——66①卖3把雨伞可收入()元22②卖10把雨伞可收入()元_____286③卖13把雨伞可收入()元\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板书设计笔算乘法例124×12≈20024×12=288(元)24×12_______48......24×2的积24......24×10的积__________288(个位的0不写)答:一共付288元钱。教后反思: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累计课时数(32)教学内容:第六册数学课本65——67页内容。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有一定基础,只是本节增加了进位,重点强调进位。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2、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方法。教学工具:\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5分钟)(一)复习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34×12=13×23=学生计算后,说一说这四道题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板书(哪一位上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3、如果把19×9改为19×19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要探究新知识。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笔算乘法(二)情景导入:同学们下过围棋吗?出示围棋棋盘面。说明围棋棋盘面是由纵横各19道线交叉组成的。问:你们知道围棋棋盘面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吗?列出算式:19×19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新知识。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根据算式19×19和课题提问。问题预设:1、怎么计算?2、计算时要注意什么?3、为什么要进位?4、进位乘法和不进位乘法有什么区别?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梳理归纳并板书在黑板的旁侧。(三)出示自探提示:自探提示:1、计算19×19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你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2、列竖式计算时,先算什么?积的末位和哪一位对齐?再算什么?积的末位和哪一位对齐?最后算什么?3、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四)学生自学课本65页,独立解决问题。二、解疑合探(15分钟)1、学生在小组内汇报自探结果。2、小组派代表汇报自探结果。(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秀生评价)方法一:19≈2020×20=400大约400棵.方法二:19×20=380380-19=361方法三:19×19_______171……19×9的积19……19×10的积_________361(个位上的0不写)生:我喜欢方法三。生:列竖式计算时,先算19乘9.积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算19乘10,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生: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先用第一个因数去乘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得数末位和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一个因数去乘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得数末位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3、针对多数学生不易解决的问题可学习小组讨论解决。4、在此合探基础上共同总结,达成认知生成性结论:①乘的顺序,先用一个因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然后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②哪一位上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③用因数的哪一位去乘,得数的末位就和因数的那一位对齐。\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5、回归设疑自探是板书在黑板上的问题。指名回答。三、质疑再探(5分钟)1、你对本节学习的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和新的发现请提出来,共同探究。2、解决学生质疑的问题。四、运用拓展(5分钟)(一)我当小老师请根据以上学习的内容自编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应用题(考考你的同桌,学生解答后,指几名学生展示评价)。(二)老师供题:1、大家来帮小熊会诊。(纠错)2、请你填一填:(补充竖式)3、小树一共有18排,每排有16棵,这片树林一共有多少棵树呢?板书设计进位笔算乘法例219×19≈40019×19=361(个)19×19______171……19×9的积19……19×10的积________361(个位上的0不写)答:棋盘上一共有361个交叉点。教后反思:\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第五单元复习课累计课时数(33)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69页整理与复习。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对第五单元进行综合练习。通过本节练习使学生牢固掌握两位数乘两位的几种不同情况。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回顾和整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基本的归纳、整理能力;2、注意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整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的过程;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教法与学法:三疑三探教学法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5分钟)谈话:第五单元的内容已经学完,今天我们就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问题预设:怎么口算?怎么估算?怎么列竖式计算?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出示自探提示:①怎样来计算口算乘法?②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算理一样么?③估算有什么意义?④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⑤笔算进位乘法时应注意些什么?\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自探提示自学课本第58—68页内容,然后独立思考,独自探究出这些问题的答案。二、解疑合探(20分钟)1、检查自探结果,差生汇报,中优学生补充并评价。2、针对有疑问的地方合作探究,师生交流。针对第4、5个问题同桌讨论合探。3、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形成认知生成:重点内容板书出来:(1)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2)乘的顺序,先用一个因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然后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哪一位上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用因数的哪一位去乘,得数的末位就和因数的那一位对齐。三、质疑再探(7分钟)通过你对本节课知识的探究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四、运用拓展(8分钟)(一)学生根据本节学习内容自编计算题让同桌互相计算。(做后同桌对改评价,然后在推荐好的在全班展练)(二)老师供题:1、教科书第69页练习十七第1题;学生口算后教师讲评。提问:整十数乘整十数应该怎样算呢?2、教科书第69页练习十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提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笔算时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3、完成教科书第69页练习十七第3、4题(三)全课总结: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板书设计第五单元复习课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单元反思:第五单元测试题累计课时数(34、35)一、口算下面各题。45×10=23×20=44×10=15×30=43×30=55×20=17×30=66×10=240×20=450×20=144÷2=66×20=二、选择题。1、69×51的积是()①三位数②四位数③五位数2、99×19的积()①大于2000②等于2000③小于20003、89×90比80×89多()①10②89③8904、A是两位数,A×30的积最接近1400,A是()①4②5③3三、计算下面各题。1、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13×45=55×21=53×33=\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47×12=53×24=76×15=56×31=85×11=59×21=2、递等式计算。28×(490-390)456÷6×15700-28×12(27+35)×45四.解决问题。(1)有35个社区的老人进行了体检,每个社区大约有45人。有多少老人进行体检了?(2)每辆玩具摩托车的售价是76元,幼儿园老师要为小朋友买13辆摩托车,至少带几千元就可以了?(3)国庆节期间,天安门广场每天看花大约50万人,这样推算从十月一日到十月十五日,会有多少人看花?(4)每本集邮册有14张邮票,售价为48元,张阿姨卖出27本集邮册,一共卖了多少张邮票?一共卖了多少元?\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5)袋子里有很多豆,奶奶用碗往外拿豆子,拿了20次满碗豆之后,剩下半碗豆子大约有23个。原来袋子里大约有多少个豆子?用语言或者算式表示你的想法。第六单元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地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2、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教材说明: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习的空间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教材在讨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注意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亲生经历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教学建议1、变概念的机械学习为有意义学习。\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面积单位可以从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理解概念:一是初步感知为什么选用正方行作为面积单位的形状;二是知道每个面积单位是怎么规定的;三是了解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的内在联系。2、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往往是认识的起点,学习的开端。用好直观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对于掌握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3、让学生探究,主动获取结论。为了改变以往教学中,过于强调单纯的接受学习,而且是以被动接受为主的倾向,有必要选择适当的内容,提供一定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生。4、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估测尽管是一种粗略的测量方法,但在实际生活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人们平时对面积进行估测给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体现,如“估计本班教室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估计课本封面的面积,在小组中交流估计的方法。”在练习中也有比较反映,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习,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在测量长、宽(或边长)计算出面积。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时按排:面积和面积单位……………………………1课时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1课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1课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应用…………1课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课时公顷、平方千米的认识……………………1课时单元复习课…………………………………1课时单元测试题…………………………………2课时试卷讲评教案………………………………2课时共计…………………………………………11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累计课时数(38)教学目的1、理解面积的意义。2\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大小,从而培养学生学会合作、探索的精神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面积的含义及常用的面积单位。教学难点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教法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一)(5分钟)1、谈话导入:大家都知道,许多物体都有它们的表面,如课桌有光滑的表面,文具盒有五颜六色的表面,教科书有漂亮的封面,请大家看一看、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同学们刚才观察到的物体都有面,而且通过操作发现面是有大有小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2、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题: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或有什么猜想?3、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老师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整理和补充成下面的自探提示,请同学们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就能弄明白提出的问题。