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2-07-02
类型:doc
大小:85.00 KB
页数:7
下载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课件 > 人教版数学课件 > 四年级上册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吉埠镇中心小学黄小芳《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大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一单元的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整数读写教学的垠后一个阶段。通过这个单元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止确、迅速地读写多位数,为以后更好地学习密数四则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发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但是大数的概念相对于较小的数血言,要抽象的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多多少少会对数字究竟有多大产生疑问。我在课前让学生去收集万以上的数,目的旨在让学生在收集的时候体会一下。至于较为确切的感爱大数,教材针对这个问题在第4贝安排了阅读材料“你知道吗?”,并在后面设置了“一•亿有多大?”这个课题。通过这2个方而以及学生在生活中对■大数感觉的逐渐培养,对•大数概念的理解变得相对容易。而这部分教学主要的难题在另一方而。在读写大数的教学中,数中有零和数的末尾有零的大数的读写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为读写的时候,有时写看的0不读出来,有时又耍全部读出来,有时有写0要读,有些0不读;写数时,所有的0又都要写下来。写数往往会岀现少读、少写或多读、多写的情况。怎样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难点呢?教学中,我发现,教师可在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的基础上,让学生采取“先分级、再读写”的方法,就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先分级、后读写”,就是先将一个多位数从右往左,每4个连续数位分为一-级,(垠后一个数级不一定能满足4个数位),每个数级依次叫做个级、万级和亿级,然后从高位数级起,按级读,按级写。具体为:读数的吋候,先按从右往左,4个数为一级,划上分级线,然后从最窩位起,逐级依次往下读,每一•级的读法都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读完一级,就加上这一级的级名“亿或“万",每一级中0的读法都与个级中0的读法一样。“先分级,后读数”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止确地读出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多位数,减轻了记忆的负担。写数的时候,从左往右,依次圈出表示级数的“亿从万”,有时没有“亿”则只圈出“万”,相当于读数时的用竖线分级,然后,从高级到低级,读一级,写一级,一级一级往下读,除了最高一级有效数字前而的空位不用0补足四位外,其余数级里凡是有空位的地方,一律用0来补足四位。“先分级,后写数”能够使学生不多写或少写0。《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反思:一、比较好的几方面:1、备课时把握住了知识的前后联系。小学阶段対整数笔算乘法的最高要求是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开始,两位数乘两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关键。因为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两位数同是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如果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再恰当的利用知识的迁移,学生肯定会很快的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教学中成功创设了预习问题。在学生的预习过程中,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学习,对于问题,通过学习之间的讨论,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明显。3、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认真书写乘法竖式的习惯。(1)教学的板书做到以身作则;(2)要求明确,包括数学间的间距、相同数位如何对齐以及横线的画法;(3)严格要求,作业批改中要求学生按要求书写二、不足之处\n1、教学中没有将新旧笔算进行很好的对接。特别是在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没有利用好学生己有知识基础学习新知,过高估计了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掌握,没有进一步强调算理,教学中又没有强调好“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这个算理,结果导致部分学生在书写第二步乘积时,数位对错。2、没有考虑到学生口算能力的薄弱。学生出错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口算出错,原因之一是乘法口诀背错,比如:三六十二、四八三十六等等;原因Z二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出错,比如24+8、54+7等等。三、今后改进方面1、教学中复习铺势要到位,唤起序生已有的知识,关注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联系,充分的利用己有知识学习新知,旧知迁移效果会更好。2、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1)必要性。柑比之下,笔算乘法比笔算除法更容易掌握一些,进位加法的口算比退位减法的口算更容易掌握。在学习时,先让学生II算几道题,特别是进位的加减法,因此,在学习下•个单元笔算除法时,学生遇到的困难肯定会更多。因此,必须从现在开始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2)可以采取课前听算的形式,每天的题量可以少一些,但要细水长流,每天必练。