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张家湾镇教管中心教案用纸课题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总第1课时授课时间2017年9月18日星期一上午第3节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能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准确率达到90%以上。2.熟练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教学重点能准确进行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学难点理解算理,积的末尾零的个数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口算热身。算一组一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即复习乘法口诀表。7×53×24×69×92×85×54×77×8二、自学例一(15分钟左右)1.明确例一中的数学信息及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出示:教材例一情境图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2.自学(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估算结果。(2)、尝试用什么方法计算(3)、对照书本例一的解答,你用哪种方法?(4)、你认为哪种方法更方便合理?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收集学生算式的多种情况并请学生迅速板演到黑板上,备用。指出最简便的方法:因为2×3=6,所以2×30=603.小组交流交流内容:1.有哪些方法?每种方法是怎么算的?2.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怎样口算?点拨:1.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只要一位数乘一位数,再在积的末尾添上02.乘数中有几个0,就在积的后面添上几个0。附记\n全班交流分析书本上出现的几种方法,给予适当的点评。三.练习(一)适应练习1.第一页试一试第2题2.想想做做第2题(二)口算练习1.想想做做第3题2.想想做做第4题点拨:都用乘法乘上它们之间的进率提示:1时=60分1分=60秒(三)比较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2.想想做做第4题(四)创编练习果园里种了300棵,300棵梨树,300棵苹果树,根据以上信息提出一个用乘法解答的问题,并解答。四、提高题:比较大小:700×6O600×7800×3O700×48×800O700×9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所用。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全对的做“提高题”附记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n张家湾镇教管中心教案用纸课题倍的认识总第2课时授课时间2017年9月19日星期二上午第1节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直观的操作,把"几倍"和"几个几"之间的联系凸现出来,使学生初步认识倍,初步建立倍的概念,。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倍”的本质含义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有()个,□有()个()。2.○○●●●●●●●●○有()个,●有()个()。二、自主建构。出示花坛图。谈话: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除了求这两个数相差多少,我们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进行比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数学概念——倍。出示课题。1、引入(1)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能比一比这三种花的朵数吗?(2)比如黄花和蓝花还可以这样比。蓝花有2朵,把黄花两朵两朵地圈一圈,黄花里有几个2朵?黄花有这样的3个2朵,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朵数的3倍。(学生跟着读一读)点拨:我们把2朵蓝花看成一份,那么红花有这样的几份呢?可以怎样圈呢?黄花里有几个2朵?2.自学。3.试着列出算式。4、全班交流。交流内容1.倍?你是怎样想的呢?2.为什么列除法算式?3.红花增加2朵,红花的朵数又是蓝花的几倍?附记\n交流重点:蓝花有2朵,红花有8朵,8朵里面有几个2朵,红花的朵数就是蓝花的几倍,求8朵里面有几个2朵,就是把8朵按每2朵一份进行平均分,所以用除法。指出:“倍”不是单位名称,不用写上。小结:今天学习的有关“倍”的知识,实际上就是在过去学习的“几个几”知识上发展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必须要看清楚:①谁和谁比。②第一行有1个几,第二行有这样的几个几。③谁就是谁的几倍。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要用除法算。三、内化练习。1.第5页想想做做第1题。(口答)2.第5页想想做做第2题。先摆一摆、分一分,再填空。提炼总结:12是3的()倍。12是4的()倍。启发:你可以怎样想?2个2个连,10里面有5个2,彩球的个数是白球的5倍。3.第5页想想做做第3题。提问:你打算怎么连?将填空补充完整。4、拍手游戏谈话:老师拍几下,你能拍出我的几倍吗?引导:要怎样拍才能清楚的听出来。请你拍出你想拍的数目,然后你想让大家拍出你的几倍。5、小明今年8岁,妈妈32岁,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几倍?导学要点:要求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几倍就是求32里面有几个8,所以用除法。附记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n张家湾镇教管中心教案用纸课题倍的认识练习总第3课时授课时间2017年9月20日星期三上午第3节教学目标1.巩固学生对倍的认识,能结合不同的现实情境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发展数学思考,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巩固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教学难点合理选择、组合信息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口算热身第1组(第5题)20×64×80600×95×70050×63×800请3组学生,快速口答。并选择1和3说说思考过程。第2组70×3400×6600×55×800500×740×9200×83×30导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8题,看谁完成的又快又准确。说说在口算这些题时要注意些什么?二、练习1.第6题量一量,求出第一条线段的长度是第二条的几倍。导学要点:应该把第二条线段的长度看作1份,要求第一条线段里有这样的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附记\n2.第7题学生独立思考解答。点拨: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3、完成书本P6第8题。问:选择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这样选。4、完成书本P6第9题。引导:依据问题合理选择已知条件或依据条件灵活提出不同的问题;进一步体会倍比与差比的联系与区别5、交流展示6、提高题有一个四位数,千位上的数是百位上的2倍,百位上的数是十位上的2倍,十位上的数是个位上的2倍,这个四位数是()。附记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n张家湾镇教管中心教案用纸课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总第4课时授课时间2017年9月21日星期四上午第1节教学目标1.紧密联系倍的概念和乘法运算的意义,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2.通过实物操作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能力。3.探索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加深“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数量关系的认识教学难点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口算热身。选择其中1—2题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1、按要求摆一摆,说一说(1)第一行摆2根小棒,第二行摆4个2根。第二行小棒的根数是第一行的()倍。(2)第一行摆4个圆片。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2倍。第三行摆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问:你是怎么摆的?你发现了什么?二、自学例1。1.明确例1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2.自学。导学单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式解答。2.尝试用摆小棒的方式解答。(你遇到什么问题?)3.对照书本第7页例4的解答,与书本不同在哪里?并进行改正。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收集学生算式的多种情况并请学生迅速板演到黑板上,备用。