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3.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QQ 403074932
三年级数学第六册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继续教学三年级数学,通过两年半的学习,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个别学生思维比较灵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较浓,但也有个别学生懒散,接受力不强,成绩不太理想,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后进生的培养。二、教学内容:除法、年、月、日平移和旋转乘法观察物体千米和吨轴对称图形认识分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统计认识小数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数与代数: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或整十数)、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包括商中间、末尾有0的情况)、两位数乘两位数(包括列比较简便的竖式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能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能说出估计的过程与方法。能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初步理解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几角是十分之几元。认识年、月、日,能区分大月、小月,能判断平年、闰年,能计算一个季度、半年、全年的天数。\n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吨。知道1千米二1000米,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空间与图形:能指出由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搭成的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比较简单的视图要求拼搭物体。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能选用适宜的面积单位估计、测量、表达图形的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计算或估计有关的面积。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统计与概率:结合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限结果是整数)。会用平均数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2.数学思考方面。经历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分数、小数的过程.学习用数描述、表达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发展数感。经历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与估算方法,以及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与推理的能力。在简单的物体及其三视图的相互转化活动中,在研究平移、旋转、对称现象的数学活动中,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形状特征及平面图形的变换,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n在研究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以及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统计观念。.初步具有清晰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3.解决问题方面。能应用在本册教科书里学到的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能在理解面积含义及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主动解决一些有关的实际问题。初步学会根据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到现实生活中收集和整理数据,能解决一些与平均数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据的重要性,增强统计观念。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能利用估计,判断解决问题结果的合理性。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数学内容,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四、教学方法与措施:1、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学生自己能学懂的知识,尽可能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探索、交流和练习。2、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n五、课时安排:全册教科书安排了56课时的教学内容,另外有全册内容的整理与复习4课时。全学期大约有30%左右的教学时间可以留作机动,便于教师创造性地安排教学。在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方面,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以及知识的拓展、应用等方面,都可以使用机动的教学时间。各单元的课时大致安排如下:一、除法.......................10课时二、年、月、日....................3课时三、平移和旋转....................2课时四、乘法.......................9课时五、观察物体.....................2课时六、千米和吨.....................5课时七、轴对称图形....................2课时八、认识分数.....................6课时九、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9课时十、统计.......................4课时十一、认识小数....................4课时十二、整理与复习...................4课时\n课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总第1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新授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n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方法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2.