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更新时间:2022-07-29
类型:doc
大小:2.60 MB
页数:41
下载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课件 > 苏教版数学课件 > 一年级上册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1.加、减法的含义。2.10以内的加、减法。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4.看图列式,从“一图一式”到“一图两式”,再到“一图四式”。  1.初步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2.初步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3.在理解运算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4.初步学会观察现实情景图,会口述图意并列式计算。这个单元学习的加、减法含义、计算及实际应用,都是小学教学中最基础的知识。特别是口算内容,掌握得好与不好,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要使学生尽可能熟练地掌握。本单元还编排了很多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的题目,要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加深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数学意识和口述题目及表述计算过程的能力。教材中有些题目的答案不唯一,教学时,只要求学生写出一种就可以了,但要加强同学间的交流,让学生体会:解决同一个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习惯。加法和减法12课时5以内的加法教材第44页的例题及第4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n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难点: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挂图,投影仪,小棒等。游戏:快速抢答。5可以分成2和(  )   1和3合成(  )(  )可以分成2和21和(  )合成23可以分成(  )和24和1合成(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谈话:我们在学校里上学,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劳动。看,一些小同学正在校园里干什么?出示教材第44页例题挂图。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图意,提出问题。2.思考:怎样表示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个人呢?(板书:3+2=5)让学生猜一猜,“+”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读算式:3加2等于5。小结:“+”的名字是“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1.出示试一试的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交流: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指名学生说一说,写一写。3.谁知道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的?只要学生的方法合理,教师都要加以肯定。\n要求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并用加法算式表示。如,我有2支铅笔,又买来1支,一共有3支铅笔;(2+1=3)树上有3只小鸟,又飞来了2只,一共有5只小鸟;(3+2=5)一年级有2个班,二年级有2个班,一共有4个班;(2+2=4)……(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提取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丰富了学生对加法的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1.教材第45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同桌交流图意,然后自己完成,教师巡视检查。2.教材第45页“想想做做”的第2题。教师指导做第一个,其余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3.教材第45页“想想做做”的第3、第4题,由同桌互学,互查。4.教材第45页“想想做做”的第5题,先计算信封上算式的结果是几,然后再与相对应的邮筒连起来。小组合作,联系生活,举出用加法计算的实例。课堂作业新设计1.3+1=4 2+2=42.画图略 2+1=3 4+1=5 1+4=53.第3题:1+1=2 2+3=5 1+3=4 第4题:2+1=3 3+1=4 4+1=54.略思维训练略  5以内的加法  3 + 2 = 5   读作:3加2等于5   ︙   加号   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计算。\n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到加号是表示运算的符号,这还是第一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以下几点:1.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2.在教学中实现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相结合。3.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4.采用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培养了学生的态度、情感和自信心。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数的组成、数“点数”、1~5的数序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的。课本呈现情景图,提出探究问题3+2得几,要求学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口算5以内的加法,鼓励算法多样化,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刚入学的学生要根据情景图组合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还是比较困难的。一则他们缺乏这种经验;二则他们很难组合信息为己所用;三则提出的问题没有数学价值,会出现“问题千万,离题万里”现象。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和做好适时适度地引导。5以内的减法教材第46页的例题,“试一试”及第4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1.在实际情境中初步认识减法,理解减法的含义。2.在观察、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3.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初步学习用减法计算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点: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和学会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在观察、操作中,体验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n挂图,卡片。1.演示:出示3个彩色气球,让一名学生上来,演示放走1个,手中还剩2个。提问:小朋友,你能把刚才演示的过程说一说吗?交流:放走的1个是从几个里面放走的?现在他手中还剩几个?你想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2.引出课题。1.教学例题,初步认识减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出示情境挂图。“护花小组”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学生说出图意:有5个同学在浇花,走掉2个后,还剩几个?根据图意,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2=3。指导学生认识减号及算式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在图中表示的意思。分小组讨论:为什么用减法计算?5—2=3是怎样算出来的?交流汇报各组的想法。小结: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5个同学浇花,走掉2个,就是要从几个里面去掉几呢?从总数里“去掉”一些,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算出得数呢?2.教学教材第46页“试一试”。出示情景图,让学生独立观察图意,提出问题,在书上填写算式。(学生可能列出3—2=1或3—1=2)学生填完算式后,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1.