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A版】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更新时间:2022-08-04
类型:doc
大小:325.00 KB
页数:206
下载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课件 > 苏教版数学课件 > 二年级上册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7A版优质实用文档第一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1—11页。单元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100以内三个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口算和笔算,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和合理性。2.学会如何把两个不相等的量变成相等的量,能辨别两个量之间的多少关系,并能借助具体情境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3.理解并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动手操作,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培养提出问题的意识,提高提出问题的能力水平。4.开展师友互助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指导预习和丰富评价手段,使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预习的质量,逐步形成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好氛围。单元教学重难点:1.如何从具体形象的动手操作中较好的进行数学抽象,把握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并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规则,能够正确运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提出问题”意识的培养和能力提升,主动融入到“师友互助”学习模式中去。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单元课时安排:6课时连加、连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竖式笔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10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2.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教学重点:掌握两个竖式连写的计算方法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意义和理解运算顺序。教学准备:挂图、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用竖式计算45+1780-59指名板演,并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时注意什么?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2.口算下面各题2+4+3=30+40+20=2+30+5=70-30-20=17-7-5=14-9-2=提问:在计算连加、连减的算式时,要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二)揭示课题:连加连减  (三)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探究连加  1、出示例1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2)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只纸船)  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2、尝试列式。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  (1)随生答板书:(1)19+2746+26  (2)19+27+26或27+26+1926+19+273、尝试竖式计算:师:你准备怎么计算算出来的?(生先讨论,再尝试)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师:(启发)这是一道三个两位数连加的算式,想一想,要先算什么?19+27会口算吗?竖式该怎么列?接着要算什么?又该怎么计算?(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汇报板演,组织交流学生的计算方法,如果只出现第一种,师引导孩子继续想第二种竖式书写方法,如果两种都有,两种方法一一理解每一步算得什么4、比较两种算法,哪种更便捷?探究连减出示试一试90-25-28=提问: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计算时,要先算什么?谈话:在用竖式计算时,竖式可以怎么写?自己先在下面试一试,再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是怎样算得。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四)巩固练习基础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并说说怎样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两个竖式连写时,要注意什么提高练习2.想想做做第3题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2)师:根据你看到的,你可以提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人)  学生复述图意,指名说,同桌说,齐说。 3.尝试列式。  师:要知道一共有几人,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加法)为什么?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4、想想做做第4题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要求一共摘了多少个?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2、师:还剩多少人?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减法)为什么?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五)全课总结、延伸课外师:今天,怎么计算连加和连减呢?指出:像今天我们学习的连加连减,在我们的身边也经常可以看到。比如,小朋友们一起到操场上去跳绳,先去了几个,又去了几个,然后又去了几个,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不就是连加吗?作业设计:课作书2页第2题课后作业:课后找找身边的连加和连减故事,比比谁找的多! (六)板书设计  100以内的连加连减   从左往右计算19+27+2690-25-28=1990+27-254665+26-28 教学反思加减混合运算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例2,想想做做。教学目标:  1.掌握不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2.用竖式正确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书写工整和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  1.板演  26+25+38=         70-18-26=  指名两人到前面板演,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并用简便方法书写.  2.口算  其余学生口算,要求学生说出口算过程.复习加减混合运算顺序.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  12+8+20=     50-30-6=    42+8-30=78-18-8=78-40-6=    52-12+8=         订正板演,由学生讲解计算过程.  (二)学习新知  1.复习订正后,教师用简练的语言引出新课.我们已经学会了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看看同学们会做吗. 2、出示例3图,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  (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你准备怎么列式呢?3、尝试列式。启发提问:  (1)这道题都有什么运算符号?(+-)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用竖式怎样计算?学生动笔在小黑板上试算,教师行间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先出示正确的做法:  小结性提问:  (1)加减混合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  (2)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两步式题应注意什么?  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由学生独立计算“试一试”的一道题.(1)60-38+40=(1)这道题有什么特点?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巩固练习基本练习 1、练习  2.想想做做第2题,在书上填数.3、想想做做第3题。提高练习4、想想做做第4题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要求还剩多少棵?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现在一共多少棵?又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计算,教师巡视反馈:谁来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5、想想做做第5题请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说图意。(1)师:在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全班一共栽树多少棵?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学生列式计算,教师巡视女生栽树多少棵?又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计算,教师巡视作业设计:书第3页想想做做第1题板书设计:100以内的连加连减   从左往右计算38+42-3360-38+40=3860+42-388022-33+40 教学反思练习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页练习一。教学目标: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1.通过多种练习形式,达到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正确、熟练计算。2.通过具体情境,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重点难点:重点:正确、熟练计算难点: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化 教具准备: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口算1、口算下面各题(书第5页第一题,学生写在数学书上)2、出示口算卡片:要求二人合作:一人读算式,一人作答。然后判断,错误的改正。练习时要强调先想什么,再想什么,练习过程中,可以从中抽出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加强对口算方法的具体指导。二、提高练习1、数学书第5页第2题,先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用竖式计算,学生自己算,算好后板演反馈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2、数学书第3题,先让学生理解题意引导学生分别用竖式计算每一条线上三个数的和3、出示数学书第4题,引导学生理解表格。再想怎么计算三天一共拾了多少个?三、拓展练习思考题读题审题,理解“尝试---调整”的策略解决四、课堂小结五、作业设计:数补第3页六、教学反思: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例3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使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增加和减少及移多补少的方法.教学准备: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课件、教学过程:一、出示例3课件学生读题审题,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根据题中的条件能提出什么问题?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芳芳和小军穿的两串彩珠相差4个,在此基础上,提出“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方法”的问题?引导学生用圆片代替彩珠摆一摆,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反馈交流三种摆法(1)增加法(2)减少法(3)移多补少组织学生对三种方法回顾和反思,整理思考方法二、巩固练习1、基础练习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中每一问摆小棒,填空反馈讨论: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减少多少?就要把多出来的怎样移多补少2、提高练习课件出示第2题,学生读题审题,根据题意填空反馈讨论:多多少根,就增加多少?减少多少?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比较(1)和(2)提问:(1)这一题中为什么不能把多的部分再移多补少?引导孩子比较得出结论:多的双数可以移多补少,单数不能。课件出示第34题,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独立思考,在书上做好,师巡查,反馈。让学生自己说出理由。作业设计:数补第4页板书设计: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教学反思: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0页的例4题,“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的方法,学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帮助学生理解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量关系。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谈话:在黑板上摆出8个正方形和5个三角形。(一对一摆)提问: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并说出算式。谈话:三角形和正方形一个对一个各摆成一排,三角形摆完了,正方形还3个,我们就可以说正方形比三角形(多3个),或者说三角形比正方形(少3个)。二、教学例题1、出示例题课件。引导看图,并指名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小英做了11朵花小华比小英多做3朵花小平比小英少做3朵花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选择板书:(1)小华要摆多少个?(2)小平摆了多少个?2、解决第1个问题。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启发:如果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怎样摆就可以求出小华做了多少朵?让学生动手“排一排”,组内合作,集体交流。(提醒学生注意一对一)反馈提问:你知道小华摆了多少个吗?你是怎么想的?“算一算”。可以怎样列式算出小华做了多少朵?学生列出算式后,问:为什么要用加法算?第二排圆片可以看作哪两部分?指出:根据摆圆片的过程可以知道,求小华做了多少朵,就是求11与3的和,所以要用加法计算3、解决第2个问题。启发:如果用圆片代替花摆一摆,怎样摆就可以求出小平做了多少朵?让学生动手“排一排”,组内合作,集体交流。(提醒学生注意一对一)反馈提问:你知道小平摆了多少个吗?你是怎么想的?“算一算”。可以怎样列式算出小平做了多少朵?学生列出算式后,问:为什么要用减法算?第一排圆片可以看作哪两部分?指出:根据摆圆片的过程可以知道,求小平做了多少朵,就是求11与3的差,所以要用减法计算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比较两题: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不同?集体交流。小结:三、巩固练习基础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各自读题,指名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学生各自在书中画一画,填一填,列式。指名回答,并说说这样列式的道理,集体评议。提高练习2、“想想做做”第2、3题。学生各自读题,独立列式计算。指名汇报答案。提问:谁来说说解答这道题时的想法?比较两题: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不同?3、“想想做做”第4题。拓展练习4、“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读题审题,师帮助学生审查出多余条件。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四、全课总结谁来告诉小朋友们,今天学会了什么新的本领?作业设计:数补第5页板书设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12~19页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平行四边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使学生在折、剪、拼等活动中,初步体会相关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使学生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主动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1.使学生通过拼图形的活动,加深对已经学过的一些图形特征的认识,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初步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2.使学生在用七巧板拼图形的活动中,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与同学合作的意识,提高审美情趣。单元教学重难点:1.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建立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表象。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直观特征。2.用七巧板拼不同的图形,创造性的拼成不同图案。单元课时安排6课时(机动2课时)认识多边形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4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1.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类,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能判断一个由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几边形,能按要求围出或剪出多边形。2.使学生经历从实际中抽象出图形,以及观察、实践操作等数学活动,进一步感受分类的思想,积累学习平面图形的初步经验;体会不同图形边数的特点,发展相应的空间观念。3.使学生逐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交流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教学准备:师生每人准备小棒若干根,钉子板1个,四边形纸片2张,正方形纸片1张,剪刀1把。教学过程:一、预学案1.回顾已知图形。今天,老师带大家到有趣的“图形王国”去游一游、看一看。(出示如下图形)请看,这里有一些我们学过的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追问:正方形、长方形有几条边?三角形呢?2.说明学习内容。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我们知道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边数是不同的。今天,我们就根据一个图形的边数来认识它是什么图形。小朋友有信心认识新的图形吗?二、导学案教学例1。1.观察图案。出示例1的窗格图案。让学生说说在哪罩看到过这样的图案,再观察窗格七有些什么形状,说说对这样的窗格有什么感觉。指出:这是在我国古代建筑上经常能见到的窗格图案,这样大大小小、不同形状的图形连在一起组成的图案:非常漂亮。这是图形在我国古代建筑上的应用,你看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多聪明、多有智慧!直到现在,还经常用它来装饰门窗和建筑呢。(如有条件,可以呈现一些类似的门窗图案让学生看一看)2.分类认识。(1)找图形。要求:你能从例1这个窗格图案上找出边数相同的图形吗?自己找一找,把你找的边数相同的图形描一描。引导:请小朋友看看你找到的是几条边的图形,和同桌说一说。交流:谁来指一指,你找到了哪些图形,各有几条边?(2)认识四边形。提问:这里有你认识过的图形吗?(有三角形)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指出:由三条边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在三角形相应位置板书:三角形),这是我们认识过的图形。引导:(指着四边彤)老师为什么把这些图形画在一起呢?说明:这些图形都有四条边.像这样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叫四边形。(在四边形相应位置板书:四边形。再集体说一说:四边形。)追问:为什么把这类图形叫作四边形?还能从窗格图案里找到一些四边形吗?想一想,我们认识过的图形有哪些也是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什么也是四边形呢?你能画一个四边形吗?试试看。小结:我们在窗格图案中找到的和画的这些图形,虽然形状不一样,大小也不相同,但它们都是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所以都是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也都是四条边围成的,所以都是四边形。(3)做“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各自判断后交流,并说明为什么三个图形是四边形,而另一个不是。指出:只有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才是四边形。(4)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引导:有四条边的图形叫四边形,那么后面这两类图形中每个图形各有几条边呢?你认为应该叫什么图形呢?大家讨论一下。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交流:你认为这两类图形各叫什么图形?你是怎样想的?小结:由五条边围成的图形叫五边形,由六条边围成的图形叫…一(六边形),由七条边围成的图形叫一…(七边形):由几条边围成的图形就叫一一几边形。3.回顾反思。引导:请小朋友回顾一下,今天又认识了哪些图形?这些图形是按什么分类的?指出: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知道这些图形可以按边数的不同来分类。这里认识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这样的几边形,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作多边形。这节课学习的就是认识多边形。(板书课题)三、巩固案1.做“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里围出的各是什么图形。指名一人板演围图形,其余学生分别围一围并交流围出的不同图形。结合交流说说围成的是几边形。强调:围成的图形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2.搭一搭、围一围。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谈话: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这样的多边形,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小游戏,用最少的小棒搭出指定的图形,看看搭出这些图形至少需要几根小棒。要求:用最少的小棒搭出四边形。提问:围一个四边形最少要几根小棒?说说你的想法。要求:增加小棒变成五边形,看谁动作快。提问:最少用几根小棒就能围一个五边形?想一想:围六边形至少需要几根小棒?3.做“想想做做”第3题。要求:先数一数这些图形各有几条边,照样子写在图形上,再填表。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把这些图形分成了几类,各有多少个。4.出示机器人图案。请仔细观察机器人,看看有哪些是你已经认识的图形,按今天的学习内容可以把这些图形分成几类?学生交流,指一指图里的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5.做“想想做做”第4题。(1)让学生明确第(1)题的要求。出示两张四边形纸片,让学生想想怎样剪成两个三角形,怎样剪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学生操作剪图形,教师巡视。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指出:像这样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剪法,都可以剪下一个三角形,剩下的部分可以是三角形,也可以是四边形。(2)让学生明确第(2)题的要求。出示正方形纸片,要求学生想想怎样可以剪下一个三角形。学生操作剪下一个三角形。展示交流:你是怎样剪的?剩下的部分是什么图形?追问:从正方形纸片上剪下一个三角形,可以有几种剪法?剪下一个三角形后,剩下的部分可能是什么图形?6.做“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找一找、数一数,能找到几个就找几个;然后交流自己找到了几个四边形。总结学生的观察方法,指导找四边形的方法。四、总结评价交流:今天我们又去了图形王国,你有哪些新收获?你是怎样学习这些知识的?教学反思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4~l5页例2和“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1.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能指出平行四边形和围出平行四边形。2.使学生经历从直观、操作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形成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表象,并能操作再现平行四边形的形状,积累通过多种感官学习平面图形的初步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使学生逐步形成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交流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教学难点:建立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表象。教学准备:师生准备三角尺、钉子板、小棒、长方形木框(学生可以用硬纸条做长方形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直观认识l.观察图形:出示一些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包括平行四边形)、五边形的图形。提问:你准备把这些图形怎样分类?引导:按照边数可以分成三类。根据上节课的学习.你能说说这些四边形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吗?说明:有四条边的图形是四边形,但四边形也有各种各样的形状。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特殊的四边形,请小朋友看下面的情境。(出示例2)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2.学习例题。(1)这是生活里常见的情境。小朋友能在这些情境中找出四边形,用手沿四条边指一指吗?(指名学生指一指)你也找出这样的四边形了吗?在课本例2的图上用铅笔描出这样的四边形。交流:小朋友在生活里一定也看到过这样的四边形。哪位小朋友说说,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四边形?(2)操作。请同桌小朋友拿出三角尺,每人找出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你能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出这样的四边形吗?