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十几减9》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况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准确算出十几减9的减法算式2、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在实践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重视算法多样化,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求异精神。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应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共同合作,探究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共同合作,探究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猴子卖桃(小猴子有13个桃,小兔买走9个。)问:小兔买走9个以后还剩几个?你是怎样知道还剩4个?引导学生说出:小猴原来有13个桃,卖了9个后,还剩下4个。问:你能根据猴子卖桃的情景列出算式来吗?板书:13-9【设计说明:由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在生活实例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二、自主探究,领悟算法1.问:怎样才能准确地算出13-9=?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可以借助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想一想。2.各小组汇报活动结果。每个组先派代表上讲台演示,发表意见解释自己的想法。随后允许同一小组的其他同学对自己组中发言的同学作补充,指导学生有条理的表达。有的学生会从13个小圆片了一个一个地减连续减去9个剩下4个;\n有的学生从10个一堆里减去9个,再把剩下的1个和3个一堆的合在一起,的出剩下4个;有的学生先减去3个一堆的再从10个一堆了拿走6个剩下4个;有的学生这样想:因为9加4等于13,所以13减9等于4;3.教师对学生想出的正确算法给予肯定与表扬。问:在那么多种算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4.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12-9=¨16-9=¨【设计说明:】三、巩固练习,深化运用。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看图,理解图意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算法准确计算15-9=17-9=2、对比练习;以小组合作为单位填写,然后说说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例如:当你看到9+2=11时,你会想到什么?初步让学生认识加、减互逆关系。1、口算竞赛(完成书本2页第5题);让知道答案的学生马上站起来回答。2、归类整理;把第5题的算式按规律排列整理如下:11-9=14-9=17-9=12-9=15-9=18-9=13-9=16-9=19-9=5、引导学生观察,初步感知十几减几的技巧。【设计说明:让学生大胆尝试,积极自主地探索算法,给学生探索的空间,充分展示个性,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培养了学生互动、互助的合作学习精神。从而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算法的进一步理解】四、小结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五、巩固深化\n1.游戏:火车钻山洞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2.数水果,摘水果讲述: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子都熟了,有苹果、香蕉等。去数数吧,再把数出的结果告诉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数的?说对了就摘个水果送给你的朋友尝一尝吧!【设计说明:根据儿童好动的特征,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游戏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达到按顺序数数的教学目标,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突破重难点。】六、总结评价我们既能去动物园,还能玩游戏,摘水果,开心吗?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么想的?【设计说明:总结所学知识,拓展到大写,为以后读书做铺垫,同时也让学生感知学数的应用不只是在数学方面,用到其它学科中也同样精彩,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n《比一比:长短、高矮》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比较长短、高矮。课本第4.5页。[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2.初步知道怎样作长短、高矮的比较,初步懂得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3.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的基本词语表达出比较的结果。[教学重点]1.知道长短、高矮的含义。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的思维方法。[教学难点]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方法。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教学过程]一、复习了解学生对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已有的感性认识。【设计说明: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小事引出"比一比"的学习,使他们切身体会到数学来源与生活。】二、新课导入1.取出一支吸管,问:这支吸管长还是短?2.当学生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拿出分别比它短和比它长的两支吸管,引起学生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设计说明:教师也主动地参与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教师与一名合作者身份提出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驳,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研究"比一比"问题的积极性。】三、新课教学1.明确比较的要求。(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对单个物件不存在什么比较。(2)确定什么和什么比较,比较的标准是什么。\n(3)比较时,要把两物体的一端对齐,然后再看它们的另一端是否对齐,从而进行比较。2.指导看图P4(投影):图上有什么?3.看图找一找比较这些事物的长短或高矮。(训练学生说出比较的结果:XX比XX长、XX比XX短、XX和XX同样长或XX比XX高、XX比XX矮、XX和XX同样高。)4.练习P4。(1)看图长的画√,短的画O。(2)你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5.小结。比较长短和比较高矮都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长短、高矮的,比较长短和高矮的方法一样,一定要把一头对齐,才能正确比较出长短和高矮。6.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一比,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教师巡视,对差生进行辅导。)【设计说明:通过练习,体会到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的广泛性,激起学生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积极性,同时也达到巩固深化对比较的掌握和理解。】四、巩固练习1.课本P5想想做做。(老师读题指导看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并说出理由。)2.请联系你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比一比。【设计说明:通过“还可以把什么东西比一比”,让小组自选研究题目,进行比较,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使他们对新知识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五、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设计说明:由于学生刚刚入学,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的能力较差,教师通过让学生提类似的问题,有效地进行引领。另外,注意组织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通过小结,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对应思想。】六、作业\n1.运用已学的知识,找身边熟识的事物比一比,说一说。2.预习P6比一比。\n《比一比:大小、轻重》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比较物体大小、轻重。课本第5.6页。[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大小、轻重的含义。2.初步知道怎样作大小、轻重的比较,初步懂得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3.能准确地应用轻重的基本词语表达出比较的结果。[教学重点]1.知道大小、轻重的含义。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大小、轻重的思维方法。[教学难点]1.轻重无法通过直观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看懂天平的能力。2.对大小的比较容易掌握,对于轻重的比较则难。[教学过程]一、复习了解学生对实际生活中大小、轻重已有的感性认识。【设计说明: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小事引出“比一比”的学习,使他们切身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民主地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教师以一名合作者的身份提出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驳,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研究“比一比”问题的积极性。】二、新课导入1.取出一块石头,问:这块石头是轻还是重?2.当学生说出答案或争论时,再拿出一个小皮球(同等大小),引起学生对刚才答案的怀疑,从而导入新课。3.出示课题,明确目标。【设计说明:先让学生猜测一下哪个球重,哪个球轻?熟悉这两种球的孩子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快判断出弹力球比气球重,对与没有这种生活经验的孩子教师要组织他们亲身试一试,体会大得物体不一定重,小的物体不一定轻的辨证思想。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开放题,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在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n三、新课教学1.引导:下面哪个同学来拿着比一下看哪个重,告诉同学们好不好?根据学生回答,进一步提问:那你是怎么知道的啊?2.启发:同学们,那除了用手拿着感觉外,还有其它方法吗?待学生讨论完毕后,取出简易天平,并将石块和皮球置于两端。3.提问:同学们,这个就是天平,用来比较轻重的,哪个同学能告诉我沉下去的那一端放着什么啊?根据学生回答,进一步提问:刚刚我们说哪个物体更重啊?4.揭示:同学们,天平沉下去的那一端,物体就比较重。指导看图P5(投影):大家告诉我是南瓜重,还是石榴重啊?根据学生回答,进一步提问:能告诉我为什么吗?引导学生学会用天平判断物体的轻重。5.看图找一找比较这些事物的大小或轻重。(训练学生说出比较的结果:XX比XX轻、XX比XX重、XX和XX同样重。)6.练习。(1)看图重的画√。(2)你还能在图上找一找,比一比吗?7.小结。比较轻重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才能作比较,单个物件不存在轻重的,利用天平我们就能准确的判断哪个轻哪个重。8.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物,分组进行比一比,相互讲出比较的结果。(教师巡视,对差生进行辅导。)【设计说明:通过多媒体演示,变教材的静态呈现为动态呈现,引起学生对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从而更直观形象的感知天平称重的有关原理。】四、巩固练习1.课本P6想想做做。(老师读题指导看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并说出理由。)2.请联系你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比一比。【设计说明:\n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先带领学生充分感知情境图,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由“妈妈的衣服真多呀,你也这样认为吗”这个问题,激起学生运用生活经验进行自主探索的兴趣。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由扶到放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先是领着学生比较衣服厚薄,再半放给小组交流比较衣服长短,最后通过“还可以把什么东西比一比”,让小组自选研究题目,进行比较,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使他们对新知识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五、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设计说明:结合上节课的比一比,进一步进行拓展,并通过小结,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对应思想。】六、作业1.运用已学的知识,找身边熟识的事物比一比,说一说。\n《分一分》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页例题,第7—8页“想想做做”的习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2.使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给物品分类[教学难点]体会给物品分类要按一定的标准,但标准并不是唯一的,有时分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也不相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同学们都到商店买过东西吧,你麝香商店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吗?指名回答,说出商品都是放在货架上的。2.出示商店情境的主题图,提问:这里有一张商店货架图,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货架上的商品,你觉得这些商品摆放得怎么样?(很整齐)3.设疑激趣:货架上有很多物品,却摆放得既美观又整齐。那么,营业员是按照什么标准把商品分开摆放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问题。(板书课题:分一分)。【设计说明:让学生帮助动画中的小熊解决遇到的难题,符合一年级儿童好奇心强、好表现、爱帮助别人的心理特征。由小组成员介绍本组的分类方法,在介绍的同时将本组的分类情况在实物展台上充分展示。其他各小组成员自由评价,可以让学生人人参与到数学活动之中,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符合目前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提问:图中有几个货架?第一个货架上有哪些物品?这些物品有什么用途?你们能说一说这些物品属于哪一类吗?2.学生同桌讨论,并组织反馈。\n3.谈话:刚才同学们都说第一个货架上的物品是玩具,是卖给小朋友们玩的。那么第二个货架上有些什么物品呢?属于哪一类?这些物品有什么用途?(指名回答)4.第二个货架上的物品都是书籍,是卖给顾客阅读的。第三个货架上有哪些物品?是做什么用的?(指名回答)5.第三个货架上有饼干、食用油、面粉,都是卖给顾客食用的。6.小结:我们再看看,第一个货架是什么?第二个货架上是?第三个货架上是?它们都是以货物的用途为标准分类的。你知道商店这样分类摆放物品有什么好处吗?(同桌讨论,指名回答)商店里的分类摆放,便于顾客选购,也便于营业员拿取,这就是分类带来的好处。【设计说明:此处的几个练习始终是学生在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教者力求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在练习中,通过分实物、分学具、分水果卡片,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得到需要的数学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提高了他们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帮助他们掌握了解决数学问题的规律。同时,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方式的运用,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三、巩固深化,再次体验1.动物的分类(想想做做1)提问:让我们先去动物园玩一玩吧。播放动物的电影片段。引导: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现在想要考考你。你知道哪些小动物生活在水里吗?你能把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出来吗?出示想想做做1图。生活动。点击一个小动物就出示一个圈圈住该动物。网络出示学生的几种圈法。集体交流讨论。引导:动物园参观完了,让我们再去别的地方玩一玩。2.交通工具的分类(想想做做2)引导:让我们去交通工具模型展览厅看一看吧。点击“交通工具模型展览”。\n提问: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交通工具吗?它们各在哪里行驶?你知道吗?和你的同桌依次说一说。提问:你能给这些交通工具分分类吗?你觉得可以怎样分?(按天上飞的,公路上行驶的,水里航行的)学生四人小组实践,汇报分类方法。提问:工作人员说:“太好了!交通工具的模型就可以分成水、陆、空三部分进行展览,谢谢你叮当!”3.树叶的分类(想想做做3)出示主题图,提问:图上画了一些树叶,你们打算按什么标准来分类?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看一看有没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指名汇报小组交流的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的。引导:同学们认为可以按树叶的颜色分类,也可以按树叶的形状分类。下面请每位小朋友自选一种分类标准给树叶分类。指名请用不同标准分类的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的分类结果,让全班评议。4.完成“想想做做”4。出示情境图,提问:图上画了一些小朋友,你能把这些小朋友分一分吗?先仔细观察,想一想可以怎样分,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反馈:你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的?请同学们按自己的想法把图上的小朋友分一分。反馈:你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怎样?【设计说明:通过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分类现象,让学生体会分类思维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形成了和谐的、宽松的、平等的交流氛围,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四、实际运用,总结全课1.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自己在今天课堂上的表现满意吗?2.其实分一分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请同学们回去后,看一看自己的书包和房间,自己的一些常用物品是按一定的标准分类摆放的。\n《认位置》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0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2.能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3.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学重点]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教学重点]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观察:小朋友们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一说你到了什么(黑板、讲台、课桌、小朋友等)2.设疑: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板书:认位置)【设计说明:对于认识方位来说,部分学生分辨左、右有一定困难,而部分学生有这方面的初步认识,这可以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在认识左手、右手之后,通过学生交流,互相说一说,逐步认识左边右边,并直接感知左和右的器官,有利于体会左与右的相对关系,初步形成左右的方位观念。】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1.出示主题图——教室。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各组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2.讨论交流。(1)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刚的什么位置?(2)组汇报。板书:国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刚的前面。(3)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刚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n3.分组讨论。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讨论后汇报: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小红在小芳的前面,小芳在小红的后面。4.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小组学生相互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如:XX在XX的前面XX在XX的后面XX在XX的上面XX在XX的下面指出: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后面。5.游戏。(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2)拍手。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你拍拍,我拍拍,上、下、前、后认得准。6.认左右提问:刚才我们知道了小明在小刚的前面,可是大家知道小明在小红的哪里吗?学生讨论完毕后,引导:小朋友们,上课有问题要举哪只手啊?对的,是右手,那另一只手就是左手。提问:那谁能告诉我,小明在小红的左边还是右边啊?【设计说明: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左右,用左、右表述物体位置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和交流,让他们联系图里的实际场景,在互相说的活动中逐步认识不同的方位,进一步学会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一定的思考空间,主动感悟方位,以生活经验为依托认识并抽象出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三、拓展应用,深化提高。1.“想想做做”第一题。\n先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后面的小朋友是——,坐在左边的小朋友是——,坐在右边的小朋友是——。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你后面的小朋友是——,坐在左边的小朋友是——,坐在右边的小朋友是——。2.“想想做做”第2题。(1)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2)小给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3)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3.“想想做做”第3.4.5题。情景1:有几只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高兴地赶来了。(投影演示动物图)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小组讨论后汇报。情景2:小动物们为了答谢小朋友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队。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情景3:(投影演示冰箱)小朋友,你能根据冰箱里的物品摆放的位置,用“上”和“下”说一句话吗?情景4:最后,小动物们还邀请小朋友去看电视呢!(投影演示组合家庭影院)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小组交流后汇报。【设计说明:两个物体或人之间的左右关系要明确谁的左边或右边,学生一开始的时候还不习惯这样的表达。可以利用教材上学生上课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学会描述两者间的左右位置关系,初步体会左右的相对性。】四、总结评价。1.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哪些本领?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2.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种物品间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设计说明:通过操作,让学生说一说、数一数,把操作、观察和语言表达紧密结合,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使认识内化。同时注意渗透“第几”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做准备。】\n《认数(一):认识1-5》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认识1-5(教材P12-13页“想想做做”第4-7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1~5各数的含义,会认、读、写1~5各数,会用这些数表示数量在5以内的物体的个数。2.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用数进行交流的愿望。3.结合教学进行爱学校、爱老师和有学习的教育,初步学生认真写数的习惯。[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写1-5各个数字。[教学难点]把1-5各数写端正。[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了解学生们数数的情况提问:同学们,你们会数数吗?请你们数一数。(学生们互数1—10。)2.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设计说明: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了解学情,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铺垫以下教学。】二、探究新知1.师将“野生动物园”图制成电脑课件动态展示或挂图展示(湛蓝色的天空,一轮红日,又飘来了几朵白云。一头大象从左边缓缓走来,后边的大树旁有两头犀牛在休息;看又跑来了几只羚羊,几只鸟儿在天空自由地飞翔,绿色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老师带着小朋友们来到了野生动物园游玩。)2.让同学们观察图中有什么?有多少?3.导入新课:生活中常常会碰到物体个数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1-5。【设计说明:\n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数一数,让教师明确学生对新知识的已有水平。只有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当重点辅导,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三、新课展开1.数数让学生分组观察“野生动物园”图,交流讨论都有哪些人和物,它们各有多少。老师引导按一定的顺序数,先数数量少的,再数数量多的。【设计说明:当前的教学改革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通过学生分组观察、交流讨论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猜测意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来培养学生的数感。】2.认读数字1-5在集体交流时,当学生说1个太阳,1头大象时,即将1个太阳,1头大象标示出来。并告诉学生们这样的1个太阳,1头大象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在太阳和大象下贴上数字“1”,同时找出数字“1”的卡片,摆放在桌子上。提问:这幅图中还有哪些人和物的个数可以用数字1表示?通过观察学生答:有一位老师,一群小朋友,一朵花、一只黄色的小鸟。在学生们用1-5表示出图中的人和物以后,展示5张数字卡片。让学生看看这卡片上的五个数,认一认、说一说各像生活中的什么?老师把学生们说的进行归纳整理。概括出1-5各数的形状特征:1像小棒单个摆,2像鸭子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秤钩挂东西。【设计说明:通过这些比喻,加强了学生对1-5各数的记忆,并通过儿歌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3.学习1-5各数的基数含义①老师指着1问,这个数是几?②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各数可以用1-5各数表示让学生们做第6页的“做一做”4.学习数的顺序指名数数,从1数到5,从5倒数到1。【设计说明:通过学生读数,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学习数,知道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5.学习1-5各数的写法四、巩固延伸\n1.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东西可以用1-5来表示?2.比一比谁翻得快找出数学书中第1-5页。【设计说明: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让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五、课堂练习练习二的第1-3题六、总结:通过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数?\n《认数(一):认识几和第几》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认识几和第几(教科书第14页例题,第14~1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2.在具体的情境中练习运用“上、下、前、后、做、右”这些词语与“第几”相结合描述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探索规律和推理的能力。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并且能渗透尊敬老人的教育。[教学重点]区分和理解几、第几的不同含义,并能在生活实际中运用。[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几和第几来回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谈话:小朋友喜欢去动物园吗?好的,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动物园看一看!谈话:哎呀,动物园里排队买票的人真多呀!你们看!谈话:大家都在有序的排队买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需要排队,我们小朋友们也要学会排队,你们说对不对?谈话:小朋友们现在能不能帮老师数一数,已经有多少人在排队买票啦?其中戴帽子的小朋友排在第几个?小女孩又排在第几个?排在第一的是谁呢?谈话:小朋友们再帮老师一个忙,说说戴帽子的小朋友前面有几个人?戴红领巾的大哥哥前面又有几个人?谈话:小朋友数一数,自己在小组里面排在第几个,你的前面有几位同学?后面又有几位?老师请一组小朋友站起来,大家再一起说说看!谈话:小朋友们都说的非常好,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几和第几!