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2-07-02
类型:doc
大小:35.50 KB
页数:7
下载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课件 > 人教版数学课件 > 四年级下册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90、91页例1例2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知道平均数的求法。2.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3.学习解决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情景导入: 师:老师知道咱们班同学很喜欢唱歌,谁来为大家唱首歌?(同学们兴致很高推选了一位同学唱歌)。师:这位小歌手唱得怎么样?怎样来评价她的唱歌水平?(生:让评委来打分)对,老师请4名同学和老师一起担任评委,给这位歌手打个分数(4个小评委把打好的分数分别写在黑板上,老师也打了个分数)。  师:同学们看,5个评委意见一致吗?按谁的意见办?(有些学生说:听老师的。另一些同学说:不行,那么还要其它评委干什么?)  师:对,不能仅凭老师说了算,也不能仅凭某个学生的成绩来衡量。要解决这个问题,等学完“平均数”之后,大家就知道用什么办法来给这位歌手打分了。(板书:平均数)\n[设计意图]: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重的情绪色彩。数学教学中因数学知识抽象,情感因素隐蔽而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单调。这里通过模拟电视上歌手大赛评委评分的情景,使学生兴致高涨,同时在情景中揭示了“求平均数”的必要性,使学生以渴求的心理进入新知的学习。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平均数?生活中那些地方常用到平均数?(平均身高、平均成绩,平均海拔……师:看来平均数的知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均数的有关知识。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师:为争创全国卫生城市,我校四年级同学自发组成环保小组,利用周末去收集饮料瓶。请看,这是其中一组收集的瓶子数量,老师把它绘制成了象形统计图。师: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师:观察的真仔细,根据收集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师: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师:什么是平均?(平均就是每个人一样多)师:那大家想想,应该怎样求这个小队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瓶子(小组合作,尝试解决问题,可在纸上画一画、移一移)小组长统计好每组有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法,并准备全班汇报。方法一:我汇报(我倾听)我们组是这样讨论的,把小红多的一个瓶子给小兰,把小明多的两个瓶子给小亮,这样每人平均都收集了13个瓶子。\n师:你能把刚才的想法在这儿摆一摆吗?(生在黑板上摆过程)大家同意我的方法吗?谁有疑问或补充。生质疑:为什么把小明的给小亮?生:把最多的给最少的,使他们同样多。师:他是用了移动瓶子的方法,谁也用了这种方法,你再来说一说。师:刚才通过移动瓶子的方法,把多的补给少的,这样就相当于得到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瓶子,这种方法在数学上称为“移多补少”法。(板书:移多补少)【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图,通过学生动手画一画,移一移,说一说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通过“移多补少”的方式使学生直观理解平均数。】方法二:(14+12+11+15)÷4=52÷4=13(个)生:我先求了4位同学一共收集的瓶子总数,再除以4个人,得到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瓶子。师:用这种方法的请举手,(写上算式)指着式子说:(14+12+11+15)第一步表示什么?52÷4表示什么?13表示什么?奥,你们的意思相当于把所有的瓶子都合在一起,再除以4,也得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瓶子,这种方法我们简称为“先合并再平均分”。这也是一种比较棒的方法。(板书:先合并再平均分)师:他们组汇报的怎么样呀?条理清晰,声音洪亮,给他们组加上一星。\n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师下去看一下)你的方法很独特呀,上去给大家介绍一下。【设计意图:利用平均分的意义,使学生进一步明白:求几个数据的平均数,就相当于把这些数据的总和平均分成几份】方法三:我汇报(我倾听)我是在11的后面画一条线,11右面的(3+1+4)÷4=2(个)11+2=13,所以13是这组数的平均数。大家同意我的观点吗?谁有疑问或补充(老师把这条线画的更清晰一些。)生质疑:为什么在11哪儿画一条线呀?生:因为小亮收集的瓶子最少,是11个,所以每个人至少是11个。生质疑:为什么你只平分那8个?生:因为每人至少收集了11个,所以4个人加起来一共多出8个,所以只分这8个。师评价:这种方法可以吗?我们应把掌声送给他,也给他加上两星。自主提升:师:对比第二、三种方法,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吗?生:第二种方法是平均分总数,而第三种方法,是平均分了11后面的部分。师:不管是平均分总数,还是平均分一部分,都是运用了先合并再平均分的方法。