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更新时间:2022-06-23
类型:doc
大小:363.00 KB
页数:53
下载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课件 > 人教版数学课件 > 三年级下册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位置与方向》导学案(一)学校: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主备教师:曲秀杰二次备课教师:徐冬华课题认识东南西北课型新授课案序第一单元第1课时学习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学习重、难点重点: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难点:建立空间观念。学法指导自主探究知识准备1.说说“前、后、左、右”各是哪位同学。2.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3.你认得东、西、南、北方向吗?是怎样认识的?4.自学教材第3页例1。导学过程1.初步认识东、南、西、北(1)各小组选4名同学站好,拿出东、西、南、北的标牌。提问:你们每个人应该拿哪一张标牌,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2)分组讨论,并根据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进行判断:太阳从()边升起,从()边落下。(3)课件出示天安门图,说说天安门城楼、国旗、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博物馆等各在什么方向?2.初步体验东、南、西、北(1)出示例1图,说一说:小明面向东,体育馆在校园的()面,教学楼在校园的()面,大门在校园的()面?(2)与相对,与相对。3.在游戏中辨认东、南、西、北(1)起立,早晨,太阳在()面,面向太阳,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2)面向东,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面向南,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53\n面向西,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面向北,说一说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个方向?4.绘制校园的示意图(1)看一看、说一说,学校操场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建筑物?(2)确定操场四个方向的主要建筑,并完成下面的校园示意图。方形中填写主要建筑,正方形中填写相应建筑物的所在方向。操场(3)说一说教学楼、体育馆、大门各在操场的什么方向?(4)设计情境认识方位、同桌共同完成。(在教室内辨别方向)达标检测1.练习一第1题。2.完成填空:小红早晨背对太阳,她的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归纳总结今天学会了什么?怎样辩认东、南、西、北?布置作业认方向课后反思《位置与方向》导学案(二)学校:克东一小年级: 三年级 主备教师:曲秀杰二次备课教师:徐冬华课题认识地图上的东南西北课型新授课案序第1单元第2课时学习目标会辩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辩认地图上的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在地图上的方向。53\n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难点:建立空间观念。学法指导合作交流知识准备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4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一第4题。导学过程1.说一说,你的东、南、西、北面坐的是哪位同学?2.早晨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分别是哪个方向?晚上当你面对北极星时,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分别是哪个方向?3.同学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东、南、西、北,怎样辩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呢?4.自学教材第4页例2达标检测1.感悟地图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必要性出示校园示意图,把上方定为北的示意图贴在黑板上。(1)比较一下,这幅校园示意图与平常所观察的有什么不同?(2)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把上方定为北方,那其他的方向各是什么?(3)点拨:人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规定绘制地图时,上面表示北方,下面表示南方,左边表示西方,右边表示东方,简单地说,就是“上()下(),左()右()。”(4)去掉方位词,只留下“北”。在示意图上指出其他方向。2.辨认地图上的东、南、西、北根据第4页下面的校园示意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教学楼在操场的什么方向?图书馆在操场的什么方向?大门在操场的什么方向?体育馆在操场的什么方向?(2)操场在教学楼的什么方向?操场在图书馆的什么方向?操场在大门的什么方向?操场体育馆的在什么方向?3.拿出事先准备的纸画出校园方位图,并标出名称。归纳总结今天学会了什么?怎样在地图上辩认东、西、南、北?布置作业练习二第4题:在地图上圈出北京、嵩山、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后,独立完成填空。课后反思53\n《位置与方向》导学案(三)学校:克东一小年级: 三年级 主备教师:曲秀杰二次备课教师:徐冬华课题认识简单的路线(一)课型新授课案序第1单元第3课时学习目标学会辩认地图上的方向(四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认识路线图,会运用方位词语描述行走路线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很强的实际问题(如学会看城市交通图、平面图等)学法指导合作探究知识准备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5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一第3题。导学过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别人向我们问路或我们向别人问路的问题,怎样描述行走的路线,才不会让人走错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路线问题。自学教材第5页例3。1.出示第5页例3的图。(1)谁能在图上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2)说一说,体育场、电影院在少年宫的什么方向?(3)说一说,医院在商店的什么方向?商店在医院的什么方向?2.描述行走的路线:(1)小明的妈妈生病住院了,他想到商店为妈妈买些东西。从医院出来后,向北走到第1个十字路口时,不知道该怎么走了,你能告诉他怎么走吗?(2)描述行走路线:。(3)说一说小明从医院旁的十字路口到商店的行走路线?3.体会同一路线有不同的走法(1)小明买完东西,准备回医院,他可以怎样走呢?……还有别的路线吗?(2)如果你是小明,你会选择哪一条路线?为什么?4.提出路线问题自己解决:(1)小明选择了沿原路返回的路线,途中遇到一位叔叔向他问路,你们猜猜这位叔叔会怎么问?怎么回答?请问去电影院怎么走?53\n请问去少年宫怎么走?请问去体育场怎么走?(2)同桌两个人合作,一人扮演叔叔问路,一人扮演小明回答。(3)老师拿出图,让学生到前面演示怎样叙述方位。艳置达标检测1.第5页做一做。(1)独立完成,在图中画出小红从家到游泳馆的路线。(2)说一说,小红、小兰、小明上学的路线。(3)说一说,小红、小兰、小明放学的路线。2.练习一第3题。(1)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2)第(2)题,同桌互相提出问题互相解决问题。归纳总结今天学会了辨别地图上的方向?描述路线时应该注意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布置作业描述去新泽的路线。课后反思《位置与方向》导学案(四)学校:克东一小 年级: 三年级 主备教师:曲秀杰二次备课教师:徐冬华课题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课型新授课案序第1单元第4课时学习目标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辩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学习重点难点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53\n知识准备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8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二第1、2、4题。导学过程1.初步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1)分组讨论:你们认为1在5的什么方向?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2)探讨:你认为哪一组的想法更合理些呢?……有没有其他的方法确定哪一组的想法是正确的呢?(3)借助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做最终裁判。请5同学拿着指南针宣布最终结果,点拨:我们通常说“西北”而不是“北西”。(4)开展猜一猜活动。a.谁能猜猜6在5的什么方向,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猜?b.猜猜3在5的什么方向,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猜?c.谁愿猜猜9在5的什么方向,并说说为什么这样猜?2.辨认生活中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1)指一指,教室里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2)说一说,你的东、南、西、北面分别坐的是哪一位同学?(3)说一说,你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分别坐的是哪一位同学?3.辨认地图上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出示例4的挂图,标明教学楼、体育馆、图书馆。(1)根据太阳的方向确定东面,再确定其余的七个方向。(2)说一说,教学楼、图书馆、大门、体育馆分别在操场的什么方向?(3)议一议,多功能厅和食堂分别在操场的什么方向?4.教师演示用给定的方向辨别另外的七个方向艳置达标检测1.指一指,教室里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2.请9名学生面向北按如下形式站在讲台前面。1234567893.说一说,2、4、6、8分别在5的哪个方向?1、3、7、9分别在5的哪个方向呢?归纳总结全课总结:今天学会了什么?怎样辩认东北、东南、南北、西南呢?布置作业1.练习二第4题。2.练习二第2题。3.练说方位。课后反思53\n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导学案《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导学案(一)学校:克东一小 年级: 三年级 主备教师:徐冬华课题口算除法课型新授课案序第2单元第1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除数是一位数、商是整十、百、整千的数及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口算算理。2.能正确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难点: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学法指导知识准备教科书例1、例2导学过程1.有60个苹果,需要分给几个人吃,要求每人分得的苹果一样多.  (1)60个苹果平均分给3人,每人多少个?  (2)60个苹果平均分给2人,每人多少个?  (3)60个苹果平均分给4人,每人多少个?  (4)60个苹果平均分给6人,每人多少个?  2.学习例1.  (1)学具操作,研究算法. 用60根小棒代替60名同学(每组6捆小棒),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题,边摆小棒,边研究其计算方法.  (2)小组汇报计算方法:  ①计算:  想法一: ()÷3=()所以60÷3=()  想法二:()×3=60所以60÷3=()  想法三:()+()+()=60所以60÷3=()  ②算法比较:你认为以上算法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  ③小结:计算60÷3时,通常这样想:()÷3=(),就是20.  (3)试算60÷2=(),60÷6=()。 (4)小结算法:  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我们可以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再除.把60看成是53\n()个十,()个十除以3得()个十,就是()。 (5)初步练习:80÷4=  90÷3=   80÷2=     (让学生说出口算过程.) 3.想一想:600÷3可以怎样算?6000÷3呢?说出口算过程。(点拨:在计算一位数除整百、整千的除法时,可以把几百看作几个百,把几千看作几个千,再进行口算.) 4.教学例2. (1)摆出准备好的69根小棒.提问:把69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根?分一分,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2)先分(),每份分得()捆?再分(),把单根的分成了()份?每份分得()根?分完后每份共有()根。 (3)说明计算方法:69根小棒有6捆(每捆10根)和9根,也就是69可以分成( )个十和( )个一;先分整捆的,就是把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再分单根的,就是把9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 )个一;最后再把每份中整捆的和单根合起来就是所求的结果。艳置达标检测1.计算69÷3=23时,可以这么想:先用69里的( )÷3=(),在用69里面的( )÷3=(),( )+( )=23  2.做例2后面的“做一做”.  (1)口算下面各题,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8÷2=     36÷3=    55÷5=归纳总结今天学会了什么?各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注意认真倾听,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及时补充纠正。布置作业写出除法算式,再口算出得数。72除以9_________    4除48__________教学反思53\n《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导学案(二)学校:克东一小 年级: 三年级主备教师:徐冬华课题除法估算课型新授课案序第2单元第2课时学习目标体会除法估算的意义。学会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方法,并能正确估算。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表达估算的思路。难点: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知识准备教材20页例21.在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要用除法估算来解决。下面的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1)教材16页中,李叔叔他们三人平均大约运多少箱?(2)小黄从家到学校346米,走6分钟到达学校,平均每分钟行多少米?(3)每瓶饮料3元,100元最多买多少瓶饮料?(4)182个同学们春游,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蓬,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2.说一说这几道算式的意思。能估算结果吗?3.自学教材20页例2。导学过程1. 解决第一个问题124÷3≈(1)独立估算结果:124÷3≈(2)比较:124÷3≈124÷3≈120123(3)交流,说估算方法。①124≈120120÷3=40平均每人大约运40箱。②124=120+4120÷3=40剩下的4箱中每人还可以运一箱,每人大约运41箱。比较:两种估算的方法都是正确的。两种估算有微小的差别,但都接近准确值,这样的差异在本题中可以忽略不计。2.解决第二个问题:(1)独立估算结果:346÷6≈(2)交流,说估算方法。①346≈300300÷6=()平均每分钟行()米。②346=300+46300÷6=()46≈4848÷6=()()+()=()平均每分钟行()米。53\n③346≈360360÷6=()平均每分钟行()米。3.讨论、归纳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方法。(1)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2)归纳出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方法:将被除数看作接近整十整百的数,且是除数的倍数;再计算。4.小组讨论。问题(3)中100能估成120吗?为什么?问题(4)中182能估成160吗?为什么?①在问题(3)中,只有100元钱,所以不能估大。②在问题(4)中,如果把182能估成160,有的同学将得不到帐篷,所以只能估大即将182估成200,才能保证每个同学都能住进帐篷。5.独立完成100÷3≈,和182÷4≈。(1)独立估算(2)说一说估算过程和结果。小结: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方法:一般是把被除数看成整()整()或几()几()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艳置达标检测1.完成教材61页“做一做”第1题(1)展示问题:260个桃子分4筐装,大约每筐装多少个?把260看成240和280都可以吗?为什么?(2)说出你的估算方法。2.完成教材61页“做一做”第2题3. 教材17页3、4题。归纳总结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估算方法:一般是把被除数看成整()整()或几()几()的数;除数不变,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进行计算。课后反思53\n《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导学案(三)学校:克东一小 年级: 三年级 主备教师:徐冬华课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课型新授课案序第2单元第3课时学习目标1.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的百位不够商1个百)的算理,会在此基础上正确进行计算。2.能直接判断出商是几位数,学会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说清每一步的算理,从而提炼出算法。学习重点难点注意发现学生错多,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学法指导合作探究知识准备1.竖式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369÷3(独立计算讲述计算方法,重点说出算理及计算顺序。)2.填空:200是()个百,也是()个十;30是()个十;20个十与3个十合起来是()个十,也就是()。导学过程1.小梦和小欣正在整理这些照片,(出示主体图)你在图中都了解到什么信息?2.估算:(1)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怎样列算式?(2)谁来估一估,大约能插多少张啊?238≈(),()÷6=()(页)3.探索竖式算理及算法(1)如果要准确的知道能插多少页怎么办呢?(2)尝试计算。你在计算中遇到什么问题算不下去?怎么办?商量怎样解决这个问题?(3)(利用小棒操作)2个百在百位不能平均分成6份,但是如果把这2个百拆开放到十位上就会变成()个十,与十位的3个十合成()个十,这样就能分了。(4)用竖式算:2个百除以6商不够1个百,可以把这2个百看作20个十,这20个十正好与十位的3个十合成()个十,这样()个十就能除以6了。53\n点拨:当百位上不够商1时,要把百位的数与十位的数合并成几十个十,再去除以除数。4.我会用竖式算:236÷6 (1)23除以6商几余几?商3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2)说说计算过程。(3)小结方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先用被除数的()位数字去除以除数,如果不够商一个百,就把()位数字与()位数字合起来再去除以除数。5.解决问题:要插多少页?(1)与估算的结果对比。(2)如果一本相册有24页,1本相册能插得下这些照片吗?6.判断商的位数:(1)观察:都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为什么有的商是两位数,而有的商是三位数呢?(2)判断下面各题的商分别是几位数。说说你的方法。276÷6324÷2651÷3640÷3498÷8738÷9艳置达标检测1.课本做一做2.竖式计算:156÷3434÷8605÷6归纳总结直接判断出商是几位数,说清每一步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布置作业同步测试1、2题课后反思53\n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统计》导学案(一)学校: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主备教师于爱丽二次备课教师:徐冬华课题简单的数据分析(1)课型新授课案序第三单元第1课时学习目标1.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横向的条形统计图。2.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3.正确分析条形统计图,帮助学生提高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习重、难点重点:会看两种统计图。难点: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学法指导自主探究知识准备空白统计图二张、相关课件等。导学过程复习旧知1.口算:55÷581÷9280÷4120×3750-34052÷926÷4240+520700-35026×4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2.师:这是一家超市的老板在询问售货员上周矿泉水的销售情况提问:从这个统计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3.师:他说对了吗?除了统计表,咱们还学过什么更好的方法来表示这些数据,使它们更直观?出示一个空白的统计图谁来给大家说说这个统计图上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师:你们能根据上面的统计表画出下面的统计图吗?4.生独立完成统计图5.展示完成的统计图师:画出条形统计图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出各种矿泉水销售量的差异,从而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可是售货员给老板看的统计图和我们用的不一样,你们想看看吗?6.课件出示例1的横向空白条形统计图53\n师:这是一个空白的条形统计图。比较一下,这两种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我们把条形朝上画的统计图叫做纵向条形统计图。那么这种条形横着画的就称为……很好,这种横向条形统计图在统计报表中经常出现,其实它和我们原来学的纵向条形统计图的道理是一样的。只是有时候纸的空间太小,不够画出这样纵向的条形统计图,才把它画成横向的条形统计图,这样横轴和纵轴的位置进行对换,条形的方向也相应发生变化。7.展示完成的统计图,简单订正对错师小结:看来,统计图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作出重要决策呢。