出示自探提示(一):自学课本70—72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在不懂的问题上做上记号。(1)看一看,黑板和屏幕哪个大?(2)比一比,数学课本和练习本的封面哪个大?(3)观察、比较下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并说一说是用什么样方法比较的。\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学生结合自探提示自学课本,教师巡视。二、解疑合探(一)(6分钟)①针对有疑问的问题小组合作探究.②学生汇报自探结果(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③在学生自探、合探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达成认知生成性结论: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三、设疑自探(二)(5分钟)①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卡片(长7厘米、宽2厘米和长5厘米、宽3厘米)运用准备好的三种学具(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正三角形、直径为1厘米的圆)来比较两个长方形的大小。②比较三种方式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比较的,得到什么结果?③自学教材73—74页内容,了解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各有多大?打开自己准备的学具动手量一量,并举例说明。四、解疑合探(二)(8分钟)①小组讨论有疑问的问题.②检查自探情况。③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多媒体课件演示三种比较方法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最合理的方法,然后师生共同总结,达成认知生成性结论:(1)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2)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④反馈练习:完成课本74页“做一做”题目\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五、质疑再探(5分钟)1、对本节学习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或者想到什么新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重新组织适当的教学活动。问题预设:怎样求长方形的面积?怎样求正方形的面积?六、运用拓展(11分钟)(一)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自编题,交换练习。(二)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有选择的在全班展示然后补充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1、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1)测量邮票的面积用()(2)测量桌面的面积用()(3)测量教室的面积用()(4)测量黑板的面积用()(5)测量手帕的面积用()2、下面三个图形中,哪个面积最大?哪个面积最小?(每个代表1平方厘米。)3、全课总结,谈收获。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面积和面积单位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教学反思: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累计课时数(39)教学目的通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面积单位,初步明确:1厘米、1分米、1米都是长度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教学重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教具学具准备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教法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8分钟)(一)引入新课1、提问:(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2)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2、揭示课题: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那么它们之间有哪些联系和区别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二)出示自探提示1、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题:\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教师:看到这个课题,结合我们刚才复习的知识,你想提出什么问题?2、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后说明: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例1,归纳、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只要同学们能根据自探提示认真探究,就能弄明白这些问题。自探提示:(1)观察例1中1厘米的线段,说出这是什么单位?用它可以测量物体的什么?(2)观察例1中1平方厘米的图形,说出这是什么单位?用它可以测量物体的什么?(3)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4)在纸上分别表示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想一想它们之间有哪些联系和区别?要认真独立思考每个问题,注意要在不懂的问题上做上记号。时间5分钟。二、解疑合探(15分钟)1、对不会或有疑问的问题小组合作探究。要注意倾听小组其他成员的发言。2、让学生汇报自探结果(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3、实践操作:(引导学生从应用的角度加以区别)(1)伸开双臂,比划1米有多长,小组合作,伸开双臂表示1平方米。(2)先估计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再用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量一量。4、在合作探究和实践操作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达成认知生成性结论:区别:1厘米是长度单位1平方厘米是面积单位1厘米是线段1平方厘米是正方形联系: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边长是1厘米\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小结:1厘米、1分米、1米都是长度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三、质疑再探(5分钟)请同学们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把重点画一画记一记,同时思考一下学了这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或者由本节所学知识你联想到什么问题也可以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预设: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一样吗?圆形的面积又该怎样计算?四、拓展运用(12分钟)(一)我当小老师: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每人编一道题,题型不限,相互练习。(二)老师出示练习题:1、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1)黑板长4()(2)一枚邮票的面积是4()(3)小明身高18()(4)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5)一块黑板的面积是4()(6)小华的腰围6()2、拓展活动:剪12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它们的面积、周长各是多少?3、总结收获,说说这节课你收获到了什么?板书设计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区别:1厘米是长度单位1平方厘米是面积单位1厘米是线段1平方厘米是正方形联系: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边长是1厘米教学反思:\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累计课时数(40)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7-78页中的例2和累计26课时练习十九的有关习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2、使学生能利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进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3、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推导。教具学具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教法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8分钟)(一)情景引入1、出示图形,请同学们说一说它们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1小格代表1平方厘米)第二幅图没有小格怎么知道面积呢?\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2、引导谈话:如果要求长方形的面积,我们每一个都用同样的面积单位来排一排,数一数,看它包含有几个面积单位,这样的方法可以吗?假如要计算较大操场的面积,我们应该怎么办?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看到课题,你能猜想到这节课我们应该学习哪些问题吗?预设:长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又该uheji如何计算?如何推导出来的?3、出示例题: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二)出示自探提示1、在学生设计问题的基础上老师归纳补充形成如下自探提示,学生认真思考,在不懂的问题上做上记号。时间6分钟。(1)在本子上画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2)用准备好的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学具摆一摆,你们发现了什么?(3)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你是怎么想的?(4)任取几个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边操作边填表:长(厘米)宽(厘米)面积(平方厘米)(5)你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呢?二、解疑合探(12分钟)1、针对不会的问题小组交流(讨论)。2、展示自探效果,差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3、在自探合探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达成认知生成性结论:每排摆的小正方形的个数与长方形的长的厘米数相同。摆的排数与长方形的宽的厘米数相同。一共摆的小正方形个数是:每排个数×排数,刚好等于长方形面积。从而可以得出: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4、即时训练:①78页做一做。②把例2补充完整。说说你是怎么做的?5、学生自己探究出正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三、质疑再探(6分钟)1、对于本节内容,你有哪些不明白或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研究。2、根据学生的质疑重新组织教学活动。问题预设:对于不规则的图形,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四、运用拓展(14分钟)1、我当小老师,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习题,互相交换练习。2、老师供题: ①先估计黑板的面积,再测量它的长和宽,并计算面积。②练习十九2、3、43、根据本节课的学习,自己说说自己的表现与收获。板书设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教学反思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应用累计课时数(4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页的例3和练习十九的有关习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能够利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面积计算问题。2、通过练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并能正确区分面积与周长的概念。教学重点:\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学具直尺教法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8分钟)1、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2、口答下面各图形面积:6分米3米8厘米12米6分米6厘米6厘米生评价,并说一说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3、导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应用。(板书课题)4、让学生根据问题情景和课题设计探究问题.5、在学生问题的基础上老师归纳整理补充成自探提示:①说一说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②求玻璃的面积就是求什么的面积?为什么?③请同学们利用你们掌握的知识,算一算这块玻璃的面积应该是多少平方分米?④计算时,单位应该怎样统一?学生围绕以上问题想一想,算一算,并在不懂的问题上做上记号。时间6分钟。二、解疑合探(14分钟)1、针对不会的问题小组讨论。2、学生汇报自探情况,差生汇报,其他学生补充并评价。3、在自探和合探的基础上,共同总结,形成认知生成性结论:\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在一道题目中,长度单位必须是相同的。