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教材简析●教材内容、地位、联系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的数,能正确读、写万以内数的基础上,教学认识亿以内的数。通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大数,认识亿以内的数,会读、写亿以内的数和整万、整亿的数,感受这些大数的实际意义。了解十进制记数法,会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认识近似数,会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能运用认识的数进行简单的交流。教材分三段编排:第一段结合实例,教学认、读、写亿以内的数;第二段教学了解十进制记数法,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第三段教学认识近似数,把大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近似数。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产生学习需要。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主探索。(1)重点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2)把认识整亿的数和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结合起来,穿插介绍十进制记数法。(3)基于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近似数,学习把大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近似数。3、重视发展估计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估计意识、发展数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继续重视这一内容的教学。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有掌握多位数的数位顺序;能按照数级由高到低正确的读数、写数;能根据级数单位说出数中各数字所表达的意义和数值;理解一个数所含的级数单位和它的组成;能将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能按要求求出大数目的近似数。对本单元的学习又比较深厚的兴趣;对学习中的困难能乐于寻求方法努力克服。对学习中的错误能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找到原因,并加以改正。乐于和同学合作,并进行交流;有一些成功学习的体验。●教学重难点能主动到生活中收集有关的数量信息。会用大数目表示日常生活中一些数量,用对大数目的感受去解释生活中的统计数量,能恰当的使用近似数描述生活中的一些数量;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课整万数的读写………………………………………….2课时万以上数的组成及读、写方法………………………..1课时157\n时安排读写亿以上的数………………………………………….1课时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1课时会用“万”或“亿”为单位表示大数……………………1课时求近似数…………………………………………………..2课时编码………………………………………………………..1课时我学会了吗……………………………………………..…1课时157\n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课题整万数的读写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了解这些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认识整万数,初步了解我国的数位分级,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整万数。2.让学生通过了解一些具体事物数量的多少,增强数感。3.组织学生收集报纸、杂志、网络上的大数,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及观察、表述、概括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正确读、写整万数。了解整万数的含义,感受大数目的数值。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数位顺序表及活动数字卡、计数器。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出示信息窗中的图片。 这个信息中有数吗?你能将信息中的哪些数写出来给大家看看?(生试写,先写好的板演。) 看来第三个数比较难写,我们今天就来认识像这样的一类数,板书:认识整万数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 ①请同学们想想我们学过哪些计数单位?(个、十、百、千) 我们还知道了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②认识计数单位:十万。 怎样在计数器上表示一万?请同学们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一拨。老师请一位同学上来拨。我们一起一万一万地往下数:一万、二万……(边说边拨珠子。) 万位上拨了几颗珠子,表示多少个一万?你认为10个一万是多少?在计数器上还可以怎么拨?学生边说边把万位上的10颗珠子拨去,在十万位上拨上一颗。 强调:10个一万是十万。 ③认识计数单位:百万。 提问:如果十万位上有两颗珠子,表示多少?如果要表示六十万,该怎样拨珠。157\n学生在学具计数器上拨出六十万。 在十万位上再拨3颗珠子,是多少?(生拨)再拨一颗珠子呢? 现在十万位上拨了十颗珠子,表示多少?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十万位上有10颗珠子,表示有10个十万,10个10万是一百万。 计数器上还可以怎么拨珠呢?(学生把十万位上的10颗珠拨去,在百万位上拨1颗珠。) ④认识计数单位:百万。 怎样在计数器上拨出四百万?四百万里有几个百万?下面我们一起一百万一百万地边拨边数:四百万、五百万……十个一百万是多少? 指出:十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⑤刚才数数的时候,我们又新认识了哪些计数单位? 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百万,10个百万是千万。) 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进率是十) 总结: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2.认识数位顺序 ①把我们认识的计数单位写在课前发下来的纸条上。(生用水彩笔写) 把这些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一排。(学生独立排列,一生板演。)排好后,把计数单位从右边起读一读。 ②每一个计数单位都有他自己的位置,那就是数位。计数单位“个”所占的数位是“个位”,(师边说边在纸条的下面板书“位”) 现在请你把你的计数单位改成数位。(学生添位字)并打乱桌上这么多的数位,重新按一定的顺序排队,同桌检查。(一生板演) ③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都属于个级,(在数位顺序表上板书个级。)个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个一。今天我们认识的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它们属于什么级呢?(板书:万级)万级上的数表示什么?(多少个万) 想一想,有没有比万级更大的数位呢?还有,我们可以可以用……表示。 边说边画好数位顺序表。 能给这份表格取个名字吗?(板书数位顺序。) 现在请大家轻轻地把这张数位顺序表记一记,印在脑子里。 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了,(课件出示) 数位顺序表上看,从右边起,依次有哪些数级? 个级有哪些数位?万级有哪些数位? 万位左边依次是()?百万位的左边是()? 2在万位上表示( ),2在十万位上表示( )。 看来数位能决定数的大小。2在不同的数位上,所表示的数的大小也不同。 3.读写整万数。 ①157\n认识了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下面我们来认识刚才那些比较大的数。 出示刚才信息中的大数“三百二十五万”。 你能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这个数吗?它是由多少个万组成的? 生拨珠子,然后说说是由多少个万组成的。 你能对照计数器把这个数写下来吗? 学生试着写数,并说说是怎样写的。 为什么325万后面用了4个0?(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上有数,其余各位没有数,就用0代替。) 指出:先写万级上的数,再写个级上的0。 ②出示其他数,请你先把这些数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说说各是多少万,然后写下来,读给同桌听。 再让学生读,理解读法。 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怎么读快?有什么小窍门?怎样才能不会读错?(读得时候,把万级和个级轻轻地加一根虚线。) 三、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读一读,比一比。(练习都有课件出示) 85和850000805和8050000 850和85000008005和80050000 8500和850000008050和80500000 读出上面各数,比一比,说说发现了什么? (有多少个万组成,就读多少万。) 2.学到现在大家一定觉得挺累的吧,老师想邀请你们到祖国各地参观一下,在图中你找到的数字信息有哪些?自己读一读。 ①天安们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面积有400000平方米。 老师看了这些数,眼睛都花了,那怎么一下就把它给读出来呢?(指名) ②北京著名园林颐和园占地2900000平方米。 我们怎样才能把这些数又对又快地读准确?(也画上虚线) 看了颐和园的面积,你想说些什么? 其实,数字不仅能告诉我们面积,也能告诉我们其它的信息。 3.出示信息,学习写数。 全世界可确认的昆虫大约是七十万种。 大约六千五百万年前,恐龙突然灭绝了。 从中你知道了什么?能写一写吗? 比较,交流怎样写数。(先按照个级的方法写,再添上4个0000) 说说是怎么写的? 4.交流各自带来的信息。 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的,课前,同学们也做了一次小小调查员,你们收集到了哪些信息?(先与同桌说一说)师生逐条展示。 ①出现有“万”的数(投影),读一读,说一说组成。 ②大写的数。能写出来吗?写一写,说一说组成。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在读、写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认识了整万数,那课后请你,走一走,看一看,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今天认识的数?比一比谁调查的多,感受一下数字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157\n练习设计教学反思157\n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课题整万数的读写教学目标1.在认识整万数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由若干个万和若干个一组成的数的意义,掌握它们的组成及读,写方法。2.更好地感受这些数的数值。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掌握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的组成及读、写方法。万级和个级中间、末尾都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字母卡片、投影教学过程设计一、联系旧知,创设情境 1.数器上拨出三千零七十万。 请学生读一读,并写出来。然后交流。 2.结:万级数的读法先用个级数的方法读万级数,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写万级数时先用个级数的写法写万级数,在后面加写4个0。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用计数器拨出五千万。请同学们读出来。 将五千万改拨为五千二百三十九万五千二百三十九。 提问:这里拨的数是几位数?(8位)分别是哪几位? 这个数包括了几个数级?这个数里有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 让学生试着写一写,并读出来。 提问:每个数位上的数分别表示几个几? 让学生说说这个数的组成。 指出:5239个万和5239个一合起来就是52395239 2.请拨出三百万四千。提问:这个数有多少万和多少个一? 先让学生读出万级的数,强调要按个级数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再接着读出个级的数。(提醒:万级末尾的0不读,个级末尾的0也不读,即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 请同学们写出这个数。157\n提问:这个数有几级?万级上怎样写?个级上怎样写?(边回答边板书) 追问:十万位、万位上为什么要写0?百位、十位和个位上为什么也要写0? 指出:在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3.出示计数器并拨出四百零八万零七。然后说说这个数是怎样读的? 提问:这个数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这个数是怎样读的?为什么在读的过程中出现了两个零?这个数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个数的中间和末尾都有0? 4.这几个数都含有万级和个级,它们是怎样读、写的?先读写哪一级的?交流含有两级的数,写法和读法各是怎样的? 每级末尾有0,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怎样读? 指出:在读多位数时,可以先用虚线分级,先读万级、再读个级的方法,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读一个0。 提问:含有两级的数,先写哪一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怎样写? 指出:含有两级的数,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写0。 5.试一试。 ①出示3幅算珠图,请说出每个数有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 ②学生们分别写出和读出各数。 ③组织交流。 提问:在这3个数中都出现了5和0,你知道每个数中的5所表示的几个几吗? 指出:同样是5,但所在的位置不同,所以表示的数值大小也就不同。 比一比:这三个数中,万级的数有什么不同?个级的数呢?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提问:在什么位置的0可以不读?在什么位置的0必须要读? 三、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写出下面的各数。 九百七十 三百六十万二千 四千零五万 九百七十万 十万零五十 九千零一十万零四百 九百七十亿 九十五亿零四万 157\n三百零三亿零三百万 2.下面带领同学到各地看看,并写出其中的数。 (1)截止2002年底,我国公路通车里程达一百七十六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为二万五千二百千米,世界排名第二。 (2)三峡工程泄洪闸最大泄洪能力是每秒十万二千五百立方米,是世界上泄洪能力最大的泄洪闸。 (3)2004年1月,到北京旅游的香港同胞有二万一千三百八十六人次,澳门同胞有一万零五百二十四人次。 (4)2002年1-10月,全国共生产了九百零八万八千零九十三辆摩托车。 3.填空。 15357=(10000)+(5000)+(300)+(50)+(7) 9503000=( )+( )+( ) 7000000063=( )+( )+( ) 8080080=( )+( )+( )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练习设计教学反思157\n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课题万以上数的组成及读、写方法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万以上数的组成及读、写方法。2.进一步培养数感。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掌握含有万级和个级的数的组成及读、写方法。 万级和个级中间、末尾都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投影卡片教学过程设计157\n一、读数练习 1.自主练习第3题,读一读横线上的数。 学生自己读,再读给小组同学听。说说自己是怎么快速度出来的。 2.自主练习第5题。读数,并对比一下有什么异同。 一万零二十、一万零二百,在读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在写法上有什么差别? 3.你摆我说。小组活动。 每人摆出一个数,请别的同学来读一读,看谁读得对。 可以要求说出数的组成。 二、写数练习 1.自主练习第2题。先读信息再写出横线上的数。 学生自己写,指名到黑板上写。交流、互查,看谁写得对。 2.自主练习第3题,填写数的组成。 学生自己做,组内互查。 集体交流:怎么做怎么想的?强调数的组成。 3.自主练习第7题。读信息并写出横线上的数。 三、实践活动 用0、0、0、1、9、5、8分别组成符合下面要求的七位数。 所有的0都不读:________ 只读出两个0:_______ 最大的七位数:________ 最小的七位数:_______ 学生自己填写,遇到困难在小组里交流讨论。 集体订正,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四、数数练习 ①从9800起,一百一百地数,数到10500。 ②从970000起,一万一万地数,数到1110000。 ③从30000000起,一千万一千万地数,数到一亿。 ④从159000起,一万一万地数,数到239000。 学生先边拨珠边数,再不看计数器数数。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从读数、写数两方面总结。练习设计教学反思157\n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课题 读写亿以上的数教学目标1.在认识万以上的数的基础上,让学生亿以上的数,掌握它们的组成及读、写方法。 2.感受这些数的数值。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掌握亿以上的数的组成及读、写方法。亿级和万级中间、末尾都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投影卡片教学过程设计157\n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你见过比千万更大的数吗?能举出一两个例子吗?(学生自由回答) 出示挂图,谈话:这里介绍了我国2003年三种工业产品的总产量,这些都是很大的数。这三个数中都出现了一个什么计数单位?(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亿以上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 我们过去学过的最大的计数单位是千万,你们就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下去。 根据我们以往数数的经验,数到10个的时候就要引入一个新的计数单位,那么10个一千万是多少,你知道吗?(板书:亿) 你能一亿一亿地接着数下去,并说出一个更大的计数单位吗?(板书:十亿) 那么有没有比十亿更大的计数单位,谁来说一说?(板书:百亿、千亿)百亿和十亿、千亿和百亿有什么关系?现在我们又认识了几个计数单位?按从大小到大的顺序说一说。 2.教学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我们已经知道在写数时,每一个计数单位占有一个数位,那么亿、十亿、百亿、千亿这四个计数单位也应该占有数位,你知道它们占有的数位各是什么吗?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这四个数位应该归入哪一级? (出示数位顺序表)谁能把它填完整? 提问:数位顺序表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亿级的数表示什么?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举例说明吗? 讲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我们采用的就是十进制计数法,采用这种计数法写数只需要10个数字,0、1、2、3、4、5、6、7、8、9,用这10个数字按规定的数位顺序写数,就能把许许多多的数表示出来。因此,采用十进制计数法是人类了不起的创造。 3、教学整亿数的组成和读写。 我国2003年的煤炭产量是九亿吨,九亿是多少个亿组成的?你能对照数位顺序表把它写出来吗? 原煤产量、布的产量分别是十七亿吨、三百五十四亿米,这两个数是多少个亿组成的?你能把它们写出来吗? 谁能把这三个数读出来? 提问:整亿的数应该怎样写?(写过亿级的数之后再写8个0)怎样读?(只读亿级的数,万级、个级的0都不读) 4.出示挂图。指名读出图上的内容: 粮食四亿三千万吨钢材二亿四千万吨 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这两个数各是由多少个“亿”和多少个“万”组成的,再指名在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四亿三千万是由4个亿和3个千万组成的,二亿四千万是由2个亿和4个千万组成的。 让学生尝试在自己的书本上对照数位顺序表写出上面两个数。 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提问: ①写四亿三千万时你是怎样分级书写的?(先在亿级写4,再在万级写3000,再在个级写4个0) ②你是怎样写二亿四千万的?同桌互相检查写出的数,帮助纠正错误。 提问:含有亿级和个级的数怎样写? 小结:写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时,应该先写亿级的数,再写万级的数,万级的数一定要写够四位,最后在个级上写4个0。 5.教学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的读法。 出示两个数。350000000 1672000000 下面我们研究这两个数怎样读?请发表自己的意见。 组织交流。 学生的意见可能有两种:①数出最高位上的数位,然后读数。②157\n从右往左每四位分一级,然后从左往右一级一级地读数。 让学生分别用这两种方法读数。 学生自由选择方法读出这两个数。 三、巩固练习 出示小黑板,读写上面的数。 四、全课总结 学生总结亿以上的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反思157\n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课题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教学目标1.会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体验方法的多样性。2.用数据表达和交流信息,进一步感受大数的意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会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体验方法的多样性。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数位顺序表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学生汇报搜集的大数信息。 教师展示信息窗图。 指名读信息,要求把数字读准确。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我国领土面积约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2002年末全国总人口约十三亿。你能写出横线上的数吗? 2.根据统计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谁的面积大? 怎样比较9600000、17070000、9373000的大小呢? 学生自己先进行比较,再交流比较方法。 ①9600000、17070000这两个数各是几位数?它们的最高位各是什么位?应填什么符号? 如果两个数的位数不同,怎样比较大小呢? ②9600000、9373000 思考:这两个数有什么特点?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3.总结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有几种情况? 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怎样比?先从哪一位比?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也相同,怎么比呢? 你还有什么方法? 4.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1231500000○907800000 157\n8036700000○796300000 40870000000○41050000000 5.总结学生的比较方法: (1)数一数,看看谁的数位多。 (2)先分级,再比较。 6.哪个国家的人口最多?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7.通过比较着几个国家的陆地面积和人口数,你想说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1,比较大小。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订正。 2.自主练习2,读一读,先说说知道了什么,再进行比较。 四、全课总结 学生总结如何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体验方法的多样性。教学反思157\n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课题会用“万”或“亿”为单位表示大数。教学目标1.用数据表达和交流信息,进一步感受大数的意义。2.结合具体情境用“万”或“亿”为单位表示大数,认识数的改写的必要性,体会改写的简捷性。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会用“万”或“亿”为单位表示大数。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投影,卡片。