教材第46页的“试一试”。(1)先让学生用三句话说图意。(原来有3个小朋友,走了1个,还剩几个小朋友)(2)让学生试填算式。教师巡视指导。(3)集体交流,说图意,列算式,说口算思路。(3- = ,3减1等于几,我是这样想的,3可以分成1和几,3可以分成1和2,那么3-1就等于2)2.教材第47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此题体现了教、扶、放的原则。第一个图由教师启发,第二个图由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交流。交流时重点说图意和口算思路。3.教材第47页“想想做做”的第2题,先由教师指导做第一个,其余题学生独立完成,可以同桌合作学习。4.教材第47页“想想做做”的第3、第4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师检查。\n5.教材第47页“想想做做”的第5题。可组织小组玩抽卡片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教材第47页“想想做做”的第6题。1.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2.看图写算式。4-=课堂作业新设计1.3-1=2 2.5-1=4 4-2=23.画线略 1 2 14.第3题:2-1=1 3-2=1 4-1=3 第4题:5-1=4 5-2=3 5-3=25.4-1=3 4-3=1 5-4=1 3+2=5 2+3=5 3-2=1 5-1=4 1+3=42+2=4 4-2=26.5-2=3 4-1=3 5-3=2思维训练1.5-3=2或5-2=32.4-3=1或4-1=3  5以内的减法  5 - 2 = 3   读作:5减2等于3   ︙   减号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用减法。在动态情境中感悟含义。\n这节课为了让学生初步感悟减法的含义,课件出示主题图5个小朋友在浇花,后来走了2个小朋友,现在还剩下几个小朋友在浇花时教师设计成可活动的,教师移动两个小朋友可以反映“原来、走了、还剩”这样一个连续性的动态过程。接着教师又演示“荡秋千的三个小朋友中的一个小朋友走掉了”的动态情境。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完这两个动态过程,教师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找出这样的事例,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悟减法的含义,产生减法计算的动机与需求。整节课让学生用“原来、走了、还剩”叙述了图中表示的情境,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教材将减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减法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从总数里“去掉”一些用减法计算,并计算出结果。例题和“试一试”是与加法相对应的减法计算。“想想做做”让学生说一说,摆一摆,再计算。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自己的想法,体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真正体会减法算式的含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材在“想想做做”中还安排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练习,通过学生喜爱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巩固了5以内的加、减法。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教师必须让学生学会以下三点:第一点要会说,能从图中找到与数学有关的信息,并能恰当地提出一个问题;第二点会数,能准确地数出原来有多少、去掉几个就是减几,去掉的这个数是从总数里去掉的;第三点会列算式,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创造性的根据算式来编一个故事,并提出问题。有关0的加、减法教材第48页的例题,“试一试”及第48~51页的习题。1.引导学生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让学生更加喜爱数学。2.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n重点: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难点:认识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规律。学具盒,投影仪等。一天,猴妈妈有事外出,它给三个孩子每人准备3个桃,并对它们说:“孩子们,今天妈妈有事外出,每人3个桃是为你们准备的午餐和晚餐。”小猴们一听,非常高兴。中午时,老大吃了1个,老二吃了2个,而老三呢,一口气吃了3个。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晚上它们各吃了几个桃吗?1.操作学具。同样是3个桃,三只小猴吃掉的个数不同,剩下的个数也不同。请你们用学具盒中的图片代替桃,分别演示一下三只小猴吃桃的情况。2.探究例1。请大家把书翻到下面写着“48”的那一页。这页书上面的两幅图告诉我们什么?把看到的告诉同桌好吗?指定三人说图意,并提问:要算“现在有几人”,怎样列式?为什么要用减法算?等于多少?为什么等于0?指名说说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3.探究例2。投影出示两瓶花,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交流:谁能算出“两瓶一共开了几朵花”?列出算式。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说说为什么列成5+0,为什么等于5。一瓶开了5朵,另一瓶一朵也没有开,一朵也没有用什么表示?所以5+0=5。4.教学“试一试”。讲述:刚才大家算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来比一比。(出示0+3和3-0)先用学具盒中的小棒摆一摆,然后同桌交流,小组讨论说说怎样想的,再填在课本上。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辅导,指名板演。讨论:0+3为什么等于3?3-0为什么也等于3?1.教材第48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先引导学生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写算式。教师巡视指导。\n教师引导学生寻找规律:一个数加0或者减去0还得这个数,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得0。2.教材第49页“想想做做”的第2题。学生独立做,然后教师组织交流、订正。3.教材第49页“想想做做”的第3题,同桌互说图意,然后自己填空。4.教材第49页“想想做做”的第4题,让学生做完后,可渗透4个算式间的关系。5.教材第49页“想想做做”的第5题。里可以填几?-=0  0+=  -0=课堂作业新设计1.0+4=4 4-4=0 2.2 1 0 4 0 13.5-1=4 5-3=2 5-5=04.4 2 3 4 2 3 4 2 3 0 0 0 5.(答案不唯一)4-4=0 0+5=5 6-0=6思维训练三个题的答案均不唯一,只要等式成立即可。如:3-3=0 0+4=4 7-0=7教材习题教材第50~51页“练习五”1.4+1=5 3+2=5 4-1=3 2-2=02.略3.5 5  3 5  4 44~6.略思考题:2 5  有关0的加、减法  3-3=0   5+0=5   3-0=3  一个数加上0还等于这个数,一个数减去0也还等于这个数。\n教学本课要把5以内的加、减法知识和0的认识结合起来。首先通过情境操作让学生明白了减法在生活中的运用,当减法的结果为0时很自然就会根据0的意义引出对这类算式的理解。同样根据增加或者减少0个数时对结果没有影响,在计算中再次渗透0的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了有关0的加、减法并掌握了其算法。有关0的加、减法,主要根据0可以表示“没有”来进行计算。教材选用学生常见的生活场景,先让学生看懂图意,理解题意,联系实际分别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和一个数加0的加法计算。“想一想”是以例1、例2为基础,让学生思考、推理,根据0表示“没有”的意义算出得数。通过“想想做做”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关于0的加、减法计算,初步认识其计算规律。得数是6、7的加法教材第52页的例题及第52~53页“想想做做”的习题。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和是6、7的加法算式。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自主探索的精神。重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发展初步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自主探索的精神。挂图等。\n在所有的数字娃娃中,6和7是最要好的兄弟。有一天,它们却吵起来了,6说:“两个数相加,和是6的算式比和是7的算式多。”7说:“不对,不对,两个数相加,和是7的算式比较多。”同学们,你认为谁说得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和是6、7的加法。(板书课题:和是6、7的加法)1.操作学具。