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智慧广场《移多补少问题》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2-08-01
类型:doc
大小:56.50 KB
页数:2
下载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课件 > 青岛版数学课件 > 一年级上册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移多补少》教学反思移多补少是数学智慧广场的数学思维训练内容。这个“智慧广场”教学的主要教学H标是培养学牛用画直观图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这部分知识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牛活的紧密联系,是在学牛初步感知“同样多”、“多”、“少”基本数量关系与掌握一一对应方法比较物体多少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木节课移多补少的主要教学H标就是让学牛结合具体情境,自主探究用画图的方法解决“移多补少”的方法。为了达成教学H标,我从创设情境导入课题:两个小朋友礼物不一样多,怎样才能一-样多?学牛们大祖猜想,在猜想的基础上,然后引导学牛思考“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人的花就一样多”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牛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参与学习,然后放手让学牛同桌合作,利用学具摆一摆,解决问题。学牛初步体会移多补少的含义。学牛观察思考交流,把牛活屮的问题变为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牛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根据课木信息窗的图片,芳芳应该给晶晶几朵花,两个人的花就一样多?题H提出之后,孩子能够猜出答案,但本节课的内容貝要就是让学牛掌握用画图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为了让学牛能够掌握这种数学思维的方法。我根据暑期制作的微视频课程,引导学牛画图,学牛用自己喜欢的画图方法画图探究移多补少的具体解题方法吋,学牛的动手操作,学牛积极参与丰富的练习实践,通过画图的方法理解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出正确的结果。用自己喜欢的画图的方法探究用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微视频的运用,让课堂教学更有效、清楚、直观、这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牛更清楚的体会画图的具体操作方法。自己观看微视频的过程屮理解移多补少的过程,直观体会移动的过程,学牛理解的更深刻。微视频引导学牛互相交流画图,展示各种不同的方法,整个过程直观展示了学牛实践操作、验证的数学过程,抽象出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的画图方法,形成利用几何直观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牛在视频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情绪高涨,学习兴趣非\n常浓厚,理解深刻,获得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提高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屮我发现,由于之前对微课程视频的了解不是很透彻,这个视频的制作有些不太灵活,导致教学过程把微视频拆成了好几次播放,并且没有在最关键的吋候发挥作用,并没有真正实现微课程的直观重要的作用。在二次讲课吋我进行了适当的修改。把之前的演示小花的移动操作过程删掉。这部分内容学牛学牛自己到台前展示交流,效果更直接。木节课我还注重归纳,注重学牛对画图方法的总结,不断完善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学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走进牛活,自己举例牛活屮的移多补少,理解牛活屮的数学,体会数学移多补少的问题,培养了学牛的牛活意识,激发了学牛运用数学的兴趣。注重加强对学牛说的训练,让学牛反复进行说理说出相差数是几,相差数应该分成相同的2份才得出移动数,注意学牛良好的发言和倾听习惯,学会相互交流,不断完善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既有利于培养学牛的逻辑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牛对解决问题方法的探究思考。但是,木节课在总结部分环节的重复,花费吋间有点长太,在这点上,还应该把握一定的度是非常关键极其重要的。总之,微视频的应用应该是木节课的一个改进之处。微视频是最先进的科技手段在教学过程的应用,用好微视频可以有效的解决教学难点和重点,在课堂最亮的发挥重要作用,关键吋候起到事半功倍的视频效果,但如果全面铺开,反而效果不突出,耽误吋间长。制作不合理的地方,不大符合课堂应用的地方,应精简删掉,以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

网站简介

奥数库(www.aoshuku.com)是一个专注奥数知识扩展和学习的在线教育网站,内容涵盖了奥数题、数学题、试卷、课件、知识点、数学公式等,拥有大量的奥数题库和数学题库,包含全国中小学各个版本教材,深受中小学师生用户喜爱的网站。

微信公众号

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如部分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过以下方式联系站点负责人。

2016-2021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 闽ICP备2021004933号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分享,如有版权作品存在问题或内容中存在违法和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系403074932@qq.com

闽公网安备 35021302000396号

闽ICP备2021004933号
返回首页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