3.小组交流。交流内容1.画柳树时画了几个几棵?2.摆柳树时摆了几个几棵?(3个5棵),求柳树有多少棵,也就是求3个5棵时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4.全班交流。分析黑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求5的三倍是多少,就是求3个5是多少,用乘法做。针对学生的错例,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附记\n三、练习。【基本练习】(一)适应练习。1.第7页想想做做,第1题。点拨:用摆的方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3的4倍就是4个3是多少,5的2倍,就是求2个5是多少,用乘法做。(二)口答练习。1.口答列式并说出结果。5的3倍是多少?6的8倍是多少?10的2倍是多少?9的5倍是多少?15的4倍是多少?快速列式的方法:用乘法计算。(三)比较练习。1.第8页的第2题。先让学生在图中填出条件和问题,再列式解答。提示:搞清楚谁是1倍数,谁是5倍数。2.第8页的第3题。提示:梅花鹿是1倍数,大象是4倍数。3.第8页的第4、5题。(四)创编练习。根据以上信息提出一个用乘法解答的问题,并解答。点拨:提出求倍数的问题。四、课作。连线拼题:体育组的器械室里球类数量需要整理统计,下面各组将收到为你们准备的9张小条信息(散乱放置),请你们用他们组成三道解决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帮助体育组把信息整理出来。排球有5个;羽毛球有3个;实心球有4个;白皮球有6个(为什么这条信息放在一边呢?)附记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n张家湾镇教管中心教案用纸课题练习一总第5课时授课时间2017年9月25日星期一上午第3节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进一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等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能通过估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认真倾听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估计意识。教学重点能正确进行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等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教学难点乘法估算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口算热身1.练习一第1题。第1题选择一组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突出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2.练习一第2题。口算比赛,2分钟内完成。第2题关注学生的正确率,错的要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二、练习【基本练习】1.练习一第3-6题。学生围绕练习单的要求进行自主练习,然后根据要求在小组内交流。练习单:(1)完成书本第9-10页第3-6题。(2)仔细观察,这4道题目可以分几类?小组交流。交流内容:(1)轮流汇报,有不同意见的指出、交流,并达成一致意见。(2)说说怎么分类,为什么这样分。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重点说说为什么这样分类,并把两种分类板书起来。2.练习一第7题。先同桌互提,再全班交流。重点引导孩子思考提除法计算的问题就是刚才的哪一类。【创编练习】红花有8朵,,?补充一个条件和一个问题,成为倍数关系的实际问题。提示:根据刚才的两种分类进行提问。附记\n【对比练习】练习一第8、9题。比较,说说要注意什么。提醒:看清楚条件和问题,然后确定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估算练习】练习一第10、11题。交流估算的方法。点拨:第10题李叔叔每分钟最多打100个字,8分钟打100×8=800(个),但这篇文章有800多个字,800﹤800多,所以不能。第11题把两位数看作整十数后再估算。三、课作妈妈买回苹果和梨一共27个,其中梨的个数是苹果的2倍,苹果有几个?梨有几个?点拨:通过线段图理解,把苹果看作1份,梨有这样的2份,总共是3份,那每一份就是27÷3=9(个)。附记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n张家湾镇教管中心教案用纸课题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总第6课时授课时间2017年9月26日星期二上午第1节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让学生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的算理,引导学生探索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2.经历探索算理、算法的过程,学会与他人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重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明确书写格式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口算热身。20×34×30500×440×260×6300×5选择其中1-2题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突出算理。二、自学例5。1.明确例5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出示:教材例5。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2.自学。导学单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尝试用小棒摆一摆,说说可以怎样计算。2.尝试用竖式解答。(你遇到什么问题?)3.对照书本第11页例5的解答,与书本不同在哪里?并进行改正。4.回答书本茄子老师的问题。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收集学生竖式计算的多种情况并请学生迅速板演到黑板上,备用。3.小组交流。交流内容:1.同桌交流小棒的摆法。2.在用竖式计算时遇到什么问题?你怎么解决的?3.说说怎样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4.怎样用乘法进行验算?4.全班交流。分析黑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附记\n导学:借助小棒摆法明确算理。追问:竖式中的“6”是哪两个数相乘的积?为什么要把“6”写在个位上?第二次乘得的“3”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体醒学生通过自觉验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针对学生的错例,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三、练习。(15分钟左右)(一)适应练习。第12页试一试。点拨:列竖式时,为什么要把312写在上面?积的百位上应该写几?为什么?强调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提醒计算的格式。(二)对比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2.想想做做第2题中第2、3小题。让学生说说积的定位方法及其思考过程。(三)综合练习。1.想想做做第3、4题。2.想想做做第5题。说说列式时的思考过程。注意计算的正确率和合格率,为突破进位乘法计算的难度打下基础。(四)创编练习。蓝花有4行,每行12棵;紫花有5行,每行11棵;黄花有3行,每行13棵。根据以上信息提出一个用乘法解答的问题,并解答。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所用。附记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n张家湾镇教管中心教案用纸课题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总第7课时授课时间2017年9月27日星期三上午第3节教学目标1.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理解算理、掌握算法。2.通过摆小棒的直观操作演示到口算再到笔算层层深入,体验由直观到抽象逐步抽象出乘法笔算方法的过程,感受推理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3.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探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乘积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的道理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笔算热身。指名学生板演:24×2=;213×3=;说说213×3=你是怎么算的?回顾两三位数乘一位;二、自学例6;1.明确例题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解决的问题;出示:教材例6情境图;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2.自学;导学单(时间:5分钟);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估算结果;2.尝试用竖式解答;3.试着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4.对照书本第13页的解答,找出不24×2=213×3=说说213×3=你是怎么算的?