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课题用列表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里刑新问题课生授第1课吋备课教师单位总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会用列表的策略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感受列表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会用列表或列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会用列表或列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学具教学过程教材处理二次备课一.新授1•教学教材第71页例1。(1)学生读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小猴帮妈妈第一天摘了30个桃,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2)解决实际问题。求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来解决?小组讨论。(3)汇报方法。指名同学汇报,交流方法。师:你们会用列表或列式计算求出答案吗?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30第二天30+5=35(个)第三天35+5二40(个)第四天40+5=45(个)第五天45+5二50(个)(4)小结。看来“列表”是个好办法,用这个方法我们很容易就求出第三天和第五天小猴摘的桃。回想一下,我们刚才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你能按照解题的过程把课本上的表格填写完整吗?边填边说每个数据各是怎样算出来的。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哪些策略?你认为“列表”的策略有什么优点?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n板书设计二.巩固练习某水果超市要购进一批水果,第一天购进200千克,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购进50千克。超市第四天购进了多少水果?第六天呢?三.小结师:解决上面这个问题时,是怎样运用“列表”的策略的?你认为适合用“列表”的策略來解决的问题有什么特点?四.作业1.教材第72页“想想做做”第1题。2.教材第73页“想想做做”第2题。3.教材第73页“想想做做”第3题。4.教材第73页“想想做做”第4题五•思维训练教材第73页“想想做做”第5题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30用列表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二天30+5=35(个)第三天35+5=40(个)第四天40+5二45(个)第五天45+5=50(个)解决问题时,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表找岀答案。教后反思课题用画图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课型新授第2课时备课教师单位总第2课时\n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会用画图的策略理清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会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会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学具教学过程教材处理二次备课谈话导入师:在上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应用什么策略?生:列表。师:大家体会到用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的优越性。那么,这节课再学习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新授1•出示教材第74页例2,观察情景图,让学生找一找图中有用的信息。三个已知条件:(1)绿花有12朵。(2)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3)红花比黄花多7朵。2.分析问题。要求红花有多少朵,首先根据前两个已知条件求出黄花有多少朵,求岀黄花的朵数,就能求出红花的朵数了。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先在下面的图中填一填。(人)朵绿花ti1:黄花|!丨多(J朵红花L}?朵根据线段图所示,可以很容易解决“红花有多少朵”这一问题了。3.解决问题。(1)黄花朵数:12X2=24(朵)(2)红花朵数:244-7=31(朵)\n答:红花有31朵。三.巩固练习完成第74页“想一想”。学生独立做题,集体订正。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1.教材第75页“想想做做”第1题。2.教材第75页“想想做做”第2题。3.教材第75页“想想做做”第3题。4.教材第75页“想想做做”第4题。板书设计用画图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人)朵绿花C1•1•1黄花11!!多()朵:A红花L"V"?朵黄花朵数:12X2二24(朵)红花朵数:24+7二31(朵)答:红花有31朵。在解决数学问题吋,也可以用画图的策略解决。教后反思课题练习十(1)课型新授第3课吋备课教师单位总第3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和巩固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使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系统化。