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比例的应用●第四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用比例解决问题时间分配讲授练习15分25分教学理念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究和交流,加强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解决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教学目标学生掌握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正确运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准备重点:学生掌握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正确运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有关问题。难点: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流程一、旧知铺垫1.下面各题两种量成什么比例?(1)一辆汽车行驶速度一定,所行的路程和所用时间.(2)从甲地到乙地,行驶的速度和时间。(3)每块地砖的面积一定,所需地砖的块数和所铺面积.(4)书的总本数一定,每包的本数和包装的包数。2.根据题意用等式表示.(1)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速度,3小时行驶210千米。 (2)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到达.如果每小时行56千米,要5小时到达.70×4=56×5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5(1)出示课文情境图,描述例题内容。板书: 8吨水 10吨水 水费12。8元 水费?元(2)你想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引导提问:A题中哪两种量是变化的量?说说变化情况。B.题中哪一种量一定?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C.用关系式表示应该怎样写?=\n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比例的应用●第四课时教学设计\n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课总后结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正、反比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n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比例的应用●第五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练习课时间分配讲授练习15分25分教学理念在生动的数学活动的基础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回顾整理相应的探索过程,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培养学生归纳和总结的能力,能简洁的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整理知识的过程。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正、反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能正确地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准备习题卡\n教学流程一、基础练习1.判断下面各题中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1)三角形面积一定,底和高。(2)水池的容积一定,水管每小时注水量和所用时间。(3)总面积一定,每块砖的面积和砖的块数。(4)在一定的时间里,加工每个零件所用时间和加工零件个数.2.说一说。(1)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关键是什么?(2)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二、综合练习1.用比例解决下面两个问题。(1)有一批纸,可以装订每本24矾的练习簿216本,如果要装订成每本18页的练习簿,可以装订几本?(2)装订一种练习簿,装订200本要用4800页纸,有12000页的纸可以装订多少本?过程要求:① 找出相关联的量,判断成什么比例.② 写出关系式。③ 列式解答,指名两位学生板演.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比例的应用●第五课时教学设计\n教学流程3.引导比较。(1)说出题中数量关系,写关系式。每本页数×本数=总页数(2)说一说哪一种量一定,另外两种量成什么比例。(3)针对以上两题,说一说思维过程和解题步骤① 找出题中数量关系,判断哪一种量一定,另外两种量成什么比例。② 根据等量关系列比例式。③ 解比例。④ 检验。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文练习九第6、7题。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比例的应用练习课列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① 找出题中数量关系,判断哪一种量一定,另外两种量成什么比例。② 根据等量关系列比例式。③ 解比例。④ 检验。课总后结本节课是一节练习课,教学内容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学生通过自学完全可以理解本节课的内容。针对本节课的特点,教学中,我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讨论、比较,找出正、反比例的异同,从而加深理解.\n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整理和复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时间分配讲授练习12分28分教学理念建立多种途径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的教学评价,着力于学生接纳和认同的评价结果、着力于学生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明确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2.使学生能正确地、熟练地解比例。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判断。教学准备习题卡\n教学流程一、比、比例的意义1.什么是比?2.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3.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指名口答,出示表格填空。意义项数基本性质举例比比例二、解比例1.什么叫解比例?2.解比例是解方程吗?解方程也是解比例吗?为什么?3.解比例。完成课文“整理与复习"第2题。三、正、反比例的意义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2.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关系?3.比较正、反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不同点关系式正比例反比例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整理和复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n教学流程 4.