回顾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二、自学例6。1.明确例题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解决的问题。出示:教材例6情境图。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2.自学。导学单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估算结果。2.尝试用竖式解答。(你遇到了什么问题?)3.试着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4.对照书本第13页的解答,找出不同,并进行修改。在学生自学时,收集学生竖式计算的不同情况,备用。3.小组交流。交流内容1.在计算竖式时遇到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2.说说两位数乘一位数个位有进位时怎么处理?附记\n交流要点:(1)小棒演示操作;(2)先算2个8是多少,再算2个40,最后把两次结果相加。其中2个8的16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最后是9捆又6根。(3)竖式书写时,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4.全班交流。分析学生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归纳:用一位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针对学生的错例,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三、练习(一)适应练习。1.第14页试一试。讨论:积的百位上应该写几?为什么?引导归纳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说明乘的顺序及进位法则。2.想想做做1。比较38×2和43×3竖式的异同点。(二)基本练习想想做做2.为了竖式书写方便,一般把一位数写下面。(三)综合练习想想做做3、4、5题。第5题强调:因为整个图形被平均分成了8份,所以整个图形表示的数是涂色部分表示的数的8倍。(四)创编练习。桃子有35个,梨有13个,苹果的个数是桃子和梨的总数的2倍,苹果有多少个?要求苹果多少个,应先求出桃子和梨一共的个数。附记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n张家湾镇教管中心教案用纸课题练习二(1)总第8课时授课时间2017年9月28日星期四上午第1节教学目标1.巩固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正确率达90%以上。2.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验算的良好数学习惯。教学重点口算、笔算、验算方法的巩固,快速高效的进行计算教学难点解决问题时能读懂题意,明确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口算热身1.4×2090×540×460×36×70200×8选择其中两题说说思路。2.第15页练习二第1题全班独立完成,注意了解正确率。二、练习[基本练习]1.第15页练习二第2题。算完引导比较:每组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第15页练习二第3题。说说错在哪里,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整体练习】1、完成练习单练习单:在探究本上完成如下练习。1.完成第4题中前两列。2.完成第5-7题。*想办法验证你的答案,确保做对。学生围绕练习单的要求进行自主练习。(二)创编题李老师家距离学校221米,他每天上班都要走两个来回,李老师每天至少要走多少米?思考:有什么叫来回?可以怎样解答?附记\n2.交流展示。(1)小组交流。(2)集体交流。交流答案,并说说注意点。第4题了解学生计算中的典型错误,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第7题交流思考过程。创编题,理解一个来回就是2个221米,两个来回就是4个221米,这题求的是4个221米是多少。三、课作□里最大填几?□28×4<1000□×216<1000附记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n张家湾镇教管中心教案用纸课题练习二(2)总第9课时授课时间2017年10月9日星期一上午第3节教学目标1.自主探索并掌握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进一步掌握不连续进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会估计积是几位数,并能解决连续两问的简单实际问题。2.通过练习,积累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的经验,提高合作交流、认真倾听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估计意识。教学重点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不连续进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教学难点估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几位数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口算热身1.练习一第1题。一组一组口答。说说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点拨:以32×2为例,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常是:30×2=60,2×2=4,60+4=64。2.练习一第2题。独立完成。集体校对。选择其中的2题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突出口算方法。二、练习【口答练习】1.练习二第10题。出示第一组,说说积是几位数,是怎么判断的。出示第二、三组说说积是几位数,为什么。选择一组进行笔算,验证刚才的估计。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判断积是几位数的方法,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笔算结果检验此前所作的判断。【基本练习】练习二第11-13题。学生围绕练习单的要求进行自主练习,然后根据要求在小组内交流。练习单:(1)完成书本第16页第11题下面一行。(2)完成书本第16页第12、13题。(3)想办法验证你的答案是否正确。(时间:8分钟)小组交流。交流内容:(1)轮流汇报,有不同意见的指出、交流,并达成一致意见。附记\n(2)说说做题时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地方。全班交流。针对学生的错例,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创编练习】1.根据要求填一填。积是三位数:□32×3积是四位数:□32×3点拨:百位上的积不需要进位,得数通常是三位数2.16只兔子和1只小鸡一共有多少只脚?提醒:每只兔子有4只脚,每只小鸡有2只脚三、课作填一填。□24×□□□96点拨:从个位4乘几得数的个位为6开始思考。附记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n张家湾镇教管中心教案用纸课题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总第10课时授课时间2017年10月10日星期二上午第1节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经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笔算方法。渗透估算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计算中合理选择笔算、口算和估算。2.通过知识迁移,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探究领悟出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认真检查的习惯。教学重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正确计算以及灵活运用各种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计算热身。用合适的方法计算下面各题。30×4=20×3=200×3=210×4=32×4=28×3=262×3=216×4=说说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乘法,在进位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二、自学例7。1.明确例题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解决的问题。出示:教材例7情境图。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围绕导学单进行自主学习。2.自学。在学生自学时,收集学生竖式计算的不同情况,备用。导学单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估算结果。2.尝试用竖式解答。(你遇到了什么问题?)3.对照书本第17页的解答,找出不同,并进行修改。3.小组交流。交流内容1.在计算竖式时遇到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2.说说两位数乘一位数个位、十位都有进位时怎么处理?附记\n交流要点:48×4的详细计算步骤,注意让学生说清楚十位、百位上分别是几?是怎样得到的?4.全班交流。分析学生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归纳:1.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向十位进几;2.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向百位进几;3.