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更新时间:2022-07-25
类型:doc
大小:1.44 MB
页数:76
下载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课件 > 人教版数学课件 > 六年级下册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作者xxxx------------------------------------------日期xxxx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n【精品文档】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课题:数与代数(1)备课时间:2012年3月20日第1课时总第33课时【复习内容】教科书第十二册p83“整理与反思”以及p83-84“练习与实践”1-4题。【知识要点】1.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2.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3.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4.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除数=(除数不为0);5.数位顺序表:6.人民币、时间、质量等常见计量单位的换算:7.数字信息表示:a、数量的多少;b、编码。【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复习加深对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理解,进一步明确有关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体会整数与小数、小数与分数、分数与百分数的内在联系,完善认知结构。2.使学生通过复习体会到数在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方面的价值,进一步发展数感。3.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发展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一)整理与反思1.我们学过了哪些数?举例说明.(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负整数)2.回顾整数的意义。(1)追问:-1、-2…是整数吗?【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判断:(对的打√,错的打×,并说出错在哪里,怎样改正比较合理。)………………………………()………………………………()……………………………………()…………………………………()(2)排出整数的数位顺序表,个级、万级、亿级各包括哪几个数位?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各是多少?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填空:()个一千是一万;一亿里面有()个千万;320000是由()个万组成的;49个亿、49个万个49个一组成的数是()。3.回顾分数的意义。(1)你能想到哪些用分数表示信息的例子?(2)谁来说说分数的意义?你对单位“1”是怎样理解的?(3)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填空:(1)把8个桃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个桃,是8个桃的。(2)某班学生中,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6:5,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女生占全班人数的。4.回顾小数的意义。(1)举例什么样的数是小数?你认为小数与分数有怎样的关系?(2)小数的性质是什么?(3)排出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各是多少?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5.回顾百分数的意义。(1)你能想到哪些用百分数表示信息的例子(2)百分率、百分比.【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二)练习与实践1.完成83页的第1题.(1)学生填写在书上.(2)你是怎么思考的?2.完成83页的第2题.3.7元=()元()角0.45时=()分4000千克=()吨200秒=()分()秒说说每题中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是怎样换算的?3.完成84页的第3题.先说说你能获得哪些信息?指出:“23:00”不表示数量的多少,“1311”“08”“012”“A5128766”“06”“225548”“”等是编号,其余都是数。4.课后完成84页第4题.(三)全课小结你对数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还有哪些疑问?习题精编一、对号入座.千克=()克0.75时=()分3700千克=()吨3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3.小数点左边部分叫做()部分,右边部分叫做()部分,小数点左边第三位是()位,计数单位是(),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位,计数单位是()。4.把1.6扩大100倍是(),再缩小1000倍是()。【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5.把3米长的钢管平均锯成5段,每段是全长的,每段长()米,每段长是6米的。6.===()÷8=()%二、长幼有序(填“>”、“=”、“<”).10001○9999○2.15425万○249000○0.441%○0.01○37%三、明辨是非.1.大于0的数是正数,小于0的数是负数.……()2.一个七位数,它的最高位是百万位.………()3.在0.4与0.6之间只有一个小数.…………()4.整数都大于小数.……………………………()课题:数与代数(2)备课时间:2012年3月20日第2课时总第34课时【复习内容】教科书第12册p84-85“练习与实践”第5-9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理解,加深对正数与负数、小数与负数、分数与百分数关系的认识;2.让学生在练习中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方法,提高正确读、写多位数的能力;“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以及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4.使学生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一)认识数1.通过上一节课的复习知道,我们学过哪些数?说明:整数的计数单位是“1”,当用“1”作单位不能准确地表示数值时,就要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或小数来表示。小数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百分数是一种更加特殊的分数,只能用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比关系。(二)数的读写1.出示数位顺序表.举例:362005789.123每一位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怎样读?2.复习P84第6题,写数;3.复习P85第9题,读出面积和人口,注意0的读法;举例:用4个“8”和4个“0”组成一个数,再读一读:(1)一个“零”都不读出来的八位数;(2)只读出一个“零”的八位数;(3)读出两个“零”的八位数;(4)读出三个“零”的八位数。小结读法.(三)数的改写(1)把第9题中的面积数改写成用“万平方千米”作单位的数;(2)把第9题中的人口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3)把第9题中的人口数精确到万位。小结改写方法:把一个数改写成某个单位的数,只要把小数点移到相应数位的后面就可以了,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要先找到相应数位上的数,再用“四舍五入”法舍去该数位后面的尾数。【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四)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1)完成第7、8两题;(2)互相交流,总结规律;(3)指名说一说取一个数的近似值的方法,注意“0”的作用。(五)比较数的大小.(1)第9题按照面积的大小怎样排列?还可以怎样比较?(2)第9题按照人口的多少怎样排列?还可以怎样比较?让学生小结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习题精编一、填一填:1.整数部分从右边起,第五位是()位,亿位在第()位;小数部分从左边起,第一位是()位,万分位在第()位。5.8.954保留整数是(),保留一位小数是(),保留两位小数是(),改写成百分数是()%。6.将一根米长的木料平均锯成4段,用去其中的一份,用去这根木料的,用去米,还剩()%。二、选一选:1.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缩小1000倍是3.45,这个数是()。A0.345B3.45C34.5D3452.用三个2和两个0组成一个五位数,只读一个“零”的数是()。A22200B20202C20022D220023.求一个圆柱需要多少铁皮一般用()取近似值,求圆柱的容积一般用()取近似值,求一堆圆锥形沙堆的体积一般用()取近似值。A四舍五入法B进一法C去尾法五、改一改:【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346300=万≈万790034080=亿≈亿0.285==()%36.8%==()(小数)课题:数与代数(3)备课时间:2012年3月20日第3课时总第35课时【复习内容】教科书第12册p85—86页“练习与实践”10—14题.【知识要点】1.倍数和因数、奇数与偶数、素数与合数、公因数和公倍数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小数、百分数的互化;3.探索数的排列规律,体会小数和分数的稠密性,体会有限与无限的辨证统一;4.估计数的大小;5.百分数的意义以及百分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回忆和整理有关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进一步明确奇数和偶数、素数与合数、公因数与公倍数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整数及其性质的理解。2.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小数、百分数的互化的认识。3.培养学生探索数的排列规律的能力,体会小数和分数的稠密性、有限与无限的辩证统一。4.使学生在估计和验证的过程中锻炼估计数的大小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5.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以及百分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形结合的方法价值。【教学过程】【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一)复习有关倍数和因数的知识1、倍数和因数的意义学生练习(1)从小到大写出3的五个倍数:、、、、(2)写出12的所有因数:结合练习提问: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有多少个?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比较方便?(一对一对地找)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还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几?最大的呢?指出下面哪些数是偶数,哪些是奇数?什么叫偶数?什么叫奇数?35、72、69、101、0、1、73、1003、2008 指出下面哪些是素数,哪些是合数? 什么叫素数?什么叫合数? 78、51、23、57、91、90(1)写出18和24所有的公因数,并指出其中的最大公因数。(2)从小到大写出4和6的三个公倍数,指出其中最小的公倍数。“练习与实践”第10题(二)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练习与实践”第11题的第(1)小题 学生口答,说明算理。 提问:你能说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小结: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把一个分数写成和原来分子、分母不同,但大小不变的分数。“练习与实践”第11题第(2)小题 指名口答,并说出互化的方法。(三)复习数的排列规律“练习与实践”第12题,填完后指名说思考过程。2.向学生适时渗透极限的思想。【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四)复习数的大小估计及百分数意义的实际运用。:指导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3题。:指导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4题的第(1)小题。(五)全课小结(略)习题精编一、对号入座.÷5=7中,()是()的倍数,()是()的因数。3.用3、0、6排列成的三位数中,有因数2的数有(),有因数5的数有(),既有因数3,又有因数5的有()。4.在4、11、27、31、101、48、97中素数有(),合数有()5.12和16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6.===(1)、、、()、()……(2)、、、、、()、()……(3)、、、、()、()、()……(4)△○□○△○□○△○□○……像上面这样排列下去,第20个图形是()。二、明辨是非.1.18是倍数,6是因数。………………………………………()2.所有的合数都是偶数。………………………………………()3.所有的素数都是奇数。………………………………………()4.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5.一个自然数,不是素数就是合数。……………………………()三、挑战自我.把46块水果糖和38块巧克力分别平均分给一个组的同学,结果水果糖剩1块,巧克力剩3块。你知道这个组最多有几位同学吗?【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教学后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数的运算(1)备课时间:2012年3月22日第1课时总第36课时【复习内容】教科书第十二册第87页“整理与反思”及“练习与实践”的1~8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正确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及整数计算法则与小数计算法则之间的联系,能正确进行计算。让学生掌握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种关系进行验算。并在计算过程中熟练地进行估算。2.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依据具体算式灵活地选择计算方式,体会不同计算方式的价值。3.使学生根据提议正确理解数量关系,合理选择和组合信息。4.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理解相关的基本数量关系,掌握与百分数有关的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及法则1.通常所说的四则运算是指什么?(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四则运算的意义各是怎样的?2.整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加(减)起]【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小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小数点对齐,从最低位加减起]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教师小结。