2•进一步发展学生分析、综合和善于观察、探索、发现生活中的规律的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增\n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点能熟练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难点能熟练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具学具教学过程教材处理二次备课一、基础练习1.由下面每组条件能求出什么问题?(1)读一读条件,说说能想到什么。①红葡萄有25箱,绿葡萄有30箱。②男牛有30人,女牛比男牛少12人。③小明买了6支铅笔,王老师买的铅笔支数是小明的4倍。读条件提出问题、口头列式,并板书算式。说明:如果两个条件有联系,就可以提出能解决的问题。通过练习,小朋友要进一步熟悉这个策略,能用它分析问题,找出怎样解答,并正确列式解决。二练习1・教材第76页“练习十”第1题。组织学生审题,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牛独立思考,说出自己思路。2.教材第76页“练习十”第2题。组织学生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学生独立思考,说出自己思路。3.教材第76页“练习十”第3题。学牛独立完成,然后集体汇报4.教材第76页“练习十”第4题。组织学生审题,理解题FI中上、下的意思。小组合作完成,集体订正。5.教材第76页“练习十”第5题。学生独立审题,弄清题目要求。教师讲解,集体订正答案。\n板书设计教后反思课题练习十(2)课型書第4课时备课教师单位总第4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能理解线段图表示的数量关系,能从条件想起分析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解决稍复杂一些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2、进一步感受从条件想起求问题结果的分析推理过程,培养根据条件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发展几何直观和形象思维,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3、进一步感受实际生活里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方法、策略的价值;培养分析、推理和反思的意识。教学重点从条件想起分析问题的方法\n教学难点从条件想起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具学具教学过程教材处理二次备课一、基本练习反馈1、做练习第6题。口算,写出得数。交流得数,教师板书,结合交流,选择乘法和除法说说怎样算的。(如16X3,先算10乘3得30,再算6乘3得18,30加18就等于48;96一6,先算60除以6得10,余下36除以6得6,10加6等于16)二、策略练习提升1•第7题,要引导认识到:因为“苹果比香蕉的2倍还多70千克”,因此算出280千克的2倍后,再加上70千克,就是苹果的千克数了。2•第8题,要通过讨论帮助理解:“小汽车开走7辆就与大客车同样多”,就是指小汽车比人客车多7辆。3•第10题,要适当帮助理解“卖掉20只鸡后,鸡和鸭的只数同样多”这个条件的含义,知道从54只晨去掉20只之后,剩下的34只里有一半是鸡、一半是鸭,因此原来鸭有34一2二17(只),而原来鸡的只数则是17与20的和。4•第11题,要重点帮助理解“一律半价”这个条件的含义,知道所谓“一律半价”,就是指每样商品的售价都是原价的一半。而由此即可先算出每样商品现在的价钱。5.思考题,左图表示的意思是“一盒巧克力和4盒饼干共73元”,右图表示的意思是“一盒巧克力和2盒饼干共49元”。比较这两组条件,则可发现:2盒饼干共24元。由此,一盒饼干的价钱就是24宁2二12(元);一盒巧克力的价钱就是73元与4盒饼干价钱的差,或49元与2盒饼干价钱的差。二•练习小结:提问:通过这堂课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n板书设计教后反思课题找规律课型新授第5课吋备课教师单位总第5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个物体间隔排列吋,外面的物体比里面的多1,里面的物体比外面的少1”这一规律。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思想。教学重点通过自主探究、与人合作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学具\n教材处理二次备课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和大家来玩一个排队的游戏,你们想玩吗?好,听清楚游戏规则:请5名男同学、5名女同学上台排队。再请一名同学当教练,把10名同学有规律地排成一排。台上的同学要服从指挥,台下的同学要仔细观察,想一想他们是按什么规律来排的。(请上10名同学)教师:谁来当教练?其他同学别灰心,你们也有机会的。师:还有不同的排法吗?可能出现的情况:①男女同学分开来排:男男男男男女女女女女或女女女女女男男男男男。②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或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③从低到高或从高到低。分别说说每种队形的规律。2.刚才我们根据一定的规律做了一个排队的游戏,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物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板书:规律)教学过程3.