不要漏加进位数字。三、适应练习。1.第17页试一试。讨论:积的百位、千位上各是几?分别是怎样得到的?小结:1.用一位数一次乘两三位数上各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2.不要漏加进位数字。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进行适当的追问,进一步突出对每次进位的处理方法。想想做做1。四、基本练习想想做做2、3.五、综合练习想想做做4、5、6题。第4题“定员112人”的含义;第6题让孩子认识到:根据题中的条件不仅可以算出小英已看了多少页,而且还能算出这本书的总页数。六、创编练习。3□8×□□□32附记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n张家湾镇教管中心教案用纸课题练习三(1)总第11课时授课时间2017年10月11日星期三上午第3节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需要连续进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锻炼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合理选择和组合信息的能力。3.发展数学思考,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需要连续进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相关数量关系的理解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口算热身第1组(第1题)6×7+42×8+67×9+55×5+33×9+78×6+7请3组学生,快速口答。并选择1和3说说思考过程。第2组40×3400×3500×55×700800×74×90200×39×30导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8题,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准确。说说在口算这些题时要注意些什么?二、练习[基本练习]第2题43×87×4439×575×63×2849×2636×724355×8学生独立完成。点拨:有针对性地选择几题进行讲评。注意如何连续进位。附记\n1.完成练习单探究本上完成如下练习(一)创编题改错点拨:改错时要先按照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认真检查每道题计算是否正确,如果错误,知道错在哪里,然后改正过来。(二)活用题(1)完成书本P19第3题。第3题导学要点:解题过程要清晰,书写要整齐。(2)完成书本P19第4题。第4题导学要点:可以根据条件出发思考,也可以从问题入手思考。(3)完成书本P19第5题。第5题导学要点:要求吃掉25棵,还剩多少棵,就要先算出3筐白菜一共多少棵。2.交流展示(1)小组交流说说每题是怎样思考的。(2)集体交流附记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n张家湾镇教管中心教案用纸课题练习三(2)总第12课时授课时间2017年10月12日星期四上午第1节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2.通过解决不同现实情境中的问题,进一步体会分析3.经历观察、假设、试验、推理等活动,提高对乘法教学重点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教学难点体会估算和笔算的不同价值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口算热身400×7400×232×35×80050×89×60021×34×2213×321×4请学生,快速口答。并选择1和3说说思考过程。二、练习[基本练习]3.第6题13×32×1424×216×34×1424×3学生尝试完成第一组,说说思考的方法。说说上下两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其余两组。点拨:相同点:每组上下两题都是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时都可以用一位数先乘几个十,再乘几个一,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合起来;不同点:上面一题不需要进位,下面一题需要进位。说说在口算这些题时要注意些什么?4.第7题学生独立思考解答。选择一些题目让学生说说口算方法。附记\n1.完成练习单在书本和探究本上完成如下练习(一)创编题估计每题的积各是几位数。513×4119×56×42引导:请学生说说估计的过程。(二)活用题(1)完成书本P20第8题。第8题3至5分钟的时间完成,对计算过程中的连续进位进行适当点评。(2)完成书本P20第9题。第9题点拨:先求小李加工的零件数。(3)完成书本P20第10题。第10题追问:两小题的解题过程有何异同。(4)完成书本P20第11题。第11题的第1小题帮助学生说清楚估算的思考过程。(5)完成书本P20思考题。思考题点拨:根据计算的方法和过程一步步推理判断。2.交流展示(1)小组交流说说每题是怎样思考的。(2)集体交流展示三、课作书本P20思考题。附记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n张家湾镇教管中心教案用纸课题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总第13课时授课时间2017年10月16日星期一上午第3节教学目标1.通过有趣的童话情境,自主探索出“一个数与0相乘得0”。2.经历探索乘数中间有的乘法的笔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正确率达到85%以上。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难点正确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听故事,提问题。1.听故事。2.仔细观察图,提出问题。故事:有一天,3只小猫背着鱼篓,拿着鱼竿,高高兴兴地到河边去钓鱼,来到河边后一边钓鱼一边捉蝴蝶,一天下来结果怎样呢?二、探索“0和一个数相乘得几”1.出示:教材例8情境图。导入: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你是怎样看出来的?2.小组交流:(1)用加法计算:0+0+0=0(2)用乘法计算:0×3=0讨论:0和3相乘等于0你是怎样想出来的?问:0×3=0表示什么意思?3个0相加等于0,改写成乘法算式还可以怎样写?3.形成结论:想一想:(1)0×7和8×0结果是多少?问:你能从几个类似的算式有什么发现?(2)小结:0和一个数相乘得0。问:你能从几个类似的算式有什么发现?(二)探索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出示例9图。问:你能求出这个看台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吗?1.仔细看图,理解题意。说说:这个看台一共有几排?每排有几个座位?估计一下,学校体育馆大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要求学生算一算,到底有几个座位?积的十位上的0怎样得到的?与刚才估算的结果接近吗?附记\n导学单(时间:5分钟)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式解答。2.尝试用竖式解答。(你遇到什么问题?)3.完成书本第21页例9的解答。4.回答书本茄子老师的问题。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收集学生竖式计算的多种情况并请学生迅速板演到黑板上,备用。【小组交流】交流内容1.在用竖式计算时用到什么问题?你怎么解决的?2.说说怎样用竖式计算的?【全班交流】分析黑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点评。展示学生作业,分析典型错误和不足。出示,指名学生指出错误并改正。三、练习。(15分钟左右)基本练习1.第22页,第1题。口答。2.第22页,第2题。练习后提问题目中间有0,答案中一定有0吗?为什么?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是几位数?3、啄木鸟医生提示:先分析错因,再改正。比比谁第一4、第4题。选做选作:左边四题提示:一般把位数多的因数写上边。5、第22页,第5,6题。理解还够编3个中国结吗?写出理由,可以体现不同的方法。附记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n张家湾镇教管中心教案用纸课题末尾有0的乘法总第14课时授课时间2017年10月17日星期二上午第1节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末尾有0的乘法的方法,能列式计算末尾有0的乘法。2.学会正确列式计算末尾有0的乘法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教学重点:能正确掌握列式计算末尾有0的乘法的方法教学重点对于列式的格式,积的末尾0的个数教学难点积的末尾0的个数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列式计算43×87×44355×82×304603×3207×9三、自学例101.明确例题中的数学信息及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实际上也是三位数乘一位数的问题;2.自学;导学单(时间:五分钟);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2.怎样计算4×120?3.注意书写格式;4.小组交流;交流内容:;1.你是怎么想的?;点拨:;可以先尝试计算4×12;2.说说有没有什么较为简单的方法?5.全班交流;分析书本上出现的几种方法,给予适当的点评;提示:明确例题中的数学信息及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实际上也是三位数乘一位数的问题。2.自学导学单1.根据所求的问题列出算式。2.怎样计算4×120?3.注意书写格式。3.小组交流交流内容:1.你是怎么想的?点拨:可以先尝试计算4×122.说说有没有什么较为简单的方法?附记\n4.全班交流分析书本上出现的几种方法,给予适当的点评。提示:注意书写格式四.