你是如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学生通过交流,概括出“一找、二想、三判断”。一找:哪两种上关联的量。二想: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写出关系式。三判断:联系关系式,看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判断成什么比例.5.完成课文“整理与复习”第3题。过程要求:按复习中概括“一找二想三判断"三步骤进行练习。(1)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2)说一说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写出关系式。(3)这里哪一种量一定,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四、巩固练习1. 判断下列关系式中,两种变化的量成不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1)被除数÷除数=商 (2)被除数÷除数=商一定()一定()(3)因数×因数=积(4)因数×因数=积()一定一定()2.完成课文练习十第1~3题。四、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如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一找、二想、三判断”。一找:哪两种上关联的量.二想: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写出关系式。三判断:联系关系式,看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判断成什么比例。课总后结本节课是一节练习课,教学内容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学生通过自学完全可以理解本节课的内容.针对本节课的特点,教学中,我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讨论、比较,找出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从而加深理解。\n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整理和复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练习课时间分配讲授练习12分28分教学理念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说实话的机会,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相应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归纳、类比和总结的能力。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熟练掌握判断正、反比例关系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教学准备习题卡\n教学流程一、基础练习1.判断下面各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是成什么比例?(1)每公顷产量一定,播种的公顷数和总产量。(2)总产量一定,每公顷产量和播种的公顷数。(3)从A到B地,所用时间和行走的速度。(4)一个人的年龄和他的体重。2.判断下面一些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为什么?(1)除数一定, 和 成 比例。被除数一定,和成比例。(2)前项一定,和成比例。 后项一定,和成比例.3、判断下列关系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如成比例成什么比例?d×∏=C X×8=Ya×h×=S()一定()一定() 二、对比练习上面各题学生作出了判断,并说明理由后,师指出:比值一定,也就是商一定,成正比例。因为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除法运算的结果商相当于乘法算式中的一个因数,即Y=KX,K一定。所以判断成正、反比例的方法,可以统一用乘法关系式来判断。把题目中的三种量列成乘法算式。如果一个因数一定,另一个因数和积成正比例,如果是积一定两个因数成反比例。1.利用乘法关系式判断: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整理和复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n教学流程(1)每本书的单价×本数=总价 速度×时间=路程 一定 ( )比例 ( )比例 一定(2)3X=Y Y和X( )比例(3)Y和X( )比例2.引导学生总结判断规律:一列(列出乘法算式)、二找(找出定量)、三判断(积一定,则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成反比例,其他情况则成正比例)。三、深化练习1.利用判断规律,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种量成不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为什么?(1)房屋面积一定,铺砖块数和每块砖的面积。(2)差一定,被减数和减数。(3)圆的半径和周长。2.从汽油的千克数,行的千米数和行1千米的耗油量这三种量中,分别说出谁一定时,谁和谁成什么比例?3.从每千克花生榨油千克数,花生的千克数和花生油的千克数这三种量中,分别说出谁一定时,谁和谁成什么比例?四、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正反比例的判断判断规律:一、列(列出乘法算式)、二、找(找出定量)、三、判断(积一定,则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成反比例,其他情况则成正比例).课总后结本堂课,是一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课。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没有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顺从学生的思维规律,鼓励学生大胆讨论、发言、交流,最后总结出正、反比例的判断方法。这样,整堂课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浓,积极性高,成就感足,理解和记忆也就自然较为深刻。\n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整理和复习●第三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比例的应用时间分配讲授练习15分25分教学理念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让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正、反比例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准备习题卡\n教学流程一、复习比例尺1.什么是比例尺?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2.说一说下面各比例尺的具体意义.(1)比例尺1:3000000(2)比例尺0255075km(3)比例尺20:13.你能把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进行改写吗?如:1:3000000改成线段比例尺。0255075km改成数值比例尺.3.填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2㎝600㎞1:50000 1.2㎞1:6000000015㎝ 过程要求:(1)学生独立计算,求出各题结果。(2)汇报,填空.