拼一拼,拼成功的小朋友举手告诉老师。交流:你能到黑板上拼一拼,把你的拼法介绍给大家吗?肯定学生的正确拼法,给予鼓励。说明:小朋友都拼出了刚才生活里见到的那种四边形。像这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让学生集体读两遍:平行四边形。(3)抽象出图形。引导:小朋友现在知道了,这样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完成课题板书)老师现在想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觉得平行四边形这四条边要怎样画才对?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画图:小朋友想法真不错!现在看老师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上下两条边方向要完全一样(画一组对边),左右两条边方向也完全一样(画另一组对边)。这个图形就是——平行四边形。追问:这是什么图形?你能找一找开始看到的四边形里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吗?二、练习巩固,内化新知1.做“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完成练习。交流:哪些是平行四边形?第一个为什么不是平行四边形?说说你的理由。2.做“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在图里找到平行四边形,再画一面。学生画图,教师巡视指导。交流所画的平行四边形,指出画对的这些图形虽然大小不同,位置、形状不一样,但都是平行四边形。3.做“想想做做”第2题和第4题。引导:老师为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材料袋。咱们来打开材料袋看一看里面有什么。(材料提供:8根同样长的小棒、钉子板、方格纸)要求:你能选用其中的一些材料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来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比比哪个组想到的办法多。交流:你们想用什么办法做平行四边形?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做的平行四边形:方格纸上画的、钉子板围的、小棒摆的。交流中,结合用小棒摆的方法,要求说说可以用几根围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围一围、看一看,呈现4根、6根、8根围的平行四边形,想想相对的两条边用的小棒根数有什么要求。4.做“想想做做”第5题。出示木条做的长方形,让学生观察拉成平行四边形。学生操作拉一拉,注意观察,同桌说说有什么发现,再全班交流自己的发现。说明:一个长方形,不管怎样拉,虽然形状、大小会发生变化,但它始络都是平行四边形。三、回顾过程,课堂小结交流: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能回顾说说认识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吗?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教学反思认识图形练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17页练习三第1~6题。教学目标: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多边形和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别相关图形是什么图形,能动手操作做出平行四边形。2.使学生在折、分、拼、剪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相关图形的特征;感受图形的变化,体会图形间的联系;体会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发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在操作图形的活动中,产生对图形变化的好奇心,具有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培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直观特征。教学准备:长方形纸若干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其中长方形的长是宽的2倍,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和长方形的长、宽对应相等),方格纸。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谈话:小朋友,我们这一单元学习的什么呀?你都认识了哪些图形呢?二、组织练习1.图形分类。(1)出示线段围成的各种图形,除了多边形和平行四边形,还有以前学习过的长方形、正方形。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引导: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里的图形,能按边数分类吗?同桌互相讨论一下。交流:你把这些图形分成了哪几类?提问:在四边形这类图形中,你认识过哪些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几边形?(2)方格纸上画图。请小朋友拿出方格纸,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交流所画图形,有错的改正。2.做练习三第1题。学生看课本上折的图形填一填,互相说说各是几边形。交流填写结果,并提问:第一行五边形折过之后为什么还是五边形?第二行六边形折过后为什么还是六边形?引导:还能继续折出另外的图形吗?同桌互相折一折,每次说说你又折成了几边形。学生操作,互相交流。3.做练习三第2题。引导:你能说出下面各是什么图形吗?你能在图里画直线把图形分成几个三角形吗?请小朋友先想一想,如果分成三角形,每个图形最少能分成几个三角形,再自己试着画直线分分看。(教师巡视指导)交流:每个图形你分成了几个三角形?(展示学生的分法)现在再比比谁分成三角形个数最步。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观察:一边分成三角形个数比较多,一边分成三角形个数最少。现在仔细比一比,你发现分成三角形个数最少的都是怎样分的?4.做练习三第3题。请小朋友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教师出示)请把这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交流:拼成了吗?谁上来把你的拼法做给大家看一看?引导:每人除了刚才的拼法,还想到不同拼法吗?自己拼拼看,看你能找到几种拼成平行四边形的方法。交流:找到了几种拼法?谁来把三种拼法都拼给大家看看?5.做练习三第4题。(1)教师出示钉子板,上面有两个不规则四边形。提问:钉子板上两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你能改一改,把它们变成平行四边形吗?(指名学生操作演示)追问:为什么这样就是平行四边形了?(2)课本上第4题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如果不是,你也画一画,把它改成平行四边形。交流:你是怎样改的?展示给大家看一看。6.做练习三第5题。让学生看两次各是怎样折、剪、拼的。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引导:刚才是照课本的样子剪和拼的,现在你能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用不同的方法折一折、剪一剪,再拼成平行四边形吗?同桌共同商量,想想办法,动手试一试。学生合作思考、操作,教师巡视指导。交流:想到办法了吗?把你的拼法展示给大家一起学习学习!(展示沿图形中间剪斜线的拼法)归纳:现在看看有凡种剪、拼方法呢?5.做练习三第6题。让学生了解题目要求。学生尝试拼平行四边形,教师巡视指导。交流:你是怎样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到黑板上拼一拼,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引导:还能拼成其他图形吗?拼拼试试,看看拼出的图形有哪些你认识过的。交流:指名一些学生拼一拼,看看有哪些是学过的图形。三、练习总结今天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教学反思有趣的七巧板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19页认识七巧板、拼图和“你知道吗”。教学目标: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1.使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和拼图等活动,认识七巧板,初步学会用七巧板拼成一些简单的图形或图案,进一步体会学习过的平面图形的特点。2.使学生在拼图活动中,了解用七巧板组合图形的不同拼法,体会图形的变化,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3.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体验七巧板的“巧”和用七巧板拼图的“趣”;感受我国古代数学文化的智慧,初步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教学重点:用七巧板拼不同的图形。教学难点:用七巧板创造性地拼成不同图案。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认识过的纸片图形,师生每人准备一副七巧板。教学过程:一、欣赏图案,初感有趣1.再现图形。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图形,现在老师拿出不同的图形,请大家一起说说它们的名称。教师分别出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学生集体说出它的名称。2.欣赏图案。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谈话:小朋友已经认识了很多图形。如果把我们学过的图形中的几种聚集在一起,可以成为数学上一种有趣的“玩具”。这种玩具变化无穷,能拼成各种美而的图案。大家来看一看。出示拼图:上面拼成的各是什么呢?你知道是用什么拼成的吗?3.引入课题。谈话:哎,它还真能变!你觉得玩七巧板有趣吗?七巧板为什么会这样巧妙、这样有趣呢?你又会用它拼哪些漂亮的图形呢?今天我们就来自己拼一拼、玩一玩,看看它有多巧,有趣在哪里。(板书课题)二、操作实践,体验有趣1.活动一:比比想想,认识七巧板。(1)了解来历(“你知道吗”)。谈话:什么是七巧板,它是哪国人发明的呢?让我们来看一看。(2)比比想想。课件出示七巧板。说明:这就是七巧板,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七巧板。引导:请你仔细观察七巧板,你能发现七巧板的哪些秘密呢?比如,有几块呀,有哪些图形呀,有没有形状、大小相同的呀。先和同桌说一说。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交流:能把你发现的七巧板的秘密和大家分享一下吗?谁来说一说?现在大家来整理一下,七巧板有几块,分别有哪些图形?哪几块形状、大小完全相同?请小朋友拿出来大家看一看。指出:七巧板一共有7块图形,分为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和5个三角形。其中两个小三角形完全一样,两个大三角形完全一样。2.活动二:想想拼拼,感受奇巧。(1)选两块拼图。请小朋友选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一个你认识过的图形。学生拼图后展示、交流,看看拼成了哪些图形。激趣:你看拼图多有意思!同样的两个三角形,竟然拼出了三角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这几种图形。如果让你任意选两块,你想想可以拼出哪些认识过的图形呢?自己想一想、试一试,行吗?(学生拼图,教师巡视)学生拼图后交流、展示,让学生说说分别拼出什么图形。引导:用两块就能拼出这么多种图形,如果用三块拼,你觉得拼成的图形会是怎样的情况呢?(2)选三块拼图。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交流。提问:选三块拼和选两块拼比,你感觉哪种的变化多、拼法多?(3)任意选择拼图。交流:你选了哪几块,是怎样拼的,能到黑板上交流一下吗?(指名一些学生演示拼一拼,同时可以让其他同学补充演示不同的拼法)提问:你对选更多的块数拼图形有什么体会?3.活动三:拼拼说说,激情生趣。(1)模仿拼图。(2)想象拼图。(3)反思交流,说说体会。三、课堂小结,延伸有趣教学反思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单元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12~19页单元教学目标:1.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与区别,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经历探索1~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熟记1~6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乘法;知道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计算乘加、乘减试题。1.使学生在认识乘法和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经历根据乘法的含义解决求几个相同数连加的和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意识;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培养初步的比较、分析、抽象能力。2.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习惯,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发展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单元教学重点:1.理解乘法的含义2.熟记1~6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相应的口算3.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单元教学难点:1.理解乘法的含义2.4和6的乘法口诀单元课时安排17课时(机动4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0~22页,例1、例2、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认识几个几相加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2.使学生经历由生活中几个几相加的实例,抽象出乘法概念的过程,初步感受由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过程,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比较、抽象和概况的能力。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发展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乘法的意义。突破方法:结合具体的事例,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突破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探究等学习活动中领悟。教学准备:教学光盘、小棒、圆片。教学过程:一、新知铺垫(1)初步认识几个几相加①(出示主题图)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在春光明媚的一天,小白兔和它的邻居鸡一起来到绿油油的草地上,一边玩着,一边寻找食物。请仔细看图,小白兔是几只几只在一起的?鸡呢?②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回答。③谁能用算式表示小白兔一共有几只?2+2+2=6(只)这里有几个2相加,得多少?(板书:3个2相加得6)④谁能用算式表示鸡一共有多少只?3+3+3+3=12(只),4个3相加得12⑤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加数,它们有什么特点?(同组小朋友互相讨论)加数都相同。(2)试一试一次摆2根小棒,摆5次。学生动手摆一摆。教师巡视。一共有多少根小棒?2+2+2+2+2=105个2相加得10。一、探究新知(1)初步认识乘法①创设情境,引入乘法。出示:一张电脑桌上有2台电脑,4张电脑桌上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你是怎么知道的?4个2相加。2+2+2+2=8②加入有42张桌子呢?请学生把算式写在练习纸上。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③你们在列式时感觉怎么样?说明:有一种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想学吗?(2)感知乘法。①像4个2相加,还可以用乘法算。写作4×2=8或2×4=8②介绍乘号、乘数、积的名称(板书4×2=8或2×4=8并在算式下边标注乘号、乘数、积)③算式的读法4×2读作:4乘2;2×4读作2乘4.(3)反思乘法的意义①4个2相加中“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2”表示相同的加数。“4”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②4个2相加,是怎么样用乘法算的?4×2和2×4③在这里,4×2和2×4这两个乘法算式都表示什么?4个2相加。(4)试一试出示小鸡图。学生说一说图意。5个4相加。加法算式:4+4+4+4+4=20(只)乘法算式:4×5=20(只)或5×4=20(只)(5)回顾刚才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1.知识运用(1)“想想做做”第1题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出示题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你能用图在括号里填上数,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吗?学生填好后集体订正。(2)“想想做做”第2题一起来玩一个摆圆片的游戏,按要求摆。每堆摆3个,摆4堆。摆完后,在练习本上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每堆摆4个,摆3堆。摆完后,在练习本上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3)“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同桌互相读和说(4)“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认为自己在这节课上表现怎么样?练习四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24页练习四第1~8题教学目标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1.让学生在已有乘法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熟记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正确读写乘法算式,并能熟练地用加法算得乘法的积及解决一些相关的数学实际问题。2.让学生经历合作学习、相互展示、相互交流的过程,培养兴趣,提高应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体验学习乘法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加深对乘法的意义理解。难点: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教学准备:教学光盘、小棒。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看图先填空,再写加法和乘法算式。☆☆☆☆☆☆☆☆☆☆☆☆一共有()个3.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或()×()=()(2)读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多少。5×4=206×2=123×8=24二、知识巩固(1)摆一摆。按要求摆小棒。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学生摆,教师巡视。(2)看图写算式。(课本第23页第2题)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看图写算式。(课本第23页第3题)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思考:观察写出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讨论交流。(4)看图写算式。(课本第23页第4题)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5)看图写算式。(课本第24页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6)改写算式。(课本第24页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改写的方法。先找出相同的加数,再找出相同加数的个数。(7)看图填空。(课本第24页第7题)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8)你能列出几道乘法算式?(课本第24页第8题)投影出示图。学生观察、独立写算式。集体交流。三、课时总结,课外延伸这节课的学习,是否对乘法也有更深入的了解呢?思考:在生活中你能发现乘法问题吗?1~4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27页,例3~例5,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1、2、3、4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住1、2、3、4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2.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类推等方式,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类推能力。3.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增强合作意识,体验成功。教学重难点重点:编出1、2、3、4的乘法口诀,知道口诀的来源,理解意义。难点:能熟练计算。教学准备:教学光盘、小棒、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带你们去游乐园玩一玩。二、知识探究(1)(投影出示)情景一:玩跷跷板。①1个跷跷板上坐了2人。问:有几个2?(1个2)1个2能不能写成乘法算式?(可以)怎么写?②说明1个2就是2,所以1×2=2可以编成一句乘法口诀是一二得二。(板书:一二得二)③2个跷跷板上坐几个人?(4个)现在有几个2?乘法算式怎么写?(2×2=4)联系乘法算式2×2=4引出乘法口诀:二二得四。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④想想:2×1=□你用哪一句口诀帮助计算?(2)(投影出示)情景二:玩荡秋千。①1只秋千上坐3人,2只秋千坐6人。1个3是3,2个3是6,怎么样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谁能编2句乘法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②3个3是多少?乘法算式怎么写?你能编一句乘法口诀吗?三三得九③想一想:3×1=□3×2=□你用哪一句口诀帮助计算?(3)(投影出示)情境三:小朋友坐火车。①一节车厢坐4人,2节车厢坐几个?3节呢?4节呢?小组合作,算一算把表格填完整。车厢的人数1234人数4②1个4相加、2个4相加、3个4相加、4个4相加的乘法算式怎么列?交流:你可以编出4的乘法口诀吗?(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③想一想: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4×1=□4×2=□4×3=□口算,说说你想的是哪一句口诀。(4)试一试。1×1=1的乘法口诀是怎么样的?你会编吗?板书:一一得一。一、形成应用(1)“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先动手摆一摆小棒,然后独立完成。(2)“想想做做”第2题你能看图列出两道乘法算式吗?它们用的是哪一句乘法口诀?让学生领会到依据一句口诀能列两道乘法算式。(3)“想想做做”第3题看算式,说口诀。同桌一起练习。(4)“想想做做”第4题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口诀。(5)“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6)“找朋友”游戏小朋友手中有1~4的乘法算式卡片,老师拿出一张口诀卡,拿着相关算式卡片的同学站起来,就是他的好朋友。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四、课堂小结在游乐园里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你对今天的表现满意吗?(鼓励学生相互评价)练习五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页,练习五第1~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熟记1、2、3、4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1、2、3、4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2.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乘法口诀并提高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认真计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熟记和运用1、2、3、4的乘法口诀。难点:提高应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教学光盘、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背一背:采取比赛形式,背1、2、3、4的乘法口诀。小组背:男、女生背;同桌背。背完后,交流你是怎么样记住的。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2)说一说下面各口诀所表示的意义。二三得六三四十二四四十六(3)算一算:(出示口算卡片)3×1=2×3=4×1=2×2=1×4=4×3=2×4=3×3=一、巩固练习(1)你说我答。(课本第28页第2题)同桌合作完成。如:一人:2×4;另一人:2×4=8二四得八。教师巡视。(2)细心练习。(课本第28页第3题)提示:看清运算符号。学生独立练习。(3)开放性练习。(课本第28页第4题)这是一道开放性练习,答案不止一种,鼓励学生想出不同填法。(4)投影出示。(课本第28页第5题)观察图片你能看出什么?(小朋友在游乐场玩)玩碰碰车的一共有多少人?你会列乘法算式吗?(2×3=6)小组交流:你还能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列出乘法算式吗?引导学生提出3架飞机共坐几个小朋友、2架吊桥共有多少人等问题。并列出算式3×3=9和4×2=8。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根据所提问题,学生在书上写答案。三、提高练习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课本第28页思考题)149(16)1×12×23×3(4×4)学生讨论交流四、总价评价5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9~30页,例6,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1.通过归纳5的乘法口诀,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历,并能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2.通过经历找规律,归纳口诀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自主学习的能力。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对数学的亲近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教学重难点重点:熟记5的乘法口诀。难点:运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准备:教学光盘、学具。教学过程:一、复习激趣(1)复习1~4的乘法口诀。(口诀对对碰)(2)导入谈话:二(1)班的小朋友正在公园里划船呢!走,咱们瞧瞧去。(出示主题图)二、教学新知(1)出示主题图①观察场景图,提出问题。提问:每只船坐几人?2只船坐多少人?3只船呢?学生独立思考,和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②填写表格,做好准备。小组合作画一张表,并算一算。船的只数12345人数5③你能猜出今天要学什么吗?(揭示课题:5的乘法口诀)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2)研究5的乘法口诀。①你们能根据表格表示的意思和乘法算式编出5的乘法口诀吗?先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然后请组长在纸上写下来。②反馈交流: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编写的乘法口诀展示一下?展示口诀。谁来说一说口诀表示什么意思呢?四五二十表示4个5相加的结果是20,也可以求出4×5的积是20.(3)记忆乘法口诀①观察口诀,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引导发现:下面的一句口诀的得数比上面一句口诀的得数多5,上面的一句口诀的得数比下面一句口诀的得数少5。