既然统计图的用这么大,那咱们就用它来解决咱们自己的问题出示课前的统计表请大家拿出第二张空白统计图,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条形,标出数据再分析达标检测出示P40第1题这是五种动物的最高时速统计图,先说说这个条形统计图各部分所表示的意思,从这个统计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还有一种动物也想参加比赛呢,它就是鸵鸟,它说:我的最快每小时跑64千米。比较一下,假如鸵鸟也参加了比赛,哪几种动物跑得比它快,哪几种动物比它慢?是怎么比较的?思考一下,怎样才能一眼就看出来?你认为它们的比赛谁是第一?谁是最后?根据这个统计图,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归纳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布置作业请你收集同学们收看电视节目的情况,并制成横向条形统计图,然后提出相应的问题。教学反思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统计》导学案(二)学校: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主备教师于爱丽二次备课教师:徐冬华课题简单的数据分析(2)课型新授课案序第三单元第2课时学习目标53\n1.引导学生学会看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2.会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学习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学会看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会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难点: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知识准备相关课件,一些不同单位的空白统计图。导学过程探究、经历折叠式统计图产生的过程与必要性1.展示汇报,出示学生画的统计图,引导比较,发现问题。⑴出示制好的具有代表性条形统计图每张统计图提问:它能清楚地看出五位小朋友的差距吗?你满意吗?(每格代表10厘米、5厘米的条形统计图:不能明显反映数据间的差异每格代表1厘米、2厘米的条形统计图:能明显反映数据间的差异,但太长)⑵重点观察:每格代表2厘米、1厘米的条形统计图,教师慢慢的移动统计图,提问:要从这张图看出学生身高的差距只要那些部分?(底下的名字与0,上面的一部分)那中间一部分怎么办(剪掉、盖住、折起来),教师用一张长长的纸折一个样子?⑶折叠的部分在图中怎样表示(师生共同在黑板上做草图)⑷出示制好的折叠式统计图:仔细观察,那一部分是折叠的,如何表示,表示多少?与过去的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0~~~137表示什么意思?⑸我们该如何读数据⑹估计一下,他们的平均身高在什么范围⑺小结:什么时候要用折叠式条形统计图(数据比较大、数据相差比较小)达标检测试一试,用这种简洁明白的方法制作以上同学体重统计图。1.需要折叠式条形统计图吗?2.如果需要把身高差异看得更清楚,需要你用折叠式条形统计图,你的折叠格(应该叫起始格)选多少千克?3.教师出示空白折叠式条形统计图4.学生完成(书P39页)归纳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你对自己、同学这节课学习的表现有什么评价布置作业:独立完成书P40页第2题、41页第3题。(重点突出:第二题:如果准备进1000本新书(四类),你准备如何分配)53\n教学反思: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统计》导学案(三)学校: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主备教师于爱丽二次备课教师:徐冬华课题平均数(1)课型新授课案序第三单元第3课时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3.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难点: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法指导自主交流知识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小棒等。导学过程课件出示42页例1.1.刚才有同学发现了这四位同学平均每人收集了6个矿泉水瓶,谁能说说平均是什么意思?2.这四位同学收集的个数如果都一样多的话,每个人收集了6个,这个数,你能给他取个名字吗?小组汇报(1)他们用到了估算的方法,我们一起来估算一下,(教师把一根水平线移到7块的高度),平均数会是这么多吗?(继续往下移动水平线到4块的位置)会是这么多吗(继续把水平线慢慢往上移)体验平均数。为什么呢?(2)通过这样的方法,使得不一样多的数量,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同样多,就得到了他们的平均数。你们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板书)还有其他方法吗?(以多补少)(3)那平均数是不是就是以前学过的每份数呢?为什么?(7+5+4+8)表示什么?总数量(板书)4又表示什么呢?总份数,那你们知道平均数可以怎么求吗?3.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讨论,尝试,发现了平均数,学会了求平均数。知道这个红领巾小队平均每人收集6个。如果我们全班40名同学都去参加,一次可以收集多少个呢?你是怎么想的?这就是平均数的一个用处。我们还可以推想出全年级的收集的个数。53\n达标检测1.读下列信息回答问题:(1)美食节开幕后,第一天参观的有3万人;第二天参观的有4万人;第三天参观的有1万人。(2)李刚参加打靶比赛,第一次中了7环,第二次中了9环,第三次与第四次共中了16环。问:你能求什么问题?请大家做在练习本上。反馈时强调:我们在求平均数时要找准总数量与总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归纳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导学案《统计》导学案(四)学校: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主备教师于爱丽二次备课教师:徐冬华课题平均数的应用课型新授课案序第三单元第4课时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2.懂得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习重、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难点: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法指导:合作、交流知识准备:课件,水杯等。导学过程:一、复习:53\n1.口算:750+250=2500-2000=80×7=300×5=4×40=85+25=96+25=56÷8=34÷4=15÷6=2.师出示一杯水,告诉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这杯水分别倒入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吗?3.学生动手解决,并交流解决的方法。二、创设问题情景,引导探究。1.六一节,老师带了许多糖果想送给大家吃,老师给奋飞组6人共分36块,给前进组8人共分了40块,给蓝天组5人共35块,你们认为哪一组的同学分到的糖果多?怎么解决?(1)组织交流解决的方法。(2)小结:象这种情况下,每组的人数不一样,不能直接拿总数来比较,而是要求出每组同学的平均数来比较。2.出示情景图,告诉同学穿兰色衣服的是开心队,穿黄色衣服的是欢乐队,引导学生观察后猜一猜:你认为哪一队的身高高?并说说理由。3.出示统计表,组织学生收集有关数据,根据统计表估一估,欢乐队和开心队的平均身高分别是多少?并说说估的方法。4.同桌合作,一人求欢乐队的平均身高,另一个求开心队平均身高,后比较哪一队高?5.组织交流计算的方法与结果。达标检测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要通过求平均数来解决一些问题。归纳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布置作业:练习十一4、5题教学反思:53\n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年、月、日》导学案(一)学校: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主备教师于爱丽二次备课教师:徐冬华课题认识年、月、日课型新授课案序第四单元第1课时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2.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教学重点和难点时间单位年、月、日和24时计时法。学法指导:自主、探究知识准备:课件、年历表学法指导:合作、交流导学过程:1.提问引入:我们以前学过了一些时间单位,如小时、分、秒,谁知道还有哪些时间单位?引入年、月、日,并板书课题。2.自主学习,探索新知,初步认识年月日,会看年历。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有意思的时刻。(课件出示)①介绍: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个伟大的日子,请大家读一读这时间。②展示申奥成功的图片。这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同学们知道是哪年的7月13日么?(2001年)③还有很多有意义的日子,来看看。出示植树节图片。(3月12日)六一节(6月1日)3.学生介绍有意义的日子。一年中还有哪些有意义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一起在年历上标出来。(人手一张年历,各种不同的年份)学生汇报。4.自主探索,发现年历的知识。教学生①一年有几个月?②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吗?各有几天?③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二月有多少天?④53\n分别找出:儿童节、元旦、国庆节、教师节、劳动节、妇女节的月、日,说出今年这些节日是星期几。⑤用铅笔在今年的年历上圈出自己生日是几月几日,说出那天是星期几。年历上有这么多有意义的日子呀,其实年历上还可以找到很多信息和知识!请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下,看看哪组获得的信息多。1.学生汇报探索到的有关年历的知识。①一年有12个月。②每月有31天的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大月)③每月有30天的是:四、六、九、十一月。(小月)2.认识平年和闰年。使学生明确:二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平年,有29天的那一年叫闰年。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49页有关平年、闰年的那段文字,了解确定闰年的方法:接着。教师讲解:经过科学家的测定,地球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大约是355天6小时。一年以365天计算比较简便,这样一年少算了大约6小时,四年就少算了大约24小时,即一天。因此,每四年就要增加一天,增加这一天的那一年便是闰年。又因为4年中大约少算的24小时实际上并不是24小时,如果长年累月也要造成误差,所以遇到整百年,必须是400年的倍数才是闰年。用公历年份除以4,能整除的一般是闰年。如1984、1988、1992年都是闰年。强调: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中是整百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2000年是闰年,但2100年不是闰年。下列年份中,哪些是平年,哪些是闰年?16051840190219441955210019761987199424003.学会记大月与小月的方法。引导学生回忆,一年中有几个月?一个月中最多的有几天?最少的有几天?还有的月份是多少天?归纳:习惯上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有30天的月份叫小月。问:有什么好办法能较快地记住各月有多少天?①介绍用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举起左手拳头,背向自己,数月份。凸的是大月,凹的是小月。注意八月份要从数一月份的地方数起。