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整理和复习●第三课时教学设计\n教学流程(3)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二、复习用比例解决问题1.说一说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通过回顾与交流,学生概括出解决答步骤。如:(1)找出相关联的两种量.(2)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3)用等量关系表示数量关系。(4)解设,并解比例(5)检验。2.完成课文“整理与复习”第4题。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文练习十第4、5题.四、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比例的应用复习课找出相关联的两种量。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用等量关系表示数量关系.解设,并解比例检验。课总后结本节课的教学,我注重对练习题的设计,改变以往的以教师讲解、机械训练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和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参与算理,解题方法的探讨中来。\n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整理和复习●第四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深化练习时间分配讲授练习15分25分教学理念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通过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复习,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实物投影\n教学流程一、解题思路训练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3小时行了150千米,用同样的速度行驶,1、“又行了120千米到达乙地.”根据以上条件判断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列出关系式。再出示,(1)如果X指又行的小时数,X应与谁对应?括号里应填什么数?(2)如果X指一共行的小时数,X应与谁对应?括号里填什么数?2、“一共行了5小时到达乙地。”(1)出示,问:如果这样列等式,X表示什么?(2),出示问这样列式,X表示什么?二、正、反比例应用练习1、用比例解答下列应用题.(1)工程队安装一条水管。计划每天安装90米,20天完成.实际只用了15天就完成了。实际每天安装多少米?(2)工程队安装一条水管。20天安装了90米,照这样计算,15天能安装多少米?全班练习,指名个别板演,后集体订正。题(1)因为每天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一定)所以每天工作量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解:设实际每天安装X米。 15X=90×20X=120答: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整理和复习●第四课时教学设计\n教学流程 题(2)因为工作总量÷工作时间=每天工作量(一定)所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成正比例。解:设15天能安装X米。 20X=90×15 X=67.5答:略2.小结对比上面的第(1)、(2)题。3.总结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解题思路: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是一样的。找出题中三种量,写出数量关系式,判断谁一定,谁变化。根据一定的量判断两种变化的量成什么比例或不成比例。解题步骤:(1)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判断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2)设未知数X,注明单位名称。(3)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并解答.(4)检验。(5)写答句.4. 上面的第(1)、(2)题还有其他解法式吗?生答师板书。(1)90×20÷15 (2)90÷20×15 90× 90÷板书设计正反比例对比深化练习(1)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判断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2)设未知数X,注明单位名称。解题步骤(3)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并解答.(4)检验。(5)写答句。课总后结本堂课的教学,我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讨论,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辅助性的导。因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都充分地得到了激发。\n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统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扇形统计图(课文第68页的例1,练习十一相应的练习)时间分配讲授练习15分25分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和鼓励学生,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正确描述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有关数据.2. 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扇形统计图反映有关数据,提高处理数据的技能,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3.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流程一、旧知铺垫电脑课件呈现扇形统计图。 某校学生最喜欢的文艺节目情况统计图。 1.问: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1)喜欢同一首歌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45﹪。喜欢相声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18﹪;喜欢小品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25﹪;喜欢其他文艺节目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12﹪。(2)喜欢同一首歌的人数最多. 绝大部分同学都喜欢同一首歌,小品和相声;喜欢其他文艺节目的人数最少2.说一说这是什么统计图,它有什么特征?(1)扇形统计图。(2)特征:可以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二、探索新知教学例1:电脑课件出示课文例题统计图。 下面是一幅彩电市场各部分品牌占有率的统计图。 (1) 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A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20﹪;B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15﹪ C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10﹪;D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8﹪其他品牌彩电占市场销售量的47﹪。