3.分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进行计算。)4.整数乘法和除法是怎样计算的?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5.分数乘除法是怎样计算的?(二)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8题。1.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先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再交流总结出相关的口算方法。如果部分学生口算有困难,可以允许他们现写出计算过程,再写出得数。2.完成“练习与实践”第2题。让学生一组一组地进行计算,通过比较和交流进一步弄清各种运算的计算方法。3.完成“练习与实践”第3题。这一题的估算练习只要求学生估算整数加.减法和乘法。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各题的验算方法。这一题的演算方法可以是多样的,重点是让学生养成验算的意识和习惯。5.完成“练习与实践”第5题。先让学生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再依据算式说说怎样计算。要让学生分析简单的数量关系,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是用口算.笔算.估算还是用计算器算。做这4道题不难,关键是让学生以这4题为例,讨论什么情况下用口算,什么情况下用笔算,什么情况下用计算器算,什么情况下只需要估算,加深对这几种计算手段施用情况的感悟。6.完成“练习与实践”第6题。先帮助学生理解场景中的信息,再让学生正确理解相应的数量关系,合理选择.组合信息。【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7.完成“练习与实践”第7题。先让学生弄清应纳税款是多少元的14%,再独立完成。“练习与实践”第8题。先出示第8题表中数据,让学生试着比较这几个队员助跑摸底成绩。学生可能在认识上有分歧,要逐步引导他们明确:只比较助跑摸高的厘米数是不合理的,合理的方法是现分别算出每人助跑摸高的厘米数相当于起身高的百分之几,再比较得到的百分数。习题精编1.()的是;()米比米多;千克增加就是增加()千克。2.()+=()×=÷()=()-3.把3米长的绳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米,每段占3米的().4.两个数的和是196,其中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3倍,这两个数分别是()和()。5.分母是8的最简真分数的和是()。6.一辆汽车小时行驶27千米,这辆汽车小时行驶()千米,1小时行驶()千米。四.解决问题。1.六(1)班有男生24人,女生28人,这学期转走了2名女生。现在女生人数是男生的百分之几?2.一条公路全长1200米,修路队第一天修了全长的45%,第二天修了全长的。先估计哪一天修的多一些?多修多少米?3.星星小学六月份用水82吨,比五月份多用水6.2吨。五.六月份一共用水多少吨?4.3月份某商场营业额为250万元,按规定要缴纳5%的营业税,还要按营业税的7%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该商场3月份一共要缴纳税款多少元?课题数的运算(2)备课时间:2012年3月22日第2课时总第37课时【复习内容】教科书第12册89页“整理与反思”和89~91页的“练习与实践”1~12题。【教学目标】【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和一些简单的运算性质,并能应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合理.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3.使学生加深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地分析.解答百分数应用题。4.使学生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并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教学过程】(一)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在四则混合运算里,第一级和第二级运算是怎样规定的?2.指名说出运算顺序。3.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题:让学生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二)复习运算律和一些运算性质1.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用字母怎样表示?2.减法和除法计算时,有时还可以应用哪些运算性质?指出:计算连减或连除时,如果两个减数先加或两个除数先乘,可以口算出得数,就可以先把两个减数先加或者两个除数先乘起来,使计算简便;反过来,如果把减去两个数的和转化成连减或者除以两个数的积转化成连除来计算,可以口算的,可以反过来用这个性质使计算简便。3.“练习与实践”第2~6题。第2题:让学生先独立计算,再说说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提醒:×4÷×4不能做成(×4)÷(×4)=1÷1=1【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7+×可以先转化成×+×,再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第4题:让学生说说解答每个问题时分别是怎样想的,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依据了哪些数量关系。第5题:第(1)题先让学生在图上标出小芳的行走路线,再列式解答。第(2)题让学生在图上标出两人相遇的大致位置时,要提醒学生联系他们的速度关系进行思考。第6题:第(1)题让学生先用计算器计算左边3题,再让学生观察有何规律,接着直接写出右边3题的得数。第(2)题要让学生认识到这里应用了乘法的分配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一)复习百分数的应用1.出示:(1)女生40人,男生50人,女生占男生人数的百分之几?(2)男生5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80%,女生多少人?(3)女生40人,占男生人数的80%,男生多少人?指名口答。提问:第(2)(3)题为什么都是用男生人数乘以80%?它们都是按照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的?上面题里的80%的对应量是什么?2.归纳基本思路:解答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确定单位“1”,并且找出与百分之几的对应量,然后列式解答。3.“练习与实践”第7~12题。第7题:要先让学生回忆“出勤率”的含义,然后再解答。第8、9题:要先让学生说出每一题的数量关系,然后再解答。集体订正时,要指名说出思考过程。第10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比较这三道题目,使学生认识到:这三道题目都是用十月份的水电费与九月份进行比较。其中,要求“十月份比九月份节约了百分之几”就是求节约的水电费相当于九月份的百分之几;而“十月份的水电费比九月份节约了15%”,是指节约的水电费是九月份的15%。【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第11题:要先向学生介绍有关“谷时电”.“峰时电”的规定。然后再引导学生计算出谷时电和峰时电的用电量,最后再对照标准算出谷时电和峰时电的电费各是多少,并求出它们的和。第12题:要让学生知道硬座票上浮15%是指春运期间的硬座票比平时的票价贵15%,软座票上浮20%是指春运期间的软座票比平时贵20%。下浮10%就是比平时的票价便宜10%。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独立进行解答。习题精编3.有一天,六年级出席人数117人,缺席人数3人,缺勤率是(),第二天出勤率是92.5%,第二天出席了()人。4.甲车速度是乙车的120%,甲车比乙车快()%。5.在除法算式中()÷36=12……()中,余数最大是(),这时被除数是()。6.300千克稻谷经过加工,得到大米225千克。这种稻谷的出米率是()%。二.神机妙算。(能简算的要简算)×××13××53×+÷5+三.解决问题:1.红旗小学师生帮助公园铺草坪。计划9天铺216平方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铺4.8平方米。实际用几天完成任务?2.一段路已经修了36千米,比全长的60%多9千米,这段路全长多少千米?3.六年级同学栽树,六(1)班栽了总数的,六(2)班栽了120棵。与六(1)班栽的棵树比为3:2,六年级同学一共栽树多少棵?4.永固水泥厂计划全年生产水泥32400吨。实际前5个月产量就比全年计划任务多生产了40吨。按这样的速度生产下去,实际全年生产多少吨水泥?【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5.有快.慢两种列车同时从A、B两城出发,相向而行。6小时后在途中相遇。已知快车每小时行驶84千米,比慢车每小时多行12千米。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6.我国很多城市水资源缺泛,为了加强居民的节水意识,合理利用水资源,很多城市制定了用水收费标准,A市规定了每户每月的标准用水量,不超过标准用水量的部分按1.2元/立方米收费,超过标准用水量的部分按3元/立方米收费,若该城市张家5月份用水9立方米,需交水费多少元?教学后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式与方程(1)备课时间:2012年3月23日第1课时总第38课时【复习内容】教科书第12册92页“整理与反思”和92-93页“练习与实践”1~6。【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等式的性质,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渗透初步的代数思想。在比较中进一步加深对方程、方程的解及解方程的区别、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的理解。“ax±b=c”、“ax×b=c”、“ax÷b=c”、“ax±bx=c”等形式的方程解法,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数量关系的能力,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便性。【教学过程】(一)用字母表示数【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1.你能举出一些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吗?先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2.教师指出:在具体情境中,用字母表示数总是有一定范围的。3.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练习与实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说式子和数量关系。(二)方程与等式1.举例说说什么是方程?方程与等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填一填:在下面的集合圈里填入“等式”和“方程”。3.举例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质?你怎样理解“同时”、“同一个数”、“0除外”这些词的?利用等式的性质可以干什么?“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有什么区别?“练习与实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指名几人板演,后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解方程的依据。教师要强调把方程解好后一定要养成检验的习惯。(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有哪些?你认为最关键的是哪一步?2.说出下面各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1)养禽场一共养鸡鸭600只。(2)红花比黄花少25朵。(3)参加航模组的人数是参加美术组的3倍。(4)花金鱼比黑金鱼的1.2倍还多8条。(5)单价、数量、总价。【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6)速度、时间、路程。(7)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练习与实践”第3~6题。完成第3~5题:学生说数量关系和解法后,集体订正。完成第6题:课前让学生了解自己穿的鞋的码数和厘米数,课上完成时出示码数和厘米数之间的换算关系后,让学生验证这种换算关系正确与否,后引导学生分析知道厘米数求码数与知道码数求厘米数通常应各采用什么方法解,再让学生独立解答填表,最后全班交流。习题精编一、在()里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2)一批煤有a吨,烧了8天,平均每天烧m吨,还剩()吨。(3)一个圆柱底面半径为r,高为h,它的体积v=()。(4)松树高y米,杨树比松树的少5米,杨树高()米。(5)小明今年a岁,小华今年b岁,经过x年后,两人相差()岁。二、解方程。÷0.25=48.5+65%x=15x-x=三、判断。(1)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2)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方程。()(3)畜牧场养了600头肉牛,比奶牛的2倍多80头,求奶牛有多少头?可以列式为600÷2+80。()四、选择。1、下面的式子中,()是方程。 A、25x      B、15-3=12    C、6x+1=6      D、4x+7<9 2、x=3是下面方程(      )的解。  A、2x+9=15    B、3x=4.5    C、18.8÷x=4    D、3x÷2=18 3、当a=4,b=5,c=6时,bc-ac的值是(      )。   A、1    B、10      C、6      D、4【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 4、五年级种树60棵,比四年级种的2倍少4棵。四年级种树(      )。   A、26棵  B、32棵  C、19棵  D、28棵 五、列方程解答下面各题。(1)养鸡场一共养鸡650只,其中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1.6倍,养鸡场养母鸡多少只?(2)学校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参加书法组的有36人,比美术组的2.5倍少9人,参加美术组的有几人?(3)甲、乙两桶油,甲桶油的重量是乙桶油的3倍,如果从甲桶取出28千克,乙桶加入4千克,这时两桶油的重量相等,甲、乙两桶原来各有多少千克油?课题式与方程(2)备课时间:2012年3月23日第2课时总第39课时【复习内容】教科书第12册P92—93“练习与实践”7—9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商品打折出售的含义,进一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熟练掌握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方法,理解不同形式的打折问题之间的联系,并能熟练解答。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与融会贯通。2.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提高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3.让学生在学习和游戏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教学过程】1.出示习题。一种图书打八折后售价是20元,这种图书原价是多少元?2.学生练习、交流、检验。3.练习P93第7、8两题。4.练习P93第9题。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探索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求出所框的4个数。