请同学们拿出学具来摆一摆,看看能写出几个和是6、7的加法算式。再比一比,到底谁的加法算式多。2.教学例题。出示学生植树的图画,让学生说说图画的意思。思考:要算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列式?质疑:为什么同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而得数却相同?交流:从这道题中你发现了什么?3.教学“试一试”。出示图:4个红辣椒,3个青辣椒。学生观察后,独立完成填空。让学生互相说一说整个图的意思,再指名说。(板书:4+3=7,3+4=7)4.“想想做做”第1题——摆一摆,填一填。让同桌学生用学具合作操作,然后把算式写在书上。5.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交流:黑板上的算式有点乱,谁来整理一下?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整理。整理后再让学生对开始的故事作出评判。叙述:小朋友表现很好,老师带你们到动物世界去轻松一下,好不好?(完成教材第53页“想想做做”第3~5题)1.“想想做做”的第3题,青蛙跳伞。(出示青蛙跳伞图)叙述:青蛙王国正在举行跳伞表演,可下面有两个湖,小青蛙不知道该往哪个湖里跳,聪明的小朋友,请你帮帮它们。学生弄清题意后用线连一连。连完后学生说答案,教师演示青蛙跳进湖里的图画。2.“想想做做”的第4题。学生独立口算,限定时间,反馈学生的口算情况,个别辅导。3.同桌合作完成“想想做做”的第5题。\n教材第53页“想想做做”的第6题,看图补充算式+=6,只要里的两个数相加得6即可。可让学生针对算式说图意。课堂作业新设计1.略2.5 5 5 6 6 6 7 7 73.略思维训练略教材习题教材第52~53页“想想做做”1.4+2=6 2+4=6 5+2=7 2+5=72.6+1=7 1+6=7 3+3=67.略  和是6、7的加法5+1=6  1+5=64+3=7  3+4=7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明白了根据一幅图可以写出两道算式并能得出得数,同时利用实际情境或者实物演示让学生知道“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道理。经过反复练习,出示不同的图片引导学生逐步熟悉看图列出算式的过程。指导学生采用“互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方法。本节是在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5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的,是教学加法和减法的意义的第二阶段。初次接触根据一幅图中“合起来”的数量关系写出两个算式。从“一图一式”到“一图两式”不仅是算式数量的变化,也是对运算意义认识的发展。教材把加法和减法的教学分开设计,是考虑到两点:一是顺着图意思考的算式比较简单;二是另一道算式只填第二个加数,已有的第一个加数降低了补充算式的难度。\n被减数是6、7的减法教材第54页的例题,“试一试”及第54~57页的习题。1.在问题情境中经历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得出6、7减几的计算方法。2.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进一步巩固减法的含义,初步学会看一幅图列两道减法算式。重点:根据一幅图列两道减法算式。难点:自己探索减法算式间的关系。挂图,学具盒。1.口算训练。(以听算的形式进行)3+2= 3+3= 3-3= 4+3=2+5=4-2=5+1=1+6=3-1=5-3=4-3=3-0=2.学生说出6和7的分与合。3.小结学生的口算情况,提出要求。星期天到了,智慧爷爷要带同学们到课外去学习一些知识。只要我们平时多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1.学生观察情景图。(出示挂图)(1)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信息?(2)一共有6人,女同学有2人,男同学有几人?男同学有4人,女同学有几人?怎样列式呢?(3)小组内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n(4)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板书:6-2=4,6-4=2)(5)观察算式:学生说出每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再比较两道算式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2.教学“试一试”。让学生看图列式,并简单表述想法。讨论交流,总结看图列式的方法:如果去掉左边怎样列式?如果去掉右边怎样列式?初步学会看一幅图列两道减法算式。(板书:7-2=5,7-5=2)同学们刚才学得真好!智慧爷爷很高兴,他要奖给你们一些礼物。只要你们答对问题,礼物就属于你们。1.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看图列式。(1)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2)交流时重点探讨第2幅图。2.教材第55页“想想做做”的第2题。让学生先读算式,再填写得数。然后集体交流。  3.教材第55页“想想做做”的第3题。让学生先说出题目的意思和要求,再自己画线连一连。小组交流。4.教材第55页“想想做做”的第4题。限定学生时间,独立口算,结果写在书上,集体反馈,小结学生的计算情况。并对个别学生给以辅导。5.教材第55页“想想做做”的第5题。出示数字卡片并示范。学生同桌合作完成。指名两人到黑板前演示。6.教材第55页“想想做做”的第7题。学生独立描红并算一算,教师巡视指导。教材第51页“想想做做”的第6题,看图填算式7-=。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列式,答案不相同,从而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课堂作业新设计1.7-3=4 7-4=3 6-5=1 6-1=52.1 6 33.略4.1 3 3 2 2 4 3 1 5\n5、6.略思维训练答案不唯一,和算式相符即可。7-0=7  7-1=6  7-2=5  7-3=47-7=0  7-6=1  7-5=2  7-4=3教材习题教材第56~57页“练习六”1、2.略3.7 6 5 2 4 7 3 6 6 0 3 64.略5.4+2=6 2+4=6 7-5=2 7-2=56.5+2=7 7-3=47.3 38.长方体 正方体9.7 3 2  被减数是6、7的减法6-2=4  6-4=27-2=5  7-5=21.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情境教学是最容易吸引学生并能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方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创造情境,让学生有一种设身处地思考问题的意识。2.前面已经学习了根据一幅图列两道加法算式,并且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根据这一特性,学生要理解根据一幅图写两道减法算式并不是很困难。本节教学根据一幅图里总数的构成,从中去掉一部分,剩下另一部分的数量关系,写两道减法算式,进一步理解减法运算的意义。通过例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图示,列出不同算式,体会“一图两式”。减法的“一图两式”只要求学生写减数,一方面是适当降低要求,另一方面防止出现其他意思的算式。\n得数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材第58页的例题,“试一试”及第58~5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1.经历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计算和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知道看一幅图能写出四道算式,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初步的比较、联想能力。3.喜欢学习数学,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重点:看一幅图能写出四道算式。难点: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数字卡片,学具盒,挂图。1.口算。3+4=  7-2=  5+1=  6-2=4+3=  7-5=  1+5=  6-4=2.学生说出8的分与合。3.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根据一幅图列两道加法或减法算式,今天这节课,我们利用这方面的知识来学习得数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1.出示游泳活动的情景图,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说说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写出算式。2.集体交流:看了这幅图,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1)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可以怎样算?怎么想5加3和3加5等于几?看看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法?