长度单位是米,所对应的面积单位就是平方米;长度单位是分米,所对应的面积单位就是平方分米;长度单位是厘米的,所对应的面积单位就是平方厘米。4、即时训练:一个长方形游泳池,长40米,宽8米。这个游泳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1)想一想:什么是占地面积?(2)结果的面积单位应该是什么?三、质疑再探(6分钟)1、有关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不明白或有疑问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大家共同探究。2、根据学生所提问题组织教学活动。问题预设:如果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怎样求宽?四、运用拓展:(12分钟)(一)我当小老师:(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出题训练)(二)老师供题1、78页做一做2、练习十九5、6、7、8、93、计算下面各题的面积与周长:(1)一个长方形长25米,宽8米。(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36分米,宽是长的一半。(3)一个长方形的宽是8厘米,长是宽的3倍。4、总结收获,说说这节课你收获到了什么?5、学科班长总结。板书设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应用例3:14×9=126(平方分米)答:这块玻璃的面积应该是126平方分米。教后反思:\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累计课时数(42)教学内容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课本第82——83页例4及“做一做”)。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面积单位的大小。2、掌握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懂得换算。3、引导学生探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学会高低单位换算。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边长1分米和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纸板各一张。教法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7分钟)(一)基本练习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2、每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3、填一填:1米=()分米1米=()厘米1分米=()厘米1厘米=()毫米(二)出示自探提示1、设疑激趣导入新课:我们知道,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那么,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新知识——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师:板书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2、鼓励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问题预设:(1)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2)怎样推理出来它们之间的进率的?(3)是不是所有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一样的?3、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收集、归纳、整理,结合例4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纸板,把它划分成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数一数,一共划分成多少个?(2)动手量一量边长1分米和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纸板的长,分别以厘米和分米为单位计算出两块纸板的面积。比较两个面积的大小,你从中发现了什么?(3)在两块纸板面积的比较、发现中,你有什么推想?(4)由此你能推理出1平方米=()平方分米?试说出你的想法。二、解疑合探(15分钟)1、检查自探效果。(差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2、自探不能解决的问题合作探究。3、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形成认知生成性结论:边长1分米=边长10厘米面积=1分米×1分米=1(平方分米)=10厘米×10厘米=100(平方厘米)边长1米=边长10分米面积=1米×1米=1(平方米)=10分米×10分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让学生把这些结论读读记记,加深印象。同桌互相提一提。三、质疑再探(6分钟)1、认真阅读教材第82——83页内容,完成填空部分,把重点的地方画一画,记一记,看看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问题预设:(1)是不是所有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2)还有没有更大的面积单位?(3)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怎样求它的面积?2、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同学之间相互帮助解决。3、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帮助解决。四、运用拓展(12分钟)1、我做小老师:请自己编题在全班展示(题形要灵活多变)。2、老师补充习题:(一)填空:8平方分米=()平方厘米5平方米=()平方分米3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200平方分米=()平方米(二)判断正误:①6平方米==60平方分米()②边长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③用8个相同大小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④用8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不论拼成什么图形,它们的面积都是8平方分米。()(三)把教材第85页第3题填完整。(四)解答问题:①一块正方形木板,边长是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平方分米?②一个长方形桌面,长8分米,宽5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③一个长方形,长7米,宽20分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五)总结收获,大家共享。板书设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边长1分米边长10厘米面积=1×1面积=10×10=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教后反思:公顷、平方千米的认识累计课时数(43)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六册,公顷、平方千米的认识(教材84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公顷、平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2、掌握公顷、平方千米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并能较熟练地进行换算。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天安门广场的介绍,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难点掌握公顷、平方千米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皮尺(10米以上)教法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3分钟)(一)基础练习1、(口答)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几个面积单位?你能说说它们之间的进率吗?2、填空:3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600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5平方米=()平方厘米40000平方厘米=()平方米3、联系实际,选择适当的面积单位填空:要计量数学课本的封面应选用()作单位,计量篮球场的大小用()作单位,计量你的课桌面用()作单位。(二)出示自探提示1、设疑激趣,引入新课要测量一个体育场的大小,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作单位合适吗?那么应该怎么办?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测量土地的比较大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板书课题)2、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探究问题。问题预设:一公顷有多大?一平方千米呢?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是多少?3、教师归纳梳理补充学生的问题,出示自探提示:自学课本84页内容,自主解决以下问题(时间6分钟):①如何规定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读84页下方框中感受公顷、平方千米的大小。②1公顷=()平方米1平方千米=()公顷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的面积接近于1公顷?哪些地方的面积接近于1平方千米?③试换算:70公顷=()平方20000平方米=()公顷5平方千米=()公顷二、解疑合探(15分钟)1、检查自学情况。(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2、小组讨论自探中没有解决的问题。3、老师帮助解决合作探究没有解决的问题。4、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形成认知生成性结论: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5、生汇报:时代广场的面积大约就是一公顷。\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70个足球场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千米。师引导学生说出其他的能够表示1公顷,1平方千米的例子,从而加深印象。三、质疑再探(6分钟)1、学生质疑。问题预设:(1)、1平方千米=()平方米?(2)、还有更大的面积单位吗?2、教师筛选有价值的问题,师生探究解疑。四、运用拓展(11分钟)(一)学生自编习题互相练习。(二)老师供题:1、判断:1公顷的土地一定是一个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2、填空:12公顷=()平方米400000000平方米=()平方千米3、解决实际问题:西峡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现今西峡成一个长5千米,宽3千米的近似长方形大县城。使用两种方法,求西峡县城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千米,比较哪种简便。4、结合本节所学知识,为你的同桌拟一或两道习题。若你认为同桌拟的习题有价值,可以展示出来,让大家共同探讨。(三)总结收获,与大家分享。板书设计公顷、平方千米的认识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教后反思:\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第六单元复习课累计课时数(44) 教学内容:第六单元复习课(70——89页)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估算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大小。学习重难点: 面积的含义及常用的面积单位教学用具: 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若干个。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一 、设疑自探(12分钟) (1)生活中黑板,窗户,门,墙等的物体的面积哪个大? (2)用重叠的方式比一比不同图形的面积。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4)用你备好的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学具摆一摆,你们发现了什么? (5)相邻两个单位面积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二 解疑合探:(13分钟) (1)学生汇报自学情况,教师随机板书差生回答优等生补充。 (2)自探中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分组再探 (3)合作探究中,教师已形成板书园地,形成认知性结论。 看课本70--87页漏网的吗? 面积单位有-----? 长方形的面积-----? 正方形的面积-------?\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三 、质疑再探(5分钟)鼓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提出疑问或你想到还不会解决的问题 四 、运用拓展(7分钟) (一)同学们根据本节所学内容同桌互相出题并解答 (二)根据板书口述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同桌互动 (三)教师供题 (1)测量邮票的面积用( ) (2)剪12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吧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它们的面积周长是多少? (3)先估量黑板的面积,在测量它的长和宽并计算面积。 (4)计算一个长25米,宽8米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周长。 (5)6平方米=( )平方分米 (6)1公顷=( )平方米 1平方千米=( )平方米 1平方千米=( )公顷板书设计:面积 面积单位: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平方千米 公顷 面积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X边长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单元反思\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第六单元测试题累计课时数(45、46)62--63一:很快算出得数:(16分)40×20=25×4=450÷9=11×60=630÷3=350÷7=200×0=2000÷2=200÷5=4000÷8=1000÷2=90+15=68÷4=13×30=810÷90=48+16=二填空题(166分)1、常用的面积单位是()、()2(1)、测量操场、教室地面的大小,常用的面积单位是(),测量书本中平面图形的大小,常用的面积单位是()。