习题精编1.一本书打八折后售价是30.4元。这本书原价多少元?比原来便宜多少元?【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2.修一段路,已经修了全长的80%,还剩下1.2千米。这段路全长多少千米?3.图书室的故事书的本书是科技书的75%,科技书和故事书共1400本。科技书和故事书各多少本?4.王阿姨在商场买了2件上衣。一件上衣打七五折后卖120元。另一件上衣提价25%后卖120元。商场卖这2件上衣是赚了,还是亏本了?赚了,赚多少?亏了,亏多少?5.按规定稿费收入扣除2000元后按14%的税率缴纳个人收入所得税,小红的爸爸编写《数学小故事》出版后缴纳个人所得税224元。小红的爸爸编写《数学小故事》共获得多少元稿费?6.一次会议的出席率为95%,缺席人数比出席人数少36人。应出席多少人?7.六(1)班有学生45人,男生是女生的80%。女生有多少人?(用方程和转化方法解)8.一个书架有上下两层,下层本数是上层本数的40%。如果把上层的书搬15小红的爸爸编写《数学小故事》小红的爸爸编写《数学小故事》本放到下层,那么两层的本数同样多。原来上、下两层各有图书多少本?9.下表的红框中的5个数的和是60。在表中移动这个框,可以使每次框处的5个数的和各不相同。1、任意框几次,看看每次框出按5个数的和与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2、如果框出5个数的和是180,应该怎样框?能框出和是100的5个数吗?为什么?教学后记:【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正比例和反比例(1)备课时间:2012年3月25日第1课时总第40课时【复习内容】教科书第12册94页“整理与反思”和94-95页“练习与实践”1-6题【知识要点】1.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比比例意义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老教材: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2.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a:b==a÷b(b≠0)3.求比值和化简比的联系与区别:意义方法结果求比值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前项除以后项一个数(整数、小数、分数)化简比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一个比4.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新教材增加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理解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内在一致性;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运用比较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3.能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丰富解决问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教学过程】(一)比的知识:1.举例说说什么是比?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2.说一说用比的知识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练习与实践”(1)完成第一题:学生独立数出班上男女生人数,再完成此题。(2)完成第二题:两人一组,互相量一量,算一算合作完成后,全班交流结果,让学生比较后回答有什么发现。(二)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出示:a∶b==()÷()(b≠0)1.先填空,再说说这样填的根据是什么?2.说说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的联系。3.练一练:(1)判断: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都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2)填空:=()÷()=()∶()(填好后展示学生不同的结果。)(三)比例的知识1.什么是比例?2.比和比例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后交流)3.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4.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怎样解比例?【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5.练一练:完成教科书p94“练习与实践”(1)完成第3题:在做第二小题时先让学生估计,再说估计的理由。估计后再算一算,来验证估计。(2)完成第4题:解比例,做好后选两题验算一下。(四)完成教科书p95“练习与实践”(1)完成第5题:先学生独立做最后交流第二小题应弄清东部地区的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93%,可理解为东部地区的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换句话说把全国耕地面积看作100份,东部占93份,西部占7份。使学生加深对比与百分数关系的理解。(2)完成第6题:第一小题让学生独立得出:深色与浅色地砖铺地面积的比是20∶40,化简得1∶2。第二小题这两种地砖铺地面积,让学生利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计算。(五)评价小结:学了本课你对所学知识有什么新认识?还有什么问题?习题精编一、对号入座。1.()÷10=0.6=()%=():()=:化成最简单的比是();千克:400克的比值是()。3.甲乙两数的比是3:5,甲数是乙数的()%,乙数是甲数的()%,甲数与两数和的比是()。400克的盐水,含糖率是20%,糖与糖水的比是(),再加入20克糖,糖与糖水的比是()。5.把3:8的前项加上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可以乘( )或加(  )【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B×,那么A:B=():(),当A=0.8时,B=()7.从36的因数中选4个数,组成一个比例:(),用比例的性质检验()。8.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外项是,另一个外项是()。二、慎重选择。,那么差与减数的比是()。A2:3B2:5C3:5D3:22.同一段路程,甲车行完要4小时,乙车行完要6小时,甲、乙两车速度的最简比是()A4:6B6:4C2:3D3:23.甲乙两个正方体棱长的比是1:2。它们的表面积的比是(),体积比是();A1:2B1:4C1:6D1:84.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5,这是()三角形。A锐角B钝角C直角D无法确定5.下面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的是()。A10:12和35:42B20:10和60:20C:和12:8D0.6:0.2和:三、破解密码.=:X=:四、列比例求并解。1.8与X的比等于与的比。2.两个外项是125和,两个内项是X与25五、解决问题。∶100的比例配成的.要配成这种药水4040千克,需要药粉多少千克?2.一个长方形周长50米,长与宽的比是3∶2,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3.建筑工人用2份水泥、3份沙子和5份石子配置一种混凝土.配置6000千克这种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子各多少千克?4.加工一批零件,已完成个数与零件总个数的比是1:3。如果再加工15个,那么完成个数与剩下的个数同样多,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5.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把这个长方形按2:1放大后,画下来。想一想: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的比是多少?课题正比例和反比例(2)备课时间:2012年3月25日第1课时总第41课时【复习内容】教科书第12册第94页“整理与反思”和95-96页的“练习与实践”5-10【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掌握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的思考方法。2.使学生通过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提高分析、判断的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比和比例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不同领域的数学内容之间的密切联系。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使学生感受正、反比例是描述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又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教学过程(一)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1.教师提问:根据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我们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小组讨论后,交流)2.小结:第一,这两种量是不是相互关联?其中一种量是否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第二,这两种量中每一组对应的数的比值(或积)是否一定。3.举出一些生活中成正比例或反比例量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例如:黄瓜的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成正比例。因为,第一,数量和总价这两种量是相互关联的,其中一种量总价随着另一种量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第二,这两种量中每一组对应的数的比值都是单价。单价一定,所以这两种量是成正比例的量。(二)练一练1.下表中两种量成比例吗?为什么?加数121424加数18166总吨数4226100余下吨数412599因数35320因数15910学生说一说每张表中,第一,这两种量是不是相互关联?其中一种量是否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第二,这两种量中每一组对应的数的比值(或积)是否一定。再作出相应的判断2.完成教科书95页“练习与实践”第7题:让学生先独立做,再讲评。讲评时注意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第8题:引导学生列举几组对应的数值再具体分析每组中两个数的关系后再判断。第9题:其中第1小题让学生根据图中标出的点的位置算出相应的耗油量与行驶路程的比值,再作判断。(行驶75千米的耗油量是6升。)第2小题让学生在教材提供的方格图上描点、连线,再引导学生联系画出的图象判断汽车在市区行驶时,行驶的路程与耗油量成不成正比例。体会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方面的价值。(三)复习比例尺1.教师提问:什么叫比例尺?比例尺有几种类型?举例说说它的意思?(重点是线段比例尺)2.举例说说怎样求图上距离?怎样求实际距离。【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3.完成教科书95页“练习与实践”第10题。(四)评价小结:学了本课你对所学知识有什么新认识?还有什么问题?习题精编一、对号入座。1.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千米。也就是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0204060千米2.一幅图的比例尺是,那么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实际距离50千米在图上要画()厘米。把这个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3.一种微型零件的长5毫米,画在图纸上长20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4.判断下列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1)路程一定,车轮的周长和车轮滚动的圈数。( )  (2)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 )  (3)大米的总量一定,吃掉的质量和剩下的质量。( )  (4)圆的半径和周长。( )  (5)分数的分子一定,分数值和分母。( )  (6)铺地面积一定,方砖的边长和所需块数。( )  (7)铺地面积一定,方砖面积和所需块数。( )  (8)除数一定,被除数和商。( )  5.A、B、C三种量的关系是:A×B=C  (1)如果A一定,那么B和C成( )比例;  (2)如果B一定,那么A和C成( )比例;  (3)如果C一定,那么A和B成( )比例.  6.4X=Y,X和Y成()比例。4÷X=Y,X和Y成()比例。二、解决问题。【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1.在一幅地图上,测得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是12厘米,已知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480千米。(1)求这幅图的比例尺。(2)在这幅地图上量得A、B两城的图上距离是4厘米,求A、B两城的实际距离。2.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是5厘米,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3小时后两车相遇。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2:3,求甲乙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千米?3.在一幅比例尺为1:500的平面图上量得一间长方形教室的的周长是10厘米,长与宽的比是3:2。求这间教室的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写出图上面积和实际面积的比。并与比例尺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教学后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空间与图形(1)备课时间:2012年3月25日第1课时总第42课时【复习内容】教科书第97页的“整理与反思”和98-99页“练习与实践”1-6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巩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进一步认识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画出相应的图形。【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2.使学生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关系。  3.使学生巩固角的概念,进一步认识角的分类及各类角的特征,能比较熟练地量角和画指定大小的角。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   4.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及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㈠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整数、小数和分数。从今天起,我们复习几何初步知识。这节课先复习线和角的知识。