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的 运算

更新时间:2022-07-25
类型:doc
大小:52.00 KB
页数:4
下载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课件 > 人教版数学课件 > 六年级下册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附件:教学设计模板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课题名称:联想姓名钟靖工作单位:常德市芙蓉路小学学科年级:小学教材版本:人教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现在教学是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在美术教学应用中,将信息化应用到美术教学中去。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去学,在实践中理解美,欣赏美。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1.利用学生的视觉冲击和故事的情感熏陶和审美情趣有机统一。2.使学生在情感上得以升华,并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这个班43个人,学生的思想活动依赖于具体事物和经验的支持,缺乏抽象性。所以教学中用直观的方式去与学生沟通。学生的兴趣并不稳定,要教师积极引导。随着课堂的深入,学生情感日益丰富,情感的稳定性和控制力也增强。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n组织形式:分组讨论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重点:使美术课与其他学科得以交融,延伸。难点:素材选择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让学生轻松参与。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形式的表现自我的机会。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欣赏与导入通过手影故事《找不到家的小鹿》,组织学生展开讨论:1、小鹿为什么找不到自己的家?(这一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把学生带入一个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2、你们认为动物的家园应该是怎么样的?通过讨论与交流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紧迫感。介绍用描手形的方法,表现动物家园。引出课题。二、尝试与交流组织学生体验,展开联想:一起动动手指,看看你的手形像什么?鼓励学业生相互启发,找出手形中的有趣。请学生上台做手形。(在展示台上学生进行描绘手形,让台下的同学直观的看他进行的每一步。)提示:线条要流畅,运笔不要过快,尽量不要把记号笔描画到自己的手上。学生练习描画手形,交流感受\n播放一段手形游戏的视频,让学生观察老师示范描画手形。三、联想与创作分析、讨论手形的组合。小结:手形的变化和组合都能创造出很美的画面。色彩的表现:运用接色法产生渐变,形成丰富的效果。课件展示一些手形和其他画面组合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画面,自己创意新的东西到自己的绘画中去。)讨论作画步骤,相互启发完成画面。四、展示与评价1、展示学生作业,并进行交流评价(展示台上进行)2、评价内容:、手形的联想独特,添加有创意画面饱满,有变化色彩鲜艳3、教师小结:肯定学生作业的创意性思维,和独特的表现力。自评:说说自己的作品中自己喜欢的部分互评:找找同学作品中自己喜欢的部分。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一切直观的东西,都会让学生更加了解其中美的奥秘。\n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网站简介

奥数库(www.aoshuku.com)是一个专注奥数知识扩展和学习的在线教育网站,内容涵盖了奥数题、数学题、试卷、课件、知识点、数学公式等,拥有大量的奥数题库和数学题库,包含全国中小学各个版本教材,深受中小学师生用户喜爱的网站。

微信公众号

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如部分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过以下方式联系站点负责人。

2016-2021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 闽ICP备2021004933号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分享,如有版权作品存在问题或内容中存在违法和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系403074932@qq.com

闽公网安备 35021302000396号

闽ICP备2021004933号
返回首页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