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备课日期2016年2月21日上课时间2016年5月3日总第41课时课题认识元、角、分学习目标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角=10分。2.通过认识人民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3.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重点难点1.通过观察人民币的形状、颜色、图案和字样等,认识人民币。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流程学习内容补充与调整交流预习1.口答。10个一是( ),10个十是( )。2.谈话。同学们,你们买过东西吗?(买过)买东西要用什么呢?(钱)对,世界上有很多种钱,你们知道每个国家的钱分别叫什么吗?(美国的钱叫美元,英国的钱叫英镑,法国的钱叫法郎,现在欧洲几个国家已经开始统一使用欧元了。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板书课题:元、角、分3.介绍人民币的质地。人民币的质地有两种,一种是金属制成的钱币叫硬币(投影出示);另一种是纸制的钱币叫纸币(投影出示)。4.分类。同学们,你们都认识哪些人民币,把它们按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好吗?(可以按纸币和硬币分;还可以按面值区分)互助探究1.认识分币。(1)找出你手中的分币有哪些?(1分、2分、5分)(2)观察这些分币的图案和字样是怎样的?\n引导学生回答:硬币有正、反两面,正面有阿拉伯数字“1”和汉字“壹分”的就是1分的人民币;有阿拉伯数字“2”和汉字“贰分”的就是2分的人民币;有阿拉伯数字“5”和汉字“伍分”的就是5分的人民币。(3)比较1分、2分、5分的硬币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是圆形的,正面都有麦穗的图案,几分和年份的字样。不同的地方:它们的大小和面值不同,由于发行的日期不同,所以年份也不同。2.认识角币。(1)请学生一分一分地数,数出10分来。老师:你手中的10分是几个1分?(10个)10个1分是几分?(10分)10分还是多少?(1角)投影出示1角放大的纸样。(2)如果重新让你拿出10分,你还可以怎样拿?有同学会拿2个5分,也有同学会拿5个2分,还有同学可能拿1个5分、2个2分和1个1分。老师:你们这些拿法都对。告诉老师,你们手中的这10分还可以叫成什么?(1角)10分就是1角。所以我们可以说1角等于10分。板书:1角=10分(3)除了你认识的1角纸币外,你还认识哪些以角为单位的纸币。(5角)老师:请你们从形状、颜色、图案和字样几方面观察和区分1角和5角的纸币。小组互相说一说。老师:角币除了纸币外,从1991年又发行和流通了1角和5角的硬币。(投影出示1角和5角硬币)(4)认识角币之间的关系。同桌互换,1张5角可以换几张1角?(1张5角可以换5张1角)\n巩固提高1.教材第67页“想想做做”第1题。检测归纳1.教材第67页“想想做做”第2题。教学反思对人民币的认识过于简单,还可以从各种人民币的面值特征入手去认识,不但可以增加趣味性,还可以加深印象。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认识人民币的必要性。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认识人民币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相关内容的兴趣。重视直观操作。教学时,考虑到学生平时用钱不多、经验少,合理安排学生运用学具进行观察、操作。板书设计:认识人民币1.认识分币:1分、2分、5分。相同点:都是圆形的,正面有麦穗的图案,有币值及年份字样。不同点:大小、年份和币值不同。2.认识1角币。 1角=10分备课日期2016年2月21日上课时间2016年5月4日总第42课时\n课题认识元、角、分学习目标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2.通过认识人民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3.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重点难点1.通过观察人民币的形状、颜色、图案和字样等,认识人民币。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流程学习内容补充与调整交流预习1.口答。10个一是( ),10个十是( )。人民币的质地有两种,一种是金属制成的钱币叫硬币(投影出示);另一种是纸制的钱币叫纸币(投影出示)。同学们,你们都认识哪些人民币,把它们按不同的内容进行分类,好吗?(可以按纸币和硬币分;还可以按面值区分)互助探究1.认识1元币。(1)数一数。请同学们一角一角地数,数出10角。(2)说一说。10角是几个1角?(10角是10个1角)10个1角是几角?(10个1角是10角)你知道10角还是多少吗?(10角还是1元)投影出示放大的1元纸币。(3)想一想。元和角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板书:1元=10角老师:1元可以换成10角。老师拿1元跟你们换成10角,你们可以和老师怎样换?看谁换得又对又快。(师生边换边说怎样换)\n互相说说1元换成10角有几种换法。(4)类推。老师:1角=10分,1元=10角,想一想,1元=( )分板书:1元=100分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老师:刚才我们分别认识了1元、1角、5角、1分……像这样的元、角、分都是人民币的单位。巩固提高1.教材第67页“想想做做”第3题。检测归纳教材第67页“想想做做”第4题。教学反思由于人民币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学生在日常购物中需要用到人民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认识各种面值人民币的过程成了学生展示自己本领的过程,不但达到了教学目标,而且使学生体验了成功的愉悦。2.在这节课中,老师注意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例如在巩固练习时,创设去超市购物的情境,模拟付钱。老师不断地启发学生还有没有不同的付法,学生想出了各种不同的付法,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1.认识1元币。 1元=10角 1元=100分1元=10角=100分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备课日期2016年2月21日上课时间2016年5月4日总第43课时\n课题认识大面值人民币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面值较大的人民币。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重点难点知道大面值人民币间的关系。流程学习内容补充与调整交流预习1.口答。1元=( )角 1角=( )分 1元=( )分2.游戏。创设游戏情境,老师当售货员,学生当顾客,完成教材第70页第5题的内容。互助探究1.认识大面值人民币。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面值是1元、5角、1角、5分、2分和1分的人民币。除此以外,你们还认识哪些人民币?(请学生自由发言)投影出示: 老师:你们认识这些人民币吗?