(2)看了这幅图,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引导:图中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去掉在岸上的3人,要算有多少人在游泳,该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反过来考虑呢?\n3.思考:同样的一幅图,小朋友们列出了几道算式?看了这四道算式,你想到些什么?4.教学“试一试”。(1)出示兔子拔萝卜的情景图,让学生说说图意。(2)学生独立填写算式及得数。(3)集体订正:让学生结合图说出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及每题的得数是怎样算出来的。1.教材第58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1)看图后让学生独立填写算式及得数。(2)集体订正:每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每题的得数是怎样算出来的?2.教材第59页“想想做做”的第2题。(1)看图后让学生独立填写算式及得数。(2)集体订正:每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只列出两道算式?3.游戏巩固。教材第59页“想想做做”的第3~5题。游戏一:帮帮小熊。出示□+□=8,说明:小熊遇到难题了,看它多着急啊!你能帮帮小熊吗?让同桌一起用数字卡片摆一摆,说一说算式。游戏二:旋转木马。在旋转木马的音乐声中出示“想想做做”的第4题,让学生独立填写得数,同桌互相交流。游戏三:放鞭炮。用卡片逐题出示“想想做做”的第5题,指名口答。如回答对,其余学生发“嘭、啪”声;如答错,则发“嗤”声。回答错的小朋友再给他一次机会,及时鼓励与表扬。4.教材第59页“想想做做”的第6题。小组合作探讨:根据图意你们能列出多少道算式?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列式的想法。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多说出几道算式。课堂作业新设计1.7+1=8 8-1=71+7=8 8-7=12.4+4=8 8-4=43.游戏一:略游戏二:6 3 7 2 1 5 4 0游戏三:8 8 7 6 2 1 4 8 8 8 8 34.(答案不唯一)如:2+6=8 8-6=2\n  得数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5+3=8     8-3=53+5=8     8-5=36+2=8     8-2=62+6=8     8-6=2本节课做到了:用活动的形式,让抽象的计算变得直观形象、清晰可见、易于接受;用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学习数学很有趣味、很有劲头,也很轻松;用活动的形式,使合作有了可能、交流显得真实、情感得以融合;用活动的形式,使学生更主动学习、教师更注重点拨、课堂更生动活泼。总之,在这节数学课中有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显现,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悄然变化。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教材第60、第61页的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的习题。1.通过直观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加、减实际问题里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列式解决,体会加、减法的应用。2.发展数学理解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继续培养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看图会正确列出算式。主题图,投影等。\n1.口算。2+6=  8-3=  8-5=  4+4=3+5=  8-6=  5+3=  8-4=2.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利用这方面的知识来学习带有大括号和问号的实际问题。1.教学第60页的例题。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说出对图的不同认识,知道图的意思,在小组里交流。2.教师提问:盘里有(  )个苹果,盘外有(  )个苹果。学生回答:盘里有5个苹果,盘外有3个苹果。教师讲解:下边的括线表示合起来的意思。(板书:5+3=8)  3.集体交流学习“试一试”。(1)集体观察,看看此图与例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2)学生独立尝试解答。(3)集体交流,订正答案。(板书:8-1=7)1.教材第60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1)看图后让学生独立数出踢毽子的人数和跳绳的人数,并列出算式解答。(2)集体订正。2.教材第61页“想想做做”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教材第61页“想想做做”的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4.教材第61页“想想做做”的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5.教材第61页“想想做做”的第5题。本题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学生完成后,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方法。课堂作业新设计1.4 3 4+3=72.3 6-3=33.4+4=8 5+2=7\n4.8-3=5 7-1=65.3 3  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5+3=88-1=7得数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材第62~65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的习题及“练习七”。1.使学生学会得数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进一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联系。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难点: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学具盒,挂图,数字卡片。1.口算。6+2=  2+4=  6-4=  3+4=  7-3=0+8=  8-6=  3+5=  8-4=  3+2=2.摆一摆,列算式。学生左边摆6个圆片,右边摆2个圆片。提问:可以列成怎样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3.口答9的组成。引导学生有序地回答。4.导入新课。\n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的减法。1.教学第62页例题。(1)出示例题挂图,引导学生观察。(2)学生说出图中的有关信息。思考:有几个小朋友在跳高?有几个小朋友在观看?要算图中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谁会列出算式?(板书:8+1=9或1+8=9)(3)根据图,同学们还会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吗?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集体交流。指名让学生说算式。(板书:9-1=8,9-8=1)(4)讨论两道减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同桌练说,指名回答后小结:根据同一幅图,不但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还可以列出两道相应的减法算式。2.教学“试一试”。学生拿出学具盒中的圆片,操作:把9个圆片分成两堆,说出四道算式。(1)同桌可以合作完成。(2)集体交流,指名学生有条理地叙述,说出你是怎样分的。(3)学生写出算式,同桌相互读一读算式,并说一说算式的意思。1.教材第62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1)让学生拿出数字卡片。(2)请学生把这些数字卡片中加起来等于9的两个数排在一起,看谁排得快。同桌小朋友可以合作完成。(3)集体交流。引导学生用排在一起的两个数说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你有几种排法?2.教材第63页“想想做做”的第2题。教师先说明题意,用9减每个泡泡上的数,学生自己口算,然后同桌互相练习。3.教材第63页“想想做做”的第3题。处理方法: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集体订正时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并选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对做错的学生再给一次重算的机会,也给予充分的肯定。1.教材第63页“想想做做”的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做,看谁想的算式多,并且有规律。最后组织交流。2.\n += += -= -=课堂作业新设计1.略2.略3.9 6 7 2 5 9 9 9 9 3 9 4思维训练1.略2.6+3=9 3+6=9 9-6=3 9-3=6教材习题教材第63页“想想做做”5.5+2=7 8-4=45.3 6+3=9教材第64~65页“练习七”1.