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千米的认识一、教材分析千米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84、85页的内容。《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观念比较困难。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在建立千米观念的基础上去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又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2、能力目标: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本节课的课时安排为1课二、说教法\n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为此我分析了学生的状况。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且三年级学生都有最初步的感知长度的生活经验,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来看,准备状况是良好的。但三年级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要建立1千米这么大的一个长度观念,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对长度单位千米认识不深入,必将导致重量单位使用不合适,以及估计估计物体长度不准确等错误。介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我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及尝试练习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三、说学法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因为“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同教法一样,学法指导也必须根据学生特点与学习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在分组实验时,指导他们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学会合作与讨论;在认识千米时,指导他们学会自学与总结。四、说教学程序(一)复习导入1、一米大概有多长?2、出示米尺,让学生说说米尺的作用。3、当我们测量数学课本的宽,铅笔盒的厚度时,是不是还用米来测量?当米尺测量这些物体显得太长时,我们是引入了分米、厘米、毫米等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来测量,这些单位间的关系是怎样的?\n4、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下梧埏镇中心小学到温州动物园的路程到底有多长?你有没有办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当测量路程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千米。(这种导入方法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设疑提问,巧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并了解了千米这种单位的作用。)(二)新课教学1、认识千米(1)认识10米。在学校的操场上用卷尺量出10米,在两头插两根标枪,让学生走一走,看一看。然后每10米移动一下标枪,同时让学生观察,走步,了解几十米,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0米?(2)认识100米。通过测量得到10个10米是100米,观察,然后走一走,想想100米的长度。举例说说从哪里到哪里的长度大约是100米?(3)认识1000米。上此课的前几天体育老师已经利用体育课组织学生绕操场跑道跑了4圈,每人必须跑完,跑慢没关系。学生先说说赛跑的感受,然后告诉学生跑道为250米,问实际上就是跑了多少米?2、单位间的化聚。\n(1)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就是1000米(板书千米、米关系),千米有时也叫公里。(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跑完艰苦的1千米,此时“千米”在学生的心中已经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那将是久远的,突破了建立1千米的观念的难点)(2)教学例1以前我们学过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互化,现在你能不能根据1千米=1000米,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试一试,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与同桌商量一下。计算2千米=()米学生计算结果,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再练习:2千米500米=()米6千米30米=()米练习后说说想法。(3)教学例2尝试练习4000米=()千米并说说练习过程的依据?再练习10000米=()千米尝试练习:4350米=()千米()米想:4000米是4千米,4350千米是4千米530米\n(4)试一试:6千米720米=()米5830米=()米3、归纳整理长度单位经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把长度单位全部学完了。你可以先用手比划一下各长度单位(千米除外)的长度。谁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它们排排位?答: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共有五个,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相同吗?不同在哪里?答:基本的进率关系式有四个,分别是: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在此基础上可以推算出以下的进率关系式:1千米=10000分米=100000厘米=1000000毫米1米=100厘米=1000毫米1分米=100毫米(引导学生对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其进率进行整理和归纳,使学生认识一个完整的长度单位的知识体系。)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你是用哪些方法学会这些知识的?三、巩固应用学了这些知识你觉得能解决哪些问题?\n那么多实际问题,课后你们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问题想办法加以解决。这里老师也收集了几个问题,你们能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加以解决吗?