②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口诀吗?学生讨论交流。如果四五二十不记得了怎么办?可以通过三五十G五来记住四五二十。刚才小朋友介绍了一些记口诀的好办法,下面就请你用自己习惯的方法来记一记口诀。(4)想一想:5×1=5×2=5×3=5×4=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学生回答三、巩固深化(1)“想想做做”第1题同桌对口令。(2)“想想做做”第2题花坛里的花开得有点奇怪,你知道为什么“5×4”和“4×5”这两朵花开在一起吗?“四五二十”这句口诀有什么用?你会说出另外2个花坛要用的乘法口诀,并写出乘法算式的积吗?学生回答。(3)“想想做做”第3题先独立在书上做,交流时,说一说用到哪一句口诀。(4)“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先画,再写算式。(5)“想想做做”第5题出示图,引导学生说图意。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四、课堂小结这几课,你又有哪些收获?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乘加、乘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1~32页,例7,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1.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并通过计算帮助自己记忆乘法口诀。2.使学生学会用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3.进一步学会合作交流,在合作中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教学准备:教学光盘、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出示例图:4个鱼缸,有3个鱼缸里有4条金鱼,1个鱼缸里只有1条,其中事先用彩纸将最后一个鱼缸档好)这些金鱼是生物小组的同学精心培养的,你们喜欢吗?问:他们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会列算式吗?学生列式4+4+4=12或者3×4=12.谈话:看了小朋友们的乘法知识掌握得还不错,那就再考考大家啦!准备接受挑战……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出示第4个鱼缸)一、新知探究(1)讨论:要知道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金鱼?你是怎么知道的?那你认为可以改写成什么算式?学生交流:①把每个鱼缸里金鱼的条数加起来就可以了。(4+4+4+1)②先把3个4条相加再加1条。(3×4+1)(2)你还有其他列式方法吗?(引导学生发现如果把第4个鱼缸也看成有4条金鱼可以列出乘法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4-3.问:4×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3?(3)像3×4+1这样的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我们叫它乘加算式,4×4-3有乘又有减,我们叫它乘减算式,你能看着这两个算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学生讨论交流。小结: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减法,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者减法。二、巩固运用(1)“想想做做”第1题出示图:这幅图告诉我们什么?问我们什么?学生独立列式计算。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2)“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先说说先算什么,再计算。学生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3)“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4)“想想做做”第4题画画算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自己的想法。(5)“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两个相差2的数的积加上1等于这两个数中间那个数与他自己的积。(6)你知道吗?学生读一读“你知道吗?”的内容。一、课堂总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练习六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3~34页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教学目标:1.熟记1~5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计算乘法,乘加,乘减。会分析简单的乘法应用题的关系。2.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3.获得运用知识的成就感,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学重难点:熟记1~5的乘法口诀。教学准备:教学光盘、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背一背1~5的乘法口诀你能辈出1~5的乘法口诀吗?(集体背、小组背、独立背)(2)口算卡片(开火车口算)(3)游戏。老师说一句口诀,大家能很快说出两道乘法口诀算式吗?小组之间玩游戏。二、巩固练习(1)课本第33页第2题出示练习二第2题图。(2)课本第33也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3)课本第33也第4题学生以比赛形式完成,交流错误较多的在哪里,集体交流订正。(4)课本第33也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5)课本第33也第6题出示第6题主题图。找一找:图中都有些什么?根据图上给的信息你能解决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7)课本第34也第8题出示第8题主题图。出示题图,观察图中讲了什么?如何理解?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8)课本第34也第9题游戏。同桌进行。(9)课本第34也第10题出示第10题主题图。找一找图中有些什么?根据图上给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四人小组讨论。三、拓展练习找规律填数。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里的数与下面两个小正方形里的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里的数等于两个小正方形里的数的积加上第一个正方形里的数。四、课堂总结谁来说说这节课我们主要巩固了哪些知识?6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5~36页,例8,想想做做第1~7题教学目标:1.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通过观察探索,使学生经历6的乘法口诀形成的过程。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小组合作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掌握6的乘法口诀,探索发现口诀的内在规律。教学准备:教学光盘、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准备练习(1)口算: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并指名说说:你用了哪句口诀?(2)列式计算:1个5相加3个4相加5的2倍(3)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这节课我们将学习6的乘法口诀。板书:6的乘法口诀二、探究新知(1)试一试①出示例题图,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②1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多少人?3、4、5、6次呢?出示表格,让学生自己填写。坐的次数123456人数612③一次可以坐6人,是几个6?怎么列出乘法算式?你能说一句口诀吗?根据提问依次板书:1个66×1=6一六得六提问:“一六得六”表示什么意思?(6和1相乘,积是6)④2次可以坐12人,是几个6?用乘法算怎样列式?请你编出一个口诀。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根据提问依次板书:2个66×2=12二六十二引导学生观察两个乘法算式:2个6比1个6多几?所以第二句口诀的得数比第一句多几?⑤3个6、4个6、5个6、6个6相加,各是怎么样列乘法算式?可以编怎样的口诀呢?请学生依次写一道算式,编一句口诀,把第35页上的乘法算式和口诀填完整。⑥让学生说出每道算式和相应的每句口诀,老师依次板书算式和口诀。并指名说出每句口诀标书的意思。引导学生比较。6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这些口诀从上到下按顺序排列后,每句口诀的积都比它上面的一句多几?为什么会多6?⑦请学生把口诀齐读一遍。再请大家边轻声读边试着背背看。⑧试背口诀。a.师生对口令,开火车说口诀。b.请学生齐背口诀,再指名背口诀。(2)想一想①出示想一想:6×2=6×5=②口算出结果,并说一说各用哪一句口诀(3)小结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今天我们学习了6的乘法口诀,应用6的乘法口诀,能很快地算出6和几乘积是多少,我们根据一句口诀可以算出两道算式。三、知识巩固(1)“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比较每组两个算式有何特点?讨论交流。(2)“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口答。(3)“想想做做”第3题。6的乘法口诀还有几句?可以计算哪些乘法算式?(4)“想想做做”第4题。9道题口算,要求学生在1分钟内完成,力求都算对,集体交流,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5)“想想做做”第5题。要求学生多读几遍题后,再列式计算。比较一下6×6与6×2(2×6)有什么不同?哪个算式的两个乘数都是6?哪个算式是6个2相加?(6)“想想做做”第6题出示第6题图,学生讨论交流,独立完成,集体订正。(7)“想想做做”第7题独立列式、口算、集体订正,指名说说:你为什么这样算?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四、课堂总结你学会了什么?练习七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7~38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记所学的乘法口诀,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会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计算和解答实际问题。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在与同伴合作练习知识的体验中,培养合作精神。教学重难点:会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过程:一、口诀练习(1)背1~6的乘法口诀。(集体齐备,指名背,对口令。)(2)提问:“五六三十”是什么意思?用来算哪两个乘法算式?“三六十八”呢?二、巩固练习(1)课本第37页第2题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①出示图,看清图意,先是用5分别乘以4、5、6.读算式说得数,每说一道算式得数,集体齐答口诀。②再让学生分别用2、3、4、6分别乘以4、5、6,读算式说得数,齐答口诀。(2)课本第37页第3题。①说明题意,要求学生把得数相同的算式用线连起来,独立完成。②集体交流时提问:6×4和4×6为什么相等?(都用口诀四六二十四)4×3和6×2为什么相等?(口诀不同,得数相同)在已学过的口诀里找一找,还有哪两句口诀的得数是相同的?(3)课本第37页第4题①要求学生比每组两题中得数的大小,并在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②刚才我们通过计算比较出了大小,谁能不计算得数,就能比较出它们谁大?(如第一组中6×3是3个6相加,6×2是2个6相加,3个6大于2个6,所以6×3比6×2大)还有其他方法吗?(比乘数,如5×6和6×6,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乘数6,另一个乘数6大于5,所以6×6大于5×6)。(4)课本第37页第5题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16个口算题,要求学生在2~3分钟内完成,集体订正了解学生计算的正确情况,统计哪几题错得教多并分析原因,帮助学生订正,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一、综合练习(1)课本第37页第6题读题。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一辆小汽车坐5人,6辆小汽车可以坐多少人?)学生讨论交流,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2)课本第38页第7题学生讨论交流,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3)课本第38页第8题根据口诀填空。(4)课本第38页第9题指名读题,要求学生想一想每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左边一道题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可以用乘法算也可以用加法算?(如果有学生只用了其中的一种方法算,再让他用另一种方法算一遍)右边为什么只能用加法算?(5)课本第38页第10题①指名读题,要求学生想一想每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②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左边一道题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可以用乘法算也可以用加法算?(如果有学生只用了其中的一种方法算,再让他用另一种方法算一遍)右边为什么只能用加法算?③小结:这两题虽然都是求一共有多少个,但是,左边一题的条件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做了6个沙袋,2个人就是2个6,所以能用乘法算也能用加法算,而右边一题两个人做的个数不同,求一共有多少个,只能把两个人做的个数相加,所以用加法算。(6)课本第38页第11题①数一数,一班每行种多少花?二班每行种多少花?学生回答。②不计算你怎么知道哪个班种的花多些?为什么?(两个班种了4行花,一班是4个5朵,二班是4个6朵,4个6朵多些,所以二班种的花多些。)③学生独立求出一班、二班各种了多少朵花?学生回答。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复习(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40页,复习第1~6题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记1~6的乘法口诀,了解乘法口诀排列的一些规律。2.指导学生经历整理1~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让学生熟练掌握。3.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及积极思考和同学合作学习的习惯。教学重难点:通过整理1~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熟悉口诀、熟记口诀。教学准备:乘法口诀表,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这一单元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今天复习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要求能熟练地背出这些乘法口诀,还要能用这些口诀很快地进行乘法口算。二、口诀整理(1)课本第39页第1题出示图意,学生独立观察完成,集体交流订正。(2)课本第39页第2题①出示1~6的乘法口诀表,这是我们学过的1~6的乘法口诀,你能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口诀吗?(独立填写,集体订正)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②学生对照口诀放大表,横着看,你发现什么规律?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横着看,口诀的排列和我们学习时的顺序一样,第1行是1的乘法口诀,第2行是2的乘法口诀,第3行是3的乘法口诀……一行一行排列到6的乘法口诀。请小朋友们一行一行背一遍。③竖着看,你发现什么规律?小结:竖着从上往下看,每一行中口诀的第一个数相同,第二个数从小到大排列,也就1个几1行,2个几1行……这样配列的。请小朋友们竖着一列一列背一遍。④拐弯看(要说明先横后竖地读),每一组口诀间有什么联系?小结:拐弯看,先横后竖,如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都是与2有关的口诀,也就是2和1、2和2、2和3……相乘的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都是与3有关的口诀,也就是3和1、3和2、3和3、3和4……相乘的口诀。请小朋友们齐着拐弯试背一遍。⑤师生共同对口令。三、巩固练习(1)课本第39页第3题。竞赛的形式同桌同学一组,比比谁先过河;比两次,使每个同学都能练习到两组题。(2)课本第40页第4题。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要求学生在2分钟内完成,集体订正,了解学生完成的情况,做好统计。(3)课本第40页第5题。在写出得数的算式里填写运算符号,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之后组织交流,讲讲是怎么样想的?(4)课本第40页第6题。填方框里的乘数,由于只学到6的乘法口诀,所以方框里暂时填1~6个数,要求学生说出所填乘数,所得的积并说说用了哪句口诀?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一、课堂小结。今天复习了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要求能熟练背出这些乘法口诀,而且要很快说出算式和得数。复习(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0~41页,复习第7~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乘法应用题。2.经历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会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和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投影。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出示口算卡片,齐说得数并说说用了哪一句口诀。(2)口答。4个5是多少?3个4是多少?6个4是多少?二、巩固练习(1)课本第40页第7题。投影出示。图上有哪些数学信息?饼干每包4元,小明买3包饼干。每块蛋糕3元,小亮买5块蛋糕。每盒巧克力6元,小红买2盒巧克力。三人各要用多少元?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2)课本第40页第8题。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运算顺序。(3)课本第40页第9题。投影出示图。说说图的意思。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4)课本第41页第10题。①投影出示图,学生说说图意。②小兰家栽了多少棵桃树?6×2=12(棵)③小芳家栽了多少棵桃树?6+4=10(棵)④哪家栽的桃树多?多多少棵?12-10=2(棵)(5)课本第41页第11题读题,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一共几个问题?学生独立求出小军、小红各用多少元?集体交流。一、拓展练习。(1)课本第41页第12题。投影出示图,图中画了什么?你能用哪些乘法计算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分组交流。一共有多少只鸡?墙上一共有多少个辣椒?……(2)课本第41页思考题。引导学生画图,讨论交流。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四、课堂小结今天有什么收获?四表内除法(一)单元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42~58页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学习活动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方法,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并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熟悉地用1~6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除法算式;初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2、使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用除法计算的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联系除法的含义解决有关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除法和探索用口决求商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乐于与同学合作、交流的积极情感,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起。单元教学重难点: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1、学生在结合生活实例理解除法含义时,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学会“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和“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方法。2、在学习用口诀求商时,不但要理解“为什么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还要熟练掌握用口诀的方法。单元课时安排:12课时(机动3课时)平均分(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43页例1、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2.使学生通过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每份几个分”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分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教学重点: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教学准备:教学光盘,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小棒若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平均分”1.教学例1。(1)初步认识。引入:把这6个桃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操作:请大家拿出6个圆片,代表6个桃,自己动手分成两堆,再说说是怎样分的。交流:你是怎样分的?观察:分成两堆,有3种不同的分法。你能按每份个数的情况,把这3种分法分成两类吗?交流:这3种分法分成了怎样的两类?为什么这样分类?哪一类是每份同样多?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指出:按每份个数相同和不同,把这3种分法分成了两类,其中分成3个和3个是每份个数同样多。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追问:怎样的分法叫作平均分?(2)加深认识。引导:这6个桃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呢?你想平均分成几份就分成几份,同桌小朋友先讨论讨论,然后用圆片摆出你们的分法:交流:你是怎样平均分的?追问:为什么这两种分法也是平均分?强调:把一些物体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2.做“想想做做”第1题。小朋友看“想想做做”第1题,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就在它下面打“\,…’。交流结果,让学生说说理由。二,动手操作,学习分法1.教学例2。有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呢?(出示例题,摆出8个桃)小朋友,让你来分一分,你觉得怎样分这8个桃,就能看到分给几个小朋友了呢?要求:请小朋友在图里分一分,看看能分给几个小朋友,在()里填一填,再和大家交流。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交流:你是怎样分的,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指出:刚才平均分的分法是这样的:按每2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4份。2.教学“试一试”。出示“试一试”,让学生说说题意。提问: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地分,每次拿出几根小棒,能看出怎样的结果?每3根、每4根一份地分呢?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分法和结果,结合交流渲示分的过程,明确每份分了几根,结果是分成了几份,让学生一齐说一说: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几份。三、组织练习,巩固内化1.做“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明确要求,先圈一圈,再填空。交流分法和结果。逐题说说每几个一份,结果分成了几份.有错的订正。提问:这里的平均分都是怎样分的?强调:平均分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看分成几份。2.操作平均分。让学生摆出6个圆片。要求按每2个、3个一份地分,看能分成几份。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3.做“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看图、读题。提问:请看图上,每人分3个,图里是怎样拿气球的?(每次拿出3个气球给1个小朋友)交流结果。追问:这里把15个气球平均分,是怎样分的?四、回顾内容,课堂小结引导: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呢?通过学习有哪些体会?平均分(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4--45页例3、“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4题,“动手做”。教学目的:1.使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学会把一些物体“按几份平均分”,掌握“按几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几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内涵。2.使学生联系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表达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几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分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难点:按几份平均分的方法,理解按几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学准备:教学光盘,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小棒和小正方形若干。教学过程:一、操作回顾,揭示课题1.操作回顾。请拿出8根小棒,每2根一份分一分,看能分成几份。(学生操作)交流:8根小棒怎样分的,分成了几份?结合交流演示按每2根一份地分,并画圈表示分法和结果:2.谈话揭题。像上面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这里的平均分是知道每2根一份,要每次拿2根摆成一份,结果分成4份,这是按每几个一份地分。那平均分还可以怎样分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平均分.学会平均分的另一种分法。(板书课题)小朋友要注意两种分法不同的地方:二、动手实践,1.教学例3。(1)学生操作、交流。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出示例题,让学生了解题意。引导:这里把8个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问每个小朋友分几个。现在请大家先拿出8个圆片代替8个桃;再拿出2根小棒横着摆.代表2个小朋友。追问:摆2根小棒表示什么意思?现在大家动手分一分8个桃,按照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来分.把桃分完,看每个小朋友能分得几个,在书上()里填一填。