【设计说明: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更好的进行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意识到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并且及时的对学生进行文明守纪教育。在现实场景中联系巩固几和第几,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体会。】二、巩固新知,练习深化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n谈话:动物园里啊快要过节了,你能帮动物园里的叔叔阿姨们给灯笼涂颜色吗?谈话:叔叔和阿姨的要求啊有些不一样!叔叔说,我要涂4个灯笼。阿姨说,我要涂第四个灯笼。谈话:小朋友们,4和第4有什么不同吗?谈话:叔叔阿姨还有一个共同的要求,那就是要从左边数起,你能按照他们的要求,帮他们完成涂灯笼的任务吗?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谈话:小明来到小军家,想把前一天在动物园看到好玩的事和小军分享,你看,小明已经在小军家楼下啦!提问:小军家住的房子一共有几层呀?谈话:再来数一数,小军家住在第几层?引导:小明准备讲动物园的趣事了,我们小朋友想不想一起来听一听?谈话:看,小猴子们在捞月呢!小朋友们数一数,一共有几只猴?看看哪只猴子很特别,咦,它是第几只呢?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谈话:看了猴子捞月还有爬山比赛。你们瞧!上山的小动物有几只啊?谁第一?谁第二?下山的小动物呢?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谈话:山那边还有小动物在进行赛车比赛呢。引导:车上的数字是什么意思?4号车前有几辆车?分别是哪几辆?5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有是几号车?谈话:你能提什么问题考考大家吗?提问:老师也想考考大家,前3名和第3名一样吗?分别是谁啊?小朋友们能来说一说吗?【设计说明:巩固几和第几的认识,进一步体会二者的区别。让学生在体会不同的场景里,开始的选择是不同的,有些场景开始的选择甚至是多样的。第3.4两题继续体会如何选择开始,已经几和第几的区别。】三、课堂小结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几和第几的知识,你知道几和第几有什么不同了吗?你能用几和第几说一句话吗?\n总结:一个数可以表示几个,也可以表示排在第几,有几个表示一共有多少个,第几个表示按顺序数出的那一个所排在的位置。【设计说明: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四、拓展认识谈话:领奖台上有几只小动物,他们各得了第几名?你是怎么判断的?谈话:我们把第一名叫做冠军,得金牌;第二名叫亚军,得银牌,第三名得季军,得铜牌。你记住了吗?学生自主讨论。【设计说明:扩展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n《认数(一):认识0》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认识0(教科书第16页例题和第1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教学目标]1.理解0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2.掌握0~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3.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的意识。[教学重点]了解0的不同含义。[教学难点]了解0的不同含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问: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谁?(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请小朋友根据你对三幅图的理解,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只要合乎情理都可以【设计说明:利用学生喜爱的小猴子形象,设计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二、探究新知1.“0”表示数的教学。(1)小朋友们真棒,的确,这些小猴子在吃桃子,但他吃了几个呢?数数看。(2)电脑课件逐幅演示小猴子吃桃,展示桃的个数又2→1→0的变化过程。(3)让学生说一说这一动态过程:盘里有两个桃子,记作2;小猴吃了一个,剩下一个,记作1;又吃了一个,盘里桃子有几个?用什么数字表示?(4)教师抓住时机说明:像这样一个桃子都没有,我们就用“零”来表示,教师板书:“0”(这时要引起学生注意,特意慢慢地写,从而引出新课)。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它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当什么东西都没有时就用零来表示。【设计说明:通过课件展示猴子吃桃过程,使学生理解“0”表示没有的含义,并通过表述猴子吃桃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5)发挥想像,发散学生思维a、老师竖起2根手指问学生读几?b、老师握起拳头,一根手指头也没有,谁知道可以用几表示?\nc、请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用“0”来表示?【设计说明: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与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感受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2.“0”表示起点的教学。(1)通过刚才的例子,我们知道了“0”可以表示没有。但“0”还能表示其他意义,小朋友想想看,你在哪里也见过“0”?(尺子上也有“0”)【设计说明:再造悬念,激起学生在生活中的回忆,体味平时积累知识的乐趣。】(2)投影仪出示直尺图引导: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直尺上有0、1.2.3.4.5.6、7.„„)揭示: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你发现直尺上的数有什么特点?(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反过来,数越小,离0就越远)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3)谁知道尺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对,尺子是用来量物体长度的,我们量物体的长度(实物投影用尺子量铅笔),就从“0”这个地方开始,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4)电脑课件出示尺子图,要求填尺子上的数。提问:这个“0”应填在哪里?为什么要填在“1”的前面?指定一名学生读尺子上的数:0——5齐读0——5,5——0。(5)小结:刚才我们知道了“0”可以表示什么?现在我们又知道“0”还可以表示什么?【设计说明:用学生的学习用具——尺子,感受“0”表示起点这一含义,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现数学的工具性。】3.学习“0”的书写。(1)小朋友,你们觉得“0”像什么?(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回答。(2)怎样才能写好“0”呢?一起来看看老师是怎样写的,请你伸出手指跟老师写一写,学生与教师一起书空。a、教师阐述:“0”的书写要从上往下、从左往右,起笔收笔要相连,写成椭圆形。\nb、在自己书本上练习描写“0”,注意笔顺,教师巡视指导。c、请同学上台书写。师点评。【设计说明:通过学生想象、投影演示和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能正确地掌握“0”的书写。】三、方法应用同位互相说说“0”表示的意义,然后在田字格中,把“0”写5行,比一比谁写得最漂亮,选10副作品张贴在“榜样栏”中。【设计说明:学生的书写,是一项基本功,以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书写的积极性和书写水平,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设计说明: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做一个简单扼要的回顾,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掌握认识数的学习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n《认数(一):认识=、>和<》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认识=、>和<(教科书第18~19页的例题,第1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认识=、>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会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2.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喜爱学习数学。[教学重点]学会用=、>和<表示两数关系[教学难点]学会用>和<表示两数关系[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诱发参与1.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哪些小动物?有一天,森林里热闹了起来,原来呀——“森林运动会”开幕了。(出示主题图)2.提问:瞧,有哪些队的小动物参加了比赛?你能知道他们每队各有多少名队员吗?(学生数一数汇报)小朋友们,你们从中能知道些什么呢?(松鼠队队员最多;小熊队队员最少;小兔队和小猴队队员同样多。)【设计说明:孩子们喜欢小动物,而为小动物过生日更贴近学生的情感,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教学“=”。讲述:刚才有小朋友说小兔队和小猴队队员同样多,是不是这样的呢?让我们将它们排一排、比一比就知道了。提问:小兔队有几只?(4只)贴出4只兔。小猴队有几只?(4只)对应贴出4只猴。提问:一个对一个地比,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呢?(小兔和小猴同样多;4个对4个正好同样多;4和4相等……)提问:4和4相等,我们可以在4和4中间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学生猜一猜,再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n讨论交流,说明:像“=”这样的符号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它的名字叫等号,4=4读作:4等于4。(板书)学生齐读,观察“=”号的写法。(上下两横对齐一样长)教师示范写法,学生描红。学生操作:先摆几个○,再对应摆同样多的△,然后写一写,说一说几等于几。2.教学“>”。讲述:小兔队和小猴队同样多,现在再让我们看看松鼠队和小熊队的情况。指名贴出松鼠的只数,再一一对应贴出小熊的只数,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松鼠队比小熊队多;小熊队比松鼠队少等)提问:从图中看出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几比几多?提问:4和4同样多,我们可以用等号来表示,那么5比3多,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学生猜一猜,再看书上是怎么告诉我们的。)学生猜一猜,找一找,相互交流。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另一位新朋友(板书>),它的名字叫“大于号”,5>3读作:5大于3。(板书)提问:让我们仔细瞧瞧,>长的是什么样子?学生汇报。提问:>怎么写呢?哪位小朋友能写给大家看一看。(指定3人板演,其余学生书空讲评书写,学生描红。提问:你们能用手势做出>的样子吗?学生用食指和中指做出>。提问:让我们闭起眼睛想一想>的哪一边对着的数大,哪一边对着的数小呢?(学生讨论交流)3.用同样的方法教学“<”。4.总结。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位新朋友?讲述:>和<长得很像,老师经常会把它们给认错了,哪一位小朋友有办法能帮我很快记住哪个是大于号,哪个是小于号呢?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大口朝前是大于号,尖头朝前是小于号。教唱歌曲,学生边唱歌曲边做手势表演。\n【设计说明:对两个数来数,大于、小于只是不同的表述形式,直接用同一件事引入,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给学生独立思考、进行知识迁移的机会丰富对两个符号的直观认识。】三、巩固强化,拓展思维1.“想想做做”第1题。指导学生看清是谁和谁比的,联系比的结果,在○里填上合适的符号。(学生练习,交流校正)2.“想想做做”第2题。励学生思考和交流,初步体验结果的不确定性。(学生先思考,再组织交流)【设计说明:让学生自己是读、写,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四、归纳小结,提高认识提问: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哪几位朋友呢?和它们在一起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呢?【设计说明:】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事物,练习巩固所学内容。\n《认数(一):练习一》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练习一(教材第20页练习一第1-5题。)[教学目标]1.通过对5以内数的认识、几和第几的认识以及数的大小比较的综合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5以内数的顺序的认识、数数和数的大小的比较。2.训练学生应用数数的知识收集相应的信息,应用学过的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能力,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3.加强学生数的书写训练,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重点]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教学难点]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请同学们将我们学过的0-5按顺序从前往后顺数一便,再倒数一遍。【设计说明: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探求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既复习了旧知,又引发了新的思考。】二、进行练习1.第1题:让学生独立填写。说说为什么这样填写?让学生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读一读,体会这些数的顺序。根据其中的某个数,摆出学具来表示,加深对数的基本含义的理解。2.第2题:谈话:我们用你学过的知识帮这些小动物好吗?说说图意,观察有哪些小动物在比赛?先让学生数出每个小动物套中了几个,并在相应的□里填一填。再比较填出的数,确定每个小动物的名次。3.第3题:观察图,说说图中画了一些什么?引导学生根据下面的小图说清是把哪两种花(或小动物)进行比较。根据要求在场景中收集相应的信息。\n完成填空后,说说比较的方法和结果。4.第4题: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通过交流,使学生知道有些题目可以是不同的答案。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有条理的思考。5.第5题:提醒学生规范的写数。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设计说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讨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同时通过比较,找到自己喜欢的解题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这一理念。】三、总结评价说说练习后有什么收获。\n《认数(一):认识6-9》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认识6-9(教材第21页的例题,第21~22页“想想做做”的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6~9的过程,认识并会读写6~9,掌握6~9的顺序。2.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初步的数感。3.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能够运用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教学重点]理解6-9各数的含义,并且能够正确的书写各数。[教学难点]经历6~9各数的抽象过程,正确理解6~9各数的含义。[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1.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瞧,它是谁?(电脑演示可爱的动物“狗贝贝”及带来的数字娃娃)数字娃娃依次出示,并让学生根据出示的数练习认数、读数。2.瞧,这些数字娃娃多粗心呀!连队伍都没有排好,谁能把它们从小到大排排队?引导学生复习5以内数的顺序。3.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了一袋漂亮的玻璃珠,同学们每人抓一次,看你抓到了几颗?引导学生初步接触6~9。【设计说明:通过数字卡片复习旧知识,利用抓珠子的情境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1.认识6~9。(1)提问:(课件出示:屏幕中有老师带领学生做套圈游戏)同学们,你观察到什么?小组交流。通过学生汇报得到:6名学生、7个人、8个套圈、9个套桩。(2)你能伸出6根手指给同桌看看吗?(3)在计数器上分别拨出6、7.8、9个珠子,小组里互相看看拨得对不对。(4)从学具盒中分别找到这些数字卡片。教师说数,学生举相应的数字卡片。组长说数,组员举数字卡片。\n2.学写6~9。提问:我们认识了6、7.8、9这4个好朋友,你觉得它们像什么?怎样把它们写好呢?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独特的记忆方法。教师重点指导写数的方法,先讲清起笔、运笔,再临摹写在21页的田字格里。【设计说明: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6、7.8、9这4个数由具体实物逐步抽象出数的认识过程,并学习写数。学生虽然会按顺序数出6~9,也可能已经认识了数字6~9,但对这4个数表示的意义,对它们表示的数值究竟是多少,认识不一定清楚。让学生经历认数过程,揭示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就是为了让学生真正了解这4个数的意义,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在学写数时让学生分析各个数字的字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1.“想想做做”第1题谈话:今天我们的老朋友“狗贝贝”又给我们介绍了它的新朋友。我们来认识一下吧,(电脑课件出示鲨鱼、金鱼、虾、蟹)数数它们分别有多少?并把它们的数量写出来。你要写对了,它们就会吐泡泡向你表示感谢呢!学生各自写数,写后同桌互相检查,看看写得是否正确,是否认真。2.“想想做做”第2题涂色游戏:看到相应的数,就在下面相应数量的圈里涂上颜色。学生涂色后在小组里互相检查。3.“想想做做”第3题谈话:下面我们做画图形的游戏,看数继续画,明白题目的意思吗?各自在书上画。学生画好后提问:你画了几个△、几个□、几个○?【设计说明:低年级的学生都很喜欢做别人的小老师,因此在完成第一个练习时让同桌学生互相检查,这样既帮助了同学又让自己的知识得到巩固,还发扬了同学之间友爱互助的精神。】四、总结评价,归纳学法提问: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学得高兴吗?你们每个同学都很认真。你学到了哪些本领?同伴给你什么帮助?互相说说,再告诉大家。【设计说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学习的方法和所学到的知识,体会到互相合作、主动探究是学习的好方法。】\n《认数(一):认识6-9练习课》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认识6-9练习课(教材第22~23页“想想做做”的第4-9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数学学习素材和前面学习的知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6~9,加强6~9的读写和大小比较的练习,掌握6~9的顺序。2.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初步的数感。3.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能够运用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6-9各数的含义。[教学难点]熟练书写6-9各数[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数字?学生:6、7.8、92.教师板演写6-9各数,并相机强调每个数的书写要点。3.在田字格上练习写6~9。【设计说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同时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二、进行练习1.填一填、读一读。(“想想做做”第4题)课件出示题目,说说已经填了哪几个数,还有哪几个数没填?学生在书上□里填数,填好后组织反馈。按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的顺序分别读一遍。回答比8小的有哪几个?比7大的有哪几个?体会直线上的数,越往左越小,越往右越大。2.“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观察尺上的数,说说哪些数是今天认识的。说说5离8近些还是离1近一些?回答时,让学生说出为什么,再让其他同学说说有没有道理。3离0近些还是离6近些?3.“想想做做”第6题。讲述:“狗贝贝”对每一位同学都很满意,它为每个小组拉了一车水果作为奖励,(出示第6题图)观察,依次理解每个问题,并反答案写在书。学生完成后,组织汇报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数出来的。\n4.“想想做做”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反馈。5.“想想做做”第8题。先让学生填写结果,再说说是怎样比出来的。(1个苹果对1个梨,苹果还多出4个,说明苹果比梨多4个,梨比苹果少4个)6.游戏。教师先选一组示范:第6个同学举手,前面8个同学向左转,第7个同学蹲下等。以小组为单位排队,选出发令员提出要求,学生分组活动。7.“想想做做”第9题:练习写6-9。【设计说明:主要考察学生的观察力和快速计算能力,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比赛,既能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三、总结评价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每个同学都很认真,对6-9这四个数又有了更多的认识。希望课后能多练习写这四个数\n《认数(一):认识10》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认识10(教材第23页的例题及23-24页“想想做做”的第1-7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产生数数的欲望,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认、写10;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了解10的实际含义,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2.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初步孕伏10个一就是1个十的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好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认识数字10,并了解10的实际含义[教学难点]初步了解10个一是一个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讲述:我国是一个各民族兄弟姐妹团结和睦的大家庭。瞧,各族小朋友正在跳舞呢!(教学光盘出示主题图)今天这节课,我们要通过观察这幅图来学习数学知识。【设计说明:通过拟人的方式让学生对原本枯燥的数字产生出探索的兴趣。在课件中把1和0组合成10,合学生初步感知数字之间是可以通过组合形成新的数字,从而了解数10的构成。为书写10的教学设下伏笔。】二、自主探索1.提问: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跳舞?数给同桌听。让一个学生上台数,其他学生对此作评价。2.实物操作。讲述:假如图上的每个小朋友用一个小圆片来表示,那你要拿出几个小圆片?把你们准备好的圆片动手摆摆看,摆好后让学生上台演示,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教统计做对的人数。3.拓展应用。讲述:小朋友已经认识了10,你能用10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教师巡回检查,并奖励表现好的小组一颗“智慧星”。\n4.写10比赛。讲述:老师知道小朋友的小手一定很痒了,很想动手写写10吧!别急,先看清10,说说你会怎么记住这个10。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强调10在日字格中的写法。5.小结。小朋友爱动手又爱动脑,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认识了谁?教师板书课题:10的认识。【设计说明:亲历10的分成的全过程,有助于理解10的分成的原理。】三、巩固深化1.“想想做做”第1题(认数、数数)。讲述:这儿有把尺子,试着把这些数读给同桌同学听一听,好吗?说说你有几种读法。学生读后讲述:数数可以顺着数,倒着数。检查顺数、倒数的情况。2.“想想做做”第2题。讲述:翻开书第24页,看看辣椒哥哥叫你们干嘛?学生按要求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互相检查后,教师讲述:通常把10根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10个一就是1个十。再出示一捆铅笔,问有几枝,让学生当众数数。3.“想想做做”第3题。出示第3题图,讲述:图上画了山楂和一双手,下面有个田字格,你说这是什么意思?学生:让我们数出山楂的个数和手指的根数。让学生仔细数一数,再把数出的数写在田字格里。(强调书写格式)反馈:你是怎么数的?你为什么这样数?(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比较快)4.“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按要求在书上写数,注意每两个数之间空1格,比一比谁写得好。写好后,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读一读。5.“想想做做”第5题。先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鸭,填在括号里。提问:从左边数起哪几只小鸭戴帽子?从右边数起呢?6.“想想做做”第6题。先让学生复习>、<,口头比较两数的大小,再在书上独立完成,做完后说说为什么这样做。7.“想想做做”第7题。\n让学生在书上填写后组织反馈。【设计说明:加深学生对10以内数的认识,熟练地数出数量是10的物体的个数,深化序数的理解,熟练10的分成与组成练习。】四、总结评价谈话:怎么样?唱歌、跳舞、玩游戏、做智力题、吃水果,开心吗?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么想的?【设计说明:趣味地把10的分成编写成口诀,增加学习的兴趣,提高记忆效率。】\n《认数(一):练习二》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练习二(教材第25页练习二第1-6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初步形成相对完整的认知结构。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3.在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10以内数的实际应用价值,增强数感,发展思维。[教学重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教学难点]同上[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回顾10以内的数,着重在6—10的数。让学生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完成第1题。【设计说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讨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同时通过比较,找到自己喜欢的解题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这一理念。】二、进行练习1.第2题:学生独立填数。填好后,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读一读。提问:比6大的数有哪些?比6小的数有哪些?3接近1还是接近10?……你能学着老师也来提出问题考考老师和同学吗?2.第3题:给学生读题,再让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独立完成,再交流。3.第4题:读一题,做一题,注意分清第几盆花与第几盆有几朵花。注意进一步体会左、右方位的不同\n4.第5.6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充分交流。强调有条理的思考,答案不是唯一,但答案只要填一个。【设计说明: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中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去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过程。】三、总结评价说说练习后有什么收获。\n《认物体》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认物体(教材第26页的例题,第2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搭一搭、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来辨认物体,直观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主要特征,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形体。2.使学生在认识物体的活动中,感受平面与曲面是不同的,体会比较、分类等认识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3.使学生感受生活里物体的不同形状,培养观察物体的兴趣以及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教学难点]正确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主要特征[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一组建筑物的图片:故宫、赵州桥、东方明珠电视塔、凯旋门、世贸大厦。2.讲述:这些壮观美丽的建筑都是设计师和建筑工人的杰作,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状?你们羡慕吗?想不想也造一幢?我们来做一回小小建筑师,造一幢你喜欢的房子,好吗?【设计说明:力求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因此,在学生初步感知各种不同形状物体的外形特征后,适时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让学生体验并了解不同形状物体的特征;通过组织交流汇报和引导思考,让学生区别不同形状物体的不同特征。】二、动手探索,体会领悟1.搭积木。讲述:取出你们的积木,小组合作搭一搭。注意哪些容易搭牢,哪些不容易搭牢。小组完成后推荐一个展示作品,并说说用了怎样的积木块拼搭的。2.分一分。\n讲述:我们的小设计师真棒!如果老师请你把这些积木分分类,你打算怎样分呢?小组合作分一分。学生合作探索,边分边把自己的想法跟同学交流。提问:小朋友把它们分成了几类?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呢?学生交流分的结果及想法,逐步达成共识,分成四类。3.识形体。引导:我们来看一看、摸一摸这些积木,(一起感知长方体)我们把这一类形体叫做“长方体”,(出示立体图形)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积木。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名称和图形,取出相应的积木。引导:你想给另外的几类积木分别取个名称吗?学生大胆猜想并认识“正方体”、“圆柱”、“球”。讲述:闭上眼睛在脑子里画一画这四个图形。现在老师说一个名称,请你拿一个积木,行吗?学生动手拿一拿、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相互试一试。教师检查学生交流的情况。4.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玩了积木,你能告诉大家你从积木中得到了什么新知识吗?顺着学生的回答得出课题“认物体”,并渗透美育。【设计说明:多种形式,富于变化的游戏设计,我运用了适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游戏法,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思。】三、巩固认识,应用拓展1.“想想做做”第1题。讲述:南瓜博士觉得小朋友非常聪明,给我们带来了一道题,就是书上“想想做做”的第1题,请你帮它们找朋友,连一连。另外,南瓜博士还提了一个问题:“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朋友吗?”学生完成后再交流,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举出各种形体的实物,比比谁说得好。讲述:看来,积木有不同的形状,我们周围的好多物体都是它们的朋友呢!