培养估算的意识和验算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方法、经验探索算法;让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笔算除法的过程。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掌握正确的笔算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小黑板,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引入新知1.口算。20×4 50×2 80÷2 90÷3 60÷3 200×4 500×2 80÷4 二、探究体验,攀登新知(一)探索口算方法。1.创设情境。谈话:同学们,你们参观过养鸡场吗?(出示主题图和题目)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怎样列出算式?(板书算式)2.尝试计算。问:600÷3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⑴学生独立思考。 ⑵学生交流算法。 学生可能有的方法:①因为3个200相加是600,所以600÷3=200。 ②6个百除以3等于2个百,2个百是200。 ③因为6÷3=2,所以600÷3=200。 学生在介绍完一种方法后,教师引导大家想想他的说法有没有道理,你是否同意他的想法。 ⑶谈话:自己选一种喜欢的方法,把600÷3是怎么算的再说一遍给同桌听。 3.观察对比,探索发现。出示P2想想做做1,提出要求:请大家口算下面各题,在书上直接写得数,然后观察这几组题,你能从中发现什么吗? ⑴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得数。 ⑵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二)探索笔算方法。 1.提出问题。 养鸡场的鸡还都是产蛋高手呢。这些鸡2天共产蛋986个,平均每天产蛋多少个?算式怎样列?2.问:谁能估计一下商大约是几百多? 指名估算并交流方法。3.谈话:到底是多少个呢?大家能不能用笔算的方法算一算呢? ⑴请一位学生示范写出竖式。 ⑵问: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试着计算这道题吗?学生尝试。 ⑶交流算法。提问:4为什么写在商的百位上?(适时揭示课题。) ⑷谈话:怎样检查结果对不对?你会验算吗?指名学生到黑板上验算,其他同学同时验算。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指名板演,其余生写在作业本上。组织集体校对。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先请学生估算一下商可能是多少,再在作业本上算一算。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独立搜集信息,组织集体交流。尝试独立列式解决,组织校对。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注意发现不同算法,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完成练习册第1页。板书设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986÷2=493(个)答:平均每天产493个。\n课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总第2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新授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n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内容。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比算话方法的过程,弄清算例,掌握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2.在具体的情境中估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3.在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的主体性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过程。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掌握正确的笔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引入新知1.口算。400÷2500÷5200÷5300÷6说说计算过程,特别是最后两小题,当百位上不够除时怎么办? 2.笔算。654÷2678÷6两人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 校对,并说说计算过程。二、探究体验,攀登新知1.出示情境图。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搜集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2.列出算式。312÷4=3.请你估算一下,商大概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算的?4.师生共同探讨竖式计算。交流:312÷4按照以前的方法,首先我们用哪一个数去除以4?够不够?怎么办?看前两位,用31个十除以4,商几个十?所以7要写在哪一位上?接下来怎么办?你能接着算下去吗?学生在书上继续完成,指名一人板演。5.引导验算。怎样检查结果对不对?你会验算吗?指名学生到黑板上验算,其他同学同时验算。6.总结方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先从哪一位开始除,百位上不够除怎么办?(看前两位)商怎样写?(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揭示课题,并板书。)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指名板演,其余生写在作业本上。组织集体交流,重点说说除的顺序与首位商的书写位置。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鼓励学生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先引导学生估计商是几位数,并做出解释。独立计算,组织集体校对。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引导学生回忆各图形的名称和计算边长的方法,再组织学生进行计算。组织集体校对。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组织集体交流,说说解题思路。6.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组织集体交流,多说说解题思路。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完成练习册第2页。板书设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312÷4=78(千克)答:卖了78千克鸡蛋。\n课题练习一总第3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练习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页内容。