交流:把8个桃按几个小朋友平均分的?接下来你是怎样务的?提问:8个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分的结果知道了什么?(2)明晰分法。提问:刚才8个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就是平均分成几份?先摆2根小棒表示要按什么平均分?(按2份平均分)说明:8个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就是要平均分成2份.所以先摆小棒或画圈确定分2份,再按2份平均分。引导:想一想,每次摆的时候为什么都要把每份个数分得一样多呢?演示、操作,统一方法,一个一个分。(3)回顾小结。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小朋友回想一下刚才的分法,把8个桃按几份平均分的?我们是怎样分的,结果知道了什么?说明:今天把8个桃平均分是这样分的:按指定的2份平均分,分完后看到每份分得4个。2.教学“试一试”。出示“试一试”,让学生说说题意。提问: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想一想要确定好几份来分,能看出怎样的结果?平均分成3份、4份呢?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分法和结果,结合交流演示分的过程(教师画圈或横线表示份数),明确各是按几份平均分的,结果每份几根,并板书。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1.做“想想做做”第1题。指导学生看懂分的方法,说说要平均分成几份,为什么每份先分1个,接着怎样分;再连线分一分,分完为止,然后填一填。交流连线结果,逐题说说按几份平均分,结果每份几个:2.做“想想做做”第2题。提问:分胡萝卜给几只小兔,要求按几份平均分?提醒学生可以连一连,也可以用学具表示8根胡萝卜分一分.再把分得的结果说一说、填一填。3.做“想想做做”第3题。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明确题意后,要求学生先看着图在脑子里分一分,想想每只松鼠分得几个,再连一连、分一分、填一填,看自己想的结果对不对一提问:这是按几份平均分的,结果每份几个?4.做“想想做做”第4题。15个O能平均分成几份?先同桌时论,(可以想几个几是15)想好了一起交流。交流:能平均分成几份?(板书:平均分成3份、5份、15份)你准备按几份平均分?先想一想,再选一个平均分的份羹,用圆片分一分.在小组里交流你是怎样分的。四、完成“动手做”1.用8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说明:用几个几是8.想乘法口诀或算式,再把8个平均分,就能想到怎样拼。比如,二四得八,或者2G4=8,就想到按2排平均分,一排可以摆4个;也可以想到按每4个摆一排,可以摆成2排。2.用12个、l8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用12个、18个能拼成长方形吗?你选一种个数,用你的方法想一想、拼一拼,再和同学说说是怎样想的。等会我们一起交流怎样拼的,各有几种拼法。交流拼法,教师展示给学生观察,启发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3.拼正方形。提问:用这样的小正方形拼正方形的话,你最少用凡个就能拼成正方形?让学生用4个小正方形拼正方形。五、回顾过程,全课总结提问:这节课的“平均分”你学到了什么?能说说今天平均分的方法是按什么平均分,结果是什么吗?和前面学习的平均分方法不同在哪里呢?你是通过什么活动学会平均分的方法的?平均分(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47页例4、“想想做做”第1~6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进一步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地分”和“按几份平均分”的方法,能区分平均分的不同分法,能根据平均分的同一情境从不同角度说明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表达等活动,比较平均分的两种分法,加深认识平均分的不同过程和结果,感受不同分法的内在联系,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比较的能力。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了解现实情境中具有数学现象和数学内容,体会事物之间存在联系与区别;培养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比较、认识平均分不同分法的特点。教学准备:教学光盘,学生准备小棒、圆片各若干。教学过程:一、复习感知,谈话导入回忆前两节课的内容,我们主要学习和研究的是什么知识?分得怎样的结果才是平均分?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平均分。(板书课题)二、动手操作,比较分法1.教学例4。引导:老师这里有12支铅笔,你能运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把12支铅笔平均分吗?请小朋友用12根小棒代替铅笔,想想可以怎样平均分,再分一分。分的时候看明白你是怎样分的。(学生操作)2.初次尝试。请一名学生在展台上用小棒代替铅笔分一分,结合学生黑板上出现的实际分法进行教学:如出现:////////////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1)交流:这是平均分吗?你能介绍自己是怎样分的吗?(2)提问:有没有分好后与他摆出的结果相同,但却是不同分法的呢?那你怎样分的?你来用不同的分法说说怎样得出这个相同结果的。哪位小朋友来说说后一令小朋友又是怎样分的?(3)比较:现在平均分摆出的结果一样,但他俩的分法不同在哪里呢?大家先同桌交流一下,再把不同的分法告诉大家。学生交流,明确摆出的结果相同,但分的过程一种是把12支铅笔,每3支一份地分,结果分成了4份;另一种是把12支铅笔,按4份平均分,结果每份3支。(4)小结:小朋友现在看到,虽然平均分摆出的结果相同,但分的过程却不一样:一种是“每3支一份地分”,看出可以分成4份;一种是“一个一个分平均分成4份”,看出每份3支。不管哪种分法,结果都是每份铅笔的支数相同,因此都是“平均分”。3.再次尝试。引导:12支铅笔平均分,你还可以怎样分,有哪些不同的方法?先自己用小棒分一分.再在四人小组中说一说是怎样分的.并互相说说你摆出的结果还可以用哪种分法得到。交流:你分的结果是什么?能说出哪两种分法都能得到这个结果吗?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启发: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三、巩固应用,深化认识1.做“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操作、填空。提问:这里两种分法摆的圆片结果一样吗?分法有什么区别?2.做“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看图,把两小题自己读一读,互相说说每题要求按怎样的分法分,然后看图填空。交流结果。提问:看图说说,按哪丽种分法来平均分的,结果怎样?3.做“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看8个菠萝平均分的图,想想可以用哪些分法分得这样的结果,再填空。交流结果。4.做“想想做做”第4题。提问:分物体要得到平均分的结果,可以怎样分,你能总结一下吗?谁来说一说。5.做“想想做做”第5题。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让学生根据图上意思独立思考,完成填空。6.做“想想做做”第6题。让学生说说从图上看到了什么。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引导:你从图上看到兔有几个几只,鸡有几个几只?兔是怎样分的,鸡是怎样分的?同桌先说一说。交流:你看出兔是怎样分的,鸡是怎样分的?四、反思过程,全课总结引导:小朋友反思一下学习过程,今天学习了平均分的什么内容?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体会?认识除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50页例5、例6和“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4题,“你知道吗”。教学目标:1.使学生联系现实情境,经历从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写成除法算式,能根据平均分的情境填写除法算式,并能说明理由。2.使学生在联系平均分的情境认识除法的活动中,体会从具体情境中抽象数学式子的过程,理解除法算式表示的平均分的含义,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感受除法来自实际生活中的平均分,对与数学相关的生活现象产生一定的兴趣;培养积极思考、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难点:认识除法含义,除法含义的理解。教学准备:教学光盘,师生各准备圆片、小棒若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新知(一)按每几个一份地分写除法算式。1.教学例5。(1)出示例5情境和问题。讲述:星期天小朋友们到公园里玩,他们决定坐缆车去山上游玩。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和读题,告诉大家:你从题里知道了什么?提问:一共几个小朋友?(板书:6)每几人坐一辆车?(板书:2)要算出什么结果?(2)引导思考、解决。6个小朋友要坐几辆车可以怎样想呢?你能得出要坐几辆车吗?自己想一想,有困难可以用圆片摆一摆、分一分,得出要坐几辆车,把()填好;再和同桌说说你的做法、想法,结果是要坐几辆车。好吗?(3)引入除法。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说明:刚才的问题,是把6人按每2人一份地平均分,结果得到坐3辆车。(指板书的数)这样把6人按每2人一份平均分,结果是3份,可以用除法计算,写成算式“6除以2等于3”。(在数中间板书除号和等号)追问:根据什么写出“6÷2=3”这道除法算式的?说明:这样的算式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除法算式。(板书课题:认识除法)说明:这个符号叫除号。(在“÷”下面板书:除号)教学算式“6÷2=3”的读法,让学生读一读,并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2.教学例5后的“试一试”。出示“试一试”的题目和图,让学生读一读、看一看。提问:要知道可以分给几只小熊,应该把12个苹果怎样分,得到结果是什么?按照这样平均分的分法,你能填写下面的算式吗?(学生填写、交流,集体订正)集体读一渎算式。追问:想一想,为什么算式可以写成“12÷3=4”?这个算式里的12、3、4各表示什么意思?3.回顾小结。(二)按几份平均分写除法算式。1.教学例6。(1)出示例6情境和问题。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讲述:星期天小朋友们去植树。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和读题,想想从题里你知道了什么,提出什么问题,和大家一起分享。提问:这是要把6个小朋友怎样平均分?(2)引导思考、解决。把6个小朋友按3组平均分,每组几人呢?看图自己想一想,也可以用圆片分一分,得出每组几人,填在()里;再和同桌说说你的做法、想法。(3)引入除法。说明:这里的问题,也要平均分。这是把6人按3组平均分,结果得到每组2人.也可以用除法计算。把6人平均分成3组,结果是每组2人,(指板书的数)就写成“6除以3等于2”。(在数中间板书除号和等号)让学生读一读算式。追问:根据什么写出“6÷3=2”这道除法算式的?6和3各表示什么?2呢?说明被除数、除数和商并板书在算式下面,并指给学生说一说。2.教学例6后的“试一试”。出示“试一试”的题目和图,让学生读一读、看一看。提问:要知道每人分得几支,要把8支铅笔怎样平均分,得到结果是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什么?按照这样平均分的分法,你能填写下面的算式吗?(学生填写、交流,集体订正)追问:为什么要写成“8÷2=4”?这道除法算式的8、2、4各表示什么意思?3.回顾小结。二、巩固内化,加深认识1.做“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算式,集体订正,并要求学生说说10、2、5各表示什么,算式表示什么意思。2.做“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算式,集体订正。提问:为什么也可以写成除法算式?除数3表示什么意思?商3呢?3.做“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看图,说说可以看成怎样平均分的,还可以看成怎样平均分的。学生独立读题并完成算式。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提问:为什么两小题都用除法算?这两道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相同吗?各表示什么意思?4.做“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读除法算式。三、全课总结回顾: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都认识了哪些知识?你认为怎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还有哪些体会?认识除法练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52页练习八第l~8题,思考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列算式的练习,能从不同角度说明同一情境表示的意思,能根据平均分的情境和问题正确列出除法算式,并能说明自己的想法,进一步认识除法的含义;进一步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熟练渎、写除法算式。2.使学生通过看情境说明列式理F,体会观察和分析问题的不同角度,强化除法和平均分的联系,加深理解除法含义,初步体会乘法和除法的内在联系;发展形象思维和观察、分析、概括等初步思维能力,初步感受模型思想。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3.使学生能主动参与观察、思考等认知活动,感受实际生活里的除法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理解除法的含义,从不同角度观察情境列出相应的算式。教学准备:教学光盘,师生各准备小棒若干。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二、理解除法含义1.做练习八第1题。(1)学生读题。要求:请同臬小朋友每人用10根小棒,互相合作按题里要求分一分。交流:第(1)题怎样分的,结果是几份?(教师演示,数一数分成几份)除法算式怎样列的?(板书算式)为什么用除法算?第(2)题怎样分的,结果是什么?(教师演示,数一数每份几根)除法算式是怎样列的?(板书算式)为什么也用除法算?(2)比较:请小朋友观察分的小棒,用10根两次平均分摆成的小棒是一样的,不过分法不同。你能说说刚才的分法有什么不同吗?请根据分法说一说,这两道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2.做练习八第2题。让学生先看图里有多少个棉桃,分成了几个几,明确有12个,分成了4个3。要求同桌根据两种分法说说,可以看成怎样的分的,并交流不同说法。让学生填空。3.做练习八第3题。提问:从图里知道了什么?让学生自己读题填空、列式。交流填空和算式,让学生说说列式是怎样想的。指出:根据平均分写除法算式,要根据图意先想是怎样分的、结果是什么,再根据分法想算式怎样写,然后正确写出算式。4.做练习八第4题。引导:请小朋友仔细看图,想想一共几条金鱼,可以看成怎样分的,同桌互相说一说。让学生列出算式,同时指名板演。交流:为什么要列成除法算式?这两道除法算式是怎样想的?指出:平均分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列式时要联系分法想算式。三、感悟乘、除法联系1.做练习八第6题。让学生观察图意,说说有几个花坛,每个花坛几朵花,一共多少朵。学生自己读题填空、填算式。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交流填空和算式,教师板书算式。提问:为什么可以写成乘法算式?说说你是怎样看图的。你在图里是根据什么列出两道不同除法算式的?引导:大家讨论讨论,上面列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算式时,每次是怎样观察这幅图的?讨论好了把你们的观察方法告诉大家。完成练习八第7题。3.尝试、拓展。引导:我们看到上面每组里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是有联系的。你能试着根据下面的算式,说出有联系的除法算式吗?2×4=85×3=154.口答练习八第8题。让学生看式子说出几乘几等于多少,说说想的哪句口诀。四、练习总结,布置作业1.练习总结。引导:这节课练习了许多题目,能说说你有哪些收获吗?2.完成思考题。让学生看思考题,明确有3个圆,要画8个△,每个圆里都有4个。学生先自己画一画,再交流怎样画的,看看是不是符合题目的要求。3.布置作业。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4页例7、“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表内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理解和掌握朋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能正确选择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算式(被除数不大于16)的商:初步学会列式解决简单的除法实际问题。2.使学生通过乘法口诀求商的原理的感受,初步体会乘、除法的联系,感受用口诀求商的合理性,能联系除法的含义说明解决有关平均分的简单除法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发展分析、判断、推理等初步的思维能力。3.使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在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享受独立思考后发表自己见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难点: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根据除法算式想乘法口诀。教学准备:教学光盘,师生各准备8根小棒,教师准备除法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淡话:我们已经认识了除法,知道表示平均分和它的结果要用除法算式。那除法算式的商怎样算呢,这就要学习求商。(板书课题:求商)二、学习新知1.教学例7。(1)列出算式。观察:现在我们来看一个具体问题。请观察情境图里小朋友在干什么.你知道了哪些条件,求什么问题?和同桌小朋友互相说一说。交流题意.让学生集体用三句话说出题意。提问:根据“8个小朋友打球,每2人一组”,要解决“分成了几组”这个问题,你觉得要列怎样的算式,能说说你想到的算式吗?(板书:8÷2-)(2)引导探究。引导:根据题目里的分法,你能想到8÷2的商是几吗?(3)理解算法。交流:8÷2的商是多少呢,你是怎样想的?把你的想法和大家说说看。结合交流板书结果“4(组)”,并相机演示或说明(学生出现几种就演示或说明几种)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引导:大家不同的办法其实都是想:4个2人是8人,所以商是4。那4个2人是8人,就是几乘几得8,你能想到哪句乘法口诀?(二四得八)追问:计算8÷2等于几,可以想什么算得数?哪句乘法口诀?2.教学“试一试”。谈话:小朋友能不能找和除法算式对应的乘法口诀,求出商是几呢?现在来试一试。请看课本上“试一试”两道算式,自己想一想、填一填。学生尝试,(指名板演)教师巡视。交流每题得数和用的口诀,结合说说为什么用这句口诀,怎样想到的。(有错的订正)提问:你觉得用口诀求商时,除数是口诀里的什么数?被除数呢?可以怎样想口诀?三、练习巩固1.做“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交流:第一组算两道算式有什么联系?(3乘几得9,9除以3就得几,要用同一句口诀算)第二组呢?2.做“想想做做”第2题。(1)学生一组一组做,独立填写得数,再集体交流订正。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提问:比一比每组题的计算和得数,你发现三道题有什么联系?(一句口诀可以算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每组j道题是有联系的;根据上面的乘法就可以算下面两道除法)根据上面的乘法可以算几道除法算式?(2)补充:根据下面每组除法算式,你想到哪道乘法,用哪句口诀算?8÷2=5÷3-5÷1=8÷4-5÷5-5÷5-3.做“想想做做”第3题。(1)出示三组算式,让学生说说想和几有关的乘法口诀。每组题指名学生依次看算式,口答得数,结合选择几道说说用的哪句口诀。(2)用口算卡片让学生口答商是几。4.做“想想做做”第5题、第6题。让学生自己看题,再用三句话说说每题的题意。要求学生填写算式和结果,同时指名两人板演。检查列式和得数,并提问:第5题为什么用除法算?(求平均每天吃多少个,要把12个桃按4天平均分)第6题是怎样想的?学生口答结果。四、全课总结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今天学习的乘法口诀求商,你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收获或者体会?还有什么不懂或觉得困难的地方吗?乘法口诀求商练习(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5~56页练习九第1~8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熟悉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用6以内的乘法口诀正确地口算相应除法的商;能根据口诀或乘法算式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和商,能联系乘、除法的含义正确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能结合口算除法解释求商的方法,通过比较和列式体会乘、除法闾的内在联系,逐步提高表内除法口算能力;能联系乘、除法含义说明解决乘、除法简单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发展学生分析、推理、判断等初步思维能力。3.使学生主动参与练习,能独立思考、与人交流,获得熟练掌握新知、应用新知的成功体验,发展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用乘法口决求商和除法简单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过程: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一、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就练习用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大家要进一步熟悉用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把除法算对,还要能根据乘法算式想到相应的除法算式,能正确解决乘、除法实际问题。二、计算练习1.做练习九第1题。(1)让学生独立读秉法口诀,一组一组写得数。交流得数,要求学生一组一组齐读一遍。提问:一句乘法口诀一般可以算几道除法算式?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2)下面每组题用哪句乘法口诀,得数各是几?6÷2—30÷5-12÷3-6÷3-30÷6-12÷4一指名学生口答,然后让学生集体先说口诀,再说算式、得数。2.做练习九第2题。让学生看题。提问:看第一小题向日葵上3个数,你能想到哪句乘法口诀和哪两道除法算式?(指名回答后集体说一说口诀和两道算式)后面每道题你能想到哪个除法算式,叶子上填什么数?自己思考,在叶子上填出合适的数。交流得数,说说是怎样想的。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要求:现在小朋友一起看4道题,先说乘法口诀,再说出两道除法算式。追问:最后一道为什么只能说一道除法算式?还能用这里每组3个数说出乘法算式吗?请小朋友看每组里的数集体一起说一说。3.做练习九第3题。(1)让学生一组一组地填写得数。提问:每组题各是用的哪句乘法口诀?(指名说一说)你觉得每组2道题有什么联系?谁来试着说一说。指出:每组三道题是用同一句乘法口诀算的,它是有联系的乘、除法算式,根据上面的乘法算式可以写出下面的鼹道除法算式。(2)你能根据下面乘法算式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吗?4×3=122×5-101×3-35×5-25(3)你能自己想3个数,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吗?自己试一试,再相同桌说一说。指名学生说说想到哪3个数,写成的哪几个算式。(教师板书)4.口算除法。用除法口算卡片让学生直接说得数,选择一些算式要求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注意看学生口算掌握程度。(先指名口算,再试着集体口答)三、实际问题练习1.做练习九第5题。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让学生用3个条件说出从每幅图里知道了什么。(如,有2棵树,每棵树上有3只小鸟,一共有6只小鸟)要求学生看每幅图写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交流算式,让学生结合说说是怎样想的。指出:这样的一幅图,可以看成“几个几”是多少,写出乘法算式;也可以看成“按每几个一份地分”和“按份数平均分”写出砥道除法算式,这三道算式是有联系的。现在大家一起读一读每组三道算式。(学生齐读)追问:怎样的实际问题用乘法算?怎样的实际问题用除法算?2.做练习九第6题。让学生看图,说说图里告诉我们什么条件。指名读两个问题,独立思考可以怎样算。学生练习,指名板演。交流算式和想法,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都用除法算。说明:第一小题求分给多少只兔,就是把20根胡萝卜每5根一份地分,看分成几份;第二小题求每只兔分得多少根,就是把20根胡萝卜按4份平均分,看每份多少根。所以,都要用除法算。四、练习小结1.小结收获。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今天小朋友开动自己的小脑筋,表现真棒!现在大家再看课本上练习九,想想练习了哪些内容,有哪些收获,和同桌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让学生交流练习内容和收获。2.布置作业。练习九第4题、第7题和第8题。乘法口诀求商练习(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页练习九第9--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用6以内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除法算式;能正确选择口诀计算乘法和除法算式。2.使学生通过口算练习提高表内除法的口算能力;进一步了解计算乘法和除法选择口诀的思考方法,正确根据方法选用口诀口算得数。3.使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初步培养竞争意识,获得掌握口算方法和能正确口算的喜悦,逐步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用乘法口诀求商和除法简单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二、巩固方法1.背口诀。先指名背一背6以内的乘法口诀,再集体背一背。2.看乘法算式,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出示4×5=206×3=185×5=25学生口答,教师板书除法算式。提问:写除法算式时把哪个数做被除数?哪一道乘法算式只能写出一道除法算式?说明:看乘法算式写除法算式时,把汞法里的积做被除数,除以一个乘数就等于另一个乘数。3.练习口算方法。(1)看乘法口诀,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出示:三四十二二五一十四六二十四学生口答,教师板书。提问:请小朋友仔细比较乘法口诀和算式,除法算式里的除数和商是口诀里的哪两个数?被除数呢?说明:在比较中可以看出,除数和商是口诀里的两个乘数,被除数是口诀里的积,所以算除法要看除数,想它和几相乘得被除数,想出对应的口诀算出商几。(2)看算式,说口诀和得数。出示:12÷2-15÷3=8÷4=9÷3-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学生口算,结合说说是怎样想乘法口诀的。强调:口算除法,先看除数是几,想它和几乘得被除数,找出对应的口诀求商。4.想口诀填算式,想想能填出几道。6÷口一口12÷口一口口÷口-6让学生写一写算式,并思考各是根据哪句口诀写的。交流算式,结合说说口诀。三、口算练习1.口算。(1)做练习九第9题。出示第9题,让学生观察每组题除数是几。指名依次口算每组算式的得数,选择几道说说用了哪句乘法口诀。再让学生自己口算,把每题得数写在被除数旁边,并检查得数。按每组题让学生集体依次读算式和得数。(2)看卡片口算。用除法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算,再集体口算。2.做练习九第1()题。出示第10题,指导看表明确要求,让学生填写得数。交流得数,教师板书。3.做练习九第11题。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出示算式,要求一组一组地算,并想想每组两道算式各用的哪句口诀。学生填写得数,指名板演。提问:每组算式里的数都相同.得数为什么不同?指出:计算时要看清是乘法还是除法,不能看错运算符号,要不就会算错。引导:每组两题用的乘法口诀都相同吗?哪几组用的口诀不同?请小朋友找一找,互相说说各用的哪句口诀。交流:哪几组口诀不同?各用的哪句口诀?请把你的想法和大家分享。提问:算乘法怎样想口诀?算除法呢?指示:算乘法只要看乘数直接想几几得多少,算除法要看除数,想它乘几得被除数,想出对应的口诀计算。4.做练习九第12题。让学生同时开始,用1分半到2分钟时间填写得数,看谁都能算对。交流得数,了解学生口算掌握情况,针对实际采取恰当措施帮助学生掌握除法口算。5.做练习九第13题。让学生读题,明确有两个问题。学生列式解答。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交流算式、得数,教师板书。提问:先根据什么求的一共多少盆,再根据什么求的可以分给几个班?让学生连贯地说一说解决两个问题的思路。提问: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用加法,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用除法?