练习(一)适应练习210×3320×2400×4550×2620×5点拨:先把末尾的0去掉计算,再在结果的末尾加上0,乘数有几个0,就在后面添几个0.(二)巩固练习想想做做第2题提示:先计算一个年级有多少学生,再计算学校共有多少学生。三、比较练习100×3130×2400×4340×2300×2210×5500×2580×7600×5620×6(四)创编练习学校有6个年级,每个年级有3个班,每个班有50个人,问学校一共有多少学生?五.课作提高题:420×5990×4540×8200×3×4290×2×5320×3×7附记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n张家湾镇教管中心教案用纸课题练习四总第15课时授课时间2017年10月18日星期三上午第3节教学目标1.巩固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乘法,熟练计算乘数中间有0及末尾有0的乘法。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正确率与计算速度。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有耐心地做题。教学重点巩固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乘法,熟练计算乘数中间有0及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难点提高计算正确率与计算速度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口算热身第1组13×515×3再出示另两组:6×125×162×1615×6指名口答说说思考过程。辨析:乘积十位上的数字为什么不一样?第2组9×30045×218×35×123×232×3416×5800×8在规定的时间内把答案写在练本上,开火车口答并批改。说说在口算这些题时要注意些什么?过渡:除了能熟练又准确的进行口算。乘法的笔算更是本单元的重点。二、练习1、第3题竖式计算304×5=3×208=340×5=2×280=四人板演点拨:把304×5和340×5组成题组,让学生通过计算与比较,更加清楚两种情况分别怎样处理,防止互相混淆。小结: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怎样算?2、第4题前两题(1)学生回答相关的数学信息。(2)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3)计算并集体订正。看表格,你获得什么数学信息?要求总价该怎样思考?3、第5题(1)知道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2)根据前两个条件你能先求出什么?(3)分步列式计算。附记\n点拨:先要求出一共运来多少袋水泥?【整体练习】1、完成练习单学生围绕练习单的要求进行自主练习。练习单在探究本上完成如下练习(一)基本练习1、完成书本P25第3题剩下部分。2、完成书本P25第4题的剩下部分。3、食堂买来3筐番茄,每筐筐120个。用去200个番茄后,还剩多少个?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小组交流小组交流要求:(1)轮流汇报,有不同意见的指出、交流,并达成一致意见。(2)用一句话说说解决每一题的关键是什么?或者说一说要注意些什么?完成后检查确保做对。(二)创编题李老师每月存980元。她想买一台7200元的电脑,存钱8个月,够吗?追问:要求够吗?必须先求什么?2、交流展示(1)小组交流(2)集体交流全班校对,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订正。3.提高题小明家离学校450米。一天早上他已经到了学校,突然发现语文书忘带了,他看时间还早就回去拿。这天早上他在学校与家之间一共走了多少米?点拨:小明这天早上在学校与家之间走了几个全程?附记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n张家湾镇教管中心教案用纸课题复习(一)总第16课时授课时间2017年10月19日星期四上午第1节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能正确快速口算,能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能估计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2.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教学重点:熟练进行三位数乘一位的计算。教学重点恰当选择所学知识解决不同类型的题目教学难点恰当选择所学知识解决不同类型的题目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口算热身。50×64×1213×7500×64×1817×3指名随机口算得数,并要求说出口算方法。小结: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通常是把整十数看作几;总结: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通常是把整十数看作几个十,把整百数看作几个百来思考;两位数乘一位数,通常先用几个十乘一位数,再用几个一乘一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合起来。二、自主整理。1、自主整理。知识整理单(5分钟)1.快速阅读书本第1页到第25页所有内容。简单记录本单元你学到了什么知识?(1)(2)(3)2.本单元哪些地方我掌握得不够好?(1)(2)(3)3.本单元哪些练习我经常出错或不太会做。在书上折上角,用笔作上记号。2、小组交流:把整理出的成果在组内进行交流形成小组成果。围绕知识整理单进行小组交流,师适当给予点拨。附记\n三、练习。(一)【基本练习】1、复习第2题。学生进行口算,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2、复习第4题。交流:积是几位数,说出方法。再分组进行竖式计算。最后将笔算结果与估算进行对照,确认或修正先前的判断。(二)【对比练习】复习第3题。男、女生进行笔算比赛(2、3两组题)。完成后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完成的一组题中的算法,进行交流。提示:进位怎么处理?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时需要注意什么?(三)【综合练习】1、复习第5题。点拨:学生独立审题,说说获得哪些信息。提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用除法做。引导学生提除法解决的问题。2、复习第6题。点拨:学生读题审题,说说获得哪些信息。提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做。四、全班交流,总结提炼。附记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n张家湾镇教管中心教案用纸课题复习(二)总第17课时授课时间2017年10月23日星期一上午第3节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2.加深理解知识间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正确率与计算速度。教学重点培养观察能力、数学思考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难点在情境中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口算热身。30×64×1513×3200×85×1637×225×37×90012×8开火车口算得数,择题说出口算方法。二、练习。(一)【基本练习】1、复习第7题。(1)学生尝试完成左边一竖排的题目。(2)独立完成剩下两题。交流方法:先笔算,再比较;先口算,再比较;先观察,再比较。优化方法:如13×5○31×5,都是乘5,因为13<31,所以3×5<31×5。2、复习第8题。(1)完成第一组题。(2)利用规律完成第二、三组题。(3)填空:130×12=130×()×()提示:观察上下两题,找出规律,再运用规律。2、复习第9题。先算一算,再说说每组的规律。运用规律:接着往下写一条或几条算式。(二)【综合练习】1、复习第10题。先估一估,再计算。学生交流估算:380×4<1600,附记\n820×2>1600。提示:小华一天走1个来回,小芸一天走两个来回。2、复习第11题。学生独立审题并完成。提示:一个星期有7天。3、复习第12题。(1)独立完成1、2小题。(2)提出问题。合理、灵活地选择和组合已知条件,完成1、2小题。(三)【提高练习】思考题:2个850米,用乘法。提示:画出小欣上学过程的示意图。三、全班交流,总结提炼。附记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n张家湾镇教管中心教案用纸课题认识千克总第18课时授课时间2017年10月24日星期二上午第1节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初步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2.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并在此过程中不断丰富对一些常见物体轻重的感知,从而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算能力。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使学生建立1千克的质量概念,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教学难点使学生建立1千克的质量概念。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引入猜一猜:哪一盒重?哪一盒轻?为什么?①大小不同的两盒物品。(大的重,小的轻)②大小相近的两盒物品。(小的重,大的轻)引导:有时光凭眼睛看,看不出来,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呢?(板书:掂一掂)指出:这种方法简单又方便。掂一掂:分小组掂一掂红枣和膨化食品,感悟哪袋重?哪袋轻?并说一说。指出:在数学上,一般把物品的重量称为质量。(板书:质量)要准确知道物品究竟有多重就要用秤称一称。(板书:称一称)二、自学例1。(一)认识千克1.自学书本第29页“试一试”以上的部分,自己试着口答28页上的问题。