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简单回顾 1.学生汇报搜集的大数信息。 指名读出信息中的数,要求把数字读准确。 指名写出信息中的数,要求把数字写准确。 比较信息中的数。 2.出示一些大数,要求学生快速读出。 19600000、7070000、33000000 你有什么体会?二、借助素材,理解概念 1.我国领土面积约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2004年末全国总人口约十三亿。你能写出横线上的数吗? 提问:这两个数写出来,末尾都有很多0,写起来不方便,读数时要数清0的个数再读更不方便,有没有办法把它们改写一下,使读写都很方便呢?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回答。 学生说出改写方法后,教师接着板书:“=960万”和“=13亿”。 960万的计数单位是什么?13亿呢?而原来的数计数单位是一,例如9600000 表示9600000个一,而960万的计数单位就是“万”了。 为了方便读数、写数,常常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2.157\n读一读俄罗斯的面积和人口数,试着改写。 学生独立完成,读一读,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改写的。三、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自主练习第三、四题,按要求改写。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四、全课总结 学生总结用“万”或“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练习设计教学反思157\n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课题求近似数教学目标1.了解近似数,感受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卡片、投影教学过程设计157\n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请学生汇报收集到的一些大数。 教师出示收集的数据(教材信息窗四的情景图)。谁能来说一说这些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观察上面的几组数,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数前都有“约”字,像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近似数。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您能从生活中找到近似数吗?学生交流。 在生活中有些输不需要精确的表示出来,用近似数表示更方便。 2.那么,究竟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一问题。 11030大约是多少万?怎么想的? 学生交流,谈自己的看法。 怎么表示呢? 11030≈10000=1万 千位上是1,小于5,把它和右面的数舍去,全改写成0。 18220大约是多少万?为什么? 学生交流后,指名上台改写。 3.想一想,178680000大约是多少亿?为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明确178680000的近似数不是1亿,而是2亿,因为千万位上是7,大于5,向他的前一位进1,再把它和右面的书都舍去,全改写成0。178680000≈200000000=2亿.(板书) 4.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一万几千多的数,近似数有的是1万,有的是2万,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组织学生讨论。 根据学生讨论情况,小结:一万几千多的数,千位上的数是0、1、2、3、4时,它们都比较接近于1万,因此,求它们的近似数时,都是把万位后面的尾数舍去,并且把舍去的数位用“0”补足。如果一万几千多的数,千位上的数是5、6、7、8、9,它们比较接近于2万,因此,求它们的近似数,是把这个数万位后面的尾数改写成0,同时,向万位进一.因此,18220的近似数就是2万,这种求近似值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板书) 5.反馈练习 你能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34108和95820的近似数吗? 怎样确定是舍还是入呢? 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四舍五入法”:“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要根据要求省略它的尾数。如果要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不满5,就把尾数舍去,改写为0;如果要省略的尾数最高位满5,把尾数改写为0后,还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三、巩固发展,应用概念 1.自主练习1,求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 89419 5816792 88700 8793200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2.自主练习第2题,求出近似数。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3.独立完成第三题,填空。订正。四、全课总结 学生总结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练习设计教学反思157\n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课题求近似数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近似数,感受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熟练运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能熟练运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卡片、投影教学过程设计一、小组活动 请学生汇报收集到的一些大数。 请你当小老师,提出要求。 可以要求小组同学读出或写出你收集到的数,也可以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二、自主练习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怎样确定是舍还是入? 三、自主练习第7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订正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你还想了解哪个城市的面积?想办法查一查。 四、自主练习第8题 方格里可以填哪些数字?学生独立完成。 20□710≈21万 20□710≈20万 □5643≈10万 157\n□38888000≈3亿 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五、实践活动 1.1亿粒大米排起来有多长,你知道吗? 怎样能推算出来?说说你的想法。 2.动手摆一摆、量一量。 小组学生合作,数出100粒大米,并将大米排起来,测量长度。 3.各小组测量好后估计一下 1万粒大米长______; 10万粒大米长______; 100万粒大米长______; 1000万粒大米长______; 1亿粒大米长______。 4.你想了解什么?说说你打算怎样解决。 六、总结 学生总结如何运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练习设计教学反思157\n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课题 编码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编码的知识,感受编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能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简单的编码。 3.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认识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能运用编码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课件、身份证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 我市举行科技小发明比赛,有25所学校1800名同学报名参加。 这么多同学,怎样个每个同学编一个参赛号码呢? 学生讨论。这就要用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编码知识。 二、新课 1.同学们,生活中到处有数字。请看——学生观看生活中的编码。 生活中这样的数字太多啦!我们把这样的数字叫做编码。 编码有什么作用呢?通过投影片进行介绍。 2.让学生说说自己收集到的身份证编码。 我们就从爸爸妈妈的身份证编码开始研究。 谁知道爸爸妈妈的身份证编码?(学生说,老师板书) 3.让学生观察了解到的身份证编码的结构和含义 在调查的过程中,你们了解了身份证编码的哪些秘密呢? 你们还想知道身份证编码有哪些秘密吗?(出示图表) 4.根据身份证编码说说持有人的信息。 我们知道了身份证编码的秘密,请看看这张身份证编码,你能了解到它的主人的哪些信息? 想知道这个人是谁吗?(出示身份证)就是李老师。 5.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编码? 学生举例,教师适当补充。 6.小结: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三、设计编码 1.157\n为学校教学楼设计户号。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提供的信息和设计要求,议一议,写一写,看哪个组设计的编码最好! 学生交流,互相评价。 2.设计得怎么样? 老师报一个编码,请同学们说说这间教室在哪里。 还有哪个小组也想上来说说你们的设计? 请把你房子的编码告诉大家,让大家猜猜你住在哪里。 他们猜得对吗? 3.为参赛学生编号码。 还是以小组为单位,为全校的学生设计学号,看谁的办法最好! 学生交流,互相评价。 你们是怎么设计的? 你们报个号,说说这个号码表示什么意思。 还有哪个小组也想上来说说你们的设计? 4.根据学生设计情况加以指导,提供编码的范例。 四、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练习设计教学反思157\n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课题我学会了吗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能正确地读、写万以上的数,会比较万以上数的大小;能对大数目进行合理的估计。 2.会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万”“亿”为单位的数,体会计数的简捷性;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四舍五入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体验大数目的价值,发展数感。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读、写万以上的数;改写成以“万”“亿”为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设计157\n一、读资料 投影出示资料,默读资料,划出文中出现的数字。 1.读一读划线的数字。 2.把划线的数字写出来。 3.把划线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4.1989年和2001年相比,哪年生产微型电子计算机多? 5.估一估,这片资料有多少个字? 6.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交流,互相提问并解答。 二、巩固练习 1.填空。投影出示,学生独立完成。 13054896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3在()位上,十万位上是()。 6个千万、2个万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 5304000000里有()个亿和()个千万。 完成后订正。 2.说一说 最大的六位数是多少?最小的六位数是多少? 比一亿多一千万是多少?比一亿少一千万是多少? 你能仿照样子再说出几句吗? 学生互相提问,互相答。 三、小组练习 学生出示自己搜集的大数的信息,在小组里合作学习。 互相提问互相解答,看谁掌握得好。 四、小结 学生总结出本单元所学知识内容。练习设计教学反思157\n第二单元教学计划教材简析●教材内容、地位、联系“直线、射线和角”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中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内容是本册第二单元“角的度量”起始课,这节课的内容是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扩展和提高。有关线段、角,在第一学段已经学过了,二年级时,学生已初步认识了线段和角,但当时的学习是初步的,属于直观的认识,本课内容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对这些内容加以概括和提高,加深对图形本质特征的认识,对图形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本节课在内容编排上,注重了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既让学生借助直观,引入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角的认识”这一内容。第一个阶段,是在二年级上册,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画角,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第二个阶段,是在二年级下册,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并能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和钝角。第三个阶段,就是本册教材这一单元,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注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通过画射线、直线,测量角,操作活动角,用三角板拼角,用纸折角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的和别。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3.培养学生关于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空间观念。4.通过“画一画”、“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教学重点1.建立射线的概念。使学生理解角的边是两条射线。2.使学生认识角的分类,掌握直角、平角、周角和锐角、钝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的角的空间观念。3.使学生能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能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教学难点使学生能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能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课时安排直线、射线和角一课时角的度量一课时量角的练习一课时角的分类和画法一课时157\n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课题直线、射线和角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的和别。●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培养学生关于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建立射线的概念。使学生理解角的边是两条射线。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设计一、认识射线和直线1.认识线段的特征。(下面的板书填在一个表里)出示线段(长4分米)。提问:谁来告诉大家,黑板上的图形叫什么?(板书:线段)提问:线段要怎样画?(按学生的回答画线段)。画线段时,开始和结束都要注意什么?指出: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我们可以用直尺量出线段的长度。谁能来量一量黑板上的线段,告诉大家,它的长是多少。现在看老师再来画一条5分米长的线段。2.认识射线。如果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老师延长第二条线段)就得到一条射线。(板书:射线)把射线与线段比一比,它有什么特点?指出:射线也是直的,它只有一个端点。另一方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地延长下去,是无限长的。直尺或三角尺可以画出射线:先点一点,再沿着尺的一边画射线。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条射线。谁再来说一说,射线有哪些特点?射线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指出: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是无限长的,所以不能量出它的长度。3.认识直线。现在,我们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边说边把第三条线段延长就得一条直线。(板书:直线)大家把直线和线段、射线的特点比一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直线有哪些特点?谁来说一说,用直尺或三角尺怎样画直线?要不要点上点?为什么?直线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条直线。4.提问:射线、直线是怎样得到的?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157\n你能从延长线段得出直线这样的过程说一说,线段和直线什么关系吗?直线和线段又有什么共同特点?5.做“练—练”第1题。小黑板出示,让学生判断,要求说明理由。二、认识角1.引入课题。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角。谁能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角?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进一步学习角。2.认识角和各部分名称。角是怎样的图形呢?现在仔细看老师画三个角,联系刚才学的知识,想想角是怎样组成的。请同学们结合下面的问题,出示小黑板上的三个问题:角是怎样组成的?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请你分别填在书上的括号里。角用什么符号表示?提问:角是怎样组成的?从这点(在黑板上点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画一个角?这个点叫做角的什么?这两条射线呢?谁能来写一个表示角的符号?教师说明角的符号“∠”的写法,并举例写成∠1,领学生读“角一”。提问:如果写数字2,应该怎样读?3.做“练—练”第2题。学生拿出三角尺放在课桌上,一边指顶点和边,一边自己说出名称。出示三角尺,并且手指每个角的三个部分,学生齐说各部分名称。三、课堂小结练习设计教学反思157\n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课题角的度量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度”认识的角的大小。●使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旧知1.口算。用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口算得数。2.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3.引入课题。也许有的同学会说我们可以用尺子进行测量线段的长度,如果能像量线段那样,能用一种单位去量一量,知道一个角的大小,那该多好啊。那么,究竟用什么去量呢?量出的结果用什么做单位呢?怎样去量角呢?这些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板书课题)二、认识量角器1.认识角的计量单位。说明:量角的大小,要用到量角器。这就是一个量角器。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量角器。提问: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来看这个半圆,从0开始到180为止。这个半圆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说明: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叫做1度的角。也就是说,计量角的单位是“度”。(板书:度)写“度”可以用一个小圆圈来表示,此为“1度”,我们这样写。(板书:)领学生读“1’。追问:计量角的单位是什么?1‘的角有多大?指出:计量角的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2.认识量角器的结构。(1)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是1‘,这样的10份所对的角是10度的角,这样的60份所对的角是60度的角,这样的90份所对的角是90度的角。(2)请同学们继续观察,量角器上这个小圆点叫做量角器的中心。再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几圈刻度?外圈的刻度0~180‘是按怎样排列的?内圈呢?指出: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外圈刻度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从0~180,内圈刻度从右往左按逆时针方向从0~180。同学们看明白了吗?(3)外圈的刻度线,从左边起看到o’刻度线了吗? 拉出10、30、90、120、180,让学生说出是多少度。157\n提问:谁能从左边起找出外圈50的刻度线,请你拉这根线来表示。谁再来找出90的刻度线?再请哪位同学来找出外圈125的刻度线?180呢?外圈的刻度会找到吗?(4)从右边起,内圈的刻度怎样找呢?现在谁用线来拉一拉,表示出内圈0的刻度线?45呢?80?)90呢?再指名学生用拉线的方法找出140、180的刻度线。内圈的刻度会找了吗?(5)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量角器。与老师这里的一样吗?你的量,角器上的中心在哪里?大家一起来找量角器上的刻度。从左边起,找0刻度线、10刻度线、135刻度线、180颗度线。再从右边起,找0、10、135、180刻度线。(老师巡视)三、教学角的量法1.自学课本。我们已经认识了量角器,能指出量角器上的度数。怎样用量角器量一个角的度数呢?请大家看课本。从111页倒数第二行看起,到例1完。看完后告诉老师,量角要分几步,哪几步?2.提问:量角要分几步进行?哪两步?指出:可以把量角的方法归纳为“两重合,一看数”。教师用小黑板出示:两重合: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o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一看数: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3.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量这个角的度数。先要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然后做到“两重合”。再看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现在知道这个角多少度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为什么要看内圈?练习设计教学反思157\n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课题量角的练习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量角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度量不同方位的角的度数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量角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度量不同方位的角的度数。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量角器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旧知1.角的量法。提问:谁来说一说,度量角的方法是怎样的?(板书:两重合一看数)2.量出下面角的度数。(用投影仪)提问:刚才量角用的是哪一圈的刻度?请你们拿出自己的量器,沿内圈的0刻度线起,10、20……一起数到180。再沿外圈,从0刻度线起,10、20……一起数到180。3.下面的图形都是角吗?为什么?4.揭示课题。上面量的角,都有一条边是水平方向并且向右的,如果把角方向改变一下,像这里图中的角,我们也可以按照“两重合,一看数”的方法量出它的大小,这就是今天量角的练习内容。(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要进一步掌握“两重合,一看数”的量角方法,能正确、熟练地量出各种角的度数。二、量角练习1.量出下面角的大小。投影出示:老师作示范量角,强调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o刻度线与一条边重合,再让学生读出角的大小的刻度。在学生读刻度时,提问学生要从量角器哪一边起,看哪一圈的度数。指出:量上面这些角的度数,还是要按照“两重合,一看数”的方法来量角。在看刻度数时要特别注意,先弄清要看哪一圈的刻度,再读出是多少度。2.练习四第4题。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练习四第4题,先想一想,每个角的度数要从量角器哪一边看起,看哪一圈的,再告诉大家,每个角是多少度。指名学生口答角的度数。请同学们再看一下,这里用量角器量角时,量角器的半圆是对着角的哪个方向的?