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

更新时间:2022-08-08
类型:doc
大小:50.50 KB
页数:6
下载资料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课件 > 苏教版数学课件 > 三年级下册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3教学目标:1.读懂例文《小草中的发现》,了解小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小动物的,又是如何细致地写出它们的活动的。  2.通过例文,激发学生发现和探究的兴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一切感官去观察身边的事情,力求有新的发现,逐步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3.借助例文,初步学习小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展开丰富联想的方法描写事物的习作方法,领悟有关“发现”作文的一般写法。4.走出例文,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联想,生动形象地介绍自己的发现;运用从例文中学到的写法进行习作,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写出来,并尝试为自己的习作配图。教学重难点:重点:读懂例文《小草中的发现》,了解小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小动物的,又是如何细致地写出它们的活动的,学习留心观察身边的生活,逐步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初步学习抓住事物特点展开丰富联想的方法写出事物特点的习作方法,领悟有关“发现”作文的一般写法难点:按要求完成习作,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写出来,学会写有关“发现”的作文。教学评价设计:1.采取鼓励性评价,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仔细观察、体验,大胆运用自己积累的词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激发习作的热情;鼓励学生敢于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2.重视对习作前的观察体验与积累的评价,评价学生观察的态度、方法及所做的观察记录;重视学生对修改环节的评价,鼓励学生大胆诵读自己的作品并自主修改。3.开展班级手抄报、习作评选活动,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写作的兴趣。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与家长一起走进大自然,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寻找新的发现。2.做简单的记录。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开辟“我的发现”专栏,每天写下自己的发现,做到日日更新。\n3.准备画图材料。   教师准备:1.提前一周,引导学生去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寻找新的发现。2.阅读学生做的记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一切感官去观察身边的事情,力求有新的发现。3.教学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作前指导——观察体验,激活愿望(一)导入主题,激发兴趣1.“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亲爱的同学们,老师相信,只要你是个有心人,即使在大树下,草丛中,池塘边,甚至是泥土里,也一定会有许多令人惊喜的发现。对不对?2.交流一周观察情况。(1)现在,谁最想把自己在生活中有趣的发现,和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共同分享?让我们比一比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2)请同学们先在学习小组交流,再推荐最棒的在全班发言。3.同学们,看到你们刚才各抒已见的样子,听到你们各自惊喜的发现,老师不由自主地想赞叹:你们真是有心人!有一位小朋友刘常宁在小河边玩耍时,发现了许多有趣的事情。大家想知道吗?4.板书习作题目:小草中的发现(二)借助例文,感知写法1.出示例文,学生自读例文,了解主要内容。要求读正确、通顺。2.思考:小作者在小河边玩耍时,发现了什么?(讨论交流:蚂蚁、甲虫)3.小作者是怎样把他的发现写清楚、写具体的?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画一画。交流汇报:课件出示:小作者描写蚂蚁建新家的句子。一群蚂蚁正在造新家,洞口有一堆新土,那土一粒粒的,像细细的沙。(1)指名读句子。\n(2)说说小作者怎样把蚂蚁搬家写具体的。(观察非常细致;小作者不仅看到了蚂蚁,还发现蚂蚁洞口是一堆“新土”,而且那土“一粒一粒的”;并抓住“新土”的特点展开了联想:“像细细的沙”。)课件出示:小作者描写甲虫的句子。啊,离蚂蚁洞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只不知名的甲虫!它是深褐色的,头上顶着两根长长的须,像电视机上的天线。它不停地动着,大概是想接收春天的信息吧!(1)指名读句子。(2)说说这句话的成功之处。(观察非常细致:注意到了甲虫的颜色“深褐色”,两根“长长的须”,“不停地动着”;抓住“须”的特点,展开了联想:那甲虫长长的须像“电视机上的天线”,它大概在接受春天的信息。)4.教师总结:刘常宁同学用一颗充满好奇的童心,发现了草丛中可爱的小生命——正在造新房的蚂蚁和摆动长须的甲虫。小作者不仅观察了“什么”,还观察了“是什么样的”,他观察得那么细致(板书:观察细致),小作者在观察的同时,还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写得那么有趣(板书:展开联想),给我们描述了一个表面静悄悄,实际活生生的昆虫世界。(三)确定选材,指导构思1.作前小磨刀:放飞想象。