教学目标:巩固前面两段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相关的计算技能,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难点: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前两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这些内容。二、练习指导、形成技能1.完成“练习一第1题”。分组练习,并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评讲。2.完成“练习一第2题”。出示题目,先让学生估算,并要求说出估算的依据。再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估算的结果进行比较。3.完成“练习一第3题”。问:怎样才能知道谁跳得比较快一些呢?先估计,再要求计算。4.完成“练习一第4题”。分组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并要求完成后观察每组中两组之间的联系。集体讨论,领会其中的联系和区别。小结: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5.完成“练习一第5题”。出示图,理解图意和题意。同桌互相说说解题策略。三、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练习,你有怎样的新收获?完成练习册第3页。板书设计:练习一\n课题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总第4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新授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n教学内容:教科书6、7、8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体会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过程,掌握算法。2.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算法,使学生在计算知识的学习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3.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教学重点:正确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算法。教学难点:熟练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算法。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引入新知1.口算。800÷4 900÷3 600÷3 40×40+7 0×5 8-0 36÷3 二、探究体验,攀登新知(一)教学例1。1.出示例1图,引导观察。提问:平均每只兔能采到几个蘑菇? 平均每只猴能采到几个桃?2.根据学生回答,列式: 6÷3= 0÷3=6÷3得几? 0÷3呢?你是怎么想的?(树上一个桃也没有,平均每只猴采桃的个数是0,所以0÷3=0)3.计算 0÷2 0÷4 0÷7 0÷5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二)教学例2 (商中间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出示例2 图观察。平均每天产鸡蛋多少千克? 2.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条件?要求问题怎么列式?板书 306÷3先估计下商是多少?你是怎么得出102的。谁会列竖式?板书竖式,讲解竖式的简便写法。(三)教学试一试(商末尾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出示试一试让学生先估计商比100小还是比100大,再计算。 (1)估计完后,先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然后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竖式的写法,一人板演。(2)全班交流。(3)独立完成另一题。 350÷5 一人板演。注意商末尾的0不要漏掉,竖式下面0的位置。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完成后总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0乘任何数都得0。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完成在书上。学生黑板板演。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先找出错在哪里,分析原因,再改正。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先让学生说说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在列横式和竖式时要注意什么?再引导学生估计商是几位数,并做出解释。独立计算,组织集体校对。5.第8页第5题。 要让学生知道从8时到12时经过4小时,再要求生列出算式。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完成练习册第4页。板书设计: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0÷3=0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306÷3=102(千克)102简写成:1023)30636603)306300660答:平均每天产蛋102千克。\n课题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总第5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新授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n教学内容:教科书9、10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体会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过程,掌握算法。2.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算法,使学生在计算知识的学习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3.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教学重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算法。教学难点:商0时的计算方法。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引入新知1.口算。400÷4 900÷3 120÷3 40×20÷3 0×2 0+8 27÷32.竖式计算。603÷3 350÷7 41÷4二、探究体验,攀登新知(一)教学例题1.出示例题挂图,观察。这个星期的后4天共产鸡蛋432千克。后4天平均每天产鸡蛋多少千克?读题、思考怎样列式。指名列式:432÷42.先让学生估计商大约是多少。(商是三位数,商是一百多)说说列竖式的方法。十位上3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十位不够商1,就商0。)3.引导小结。强调: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十位上商0后不必用0与乘数相乘,可以直接将被除数个位的“2”落下来,与被除数十位上的“3”合并成32后继续除。