指出:在把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o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时,量角器的半圆要对着角的“开口”。157\n3.练习二四第7题。(1)现在请同学们按上面的方法,自己来量下面第9题里的角。量角器按书上的位置放,注意半圆对着角的“开口”。量出度数后,写在角的下面。(老师巡视指导)(2)这几个角是怎样量的呢?现在请同学们跟老师再量一遍,看自己量得对不对。用投影仪投影出第7题,逐个量角,得出每个角的度数。提问:你能说一说刚才按怎样的方法量角的吗?摆量角器时,量角器的半圆要怎样摆?读数时要特别注意什么?三、课堂小结这节课练习了什么内容?量角的方法是怎样的?按照这样的方法量角,还要注意哪两个问题?(半圆对着“开口”,读数看清是哪一圈。)听老师读音节,学生在自己的卡片中找出相应的声母和韵母。2、给声母找朋友。把声母卡片和韵母卡片分别发给学生,让声母或韵母找自己的朋友。练习设计教学反思157\n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课题角的分类和画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角的分类,掌握直角、平角、周角和锐角、钝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的角的空间观念。2.使学生能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能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使学生认识角的分类,掌握直角、平角、周角和锐角、钝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的角的空间观念。2.使学生能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能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量角器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旧知1.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投影出示)提问:谁来说说量角的方法是哪几步?上面哪个角是90?哪个角小于90?哪个角大于90?2.引入新课。我们看到,角是有大有小的。那么,根据角的大小能不能把它们分成几类呢?可以不可以根据角的大小把它画出来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角的分类和画法。(板书课题)二、教学角的分类1.认识直角的度数。(1)提问:你还能说一说见过的哪些角是直角吗?(板书:直角)(2)请你指一指三角尺上的直角。直角是多少度呢?请大家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上的直角,然后告诉老师,你量出直角是多少度。直角是多少度?(板书:直角是90)提问:数学书封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课桌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黑板面的一个角是多少度?为什么这些角都是90?你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每一个角都是多少度吗?为什么?(3)画出下列图形。提问:这个角多少度?为什么?你是怎样知道它是直角的?指出:我们已经学过,凡是标有这个符号“司”的角就是直角。2.认识平角。(1)再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的图形叫做角?请看老师来画一个角。先点一个点,再用直尺,从这点出发向相反的方向画两条射线。提问:这个图形是角吗?为什么?(边提问边在上面表示出)157\n(2)谁来指一指,这个角的顶点在哪里,两条边在哪里?这个角与以前看到过的角比较,你能看出它的两条边有什么特点?现在请大家看一看,这个小木条组成的角,(把两条小木条旋转成一个平角)它的两条边也有什么特点? 像这样,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的角,就叫做平角。(板书:平角)(3)一个子角是多少度可以怎样知道呢?请大家一起来量黑板上的平角,看看是多少度。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平角,再量一量自己画的平角是多少度。提问:你们量得平角的度数都是180吗?指出:平角是180。(板书:平角是180)(4)你能想出一个平角的度数等于几个直角的度数吗?请同学们每人拿出准备的一张纸,先对着折一下,再对着折一下,使刚才折出的边重合。提问:现在折出的这个角是什么角?它是多少度?现在我们把第二次折的打开,现在以折痕相交的点作为顶点,这是一个什么角?它由几个什么角组成?提问:1平角等于几个直角?(板书:1平角=2直角)请你们在课本第113页上“1平角=( )直角”的括号里填上数。3.认识锐角和钝角。(1)我们已经知道了直角和平角,还知道了直角是90,平角是180。请同学们仔细比较下面角的大小,你能不能根据这些角的大小,把它们分成几类呢?小黑板出示图:提问:你把这里的角分成几类?你是怎样分的?(2)同学们分得很好。现在来看一下,∠1、∠5是什么角?∠2、∠6的大小有什么特点?∠3、∠4有什么特点?那么,像∠2、∠6这样小于90‘的角叫做什么角呢?像∠3、∠4这样的角,不光大于90,而且小于180,它们又叫做什么角呢?请同学们自己看课本第113页最后两节。先量一量这里每个角的度数,再看一看各叫什么角。(3)提问:谁来说一说,看书后你知道了什么?(板书:锐角钝角)小黑板出示锐角、钝角的定义,让学生读一读。4.认识周角。(1)如果把这一条边继续按这样的方向旋转,这是不是一个角?这个角从哪条边到哪条边?把这一条边继续按这样的方向旋转,(演示)当两条边重合时,这还是一个角。(用手势指示:o);提问:想一想,从刚才开始到旋转成现在的角,这一边绕端点旋转了多少?指出:这一条边绕它的端点旋转了一周,所成的也是一个角。这样的角,我们把它叫做周角。(2)现在我们用这里的两根小木条的角来旋转,如果把每根小木条都看作一条射线,看看每次得到怎样的角。依次演示出直角、平角,分别让学生说一说各是什么角。如果把这条射线继续旋转,(演示)这是不是一个角?(用手势指示:)为什么?157\n我们继续把这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演示)当这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做什么角?(3)根据刚才用小木条角旋转成的周角,周角可以这样画出来。(画图)指着图说明:一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这个角,是周角。每个同学自己说一说,什么样的角叫做周角,再看一看书上怎样说的,然后告诉老师。出示周角定义。(4)说明:周角是360。(板书:周角是360)请大家把周角的度数与直角、平角的度数比一比,一个周角等于几个平角?等于几个直角?(5)用小木条组成的活动角演示,从锐角起,旋转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让学生说明每次是什么角,为什么。5.组织练习。(1)“做一做”第1题。请同学们说一说第1题里每个角各是什么角,为什么。三、教学角的画法1.自学画角的步骤。我们已经能根据角的度数判断它是什么角了。如果知道一个角的度数,怎样画出这个角呢?请同学们看书第114页上的内容。看完后告诉老师,画角要分几步?哪几步?2.提问:画角要分几步?哪三步?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先画射线;(2)两个重合,对准点点;(3)再画射线。3.画角。提问:例4的要求是什么?画65的角要怎样画?(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按步骤画出65的角)小结画指定度数角的步骤。4.组织练习。(1)“做一做”第2题。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画在练习本上。用量角器检查板演画出的角是否正确。教学反思157\n第三单元教学计划教材简析●教材内容、地位、联系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熟练的进行计算。4、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5、能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而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6明白“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这一数量关系式,渗透比例和函数的思想。7、通过练习的训练,进一步让学生明白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加快计算的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8、加强计算习惯的养成教育,提高计算能力。9、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熟练的进行计算。4、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5、能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而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计算正确率、速度的提高。●教学难点157\n1、理解“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2、加深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课时安排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一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中间有0的乘法一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两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两课时积的变化规律两课时积的变化规律练习一课时157\n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理解“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投影卡片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旧知1.口算训练2.笔算23×1530×87笔算后,由学生说说笔算的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师: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信息窗1的情境为保护人类的好朋友---大天鹅,同学们发放宣传资料。1.教师和学生交流信息窗的信息有两组同学分组发放,一组小同学有20人,平均每人发了400份宣传资料,二组有30人,平均每人发了210份宣传资料。2.根据信息窗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师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解决不了的,放入问题口袋。板书:一组一共发了多少份宣传资料?二组一共发了多少份宣传资料?3.问题怎样解决?如何列式?学生列式。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解决问题一:一组一共发了多少份宣传资料?157\n(1)师:算式中是三位数乘两位数,你准备如何解决?学生自己尝试解决。教师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对少数独立计算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给予的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成后请学生板演各种做法。(2)全班交流:这些做法都对吗?可能交流:4×2=8400×2=800400×20=8000800×10=8000(3)师:对于这种方法,你有问题要问吗?引导学生分析算理: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着重理解“不同数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乘得的数就要和那一位对齐”这一难点。教师在板书中用红笔画出。(4)对照着竖式,小组内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怎样的?小组交流后,师小结方法。2.解决问题二:二组一共发了多少份宣传资料?学生自主解决,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有两种竖式:210210×30×30 师: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明确第2种比较简单。通过交流,学生明确:像这样的题目,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几个0。练习设计四、自主练习1.第1题这是一道笔算乘法的基本练习题,其中包括了末尾有0的情况。竖着第2列是因数中间有0的情况,暂时不练,放在下节课中解决。2.第2题157\n这一题是着重练习末尾有0的情况,学生自己解决。3.第3题这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综合练习。练习时,让学生先估一估,再列竖式计算。师注意有困难的学生。做完后,要求学生用估算检验。这是一道笔算乘法的基本练习题,其中包括了末尾有0的情况。竖着第2列是因数中间有0的情况,暂时不练,放在下节课中解决。2.第2题这一题是着重练习末尾有0的情况,学生自己解决。3.第3题这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综合练习。练习时,让学生先估一估,再列竖式计算。师注意有困难的学生。做完后,要求学生用估算检验。教学反思157\n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熟练的进行计算。2.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学生能熟练、正确的进行计算。2、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投影卡片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旧知,巩固认知。1.口算训练2.笔算148×15850×17209×18笔算后集体反馈,学生会提出209×18是中间有0的乘法,教师乘机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师:到底209×18如何解决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2.学生汇报。板书竖式。三、复习旧知,巩固认知。3.口算训练4.笔算148×15850×17209×18笔算后集体反馈,学生会提出209×18是中间有0的乘法,157\n教师乘机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四、探究新知3.师:到底209×18如何解决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4.学生汇报。板书竖式。209×1816722093762着重解决当乘到0的时候,该如何解决。3.师小结五、复习旧知,巩固认知。5.口算训练6.笔算148×15850×17209×18笔算后集体反馈,学生会提出209×18是中间有0的乘法,教师乘机揭示课题,板书课题。六、探究新知5.师:到底209×18如何解决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6.学生汇报。板书竖式。209×1816722093762157\n着重解决当乘到0的时候,该如何解决。3.师小结练习设计七、自主练习1.基本练习106178820308×27×16×16×182.火眼金睛辨对错123824208304×23×26×40×3536949448320152024616481026152032425407.书39页第4题这是一道连线题。学生独立解答。做完后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连线的依据以及使用的计算方法。特别是连的快的学生介绍自己为什么连的快。可以先根据末尾2个0的,再根据末尾1个0的,最后还可以根据积的个位来判断是否正确。8.第5题由学生自主解答。解答后,让学生说一说提出的问题。注意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教学反思157\n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的训练,进一步让学生明白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加快计算的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2、加强计算习惯的养成教育,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计算正确率、速度的提高。难点:加深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投影卡片教学过程设计一、口算练习11×4075×20220×314×526×33×8004×32032×4230×250×10101×8302×4二、笔算练习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148×15375×24603×26240×80850×12309×50集体反馈,学生选取1题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三、解决问题书本39页第6题这是一道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综合练习题。学生先根据统计表后面的提示独立计算并填写,然后交流填写的方法。并可以问问为什么黑花最少。书本第7题学生能够自主解决,集体订正。注意估算的方法。5.火眼金睛辨对错。书本第8157\n题。学生独立做完后,集体交流,分析错误原因。还可以请做题又对又快的学生来介绍经验。6.补充练习:(1)四年级一班的同学利用星期天到野外采集树叶标本。第一小队14人,每人采集31枚,第二小队15人,每人采集30枚,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选择一个进行解答。(2)海捕对虾每千克的价钱鲜鱼25元/千克是鲜鱼的5倍买鲜鱼,拿2500元够吗?对虾一共卖了多少元?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练习设计教学反思157\n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的训练,进一步让学生明白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加快计算的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2、运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计算正确率、速度的提高。难点:运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投影卡片教学过程设计一、口算训练200×33×266000×2018×32×2540×20011×40070×208×1819×550×300210×402.估一估,算一算。106×27≈178×16≈206×28≈880×40≈3.解决实际问题这道题是运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先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志愿者在干什么?然后自主解决。解决后,交流方法。引导用估算的学生说一说方法及判断依据。4、填一填书本第10题。以表格形式呈现了笔算乘法的综合练习。学生能够自主尝试厚,组织交流。明确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简单。5.你能在中填上合适的数字,使算式成立吗?×=12000×=360006.国庆长假电视塔价格规定如下:157\n购票人数1――5051――100100人以上每人票价262220青师附小四年级的学生去电视塔参观,一班47人,二班48人,三班53人。(1)每班分别购票,各需要多少元?(2)三班合起来购票,共需要多少元?7.聪明小屋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解答。练习设计教学反思157\n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重点:使学生学会估算的方法,并能熟练的进行估算。2.难点:选择一种合理的、简洁的方法进行估算。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投影卡片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导入情境一:估一估出示中国地图:1.出示信息:河南的面积是17万平方千米,它接近20万平方千米.四川的面积是48万平方千米,它接近()万平方千米.青海的面积是72万平方千米,它接近()万平方千米.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地覆盖面积已达149万公顷,它接近()万公顷;绿地面积133万公顷,它接近()万公顷.情境二:出示山东-青岛谈话:同学们,为了美化青岛,青岛市政府向全社会发出了倡议书,还免费向市民发放树种呢,人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植树造林,小学生们也积极行动起来,请看大屏幕——出示情境图。(1)搜集信息师:仔细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预设:1.我看到“我为奥运种棵树”几个字。2.育才小学有18个班,平均每班发223包树种。3.光明小学有12个班,平均每班发340包树种。(2)提出问题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1.育才小学发了多少包树种?157\n2.光明小学发了多少包树种?3.我想知道哪个学校发的树种多?(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解决问题“育才小学大约发了多少包树种”,探究估算的方法。1.引入课题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哪位同学能列式?(223×18)师:同学们,这是几位数乘法?(板书:三位数乘两位数)师:你想用什么方法算223×18?预设1:我想列竖式计算。预设2:我想估算。预设3:我想口算。师:这些方法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要求育才小学大约发了多少包树种,应该选用哪种方法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估算,好吗?2.独立探究师:下面我们就开动脑筋,先自己想一想、估一估,然后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说一说,准备全班交流。3.全班交流师:谁能说一说?预设1:我是把223看作200,把18看作20,200×20=4000,所以223×18≈4000.预设2:我把223看作220,把18看做20,220×20=4400,所以223×18≈4400.预设3:我把223看作200,18不变,200×18=3600,所以223×18≈3600.4.验证,总结方法师:好了,同学们想到了3种估算的方法,估算的结果分别是4000、4400、3600,育才小学究竟发了多少包树种呢?赶快用计算机计算下吧。师:精确的结果是多少?(4014包)师:精确的结果是4104包,我们估算的结果都在4104包左右,看来同学们的方法都是合理的。(2)解决问题“光明小学大约发了多少包树种?”1.师:选用自己喜欢的估算方法,独立进行计算。指生板演,说想法。340×12≈3000340×12≈34002.引导对估算结果作出判断。师:同学们,我们先看第一种方法,估算的结果是3000,不用计算器,猜猜看,估算的结果比实际发的包数多了还是少了?为什么?师:说得多清楚!我们再来看第三个同学的方法,估算的结果是3400.你认为是估大了还是估小了?为什么?157\n3.验证,总结估算规律师:我们的判断对不对呢?用计算器验证一下吧。结果是多少?(4080)师:看来同学们的判断是正确的。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判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呢?先自己想想,然后组内说说,准备全班交流。预设1:把两个因数都看小,估算的结果就小了。预设2:一个因数看小,一个因数不变,估算的结果也小了。预设3:如果两个因数都看大,肯定估多了。如果一个因数看大,一个因数不变,还是估多了。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你们刚才发现的是一条很重要的估算规律。4.对比观察,优化算法师:同学们想出了不同的估算方法,比比看,哪种估算方法更简便?引导学生得出:把两个因数都看作整十整百数比较简便。师:所以,在估算的时候我们一般都选用这种方法。练习设计1.估一估 估算下面得数,想一想,估算的得数比实际得数大一些还是小一些?79×50240×99151×192.不计算,辩对错,说理由:213×15=4000渗透检验的良好习惯3.教科书36页第7题护绿教育4..教科书36页第8题渗透忧患意识四、课堂评价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知识方面能力方面情感方面五、情景再现,拓展延伸信息窗2:信息阅读223×18=223×(10+8)=223×10+223×8=2230+1784=4014你会做吗?340×12教学反思157\n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练习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估算。2.熟练掌握估算的基本法则,培养学生准确估算的习惯。3.让学生感悟估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巩固估算方法,提高估算的准确性。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投影卡片教学过程设计1.基本练习(1)填空《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大约是( )页。小明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 )个。本校有学生688个人,大约是( )人。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 )千克。(2)估算689×19≈716×52≈306×39≈898×42≈19×321≈21×152≈(3)选择小强同学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62cm,他从操场这头走到那头共走了322步。操场大约长()米a1800米 b1200米 c1500米2.应用练习(1)育才小学有学生612人,全乡有这样的小学19所,全乡约有多少名小学生?(2)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他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到吗?