3(2)、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4(3)、边长是60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4)长方形的长是80分米,宽是5分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5、(5)1平方米=()平方分米1公顷=()平方米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5=1公顷=()平方千米6(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北京世界公园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微缩公园,占地面积约为47()香港特区的总面积约是11()小明家的住房面积约是135()(4)字典厚约()5()蜡笔长约()三、选择题(10分)1、一块边长是800厘米的方巾,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AA64、320BB32、32C、6400D、642、一张100元人民币的面积约为120()。AA、平方米B、B平方分米C、平方厘米D、平方毫米3、面积是18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它的长和宽有可能的是()A、2分米和9分米B、10厘米和8厘米C、9厘米和2厘米D、9厘米和9厘米4、公顷与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坦率是()。AA10B100C、1000D、100005、下面四个数表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个数,()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AA、128BB、166C、20D、24四、判断题(86分)1、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22、把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它们的面积不变。()33、面积单位一定比长度单位大。()44、一个正方形周长是1厘米,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5、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周长是4米,面积是1平方米。66、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面积也相等。()77、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围成两个不同形状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相等。()88、一所学校的面积大约是2000平方分米。()五、(1)先测量出求面积所需要的数据,再计算面积。(6分)长: ___________宽: __________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六.我会画(10分)在方格纸上中画一个面积是20平方厘米的长方形,你能画几个?(每个小格表示1平方厘米。)六.我会画(10分)七.解决问题。(26分)1、一幅风景画长50厘米,宽4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七应用题(24)1、有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为48米,宽为12米;另有一块正方形的土地,边长为24米。这两块土地的面积哪一块较大?2、张明家的客厅是长方形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客厅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铺上地板,每玉方米地板的价格是95元,张明家买客厅的地板一共要花多少钱?3小东要从左边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部分什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4一辆洒水车,每分钟行驶200米,洒水的宽度是8米。洒水车行驶6分钟,能给多大的地面洒上水?(6分)\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八、选作(10分)一个长方形长不变,宽增加2米,面积要增加12平方米,如果宽不变,长增加3米,面积也增加12平方米.这个长方形原来的面积是多少?第七单元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2、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3、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编排特点:1、联系儿童生活认识小数。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便是儿童,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小数。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比较小数的大小,学习小数的加减计算。可以说,本单元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2、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为了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使学生易于接受,本单元的小数都结合元、角、分或常用的长度、重量、单位出现,以便于学生联系实际,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大小比较和加减法。到以后系统学习小数时,再作抽象。3、引导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与整数加减法联系紧密,这是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小数加减法的有利条件。据此,教材创设的问题情景(文具商店一角)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可以看图提出很多小数加减计算的问题,一般学生都能运用原有知识,尝试计算,得出答案。教学建议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以及他们前面所学的整数及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都能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会学的能力。2、把握好小数初步认识的学习要求。作为小数的初步认识,其教学要求应当注意把握三点。一是本单元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二是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三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原则上限于一位小数,并且是结合元、角进行计算。3、放手让学生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算法。如前所述,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一个比较适合学生自行探究的学习内容。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潜能要有充分的估计。教学时,应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计算,验证答案,并引导他们自己总结计算要点。从而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课时按排:小数的读法与写法……………………………………1课时小数的意义……………………………………………1课时小数大小比较…………………………………………1课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1课时小数的初步认识单元复习课…………………………1课时第七单元复习题………………………………………2课时第七单元测试题………………………………………2课时试卷讲评教案…………………………………………2课时共计……………………………………………………11课时\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小数的读法与写法累计课时数(49)教学内容:88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认识小数,会读小数2、会用小数表示简单的长度和人民币。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重、难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过程一、创境导入,设疑自探(10分钟)1、谈话导入:昨天老师买了一把米尺(出示),请同学们猜猜它的价格:(学生自由猜想)现在老师公布它的价格是:1.55元(板书)。这个数你们认识它吗?它叫小数(板书),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小数(板书课题)2、看课题设疑:让学生根据这个课题及以前所学的知识,提出感兴趣的问题。(1)小数怎么读?怎么写?(2)小数与分数有什么不同之处?3、根据学生的问题归纳补充,整理成自探提示:自学课本第88页,思考下列问题,时间6分钟,如有疑问,在旁边做上记号。①像1.55这样的数你会读吗?它有几部分组成?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你在哪里还见过,说出几个来。②你能正确读出:17.4,0.1,3.15,0.06,478.3,70.41这些数吗?仔细观察,按小数的位数把它们分一分,并说明你的理由。③正确地读出5.89元,0.85元,2.60元,它们各表示几元几角几分?请把书中的表格补充完整。\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④像六十点一,十五点零三,零点二四这样的数你会写吗?说一说写小数时应该注意什么?二、解疑合探(18分钟)1、检查学生自探情况。(差生汇报中优生评价补充)师:17.4、0.1这样的数该怎样读呢?生:17.4读作十七点四。生:0.1读作零点一。师:六十点一该怎样写呢?十五点零三呢?生:64.1、15.03.2、在合探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形成认知生成性结论:小数的读法:小数点左边部分读法和整数部分读法一样,小数点右边部分从左往右依次读出各个数字。小数的写法:整数部分按整数部分的写法去写,小数部分是几就写几。不要忽略了0的占位。3、反馈练习:①写小数:三点一二、十五点零三、零点零六 ②读小数:7.68,0.96,78.96。三、质疑再探(5分钟)1、关于本节小数的认识,你还有哪些不明白或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预设问题:(1)有没有五位小数?(2)更多位数的小数该怎样读?是不是和我们今天学的一样?2、解决学生所提的问题。四、运用拓展(7分钟)(一)我来当考官:学生自编题目,交换练习,挑选好的在全班展示。(二)老师供题:1、我会读①一只蜂鸟的体重为2.1克。②上海金茂大厦高420.5米.③篮球运动员姚明身高是2.26米.2、我会写\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①一只青蛙一次能跳零点三米。②一条小河面宽十一点五八米。3、用3、0、9和小数点组成小数,看谁写的多。4、判断。(对的打√错的打×)①16.5读作:十六点三十五。()②4.05元表示:4元5角。()(三)同学们,今天我们又一起研究了小数的读法与写法,大家心中肯定有许多感受或收获谁能谈谈吗?板书设计小数的读法与写法5.98读作五点九八0.85读作零点八五2.60读作二点六零六点七七二写作6.772零点五写作0.5教后反思:小数的意义累计课时数(50)教学内容:第89页例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3、使学生认识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难点\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理解小数的含义,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教具学具米尺、1米长的纸条(平均分成10份)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0分钟)(一)基本训练1、写出下列小数五点三二十三点一四一百八十点零六2、读出下列小数0.061.1750.193、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一份占全长的(/)三份占全长的(/)。4、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1份占全长的(/),其中的5份占全长的(/),其中的34份占全长的(/)。(二)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的身高是多少呢?(生汇报,师板书几位同学的身高,均以厘米为单位。)其实你们的身高也可以用米作单位来表示,该怎样表示,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意义。(板书课题)2、让学生根据问题情景和上节所学的关于小数的知识设计探究问题。预设问题:(1)小数的意义是什么?(2)分数和小数有什么关系?出示自探提示:3、教师归纳补充,出示自探提示,学生围绕自探提示认真自学课本第89页例1,思考下列问题:(时间6分钟。)①1分米是1/10米,可以写成0.1米,3分米是3/10米,可以写成0.3米,你从中发现了十分之几可以用什么样的小数来表示呢?十分之几的数和小数有什么关系?②1厘米是1/100米,可以写成0.01米,3厘米是(/)米,可以写成()米,18厘米是(/)米可以写成(\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米,你从中发现了百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什么样的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数和小数有什么关系?③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米。你是怎样想的?二、解疑合探(18分钟)①学生汇报自学情况,教师随机板书。1/10米=0.1米3/10米=0.3米②针对十分之几的数和小数有什么关系?百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什么样的小数表示,分组合探。③合作探究后师生达成共识,形成认知生成性结论:像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百分之几的小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及时反馈:完成第89页“做一做”,第93页6、7题三、质疑再探(5分钟)1、鼓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新知提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并鼓励其联想和想象提出还想知道的问题。(1)千分之几的小数可以用几位小数来表示?(2)2.46米是2()4()6()2、解决学生所提的问题.四、运用拓展(7分钟)(一)学生自己出题,供全班欣赏练习(二)老师供题:1、改写数学日记,把日记中的数据改成小数:叮铃铃!我要迟到了,赶紧从2米4厘米长的床上爬起来,用2分米长的牙刷刷完牙,迅速洗把脸。到早餐店买一个6角钱的鸡蛋和1元5角钱的包子后,飞奔到学校。2、填上单位名称8.37元=8()3()7()0.24米=2()4()3、填上适当的数0.25米=()米=()厘米0.73元=()元=()角()分(三)同学们,今天我们又一起研究了小数的意义,大家心中肯定有许多感受或收获谁能谈谈吗?\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教后反思:小数大小比较累计课时数(51)教学内容:第90页例2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大小。2、学生通过活动加深对小数实际意义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会比较小数的大小,理解小数大小的实际意义。