引导学生小结:大月(31天)有:1、3、5、7、8、10、12,小月(30天)有:4、6、9、11月,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让学生朗读用拳头记大小月的歌诀;“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四月小,五月大,六月小,七月大,八月大,九月小,十月大,十一月小,十二月大。”②引导学生小结:大月(31天)有:1、3、5、7、8、10、12,小月(30天)有:4、6、9、11月,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53\n让学生朗读记大月的歌诀;“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4.学会计算全年天数。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计算平年、闰年全年各有多少天,小组讨论后提问是怎么算的,有没有比较简便的方法。简便的算法有:(1)31×7=217(7个大月)30×4=120(4个小月)平年217+120+28=365(天)闰年217+120+29=366(天)(2)平年:30×12+7-2=365(天)闰年:30×12+7-1=366(天)小结:平年365天,闰年366天。达标检测:1.小组合作完成教科书第48页的“做一做”题目。第2题做完后让学生看年历验证。2.交流、评价。归纳总结:这节课我们懂得了一年有12个月,学会了看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布置作业:做练习十二第1-5题。课后反思: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年、月、日》导学案(二)学校: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主备教师于爱丽二次备课教师:徐冬华课题认识年、月、日练习课课型复习课案序第四单元第2课时学习目标通过练习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注意学困生的辅导。教学重难点注意平、闰年的判断方法。学法指导合作、交流53\n知识准备练习题导学过程一、复习1.归纳时间单位表。(1)提问:①我们已学过哪些时间单位?要求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讲。②一年有几个月?每月31日的有哪几个月?每且30日的呢?③平年二月多少日?闰年二月呢?④一日几小时?一小时几分?一分几秒?2.复习闰年平年的判断方法:判断下列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12301338197819793.3年=()个月120小时=()日4.填空闰年有()天,平年有()天。1900年的二月有()5.连线:闰年平年180012671945194919646.解决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10月1日是多少周年?布置作业完成课本51页第5题,第6题、第7题。课后反思53\n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年、月、日》导学案(三)学校: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主备教师于爱丽二次备课教师:徐冬华课题24时计时法课型新授课案序第四单元第3课时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学会24时计时法,并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时刻。在能力上培养学生能对知识进行迁移,提高学生善于思考、发现的能力。教学重点注意联系实际,让学生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学法指导合作、探究知识准备钟表面模型、电子表、多媒体,学校作息时间表。导学过程:(一)引入课题让学生看课本52页图,问:你们看到了什么?21:00表示几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计时法。(板书:24时计时法)(二)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探索新知1.今天上午第一节课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的?中午几点放学?下午几点上第一节课,几点放学?2.把前面提到的几个时刻在钟表上拨出来。(认识时针和分针的作用)3.我们的钟面时针走一周要几小时?一天要转几周?一天一共有几个小时呢?(引出24计时法)4.所以我们把从0到24时的计时方法叫做24时计时法。我们以前学的上午几时、下午几时就叫普通计时法5.用24时时间:早上从1时到12时就用1——12时来表示。但从中午12时开始,下午1时我们用24时计时法又该怎么表示呢?同学们讨论一下?6.那下午2时用24时计时法又怎么表示呢?晚上9时用24时计时法又怎样表示?7.小结方法:下午以后的时间只要用12加上我们通常说的几时就可以得到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间。比如:晚上9时就用12+9=21所以就时21时。(三)练习简单的时间计算1.教学例353\n课件出示出示:下午2时40分从北京坐火车,17时45分到达石家庄。路上用了多少时间?2.小组讨论3.汇报:你们组是怎么计算的?(要讲清楚两个时刻用的是什么计时法,应该先怎么办)?小组有不同的可作补充。4.小组讨论总结计算时间的方法。推举一人汇报5.区分时间和时刻:先小组自己讨论,集体总结。达标检测1.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上午7时上午11时下午4时晚上9时晚上12时凌晨3时2.用普通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6时14时19时22时3.完成练习13的第一题。4.课件出示:哪个符合实际?不符合实际的应如何改正?营业时间8:20——21:00()营业时间8:00——9:00()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布置作业练习十三2——7题课后反思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导学案《年、月、日》导学案(四)学校: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主备教师于爱丽二次备课教师:徐冬华课题制作年历课型活动课案序第四单元第4课时学习目标:1.巩固对年、月、日的认识,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53\n2.学生通过制作年历,能够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平润年的知识,并且让学生知道我国的一些重大节日,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及动手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习重点和难点通过制作年历,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之间交流借鉴、资源共享的合作意识。学法指导合作、探究知识准备各种年历、彩笔、纸导学过程一、引入同学们,平时我们要知道今天是几号,怎么办?你们见过什么样的年历呢?这些年历都是怎么做的?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年历好不好?二、活动要制作一个年历有哪些步骤呢?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请每个小组发表本组讨论的结果,同时各小组也可以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发现自己的不足,修改本组的制作方案。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制作方案进行指导。。1.调查通过预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年历信息,展示不同的年历(整本年历、单张年历、台历、书历)2.讨论与制作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年历的制作活动。3.展示与交流每个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年历上台展示和交流。根据小组的制作情况进行引导,使学生发现不同小组制作的年历的优点。4.运用制作年历的最终是为了使用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师提出:“制作的年历还能做什么?”引导学生讨论与思考。学生小组内交流,引导学生去探索更多的应用,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归纳总结:你觉得哪组的作品好,好在什么地方?课后反思:53\n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导学案《两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一)学校: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主备教师:金凤二次备课教师:徐冬华课题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课型新授课案序第五单元第1课时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会口算整百数乘整十数(各位都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2.学生通过计算,能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学习重、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知识准备1.口算:40×460×530×3300×712×424×213×332×32.选择其中两题,说一说口算方法。(设计意图:通过旧知的复习,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必要的铺垫。)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有一个人,他每天从风里来雨里去,每天为我们送来了最新的报纸和信,猜猜他是谁?2.观察:画面上画的是一位老大爷和邮递员叔叔的对话,老大爷问邮递员叔叔:“你每天要送几份报纸?”邮递员说:“我平均每天要送300份报纸和60封信。”(1)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2)这么多问题,你会解决吗?请列出算式。(3)汇报算式(4)这么多算式哪些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是我们还没有学过的,能进行分类吗?(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讨论计算方法A、我们先来看第一组算式:这组算式我们以前学过的,有什么特点?53\nB.第二组算式又有什么特点?(1)讨论:请在小组里讨论一下,这些题目该怎么口算?(2)汇报:指名回答(3)比较这些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末尾添上几个0。2.请你用喜欢的方法解决其他问题。(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方法与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养成与别人合作与交流的习惯。)达标检测1.学会口算的方法了吗?我们来检测一下,看谁最棒。80×10=60×20=50×40=24×10=700×20=90×90=40×80=12×200=2.互动题A.现在老师不出题了,请你们自己出几道这样的口算式题?要求是:每人编四道这样的算式;都不要把答案写出来。B.现在把你的式题给你的同桌,考考他。C.汇报:有没有被难道的同学,为什么?3.解决问题:课本第60页第四题。邮递员每天要骑自行车送那么多的信和报纸,他每分钟大约行100米,他30分钟行多少米?合多少千米?如果每天用2小时送信和报纸,邮递员每天大约行多少千米?归纳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布置作业开放性练习现在老师给你一个得数,根据这节课学过的知识,你能编出算式来吗?()×()=2400(设计意图:重视思维训练和思考方法的有机渗透。通过练习,充分发展学生的潜能。)课后反思53\n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导学案《两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二)学校: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主备教师:金凤二次备课教师:徐冬华课题估算课型新授课案序第五单元第2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初步理解估算方法。