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2.小组交流。交流内容①称一般物体有多重,通常用什么作单位?用什么符号表示?②在左面台秤的秤面上看到了什么?右面台秤的秤面上指针指着数字几?表示什么呢?③在秤面上指一指2千克、3千克和5千克。交流要求:认真倾听,轮换着说,有不同想法的及时补充。3.全班交流。哪些问题小组里还有疑问的或有争议?给予适当点拨。导学要点:1.kg是千克的符号,称一般物体的重量时,通常用千克做单位,千克又叫公斤。2.用秤称物体的重量时,秤面上的指针指着几,就表示这个物体重几千克。追问:你能看出这台秤最多可以称多重的物体吗?(二)建立1千克概念。附记\n1.小组合作:①称一称、拎一拎1千克的大米。②边数边称出1千克的数学书大约有几本。③边数边称出1千克的鸡蛋大约有几个。学生活动时,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2.全班交流。①为什么同样是1千克的鸡蛋,但每组数出的个数有些差别呢?②想一想:1千克鸡蛋约有17个,照这样计算,2千;(三)感受几千克;1.称一称你书包大约多少千克?;专家建议: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学生,书包重量最好不要;2.拿出或放进一些物品,使称出的结果大约是2千克;三、分层练习;(一)适应练习。1.完成第29页“想想做做”第1题。思考:下面袋里的食品各有多少千克?净含量是什么意思?如果把这袋盐水鸭放在台秤上称,指针是不是就指着1千克上呢?为什么?指出:好多物品的包装袋上都标出了该物品的质量,所以要知道物品的重量,除了掂一掂、称一称,有时还可以直接看标注。(板书:看标注)2.完成第29页“想想做做”第2题。载重量是指能负担的重量。同时进行安全教育。(二)比较练习。完成第29页“想想做做”第3题。指出:生活中我们再称一些蔬菜水果或其他东西时,往往不能得到整千克数,这时我们就可以用“大约几千克”来表示。引伸: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三)创编练习。口答:1袋大米100千克,倒出一部分后还剩76千克,倒出了多少千克?点拨:求部分数用减法。附记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n张家湾镇教管中心教案用纸课题认识克总第19课时授课时间2017年10月25日星期三上午第3节教学目标1.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很轻”的质量观念。2.知道克与千克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算能力。3.在活动中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点在实际操作中充分感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教学难点能够正确进行单位间的换算,选用恰当的质量单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1.猜一猜:一包膨化食品比1千克重还是比1千克轻?说说你的理由。引导:先称一称,再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2.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二、自学例2。(一)、认识克1.导学单1:自学书本第31页称黄豆以上的部分,试着说说不同面值的硬币大约各重多少克,再分别掂一掂。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2.小组交流。交流内容:①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什么做单位?用什么符号表示?②称比较轻的物品一般会用什么工具?③2分硬币重多少克?1角硬币呢?1元硬币呢?交流要求:认真倾听,轮换着说,有不同想法的及时补充。3.全班交流如遇有争议的,适当点拨。导学要点:1、在称比较轻的物品时,我们常用克作单位,写作g。(板书克g)2、在称比较轻的物品时一般会用小型电子称。3、只有2分硬币大约重1克。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二)建立一克的概念1.导学单2:小组合作:用电子称称出10克黄豆。①称一称:称出10克的黄豆②数一数:10克黄豆有多少粒?③算一算:1克黄豆有多少粒?附记\n④掂一掂:1克黄豆的重量。学生活动时,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三)感受几克称一称数学书大约有多少克,再称一称文具盒大约有多少克。分别用手掂一掂。点拨: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物品大约重1克,我们课后可以搜集一些,再和同学交流。同学们能估一估这本数学书重多少克吗?动手称一称。(四)探索千克与克的关系明确题意,2袋盐的重量是多少?可以用1千克表示,也可以用1000克表示。所以得出结论:1千克=1000克,并掌握读法。点拨:一包盐重500克,两包盐是多少克?我们称一称是多少千克呢?(板书:1千克=1000克)指导读法。三、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进一步认识包装袋上的标注“净含量”。指出:要知道物品的重量,最方便的就是直接看标注。2.“想想做做”第2题说说如何读出来的。点拨:我们用克为单位的台秤,也能称出这些物品的重量,你能看着图说说橘子和甜瓜各重多少克吗?3.“想想做做”第3题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比1克重,比1克轻的物体有哪些?指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是以克为单位的?1.“想想做做”第4题交流换算时怎么想的?指出:说说千克与克之间是如何换算的。2.“想想做做”第5题小组合作称出5克盐,看看有多少。3.“想想做做”第6题观察图意进行解答,交流自己的方法。点拨:你知道杯子里的水有多重吗?你是怎么想的?附记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n张家湾镇教管中心教案用纸课题练习五总第20课时授课时间2017年10月26日星期四上午第1节教学目标1.巩固已初步建立的千克和克的概念,熟练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互化,体验这些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2.学会灵活、合理地选择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同学合作的态度及不怕困难的精神。4.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自信心。教学重点能合理估计常见物体的重量,能正确进行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千克和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1.回忆千克与克的相关知识。2.揭示课题。板书:常用的质量单位:千克和克,1千克=1000克二、质疑思辨。1.小组交流:有什么办法能知道这3个苹果共有多重?(出示3个苹果)预设:(1)通过视觉直观判断。(2)运用生活经验判断。(3)提出借助工具称重。(4)引用参照物对比判断。小结:一个物体仅仅通过眼睛是无法了解他们的质量的,最精确的方法是用秤来称,这样我们就可以告诉别人“是多少克”;2.称一称3个苹果的质量;3.出示西瓜,估计一下它的重量比3个苹果重还是轻;让每位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预设:(1)提出用手掂;(2)运用生活经验判断;(3)引用参照物对比判断;三、分层练习1、完成书本第34页1、2、3题;集体校对,针对有错的问进一步分析原因;2、书本第34页第4题;3、书本第34页第5题;附记\n预设:(1)提出用手掂。(2)运用生活经验判断。(3)引用参照物对比判断。三、分层练习。(一)基本练习。完成书本第34页1、2、3题。集体校对,针对有错的问进一步分析原因。(二)综合练习。在探究本上完成如下练习:1.书本第34页第4题。2.书本第34页第5题。3.书本第34页第6题。4.书本第34页第7题(2)。想办法验证你答案,确保做对。(三)创编练习。1.一辆自行车的载重量是90千克,李叔叔体重65千克,他一共买了30千克的物品,他能骑车把这些物品带回家吗?点拨:可以将李叔叔和货物的总重量与自行车的载重量作比较,也可以用自行车的载重量减掉李叔叔的体重后与货物重量作比较。附记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n张家湾镇教管中心教案用纸课题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总第21课时授课时间2017年10月30日星期一上午第3节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2.培养观察、操作及思维能力。3.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教学难点经历探索、验证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教学准备教学过程1.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指课题并齐读):长方形和正方形。2.观察:寻找身边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3.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点?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然后再互相讨论。二、自学例1。1.出示合作要求:①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和直尺、三角板,想一想打算用什么方法验证?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提示:用直尺量,看看出它的每条边长度怎样。②动手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去验证;通过对折,并重点理解对折的方法:引导学生说“把长方形的上下边对折,他们重合在一起,说明上下边相等;同样证明左右边相等。