师:刚才同学们想出了许多排队的方法。现在老师也想当回教练,看看你们能不能按我的要求來排队。出示排队的要求:先请女同学排成一排,再请男同学站到女同学的中间去,使每两名女同学的中间有一名男同学,也就是男同学的左右两边必须是女同学,看谁站得快,开始……像这样女生和男生都是一一间隔排列。(板书课题:间隔排列)(现象:肯定有一个男同学没位置站或是站在边上,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况来提问)现象一:对于一个男同学没位置站的情况。师:咦,怎么多出一个男生来了?他怎么会没有位置呢?师:你为什么找不到位置呢?现象二:一个男同学站在边上。教师问:他们是间隔排列的吗?(是的)有没有谁不符合要求?(有一个男生的另一边没有女同学)教师对这位同学提出建议:你站的位置不对,你该怎么办呢?是放弃这次游戏,还是另想办法?(对全班同学:你们说呢?)(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方法一:这个男同学退出游戏。方法二:再请一位女同学加入到这个游戏中去。师:这样就符合要求了。请同学们再来观察:看看这个队伍中的头和尾,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女生)也就是说队伍的两端都是女生。\n师:势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几人?教师小结:男生和女生间隔排列,并且两端都是女生,女生比男生多1人。2.揭示课题:看来这个排队的游戏还是不怎么好做的,它当中包含着一定的方法,有一定的规律,是什么样的规律呢?怎么找出其中的规律呢?你想不想知道?那好,我们这堂课就专门来研究这个问题。二•新授1•例题讲解。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兔吗?下面我们一同到小兔家去看看吧。(课件出示场景图)在小兔家里,你看到了哪些情况?能说给人家听听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夹子和手帕,兔子和蘑菇,木桩和篱笆,大树和绳子)同学们看得真仔细,在这些现象中有一些就符合我们刚才学到的这种规律,你能找幽来吗?小组合作探究,体会规律。(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夹子和手帕是间隔排列的,并且两端都是夹子,夹子的个数比手帕的块数多1)(兔子和蘑菇是间隔排列的,并且两端都是兔子,兔子的只数比蘑菇的个数多1)(木桩和篱笆是间隔排列的,并且两端都是木桩,木桩的根数比篱笆的块数多1)2.试一试。(1)下面我们动手摆一摆:任意拿儿根小棒在桌上摆成一排,再在每两根小棒中间摆一个圆片,数一数你摆的小棒的根数和圆片的个数,并把你摆的情况填在表格里,看看小棒的根数和圆片的个数有什么关系。(2)学生动手摆,并把摆的情况记录在表格中。小棒的根数圆片的个数(3)集体交流,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小棒和圆片是间隔排列的,并且两端都是小棒,小棒的根数比圆片的个数多lo⑷小结:根据我们课前的排队游戏,以及刚才的摆小棒和圆片活动,你发现两者有什么共同之处吗?(让学生说一说)两种物体间隔排列,如果两端的物体相同,那么排在两端的那种物体的个数比排在中间的另一种物体多lo\n3•巩固练习。教材第79页第1题,小兔和蘑菇是间隔排列的,并且每相邻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所以小兔的只数就比蘑菇的个数多1。(19个)教材第79页第2题,手帕和夹子是间隔排列的并且每两个夹子中间有一块手帕,所以夹子的个数比手帕的块数多1。(21)4.做游戏。刚才男女同学是手拉手并排做游戏,如果有10名女生,那么需要几名男生呢?三•作业1.(1)把一根绳子剪4次,最少能剪成几段?(2)如果把这根绳子剪成8段,最多需要剪几次?怎样剪次数最少呢?2.教学楼前摆了32盆花(按直线摆放),每两盆花之间插一面小彩旗,一共要插多少面?四•思维训练任意在课桌上摆几支笔,在每两支笔中间摆一本书。数一数笔的支数和书的本数,看看有什么关系。想一想:与课木中的规律一致吗?板书设计教后反思\n课题认识平移和旋转课型g第1课时备课教师单位总第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例,认识生活中的物体有进行平移和旋转运动的现象,进而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2.知道方格纸上的图形发生平移时方向和位置上的变化,并且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将图形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平移以后得到的图形。3.体会图形经过平移和旋转后,只是在位置上发生了变化,而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4.通过体会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牛学习数学的兴趣。5.通过动手操作、模拟示范以及观察图片,加深学生对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的理解。6.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教学重点认识平移。教学难点数出平面图形平移的格数,以及画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教具学具教学过程教材处理二次备课一.导入教师谈话引入。1.同学们,你们乘坐过火车吗?你能说一说火车车厢是怎样运动的吗?2•你们坐过电梯吗?(家用或者超市用的)你能说一说电梯是怎样运动的吗?3.同学们升过国旗吗?你能用语言叙述一下国旗的运动方式吗?二.新授\n1.导入新课。师:在生活中,像火车车厢、电梯、国旗等物体的运动方式,我们称之为平移。教师提问:在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的运动方式是平移现象,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学生举例说明,集体进行判断。