(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直线的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认识角和角的分类,能比较熟练地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 ㈡复习线段、射线和直线1.复习特征。      请同学们看表里各是什么图形,填出每个图形的名称。小黑板出示表格,指名口答图形名称,老师板书填表。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判断各是什么图形的。根据判断各是什么图形的想法,你能找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联系和区别吗?请大家填在课本上的表里。指名口答填写的联系和区别,老师板书。追问:线段和直线有什么关系?指出:线段、射线和直线都是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长的。  2.做练习与实践第2题     得出结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3.练一练:【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⑴填空:一个平面有4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点,连接其中任意两个点,最多能画()条直线。⑵判断:一条射线长5米。() ㈢复习角  1.让学生自己画一个任意角。     提问:根据你画的角说—说,怎样的图形是角?(板书:角)老师同时画出角的图形。  2.复习各部分名称。      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各部分名称,指名一人板演写角的各部分名称。提问: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指出: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画的长短无关。追问: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3.复习角的分类。      提问:根据角的度数,可以把角分类。我们学习过哪几类角?(板书:锐角 直角 钝角 平角)锐角是怎样的角?(老师画出图形并写出相应的特征)大家能画出其余几种角的图形和说出每种角的特征吗?请同学们在第98页“练习与实践”第5题的表里画一画,填一填。指名口答,并板书出来。  4.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     让学生量出每个角的度数。     指名学生口答量的度数,并说明各是什么角。 ㈣复习垂线和平行线  1.提问概念。      【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我们知道了角大小的度量方法和角的分类,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你能举出日常生活里的例子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两条直线平行?谁来举出平行线的例子?  2.画图。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组垂线和一组平行线。3.做“练习与实践”第4题4.练一练:⑴判断: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平行。()⑵填空: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和()。 ㈤课堂小结习题精编一、对号入座。1.面上5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角,4时30分时针和分针组成()角,()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平角,()时整或()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直角。2.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其中一个角是90度,其余3个角都是(),它两条直线一定()。3.经过1小时,钟面上分针转过的角度与时针转过的角度相差()4.过一点能画()条直线,过两点能画()条直线。5.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形成的折痕可能互相(),也可能互相()。ABCD6.有()条线段。二、火眼金睛。1.同一平内两条直线要么平行,要么垂直。()2.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一互相平行。()3.如果用一个5倍的放大镜看一个12度的角,那么看到的还是12的角。()4.一个平角减去一个锐角,得到一个钝角。()三、慎重选择。1.从12时到12时15分,分针旋转的角度是()。【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A、周角B、平角C、直角2.属于射线的是()A、圆的半径B、角的边C、平行线D、弧3.如图,从A至B的最近路线有()条。A、8B、9C、104.用一副三角尺能拼成()的角。A、180度B、105度C、85度5.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最小的一个角大于45,这个三角形()A、有一个直角B、有一个钝角C、另外两个角是锐角教学后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空间与图形(2)备课时间:2012年3月25日第2课时总第43课时【复习内容】教科书第12册第97-98页“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7-10题。【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这些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完善认知结构。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学习有关平面图形知识的经验和方法,发展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空间观念。【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产生继续探索学习的积极心向,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一)回顾并整理“围成的平面图形”1.提出要求:请大家回忆,我们学过哪些围成的平面图形?先画出相关的图形,再在小组里交流一下。2.进一步要求;如果把这些平面图形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引导学生认识到: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分为一类,由曲线或由曲线和线段共同围成平面图形分为一类。3.追问: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都可称为什么图形?如果把多边形进一步分类,可以怎样分?4.让学生在画出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上作高,在画出的圆中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二)回顾并整理三角形的特征.分类,以及有关特殊三角形之间的关系1.提出要求:关于三角形的知识,你能想到哪些?小组先交流再全班交流。2.出示三角形的分类图。(图1)(图1)(图2)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个图形的?什么样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追问:能不能找到一个三角形,既不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讨论: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几个直角,最多有几个钝角?为什么?3.出示三角形的集合图(图2)【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提问:你是怎样理解上面这个图形的?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1)等边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你能用学过的其他知识来解释上面的结论吗?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8.9题第8题让学生先独立选一选,再要求说说选择时是怎样想的。第9题先让学生独立算一算.填一填,再指名说说计算时的思考过程。(三)回顾并整理四边形的特征,以及相关四边形之间的关系1.提出要求:我们学过的四边形有哪些?你能试着画一个示意图来表示这些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吗?2.学生尝试画图并进行交流讨论,你是怎样理解上面这示意图的?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什么样的四边形是梯形?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1)长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2)平行四边形一定是长方形。(3)正方形一定是长方形。(4)长方形一定是正方形。【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提问: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表达?3.指导完成“练习与实践”第7题提醒学生要借助工具规范地作图,再指名说说具体的画图过程。(四)指导完成“练习与实践”第10题和思考题第10题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分割图形的方法,并试着分一分,再通过交流和评点,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不同分割方法的特点。思考题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中画出相应的线段,再数一数三角形一共有多少个,并说一说这些三角形各是什么三角形。(五)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对平面图形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还有哪些疑问?或哪些自己认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课题空间与图形(3)备课时间:2012年3月26日第3课时总第44课时【复习内容】教科书第12册100页“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1-8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与区别。2.使学生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运用这些公式进行正确计算。3.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形成知识体系。4.渗透转化思想,并能运用这一思想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5.培养学生判断、分析、概括、动手操作等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过程】【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一)直导课题1.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学生回答后出示学过的平面图形。我们已经了解了它们的周长和面积,今天,我们再来一起回顾一下。(二)整理复习1.周长和面积的概念。(1)那么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呢?谁能任选一个图形,来说说呢?指名学生到前面去演示。(2)那么谁能概括地说说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学生回答后板书: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3)表示图形的周长我们用长度单位,谁来说说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学生回忆后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1题。)(4)那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学生回答后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5)表示面图形的面积我们用面积单位,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呢?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学生回答后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2题。)(6)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3题。2.周长和面积的比较。我们已经知道了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老师这里有两幅图,请你分别较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出示“练习与实践”的第5题。)【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1)如果图中每小格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这两组图形,认真讨论这两个问题。(2)汇报:通过观察、讨论你们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指着说)①第一幅图:面积相等,周长不等。②第二幅图:周长相等,面积不等。(3)小结:由此可见周长和面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3.周长计算公式。那同学们还记得怎样计算这些图形的周长吗?(1)同桌一起回忆平面图形的计算方法。(2)指名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3)多让几名学生说说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4.面积计算公式。我们已经一起回忆了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那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并且用6个平面图形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2)讨论:有关面计算公式是在哪个图形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这6个图形可以用怎样的网络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4)小结:由此可见,这些平面图形的计算公式是在谁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像这样把新问题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从而解决新问题,是数学学习中一种很常见的方法。(三)巩固拓展“练习与实践”的第4题。客厅里有一块窗帘长3米、宽米。【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问题1:这块窗帘有多大?问题2:如果要在窗帘的周围缝上花边,你认为应买回多少花边?小结:刚才,大家通过合作,利用集体的智慧,解决了两个实际问题,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所给条件,想象出所学过的图形,把它画下来。(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通过复习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练习与实践的第6—8题。习题精编一、对号入座。