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乌中旗第二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教案年级:三年级教师:\n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教学目标 目标内容知识技能数学素养数与代数数的认识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结合生活具体事例理解分数的具体含义,建立初步概念,进一步发展数感。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常见的量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发展质量和时间观念,通过操作体验,培养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意识。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单位的简单计算,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数的运算会笔算三位的数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空间观念、估测意识和能力培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测量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周长的含义,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n图形与变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统计与概率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的则是不确定的。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综合实践填一填,说一说巩固时间的认识和有关计算,养成从小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及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乐趣和数学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从不同渠道获得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掷一掷通过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巩固“组合”的有关知识,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课题:认识长度单位—毫米课型:新课任课教师教学内容简析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让学生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学生学对于长度单位,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了长度单位在什么情况下使用\n情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二次备课\n 板书设计1厘米=10毫米课后反思 课题:分米的认识课型:新课任课教师教学内容简析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在对毫米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学生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过程与方法: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教学难点: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课时1课时教师活动二次备课\n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n课后反思 课题:认识千米课型:新课任课教师教学内容简析教材第七页至第八页例三和例四,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理解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学生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二次备课\n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课题: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课型:新课任课教师教学内容简析教材第八页的例五及练习二的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了解和学会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学生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课时1课时教师活动二次备课\n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n课后反思 课题:吨的认识课型:新课任课教师教学内容简析教材第11页至第13的内容,了解质量单位中较大重量的单位吨。学生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过程与方法:学会换算质量单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教学难点: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二次备课\n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课题:生活中的数学课型:新课任课教师教学内容简析教材第一十四页的内容学生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过程与方法: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教学重、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n难点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二次备课\n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课题:万以内数连续退位减法课型:新课任课教师教学内容简析教材第22-24页,在学生已经学习笔算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计算法没上没有更多的新知,只是被减数连续两位不够减,要连续两次向前一位退1,在第二次退位后队了加上本位的数,理家要减去上次退的1,又加又减,计算上思维过程较为复杂,容易出错。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对笔算退位减法已有一定的基础,计算上也很熟练。本节课的内容与以前所学知识相比,只是在被减数上是连续两位不够减,要连续两次向前一位退1,计算法则上没有更多的新知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下,继续学习连续退位减法。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情景进行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重、难点知识与技能: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格式,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课时1课时教师活动二次备课\n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n课后反思 课题:加法的验算课型:新课任课教师教学内容简析教材P27页,通过买东西的情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验算的意义和作用。其次学生在以往学习加、减法计算中已经初步感受到加减法的关系。理解加法的验算实为其加减法的互为逆运算。学生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加、减法计算的学习,已经初步会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在此基础上学习加减法的验算,学生更容易理解加减法互为逆运算的原理,从而轻松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性。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1、加法的验算2、体验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课时1课时教师活动二次备课\n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n课后反思 课题:减法的验算课型:新课任课教师教学内容简析教材P28页,通过买东西的情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验算的意义和作用。其次学生在以往学习加、减法计算中已经初步感受到加减法的关系。