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会有更多的发现。2.“想想做做”第2题。\n讲述:这儿有一堆积木,看看都有些什么形状?(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逐步出示表格)请同桌合作,找一找、数一数分别有几个,填在书上。同桌一起完成,交流时教师演示分类,学生一起统计验证。3.“想想做做”第3题。讲述:看了这一排积木,你有什么想法?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检查、交流,统计一下正确的人数。4.议一议。如果再让大家搭一幢房子,你比较愿意选择哪些形体的积木?为什么呢?学生结合形体的特征、外观等各抒己见。【设计说明: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有利于学生理解物体形状的本质特征,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并初步建立各类物体的表象。最后,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沟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四、总结全课今天大家的设计非常棒!将来肯定会是个好建筑师。请你谈谈这节课又知道了什么新知识,增加了什么新本领,好吗?学生交流懂得的知识和自己的心得。\n《认物体:有趣的拼搭》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实践活动:有趣的拼搭(教材P28—29)[教学目标]1.通过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球、圆柱,感知这四种形体的特征。2.在活动中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判断能力。3.通过小组形式的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教学难点]同上[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复习谈话:在“认物体”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4个好朋友,它们分别是:(教师出示模具,学生说出它的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2.引入引导:今天,我们要通过活动继续研究这些形体,看看它们有什么特征。全班分为4组进行活动,每组选一种形体作为本组的代表。哪个小组爱动脑、合作好,就从老师的智慧袋里摸出代表这组的一个形体,记一分,最后比一比哪组得分最多。【设计说明:《有趣的拼搭》是一次实践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二、活动安排1.滚一滚提问:老师这儿有个滚板,如果让这4种形体同时从上滚下来,小朋友们猜猜看,哪个会滚得快些?哪个会滚得慢些?不管学生预想的是什么样的结果,教师先不给予评价,让各小组进行活动,学生通过滚一滚、看一看可以发现:球和圆柱滚得快一些,长方体、正方体滚不起来,只能从滚板上慢慢滑下来。\n再让学生通过讨论、思考,说一说为什么球和圆柱滚得比较快,而长方体、正方体却不行呢?2.堆一堆发给每组10个相同的形体,堆一堆,看哪组堆得稳、堆得好。活动后,对堆的结果进行评讲:正方体组与长方体组堆得比较顺利,而圆柱组与小球组未能堆成功。引导:正方体组与长方体组堆得好,而圆柱组与小球组堆得不好,所以我们要给正方体、长方体组各加一分,同意吗?学生思辩:圆柱组与小球组之所以没能堆好,不是小组合作得不好,而是材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再让小球组、圆柱组分别与长方体组、正方体组交换材料,再次进行活动体验。3.说一说通过滚一滚、堆一堆的活动,学生已初步感知了四种形体的特点,再让学生说说这四种形体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得到了运用。如:汽车轮子的形状近似圆柱,为什么不把轮子做成正方体呢?盖房子的砖头是长方体的,为什么不做成球的形状呢?……4.猜一猜让这四种形体中的一种从窗口中露出它的一部分,让学生猜一猜这会是哪种形体5.搭一搭学生分小组搭一搭,比比哪组搭的快搭得好。评讲时,可以让学生说说选择积木的理由。如房子为什么选择长方体或正方体,车轮为什么选择圆柱体等等。6.数一数:如图P27数一数。这三幅图的出现是按由易—难的层次安排的。在数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如从左往右,从上到下地数。【设计说明:“滚一滚”“堆一堆”是体验物体上的平面与曲面。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斜面上不会滚动,可以堆得很高;圆柱和球在斜面上会滚动,不容易堆起来。主要原因是前者都是平面,后者有曲面。“摸一摸”是反馈初步形成的表象。蒙着眼睛在口袋里摸物体,把手触摸的感觉和大脑中已有的形体表象相互作用,经过信息的筛选、过滤和相互对应,作出相应的判断,并对判断给予肯定或否定。】\n三、总结全课统计各组得分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综合性评价:1.是否有很好的合作意识;2.是否敢于与老师进行辩论;3.是否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设计说明:组织学生说说收获和体会,使实践活动成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n《分与合:2-5的分与合》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2-5的分与合(教材第30页例题、“试一试”及第31页“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通过把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中,探索并掌握2—5各数的分与合,进一步加深对2-5各数的理解。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认识数的分与合的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对分与合的联系有初步体会,初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教学重点]掌握2—5的分与合。[教学难点]体会分与合的思想。[教学过程]一、引入1.谈话: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上课,大家欢迎吗?小朋友们怎么欢迎呢?来,表示一下。(学生热烈鼓掌)谢谢你们的掌声!小朋友们在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谁来示范一下?(指名示范,但动作比较快)做得很好,就是有点儿快。谁再来示范一次,要求越慢越好!(再指名示范)大家也照样子慢慢地做几次拍手动作,好吗?(集体模仿)2.现在谁来说一说我们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吗?两只手先分开来,再合起来,然后又分开来,再合起来。3.看来两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响。(板书课题:分与合)。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分与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分与合。【设计说明:从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避免机械、枯燥地导入,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展开\n1.引导:(将左手的大拇指弯曲,伸直其余四指,手背对着自己)请小朋友像老师这样竖起你的左手,现在有几个手指竖着?(齐答4个。)你能把自己竖着的4个手指分成两部分吗?(学生在小组内尝试着分一分,再组织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反馈情况板画简笔画)把4个手指分成1和3。把4个手指分成2和2。把4个手指分成3和1。2.还有不一样的分法吗?那我们把4的三种分法先按顺序排一排,再请大家相互说一说。(师边说边在相应的手势图下板书)3.现在请小朋友将左手反过来,手掌心对着自己再看一看,刚才是4分成了3和1,那么现在你看到4分成了几和几了?(4分成了1和3)分法没有变,怎么看到的结果却不一样了呢?因为手反过来了。刚才3在左边1在右边,现在1在左边3在右边。第二种分法呢?(还是2和2)师:为什么还是2和2?(因为原来左边是2.右边是2,所以反过来看是一样的。)4.小朋友们真聪明!自己学会了4的几种不同分法。再请小朋友反过来想一想,几和几可以合成4呢?(1和3可以合成4。2和2可以合成4。3和1可以合成4。)【设计说明:先认识“分”,再认识“合”,把“分”与“合”分开教学,便于逐个理解含义,初步感受它们是有联系的。】5.光盘出示例题主题图,说说4个桃放在两个盆里,可以怎样放:先把结果填在书上,再组织反馈。6.(伸出左手五指)小朋友的一只手共有几个手指?下面就请同桌的两个人一起来分手指,想5的分与合。交流后组织反馈:5可以分成4和1,5可以分成3和2,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1和4。5可以分成1和4,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2,可以分成4和1。……7.完成“试一试”。\n【设计说明:同时提出“分”与“合”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分”立即说出“合”,使两者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三、拓展1.完成第1题。(1)自己说说2可以分成几和几?3可以分成几和几?(2)完成书上练习。(3)请学生说出分与合。【设计说明:让学生自己探索并掌握2.3的分与合。】2.游戏:出圆片。(1)教师出圆片,让学生自由出圆片,然后再说出来两个圆片合起来是几?如:提问:我1,生:我出2,2和1合起来是3。(2)说一说其他的数。(3)同桌玩玩说说。(4)如果不摆,拍手说。然后同桌之间相互说。3.完成第3题。(1)出示玩具卡车:看谁最聪明,在卡车的窗户上写出最合适的数。(2)学生自己填写,教师巡视。(3)请学生将自己填写的读给大家听。(4)找规律:有没有什么规律?【设计说明:要帮助学生理解每节车厢上的数与车头上的数的关系,然后再填一填。最后再读一读,体会其中的规律。】4.给太阳花装叶子。(1)谁能选一选,说一说?(2)每个信封里有两朵太阳花,每朵花两片叶子,还多一片,放在桌子上,把叶子粘在花柄上。四、总结全课1.学习了什么?2.说说我们学习的分与合。\n《分与合:6、7的分与合》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6、7的分与合(教科书第32页的例题、“试一试”,第33页“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6和7的分与合的探索过程,知道6和7各能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6和7。2.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接受分与合的数学思想,接受分析和综合思维方法的熏陶。3.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6和7各能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6和7。[教学难点]正确把6和7进行分与合。[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1.设疑:老师有18个气球,想送给3个孩子,每人6个气球。6个气球,分在两只手里拿,可以有几种分法呢?三个学生的分法没有按次序出现,可以让其他同学调整他们排列的次序。提问:看着一个同学的分法。可以有几种说法呢?2.说完后,指导学生有条理地填写教材第32页例题中的空格。教师板书“6的组成”。【设计说明:由学生所熟悉并喜爱的气球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把三种分法按顺序排列,找到每种分法有几种说法,通过自主探索得出的,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很好地鼓励了学生在自我尝试中主动学习。】二、动手操作,尝试练习1.提问:茄子老师看到你们爱动脑、爱思考,每人奖7个○,你能把○分成2堆吗?有几种分法?能按顺序有条理地分一分吗?请你一边分,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教材第32页“试一试”的空格里。2.填完后小组互相交流检查。\n【设计说明:7的分与合的教学,安排在“试一试”中,体现了由扶到放的编写意图。教师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自分一分,以此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真正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并且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交流合作的精神。】三、活动游戏,应用巩固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1)教师将点子卡片贴在黑板上。(2)让学生找一找:哪两张卡片上的点子谁合起来是6。找到以后把两张卡片举起来,并且说给小朋友听:X和X组成6。(3)请其他小朋友当裁判。(4)多找几名小朋友进行游戏。2.完成第2题。(1)教师将白云卡片贴在黑板上。(2)让学生找一找:哪两张卡片上的点子谁合起来是7。找到以后把两张卡片举起来,并且说给小朋友听:X和X组成7。(3)请其他小朋友当裁判。(4)多找几名小朋友进行游戏。3.完成第3题。(1)这道题目可以用对口令的形式进行练习,如提问:2和4组成几?生:2和4组成6。4和几组成7?生:4和3组成7。(2)教师可以多说几个,让学生进行口答。(3)也可以小朋友之间进行练习。4.完成第4题。(1)先让学生想一想:螃蟹身上的3个数是什么关系?(2)教师进行说明:螃蟹腿上的两个数合起来要是螃蟹身上的数。(3)让学生将数字填写在书上。(4)集体订正。(5)读给旁边的小朋友听。【设计说明:想想做做”中的题是6、7分与合的巩固练习,把这些题以活动、游戏的形成呈现,如对口令、吃螃蟹,进一步加强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口令,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n四、全课小结提问:黑板上是你们动手动脑学会的知识,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学会了什么?叙述:今天同学们玩得高兴,又学到了知识,茄子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高兴,你能用手势在背后把6、7中的一个数分成几和几,让你同桌来猜,猜对了你们就可以高高兴兴地下课休息了。(教师先与学生猜,同桌之间再猜)\n《分与合:练习三》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练习三(教材第34页练习三第1-5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有关数的分与合的理解,帮助学生记忆2-7各数的分与合。2.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3.在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操作的习惯。[教学重点]加深理解2-7各数的分与合。[教学难点]同上[教学过程]一、导入1.前两节课,我们学了哪些数的分与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分别说说这些数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可以合成这个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分与合的情况。【设计说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同时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二、进行练习1.完成练习一的第1题。(1)课件依次出示分草莓的图,学生说说把草莓分在2个盘里,可以怎样放?(2)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演示。(3)根据演示的情况,让学生说说几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合成几。(4)鼓励学生说说有没有其它的分法,表扬按顺序说的小朋友,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由一种分法想到另一种分法的。2.完成第2题。(1)课件出示第2题图。(2)请小朋友说一说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风筝后面的每一节都要合成7)(3)学生在书上填写。3.“对口令”游戏,完成第3题。(1)学生拿出准备的数字卡片。\n(2)组织游戏活动:师生练习:师说一个数,同桌的两个学生先后出示卡片,使卡片上的数合起来是老师说的那个数。(指名几组同学进行练习)同桌练习:同组两人先约定一个数,再先后出示卡片,看卡片上的数合起来是不是等于约定的那个数。4.完成第4题。(1)课件出示第4题图。(2)请小朋友说一说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花上的数合起来是花盆上的数,花盆上的数可以分成两朵花上的数)。(3)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4)集体反馈,说说几可以分成几和几或几和几合成几。5.完成第5题。(1)出示第5题图,说说哪幢房子高,你是怎样看出来的?(2)独立填数,看看谁填的最合理。(3)反馈,表扬按顺序填的小朋友,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填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填?(4)小结:我们在填写时,左边的数要按顺序填写,可是从大到小,也可以从小到大。【设计说明: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数感。】三、总结评价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n《分与合:8和9的分与合》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8和9的分与合(教科书第35页的例题、“试一试”,第36页“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8和9的分与合的探索过程,知道8和9各可以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8或9。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继续接受分与合的数学思想,接受分析和综合的思维方法和对立与统一观点的熏陶。3.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8和9各能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8和9。[教学难点]正确把8和9进行分与合。[教学过程]一、复习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了2-7的分与合,谁能说一说7可以分成哪两个数?哪两个数能合成7?(指名回答)大家再回想一下,我们在研究7的分与合时是用什么办法研究的?今天我们仍然用这样的方法来研究8和9的分与合。(板书课题)【设计说明: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为学生主动探索架设桥梁,过度自然,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二、新授1.教学8的分与合。(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8个圆片,老师想把他们分开,可以怎么分呢?请同学们用圆片摆摆看。(2)发表意见。如:8个圆片可以分成左边2个,右边6个。(3)教师板书:也就是说8可以分成2和6。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4)看到这个,你马上就会想到什么?(5)还有没有其他的分法呢?(6)用同样的方法把其他的分法写出来。(7)齐读8的组成。\n2.教学9的组成。(1)教师启发学生如果没有圆片,你能够说出9的分成吗?(2)先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3)发表意见,能否一次多说几个呢?(4)教师将9的分成板书。(5)将9的分成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设计说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学具,分一分,自己总结出数的组成,记忆会更深刻,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三、巩固新知1.完成第5题。(1)让学生拿出圆片代替红花。(2)每次移动一个,说说8可以分成几和几?边摆边说。要求说完整话:“8可以分成1和7,1和7组成8。”(3)先找学生黑板示范。(4)让学生自己动手摆摆说说。(5)将分得的结果填写到书上。让学生体会有序的思考。2.完成第6题。(1)让学生拿出硬币代替贝壳。(2)每次翻一个,说说9可以分成几和几?边摆边说。要求说完整话:“9可以分成2和7,2和7组成9。”(3)先找学生黑板示范。(4)让学生自己动手摆摆说说。(5)将分得的结果填写到书上。让学生体会有序的思考。3.完成第7题。(1)这道题目可以用对口令的形式进行练习,如提问:4和4组成几?生:4和4组成8。5和几组成9?生:5和4组成9。(2)教师可以多说几个,让学生进行口答。(3)也可以小朋友之间进行练习。4.完成第8题。(1)先让学生想一想:中华结上面的一个数和下面的两个数是什么关系?\n(2)教师进行说明:中华结下面两个数合起来正好是上面的数。(3)让学生将数字填写在书上。(4)集体订正。(5)读给旁边的小朋友听。【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同桌讨论中发现规律。】四、总结全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n《分与合:10的分与合》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10的分与合(教材第37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3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探索得出10可以分成哪两个数及哪两个数能合成10,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2.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并在相互交流中探索简单规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让学生初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更加乐意学习数学。[教学重点]掌握10的分与合,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难点]同上[教学过程]一、复习1.复习数的组成。2.对口令,如提问:4和4组成几?5和几组成9?教师可以多说几个,让学生进行口答。也可以小朋友之间进行练习。【设计说明:在探究新知阶段,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与探索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让学生的思考力逐步生长。通过儿歌,让学生学得开心,学得轻松。】二、新授1.教学10的组成。(1)媒体演示:有一串珠子,其中的一个被涂上了红色。(2)问:这里一共有几个珠子?有几个红色的?几个没有涂色的?(3)也就是说10个珠子分成了1个红色的和9个没有涂色的,那么也就是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4)看到这个,你马上想到了什么?(5)齐读10的组成。\n(6)让学生涂色,要先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串已经涂了一个红色,思考第二串应该涂几个红色?第三、第四、第五串又应该涂几个红色?应该从哪边涂起?然后独立有序的涂色,并且按照涂色的结果依次填写10的组成,再联想相应的另一种说法,完整地认识10的组成。如:同学们,到了第2串了,应该涂几个红色的?和学生共同完成涂色。(教师媒体演示)。让学生数一数,几个红色的?几个黄色的?10可以分成几和几?(让学生在书上填写)。再说说由此你想到了什么?以下按这种方法进行。2.将10的组成完整地说一便。先说给老师听,再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设计说明:教师给学生留出较大的独立探索空间,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在珠子图上有次序地涂一涂,把每串的10颗珠子依次分成两部分,学生主动操作,这是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操作方法的一次提升,学生探索到了其中的规律,进一步体会到了分与合的思想。】三、巩固新知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1)教师在黑板上贴上数字卡片。(2)让学生找一找:哪两张卡片上的数字合起来是10。找到以后把两张卡片举起来,并且说给小朋友听:X和X组成10。(3)请其他小朋友当裁判。(4)多找几名小朋友进行游戏。2.完成第2题。(1)先让学生想一想:火车头上面的一个数和后面的两个数是什么关系?(2)教师进行说明:火车车厢上下两个数合起来正好是火车头上面的数。(3)让学生将数字填写在书上。(4)集体订正。(5)读给旁边的小朋友听。3.完成第3题。(1)这道题目可以用对口令的形式进行练习,如提问:谁是3的好朋友?(2)教师可以多说几个,让学生进行口答。也可以小朋友之间进行练习。【设计说明:组织学生充分参与游戏活动,让学生熟练掌握10的分与合,增加练习效果。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进位加的“凑十”打好基础。】四、总结全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新的本领?\n《分与合:练习四》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练习四(教材第38-39页练习四第1-7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记忆8-10各数的分与合,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8-10各数的分与合的理解。2.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数的分与合的适应合理作出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有条理思考问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有序思维的习惯。[教学重点]加深对8-10各数的分与合的理解。[教学难点]同上[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数的组成。2.对口令游戏:启发:4和4组成几?5和几组成9?教师可以多说几个,让学生进行口答,也可以小朋友之间进行练习。【设计说明:游戏教学是低年级小朋友最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在这里安排这一环节,既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复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计算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二、进行练习1.完成第1题。(1)说一说:X个蘑菇,分别放在2个盘子里,可以怎么放?先跟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再跟老师说一说。(2)用圆圈代表蘑菇,在盘子里画一画。(3)画好后把分的结果填写好,并且说说,几可以分成几和几?2.完成第2题。(1)将学生分成小组。(2)让其中的一人想好7的一种组成,在心里记住,然后让其他的几个小朋友猜,直到猜对为止。\n(3)这道题目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愉悦,还可以练习组成。3.完成第3题。(1)这道题可以用师生游戏的形式进行。(2)教师举起一张数字卡片,让小朋友也举卡片,并且说出数的组成。如:教师举出数字8,学生如果举的是3和5,学生就可以站起来说8可以分成3和5,也可以说3和5组成8。教师可以多进行几次。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4.完成第4题。(1)先让学生想一想:向日葵花上面的一个数和下面的两个数是什么关系?(2)教师进行说明:向日葵叶子上面的两个数合起来正好是花朵上面的数。(3)让学生将数字填写在书上。(4)集体订正。(5)读给旁边的小朋友听。5.完成第5题。(1)教师讲明题意。(2)小组合作,找一找,哪两只小蚂蚁可以住在一起?(3)发表意见,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问题的解决。(4)尽量让学生多想出几种答案。(5)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6.完成第6题。(1)首先要让学生明白题目的要求。(2)尽量让学生有序地填写。(3)集体订正。7.完成第7题。尽量课内完成,老师巡视指导。完不成可以作为作业。【设计说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比赛,既能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三、总结评价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n《加法和减法:5以内的加法》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5以内的加法(教材第40页例题和“试一试”,完成第41页“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加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并能用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2.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教学难点]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复习旧知引导:可爱的小动物们带着一群数学娃娃来和我们捉迷藏了,瞧!你能猜出它们后面藏的是哪一个数字吗?(课件出示5以内的分成与合成)【设计说明:由游戏导入新课,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投入到课堂之中,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游戏的内容又是学生计算5以内加法的基础,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形成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二、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理解图意,认识加法谈话:小朋友们,我们在学校里,不仅要爱学习,而且还要爱劳动。瞧,这几个小朋友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劳动呢!(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浇花的情景图)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我们看大屏幕,你看到了什么就说什么。谁再来说一说?回答:有三个小朋友在浇花。(板书3)提问:现在花园里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师出示两个小朋友提水的情景图)回答:有两个小朋友在提水。(板书2)引导:谁能看着整张图把原先发生的事和后来发生的事连起来说一说。回答:原先有三个小朋友在浇花,后来又来了两个小朋友提水引导:谁还能把这句话大声说一遍?\n【设计说明:引导学生观察,捕捉数学信息,激发问题意识。】引导:如果要把原先的3个小朋友和后来的2个小朋友合起来(教师做手势),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方案一:学生回答是数的,揭示: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也就是将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和起来,可以用一种计算方法叫“加法”来计算。(板书课题:加法)方案二:学生回答是用加法来算的,揭示:你知道的真不少。是的,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也就是把3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就可以用加法计算了。(板书课题:加法)领读:加法。在用加法计算时,我们要用到一个新的符号:“+”,它叫加号(板书:3+2)跟老师一起读加号。引导:你能说一说加号表示什么意思吗?加号表示把两个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你准备怎样记住这个加号呢?它长得像什么?(学生自由发言)2.学写加法算式引导:看好算式在“日”字格里怎样写,写3要占一个日字格,然后再写一个“+”号,看好加号是怎么写的,先写一个短横,再在短横的中间写一个短竖。(教师在日字格磁帖里书写)(教师板书)3.学习算法引导:你怎么算出来的?同桌可以相互讨论。伸出你的手指,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3,4,5。提问:还有不同的算法吗?(学生回答:加法)可以用我们前面学习的分与合中合成的知识来算吗?谁来说?揭示:小朋友们算3+2时还可以这样想,因为3和2合成5,所以3+2等于5.【设计说明:教学时不必急于最好的方法介绍给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找出不同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新知的过程。】4.学习读法师:这个算式你会读吗?(师指着算式)跟着老师读“三加二等于五”5.理解算式含义提问:谁知道这里的3表示什么?这里的5又表示什么?\n6.教学“试一试”谈话:在学校我们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参加有益的课间活动。(师出示试一试左边一幅图)你发现小朋友们准备做什么去?左边来了几个小朋友?右边呢?提问:要算出一共有多少个人,就是要把左边的1人和右边的2人怎么样呢?引导:怎样列式?请你打开书本到40页,填写这个算式,再算出得数(师巡视,请一个学生板演)三、巩固运用,深化提高1.想想做做第一题引导:计算1+2等于3,小朋友们提出了这么多好方法!动物朋友觉得你们学得这么好,所以纷纷带着自己的宝宝来向大家学习。你们先看,谁来了?提问:你能根据算式3+1=提出一个问题吗?(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鸡?)谁能将图中的事情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提问:那3+1等于多少?