(二)教学试一试1.出示题,让学生先说说商是几位数,再计算。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讲解时重点讲计算方法。2.提醒学生注意:写竖式时不要把商末尾的0漏掉,写横式时不要把余数漏掉。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指名板演,其余生写在书上。组织集体校对。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先找出错在哪里,再在作业本上算一算。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提醒学生写竖式时不要把商末尾的0漏掉,写横式时不要把余数漏掉。独立列式解决。组织集体校对。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注意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余下的布不够再做一套校服。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完成练习册第5页。板书设计: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432÷4=108(千克)1084)432432320答:平均每天产蛋108千克。\n课题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总第6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新授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n教学内容:教科书11、12页。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列式解决这类实际问题。2.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教学难点: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引入新知1.口算。900÷9600÷6800÷4900÷3÷3600÷2÷3800÷2÷2说说每组之间的联系。 2.笔算。720÷9618÷6两人板演,其余生做在练习本上。校对,并说说计算过程。二、探究体验,攀登新知1.出示情境图。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搜集到哪些数学信息?明确图中有2个书架,每个书架都有4层,这两个书架共有224本书。理解问题的意思。弄清每个书架每层的意思。把信息和问题联系起来思考:根据哪两个信息,可以先求出什么?再根据什么可以求出题中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同桌或小组商量,教师巡视指导。2.交流汇报。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解法,(1)224÷2=112(本)112÷4=28(本)(2)4×2=8(层)224÷8=28(本)3.讨论比较。提问:这两种思考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224÷2÷4=224÷(2×4)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列式。说说列出的算式先求的是什么,再求的是什么?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先求的是什么,再求的是什么?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黑板板演,找出不同的方法,说说每种方法的意思。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观察一下都是什么样的除法(连除),再独立计算出结果。集体校对。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1)780÷2÷3先求平均3只燕子1天吃害虫多少只?(2)780÷3÷2先求平均1只燕子2天吃害虫多少只?第一步用乘法所表示的意义不好叙述,所以不提倡用。6.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找出不同的方法,说说每种方法的意思。7.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再列式计算。8.第12页思考题。 左式可以想8的乘法口诀,8乘几接近60,再想什么情况下十位商7,什么情况下十位商8。右式先想四七二十八,再想被除数的百位什么情况下是2,什么情况下是3。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完成练习册第6页。板书设计: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1)224÷2=112(本)112÷4=28(本)(2)4×2=8(层)224÷8=28(本)\n课题练习二总第7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练习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内容。教学目标:让学生把估算与笔算相结合,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教学重点: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难点: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这几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这些内容。二、练习指导、形成技能1.完成练习二第1题。先说说商是几位数,再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评讲。2.完成练习二第2题。出示题目,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引导学生对比,弄清每组题的联系和区别。3.完成练习二第3题。学生口算结果。第(1)题,通过表内除法、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带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第(2)题对两种不同情况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进行了对比。4.完成练习二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问哪位老师打字速度快些?5.完成练习二第5题。看了表格中的数据,老师发现金阳阳拍了636下,最多,那我能否直接就说金阳阳拍得最快?为什么?指出:最快最慢,要在同样多时间的前提下才能比较。那该怎么办?(可以先分别算出每个人每分钟拍球的次数,然后再比。)三、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练习,你有怎样的新收获?完成练习册第7页。板书设计:练习二240÷2=120240÷4=60\n课题练习二总第8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练习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页内容。教学目标:通过一些具体习题的练习,使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用连除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习过了用连除来解决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练习这方面的内容。