略2.9 6 1 8 5 9 9 3 8 3 2 93.略4.6 7 8 9 7 5 3 1 9 7 5 35.略6.5 4 5+4=97.略  得数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8+1=9     1+8=99-1=8     9-8=1有了前面学习得数是8的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基础,本节的学习明显轻松了很多。以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外活动这一情境入手,素材贴近学生生活,既提起了学习兴趣又很快带动学生进入了学习的状态。根据加法学减法,教材这样安排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同时也为讲解加减法的关系奠定了一个基础。\n试一试中要求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这个过程是一个探究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也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收效还是不错的。和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是在前面一图两式的基础上,通过一图四式组织学生学习,初步建立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教学中既要处理好一图两式与一图四式之间的过渡与衔接,使学生比较自然地理解根据一幅图所列的四道算式,又要引导学生联系一幅图的图意,把列出的四道算式对照起来看,体会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初步学会从一道算式推出相应的另一道算式的结果。和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内容较多,在练习过程中要多创设形式活泼、学生喜爱的练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对图画表示的实际问题,要让学生说说图意,感受生活的情境,并联系实际生活的经验,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和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材第66页的例题和“试一试”及第66~6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掌握和是10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使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四道算式之间的联系。3.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重点:掌握计算方法,正确计算。难点:由一图四式进一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主题图,花图片,投影等。\n谈话:同学们喜欢足球吗?让我们一起去看一场足球比赛吧。1.教学例题。出示例题情景图。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左边有6人,右边有4人;戴帽子的有3人,没戴帽子的有7人……)再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用三句话完整地表达,并适时在情景图中用大括号、问号等表示出条件和问题)谈话: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但弄清了图的意思,还提出了许多不同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出示问题1。(图意:左边有6人,右边有4人,一共有多少人)提问:怎样算一共有多少人呢?你会列式吗?还可以怎样列式?(板书:6+4= 4+6=)再问:你能算出这两道算式的结果吗?(着重说一说是怎样算出6+4=10的,并强调可以根据6+4=10,直接写出4+6的结果)出示问题2。(图意:一共有10人,左边有6人,右边有多少人)提问:要算右边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板书:10-6=)再问:怎样算出10减6等于几呢?(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着重引导学生体会根据加法算式想减法算式结果的方法)出示问题3。(图意:一共有10人,右边有4人,左边有多少人)提问:你能列出算式,并很快算出结果吗?学生列式,并算出结果。〔设计说明:从现实情境入手,引导学生经历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活动的效率。同时,要求学生用三句话(两个条件,一个问题)表达图意,渗透了加、减法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的同时,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算式想后面算式的结果,既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加、减法的联系,又促进了算法的优化〕谈话:刚才有同学说,图中有3个小朋友戴帽子,7个小朋友没戴帽子,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先自己写出算式,再和同桌说一说每一道算式表示的意思。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并说一说是怎样算、怎样想的。(设计说明:充分利用情景图创设开放的教学空间,引导学生再次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加深对根据一幅图列出四道算式的理解。让学生说每一道算式的意思,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n2.教学“试一试”。谈话:我们来做个抛花片的游戏好吗?(拿出花片)老师这里有10个花片,每一张花片的正面都印着花的图案,背面都没有图案。像这样(边说边操作)把10个花片抛在讲台上,请同学们猜一猜,可能有几个正面朝上,几个背面朝上。(学生猜可能出现的结果)验证:想知道谁猜对了吗?请一位同学上来帮老师数一数。(指名数花片)提问:你能根据抛花片的结果,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指名说出四道算式)谈话:请同学们从自己的学具中数出10个花片,抛一抛,看你抛出的几个正面朝上,几个背面朝上。再根据抛花片的结果写出四道算式。反馈各种不同的结果,当学生说自己抛出的是5个正面朝上和5个背面朝上时,提问:你怎么只写出了两道算式?谈话:根据抛花片的结果,我们写出了这么多算式,你能把这些算式按顺序排一排吗?(学生活动)比较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揭示课题:和是10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板书)〔设计说明:抛花片的游戏,既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又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猜抛花片的结果,有助于学生从数的组成的角度有序思考;根据自己抛花片的结果,列出四道算式,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把算式按顺序排一排,并说一说其中的规律,有助于内化新知,促进计算技能的形成〕1.教材第66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教师先示范,然后让两人一组进行,还可以再说出两道减法算式。2.教材第67页“想想做做”的第2题,也可以在游戏中完成。3.教材第67页“想想做做”的第3、第4、第6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1.教材第67页“想想做做”的第5题。2.看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课堂作业新设计1、2.略3.第3题:2+8=10 3+7=10 4+6=10 5+5=10 6+4=10 7+3=10 8+2=10 9+1=10\n第4题:10 9 10 10 2 10 8 3 10 10 0 7第6题:5思维训练1.略2.8+2=10 2+8=10 10-2=8 10-8=2  和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6+4=10     10-4=64+6=10     10-6=4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得数是6、7、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可以说本节的学习顺理成章不难理解。根据一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融合踢足球的情景,体会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本节与前面知识的区别就是出现了数字10,引导学生将前后知识对比学习就不难理解了。总体来说,本阶段的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学习收效不错,为后面的知识理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的例题同8、9的加法与减法类似。例题通过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得出相应的四道加减算式。