(1)同学们知道了平移运动,那么电风扇叶片的运动是平移运动吗?(不是)你能说一说电风扇叶片是怎样运动的吗?(2)你们知道飞机的螺旋桨是怎样运动的吗?请你用语言叙述一下飞机螺旋桨的运动方式。(3)你们谁见过带钟摆的时钟,你能给同学们说一说钟摆是怎样运动的吗?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像电风扇扇叶的运动、飞机螺旋桨的运动、时钟钟摆的运动,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转动的,因此我们称这种运动方式为旋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移和旋转。(教师板书:平移和旋转)教师提问:在我们的R常生活中,你述见到过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的?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2.教学平面图形的平移。通过观察和举例,我们清楚了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平移运动和旋转运动。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平面图形的平移。(1)教师出示教材第82页“想想做做”第3题的课件。师:怎样画两个棋子的移动。生:我们要明口图形中的方向,确定方向后再去移动棋子。学生集体交流。教师总结。三.练习1.教材第80页"试一试"。让学牛亲自感受一下平移。2.教材第81页“试一试”。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教材第81页“想想做做”的第1题。教师提示:先请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样的运动是平移,什么样的运动是旋转。学生独立进行解答,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4.教材第82页“想想做做”的第2题。(1)教师请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订正答案。四.思维训练\n1.小动物们分别向哪个方向平移多少格就可以吃到自己喜欢的食物了?师:请同学们先观察好哪种动物喜欢吃什么食物以后,再确定小动物们向什么方向平移。2.小松鼠找不到妈妈了(如下图),急得直哭。小狗和小白兔非常热心,它们用今天学习的知识一一平移和旋转,顺利地帮小松鼠找到了妈妈。小松鼠和它的妈妈都非常感谢小狗和小白兔。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狗和小白兔是怎样帮助小松鼠的吗?请你说给大家听。平移和旋转板书设计在日常生活中,像火车车厢、电梯、国旗等物体的运动方式,我们称Z为平移。在日常生活中,像电风扇扇叶的运动、飞机螺旋桨的运动、时钟钟摆的运动,这些物体的运动方式是转动的,我们称这种运动方式为旋转。教后反思\n课题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课型算第2课时备课教师单位总第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情景图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体会图形的对称美。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会区分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认识轴对称图形,会区分轴对称图形。教具学具教学过程教材处理二次备课-导入1.出示教材第83页的图片。师:让我们來看一看这些图片,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启发:如果我们把每张图片沿中间的线对折,你有什么发现?师:我们把这些物体对折,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就把这种现象称为轴对称现象。也就是说这些物体都是对称的。师:在你的周围还有具有轴对称现象的图形吗?学生思考,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86页。旨在让学生体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美。2.举例。启发:想想还有哪些物体也具有轴对称的特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二.新授1•动手剪一剪,折一折。请同学们在教材第107页任选一个图案剪下来,把它对折。学生动手做一做。教师提问:通过对折,你发现了什么?\n组织全班交流。质疑:什么叫“完全重合”?归纳:像这样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2.画一画,剪一剪。出示教材第84页例4,并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对折,照样子画一画、剪一剪。师:剪出的是轴对称图形吗?用这种方法,你能再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吗?学生思考后开始动手操作,最后,学生展示自己剪出的作品并向大家介绍。3.试一试。把教材第109页的图形剪下来折一折,看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学生独立操作,然后集体订正。三.练习1.教材第84页“想想做做”第1题。2.教材第84页“想想做做”第2题。3.教材第85页“想想做做”第3题。4.教材第85页“想想做做”第4题。5.教材第85页“想想做做”第5题。师: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到对称图形收集中来。板书设计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