除了鸡妈妈一家,还有谁来了?(生答)对了,小鸭一家也来了。戴帽子的是——鸭妈妈,这些是——小鸭。图中告诉我们什么?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想想做做第二题①聪明的小青蛙看到大家这么爱学习,自己也想学加法,他算的5第一道算式是2+3=□。它是用摆圆片的方法来计算的。我们看看它是怎么摆的吗?(生答)小青蛙先摆了2个,再摆了3个圆片,合起来是几个圆片呢?(5个)所以2+3=5②小青蛙算的另外两道加法算式就是第二题的后面的两小题1+1=和1+4=,需要用摆圆片来计算的小朋友就先摆一摆圆片再算出得数,不用圆片可以直接算出得数的,就直接算出得数。(学生反馈)小结:刚才小朋友用数图,摆圆片,或者想几和几合起来是多少来计算加法。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5以内的加法”(补充板书)3.想想做做第三题引导:老师这儿有一些卡片,小朋友能很快说出算式的结果吗?(出示1+1=),你是怎么算出来的?你说得真好,那小朋友再来看看这几题?出示:2+1=1+2=4+1=指名回答,你是怎么想的?\n【设计说明:先引导学生充分体验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这个环节中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实践,多种感官并用,学生的思维水平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四、拓展应用,提高能力小朋友算得可真快呀,所以小白兔想请小朋友来帮忙算算它一共采了多少个蘑菇,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1.出示想想做做第四题三幅图先看第一幅图,图上画了些什么?谁来说一说?(指名答)谁能根据这件事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来?算式中2+1表示什么?一共是多少个?(3)那3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因为2和1合成3,所以2+1=3)谁来说说2+1=3表示什么意思?现在小白兔一共采到了(板书2+1=3)再来看看小白兔又遇到了什么情况?谁来说一说?(指名答)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一共有多少个蘑菇?)算式中的1表示什么?后面的方框里该填写什么?(3)一共有多少个蘑菇呢?(4)你是怎么得到的?现在小白兔一共采到了(板书3+1=4)瞧,小白兔又看到了什么?现在一共有多少个蘑菇?谁会算?(4+1=5)最后小白兔一共采到了(板书4+1=5)小白兔今天的收获可真大呀!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三个算式,从这三个算式中你能发现些什么?(第二题中的第一个数3就是第一题算出的结果,而第三题中第一个数4就是第二题算出的结果。每一次都是加1)原来题中的小秘密就在这呀!2.想想做做第五题小小邮递员提问:看,这是什么?(出示信筒)你发现信筒有什么特点吗?(信筒上有数字)我们来做一回小小邮递员,好吗?看谁能够正确地将这些信封投入信筒内?教师随机将准备的几个信封发给几个学生,让这些学生上台投信封。全班交流反馈。小朋友真棒!看来你们个个都是出色的邮递员。【设计说明: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取简单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丰富了学生对加法的认识,让学生知道遇到问题试着运用数学方法去探索问题和解决的途径以逐步形成独立探索的习惯和大胆探索的精神。】五、课堂小结\n小朋友们,今天你学得开心吗?你学到了什么?(学习了5以内的加法,并且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接下来的想想做做第6题请小朋友独立完成。\n《加法和减法:5以内的减法》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5以内的减法(教材第42页例题和“试一试”,完成第43页“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初步认识减法,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并能用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体会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教学难点]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教学过程]一、引入1.复习10以内数的分与合。2.其他学生以对口令的形式进行10以内数的分与合的练习。提问:4和4组成几?生:4和4组成8。5和几组成9?生:5和4组成9。教师可以多说几个,让学生进行口答,也可以小朋友之间进行练习。3.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3+21+42+21+12+34+11+21+3【设计说明:复习旧知,有利于教师知晓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有利于学生为新课做好学习准备。】二、展开1.教学例1。(1)媒体出示主题画。提问: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有些什么?有几个?(2)和学生一起分析图画。①同学们,图上原来有几个小朋友?后来又走了几个?那么现在还剩几个小朋友呢?②教师再将图意复述一遍:原来有5个小朋友在浇水,又走了2个,现在还剩下3个小朋友。\n③教师带领学生将图意复述几遍。④让学生试着自己将图意复述一遍。⑤多找几名学生将图意复述一遍。(3)教学有0的减法的含义。①小朋友,原来有3个人,后来3个都走了,没有小朋友了,象这样从3个中去掉3个,我们就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②教师板书:3-3③最后剩下几个小朋友?得数是几?齐读这个加法算式。这个算式就表示从3中去掉3,就是没有的意思。(让学生复述几遍)。2.教学例2。(1)媒体出示图画。(2)明确图意。(3)说出图意:左边有5朵花,右边没有花,一共还是5朵花。(让学生跟旁边的小朋友说几遍,再跟老师说)。(4)左边有5朵花,右边没有花,一共还是几朵花?那么5加0等于几呢?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算式中有0的加法和减法,如果一个数再减掉这个数,得数就是0;如果一个数加上0,得数还是这个数。【设计说明:教学减法,首先观察情境,明白情境意思,然后从具体情境中体验“去掉”的情节,再由此抽象出减法式子,借助语言获得初步理解,从中感悟减法含义,初步认识减法。由于学生已经初步学会加法口算,所以减法口算主要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初步体验、认识可以想分成算得数。】三、拓展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1)让学生明确图意。(2)说出图意:左边有0个桃子,右边有4个桃子,一共有4个桃子。(3)让学生跟旁边的小朋友说几遍,再跟老师说。(4)在书上填写。(5)将算式读一遍。2.完成第2题。(1)先让学生摆小棒,边摆边说。\n(2)在书上填写得数。(3)集体订正。3.完成第3题。(1)让学生明确图意。(2)说出图意:原来有5只小鸟,飞走1只,还剩4只;飞走3只,还剩2只;飞走5只,还剩0只。(3)让学生跟旁边的小朋友说几遍,再跟老师说。(4)在书上填写。(5)将算式读一遍。4.完成第4题。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体会。横着比一比,从三道算式能知道什么?再竖着比一比,从四道算式中能知道什么?5.完成第5题。(1)首先让小朋友在书上直接写得数。(2)读出算式和得数6.完成第6题。(1)让学生随便填写。(2)发表意见,只要正确,都要肯定。【设计说明:了解每个情境里去掉几的意思,并引导学生初步体会相互间的联系,然后填写算式、计算得数,进一步感悟“去掉”要用减法计算,深化剪发的含义,读一读3道算式,可以使学生体会算式间的联系。】四、总结全课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感兴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设计说明:学生总结是对整堂课的学习效果的检验和对课堂知识进一步的巩固深化。】\n《加法和减法: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有关0的加、减法(教材第44页例题和“想一想”,完成第44-45页“想想做做”第1-6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有关0的加、减法。2.发展学生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理解5以内有0的加减法的算理。[教学难点]正确计算5以内有0的加减法。[教学过程]一、活动中认识0――关于0的两种含义和书写1.认识0的含义之一:0表示没有此部分内容将在教学片断中展示(1)情境导入:(播放小猴吃桃子的动画:小猴从盘子里拿起一个吃掉,又吃掉一个。)引导:你看到了什么?(再次演示小猴吃桃的过程,每个环节配合学生叙述暂停。)揭示:一个桃子也没有,用哪个数字表示呢?哦。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数字王国的新朋友——0。板书课题:0的认识。(2)猜硬币――生动认识0表示没有。谈话:生活中有好多关于0的故事。现在请大家听一听,猜一猜,这个盒子里装了几枚硬币?用哪个数字表示呢?注意听――(教师轻轻摇动装有硬币的盒子,发出声响。学生纷纷猜测――)第一次放1枚,第二次一个也没放。(3)引导:你还能说几个要用0表示的故事吗?2.直尺上的0――认识0的另一含义:表示起点。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实物投影仪放大直尺。)\n让学生在尺子上找出“0”,这时老师告诉学生这里的“0”不是表示一个数,而是表示起点,要量长度是多少,一般都是从这一点开始量。接着利用直尺让学生在尺子上找出其他的数,然后进行一段、一段地数。。引导:你见过还有什么表示起点的吗?3.书写0。(1)教师出示写好0的田字格:让学生观察并思考0像什么?(2)播放0的书写的动画,给0编首歌吧,就说――数字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设计说明: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充分想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3)学生书空(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5)作品展示,全班评价【设计说明:学生更渴望来自同学的认可和赞赏,让学生相互间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二、教学0的加减法1.同数相减等于0。(1)播放小鸟飞走的动画,后出示小鸟图,引导学生说出图意。(2)提问:求还剩几只小鸟?该怎样列出算式?为什么?(3)及时巩固,体验规律。为了加深学生对同数相减结果为0的意义的理解,我在学生将3-3=0弄清楚后,立刻口述情境,多举两个类似的情境。(4)学生举例,像老师一样考考大家,最后引导学生观察几个算式,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5)小结规律2.探索加0和减0的规律(1)师左手1根小棒,右手2根小棒,一共有几根小棒?师左手2根小棒,右手0根小棒,一共有几根小棒?生口述算式。(2)出示青蛙图,指导交流,列出算式。(3)学生回答后,让学生也试着举几个例子。(4)简单小结(5)自主探索减0的规律\n【设计说明:以上环节的设计,我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个丰富有趣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并进行交流,给学生提供了自由交流的空间,在情境的创设中,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索活动,亲身体验了0的加减法的计算。】三、巩固练习――应用所学有关0的知识1.计算2.看图列算式。3.课外作业\n《加法和减法:练习五》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练习五(教材第46-47页第1-5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理解,能正确熟练地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2.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加、减法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学重点]加深对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理解。[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算卡片练习:教师随机出示卡片,学生读题后报出答案。【设计说明:课堂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既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提高他们的能力。】二、进行练习1.第1题。(1)课件依次出示第1题的四幅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每幅图的意思。每题要说清楚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可以求什么。(2)让学生独立把书上的算式填写完整。(3)汇报交流,说说每道算式表示的意思,再说说是怎样算出来的。2.第2题。(1)课件出示第2题图,引导学生弄懂题目的意思。提问:怎样可以知道小鸡的家在哪里呢?让学生理解:先要算出小鸡口衔的算式的得数,再把这些算式与相应的房子连起来。(2)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3)集体反馈,课件进行演示。3.第3题。(1)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写出结果。(2)比较,说说每组中上下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n第一组重点体会:一个数加0和一个数减0都得原来的数。第二组重点体会:看清运算符号并认真计算的重要性。第三组重点体会: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后,得数不变。4.第4题。(1)课件出示第一幅主题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中画了什么。(2)教师示范提问:有三个小朋友在跳绳,又来了两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跳绳?(3)学生在书上列出算式后进行交流。(4)根据图上画的,你还能提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5)学习第二幅主题图。可以直接让学生提问。5.第5题。让学生先在书上描一描,并写出结果。再在写字本上独立写一写。时间不够,可安排作业。【设计说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讨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同时通过比较,找到自己喜欢的解题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这一理念。】三、总结评价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n《加法和减法:6、7的加法》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例题和“试一试”,完成第48-49页“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初步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和是6、7的加法。2.使学生从小朋友参加植树活动的情境中知道根据一幅图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体会两道相应的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现实问题间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和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学难点]理解图画应用题,明确图意。[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奠定基础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6、7的合成,下面我们来开开小火车。出示卡片6(生:依次说出6的合成);出示卡片7(生:依次说出7的合成)。引导:同学们可真棒,今天我们就在学习了6、7的合成的基础上,一起来学习《得数是6、7的加法》。(板书课题)【设计说明:复习旧知,为新知打下基础,简洁明了。】二、运用情境,探索交流1.创设情境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阳光小队的队员又出发了,你们瞧!(教师出示主题图)。【设计说明:从植树这个生活情境入手,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1)他们在干什么呀?(植树)观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原来有5个小朋友去植树,又来了1个小朋友。)(2)提问:你观察的可真仔细。根据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3)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加法)【设计说明: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复习看图说3句话,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便于以下的教学。】2.学习5+1和1+5\n引导:好,你怎么列式回答的?(5+1=6)这里的5表示什么意思?(原来有5个小朋友);1表示什么意思?(后来来的一个);那6呢?(一共有6个小朋友)。谈话:我们知道了每个数字的意思,那谁能合起来说说这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呢?(原来的5个小朋友和后来的1个小朋友合起来就是6个小朋友。)【设计说明:先引导学生说说每个数的意思,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算式的意思。】引导:哦,你是这样想的呀,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如果不看图,你会算5+1=6吗?(注意:加法与合成有关)(5和1可以合成6。)谈话:你们可真会算。5个小朋友和1个小朋友,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可以列成算式5+1=6.揭示:这个算法又快又好,你真聪明!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即可以用原来5个小朋友加上后来的1个小朋友,也可以用后来的1个小朋友加上原来5个小朋友,结果都是6个小朋友。所以呀5+1=6和1+5=6是一对好朋友,它们只是“=”前的两个数左右位置交换了,以后我们看到1+5=6,马上就能想到5+1=6。【设计说明:学生第一次接触一图二式,从观察角度的不同,了解列出不同算式的原因,再初步认识算式所表达的不同意思,及计算方法。本题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一图二式,了解列出两个算式的角度,算式的意义,计算方法和相互联系。】练习:(想想做做第一题)下面又到了动手摆一摆的时候了,请小朋友们拿出准备好的小圆片,跟着老师一起摆一摆。师先左边摆4个黄色,再右边摆2个红色。生跟着摆圆片。提问:看着自己摆的小圆片,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考考大家呀?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说你的算式。(4+2=6)【设计说明:让学生动手摆一摆,亲身经历,既巩固了得数是6的加法,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本题主要目标是巩固看图说两个加法算式,并会说出不同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因此要学生多说。】3.学习3+4和4+3提问:谁会看图说三句话?(左边有3个绿圆片,右边有4个红圆片,一共有几个圆片?)\n师:同桌说一说,根据信息求“一共有几朵花?”能列出几个算式?先学生自己说一说,再提问。【设计说明:学生第一次接触得数是7的加法,课本选用了可爱的小辣椒,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说出三句话,观察一下哪些学生会说了,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因为有了得数是6的加法为基础,让学生独立写出2道算式,并说出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本题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独立列出2道算式,并说明是根据什么计算的。】学生实际操作看了一个式子就想到了它的好朋友,你真灵活!下面啊,老师要看看小朋友是不是都很灵活哦。拿出小圆片,听好老师的指示,自己摆一摆。先左边摆2个黄圆片,再右边摆5个红圆片。谈话:看图同桌互相说说,“求一共有几个圆片”怎样列式。并请同桌的两个同学来说一说(2+5=75+2=7)。真好,和他们一样的把小手举起来(全班举手)。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了不起,全答对了。小结:现在我们看到一幅图,就能写出2道加法算式了。【设计说明:此题让学生跟着我的提示摆,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在练习过程中,我可以说是完全放手了,做到了教学过程的由引到放。本题的目标是让学生彻底感受到一图二式的数学思想。】三、巩固应用,运用新知1.想一想,填一填——“想想做做”第2题师:这道题没有图了,怎样能很快的算出这些题的答案?(引导学生用合成及好朋友来思考)6+1=7(6和1可以合成7)1+6=7(看见6+1=7就想到1+6=7)3+3=6(3和3可以合成6,注意它没有好朋友)。【设计说明:从图上升到没有图,是一个过度。本题要巩固学生的认知,牢记计算方法。】2.青蛙找家——“想想做做”第3题小朋友算得真准,现在呀有个小动物要向我们求救了,瞧,小青蛙要回家,可他不知道哪个水池才是自己的家,你能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帮帮小青蛙吗?提问:你最喜欢哪只小青蛙?(生:2+5的小青蛙)那我们就先一起帮这只小青蛙找一找回家的路。(师示范连线)学生独立连线,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有序从一个方向连线。再交流汇报。\n【设计说明:课上到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已经不大集中了,用可爱的小青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帮助青蛙回家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爱心,促进教学效率。】3.找规律——“想想做做”第4题(1)出示第一组算式让学生观察讨论,猜测出小规律。(加号前面的数不变,加号后面的数慢慢变大,得数也慢慢变大。)(2)学生独立完成,验证猜想。(3)运用规律,独立完成剩下的两组算式。交流汇报。4.小游戏师:邮递员叔叔想请小朋友帮忙分信,把不同的信放到相应的邮箱里,谁来做做小邮递员?(“信”就是加法算式)请小朋友上讲台贴算式,我再将算式有序的排好(一个算式,一个好朋友的形式)。小结: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其实呀,“6的邮箱”下面的加法算式都是得数是6的,“7的邮箱”下面的加法算式都是得数是7的。请同学们齐读这些算式,看看这些算式是按照什么顺序排的?(一个算式,一个好朋友的形式)这样有序的记忆,我们就不会有遗漏的了。【设计说明:书上“想想做做”的5,6两题,要达成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有序记忆,记住得数是6、7的加法算式,而我设计这个小游戏,不仅能够很好的达到此目的,还能激起学生愉悦的心情,在快乐中学数学。】四、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得数是6、7的加法》,你知道了哪些小本领呀?\n《加法和减法:6、7的减法》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教材第50页例题和“试一试”,完成第50-51页“想想做做”第1-7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植树情境,会根据同一幅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掌握6、7减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加深对减法意义的理解。2.进一步理解图画应用题,明确图意,初步体会根据同一幅图列出的两道减法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3.进一步加强加减法算式书写的练习,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重点]正确计算有关6、7的减法。[教学难点]理解图画应用题,明确图意。[教学过程]一、师生进行猜数游戏活动一:通过打电话游戏,复习6、7的加法教师谈话:喂,一(1)班的小朋友在吗?(教师做打电话状)。今天我们交朋友的密码是6,我出5!(打出5的手势)刚才,大家都交到了不少好朋友,和好朋友在一起总是那么快乐。看,这几个好朋友笑得多开心啊。他们在干什么呢?(出示50页主题图)【设计说明:游戏是儿童特有的学习方式,在游戏中复习6、7的分与合,使学生口、手、脑并用一起锻炼,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并为本课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二、讨论交流活动二:学习6-4和6-21.一共有几个好朋友一起来植树的?(出示:一共有6人在植树)这6个人中间啊,有男生,也有女生。2.(出示图上文字)小菜椒有个问题:男同学有4人,女同学有几人?你会列计算吗?(板书:6-4=2)3.算式中的6表示什么?4呢?为什么从6里面去掉4?你是怎么算出6-4=2的?\n4.小萝卜也有问题(出示):女同学有2人,男同学有几人?你会算吗?(板书:6-2=4)5.算式中的6.2.4分别表示什么?为什么要用6减2呢?你是怎么算出6-2的得数的?6.比较两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7.交流汇报(学生一般会比较关注数字上的差异,教师要相机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减号的前面都是6?为什么2和4正好换了一下位置?)【设计说明: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减法,把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是为了解决问题,也让学生感受计算的意义和价值,并且,在情景中,更利于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理解算式的意义。通过两个算式的比较,学生不仅学会计算一组6减几的减法算式,而且也能从中体会这一组算式之间的联系。】活动三:学习7-2和7-51.小朋友在忙碌地劳动,种下了这么多的小树,小白兔也忙着呢!它呀,在清点它的食物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它有哪些好吃的吧!2.(出示试一试胡萝卜图)这里有几个胡萝卜?(添上虚线),这条虚线把这些萝卜分成2部分,是哪2部分呢?3.现在,(动画演示去掉右边2个),你会列算式吗?(板书7-2=5)4.(动画演示去掉左边5个),这样呢?你会列式吗?(板书7-5=2)5.这2个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6.这2个算式有什么联系?小结:从总数7个萝卜里,去掉右边2个,就剩下左边的5个,去掉左边的5个,就剩下右边的2个。从总数去掉一部分,就剩下另一部分。【设计说明:第一次出现用虚线表示2部分,虽然教师介绍过了,学生也不一定立刻领会,这里用动画的形式演示一个去掉的过程,给学生一个从例题的具体情景图过渡到“试一试”的简单图示的台阶,让学生理解分别去掉2部分的含义。】活动四:学习其他6、7的减法算式1.小白兔还有很多红萝卜和西红柿呢?(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图)你会看图列出两个减法算式吗?2.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每个算式表示意思。3.指名说说每个算式的得数是怎么算出来的。4.比一比每组中的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n5.小结观察这4个算式,你想说什么?(强调:一幅图可以列出两个减法算式,这两个减法算式都是用同一数来减的,只是等于号两边的数交换一下位置,可以用一个减法和推出另一个相应减法的得数)6.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说说每题各是怎么算的,小结出不依靠图的情况下算减法的方法:可以用数的分成来想,算出一道减法后可以推想有联系的另一道减法的得数。还可以说说6-3有没有相应的另一道减法。三、整理算式1.以上这些便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6、7的减法2.你能按一定的顺序把这些算式整理一下吗?同桌可以一起整理。(强调一组一组整理的方法)3.怎样记住这些算式?【设计说明: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并且在整理零乱算式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好习惯。】四、巩固练习1.游戏:小鸟找家。独立完成后,说说自己怎么做的,看看哪些小鸟进了同一个窝,有什么联系?2.开放练习(1)7只蜻蜓可以分成哪两个部分?(2)根据这些分发可以写出哪些7减几的算式?试着有顺序地写一写。(可以是减数从小到大排列,也可以一组一组排列)【设计说明:初步感受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优越性.】\n《加法和减法:练习六》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练习六(教材第52-53页第1-8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2.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学过的加、减计算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练习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算卡片练习:开火车,教师随机出示卡片,学生读题后报出答案。【设计说明:游戏教学是低年级小朋友最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在这里安排这一环节,既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复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计算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二、进行练习1.完成练习六第1.2题。(1)教师将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2)让学生找一找,哪两张卡片上的数加起来等于6,并且说出两个算式和得数。(3)先让学生对老师说,之后学生互说。(4)再让学生找一找,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减等于7,并且说出两个算式和得数。(5)先让学生对老师说,之后学生互说。(6)教师拿出两张卡片,用大数减掉小数,让学生说出得数。2.完成第3题。(1)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时间2-3分钟。(2)反馈了解完成了几题,有没有全部做对,错了几道题。(3)和学生一起分析错例。\n3.完成第4题。(1)课件出示第4题,学生观察,说说题目的意思。(2)学生独立连一连。(3)汇报交流,老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进行演示和评价。4.完成第5.6题。(1)课件依次出示两题的主题图,让学生说出图意。(2)让学生看着图画列出两到算式,写在书。(3)汇报交流,说说每题列出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4)集体订正。5.完成第7题。(1)课件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说说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2)提问:这道题告诉了我们什么?问我们什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3)要求一共有多少也就是求总数,用什么方法计算?(4)让学生口头列出算式,再进行汇报交流。(5)提问:看了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6.完成第8题。(1)找规律: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说说每根线上排列的物体的形状,看一看,每一串形体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2)教师和学生共同读一读这些形体,发现规律。(3)猜一猜:1号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形状?(4)让学生独立发现2号、3号盒子里物体的形状,并进行交流。(5)反馈,交流正确答案。【设计说明:考察学生的观察力和快速计算能力,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比赛,既能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三、总结评价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n《加法和减法:8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得数是8的加法与8减几(教材第54页例题和“试一试”,完成第54-55页“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初步掌握8的加法与8减几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8的加减法。2.让学生知道看一幅图能写出四个算式,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初步的比较、联想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现实问题间的联系,更加喜欢学习数学。[教学重点]正确计算8的加减法[教学难点]根据图意写出四个有联系的算式。[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算,开火车。