\n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统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流程(2) 有人认为A牌彩电最畅销,你同意他的观点吗?① 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题中的数量;② 小组交流,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自己的看法;③ 汇报交流结果。经过讨论、交流,使全体同学懂得:在“其他”里面还可能包含有比A牌更畅销的彩电。所以,从这个统计图不能判断出哪个品牌的彩电最畅销。(3) 建议上面这幅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不清,无法全面地反映有关彩电市场各品牌占有率的情况,你有什么修改建议?① 通过交流,使学生懂得:“其他”所占有的份额应该是最小的部分,这样才能全面地反映各个数量占有率的情况,突出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② 建议:在进行数据整理时,“其”当中的一些品牌彩电所占份额单单独计算,在统计图中详细标出它的占有率。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文练习十一第1题。(1) 说一说,你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2) 从图中你能判断出喜欢哪种文艺节目的人数最多吗?为什么?;(3) 你有什么修改建议?四、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可以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n课总后结本节课的教学,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讨论、交流,查找出统计图中缺陷和不足的部分,并让学生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突出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统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折线统计图时间分配讲授练习18分22分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简单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了角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根据统计图正确描述有关数据的变化情况,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2.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教学准备电脑课件\n教学流程一、旧知铺垫1.出示统计图。2003年北京地区新增“非典”病人数量统计图(4月26日~5月31日)2.回答问题。(1)这是什么统计图?(2)这种统计图有什么特征?(3)说一说这里病人数量的变化情况。二、探索新知教学例21.出示课文例题。2. 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图中的数量变化情况。(1)7月份到12月份的月薪逐月上升。(2)7月份:1000元;8月份:1100元;9月份:1170元10月份:1240元;11月份:1300元;12月份:1400元(3)8月份和12月份增加较大。(4)两幅统计图反映的员工月薪增长情况是一样的.3.初看这两幅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初看时感觉左图中反映的月薪增加比较大。原因:左图纵轴上每格表示的数量比较小,折线向上的趋势不明显。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统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n教学流程右图纵轴上每格表示的数量比较大,折线向上的趋势不明显。4.你认为哪一幅统计图更能准确反映员工月薪变化情况?为什么?(1)学生汇报自己的看法。(2)说明理由.(左图每格表示50元,最高1格又表示100元,标准不统一)5.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师生共同交流、讨论,使全体学生明白:在根据统计图进行比较,判断时要注意统一标准.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练习十一第2题。(1)初看这幅统计图,你感觉气温的变化剧烈吗?为什么?(2)月平均气温的实际差距有多大?(3)你会制作折线统计图吗?根据图中数据再绘制一个你认为较为合理反映气温变化的折线统计图。四、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折线统计图在根据统计图进行比较,判断时要注意统一标准。课总后结本课时的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问题所在。\n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配时间分配讲授练习18分22分教学理念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说话与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相应的探究过程和运算技能,让学生感知归纳、类比和总结的能力,并能用清楚、简洁的语言描述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2.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并学会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3.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学准备文具盒、铅笔等教学流程一、教学例11.组织活动.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可以怎么放?有几种情况?(1) 学生思考各种放法。(2) 与同学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3) 汇报交流情况。学生口答说明,教师利用实物木棒或课件演示.第一种放法:第二种放法:第三种放法: 第四种放法:2. 提出问题。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2枝铅笔。为什么?经过简单交流,学生不难描述其中的原理:如果每个文具盒只放1枝铅笔,最多放3枝,剩下1枝还要放进其中的一个文具盒,所以至少有2枝铅笔放进同一个文具盒。3. 做一做.7只鸽子飞回5个鸽舍,至少有2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1) 说出想法。如果每个鸽舍只飞进1只鸽子,最多飞回5只鸽子,剩下2只鸽子还要飞进其中的一个鸽舍或分别飞进其中的两个鸽舍。所以至少有2只鸽子飞进同一个鸽舍.(2) 尝试分析有几种情况。(3) 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学生体会到,如果把各种情况都摆出来很复杂,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找到数学方法来解决就方便了.\n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流程二、教学例2把5本书放进2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几体书?1.摆一摆,有几种放法。不难得出,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3本。2.说一说你的思维过程。如果每个抽屉放2本,放了4本书。