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一根拔河绳长12()小冬肩宽30()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一本数学书厚8()北京到温州之间相距2510()杭州到温州之间相距367()学校到温州动物园相距12()(这道题和生活联系最紧密,可以加强学生对长度单位千米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对比,培养学生准确使用长度单位的能力。)2、在○里填上“〉”、“〈”、或“=”号。(1)5千米○678米;(2)28毫米○6厘米;(3)100分米○10米(4)6分米○485毫米3、有A、B、C、D四种物体,它们的长度分别如下。那么最长的一种物体是()。A、680毫米B、4分米C、2米D、216厘米(安排这道题的目的是在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基础上,会进行单位换算,并比较大小。又通过选择合适的数量,建立实际长度的观念。)\n4、你能说出一些具体例子吗?(1)约6分米长的物体(举出5个例子)。(2)用千米作单位最合适(举出5个例子)。(在熟练认识长度单位的基础上,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应用题,并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提高运用长度单位的能力。)板书设计:千米(公里)的认识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例1:(1)2千米=()米(2)2千米500米=()米例2:(1)4000米=()千米(2)4350米=()千米()米这样的板书设计一是有利于指导学生观察和抽象概括;二是板书设计和教学思路和谐统一,能简明突出地呈现本课知识点,看上去一目了然。加孜依拉2013年12月\n《水浒传》读后感《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之一,想必大家都读过吧! 《水浒传》里的人物有鲁达(鲁智深),武松,宋江,柴进,李逵…… 《水浒传》里的鲁达,武艺高强,粗武钢勇,他的武器是两把斧子,而且他十分爱吃狗肉。甚至有一次,鲁达要镇关西把十斤精肉和十斤肥肉剁成肉末。十斤骨头斩成细末。镇关西明白鲁达来学自己晦气。不愿干,鲁达便把两包肉末朝镇关西砸了过去。镇关西恼羞成怒,抄起剔骨尖刀,刺向鲁达,鲁达逃到街上。镇关西追来,鲁达就顺势按住他的左脚把他踢倒。 鲁达踏住他胸脯骂道:“你一个操刀屠户,竟然称镇关西,欺侮金家父女!今叫你尝尝俺的拳头!”只一拳,就把镇关西打得出气没有进气了,武松是一个硬汉,大家最熟悉他的故事\n,例如武松打老虎。这一天,武松摇摇晃晃上山,见一块大青石,便在那大石上休息了一会,这时忽有狂风刮来。武松心疑,又听得背后扑的一声,回头去却见一只吊眼白额大虫(老虎),已落在背后!武松急忙一闪,闪到了老虎背后。大虫见没扑着武松,便前爪一搭地下,猛吼一声,把虎尾一甩,武松又闪到了一边。武松等老虎再次吼时,双手抡起哨棒,尽全身力气一棒击去,不料打折了旁边的树杈,哨棒一截两半。大虫咆哮,再次扑来,武松丢了半截棒,赤手空拳就势按着虎头。武松把老虎头直往土里按,又举起拳头猛击“大虫”头部,终于把“大虫”打瘫了。 李逵是沂水县人,再戴宗手下当小牢子。《真假李逵》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李逵那天路过树林子,忽见有人涂黑了脸,拿了两把板斧喝令留下买路钱。李逵喝道:“你是什么人敢拦老爷去路?”那人说是“李逵”。李逵大笑,操起朴刀去战假李逵,假李逵挡不住想逃,屁股已挨了朴刀,李逵抢前一步踏住那老家伙胸脯说:“老爷才是黑旋风!”然后挺着胸脯走了。 读了《水浒传》这部长篇小说,我仿佛认识了108个梁山起义的绿林好汉。从中让我感受到了:我们一定要学那些正直、行善的人,不能学那些专横跋扈、欺善怕恶的人。刘备说得好:勿已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加孜依拉2013年12月\n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4页例1,练习十六第1~4题。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具、学具准备:有关的多媒体课件,整捆和单根的小棒。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课件演示例1的情境图。画外音: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英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从这幅图画中,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12枝。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呢?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盒大约有多少枝彩笔?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小精灵问了: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n二、探讨交流请同学们说一说:(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2)12×3表示什么意思?(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教师提问:这道题该怎样算呢?让小组内每个同学先思考3分钟,在纸上算算看,能不能算出来。也可以摆出小棒(或其他学具)或画画图等。如果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法都写出来。算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小组长归纳一下本小组一共想出了哪几种算法。这时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尤其要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全班汇报。由各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各种算法,教师将其板演在黑板上。三、分类评价教师提出要求:现在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我们能不能把这些算法分分类,看看一共有几种思路。估计学生的算法可能有如下几类:1.摆学具求得数。\n引导学生摆。因为一个因数是12,所以一行摆1捆零2根;因为另一个因数是3,所以摆3行,一共摆了3捆零6根,也就是得36。2.画图求出得数。例如画出如下的图:3.连加法。12+12+12=364.数的分解组成。10×3=30 2×3=6 30+6=365.拆数法。(转化成表内乘法)8×3=24 或7×3=21 或6×3=184×3=12 5×3=15 18+18=3624+12=36 21+15=36评价各种算法,组织学生议论,每一种算法是怎么算的,各有什么适用范围。\n1.摆学具和画图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我们学了数学以后就应尽量使用计算的方法来算。2.根据乘法的含义用连加的方法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因数的个数比较多,算起来就比较麻烦。