(口算卡片出示)【设计说明:现实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思考、大胆猜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二、探究理解1.教学例题。(1)出示主题画,让学生观察:图画上画了什么?有几个?(2)引导学生说完整话:有5个小朋友在游泳,有3个在岸边,一共有8个小朋友。(3)先带领全班小朋友说,再找小朋友说,最后让小朋友互相说。(4)要想知道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游泳,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为什么?看到这个算式,你马上想起来哪个算式了呢?齐读算式。(6)我们刚才是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的,如果老师反过来,知道了总共有8个小朋友,在水中游泳的有5个,求在岸边的有几个,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为什么?把算式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板书:8-3=5\n如果知道了总共有8个小朋友,在岸边的有3个,求在水中游泳的有几个,你会求吗?把算式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板书:8-5=3(7)仔细观察四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2.教学“试一试”。(1)媒体出示图画。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画告诉了我们什么?你能看着图画列一道加法算式吗?(2)看到这个加法算式,你能马上想起来另一个加法算式吗?(3)如果知道了总数,你能列一道减法算式吗?(4)看到这个减法算式,你能马上想起来另一个减法算式吗?(5)齐读四道算式。【设计说明:通过自主学习使孩子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而且充满自信,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心理上得到满足】三、组织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1)仔细观察图画,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2)如果让我们列两道加法算式,你会吗?先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在把算式写在书上。(3)如果让我们列两道减法算式,你会吗?先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在把算式写在书上。(4)齐读四道算式。2.完成第2题。(1)教师在黑板上贴出数字。(2)让学生想一想,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等于8?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3)说给全班的小朋友听。3.完成第3题。(1)课件出示确目,学生在书上直接写出得数。(2)汇报交流,集体订正。4.完成第5题。\n(1)问: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问我们什么?谁能完整地说一遍?(2)求走了几只是求总数还是求一部分?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3)在书上填写。【设计说明:通过练习学生能更为熟练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四、总结全课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设计说明:加深理解并使不同的学生在交流中学会总结。】\n《加法和减法:9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得数是9的加法与9减几(教材第55页例题,56页“试一试”,完成第56页“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2.使学生根据一幅图画列出4道算式,加深对加、减法含义及相互关系的理解。3.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借助形象思维发展抽象思维。[教学重点]掌握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正确计算9的加法和9减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喜欢哪些体育运动?2.导入:有一个班的小朋友,非常喜欢体育运动,他们组成了短跑队、长跑队、跳远队、跳高队、投掷队等等。看,跳高队的小朋友正在练习跳高呢。(出示例题主题图)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设计说明:问题的设计意在帮助学生利用旧知识的迁移来解决新的问题,更好的掌握学习知识的内容,为学习新课做好了铺垫。为学生构建良好、完整的知识体系,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提供了条件。】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题。(1)从图画上看,跳高的小朋友可以分成几部分?哪几部分?(指名回答)(2)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4道算式吗?先自己想一想,在书上写一写,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3)反馈:谁能把自己想到的4道算式说出来?指名回答,板书:8+1=99-1=81+8=99-8=1(4)提问:谁能根据情境图说一说算式8+1=9表示什么意思?1+8=9又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n小结:两道算式都表示把没跳的人数和跳过的人数合起来,一共有9人,虽然8和1换了个位置,但结果都是9个人。(5)提问:谁能根据情境图说一说算式9-1=8表示什么意思?9-8=1又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小结:两道算式都是从总人数里去掉跳过的人数,就得到没跳的人数,去掉没跳的人数,就得到跳过的人数。要把两部分人数合起来,就用――加法,要从总人数里去掉一部分,就用――减法。2.教学“试一试”。(1)摆圆片:拿出9个圆片,分成两堆,你想怎样分就怎样分,但不能再分成刚才的1个和8个了,再写出4道算式。(2)学生自主分花片,写算式,老师巡视指导。(3)汇报交流不同的分法和算式。即时进行板书。(4)观察黑板上的算式,说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加法算式得数都是9,减法算式都是9减几)(5)提示课题。【设计说明: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三、组织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1)谈话:大家今天学得很认真,小蜜蜂飞来了,它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第1题图,说说摆数字卡片的要求。(2)活动:选出两张数字卡片,使上面的数字相加等于9。(3)反馈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2.完成第2题。(1)谈话:小金鱼看到小朋友们成功解决了小蜜蜂的问题,也想和小朋友交朋友,它想让大家做减法题。(2)活动:选择一张数字卡片,说出9-□=□。(3)抽一个算式如9-6=3,说说是怎样想的。3.完成第3题。(1)学生独立在书上计算。\n(2)指名汇报交流,统计做对的人数。(3)集体订正。4.完成第4题。(1)出示第4题算式,提问:想一想,你能说出几道加法算式,几道减法算式?(2)同桌两人一人说加法算式,一人说减法算式。(3)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到的?怎样能有顺序地说了有的算式,不漏掉?【设计说明:练习设计走进生活、课后延伸,研究我们身边的数学,在进行计算巩固练习的同时,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四、总结全课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感兴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n《加法和减法:练习七》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练习七(教材第57-58页第1-7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得数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进行计算。2.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学过的加、减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学重点]掌握得数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熟练进行得数是8、9的加、减法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口算卡片)2.一图四式。(1)让学生将算式说给旁边的同学听。(2)指名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幻灯片上写出算式。【设计说明:通过简单的口算练习加强学生对8和9的加减法的记忆,同时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和应变能力。】二、进行练习1.完成第1题.(1)教师在黑板上贴上数字卡片。(2)问:小朋友,黑板上的卡片,哪两个相加可以填写这个算式呢?□+□=8(3)让学生自由讨论后发表意见。让学生自己出卡片,说算式。(4)继续练习:□+□=98-□=□9-□=□2.完成第2题.(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2)奖励口算又快又准的小朋友。(3)让学生在书上填写得数。(4)集体订正。\n3.完成第.3题.(1)课件出示图画,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画了什么,你有什么发现?(2)出示白菜老师的话,让学生说说小蜜蜂可以拉出哪些算式。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说,注意不要遗漏。【设计说明: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观察力和快速计算能力,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比赛,既能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4.完成练习四的第4题。(1)课件出示全部算式,让学生比较每组的算式,看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第一行得数都是8)(2)不计算,在得数比8小的算式后面打“√”。(3)交流:说说你是怎样通过比较作了选择的。(每组的两题都与第1题进行比较,进行估计)5.完成第5.6题。(1)课件出示第5题图,让学生观察:图中有些什么?有几个?要求什么?(2)提问:如果让你用图中的数量列算式你会吗?(3)让学生将自己想的结果填写到书上。(4)反馈交流,说说为什么用加法算?(5)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第6题。6.完成第7题。(1)课件出示第7题,观察,说说要拼成的积木有几块?(2)下面的哪堆积木可以拼成上面的长方体?小朋友自己在书上数一数。(3)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数的。【设计说明:让学生自己出题,在出题中加深记忆,在同桌互查的过程中再一次增强了8和9加减法的记忆。】三、总结评价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n《加法和减法:1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得数是10的加法与10减几(教材第59页例题及“试一试”,完成第59-60页“想想做做”第1-6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学会计算得数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加深认识加法与减法的联系,并学会用学习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2.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绞架学好数学的愿望。[教学重点]掌握得数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正确计算10的加法和10减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口算:口算卡片练习。2.谈话导入:小朋友喜欢踢球吗?有一组小朋友正在进行足球比赛(出示例题主题图),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设计说明: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中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去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过程。】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题。(1)提问:同学们,图上都有些什么?有几个小朋友在球场上踢球?球场外有几个?一共有几个小朋友?(2)讨论:根据图画你能够列出什么算式?(3)发表意见。(4)通过百圆片,算一算,你说的算式得数是几?(5)教师板书:6+4=10-4=4+6=10-6=(6)算一算:6加4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如果没有图,你该怎么想6加4等于几呢?同样,4加6等于几呢?你是怎么想的?\n(7)10减4等于几呢?你是怎么想的?同样,10减6等于几呢?(8)齐读四道算式。2.教学“试一试“。1)让学生抛花片,正面的有几个?反面的有几个?可以列出几个算式?2)让学生小组合作,抛花片。并且小组内把所得到的算式进行记录。3)发表意见。教师板书。4)教师根据学生所提供的一个算式写出其他的3个算式。5)问:如果没有花片,请小朋友看一看,还可以写出哪些算式?教师将没写的算式补充完整。【设计说明:把枯燥的教学内容融入游戏和日常生活之中,使数学知识变为鲜活的富有生命的小精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进一步认识数学知识。】三、组织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1)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卡片,让学生找一找: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等于10?(2)并且根据这个算式列出相应的3个算式。2.完成第2题。(1)教师把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手中拿一张“10-”的卡片。(2)问:同学们,老师手中的卡片是几减,你能用老师手中的卡片减去黑板上的数吗,如:10-3等于7,谁还会说?(3)请学生到黑板上示范演示,表扬积极主动的小朋友。3.完成第3题。(1)让学生在书上直接写得数。(2)开火车汇报答案,统计全做对的学生人数。4.完成第4题。(1)谈话:你能有序地说出所有的加法算式吗?你能有序地说出所有的减法算式吗?(2)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再指名回答。5.完成第5题。(1)提问: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小猴说了一句什么话?题目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会列算式吗?\n(2)学生在书填写算式,反馈后共同订正。6.完成第6题。(1)谈话:谁先读题目中的第一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些什么?从图中还能看到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2)你会列算式吗?在书上填写算式。(3)反馈交流,共同订正。【设计说明: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减法表的复习中让学生先观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寻找问题答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重视掌握基础知识,落实教学目标。继承了过去在教学实践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四、总结全课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感兴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设计说明:注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引导学生通过“横看、竖看、斜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的方式找出规律,使学生脑子里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n《加法和减法: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教材第61页例题和“试一试”,完成第61-62页“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了解这种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的结构,会用加、减法计算解决问题。2.让学生初步感受符号所具有的简约化的特点,初步培养符号感。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及结构。[教学难点]根据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图画题正确列出加、减法算式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在学习“比一比”时,先比较哪根跳绳长,再比较哪个小朋友高,我们用“√”和“○”来表示比较的结果,这比用文字表示方便多了。2.导入:使用符号表示既简单又明确,我们数学上经常使用符号。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如何用符号表示图画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并学习如何通过计算解决这样的问题。【设计说明:从用符号表示数学问题的优越性导入新课立意高远,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又培养了学生的符号感。】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题。(1)课件出示苹果图。(2)提问: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得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指名回答)如果把刚才的问题写下来,这些字要写好长时间,现在我们可以用符号来表示。(3)初步了解括线和问号:(课件出示括线)这叫括线,括线对着哪里,就表示哪里的东西,这里的括线就表示左边和右边的苹果总数。“一共有多少个?”不知道,要我们求出来,这是问题,就在括线下面写问号。(出示“?”)\n你们看,这样表示简单吗?(再指名说说括线和“?”表示的意思)(4)了解已知条件和问题:题目中已经知道了什么呢?(指名回答)已经知道了什么就是已知条件,要求什么就是问题。(5)提问:这道题谁会列式计算?(指名说算式,老师板书:3+5=8)2.教学“试一试”。(1)课件出示题目。(包括括线的问号)(2)提问:在这道题里,括线表示什么意思?括线下面的“10”个表示什么?“?”表示什么?(分别指名回答)谁能说出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先小组讨论后再回答)(3)在书上列算式计算。(4)反馈交流,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设计说明:例题的教学重点放在认识括线和问号上,先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出来,再讲解括线和问号的含义,讲解时把符号和板书对照,既使学生了解符号所表示的意思,又体会到了用符号表示的好处。】三、组织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1)学生在书上独立列式计算。(2)指名说算式,集体订正。(3)提问:左边一题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为什么用加法计算?2.完成第2题。(1)学生在书上独立列式计算。(2)指名汇报交流,集体订正。(3)提问:右边一题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为什么用加法计算?3.完成第3题。(1)课件出示题目,指名说说图中的条件和问题。(2)学生在书上独立列式计算。(3)汇报交流,集体订正。4.完成第4题。\n(1)你能看出小鸡和小鸭哪个多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2)学生在书上填空。(3)指名说出所填写的数,共同订正。【设计说明:汲取应用题教学的成功经验,重视了实际问题的结构分析。弄清了实际的结构,才便于分析数量关系,才能与运算的意义建立联系,确定算法。】四、总结全课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感兴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n《加法和减法:求未知加数》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求未知加数(教材第62页例题,完成第63页“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求未知加数的算式,探索并掌握求未知加数的方法,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2.让学生积累把一个数凑成10的经验,为将来学习进位加作准备。3.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继续培养独立思考、与人交流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求未知加数的不同方法。[教学难点]正确求出未知加数。[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1.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进行猜数比赛,看看我们的小朋友有多厉害呀!有信心吗?2.(出示两张数字卡片):提问:小朋友能猜出他们是几吗?你怎么猜的?这样猜有意思吗?3.小朋友们都知道,刚才那样没意思,不好猜,现在老师再告诉你们一个条件,这两个数合起来是10,猜猜,他们可能是几和几?学生边说边进行板书。4.刚才我们想出这几种可能,现在我告诉大家,这其中一张是8,你能知道另一张是几了吗?你是怎么想的?5.再猜:如果两张合起来是9,其中一张是6,另一张是几?如果其中一张是4,合起来是10,另一张是几?【设计说明:通过猜数字这个环节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复习10以内的加法,还可以通过这个“猜”字来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的思维处于一个比较活跃的状态,已达到高效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目的。】二、探究新知出示例题1.提问:还想再猜吗?出示例题图,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盒子里已经有8个苹果了,再放几个就是10个了)\n2.追问:已经有8个苹果了,再放几个就是10个了。再放几个就是10个了,就是8个加几个是10个,如果用加法算式表示可以怎么写算式呢?看看谁有好方法,学生进行讨论。3.引导学生写出8+()=10,讲解,这个()表示“几”的意思,我们就把他读成“几”,那么你们现在会读这个算式吗?4.认识读法:8加几等于10。5.提问:再放几个苹果呢?你知道吗?那么()中该填几呀,你是怎么想的呢?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白:可以想8和几合成10,因为8和2合成10,所以未知数是2,;也可以想10-8=2,所以未知数是2。让学生在完整的说一说。【设计说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求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在计算过程中,学生能够明显的意识到和以前的方法不一样,是一个逆向思维,其实也渗透了我们的代数思想,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反复的感受情境图,从图中抽象出8+()=10的算式,计算时要让学生明白我们的计算方法,从而达到运用旧知的迁移来学习新知的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的积累意识,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三、巩固练习我们今天又学习了新的数学本领,你们能用这个新本领来向老师挑战吗?1.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提问:看到这幅图,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有5个水壶,再放几个就是8个?)你们会写出这一题的算式?算的时候要怎么想呢?(5和几合起来是8)还有三题你们会用这个方法进行列式计算吗?学生自己完成先同桌交流,再指名几个同学在实物投影仪上反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2.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提问:谁能说一说9+()=10表示什么意思呢?那么,图上已经画了几个□?还要再画几个呢?为什么?(说出9和1合成10)小朋友们,对于这样的题目你们有信心完成吗?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3.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我们的信鸽可以帮助我们来送信,但是,今天有几只信鸽由于贪玩找不到自己的邮筒了,它们可急坏了,我们小朋友愿意帮助它们吗?信鸽说啦,只要小朋友能用铅笔把它的信和邮筒连起来,它们就可以完成任务了,我们小朋友赶快行动吧!\n学生连好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4.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看着图,小朋友们很快就能填出小括号里的数,如果老师只给同学们算式,你还会填吗?出示:2+()=10()+3=7()+9=104+()=9独立填好后,说说你的想法。小结:刚才我们表现得都很好,小朋友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填小括号里的数,老师很佩服你们呀!5.出示“想想做做”第5题谈话:从图中你们了解了什么信息呀?你们能独立完成吗?选择2—3个格子让学生说一说填格子时是怎么的?引导得出:当得数不变时,相加的两个数一个变大,另一个数就变小。6.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先出示第1.2排的题目,学生进行比较后提问:每组里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第二题你是怎样进行比较的?得出:比较算式与数的大小时,先要算出算式的得数。最后一排你们能用刚刚的方法进行比较吗?【设计说明:把枯燥的教学内容融入游戏和日常生活之中,使数学知识变为鲜活的富有生命的小精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进一步认识数学知识。】四、课间游戏拍手游戏:指定一个数,老师先拍,学生接着拍,要求学生拍的次数跟老师拍的次数加起来等于指定数。【设计说明:游戏教学是低年级小朋友最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在这里安排这一环节,既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复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计算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五、总结全课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新的本领呀?你有什么收获?\n《加法和减法:练习八》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练习八(教材第64-65页第1-4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10的加法与10减几,并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2.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加、减法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10的加法与10减几。[教学难点]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整理1.口算。(口算卡片)2.一图四式。(1)课件出示第1题图,指名说说图中葫芦的个数。(2)在书上写出四个算式,并在小组中交流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3)反馈,说说写出的算式,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算式。(4)小结:根据一幅图,我们可以列出四个算式,其中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设计说明:要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合作、交流,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人人得到锻炼的机会,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尽快掌握知识。】二、进行练习1.完成第2题。(1)课件出示第2题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上有些什么?告诉我们什么?(2)提问:小蜜蜂各应该采哪一朵花上的花粉呢?请小朋友在书上用线连一线,帮助小蜜蜂正确采到花粉。(3)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连的,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连线。2.完成第3题。(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2)奖励口算又快又准的小朋友。\n(3)让学生在书上填写得数。4.完成第4题。(1)课件出示第4题。(2)学生比较第一组数,指名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上下两题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比较算式与数的大小时,先要算出算式的得数,再比较)(3)在书上完成其它的题目。(4)反馈交流,集体订正。【设计说明:课堂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既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提高他们的能力。】三、总结评价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n《加法和减法:习题讲解》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5页的习题。[教学目标]能结合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根据图画所表示的意思列出算式。[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前面我们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今天我们继续上一节练习课,重点练习10以内的加、减法。【设计说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同时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1.第5题先让学生分组说说每幅图的意思,弄清知道什么,要求什么。学生列式计算后说说为什么用加法或减法计算。2.第6题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让学生结合场景图解释每道减法算式的含义。3.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设计说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讨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同时通过比较,找到自己喜欢的解题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这一理念。】三、总结评价,点拨学法。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设计说明: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四、布置作业\n《加法和减法:连加、连减》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连加、连减(教材第66页例题,完成第66-67页“想想做做”第1-6题)[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2.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3.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教学重点]联系实际情意,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计算顺序,学会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图意,正确列出算式。[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口算。(口算卡片出示)2.说说括号里应该填写几?【设计说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同时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二、教学新课1.