《口算除法》教学反思《口算除法》是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节课的内容,它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了演化而來,是本单元知识的前提,很多学生都感觉到很容易。下面是我上这一节课的一些感悟。1.重视计算的过程,允许学生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在说算理的过程中,图式结合,让学生更清晰思考的过程。说时引导学生把过程说完報,培养学生的数学农达能力。算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的想法,两种算法各有优点,让学生用自C喜欢的方法算。2.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本课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首先放手让学生白主尝试解决80-20,给学生充分的吋间、空间展示自C的思维,使每一位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去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接着,让学生自主分120个气球,有哪些不同的分法。3.—堂课引起我的再次思考:在学生碰到困难时,怎样引导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模糊走向淸晰?怎样设计练习更实效?怎样把新知识和学生的原有知识更紧密的联系起來,一堂课下来,如何轻松的让学生接收新知识。通过这节课口算教学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备课屮学生的重要因素,以及思维的训练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点。同时涉及的都是计算题,应该让学生多一点训练。我们作为指导者就可以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幣数除法的关键阶段,教学重点是确定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及试商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笔算的算理;难点是试商的方法。学生以前学习过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或两位数的除法,教学时让学生冋忆以前的知识,特别是除法的笔算方法,然后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筹基本问题,然后着重解决试商的问题。教材屮安排了四组例题,分层次、分\n阶段分化了重点,分散了难点。例1主要解决试商、商的书写位置等问题;通过例2的教学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例3的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到耍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试商。例4教学商是两位数的除法。从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意识到,教材只是一•个教学工具,应该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灵活的使用教材,可以在某些内容上进行适当的增、改。比如在例3的教学中,计算140-26,学生多数采用了把26看作30的试商办法,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尝试把26看作25來试商,学生在计算屮也发现这样可以减少试商的次数,使计算速度加快,但是这种算法对学生的要求相对也较高,所以教学中不应强加给学生,而应顺其自然,随着学生计算熟练程度的増加,学生会在自我感悟中掌握不同的试商方法。学生初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用四舍五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后,学生试商时困难较大,在教给学生基本方法的同时,还应适当补充一点试商的小窍门。比如当除数的末尾数是1或9时,用四舍五入法一次试商即可成功。而当除数的末尾数是2、3、6、7、8时,在试商过程中,一般都要调商。当除数末尾数是4或5时,往往要经过多次调试方能求出商数來。在这种情况下,四舍五入法就显得不适应了,因为所取的近似数与原除数误差较大。尽管教学吋己给学生总结出了“用四舍”吋,因把除数看小了,初商容易偏大,试商时可比原来想的商小1,而“五入”吋,因把除数看大了,初商容易偏小,试商时可比原想的商大1。而学生在具体的计算中,述是感到很困难,造成了试商速度慢。针对这种情况,练习课中,在学生应用“四舍五入”法和口算方法试商的基础上,还耍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提高灵活试商的方法,如:4512-47136-26首先让学生确定商是几位数,初商在哪位,然后让学生讨论:被除数、除数有什么特点,该怎样试商?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①同头试商法:如4512^47这道题,因为除数和被除数的首位相同,而被除数的前两位小于除数,可以直接商9,比较简便。②折半商五法:如136^26这道题,因为被除数的前两位接近除数的一般,所以直接商5,比较简便。学生对此很感兴趣,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有效的提高了学生试商的速度。总之,在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教学中,“四舍五入”法、口算法、同头试商法和折半商五法可视英情况挑选应用,可以互相弥补,柑得益彰,得到最佳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计算的止确率和速度。《垂直与平行》教学反思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与角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山于乖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而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无论是走在宽广的大街上,还是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环顾左右应该都不缺少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來说,他们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哪些线是交叉的,哪些线是不交叉的。因此我们在课中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体验在同一平面内,不交叉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交叉里有一种特殊的叫做互相垂直,让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思维的层面來。