2.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解释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习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学习难点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法指导合作与探究知识准备1.通过看图,你能收集到什么数学信息?2.你能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吗?导学过程1.创设情景,引出主题分析引导:完整地说一说你收集的信息?“能坐下吗”是什么意思?要比较座位数与人数的大小,必须先求出什么?2.尝试估算,探索方法学生独立完成,个人汇报,教师板书。(着重说说是怎样想的。)方法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相类似,估算时可以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看成整十数,也可以把两个两位数都看成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估算结果。(设计意图: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激发其探索的欲望。)3.巧理信息,探究明理师:同样是估算,为什么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结果呢?四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学习卡一,并对照黑板板书汇报成果。53\n分析小结:估算的时候我们可能把因数看大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大,也可能会把因数看小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小,不同的估算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估算结果,但都会与实际的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4.运用策略,解决问题刚才我们用了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得出3种不同的结果,那是不是每种方法都能比较有把握地判断出够不够坐呢?5.指导看书,质疑释疑实践生活,升华教育勇当小记者,采访,巩固所学知识。内容A、我们组采访的是(),他家每月水费支出大约是()元,一年大约支出水费元。我们是这样估算的。内容B、我们组采访的是()老师,他每天批改作业()本,每个星期(5天)大约批改作业本,每学年(40个星期)大约批改作业本。看到这些数字,你有什么感受?互动总结,课外延伸互动总结: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又有什么收获呢?达标检测1.口算(书本P62第10题第一行)89×30≈32×48≈43×22≈35×19≈()()()()()()()()2.(书本P59做一做)一页有23行,每行约23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字?3.配对练习,突破难点《气象知识知多少》每本19元,李老师决定买12本,李老师大约要准备多少钱?归纳总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布置作业每人至少找一个实际生活中需要估算的实例,并尝试解决它。然后写成数学日记。课后反思:53\n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导学案《两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三)学校: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主备教师:金凤二次备课教师:徐冬华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一)课型新授课案序第五单元第3课时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学习过程,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进行乘法估算。2.引导能利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并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知识准备1.教科书P63例12.情境图中说了一件什么事?提出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吗?列式解答。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在黑板上写1、2、3、4这四个数):可别小看这四个数,它们可以有很多的变化!你能用1、2、3、4组成的数写几道乘法算式吗?看谁写得又多又快!师:根据这些算式的特点,你们能给它们分类吗?(一类是有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类是乘数都是两位数的乘法。第一类已经学过了,请学生从第二类中任选一题用竖式计算,并说说算的过程。)师(指着后一类):这些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二)启发思维,自主探索  师:“43×12”是两位数乘法。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用两位数乘法解决的问题,如,王老师每个月交43元物管费,计算一下一年王老师需要交多少元物管费?师:刚才看同学们做题,发现许多同学已经想出了好算法。同学们可以先和同桌互相说说你的算法,然后相互比较一下。师: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17×13”。达标检测1.24×12你是怎样计算的?有几种算法?你喜欢哪种方法?2.24×12的竖式计算中,你认为要注意什么?53\n3.用自己的话说说:两位数成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以及要注意的地方。归纳总结1.今天我们学习了那些新知识呢?2.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应该怎么样计算呢?引导学生归纳法则。布置作业1.明明家去年花了326元水费,今年注意节约用水,平均每月花23元,今年能节约多少钱?2.在学校开展的“节水好少年”竞赛中,小刚也制订了节水计划。小刚每天节约13千克水,四月份节水多少千克?五月份呢?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3.三年级的同学在操场上排成了一个长方形的队伍。三(3)班的小天站在队伍里悄悄地数了数:从前面数他是第5个,从后面数他是第9个,从左边数他是第8个,从右边数他是第7个。现在你知道三年级共有多少人了吗?课后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导学案《两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四)学校: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主备教师:金凤二次备课教师:徐冬华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二)课型新授课案序第五单元第4课时学习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学习过程,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进行乘法估算。2.引导学生能利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并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学法指导小组合作与研究。53\n知识准备1.教科书P65例22.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1)先用乘数()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乘数的()位对齐;(2)再用乘数()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的数的末尾和乘数的()对齐;(3)然后()。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观察棋盘,怎么理解“纵横19道线交叉组成”?会解决题中所提出的问题吗?动笔试一试。(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怎么估算19×19的结果?有几种方法?2.竖式计算19×19,和以前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法有什么不同?列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设计意图:该题主张小组自主讨论,学生联系以前的知识自主讨论,让每一个同学都发表看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标检测:1.我每天送水25桶,每桶水约重19千克,我每天送水多少千克?2.24×1218×18归纳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并巩固了上节课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且用其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布置作业:课本67页5、6题课后反思:53\n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导学案《面积》导学案(一)学校: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主备教师:杨艳秋二次备课教师:徐冬华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课型新授课案序第六单元第1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面积的意义。2.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学习重、难点形成正确的“面积单位”概念。学法指导学生动手比较,画一画,教师引导。知识准备出示正方体、长方体观察有几个面。学习过程一、建立面积概念1.物体表面的大小(1)(出示数学书、练习本)谁能摸一摸他们的面在哪?书的封面、书的底面,他们都是本的面。数学书和练习本的封面那个大?你怎么知道?(2)(板书观察、重叠)(3)请同学们摸摸自己课桌的面。课桌与刚才那些面比,谁的面的?谁的面小?(4)课桌面、作业本面、树叶面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谁还能举例说说那是物体的表面?(5)物体表面有的有小,物体表面比较大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大,物体表面比较小就说他的面积比较小。2.平面图形的大小(1)(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这些都是平面封闭图形,他们的大小指的是他们的那部分?(指名学生摸)(2)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封闭图形的面积。3.概括面积意义53\n谁能说说什么是面积?阅读课本概念。(板书课题:面积)二、认识面积单位1.设疑(1)出示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面积相同),让学生体会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难以比较他们的大小。(2)数格比较大小(将两个长方形背面展示出来,他们的背面画有相同的方格数)谁的面积大?为什么?(3)同一格子标准(指名三生,发给每人一个画好各自的长方形,让他们各自背着同学数出格子数,并告诉大家格子个数)谁手里的长方形面积大?为什么?(出示各自手中图形)你们发现了什么?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国际上规定好的方块叫做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4)认识面积单位带着问题自学课本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5)汇报学习收获,得出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规定,形成大小概念。