四、练习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练习了什么内容?通过练习你有哪些收获?表内除法(一)复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7~58页复习第1~7题,思考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通过除法相关知识的回顾、练习,加深除法含义的认识;进一步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根据一句口诀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进一步掌握解决除法简单实际问题的思考和解题方法。2.使学生能联系平均分实物解释除法算式的含义,进一步了解乘法口诀与除法算式的联系;提高用6以内乘法口诀口算除法的熟练程度,发展口算能力;进一步了解除法简单实际问题的特点,培养从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3.使学生主动参与复习活动和练习,感受正确掌握本单元内容的喜悦,培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体会实际生活里的数学内容和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除法含义、口诀求商和除法简单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揭示课题。2.提出要求二、复习除法含义和计算1.做复习第1题。让学生观察小棒图,分别说说有几份,每份几根,一共几根,结合交流教师分别摆出小棒。学生看图填算式。交流算式,板书算式。提问:这里看一幅图可以列几道乘法和几道除法算式?能联系小棒图说说每组里乘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吗?每道除法算式表示图里什么意思呢?请小朋友先互相说一说,再和大家交流。让学生交流两组算式列式时的想法。说明:一幅图可以列一道乘法算式和鼹道除法算式,这样的三道算式是有联系的。让学生集体读一读。2.做复习第2题。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启发:我们知道了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那这一单元里用什么方法算除法算式的呢?那你能根据乘法口诀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吗?现在听老师说口诀,看谁最先想到除法算式,想到几道就说几道。教师说2~3句可以算两道除法的乘法口诀,指名学生回答。下面看乘法口诀卡片说除法算式。出示一张只能说一道算式的口诀卡片,让学生说算式。提问:为什么这句口诀只能说一道除法算式?哪几句口诀只能说一道引导:同桌小朋友能这样一个说口诀一个说算式吗?大家说的时候注意交换着说口诀和算式。(学生互说)3.做复习第3题。学生同时开始,用1分半钟时间完成,测试学生计算掌握情况。交流得数,注意了解学生掌握程度,对学生口算能力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三、复习实际问题1.做复习第5题。让学生阅读题目,说说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明确有两个问题。学生解答,指名两人板演。交流算式,要求说说为什么用除法算。口答问题。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比较:摆成几行时每行盆数多?为什么它每行的盆数会多?说明:求每行几盆,要把15盆花平均分成几行,所以用除法算。从算式中可以看出,平均分的行数少,每行的盆数就多;平均分的行数多,每行的盆数就少。2.做复习第6题。让学生看图,说说知道了哪些条件。提问:都抬12个南瓜,哪两人抬的次数少?你是怎样想的?交流算式,教师板书。提问:为什么都用除法算?口答问题。3.做复习第7题。让学生看图,说说从图里知道了些什么。(1)学生做第(1)、(2)题,指名板演。交流:乘法算的题和除法算的题有什么不同?(2)讨论:根据图里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大家讨论一下。交流问题,教师板书。提问:这里哪些问题要用除法算?你明白了怎样的问题要用除法算吗?(平均分:按每几个一份地分,按几份平均分)四、复习总结1.回顾总结。2.完成思考题。让学生读题,最点理解“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每人分得的块数和小朋友的人数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可以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比如每人分得3块糖,小朋友的人数就是几人?每人分得4块糖,小朋友的人数就是几人?让学生思考、讨论:可能有多少块糖,有多少个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交流想法,引导用乘法口诀想:五五二十G五、六六三十六,得出可能是25块糖,5个小朋友;也可能是36块糖,6个小朋友。第五单元厘米和米教学内容认识线段(教科书第59~60页例1和“想想做做”第1~5题)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线段的过程,认识线段的特征,了解线段是有长短的,学会正确地画线段,体会两点间只能画一条线段。2.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培养比较、抽象简单几何图形的初步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感受数学来自生活实际;能积极参与观察、交流等活动。教学重点线段的特征。教学难点Gkb1.com建立线段的表象。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根毛线、直尺和正方形纸。教学过程一、观察情境,比较曲直出示运动场上的直线跑道、曲线跑道,跳绳、拔河的图片。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图里的跑道和绳子,比一比两幅跑道线的形状和两根绳子的形状,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吗?(一条是直的,一条是弯曲的)指出:对,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像这样的线,它们的形状有些事直的,有些事弯曲的。二、观察操作,认识线段1.操作、观察(1)让学生把一根毛线随意放在课桌上,观察是什么形状。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提问:如果用手捏住线的两端、拉紧,这条线的形状会发生什么变化?那你能把这条线拉紧看一看,原来弯曲的线变得怎样了吗?(学生拉紧毛线)(2)提问:现在小朋友手里的线是什么形状的?(出示固定在小黑板上的一根线:拉直、两端用图钉固定)说明:现在两手拉紧的这条线是直的,(板书:直的)这两端的点(指图钉)叫作端点。(板书:端点)提问:这条拉直的线有几个端点?(补充板书成:两个端点)请小朋友互相指一指,你手里拉直的线两个端点在哪里,指着说一说端点。大家看这条拉紧的线,能说出它有什么特点吗?(回答后齐说:直的、两个端点)(3)指出:把线拉紧,两手之间的一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这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板书:线段)追问:这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什么?(回答后齐读两遍:线段)(4)变式。教师两手把线拉紧,连续变换方向、长短,每次要求学生思考:现在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吗?为什么?(直的、两个端点)WwW.GkB1.cOm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指出:我们把线拉紧,不管它的方向、位置、长短怎样变化,只要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就可以看成是线段。2.认识线段。说明:线段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它是直的(教师画直的线),有两个端点(教师在两端点上点)。这样的图形就是线段。追问:你知道线段有什么特点吗?端点应该怎样表示?(强调两端要点上点表示端点)引导:你认识线段了吗?你能闭上眼睛,在头脑里画一条线段,记住它是什么样的吗?试试看。(教师描述,让学生想象:我们在脑子里想,一条直的线,有两个端点,这就是线段)3.做“想想做做”第1题。出示第1题图形(可以补充增加直线、射线的图形)。学生判断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说说理由。4.举例反馈。引导:现在小朋友明白了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在生活里,像直尺的边、课本的边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用实物指边和端点)所以都可以看成线段。你还能找到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小朋友找一找,找到后我们交流一下。学生交流,并指出:只要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就都可以看成线段。三、比长短,画线段1.认识线段长短。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1)师生都用一张正方形纸对折(见教材),找出折痕。提问:对折时的折痕可以看成线段吗?为什么?(2)你能折出比这条线段长的折痕吗?比这条线段短的呢?(学生折纸,交流折法)引导:折出的线段哪条长一些,哪条短一些?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小结:折出的这些折痕都可以看成线段。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有的线段长一些,有的线段短一些,也就是说,线段是有长有短的。(板书:线段有长有短)2.画线段。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那你能自己画一条线段吗?(学生自己画线段)交流:你用的什么工具,怎样画的?评价学生画法,并示范画线段:我们可以用沿着直尺的边画线段,两端要画点表示端点。请小朋友用直尺再画一条比刚才长一些或者短一些的线段,再和同桌说说你画的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3.学习反馈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认识了线段的哪些特点?怎样画线段?四、巩固练习,深化认识1.做“想想做做”第2题。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让学生填写(),再交流。引导:我们来看这里的图形,多边形的每一条边就是一条——(线段)。三角形由3条线段围成,四边形由——(4条线段)围成,五边形由——(5条线段)围成。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指出: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3.做“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连点画出三条线段。提问:画了几条线段?三条线段围成了什么图形?说明:三角形就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4.做“想想做做”第5题。读题,了解题意,并提问:“每两点之间”是什么意思?要求学生在每两点间画一条线段,能画几条就画成几条。交流:你画了几条?条数最多的小朋友画了几条?引导:(出示学生画4条线段的图形)大部分小朋友画了4条线段。请小朋友观察,还有哪两点间没有连接成线段吗?可以看图先讨论讨论,再说说你的想法。说明:要在每两点间画一条线段,凡是两点间就要连接成线段。那怎样可以不遗漏呢?可以按顺序,每次从一点开始连接其他三点,这样可以画成6条线段。五、全课总结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线段有什么特点?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你能说说自己认识线段的过程吗?(把线拉紧知道看成线段——认识表示线段的图形——比较长短知道线段有长有短——学习画线段)你还有什么收获或者体会?www.Gkb1.coM第五单元厘米和米教学内容认识厘米(教科书第61~63页例2、例3、例4和“想想做做”第1~7题)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测量、观察、比划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能表示出1厘米的大概长度;学会用厘米为单位的测量方法,能用厘米为单位测量较短物体或线段;能以厘米为单位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2.使学生在操作、比较、观察等活动中,体会学习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了解物体、线段近似长度的含义和表达方法,积累测量长度和按指定长度画线段的经验。3.使学生积极参加操作、测量、画图等活动,主动了解长度单位厘米,感受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准备师生每人准备一把尺和1厘米的小棒,学生准备测量用的相关物体,如小棒、小刀、铅笔等。教学过程一、实践感悟、引入课题谈话: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知道线段有长有短。你们想知道自己课桌面的长边有多长吗?那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比如,用文具盒、书、铅笔、手的一拃等等,去量一量。先想好准备用什么工具来量课桌面的长,再测量出有几个那么长,然后按黑板上的说法互相说一说。让学生动手量一量,教师巡视指导方法。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选择板书在小黑板()里。引导:我们课桌面是一样长的。现在看看你用什么量的,量得的数量(几)和哪个一样,和哪个一样,和哪些不一样,想想这是为什么,互相说说看。提问:为什么你量的结果和有的数量一样,和有的数量不一样吗?那怎样才能让大家量的数量一样呢?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引入:看来啊,所有的人量同样长的物体,结果要得到同样的数,就要用统一的测量工具,用统一的长度作单位。那么这样的单位有哪些呢,每个单位是多长呢,从今天起我们开始逐步学习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先学习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二、观察比划,认识厘米1.引导:在生活里,你发现人们一般是用什么来量物体长度的?说明:量长度的统一工具是尺。要知道有多长,可以用尺来量一量。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2.认识刻度尺。谈话:认识厘米,我们先要学会看尺,请你们拿出自己的尺,和老师这把放大的尺比一比,找找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组织交流:尺子上有数,让学生集体从左往右按顺序读一读。尺子上都有一条条的线,让学生观察这些线有长有短,说明叫“刻度线”,让学生看较长的刻度线表示的数,说明这些按顺序排列的数正好在这些较长的刻度线下面,数几就表示刻度几。像0就表示这条刻度线是0刻度线或者刻度0,是我们尺子上的七点;3就是3刻度线或刻度3等等。提问:你观察一下,刻度0到刻度1是几大格?到刻度3呢,数数刻度0到刻度10是几大格?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结合尺子上有厘米或cm,说明cm就表示厘米,厘米就是常用的一种长度单位。让学生思考尺子上哪里到哪里是1厘米。3.认识厘米(1)指一指请小朋友看自己的尺,你知道从刻度0开始,到哪里是1厘米吗?说明:小朋友的尺上从刻度0到刻度1这样的一大格的长就是1厘米,请小朋友在自己尺上看一看1厘米有多长,记在脑子里,再同桌互相指一指这1厘米。提问:你能说说从刻度几道刻度几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吗?小结:在这样的尺上,相邻的两个较长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厘米可以写成1cm。(2)比一比引导:请大家拿出这根很短的小棒,在尺上比一比有多长。下面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做: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小棒两端,现在手指不动,再用左手慢慢抽出小棒,这拇指和食指之间的长大约就是1厘米。看看两指之间的举例,把它记在脑子里,想一想1厘米是多长。现在不用小棒,用你的小手比划出1厘米大约有多长。同桌互相检查。谁来比划给大家看一看?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3)找一找我们来找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学生交流自己想到的哪些物体长1厘米,教师比划出大约长度给学生看。大家刚才找到的物体的长大约1厘米,1厘米大约就是这么长。厘米是一个比较短的长度单位,所以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4)数一数让同学们数一数,从刻度0到刻度2之间有几个1厘米,表示长几厘米?引导:现在请你在尺上找一找3厘米有多长,告诉你的同桌,从刻度0到刻度几的长是4厘米,它有几个1厘米?提问:还有刻度几道刻度几也是4厘米?为什么也是4厘米?说明:不管从刻度几开始,只要有几个1厘米,长度就是几厘米。你能在尺上找出5厘米,10厘米的长度吗?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交流:长度5厘米,10厘米在尺上怎样找的?还可以怎样找?三、量物体长度,画定长线段(1)教学例3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引导:认识了厘米,就可以用厘米作单位量物体或线段的长。请大家看课本上例3,能看出蜡笔、线段各有多长吗?填写在括号里,并且想一想,怎样用尺量出长是几厘米?学生观察、填写,思考测量方法,然后交流各有多少厘米。提问:根据例3的学习,你知道用厘米作单位,怎样量出物体或线段的长吗?指出: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一般把尺上的刻度0对准左端,看右端对着刻度几,长度就是几厘米。实际上,就是把左端对准尺上的一个刻度线,看从左端到右端长一共几个1厘米,长就是几厘米。(2)做“想想做做”第1、2题。四、总结收获,应用提升。1.总结收获。提问:这节课你认识了哪些知道,学会了哪些本领?在学习中还有哪些体会?2.应用提升。做“想想做做”第3、4、6题。3.布置作业。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和第7题。第五单元厘米和米教学内容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认识米(教科书第64~65页例5、“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6题)课时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比划等学习活动,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能比划、说明1米的大概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作单位估计一些简单物体的长度,学会用米作单位的测量方法,能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2.使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测量等数学活动,体会认识“米”的必要性,形成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在估计长度的活动中,发展初步的估计意识。3.使学生积极参加观察、测量等活动,主动认识长度单位米,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人体上有一些可以使用的“尺”,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米”及1米=100厘米。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教学准备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教师准备米尺、彩纸学生尺,学生准备米尺、直尺、彩带、标签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激发需求1.复习长度单位“厘米”谈话:同学们,再我们的身上藏着好多神奇的身体“尺”呢!瞧,这是小明的身体“尺”(出示图片)。他食指的宽大约是多少?他手掌的宽、一拃的长大约又是多少呢?小结:从图上看,用厘米作单位测量长度时,把物体一端对准0刻度线,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2.激发需求,引入长度单位“米”新课标第一网引导:现在我们找到了1厘米、7厘米和12厘米的身体“尺”。像量这些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那老师想知道黑板的长是多少,你会用这把学生尺来量一量吗?现在请你拿学生尺,老师拿另一把尺,比一比,看谁量得又快又准。谁愿意和我比?启发:我让你们先量了,你们怎么还没量完,比我慢啊?大家注意老师刚才用了个什么长度单位吗?引入:是啊,学生尺太短了,厘米这个单位太小,用它老量黑板的长度很慢,要数出多少厘米挺不方便的。看来,量像黑板这样比较长的物体,我们就需要一个更大的长度单位——“米”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今天我们来认识“米”。二、多种活动认识“米”1.激发动机提问:关于“米”你们想知道什么?激发:小朋友想了解的真多。那么1米有多长呢?它和我们前面学过的厘米有什么关系呢?希望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能找到答案。下面我们先来认识1米。2.认识“1米”。(1)观察米尺。引导:在同学们桌上有一把尺,叫作米尺,请大家自己观察,你在米尺上看到了什么?提问:米尺上这些数是从几到几呢?说明:再米尺上,有刻度线和对应的0到100这些数。通常,我们把0刻度线作为起点,从0刻度线到100刻度线之间的长就是1米。引导:在你的米尺上指一指,说一说从哪儿到哪儿的长度是1米,同桌小朋友互相说一说。交流:谁来指一指,说一说。说明:从刚才观察中看到,这跟米尺的长就是1米。量比较长的物体长度,通常用米作单位。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请同学们看一看米尺,具体看看1米有多长,闭上眼想出1米的长度,把它牢牢记在心里。(2)感知、认识1米长度。①剪出1米彩带。操作:刚才我们借助米尺,知道了1米有多长。下面我们还是利用米尺,来剪出1条1米长的彩带。请同桌小朋友一个将彩带的一端对准米尺0刻度线按住,另一个同学拉直彩带对准米尺另一端100刻度线,然后剪断。现在请同桌的两位同学捏住彩带两端,把彩带拉直举起,看看1米的彩带有多长。说明:这是同学们剪的1米长的彩带,1米有这么长。②用学生尺拼、连。引导:同学们,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彩纸做的学生尺,估计一下,1米有几把这样的学生尺长?小朋友估计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用准备好的学生尺来拼一拼、连一连,验证一下好吗?同桌对着米尺拼、连学生尺。提问:1米有几把这样的学生尺长?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观察米尺1米长度、剪彩带和拼、连学生尺,感受到了1米实际有多长。下面我们继续来体验1米大约有多长。③用身体比较。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引导:其实在我们身上不仅有1厘米、7厘米和12厘米这样的身体“尺”,还有1米的身体“尺”呢!想不想来找一找啊?老师的身高是1米65厘米,你知道指的是从哪儿到哪儿的高度吗?哪你知道从地面到老师身体的哪儿高度是1米呢?谁来猜一猜,在你认为老师身上高1米的地方贴上标签。讨论:那我怎么知道谁猜得准呢?指名检验:是啊,可以用米尺来检验一下。提问:检验时你想对老师提什么要求呢?这样站行吗?那你的米尺该怎么放呢?哪位同学猜得比较准啊?指出:瞧,现在从地面到标签的高度是1米。引导:同桌两个小朋友能不能也这样来量一量,找一找,看看地面到你身体的哪里的高度是1米,找到后贴个标签。交流:你能告诉大家从哪儿到哪儿的高度是1米吗?质疑:咦,老师的标签子在腰上,她的标签快要到脖子上,而他的标签却在胸口,这是怎么回事啊?指出:是啊,身高不同,标签的位置也不同,但地面到标签的高度都正好是1米。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身高的变化,你身上这个标签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④比划1米。引导:刚才我们找到了一把竖在身体上的“米尺”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身体上还藏着一把横着的“米尺呢!比划:手臂张开多大,两手之间的距离大约是1米呢?请小朋友手臂张开,手掌撑住米尺两端,看看两手间1米有多长,再用双手比划出1米的长度。交流:现在谁能比较准确地比划出1米大约有多长?引导:现在老师可以悄悄告诉你们一个不用米尺、不用彩带,也能比较准确地比划出1米的小秘诀,想不想听?看,像我们二年级大部分小朋友,手臂水平伸直,两只手朝里弯一弯,两个手腕间的距离大约就是1米。你能像这样试着比划一下吗?请小朋友张开双臂,这样比划出1米大约有多长。指出: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找到了两把身体”米尺“,一把是在自己身高上的大约1米长,另一把是用两手比较出的大约1米长。引导:再把米尺在地面上竖起来,仔细看看1米有多高,和身上1米比一比,并用手比划一下1米的高度。交流:哪位小朋友来比划一下,从地面起多高大约1米?3.多种活动感受1米。引导:其实感受1米的方法还有很多。瞧,这几位同学也在感受1米大约有多长。你想不想也来感受一下啊?交流:全班反馈,出示相应方法的图片并完成板书。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根据反馈和板书说明、小结:像我们二年级的大部分同学,4到5个脚的长度大约是1米。像我们班的同学,7个或8个一拃的长大约是1米。4本数学书连起来的长度大约是1米。WwW.GkB1.cOm每人挨个横着排,3个同学肩膀的宽大约是1米。所以只要小朋友动脑筋,可以用很多活动和方法来记住1米大约有多长。刚才我们就是通过比、量、摆、排等方法,进一步感受了1米大约有多长。4.举例反馈。引导: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物体的长或高大约是1米。双人课桌的长大约是1米,饮水机的高大约是1米。你能找到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让学生找一找,说一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并集体确认。小结:生活中像这样长1米的物体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还可以再去找一找。第五单元厘米和米教学内容认识米(教科书第64~65页例5、“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6题)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课时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比划等学习活动,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能比划、说明1米的大概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作单位估计一些简单物体的长度,学会用米作单位的测量方法,能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2.使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测量等数学活动,体会认识“米”的必要性,形成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在估计长度的活动中,发展初步的估计意识。3.使学生积极参加观察、测量等活动,主动认识长度单位米,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人体上有一些可以使用的“尺”,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米”及1米=100厘米。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米尺、彩纸学生尺,学生准备米尺、直尺、彩带、标签等。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教学过程一、数一数、量一量1.教学“1米=100厘米”。(1)看一看。启发:刚才我们剪了一根1米长的彩带,你知道它的长度是多少厘米吗?那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同桌小朋友互相说一说。交流:谁来说说看?结合交流演示:我们就用米尺来量一量,仔细看:绸带的一端对着0刻度线,另一端对着100刻度线,所以这根长绸带长100厘米。(2)数一数引导:我们再来在米尺上仔细数一数,1米有多少个1厘米。从0到1是1厘米,大家一起共同数:1、2、3、4......9、10,10、20......90、100,到这里是100厘米。所以1米等于——100厘米,100厘米就是——1米。小结:我们通过看、数、算,知道了1米等于100厘米,我们一起来读一读。2.数学”试一试“。(1)估一估。引导: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知道1米有多长了,那黑板的长有几个这样的1米呢?可以用手臂“米尺”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先来估一估,谁愿意估?指名学生先比划出大约1米给大家看看,然后1米1米地比划黑板的长,学生齐声数数,说出结果大约几米。(2)量一量。引导:到底估得准不准呢?请两位同学用米尺来量一量。现在小朋友开始测量黑板的长了,大家看好怎样测量的,边看边想测量时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通过测量,我们知道了黑板长大约是几米。谁来说说用米尺怎样测量?测量:现在哪位同学来量一量教室的门大约高几米?(3)先估再量。现在请小朋友估计一下我们教师的长和宽大约几米,填在课本“想想做做”第3题的表格里。估计得怎样呢?我们请小朋友来测量一下。指名学生测量并集体说出结果,填写在表格里。追问:我们教室长几米、宽几米?请小朋友看教室的长和宽,想想是几米,看看有多长。