老师:当我们购买大件或多件商品时,需要付款很多,如果还用1元、5角、2分这样小面值钱币去付款,数起来比较麻烦,容易出错,同时携带也不方便,这时用这些面值较大的人民币付款既简捷又不容易出错。2.分类观察。(1)请同学们从钱币的学具中,拿出1元和5元的,先从形状、颜色、图案和字样观察,然后同学间相互交流。(2)请每组男生拿出1张5元纸币,每组女生想怎样用几张1元纸币和男生交换。\n(3)老师投影出示。(4)比较10元、20元、50元、100元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从形状、颜色、图案和字样观察,看到什么说什么。(5)老师拿1张100元纸币,请同学用10元、20元或50元把它换开,有几种方法。(有的同学可能用1张10元、2张20元,1张50元换开,还有的同学用5张20元换开,还有的同学可能会出现多给或少给的现象,应及时加以引导)巩固提高1.教材第68页“想想做做”第3题。可采用小组内同学互换,然后把结果填在书上,最后集体订正的形式;也可采用老师投影出示,学生抢答的形式完成。2.教材第68页“想想做做”第1题。(1)投影出示。(2)看清题目要求。(3)明确都有什么物品,都有多少面值的人民币。(4)老师先示范,然后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连线时用尺子)3.教材第68页“想想做做”第2题。(1)看清题目要求。(2)看一看,各有几张不同面值的人民币。(3)算一算,一共有多少钱。(4)填空后集体订正。4.教材第69页“想想做做”第4~6题。创设情境,帮助不同的同学解决不同的问题。\n检测归纳教学反思1.通过对人民币的认识,培养了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2.重视评价的激励作用,使学生树立了学习数学的信心。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受到了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方面的教育。板书设计:认识大面值人民币:10元、20元、50元、100元。\n备课日期2016年2月21日上课时间2016年5月6日总第44课时课题练习十(P70~72)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面值较大的人民币。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重点难点知道大面值人民币间的关系。流程学习内容补充与调整巩固提高1.学生独立完成1、2两题,再组织交流思考的方法。2.帮助学生弄清题目的要求:由于每样商品只买1件,所以判断“30元够不够,”只要把一个篮球、一个兵乓球拍和一个羽毛球拍的价钱合一起就可以了。3.可以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把10元用完,可以购买同一商品,也可以购买不一定的商品;同一种商品可以买1件,也可以买几件。此外,对每个学生而言,只要能给出一种符合要求的购物方案就可以了,但可以通过交流使他们对不同方案有所认识,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n4.学生解答每个问题之前,要先让学生完整地说一说小明买了什么,价钱是多少,他付了多少元,应该找回多少元,等等。5.这题在教学中要体现层次性。6.发展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良好素材,应认真组织他们展开探索,相互交流,以发展思维能力。\n检测归纳1.这题时,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后完成,要提醒他们认真记录调查的结果,以便与同学进行交流。2.先让学生观察我国古代的一些钱币,结合观察,向他们简要地介绍我国不同朝代所使用的钱币,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我国古代的钱币文化。教学反思在上课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进行大胆尝试,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本节课购物活动设计非常注重体现开放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节课教学设计以购物活动为主线,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运用,同时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板书设计:1元=10角1角=10分备课日期2016年2月21日上课时间2016年5月9日总第45课时\n课题小小商店学习目标1、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2、培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3、在实践活动中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获得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重点难点使学生初步知道买商品怎样付钱流程学习内容补充与调整巩固提高老师把教室创设成商店的购物环境,分别在柜台上摆放物品和价签。(参见教材第72页主题图)1.观察商品的价钱。2.假设自己是顾客,用学具中的“人民币”去“买”商品,然后填表。根据你想买的商品填表。要买的商品单价付出的钱数应找钱数3.说一说,自己想买哪两件商品,每件多少钱,一共多少钱,你是怎样付钱的?应找回多少钱?4.质疑。售货员:请你们帮忙算一算,一位顾客带了30元钱,要买一个玩具熊猫和一个布娃娃,够不够呢?顾客甲:够。顾客乙:不够。售货员: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顾客乙:因为买一只玩具熊猫和一个布娃娃共需要31元,超过了他所带的钱数,所以不够。顾客甲:阿姨,刚才我算错了,我也说不够。售货员:小朋友,你们在购物时能互相帮助,真是好孩子。5.导购。\n售货员:有位小顾客,要买一本字典和一个书包,大约要带几十元?顾客甲:大约要带50元。6.设想。售货员:你如果带50元来到我们柜台前,买货架上的物品,想一想,可以买些什么。顾客:可以买书包和布娃。检测归纳老师:刚才购物游戏你们做得很好,你们想不想自己办个商店,自己来当售货员呢?1.以组为单位,分配角色(可互换)。2.布置环境,突出商店特色。3.摆放物品,做出价格标签。4.开始游戏。5.老师作为顾客,到每个小商店去购物,每到一个小商店分别提出一个问题请售货员帮忙解答。如我有10元钱,买一个转笔刀,够不够?我有20元可以买几个铅笔盒等。6.游戏结束后,同桌互相交流买东西的经过。教学反思1.让学生经历给物品标价、创办商店、购买东西的全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活动,学生成了数学学习的真正主角。2.在活动的准备阶段,让学生到商店调查、查阅有关的资料或向家长咨询等活动,使学生真正接触了生活,了解了社会,从而有效地锻炼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3.在活动中,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购物”活动,增强了相互合作的意识,培养了合作学习的技巧,体验了成功合作的乐趣。4.学生购物时间短,有操之过急的现象,有个别学生还没有真正学会如何购物活动就结束了。板书设计:要买的商品单价付出的钱数应找钱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