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第5单元 年、月、日第1课时 认识年、月、日【教学内容】教材第44页例1、第45页“试一试”及第46页“想想做做”第1~6题。【教学目标】1.经历收集、观察、统计等过程,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判断大月、小月。2.通过年、月、日的学习,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教学准备】PPT课件,年历卡。\n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会话引入1.PPT课件,出示2014年的年历卡:在年历卡上指出自己的生日。2.你对年、月、日有哪些了解,能跟大家交流一下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1.初步认识年、月、日。(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自己手中的年历卡,你能发现些什么?(2)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2.认识大月和小月。(1)同学们观察地仔细,从一张年历卡上发现了这么多有价值的信息,那么怎样把我们刚才发现的一些信息整理出来,以便我们进一步研究呢?先在小组内议一议。\n(2)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自己的方法。(4)谈话:同学们想了这么多方法,请大家比较一下,在这些方法中,用哪种方法整理最合适?(5)用列表的方法把一年中每个月的天数整理出来,简洁明了。先说一说填表的结果,再说一说从表格下面的一段话里知道了什么。(6)小结:一年有12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2014年的2月有28天,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3.记住大月和小月。(1)请同学们看自己填好的表格,在一年的12个月中,大月、小月和2月是怎样排列的呢?请同学们拿出彩笔,在表格里把大月涂上红色,小月涂上绿色。再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很快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并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2)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3)组织交流:\n让学生带着涂色的表格到讲台前说一说自己的记忆方法。4.计算全年的天数。(1)同学们,你们能计算出2014年全年的天数吗?(2)学生独立计算,并选择不同的算法反馈。三、巩固应用1.完成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1题。(1)(PPT课件出示主题图)自己读题。(2)独立完成。(3)全班交流。2.完成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2题。(1)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在年历里圈出来。(2)全班交流,并适时地进行一些思想道德教育。(3)你还知道哪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在小组内交流。(4)反馈,全班交流。四、评价总结\n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年、月、日的有关问题,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五、布置作业1.完成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3~5题。2.完成相关习题。【板书设计】认识年、月、日一年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大月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小月有4月、6月、9月、11月。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注重学生自主探索知识。首先让学生按照“观察——记录——发现——分享交流”的顺序探究大月、小月;其次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应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n[不足之处]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指导不够细致,探究学习时对学生的组织不到位。[再教设计]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合理调控时间,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自己去发现,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驾驭课堂的能力还需锻炼,对教学方法还需要摸索。第2课时 认识平年、闰年【教学内容】教材第47页的例2及第48页“想想做做”第1~3题。【教学目标】1.知道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四年一闰”的道理。2.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并能解决一些有关的生活问题。3.能积极参与寻找、发现平年与闰年的关系的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学重点】发现并掌握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n【教学难点】掌握判断公历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年份是否是闰年的方法。【教学准备】PPT课件,年历卡。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设疑激趣谈话:小明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弟弟,他是2008年出生的,可2010年的年历上怎么没有弟弟的生日呢?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二、主动建构1.探究活动一。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2008年和2010年的年历卡,对比着找一找,小明的弟弟应该是2008年哪一天出生的?小结:2008年2月的天数和2010年2月的天数是不同的。小明的弟弟应该是2008年2月29日出生的,在2010年的年历上找不到2月\n29日。2月只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提问:2008年和2010年,哪一年是平年?哪一年是闰年?活动:平年和闰年的全年天数是不一样的,你能算出2008年的全年有多少天吗?你是怎样算的?2.探究活动二。(PPT课件出示2005~2016年2月的月历卡)观察2005~2016年2月的天数,完成下面的问题。(1)先和同组的同学说一说哪些年份是平年,哪些年份是闰年?(2)你还有什么发现?将你的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汇报归纳: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提问:那么公历年份中哪些年是平年,哪些年是闰年?各小组在2005~2016年这12\n个年份中找几个平年和几个闰年,分别计算这些年份数除以4,看看会有什么发现?小结:公历年份数除以4没有余数的一般是闰年。三、应用拓展1.完成教材第48页“想想做做”第1题。(1)(PPT课件出示题目)提问:他们说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你还能像他们这样说一说一些值得纪念的时间是在哪一年发生的吗?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2)讲解:公历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必须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例如,2000年是闰年,而2100年是平年。2.完成教材第48页“想想做做”第2题。提问:你知道她的生日是哪一天吗?全班交流想法。四、总结反思\n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关于年、月、日的有关知识,你还想知道哪些?五、布置作业1.完成教材第48页“想想做做”第3题。2.完成相关习题。【板书设计】认识平年、闰年2月只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数除以4没有余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必须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在探索新知这个环节上,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自主探索、观察。