(4)看一看。观察:同学们,长度单位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看,篮球架上球筐的高度大约是几米。追问:3米里面有几个1米?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说明:我们知道了黑板的长、教室的长和宽、篮筐高度大约各是几米。像这样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物体长度的例子还很多,只要你用心观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现在请你举例说一说:量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作单位。?四、做一做、说一说1.做“想想做做”第4题。教师示范给以为小朋友量身高和长度,说明先量出1米,接着再量还有多少厘米。让同桌示范给以为小朋友量身高和长度,每人记住自己身高各是1米还多几厘米。引导:比比你的身高和长,你觉得有什么巧合吗?说说你的发现。指出:一个人的长,大约等于他的身高。你看人的身体上,有许多有趣的奥秘呢!如果你留心注意的话,以后还会发现许多人体的秘密。2.做“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读题,口答算式和结果。3.做“想想做做”第6题。学生口答谁走的路近,说一说自己怎样想的。www.Gkb1.coM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追问:从科学实验室到气象观测站,最短的路程能比85米少吗?指出:沿着科学实验室到气象观测站间的线段走,路程是最短的;也就是这两点间的路线,线段最短。五、全课总结反思: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啊?总结:学到这儿,小朋友们想要研究的问题基本上都找到答案了。到现在为止,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了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米作单位。在实际测量中,学会了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特别是今天这节课,还知道了我们身上藏着许多身体“尺”,还能用米作单位估计物体的长度。小朋友的收获真多!第五单元厘米和米教学内容厘米和米练习(教科书第66~67页练习十第1~7题)课时第五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厘米和米的含义,及1厘米和1米实际长度,能判断测量长短不同物体所用的单位;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2.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使学生进一步强化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提高应用长度单位的能力;经历动手做的过程,初步感受长方形的相关特征,培养探索和发现规律的初步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1.使学生主动参与操作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能与同伴合作交流;获得应用知识和发现规律的喜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准备准备1厘米的1米长的线、米尺,学生准备直尺、橡皮、粉笔等;师生准备“动手做”的长方形的纸。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回顾内容。谈话:请小朋友回顾一下,我们这个单元学习的什么内容呀?在这一单元,你都学会了哪些知道和本领呢?2.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进行厘米和米的练习。小朋友要积极参加练习活动,能进一步认识厘米和米的知识,能估计一些物体长度,掌握好测量长度的方法,还要能积极探索一些图形的规律。有信心吗?二、知识再现1.再现长度单位。引导: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哪个单位大,哪个单位小?请小朋友相互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交流:谁来比划厘米和米各有多长?比划给大家看一看。举例:你能举出哪些物体的长大约1厘米的例子吗?大约长1米的呢?2.回忆进率。提问:还记得米和厘米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我们是从哪里看出1米等于100厘米的?3.单位应用。(1)提问:厘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一般怎样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用米呢?铅笔大约多长?教室的长和宽呢?你还能说出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多少吗?试着举出你知道的例子。(2)测量wWw.GKb1.com引导:你能估计一下自己的食指有多长吗?用直尺量一量,大约几厘米?估计一下,我们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大约多少米?用米尺量一量,看看估计得是不是差不多。三、练习提高1.做练习十第1题和第2题。学生在课本上练习,教师巡视指导。交流第1题和第2题。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学生在课本上练习,教师巡视指导。交流第1题结果,让学生结合说说怎样想的。说明:一般米用量比较长的物体,厘米用来量比较短的物体。填写单位时,要根据物体实际有多长,联系1厘米、1米的长度,想想量出的是几厘米呢,还是几米。交流第2题结果,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2.做练习十第3题。让学生估计哪一条线长一些,交流自己的估计、判断。请小朋友量一量两条线段各长几厘米,看看你的估计对不对。提问:你觉得什么原因让你估计错了呢?说明:表示端点的不同方法,骗过了我们的眼睛。通过测量,知道这两条线段是相等的。3.讨论练习十第5题。让学生先思考两个问题的结果,再交流。结合交流让学生说说求明明的身高是怎样想的。4.做练习十第6题。让学生看题,交流已经知道什么条件,要解决哪些问题。学生完成填空。交流填写的高度,说说各是怎样想的。提问:如果要摆成9厘米高,有哪些摆法?摆成14厘米高呢?5.估计、测量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1)请小朋友拿出你的橡皮、粉笔盒数学书,估一估它们各长几厘米,填在()里。能自己完成吗?测量:估计得是不是接近呢?现在来量一量,把实际长度填在后面括号里。比较估计和测量的结果:你哪些估计准了,哪些估计得比较接近,哪些估计得不准确?自己比一比,和同桌说一说。交流:你哪些估计准了,是几厘米,是怎样估的?哪些比较接近,各是几厘米,怎样估计得?说明:估计时,一般以1厘米为标准,看看大约几个1厘米,估计大约几厘米。我们经常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就会有估计的经验,也会估计得越来越接近实际长度。(2)比划小朋友,你能用手指比划出大约3厘米有多长吗?比划一下。大约5厘米呢?大约10厘米呢?说明:如果你能知道大约几厘米有多长,也可以用它估计一个物体有几个这么长,大约有多少厘米。四、学生“动手做”www.Gkb1.coM1.量一量(1)请小朋友拿出长方形的纸,横摆在课桌上,量一量每条边多长,把它记录在那条边上。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交流:你的长方形上面边多长,下面边多长?左面的边和右面的边呢?和同桌小朋友说一说。比较:请你比较量的边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吗?其他小朋友也有这样的发现吗?自己再比一比是不是这样的。(2)请小朋友量一量书上的长方形,并在()里填写量得的结果。大家比一比量得结果,和你的发现一样吗?(3)指出:长方形上下两边长度是相等的,左右两边长度也是相等的,也就是长方形里相对的两条边相等。2.折一折让学生按要求折一折,每次量出折痕长度,填在()里。观察:请小朋友指一指,你折的最长的是哪一条?最短的呢?启发:根据刚才折的三条折痕先想一想,怎样折得到的折痕最长,再折出这条折痕并且量一量。提问:长方形里怎样折出的折痕最长?你折给大家看一看。指出:这样斜着由一个角上这一点折到对面角上的这一点,这条折痕是长方形里最长的线段。没有折出来的小朋友,这样折一折、看一看,好吗?五、课堂总结小朋友回忆一下,通过练习,你对厘米和米的哪些知识更清楚了?又有了哪些新收获?第五单元厘米和米教学内容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我们身体上的“尺”(教科书第68~69页我们身体上的“尺”)课时第六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测量、比较和交流等实践活动,了解自己身体上的“尺”会测量并知道各“身体尺”的长度,能灵活选用合适的“身体尺”测量出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2.使学生经历运用“身体尺”|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感受“身体尺”方便、快捷的特点;经历运用不同“身体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并对得到的不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的过程,感受“身体尺”不够准确、不够统一的局限性。3.使学生了解“身体尺”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培养主动思考,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和习惯。教学重点了解“身体尺”用“身体尺”测量长度。教学准备每两人1把米尺。新课标第一网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1.激活经验。谈话:小朋友,如果不让你用尺量,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量出数学书长大约几厘米?说明:我们知道自己手掌的宽,一拃的长等这些身体上的长度,就可以用手掌、一拃等方法来量一量,估计出大约几厘米。2.导入课题。谈话:最近,我们认识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并学会用尺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生活中,常常需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可是我们不能随身带着尺,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借助于自己身体上的“尺”。今天,我们就通过实践活动,研究我们身体上的“尺”,并用身体上的“尺”量一量。二、活动一:认识“身体尺”1.提出问题。引导:如果知道身体上一些长度,就能测量一些物体大约多长。你想知道自己身体上的一拃、一步、一脚大约长多少厘米吗?现在我们就来量一量自己身体上这些长度,记录下来。2.讨论测量方法。提问:小朋友先想一想,自己测量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学生先同桌讨论,再集体交流。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说明:自己的一拃可以用尺这样测量,其余的需要同桌合作。测量步长时,要按照正常的步伐走一走,随机停下来再测量两脚脚尖之间的距离;测量脚长时,可以先站直,像图上那样画出两条线后再测量。3.实际测量。让学生两人一小组,互相测量,然后在书上填一填。说明:在一个时间段内,一个人的一拃、一步、一脚的长度往往是比较固定的。一拃、一步、一脚的长都是我们身体上的“尺”。交流:你知道了身体上的哪些尺?它们各有多长?4.初步运用。引导:根据小朋友的测量,身体上的尺除了一尺的长度超过了1米,其余都没有超过1米。那你知道1米大约有几拃,大约走几部,大约有几脚长吗?说明:其实,要知道用身体上的这些尺多少是1米,可以对着米尺,再用这些“身体尺”量一量。你会这样做吗?测量活动:现在两人一小组,按这样的方法合作完成。每个小朋友测量时,一定要记住:你大约几拃是1米,大约几步是1米,大约几个脚长是1米。集体交流测量结果,把自己表示1米的“身体尺”说一说。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小结:通过大家努力,虽然每个人得到的结果不完全相同,但根据绝大多数小朋友的结果,知道了像我们二年级小朋友,大约7拃长是1米,大约走2步是1米,大约5个脚长也是1米。三、活动二:用“身体尺”量1.合理选择。WwW.GkB1.cOm引导:认识了四种“身体尺”,你还知道1米大约可以用几拃、几步、几脚来量,我们就可以选用“身体尺”来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那测量要选用哪种“身体尺”呢,比如:量课桌的长,你准备选择哪种“身体尺”?量黑板、教室的长呢?先自己想一想,再同桌说一说,并说出你的理由。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组织交流,使学生明确:课桌比较短,可以拃来量;教室的长,可以用步来量,也可以用脚来量。小结:在实际测量中,我们要根据被测量物体的特点,灵活选择恰当“身体尺”来测量。2.实际测量。要求:下面,我们就在教室或校园里选择一些物体,用“身体尺”量出它们的长度。现在先请每个小组讨论一下,你们选择在教室还是校园测量,准备测量教室或校园里的什么,选用哪种“身体尺”。小组讨论后交流,教师帮助适当调整。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让学生按小组合作测量,要求先分工明确再活动,并提示如果自己小组测量结束了,而别人还没有量好,自己可以再选择一种物品量一量。学生分小组活动,测量、记录结果。3.交流汇报。交流:请小组长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测量了什么,用的哪种“身体尺”,测量的结果是多少,能不能得出大约多少米或多少厘米。小组长汇报交流,重点交流以下两种情况:(1)我测量的是.......长度是........步。结合汇报,根据实际情况提问测得的结果转化成用米或厘米作单位是多少,并适当指导,让学生体会可以结合“身体尺”的长度和1米的关系,推算结果大约多少米或多少厘米。(2)不同的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结果不同。Gkb1.com结合交流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测量的是同一物体的长度,得到的结果却不相同?通过学生解释、交流,感受不同的人“身体尺”的长度可能不相同,所以测量结果也不一定相同。因此,用“身体尺”测量的结果未必准确。指出:人的身高不同,“身体尺”的长度也会不同,所以不同的人测量同一个长度,结果一般会不一样。可见,“身体尺”一般是在没有测量工具,或者不需要准确结果的时候用来测量,结果只能知道大约有多长,不像用尺来量出的是一个准确的结果。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四、回顾反思。1.回顾反思。提问:现在知道在没有尺或不需要测量得很准确的时候,可以用什么测量物体的长度了吗?你对自己身体上的“尺”有哪些了解?请小朋友回顾找“身体尺”和用“身体尺”测量的过程,想想你有哪些体会和收获?学生思考,同桌交流。组织交流,明确:用“身体尺”测量很方便,能帮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还能帮我们记住长度单位等等,只不过不太准确,如果要得到准确的结果,还得用尺量。2.活动小结。指出: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自己身体上的“尺”,知道了用这些“尺”怎样量出大约1米的长度。在没有测量工具,或者对测量结果的要求不是很高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身体尺”来测量物体的大概长度,很方便。但是要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还得借助于尺,这需要我们自己灵活选择。第六单元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单元教学内容: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教学7的乘法口诀和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第二部分教学8的乘法口诀和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第三部分教学9的乘法口诀和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材还在这三部分内容后分别安排相应的练习。单元教学目标:1.经历推导7到9的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熟记7到9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进行有关的表内乘除法的计算。2.知道连乘、连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3.在自编乘法口诀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单元教学重点、难点:用口诀计算一位数乘一位数和相应的除法。单元课时设计:1、7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2课时2、练习十一2课时3、8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2课时4、练习十二1课时5、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1课时7、练习十三1课时8、乘法口诀表1课时9、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1课时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10、练习十四1课时11、复习2课时单元学情分析:本部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6的乘法口诀和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已经能熟记并正确应用。第一课时7的乘法口诀(1)教学内容:教材第70-71页例题,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理解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自编7的乘法口诀,并熟记口诀;2.正确运用口诀进行计算;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重点、难点: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理解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自编7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运用口诀进行计算。教学准备:教学配套光碟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1、(出示课件)看算式直接说出得数。5+5+5=4+4+4+4=6+6+6+6+6+6=师:你们算得真快!有什么秘诀吗?(我们用乘法口诀。)哦,原来你们请乘法口诀来帮忙了呀!看来乘法口诀能给我们计算带来方便。师接着出示:7+7+7+7+7+7=?(学生反应没有前面那么快,都在思考中……)师:有困难了,是吗?(看见有学生举手)你是怎么算的?生1:用连加的。师:你加法算的真快。生2:有口诀的,六七四十二。师:(板书六七四十二)哦,这句口诀以前学过吗?(没有。)那你连这句口诀也会了,你怎么知道的?(妈妈教我的。)所以你算得这么快!那这句口诀是几的乘法口诀呢?(7的乘法口诀。)如果大家知道了7的乘法口诀,那我们在计算这个题的时候就方便多了!2、揭示课题:我们今天就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板书)二、验证记忆1、列举口诀: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师:那你们认为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呢?(7句)哦,怎样的七句,你们知道吗?生:一七(得七)板书:二七()、四七()、三七()、五七()六七()、七七()2、验证口诀:(1)大家说得这些口诀对不对呢,我们需要通过验证。接下来我们小朋友可以挑选你觉得陌生的,或者有疑问的,也可以是喜欢的口诀,开动脑筋,用我们各种各样的办法来证明这句口诀是否准确。大家手上有这张纸,你先挑选你想验证的口诀,把方法和过程写在方框中,再写出根据这个口诀我能写的乘法算式。(给5分钟时间)(2)学生活动,师巡视。(3)学生汇报(略)师:这句口诀的确是正确的,可以计算()乘(),()乘()呢4、规律顺读(齐读2次)师:读了口诀,你发现了什么?生1:第一个数是一个一个大起来的。生2:得数是七个七的大起来的。师:是这样吗?我们来看看。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生:7+7=1414+7=2121+7=2828+7=3535+7=4242+7=49。师:果然是这样的。真不错。生3:我还发现了第二个数都是七。生4:得数的个位,是先小3,小3,然后大7,再小3,小3,然后又大7;师:其他同学发现了吗?生:发现了。师:你的眼睛可真亮,连这个规律也被你发现了。生5:只有一七得七这句口诀,有一个“得”。师:你说的很对,为了读起来顺口,我们把不满十的口诀中间加一个“得”。5、记忆(1)规定时间读记。师:老师真的很佩服××班的小朋友。居然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那让我们按照这样的规律来把口诀记一记。老师给你1分钟的时间,看谁记得最牢。学生读背口诀。师:时间到,你记牢了吗?(2)齐背学生齐背。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刚才老师听到一七得七、二七十四大家背得挺快,挺齐的。觉得另外的口诀好象背得不怎么快,不怎么齐哦。师:看来得想个好办法来记一记。你认为那几句好记一些?你有什么绝招吗?三七二十一怎么来记?——因为电视经常说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溜了再说。恩,我们是经常可以听到这句话。七七四十九怎么来记?——武打片里练武功的时候,要七七四十九天。还有,还有,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练丹炉里呆了七七四十九天。四七二十八怎么记?——二七十四,那里面有两个十四,所以就马上知道了是28。因为三七二十一,那再加一个七就等于28了。五七三十G五怎么记?——五六是三十,五七也可以表示7个5,所以三十再加一个5就是35了。六七四十二怎么记?——我们已经知道七七四十九了,所以再减去一个七,就是四十二了,也很好记的。师:大家想出了这么多记忆的办法,真能干。相信每一个小朋友有了这些好办法就能很快的把7的口诀记住了。(3)有针对性得读记这次老师再给你1分钟时间,你把你觉得难记的口诀再读读,等会儿咱们一个一个来单独背。(4)单独背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小朋友,这些口诀,你记住了吗?谁想来试一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背得这么流利,真不简单。有谁想挑战他?一个比一个厉害。还有吗?还有这么多人想来,那我们同桌之间互相背一背,如果他背对了,奖他一个笑脸吧。(5)抽难的口诀背。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五七三十G五六七四十二(6)找相邻口诀。我来说一句口诀,你来找和他相邻的两句口诀。师:四七二十八六七四十二五七三十G五三七二十一7、整理,记录其实这些口诀,就在我们数学书的72页上。请大家翻开,把不完整的口诀和算式补充完整。填好的小朋友可以轻轻地记一记。师:这是×××小朋友的,其他小朋友仔细看,你和他一样吗?一样的请把书轻轻的合上,放在一边。三、练习应用师:同学们的表现这么出色,白雪公主把她的好朋友们也请来了(课件),小矮人们想考考大家这节课学的知识?你们愿意吗?1、基本练习想一想:师拿起任意一张算式卡片问等于几?用哪句口诀?7×27×17×47×56×77×34×7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2、想想做做第3题:师拿起口诀卡片让学生说出乘法算式。3、直接说得数想想做做第3、7题师:同学们计算的又对又快,小矮人们非常高兴。有一个小矮人叫“万事通”,他给大家又提出了一个问题:4、课件:每只七星瓢虫背上有7个黑点,四只七星瓢虫的背上一共有多少个黑点?4×7=28(个)7×4=28(个)5、师: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再过2个星期,就是白雪公主的生日了,小矮人们要买礼物,你能不能帮助小矮人们算算,2个星期有多少天?列出算式:2×7=14(天)7×2=14(天)师:还有14天呢,看来小矮人们有充足的时间来准备礼物了,可是,白雪公主也要准备食物款待她的好朋友啊,6、(出示课件)谁看懂了她是怎样准备的?她准备了苹果,每行摆7个苹果,一共摆了6行,算一算白雪公主一共准备了多少个苹果?7×6=42(个)6×7=42(个)。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7、看,他们正在为白雪公主庆祝生日呢!有的唱歌、有的跳舞。其中有个小矮人特别爱朗诵古诗,他为白雪公主朗诵了一首古诗《早发白帝城》,请你帮忙算算这首古诗一共有多少个字?再加上题目呢?五、全课小结。师:同学们,我们利用7的乘法口诀的知识解决了小矮人们提出的所有问题,这节课,你开心吗?你都有哪些收获呢?第二课时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内容:教材第72-73页。教学目标:1.熟记7的乘法口诀,掌握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方法。2.初步感知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3.培养独立思考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掌握一句口诀写3道算式的方法。教学准备:主题图、教学配套光碟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出示一组口算题,全班学生在练习本上按顺序写出得数。20÷5=  36÷6=  7×3=  5×7=7×4=  24÷4=  18÷3=  7×7=3÷3=  6×7=  30÷6=  12÷2=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集体校对后,引导学生观察上面12道算式,请将它们分成两类,学生通过观察,一般会按乘法、除法的特点将其分成这样两类。2.引导学生回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教师指名说说20÷5、24÷4的口算过程。小结: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是:先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用哪句口诀,然后写出商。3.引入新课。“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我们已经掌握了。用7的乘法口诀怎样求商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题(1)设置情境,出示插图。(2)引导观察花朵图:一共有几朵花?扎了几个花环呢?如果每7朵扎一个花环,可以扎几个花环?(3)引导思考,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8÷7=28÷4(4)“我们已经学会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你会用7的乘法口诀求这两道题的商吗?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在教科书上例4的空格里填数。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指名让学生说用口诀计算28÷7=4、21÷4=7的过程。(因为4和7相乘等于28,所以28÷7=4、21÷7=4。)(5)总结出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比一比28÷7、28÷4与20÷5、36÷6,思考: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和我们以前学习过的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是不是一样的?小结: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先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用哪句口诀,然后写出商。2.做教科书第72页“想想做做”中的第1题和第2题。第1题的第一组,核对时指名学生说出想法,再集体讲评。突出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可写出两道除法算式的直观感知,渗透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3。2.想想做做4,让学生看图说说意思,然后列式解答,集体校对。3.做想想做做5时,让学生轻声读题,弄清题意,同桌互相说题意。再独立完成。4、做想想做做第6题独立完成四、全课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要总结的?还有什么问题吗?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板书设计]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28÷7=4  想:(四)七二十八28÷4=7  想:四(七)二十八第三课时练习十一(1)教学内容:教材第74页1-6题。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相应的口诀求商的方法。2.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熟练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相应的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提出要求前几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有关这些知识的练习课。(板书课题)通过练习,希望大家能熟练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相应的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进行有关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同位互相说说给你印象最深刻的知识,然后进行口诀背诵比赛。