导入:小朋友算得真是快啊,看来以前的科知识学得非常好,有没有信心学好今天的新知识?一定会有的,看,老师已经准备奖品了,看老师给大家带什么来了?2.出示玩具:左3个右2个老师带来了什么?引导学生口述:老师带来了2个红玩具,3个绿玩具,一共有5个玩具。用哪个算式表示?2+3再出示一个黄色的。问:现在一共有多少个玩具了?算式怎么列?完成板书:2+3+13.谁会读这个算式?这个算式好象和我们以前学的有点不一样,谁来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说明:对了,象这样有两个加号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连加”(板书课题)\n这个连加算中的2表示什么?3呢?1呢?2+3+1表示把几个数合起来?哪三个数?引导学生口述:2+3+1表示把2.3.1三个数合起来的意思。(指名说、小组互说)4.那么这个算式怎么算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谁能用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把你的计算方法说一遍?(指名说一说)5.摆小棒说算式:(1)左4.中3.右1(2)左2.中5.右36.看算式直接说得数。2+2+21+4+35+1+34+4+23+1+56+3+17.小朋友学得真是不错,不过,老师这里还有一道难题,你们愿不愿意帮我解决?出示:8-3-1谁知道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你能摆学具的办法来说明它表示的意思吗?(学生操作,指名板演)说明:原来8-3-1表示从8里面先去掉3再去掉1,还剩几?那么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先算什么呢?学生说计算过程,师板书指名说计算过程、小组互说。像这样的题叫什么题呢?板书完成课题8.直接说得数:6-3-18-2-49-1-710-3-37-2-39.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不管是连加还是连减我们一般都要先算前面两个数,不过,我们在计算的时候还要非常的细心。【设计说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讨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同时通过比较,找到自己喜欢的解题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这一理念。】三、组织练习1.想想做做第1-3题。\n出示图,让学生说说图中的意思,再在书上写出相应的算式,然后指名汇报交流。2.选得数。3.完成第4题,让学生在书上直接写出得数。汇报交流时说说计算的想法。4.小朋友也能来出几道连加连减题来考考大家吗?指名出题请其他小朋友算,完成第5题。5.思考题:□+□+□=6【设计说明:提倡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同时也着力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算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发展,使学生面对具体情境和数据时能选用比较灵活的计算方法。】四、总结全课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全体学生一起总结。【设计说明:让学生谈谈本节课学会了哪些知识,不仅培养了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还让学生的情感的到了进一步升华。】\n《加法和减法: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加减混合运算(教材第68页例题,完成第68-69页“想想做做”第1-6题)[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情境图并交流感受,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计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发展学生初步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计算顺序。[教学难点]根据图意正确列出算式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口算。举其中一个作为例子,如:9-3-5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看图列式。【设计说明:通过回顾前面旧知识来引入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题。(1)出示主题画。提问:谁看出来了这幅图画是什么意思?原来车上有几个人?下去几个?又上来几个?现在车上有几个人?先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2)找小朋友说说图意,教师可以适当补充。(3)请学生和教师一起说:原来车上有7个人,下去2个,又上来3个,现在车上一共有8个人。(4)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原来有7个人,下去2人,下去应该用什么方法呢?就是用7个人减掉2个人,后来又上来3人,又上来应该用什么方法呢?(5)先下去我们用减法,后来又上来要用加法,在这道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像这样的算式我们就叫做加减混合算式。(6)小组讨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等于多少?(7)发表意见:先算7减2等于5,再算5加3等于8。最后等于8。\n(8)让学生齐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如果没有图画,6+3-2你会算吗?(1)可以首先小组讨论。(2)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说的好。(3)教师和学生共同说。先算6加3等于9,再算9减2等于7。最后得数是7。【设计说明:引导学生从旧知识的迁移、对比,再通过自己的探究,从而更好地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三、组织练习1.让学生摆小棒:一共摆10根小棒,先去掉4根,再加上2根,问:现在有几根小棒?(1)让学生说说,一共摆10根小棒,先去掉4根,再去掉2根,还剩下4根。(2)列算式。小组讨论,教师板书:10-4+2=8(3)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完成第1题。(1)说说图画的意思:原来有6棵小树,又拿过来2棵,后来又栽掉3棵,还剩几棵小树?(2)要想知道还剩几棵小树,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3)让学生口述算式后在书上填写。3.完成第2题。(1)教师媒体演示图画。(2)让学生说说:在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3)和小朋友商量商量,如果让你用看到的列算式,你可以怎么列?商量好了填写到书上。(4)集体订正。4.完成第4题。(1)找朋友的形式是第一次出现,可以首先媒体演示,让学生明白题意。(2)找学生幻灯片示范,其他学生在书上完成。(3)集体订正。\n5.完成第5题。(1)课件出示情境图,谈话:看了森林中的小动物,你准备列一个怎样的算式?(2)学生先写出算式,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3)全班交流。【设计说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同时通过两种方法的对比,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四、总结全课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感兴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n《加法和减法:练习九》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练习九(教材第70页第1-5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熟练的计算。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根据已有知识进行迁移的能力。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正确熟练的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教学难点]同上。[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选其中的一道如4-3+5说说计算顺序。2.说说括号里面填写几。8+()=10()+2=75+()=87+()=9【设计说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同时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二、进行练习1.幻灯出示葫芦图。(1)让学生说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2)列出两道加法算是和两道减法算式,请学生到黑板上把算式列出来,其他学生在书上完成。(3)集体订正。2.完成第1题。(1)课件出示第1题图,问:怎样来比一比谁跳得快?(2)同桌两人每人算一组,比一比谁算得快。(3)交换进行练习。\n(4)汇报交流,说说每道题的结果。3.完成第2题。(1)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2)汇报交流,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运算的顺序和计算的想法。4.完成第3题。(1)提问:你打算怎样比较每组两边的大小?(学生汇报交流)(2)学生先计算出每组中算式的得数,再进行比较,确定在○里填什么符号。(3)汇报交流,说说是怎样比较出来的。5.完成第4题。(1)课件出示题目,介绍什么是行和列。(2)指名说出第一题第一行的连加算式,板书:1+2+3=5(3)学生独立在书上计算填空。(4)组织汇报交流。6.完成第5题。(1)学生独立在书练习写第5题的算式,并算出结果。(2)教师巡视指导。【设计说明:提倡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同时也着力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算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发展,使学生面对具体情境和数据时能选用比较灵活的计算方法。】三、总结评价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n《复习: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复习(一)(教材第71-72页第1-6题)[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熟练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题目。2.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熟练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题目。[教学难点]熟练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题目。[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选其中的一道如4-3+5说说计算顺序。2.说说括号里面填写几。8+()=10()+2=75+()=87+()=93.一图四式。◆◆◆◆◆◆◆◆◆◆(1)请学生说出四道算式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2)请学生幻灯片示范,其他学生当裁判。(3)进行订正。【设计说明:通过回顾前面旧知识来引入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二、进行练习1.教师出示加法表,让学生进行观察。(1)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教师指其中的一横排。如:1+11+21+31+41+51+61+71+81+9这一排。①读一读,你能发现什么吗?\n②自由读,小组交流。③谁能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我发现了第2个数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而有的学生会说;“我发现第1个数都是1。”,“我发现它们的得数是按照从小到大排列的。”,“得数都比第2个数大1。”④表扬积极思考勇于发现的小朋友。⑤教师再指其中的一竖排,让学生再次探索规律。⑥小结:在探索中我们发现:1加几的加法得数都比第二个数大1,2加几的加法得数都比第2个数大2,3加几的加法得数都比第2个数大3,运用这个规律,朋友在算题目的时候就会更快了。(2)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教师指其中的一竖排。如:9+18+27+36+45+54+63+72+81+9这一排。①读一读,你能发现什么吗?②自由读,小组交流。③谁能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我发现了第1个数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而有的学生会说;“我发现第2个数都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我发现它们的得数是10。”。④表扬积极思考勇于发现的小朋友。⑤教师再指其中的一横排,让学生再次探索规律。小结:在探索中我们发现:在竖排中,第1个数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第2个数都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得数都是一样的。运用这个规律,小朋友在算题目的时候就会更快了。2.练习其他题目。(1)完成第1题。①首先让学生说说图意,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问我们什么?②要想知道一共有几条金鱼,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③让学生在书上直接填写。④集体订正。3.完成第4.5.6题。【设计说明: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识,并让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使学生懂得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n三、总结评价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设计说明:这里教师的提问是对学生总结和归纳能力的又一次锻炼,作业的设计,既检验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情况,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课后通过各种渠道去补充学习,获得答案。】\n《复习:加法和减法(二)》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复习(二)(教材第73页第7-11题)[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熟练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题目。2.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熟练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题目。[教学难点]同上。[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口算卡片)选其中的一道说说计算顺序。2.说说括号里面填写几。5+()=10()+2=77+()=104+()=99+()=92+()=53.一图四式。◆◆◆◆◆◆◆◆(1)请学生说出四道算式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2)请学生幻灯片示范,其他学生当裁判。(3)进行订正。【设计说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开展本课学习奠定基础。】二、进行练习1.教师出示减法表,让学生进行观察。(1)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教师指其中的一横排。如:2-13-14-15-16-17-18-19-1这一排。①读一读,你能发现什么吗?②自由读,小组交流。\n③谁能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我发现了第1个数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而有的学生会说;“我发现第2个数都是1。”,“我发现它们的得数是按照从小到大排列的。”,“得数都比第1个数小1。”④表扬积极思考勇于发现的小朋友。教师再指其中的一竖排,让学生再次探索规律。小结:在探索中我们发现:几减1的减法得数都比第一个数小1,几减2的减法得数都比第一个数小2,几减3的减法得数都比第一个数小3,运用这个规律,小朋友在算题目的时候就会更快了。(2)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教师指其中的一竖排。如:10-910-810-710-610-510-410-310-210-1这一排。①读一读,你能发现什么吗?②自由读,小组交流。③谁能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我发现了第2个数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而有的学生会说;“我发现第1个数都是10。”、“我发现它们的得数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④表扬积极思考勇于发现的小朋友。⑤教师再指其中的一横排,让学生再次探索规律。小结:在探索中我们发现:在竖排中,第1个数是相同的,第2个数都是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得数都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运用这个规律,小朋友在算题目的时候就会更快了。2.练习其他题目。(1)完成第6题。①首先让学生说说图意:这道题目是让我们做什么?举其中的一个例子。②找学生幻灯片示范,其他学生在书上填写。③集体订正。3.完成第7、9题。【设计说明:培养学生采集信息、整理信息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总结评价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n\n《实践活动:丰收的果园》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实践活动:丰收的果园(教材第74-75页)[教学目标]1.在创设的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进一步巩固数一数、认位置、比一比的知识及加减法的含义。2.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3.让学生体验问题提出的过程,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前面所学知识。[教学难点]正确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谈话引入提问:仔细听,你能听到什么?(播放“摸苹果”的歌曲)生:秋风姑姑摸苹果。生:秋风姑姑摸红了苹果摸黄了梨。2.揭示课题提问:秋姑姑的本领可真大,不仅摸红了苹果,摸黄了梨,还摸熟了大象伯伯的果园,想去看看吗?我们一起去参观大象伯伯“丰收的果园”。板书课题“丰收的果园”。【设计说明:把枯燥的教学内容融入游戏和日常生活之中,使数学知识变为鲜活的富有生命的小精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进一步认识数学知识。】二、参观果园,巩固知识1.出示第一层情境图。电脑出示5棵苹果树,4棵梨树。提问:走进果园你看到了什么?生:苹果树,梨树。提问:能用我们学过的数字娃娃来说说吗?生:我看见5棵苹果树,4棵梨树。提问:能一个一个数给同桌听吗?\n生:同桌互相数数。2.出示第二层情境图。提问: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大象伯伯的果园丰收了,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来帮忙摘果子,听谁来了?(动画配乐演示小鸟,小猴,小兔跑来了)可爱的小鸟,顽皮的小猴,勤劳的小兔它们在哪儿呢?说给你同桌听。学生讨论。提问:谁有勇气说给大家听。生:小鸟在树上,小兔在树下。提问:顽皮的小猴在哪里?生:小猴坐在树叉上。提问:谁能说说三只小动物的位置关系?生:小猴的上面是小鸟,小猴的下面是小兔。生:小鸟在最上面,小猴在中间,小兔在最下面。生:小兔的上面是小猴,小猴的上面是小鸟。3.出示第三层情境图。提问:勤劳的小动物不仅帮大象伯伯摘果子,还组织了小小运输队,帮大象伯伯把果子运到家里去呢!看它们来了。(动画演示小小运输队推着小车走过来)小组讨论你看到了什么?能用我们学过的前后说说它们的位置吗?学生说出小动物的前后位置。【设计说明:游戏教学是低年级小朋友最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在这里安排这一环节,既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复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计算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三、合作交流,提出问题1.提问:丰收的果园里不仅有香甜的果实还有许多数学知识呢,你发现吗?(学生六人小组充分讨论。)2.提问:谁想当小博士上来提问题?(出示博士帽)学生轮流戴着博士帽提问,其他学生解答。3.提问:小朋友动动小脑袋就解决了这么多数学问题,想不想动动你的小手呢?伸出左手,伸出右手,听音乐摸耳朵。学生跟着音乐做课间操。\n4.提问:大象伯伯的家在大路的左边,小小运输队应该把水果往哪边运呢?往梨树那边运。应该往苹果树那边运。5.提问:有的说“往梨树那边运”,有的说“往苹果树那边运”,到底哪种意见对呢?谁有好办法证实自己的观点?小组商量商量。我们小组的办法是和小小运输队的小动物站一个方向(师示意上讲台),瞧!我的左手在这边,所以梨树这边是左边!【设计说明: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观察力和快速计算能力,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比赛,既能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四、联系实际,全课总结1.提问:在美丽的秋天,大象伯伯有了很大的收获,小朋友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呢?2.提问:我们的大教室里也有许多数学问题,你发现了吗?(学生交流汇报)3.提问:只要你爱动脑,会观察,你就会发现身边的数学知识还真不少呢?回家后把你家里的数学知识说给你爸爸妈妈听好吗?\n《统计》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统计(教材第76~77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学习情境中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初步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2.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使学生初步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体会与同伴合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3.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教学重点]学会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图表中。[教学难点]有效组织统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同伴合作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问:小朋友,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我们到森林里去看一些动物。(课件出示森林里的大象图)大家看,这是谁呀?大象今天可高兴了,因为今天是它的生日。(课件出示给大象过生日的动物)你看,它的好朋友都来了。【设计说明:创设情境,诱发认知冲突,学生已有的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不能解决问题,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被打破,从而自然而然地产生学习新的记录数据方法的需求。】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1.观察场景图。提问:大家看看,大象的好朋友有哪些呀?指名说出大象的好朋友有猴子、小猪和小狗。引导说说小动物在哪里。(小猴有的在树上,有的在地上,还有一只小狗在妈妈的口袋里。)2.分一分。\n提问:大象看到来了这么多客人,心里非常高兴,想给它们准备一些吃的,可是,它一下子搞不清楚每家来了哪些,来了几个。咱们想想办法好不好?我们想办法把它们分分好不好?(板书:分一分)提问:我们刚才看了,一共有几家呀?引导学生说出有3家,分别是小猴家、小猪家和小狗家。我们能不能想想办法,让大象一看就来了几个?指名说说自己的方法。3.排一排。出示挂图,从挂图上取下小动物的头像,提问:现在我想请两个小朋友上来把这些小动物的头像分一分,然后排排队。(板书:排一排)指名在黑板上操作,先分一分,再排一排。排好后,引导学生观察每一排分别排了什么小动物。提问:你们认为这两个小朋友排得怎么样?谁来给他们提提建议?引导学生把小动物排整齐。4.观察统计图。提问:刚才,请两位小朋友把大象家来的客人先分了一分,分成了小狗家、小猪家和小猴家,然后再排了一排。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每家人家到底来了多少只呀?指名回答:小狗家来了4只,小猴家来了5只,小猪家来了3只。根据学生的回答划线,完成统计图。(板书4只,3只,5只)如果学生不象书上竖着排的,也可以,就竖着划线。师小结:刚才我们先分了一分,再排了一排,最后又数了一数(板书:数一数)很快就知道大象家来的客人分别有几只。现在请小朋友再看一看刚才我们排的结果,你还能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哪种小动物多哪种小动物少,小猴比小狗多几只,小猪比小猴少几只等。5.填写课本。课本第76页,请小朋友把每种动物的只数填在横线下面的括号里。(学生在书上完成。)\n6.小结:小朋友,大象家来的客人原来是杂乱的排的。后来,我们把它先分一分,然后再排一排,最后再数了一数。象这样的活动,就叫做统计。(板书:统计)7.过渡:通过统计,我们就可以知道大象家来的客人的一些情况。用这些统计的方法,我们还可以来统计统计客人们给大象送的花。【设计说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记录和表示数据,这是正常的。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自主选择了简洁的用画“√”记录数据的方法。这一优化统计方法的过程,不是教师直接告诉的,而是学生亲历活动主动获取的,是在理解基础上的自主建构。】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1.分小组整理各种鲜花的朵数。(1)提问:你能不能把客人们送给大象的花先分一分,看看有几种颜色的花,再排一排,把相同颜色的花放在一起,排排整齐,再数一数每种颜色的花有几朵。(2)学生活动。组长从1号信封里拿出老师准备的花。小组分工把这些花先按颜色分一分,再排一排,贴在纸上,最后再数一数,在()里写上每种花的朵数。学生剪贴,老师巡视指导。(3)展示每组统计的情况。说说统计的结果。(4)组织全班交流讨论: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启发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哪种花最多?哪种花最少?你还知道些什么等),给予评价。2.引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1)谈话:今天我们帮大象统计了来的客人,送的鲜花,大象非常高兴。大象想准备一些水果感谢大家。(实物投影出示大象想准备的水果)(2)统计学生喜欢吃的水果的情况。每人只能选一种,喜欢吃苹果、梨、西瓜、桃子和草莓的分别排成一排。(3)全班一起统计,把统计的数字写在纸上。(4)组织学生交流统计的结果,让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少?你还知道什么?)3.想一想,说一说。(1)同学们,今天学了统计的本领,你觉得你课后可以去统计些什么?让学生说出各自的想法,给予评价。(2)回家后用今天学的本领进行一下统计。\n【设计说明: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次体验用画“√”记录数据来进行统计的方法的优越性;同时教育学生各种蔬菜都要吃,改掉偏食的坏毛病。】\n《认数(二):数数、读数》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数数、读数(教材第78~7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数数、读数等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知道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并初步感知11-20各数的组成。2.使学生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发展数感。3.使学生在认数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增加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教学重点]掌握11-20各数读法。[教学难点]理解“10个一是1个十”。[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老师的左手有几个手指?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齐答)这一小组的人数又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指名回答)除了5和6,你还认识哪些数?(指名说一说)2.提示课题:开学到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数,今天我们继续来认数。(板书课题:认数)【设计说明:在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主动性。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益友经验,我就设计到妙妙屋去做客为引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上课伊始便能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全新的学习环境之中,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些数?这些数中最大是几?”,使学生既复习了10以内的数,又引出了课题。】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一)认识“10个一是1个十”1.谈话:我们已经学过的数中最大的数是几?请同学们从准备的小棒中数出10根小棒,再把这些小棒捆成1捆。2.学生按要求进行操作活动。\n3.反馈:指名让一位同学在实物投影上演示:数出10根小棒,再把这些小棒捆成1捆。4.(拿起学生实物投影捆的1捆小棒)提问:这1捆小棒是多少根?(10根)对了,一根一根数,有10根,我们可以称作“10个一”(板书:10个一)也就是“1个十”(在刚才的基础上继续板书:是1个十)。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一般满了10根小棒就捆成1捆,表示1个十。5.把“10个一是1个十”齐读两遍。提问:这里“一”和“十”都是计数时常用的单位。(把“一”和“十”描成红色)6.“1个十”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比如我们去买铅笔,一般是几枝铅笔捆成1捆?(指名回答)这1捆就是1个十,如果买10枝铅笔就不用一枝一枝地数了,拿出1捆就行。像这样的例子你见到过吗?(指名交流)(二)认识12。1.谈话:在课桌上摆12根小棒,怎样摆容易清楚地看出是12根?请在课桌上摆一摆?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种摆法。估计一般都会摆成1捆2根,展示一个学生这样的摆法。2.提问:我们来数一数是不是12根。1捆是10根,再加2根是12根。这种摆法看得清楚吗?如果有其他摆法,先检查一下是不是12根,再让大家评议这样摆是不是容易看清楚。3.小结:摆12根小棒时,先摆1捆小棒,是10根,再加2根就是12根。这样的摆法表示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就是12,看起来比较清楚。(三)继续认识11-20各数。1.课件出示前3幅小棒图。提问:这里有三组小组小棒,每组各有多少根小棒呢?谁来数一数?指名数,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出示:11.13.18交流数的方法:你是怎样数的?(1捆是10根,再加1根是11根)2.老师说小棒根数,学生摆,摆好后同桌互相检查。(指名实物投影操作)提问:14根、16根、19根分别交流是怎么摆的。(先摆1捆是10根,再摆4根)\n3.提问:19根后面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20根又满一个十了,可以自怎样?学生把散放的10根小棒再捆成1捆后,提问:这里是把几根捆成1捆的?又捆成1捆有什么好处?2捆是2个什么是多少?(板书:2个十是20)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但认识了11-20各个数,还知道了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下面我们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设计说明: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有关用到1捆的例子,如:1筒羽毛球有10个、数较多物体个数时,可以10个为一组数起来比较快捷,同学们玩游戏可以10个同学组成一组等。通过让学生举例、动一动、说一说、数一数,知道一捆是10个,10个是一捆。使学生感悟到数与生活的联系,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1.完成想想做做2。课件出示第2题尺子图。谈话:看着尺子上的数从0数到20,数给同桌听。提问:小朋友,你发现尺子上的数越往右越怎么样?2.完成想想做做3。谈话:刚才我们是从0数到20的,现在谁来从7数到17?(指名数)再指名数:从11数到20。