理解加法的验算实为其加减法的互为逆运算。学生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加、减法计算的学习,已经初步会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在此基础上学习加减法的验算,学生更容易理解加减法互为逆运算的原理,从而轻松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并通过减法验算方法的交流,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性。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1、减法的验算2、体验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课时1课时教师活动二次备课\n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n课后反思 课题:四边形的认识课型:新课任课教师教学内容简析教材P34-36页,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后面学习平行四边形、平面图形的周长等知识的基础。教材安排众多图形中找出国边形和给不同的四边形分类这两部他内容。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已认识了一些四边形,已对长方形、正方形这些特殊的四边形有了初步认识,在些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认识一般四边形,形成四边形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容易接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思想教育。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化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学重、难点1、找出四边形的特点。2、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各种形状的卡片图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二次备课\n 板书设课后反思 课题: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课型:新课任课教师教学内容简析教材P37-38页,这节课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四边形的特性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中只要求学生能够从具体的实物或图形中识别出哪个是平行四边形,对它的一些特点有个初步的直观认识即可。学生学情分析通过对四边形的认识的学习,学生已会分类出四边形,也会对四边形进行分类,因此对四边形学生已有一定的认识,只是没有具体学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形成平行四边形的表象,理解其容易变形的特点。\n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合作、探索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形成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1、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点。2、让学生动手画、剪平行四边形。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二次备课\n课后反思 课题:周长课型:新课任课教师教学内容简析教材P41页,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是一堂概念与计算相结全的课。可以通过大量不规则的封闭图形的周长的探求,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对周长这一知识是第一次学习,因此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中注意创设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情景,让学生感悟和理解周长的实际含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各种形状的卡片、卷尺课时1课时教师活动\n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n课后反思 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型:新课任课教师教学内容简析教材P42-43页,以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探索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学生学情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两个比较特殊的四边形,学生对它们已经有了形状上的认识,上节课中通过对周长的理解,学生已有了求四边形周长的方法,因而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学生很容易掌握,但要让学生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一般方法就有一定难度。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和一生一世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n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课题:估计课型:新课任课教师\n教学内容简析教材P45-46页,通过学生亲身经历估计、测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能够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周长,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养成估计的意识和习惯。学生学情分析对于估计学生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只是在估计时不是很正确。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掌握对长度估计的方法。2、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较准确的估测出物体的长度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n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课题:有余数的除法(1)课型:新课任课教师教学内容简析教材P49,以学生最熟悉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场景,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用所学解决问题,发现生活中的“余数”现象,感受到有余数的除法就在我们的身边。学生学情分析有余数的除法是学生已经理解了除法的意义和表内除法坚式写法的基础上,通过单元主题图创设情景逐步引入有余数的除法问题,使学生通过具体问题体会余数的意义,并明确余数小于除数的道理。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有余数除法的含义。2、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实际背景。教学重、难点知道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来自生活中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课时1课时教师活动\n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n课后反思 课题:有余数的除法(2)课型:新课任课教师教学内容简析P50-51,除法写的坚式计算,通过在坚式中注明各部分名称,帮助学生理解坚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学生学情分析对于表内除法,学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运用坚式进行除法计算时没有学过,对于在计算中要注意的地方也不是很了解。教学目标使学生会用口算和笔算计算有余数除法。教学重、难点知识与技能:理解除法式子中各部分的名称。过程与方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二次备课\n课题:有余数的除法(3)课型:新课任课教师教学内容简析P52,通过改变被除数的数量,让学生自已发现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理解在除法计算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这一数量关系,从而加深对有余数除法计算的运用能力。