鉴于此,针对本课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精心设计教案,把学生的自主探索与教师的适吋引导有机结合,把知识点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得教学过程零而不散,教学活动絮血不乱,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了学习能力,増强了学习信心。针对本节课,我主要把握以下几点:1、准确把握教学起点,努力还学生一个“真实”的数学课堂。本节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复习有关“直线”知识入手,唤起学生的冋忆,为新知的探究学习做了较好的街接准备。同时,逐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研究的兴趣,用数学自身的魅力來吸引、感染学生。2、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于段朴实无华。\n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以分类为主线”展开探究活动,提出"在无限大的平而上同学们想象的两条直线的样子画下来?能不能把这几种情况进行分分类?”这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通过想一想、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等多种活动进行观察、思考,逐步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克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柑交中有成冇角和不成直角两种情况。这样的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呦且通过分类,分层理解,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生活实际,止学生从自C的身边发现数学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发现垂直与平行现彖。在处理教学难点“在同一•平而内”吋,我利用一个长方体的粉笔盒,在长方体的不同而上画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提问学生是否平行,帮助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关系"必须在同一平而内”,直观到位。3、新知的训练点和拓展点扎实有效。除了从主题图中找垂直与平行现象,从生活中找,从身边找,还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対平行和垂克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拓展知识面,使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枯燥感。让学生真止参与学习过程中來,在学习过程中提升白己的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有不少不足之处,如1、重难点处理速度较快,后进生没有理解到位,以后的教学中应因材施教,照顾后进生。2、有一名学生的发言不够准确,我没有及时指止出来。3、时间把握不够好,后面还有一个小环节没有完成,学生们也失去了一个自我小结、交流的机会,这也算是一个遗憾吧。总之,而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将真实地对待,坦然地看待,将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加强“新理念”的再学习、再实践,相信自C能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中成长,在不断的自我实践中发展,在不断的自我成长中创新。《角的分类》教学反思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的接触,但是大都屈于直观的描述,现在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恰当抽象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学习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等等。角的分类是在学生12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角、周角,根据角的度数分类,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学生在日常生活屮接触了很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常见的角的分类的知识,生活屮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养。而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阳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白C捕捉生活素材,然后从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背景出发,使他们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快乐。我根据学生们己有的钟表的认识,首先让学生看钟说出在几时整,时针和分针成90度的角?在几吋整,吋针和分针成180度的角?学生很快得出3吋或9吋成90度,6吋整成180度。然后我让学生说出2时整,时针和分针成多少度角?当时有少数几个同学说出來了,并且说出了不同的想法。有个同学说3点整,时针和分针成90度,而3点吋,分针走了3格,即3格是90度,那么1格就是30度,因此2时整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成60度的角;述有个同学说时针从12点再走到12点,走了360度,而钟面上有12格,因此每一格就是30度,所以2时整的时候,时针和分针成60度角。接下来我又问9:30时成多少度角?结果好多同学上当了,都以为是形成了直角,最后全班只有一个同学答对了,他的小结让许多同学顿悟,原來,时针与分针都是在运动的,只是时针走得慢,分针走得快ifuCo在探究活动屮,同学们形成了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分析能力,并切身体会到自C探究成果的乐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探究大千世界的欲望。在本课的结束部分,我与学生一起寻找生活中的角,\n将课本的知识有效地进行了延伸。