同桌两人互相数。3.完成想想做做4。课件出示草莓图。谈话:图上的草莓你看看比10多还是少?请认为比10多的举手,认为比10少的举手。那你估计一下是多少个?(指名估计)在书上指着数一数,看看自己估得怎么样。课件出示伞图。谈话:图上的伞估计一下,认为超过20的举手。到底是几把呢?请你指着数一数。对学生的估计评价:估计时先要确定一个范围,然后想一想大概是多少。4.完成想想做做5。课件出示第5题图。提问:图上画了什么?图上标出的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你会读这些数吗?读给同桌听听。提问:你在哪里见到过11-20这样的数?\n5.完成想想做做6谈话:请在数学书上数出10张纸,用手捏一捏,再看看有多厚;重新数,数出20张纸,用手捏一捏,再看看有多厚。两次的感觉一样吗?有什么不同?这说明20与10相比怎么样?【设计说明: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认识哪些数?学到了什么知识?你对哪些学习内容感兴趣。\n《认数(二):数的组成、写数》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数的组成、写数(教材第80例题,第80~81页“想想做做”第1-7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知道10个一是十,一个十是10个一和2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2.会一个一个地数数,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教学重点]能够熟练地写出20以内的数,说出数的组成。[教学难点]理解“一”和“十”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1.练习数数。(1)从4数到19,先顺数一遍,再倒数一遍。(2)同桌互相当小老师,先从2到20顺数一遍,再倒数一遍。(3)两个两个地数,从0数到20。2.读一读。(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421120019(3)以最快的速度数一数,并且说出来。【设计说明:要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合作、交流,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人人得到锻炼的机会,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尽快掌握知识。】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1.教学11—20各数的组成。(1)教师出示小棒,让学生读出来。①1捆零1根。师问:这里有几捆小棒?几根小棒?连起来,有几捆零几根小棒?11里面有几个1捆?几个1根?我们说,1捆就是1个十,1根就是1个一,那么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11里面有1个十,1个一。)让学生说说11的组成。\n②教师在11的后面再填上1根小棒。问:现在是多少?有几捆零几根?几个十?几个一?怎么读?12的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和同桌说一遍。③教师接着在后面再加上1根小棒。问:这是多少?几捆零几根?13的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④再加上1根小棒。谁来直接读出这个数?谁能直接说出来14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15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1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17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18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19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⑤数到20了,这里又凑满了10根小棒,又可以捆成一捆了,看一看,有几捆小棒?这说明20里面有几个十?(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0。2.教学数位表。(1)出示数位表。提问:同学们,这是数位表,数位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2)问:13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有一个十,我们就在十位上写1,有3个一,我们就在个位上写3,读做十三。提问:14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有一个十,我们就在十位上写1,有4个一,我们就在个位上写4,读做十四。想:15应该怎么写?为什么?16可以怎么写?讨论:20怎么写?【设计说明: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10个一是十的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及数位顺序表。】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1.完成第1题。(1)看着算珠图,先读出数。(2)说说这个数的组成。(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填写。\n2.完成第2题。(1)找学生幻灯片示范,其他学生在书上完成。(2)集体订正。将这些数字读出来。3.完成第3题。(1)先说说这些数的组成。(2)再找学生到前面拨算珠。(3)让学生在书上画出来。(4)找学生在幻灯片上演示。(5)集体订正。【设计说明:练习具有针对性,实效型。】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认识哪些数?学到了什么知识?你对哪些学习内容感兴趣。\n《认数(二):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教材第82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够运用已有知识计算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主动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正确计算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学难点]同上。[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2.一图四式。【设计说明: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探求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既复习了旧知,又引发了新的思考,并通过对算式分类揭示课题。】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1.教学例题。(1)教师媒体出示图画。提问:同学们,图上有什么?有几个?如果让你列出四道算式,你会吗?先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商量。(2)请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板书:10+5=15-5=5+10=15-10=(3)请学生摆小棒,边摆边算,挑选自己喜欢的算式,算一算,等于几。(4)发表意见。提问:有哪个小朋友摆的是10+5的?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摆的?(找学生板演。)(提示学生:10就是1捆小棒。)提问:如果没有小棒,你该怎么想1加5等于15呢?可以先小组讨论。发表意见:①因为1个十5合在一起是15,所以10加5等于15。②我觉得10加5就是15,10个再添上5个就是15个。\n教师说明:因为1个十5合在一起是15,所以10加5等于15。(5)思考:10加3等于多少?为什么?那么10加9呢?(6)我们已经知道了10加5等于15,你能很快说出来5加10等于多少吗?为什么?(因为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同样道理,那么3加10等于多少呢?9加10呢?教师小结:看来,十加几就等于使几,几加十也等于十几。(7)那么15-5等于多少呢?谁来用小棒摆一摆?看来1捆零5根减去5根,就剩1捆,就是10。讨论:如果没有小棒,该怎么想15减5等于10?如果是17-7呢?18-8呢?小结:看来十几减几就等于10。(8)小组讨论15-10等于多少,为什么?17-10呢?18-10呢?小结:看来十几减10就等于几。【设计说明: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和观察,让学生掌握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并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理解算理,找出算法。】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1.教师出口算卡片,让学生直接说得数。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1)教师出示图画。(2)让学生口头列出四道算式。(3)在书上填写。(4)集体订正。3.完成第2题。(1)教师出示卡片,让学生直接说得数。提示:为什么10+2和2+10都等于12呢?12-2为什么等于10呢?12-10为什么等于2呢?(2)让学生把得数填写在书上。(3)集体订正。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认识哪些数?学到了什么知识?你对哪些学习内容感兴趣。【设计说明:课堂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既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提高他们的能力.】\n《认数(二):练习十》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练习十(教材第83页第1-6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快速正确计算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主动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正确计算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学难点]同上。[教学过程]一、复习口算。【设计说明:课堂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既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提高他们的能力.】二、进行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题。(1)教师出示卡片,让学生直接说得数,和自己的同桌比赛,看谁说的又快又准。(2)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写得数。(3)集体订正。2.完成第4题。(1)教师幻灯片出示10+4○10,让学生说说填写什么符号?(2)问:你怎么说的这么快?有什么秘诀吗?(3)介绍经验:不用算,10加上4,肯定比10大。(4)根据这个经验,请学生回答其他题目,看谁回答的又快又好?(5)让学生根据这条经验,完成书上的题目。3.完成第5题。(1)教师读题目要求,让学生在书上完成。(2)集体订正。4.完成第6题。(1)教师幻灯片演示,找学生示范。(2)让学生在书上完成。\n(3)将所填写的数读一读。(4)集体订正。5.完成第7题。(1)教师介绍游戏规则:一个人心里先想好一个数,然后让其他四个小朋友猜,根据其他小朋友猜的情况,这个人进行说明。如:教师心里先想好一个数12,让学生猜,如果学生说10,教师要说“小了”,如果学生说16,教师要说“大了”,这样让学生慢慢猜到。(2)可以首先师生之间进行游戏。(3)小朋友之间游戏。6.完成第8题。(1)教师出示画图。让学生仔细观察。(2)问:哪两个队进行比赛?各队各是多少分?哪一队领先?领先多少分?你是怎么知道的?(3)在书上填写。7.完成第9题。(1)教师出示卡片,让学生直接说得数。(2)在书上填写得数。8.完成第10题。这是一道开放题,教师可以让学生随便填写,只要学生填写的正确就可以了,不要求全部写出来。要表扬写出很多答案的小朋友。【设计说明:提倡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同时也着力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算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发展,使学生面对具体情境和数据时能选用比较灵活的计算方法。】三、总结评价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n《认识钟表》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认识钟表(教材第84~85页。)[教学目标]1.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的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2.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3.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点]能准确的读出钟面上表示的各种时刻。[教学难点]准确区分整时时刻和大约时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媒体展示情境图如下:1.组织学生观察、交流“阳光小学”的小朋友们在操场上开展哪些课外活动。2.提问:你们知道这节活动课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吗?引导学生根据已有认知初步判断,师不予正、误评判。3.揭题:要想准确地知道时间,我们必须先学会看钟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设计说明:本环节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认知尝试初识钟面,一方面让学生自觉感知认识钟面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大大激起他们探究新知的欲望。】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1.初步认识钟面认一认(学生桌面上备好学具钟):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学具钟,认一认钟面上都有些什么。说一说:组织学生先同位交流再集体反馈。结合学生交流,媒体出示空白钟面,随机呈现钟面的各部分组成:钟面上有数字:让学生在交流中明确钟面上有12个数字及12个数的排列顺序,组织学生跟着媒体指一指、读一读1~12个数。钟面上有指针: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有2根针,体会两针的区别,指认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n简单介绍秒针以及三根指针的顺时针走向。钟面上有刻度:(黑板贴出模型钟面)小结:通过观察,我们认识了钟面上有12个数字,还有分针和时针。(板书:时针、分针)。组织学生再次认读: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设计说明:本环节尊重学生生活中获得的有关钟表的经验,让学生借助学具钟通过观察、操作、议议,紧密围绕“钟面上都有些什么”这一问题,展开交流,充分地认识钟面的外部结构,为下面的准确“认时”打下坚实基础。】2.初步认识整时谈话:“阳光小学”的一位小朋友很想和大家交朋友呢!(媒体播放录音:大家好,我是小明)媒体展示如下3幅情境图:提问:小明是个小小运动家,你发现他平时都喜欢进行哪些不同的体育锻炼?组织学生观察、交流。提问:小明什么时候在拍球/跳绳/踢球呢?(根据学生回答,随机选择其中的任一情境后提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认时”方法,引导其正确表述,如:“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是1时(8时/5时)。教师及时肯定、小结学生的想法,并指导整时的规范读法。媒体出示3个钟面:8时、1时、5时,指出这三个钟面都表示整时。组织学生仔细观察整时的这三个钟面,说说发现了什么?追问:如果时针指着2呢?时针指着9呢?引导学生引申、归纳:钟面上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练一练:结合媒体演示,先后介绍小明平时喜欢看的一些电视节目如下:(1)早间7时的《天气预报》节目提问:《天气预报》是几时开始播放的?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组织学生观察、交流出:①从电视右上角的“7:00”看出是“7时”并联系生活说说在哪儿看见过像这样表示时间的方式。②从钟面指针上看出是“7时”。(2)少儿频道3时开始的《大风车》节目组织学生根据节目播放时间“3时”尝试在学具钟上拨出这个整时,指名示范,介绍拨法。(3)少儿频道5时播出的《小小智慧树》启发学生先独立思考:“5时”时分针指着几?时针又应指着几?引导学生在作业纸上把情境中钟面上所缺的针(时针)补画完整再集体交流。\n(4)少儿频道9时播放的《银河剧场》组织学生观察并把钟面上所缺的针(分针)补画完整,指名介绍想法,集体校对。3.初步认识大约几时媒体展示情境:组织学生观察、认读2个钟面所示时刻:①7时不到一点;②7时刚过一点。师小结:像这样,7时不到一点和7时刚过一点,都是很接近7时,我们就都可以说成:“大约7时”。认认读读(媒体演示“想想做做第3题”):钟面显示的大约是几时。师生小结:几时不到一点或几时刚过一点,我们都可以说成是“大约几时”。【设计说明:认时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虽然能初步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本环节教师分层次创设了学生活动:从试认“整时”到认读“大约几时”,让学生经历“试认→观察探索→讨论交流→比较归纳→操作练习”的过程。在操作中感知,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验证,从而寻找规律、有效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三、实践应用,巩固内化1.媒体介绍“阳光小学”的另一位新朋友小红,组织学生了解她一天的生活安排。媒体以滚动的方式先后出示以下情境图:6时(上午)------------小红起床了10时(上午)----------小红在上课12时(中午)----------小红在吃饭大约4时(下午)-----小红放学了10时(晚上)--------小红在睡觉2.组织学生结合情境图正确“认时”、完整表述:小红什么时候,正在做什么。结合具体的情境追问:“6时”的时候分针和时针的位置怎么样呢?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整时“6时”时分针和时针成特殊的“一直线”位置。“12时”的时候为什么只能看见一根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整时“12时”时分针和时针重合了。为什么“10时”小红有时正在上课,有时又在睡觉了呢?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时针一天要走两圈,所以一天中有2个10时即上午10时和晚上10时。3.组织学生用正确的时间把小红一天的生活安排连起来说一说。\n4.谈话:小红一天的时间安排多么合理呀,我们要像小红一样做个合理安排时间的好孩子。【设计说明:练习设计以“小红一天的工作安排”为引线,让学生铙有兴致地在情境中准确认时,合理表达,从而巩固对整时和接近整时时刻的认识,同时渗透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教育。】四、全课总结1.总结:今天,老师很高兴和小朋友们一起参观了“阳光小学”,认识了2位好朋友小明和小红。你还有什么收获吗?组织学生畅所欲言,交流本课学习所获。2.媒体播放歌曲《时间像小马车》引导学生听歌,提问:听了这首歌,你想对小朋友们说什么呢?组织学生自由交流想法。3.激励:小朋友们说得多好啊,我们从小就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学做时间的小主人。\n《加法:9加几》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9加几(教材第86~87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初步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能正确进行口算。2.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能力,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思路。[教学难点]正确用“凑十法”口算9加几。[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小朋友都喜欢听故事,老师今天就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有一天,一只小猴带着一个盒上街买桃(出示主题图)。在一个水果摊前,看到了又大又鲜的桃子,赶紧买了9个,装在盒子里。它继续往前走,看到另一个水果摊上的桃子更大更鲜,忍不住又买了4个。2.提问:你能根据小猴买桃的故事提一个问题吗?(指名提问)要求小猴一共了多少个桃子,可以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9+4=3.提示课题:9加几。【设计说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伊始让学生动手排一排,动口说一说,为下面用“凑十法”学习9加几扫除了障碍,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1.教学9+4。(1)谈话:9+4得多少呢?请小朋友先自己算一算,再和小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怎样想的。(2)学生活动,老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活动。\n(3)提问:哪位小朋友愿意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在学生交流时,及时肯定各种正确的算法,并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相机揭示“凑十法”,并板书:(4)比较:小朋友通过自己的思考,用多种方法算出了9+4=13。大家比较一下,刚才的算法中,你喜欢哪一种算法?(学生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反馈:谁来说一说你喜欢的算法,为什么?2.教学“试一试”。(1)出示题目后,让学生先圈出10朵花,再看图填一填。(2)交流后,提问:你能根据填空的过程说一说9+7是怎样算的?【设计说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儿童思维的形象性成了一对矛盾,解决这对矛盾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操作。通过操作,感知"凑十法”,再把表达式转化为图式,并让学生叙述操作过程,及时内化计算方法,把操作、思维、语言溶为一体,达到在操作中初步理解算理的目的。】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提问:小猴搬方块时,也在算9加几,你知道它算的是9加几?它在计算时,可能是怎样想的?谈话:请小朋友按小猴的计算方法,在书上填一填。学生填好后,再指名说一说。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谈话:请小朋友先看图圈出10根小棒,再把算式填完整。提问:圈出10根小棒后旁边还剩几根?你是怎样算的?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1)出示第1组算式,谈话:这两道题,你会算吗?先自己算一算,再比一比,看看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练习后组织交流。着重引导学生体会两道算式的计算过程是一样的。(2)出示第2、3组算式,让学生独立算一算,比一比。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介绍推方块的游戏方法。学生开火车进行练习。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n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指名交流各题的得数。比较:请小朋友比一比算式,你能发现什么?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全班交流。【设计说明:注重分层次进行练习,不仅巩固新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9加几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全课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你会计算哪些算式?\n《加法:练习十一》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练习十一(教材第88页第1-4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熟练的计算。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口述计算思路的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书写习惯。[教学重点]正确熟练的计算9加几的加法。[教学难点]同上。[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口算卡片开火车练习)选其中的两道题说说计算的思考方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2.谈话:昨天数学课,我们学习了9加几,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进行练习。【设计说明: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数感。】二、进行练习1.练习十一第1题。(1)课件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在书上的方框中填写思考过程。(2)小组交流汇报思考过程。(3)全班交流反馈。引导学生对“凑十法”的计算思路进行整理。(4)小结:我们在算9加几时,可以先把9凑成10,再算10加几比较容易。2.练习十一第2题。(1)课件出示题目,观察后说说题目的意思。(每组要算4题)(2)学生独立计算,把结果填写在书上。(3)同桌交流计算时的想法。(4)全班汇报交流。3.练习十一第3题。(1)课件出示题目,说说题目的意思?\n(2)小组活动:让两个学生撑起双手,摆出“洞”的姿势,并做裁判。其他同学手拿卡片钻洞,并用9加卡片上的数。正确说出得数的,可以顺利通过,说错的可以重来。(3)学生进行游戏活动。4.练习十一第4题。(1)学生独立在书练习写第4题的算式,并算出结果。(2)教师巡视指导。【设计说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比赛,既能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三、总结评价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n《加法:练习十一》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练习十一(教材第88页第5-8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熟练的计算。2.让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正确熟练的计算9加几的加法。[教学难点]同上。[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口算卡片开火车练习)选其中的两道题说说计算的思考方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2.说说括号里面填写几。9+()=10()+2=95+()=97+()=9【设计说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讨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同时通过比较,找到自己喜欢的解题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这一理念。】二、进行练习1.练习十一第5题。(1)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计算,填写在书上。(2)全班交流反馈,说说计算时的思路和计算顺序。(4)小结:结合一道题板书小结。2.练习十一第6题。(1)课件分别出示题目。\n(2)引导学生观察后说一说:从图中已经知道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3)学生独立思考弄出算式,并算出得数。(4)全班汇报交流,说一说解题时是怎样想的。3.练习十一第7题。(1)课件先出示第1小题,让学生自由说说图意。(2)依次出示三个问题,让学生对照问题,有目的地对图中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3)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填写()。(4)依照第1小题完成第2小题。4.练习十一第8题。(1)课件先出示第1小题,让学生说一说象形统计图的意思。(2)分别回答提出的两个问题。(3)根据图意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并尝试用学过的方法进行解答。如:一共有多少?谁比谁多几?【设计说明:课堂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既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提高他们的能力。】三、总结评价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n《加法:8.7加几》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8.7加几(教材第90~91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8.7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3.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学重点]掌握8.7加几的算理。[教学难点]正确计算8.7加几的加法。[教学过程]一、游戏导人,激发兴趣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来玩一玩,好不好?提问:一边拍手一边有节奏地说:小朋友,我问你,9和几凑满十?学生:老师,告诉你,9和1凑满十……【设计说明: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凑十游戏不但复习了10的组成,也为学生探索8.7加几的算法提供了依据。】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1.教学小号图。(1)提问:这是一幅小号图,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式?(2)提问:8+7等于几?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在小组里说一说。(3)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想法:①一个一"个数出来的。②左边8个加2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③右边7个加3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④两个盒子一共20格,现在空掉5格,就是15个。⑤8+7=8+2+5=15。⑥8+7=7+3+5=15。学生在交流第②、③种方法时电脑动画演示小号移动的过程。2.教学小棒图。\n(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办法计算8+7=15,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样想的?小青椒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的,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是怎样想的?指名说一说。动画演示,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2)小蘑菇的想法和小青椒有点不一样,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又是怎样想的?指名交流。(3)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凑十法"。3.练习(1)教学"想想做做"第1题。请小朋友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计算。学生完成后交流。(2)(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下面我们来做个"圈十"游戏。先圈出10个,再计算。(3)教学"想一想"。提问:不看图、不摆小棒,你们会这样想吗?请你在书上填一填。提问:计算8+9还可以想哪些有联系的算式?"谁来说一说。学生可能想到:①因为9+8=17,所以8+9=17。②因为9+9=18,所以8+9=17。③因为8+10=18,所以8+9=17。④因为17-9=8,所以8+9=17。(4)小结:我们计算8+9的时候可以想以前学过的算式,这个办法真不错。(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你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的得数吗?学生口答。【设计说明:数学方法的得出应该经过一个多样到优化,由浅到深的过程,为了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要敏锐地抓住生成性的问题展开研究,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操作计算——思考算理——交流算法——优化算法”的探索过程,掌握8.7加几的一般算法。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三、寻找规律,巩固新知1.电脑出示"8加几"的题目,学生口答。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把加上的数分成2和几,就知道得数是十几。小结:发现了这个规律,就会算得又对又快。2.电脑出示"7加儿"的题目。提问:那么7加几有这样的规律吗?谁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目的得数?3.组织口算比赛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其余打手势。