师:今天,我们用了3种方法,解决了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瓶子,我们说,13就是14、12、11、15这四个数的平均数。(板书:平均数)师:那么,13是这四个同学实际收集的瓶子数量吗?(说慢点)\n师:看来,平均数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它是一个虚拟的数。那平均数13和他们实际收集到的数量相比较,你发现了什么?仔细观察这组数据:生:实际收集的瓶子有的比13多,有的比13少。师:你们的意思是实际收集的瓶子数量有的比13多,有的比13少。实际收集的数量最大的是(),最小的是()它们与平均数13相比,你又发现了什么?生:平均数13比最大值15小,比最小值11大,所以说13是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一个数。师:说的真好,掌声送给他,也给你加一星。师:所以说,平均数13是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一个数。师:现在,你能说说,你对平均数是怎样理解的?(留时间思考)生:平均数有的比实际数大,有的比实际数小;(完全正确,加一星。)平均数是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一个数;(理解准确,加星。谁还想说)平均数是个虚拟的数;(非常对,加星)平均数就是把多的移给少的,得到每个人一样多。【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师:是的,平均数就是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使一组数变得同样多的数。那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请看大屏幕:男女同学比赛踢毽子,哪个队的成绩好呢?自己看信息和要求。自主探究(二)师:清楚了吗,开始吧。\n评价:哎,这一组同学首先完成了任务,而且坐姿非常端正,也给他们组加上一星。先请这一位同学汇报下自己的方法.生1:我是求了他们一共踢了多少个进行比较。男生:19+15+16+20+15=85(个)女生:18+20+19+19=76(个)85>76答:男生队成绩好。大家同意我的观点吗?生2: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因为两队人数不一样,不能用总数比。师:那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请来给大家说说。生2:我汇报,(我倾听)我们组运用了求平均数的方法进行比较的。男生:(19+15+16+20+15)÷5女生:(18+20+19+19)÷4=85÷5=76÷4=17(个)=19(个)17<19答:女生队成绩好。生:因为两组人数不同,所以我们认为求平均数的方法是比较两队成绩的最好的方法。大家同意我的观点吗?谁还有疑问和补充。师:同学们一致认为用平均数比较两队的成绩比较合理,统计图更能清晰地说明你们的观点。看(停顿)通过移多补少,一眼就能发现哪队的整体水平高呀?(女生)所以,平均数能反应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用它比较是合理的。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n师:好!同学们说得不错,下面大家休息一会,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出示《新小马过河》的图片,同时老师讲解),小马要到它的朋友家里玩,但是途中必须经过一条小河,河水的平均深度是12分米,小马的身高是14分米,它能顺利过河吗?(水底高低不平最后呈现)  师:从小马过河的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师: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先来看两则材料:森林人均覆盖面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人均读书低于其他国家,看到这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想说的?师:那你打算怎么做?师:平均数不仅能反应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还能帮助我们发现平均数背后的社会问题。希望同学们继续关注和研究平均数。【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全班交流-互相质疑-争辩,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网站简介

奥数库(www.aoshuku.com)是一个专注奥数知识扩展和学习的在线教育网站,内容涵盖了奥数题、数学题、试卷、课件、知识点、数学公式等,拥有大量的奥数题库和数学题库,包含全国中小学各个版本教材,深受中小学师生用户喜爱的网站。

微信公众号

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如部分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过以下方式联系站点负责人。

2016-2021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 闽ICP备2021004933号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分享,如有版权作品存在问题或内容中存在违法和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系403074932@qq.com

闽公网安备 35021302000396号

闽ICP备2021004933号
返回首页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