二、练习指导、形成技能1.完成练习二第6题。指名学生读题,说说条件和所求问题,学生独立完成。2.完成练习二第7题。出示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学生说说每种做法的意思。3.完成练习二第8题。(1)72÷2÷6(2)72÷6÷2不提倡第一步用乘法计算,学生没有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4.完成练习二第9题。师:这道题的信息真多。请大家把问题读2遍,找找问题中什么地方要注意一下,把它读出来。学生交流,注意是要求每块蛋糕的价钱,而不是每盒蛋糕的价钱。5.练习二思考题。第1题:要使商中间有0,百位一定要整除,现在这个条件已经符合,8÷4=2;十位上的数字要比除数小,所以()里只能填0-3。第2题:要使商的末尾有0,首先要考虑被除数百位和十位合起来正好可以整除,百位上的数字可以从1开始依次考虑,一直到9,这样剩下2、5、8是可以的;再考虑个位上的数字,只要比3小就可以了,所以可以填0-2。三、当堂检测、评价反思完成练习册第8页。板书设计:练习二72÷6÷2=6(台)答:平均每人每天安装6台。\n课题复习(一)总第9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练习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页内容。教学目标:1.计算方面:让学生把估算与笔算相结合,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2.解决实际问题方面:通过一些具体习题的练习,使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笔算除法的过程。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掌握正确的笔算方法。教学准备:口算卡。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复习这第一单元的知识。想一想,在这一个单元里,你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二、练习指导、形成技能1.口算,老师在改作业的时候,发现经常有学生错在“0”的问题上。为了减少这一错误,要加强估算意识,做题前做题后都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想一想。口算下面各题:800÷2 280÷7 690÷3 300÷6320÷8 500÷5 440÷4 2.题组练习:848÷4÷2 900÷2÷3 909÷3÷3848÷8 900÷6 909÷9出示该题组,问,你有经验对付这类题吗?可老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还会遇到学生不会判断这题。板书:848÷4÷2848÷8这题你觉得可以怎么判断?(根据它们之间关系直接判断,不用计算。)板书:120÷4150÷5请大家分别把两个算式的结果算出来,再比较。你发现了什么?你认为该决定哪个算式比较大?为什么?那如果是都有余数呢?三、当堂检测、评价反思完成练习册第9页。板书设计:复习(一)848÷4÷2848÷8\n课题复习(二)总第10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练习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内容。教学目标:解决实际问题方面:通过一些具体习题的练习,使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题目的意思,掌握技巧。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掌握正确的笔算方法。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今天我们继续复习这些内容。二、练习指导、形成技能1.完成“复习第6题”。买东西:大型积木132元、轨道火车408元、大型拼图116元、遥控汽车214元、遥控坦克150元。今天商店搞活动,一律按半价出售。“一律按半价出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那我们快来算一算半价之后,这些商品的价钱吧,怎么算半价?现在如果给你200元,你能买到哪些玩具?怎么想的?最多能买几件?你该怎么选商品?选一选,把你选中的商品告诉大家。一起算一算,选对了吗?指出:能买的东西的总的价钱应该是少于或等于你有的钱,超过了,那这商品就买不成了。2.完成“复习第7题”。引导学生观察图,然后列式计算。3.完成“复习第8题”。可以沟通连乘题与连除题的联系,认真读题注意联系与区别。4.完成“复习第9题”。这道题又该怎么解决?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一起算一算。互相交流。三、当堂检测、评价反思完成练习册第10页。板书设计:复习(二)\n课题认识年、月、日(一)总第11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新授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n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18页。教学目标:1.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知道2005年全年有365天。2.利用同伴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正确记忆大月、小月的月份。教学难点:正确记忆大月、小月的月份。教学准备:小黑板,年历。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入新知1.了解年月日是常用的时间单位。这节课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们教室里有钟,估计学生会去看钟,然后说出是几时几分)板书:时分,补充:平时说时间,一般不带秒。那今天是几月几日呢?随学生回答并板书:月日,补充:为了说得更明白,我们还可以加上年,并板书成:时分秒年月日指出:年、月、日和时、分、秒一样,它们都是表示时间的单位名称。想一想,都是表示时间的单位名称,那它们之间有不同的地方吗?(时分秒是较小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是较大的时间单位。)2.揭示课题: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3.学生讨论、交流:可我知道大家对这知识并不陌生了。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教师巡视)刚才我听到大家说得很多,老师希望你在交流的时候能适当地组织组织,把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说,行吗?全班交流。教师:刚才我们同学说得是不是都是正确的?用什么方法来检验它们?二、探究体验,攀登新知1.一年有12个月。(让学生很快地看一下年历,检查是不是12个月。再次确认“一年有12个月”)2.有的月有31天,有的月有30天。(查一下年历,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小月?把它们填在表格里。)指出: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二月呢?(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学生可能质疑:为什么二月份的天数最少?为什么7月、8月连续两个月都是大月?这大月、小月和二月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拿出彩笔,在表格里把大月涂上黄色,小月涂上蓝色。