(3)课本36页第7题、8题157\n3.拓展练习(1)实验小学有36个班,每班大约有学生40人,这个实验小学一共大约有多少人(2)据2003年统计,地球上的森林以平均每年18万平方千米的速度在减少,照此计算,170年后森林将全部消失,2003年地球上的森林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千米?4.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都学会了哪些内容?练习设计教学反思157\n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课题积的变化规律教学目标1、能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而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2.明白“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这一数量关系式,渗透比例和函数的思想。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索过程,能总结积的变化规律。2.体会事物之间是密切相关的,受到辩证法的启蒙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投影卡片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师——(多媒体出示情景图)同学们,看图,知道这是哪里吗?对,这是我们美丽的青岛。青岛的沙滩是许多人向往的地方,可是,沙滩上往往会有石子、垃圾,所以就会有筛沙车清理沙滩。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老师也想提出一个问题,可以吗?问题是:筛沙车的工作量是怎样变化的?(学生——介绍沙滩上的筛沙车生提出问题:筛沙车2分钟能清洁多少平方米沙滩?15分钟能清洁多少平方米沙滩?……)二:教师:我们一起看一下筛沙车工作情况统计表,(出示下表)157\n工作效率(平方米/分)80808080工作时间(分)153060120工作总量(平方米)你明白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的意思吗?谁能说一说?谁想把你填的过程和结果告诉大家?师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课件的答案。在刚才填表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请讲你的发现和小组的同学交流。哪个小组想将你们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学生——每人一张表格独立填写生:我用每分钟清洁沙滩的面积乘时间可以算出15分钟清洁沙滩的总面积。……生:沙滩的面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生:筛沙车每分钟清洁沙滩的面积不变,工作时间越长清洁沙滩的总面积就越大。……)小组汇报,交流。)三:总结积的变化规律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规律学生得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几倍。师:我们刚才是从表格的左边往右边观察的,如果从表格的右边到左边观察,你又有什么发现(师完整板书—)157\n(学生发现: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几倍,积也缩小到原来的几倍。)练习设计活动四:自主练习1.第一题学生自主进行计算,组织交流算法。鼓励学生灵活利用积的变换规律进行计算。特别引导学生观察第三组题目,因数怎样变化的?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2.自主练习第二题学生独立解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因数的变化。3.填表,找出变化规律。因数12120122120因数44400440积(1) 当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时,积()(2) 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100倍时,积()(3) 当一个因数缩小6倍,另一个因数不变时,积()。当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10倍,积()(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结论:两个因数都变化时,积怎样?)教学反思157\n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课题积的变化规律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灵活的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2.能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熟练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投影卡片教学过程设计一、口算12×3=48×2=24×5=120×3=48×20=24×25=12000×3=48×200=24×75=算完口算,让学生说一说积的变化规律。二、填一填因数2040200200因数551020积2002000三、练习第3题这是一道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可以画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引导学生练习“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一个因数不变,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几倍”。进行解答。四、练习第6题学生能够独立解答。交流时,学生能够明白“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这一数量关系。157\n五、第7题,填一填这是一道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由于题目中出现了四位数,因此学生可以用计算器算。算完后,学生说一说解答的思路。六、补充练习-走进生活一盒水彩笔的单价是26元,买5盒这样的水彩笔要多少元?买30盒、60盒、600盒、800盒呢?单价2626262626数量(盒)53060600800总价(元)说说看,每次的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列式计算后填表。说一说题中的数量关系积的变化规律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因数×因数=积不变扩大(缩小)扩大(缩小)练习设计教学反思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157\n课题积的变化规律——练习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灵活的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2.能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熟练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投影卡片教学过程设计七、口算12×3=48×2=24×5=120×3=48×20=24×25=12000×3=48×200=24×75=算完口算,让学生说一说积的变化规律。八、填一填因数2040200200因数551020积2002000九、第3题这是一道应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可以画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引导学生练习“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一个因数不变,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几倍”。进行解答。十、练习第6题学生能够独立解答。交流时,学生能够明白“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这一数量关系。十一、 第7题,填一填157\n这是一道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由于题目中出现了四位数,因此学生可以用计算器算。算完后,学生说一说解答的思路。十二、 补充练习-走进生活一盒水彩笔的单价是26元,买5盒这样的水彩笔要多少元?买30盒、60盒、600盒、800盒呢?单价2626262626数量(盒)53060600800总价(元)说说看,每次的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列式计算后填表。说一说题中的数量关系。练习设计拓展练习1.12×40=480,当12扩大10倍,40缩小10倍,积是多少?你能找到规律吗?2.你知道吗?下面每一组数中的其中一个数是另一数的补充数。42和5856和4439和6120和8096和4你能写出下面各数的补充数吗?862974教学反思第四单元教学计划教●教材内容、地位、联系157\n材简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几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基础。俄教学过程中,重视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直观操作活动积累经验,发展空间观念。通过具体情景引导学生划出一些线,完成对线段、射线、直线等知识的学习。重视学生动手做数学,如:学习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划线,在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平行与相交。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的知识,引导学生划出几条不同的线段,通过测量、比较,理解掌握知识。本单元内容将承认的工作融入到学生现实的学习生活中,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现实情景引发问题,通过操作、思维等学习活动解决问题,完成知识的学习。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景,认识线段、射线、直线,了解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与相交(包括垂直)的位置关系,会用三角尺和直尺化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在测量活动中,体会“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到直线的垂线段最短”,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再学习知识的探索的活动中,培养观察、想象、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本单元重点:理解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与相互平行的位置关系。●教学难点本单元难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及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课时安排平行线与相交1课时垂线1课时平行与相交的练习1课时点到直线的距离1课时我学会了吗1课时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课题平行与相交157\n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认识射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和变化的观点.2.培养学生关于线段、射线、直线的空间观念。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热情。4.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5.并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和平行线。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认识平行与相交2、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投影卡片教学过程设计一、引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电视在黑板的哪边吗?(左边)能说说你与同学的位置关系吗?(生说)那么,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会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呢?我们来研究一下吧!二、认识平行与垂直1.想象(教师边叙述学生边想象)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一张纸上画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什么样的呢?2.画出想象的两条直线。(教师巡视,请画出不同的两条直线关系的学生上前板演,若学生没有画出平行线和垂线,教师可以画出。(将各种画法标上号)3.分类学生可能会分为3类:①不相交的②相交且画出交点的③相交但没有画出交点的。引导学生将③相交但没有画出交点的两条直线延长,再重新将②③分为一类。4.学习平行线读一读课本说说什么是平行线。互相平行是什么意思?157\n引导学生解释:为了清楚的表达,我们把这两条直线起个名字叫直线a、直线b,可以说直线a是直线b的平行线,直线b也是直线a的平行线。能用一句话说说直线a、b的关系吗?(直线a与直线b互相平行)找一找身边的平行现象。四、画平行线1.尝试画平行线学生可能的画法有:①用直尺的上下两边描画——既保证平行线间距离,又能很快的得到一组平行线②任意画两条直线,看起来好像平行线。总结:没有依据能说这两条直线平行吗?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不能仅仅用眼睛观察,必须有依据。有什么好方法吗?(学生有可能会说出用直尺靠紧三角板,让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靠着直尺上下移动。如果学生找不到好方法,教师直接介绍画法。)2.介绍画平行线的方法。边看课本的图示边讲解:△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把直尺近靠在另一条直角边上。△固定直尺,把三角板沿着直尺平移,让直线外的点在另一条直角边上。△沿着直角边画出另一条直线。3.学生独立按步骤画,要求边画边说步骤教学反思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课题垂直157\n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垂直。2.并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直线。3.让学生经历把生活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4.建立垂线和平行线的空间观念,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并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直线。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投影卡片教学过程设计一、学习垂线如果把上面相交的一类再来分一分,你准备怎样分?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将相交成直角的分为一类,相交不成直角的分为一类。学习垂直的概念,并且解释“互相垂直”。(看课本57页)二、画垂线认识了垂直和平行,怎样才能画出来呢?1.学习画已知直线的垂线。(1)给出一条直线,怎样才能画出它的垂线?(2)小组交流,合作画垂线。(3)展示各小组所画垂线,并说说画法(4)总结画已知直线的步骤:①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学生一般会说把三角板放在直线上,要告诉学生: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要紧靠在已知直线上,直角边与直线所处的关系叫做重合。出示不同方向的直线,专门练习重合。157\n①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一条直线。(5)练一练:画出刚才所出示直线的垂线。2.学习过直线上的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如图:(1)学生独立尝试画。(2)小组交流画法,总结画法:△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着直线移动三角板,使三角板的顶点和直线上的已知点重合。△从直角的顶点起,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一条直线。(3)练一练:(要求边画边说画的步骤)(4)总结交流:画垂线时要注意什么问题?(①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要与直线重合,画时不能离开②画时左手按住三角板不能滑动。)3.学习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1)你能过点A画出下面直线的垂线吗?学生独立操作。(2)展示交流,总结画法:根据上面的总结,让学生自己总结。(3)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要注意什么?①与直线重合的直角边移动时不能离开直线。②移动到已知点那儿,要使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稍留一点空,要考虑笔的粗细,使画的垂线正好通过已知点。(4)画一画。(边画边说步骤)练习设计(1)垂线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157\n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教学反思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157\n课题平行与相交的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认识射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和变化的观点.2.培养学生关于线段、射线、直线的空间观念。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热情。4.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5.并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6.让学生经历把生活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垂线和平行线的空间观念,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线和平线。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并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投影卡片教学过程设计一、基本练习1.说直线、射线、线段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说什么叫垂直,什么叫平行。3.专项练习(1)垂线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2)画平行线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157\n(3)过直线外一点分别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自主练习7一、综合练习判断①直线比射线长。②不相交的两条线叫做平行线。③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垂直就一定相交。二、拓展练习1.自主练习82.聪明小屋3.补充“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过直线a上的点到直线b做垂线,量一量这些垂线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练习设计教学反思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157\n课题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2.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和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在对两点间的距离与点到直线距离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2.在对两点间的距离与点到直线距离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投影卡片教学过程设计1.谈话:同学们,青岛铁路局和湖北铁路局决定在青岛和神农架之间修建一条旅游专列铁路(课件:中国地图,连线青岛—神农架)。从地图上来看,在这两地之间有山、有水,这就给修建铁路带来了麻烦,如果我们同学是设计师,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处理呢?学生讨论、猜想、分析,观察地图,发表自己的意见:遇到水时:(1)绕路(2)架桥(3)海底隧道等;遇到山时:(1)绕路(2)火车爬山(3)修建隧道等。2.谈话:老师很佩服咱同学能想出这么多的方法,对于这些方法,咱同学有没有什么意见呢?学生再讨论、猜想、分析,得出:(1)绕路需要多费时间、费能源。(2)火车爬山也不太现实。(3)直接通过隧道或者架桥的方法好像更好一些。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学习两点之间的距离(1)给学生一个简易的大山地图,在山的两侧分别标出两个点。让学生自己动手多画几条这两点的连线,看看能发现什么?157\n学生操作大山两侧(即两个点)之间的连线,多画几条,然后通过直尺、线等工具测量一下所画的所有线段的长度,标记出来。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操作的感受和发现。(2)谈话:通过交流,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能够谈出连接两个点的线段是所有画的连线中最短的一条。(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4)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到青岛—神农架的地图中,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为什么要架桥、修隧道。(5)尝试练习。(课件:练习题)第61页第2题①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你能提出什么问题?②自主解决。③全班交流。谈话:你能找出生活中应用“两点之间的距离”的例子吗? 学生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并画出两点间的线段。2.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1)谈话:同学们在刚才连接两点中,都得到了两点之间的线段是最短的,从而知道了我们为什么要架桥、修隧道。农民伯伯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也想让大家帮忙解决一个引水灌溉的问题。(课件:出示第61页上方的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图,将A点换成水库,最下面的一条直线换成田地)(2)谈话:哪位同学能说出这幅情景图的意思?(3)谈话:都是线段,到底应该选择哪一条水渠来引水灌溉呢?学生讨论、分析决定按照实际情况应采用最短的一条,这样省时、省力、省资源,于是决定采用测量的方法去比较所有线段的长短,然后为农民伯伯选择一条合适的。(4)谈话:通过测量、交流,你发现了什么?157\n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但是都发现了垂直的那条线断最短,所以决定为农民伯伯选择那条垂直的线段。(5)谈话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点:我们都发现了那条垂直的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就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学生通过情景图认识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一概念。(6)谈话:你能自己画一条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吗?(提示学生标上垂足)学生独立画图,教师巡视。3.谈话:说说生活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应用学生举例说明。4.教师进行全课总结。 学生谈自己的收获,评价自己的表现。练习设计教学反思157\n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课题我学会了吗?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加强对平行与垂直的认识,会画平行线和垂线,并学会在生活中应用。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的能力,学生初步掌握复习与整理的方法和策略。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生进一步加强对平行与垂直的认识,会画平行线和垂线,并学会在生活中应用。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投影卡片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课题同学们,本单元学习了“平行与相交”,你感觉这一单元自己学得怎样?(学生自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测一测,看看自己学会了吗?(板书课题)二、欣赏并完成书上的图画1.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那你们欣赏画的水平也一定很高,老师这里有一张画,同学们来评价一下画得怎样?2.