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介绍\n一、有余数的除法\n(一)基本内容及其结构\n本单元教学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和简单计算。\n这部分教材分四段安排:第一段,认识余数的意义和有余数的除法;第二段,学习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第三段,综合练习,解决实际问题;第四段,“我们去植树”。\n(二)编排意图和教学建议\n1.通过分组操作,认识余数和有余数的除法。\n2.联系“平均分”的活动经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n●选择合适的例子,帮助学生思考算法。\n●通过对竖式的反思,加深对算法的理解。\n●在初步理解算法的基础上,要及时提升思考水平。\n3.选择合适的时机,引导学生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n●“余数要比除数小”是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所决定的,也是一种运算规定。\n●要让学生积累一定的计算有余数除法的经验后,组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n●可以通过呈现典型的错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并展开讨论。\n●启发学生用平均分的操作,解释“余数要比除数小”的合理性。\n●安排完成算式的练习,加深理解,锻炼思维。\n4.启发学生依据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n●先提供基本的问题,再提供变式的问题。\n●书面练习时,应提供横式及单位名称,以避免增加学生不必要的负担。\n●综合应用“我们去植树”重点是让学生根据问题选择信息。\n二、认数\n(一)基本内容及其结构\n本单元教学千以内数的认识。\n1.为什么要增加“千以内”这个认数循环?\n●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大数的机会比较少,增加这个循环,有利于进一步积累感性经验,为认识更大的数铺设台阶、提供帮助。\n●《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计算大致分三个层次。\n●有利于对“十进制计数法”的理解。\n2.这部分教材分四段安排:第一段,认、读、写一百、几百、一千,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第二段,认,读、写几百几十,口算几百加几十及相应的减法;第三段,认、读、写几百几十几;第四段,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n(二)编排意图和教学建议\n1.让学生经历由“方块表示的数算珠表示的数认、读、写”的过程,在过程中体会计数特点,掌握读写方法。\n2.重视“数”数在认数中的作用。\n3.选择丰富的认、读、写的素材,引导学生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拓宽知识视野。\n●日常生活素材。\n●环保素材。\n●自然奇观。\n4.根据对数的理解,探索有关口算方法;通过口算巩固对数的理解。\n5.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用不同方法比较数的大小。\n●启发不同的比较方法。\n●教材不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法则。\n●用不同方式描述数的大小。\n6.结合认数过程,灵活安排估计。\n7.让学生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巩固对数的认识。\n三、分米和毫米\n(一)基本内容及其结构\n本单元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n这部分教材分两段安排:第一段,认识分米、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表象;第二段,学习常用长度单位的换算。\n(二)编排意图和教学建议\n1.要准确把握教学要求。\n●基本的长度单位是厘米、米和千米,分米和毫米是辅助长度单位。\n●教材借助用厘米测量物体的长度引出对分米、毫米的认识。\n●不要求用分米、毫米作单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只要求用厘米、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时,用“几厘米几毫米”“几米几分米”去表述测量结果。\n●不要求建立像厘米、米那样清晰的实际长度表象,只要求相对合理地把握分米、毫米的实际长短。\n2.抓住机会,启发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思考。\n3.要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追求准确表达是数学的基本特点之一。\n●一方面,数学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准确表达”是数学永远的追求。\n●另一方面,由于客观世界是发展变化的,所以知识本身也是不断发展的。\n●准确的数学表达有利于把握问题的本质。\n四、加法\n(一)基本内容及其结构\n本单元教学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n这部分教材分四段安排:第一段,不进位的三位数加法,加法的验算;第二段,需要进位的三位数加法;第三段,三个数连加;第四段,加法估算。\n(二)编排意图和教学建议\n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n●我们知道,笔算整数加法有三条基本规则。\n●这部分内容很适合组织学生自主探索。\n2.要重视学生验算意识的培养。\n●要让学生感受到验算是有必要的。\n●验算的方法是多样的。\n3.要重视估算方法的指导。\n●教材安排的加法估算,大体上有三种情况。\n●要指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灵活地选择估算策略。\n●要指导“≈”的正确使用方法。\n五、确定位置\n(一)基本内容及其结构\n本单元在已经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学习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n这部分教材分三段安排:第一段,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第二段,学习用学过的方位词描述简单的路线;第三段,实践活动--测定方向。\n(二)编排意图和教学建议\n1.要弄清“图形与位置”这部分内容的教材编写思路。\n2.认识方向的重点是“辨认”。\n●把在现实生活场景中辨认和在平面图上辨认结合起来,以在平面图中辨认为主。\n●教材所确认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含义不完全一致。\n●用方位词来描述的物体间相互位置关系是相对的,这一点要让学生有所体会。\n3.用方位词描述简单行走路线,重点在描述。\n●用教给学生表达的基本句式。\n●要让学生也说说按原路返回该怎样走,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n●可以适当让学生说说到同一目的地的不同走法,以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和思维含量。\n●公交车环行线问题,可以通过画直观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n●不应要求学生完整地写出行走路线,必要时,可采用填空的形式进行检查。\n4.实践活动的重点在体会物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n●要注意提供的场景图与通常平面图的不同。\n●让学生在学校的不同地点观察校园里物体所在的方向,并进行记录。\n●要通过交流,使学生体会到观察的地点不同,对同一物体所在方向的描述也可能不同。\n六、减法\n(一)基本内容及其结构\n本单元教学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n这部分教材分四段安排:第一段,不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第二段,需要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第三段,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第四段,需要隔位退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n(二)编排意图和教学建议\n1.