总之,关于角的分类的知识,我让学生在主休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让课堂更精彩。《角的度量》教学反思“角的度景"是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这节课历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学生学习这个知识常见的问题有二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止确读出角的度数。针对学生中眾露出来的问题,我们教师常川抱着习以为滋的心态,耍求在熟记量角“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的三大步骤的前提下,纽织学生进行大昴的技能训练。在教学角的度量中,觉得学生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中下层的学生,掌握的较难,在课前,我也预设到了这节课学生的难度,但是课上了以后还是不尽人意,如量角器的度数分内圈和外圈,学生看量角器吋,不论角的一边对的是哪一圈的“0”刻度线,他们习惯看的是外圈的度数;有的即使外圈内圈看对了,但是在读刻度的吋候,有时把四十儿读成五十儿,从哪边读过来在他们的头脑中比较模糊.我认为主要在于:首先是教具量角器与学生的量角器有所不同,教具是木头做的,中心点与零刻度线找起来在黑板上看不清,不能给学生以很好的示范;其次是学生对角的大小概念也不是很清楚,往哪个方向读数容易受错觉指引,再加上有两排数据,有时分不淸到底看哪一排,除了零刻度线没找准外,视觉上产生的错觉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另外,四年级的学生看到的只是一个静态的、完整的角,还没有认识到角是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iftj成,量角为什么要“中心对顶点,零线对--边,另边看刻度",对于角的旋转过程、方向没有建立表象,加以认识,自然读度数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么情况下看外刻度线或内刻度线,尽管总结岀量角方法,学生仍是不知所措n实践证明,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把握远远逊于对形象的记忆。尽管也有教师的示范,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來说仍然太抽象。如何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学会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我改变了策略,除了指名上來量角,集体指正方法以外,安排人小组互相学习量角方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动手量,看看别人是怎么量的,会的同学教教不会的同学。还有,让学生全面认识量角器的构造和如何指导学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让学生参与到对量角器的产生过程(知识的源头)中去,不能只让学生对量角器的认识停留在中心点、内外圈、零刻度线、刻度等一些标志性的静止状态,而无法用思维的连续性去指导量角行为的连贯性,“量角器为何能量角”这一问题解决了也就突破了量角这个难点。《画角》教学反思本节课有新颖独特的教学设计,使得教学重点得以突出,教学难点得以突破。尤其是课上充分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拼i拼,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悦,学习效果也是显而易见。总的來说,本节课做到了以下几点: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画角这个内容是抽象的,也是枯燥的,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课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漂亮的五角星图案,使得学生眼前一亮,并适时地设置了一个才盾:五角星同学们大都会画,一个标准的五角星同学们会不会画?那该怎样画呢?及时将学生対五角星图案的兴趣引导到画五角星这个话题上來,然后出示五角星所具备的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五条线段长度相等;二是五个顶角都是36度。山此点明本节课的主\n题——学习画角。在这样的悬念下,学生学习画角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2、休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于画角的方法,教材上是直接呈现如何借助量角器画一个65度的角,同教材配套的媒体资源中也有相关的课件,同样是克接将画一个角的步骤演示给学生看。但在备课中,我考虑再三,还是摒弃了这种做法,而是分以下几步引导学生探究出画角的方法。①让学生先用小棒或手势比划大约36度的角,这一步看似有些多余,其实不然,我这样做的日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为后面的画角作铺垫;二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②当学生比出角后,我问:怎样检验你所摆的角是不是接近36度?学生有的用三角板上的30度比,说应该比30度稍微大一点儿;有的用量角器比,检验出是不是36度,从而使学生明白:要画一个指定度数的角,需要用到三角板或量角器这些作图工具。③根据所摆的36度角,同桌互相帮助试着在纸上画一•个36度的角。因为前面在检验角时有经验,将量角器如何对准所画的角,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大部分学生都能想到在几个关键地方作记号的方法,止好班上有两名学生所使用的昴角器中心部位是一个小孔,这为画角作记号提供了方便。可以有接在中心点、零刻度线、36度刻度线处分别画一个点,然后将中心点分别与另两个点连接起來就画成了一个36度的角。教学中我以这种方法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讨论,从血找到其它量角器也可行的方法,就是先固定其中的一条边,可以是画点,也可以是画线,再找到另一条边所在的位置,最后将第二条边连出来。画角的方法就这样在学生的尝试、汇报、讨论、交流等过程中应运而生,尤其是借助实物投影及时地将学生的方法和问题眾露在全休学生面前,老师没有给学生演示,没有给学生限制,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本节课中真止得到了充分的发挥。3、发展了学生的操作技能。画图一•直是学生的一•个障碍点,画角更是非常困难,但在本节课屮,角的画法却从学生的摆、最、画等操作中水到渠成地概括出來,关于角的画法,其本质就是先固定一条边,再根据角度确定另一条边的位置,然后画出另一条边。固定一条边的方法既可以将边画出来,也可以像本节课中学生所展示的那样先确定顶点,再点岀零刻度线和另…刻度线的位置。