“试一试”让学生抛花片可能出现的正、反面的几种情况,归纳并学习有关10的所有的加减法算式。“想想做做”主要巩固这些加、减计算。学生对数的意义理解有一定困难。通过个别访谈,了解到学生对于蕴涵在实际生活中的数的意义的理解较为准确,例如“你的小组中有几个小朋友,从前往后数,你是第几个,从后往前数,你是第几个,第几个小朋友是谁”这样的问题,学生的解答没有问题,都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回答,但是对于图形,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这可能是学生对图形的认识造成了对数的基数、序数意义理解的干扰。学生关注的范围比较小,角度单一,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不高。大部分学生未养成良好的课前准备、上课听讲、思考发言、书写、审题、运算等学习习惯。\n求未知加数教材第68~71页的例题、“想想做做”和“练习八”的习题。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求未知加数的方法。2.初步体会数的分与合和求未知加数的关系,形成初步的数感。3.发展数学理解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继续培养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看图会正确填写未知加数。主题图,投影等。1.口算。5+4=   3+6=   4+2=   10-2=2+7=9-3=8-7=5-4=2.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利用这方面的知识来学习求未知加数的问题。1.教学教材第68页的例题。(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讲述:同学们越来越聪明了,智慧爷爷奖给我们一个智慧盒,想不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呢?边讲述边打开礼盒,指名看看,并说给大家听,里面装了8个大苹果,还空着两格。〔设计说明:由智慧爷爷送礼盒引起学生的好奇:里面究竟有什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2)观察探索,积极思维。\n2.出示情景图,学生仔细观察。提问:你们能从图上发现什么吗?可以怎样提出问题?想不想把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出来?〔板书:8+(?)=10〕揭题:这个(  )为什么没有数?(因为2个格子里没有苹果,是空着的)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把(  )里的数填上。(板书课题:求未知加数)3.动手摆学具,独立思考,发现(  )里可填2。4.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还能用什么方法知道(  )里应填2?小组长组织讨论,然后向大家汇报讨论情况。〔板书:(1)因为10可以分成8和2,所以8+(2)=10。(2)8和2合成10,所以8+(2)=10。(3)10-8=2,(  )里填2〕教师评价:从小组长汇报的情况看,求未知加数的方法很多,这是大家讨论交流的成功之处,祝贺你们。〔设计说明:这一层次先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把看到的内容用语言叙述出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为了突破难点,教学时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学具,积累感性认识,再经过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上升为理性认识。学生不仅知道了(  )里应填几,还明白了求未知加数的几种方法。让学生互相评价,不再向老师汇报,减轻了学生的思想负担,使他们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对数学产生兴趣〕1.独立完成6+(  )=10。2.教材第69页“想想做做”的第3题——信鸽送信。讲述:信鸽在无边无际的蓝天上飞翔,不知不觉迷失了方向,智慧爷爷想请同学们帮帮忙,用自己的办法帮信鸽把信放进信筒,你们愿不愿意?请用铅笔引路,把信和信筒用线连起来。在书上完成,小组学生互相检查。教师评价:同学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了信鸽,它们把这件好事告诉给了小白兔。你们瞧,小白兔为了奖励大家,正背着篓子给大家拔萝卜呢!3.出示教材第69页“想想做做”第5题的课件“小白兔拔萝卜”,让学生分两组进行拔萝卜比赛,初步体会□+□=10这个简单的数学模型。=10    =10鼓励算得慢的小组不要灰心,以后继续努力,不要互相责怪。课堂作业新设计\n1.42.6 3 5 13.略教材习题教材第68~69页“想想做做”1.3 4 1 62.1 7 44.8 1 4 56.> < = > < >教材第70~71页“练习八”1.7+3=10 10-7=3 3+7=10 10-3=72.略3.1 8 9 10 9 5 10 3 4 10 2 74.2 4 3 25.8 6 4 36.8 6 4 2 07.6+2=8 7+3=108.3 10-3=79.略思考题:10  求未知加数  8+(?)=10  (1)因为10可以分成8和2,所以8+(2)=10。  (2)8和2合成10,所以8+(2)=10  (3)10-8=2,(  )里填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学习的过程进行总结,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一件事自始至终有个交代的责任心,也让学生体验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n教材把“求未知加数”安排在10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之后,单设一个课时进行教学。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体会求未知加数的含义,启发学生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求未知加数的问题。是为后面学习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打基础的。连加、连减教材第72、第73页的内容。1.通过直接观察,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2.掌握连加、连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掌握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投影,小棒等。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2.看图列式计算。    + =   + =   - =   - = 1.分步出示小女孩儿推南瓜的图,学习连加。(1)动态显示推南瓜图的前半部分。请同学们用三句话说说图意。(原来有4个南瓜,又推来2个,一共有几个南瓜)引导学生列出算式4+2。(2)继续出示一个大南瓜,这里还有一个大南瓜,一共有多少个大南瓜?谁会列式?(板书:4+2+1)教师说明:像这样有两个加号的式子叫连加。(板书:连加)\n(3)读算式,教师范读4+2+1,读作4加2再加1,表示把4、2、1这三个数合起来。自由读,互读。(4)4+2+1怎样算呢?引导学生回想刚才出示图的过程,提示:是在多少的基础上又运来1个,(6个)6是怎样来的?(4+2得来的)那么我们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1,教师边说边完成:。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2.学习连减。(1)动态显示小女孩儿摘丝瓜的图,让学生观察。提问:原来有几条丝瓜?先摘了3条,还剩几条?怎样列式?(板书:8-3)继续演示又摘了1条,提问:又摘了1条,现在还剩几条?怎样列式?(板书:8-3-1)(2)教师范读:8减3再减1,表示从8里面去掉3,再去掉1。(3)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同学们互相说说计算方法。(板书:)(先算8-3=5,再算5-1=4)1.教材第72、第73页“想想做做”的第1、第2、第3、第6题,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重点说图意和计算方法。2.教材第67页“想想做做”的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指导,主要说计算方法。教材第67页“想想做做”的第5题。课堂作业新设计1.第1题:3+3+2=8 10-4-2=4第2题:4+3+3=10第3题:9-2-4=3第6题:2+3+4=9 10-2-3=52.8 2 0 10 8 3思维训练略\n  连加、连减  4+2+1读作:4加2再加1,表示把4、2、1这三个数合起来。  8-3-1读作:8减3再减1,表示从8里面去掉3,再去掉1。本课把连加和连减放在一起教学,设计教案时担心学生接受不了。可是实践下来,发现学生学得比较顺利。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利用课件使新授部分的例题变抽象为具体,非常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南瓜和丝瓜数量的变化过程和相应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借助直观感知运算顺序。第二,加强观察指导。