③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形成小组的意见。2.集体交流①学生依照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②全班交流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③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划出四个角都是直角。附记\n三、练习。(一)适应练习。1.想想做做第2题。同桌互相合作,也可以小组间4人一起合作,拼成即可。(二)对比练习。1.想想做做第3、4题。如何在一个长方形里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强调: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三)综合练习。1.想想做做第5、6题。针对学生错例,提醒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图形的注意点。长方形长是8厘米,宽是2厘米,几个这样的长方形才能拼成一个正方形?借助画图解决,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四、课作。右图中一共有()个正方形。附记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n张家湾镇教管中心教案用纸课题认识周长总第22课时授课时间2017年10月31日星期二上午第1节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测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2.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的成功,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周长教学难点对周长含义的理解。计算出周长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1.找一找,摸一摸数学书封面、课桌面、直尺边线。强调从哪里开始就要从哪里结束。2.观察:篮球场、游泳池、树叶的边线。这些图形都是封闭图形。3.揭示课题:周长用自己话说说,什么是周长?二、自学例2。1.同桌合作要求:①打开书本39页,如何知道两个图形周长?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然后再互相讨论。②先自己测量,计算,再交流③哪个图形周长长?提示:应先量出每个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然后将图形中各条边的长度相加算出周长。2.小组合作要求:①拿出准备好的树叶,(每个小组只要测量一片大小适中的树叶)你能指出树叶的周长在哪里吗?怎样才能知道树叶的周长?②准备什么工具?如何测量?③一人固定树叶,一人用线缠绕,一人准备直尺,一人记录。附记\n细线在这里有什么用处?尽可能将细线与树叶外围的边重合在一起。3.集体交流:每个小组测得树叶的具体长度;在测量树叶周长时有什么注意点。如何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感受“化曲为直”。三、练习。(一)适应练习。1.想想做做第2、3题。让学生说一说在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然后独立描出每个图形的边线。如何计算各个图形周长?说说自己列式时思考过程。(二)综合练习。1.想想做做第4题。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三)创编练习。用10厘米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它们的周长()A长方形长B正方形长C三角形长D一样长这句话中的重点字词是“分别”不管怎么围,围成什么图形?什么不变?体会“变与不变”。【提高题】小明用一根长400厘米的绳子在桌面周绕了一圈后,还剩下86厘米,桌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附记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n张家湾镇教管中心教案用纸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总第23课时授课时间2017年11月1日星期三上午第3节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合作;2.使学生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以及解;3.使学生在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难点择优选择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出示一张篮球场的平面图,并标出它的长和宽,提问:根据这张图以及相关的条件,你能想到什么?相机出示问题: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2、启发:要求篮球场的周长,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求几条边的长度之和?3、指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板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二、自主建构。(时间:15分钟)1、自主学习导学单:(1)独立计算篮球场的周长。(2)把你的计算方法小组内说一说。小组交流:(1)核对答案,订正错题。(2)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2、全班交流。交流重点:(1)题目中给出的数据只有两个,但连加算式中却出现了4个数据,这是为什么?(2)28+15算出的是什么?把算出的结果再与2相乘算出的是什么?(3)上面的四周方法算的都是长方形几条边的长度之和?你认为哪些算法是比较简便的?预设:(1)28+15+28+15=86(米)(2)28+28+15+15=86(米)(3)28*2=56(米)15*2=30(米)56+30=86(米)附记\n(4)28+15=43(米)43*2=86(米)3、说说喜欢哪种方法。4、完成“试一试”全班交流(1)25+25+25+25=100(米)(2)25*4=100(米)比较:算出的都是正方形的几条边的和?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些?小结:我们又学习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将课题补充完整: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三、内化练习。【基本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引导:列加法连加算式的学生进一步优化方法。2.想想做做第2题。提问:你打算量出哪几边的长度?为什么?【拓展练习】3、想想做做第3题。要求小华跑了多少米,就是求长方形操场的什么?4、想想做做第4题。为什么要用“大约”这个词表达计算结果?【创编题】学校将原来边长为50米的正方形操场,扩建成一个长80米,宽50米的长方形运动场。你知道扩建后操场的周长增加了多少米吗?引导学生画图。附记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n张家湾镇教管中心教案用纸课题练习六(1)总第24课时授课时间2017年11月2日星期四上午第1节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正确判断长方形或正方形掌握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2.估算并计算生活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策略。3.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难点估算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灵活应用相应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口算热身:54-1354-1834+4949+1469+2625+6348+2736+35二、梳理知识。师生回忆复习所学知识。出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出示学习目标:1.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什么杨的2.能正确、熟练的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3.会估算生活中一些物体的周长。三、练习【基本练习】练习六第2-3题自主练习单:完成书本第2-3题先完成的同学思考:(1)在第2题中,你能用不同方法数或算出各个图形的周长。(2)在第3题中,计算各图形周长时,怎样算比较简便。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或者算法得出各个图形的周长。【对比练习】完成练习六第4、5题。比较,说说求栅栏或者线的总长度就是求什么。追问: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有什么不一样?指出:虽然计算方法不一样,但这两题其实都是求图形的周长。附记\n【操作练习】完成练习六第6题。先独立完成,在全班交流。提问:这题要先知道什么?【估算练习】完成练习六第7题给出规格相同的练习本组织学生进行相关估计和测量、计算活动。提醒学生先估计封面的长和宽,再估算出它的周长。【创编练习】一个长方形分成A、B两部分,这两部分哪一部分的周长大?四、课堂作业。提高题:李奶奶每天早晨围绕着一个边长为25米的正方形花坛走4圈,她每天早晨走多少米?附记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n张家湾镇教管中心教案用纸课题练习六(2)总第25课时授课时间2017年11月6日星期一上午第3节教学目标1.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含义的理解,使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2.