教具学具卷尺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7分钟)(一)复习铺垫1、填空1分米=()米70厘米=()米1元7分=()元0.8米=()分米1.25米=()厘米2、比较大小3463527828102893815201502(指名说说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二)谈话导入:我们已经掌握了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大小的比较。(板书课题)(三)出示自探提示:\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1、请你根据前两节所学的有关小数的知识结合这节课的课题,提出你感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供大家探讨研究。(学生自由发言)(1)小数大小怎样比较?(2)小数的大小比较与整数的大小比较一样吗?(3)小数的大小比较应注意什么?2、教师归纳补充学生的问题,出示自探提示,让学生认真自学,独立解决以下问题,时间5分钟,比一比谁的收获最多。①成绩好坏与跳的米数有什么关系?选择你喜欢的方法给他们四人排名,并说明理由。②根据你的排名,举例说一说比较小数的大小时,应先比较哪一位,再比较哪一位?③小数的大小比较与整数的大小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二、解疑合探(18分钟)1、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差生汇报,中优生评判补充。2、针对疑难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3、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形成认知生成性结论:小数大小的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然后依次比较小数部分。4、应该注意什么呢?师举例:198()211.98()2.1生练习,观察小结:小数的大小比较不看数位,整数的大小比较如果数位多的那个数就大。4、反馈练习:完成第90“做一做”三、质疑再探(5分钟)1、你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还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1)整数和小数能比大小吗?(2)小数都比整数小吗?2、根据学生所质疑的问题组织教学活动。四、运用拓展(10分钟)(一)学生自己出题,供全班欣赏练习。(二)老师提供习题:1、比较下列数据的大小:\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7厘米0.53米3分米7厘米1.03米2、用3、0、1三个数字和小数点组成不同的小数,最大的小数是,最小的小数是。3、判断①小数都比整数小。()②两位小数比一位小数大()③比0.1大比0.4小的小数只有2个()(三)同学们,今天我们又一起研究了小数大小的比较,大家心中肯定有许多感受或收获谁能谈谈吗?板书设计小数大小比较小明:0.9米=90厘米小刚:1.2米=120厘米小强:1.15米=115厘米小林:0.88米=88厘米1.2米>1.15米>0.9米>0.88米教后反思: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累计课时数(52)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六册第95页例3、96页例4,处理练习题二十二第1、2题。教材分析:这节课学习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时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的道理。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自主选择较简便的计算方法,掌握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一位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教学难点:小数点要对齐的道理。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8分钟)(一)基础练习1、列竖式计算18+92157-48板演,学生同时练习2、课件出示第95页图,指名读出文具标价签上的小数并说出小数的含义。3、看95页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0.8+1.2=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出示课题:“小数的加减法”看到这个课题你有哪些问题?问题预设:生: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的方法一样吗?生:应怎样计算?生:计算时应注意什么?(二)出示自探提示: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规范、整理补充成为下面的自探提示:(1)这两题都能用几种方法计算?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2)小数加法是怎样计算的?它与整数加法有何异同?(3)小数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它与整数减法有何异同?(4)在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注意什么?学生结合书本自探,教师巡视,了解学情。二、解疑合探(17分钟)1.自探结束后,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自探结果。学困生汇报,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进行板书。0.81.2+0.6-0.6\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1----------1.40.62.结合学生在自探过程中有疑问的问题(4)组织学生合作探究。3、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形成认知生成性结论:(1)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是都是要把数位对齐后再再加减,都是从最低位加(减)起。不同点是小数加减法中的和(差)也要点上小数点。(2)小数加减法列竖式时关键是相同数位和小数点对齐。4、即时练习(1)一本练习本是2.6元,买两本是多少元?(2)5.3-3.4=结合学生的板书,再次进行强调,小事加减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三、质疑再探(5分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或又产生哪些新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问题预设:小数加减法可以按整数加减的方法计算后再点小数点吗?9-0.88=这样的题目该如何计算?四、运用拓展(10分钟)1、我是小老师:请根据今天的学习内容自己出1—2道有关小数加减法计算的习题,同桌交流解答。2、我是小法官:(1)14.5(2)30.2+9.6-4.7110.526.5()()3、文具店中橡皮每块0.5元,铅笔每枝0.6,铅笔刀每个0.8元,圆珠笔每枝1.2元,作业本每本0.9元,小军有3元钱,可以买哪些物品?4、同学们,今天我们又一起研究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大家心中肯定有许多感受或收获,谁能谈谈吗?板书设计\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后反思:小数的初步认识单元复习课累计课时数(53)教学内容:课本88---98页内容,认识小数;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的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本单元内容包括:认识小数;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教学重点1、小数的读法2、小数大小的比较3、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小数大小的比较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具学具小黑板、卡片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过程\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设疑自探(5分钟)导课: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系统地回忆一下我们这单元的内容吗?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归纳形成下边的自探问题。出示自探提示:(1)怎样读小数?小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2分米=(——)米=(.)米。3.23读作什么?(2)结合2.09()3、10.6()9.98说说小数大小是怎样比较的?(3)小数的加减法怎样用竖式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计算:8.3+5.69.10-5.8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二、解疑合探:(15分钟)(1).自探结束后,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自探结果。学困生汇报,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2).如果发现学生在自探过程中有困难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3).在合探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形成认知生成性结论:①小数的读法:小数点左边部分读法和整数部分读法一样,小数点右边部分从左往右依次读出各个数字。②像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百分之几的小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③小数大小的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然后依次比较小数部分。④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是都是要把数位对齐后再再加减,都是从最低位加(减)起。不同点是小数加减法中的和(差)也要点上小数点。⑤小数加减法列竖式时关键是相同数位和小数点对齐。即时练习:1、3分是()元,还可以写成()元。2、25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米。3、2.4○0.080.08○0.184、1.5+8.5=7.4+1.6=7.5-6.5=三、质疑再探(5分钟)1、对于本节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或\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又产生哪些新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问题预设:(1)有没有三位小数?应该注意读呢?也这样计算吗?(2)四位呢?……2、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教学活动。找会的学生解答,如学生回答有困难也可以教师解答。`四、运用拓展:(10分钟)1、学生自己编题,先在组内展示,然后各组推荐好的在全班展示。2、教师设计题:用5、0、7和6这几个数字写出下面各数,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①小于1而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②大于7而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3、请你算一算,下面的商品便宜了多少钱?原价:8.4元现价:6.5元3、小亮买了一本《童话故事》,花了4.6元;又买了一天《宇宙探险》,花了10.5元。小亮买这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4、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和大家谈一谈。教后反思:第七单元复习题累计课时数(54、55)一、选择。1.1里面有()个0.1,()个0.01。A.1B.10C.1002.下图中阴影部分不能表示0.5的是()。3.6元比4.2元多()元。\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A.2.2B.10.2C、1.84.3个B.分之一、2个十分之一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A.3.21B.0.235C.5.235.有四条线段分别8.034厘米、8.043厘米、7.58米和7.508千米,这四条线段中最长的是()A.7.508千米B.8.034厘米C.8.034厘米D.7.58二、填空。1.—个o.1,一个o.1地数;从o.8数到1.2分别是o.8,(),(),(),1.2。2.0.28是由()个()和()个()组成的。4.9个十分之—写成小数是()。5.有四条线段分别长8.034厘米、8.043厘米、7.58米和7.508千米,这四条线段中最长的是()。三、把左右两边相等的用线连接起来。0.72.808.9+4.15.42.080.702.7+4.87、50.500.58—2.613四、判断,对的画“√”,错的画“×”。1.7分=0.07元。()2.2.80米比2.8米长一些。()3.小于0.4,大于0.2的只有0.3这个小数。()五、应用题。1.人步行每小时4.8千米,小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小汽车每小时比步行多行驶多少千米?2.—只鸡重1.8千克,比一只鸭轻1.1千克,一只鸭重多少千克?3.食堂有65.4千克大米,后来又买28.2千克,现在—一共有多少千克?吃了50.6千克,还剩多少千克?4.棉纺厂1月份产棉布21.92万米,比2月份少o.36万米,2月份比3月份多生产o.49万米,1月份和3月份共产棉布多少万米?\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5.一瓶墨水的价钱是3、6元,一枝钢笔的价钱比墨水贵0.9元,买一枝钢笔和一瓶多少元?6、把图中的阴影部分先用分数表示,再用小数表示。7.看图回答问题。(1)从小明家去商场怎样走最近?是多少千米?(2)从小明家到火车站怎样走最近?要走多远?(3)请你设计一条走遍所有的地点的方案,(不能重复走某条路)并算一并,这条路一共有多少千米?怎样走可以最近?(最后回邮局)8.一桶油,连桶共重138.4千克,用去一半后,剩下的油连桶重75.5千克,油桶重多少千克?第七单元测试题累计课时数(56、57)一、填空。(20分,其中第3小题2分,其余1分)1、读出下面商品的价钱。12.5元9.65元30.50元()()()2、写出画线的小数。小青的跳远成绩是一点五二米:________米土星绕太阳转一周需要二十九点四六年:_______年马拉松长跑比赛的赛程是四十二点一九五千米:_______千米3、一根绳子4米,用去1.6米,还剩下()米。4、把1千克、0.56千克、0.6千克、1千克20克从大到小排列是:()>()>()>()5、按要求填空。分数小数表示米( )米( )米( )厘米元0.86元( )元( )角( )分米( )米8分米9厘米\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6、3分是()元,还可以写成()元。25厘米是()米,还可以写成()米。7、0.57元表示()元()角()分。9.87米表示()米()分米()厘米。6元5角=()元1米2分米=()米二.在○里填上“>”“<”或“=”。(12分)0.8○0.70.12○0.210.45○0.352.4○0.080.08○0.182.05○0.52三.计算。