在小组内议一议,然后找二、三组的代表谈一谈。3.同学门打开书第64页,你能接着完成这幅画吗?4.观察完整的图画,回答以下几个问题:①图中的那些线可以看作线段和射线?②哪两条线是互相平行的?哪两条线是互相垂直的?③从小房子到院门口,那条路最近呢?三、实践应用,巩固提升(每人一张题纸)1.过P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157\n.P2.如下图,学校计划修一条小路和公路相通,怎样设计才能使这条小路最短?公路学校.3.学校举行大型团体操比赛,要求纵队之间的距离为1米,如果AB表示其中的一个队,你能画出与它相邻的纵队吗?(用1厘米表示实际1米)四、丰收园里谈收获回顾本单元的学习,你还有什么问题吗?你觉得自己都有哪些收获?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会听丰收园里结满了苹果,老师再送你们一个“会听果”——你觉得自己收获了哪一个苹果?赶紧涂上喜欢的颜色吧!小组交流集体交流练习设计教学反思157\n第五单元教学计划教材简析●教材内容、地位、联系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简单口算、笔算,一位数乘多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乘法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单元通过选区农业生产素材来研究除法计算。有利于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多的科学知识。把知识融入现实的问题中,给学生广阔的探索空间,让他们结合实际运用不同的策略、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可用口算,估算,笔算解决问题。让学生灵活选用计算方法,体现计算策略的多样性,突出计算的工具性,在尊重学生算法多样性的基础上,注重关注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试商方法。除数是两位数的处罚是较难掌握的内容,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验算和灵活选择合理的方法,保证学生的作题速度及正确率。在计算教学中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列出算是后让学学生独立思考,采用不同算法,并通过交流明白算理,掌握一般的计算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迁移。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能比较熟练的估算、笔算除法是两位数的除法;理解和掌握商不变的性质;初步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在探索除法算理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个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经理探索用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热爱生活得情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口算和笔算的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笔算除法的试商方法。课时安排口算除法2课时笔算除法6课时157\n除数是两位数估算2课时商不变的性质2课时复习整理1课时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练习4课时157\n课题口算除法(例1)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具图片一、准备题:1、20、50、120、150分别是几个十?2、口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60÷280÷490÷3120÷6二、新授:1、出示例1(1)有80个气球。每班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80里面有几个20?怎样列式?80÷20如何计算?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练一练:80÷48=90÷30=83÷20≈80÷19≈(2)有120面彩旗。每班30面。能提什么问题?可以分给几个班?怎么计算?列式:120÷30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120里面有几个30?几个30是120?120是12个10,30是3个10,120个10除以3个10,商4。练一练:120÷40150÷50160÷80小结:口算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可从除法意义上想得数,也可用乘法去想,算后要验算一下,必免出现120÷30=40的情况,验算时可以用乘法来验算:30×40=1200学生口答结果80里面有4个20,商4方法一:想20×4=80,所以80÷20=2方法二:8÷2=4,所以80÷20=2可以分给几个班?120÷30120里面有4个30,商44个30是120,商4157\n120是12个10,30是3个10,120个10除以3个10,商4。独立完成后全班订正复习口算,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使学生能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三、练习:1、口算下面各题4÷26÷336÷642÷740÷2060÷30360÷60420÷7090÷30540÷60630÷70180÷2080÷40450÷50360÷90810÷902、书后:(P801、2、3、4、5)四、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五、作业:自己相应练习一些口算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通过练习,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教学过程练习设计教学反思课题口算除法(例1)课型新授157\n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具图片一、口算练习157\n36÷2720÷356÷480÷587÷3 960÷2 560÷4870÷3二、创设情景,出示例题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口算,然后出示540÷6让学生想一想这道题怎样算?学生回答后再出示540÷60,想一想这道题怎样算?学生讨论后师提问回答口算过程。2.学生回答后师小结:除数是整十数的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很多我们先想:540÷6=9090÷10=9,54个十除以6个十等于9,或者说60×9=540所以540÷60=9。只要口算合理就行。3.练习 360÷60320÷40390÷30250÷504.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32÷2180÷3120÷1080÷2064÷2360÷3120÷2080÷4096÷2540÷3120÷4080÷80先让学生口算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三、综合练习1.填一填。括号里最大能填几?40×()=48670×()=81560×()=50830×()=52180×()=32650×()=9862.苹果80千克,梨540千克,桃子280千克(1)苹果每10千克装一箱,能装多少箱?(2)梨每60千克装一箱,9个箱能装完吗?(3)桃子每30千克装一箱,至少需要多少个箱子?3.文具店有3种笔哪种笔最贵?哪种笔最便宜?4.20个少先队员摘了160千克苹果。如果每筐装20千克,还差2个筐,原来有几个筐?5.共480千克苹果,每30千克装一箱。请你提出一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计算。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内容?教学过程157\n练习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笔算除法(例1及相关练习)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方法。2、让学生学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竖式书写格式。难点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和商的书写位置教具图片、小棒一、复习:157\n1、口算:60÷20120÷302、在下面的()里最大能填几?40×()<8360×()<508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2今天是“阅读日”,这里有92本连环画,140本故事书。(1)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先口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引导学生,还可以用笔算的方法计算。学生尝试计算,可以借助小棒算一算计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现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展示直观图,结合口算引导学生:3个30是90,商3。商写在什么位置?330)92902练一练20)8030)6440)85(2)出示: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引导学生,用笔算的方法计算。学生口答结果学生汇报计算的方法92÷30≈3学生尝试计算,借助小棒算一算小组讨论交流计算的过程全班展示分小棒的过程,讲解计算的方法。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计算方法学生说计算的方法30×4=120〈14030×5=150〉140所以应商4。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课作准备。借助小棒和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方法,学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140÷30=4……20430)14012020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借助小棒尝试算一算。展示直观图,结合口算引导学生:4个30是120,商4。商写在什么位置?练一练:20)14050)28080)565小结: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方法是什么?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三、练习:1、板演:20)8030)16090)82090)4802、P821、2四、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教学过程157\n课题笔算除法练习课型练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习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方法。2、让学生巩固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巩固算理和计算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竖式书写格式。难点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和商的书写位置教具练习卡一、复习导入;157\n1、口算80÷20320÷8040×70240÷6060×90270÷904×60210÷70350÷502、脱式计算75×4+630376+280÷709×60-3206400÷80-641、笔算63÷20260÷80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板书课题:笔算除法练习二、练习内容:1、判断并改错。说一说找到的错处和纠正的结果、错的原因和怎样避免。2、笔算310÷50170÷30643÷80406÷60285÷40111÷20478÷70163÷30294÷603、应用题1)一个足球30元,用75元钱可以买几个小足球,还剩多少钱?2)有饲料100千克,这些猪每天要吃30千克饲料,一袋饲料够喂几天还剩多少千克?3)计划生产400台电视机,每月生产70台,半年内是否可以完成任务?4)每节车厢限乘60吨,有500吨货物,需要多少节车厢才能装完?口答结果计算后订正结果指名板演讲解计算的方法。找出错因并及时改正独立计算后全班订正独立分析题中给出的信息数据和问题,独立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复习口算和笔算,为练习作准备。在纠正错误的活动中进一步掌握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巩固除数是整十数除法方法,巩固除法竖式的书写式。体会除法在生活、生产中的价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思考:如○是□的20倍,下面哪些是对的。○×20=□□×20=○○÷20=□□÷20=○○÷□=20□÷○=20四、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五、作业:自主练习计算题教学过程157\n课题笔算除法(例2及相关练习)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学会“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的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调商,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试商的全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难点掌握试商的方法。教具图片一、复习:157\n1、()里最大能填几?30×()<7540×()<1802、在○里填上>或<35×4○13842×5○2303、下面各题应该商几?91÷2084÷40198÷20215÷30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3(1)21本《作文选》要付84元。一本《作文选》多少元?问:怎样列式?和昨天学习的除法题有什么不同?如何计算?提问:你能计算出84÷21等于多少吗?是怎样想的?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21最接近20,把21看作20来试商,这样把84÷21转化成84÷2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商4。因为除数21,不是2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4”然后把4与21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或小于84。因为21×4正好等于84,说明商4合适,这时将4写清楚。反馈练习64÷2168÷3492÷23引导学生观察三道题的除数的个位数。提问:这三道题的除数的个位数分别是几?你把它们看做多少来试商?你是怎样计算的?归纳小结:当除数的个位是1、2、3、4时,把除数的个位数舍去,看作整十数来试商,试得的商和除数相乘,如果余数比除数小,说明试得的商是合适的。(2)王老师还有196元,要买39元一本的词典,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少元?怎样列式?怎样想的?196÷39=539)1961951归纳: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39最接近40,把39看作40来试商,这样把196÷39转化成196÷4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商4。因为除数39,不是4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4”,不行再调商为5。学生试做:练习:198÷23215÷34552÷63提问:你把各题的除数看作多少来试商?你怎么计算的?这三道题的调商过程有什么共同点?小结:用“四舍”或“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初商容易大,大了要调小(小了要调大)。三、巩固练习:1、板演46÷23153÷51300÷74293÷31294÷42200÷632、练习书后2、3四、总结1、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2、当除数的个数是1、2、3、4时怎样试商?五、作业:P864、5、6四、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五、作业:自主练习计算题教学过程157\n课题笔算除法(例3)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学会把除数看作是15、25的特殊数进行试商的方法。2、掌握灵活试商的技巧,提高试商速度。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试商的全过程,能灵活地试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掌握把除数看作是15、25的特殊数进行试商的方法。难点采用灵活试商的方法进行试商计算。教具图片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复习导入1、15×2=15×3=25×4=15×4=15×5=25×8=2、笔算:157\n326÷81294÷58721÷83讲述试商的方法和计算的过程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除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4:学校礼堂每排有26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40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读题,理解题意,怎么列式,如何计算?140÷26=5……10526)14013010(1)学生试做,汇报作法。(2)可以用五入的方法,把26看作30,算的对吗?帮助检查一下?如何验算有余数的除法?问:还可以怎么试商?(3)可以把26看作25,用口算试商,5个25是125,接近140,所以商5。(4)把24、25、26都看作25来试商。2、练习:把24、25、26都看作25试商225÷25114÷24208÷26135÷15128÷16114÷口答结果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讲方法读题分析,列式尝试计算用五入的方法,把26看作30,商余3636里面还有一个26商小了,改商5。需要调一次商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余数。可以把26看作25去试商独立完成后,说出试商方法复习口算和笔算,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使学生掌握把除数看作是15、25的特殊数进行试商的方法体会在试商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试商方法让学生体会利用口算试商的优越性三、巩固练习1、在()里最大能填几?15×()<6525×()<12425×()<9515×()<12426×()<15016×()<1002、计算:405÷15192÷24728÷26496÷14四、总结在做计算的时候,可以将14、15、16和24、25、26看作15、25来进行试商,提高试商速度。五、作业:86页2、3、4教学过程157\n课题笔算除法(例4)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2、巩固除法的估算及验算方法。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商的位置。难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教具图片教学过程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复习:商是几位数?为什么?4)9484)348157\n二、新授:1、出示例5:(1)学校共有576名学生,每18人组成一个环保小组,可以组成多少组?问:怎样列式?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试商?57比18大,18除57个十,商几个十?“3”应写在哪一位的上面?第一次商后余3比18小,说明商3合适。余3是3个十,下步该怎么办?问:这道题的商是几位数?商是多少?观察每次商后的余数,你发现了什么?576÷18=323218)5765436360练一练:805÷23826÷591487÷47总结: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学生独立完成,说出计算的方法读题列式576÷18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试商?把6落下来后,用18除36商几?“2”应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没有余数。说明商2合适。学生观察后汇报:每次商后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学生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复习笔算方法,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使学生弄清楚每一位商的书写位置,及其道理,主动探索计算方法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2)十月是学校环保月,共收集了930节废电池,平均每天收集废电池多少节?问:怎样列式?如何验算?2、比较一位数除法与两位数除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3、练习,先估算商大约是多少,再计算。2293÷349588÷28独立完成订正4总结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三、巩固新知:1、练习十九1根据试商的情况,很快找出准确的商1、直接说出下面各题该商几?60÷15175÷25288÷24234÷26384÷16775÷252、笔算第91页6四、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作业:P929、10学生独立试做:930÷31相同点都是从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每次除后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不同点:除数是一位数时,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除数是两位数,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被除数前三位。学生总结独立完成后订正使学生知道一位数除法与两位数除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通过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能力。教学过程157\n板书设计笔算除法例5:学校共有576名学生,每18人组成一个十月是学校环保月,共收集了930节废电池,环保小组,可以组成多少组?平均每天收集废电池多少节?576÷18=323218)5765436360除法的法则: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157\n课题笔算除法练习课型练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巩固除法法则、估算及验算方法。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计算的过程,巩固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和认真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商的位置。难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教具图片、口算卡片教教师导学学生活动教学意图157\n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卡片(略)2、填空:1)把320平均分成40份,,每份是()2)每份是70,490里面有()个703)()÷()=20……19,除数最小是()4)322÷40的商写在()位上。5)475与195的差里有()个70。6)如果4×30+6=126,那么126÷30=()……()7)有163个鸡蛋,每30个装一箱,这些鸡蛋需要()个箱子。3、说说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二、练习内容1、计算346÷42171÷571674÷93876÷732001÷8710332÷842、计算并验算4814÷838445÷333243÷471827÷631568÷282669÷363、按要求在()里填上一位适当的数字,再计算。商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25÷38()76÷27()96÷82()04÷641、解决问题;1)一个排球42元,300元最多可以买几个排球?学生口答结果指名回答,全班订正学生说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独立完成,同位互相检查计算过程。独立完成,汇报计算结果。学生填写数字在计算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复习除法有关知识,为下面练习做准备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计算法则,掌握灵活试商的技巧,提高计算的能力提高学生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157\n教学过程2)一部电话机94元,一部扫描机846元,扫描机的单价是电话机的几倍?3)探究题小英做一道除法题时,把除数48看成84,结果得到的商是37余12,求正确的商是多少?4)竞赛题:三、总结通过这几节课的学习,你学会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了吗?说说怎样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四、作业:91页5----8。