在进行课件演示的时候,着重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让学生记下演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数量变化情况,进一步和算式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在大脑里将生动的情节转化为数的运算,为掌握计算顺序打好基础。连加、连减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也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它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并且学生往往忘掉第一步的得数。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克服计算障碍,要着重训练学生把先算的数记在脑子里,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教学设计意图:这部分教材包括:连加、连减两部分内容,其中理解连加、连减意义是重点,正确计算连加、连减是难点。连加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基础上编排的。10以内的减法口算只需一步计算,而连加要分两步进行计算,第一步先求前两个加数的和,第二步再用前两个加数的和与第三个加数相加。因为学生初次接触连续两步的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又往往看不到第一步的得数,所以计算第二步的时候会发生困难。教材的编排考虑到了这一点。例题出示采用了直观形象的小鸡图,用三只小鸡加上跑来的两只小鸡,再加上又跑来的一只小鸡来说明连加的意义,又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运算顺序并注明第一步的得数,来帮助学生掌握运算方法,为学生继续学习连减、加减混合打下基础。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n1.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全班学生开火车口算。2.看图列式计算。(演示课件“加减法含义”)有几只小鸡在吃米?又跑来几只小鸡?求一共有几只小鸡?怎样列式计算?出示:3+2=5为什么用加法?(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就要把吃米的3只小鸡和又跑来的2只小鸡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在吃米,走了几只?求还剩几只,怎样列式计算?出示:5-2=3为什么要用减法?(要求还剩几只,就要从整体5只里面去掉走了的2只小鸡,所以用减法计算。同学们对于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要应用它进一步学习新知识)二 指导探索。1.教学连加。(1)理解连加的意义。(分步演示课件“连加”)有几只小鸡在吃虫子?走来几只?一共是几只?你是怎么算的?(3加2等于5)又走来1只,现在一共是几只?你是怎么算的?(5加1等于6)如果把这幅图连起来看,应该怎样叙述它的意思呢?(引导学生叙述题意:有3只小鸡在吃虫子,走来2只小鸡,又走来了1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谁会列式?你是怎么想的?有和他想法不一样的吗?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板书:3+2+1=6教师范读算式:3加2再加1等于几?学生齐读算式。说明:在一个算式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相加叫连加。(板书:连加)连加的算式怎样计算呢?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个问题。(2)研究算法。3+2+1能直接算出结果吗?结合这道题的意思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先算3+2=5,再算5+1=6,板书:3+2+1=6学生自己叙述3+2+1的计算过程。2.教学连减。(1)理解连减的意义。一共有几只小鸡?走掉几只?还剩几只?你是怎么想的?(6减3等于3)又走掉了几只?现在还剩几只?你是怎么算的?(3减2等于1)如果把这幅图连起来看,就是一共有6只小鸡,走掉3只,又走掉了2只,求还剩几只。谁能自己再叙述一下这幅图的意思?(在学生独立叙述的基础上指名叙述图意)\n要求还剩几只,怎样列式?板书:6-3-2=1你知道这样的算式叫什么算式吗?(板书:连减)谁会读这个算式?(2)研究算法。结合题意,互相说一说怎样计算。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先算6-3=3,再算3-2=1。板书:6-3-2=1学生练习说6-3-2=1的计算过程。三 巩固练习。1.看算式摆学具。出示:2+4+3=   9-5-4=让学生用学具摆出这两道题,要求边摆边叙述题意。2.看算式直接说结果。3+4+1=      6-2-1=1+5+4=6-2-3=2+2+2=9-3-6=6+0+4=10-2-6=四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连加算式表示什么?连减算式呢?怎样计算连加试题?怎样计算连减试题?例 一队小朋友排队上车,从前面数,小强是第4个,小强后面还有5个小朋友,这一队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呢?分析:从前面数小强是第4个,说明小强前面有4-1=3(个)小朋友,小强后面有5个小朋友,因此这一队就一共有3+5+1=9(个)小朋友,计算的时候不要忘记加上小强自己。解答:3+5+1=9或者4+5=9加减混合运算教材第74~79页的内容。\n1.引导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况中抽象出加减混合运算的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2.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3.指导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体会生活里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课件,投影等。1.口算,并说说计算过程。2+4+4=     10-5-2=2.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1.课件显示(或动态投影):原来车上有7个人,到站下去2个人。学生观察后,提问:这时车上还剩几个人?怎样列式?(板书:7-2)再显示又上去3人。提问:这时车上有几个人?怎样列式?(板书:7-2+3=)2.小组合作学习,说说怎样计算。3.集体交流,引导说出先算7-2=5,再算5+3=8,老师同时板书:。同桌互相说说计算方法。1.教材第74页“想想做做”的第1、第2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主要说图意和计算方法,抓住找被减数或已知加数这个难点。2.教材第75页“想想做做”的第3、第4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师检查指导。教材第69页“想想做做”的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自己搜集信息,任意列出两步计算的算式。\n课堂作业新设计1.第1题:6+2-3=5第2题:5-2+3=62.第3题:7 7 3 7 1 2 9 3 第4题:略思维训练答案不唯一,只要理由合理,算式正确即可。可以选择不同的信息列式计算。选择小熊可列2+1+4=7……选择小兔可列8-3-1=4,还可列3+1+4=8……选择小猴子可列4+3+2=9……教材习题教材第74~75页“想想做做”6.7+3-5=5 10-6+4=8教材第76页“练习九”1.略2.10 5 9 43.> = < 4.略5.6-3+2=56.5+4-2=7 10-5-4=1教材第77~79页“复习”1.5+3=8 3+5=8 8-3=5 8-5=32.2+3=5 10-3=7 3、4.略5.8 2 5 5 9 6 4 3 1 10 9 2 8 2 5 5 6 5 6 16.4 5 8 4 6 (最后一题答案不唯一)7.10 7 5 58.< = > > < <9~11.略思考题:7 6 5   5 3 2 (第2个图上、下空答案不唯一)  加减混合运算\n  加减混合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1.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常见的乘车情况,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凭着日常生活中的经验,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情境展现的内容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2.通过摆一摆,再现情境中的动作过程,从而可以使情境中的动作变为学生自己亲身经历的活动。在此基础上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索,体会领悟”,进入探究阶段。3.利用学生熟悉和喜爱的卡通画,把“想想做做”中的题目用动画形式展现,直观形象、图文并茂地显现生动有趣的素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在游玩中解决数学问题,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4.最后以鼓励的语句结课,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教材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上车、下车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感受生活里的加减混合的现实问题。