要引导学生把笔算加法的经验迁移到减法笔算中来。\n2.要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可以用加法验算减法。\n3.要重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积累基本的数量关系。\n●要启发学生把不同情境中的具体数量关系抽象成相似的数学表达。\n●要使学生已有的关于加减数量关系的经验适当类化。\n●要鼓励学生在开放的问题情境中,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n4.要指导学生掌握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n●从本单元开始,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n●要帮助学生弄懂问题情境中的事理。\n●要启发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收集的信息。\n●要多让学生说说从已有的信息中,还能想到些什么。\n●解答后,要让学生解释自己每一步运算的实际意义。\n5.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隔位退”的算理与算法。\n6.通过引导发现一些有趣的计算规律,让学生感受数学计算的魅力。\n七、认识角\n(一)基本内容及其结构\n本单元教学角的初步认识。\n这部分内容分两段安排:第一段,初步认识角,学习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第二段,初步认识直角,学习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n(二)编排意图和教学建议\n1.借助生活经验,初步建立对角的直观认识。\n●选取典型的物体,让学生观察。\n●及时从物体上抽象出角的平面图形,并明确指出角是图形,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边是直的。\n●利用对角的初步认识在生活情境中找角时,要指导学生从顶点起依次指明角的两条边。\n●在找角的过程中,要及时明确数学概念与日常生活概念的区别。\n2.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会角的基本特征。\n●让学生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角”,是教材精心设计的活动。\n●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操作材料,或给学生适当的提示。\n●要组织交流,让学生指一指“做出的角”,并及时纠正操作中的错误。\n3.采取有效措施突破角的大小认识上的难点。\n4.通过丰富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直角的正确表象。\n5.与直角比大小是辨认锐角、钝角的基本方法。\n6.瞻前顾后,在练习中拓展已有认识,并为后续学习服务。\n八、乘法\n(一)基本内容及其结构\n本单元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n这部分教材分三段安排:第一段,教学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第二段,教学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第三段,教学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以及相应的估算。\n(二)编排意图和教学建议\n1.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n●整十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逻辑基础。\n●学生计算整十数乘一位数的方法从本质上看无外乎三种。\n●把整十数乘一位数转化成表内乘法的实质是改变计数单位。\n2.要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帮助他们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n●从本质上讲,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是乘法分配律的应用。\n●要借助实际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直观水平上自觉应用乘法分配律解决新的计算问题。\n●在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后,可以出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引导学生解释其中的每一步计算。\n●要让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体会用竖式计算的便利。\n3.学习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形式化计算的技能。\n●教学36×2时,可以先鼓励学生用已经掌握的方法计算。\n●估算的方法可以在笔算后介绍,使学生通过估算进一步确认笔算结果。\n●教学36×4时,鼓励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并启发学生进一步解释运算的过程。\n4.要充分发挥教材安排的估算的作用。\n●结合笔算安排的估算有三类。\n●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安排的估算也有三类。\n●要指导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n5.要鼓励学生独立解答用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n●本单元安排的实际问题都可以用乘法和加减法解决。\n●基本的数量关系和思考方法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n●主要教学形式是让学生独立解答后,解释每一步运算的实际意义,在交流中逐步掌握思路。\n●少数问题可适当帮助学生整理信息,弄清事理。\n九、统计\n(一)基本内容及其结构\n本单元教学用不同的标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n这部分教材分两段安排:第一段,学习用不同的标准分类整理收集的数据;第二段,实践活动《你能跳多远》。\n(二)编排意图和教学建议\n1.让学生感受用不同标准分类整理的价值。\n●用不同标准分类整理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这样的统计活动中体会到同一个问题或同一种现象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而不同角度的理解又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问题的实质。\n●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理解不同的分类标准。\n●要结合数据特点,推敲“怎样分更合适?”\n2.组织好实际调查,帮助学生积累收集数据的经验。\n●“想想做做”中有几题,需要先调查再分类整理。\n●要帮助学生根据问题的要求,明确需要调查什么。\n●要指导学生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数据。\n●要强调合作。\n3.启发分析思考,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价值。\n●统计活动开始时,打算了解或解决的问题。\n●根据图表中的数据作简单判断。\n●结合生活经验产生的感想、心得或提出的建议。\n4.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体会实验、统计、分析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科学方法。\n●教材安排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有三种类型。\n●个人认为“问题探究型”最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n●国外数学教材非常重视此类实践活动。\n●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结合数学学习内容,大力开发更多、更好的探究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