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五年级下册《找次品》说课稿来远小学:任明香一、教材分析《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在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求学生在所有待测物品中找出唯一一个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的次品,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尝试把这种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按照例题,本课例1是从5瓶钙片中找到次品,而我认为应先从3个中找出次品,这样降低了教学起点,孩子很容易从3个中找到次品。然后加深到5个、9个中找次品,并且渗透优化思想,让孩子们寻找优化策略,在此过程中知识层层推进,步步加深,让孩子的推理能力慢慢地达到一定的高度,思维也不至于感到困难,不会产生挫败感,增加成功的体验,使本课更容易进行。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学情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此前学习过的“沏茶”、“田忌赛马”、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在这些内容的学习中,对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等都有所渗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本节课中涉及到的“可能”、“一定”、等知识点学生在此之前都已学过。但是对于刚经历找次品的学生来说,什么是次品,什么是质量次品,为什么要找次品?还很困惑,“为什么平均分成三份是最优方案”教材没有涉及,学生的疑惑会更大,这都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第一课时旨在初步体会到平均分三份的优势,总结验证这一思想方法还待下一堂课完成。此外,对于我班学生来说,本节课最重要的学具天平,由于我们在上学期的方程教学中使用过,并且学生亲手操作过,因此,本节课无需多解释。只让学生自己回顾简单表述一下。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解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2、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n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方法。教学难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法、学法:1.实验法:(加强学生的试验、操作活动。本节课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我主要采用让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教学。先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2.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逐步脱离具体的实物操作,转而采用列表、画图加语言表达等方式进行较为抽象的分析,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四、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通过了解关于美国“挑战者”号发射的新闻。(1986年挑战者号发射过程中突然爆炸,七名宇航员英勇殉职。),让学生猜测造成机毁人亡的原因在哪里呢?据调查,这次灾难的主要原因是生产了一个不合格小零件——就是次品,而飞机上的这个次品是一个价值仅900美元的小垫片,他的爆裂,造成的损失是七名宇航精英全部遇难,价值十几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坠落太平洋。可见“次品”的危害有多大。生活中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重量不同,或者轻一些,或者重一些即质量次品,需要我们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找次品。(板书:找次品)[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意识到次品的危害,同时激发学生找次品的欲望,快速进入研究状态,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二)、感悟新知,探索体会三个中找次品1、(课件出示)这里有3瓶口香糖,其中一个瓶里让老师吃了两片,你能帮我把它找出来吗?。[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会用数一数,掂一掂,以及称一称的办法,通过实践学生很容易发现而数的办法数量多很费时且不卫生,掂的办法在质量差异很小时不够准确,甚至找不出来,只有用天平“称”的方法又快又准。]\n2、探讨怎样用天平称。通过学生汇报,总结方法,(课件)在天平的左右两边各放1瓶口香糖,如果平衡说明这两个都不是少的,剩下的那个是少的,如果不平衡,翘起来的那边就是少的。(三)、探究新知,寻找方法1、出示例题:这里有5瓶口香糖,其中有一瓶少了两粒,你能把它找出来吗?2、小组合作,自主寻找方法(用硬币当实物)3、指名汇报,随机板书。(课件出示图示法板书)这里重点在于听取学生的表达,引导表述精简完整。引导学生理解。[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动手动脑,亲身经历分,称,想的全过程,从不同的方法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为了便于学生操作和节省时间,让学生用手模拟天平来进行实践探究.图示法在这里只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教学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板书,便于学生理解每项数据,每种符号的含义,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可能会出现提前找到次品的情况,如果运气好的话称1次就可能找到次品.在这里必须追问学生至少称几次就食品店一定能找到这个次品,从而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白:当我们选用一种方法来分析研究问题时,应注意把可能出现的结果考虑全面,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也为下面的填表,探究优化策略作好准备.](四)、合作探索,寻找最优策略1、出示例二:现在有9个瓶矿泉水,其中有一个次品(放了盐,说明次品是稍重一些的,你能找出来吗?你想怎么称?分成几份?2、小组分工合作:用学具摆一摆并尝试用图示表示摆的过程,填写下表,零件个数分的份数保证能找出次品所需的次数9(1,1,1,1,1,1,1,1,1)49(2,2,2,2,1)39(3,3,3)29(4,4,1)3[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必须进行小组活动,发挥集体的智慧才能突破这个难点。并尝试脱离天平,直接用图示法记录操作过程,这也是是完成由具体到抽象过渡中的重要一步。]3、指名汇报,展示学生的分析过程:(课件出示)\n4、观察表格:用哪一种方法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称的次数最少?学生很容易发现但不一定就能准确说出平均分成3份去称,保证能找出次品且所需的次数最少,这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分的份数,三份,每份都是3即每份一样多,也就是平均分成三份,保证能找出次品需要称的次数最少,只需2次,其它任何一种分法都比2次要多,这样便于学生发现规律。][设计意图:本节课中提供的归纳方法在本质上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法。先让学生进行猜测,引发学生进一步进行归纳、推理等数学思考活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规律2在本节课并不要求全班学生都理解掌握,可在下节课上再探究巩固并加深,如果课堂时间不允许,这一环节也可以作为课堂的延伸。]五、教学评价《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的设计着力让学生通过参与有效的实际操作、观察比较来概括出“找次品”的最佳方案。把学生的学习定位在自主建构知识的基础上,建立了“猜想——验证——反思——运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