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还安排了一幅可以列出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算式的图,意在让学生体会生活里的数学问题的多样性和答案的不确定性。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入学四个月左右的一年级新生,在参与数学活动时,他们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首先,他们年龄小,爱活动,学习兴趣是支持他们投入学习的巨大内动力。所以,教学时应选取能调动学生兴趣的活动素材。其次,他们的学习大多以无意识注意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胜,注意的稳定性与持久性较差。因此,数学活动的设计更要富有情趣,要灵活多样,要富有挑战性,要用具体生动的情境或丰富多彩的画面来呈现活动内容,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和情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最后,他们喜欢动口、动手、动脑,每个人都表现自己。所以,在数学实践与活动中,依据丰富的学习内容,确立多样的学习目标,营造趣味化的学习情境,创设探索化的学习过程,采用民主、平等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合作,参与评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与畅所欲言的机会,真正成为“探索者”“发现者”,而不是“观察者”“验证者”。\n丰收的果园教材第80、第81页的内容。1.应用学过的数、计算以及简单的方位知识解决现实情境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培养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重点:复习分与合以及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丰收的果园”课件。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秋天)秋天多姿多彩,到处叠翠流金,瓜果飘香。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丰收的果园走一走,看看那里的小动物都在忙些什么,你们愿意吗?(愿意)在这个果园里蕴藏着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如果你能开动脑筋,发现并解决它们,在游园结束时,老师还会送给你一份特别的礼物呢!大家有信心吗?(学生兴趣盎然,充满好奇)〔设计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为此,创设游园的教学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1.分清上下。(1)瞧,这里好热闹哟!果园里都有什么呀?(学生各抒己见,有苹果树、梨树,还有忙着收获果实的小动物……)(评析:看和说的过程是学生收集画面信息的过程,信息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源泉,\n让学生仔细看、充分说果园里都有什么,能为接下来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2)哟,快来看,谁在梨树上?谁在梨树下?谁又飞来了?顽皮的小猴在谁的上面,在谁的下面?(课件呈现梨树局部图)引导学生回答:小猴在梨树上,小兔在梨树下,小猴在小兔的上面,在小鸟的下面等。2.分清前后。(课件呈现小动物推车局部图)(1)小猫前面一辆车是谁在推?(小狗)后面一辆车是谁在推?(小猴)(2)你还能提出一些关于前后的问题吗?同桌互相提一提。3.课中操。下面做个拍手游戏吧。上面上面拍拍手,下面下面跺跺脚,前面前面点点头,后面后面翘翘手。(连续做两遍,语速渐快,看谁的反应快)〔设计说明:游戏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穿插一些有趣的音乐游戏、方位操等,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游戏中练习、思辨,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4.试着算算。仔细观察,在丰收的果园里你还能提出哪些有趣的问题?(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几棵?苹果一共有几筐?梨一共有几筐?)提问:谁来解决这些问题呢?(指名回答)引导:能不能讲讲你是怎么得出结果的?(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引导:除了上面的问题之外,谁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呢?(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说明: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学习。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会用自己内心的体验主动参与学习。这样,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刚才我们在果园里发现并解决了那么多问题。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数学问题。1.看一看,说一说。看看你的前后左右都是谁。你能用上下、前后、左右各说一句话吗?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2.玩扑克游戏。同桌两人,其中一人拿出一张扑克,盖住其中的一部分,让对方猜猜你盖住了几个点。\n〔设计说明:从自己所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发现并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身边处处有数学。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活动,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增强了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3.连图游戏。看到秋天丰收的喜人景象,看到同学们这么爱观察爱思考,老师送给你们每人一件礼物。打开看看吧!(每人一个小信封,里面装有连线题)快速口算,按得数顺序连一连,看看它是什么。〔设计说明:这个教学环节,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可供操作的学习材料,连线后是一条可爱的鱼。这个趣味练习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口算能力,巩固了对数的顺序的认识,而且让学生动手绘图,拓展了知识面〕一只小白兔在树下拾到了4个梨,另一只小白兔拾到了6个梨,它们一共拾到了(  )个梨。小熊运苹果,一共运了7筐,共运了两趟,你能说说它每次运几筐,有几种可能吗。课堂作业新设计10思维训练只要两趟相加得7即可。体验秋天喜人的丰收景象和数学课上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情绪高涨。教师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本单元结束时,安排一次场景型实践活动“丰收的果园”,\n让学生综合运用认数、计算和认位置等知识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在丰收的果园里有梨树和苹果树,各种小动物正在收获水果。画面中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和回答。要注意的是,回答这些问题不是这次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要让学生感受这些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怎样到画面中去选择有关的信息,更要让学生试着提出一些问题并自己解决。如果学生都能积极热情地参加活动,主动地与同伴合作交流,增进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就达到了这次实践活动的目的。

网站简介

奥数库(www.aoshuku.com)是一个专注奥数知识扩展和学习的在线教育网站,内容涵盖了奥数题、数学题、试卷、课件、知识点、数学公式等,拥有大量的奥数题库和数学题库,包含全国中小学各个版本教材,深受中小学师生用户喜爱的网站。

微信公众号

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如部分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过以下方式联系站点负责人。

2016-2021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 闽ICP备2021004933号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分享,如有版权作品存在问题或内容中存在违法和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系403074932@qq.com

闽公网安备 35021302000396号

闽ICP备2021004933号
返回首页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