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二、练习指导,巩固新知(一)乘除法练习1.完成练习十一的第1题。集体背诵口诀。2.完成练习十一的第2题。同桌进行游戏:一人出示一张口诀卡片,另一人说出四道相应的算式。3.完成练习十一的第3题。引导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师生互动,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4.完成练习十一的第4题。口算练习,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选定个别题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5.完成练习六的第5题。独立完成集体反馈、订正。6.完成练习六的第6题。口算练习。(二)开放性思维的训练1.出示:7×()=()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先让学生填,反馈后:你有本领把它全部找出来吗?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第2个乘数可以从1开始填。2.出示()÷()=7你能按一定的顺序把它全部找出来吗?独立试填,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三、课终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和练习,你有什么新收获?[板书设计]练习十一六七四十二6×7=4242÷6=77×6=4242÷7=6第四课时练习十一(2)教学内容:教材75页7-10题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相应的口诀求商的方法。2.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过程: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一、揭示课题,提出要求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上练习课。(板书课题)通过练习,希望大家能更加熟练地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相应的口诀求商的方法,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二、练习指导,巩固新知1.完成练习十一第7题。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用不同的语言表述题意。出示三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集体订正后,引导观察、比较三题答案,有何关系?2.完成练习十一第8题。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你获得的信息。尝试提出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解答。(鼓励提出不同的问题)3.完成练习十一第9题。出示情境图,引导观察,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充分理解题意后,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尝试解答。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4.完成练习六第10题。出示情境图观察,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独立解答。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根据学生的回答,说明,这题既可以用除法来解决,也可以用乘法来解决。5.补充练习:在()里填上合适的数。0,1,3,6,10,(),()。7,14,21,(),(),()。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写。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说题中有怎样的规律。三、课终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和学习和练习,你又新增添了哪些本领?第五课时8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1)教学内容:教材第76-77页教学目标:1.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8的乘法口诀,并在应用口诀的过程中熟记8的乘法口诀,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在自编乘法口诀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继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8的乘法口决的来源和意义,熟记8的口决。能正确地运用8的乘法口决求积。教学准备:教学光盘,口诀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1.谈话:用8个小正方体拼一拼,看看你能拼出哪些熟悉的形状?四人一组,相互合作完成。2.谈话:用8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每人再拼两个这样的大正方体。学生拼完后,相互检查。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1.谈话:你们小组的同学摆一个大正方体用了几个小正方体?看看你们拼成的大正方体,数一数或算一算,摆这样的2个大正方体要用几个小正方体?摆3个呢?……摆8个呢?2.看课本上的表格,提问:谁能说一说这个表格的意思?请大家把表格填完整,尽量独立填,如实在有困难,可请教同位或老师。组长检查每个同学表格填得是否正确,指导填错的学生改正。3.提问:你能看表编出8的乘法口诀吗?如果有困难,可以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或根据表里的数先写乘法算式,再编口诀。4.全班交流,指名读口诀,大家共同订正。5.练习记忆,再讨论交流。你认为哪几句好记?你用什么方法来记住的?三、组织练习,巩固新知。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提问:通过刚才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每组三道题的得数相同?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把你的想法先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指名在班上交流。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填写的、怎样想的?如果知道6个8相加的和是48,你能算出7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吗?如果知道8个8相加的和是64,你能算出7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吗?讨论:我们可以怎样记住那几句难记的口诀?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同桌两人进行游戏。活动结束后提问:你们根据一句乘法口诀说了几道乘法算式?有特殊情况吗?4.完成想想做做第6、7题。谈话:仔细观察插图,看一看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想想该怎样列式计算,再填写算式。5.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4、5题。四、课终小结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第六课时8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2)教学内容:教材第77—78页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8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求商的方法。2.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并在应用口诀过程中熟记8的乘法口诀。教学重点、难点:熟练掌握8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学光盘,口算卡片,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8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二、口算练习。1.复习8的乘法口诀。(1)背口诀全班齐背——指名背——小组对口令(2)开火车游戏看卡片说得数,并说一说用了哪句口诀。三、教学例41.看题,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2.列式,请学生回答,师板书。16÷2=8(厘米)16÷8=2(厘米)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3.让学生尝试算出结果。4.组织交流求商时你是怎么想的?5.小结求商方法想相应的乘法口诀四、想想做做1.第77页第1、2题。第1题:学生独立练习,交流时请学生说说每一竖行的3题都用的是哪一句口诀。第2题:师生对口令,同桌对口令练习。2.看口诀写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四八三十二七八五十六五八四十一八得八八八六十四三八二十四提问:除法算式的得数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八八六十四只能写两道算式?同桌选择互相说说怎样算。3.想想做做4、5题4.完成开放题8×()=()()÷()=8比较:两题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相同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同桌互相讨论后集体交流。四、比较练习1.第78页想想做做第4题。8÷18÷28÷48÷8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8×18×28×48×8提醒:要看清符号,不同的符号用的解题方法不一样。2.口算练习(1)第78页第3题。独立完成后集体校对。提问:你觉得在口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五、解决问题的练习1.做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2.小朋友在一起做花束:(1)每束中有8朵花,56朵花可以做成多少束花?(2)每束中有8朵花,6束一共有多少朵花?独立解答后比较:两题的条件和问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为什么第1小题要用除法算?第2小题要用乘法算?讨论:什么情况下用除法解答,什么情况下用乘法解答?3.编题目:你能把你感兴趣的内容编一道类似的应用题吗?小组活动,互相编题,其他同学解答。六、小结评价。第七课时练习十二教学内容:教材第79页1-6题教学目标: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1.熟练掌握乘法口诀,进一步巩固乘、除法计算,进一步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能正确地解决相关问题。教学重点、难点:熟练掌握乘法口诀,进一步巩固乘、除法计算,进一步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提出要求前几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有关这些知识的练习课。(板书课题)通过练习,希望大家能熟练掌握乘法口诀,进一步巩固乘、除法计算,进一步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进行有关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二、练习指导,巩固新知1.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从一一得一背到八八六十四。小组背,同桌背,同位对口令。2.完成练习十二第2题。引导理解题意:狮子的轮子是大圈里的数乘小圈里的数,猴子的轮子是大圈里的数除以小圈里的数。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完成练习十二第3题4.完成练习十二第4题。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集体订正。5.完成练习十二第5题。出示情境图观察:找出已知条件和要解决的问题。条件:停车场收费标准:小汽车4元面包车6元货车8元问题:(1)8辆小汽车收费多少元?(2)7辆面包车收费多少元?独立试做并指名板演。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指名提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解答。6.完成练习十二第6题(要求填出所有情况)。先独立填写,然后集体订正。引导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7.完成思考题先请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时请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想:口诀几几二十四三八二十四四六二十四符合第二个条件两数相差2的只有4和6两个数.三、课终小结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和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板书设计]练习十二5、8辆小汽车:4×8=32(元)7辆面包车:6×7=42(元)5辆货车:5×8=40(元)第八课时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教学内容:教材9的乘法口诀第80—81页。教学目标:1.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方法;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记住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教学难点: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光盘教学过程: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一、激趣导入小朋友们,你们想得奖吗?老师这里有很多智慧星,只要你们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就一定能得到它。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2.引导思考。看看,每一行有几格?一行中有几颗智慧星,空几格?每行智慧星的个数比10少几?一行是几个9,比10少几?两行是几个9,比20少几……九行呢?3.分组讨论。4.汇报讨论结果。5.填表。(第80页)(1)学生尝试填表。(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师出示结果,全班集体订正。6.让学生观察表中内容,总结规律。7.刚才小朋友观察讨论得很认真,下面给积极动脑筋的小朋友奖励智慧星。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很出色就从盒子里拿一颗智慧星。8.填口诀。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9.集体订正。10.提问:怎样才能很快记住9的乘法口诀呢?三、巩固练习1.完成试一试。你都用哪句口诀?2.游戏:9的乘法口诀对口令。3.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填好后,说说你有什么发现?4.第2题: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一竖行的4题都用了同样的哪句口诀。5.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抽题问问学生计算时想了哪句乘法口诀6.拓展知识阅读书上《你知道吗?》阅读后老师带着学生练习用手势记忆9的乘法口诀。四、课终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什么?课后可以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说给好朋友听,回家后也可以将自己所学的本领说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9的乘法口诀行数123456789星的颗数91827364554637281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一九得九四九三十六七九六十三二九十八五九四十G五八九七十二三九二十七六九五十四九九八十一第九课时练习十三教学内容:教材第82页1-5题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7、8、9的乘法口诀和已学过的其他知识解决问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合作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和已学过的其他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提出要求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前几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有关这些知识的练习课。(板书课题)通过练习,希望大家能在现实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7、8、9的乘法口诀和已学过的其他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合作的乐趣。二、练习指导,巩固新知(一)基本练习1.练习十三第1题背9的乘法口诀。2.师生、生生对口令。3.完成练习八第2题。先把乘法口诀填完整,再看一句口诀说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二)综合练习完成练习十三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相互交流,说说比较的方法。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比较的方法有好几种,可以根据计算的结果来判断,也可以在一个乘数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另一个乘数的大小来判断等等。(三)解决实际问题1.完成练习八第5题。要求边读题目边看图,解决问题。学生独立解决。组织交流,并指名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四)课堂作业:第4题四、课堂总结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在计算乘、除法的时候,要仔细看清数字,选择正确的乘法口诀。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第十课时乘法口诀表教学内容:教材第83—84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在自主整理乘法口诀表的过程中,培养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通过应用1-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逐步熟记乘法口诀;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同学合作的态度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培养认真观察的习惯,学会利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光盘教学过程:一、会话导入1.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看,这些鸽子在干什么?信件太多了,你们能帮帮他们吗?那你知道这些信件应该分别送到哪里去呢?2.小组讨论一下,看谁的任务完成得最出色!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二、整理乘法口诀表1.先想一想已经学习了哪些乘法口诀,再仔细观察书上的口诀表,想一想,自己打算按照怎样的顺序去填。2.小组讨论:怎样填写比较快?3.独立填完口诀表。4.仔细观察口诀表,看你能发现哪些规律?5.小组内交流,用规律帮助记忆。6.试着背一背。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引导看懂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对表格中数字的对称美初步让学生感受。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抽题让学生说说各用了哪句口诀。注意记录计算的时间。全部完成后让学生读一读这些口算。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要求把每一题的所有填法都说出来。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提问:“求一共种了多少颗青椒”,应该选择哪些条件解答?第2小问同捉交流后请同学回答。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四、小结评价第十一课时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材第85-86页教学目标:1.会读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算式,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2.通过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的计算,进一步熟练表内乘、除法计算。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激趣:同学们,南方有一座美丽的小岛叫快乐岛,那儿的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数学游园会,你们想登上这个小岛一起参加吗?2.出示题组:只要同桌合作完成一组口算题,快乐岛的大门就会为你们打开,你们就能上岛参加游园会了。3.同桌两人,一人读题,一人口算,再交换练习。祝贺你们获得了参加游园会的入场券,请小松鼠为我们带路吧!二、探究新知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1.水果店的水果真多呀!你们听,猴老板正在喊:今天是数学游园会,只要能做出我出的题目,就能免费品尝又大又甜的仙桃呀!快来试试吧!2×3×4同学们,我们来试试,好吗?(1)谁会读这个算式?指名读。(2)这个算式该怎样算呢?(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3)尝试计算并指名板演。(4)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你们算得很好!可我还有个题目,你们会吗?36÷4×3(1)谁来读一读。(指名试读,如果有错误,及时纠正。)(2)你们想到怎样算了吗?谁能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独立计算并指名板演。(4)集体订正。3.教学“试一试”。同学们,你们真爱动脑筋。看看又有谁来了。小熊要来考考你。48÷6÷2=      8×3÷6=指名读题,并写在书上。4.归纳总结并揭示课题:小动物给我们出了四道题,每道题都是几步运算,是什么运算?(板书课题)你知道这种两步计算题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吗?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三、巩固练习我们去聪明屋里看看有什么发现吧!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重点说说上下两题有什么异同。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3.游戏:夺红旗-“想想做做”第3题。四、课终小结今天,我们愉快地参加了快乐岛的数学游园会,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出色,你们太棒了。谁来讲讲今天我们在游玩的过程中学习了什么?你又知道了什么?[板书设计]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2×3×4=2436÷4×3=27第十二课时练习十四教学内容:教材第86页1-6题教学目标: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进一步掌握乘除法计算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教学重点、难点: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能正确、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完了表内乘、除法。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复习表内乘、除法。(板书课题)通过复习,希望每个小朋友能更加正确、熟练的口算表内乘、除法。二、练习指导(一)复习口诀1.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全班自由背。师生对口令。同桌对口令。(二)乘、除法口算练习1.在乘法口诀表中找到积是十二的口诀,并列出两道乘法和两道除法算式。再找到积是18、36的口诀并说出相应的乘除法算式。2.完成练习十四第2题。同桌合作完成。3.完成练习十四第3题。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4.完成练习十四第4题。先指名说说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独立计算。集体订正,对出错较多的题要求学生说说要怎样算。5.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1)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2)独立试做,教师注意巡视、发现。(3)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尤其是第2个问题。6.完成第6题口答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三、课终小结1、这节课,我们共同复习了什么内容?通过复习,你有什么新收获?还有什么问题不理解或不明白?2、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乘法口诀和乘、除法计算,只要在计算时用准口诀,平时多加练习,就能把表内乘、除法算得又快又好。[板书设计]练习十四4、24÷3=8(本)24÷12=2(本)第十三课时复习(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7页第1—5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记乘法口诀,能正确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2.进一步掌握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重点、难点: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正确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和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光盘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提出要求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乘、除法(板书课题)。通过复习,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更加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二、系统复习加深理解(一)回顾乘法口诀并练习。(1)学生背乘法口诀。(2)对口令,背口诀。同桌对口令师生对口令(3)完成复习第1题:看图写算式,想一想用哪一句乘法口诀计算。(二)乘除法口算练习。1.填一填——完成第3题(1)独立完成。(2)集体订正。(3)选择两题说一说计算的过程。(4)小结:口算的时候一般我们想口诀计算,也可以根据乘除法的关系来思考计算。(2)集体订正,重点针对错误评讲。2.达标测试——第87页第5题。(在3分钟内完成)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先请同学自己先看着书直接说说得数,然后再写得数同桌互批改,如果有错,同桌互相说明错误原因。3.复习第4题老师先带着学生做第1小题提醒学生注意格子上的颜色变化。提问:用加法做怎么列式?用乘法做有怎么列式?学生自己做2、3两小题集体交流订正提问:你有什么发现?4.课堂作业:复习第2题注意书写格式的指导三、课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又有什么新收获?[板书设计]复习7+7=147×2=14(2×7=14)14÷2=7(14÷7=2)第十四课时复习(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89页教学目标: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教学重点、难点: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提出要求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利用学过的计算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希望小朋友们能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系统复习,加深理解(一)基本训练。1.背乘法口诀。2.师生对口令。3.口算20题(补充)(二)解决实际问题。1.完成复习第6题。学生根据题目,完整地叙述题意,独立解答。集体订正。2.完成复习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指名让学生说说解答时的思考过程。