1、竖式计算:(18分)0.6+1.4=1.25+12.7=6.2-3.9=4.5+2.3=8.4-7.5=1.10-0.3=2、直接写出得数:(15分)0.5+0.4=1.4+2.7=8.2+3.7=7.5+2.4=1.8-2.7=7.3+0.9=6.2+5.3=2.0+1.8=5.7+2.8=6.6+2.2=1.5+8.5=7.4+1.6=7.5-6.5=3.2-2.3=0.7+8=四、请你当裁判。(6分)五名学生跳远成绩统计表姓名高强李双刘威吴涛张征成绩/米1.551.601.591.621.58五名学生100米跑成绩统计表姓名高强李双刘威吴涛张征成绩/秒15.4516.8816.2516.1615.58请你把获得前三名的学生的名字写在领奖台上。\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跳远领奖台: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六.解决问题。1、请你算一算,下面的商品便宜了多少钱?(6分)原价:8.4元现价:6.5元2、小亮买了一本《童话故事》,花了4.6元;又买了一天《宇宙探险》,花了10.5元。小亮买这两本书一共花了多少钱?(5分)3、一本《快乐学数学》定价4.5元,一本《数学小灵通》定价2.8元。王鹏有10元钱,他各买了一本,还剩下多少钱?(6分)4、下表是小明和他爸爸订做衣服用布的米数。(7分)上衣裤子合计爸爸2.4米1.3米 小明1.8米0.9米 (1)请把表格填完整。(2)你还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请解答出来第八单元分析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1、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乘法(或除法)、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除法和减法(或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2、义务教材是在六年制六册教学“连乘连除应用题”。现在不在分类型、分步数编排应用题,除了与计算结合进行编排外,还设立了这样的单独单元来教学,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解应用题:关注结构→分清条件问题(表格式)算式解决问题:关注情境→理解情节内容(图画式)算法编排特点1、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解决问题,《标准》中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是:“能在教师引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本单元教材努力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创造条件。首先,教材以学校生动活泼的内容为素材,展示实际活动中的计算问题。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教材从学校生活选材,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的理解。同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解决问题,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从数学角度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其次,教材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练习二十三中16道习题,反映多方面的具体情境和问题。有小学生自己的活动事例,跑步锻炼、游泳、贴照片、划船;有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家庭产生垃圾、一座楼房里的住户、一家人去参观,儿童剧场的演出……还有餐饮服务、运输、整理图书、饲养猩猩、啄木鸟和青蛙捉害虫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各方面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生产、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使学生多次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受到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同样是十分重要的。2、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教材呈现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内容,注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每一个例题展示了不同学生想出的不同解决办法,使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练习中给学生提供的习题,有的情景图中蕴涵有解决问题的多种信息,揭示了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选择信息,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例如第3题,学生可以从先算出每层多少瓶入手解决问题,也可以从先出每摞多少瓶入手解决问题,还可以……完全取决于学生观察思考的角度。这些习题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寻找一种或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气氛中发展创新意识。教学建议1、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简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提供的需要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材范围扩大了,提供的信息数据范围扩大了。教学时,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采用独立尝试、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2、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创设了丰富的解决问题的资源空间。教学时,立足于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注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信息、寻找方法,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给予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信心。不断的引课时按排:2课时解决问题累计课时数(60)教学内容第99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1题和第3、4题。教学目标\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2、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懂得乘法每一步算式解决了什么问题。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具准备准备主题图片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0分钟)(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师:今天,来测测大家的眼力,看谁最先猜出来一共有多少人?(教师先帖出一排8人的图片(导引),再帖出9排组成一个方阵)生:一共有80人。(预设)师:还有谁猜出这个结果了?生:我,我……(学生纷纷举手)师:有这么多同学都猜出是80人,谁愿意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1:这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人……(学生评价,师生小结:运用已有知识解决了这个问题,看来大家的眼力很棒,计算的能力也很强。)(二)出示自探提示: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师:我们再来玩一个测眼力的游戏,敢不敢?(生:敢!)刚才这个是一个方阵,现在可不是了,你发现了吗?……(出示并完成教材中的完整主题图)\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2)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解决问题”的知识(板书课题;解决问题)(3)让学生根据课题及主题图情景设计探究方法及问题。问题预设:这是什么类型的应用题?它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做这类应用题时应注意什么?2、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整理并补充,形成如下探究提示:(1)要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你还有其他的想法吗?(3)你喜欢哪一种计算方法?为什么?二、解疑合探(18分钟)1、逐个检查以上问题,学困生回答,中等生、优等生评价及补充。生:可以先算一个方阵多少人?再求三个方阵多少人?列式:10×8=80(人)然后再算什么?怎样列式?生:再算3个方阵多少人?列式:80×3=240(人)综合算式:10×8×3=240(人)2、还有其他方法吗?生讨论。汇报:8×3×10=240(人)指生说为什么这样做。3、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学生解该类题的思路和列综合算式的方法。三、质疑再探(5分钟)1、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提出不懂或还想知道的的问题。2、根据学生所提问题重新组织教学活动。四、拓展应用(8分钟)(一)本节课大家学得真好,谁能根据本节内容编道题让大家做一做?(二)老师补充题:1、李阿姨在超市上班,超市里有鸡蛋,李阿姨准备一个一个的数,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教教她吗?请同桌之间先说一说你打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2、李明家一个人每月大约产37千克垃圾,他家3口人一年产生多少千克垃圾?这儿有三个算式,该选哪一个呢?①37×12=444(千克)②37×3×12=1332(千克)③37×3=111(千克)3、星期天,李阿姨家和朋友们一起到动物园去玩耍,成人票15元,儿童票7元,这是李阿姨买票时计算票价的算式,你能根据这些算式猜一猜他们一共有多少人吗?4、添上一个条件和问题,使他成为一道两步应用题:我们用的作文本纸每页有20行,每行可以写15个字,5、评价学生的作业,错误的要进行纠正。(三)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心中肯定有许多感受或收获谁能谈谈吗?板书设计解决问题例1:(1)10×8=80人)(2)8×3=24(人)80×3=240(人)24×10=240(人)10×8×3=240(人)8×3×10=240(人)教后反思:解决问题累计课时数(61)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2、学生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教学重点运用除法的两步运算解决问题。\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教学难点使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具准备运动会广播操表演幻灯片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5分钟)(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复习旧知,解决问题。(1)有24瓶牛奶饮料,如果每箱可以装4瓶,可以装几箱?(2)一种乒乓球,10个可以装1盒,8盒可以装一箱,现有4箱乒乓球,共有乒乓球多少个?2、汇报解决过程,师生简单评价。(二)出示自探提示1、让学生根据课题并联系上节学习的方法设计探究方案。2、老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结合例2归纳整理。补充成下面的自探提示:(1)要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要求每个小圈有多少人?还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这道题应该怎样检验?二、解疑合探(20分钟)1、检查自探效果。(提问考虑不同层次学生)2、遇到疑难问题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3、在自探和合探的基础上重点强调两种解法数量关系的不同,达成公共识,形成认知生成。三、质疑再探(5分钟)1、学完之后你还有什么问题吗?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2、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0分钟)(一)学生自编题,先在组内互练,然后推荐好的全班展示并练习。(二)老师布置题\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1)解决练习二十三的第10题学生独立练习,鼓励解决方法的多样性,学生汇报解决方法。(2)解决练习二十三第14题让学生看图获取信息,明确问题,独立解决。(三)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心中肯定有许多感受或收获谁能谈谈吗?板书设计解决问题例2:(1)60÷2=30(人)(2)5×2=10(人)30÷5=6(人)60÷10=6(人) 60÷2÷5=6(人) 60÷(5×2)=6(人)教后反思第九单元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材主要是结合实际,使学生初步体会集合和等量代换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教材提供了学生熟悉的题材,借助直观图,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教材借助天平,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3、培养学生有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4、让学生初步体验代换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和现实价值,并通过教学活动增强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编排特点:\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本单元介绍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主要是结合实际,使学生初步体会集合(例1)和等量代换(例2)两种数学思想方法。