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课题除数是两位数的估算157\n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能够用这种试商方法正确地计算用两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学习让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来试商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投影卡片、图画157\n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你们知道怎样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吗?今天我们来看看农作物是怎样进行灌溉的。(出示情景图)仔细观察,你能看到什么信息?根据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二、合作探索出示问题:平均每公顷玉米施肥多少吨?怎样列式?板书算式:372÷62你能直接说出它的答案吗?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怎样列竖式?板书:62)372你能接着往下写吗?自己试着做一做,做完之后同位讨论一下,你是怎样做的?谁来说一说你的做题过程?板书:662)3723720你是怎样确定要商6的?(学生可能会说出把62看作是60)明确:我们可以把62看作是60,这样方便我们确定商几。如果是372÷60,我们要商多少?在哪一位上商?(学生应该能说出在个位上商6)我们来算算看,6×62=372,所以372÷62=6。你为什么要这样想?除数有什么特点?与我们昨天学过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有什么不同?说出在个位上商6)我们来算算看,6×62=372,所以372÷62=6。你为什么要这样想?除数有什么特点?与我们昨天学过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有什么不同?明确:用四舍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是一个整十的数。这个方法怎么样?好不好?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笔算试商的方法。验算一下看一看商的对不对。你是用什么方法验算的?明确:可以用乘法来验算。三、自主练习1.计算92÷2372÷12345÷23864÷32656÷41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你是怎样试商的?2.()里最大能填几?30×()<8740×()<9060×()<13542×()<883.火眼金睛辨对错60740930562)54643)37631)2324343872000004.算一算,你能发现什么?160÷32405÷81192÷245.走进生活王大爷有3个种植草莓的大棚,平均每个大棚收草莓264千克。(1)如果每箱装12千克,一个大棚收获的草莓可装多少箱?3个大棚收获的草莓共可装多少箱?(2)每千克草莓卖7元,王大爷今年的草莓共收入多少元?四、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怎样试商?157\n练习设计教学反思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157\n课题除数是两位数的估算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能够用这种试商方法正确地计算用两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学习让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来试商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投影卡片、图画157\n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昨天我们提过的问题,你还记得吗?回顾情景图,你能根据信息提出哪些问题?喷灌平均每公顷用水多少吨?怎样列式?板书算式:850÷17你能不能计算呢?在练习本上做一下。做完之后讨论,你是怎样做的?二、合作探索(一)1.一位同学板书。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2040205017)85017)850688517002.说一说你的理由?为什么要把17看作是20?与昨天相比较,两个例题在做法上有什么不同?(通过五入法,把17看作是20)3.为什么你在做题的时候上改成了5?明确:这是一个调商的过程。商小了我们要进行调商。(二)1.72÷18在练习本上做一做。你是怎样做的?怎样确定商?2.你首先确定的商是怎样的?明确:商小了或者大了都要调商?3.怎样区分试商与调商?850÷17把17看作是20,是()过程,商4小了改商5,使()过程。三、自主练习1.171÷57266÷38368÷16学生板书。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2.火眼金睛辨对错79568)54643)37639)232476387195708937说出错误理由,并改正。3.判断商是几位数162÷39568÷47196÷2380÷18762÷29你是如何判断的?明确: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一位数或者是两位数。4.有趣的信息一个人18分钟可吸入108升空气,平均每分钟吸入()分钟。人在婴儿时期,一天需摄入肉类30克,谷类150克,谷类是肉类的()倍。四、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说一说怎样求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157\n练习设计教学反思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课题除数是两位数的估算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能够用这种试商方法正确地计算用两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除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学习让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来试商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投影卡片、图画157\n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滴灌平均每公顷用水多少吨?怎样列式?二、合作探索(一)板书:323÷17你能计算吗?做在练习本上。请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在做题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201917)323除数17接近20,把17看作20171531530(二)通过这几天的学习,你能说一说怎样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吗?同位互相总结一下。总结明确:做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数不是整十数时,把除数看作是一个整十的数来试商,如果商小了或者大了就要调商,余数不能比除数大。(三)通过我们对农作物灌溉知识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滴灌与灌溉相比较你有什么发现?三、自主练习1.你能计算598÷18吗?要怎样算?2.()里最大能填几?28×()<13497×()<57886×()<7793.计算下列算式。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171÷57266÷38368÷16140÷284.走进生活。三、四年级同学野营,三年级有134人,四年级118人。每18人需要一口锅,每12人住一个帐篷。一口锅,每12人住一个帐篷。(1)需要准备几口锅?(2)三、四年级各需要多少顶帐篷?四、总结怎样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练习设计157\n教学反思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课题商的变化规律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并能应用这一规律,用简便方法计算被除数、除数未尾有零的除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并能根据新知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157\n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图片投影157\n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旧知1.口算60÷1012÷288÷81200÷2004200÷7002.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6公顷,5小时耕地多少公顷?8小时呢?3.25的100倍是多少?2500缩小100倍是多少?二、合作探索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同学们前面我们知道农民伯伯耕种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他们收割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同学们我们一起看看联合收割机的工作情况吧,谁能说说看了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根据你的发现,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联合收割机的工作效率分别是多少?)2.合作探索你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小组交流后请在课本中每栏内填上联合收割机的工作效率。师:观察表格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我发现了联合收割机的工作效率一样,还发现时间越长,收割的吨数就越多,时间越短,收割的吨数越少)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选两组数据进行比较,你会发现什么?(我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商不变的,我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商还是不变.)这是一个规律吗?我们可以怎样去验证?(再举例子试一试)下面就采用同学们说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再举例进行验证.学生小组活动,并进行交流.通过同学们举证验证,我们发现确实是一个规律.你们还有其他的意见吗?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0或初以0行不行?学生讨论一下.我们发现这个规律,怎样用一句话说明白?明确: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3.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商不变的性质,让学生读一读.4.我们能不能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来做:4500÷300,你能很快说出得数吗?你的根据是什么?三、自主练习1.找规律填表2.先算出每一组题中的第1题的商,然后很快写出下面两题的商,72÷936÷380÷4720÷90360÷30800÷407200÷9003600÷3008000÷4003.计算:480÷20960÷30先用一般方法计算,看一看有没有简便算法,怎样计算简便?四、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学了这个内容有什么好处?157\n练习设计教学反思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课题商的变化规律157\n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并能应用这一规律,用简便方法计算被除数、除数未尾有零的除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掌握商不变的规律,并能根据新知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图片投影157\n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旧知1.口算:2800÷4003600÷3005400÷9009000÷9002.想一想,算一算45÷388÷865÷5450÷30880÷80650÷504500÷3008800÷8006500÷5003.指名说一说除法商不变的规律?二、探索新知1.我们运用商不变的规律做题可以简便,你能做200÷25等于多少吗?让学生讨论怎样做简便?通过讨论指名回答师指导纠正(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4,200乘4得800,25乘4得100,800除以100等于8?),为什么要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4?2.练习300÷25700÷25500÷25600÷25学生计算后说说为什么这样做?你是怎样想的?3.根据864÷24=36,,你能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结果吗?432÷12864÷12432÷24216÷6864÷48216÷24108÷3864÷96108÷24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回答4.通过刚才的练习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回答后师小结.三、自主练习,1.两数相乘,如果一个因数扩大2倍,要使积不变,另一个因数应怎样变化?2.两数相除,被除数扩大5倍,要使商不变,除数应怎样?3.看谁口算得又队又快4800÷80032000÷40022×300700×407700÷700180÷206300÷90240×54.巧算111÷3222÷6333÷9444÷12你有什么发现?你能接着写下去吗?5.凤凰山距离青山溶洞240千米,大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80千米.两车同时从凤凰山开往青山溶洞,小轿车比大客车提前几小时到达?6.练习86页6题,让学生自己完成,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老师给以指导纠正。四、课堂总结你学会了什么?你能说一说商不变的规律吗?157\n练习设计教学反思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课题回顾整理教学目标通过对本单元的整理与复习,使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有一个系统、整体的把握。引导学生根据课本的资料提出问题,列式解答,在解答过程中,对列式的根据、计算的策略、笔算的方法等进行讨论,使所学知识得到深化。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通过复习以及题目练习,将整个单元的内容串联起来,巩固掌握所学内容,并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图片投影157\n教学过程设计一、回顾本单元学习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可以从商的位数来分,可以从计算方法来分。要判断商是几位数你的根据是什么?指名回答后,师总结: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整百整十除以整十数的口算,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估算;商不变的性质;因数和倍数。特别是在计算时,我们要灵活运用试商的方法并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二、练习1.口算360÷40390÷30800÷2090÷63420÷2460+90720÷4043×2040÷413×5540÷9087÷32.笔算:336÷84720÷16912÷24602÷143.估算353÷69447÷45238÷42796÷184.□里最大能填几?(1)商是一位数:□04÷327□6÷75(2)商是两位数:□21÷82 3□9÷34三、出示资料:椐记载,世界上最高的人是一个美国人,身高是272厘米;最矮的人是一个印度人,身高仅为57厘米。让学生根据资料提出问题,(世界上最高的人身高大约是最矮的人的几倍?)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式计算。(272÷57)为什么用除法计算?(这是求272里面有几个57,所以用除法计算)计算结果是多少我们可以估算也可以笔算,估算是多少呢?(估算大约是4倍多)找一名同学到板前笔算其他同学用练习本计算。计算出结果了,你想知道是否正确应怎样做?(应该用乘法验算)通过刚才的计算你知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应该如何计算,要注意什么?让学生回答,回答不完整老师纠正。四、综合练习1.口算15×543×425×830×4065×3 450×2750÷5700÷10 0×760390÷30780÷3100÷502.火眼金睛辨对错2110136)76330)30045)45472304543043.同学们为希望小学捐书。(1)每小组4人,每人5本,48个小组一共捐多少本书?(2)48个小组一共捐了960本,平均每个小组捐多少本?4.根据156÷12=13,你能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结果吗?312÷24=156÷6=312÷12=78÷6=156÷12=312÷6=52÷4=156÷24=78÷12=根据上面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5.找出下面每行的排列规律,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1)481632()()(2)24381279()()(3)25112347()()(4)824123618()()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内容?157\n练习设计教学反思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157\n课题除数两位数的除法综合练习教学目标回忆本单元内容。加强计算的计算过程的练习,在此基础上进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练习中掌握本单元内容。使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有一个系统、整体的把握.使所学知识得到深化。通过“综合练习”针对有层次的练习,使学生达到加深巩固的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通过复习以及题目练习,将整个单元的内容串联起来,巩固掌握所学内容,并能灵活运用。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图片投影教学过程设计一、回顾旧知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用表格或者知识树的形势把重点内容总结一下。 整理本单元内容。 除数一位数的口算、口算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 除数是两位数估算 商不变的性质 因数倍数本节课就来复习一下这些内容。二、自主练习1.口算43×20360÷40390÷30460+90540÷9013×587÷390-632.计算下列各题640÷58375÷15548÷27620÷36792÷713.()里能填几?(1)商是一位数:()04÷327()6÷75(2)商是两位数:()21÷82157\n3()9÷344.工艺美术车间10天生产了300件挂毯。(1)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件?(2)照这样计算,把下表天完整。(3)现在要生产450件挂毯,如果平均每天生产多生产20件,几天能完成任务?根据那个数量关系式来解决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5.一只猫头鹰,1年约能消灭480只老鼠。一只杜鹃,1天约能吃松毛虫150条。一只燕子,1年约能吃害虫50万只。一支雨燕,1天约能灭蚊子、苍鹰、蚜虫600只。(1)一只猫头鹰平均每个月约能消灭多少只老鼠?(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解决第一个问题,你要用什么知识解决?提出问题,要与所学知识相符合。学会会替问题。6.1947年、1958年、1969年和1980年分别是太阳黑子活跃期。(1)太阳黑子每隔多少年出现一次活跃期?明确:三个间隔期都要求,在比较,确定间隔期是多少。(2)今年是太阳黑子活跃期吗?下一次太阳黑子活跃期会在那一年?7.填表157\n数量关系式:速度=路程÷时间8.每立方米空气中,在干燥无树的地方,含病菌400万个;而在林荫道上,却只含病菌58万个;森林只含病菌50—60个。林荫道上,却只含病菌58万个;森林只含病菌50—60个。(1)每立方米空气中,干燥无树的地方所含病菌大约是林荫道的多少倍?(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通过数据你能看出什么问题?二、总结怎样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练习设计教学反思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课题除数两位数的除法综合练习教学目标回忆本单元内容。加强计算的计算过程的练习,在此基础上进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练习中掌握本单元内容。使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有一个系统、整体的把握.使所学知识得到深化。通过“综合练习”针对有层次的练习,使学生达到加深巩固的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通过复习以及题目练习,将整个单元的内容串联起来,巩固掌握所学内容,并能灵活运用。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157\n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图片投影教学过程设计一、自主练习:1.计算下列各题640÷58375÷15548÷27620÷36792÷712.填空(1)除法计算中,每次出的余数必须比()小。(2)150÷29≈()(3)672÷62≈()(4)两个数相除,商是8,余数是16,这个除法算式的除数最小是()(5)一个数用6去除,商是28,余数是5,这个数是()3.()里最大能填几?28×()<19057×()<65066×()<34545×()<28070×()<45730×()<5254.山东金乡1989年种植面积为107平方千米,2002年增加到341平方千米。一头普通大蒜大约重31克,金乡产出最大一头大蒜重620克。(1)大蒜种植面积平均每年增加多少平方千米?(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5.台风据我们还有720千米,正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向我市袭来。如果现在是21点。台风大约什么时候在我市登陆?6.中国明朝印刷的纸币是最大的纸币,长约34厘米,宽约22厘米。(1)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厘米?(2)一张普通10元人民币长约14厘米,宽约22厘米。一张明朝纸币是10元人民币的几倍?7.重阳登山大赛,长达845米的山路中,每隔65米设置一个服务站(起点和终点不设)。共设多少个服务站?8.填表。157\n(1)将表格填完整。(2)王帅家到学校的路程是900米,学校8点上课,他最迟要几时几分从家里出发?9.再()里添上合适的数()()0÷40<8120÷()0>3420÷()0>6()()0÷3<70()()()÷40=6……28500÷()()=7……10二、总结对本单元知识你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练习设计教学反思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课题除数两位数的除法综合练习教学目标回忆本单元内容。加强计算的计算过程的练习,在此基础上进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练习中掌握本单元内容。使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有一个系统、整体的把握.使所学知识得到深化。通过“综合练习”针对有层次的练习,使学生达到加深巩固的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通过复习以及题目练习,将整个单元的内容串联起来,巩固掌握所学内容,并能灵活运用。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157\n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图片投影教学过程设计一、自主练习:1.直接写得数7×80850÷10630÷21540÷30125÷2540×20900÷66×12840÷40400÷25160÷20120÷2015×20450÷970×402×452.填空(1)()÷25=30……2;450÷()=30(2)已知3())367,要是商是是两位数,()中最大应该填();要是商是一位数,()中最小的应填(),最大天()(3)下列各题的商的最高位在什么位上90÷30130÷20696÷61720÷74(4)513÷42的商是()位数,上的最高位市()位,计算时可把42看作是()来试商。3.用竖式计算870÷15607÷48720÷24432÷24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怎样去试商?4.列式计算(1)一个数的56倍是560,求这个数(2)70除490的多少?(3)400的25倍是多少?(4)甲数是644,乙数是28,甲数是乙数的多少倍?5.商店三月份卖出儿童玩具372件,三月份平均每天卖出多少件?要先明确三月份的天数,再求每天卖出的数量。6.学校组织同学们去郊游,师生共540人,至少要租多少辆车?限乘36人。7.柳树104棵,铁树13棵。柳树是铁树的多少倍?8.下面是四年级一班小组制作标本的情况,请把表格填完整。157\n(1)一组平均每人制作的件数是二组的几倍?(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二、总结你能说一说商的变化规律吗?练习设计教学反思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课题除数两位数的除法综合练习教学目标回忆本单元内容。加强计算的计算过程的练习,在此基础上进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练习中掌握本单元内容。使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有一个系统、整体的把握.使所学知识得到深化。