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比较:这3题有什么联系?3.完成复习第8题提问:从图上你找到了哪些解决问题的信息?这道题可以怎么做?也可以怎么做?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3.完成复习第9题。请学生明白图中所示的各种商品和价格。指导学生用表格的形式表达多种购物方案。学生叙述题意后独立解答。4.完成复习第10、11题。从题中你找到了哪些解决问题的信息?同桌交流指名回答5.完成复习上的思考题:找规律填数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盆花,找到规律。运用规律填写叶片上的数,其中,最后两小题是开放题,可以引导学生填出多种答案。6.教学《你知道吗?》知道学生阅读三、课终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复习(2)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7+7+7=21(张)7×3=21(张)观察物体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9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判断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并在实物(或实物图)与相应视图之间建立正确的联系。教学难点:区别从左、右两边看到的图片。教学准备:实物:小熊玩具1个,图片,茶壶1个,茶杯1个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谈话引入,观察照片。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儿吗?(出示两张分别从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2、想一想:拍的是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3、得出结论: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仔细观察事物,是一种好习惯。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观察物体”。(揭示课题:观察物体)二、探究新知1 、给小熊“拍照”。(1) 指导“拍照”方法:请小熊“坐”在课桌中央,让学生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小熊“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来。(2) 实地“拍照”:先自己选一个喜欢的角度给小熊“拍”一张照片,想一想这张照片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再变换角度,从小熊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给它拍几张照片。想一想这些照片拍出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们都 “印”在自己的脑子里。(3)  辨认照片:2、反思总结,加深体会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1)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的?(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三、巩固练习1、出示一张大楼的照片,说明:这是一幢长方体的大楼。2、引导学生想象:从大楼的前、后、左、右去观察,分别会看到什么样子呢?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想象的结果。4、出示四张图片,请学生判断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你还想观察些什么?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再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那些不同得样子?把你看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交流。四、小结评价练习十G五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2~93页的内容。教学目标: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1、让学生进一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判断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并在实物(或实物图)与相应视图之间建立正确的联系。教学难点:区别从左、右两边看到的图片。教学准备:小黑板、长方体、新华字典、书包、茶壶和茶杯等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1、回忆:小朋友在上节课学习了观察物体,你还记得学到了什么吗?把你上节课的收获再来交流交流。2、交流:课前让同学们从前面、后面看一看我们的教师,找找看到的有什么不同。你现在能告诉大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吗?二、基本练习1、第2题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让学生看图,分别说说管哈课桌上的物体,想想每幅图中两人各在什么位置观察的。引导:两个小朋友看到的形状会一样吗?下面的相撞各是谁看到的呢?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连的,又是怎样想的?2、第3题学生读题,说说你知道题里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交流:你是怎么编号的?为什么?三、综合练习1、第4题学生读题,给3幅图按时间顺序编号。交流:你是怎么编号的?为什么?之处:让学生明白,小船是从远方划过来,可以看河道的长短、远近编号;也可根据物体的大小来判断,离得远的物体小,离得近的物体大。2、第5题先让学生试着连一连,并说说是怎样想的。提问:下面两幅字典图有什么不同?连线时怎样想的?3、第6题让一个学生拿出一个书包放在课桌上,正面朝向黑板方向。要求学生按顺时针方向让书包转一圈观察,在小组里互相说说在不同的完为止看到的各是什么形状?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4、第7题观察茶壶和茶杯(1)请组长再拿出一个茶杯,放在茶壶旁边。(2)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它们的位置关系。(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从自己的位置看,茶杯在茶壶的哪一边。(4)请一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讨论:4个小朋友看到的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5、反思总结,加深体会(1)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的?(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四、小结评价第八单元期末复习教学内容教科书P94-98教材分析期末复习的任务是,组织学生回忆、整理一学期学习的数学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安排学生解题、练习,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和一年级的期末复习相比较,相同之处都是通过解题来复习,不同之处是增加了学生回忆全学期学习内容和自我评价学习情况的环节。从教材呈现的几个小卡通的交流看,他们没有看着数学书回忆。教材希望采用后一种方法,让学生很具体地说出学习内容。可以在学生回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出一学期的主要数学知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加减法的实际问题,乘法口诀、口算乘除法以及应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厘米和米以及测量线段的长度,还有观察物体等。教材安排学生在提供的一张表格里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应该认真阅读每一名学生填写的表格,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并据此调整复习计划。复习仍然通过解题进行。解题是回忆知识的手段,是体验知识应用的渠道。解题不是复习活动的全部,教学时还要在解题基础上,再认有关的知识,给予必要的弥补、加强;组织新的知识结构,使知识之间有更多、更广的联系,便于巩固记忆;反思解题过程,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技能技巧,更加灵活、有效地应用数学知识。学情分析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学生回忆一学期所学习的主要数学知识,能让他们从整体上把握主要数学内容,也是学生主动复习的起点。组织学生回忆一学期的学习内容,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让学生翻翻数学教科书,看看学习了哪些内容;一种是让学生不看书,想想并说说学过的知识。前一种方法容易进行,学生看着数学书说出来的知识内容比较成块,不会很琐碎,但自己的亲身体验比较淡薄。采用后一种方法,学生需要想一想,说出来的知识可能比较零星,点点滴滴的多,成片成块的少,但与自己的体验比较接近。学生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学得最好的内容、感觉有困难的内容,是他们自我评价学习状况。最感兴趣的内容,一般是最喜欢的、印象最深的、记忆最牢固的知识;学得最好的内容,一般是自己最满意的,或者曾经得到好的成绩、受到别人赞扬的,最有信心的知识;感觉有困难的内容,一般是新授时没有学好,经常出现解题错误的知识。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情况,是一种非常好的习惯。通过这种自我评价,学生会告诉自己,应该保持些什么、继续做些什么。尤其对有困难的内容,要进一步学习并学好。这样的评价活动也能使教师明白,学生需要什么,期望教学多给他们些什么。一句话,进行自我评价,能够提高期末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学目标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含义,体会乘、除法的内在联系;能熟记乘法口诀,正确、熟练地进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能正确地口算简单的乘加、乘减、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式题;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式题,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运算能力。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2.使学生能联系乘、除法的含义,正确解答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以及有关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能联系加、减法的含义,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从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以及合理选择信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3.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线段、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地识别这些图形;进一步感受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能结合具体的事物选择合理的长度单位表示相应的长度,能用厘米或米做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限整厘米数)的线段;能正确区分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到的同一个物体的不同的视图,培养借助直观进行思考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4.使学生在回顾整理、练习应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交流以及成功获得数学知识的乐趣,激发主动学习的愿望,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挂图、多媒体、直尺、米尺、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总复习(一)教学内容教科书P94-95页“期末复习”第1~6题。教学目标要求1.引导学生回顾整理本学期所学知识。通过复习让学生比较熟练地利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记进一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2.在复习观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复习的方法,明确知识梳理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3.通过复习,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乘法口诀及用口求诀商。教学难点深入理解除法的含义及乘除法之间的联系。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疑点分析这部分内容主要复习乘、除法的含义,引导学生记忆所有的乘法口诀,练习表内乘、除法的口算;小学生具有乘法概念和除法概念的主要表现是:能够在具体的情境里找到几个几相加或把总数平均分的数量关系,并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能把乘法算式改写成除法算式,理解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复习乘、除法的含义,乘法口诀,以及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时,重点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熟记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的式题。还要注意了解还有哪些学生未能熟记全部的乘法口诀,以便为这一部分学生提供进一步的帮助和指导。在计算时要注意分析出现的典型错误,以便学生在今后的计算中自觉避免类似的错误。教学准备数学卡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这本书新内容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习,这节课我们主要复习数的运算。二、自主探究1.回顾与整理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是怎样学会这些内容的,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呢?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全班交流后完成表格的填写。2.整理练习(1)完成期末复习第1题,学生根据图意独立写算式,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列式的依据。(2)第2题,先组织学生采用对口令、分角色等形式背一背乘法口诀,然后问:你觉得哪句口诀不好记?如果忘记了某句乘法口诀该怎么办?最后完成第(2)小题的写算式。(3)学生完成第3题的填写,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总结得出:5和一个数相乘,积的个位可能是5或0,2和一个数相乘,积的个位可能是2、4、6、8或0。(4)学生完成第4题的填空,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三、计算练习完成期末复习第6题的计算,集体校对。四、总结提升“数与代数”是我们数学课的主角,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包括了数的计算和应用计算解决问题,只有学好了这重要的一项才是真正的学习数学,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努力,争取学得更好。作业设计《数学补充习题》第53页。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第二课时总复习(二)教学内容第95页“期末复习”第7~9题。教学目标和要求1.通过复习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两步式题,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2.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算一算、说一说等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练习的计算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激发学生恶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用加减和乘除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能多策略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疑点分析本课主要复习100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以内的加减计算,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连加、连减和加减两步计算,涉及的具体知识有运算顺序、计算方法与技巧,学生应该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每个式题;在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时,会主动采用口算;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一般会选择列连竖式计算。这些计算知识和技巧,构成学生加减计算的能力。把两个数合并求一共是多少的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都用加法计算。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问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的问题,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都用减法计算。上述的这些问题,有的在一年级教学,有的在本学期教学。第9题复习本学期教学的用加、减法计算的实际问题。在学生解题以后,应该要求他们说说用加法计算或用减法计算的理由,体验较大数减相差数得到较小数,较小数加相差数得到较大数。教学准备卡片、投影。教学过程一、复习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计算1.用竖式计算63-27-1824+56+1895-46+2357+38-1946+25+1755+38-1693-27-4646+27-29提问:在计算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学生交流交流汇报后进行小结。在计算时要看清楚运算符号,计算加法满10以后要记得向前一位进“1”,计算减法的时候遇到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1”;用竖式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计算时要细心,做完后记得进行检验。2.学生独立完成第7题的计算,逐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二、复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出示期末复习第9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求面包车有多少座,就选择“中巴车有22座”和“面包车比中巴车少6座”这两个条件;求大客车有多少座,就选择“中巴车有22座”和“大客车比中巴车多23座”这两个条件。学生独立解答后,让学生说说分析数量关系和列式解答时的思考过程。三、总结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补充习题第54页。第三课时总复习(三)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教学内容第96~97页“期末复习”第10~15题。教学目标要求1.进一步掌握常见的平面图形、量长度、观察物体的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2.使学生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并能拓展相应知识学习的空间。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常见的平面图形,量长度,观察物体和确定位置等基础知识,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疑点分析本课复习本学期教学的“图形与几何”的知识,主要包括用厘米或米计量长度、多边形和平行四边形、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这些知识分别编排在各道题目里,要通过解题进一步丰富学生1厘米、1米的观念,学会恰当地用手比划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为描述物体长度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合理估计和正确测量线段的长度。教学准备课件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整理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首先想一想在“图形与几何”部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二、空间与图形的复习1.量长度的复习在日常生活中长度单位有什么用处?提问: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请分别比划一下:1米、1厘米大概有多长。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2.完成期末复习第12题。学生独立填写,集体校对。3.完成期末复习第13题。(1)出示图。提问:这幅图中有几种颜色?这几种颜色是按什么来分类的?(2)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它是几边形的?(3)观察:这些图形是怎样排列的?(4)按一定的顺序、颜色可以将这几种图形组合成一个漂亮的图案,小朋友们下课也可以试一试。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4.完成期末复习第14题。(1)出示图,请学生估计每条边的长各有几厘米。(2)再请学生用直尺量一量。5.完成期末复习第15题.(1)出示一只茶壶,请处在4个方位(前、后、左、右)的同学们说说自己看到的茶壶的样子。提问:为什么同是一只茶壶,但看到的却不一样呢?(2)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15题。三、总结提升通过今天的复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问题?作业设计《数学补充习题》第55页。第四课时总复习(四)教学内容教科书P97-98页“期末复习”第16~20题。教学目标要求1.通过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2.通过复习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已经学过的四则运算的意义,从而正确解决有关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和作用,增强数学意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3.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在体验学习成功的同时发展思维的灵敏性,培养学习的自信心。教学重点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灵活选择信息的能力。教学难点学会从问题出发选择解决问题的有效信息的方法。疑点分析本课是应用本册教材里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目的。最后是学生综合评价自己一学期数学学习的情况。改变评价观念和评价方式、方法,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具体来说,就是改变过去只是由教师单一评价学生的做法,建立教师、学生、家长等各个方面多元评价学生的机制;改变只是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单角度评价,形成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评价;改变只是对一个阶段数学学习的总结性评价,成为促进学生继续发展的激励性评价。让学生自我评价一学期数学学习情况,是改革教学评价的一部分。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引导学生回顾自己一学期的学习情况,要引导学生不能只看考试分数,更要反思自己有什么收获、有哪些进步;反思自己有什么优点,克服了哪些缺点;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怎样,是不是喜欢数学学习;反思自己能不能和同学合作交流……要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增强继续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当然也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明确个人的努力方向。教材让学生“给自己画五角星”,表达自我评价的结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即使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偏高了一点,也不要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应该鼓励学生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争取下学期有更多、更大的进步。教学准备挂图、长方形纸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同学们,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很多的本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情况,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呢?二、简单实际问题的复习1.完成期求复习第16题。引导学生观察图理解题意,交流时让学生明确求3人浇了多少棵实际上就是求“3个4相加的和”;5个人浇了多少棵就是“5个4”;9个人浇了多少棵就是求“9个4”。然后由学生独立列式完成计算。2.完成期末复习第17题。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n7A版优质实用文档出示题目,读题。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学生独立列式解答,交流时指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为什么都是除以2?3.完成期末复习第19题。出示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用三句话完整地描述题中的三个问题。学生小组合作完成解答。注意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条件来解答相关的问题。4.完成期末复习第20题。引导学生观察点子图,联系所列式子,找到点子个数的变化规律,然后独立完成最后一个点子图及后面两个算式的填写。完成后让学生具体说说填空时的思考过程。三、总结提升同学们,我们这学期的学习就到此结束了,但是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是无止境的,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只要你们加倍努力,就一定能掌握更多的知识。作业设计《数学补充习题》第56页。2067A版优质实用文档

网站简介

奥数库(www.aoshuku.com)是一个专注奥数知识扩展和学习的在线教育网站,内容涵盖了奥数题、数学题、试卷、课件、知识点、数学公式等,拥有大量的奥数题库和数学题库,包含全国中小学各个版本教材,深受中小学师生用户喜爱的网站。

微信公众号

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如部分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过以下方式联系站点负责人。

2016-2021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 闽ICP备2021004933号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分享,如有版权作品存在问题或内容中存在违法和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系403074932@qq.com

闽公网安备 35021302000396号

闽ICP备2021004933号
返回首页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