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在上一次课中已经对有余数的除法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能通过坚式的计算,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但对于余数与除法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理解不是很好。教学目标1、通过改变被除数的数量,使学生自行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2、使学生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教学重、难点理解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之间的关系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n \n课题:有余数的除法(4)课型:新课任课教师教学内容简析P55,让学生学会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计算用于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审题的能力,加深瓮城除法应用题的认识。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于应用题的审题还不是很好。还不能较为准确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这一方面都有持加强。同时在解答过程中,对于计算结果的单位有点区分不了,对于商和余数所用的单元不能很好地区分。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2、加深对除法应用题的认识。教学重、难点对于计算结果的商和余数所用的单元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二次备课\n课后反思 课题:秒的认识课型:新课任课教师教学内容简析P59―61,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识1分=60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同时力求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知道秒的意义,探索分与秒的进率关系,体验1秒的长短,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学生学情分析时间对学生来说是最熟悉的,学生对时、分等时间单位已有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秒,并感知1秒有多长,学生容易接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过程与方法:\n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课件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二次备课\n学生感受倒计时,引起学生的学习性趣。观察表面,从中找到三根针,观察三根针之间的关系,看看那个走得最快。学习秒,认识秒针,知道秒针走1格就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走一圈就是60秒通过课件,让学生体验1秒钟,并通过几个1秒钟能做的事情说明1秒钟的价值,让学生知道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学生独立通过观察找到分与秒之间的关系1分=60秒,了解时间的进步关系练习,让学生独立体验1分钟能做的事情加深对秒的认识\n强化练习,加深理解教学反思:课题:时间的计算课型:新课任课教师教学内容简析P62,教材以学生熟悉的上学时间和到校时间为依据,借助钟面帮助学生理解两个不同时间的计算。这样不仅巩固了时、分、秒之间的进率关系,同时也教会了学生计算时间的方法。学生学情分析在学生认识了时、分、秒之后学习时间的计算,对学生来说已不是很困难的事情,现在家庭条件好,不少的学生已憏进行时间的计算,因此本节课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归纳方法。教学知识与技能: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n目标过程与方法: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难点知识与技能: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过程与方法:时间进率的关系认识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课件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二次备课\n一、猜谜游戏引入:知识与技能: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过程与方法: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知识与技能:教学例1:2时=()分(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通过情境的设计让学生进一步理解1时=60分,1分=60秒的时间进率关系,同时引入这一节的学习内容学生独立完成,知识时间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时间的进率)(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3)反馈a、60+60=120分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4)教师小结。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做P62的“做一做”中的题目1和补充题:3时=()分=()秒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例2:(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b、45-30=15,是15分钟。4、小结(略)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三、巩固练习:知识与技能:完成P62“做一做”中的第2小题,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学生自己归纳出计算时间的方法,进一步认识时间的进率强化练习,加强通过对时间单位的转换关系加深对时间计算的认识强化练习,让学生对于时间的进率更加深一步理解\n过程与方法:填空:(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竞赛: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教学反思:课题: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课型:新课任课教师教学内容简析教材P68-73,在学生掌握口诀的情况下进一步学习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的口算方法,为后面学习笔算奠定基础。学生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属于计算教学范畴,学生已有了10乘几的口算基础,通过学习,学生会运用已有知识迁移类推出几十乘几的口算方法,进而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简便算法。\n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的口算过程,学会口算方法。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的世界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整十、整百数乘一位的口算方法。难点:理解整十、整百数乘一位的口算过程。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二次备课\n一、复习。①6个十是多少?②8个百是多少?②40是几个十?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十多少?1200是几个十?12个10是多少?12个百是多少?800是几个百?二、探究新知。知识与技能:示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过程与方法:出示例1,进行教学。⑴、出示情境图1。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10人要多少钱?师:有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①、学生独立思考。②、自由汇报。生1:9个2的和是18,再加上一个2是20。生2:10个2相加是20。生3:也可以把2×10看成2个10。。。。。。。③、教师肯定,鼓励说得好的学生,然后板书。2×9﹦18(元)2×10﹦20(元)答:9人要18元。10人要20元。⑵、出示情境图2。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①师:这个问题,小精灵问同学们会做吗?,你是怎样想的?同桌互相讨论并计算。②学生汇报,上台板演,学生评议。三、巩固练习。知识与技能:完成教科书p69“做一做”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同桌订正答案。通过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有什么发现?