课件出示:图片1:蜗牛(引导学生抓住蜗牛的壳、触角展开联想)图片2:蜻蜓(引导学生抓住蜻蜓的整体外形、眼睛展开联想)图片3:月牙(引导学生抓住月牙的整体外形展开联想)图片4:千变万化的云(引导学生抓住每一种云的形状展开联想)(只要想象适当,都要给予学生充分肯定。)2.同桌间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要把话说清楚,并能抓住事物的特点适当地展开联想。3.集体交流,互相评议:介绍语言是否清楚,表达是否准确、生动。先指名一、两名学生交流,教师相对进行评价。再指名一、两名学生交流,师生共同评价。环节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四)写法指导、动笔习作\n1.请回顾刚才我们学习的过程,把你刚才练说的内容写下来。如果你有困难,可以小声和同位或老师交流。课件出示:温馨提示根据发现内容拟定一个吸引人的题目。总起,引出发现。(一两句话)你是怎么发现的?你发现了什么?你发现的东西是什么样的?交代清楚。如果遇到困难,你是怎样寻找现象的答案的?文章的结尾最好来个总结,比如,这次发现让你懂得什么或者收获了什么。叙述要有条理性;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尝试着用一用;放飞你的想象,抓住事物的特点适当的展开联想。3.学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帮学困生,鼓励他们大胆习作,运用教师教的方法去写;同时,关注优秀生,鼓励他们创新地去写作,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第二课时环节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四)动笔、大胆习作学生继续习作(五)作后修改1.组织学生尝试自已修改。修改方法建议:一读,“加一加”,读读祥写内容能否写得再具体、生动;二读,“减一减”,看看哪些语句啰嗦,把它变简洁;三读,“改一改”,把用得不正确的字、词、句、标点进行修改。课件出示:\n2.选取一个写的较好的作文,集体修改。引导学生按修改方法建议中的步骤逐步修改,落实修改方法,培养学生认真修改的好习惯。3.采用学生自改或同位互改的方式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六)誊写作文1.学习例文,誊写时要注意什么?再次提醒学生格式正确,书写工整,标点占格正确。尤其是树立作品意识。2.学生誊写,鼓励认真。3.尝试给自己的习作配图。(七)评价、展示1.佳作欣赏,再次巩固本次习作要领a)出示,生自由读。b)交流:这篇文章成功在哪里?讨论交流。按习作指导时的步骤依次评价。c)出示教师评语,生读。交流:老师的评价是否得当?生回答。引导学生一是通过读小朋友自己的优秀作品,能再次巩固所学习作要领;二是能学习如何评价习作。2.选择好的习作,粘贴在班级展示栏里;同时展示进步的习作,与该生上一篇习作进行比较。既要关注习作质量高的学生,又要对进步生进行鼓励,让每个孩子都看到自己的努力。板书设计:小草中的发现观察细致展开联想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课前准备,充实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习作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这次习作,就是写生活中的发现,因此课前布置孩子们和家长一起走进大自然,留心观察周围的生活,寻找新的发现,并做简单的记录,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开辟“我的发现”\n专栏,每天写下自己的发现,做到日日更新。不仅教孩子懂得习作来自生活,还教他们懂得只有平日的细心观察、积累,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由于课前精心的准备,学生观察了所写内容,并做好了观察记录,无论习作方法,还是语言积累,都做好了充分准备。2.例文引路,学会写法。通过例文,激发学生发现和探究的兴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一切感官去观察身边的事情,力求有新的发现,逐步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借助例文,初步学习小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展开丰富联想的方法描写事物的习作方法,领悟有关“发现”作文的一般写法。不仅激发了学生发现和探究的兴趣,而且领悟到了习作技巧。3.环环相扣,扎实训练。怎样让训练更实在,怎样让我们的“教”与学生的“学”统一?我想,除了细细指导,还要步步强化。所以,我借助例文先指导学生初步领悟写人的基本方法,又运用指导环节引领学生强化重点。4.学习修改,创造佳作。修改方法的提示,培养了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也为本次习作的成功做好了最后保障。不足之处:1.有些同学由于观察不够细致对所写事物不能展开丰富的联想。2.评改环节,因为学生能力有限,修改自己的习作还有些虚,但是我相信,只要给学生明确的方法,长期的练习,一定会使学生修改能力得以提升。使用建议:要给学生一定的习作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观察去了解,然后再动笔成文。之后,还要认真地组织学生的习作交流,因为这些习作都是自己独特的发现,应该让大家来分享。

网站简介

奥数库(www.aoshuku.com)是一个专注奥数知识扩展和学习的在线教育网站,内容涵盖了奥数题、数学题、试卷、课件、知识点、数学公式等,拥有大量的奥数题库和数学题库,包含全国中小学各个版本教材,深受中小学师生用户喜爱的网站。

微信公众号

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如部分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过以下方式联系站点负责人。

2016-2021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 闽ICP备2021004933号

奥数库专注奥数知识分享,如有版权作品存在问题或内容中存在违法和不良信息,请立即联系403074932@qq.com

闽公网安备 35021302000396号

闽ICP备2021004933号
返回首页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