1.27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1.4公顷=()平方米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9分米,高是底的2倍,它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3.一个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是15厘米,高是8.8厘米,面积是()。4.一个挂钟的时针长5厘米,一昼夜这根时针的尖端走了()厘米,针尖扫的面积是()平方厘米。5.用4个边长是2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可能是()厘米,也可能是()厘米。6.在长20厘米,宽1.8分米的长方形里画一个最大的圆,圆的周长是()面积是()。二、慎重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两个()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A.等底等高B.完全一样C.完全一样的直角2.用木条钉成的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高和面积(   ) A.都比原来大 B.都比原来小 C.都与原来相等3.等腰梯形周长是48厘米,面积是96平方厘米,高是8厘米,则腰长()。 A.24厘米B.12厘米C.18厘米D.36厘米【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4.圆的半径由6厘米增加到9厘米,圆的面积增加了()平方厘米。A.9B.45C.45π四、解决问题。1.有一块长2米,宽的塑料薄膜,用它做规格相同的塑料袋,袋长4分米,宽3分米,可做多少个塑料袋?2.在一个直径是16米的圆心花坛周围,有一条宽为2米的小路围绕,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3.儿童卧室里的挂钟的底板是从一块长米、宽米的长方形薄铁片中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请你算算这个圆有多大呢?4.客厅里有一块窗帘长3米、宽米。(1)这块窗帘有多大?(2)如果要在窗帘的周围缝上花边,你认为应买回多少花边?课题空间与图形(4)备课时间:2012年3月26日第4课时总第45课时【复习内容】教科书第12册102页“练习与实践”9-11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会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进行面积和周长的计算。2.对新旧知识点的复习和加深学习,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3.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有关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的实际问题,丰富解决问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教学过程】㈠基本概念1.我们都学习过哪些平面图形?【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2.用字母公式表示出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3.填空。(复习平面图形公式推导过程)⑴因为S长=___________,而正方形是(   )和(   )相等的长方形,所以S正=________;⑵平行四边形可以割补成长方形,它的底相当于(   ),高相当于(   ),所以S平=___________;⑶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 ),所以S三=___________⑷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   ),所以S梯=_________⑸圆可以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   ),所以S圆=___________。㈡教学例题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是25平方厘米,求圆的面积。讨论:(1)正方形的边长是圆的哪部分?正方形的面积怎么求?(2)圆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r2有什么关系?生:圆的面积是半径为边长的小正方形面积的π倍。×25=78.5(平方厘米)㈢完成第10题【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习题精编一、对号入座1.将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份,拼成一近似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长方形的宽是圆的,长方形的长是圆的。2.心决定圆的,半径决定圆的。3.一个时钟的时针长10厘米,一昼夜这时针走了厘米。4.一圆形水池,直径为30米,沿着池边每隔5米栽一棵树,最多能栽棵。5.把一平行四边形的框架拉成一长方形,面积,周长。把一平行四边形通过剪、移、拼的方法拼成一长方形,面积,周长。6.一个圆的半径扩大3倍,周长扩大,面积扩大。二、火眼金睛1.半径是2米的圆,周长和面积相等。()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中,直径最长。()3.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4.如果长方形、正方形、圆它们周长相等,那么圆的面积最大。()三、实践应用1.在一个直径为20厘米的圆内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占圆面积的几分之几?2.从一张长3厘米、宽2.5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求这个正方形的周长。3.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5平方厘米,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4.在一个半径5米的圆形花坛周围修一条宽2米的走道,走道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5.一半圆的周长15.42分米,半圆的面积是多少?6.用18根1米的小棍靠墙围一长方形,围成的长方形面积最大是多少?(画表用列举法)7.用一长20厘米的铁丝正好围一个长方形(长、宽都是整厘米数)计算它的面积。8.小方从家到学校的距离约有2千米。一辆自行车轮胎的外直径约70厘米,小方骑这辆自行车,如果轮胎每分种转100周,他从家到学校约需几分种?(得数保留整数)教学后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空间与图形(5)备课时间:2012年3月27日第5课时总第46课时【复习内容】教科书第12册103页“整理与反思”和103-104页“练习与实践”1-5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看图说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名称、特征以及图中各字母的含义,帮助学生回忆并整理对相应立体图形的认识2.再进一步要求学生开展实际观察活动,分别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并把看到的图形画下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一步丰富对上述几何体的认识,增强在三维立体图形与二维平面图形之间正确进行转换的能力,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3.相比较旧教材,新教材注重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及时展开想象和思考,从而认识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又有较强的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立体图形特征的愿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复习了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从今天开始,复习立体图形的知识.(板书课题)复习立体图形的特征.(二)复习立体图形的基本特征  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谁来拿出不同的立体形体,告诉大家各是什么名称.  出示立体图形  请你分别说一说每个立体图形的名称及各部分的名称.  (圆锥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它们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先来复习长、正方体的特征.1.复习长正方体的特征.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 (1)同学以组为单位一起回忆.  a.长、正方体的特征.  b.想一想你是从那几方面对长、正方体的特征进行总结的.(2)教师完善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表.长方体正方体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长方体的上面和下面完全相同……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相等.长方体的棱有3组,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2.复习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出示圆柱和圆锥:(1)请同学共同讨论圆柱体和圆锥体有什么特征?(2)分别从底面侧面和高几方面进行总结.(3)教师完善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表圆柱圆锥圆柱上下是一样粗的.圆锥有一个顶点.圆柱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圆形.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形.圆柱有一个面是弯曲的.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上面、正面和侧面图。1.学生从正面、上面和侧面分别观察这几种形状的物体。2.生尝试把看到的图形画下来。3.师生共同交流。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可提醒学生根据这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图形,先摆出或画出这个长方体,再根据摆出的形体判断从左面看到的图形。(四)综合练习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说出另外三个面在展开图中的位置。2.做“练习与实践”第2、3题。第2题着重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折一折。第3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转一转,从而根据长方体的长和宽推想相应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由三角形的底和高推想相应的圆锥的底面周长和高。(五)全课总结习题精编2.下面形体中,作为塞子,既能塞住甲中空洞,又能塞住乙中的空洞的是()课题空间与图形(6)备课时间:2012年3月27日第6课时总第47课时【复习内容】教科书第12册105页“整理与反思”和105~106页“练习与实践”1~6题。【知识要点】【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1.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表面积的意义。2.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物体的体积和物体的容积的意义。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4.物体的体积和物体的容积之间的联系和区别。5.体积和容积单位及其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6.计量单位换算的方法。7.几何体表面积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几何体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表面积的意义的认识,明确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体会公式推导过程中的教学方法。2.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理解体积和容积的联系和区别,弄清相邻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计量单位换算的方法,促进学生知识系统的形成。3.运用立体图形表面积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创新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表面积计算1.复习表面积的童义。提问: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拿出立体图形的教具,观察这些形体,一边用手摸一边说出每个形体的表面积包括哪几部分的面积。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是哪些面面积的和?圆柱体表面积是哪些面面积的和?2.复习圆柱的侧面积。【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侧面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联系?圆柱的侧面积怎样算?3.归纳表面积计算方法。请同学们根据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围成立体图形所有面的面积的和这个意义,用字母表示出计算每个图形表面积的方法。指名学生依次口答归纳出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出来,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4.引导思考圆柱表面积有没有其它计算方法?结合圆柱表面展开图和圆的面积推导过程,学习小组展开讨论。教师概括:表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与半径的和。5.做“练习与实践”第3题。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三道题的算式。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每一步求的什么。(二)复习体积(容积)知识1.复习体积(容积)的意义。提问:什么是物体的体积?什么是物体的容积?体积和容积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物体的体积就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物体的容积就是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弄清所有的物体都有体积,但并不是所有的物体都有容积。2.复习体积(容积单位)。提问: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有哪些?(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让学生用结合实际生活比画出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大小。师:你能说一说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吗?【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3.完成“练习与实践”1~2两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小老师批阅。