1、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甚至可以说,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例如,学生在学习数数时,把1个人、2朵花、3枝铅笔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这样表示出的数学概念更直观、形象,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又如,我们学习过的分类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本单元的例1就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2、等量代换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等量代换思想用等式的性质来体现就是等式的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例2就是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重点: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对集合直观图的理解;理解等量代换的思想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广角1累计课时数(62)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借助具体内容,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2、使学生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通过编题、练题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教学重点借助具体内容,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教学难点利用集合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方法\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三疑三探教具多媒体课件和挂图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1分钟)(一)激趣导入(3分钟)同学们,“五一”文艺汇演,咱们班有两个节目:唱歌和跳舞。现在请唱歌的同学举起手!(数数)请参加跳舞的同学举起手!(数数)同学们算一下,咱们班有几人参加了文艺演出?为什么你会说出两种不同的答案?噢,原来有5位同学既参加了唱歌演出也参加了跳舞演出。到底你们谁算的答案正确呢?咱们这一节就来研究这个数学问题。(板书:数学广角一)1、出示例1,教师用电脑课件(或挂图)出示统计表,列出参加语文兴趣小组和数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名单。(1分)2、根据课题内容同学们都想知道探究问题和探究的方法。(1分)3、根据学生所提问题归纳整理出示自探提示:(1分)①参加语文小组有几人?②参加数学小组有几人?③既参加语文小组又参加数学小组的有几人?④三(一)班共有多少人参加了兴趣小组?⑸像这样的问题你知道怎么计算了吗?4、学生边读课本边自探以上问题。(5分)二、解疑合探(15分)1、检查自探结果,: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2、针对有疑问的观点小组作探究。3、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形成认知生成:两个小组两种思路一种答案参加语文组8人,参加数学组9人,8+9-3都参加的共有3人\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陈东王爱华张伟丁旭赵军语文组数学组于丽王志明周晓陶伟卢强朱小东=14人杨明李芳刘红只参加语文组5人,只参加数学组6人,5+6+3都参加的共有3人三、质疑再探(3分)1、通过这个问题的练习,你知道还可以有什么方法能帮助理解题意吗?2、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还想知道什么问题提出来大家帮你解决。四、运用拓展(6分)1、学生出题:四人一小组编题,选最优秀的题,全班展示,全班练习。2、老师出题:(大屏幕或小黑板演示)自画集合圈,把“五一”文艺演出的学生姓名填在集合圈中,并计算出一共有多少人参加了文艺演出。参加唱歌演出的有:郑紫燕、董春莹、王苗、杨舒羽、方烁、吕鹏、王云、李时珍、马帅、李高阳。参加跳舞演出的有:王苗、杨舒羽、王洁、刘海玲、范凌宇、方烁、王云、李高阳、卢豪、芦欣瑶、孙传江。3、练习二十四第二题4、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和大家谈一谈。板书设计:两个小组两种思路一种答案参加语文组8人,参加数学组9人,8+9-3两个组都参加的共有3人=14人只参加语文组5人,只参加数学组6人,5+6+3陈东王爱华张伟丁旭赵军杨明李芳刘红两个组都参加的共有3人\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于丽王志明周晓陶伟卢强朱小东教后反思:教学广角2累计课时数(63)教学内容:教材第109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二十四3、4、5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教学重点: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教学难点: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教学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具学具:天平,相应的物体模型,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一)情景引入(8分钟)看,今天水果园里正在进行“体重”\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大比拼呢,(播放课件例2情景园)。小朋友,要做个有心人,要细心观察呀,看谁发现的数学问题多,提出的问题研究价值大。(板书、数学广角)1、看到主题情景图,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2、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归纳梳理补充形成这节课的自探提示,请同学们按照自探提示认真自学。时间5分钟。出示自探提示:(1)(天平砝码)这是什么?用它们怎样称物体的重量呢?(2)在称物体的重量时,天平两边保持平衡说明了什么?(3)1个西瓜重多少千克?你是怎样想的?(4)4个苹果重多少千克?你是怎么知道的?(5)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假设每个西瓜同样重,每个苹果同样重)把你的想法说一说。二、解释合探(12分钟)1、反馈自探情况:差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2、针对不会的问题合作探究。3、在合探的基础上,多让学生说说想法,达成如下认知生成:一个西瓜重4千克,当苹果也是4千克时才与西瓜一样重。4个苹果才重1千克,如果苹果要变成4千克,从第二个图中可以看出,右边的砝码要扩大4倍,4个4倍是16个,所以当苹果是16个时,它的重量4千克与1个西瓜的重量同样重。三、质疑再探(5分钟)1、你对本节的学习有什么疑问和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大家共同探讨,看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2、针对学生的提问设计教学活动。四、运用拓展(10分钟)1、我当小老师让学生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每人编一道题,可以是填空、判断、选择、应用题(同桌交换练习,老师选择有代表性的展示出来,全班进行练习)。2、老师出题(播放课件)(1)第109页做一做。(2)练习二十四的3、4、5题。(3)△+△+△+□+□=63\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63□=()△=()☆=()板书设计数学广图1:一个西瓜=4千克图2:四个苹果=1千克图3:一个西瓜=(16)个苹果↓4×4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教后反思:位置与方向归类复习课累计课时数(64)教学内容对《位置与方向》这一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复习。教学目标1、在观察公园路线图、公交车站牌、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2、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3、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会熟练认识地图,路线图,会运用方位词语描述行走路线。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很强的实际问题(如学会看城市交通图、平面图等)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具学具图片、课件。\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3分钟)(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通过对《位置与方向》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大家都学会了什么?生:怎样辨别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生:怎样识别路线图?……师:同学们回答的真不错,老师把同学们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形成本节课的自探提示。请同学们按照自探提示认真自学,时间8分钟。(二)出示自探提示:1、想一想:怎样辨别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地图上往往是按照()、()的方向来制定的。2、填一填:(1)早晨,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左面是()面,你的右面是()面。(2)晚上,当你面对北极星时,你的后面是()面,你的左面是()面,你的右面是()面。3、说一说:怎样识别路线图?看图说一说3路公共汽车的行车路线。汽车站广场水利局少年宫电影院实验小学二、解疑合探(12分钟)1.自探结束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自探结果。要注意学困生汇报,中等生补充,小组长总结。2、全班交流自探合探的结果。(1)地图上怎样制定方向?\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地图上看图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面南背北,左东右西;面北背南,左西右东;面东背西,左北右南;面西背东,左南右北。师强调:实际生活中的方向不是也按照这个方向来确认的。我们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应该先确定一个方向,其他的方向都可以确定了。(2)解决第二个问题。问: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什么方向?生:东方。师问:北极星在什么方向?生:北方。师生解决第二个问题。(3)学生汇报第三个问题,形成认知性结论。从汽车站向东出发到广场,再向东南到少年宫,然后向东到电影院,再向东北方向到水利局,最后向南到实验小学。三、质疑再探(5分钟)1、对于本节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或又有哪些新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1)西峡位于南阳的的什么位置?位于河南省的什么位置?(2)从学校到县医院怎么走?(3)有小朋友来我校参观,你能当导游吗?2、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教学活动。可以学生解答,也可以师生共同解答。`四、运用拓展:(10分钟)1、学生自己编题,先在组内展示,然后各组推荐好的在全班展示。2、教师设计题:(1)、“走进科技馆大门,在展厅的正北面有电脑屋,南面有气象馆,在展厅的东北面有环保屋,西北面有天文馆,在展厅有东南面有生物馆,西南面有航模馆。”\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请你根据小亮的描述,把这些馆名的序号填在适当的位置上。①环保屋②电脑屋③天文馆④航模馆⑤气象馆⑥生物馆(2)、按要求涂色。(1)在的东南面涂红色;(2)在的东北面涂黄色;(3)在的西南面涂蓝色;(4)在的西北面涂绿色。(1)花园街的西面有()、()、()。(2)图书馆在小林家的(),小吃店在超市的()面,小川家在小林家的()面。(3)请你画出小林去音像店所走的路线。(3)、解决问题:(4)请你说一说小川去邮局,可以怎么走?3、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和大家谈一谈。板书设计:位置与方向归类复习课自探提示:1、怎样辨别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2、怎样识别路线图?你能联系实际说说吗?3、举例子说说物体所在的方向?在地图上看图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面南背北,左东右西;面北背南,左西右东;教后反思:\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归类复习课累计课时数(65)复习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及应用。复习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会熟练运用。复习重点理解算理,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熟练运用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法与学法:三疑三探复习过程一、设疑自探(8分钟)导课: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在这两个单元中,我们主要学了哪些知识呢?学生质疑,形成自探提示。1、怎样进行口算除法和除法估算?2、怎样列竖式笔算除法?笔算时应注意什么?3、怎样进行除法验算?4、怎样来计算口算乘法和估算乘法?5、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是什么?6、笔算进位乘法时应注意些什么?学生根据自探提示进行自学,教师巡视指导。二、整理知识,解疑合探。(10分钟)1、 引导学生复习复习口算的方法,估算的方法.出示练习题,快速口答:600÷3=300÷5=1200÷6=245÷8≈351÷7≈2、师:说一说复习笔算除法的方法和演算的方法,并练习.笔算并验算:(演板)\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924÷5=301÷3=217÷6=475÷8=3、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查漏补缺,做进一步的强调。4、让学生说一说口算乘法和估算乘法的方法,然后练习。口算:40×4265×430×20500×70估算:12×4824×2831×5187×305、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方法,并练习。演板:74×4552×8965×2887×296、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做进一步的强调。三、质疑再探(3分钟)通过你对本节课知识的回顾复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四、拓展应用。(19分钟)1、我当小老师,学生根据本节复习内容设计习题,互相交换练习。2、老师补充练习。(一)、请你填一填。1.63是()的9倍,()的4倍是128。2.从245里连续减去8,最多能减()几次。3.一个数除以9,商是17,余数最大是(),当余数最大时,被除数是()。4.一个数的3倍是300,这个数是()7.0除以6等于()。5、550×90的积的末尾有( )个0。6、15乘20得( )个十,积是( )。7、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 )位数,也可能是( )位数。(二)估算。71÷8≈323÷4≈27×5138×72(三)列竖式计算306÷3517÷5783÷6 27×38= 48×45= 149×36=\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四)应用题1、每条围巾20元,每套西服100元,妈妈卖了23套西服,共收多少钱?2、李师傅每小时加工38个零件,4小时能加工零件多少个?教后反思:年月日归类复习课累计课时数(66)教学内容:教材第46-57页内容的进行整理复习。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多少天。