在此基础上,整理自己的观察结果,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n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品尝自主探索带来的成功喜悦。[不足之处] 发现学生对平年和闰年还不是太理解,还有一些学生对四位数除以一位数不熟练,无法判断一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寻求一些更加快捷、简便的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当然这类要求不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第3课时 练习六【教学内容】教材第49页“练习六”第1~3题及第50页“动手做”。【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年、月、日之间关系的理解。2.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学重点】加强学生对年、月、日之间关系的理解。\n【教学难点】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必然联系。【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知识再现1.(PPT课件出示表格)让学生填写表格。年( )个月大月小月2.(PPT课件出示填空题)平年的2月有( )天,全年有( )天;闰年的2月有( )天,全年有( )天。通常每( )年里有( )个平年,( )个闰年。公历年份数除以( )\n没有余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必须除以( )没有余数才是闰年。二、基本练习1.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六”第1题。要求:请用类似“我的生日在教师节前两天”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生日让其他同学猜。2.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六”第2题。(1)提问:你知道爸爸和妈妈的生日分别是哪一天吗?在年历上把它们圈出来。(2)追问:爸爸、妈妈的生日过了吗?在爸爸、妈妈的生日这一天,你为他们做了什么?你打算怎样给爸爸、妈妈过生日?三、综合练习1.完成教材第50页“动手做”。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月历卡,四人一组做框数游戏。(1)要求:每次用长方形横着框出3个数,说说这3个数之间的关系,算出它们的和。先指名回答,\n再将学生的算式随机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寻找规律。得出:三个数的和是中间数的3倍。(2)要求:每次用长方形竖着框出3个数,说说这3个数之间的关系,算出它们的和。先指名回答,再将学生的算式随机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寻找规律。得出:三个数的和是中间数的3倍。(3)追问:还可以框出几个数?怎样框?试一试。2.(PPT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你知道吗”的内容)提问:同学们,我们平时所说的一年四季和一年的四个季度一样吗?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说说从文中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明确:一年四季与一年的四个季度是有区别的。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n还有哪些疑问?五、布置作业1.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六”第3题。2.完成相关习题。【板书设计】练习六平年的2月有(28)天,全年有(365)天。闰年的2月有(29)天,全年有(366)天。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数除以(4)没有余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必须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能引导学生发现判断一个公历年份数是平年还是闰年的简便算法。通过交流发现:公历年份数末尾是单数,肯定是平年。公历年份数末尾是双数,\n只要用年份数的后两位除以4,没有余数是闰年,反之是平年。如果公历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必须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不足之处] 没有快速调动个别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思考方式和习惯解决问题。第4课时 认识24时记时法【教学内容】教材第51页例3及第52页“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标】1.认识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生活中的时间。2.能进行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教学重点】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教学难点】理解和发现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正确进行互换。\n【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谈话引入揭题:本节课我们来认识24时记时法的相关知识。二、交流共享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例3的节目预告表)提问:从这份节目预告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追问:怎么会有14:00呢?引导学生明确:这里用的是24时记时法,14:00是下午2时。2.演示钟表。(1)(PPT课件出示倒计时的情境图)提问:见过这个场面吗?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一起倒计时,当我们倒数到1的那一瞬间,\n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秒针都指到了几?(12)这个时刻意味着什么?(2)演示(时间)。结合PPT课件演示,教师介绍:新的一天开始了,此时是几时?(夜里12时)月亮高高挂,我们正在睡觉,时针继续走,早上8时,我们在哪里?(学校)时针继续走,中午12时,我们回到家,在家里吃午饭。到这时,时针已经悄悄走过了钟面的一圈,回到了12时,时针继续走,开始第二圈的旅程,到了晚上8时,我们要上床睡觉了。当时针走到晚上12时,这一天就过去了,它又将开始新的一天。提问:现在时针一共走了几圈?(结合彩条,让学生看清走了2个12,是2圈)一共走了多少个小时?(24小时)3.介绍24时记时法。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针走一圈的时刻时,钟面上的时针指几就是几时,表示时针走第二圈的时刻时,钟面上时针所指的数加上12就是24时记时法的时刻。\n4.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的关系。提问: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引导学生明确:(1)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刻,这个时刻从0时起过了几小时,就直接说几时;而普通记时法为了区别两个不同的时段,要在时间前面加上凌晨、早上、下午、晚上等词。(2)中午12时之前表示的时刻相同,下午1时开始,表示的时刻相差12小时。追问:16:00是下午几时?18:30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16:00是下午4时,18:30是下午6时30分。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52页“想想做做”第1题。提问:钟面上的时间用24时记时法表示,各是几时?让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并指明汇报。2.完成教材第52页“想想做做”第2题。\n(PPT课件出示图标)提问:你认识这个图标吗?(禁止机动车通行)从上午几时几分到下午几时几分禁止机动车通行?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布置作业1.完成教材第52页“想想做做”第3题。2.完成相关习题。【板书设计】认识24时记时法午夜12时 24时(0时)凌晨1时1时早上7时7时上午10时10时中午12时12时\n下午4时16时晚上8时20时【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充分体验24时记时法,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在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后,利用PPT课件演示24时的过程:让我们一起来度过这一天吧。0时,夜静悄悄地,同学们这时都进入了甜蜜的梦乡。