教师说明单位换算的方法:在名数换算时,要先看是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还是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再想这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然后用相应的方法求出结果。三、综合练习1.做“练习与实践”第6题。让学生独立审题。提问;这三道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都要求什么问题?(底面铁皮部分不同:第(1)题有两个底面部分,第(2)题只有一个底面部分,第(3)题没有底面部分)在解答这三道题时要注意什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分别列出综合算式。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并要求说一说解题的每一步求的什么,三道题解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2.做“练习与实践”4题。提问:配上的这块玻璃是什么形状?它的长、宽各是长方体的哪条棱?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3.做“练习与实践”5题。要求学生合作小组讨论,加工空调的外包装纸盒需要的硬纸板包括哪几个部分?然后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注重反馈。四、全课小结(略)习题精编一、心灵手巧。1.填上合适的数字或计量单位。⑴0.98立方米=()立方分米3.7公顷=()平方米500000()=0.5()13/20()=0.65()【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⑵我国陆地领土总面积是960万()。⑶冰箱的容积大约有216()。2.做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要用()厘米的铁丝;如果用彩纸把这个框架包起来,至少要()平方厘米的彩纸。3.用边长6.28分米的正方形围城一个最大的圆柱形纸筒,这个纸筒的高(),侧面积是(),体积是()。4.用8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可能是(),也可能是()或()。二、火眼金睛。1.棱长3厘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27平方米。()2.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底面直径与高的比是1:兀。()3.面积单位比体积单位小。()三、创新体验。3.一个游泳池长50米,宽30米,深。⑴这个游泳池占地多少平方米?⑵若在池口画一圈黄色的警戒线,警戒线长多少米?⑶若用彩带把它隔成长50米、宽3米的泳道,至少要用彩带多少米?4.一个圆柱底面半径为1分米,如把其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然后把圆柱按扇形的半径一一切开,拼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近似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圆柱的表面积增加了100平方分米,原来的表面积是多少?教学后记:【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空间与图形(7)备课时间:2012年3月28日第7课时总第48课时【复习内容】教科书第12册105页常见几何体体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的“整理与反思”和106-107页“练习与实践”第7-11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常见几何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体会相关体积公式的内在联系,感受探索几何体体积计算方法的一般策略。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灵活应用相关数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二)回顾与整理1.提问:你能说一说各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公式吗?学生口答计算公式。(板书公式)2.请大家回忆一下各立体图形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想一想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同学们进行交流。3.提问:你认为这些计算公式哪一个是最基础的?为什么?能不能用一个公式统一表示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你是怎样想的?(三)练习与实践1.求下面各立体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1)棱长是6厘米的正方体(2)长方体的长是6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3)底面半径3分米、高5分米的圆柱(4)底面周长,高0.3分米的圆锥(只求体积)2.学生解答后提问:“第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这句话对吗?为什么?你能说说表面积和体积的区别吗?(含义、计算方法、计量单位)解题以后你还有什么体会?(认真审题、正确选择方法、细心计算)3.填一填。(1)小明用小正方体魔方搭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个魔方。这个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原来小正方体的()倍。(2)将1立方分米的大正方体切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块,并将这些小块拼成一排,能摆()米长。(3)圆锥体的底面积缩小3倍,高扩大3倍,体积()。(4)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差16立方米,这个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米。学生填空后说说想的过程。4.解决实际问题。(1)一个长方体沙坑,长5米,宽。要填40厘米厚的沙,每立方米沙重1.5吨。这个沙坑大约要填沙多少吨?(2)学校有一个圆柱形状的储水箱,它的侧面由一块边长6.28分米的正方形铁皮围成。这个储水箱最多能储水多少升?(接缝略去不计)(3)一种计算机包装箱,标明的尺寸(单位:mm)是380×266×530。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做这个包装箱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硬纸板?(用计算器计算,得数保留两位小数)提问:第1题求需要沙子的重量,先要求出什么?第2题呢?第3题的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解决这些问题,你认为要注意什么问题?(四)拓展与延伸讨论:圆柱的体积还可以怎样计算?(侧面积的一半乘以半径)练习:一个圆柱体铁块,侧面积是79.128平方分米,底面半径是3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五)课堂总结表面积和体积有什么区别?在复习过程中,你觉得还有哪些困难?(六)布置作业P106—107第9、11题。7.一个圆锥形砂堆,底面积是12.56平方米,高是6米,用这堆砂在10米宽的公路上铺20厘米厚的路面,能铺()米。8.将一根长5米的圆柱形木料锯成4段,表面积增加60平方分米。这根木料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9.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的体积相等,它们底面积的比是3:5,圆柱的高8厘米,圆锥的高是(      )厘米。二、解决问题。1.砌一个圆柱形的沼气池,底面直径是3米,深2米。在池的周围与底面抹上水泥。(1)沼气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抹水泥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3)这个沼气池可以容纳多少立方米的沼气?2.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半径30厘米,高50厘米,做这个水桶需要多少铁皮?如果每升水重1千克,这个水桶能装水多少千克?3.一只圆柱形的木桶,底面直径5分米,高8分米,在这个木桶底部加一条铁箍,接头处重叠0.3分米,铁箍的长是多少?这个木桶的容积是多少?【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4.有一只底面半径为3分米的圆柱形水桶,桶内盛满水,并浸有一块底面边长为2分米的长方体铁块。当铁块从水中取出时,桶内的水面下降了5厘米,求这块长方体铁块的高。(得数保留一位小数)5.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2分米、2分米、5分米的长方体盒子中,正好能放下一个圆柱形物体(如下左图)。这个圆柱形物体的体积最大是多少立方分米?盒子中空余的空间是多少立方分米?6.巧求胶水的体积。一个胶水瓶(如上右图),它的瓶身呈圆柱形(不包括瓶颈),容积为32.4立方厘米。当瓶子正放时,瓶内胶水液面高为8厘米,瓶子倒放时,空余部分高为2厘米。请你算一算,瓶内胶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课题空间与图形(8)备课时间:2012年3月28日第8课时总第49课时【复习内容】教科书第12册107页“练习与实践”12、13题。【教学目标】1.通过选择几张合适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围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2.通过“包装箱的设计”,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选择出合理的包装样式,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同时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过程】㈠围长方体或正方体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的特征。【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2.出示:下面五种形状的硬纸各有若干张。选择哪几种,每种选几张,正好可以围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①长1.8厘米,宽1厘米;②边长1.8厘米;③长1厘米,宽0.4厘米;④边长1厘米;⑤长1.8厘米,宽0.4厘米。⑴学生独立解答。⑵交流不同的围法。⑶小结围法:如果是围成正方体,只需同一种规格的正方形硬纸6张;如果是围成有一组相对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则需两种规格的硬纸;如果是围一般长方体,则需选择三种规格的硬纸,每两种规格要有一组对边相等。3.练一练:完成教科书P107页第12题。㈡包装箱的设计(课前让学生准备好10只火柴盒)1.出示两只火柴盒,让学生思考,有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法,怎样包装最省料?2.交流归纳:有三种不同的包装方法,A面重叠(上下叠);B面重叠(前后叠);C面重叠(左右叠)。大面重叠,比较省料。 3.师:如果是6只火些盒有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法呢?怎样最省料呢?(先猜,然后小组摆、交流)【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  4.师生归纳:按接触面思考:A、B、C各一种;AB、AC、BC各两种。这样思考有序,不容易漏掉。5.师引导其他思考方法:能不能将问题简化,比如以两个一组作为一个整体,将两个A面重叠(上下叠)的长方体看作一个大长方体,这样就转化为3个长方体的包装问题了,可以有几种包法?(还可以将两个B面重叠(前后叠)的长方体看作一个大长方体,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拼摆,又有3种包法;还可以将两个C面重叠(前后叠)的长方体看作……。)6.师小结:先把2个小长方体看作一个大长方体,那么6个小长方体就可以看作3个大长方体.2个小长方体间的位置不同,就得到了3个不同长方体的包装问题.这种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简单问题,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很重要。7.猜一猜,算一算,哪种包装最省料?8.讨论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包装,出示:把10盒火柴包装成一包有哪些不同的方法,怎样包装最节省包装纸。并想一想,为什么?(六上37页)9.学生先自由设计可能的包装样式,再说说理由,结合实际谈想法。右图这种样式表面积最小,也就是最省料。【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9.师:是不是厂商对商品的包装都考虑节省材料呢?(不一定,有的考虑经济实用,有的考虑美观、大方,有的考虑方便……不同的需要就有不同的标准。)10.练一练:完成教科书P107页第13题。㈢全课小结。教学后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图形与变换备课时间:2012年3月28日第1课时总第50课时【复习内容】教科书第十二册P108“整理与反思”以及P108-109“练习与实践”1-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复习平面图形的变换方法,促使他们从整体上进一步把握图形与变换的意义和方法。2、会用平移、旋转的方法改变图形的位置,能按比例放大、缩小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3、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会判断一些特殊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4、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平移和旋转、放大与缩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知识链接【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1、轴对称图形。2、图形的平移和旋转。3、图形的放大和缩小。4、图形的密铺。【教学过程】整理与反思。1、提问:你知道变换图形的位置的方法有哪些?2、引导学生说出变换图形的位置的方法主要是平移和旋转。3、怎样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而只改变图形的大小?4、引导学生说出运用放大和缩小的方法可以只改变图形的大小,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5、比较“平移与旋转”与“放大和缩小”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6、区别:平移和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放大和缩小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只改变图形的大小。7、联系:两种方法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二)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与实践”。1.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然后结合学生的判断,进一步明确轴对称图形的基本含义,即把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接着让学生画出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2.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2题。可以先让学生按要求依次进行操作,再通过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相关的操作方法。其中画出一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以及画出一个图形旋转或平移后的图形,都可以先找出一些重要的点或线段,然后确定这些点或线段在另一半图形中的位置,或平移旋转后的位置,最后连一连。