过程与方法:完成练习十五中的第一题口算,学生独立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练习十五的第过程与方法:3题,分小组讨论完成,汇报。四、课堂小结。知识与技能: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过程与方法: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教学反思:\n课题: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乘法课型:新课任课教师教学内容简析教材P70-73通过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学生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生中对于估算学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估算的结果都是整十的数,也知道了要用约等号,但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学生的估算意识不强,有时还是没有很好地运用估算,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是重点。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学重、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二次备课\n一、提出问题。知识与技能:、用多媒体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问题。内容: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分。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电影院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文具商店柜台,每合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过程与方法:出示教科书第70页例2主题图:三年纪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二、尝试解决。知识与技能: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过程与方法: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4、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三、拓展引伸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32×649×5218×4581×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四、巩固练习。知识与技能:完成教科书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过程与方法:教科书第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上课开始时呈现的几个问题情境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4、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五、全课小结知识与技能: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过程与方法:上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课后反思 \n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课型:新课任课教师教学内容简析学生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坚式的书写格式,了解坚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乘法计算置于现实情境中,增加练习的趣味,同时让学生体会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二次备课\n一、提出问题:出示例1情境图。师: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丽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师: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合大约有多少枝彩笔?师: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小精灵问: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二、探讨交流师:知识与技能: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过程与方法:12×3表示什么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师:这道题该怎样算呢?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思考,计算摆一摆小棒或画图等。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写出来。过程与方法:算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4、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5、全班汇报。教师将汇报板演在黑板上。三、介绍竖式。12。。。。。。因数×3。。。。。。因数——36。。。。。。积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道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四、巩固练习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每道题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课后反思 课题: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课型:新课任课教师\n教学内容简析学生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一位数乘二、三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加大做题的难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培养学生及时验算以及认真书写的好习惯,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一次正确率。教学重、难点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二次备课\n一、复习(略)二、探讨交流知识与技能:学生观察情境图。⑴、这幅图是在什么地方?⑵、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内容。过程与方法:教学p26中的例2。师:这道题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⑴、将图中提供的信息用文字表达出来。书店有许多书,连环画每套18本,王老师买了3套,一共是多少本?⑵、出示小精灵的问话:你能算出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吗?⑶、学生独立完成,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同学听。⑷、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各种算法,并说说本组的新发现。⑸、教师将小组的汇报板演到黑板上。18×3=54(本)181818×3+18————5454答:王老师一共买了54本。三、做一做学生在练习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四、巩固练习知识与技能:练习十七题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过程与方法:练习十七题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练习十七题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五、全课小结。知识与技能: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想说的。过程与方法:教师小结(略)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课题:连续进位乘法课型:新课任课教师教学内\n容简析学生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二次备课一、知识铺垫:1.复习乘法竖式计算。2.计算517×3后订正,并让学生说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二、新课教学。1.P79例4的教学。(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看图列出乘法式子(2)先由学生试算,通过集体评论订正、进行学习。