达标检测1.各自比比,那个手指甲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2.同桌互相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3.出示1平方米的纸,估计一下能站上多少个同学?4.找一找,在我们周围那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总结归纳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布置作业1.完成课本第74页“做一做”2.完成课本练习十八第1、2题3.设计比赛(回家完成)你还能拼摆出更多、更新颖有趣的图形吗?要求:(1)图案面积都是5平方厘米。(2)给自己设计的图案起个名字。课后反思53\n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导学案《面积》导学案(二)学校: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主备教师:杨艳秋二次备课教师:徐冬华课题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对比课型新授课案序第六单元第2课时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概念。2.通过观察、比较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3.学会合作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习重难点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知识准备复习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周长。导学过程一、复习(1)说出下面两个图形的名称,分别指出各自的周长,面积。(2)计算周长常用哪些单位?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1分米、1米各有多长。正方形、长方形四条边长度的和,叫做他们的周长。厘米、分米、米都是计算长度用的单位,叫长度单位。(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二、新课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多了“平方”两字,但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计量单位。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图形观察、比较课本第74页例1图形,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汇报,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体验1厘米是指线段的长度,1平方厘米是指图形表面的大小,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请生自己先在纸上画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然后比较,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3.谁能说说1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区别?53\n请生用手势比划1米和1平方米。达标检测1.(出示物体或图形)正确选择用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1)测量这根绳子有多长用什么单位?(2)测量这个长方形有多大用什么单位?测量它的宽呢?测量它的周长呢?(3)测量教室地面有多大用什么做单位?(4)测量讲台桌有多高用什么单位?2.选择合适单位填空课本第76页第4题。归纳总结跟小组同学交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什么知识?布置作业1.估一估、摆一摆:课本第75第2题2.课本第76第3题(独立完成后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课后反思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导学案《面积》导学案(三)学校: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主备教师:杨艳秋二次备课教师:徐冬华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课型新授课案序第六单元第3课时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在参与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2.在学生实际操作,抽象概括,得出一般结论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学习重、难点53\n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法指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总结归纳。知识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导学过程一、复习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出示长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1)这两个分别是什么图形?为什么?(2)动手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2.面积和面积单位(1)什么是面积?请生摸摸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是什么?(2)同桌合作,动手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在桌子上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有次序地将长方形和正方形摆满)(3)汇报结果二、新课1.导入上面用面积单位测量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但要测量黑板、草场或更大的地面面积,使用面积单位一排一排的实际测量行吗?今天就寻找一个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规律,推导出计算公式。2.猜想请仔细观察刚才摆的面积单位,沿长边摆了几个?长是多少?沿宽边摆了几个?宽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交流汇报3.验证同桌合作,完成课本第77页例2的(2)观察比较,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4.概括(1)长方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要用公式计算长方形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2)想一想:同桌讨论正方形的面积=______________达标检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黑板长4()一枚邮票的面积是4()小明身高128()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53\n小华腰围6()一块黑板的面积是4()归纳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面积等与长乘宽,正方形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应该注意的是计算面积单位一定要用面积单位,不要与长度单位混淆。布置作业1.完成课本第7、做一做2.完成课本第79页1、2、3、4.课后反思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导学案《面积》导学案(四)学校: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主备教师:杨艳秋二次备课教师:徐冬华课题面积课型新授课案序第六单元第4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使用公式求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明确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和周长计算的区别。3.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激发学习兴趣。学习重难点正确应用公式进行计算。学法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同学讨论总结。知识准备1.用红色涂下面图形的面积,用蓝色涂出周长。2.长方形周长=-------------正方形周长=--------------长方形面积=--------------正方形面积=--------------3.给第1题的长方形、正方形各边标出长度,让学生计算面积和周长。导学过程:1.出示例3(1)学生尝试完成。(2)交流方法53\n你从题里发现那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求这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其实就是求什么?2.练习(1)摸摸数学课本的面积,请你估计一下它的面积是多少?(2)摸摸数学课本的周长,请你估计一下它的周长是多少?(3)请测量并计算它的面积和周长。3.讨论交流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1)意义不同(2)计量单位不同(3)计算方法不同达标检测1.量一量,在计算它的面积。2.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半场是多少平方米?3.花园里有一个正方形的荷花池。它的周长是64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归纳总结布置作业课本第80页6、7、8、9课后反思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导学案《面积》导学案(五)学校: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主备教师:杨艳秋二次备课教师:徐冬华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课型新授课53\n案序第六单元第5课时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2.指导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面积单位间简单的换算。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概括能力。学习重点、难点1.探究面积单位间的进2.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知识准备1.填空3米=()分米()厘米=5分米米、分米和厘米是长度单位,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导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二、新课1.探究例4(1)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2)一个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一共是多少个小正方形?面积是多少?(3)你发现了什么?(4)阅读课本第83页,书空。交流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2.讨论,1平方米=多少平方分米?你是怎么想的?仿照课本,把思考过程也写下来。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3.小结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进率是多少?4.换算3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5平方分米300平方分米=()平方米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强调:换算面积单位名数时,需要先弄清两个面积单位那个大。