\n【设计说明: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让他们去观察、比较,从而发现8.7加几得数的规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思考的习惯。】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提问:光会计算还不够,我们还得学会开动脑筋,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们看,面包房里有3袋面包,第一袋装了9个,第二袋装了8个,第三袋装了6个。幼儿园王阿姨要为班上15个小朋友准备点心,你觉得买哪两盒比较合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设计说明: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数学离不开练习。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平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作出分析、估计和判断,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而巩固新知,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目标和价值观得到和谐的发展。】五、全课小结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只要肯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种。\n《加法:练习十二》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练习十二(教材第92页第1-5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8.7加几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这类加法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口述计算思路的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书写习惯。[教学重点]正确熟练的计算8.7加几。[教学难点]同上。[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口算卡片开火车练习)选其中的两道题说说计算的思考方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2.谈话:昨天数学课,我们学习了8.7加几,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进行练习。【设计说明: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探求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既复习了旧知,又引发了新的思考。】二、进行练习1.练习十二第1题。(1)分别出示两组题,学生独立计算,填写在书上。(2)指名分组汇报答案。(3)观察每组中的两道题,你发现什么?(4)小结:我们在算每组中的下面一题时,可以按上面一题的思路来想。2.练习十二第2题。(1)课件出示题目,观察后说说题目的意思。(每组要算3题)(2)学生独立计算,把结果填写在书上。(3)同桌交流计算时的想法。(4)全班汇报交流。3.练习十二第3题。(1)课件出示题目,说说每辆车各应停在哪里?\n(2)汇报交流,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想法。(3)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演示,让车停好。4.练习十二第4题。(1)学生独立在书练习写第4题的算式,并算出结果。(2)教师巡视指导。5.完成第5题。(1)提问:你打算怎样比较每组两边的大小?(学生汇报交流)(2)学生先计算出每组中算式的得数,再进行比较,确定在○里填什么符号。(3)汇报交流,说说是怎样比较出来的。【设计说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同时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三、总结评价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n《加法:练习十二》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练习十二(教材第93页第6-9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8.7加几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这类加法题。2.让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学会从场景、对话以及表格中收集有效的信息解决问题,初步掌握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培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思考习惯。[教学重点]正确熟练的计算8.7加几。[教学难点]同上。[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口算。(口算卡片开火车练习)2.说说括号里面填写几。6+()=10()+2=85+()=77+()=93.上课我们做了一些练习,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设计说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同时营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二、进行练习1.练习十二第6题。(1)课件依次出示图和问题。(2)引导学生观察后说一说:从图中已经知道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3)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算出得数。(4)全班汇报交流,说一说解题时是怎样想的。2.练习十二第7题。\n(1)课件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再把条件和问题连贯地说一说。(2)根据题意列式,并算出结果。(3)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3.练习十二第8题。(1)课件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2)追问:题目要求的两种树一共有多少棵,你知道是哪两种树吗?苹果树有多少棵,你是怎样看出来的?(3)根据题意列式,并算出结果。(4)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4.练习十二第9题。(1)让学生根据表格中不同的玩具,分别说出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2)根据条件和问题列式计算,并把结果填写在()里。(3)汇报交流。【设计说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比赛,既能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三、总结评价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又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的?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n《加法:6、5、4、3、2加几》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6、5、4、3、2加几(教材第94~95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6、5、4、3、2加几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6、5、4、3、2加几。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发展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3.继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得出6、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让学生联系学过的相应的加法算式,直接算出得数。[教学过程]一、童话引入,尝试铺垫。提问:今天小兔子请小朋友去它家坐客,你们愿意一起去吗?去小兔子家得翻越好几座小山呢,山上都有题目,我们一起来口算吧。1.口算题:(做5题)电脑随机出7.8、9加几的题目。并选几题让学生说一下:你是怎么算的?2.翻过小山,我们见到小兔子,它还出了几道题来考考我们小朋友呢?【设计说明:围绕“凑十法”的步骤来安排的,目的是为学生掌握6加几的口算方法做铺垫,使复习起到为新课铺路搭桥的作用。】二、自主尝试,探索新知。1.自主学例题。述:小兔子家门口还种了许多蘑菇,小兔子正提着篮子在采蘑菇呢。(1)小兔子的蘑菇是怎么种的呢?小兔子问了大家一个什么问题呢?你是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呢?(2)请你把书翻到P90页,带着这三个问题自主尝试学习本课内容。(3)学生自学。(4)同桌讨论。把你所看到的,想到的,有疑问的,和同桌的小朋友共同探讨一下。\n(5)全班汇报?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问。根据学生回答(板书:5+8)5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5+8表示什么?怎样算5+8?(6)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5+8的思考过程。板书凑十法的过程,可以凑5,也可以凑8,还可以由8+5想到5+8。凑5时问,把5凑成十要想到几?提问:小朋友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些办法都不错,我们大伙再议一议。你最喜欢用什么方法来算?为什么?(学生回答。)提问:做题时,用自己会做的和喜欢的方法做就行。2.试一试。下面就用你最喜欢来的方法来计算一下小兔子蘑菇上的这些题目吧。这些题目就是我们教科书90页中间的试一试。4+9=6+7=2+9=请你选一道题说说你是怎么来做的。前两题说一下三种方法,最后一题说一种方法。如果把4凑成十要想到几?3呢?2呢?【设计说明:让不同的学生表现不同的思维过程,使他们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同时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三、游戏实践,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1述:小兔子还为大家准备了好多水果。(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图。)这些水果都印在了我们的书上的90页,小朋友能根据所看到的水果,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全班汇报。要选择一道题目问:你们是如何来列式的?如:我看到有两堆樱桃,左边一堆有4个,右边一堆有8个,一共有12个樱桃。4+8=12。2.拔萝卜游戏。这时,小兔子为什么垂头丧气呢?哦,它想拔萝卜,为什么它拔不到萝卜呢?哦,原来萝卜上面有题目呢,只要我们做出萝卜上的题目,小兔子就能拔到萝卜了。\n我们先来观察一下萝卜上的每一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吗?学生回答。那这些题目的结果会怎么样呢?这些题目在我们的书上也有,P90,想想做做第2题,请小朋友把答案写在书上。发现了什么?学生解题后汇报。讲解,遇到较小的数加较大的数时,除用凑十法外,还可以利用已经学过的相应的加法算式来计算。3.小朋友们真聪明,引得小鸟也要来考考大家了。想想做做3,请小朋友把题目写在书上,然后,对一下答案,并说一下是怎么算的。【设计说明:在前面学习9加几、8加几、7加几的基础上学习6、5、4、3、2加几的计算是比较容易一些,因为学生已经有了“凑十”的思路。所以应结合学生实际,充分放手,让学生试做,自己去探究。】四、深化拓展。1.我们小朋友们把教室都布置得漂漂亮亮的,小兔子也用鲜花把它的小家装饰得很漂亮。小朋友们知道,上面有几盆花,下面有几盆花,一共有几盆花吗?先做,再口答。出题答案。2.不但小兔子和小鸟喜欢我们的小朋友,还有好多小动物也喜欢和我们,看小鸭子、小鸡也来了,要和小朋友做游戏呢。请几个小朋友上来做示范,再小组自己活动玩“钻山洞”的游戏。一位小朋友拿着6+或5+或4+或3+的卡片。其他小朋友拿着写有9.8.7.的圈,然后钻过一个圈就回答一道口算题。【设计说明: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6、5、4、3、2加几的讨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五、总结及作业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板书6、5、4、3、2加几。1.幼儿园的小朋友知道我们今天又学了新的知识,也来请我们去帮助他们,看P90页第6题,请你帮幼儿园的小朋友把表格完成。(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结果,先说题意,再说式子和结果。\n《加法:练习十三》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练习十三(教材第96页第1-4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6、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熟练的计算。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正确熟练的计算6、5、4、3、2加几。[教学难点]同上。[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答。选其中的一两道说说计算的想法。2.说说括号里面填写几。8+()=10()+2=75+()=87+()=9【设计说明:让不同的学生表现不同的思维过程,使他们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同时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二、进行练习1.完成第1题。(1)课件出示第1题三组题,学生在书上算出每组题的得数。(2)比较每组中两道加法算式,看看有什么联系。2.完成第2题。(1)课件出示第2题情境图。(2)请两个学生进行示范,介绍游戏方法。(2)组织游戏:两人一组,一人按顺序报题,一人说得数。\n注意点:练习前,要让两个汇报交流,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想法。3.完成第3题。(1)用2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在书上计算。(2)汇报答案,统计做对做错的情况。(3)请做错的同学说说是怎样想的。(4)订正做错的题目。4.完成第4题。(1)课件出示情境图,说说小朋友在干什么,分别有几人?(2)出示第一个问题:跳绳的和拍球的一共有多少人?(3)学生独立在书上计算填空后组织汇报交流。(4)出示第二个问题:拍球的和打乒乓的一共有多少人?(5)学生独立在书上计算填空后组织汇报交流。(6)让学生思考还能解决什么问题?(7)汇报交流,指名进行列式计算。【设计说明: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作出分析、估计和判断,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而巩固新知,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目标和价值观得到和谐的发展。】三、总结评价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n《加法:复习》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复习(一)(教材第97-98页第1-5题)[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20以内的加法计算,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排列顺序回忆已学过的加法算式,整理成加法表,帮助学生完整系统地掌握加法。2.在复习过程中,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3.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练习,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亲切感和成功感。[教学重点]巩固20以内的加法。[教学难点]整理出系统的加法表。[教学过程]一、复习1.第1题(1)课件出示两幅图,看图让学生说说图意。(2)指名列出算式,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3)交流:你是怎样算的?第一幅图: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思考过程。第二幅图:出示两个不同的算式4+7=11和7+4=11(4)小结:像计算9+5这样的题目时,得数超过10,我们可以用“凑十法”凑满10后再算。像第二幅图,在用加法算一共有多少个时,我们可以交换一下位置,列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2.加法表(1)课件出示加法表图。(2)竖着读一读第一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吗?横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斜着看呢?(3)小组讨论、找规律、填算式:竖着看:第一个加数不变,第二个加数从小到大排列。横着看:第二个加数不变,第一个加数从大到小排列。斜着看:两个加数都从大到小排列。(4)汇报交流。\n(5)背加法表。【设计说明: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任务,不单纯是让学生记住某种方法,而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去面对某种问题,体验某种事实。所以在上一环节后自然地引导创设出一个很多算式摆在一起的乱七八糟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体验到对知识整理的必要性,孩子们的兴趣也在体验事实的过程中萌发。】二、进行练习1.第3题。(1)把得数是11、12、13的加法算式一组一组地说一说。(2)两人一组,一人指加法表中的算式,一人直接说出结果。(3)交换进行练习。2.第4题。(1)出示题目后先说一说每组中左右两边算式的关系。两个算式的得数都是一样的。(2)学生在书上根据第一题,再写出其它得数一样的算式。3.第5题。(1)学生独立练习,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快。(2)汇报交流,针对错误的题说说计算方法。【设计说明: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是学生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个环节中,不是简单地拿出课本中的加法表让学生观察,而是充分让学生在交流研讨中,在合作互动中,自己整理出20以内的加法表。学生经历了一次系统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也初步感知了复习整理的方法。】三、总结评价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n《加法:复习》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复习(二)(教材第98-99页第6-11题)[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看图写算式和简单的口述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2.加深学生对生活里数学问题的认识,理解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3.用开放题的练习使学生体会结论的不确定性,产生学习数学的亲切感和成功感。[教学重点]巩固看图写算式和简单的口述应用题。[教学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练习。组织学生进行比赛。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2.出示你知道这张图什么意思吗?怎样列算式呢?这张图告诉我们什么?你会列算式吗?小组相互说说图意,再写出算式,反馈:为什么用加法或减法计算?【设计说明: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进一步掌握数学规律,并把本内容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实际,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进行练习1.第6题。(1)课件出示主题图,看图说说图中的条件和问题。追问:你是怎样知道这些信息的?(2)在书上列式计算。(3)说说解题的思考过程。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7+5=122.第7题\n(1)课件出示主题图,直接让学生在书上列式计算。(2)汇报交流,说说自己写的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8+6=14(3)追问:加的6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看的?这题你这什么要用加法算?3.第8题。(1)课件出示主题图,看图理解题意。(2)提问:“我们花坛的花和一班同样多。”你是怎样理解的?怎样算“两个花坛一共有多少朵花”呢?(3)独立看图思考图意,在小组中讨论怎样算“两个花坛一共有多少朵花”。(4)集体交流。4.第9题。(1)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谁能连起来说说图中的意思?(2)指名汇报用加法计算的问题:(3)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名列式口答。如学生提不全问题,可引导思考还能提什么问题。5.第10题。(1)出示题目后,学生独立列式解答。(2)汇报交流: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6.第11题。(1)课件出示主题图,看图理解题意。数一数每盒中各有几枝?(2)讨论:有两盒是小明的是什么意思?(3)小明最少有多少枝蜡笔,你是怎样算的?(4)小明最多有多少枝蜡笔,你是怎样算的?【设计说明:教师适当的提问引导,初步渗透了函数思想。在评价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有所有,有所思。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发展健康的性情与品格。】三、总结评价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n《期末复习(一)》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期末复习(一)(教材第97-98页第1-5题)[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会整理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掌握数的组成和数位,加深对位置、几和第几的认识,巩固对钟面时间的认识,和对四种形体的认识。2.使学生能在别人的帮助下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其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3.结合本班情况有针对地组织复习,使全班学生都有收获,增强学生学习地成功感,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复习数学概念。[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整理已有知识。[教学过程]一、复习数1.我们学过哪些数,你能说出来吗?你是按什么顺序说的?有不同的方法吗?按顺序说20以内的数。2.谁排在第一个?谁排在第六个?从左向右数,5排在第几?从右向左数呢?3.完成第1题。指名说说后面2幅图是怎样看的。4.完成第2题。(1)独立在书上完成后汇报交流。(2)观察:5离1近还是离11近?你怎么看出来的?10离8近还是离18近?(3)从直线上你能看出几比几大,几比几小吗?说给同桌听听。5.你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1吗?左边是什么位,右边是什么位?十位上的一颗珠表示什么意思?个位上的一颗珠表示什么意思?想着计数器说16的1是在哪一位上,表示什么?6是在哪一位上,表示什么?16是怎么组成的?6.完成第3题。\n【设计说明:练习设计中既安排了基础知识的训练,如书上的第2.3题等,也安排了需要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实践能力的训练,更有思维发散与拓展的训练,如对物体分类的多样性与按规律填空的不唯一性。可谓是“循序渐进”。】二、复习钟面1.出示钟面,你看到了什么?2.时针和分针是怎么走的?你会说说时间吗?3.说出第4题的时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它们的分针有什么特点?【设计说明: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探求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既复习了旧知,又引发了新的思考。】三、复习形体方位和统计1.课件出示第5题,观察,说说分别有些什么形体?2.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分别进行统计,把统计的结果填在书上。3.汇报交流,说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有几个?然后相互交流一下你的统计步骤与方法,说说你是怎样分的?4.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分?按颜色分【设计说明:让不同的学生表现不同的思维过程,使他们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同时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四、总结我们经过独立完成这些作业以后,每个同学都复习巩固了以前的知识,并认识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n《期末复习(二)》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复习(二)(教材第101-102页第6-10题)[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数10以内各数的加减法,能口算简单的加减法,体会进位制的概念。2.以多种练习形式使学生有兴趣地参与加减法计算练习,提高计算的技能,重视学生的思考、分析、交流能力。3.结合本班情况有针对地组织复习,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10以内各数的加减及进位加法。[教学难点]进位加法中十进制的体会。[教学过程]一、复习梳理知识1.请同学们拿出算珠和小棒,两个同学一组,会议演算一下10以内各数的加法和减法。2.你们算一算9+6=?你是怎样想的?3.我们是怎样学习加减法的?(是利用数的分与合的规律)所以我们做减法的时候,首先要想到减数与哪一个数合起来后是被减数,那这个数就是所求的数。【设计说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讨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同时通过比较,找到自己喜欢的解题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这一理念。】二、进行练习1.每两个人一组,从众多的数字卡片抽出一张卡片,由一个同学持着,另一个同学找出两张卡片,使两张卡片上的数字合起来与这张卡片上的数相等,并根据这三张卡片写出4个算式。例如抽的是:3.5.2三张卡片,怎么写算式?2.继续做游戏,写算式,看谁算得快写得快。并交流抽卡片的方法。3.再做一个游戏,由我出一张卡,另外的同学出一张卡片,其他同学思考这两个数的和是多少。4.出示第7题,限时间完成,口算下列各题看谁算得又快又准:将自己的答案与同桌对照,讨论一下对错。\n5.第8题。(1)课件出示第8题图。(2)观察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3)汇报交流。第一幅图:要求一共有多少条丝瓜,用加法计算,3+6=9。第二幅图:要求篮子里有多少个萝卜,用减法计算,10-2=8。6.第9题。课件出示图后,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再汇报交流想法。7.第10题。(1)课件出示图,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的。(2)学生填写书上表格。(3)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算出来的?【设计说明:主要考察学生的观察力和快速计算能力,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比赛,既能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三、总结评价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n《期末复习(三)》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复习(三)(教材第102-103页第11-14题)[教学目标]1.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以一定的运算速度完成进位加法的运算。2.在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和运用知识的技巧。3.结合本班情况有针对地组织复习,培养学生的数感,巩固和复习加减法内容。[教学重点]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难点]在进位的过程中对十位上数意义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复习梳理知识1.上节课,我们复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这节课我们来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下面我们先练习一道题14-5=?2.板书:5+8=说说这道题我们可以怎样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思考过程。板书:凑十法【设计说明:要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合作、交流,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人人得到锻炼的机会,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尽快掌握知识。】二、进行练习1.第11题。小组两人合作:一人从卡片中拿出两张,另一人将卡片上的两个数字加起来,算出结果是多少。交换练习。2.第12题。规定时间看谁算得又快又准。3.第13题。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每题指名说说你是怎样比较大小的。4.第14题。(1)课件出示主题图。(2)学生说说图意后独立列式计算。\n(3)说说你是怎样算出现在有多少辆的?【设计说明:提倡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同时也着力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算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发展,使学生面对具体情境和数据时能选用比较灵活的计算方法。】三、总结评价让学生讨论“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巡视教室答疑。\n《期末复习(四)》教学设计与说明好心人小骆驼[教学内容]复习(四)(教材第103-104页第15-18题)[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让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数的组成、加与减等知识进行综合实际运用。2.强调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复习巩固知识体系,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应用。[教学难点]让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梳理知识1.讲故事:从前一直聪明的猴子,要上山去学艺,走了一天又一天,终于见到了师傅,可师傅想考考他:你要来我这里学艺,可以,你只要把这些长方形的树皮卷成圆筒,罩在树苗上保护好树苗就好了。猴子想了想,该怎么卷呢?你能帮一帮小猴子吗?2.思考问题,长方形树皮可以怎样卷成圆筒呢?用身边的长方形纸来卷一卷。3.对,很正确。谢谢你们帮助了小猴子!下面我们来看看书上的练习。【设计说明:提倡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同时也着力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算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发展,使学生面对具体情境和数据时能选用比较灵活的计算方法。】二、进行练习1.第16题。(1)课件先出示第16题第一组图。(2)提问引导:第一个小朋友说“我后面有8人”,数一数,这个小朋友后面只有5个人,这是怎么回事呢?(还有几个人被树挡住了)(3)要求一共有多少人,可以怎样算呢?学生独立在书填写后汇报交流。8+1=9\n(4)课件先出示第16题第二组图。思考:“我前面有几人?”应该怎样算?刚才算出小朋友一共是9人,所以用9-1=8。2.第17题。(1)小朋友们已经挖了7个树坑,可是小明说,“不够,还差很多!”还差很多呢,那你想一想,一共大概要挖多少个树坑?(2)想一想,“还差很多”是什么意思。(3)学生选一个答案,并说说理由。3.第18题。(1)幼儿园一共有15人,每个人发一个面包,需要多少个面包?(2)数出每盒的面包数,看哪两盒合起来是15就选哪两盒。(3)想一想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自己完成19题目。相互交流意见。【设计说明:主要考察学生的观察力和快速计算能力,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比赛,既能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三、总结评价学生讨论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对以后学习有什么作用,学习这节课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