(3)把例4与例3的竖式对照,找出异同点,使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2.小结:“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时应注意:用一位数乘第一个因数的某一位时,要看看后一位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三、练习设计:1.P79“做一做”订正后,让学生找出哪一道题最容易出错,为什么?2.填上适当的数:四、课堂作业:P80第1题课后反思 课题: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课型:新课任课教师教学内\n容简析学生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二次备课\n一、复习1.口答.3×4表示几个几相加?2×5表示几个几相加?2.第二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二、新课1.教学认识零乘任何数都等于零.教师:要求3个盘子里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用加法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0+0+0二0教师:用乘法怎样算?想一想是求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0×3二0教师:“0×3”表示什么呢?(3个0相加.)教师:“0×3”表示3个0相加,结果得0.想一想,0×5等于多少呢?为什么?(0×5表示5个0相加,结果得0.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下面两组算式:3×4=5×6=4×3=6×5=让学生说出得数后问:每一组的得数怎么样?(都相等.)教师:我们刚学过0X3=0,那么3×0得多少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在0×3=0下面板书出3×0=0,再出一组算式0×9和9×0让学生回答得数是多少,最后出0×0让学生填,得出0×0=0.教师小结:大家看这些算式(指着上面的算式),0乘一个数和一个数乘0都得0,0乘0也得0,所以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教师把写好“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句话的小黑板挂出来,让学生一齐读一遍.3.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4.教学例题.教师先出示112×4,让学生用竖式计算.订正时,让学生说说用一位数乘多位数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然后将第一个因数112改为102.教师:102×4,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同112×4是一样的.乘的时候也要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数.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0也要乘,乘得的积是0,要在积的十位上写0.教师边说边把算式的得数写出来.三、课堂练习做练习五中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进行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让一两个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四、作业让学生做练习五中的第过程与方法:3题课后反思 课题: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课型:新课任课教师教学内容简析学生学\n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二次备课\n一、复习教师先把教科书中的复习题按下面的格式写在黑板上.20×312×4200×3120×42000×31200×4然后让学生口算,教师逐题从上到下分别写出左右两组题的得数.然后提问:观察每一组题,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乘积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0.二、新课1.教学例9.教师出示例题350X3,提问学生:这道题怎样用笔算?教师再提问: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告诉学生: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可以先不计算,只用乘法去乘0前面的数,最后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然后让学生列竖式用简便算法计算.教师接着出示2500X3,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试算.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2.做例9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指导学生做“做一做”中的题目时,可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计算的情况.三、课堂练习1.做练习六的第1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行间巡视,了解学生竖式写得对不对,有什么问题.然后集体订正,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说明.2.做练习六的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直接把得数写在教科书上.教师了解学生在2分15秒内全做完的学生有多少,哪些学生还没有做完.然后集体订正.3.做练习六中的第3题.学生做前教师提问:“各是多少”是什么意思?要求的是什么?4.做练习六中的第4题.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5.做练习六中的第5题.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四、小结(略)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课题:认识几分之一课型:新课任课教师教学内容简析教材P91—93页,让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同时能通过较直观的图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对数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整数上,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平说是认知上的一次生要突破。因此为了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分数的含义,教学中应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一些适合学生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分数的含义,认识几分之一。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n1、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几分之一难点:几分之一的大小比较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苹果等,课件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二次备课\n(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出示苹果知识与技能:把这4个苹果分给小强和小芳,可以怎样分?如果分得比较公平,每人分几个?学生说出想法后,教师板书:平均分。过程与方法: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几个?板书:一半提问:一半苹果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引出并板书课题:分数。(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获取新知知识与技能:认识1)、教师演示分苹果。指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2)、指导学生读写3)、二次备课:用纸片折出它的,并写上。4)、实物投影出示判断题。下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的1/2?哪些不是?说出理由。(1)(2)(3)(4)知识与技能:认识1/4根据老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思考分一个苹果时怎么分呢学生观察老师的演示,认识二分之一学生看图观察加强对分数要平均分的理解1)要得到一个苹果的1/4应该怎样分,这个1/4怎么表示出来?怎么写?(1)组织二次备课。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感知1/4。