达标检测:53\n1.选择正确的答案的字母填在()里。(1)正方形边长40厘米,它的面积是()。A.160平方厘米B、.1600平方厘米C.16平方分米(2)长方形长2米,宽4分米,面积是()A.48平方米B.80米C.80平方分米2.填一填。8平方分米=()平方米5平方米=()平方分米3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归纳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布置作业数学书85页1、2题课后反思: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导学案《面积》导学案(六)学校: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主备教师:杨艳秋二次备课教师:徐冬华课题公顷、平方千米课型新授课案序第六单元第6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土地面积单位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2.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3.进一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重难点:使学生了解1公顷、1平方千米的大小。学法指导观察、体验相结合,教师引导。知识准备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53\n2.用手势表示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导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新课1.引入同学们都到过我们美丽的南宁民歌广场吗?你们估计一下,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同学们会朝很大的数量去猜想)告诉学生:它的面积约是229000平方米,这个数量很大。所以在测量土地面积时,常常要用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2.体验(1)阅读课本知识,同桌交流自己的收获。汇报强调: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边长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干米。(2)实际感受到操场量出边长时10米的正方形土地,让同学们手拉手,围站在正方形土地的四周看一看。说明:100块这样大的土地就是1公顷。100个1公顷就是1平方千米。3.了解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四人小组先了解课本中的“生活中的数学”,再互相说说你在那见过1公顷、1平方千米。4.换算(生独立完成,交流自己的想法)5平方千米=()公顷800公顷=()平方米达标检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1)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约40()。(2)上海市的面积大约是6340()。(3)大树高16()蜡笔长1()字典厚5()果园的面积是3()学校的占地面积是9000()归纳总结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布置作业1.课外知识:有条件的学生收集有关计算土地面积的资料。2.课本第85页第3题。课后反思:53\n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导学案《小数的初步认识》导学案(一)学校: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主备教师:杨艳秋二次备课教师:徐冬华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课型新授课案序第七单元第1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实际含义。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学习重点、难点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学法指导自主探究知识准备1.出示课前收集的一些商品标价牌,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标价牌中的数分成整数和小数两类?2.区别整数与小数。左边这组数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你还能举出其它整数的例子吗?右边这组数它们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知识。3.自学教材教材第88-89页例1。导学过程:1.认识小数(1)小数里的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部分。你会读小数吗?(2)试读标价牌上的小数。注意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读法的不同。2.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1)标价牌上的小数分别表示多少钱?元角分4.50()元()角0.70()角53\n0.65()角()分(2)火腿肠5.98元,表示___元___角___分。牛奶0.85元,表示___元___角___分。面包2.60元,表示___元___角___分。读一读货架上三种食品标价中的小数。(3)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1)交流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少厘米?只用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2)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米,还可以写成()米。(3)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想一想:为什么小数点的前面写“0”?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一位小数?4.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1)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厘米?用分数表示是()米,还可以写成()米。(2)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米?18厘米呢?(3)想一想:0.03米、0.18米,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数表示什么?第二位呢?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两位小数。5.小组讨论。(1)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米。(2)点拨:写成1.30米和1.3米都是对的,(因为30厘米也就是3分米)。达标检测1.完成课本第89页做一做。2.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一第1题,巩固对小数含义的认识。(填在课本上)3.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巩固小数的读法,归纳总结: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提问补充。布置作业:完成练习二十一第2题,巩固小数的读法,课后反思:53\n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导学案《小数的初步认识》导学案(二)学校: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主备教师:杨艳秋二次备课教师:徐冬华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课型新授课案序第七单元第2课时学习目标1.能运用直观比较和间接比较的方法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2.能正确地比较小数的大小。学习重点、难点能正确地比较小数的大小。学法指导自主探究知识准备1.上节课我们结实了一个新朋友:小数。如:笔记本1.2元与2.1元,你能改成几元几角吗?如果让你买,你会买哪一个?为什么?2.看来小数也有大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较小数的大小。3.自学教材第90页例2。导学过程1.跳远比赛,小刚的成绩是2.98米,小明的成绩是2.89米,到底谁的成绩最好?帮他们排出名次。2.小组讨论、比较。请把你们讨论的结果填写在书上。3.化成分米比较:0.9米是()分米1.15米是()米()分米0.88米是()分米1.2米是()米()分米4.化成厘米比较:0.9米=()厘米1.2米=()厘米1.15米=()厘米0.88米=()厘米()﹥()﹥()﹥()5.在米尺上标出小数,再比较。()﹥()﹥()﹥()6.小结方法:比较小数的大小,可以先比较整数部分的大小,从小数点左边开始一位一位的比较;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小数部分先比较()分位,再比较(53\n)分位……一直比较出大小为止。达标检测1.看图比较各组数的大小,说说你是怎么比的?2.5○1.80.68○0.862.比较三种茶叶的价格。第一种13.60元第二种8.8元第三种15.15元()﹥()﹥()3.小组内量出身高并以米为单位进行记录,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列。4.教材第94页第10题。结合首都人均绿地面积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说说我国人均绿地面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归纳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布置作业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提问补充。课后反思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导学案《小数的初步认识》导学案(三)学校: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主备教师:杨艳秋二次备课教师:徐冬华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课型新授课案序第七单元第3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2.能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学习重点、难点能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知识准备1.笔算8+6=28+5=37-5=12-6=并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2.手套2.00元,袜子1.60元,你知道这两样一共多少钱吗?3.自学教材第95-96页例3、例4。导学过程53\n1.观察教材主题图.(1)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探讨小数的加法。(1)1个卷笔刀和1支铅笔一共要多少钱?你是怎么算的?说说你的算法。(2)0.6元=()角0.8元=()角()角+()角=()角=()元()角(3)0.6+0.8这道式子是小数加法。小数加法怎样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4)比较算法:一道是小数加法题;一道是把元改写成角,把小数加法题转化成一道整数的加法题。通过观察比较知道:整数加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再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也就是把(  )对齐再相加。(5)试笔算0.6+0.8先将相同数位对齐,再计算。元角分0.6+0.8(6)说一说,用坚式计算0.6+0.8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观察思考:在小数加减法中,要使相同数位的数对齐,只要什么对齐就行了?3.