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重难点:对年、月天数的认识以及平年、闰年的判断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5分钟)(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大家都学会了什么?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多少天。\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师:同学们回答的真不错,我们每天的学习生活又是怎样度过的呢?看一看我们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出示作息时间表)你能根据咱们的作息时间表结合我们本单元学习的知识提出问题吗?生:我们一天在学校度过了几个小时?我们下午几点从家走?用24时计时法。……师:同学们问题提得真棒,老师把同学们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形成本节课的自探提示。(二)出示自探提示:1、我们一天在学校度过了几个小时?2、我们下午的作息时间用24时计时法怎样表示?3、明天又是周末了,你打算怎样安排你周六一天的生活呢?你想设计一个明天的作息时间表吗?让这一天过得充实而且有意义!你能把时间用24时记时法写出来吗?二、解疑合探(20分钟)(一)自探结束后,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自探结果。学困生汇报,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二)如果发现学生在自探过程中有困难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小组内互相评价每个学生的作息时间表,并提出改进建议。小组合作要求:①小组长负责,人人参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②重点讨论自己自探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认真倾听小组成员的发言,达到人人参与。③当小组成员意见统一时坐回原位。(三)在自探的基础上总结归纳,达成认知生成性结论:一年有12个月1、3、5、7、8、10、12各月有31天大月4、6、9、11各月有30天小月\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28天29天二月特殊月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一般年份看后两位数是4的倍数就是闰年普通计时法要在数字前面加表示时间的词,24时计时法不用加表示时间的词,就是钟表上时针转第二圈时用时针所指的数字分别加上12。三、质疑再探(5分钟)(一)、对于本节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或又有哪些新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二)、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教学活动。可以学生解答,也可以师生共同解答。`四、运用拓展:(10分钟)1、学生自己编题,先在组内展示,然后各组推荐好的在全班展示。2、教师设计题,检查学生学习情况。3、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请和大家谈一谈。教后反思长方形正方形归类复习课累计课时数(67)教学内容:第六单元复习课(70——87页)教学目标:1、理解面积的意义。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估算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大小。重难点:面积的含义及常用的面积单位学习用具: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若干个。教学方法:三疑三探\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教学过程:一 设疑自探(12分钟)(1)生活中黑板,窗户,门,墙等的物体的面积哪个大?(2)用重叠的方式比一比不同图形的面积。(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4)用你备好的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学具摆一摆,你们发现了什么?(5)相邻两个单位面积之间的进率是多少?二 解疑合探:(13分钟)(1)学生汇报自学情况,教师随机板书差生回答优等生补充。(2)自探中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分组再探小组合作要求:①小组长负责,人人参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②重点讨论自己自探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认真倾听小组成员的发言,达到人人参与。③当小组成员意见统一时坐回原位。(3)合作探究中,教师已形成板书,形成认知性结论。看课本70--87页漏网的吗?面积单位有-----?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三 质疑再探(5分钟)鼓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提出疑问或你想到还不会解决的问题四 运用拓展(7分钟)(一)同学们根据本节所学内容同桌互相出题并解答(二)根据板书口述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同桌互动(三)教师供题(1)测量邮票的面积用( )(2)剪12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吧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它们的面积周长是多少?(3)先估量黑板的面积,在测量它的长和宽并计算面积。\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4)计算一个长25米,宽8米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周长。(5)6平方米=( )平方分米(6)1公顷=( )平方米1平方千米=( )平方米1平方千米=( )公顷 板书设计: 面积面积单位: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平方千米 公顷面积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X边长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教学反思: 小数的初步认识归类复习课累计课时数(68)教学内容:课本88---98页内容,认识小数;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材分析:\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本单元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的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本单元内容包括:认识小数;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3、使学生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教学重点1、小数的读法2、小数大小的比较3、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小数大小的比较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5分钟)导课: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系统的整理一下我们这单元的内容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归纳形成下边的自探问题。出示自探提示:(1)怎样读小数?小数表示的是什么意义?(2)小数大小是怎样比较的?(3)小数的加减计算方法是什么?二、解疑合探:(15分钟)(1).自探结束后,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自探结果。学困生汇报,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判。(2).如果发现学生在自探过程中有困难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要求:①小组长负责,人人参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②\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重点讨论自己自探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认真倾听小组成员的发言,达到人人参与。③当小组成员意见统一时坐回原位。(3)、在合探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形成认知生成性结论:①小数的读法:小数点左边部分读法和整数部分读法一样,小数点右边部分从左往右依次读出各个数字。②像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百分之几的小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③小数大小的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然后依次比较小数部分。④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是都是要把数位对齐后再再加减,都是从最低位加(减)起。不同点是小数加减法中的和(差)也要点上小数点。⑤小数加减法列竖式时关键是相同数位和小数点对齐。三、质疑再探(5分钟)1、对于本节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或又产生哪些新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问题预设:(1)有没有三位小数?应该注意读呢?也这样计算吗?(2)四位呢?……2、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教学活动。找会的学生解答,如学生回答有困难也可以教师解答。`四、运用拓展:(10分钟)1、学生自己编题,先在组内展示,然后各组推荐好的在全班展示。2、教师设计题:用5、0、7和6这几个数字写出下面各数,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①小于1而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大于7而小数部分是②三位的小数。3、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和大家谈一谈。教学反思:\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解决问题归类复习课累计课时数(69)教学内容:第99页——107页内容复习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及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乘法(或者除法)、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运用乘法和加法(或者减法)、除法和减法(或者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教学重难点1、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2、注意培养让学生多角度地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5分钟)(一)创设情景,复习导课。教师亲切谈话: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生说师写在黑板一侧,肯定学生的回答。这一单元我们已经学会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一单元,请同学们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小黑板出示下面几题\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1)、一个人每个月大约生产37千克垃圾,我家三口人,一年要生产多少千克垃圾?(2)、学校共运进9600瓶矿泉水,平均分给4个班,每班60人,每人分几瓶?(3)、游乐园成人票每张15元,儿童票7元,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都去游乐园,一共要花多少元门票钱?(4)、啄木鸟每天能吃645只害虫,青蛙8天吃608只害虫,啄木鸟每天比青蛙能吃多少只害虫?(二)、出示自探提示:1、同学们看了这几个题后结合前面学习的内容,把这四个问题列式计算出来。2、同学们回顾一下这部分的学习的内容想一想咱们学习的这些问题是不是都有不同的解决方法?3问题一共有几种类型?,二、解疑合探(12分钟)1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逐题解决。针对个别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讨论解决,形成统一意见。要求:1小组人人参与,组长切实负责,力求解决全部问题。2时间6分钟3希望每一个同学认真参与,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2、检查学生自探效果,教师随机板书。(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秀生评价)3、在自探和合探的基础上,教师强调:(1)、问题有的是有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法,有的也只有一种解决方法,如:黑板上的3题、4题就只有一种解决方法。(2)、生活中的问题多种多样,不同的问题要有不同的解决方法,重点是要掌握好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再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三、质疑再探(3分钟)1、通过你对本节课知识的探究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2、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0分钟)(一)\n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58学生根据本节学习内容自编一道题让同桌计算。(做后同桌对改评价,然后再推荐好的在全班展示练习)(二)老师供题:选择题:1.利民小学三年级有2个班,每个班6个组,每个组种5棵树,一共种多少棵树?下面算式正确的是()。A.5×6×2B.6×2×52.一个商店运时20筐橘子,平均每筐重40千克,如果每千克橘子售价2元,这些橘子共值多少钱?正确列式是()。 A.20×40÷2B.2×40÷20C、40×20×23.建筑工地运来5车水泥,每辆车装40袋,每袋重50千克,共运来水泥多少千克?(1)50×40×5是先求(),再求()。(2)50×(40×5)是先求(),再求()。应用题:1、一个商店运进15箱花瓶,每个花瓶售价8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2.停车场有54辆汽车,里边有大汽车45辆,其余的是小汽车,大汽车的辆数是小汽车的几倍?五、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复习了怎样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方法,感受到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请同学们谈谈你们的收获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