把一个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可以先在原图中找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算出放大后的底和高,然后画出放大后的这些线段,最后连一连。【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3.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3题。可以先让学生讨论确定圆的位置,需要把圆向右移动几格?圆心应画在哪里?画出的圆的大小应与原来的圆大小相等。在此基础上依次解决书上的几个问题。1.完成“练习与实践”第4题。可以提醒学生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作标准,先数一数每条直角边各有几格长,再算一算按指定的比例缩小后又应该是几格长。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并进行比较。求出新图形的面积与原来图形面积的比。5.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5题。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拼成的两个大正方形图案,说说它们分别是由哪两种瓷砖拼成的?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各自按要求设计图案。要提醒学生:第一,每次只能选择两种瓷砖;第二,每种瓷砖都可以适当旋转。(三)全课小结。通过复习,你对图形变换方面的知识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四)布置作业。习题精编一、认真思考,准能填好。1.变换图形的位置可以有()、()等方法;按比例放大或缩小图形可以改变图形的()而不改变它的()2.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条对称轴。在我们学习认识过的平面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还有()。3.将一个三角形按2:1的比放大后,面积是原来的()倍。5.一个30。的角,将它的一条边旋转()。可得到一个直角。【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6.长方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圆有()条对称轴。7.按规律填出第5个图案:()、二、仔细推敲,准确判断。1.线段也是轴对称图形。()2.将一个平行四边形木框拉成一个长方形后、周长不变,面积不变。()3.把一个图按1:3的比缩小后,周长会比原来缩小3倍,面积会比原来缩小6倍。()2.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增加5cm,增加的面积()cm2。①等于25②大于25③小于25④无法确定3.下列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没有用到平移或旋转的是()。①三角形②长方形③圆④平行四边形教学后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图形与位置备课时间:2012年3月28日第1课时总第51课时【复习内容】“整理与反思”—111“练习与实践”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复习,比较系统地综合地运用各种描述的方法描述并确定物体的位置,体会用不同的方法确定位置的特点和作用;能综合地运用比例尺的知识确定物体之间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2.在复习中训练并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识图、作图的能力。3.在复习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利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发展学生对数学积极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一)交代学习任务谈话:同学们,我们今天复习“图形与位置”。板书:图形与位置(二)整理与反思1.我们学过了哪些确定位置的方法?2.请大家利用我们教室里面的物体,用上、下、前、后、左、右来描述这些物体的位置?3.请大家利用我们学校和学校周围的物体,用东、南、西、北来指明物体的方向和位置?4.刚才大家用上、下、前、后、左、右和东、南、西、北来表示物体所在的大家位置以及方向,如果我们要准确地表示物体所在的位置,还可以用数对来表示,大家还记得用数对的方法表示吗?用数对表示三角形三个顶点A、B、C的位置。(1)标出点D(6,1)、E(10,1)、F(9,4)、G(7,4),并顺次连接D、E、F、G、D。围成的是什么图形?5.练习:(五下P.16练一练)6.准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除了用数对的方法标出所在的列和行,还可以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表示,怎样表示?7.练习:(六下P.57练习十二的第1题)(1)少年宫在学校的北偏东方向()米处。(2)科技馆在学校的北偏()方向()米处。【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3)新华书店在学校的南偏()方向()米处。(4)邮局在学校的南偏()方向()米处。8.刚才我们复习了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表示物体的准确位置,这里的距离都是已知的,但有的时候需要我们计算,这时又需要用到什么知识?(比例尺)9.练习:(六下P.57练习十二的第4题)根据下面的描述,在平面图上表示出各场所的位置。(1)红光中学在中心广场南偏东45度方向800米处;(2)胜利小学在中心广场南偏西60度方向600米处;(3)体育馆在中心广场北偏西30度方向500米处;(4)在中心广场北边700米处修一条红旗路,穿过中心大道,并与中心大道垂直。(三)练习与实践1.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再全班讨论。讨论时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错误或不够准确的表述。还要提醒学生用数对表示位置时,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2.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全班校对讨论。提醒学生注意:量图上距离时要中心点到中心点,计算实际距离时数字比例尺可以转换成线段比例尺,使用量角器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两个重合。3.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再全班讨论。(四)全课总结:今天的复习,你对哪些知识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教学后记:【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统计与概率(1)备课时间:2012年3月30日第1课时总第52课时【复习内容】教科书第12册112页-113页“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第1题。【知识要点】⒈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有调查、测量、实验以及直接从报刊、杂志、图书和网络中获取;收集数据时需要及时进行记录,记录数据可采用画“√”或画“正”字等方法,以提高效率;⒉各种统计图的特点:条形统计图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便于对数量的多少直接进行比较折线统计图用不同位置的点表示数量的多少,并用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便于反映数量发展变化的趋势扇形统计图以一个圆的面积表示事物的总体,以相应的扇形面积表示各有关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数便于呈现总体与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与现实生活的的密切关系,明确收集、记录、整理方法的特点及作用。2、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体会要根据相关数据的特点。3、恰当地选择统计图和统计表进一步体会有关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教学过程【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⒈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和方法。⑴引导学生回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①广泛地有针对性地收集各种原始数据。②对数据进行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③数据处理、分类和计算。④按一定的顺序或方式表示出来。提问:收集数据有哪些方法?(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小结:常用的方法有调查、测量、实验以及直接从报刊、杂志、图书和网络中获取。⑵提问:记录数据有哪些方法?举例说明。(如选举中队长统计选票时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作图形符号的方法…)⑶出示填空题。()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的关系。()统计图能清楚地直接比较出数量的多少。小结:我们学过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它们在描述数据时,各自有自己的特点,我们要根据数据特点进行选择。⒉指导学生完成第1题⑴引导观察教材提供的两张统计表,说说从中获得哪些信息。(第一张统计表,重点引导学生对各个城市的数据进行比较,突出最多量和最少量;第二张统计表,不仅要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比较,还要引导学生说说发展变化趋势。)⑵思考:这两组数据分别制成什么统计图比较合适?为什么?⑶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相应的统计图,并进一步讨论这两种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⑷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看图回答。【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课题统计与概率(2)备课时间:2012年3月30日第2课时总第53课时【复习内容】教科书第12册112页-114页“练习与实践”第2~4题。【知识要点】⒈不同统计图的特点。⒉不同统计图的画法。⒊正比例量的图像是一条直线。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及“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百分数的应用。【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与现实生活的的密切关系。2、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体会要根据相关数据的特点恰当地选择统计图和统计表。3、进一步体会有关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回忆不同统计图的特点。(二)出示教材113页的统计图指导观察统计图1、指名回答,这是什么统计图?2、组织讨论: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与普通复式条形图有什么不同?(①直条方向是横着的,也就是用横轴方向表示数量的多少;②表示同一组两个数量的直条不是并着排列的,而时是首尾相接。)3、独立完成统计表。根据图中的信息将统计表填写完整。4、小组交流讨论教材中提出的4个问题引导学生可以根据统计图或统计表进行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三)指导完成第3题⒈出示第3题统计表,说说从表中可以了解哪些信息?⒉引导学生完成折线统计图:描点、标数据、连线。(注意实线和虚线之分)⒊指导观察完成的折线统计图,引导发现,乙车路程和时间所对就的点连接起来有何特点?(小组讨论)⒋进一步分析每辆车行驶时间与路程的关系,明确乙车所行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⒌在讨论中完成对两个问题的解答。(一)指导完成第4题⒈讨论扇形统计图的有关特征?⒉独立完成书上3个问题的解答,然后集体校对教学后记:课题统计与概率(3)备课时间:2012年3月28日第3课时总第54课时【复习内容】教科书第12册第112页“整理与反思”和第115页“练习与实践”第5、6题。【知识要点】1.中位数、众数、平均数有什么不同。2.怎样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3.体会有关统计量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4.掌握简单统计量的计算方法。【教学目标】1.让这生进一步体会数据与现实生活的的密切关系。2.进一步明确各种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及作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在表示数据特征方面的特点和作用。4.进一步掌握简单统计量的基本计算方法。【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教学过程】集体讨论复习:1.什么是“中位数、众数与平均数”?并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2.举例说说怎样求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一)出示龙城超市上个星期售出的甲、乙两种品牌的饮料箱数如下图。(1)在这个星期中,两种品牌饮料的销售量在哪一天相差最大?(2)甲饮料周日的销售量比周一多百分之几?(3)甲饮料这个星期平均每天销售多少箱?乙饮料呢?(二)出示生物小组的同学每次用10粒绿豆做发芽试验,下面是他们经过整理的10次发芽情况。发芽粒数0578910次数124111(1)这10次试验中,发芽的绿豆一共有多少粒?总的发芽率是多少?(2)这10次试验中,发芽粒数的众数是多少粒?(三)出示教材中115页第5题1、先让学生把图中每个直条所表示的人数标出来。2、依次比较每组两个直条,说说没有龋齿的人数哪个年级多,哪个年级少?有1颗龋齿的人数哪个年级多?哪个年级少?……3、从整体上比较两个年级学生牙齿健康情况。4、指导一年级学生龋齿颗数的众数。【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一年级共有50个学生,那么就有50个反映每个人龋齿颗灵敏的数据,而这50个数据中,龋齿是1颗的共有19个,所以一年级龋齿颗数的众数是“1颗”5、引导回答,六年级龋齿颗数的众数。6、学生独立计算第(3)个问题。(四)出示第6题,引导观察表格。1、指导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2、指导学生计算每组数据的中位数,组织学生讨论计算中位数要注意什么?(先把数据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3、表示这组男生体重的一般情况,平均数和众数哪个更合适?(用中位数代表男生体重的一般情况比较合适,因为男生体重的数据中,有8个低于平均数,只有两个高于平均数,平均数的位置明显偏离这组数据的中心。)习题精编一、基础训练1.在47、25、36、18、47、58、25、47中,众数是(),中位数是(),平均数是()。课题统计与概率(4)备课时间:2012年3月28日第4课时总第55课时【复习内容】教科书第116页的“整理与反思”,第116-117页的“练习与实践”的1-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含义,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会用分数表示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2、进一步体会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判断简单游戏规则是否公平,能设计简单的公平游戏规则。