你有什么疑问?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出罗马皇帝的故事。现在你能记住哪些是大月?哪些是小月了吗?3.一年有365天。我们平时一般都说一年有365天,现在请大家根据每个月的天数,来算一算,2005年是不是365天。学生独立计算,并选择不同算法交流。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1.做“想想做做”第1、2题。2.(1)小红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是完整的两个月,你知道小红是哪两个月去外婆家的吗?(2)小丽在奶奶家连续住了两个月,她可能在奶奶家住了多少天?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完成练习册第13页。板书设计:认识年、月、日(一)时分秒年月日\n课题认识年、月、日(二)总第12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新授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n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21页。教学目标:1.经历比较、归纳的过程,知道平年、闰年及季度;掌握判断平年与闰年的方法。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培养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判断某一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判断某一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的方法。教学准备:小黑板,年历。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引入新知1.问: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关于年、月、日的哪些知识?2.谈话:前不久,小明碰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想知道吗?小明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弟弟,他是2004年出生的,再过几天就满一周岁了,全家人都在为弟弟准备过生日呢,小明也为弟弟买了一份生日礼物,准备在弟弟生日那天送给他。可2005年的年历上怎么没有弟弟的生日呢?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问:你对这个问题是怎样理解的?二、探究体验,攀登新知1.探究活动一。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2004年和2005年的年历卡,对比着找一找,小明的弟弟应该是2004年哪一天出生的?小结:2004年2月的天数和2005年2月的是不同的。小明的弟弟应该是2004年2月29日出生的。可2005年的年历上找不到2月29日。2月只有28天的这一年是平年;有29天的这一年是闰年。问:谁来说一说,2004年和2005年,哪一年是平年?哪一年是闰年?活动:这样一来,平年和闰年的天数也不一样,你能很快算出像2004年这样的闰年的全年有多少天吗?你是怎样算的?2.探究活动二。观察1997~2008年的2月的天数,完成下面的问题。⑴先和同组的同学说一说哪些年份是平年,哪些年份是闰年?⑵你还有什么发现?将你的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小结:除以4没有余数的是4的倍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3.知识链接:“你知道吗?”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1.做“想想做做”第1题。⑴出示题目,问:他们说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你还能像他们这样说一说一些值得纪念的时间是在哪一年发生的吗?这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在班级交流。⑵讲解: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例如,2000年是闰年,而2100年是平年。2.做“想想做做”第2题。⑴出示问题:平年一年有多少天?是几个星期零几天?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⑵问:闰年一年有多少天?是几个星期零几天?3.做“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班级交流。4.做“想想做做”第4题。问:看了这个问题后,你知道了什么?说明:季度也是常用的时间单位,从每年的1月份起,3个月为一个季度,一年有四个季度。要求:独立解决这个问题,算出每个季度的天数,填在相应的括号里。讲解:一年有四个季度,和通常所说的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不是一回事。5.做“想想做做”第5题。指名读题,独立思考,班级交流。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完成练习册第14页。板书设计:认识年、月、日(二)\n课题生日快乐总第13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新授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2-23页。教学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有关年、月、日和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参与和合作意识,培养关爱他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综合运用有关年、月、日和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有关年、月、日和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谈话:小朋友们,瞧,今天是小明的生日(出示图),他的朋友们都来为他祝贺,你们想对小明说点什么?小明对前来祝贺的朋友表示感谢,并询问了他们是哪一天过生日的,四位朋友都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生日,各说了一句有关自己生日的话,你们愿意猜一猜他们的生日各是几月几日吗?二、组织活动,攀登新知1.猜课本中小朋友的生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并确定是几月几日。然后全班交流。2.让学生猜自己的生日。谈话:你能想办法让同学也猜猜你的生日吗?先编一句话,暗示自己的生日,要想办法增加一点儿难度,使别人不那么容易猜出来。以小组为单位互相猜生日,并把猜到的结果记录下来。3.统计全班学生的生日。谈话:下面我们统计全班同学的生日,我们怎样对同学们的生日分类?你们打算怎样收集数据?请大家各自画一张简单的统计表,记下各个月份出生的人数。在课本上把统计图绘制完整——画出直条。问:根据统计图,你们能回答出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多?哪个月出生的人数最少吗?问:根据统计结果,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给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再给大家说一说。三、活动总结,评价反思今天我们活动的主题是什么?