剩下的1本还要放进其中一个抽屉,所以至少有1个抽屉放进3本书。3.如果一共有7本书会怎样呢?9本呢?(1) 学生独立思考,寻找结果.(2) 与同学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3) 汇报结果,全班交流。4.你能用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吗?你有什么发现?5÷2=2……1 (至少放3本)7÷2=3……1 (至少放4本)9÷2=4……1 (至少放5本)说明:先平均分配,再把余数进行分配,得出的就是一个抽屉至少放进的本数。5.做一做8只鸽子飞回3个鸽舍,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为什么?想:每个鸽舍飞进2只鸽子,共飞进6只鸽子。剩下2只鸽子还要飞进其中的1个或2个鸽舍,所以,至少有3只鸽子要飞进同一个鸽舍里。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文练习十二第2、4题。板书设计分配第一种放法:第二种放法:第三种放法:第四种放法:\n课总后结本课时的教学,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材料为素材,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探讨出“分配”的规律。学生兴趣很浓,课堂气氛活跃.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抽取游戏时间分配讲授练习15分25分教学理念依据学生的心里特点和实际情况,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展示个性提供广阔的空间,为培养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让学生感受开放性,弹性化的学习内容,通过观察、操作、类比和推理等数学活动,建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趣味性.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理解抽取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并能解决有关简单的问题.2.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准备盒子、大小相同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n教学流程一、 教学例3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蓝球各4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最少要摸出几个球?1. 猜一猜.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至少要摸出几个球。2. 实验活动。(1) 一次摸出2个球,有几种情况? 结果:有可能摸出2个同色的球.(2) 一次摸3个球,有几种情况? 结果:一定能摸出2个同色的球。3. 发现规律。启发:摸出球的个数与颜色种数有什么关系?学生不难发现:只要摸出的球比它们的颜色种数多1,就能保证有两个球同色。二、做一做第1题。(1) 独立思考,判断正误.(2) 同学交流,说明理由。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第二课时教学设计\n教学流程第2题。(1) 说一说至少取几个,你怎么知道呢?(2) 如果取4个,能保证取到两个颜色相同的球吗?为什么?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文练习十二第1、3题.过程要求:1.根据题意,进行判断或说明理由。2.可以组织实验活动,通过活动验证自己的判断结果。四、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抽取游戏红红红红红红蓝红红红蓝红红红蓝红蓝红红红蓝红红红有可能摸出2个同色的球。蓝红蓝红课总后结本课时的教学,是一节以操作为主的课。因而在教学中,我选用学生比较熟悉的素材,并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讨论交流,从中获取知识,发现规律,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培养学生归纳和总结的能力。\n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实践活动:节约用水●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节约用水时间分配讲授练习18分22分教学理念数学课堂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学生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联系生活情境,引导参与,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能行,强调学生身临其境去进行全方位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一些我国水之源知识,感受水资源宝贵,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促进节约用水。2.能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一些有关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准备1。调查周围是否有浪费水的现象;2在报纸或网站上查找有关节约用水的资料;3准备一些有关我国水资源知识的材料.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师:这节课活动的主题是节约用水。板书:节约用水二、组织活动1.你对我国水资源知识有了哪些了解?(1)学生交流,互相说明各自从报纸、网站上查找的有关水资源知识。(2)教材介绍.①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2300m3,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排在世界第121位,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②在我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110个城市严重缺水。③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2.调查周围是否有浪费水的现象?(1)学生介绍所收集到的资料.问:哪些地方有漏水现象?如:家里的水龙头;学校食堂里的水管;公园里的洗手处;道路上水管破裂。(2)利用收集到的有关数据,算一算。①算出每个水龙头1分钟漏水多少升?②平均每个水龙头一天漏水多少升?先计算,然后用统计图表示:问:照这样,一年漏掉多少升水?\n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实践活动:节约用水●教学设计教学流程(3)解决问题.①学校有几个水龙头漏水?(可以假设几个)②如果按照这比例计算,全国大约有30万所学校用自来水,全年大约要浪费多少吨水?③平均每吨水价为1。5元,一年要支付多少水费?④如果1个人1年用30吨水,这些浪费的水可供多少人用1年?3.如何做到节约用水?(1)说一说你所收集到节约用水的资料。(2)在实际生活中,你如何做到节约用水?三、课堂小结1.懂得这些知识后,你有什么感想?2.为节约用水,你能做到哪些事情?四、布置作业板书设计节约用水刷牙时不要让水龙头一直开着.如何做到节约用水洗衣服最后一遍水可用来拖地板.所有的水龙头都应用节水型的。\n课总后结本节课是一节综合实践课.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进行调查、收集有关水资源的知识,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分析、讨论、交流,做到如何节约用水,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