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教学重点 1.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教学难点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教法与学法1.教法:教师引导学生对常见的数量关系进行探究,发现成正比例关系的特点。2.学法:学生观察比较,独立思考,交流讨论。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出示教材第45页的例1。\n文具店有一种型号的铅笔,销售的数量与总价的关系如下表。数量/支12345678…总价/元0.51.01.52.02.53.03.54.0…二、互动新授(一)认识正比例1.观察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1)表中有哪两种量?表中有数量和总价两种量。(2)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总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数量增加,总价也在增加,数量减少,总价也在减少。(3)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2.交流讨论从上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可能发现的规律有:(1)买的铅笔数量越多,花的钱就越多。\n(1)花的钱数随着买铅笔的数量按比例扩大。(2)单价一定,也就是花的钱数和买的自动笔支数的比值一定。……3.小结概括。教师结合学生汇报进行小结:从上表可以看出,总价与数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总价是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而且总价与相应数量的比值是一定的。比值是0.5,实际就是铅笔的单价。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就是:总价/数量=单价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上表中,总价和数量是成正比例的量,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4.数学正比例的字母数式子。(1)讲述:如果表中第一种变化的量用x表示,第二种的量用y表示,不变的量(即定量)用k表示,谁能用字母表示成正比例的两种相关联的量与定量的关系?(2)学生试列:y/x=k(3)全班交流:根据正比例的意义以及正比例关系的式子,想一想,成正比例的两种量必须具备哪些条件?\n两种量要有相关联;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随着增加,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随着减少;两种量的比值一定。(2)认识正比例的图像1.出示坐标系,介绍坐标系横轴和竖轴上的数据表示的含义。2.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进行描点、连线,画出正比例关系图像。3.小组交流;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从这个图像可以直观看出数量与总价的变化情况,数量增加,总价也随着增加。所描描的点在同一条直线上。4.不计算,根据图像判断,如果买7支铅笔总价是多少?20元能买多少支铅笔?5.引导举例,强化认识。举例: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学生自由举例。三、巩固练习1.教材第46页“做一做”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n1.组织全班交流,讲评。四、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成正比例关系的量。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这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二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是否也随着变化;三是,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正比例的意义有一定的理解,但在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时,还是经常会出错。学生往往关注到的是两种量之间是否存在“比”的关系,而忽略了这两种量是否是变化的量,以及它们的比值是否一定这两个因素。因此今后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促进学生思维严密性的法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