(2)教师演示把一个苹果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四份之一。(3)小结:像1/过程与方法: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三)认识其他分数知识与技能:你们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几分之一)吗?(1)组织二次备课。拿出纸片通过折、涂、看、说等活动认识其他的分数。(2)全班集中汇报。学生自愿将成果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说一说各自的分数。过程与方法:完成教科书第93页“做一做”第1题。(四)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知识与技能:出示第一组图1/2和1/4。(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3)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过程与方法:独立探究,完成第二组图片,1/4和1/3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4、完成第93页“做一做”等2题。(五)作业学生动手操作认识1/4练习,认识其他分数,加深对分数的认识,总结出几分之一学生比较两个图的分数,交流他们的大小,讨论在分子相同时的分数的比较大小的规律并总结出几发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课题:几分之几课型:新课任课教师\n教学内容简析教材P94—95页,这一内容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实践检验理论的方法指导学生认识几分之几,从而认识分数,同时让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学生学情分析分数是学生新认识的一种类型的数,能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知识了分数,但只是停留在几分之一的认识上,要让学生认识几分之几这类型的分数,教学中要创设情景,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形成几分之几的感性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比较分数的大小。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归纳推理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几分之几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二次备课\n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一的分数,大家还想再认识其他的分数吗?揭示课题板书:几分之几。(一)教学例4知识与技能:学生小组合作,每个学生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根据自己的意愿涂出几份,写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再在小组内交流。过程与方法:全班交流让学生说出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1/4,2份是它的2/4,3份是它的3/4,4份是它的4/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四分之几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它与四分之一比,只是取的份数不同。(二)教学例5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把1分米长的彩纸平均分成10份;学生动手操作并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与方法: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板书:1/10把1条彩纸平均分成10分,2份是它的几分之几?板书:2/103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让学生类推出十份之几就是几个十分之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小结:像2/4、3/4、2/10、7/10…这样的数,也是分数。4、让学生再说出一些其他分数。5、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6、完成教科书第94页的“做一做”第1题。(三)教学例6知识与技能:出示例6第一组图2/5和3/5;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2)让学生同桌一级,分别在长方形纸上涂色表示出2/5和3/5,再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3)演示2/5和3/5比较重叠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过程与方法:出示例6第二组图让学生独立探究、完成6/6和5/5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小组讨论,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组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4、完成教科书第95页“做一做”第2题。(四)作业:教科书第97页第4、5、6题教学反思: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课型:新课任课教师\n教学内容简析本节内容它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分数之后进行的简单的分数加减计算,其分母不超过10,目的是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含义,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在此基础上学习分数的简单计算,可以结合具体的实物图,让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1可以写成任意分子和分母相同的一个分数(0除外)”。教学目标1、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及1减几分之几的减法算理,初步认识到分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难点:“1”的理解。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卡片,课件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二次备课\n(一)课前练习知识与技能:填空1)3/4里有()个1/42)2/5里有()个1/53)4/8里有()个1/84)5/9里有()个1/9(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题展示情境图内容,让学生观察,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知识与技能:教学分数的加法1)让学生借助学具计算:2/8+1/82)学生交流请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3)教师用教具演示2/8+1/8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过程与方法:教学分数的减法1)用教具演示从5/6里减去2/6的过程2)让学生说出教师演示的过程3)让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过程列出算式4)提问:5/6表示几个1/6?2/6表示几个1/6?5)引导学生说出算理并计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例31)出示1个圆片整个圆可以用几表示?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2)用教具演示减的过程3)让学生说一说演示的意思。4)学生根据演示列出算式1-1/4=5)让学生计算6)全班交流请学生说出计算过程4、学生先探讨,然后师生共同小结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5、练习教科书第100页的知识与技能:2题课题:可能性(一)课型:新课任课教师教学内\n容简析通过猜测和简单试验,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发生的的可能性。学生学情分析可能性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学生也经常不自觉地应用可能性来玩游戏。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学生感到这部分知识与生活联系特别紧密。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和简单试验,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发生的的可能性。