3.把一个因数分解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把几个乘积加起来。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4.把一个因数拆成几个一位数,再分别和另一个因数相乘,然后把几个乘积相加,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也都能算,但有时也比较麻烦。如25×6=9×6+8×6+5×6+3×6等。四、介绍竖式从刚才议论的结果来看,用数的分解组成方法来算比较简便。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三个算式像加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下面就请大家打开课本第74页看看小英是怎样列出乘法竖式的?课件一步一步展示竖式的书写过程,突出书写的步骤和书写的位置,边演示边说明。如果没有电脑设备,也可板书。先出示有部分积相加的竖式,再出示简便竖式,并说明为什么可以写成简便竖式。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如有发现错误,指导订正。\n五、巩固练习。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每道题先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六、小结加孜依拉2013年12月\n《秒的认识》的教后反思教学反思:利用学生熟悉的情景引入本课的学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读秒”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秒”这个时间单位,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参与学习,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认识1秒。通过动态、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1分和60秒之间的关系,形象生动,学生容易理解。让学生亲历用1分钟的时间所做的事,使学生对1分钟的时间有具体的感知,建立时间观念。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具有层次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渗透有关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关注后进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本节课存在不足:学生对1分、1秒的体验不够深刻、活动体验的方式单一,评价方式比较单一,缺乏激励性。各环节的衔接过渡不够自然。加孜依拉2013年12月\n小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末测试一、填空题18分1.□□÷□=6……441÷□=3……22.4090>□100,□中可以填()3.三个千与五个一组成的数是(),读作().4.用2、5、3、0组成四位数,最大的是(),最小的是(),它们和()5.6个边长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或()厘米.6.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宽是4厘米,长()厘米.7.一头猪重150()一只西瓜重2000()黑板长2()小明身高150()8.从上午9:00到下午4:00经过()小时.9.38名同学春游,每5人一个帐篷,共需()个帐篷.10.一杯水,先喝去一半,再喝下剩下的一半,共喝去()二、判断题10分1.四个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2.把一个西瓜分成8份,吃了3份,还剩()3.一个数是7的5倍多3,那么它也是7的6倍少4()4.5千克的海绵比5000克的黄金轻得多。()5.最大两位数乘最大一位数的结果是891。()6.125乘8的积的末尾一个零也没有()7.8个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稍大的正方形。()8.左图中两部分的周长一定相等。()9.分母大的分数比较小。()10.除数相同时,被除数越大,所得的商也越大。()三、选择题16分1.小红从晚上8:00开始做睡觉,第二天5:00起床,小红睡了()\n①3小时②13小时③9小时④无法计算2.台称上放了5只菠萝,指针指向1kg,平均每个菠萝重()①5千克②250克③200克④无法计算3.下面说法正确的是()①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越大②千克又叫公斤③为了不迟到,我每天6小时起床4.丁丁家与铛铛家都在江洲路上,丁丁家距学校2000米,铛铛家距学校3000米,他们两家相距()①1000米②5000米③都不对④可能是1000米,也可能是5000米5.同样长的小棒围正方形,下面几根不能正好围成正方形的是()①4根②8根③12根④25根6.有12个小正方形用来拼长方形,共有()种拼法。①1种②2种③3种④4种7.公路旁每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15米,小明从第一根电线杆跑到第10根电线杆,共跑了()米①150米②25米③135米④120米8.下午小红发现钟面上时针在5与6之间,分针指向10。这时是()①17:10②18:10③17:50④18:50四、计算题20分1.直接写得数8分49÷7=76÷4=74-47=99÷3÷3=25×4=21÷2=300+1070=250×2×0=2.竖式计算,上面两题要求验算12分83÷4=62÷7=509×9=170×5=\n五、实际问题。36分1.花园里有红花35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3倍。(提出两个两步计算的问题并解答。)问题1解答问题2解答2.体育室里有足球45个,篮球个数比足球少8个,两种球共多少个?3.每人每天可以收集树种8千克,照这样计算,三年级有4个小组,每个小组8人,一天共收集树种多少千克?你能用两种想法来做吗?4.将两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想一想,有几种拼法)5.森森小学操场原来长80米,宽40米,现在将它的长和宽各增加20米,现在绕操场跑一圈共跑多少米?6.小明买了5只乒乓球拍,付出100元,营业员找回他15元。请你帮他算一算,每只球拍多少元。\n7.靠一面墙用篱笆围一个长50米,宽25米的长方形,要用多长的篱笆?(靠墙围,围几条边?有几种围法?)8.期中考试中考试成绩最好的同学和最差的同学共考了124分,考得最好的同学的分数正好是考得最差同学得分的3倍,两个人各考了多少分?9.一件上衣128元,比一条裤子价钱的3倍少22元,这条裤子多少元?六、思考题20分1.书架上下两层共放有120本书,如果从上层拿15本到下层,则两层书架上的书同样多。上下两层原来各有多少本书?(能否用两种不同的想法做呢)2.王师傅用挖土机挖土每小时收费90元,帮学校挖沙坑,从上午9:00开始,到上午10:20结束,请你帮学校算一算应付给王师傅多少元工资?动动脑筋,相信你能有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