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加法

更新时间:2022-07-29
类型:docx
大小:63.23 KB
页数:8
下载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课件 > 苏教版数学课件 > 一年级下册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加法本单元教学一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共36道题。分9加几(8道题),8、7加几(13道题),6、5、4、3、2加几(15道题)三段编排。1.算法多样化是本单元教材最显着的特点。(1)学习算法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听教师讲解、看教师示范,接受算法;另一种是经过独立思考、个体探索,创造算法。传统数学教学采用第一种教学方式,把成人认为最好的算法教给学生。这样的教学ldquo;精讲多练rdquo;,使学生具有很强的计算技能。但是对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明显不足的。新课程提倡后一种教学方式,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发,鼓励他们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构建新的算法。由于生活背景、思考角度和利用的资源不尽相同,学生的算法必定是多样的。算法多样化是学生群体积极主动地思维,个性充分发展的表现。绝不是把多种算法一一教给学生,更不是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同一道题。(2)新的计算教学可以是这样的过程: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计算愿望,主动搜索并提取相关的知识与经验。教师用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计算热情,激活已有经验。帮助学生收集操作材料。学生把有关的知识、方法、经验按某种策略有序地组织起来,算出结果。教师保障学生操作学具、独立思考所需要的时间。帮助解决操作和思考中的困难。学生间交流各自的算法和思考,在相互评价中确认或修正自己的算法。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呈现算法多样化。引导学生相互评价、相互借鉴。学生选择适宜自己的方法进行同类题的计算。教师允许学生使用自己喜欢的算法。选择时期引导部分学生改变或提升原来的算法。\n(3)客观地说,学生的各种算法之间是有差距的,甚至个别算法是不符合教学要求的。因此,在提倡算法多样,允许学生选择算法的同时,要引导他们优化算法,提高思维水平和计算能力。优化算法不应是教师否定学生原来的算法,告诉他们怎样想、怎样算。如果这样优化,学生仍然是被动地机械接受学习,甚至挫伤学习积极性。优化算法的主体是学生,首先要感觉自己的算法存在不足,如过程麻烦、速度不快等,产生优化算法的内在需要。然后借鉴、吸收他人算法中的先进成分,改造自己的算法。教师的作用体现在促成内在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同伴的算法,鼓励学生改进自己的方法。2.通过9加几的教学,使学生基本学会ldquo;凑10rdquo;的思路与方法。第86〜89页教学9加几,一共八道题。例题和ldquo;试一试rdquo;各教学一道,其他题都在ldquo;想想做做rdquo:第1〜3题里教学。八道题的计算思路是相同的,教学方法是有变化的。(1)例题着力把学生引上ldquo;凑1Ordquo;思路。先在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凸显认知矛盾,再让学生探索得出一共多少个桃的方法,然后形成9+4的计算思路。①学生能在图中很快看到13个桃,但是,他们不会注意得出13个桃的方法,这是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学例题的目的不是得数,是算法。因此,组织学生交流前,要安排他们想一想,13个桃是怎么知道的,理清楚自己ldquo;数rdquo;或\nldquo;移rdquo;的过程。还可以与同桌相互说说,为全班交流作准备。①ldquo;可以这样算rdquo;不是教给学生一种新的算法,是引导他们对各种方法进行数学化思考。ldquo;凑lOrdquo;是计算进位加的策略,是各种方法的共性。把盒子外面的1个桃移到盒子里面是ldquo;凑10rdquo;;—个一个地数,也要先数满10个,再接着往下数。找岀各种方法中ldquo;凑lOrclquo;的共同点,能突出ldquo;凑1Ordquo;策略,有利于学生数学地思考。怎样ldquo;凑lOrdquo;是技巧,要让学生理解把4分成1和3的原因,才可能把这样的思路迁移到其他9加几的计算中去。\n(2)让学生应用例题的方法计算9加几的其他题,逐步提高ldquo;凑10rdquo:的水平。①ldquo;试一试rdquo:和1dquo;想想做做rdquo;第1、2题,都先出10个(或看出10个),再用ldquo;凑lOrdquo;的方法算。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思考,积累ldquo;凑10rdquo;经验。学生往往在圈10个的时候就看到了得数,不再经历计算过程。为了避免这种现象,要求他们填算式下面的方框,体会ldquo;凑lOrdquo;的算法。这种形式在初学进位加法的时候有组织思路的作用,要注意学生填数的次序,绝不能颠倒和混乱。②ldquo;想想做做rdquo;第3题让学生借助题组体会,计算9加几的过程可以看作连加的过程,ldquo;9+1Tdquo;是连加的第一步。从而对1dquo;凑lOrdquo;有更清楚的体验,计算思路超越填方框那样的模型,显得有条理和比较顺畅。③整理九道9加几的算式,先计算9+1,再依次计算9+2、9+3hellip;hellip;9+9,学生能有许多体会。如9加几的进位加都可以通过9+1+计算。又如,加号前面的数都是9,加号后面的数大1,得数也大1。这些体会能使计算思路简捷、灵活。