通过“综合练习”针对有层次的练习,使学生达到加深巩固的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通过复习以及题目练习,将整个单元的内容串联起来,巩固掌握所学内容,并能灵活运用。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157\n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图片投影157\n教学过程设计一、自主练习:1.直接写得数:60×8096÷6840÷40550÷50900÷90200×4250÷5015×525×4560÷4400÷20180÷90360÷2015×40450÷9077×102.填空(1)239÷45=(239×)÷(45×5)(2)800÷25=(800×)÷(25×4)(3)36的因数有:,36的倍数中最小的是。(4)填表根据三者关系填空。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3.判断(1)352÷69的商是两位数(2)相等的两个两位数相除,商是1。(3)245÷24=1……5(4)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5)被除数末尾有0,商的末尾也一定有0。(6)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是27,除数最小是28。4.()里最大能填几?20×()<8760×()<20034×()<21053×()<26189×()<36047×()<6505.一座电视塔高360米,一座楼房高40米,这座电视塔的高度是楼房的几倍?6.村里载了513棵杨树,还载了95棵柳树。平均每人载了19棵。需要多少人?应先求出共载了多少棵树,再求需要多少人。7.动物运动会。小熊5分钟跑了200米,小兔4分钟跑了1200米,小羊3分钟跑了350米。谁跑得快?所花时间不同,要比较速度才可以知道谁的速度快。路程÷时间=速度8.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少年宫所用的时间与行走的路程的纪录。(1)小明每分钟走()米(根据第一栏就可以求出速度)(2)小明家到少年宫的路程是1400米,少年宫9点开始活动,那么它最迟要几时几分从家里出发?(路程÷速度=时间)9.一个家禽养殖专业户,今年收入如下:那种家禽平均每只的收入高?总价÷数量=单价10.体育老师带400元去买体育用品。羽毛球拍:25元/副足球:35元/个运动鞋:85元/双乒乓球拍:24元/副跳绳:10元/条羽毛球:5元/个(1)可以卖多少跟跳绳?(2)最多可以买几个足球?还剩多少远?(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二、总结本单元你学到了什么?157\n练习设计教学反思第六单元教学计划教材简析●教材内容、地位、联系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计算和对速度、时间、路程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用车数量日益增多,大部分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车辆行驶速度、行驶时间所行路程的生活经验。教材在此基础上建构“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的模型,并应用这个模型引入解决相遇问题。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实例,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以及数量关系。2.运用模拟演示和画线段图等方法理解数量关系,初步构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生活经验。4.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用画线段图的策略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构建其数学模型。●教学难点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特征,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和“路程+路程=总路程”157\n课时安排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2课时我学会了吗?1课时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课题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使学生学会速度单位的写法。经历用“速度×时间=路程”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2.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掌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课件157\n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导入1.同学们今天早上是怎么来的?大约走了多长时间?走得快还是慢?你家离学校有多远?学生说一说)2.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与我们走路类似的问题,我们数学上把它叫做行程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一下好吗?二、探究新知1.教学速度的概念,学会速度的写法,(出示课件)1)张宸歌家距离学校400米,她每分钟走50米,8分钟,就可以到达学校。2)老师所乘客车每小时行40千米,走了1小时到达了我们学校,大约行驶了40千米。3)神洲七号飞船在太空中每秒飞行8千米,40秒可以飞行320千米。(展示后引导学生总结出:速度、时间、路程并学会用统一的符号表示速度。然后练习一下)4)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每225米/分。5)火车的速度是160千米/时6)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投影展示)2.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课件展示问题)李老师开车的速度是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1)根据信息,独立计算,然后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可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帮助思考)80×2=160(千米)2)引导学生根据算式写出关系式,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3.用关系式解决问题1)展示课本情境图,提出问题。2)学生分组解决问题。3)展示汇报:(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想的,进一步强化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4)改变其中一题,求时间或速度A摩托车8分钟行驶7200米,平均每分钟行驶多少米?B从车站到物流中心的距离是7200米,摩托车平均每分钟行驶900米,需要几分钟才能到达?(分组解决,展示汇报。引导学生根据算式写出关系式,找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1)每位学生写出关系式2)全班交流,展示自己的关系式3)汇报结果小组派代表汇报板书4.小结: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三、方法应用1.李老师备课需要打字,一个教案大约1000字,李老师每分钟大约打50个字。李老师约多长时间可以打完?1.先说说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再填写下表。交通工具路程(千米)时间(时)速度(千米/时)自行车302摩托车15050轿车785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课后作业:观察你生活周围,根据实际情况编一道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关系式解决的题目。157\n练习设计教学反思157\n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课题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以及数量关系。2.运用模拟演示和画线段图等方法理解数量关系,初步构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生活经验。4.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运用模拟演示和画线段图等方法理解数量关系,初步构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解决相关相遇问题。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图片投影157\n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能说一下?(学生口答,师视情况点评)2.展示课本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东城到西城的路程多少?二、合作探究1.分组合作,列式计算,解决问题(学生分组,合作完成)2.说做法,理思路,构建模型(视学生回答情况引导画图解决。师课件演示)3.总结提高,形成模型先求每辆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再求………64×4+75×4=260+300=560(千米)答:东西两城相距560千米。先求每辆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再求………(65+75)×4=140×4=560(千米)答:东西两城相距560千米。(1)大货车行驶的路程+小货车行驶的路程=总路程(2)速度和×时间=总路程即:分路程和=总路程速度和×时间=总路程三、拓展应用1.两列火车分别从东、西两地同时相对开出,5小时后相遇。甲车的速度是110千米/时,乙车的速度是100千米/时。求东、西两地间的路程。先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再解答)2.甲、乙两个工程队从同一地点分别向东、西两个方向铺设管道。甲队每天铺设管道140米,乙队每天铺设管道150米。5天后,两个工程队一共铺设管道多少米?(先画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再解答)3.课本P83第6(2)。4.两人同时打印一份稿件,甲的打字速度是80字/分,乙得得打字速度是65字/分。甲1小时比乙多录入多少个字?(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汇报展示,师生点评)四、总结提高想一想,解决的这4个问题与上面那些问题有着怎样的联系?(引导学生总结: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都与相遇问题基本一致。即:分路程和=总路程,速度和×时间=总路程)五、课后作业:课本P82页第3、4题。157\n教学反思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课题我学会了吗?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以及数量关系。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生活经验。3.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相关行程问题。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图片投影157\n教学过程设计一、相关知识回顾1.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能说一下?(学生口答,师视情况点评。重点两方面:三者间的基本数量关系、变式:分路程和=总路程,速度和×时间=总路程)2.本节我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相关问题。二、分组合作,解决问题1.分组解决课本第84页相关问题。2.分组解决配套练习40页相关内容。3.汇报点评(部分题目视学生完成情况版演点评)三、总结提高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何收获?(小组内交流一下后,点名回答)四、课后作业:配套练习未完成的课后完成。练习设计教学反思第七单元教学计划教材简析●教材内容、地位、联系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单位×数量=总价”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2、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能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解决实际问题。3.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理解并掌握不带括号的散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4.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157\n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带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5、使同学们体会到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6.准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7.能运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能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解决实际问题课时安排《混合运算》2课时《不带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练习》1课时《带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1课时《带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1课时《带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练习》1课时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课题《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单位×数量=总价”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2、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掌握“单位×数量=总价”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157\n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图片投影157\n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呈现信息星期六,四(一)中队的队员们要去做小小志愿者(出示P85主题图),仔细观察,从图中你都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二、梳理信息,提出问题1、梳理信息生:我知道了他们要买10个文具盒,40本笔记本和30支钢笔送给福利院的小朋友。还知道,文具盒每个29元,一个笔记本5元,一支钢笔8元。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表述得也很清楚。学数学不仅仅要能发现问题、整理信息,也要根据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又能提出哪些上学问题呢?2、提出问题生1:买10个文具盒需要多少钱?生2:还可以问,卖40本笔记本和30支钢笔一共需要多少钱?生3:买40本笔记本多少钱?生4:卖30支钢笔多少钱?生5:根据信息,我提出的问题是:“买这些礼物一共需要多少钱?”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探究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师:我们先来解决“买10个文具盒需要花多少钱”这个问题。(1)独立试做,初步感知师:不要急于回答,请将算式写在练习本上。想一想,算式的每一部分表示的意义是什么?生谈想法。生1:29×10=290(元)。29是一个文具盒的价钱,要买10个,就是10个29元,用乘法计算,所以就是29×10=290(元)。师:听懂他的想法了吗?谁再起来说一说?生2:因为一个文具盒师29元,29元就是它的单价,他们一共要买10个,就是10个29元,算式就是29×10=290(元)(2)再次试做,对比发现师:买40本笔记本又得花多少钱呢?再做做试试。学生做题。师: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3)合作交流,梳理建构师:刚才我们是用每个文具盒的价钱,也就是文具盒的“单价”,乘要买的个数,得出了总价钱。(提示)每个文具盒的价钱×买的个数=总价钱在日常生活中,像每个文具盒的价钱、每本笔记本的价钱......一般叫作“单价”(板书:单价),而要买的个数就叫作......生1:个数。生2:数量。因为文具盒是论个,但本子论本,所以不能叫个数,而应该是数量。师:对于她说的理由,你认为怎么样?师:是啊!正因为如此,我们再平常生活中,一般把个数、本数、支数,还有......都可以概括为一个词,就叫作数量。(板书:数量)用单价乘数量,所得的结果就是总价。(板书:总价)(4)活学活用,巩固理解“单价×数量=总价”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量关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用到。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自主练习1),先自己在心里说一说,哪位同学说给大家听一听?生:......师:如果要买3瓶可乐,应该怎样列式?根据的数量关系是什么?生:2×3=6(元),根据的数量关系是“单价×数量=总价”。师:橙汁、桃汁和梨汁呢?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生组内说,老师先后参与到两个小组里。)2、探究混合运算师:通过刚才的试做,我们知道了“单价×数量=总价”,那么,要求“买40本笔记本和30支钢笔一共需要花多少钱”,你打算怎么做?1、独立试做。师:在练习本上自己做做试试。学生试做,老师巡视,并让两名学生发哦黑板上板演。2、合作交流。师: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说一说他是怎么想的?生1:请大家看黑板。因为要求“买40本笔记本和30支钢笔一共需要花多少钱”,我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先求出40本笔记本的总价,再求出钢笔的总价,最后把两个总价相加就是一共要花的钱了。师:这是一种做法。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的做法,谁来说一说?生2:我也是根据“单价×适量=总价”先求出一种的总价,再求出另一种的总价,再加起来就是一共要花的钱。师:“5×40”和“8×30”各求的是什么?生:笔记本的总价,钢笔的总价......(师板书)四、课堂小结生谈收获。157\n练习设计教学反思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课题《混合运算》教学目标能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能够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图片投影157\n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导入,引导构建师:对于上节课我们解决的买40本笔记本和30支钢笔一体,我们想到分析计算和列综合算式这两种方法。而除了昨天我们学习的“单价×数量=总价”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外,混合运算也是我们要学习的重要内容。(板书:混合运算)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对于它的运算顺序,你又有什么发现呢?生1:和我们前面所学的乘加、乘减,还有除减的算式一样,也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师:是的,像这种前后是乘法或除法,中间是加法或减法模样的算式,还有一个好玩的名字,叫作扁担乘或扁担除,计算时,我们可以在一步计算当中直接求出结果。如计算“5×40+8×30”时,我们就可以先求出“5×40”和“8×30”的积,然后再相加。生2:老师,我还有种做法。师:好,你来说。生2:我也是列的综合算式,算式是8×30+5×40,答案也是440元。师:你说的慢一点,我把你的算式记下来。(师板书)师:恩,他这样做行吗?说说你的看法。生3:可以这样做。他们的做法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先球了30支钢笔的总价,然后再求40本笔记本的总价,他们两个先算谁,结果都是一样。师:听明白了吗?对于一道算式当中既有乘除又有加减法的,我们要先算...再算...生答乘除,加减。三、回归情境,拓展应用1、完成基本练习。师:做两道小题,试一试?(出示教材当中的“你会计算下面各题吗?”)生做题,师巡视。生展示: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所以先算11×7和15×4的积,答案是17,大家同意吗?生同意。师:不仅结果对了,而且书写也还是那么工整,看!这等于号上下对的多齐,你的呢?1、变式练习。师:自己错了要看得出来,别人做的题,能不能检查一下呢?(屏幕出示自主练习5)师:呵,这么快就发现问题了!好,我们先看第1题。生1:他是先算了240-40了,应该先算除,再算乘,最后才能算减法。(课件当中以1、2、3标出运算顺序)师:第2个。生2:也是错了。在这道题,应该先算560÷7,然后算乘法,但他先算了7×8,所以错了。师:你看,我们不是一直在说“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吗?你看,他不就先算了乘,又算得除吗?(课件当中以1、2、3标出运算顺序)生3:哎呀!不是!“先算乘除”并不是说要先算乘法再算除法,而是说当一个式子里,有乘法、有除法,还有加法、有减法时,要从左往右算,要先想乘法或者是除法,然后算加法或者是减法。师:原来是这样啊!你们听明白了?最后一道题呢?生4:对了!(课件当中以1、2、3标出运算顺序)1、巩固练习。(1)自主练习第3题。(2)自主练习第4题。(3)解决问题。四、回顾总结,体验愉悦生谈收获。157\n练习设计教学反思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课题《不带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练习》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不带括号的散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2.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用三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157\n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图片投影157\n教学过程设计一、(基础题)填一填。1、计算850+260×5÷13时,应先算()法,再算()法,最后算()法。2、26与4的积,再加上125与25的商,列式为(),结果等于()。3、90+56÷2×3的最后一步算()。二、(重点题)计算下面各题。500÷25+96÷2425×30+48×52420+78÷13×54140-20×5+25三、(辨析题)下面运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640-400÷5×8=640-400÷40=640-10=630()820-120×5+48=700×5+48=3500+48=3548()四、(创新题)把下面的算式合并为一个综合算式。1、90×3=270300÷5=60270+60=330综合算式:()2、48÷6=88×64=512960-512=448综合算式:()五、(生活应用题)为了保护地球,四年级部分同学参加了植树活动,一班28人,共植树308棵,二班39人,共植树351棵,二班比一班平均每人少植树多少棵?六、(难点题)张阿姨要买3副羽毛球拍和1副乒乓球拍,已知每副羽毛球拍的价格是乒乓球拍的3倍,买羽毛球拍比买乒乓球拍多花多少钱?157\n练习设计教学反思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课题《带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带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2、使同学们体会到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掌握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图片投影157\n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情境图,生找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1、200元钱买1箱牛奶和20包饼干,还剩多少钱?2、80元钱可以买几包巧克力?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一)200元钱买1箱牛奶和20包饼干,还剩多少钱?1、理解题意从情境图中可知,每箱牛奶的单价是58元,每包饼干的单价是4元,要求还剩多少元,应该先求买1箱牛奶和20包饼干一共要花的钱数,再用200元减去一共要花的钱数,就能求出还剩的钱数。2、分析解答(1)分步计算(一)先算出20包饼干的钱数:4×20=80(元)再算出1箱牛奶和20包饼干一共要花的钱数:58+80=138(元)最后算出还剩的钱数:200-138=62(元)(2)分步计算(二)先算出1箱牛奶和20包饼干一共要花的钱数:58+4×20=58+80=138(元)再算出还剩的钱数:200-138=62(元)(3)列综合算式200-(58+4×20)→先计算小括号里的乘法算式=200-(58+80)→再计算小括号里的加法=200-138→最后计算小括号外面的减法=62(元)因为是用200元减去1箱牛奶和4包饼干所花的钱的和,就必须使用小括号把1箱牛奶和4包饼干的和括起来,这样计算就可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3、解决问题200-(58+4×20)=200-(58+80)=200-138=62(元)三、巩固练习1、你会计算下面各题吗?25×(44+288÷16)270÷(15×30÷90)25×(44+288÷16)→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除法=25×(44+18)→再计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25×62→最后计算小括号外面的乘法=1550270÷(15×30÷90)→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乘法=270÷(450÷90)→再计算小括号里面的除法=270÷5→最后计算小括号外面的除法=542、生自主练习46×(32+770÷35)360÷(20×48÷16)四、课堂小结生谈收获。