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在生活中的综合运用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口算热身。练习六第8题二、练习【基础练习】练习六第9题指出:要求长方形的周长,一般需要先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活用练习】练习六第10题自主练习单:1.完成第10题2.菜地一面靠墙,有哪几种情况?3.“至少”两字是什么意思?应该选择哪一种情况?引导学生理解:菜地一面靠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长靠墙,一种是宽靠墙。在此基础上讨论哪种情况是篱笆用的最少的。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画简易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操作练习】练习六第11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集体交流预设学生的回答可能有:附记\n1.先求出围成这个图形6条边的长度,最后相加。2.通过平移可知,这个图形的周长就相当于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创编练习】如下图所示,喜羊羊和美羊羊同时从学校到村长家,喜羊羊沿A路线行走,美羊羊沿B路线行走,如果两人速度一样,谁先到村长家,为什么?现学现用,学生通过上面拓展练习,已经积累了一些平移法的经验,通过平移帮助学生理解,两人走的路是一样长的,所以两人会同时到达。附记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n张家湾镇教管中心教案用纸课题半期考试总第26课时授课时间2017年11月7日星期二上午第1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附记\n附记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n张家湾镇教管中心教案用纸课题半期考试试卷讲评总第27课时授课时间2017年11月8日星期三上午第3节教学目标1、通过试卷的讲解,使学生进一步对半期以来所学知识的掌握。2、通过讲解,让部分对所学知识不太明白的学生有机会超越上来。3、培养学生充分利用考试时间的行为习惯。教学重点对中等学生学情的掌握以及对后进生的辅导教学难点对后进生的辅导教学准备数学半期考试试卷教学过程一、填空(每空1分,共28分)。1、☆☆☆○○○○○○○○○○○○☆有()个,○有()个,○的个数是☆的()倍。2、9是1的()倍,9是9的()倍。3、500×2积的末尾有()个0,225×8积的末尾有()个0。4、估一估,把积大于3000的算式圈起来。503×6305×9599×45×5995×712498×67×5028×2055、261×3的积是()位数,621×3的积是()位数。6、我们学过的重量单位有()和()。称较轻的重量常用()作单位,称一般物体的重量,常用()作单位。7、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条边,()个角8、在○里填上“﹥”、“﹤”或“=”。5300○600×8952○500×2 54×2○10069×7○4304000克〇3500千克9000克〇10千克6006克〇6060克9、一辆卡车一次运走62袋水泥,运走300袋水泥,最少()次就够了。10、一辆卡车载重4000(),一个苹果约重100()。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一份稿件有900个字,王老师每分钟打105个字,8分钟能打完这份稿件吗?A、能B、不能C、不能确定附记\n2、下面由4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摆成的图形中,( )的周长最短。 A、 B、 C、 D、3、一只鸭子大约重()。A、4千克B、400克C、40千克D、40克4、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长的一半,周长是()厘米。A、12 B、48C、245、右下图甲的周长与乙的周长比较,甲的周长()乙的周长。乙甲A、大于B、等于 C、小于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小明的体重是36千克。()2、0乘任何数都得0。()3、1千克铁要比1千克棉花重得多。()4、一个三位数乘一位数,积一定是三位数。()5、长方形的周长一定大于正方形的周长。()四、计算题。1、口算。(每题1分,共16分)21×3=44×2=16×3=50×6=28×2=70×4=18×3=101×7=900×6=500×2=27×3=34×2=4×8+7=7×5+6=6×8+7=9×5+8=附记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n张家湾镇教管中心教案用纸课题半期考试试卷讲评总第28课时授课时间2017年11月9日星期四上午第1节教学目标1、通过试卷的讲解,使学生进一步对半期以来所学知识的掌握。2、通过讲解,让部分对所学知识不太明白的学生有机会超越上来。3、培养学生充分利用考试时间的行为习惯。教学重点对中等学生学情的掌握以及对后进生的辅导教学难点对后进生的辅导教学准备教学过程2、用竖式计算。(每题2分,共16分)407×3=286×6=320×5=5×369=319×4=805×4=125×8=300×5=五、解决问题。1、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4分)3厘米4厘米5厘米4厘米2、一只鸡重2千克,一只鸭重4千克,一只羊重24千克。鸭的重量是鸡的几倍?羊的重量是鸭的几倍?(4分)附记\n3、上午有3批学生参观工厂,每批98人,下午参观的学生有227人,这天一共有多少学生来参观?(4分)4、月季花有28盆,菊花的盘数是月季花的3倍。菊花比月季花多多少盘?菊花和月季花一共有多少盘?(4分)5、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的菜地(如图),长8米,宽4米,现在要给其它三面围上篱笆,至少要围多少米的篱笆?(6分)附记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n张家湾镇教管中心教案用纸三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课题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总第29课时授课时间2017年11月10日星期五上午第3节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口算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体验计算的多样性。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和估算能力。3.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口算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算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突出口算的思路和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口算下面各题3×207×506×320×54×98×6024÷68÷212÷3问:上面这些题,你是怎么通过自己的想法口算出来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更多,更复杂的口算方法。点题:《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二、新课教学(一)教学例1。1.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请同学们观察图,图中有几捆铅笔?有多少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自主列出算式。讨论:“你想怎样计算?”2、教学60÷3的口算方法(1)利用“想乘法算除法”计算,看一位数乘几得被除数,商就是几。(2)利用数的组成计算。(3)先利用表内除法口算出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的商,再看被除数的末尾上有几个0,就在商的末尾添上几个0。小结:我们在口算整十数除以一位数时,运用了以上几种方法,你觉得用哪种方法最适合你呢?(二)、教学“试一试”出示:600÷3让学生运用刚刚自己的方法试着在草稿本上口算,师巡视。(三)、教学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出示例2师生共同列出算式后,让学生讨论口算方法。附记\n(1)利用数的组成计算。(2)利用表内除法计算。先按照表内除法算出商,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商的末尾添几个0。三、巩固练习。1、第49页“想想做做”第1题(1)想一想,你能很快说出这组题的结果吗?(2)这组题目有什么联系?2、“想想做做”第2题3、“想想做做”第3题4、“想想做做”第4题读题理解题意,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什么方法?学生独立完成,师生共同释疑。5、“想想做做”第5题参加单打,每组几人?参加双打,每组几人?指出每两人分一组可以分几组是除法的意义,怎么列式?6、“想想做做”第6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图中长方形平均分成六份,(左端和右端两个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和涂色部分同样大的三角形),涂色部分相当于一份。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附记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n张家湾镇教管中心教案用纸课题总第30课时授课时间2017年11月14日星期二上午第1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附记\n附记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