(时针继续移动)天渐渐地亮了,这时我们起床上学了……这样边演示边讲解,不仅让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而且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24时记时法。[不足之处] 对部分学生关注不够。[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和主动性。大胆放手,创设机会让学生进行探究、交流,让他们进行思维的碰撞,感受胜利的喜悦。第5课时 求简单的经过时间【教学内容】教材第53页例4、“试一试”及第54页“想想做做”第1~8题。\n【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学会推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教学重点】学会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教学难点】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谈话引入(PPT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的节目预告表)提问:你能把这些时刻用普通记时法表示吗?指名汇报后引入课题: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24时记时法,24时记时法还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n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新的知识。二、交流共享1.计算整时到整时经过的时间。(PPT课件出示第53页例4的节目预告表,提出问题)提问:这张预告表上的节目你喜欢吗?最喜欢哪一个节目?根据你的观察,你觉得哪个节目播放的时间会长一些?你是怎么想的?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在小组里交流算法。提示:画线段图时只要画出经过的时间的开始和结束部分。明确:从14:00到16:00经过的时间,还可以用减法计算,根据“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可算出播放时间。16-14=2(时)2.计算非整时经过的时间。(PPT课件出示“试一试”问题)仔细观察,《智慧树》从什么时刻开始播出,什么时刻结束?(8:10播出,8:40结束)\n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组织学生集体讨论,教师结合学生的思路,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追问:8:10应该怎样表示?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应该把8时和9时这一段平均分成6份,表示60分钟,8:10位于8时之后第1份的位置。学生计算,指名汇报,说说计算方法。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1题。(PPT课件出示情境图)提问:这个图书室每天的借书时间有多长?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在小组内交流算法。2.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2题。(PPT课件出示题目)指导学生看题,理解题意。让学生具体说说题中有哪几个商店,它们的营业时间分别是怎样安排的。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教师巡视指导,\n了解学生的做题情况。鼓励学生描述自己的解题思路,最后师生共同讲评。3.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3题。(PPT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读题,指名说说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提问:能直接用下午5时减上午9时吗?怎么办?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吗?学生交流讨论,进行画图,教师巡视指导。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布置作业1.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6,7,8题。2.完成相关习题。【板书设计】求简单的经过时间例4 16-14=2(时)\n1.13-12=1(时) 17-15=2(时) 1+2=3(时)5.24-20=4(时),4+6=10(时)【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采用最优的方法,计算两天中的经过时间,其中分段计算的方法掌握得较好。[不足之处] 学生在计算这一天的经过时间时,要用结束时刻24时减去开始时刻。少数学生忽略了这点,只用题中给的数字计算导致出错。[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第6课时 练习七【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练习七”第1~7题。【教学目标】1.巩固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的转换方法,能灵活运用24时记时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掌握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经过的时间的方法。\n3.提高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时间观念。【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的转化方法。【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的方法与解决问题。【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知识再现1.复习24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的知识及两种时间表示法的转换方法。让学生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七”第1题。2.导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完成24时记时法的相关练习。二、基本练习1.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七”第2题。\n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反馈。教师适当关注学生。2.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七”第3题。从9时开始,每一次向后推4小时,可用加法计算。3.完成教材第56页第5题。先让学生独立填空,再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明确:1时=60分1分=60秒三、综合练习1.完成教材第57页“练习七”第6题。(PPT课件出示小华星期日一天的主要活动安排表)(1)根据表中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小华星期日一天的安排是否合理,有哪些需要调整。(3)制作一张自己的周末时间安排表,与同学交流。2.完成教材第57页“练习七”第7题。\n(1)先全班读题,分析题意,找出题中解决问题的关键;再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明确思路。(2)PPT课件出示表格,让学生填写表格。(3)提问:王叔叔11:40到车站,准备乘车去机场,能赶上什么时间的班车?3.完成教材第57页的思考题。(1)PPT课件课件出示火车票,让学生观察火车票。(2)全班读题,分析题意,找出题中解决问题的关键。(3)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探讨推算时间的方法。教师巡视,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布置作业1.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七”第4题。2.完成相关习题。\n【板书设计】练习七1.【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在数学思维活动中经历、体验和探索比较两种记时法的异同后,教给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法,善于发现规律并加以归纳概括,使数学学习更加真实有效,从而感受数学的价值和意义。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本领。[不足之处] 缺少课堂智慧,面对学生的突发问题,不知道怎样去引导。[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采用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火车票上的时间,银行的营业时间,小汽车的禁止通行时间等实例,让学生知道数学无处不在,在生活应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