2、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教学重、难点1、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2、培养学生简单的逻辑推理和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的能力。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课件小盒两个每组,还有不同颜色的小球。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二次备课\n一、活动引入新课击鼓传花游戏,鼓声停时一位同学上台抽签,签中内容有礼物、唱歌、猜谜。猜猜他抽中了什么签?(引出用可能、不可能等词来表达,揭示课题:可能性)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一)教学例题1请同学们看前面,这里有个盆:1号盆、2号盆。(实物:例题上的装有不同颜色小球的盆)咱们来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颜色的球。展示两盆中球的颜色、数量。知识与技能:从1号盆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球,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都已讨论好了,谁想代表小组发言?(依次指名学生说)(依次板书:一定可能不可能)师:小朋友讨论得都非常好。下面,我们实际来摸一摸,验证一下。1号盆,谁来?(学生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摸下去,结果怎么样?)过程与方法:从2号盆里任意摸一个呢?请小组讨论请学生摸一摸(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措下去,能摸到红球吗?那可能摸出什么球?为什么?)(老师可根据盆里剩下的球随机提问,如:接下去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接下去一定能摸到什么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活动小结(二)教学例题2`知识与技能:生活中有许多的“可能性”例如:……(请学生举例几个)过程与方法:自已阅读书本例题2谁理解题目意思了,给大家解释一下。独立完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汇报、讲评4、练习108页练习二十四第一题。三、全课总结,课外延伸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可能性的知识,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是一定会发生的,哪些事是不可能发生的,而哪些事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呢?你能举出一些例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吗?请同学们先下位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学生说)学生说完后全班交流。课后反思 课题:可能性(二)课型:新课任课教师教学内容简析\n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同时能够列出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通过体验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学生学情分析通过上一节对可能性的学习,学生对于有些事情的发生有了不确定性,了解了有些事是一定发生的,加强学生对可能性的理解。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2、能够列出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3、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4、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能和同伴交换想法。5、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列出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2、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摸奖箱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二次备课\n一、引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可能性”举例子说明。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可能性”的知识。二、实践探索新知知识与技能:教学例3(比较两种结果的可能性大小)(1)观察、猜测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四红一蓝)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你们猜猜他会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和同桌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猜?(2)实践验证学生小组操作、汇报实践结果。汇总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几组摸到红,几组摸到了蓝色。从小组汇报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小结:摸到红色多,摸到蓝色的少,因为盒中球红多蓝少。(3)活动体验可能性的大小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活动汇报、小结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两点:一、每次摸出的结果是红色还是蓝色,这是随机的,不以人的主观意愿而变化。二、但摸的次数多了以后,在统计上就呈现某种共同的规律性,就是摸出蓝的次数比红多。(4)小组实验结果比较比较后,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出示多组的实验结果,虽然数据不一致,但呈现的规律是相同的过程与方法:教学例4(1)出示盒内球(一绿四蓝七红)(2)猜一猜,摸出哪种颜色的球可能性最大,摸出哪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小?为什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P106“做一做”图中每种颜色进行了分割,此时学生可以用数份数的方法来看三种颜色所占的区域大小。利用前面学过的分数的知识让学生说一说每种颜色占整个圆面的几分之几,为以后学习可能性的精确值做铺垫(因为概率与这些分数相等)。三、练习P1094第4题,是一种逆向思维。并体现开放性,如第1小题,只要红比蓝多,就能满足条件。第2小题,只要蓝比红多,都满足条件。课后反思 课题:可能性(三)课型:新课任课教师教学内容简析\n进一步学习比较多种结果事件可能性的大小方法,先得出结果总数,再看哪种结果在总数占的比例多。同学学会能根据可能性的大小逆向思考比较事件数量的多少。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在判断事件的可能性上已有了一定的解,但在逆向思考推理上的能力不是很好,在这节课中将主要指对培养学生的简单逆向思维的能力,通过对可能性的学习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学习比较多种结果事件可能性的大小方法,先得出结果总数,再看哪种结果在总数占的比例多。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可能性的大小逆向思考比较事件数量的多少。培养学生简单的逆向思考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根据可能性的大小逆向思考比较事件数量的多少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二次备课\n一、引入出示小盒子,展出其中的小球色彩、数量,如果请一位同学上来摸一个球,他摸到什么颜色的球的可能性最大?二、探究新知知识与技能:教学例5(1)每小组一个封口不透明袋子,内装红、黄小球几个。(学生不知数量、颜色)小组成员轮流摸出一个球,记录它的颜色,再放回去,重复20次。记录次数黄红活动汇报、小结(2)袋子里的红球多还是黄球多?为什么这样猜?小组内说一说总数量有10个球,你估计有几个红,几个黄?(3)开袋子验证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练习P107“做一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小结三、巩固练习P1096[1]学生说说掷出后可能出现的结果有哪些[2]猜测实验后结果会有什么特点[3]实践、记录、统计[4]说说从统计数据中发现什么?[5]由于实验结果与理论概率存在的差异,也可能得不到预期的结果,可以让学生再掷几次,让学生根据试验的结果初步感受到硬币是均匀的,两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课后反思 更多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课件|教案|试卷|无需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