这个教学难点在本节课中得到了突破,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了发展。用传统的木制三角板、量角器在黑板上演示操作时,既觉得笨重(用劲儿小了要往下滑,用劲儿大了又不好调:整),又觉得不直观(山于不是透明材料做成的,有时候还需要将图中的线条进行延长),老师将作图工具在黑板上翻过來、转过去,给学生留下的印彖还是“看不懂”,本堂课中引用实物投影,老师和学生可以直接在展台上操作,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学生看得也非常清晰、明确。4、培养了学生的作图习惯°学生在作图的过程中经常容易徙手画,还有的画图后不检查,在本节课中,我特意强调了不能仅用目测,更要用到三角板、量角器这些作图工具,另外还在展台上多次用量角器对画好的角进行检验,积极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作图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统计》教学反思(1)这节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本课的学习,实际上是对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进行巩固与扩充。因此选择贴近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作为开展统计活动的素材;让学生体验收集、報理数据之后,在分析数据中能有话说,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所在。我选择以学生最喜欢收看的电视节目这个素材虽然相对于教材提供的“城镇人口情况”更为熟悉,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这个调杏结果的分析没有达到可以让他们侃侃而谈的效果,这个“熟悉”似乎没有占到丝毫的优势。(2)在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这个环节上,我是牵制着学生一步步走入白己预设的环节。这里是否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行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因为在原先他们己经有了单式统计表一一复式统计表的学习模式,也应该完全具备了自主去探究的能力,这样会留给他们一个更广阔的空间。\n(3)在各教学环节之间不是很紧凑,显得很松散,而且在新授也好,应用巩固也好,一直以“制图——读图——分析”这样一个模式贯穿始终,缺乏了新意,有些环节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水过地皮湿”的现象,加上自L1不能很好地驾驭学生的课堂纽•织教学,致使在每个反馈教学上有“走过场”的感觉,对学生的关注不够。因此我觉得在每个环节之间教师对纪律的重整,纽织是非常的有必要的,应激活他们的思维状态,可以鼓励,肯定当前的表现,以吸引的语言让学生对接下來的学习产生学习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数学广角》教学反思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遵照《课标》的要求和四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发挥多媒休教学的作用,通过课件演示、动于-操作、小组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学,做到: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是天真无邪、爱憎分明的,充满着好奇心理。他们感兴趣的就会很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來,反Z他们则会不予理睬。本节课中,我以明明和同学们一起参观为线索,设计了“密码门"、“密码锁”、“握手游戏”、“穿衣搭配”等--系列活动,各教学环节紧密联系了生活实际,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数学,并在数学学习中享受着快乐。2、关注合作,尝试解决。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不是学生学习的指挥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伙伴,为了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共同研究,与学生-起构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学”、在解决问题中“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意识,使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思维也更加活跃。3、联系生活,引发思考.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対周围事物的作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休的活动。排列与纽•合具有抽象性,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直接经验,才便于理解排列与纽•合的方法,从而发现排列数与组合数的规律。所以在设计过程中,我让学生们从生活经验中发现数学,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了解生活。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学习的是有用的数学。

网站简介

奥数库(www.aoshuku.com)是一个专注奥数知识扩展和学习的在线教育网站,内容涵盖了奥数题、数学题、试卷、课件、知识点、数学公式等,拥有大量的奥数题库和数学题库,包含全国中小学各个版本教材,深受中小学师生用户喜爱的网站。

微信公众号

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如部分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过以下方式联系站点负责人。

2016-2021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 闽ICP备2021004933号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分享,如有版权作品存在问题或内容中存在违法和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系403074932@qq.com

闽公网安备 35021302000396号

闽ICP备2021004933号
返回首页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