3.教学8加几和7加几,进一步掌握ldquo;凑lOrdquo;法,并鼓励学生应用其他经验计算。8加几和7加几的题共13道,分别在例题、ldquo;试一试rdquo;和ldquo;想想做做rdquo;第1〜4题里陆续教学。(1)例题先摆小棒再计算,把9加几的1dquo;凑lOrdquo;\n策略迁移过来。由于两个加数分别是8和7,有些学生会把81dquo;凑lOrdquo;,也有学生会把71dquo;凑lOrdquo;。在交流中出现两种ldquo;凑10rdquo;的方法,既教学了8加几,也教学了7加几,而且提升了ldquo;凑lOrdquo;的水平。先用小棒摆一摆,是为了体验ldquo;凑lOrdquo;的活动与过程。如果看图画里的喇叭,可以知道一共15把,但不容易获得进位加的体验;如果让学生直接进行8+7的抽象计算,思考难度又过大了一点。先摆小棒,能把9加几的进位经验迁移过来,为获得8加几(或7加几)的计算思路搭建平台。教材突出ldquo;怎样想的rdquo;,让学生先在算式下的方框里填数,整理计算思路,然后交流。要让学生看清楚,8和2凑成10,应把7拆成ldquo;2rdquo;和5;7和3凑成10,应把8拆成5和ldquo;3rdquo;。(2)ldquo;试一试rdquo;里有两个教学内容,一是巩固ldquo;凑lOrdquo;法,体会ldquo;凑lOrdquo;的技巧是灵活、多样的。二是引导学生从9+7=16得出7+9=16o从相关的算式推理也是一种计算策略,它的特点是利用已知得出未知。教材安排有三点理由:第一,推理过程简单,速度快,学生喜欢。第二,9加几是进位加法第一段教学内容,学生已经掌握,是可利用的资源。第三,按9+7与7+9这样的关系,36道进位加法可以编成20组,其中16\n组各2道,还有4组各1道,编组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在10以内加法1dquo;—图两式rdquo;中,学生已有1dquo;交换加号前后两个数的位置,得数相同rdquo;的感性经验。那时,两道算式是并列关系,都是根据图意写的。现在要把两道算式变成因果关系,才能组织起推理过程。这是教学中要注意的一点。ldquo;想想做做rdquo;第4题是为学生体会因果联系,进行演绎推理而设计的。4.教学6、5、4、3、2加几,鼓励学生选用适宜自己的算法。进位的6、5、4、3、2加几一共15道题,从下表可以理解教材的编排。教学内容:6+96+86+75+95+85+74+94+84+764-5已有基础:学生能口算9加几和8、7加几;前面没有接触教材安排:ldquo;试一试rdquo;略加引导,ldquo;想想做做rdquo;中掌握;在例题和ldquo;试一试rdquo;里教学(1)例题教学要以Idquo;凑lOrdquo;法为主,因为6+5和5+6都是这一段里的新知识。至于怎样ldquo;凑\nlOrdquo喜欢怎样就怎样算。(1)ldquo;试一试rdquo;里的6+6,可以ldquo;凑lOrdquo;算,也可以从6+5、5+6、5+5这些加法推出。4+9和5+8的算法应由学生自主选择。如果ldquo;凑10rdquo;,要让他们体会ldquo;拆小数、凑大数rdquo;稍方便些。如果选择9+4、8+5推理,要鼓励并使更多的学生应用这种思路,但不要强求全体学生都这样想。(3)ldquo;想想做做rdquo;第1题通过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进一步体会调换加号前后两个数的位置,得数是相同的。第2题继续引导从大数加小数推理相应的小数加大数的得数,使教学的进位加法题能算得又对又快。5•结合计算教学,解决实际问题。本单元继续教学求总数的加法问题,通过下面五点提高学生的能力。(1)整理条件。第89页第7题先说一说在图中看到的信息,再填一填,体会要有条理地一个一个讲清楚信息。在解答第93页第7、8等题时,应坚持进行说条件和问题的练习。(2)用表格呈现实际问题。第93页第9题的表格里有三个问题,首先要指导学生看懂表格里的各个数据,完整地说出每个问题的条件与问题。解答以后,还要比一比三个问题的计算方法,明白求1dquo;—共有多少rdquo;都是把大班有的和小班有的合起来,初步体会数量关系。\n(1)根据问题选条件,根据条件选问题。第96页第4题,三幅图表示三个条件,每解决一个问题只使用其中两个条件。第99页第9题里也有三个条件,每选两个条件都能提出一个加法问题。这些练习能让学生体会条件与问题是相关的。(2)改变问题的陈述。第98页第7题的问题是ldquo;现在有多少个?rdquo;第99页第11题的问题是ldquo;小明最少有多少枝蜡笔?最多有多少枝?rdquo;这些问题仍然是加法问题,表达中没有Idquo;—共rdquo;这个词,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习惯和能力。(5)用ldquo;同样多rdquo;间接地表达条件。第99页第8题,一班花坛里花的朵数在图中数得,二班的朵数不直接说出来,也无法在图中数,用ldquo;同样多rdquo;隐蔽地表达。略微增加思考的难度,使实际问题具有挑战性。

网站简介

奥数库(www.aoshuku.com)是一个专注奥数知识扩展和学习的在线教育网站,内容涵盖了奥数题、数学题、试卷、课件、知识点、数学公式等,拥有大量的奥数题库和数学题库,包含全国中小学各个版本教材,深受中小学师生用户喜爱的网站。

微信公众号

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如部分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过以下方式联系站点负责人。

2016-2021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 闽ICP备2021004933号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分享,如有版权作品存在问题或内容中存在违法和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系403074932@qq.com

闽公网安备 35021302000396号

闽ICP备2021004933号
返回首页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