探讨小数的减法:(1)带橡皮的铅笔比普通铅笔贵多少元?这道题你会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2)讨论、交流算法:怎样列竖式并正确计算出得数?试算一下。(3)说一说小数减法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元角分1.2-0.6(4)说说用竖式计算1.2-0.6时先做什么,再怎么做?最后做什么?①从小数看,十分位上的2减去6不够减,向个位退1,作10,在十分位上加10再减,也就是()个0.1,减去()个0.1。②从人民币来看,把1元化成10角,加上原来的2角,用()角减去()角。4.讨论并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它们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都从最低位算起,同样是“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只是小数加减法注意了小数点(),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达标检测(1)练习:3.6-0.52.1-1.22.8+2.16.4+0.953\n(2)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加法?小数减法与以前所学的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减法?(3)计算练习二十二第1题。归纳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布置作业同步测试1、2题课后反思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八单元导学案《设计校园》导学案学校: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主备教师:曲秀杰二次备课教师:徐冬华课题设计校园课型新授课案序第八单元第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2.能通过自主调查、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会设计自己喜欢的校园。3.会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能解决问题。学习重点、难点认识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会从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能解决问题。学法指导自主探究知识准备1.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什么方位?后面、左面、右面呢?2.说说本校校园里八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如果把它画在纸上一般按什么方向来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3.自学教材第106-107页中设计方法几步骤。导学过程1.展示校园平面示意图,说说校园的各个方位都有哪些建筑物或教学设施。(1)这个校园设计得漂亮吗?合理吗?你有什么建议?(2)如果能在设计漂亮、合理的学校里面学习,你们会有什么感想呢?(3)你想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校园呢?53\n2.了解自己的校园。(1)说说你调查的本校有哪些基本设施。(2)说说学校有什么建筑,各在什么地方?(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叙述。)3.谈一谈自己对本校校园现状的看法。说说本校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的?必须添置哪些设备等4.出示本校的校园示意图,讨论:(1)应该在什么地方添置什么设备?(2)绿化上面你有什么见解?(3)操场的大小或形状如何?(4)你还有哪些设想?达标检测1.利用手中的画笔来设计自己的校园。(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合作动手设计,教师巡视指导。)(1)先用白纸画出各种设施的位置、数量的平面图。(2)将泡沫制作的设施模型粘贴在适当的位置。(3)用彩笔装饰校园环境。(4)用小纸条贴上各种设施名称。展示提升1.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及时补充。2.每个小组各派一名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校园示意图。(利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描述。)3.展示每个人的设计图,参观交流。归纳总结1.通过这节活动课,你们有什么收获?2.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跟数学有关,如设计校园。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认真分析,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出自己满意的校园。布置作业说说学校有什么建筑,各在什么地方?(用学过的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来叙述。)课后反思53\n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九单元导学案《数学广角》导学案(一)学校: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主备教师:于爱丽二次备课教师:徐冬华课题数学广角课型新授课案序第九单元第1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生活中有重复的现象,能分清哪些是重复的。2.会计算出事物的数量。3.能运用集合圈来表示重复现象,分清类别。学习重点能分清重复的现象。学习难点会根据重复现象来计算物体的数量。学法指导合作、交流知识准备课件、卡片、小黑板等。导学过程一、巧妙设疑,导入新课:1.同学们有很多的兴趣爱好,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美术,有的两样都喜欢,老师想进一步了解你们,现在让我们对其中的一个小组进行调查,好吗?2.(指定小组)分别在“音乐”和“美术”下面签上名字,两者都喜欢,两边都签。3.统计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人数。这个小组没有这么多人呀?问题出在哪儿呢?二、自学交流:1.课件出示三(1)班参加语文、数学课外小组学生名单。(1)你发现了什么?参加语文小组的有()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人,参加语文和数学小组一共有()人。(2)统计过程中有学生既参加语文又参加数学,是重复的,这几个人是()、( )、(  )。(3)在计算总人数时,这三个人怎么办?2.图示方法,加深理解(1)(课件出示)先是两个小组的集合圈,再把两个圈进行合并。(2)说一说两个圆圈各表示什么?中间表示的是什么?53\n(3)语文组有8人,数学组有9人,怎样列式求出两个小组共有多少人?8+9-()=()(人)说一说为什么要减去这几个人?3.昨天进的货有:铅笔、钢笔、练习本、笔盒、彩笔;今天进的货有:铅笔、钢笔、练习本、三角板、剪刀。(1)哪些是重复的?(2)两天一共进了几种货?(3)你是怎么算出来的?(4)将昨天和今天进货的重复部份用横线表示出来。三、展现提升: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补充。达标测评1.课本第110页第1题:一共来了10种小动物,有()种动物会游泳,有()种动物会飞。这里面有()种动物既会游泳也会飞。2.你会将图补充完整吗?试着做一做。3.中间的圆圈表示什么?归纳总结1.谈谈这节课的收获。2.小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今天所学知识来解决。布置作业课本第110页第2.3题课后反思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九单元导学案《实物代换》导学案(二)学校:第一小学 年级: 三年级 主备教师:杨艳秋二次备课教师:徐冬华课题实物代换课型新授课案序第九单元第2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等量代换的意义,能根据实物代换,计算物体的数量。  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活动,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会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53\n能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学习重点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学习难点学会运用等量代换这一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学法指导合作、交流  知识准备课件、答题卡、小黑板等。  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你们喜不喜欢到游乐园去玩呢?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到游乐园去看看。  2.课件出示(小朋友玩跷跷板的场景图)。当跷跷板平衡了,你们认为这两个小朋友谁轻谁重?  二、自学交流:1.水果园里“体重”大比拼:(播放课件)(1)我们先来看看西瓜有多重?()千克,你是怎么知道的?(2)4个苹果妹妹进场,假设每个苹果同样重。天平又平衡了,这又说明什么?(3)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方案。(1)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呢?在小组内摆学具,合作解决这个问题。(2)说一说一共是几个?(3)你是怎么知道的?怎么想的?分析:一个西瓜4千克(等于4个砝码),1千克(1个砝码)等于4个苹果,我们用替换的方法,把一个1千克(1个砝码)换成()个苹果。西瓜重4千克(4个砝码),总共要换()次,因此是()个。(4)1个西瓜=4千克4个苹果=1千克1个西瓜=()千克分析:一个西瓜和4千克砝码同样重,而4个苹果和1千克砝码同样重,所以4千克砝码就有4个(),4×()=()(个)。3.进一步体会等量代换方法。(1)1个波萝的“体重”等于2个苹果。一个西瓜与几个波萝一样重呢?(2)1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就可以换()个波萝。达标检测1.完成第109页“做一做”,说说是怎么思考的。2只羊=1头猪4头猪=1头牛2头牛=()只羊2.完成练习二十四第3题:6根胡萝卜换2个大萝卜,9个大萝卜换3棵大白菜,6棵大白菜换多少根胡萝卜?3.完成练习二十四第4题:2只鸭=1只鹅4只鸡=2只鹅,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53\n4.完成练习二十四第5题。(1)△+□=240△=□+□+□△=()□=()(2)○+□=91△+□=63△+○=46○=()△=()□=()归纳总结1.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2.你还学会了哪些知识?布置作业练习二十四第6.7题课后反思53

网站简介

奥数库(www.aoshuku.com)是一个专注奥数知识扩展和学习的在线教育网站,内容涵盖了奥数题、数学题、试卷、课件、知识点、数学公式等,拥有大量的奥数题库和数学题库,包含全国中小学各个版本教材,深受中小学师生用户喜爱的网站。

微信公众号

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如部分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过以下方式联系站点负责人。

2016-2021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 闽ICP备2021004933号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分享,如有版权作品存在问题或内容中存在违法和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系403074932@qq.com

闽公网安备 35021302000396号

闽ICP备2021004933号
返回首页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