157\n练习设计教学反思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课题《带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157\n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带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准确地进行计算。2、使同学们体会到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掌握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图片投影157\n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节课提出的问题:80元可以买几包巧克力?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理解题意分析1:要求80元买几包巧克力,需要先求出巧克力的单价,巧克力的单价是面包与蛋黄派单价和的2倍,已知面包单价是8元/包,蛋黄派的单价是12元/包,因此巧克力的单价是8元/包与12元/包的和的2倍,列式为(8+12)×2,再求80元里面有几个巧克力的单价,就可以买几包巧克力。分析2:如果列综合算式,要求面包和蛋黄派的单价和,要用小括号括起来,要想算出巧克力的数量,就需要把巧克力的单价括起来,然后用80元去除以巧克力的单价,就可以得到需要买的包数。列式为:80÷[(8+12)×2]2、分析解答(1)分步计算:先算出巧克力的单价:(8+12)×2=20×2=40(元)再算出要买的巧克力的包数:80÷40=2(包)(2)列综合算式:80÷[(8+12)×2]→先算出小括号里面的加法=80÷[20×2]→再算出中括号里面的乘法=80÷40→最后算出中括号外面的除法=2(包)3、解决问题80÷[(8+12)×2]=80÷[20×2]=80÷40=2(包)答:80元可以买2包巧克力。三、巩固练习,能力提升1、你会计算下面各题吗?52×[288÷(130-106)]350÷[7×(45-40)]52×[288÷(130-106)]=52×[288÷24]=52×12=624350÷[7×(45-40)]=350÷[7×5]=350÷35=101、学校举行书法比赛,三年级共有128人参加,其中三(1)班参加比赛的有12人,三(2)班参加比赛的有20人,四年级参加比赛的人数是三(1)班与三(2)班人数和的2倍,三年级参加比赛的人数是四年级参加比赛人数的几倍?2、小红坐汽车去姥姥家,全程500千米,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80千米,已经行驶了4小时,如果余下的路程还要2小时行完,那么剩下的路程平均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四、课堂总结生谈收获。157\n练习设计教学反思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课题《带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练习》教学目标1、准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2、能运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准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图片投影157\n教学过程设计一、填一填。1、把下列数量关系补充完整。()×()=总价总价÷()=数量2、在计算(2000-36×47)÷44时,首先算()法,再算()法,最后算()法。3、180×450-420÷80,想要改变运算顺序,先算减法,必须使用括号,算式是()。4、张老师花40元买了8跟跳绳,每根跳绳()元,若要买20跟这样的跳绳,一共要花()元。5、把15×16=240,28-16=12,240÷12=20列成综合算式是()。6、5人4天编了80个筐,每人每天编了()个筐。二、火眼金睛辨对错。1、在算式240-80÷5×10中,要先算减法,最后算乘法。()2、算式中只有乘除法的,要先算乘法,再算除法。()3、300-(15+15×6)与(300-15+15)×6的结果相同。()4、买3瓶梨汁花了12元,那么买1瓶梨汁应花4元。()5、小明买了一副羽毛球拍和6个排球,一共花了368元,1副羽毛球拍68元,要求一个排球的价钱应该列式为368-68÷6.()三、根据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填写。种类单价数量总价《百科全书》6本126元《格林童话》12元/本18本《洛克王国》16元/本336元四、计算下列各题。15×40-364÷7868-(410-119)×221×[(230-182)÷4]五、数学与生活。1、学校食堂买俩大米970千克,吃了3天后,还剩下430千克,平均每天吃大米多少千克?2、服装厂用120米布可做成人服装24套,如果该做儿童服装,可做30套,每套成人服装比儿童服装多用布多少米?3、寿星爷爷每天晚饭后都要出去走一走,他先以每分钟70米的速度走了4分钟,又以60米的速度走了4分钟,寿星爷爷还要走多远才能走完1000米?4、苹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桃树共840棵,其中苹果树有20行,每行24棵,如果桃树有15行,平均每行桃树有多少棵?5、往一只空水壶里灌水,灌进3杯水后,连壶共重860克,灌进5杯水后,连壶共重1360克,求空水壶多重?每杯水多少克?157\n练习设计教学反思第八单元教学计划教材简析●教材内容、地位、联系1.初步学会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整理数据。2.通过实际,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够根据统计结果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与同伴交流。3.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会填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5.掌握读图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6.经历困惑---创造---发现的知识生成过程,初步建立统计模型。培养实践能力,发展统计意识。●教学目标157\n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整理数据。2.通过实际,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够根据统计结果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与同伴交流。3.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会填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5.掌握读图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6.经历困惑---创造---发现的知识生成过程,初步建立统计模型。培养实践能力,发展统计意识。●教学重点填制条形统计图,建立一格代表多个单位的统计模型。初步学会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统计表整理数据。●教学难点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建构。课时安排信息窗一条形统计图(一)1课时信息窗二条形统计图(二)1课时我学会了吗1课时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课题信息窗一条形统计图(一)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整理数据。2.通过实际,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够根据统计结果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与同伴交流。3.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57\n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初步学会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统计表整理数据。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小黑板图片投影157\n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授同学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要发校服了,如果让你来发,你认为应该做好哪些工作?课件出示:1.你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2.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二、探索新知(一)搜集整理数据你准备怎样获得数据?小组调查所穿校服的尺码。全班汇总:各小组长汇报,个人做好记录。(二)填写统计表1.根据数据整理的情况,完成统计表。2.交流:从这个统计表,你得到哪些信息?除了用统计表,你还能表示出这些数据吗?(三)认识条形统计图1.认识条形图的特点观察条形统计图,纵轴表示什么?横轴表示什么?2.完成统计图,展台展示。3.分析统计图:从统计图,你还能知道什么?条形统计图的优点:可以形象直观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三、拓展应用1.自主练习第一题2.自主练习第2题。3.自主练习第5题。四、课堂总结学习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157\n教学反思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课题信息窗二条形统计图(二)教学目标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会填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2.掌握读图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3.经历困惑---创造---发现的知识生成过程,初步建立统计模型。培养实践能力,发展统计意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填制条形统计图,建立一格代表多个单位的统计模型。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建构。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小黑板图片投影157\n教学过程设计、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同学们,昨天我们大家整理了我们班校服的尺码情况,完成一幅条形统计图。谁来说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整个四年级校服尺码情况,完成条形统计图。二、填制条形统计图,感知以一当二1.要想制作全年级的校服尺码情况统计图,应该先做什么工作?设想:全年级校服尺码情况。师课件出示全年级各班的校服尺码情况统计表。------年级-----班校服尺码情况统计表尺码合计135及以下140145150155160及以上特体人数2.根据几个班的校服尺码情况统计表,完成四年级校服尺码情况统计表。尺码合计135及以下140145150155160及以上特体人数3.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4.尝试完成条形图。明确横轴、纵轴各表示什么?一格表示一人行吗?5.看图回答问题。从图上,可以看出穿哪种尺码校服的人最多?哪种人最少?追问,如果格子不够,怎么办?6.小结:制作条形图时,有时因为表示的量的多少的直条的美观、方便,需要把一格表示成几个单位。在实际生活中,如果碰到更大的数据,我们可以用每格表示5或10,甚至是更大的数。也就是说一格可以代表多个单位,要根据数量选择合适的一格代表几个单位。三、练习巩固,感悟一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合适四、课堂小结你学会了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方法?有什么感想?教学反思157\n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课题我学会了吗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整理数据。2.通过实际,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够根据统计结果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与同伴交流。3.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会填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填制条形统计图,建立一格代表多个单位的统计模型。初步学会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统计表整理数据。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建构。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小黑板图片投影教学过程设计配套练习册习题开心自助餐习题157\n教学反思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课题智慧广场教学目标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2.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探究发现一条线上植树问题的规律,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灵活运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小黑板图片投影教学过程设计师: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生:植树节师:对,在植树节这一天光明小学组织开展了植树活动,一起来看一看。157\n(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师:请看屏幕,从图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师:“两端都栽”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课件展示什么是两端都种)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提出: (1)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2)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问题。【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植树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渗透环保教育。在发现问题环节利用课件形象解释什么是两端都栽,为后面的探究做好铺垫。】二、你说我讲 1.教学“两端都栽”。 师:需要几棵树苗?下面请同学采用简单又明了的方法,动手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图种一种,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学生操作、思考、教师巡视)师:有答案了吗?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劳动成果,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展示,教师随机评价。课件展示绘图及计算过程。师:其实在我们的手上也有类似问题,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展示)。师:用手指代表树,用两指间的空隙代表树间隔,我们会发现5棵树之间有4个间隔,结合上一题,两端都栽,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生:间隔数+1=棵数(板书)试一试:在一条全长180米的街道一旁安装路灯,(两端都要安装),每隔6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学生汇报157\n2.教学“一端不栽”师:刚才,我们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两端都栽”求棵数用间隔数+1;如果“一端不栽”棵数和间隔数又会有怎样的关系呢?先猜一猜,你认为需要几棵树苗?(生回答)师:我们的猜测对不对呢?验证一下。小组内交流。学生汇报研究过程。课件展示。师:用手怎么表示呢?课件展示。总结:一端不栽:间隔数=棵数(板书)3.教学“两端都不栽”师:如果两端都不栽,需要多少棵树苗呢?思考,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学生汇报。课件演示总结:两端都不栽:间隔数-1=棵数(板书)4.师: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在数学上都属于植树问题。(板书课题)师:植树问题中有哪些规律学生总结,课件展示两端都栽:间隔数+1=棵数一端不栽:间隔数=棵数间隔数-1=棵数【设计意图:猜测是一种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好方法。学生已经发现了“两端都栽”的规律,这时候老师提出如果一端不栽,棵数和间隔数又会有怎样的规律呢?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表达的欲望也很强烈。所以这时候让学生进行猜测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验证证明绝大多数同学的猜测是正确的,这样学生的研究成果被认可使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也更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三、自主练习157\n师: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生活中很多类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下面的问题你能解决吗?1.把一根木头锯成5段,每锯段一次需要6分钟,锯完这根木头一共需要多少分钟?(先画出示意图,再列式解答)2.为了保护一棵古树,园林处要为它做一个30米长的圆形防护栏。如果每隔两米打一个桩,一共需要打多少个桩?3.在长50米的桥上安装路灯,两端都装,每5米装一盏灯,你知道桥的两边各装了多少盏灯吗? 【设计意图:通过应用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的新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回顾反思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哪个环节最积极?)学生回答。(课件将绿苹果变成红苹果)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都问什么问题了?)学生回答。(课件将“会问”绿苹果变成红苹果)……师: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课件将红苹果装入果篮) 【设计意图:以具体的问题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几个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157\n教学反思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课题《智慧广场——植树问题》求全长教学目标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2.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探究发现一条线上植树问题的规律,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灵活运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教学准备学习纸,直尺。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两端都栽:间隔数+1=棵数;一端不栽:间隔数=棵数;两端都不栽:间隔数-1=棵数157\n设计学校门前有一条长50米的小路,计划在小路一旁植树,每5米栽一棵树。如果两端都栽,需要多少棵树苗?二:展示题目:1.在学校对面有一条小路,从起点到终点一共有11棵树,每两棵树之间相距5米。这条小路长多少米?分析:师:这条小路有多长?下面请同学采用简单又明了的方法,结合我们已经学过的植树问题,动手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图数一数,算一算这条小路有多长?(学生操作、思考、教师巡视)师:有答案了吗?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劳动成果,你是怎样想的?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做图演示。我们会发现11棵树之间有10个间隔,结合我们以前学的,两端都栽,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生:间隔数+1=棵数即间隔数=棵树-1由此可以得出:全长=间隔数×两棵树相距的米数=(棵树-1)×两棵树相距的米数。师总结:在知道棵树和两棵树间距时,求路的全长,主要是根据我们以前学的植树问题,得出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进而求出间隔数,有多少个间隔就有多少个间距(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也就得出全长是多少,即全长=间隔数×两棵树相距的米数.2.在学校对面有一条小路,就起点不栽,一直到终点一共有10棵树,每两棵树之间相距5米。这条小路长多少米?同理我们可以得出:一端不栽:全长=间隔数×两棵树相距的米=棵树×两棵树相距的米数。3.在学校对面有一条小路,两个端点不栽一共有10棵树,每两棵树之间相距5米。这条小路长多少米?两端都不栽:全长=间隔数×两棵树相距的米=(棵树+1)×两棵树相距的米数.三.自主练习师: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生活中很多类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下面的问题你能解决吗?(1)在一条道路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15米竖一根电线杆,共用了电线杆86根,这条道路全长多少米?(2)157\n公园小路一侧有一排椅子,从起点到终点一共有50把椅子,每两把椅子之间相距8米。这条小路长多少米?(1)在一段公路的一边每隔20米竖一个广告牌,广告牌长1米,这条公路从头到尾共竖了40个广告牌。求这段公路长多少米?四.回顾反思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同学们整理总结。教学反思第九单元教学计划起讫时间使用课时累计使用课时教材简析●教材内容、地位、联系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五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五。《我多想去看看》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用诗歌的形式,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水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平平搭积木》从生活实际出发,采用诗歌的体裁,讲述平平用积木搭了四间房子,分别想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没有房子的人住,还要搭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自己去吧》是童话故事,语言富有童趣,故事内容激励学生自强自立。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157\n《一次比一次有进步》采用童话故事的形式,把这一道理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语文园地五》有五项练习,分别是复习同偏旁的字,读词语,比较形近字,读句说句读儿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2、教育学生树立自立的想法。●教学难点1、读好诗中的长句子。2、知道植物生长和雨水的关系1、认识68个生字,会写18个生字,认识偏旁“心”“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4、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5、懂得从小关心他人。6、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主的思想,能做的事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7、懂得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课时1备课教师授课时间月日课题智慧广场教学目标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2.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探究发现一条线上植树问题的规律,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灵活运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互动,交流探索。157\n教学准备小黑板图片投影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