3、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可能性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具有随机性,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复习可能性的含义以及可能性的大小1.出示下列四个图形【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2.提问:从上面的某个口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从哪个口袋中摸出的一定是黑球?从哪个口袋中摸出的一定是白球?从哪个口袋中摸出的一有可能是黑球,也有可能是白球?3.师小结: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这些都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4、用分数来表示图3、4的口袋中摸到黑球和白球的可能性大小.二、完成后进行交流。三、完成练习与实践的1-3题。1、完成第1题,要让学生连线后,说说连线时的思考过程。2、第2题在学生独立判断的基础上,再说说思考的方法。3、第3题,要抓住怎样理解“明天的降水概率是80%”这句话的?再让学生按要求进行判断。一、复习游戏规则的公平性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判断游戏是否公平,为什么?2、启发学生思考,要使游戏规则公平,你认为口袋里可以怎样放球,为什么?3、小结:不管怎样放球,只要使参加游戏的小朋友摸到指定的球的可能性大小相等,这样的游戏规则就是公平的。二、指导完成练习与实践的4-5题。1、让学生交流对题目的理解。2、让学生各自判断第(1)题中的三种方法是否公平,再交流思考的过程。3、交流时可让学生排一排“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可能有几种不同的结果。4、完成第5题。着重要让学生说说每个分数的思考过程,注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三、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对可能性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课后再收集一些有关可能性的例子,从中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解答。教学后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综合应用(1)备课时间:2012年3月30日第1课时总第56课时【复习内容】教科书p118——119“住房的变化”【教学目标】【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方法,感受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统计图表和统计量所呈现的信息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和思考,增强数据分析意识、发展统计观念。2、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统计方面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作用的体验,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3、让学生感受到我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教学过程】1、复习。出示复习题。下面是北京市2004年4月分一周(4——10日)每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记录,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并回答问题。北京市2004年4月4~10日最高和最低气温统计图年月(1)这一周中。哪天的温差最大,哪天的温差最小?(2)这几天的最高气温是怎样变化的?最低气温呢?说说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绘制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的问题。2、观察统计图、回答问题。(1)出示课本118页说说是一幅什么图,反映的是什么情况,让学生说说什么是“人均居住面积”。【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2)学生独立解答第1题,计算后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求“这几年平均每年增加多少平方米”怎样列式?是怎样想的?(3)思考第2题,并在小组里说说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再在全班交流。在交流时启发学生回答:1999年我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是多少?这个数据是从多少个城市中统计得来的?猜一猜这个数据是怎样算出来的?9.78平方米是669个城市人均居住面积,是不是每一个城市的人均居住面积都大于9.78平方米?会不会有些城市的人均居住面积少于9.78平方米?3、填表。组织学生把课前了解到的自己家1998年、2002年、2006年人均居住面积和口情况填在118页的统计表中,并算出自己家里人均建筑面积。4、汇总、统计。指导学生把全班同学调查得到的数据汇总在一起,并完成119页的统计表。(统计时提示学生先分小组用计算器算出本小组同学家庭住宅建筑面积的和与人口的和,在把各小组住宅建筑面积的和与人口数的和分别相加,从而算出全班同学家庭住宅建筑面积的总和与人口数的总和。并算出相关年份的人均住宅建筑面积。5、完成统计图。要求学生先思考画怎么样的统计图,然后动手画一画。6、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参加本次活动的的收获和体会。7、阅读。要求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你知道吗”,并交流对其中一些问题的理解。课题综合应用(2)备课时间:2012年3月30日第2课时总第57课时【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120旅游费用的预算【教学目标】【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1.阅读分析教材提供的各种信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说说对这些信息的理解。2.能独立收集信息,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和实际需要,通过计算、比较,有序思考,解决一些与旅游费用的预算有关的实际问题。3.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4.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获取知识的乐趣,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评价和反思自己学习数学的收获与存在的不足,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5.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教学过程】一、观察信息、分析信息1、课前谈话:同学们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在旅游时我们会有哪些费用?2、出示情境:小芳和爸爸、妈妈8月5日从南京出发,6日到9日在北京旅游,8月10日返回到南京。南京与北京间的火车和飞机票价如下。交通工具票价说明火车(硬卧)274元飞机(普通舱)1010元已满2周岁未满12周岁的儿童乘坐飞机时享受半价票(1)指导学生观察教材表一中提供的信息(2)提问:通过观察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引导学生说出旅游的天数,交通工具情况。(3)讨论:⑴身高1.1m~1.4m的儿童乘坐火车时享受半价票是什么意思?⑵已满2周岁未满12周岁的儿童乘坐飞机时享受半价票又是什么意思?⑶如果一个同学身高,年龄11周岁,那么他乘坐哪种交通工具时可以享受半价票?(4)出示表二中提供的信息住宿伙食市内交通旅游景点门票每日120元每日80元每日50元每人250元【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指导学生观察表二中提供的信息提问:从表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组织小组讨论:⑴住宿费、伙食费、市内交通费是指一个人的花费还是一家三口的花费?⑵旅游景点门票每人250元是指一个景点还是所有景点?二、根据信息填写表格1、指导完成第一问题:(1)分别算出各项费用,再算出合计数提问:在计算数据时要注意哪些问题?(计算交通费时注意:小芳能否享受半价火车票?一天需要50元的市内交通费,4天一共需要多少元的市内交通费?计算食宿费时,要算出4天总的食宿费用。计算门票时要按人数算出总的门票费用。)(2)组织计算,集体校对。如果往返都乘火车,则买火车票一共需要274×3×2=1644元,各项费用合计3394元。三、分析信息解决问题1、指导完成第二个问题:如果往返都乘坐飞机(成人票打六五折,儿童半价票不打折)至少要准备多少元?提醒学生注意各人可以享受机票的折扣,合理地使用第一问题中的一些计算结果。如果往返都乘坐飞机,买飞机票一共需要1010×4×65%+1010×2×50%=3636(元),各项费用合计为5386元。2、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第三个问题如果去时乘火车,买火车票一共需要274×3=822(元);返回时乘飞机,买飞机票共需要1010×2×65%+1010×50%=1818(元)。各项费用合计为822+1818+1750=4390(元)四、小组合作、实践运用【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课后完成最后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利用上网、报纸等途径收集信息。制定出全家的旅游计划,并选择合适的机会进行交流课题综合应用(3)备课时间:2012年3月30日第3课时总第58课时[复习内容]教科书第十二册p121~122的内容(绿地面积)【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统计图表以及实际调查和测量,了解我国城市以及所在学校的人均绿化面积,体会绿地对于改善居住环境的意义。2指导学生认真阅读统计图表,对所阅读的材料和所调查所得的材料能够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反思,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3、通过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各方面的能力4、通过调查和阅读等活动,体会到我国与先进国家在绿化方面的差别,从小培养学生的绿化和环保意识【教学过程】一、阅读分析1、出示两张统计图(书上第121页的图)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1)先自己观察2)再把观察到的与同桌交流3)再集体交流3、解决表后问题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交流4、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5、我国绿化情况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情况怎样?你了解吗?1)看书了解【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2)学生补充介绍3)对于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想法和看法?二、实践反思1、我校的绿化情况怎样呢?课前同学们进行了调查和走访,说说你们的调查情况实物投影(或黑板出示)学生的调查情况通过调查和统计,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可以怎样改善学校的绿化环境?阅读“你知道吗?”并算一算有关问题教学后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综合应用---保护水资源(4)备课时间:2012年3月30日第4课时总第59课时【复习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123—124《保护水资源》【教学目标】1、阅读分析教材提供的材料,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2、小组合作实验获得滴水龙头、洗脸,洗手的用水量,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估算、推算出相关数据。3、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对比,增强节水意识。【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4、通过综合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起思考1、播放2007年5月太湖水污染,无锡自来水变质,市民抢购纯净水的场景。2、播放我国北方干旱的场景。说说你有什么想法,揭示课题——《保护水资源》。二、阅读资料,了解国情阅读教材提供的这段资料后,先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说说资料中有关分数和百分数的实际含义,再让学生说说相关的感想:重点要使学生体会到: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比较少的国家,而且水资源的分布很不均衡。三、合作实验,完成图表。从下面任意选择一项实验,先小组合作获得数据,再通过计算完成统计图表。实验一、了解一个滴水的龙头在一段时间里流失的水量。实验二、比较刷牙、洗脸时连续放水或用容器盛水的用水量。实验三、比较用不同流量的水洗手时的用水量。小组分工合作,老师分头指导。做滴水龙头在一段时间内流失水量的实验时,一要为每组学生准备好量杯和计时工具;二要提醒学生每隔半分钟作一次记录。推算1小时、1天、1年流失的水量时,先要根据实验数据算出平均每分钟流失的水量,再用这个数据依次乘60、(60×24)、(60×24×365)。要提醒学生使用计算器,并注意单位的换算。做不同用水状态下刷牙、洗脸的用水量实验时,一要为每组学生准备好盛水的工具和量杯;二要指导收集流水的方法:可以【精品文档】\n【精品文档】先记录一个同学用流水刷牙、洗脸的时间,再把相同时间流出的水收集起来,并量出有多少升。做不同流量的水洗手时的用水量实验时,可用容器直接接住流水,并用量杯量出有多少升。推算全班一年共可节约多少吨水时,可以先算出全班同学1天能节约多少升,再用算出的结果乘365天,最后根据1升水重1千克算出一年节约的水有多少千克,并换算成以“吨”作单位的数。四、分析数据,畅谈体会。通过实验和计算,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观察口常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想想哪些节约用水用水的办法,在全班交流。五、顺势引领,课外延伸。节水、护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课后每人写一条节水、护水的广告词。教学后记:【精品文档】

网站简介

奥数库(www.aoshuku.com)是一个专注奥数知识扩展和学习的在线教育网站,内容涵盖了奥数题、数学题、试卷、课件、知识点、数学公式等,拥有大量的奥数题库和数学题库,包含全国中小学各个版本教材,深受中小学师生用户喜爱的网站。

微信公众号

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如部分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过以下方式联系站点负责人。

2016-2021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 闽ICP备2021004933号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分享,如有版权作品存在问题或内容中存在违法和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系403074932@qq.com

闽公网安备 35021302000396号

闽ICP备2021004933号
返回首页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