通过活动你知道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四、课外活动,反思感恩谈话:你们知道自己爸爸和妈妈的生日吗?老师还想知道你打算怎样为自己的长辈庆祝生日呢?完成练习册第15页。板书设计:生日快乐\n课题平移和旋转总第14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新授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n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26页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区分平移和旋转;能判断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格数;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按指定方向和格数平移。2.联系生活经验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空间观念。教学重点:认识平移和旋转,能区分判断。教学难点:能判断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格数。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揭题谈话:在生活中,很多物体都在运动着,而它们的运动方式却各不相同。今天这堂课我们将一起来研究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1.课件展示,引出平移现象。2.提供更多更贴进学生生活的实例来丰富学生的感知,并引出旋转现象。二、探究体验,攀登新知(一)认识平移和旋转1.出示学习菜单:(1)举三个旋转的例子,用手指表现;(2)举三个平移的例子,用手指表现;(3)用一句话说说你理解中的旋转和平移。2.小组交流想法和算法。注意:教师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看看是否有效。3.集体交流。(1)学生小组回答旋转和平移的现象,组员补充,其他同学倾听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疑问提出来。(注意:注重学生之间团体协同发展,引导学生健康良性的合作交流!比如,意见不统一时,该使用文明婉约的用语。)(2)手脑合用,理解旋转和平移的运动。(二)探究平移的方向和距离1.探索小房子平移的方向。师指出:用箭头表示移动的方向。图形在移动前用虚线表示,在移动后用实线表示。2.小房子平移的距离。(1)大胆猜测。(2)动手探究,验证结果。(3)完成金鱼图和火箭图的填空。(4)你们小组还有问题吗?学生小组交流时,师在一组仔细倾听。集体交流时,师引导学生认识到:两幅图在同样位置上的点,叫做一组“对应点”。小结:1.找点。2.数格。(三)画平移后的图形,同桌交流1.和同伴交流画的步骤。2.独立画图。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小组说做的步骤,独立完成,集体校对,师小结。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小组说做的步骤,独立完成,集体校对,师小结。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完成练习册第16页。板书设计:平移和旋转小房图向右平移了6格。\n课题美丽的花边总第15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实践活动备课人紫金无涯子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设计花边,进一步认识平移的特点,初步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初步体验几何图形的美。2.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提高学生学习创作的兴趣。教学重点:欣赏和创作花边。教学难点:学会欣赏和想象,培养创新意识。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揭题出示手抄报,请同学们当评委,说说谁的作品更漂亮。为什么?1.让学生比一比,谈自己的看法,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到花边在这里起到的美化作用。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丽的花边”。二、探究体验,攀登新知1.请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花边有什么特点,猜猜是怎样制作的?教师巡视指导。2.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1)这些花边都是由一个独立的图案重复连续而成。(2)可能运用了前面学到的平移知识,通过图案平移得到这条花边的。3.P27“画一画”第一个图案,请学生尝试完成,教师巡视指导。4.请同学们评一评,谁的花边画得最漂亮。5.提出要求,请学生尝试,展示作品,自我评价。在制作花边时,你觉得哪些地方最不容易画好?请画得好的同学说一说自己制作花边时都注意了什么?有什么好的办法。三、拓展运用,美化生活我们想更换黑板报,还想装扮一下我们教室的门窗,课后,请同学们用自己创作的美丽花边把我们的教室装扮得更绚丽多彩好吗?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完成练习册第17页。板书设计:美丽的花边\n课题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总第16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新授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n教学内容:教科书28-29页内容。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整十数(各位都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过程,初步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2.在具体情境中,应用口算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意识和合作交流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探讨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让学生用数学语言叙述计算的过程,讲清算理。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引入新知1.谈话:我们的小朋友每天都喝牛奶,今天我们一起到三年级看看他们的牛奶是怎么分配的,好吗?2.出示主题图及题目。二、探究体验,攀登新知1.教学例题。⑴搜集信息,列算式。问: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并列出算式吗?学生讨论并交流,根据问题收集相关信息,注意每箱有12瓶这个信息。⑵探讨12×10的算法。谈话:观察例题中的10箱牛奶是怎样摆放的,你能利用学过的知识计算出10箱牛奶一共有多少瓶吗?学生可能运用的算法有:①12×5=6060×2=120②12×9=108108+12=120③把每箱12瓶分成10瓶和2瓶,10个10瓶是100瓶,10个2瓶是20瓶,一共是120瓶。④由12×1=12,可以想到12×10=120⑶让学生讨论这几种算法中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种,说一说理由。⑷问:10箱牛奶够不够117人喝,为什么?2.教学“试一试”。出示问题:如果搬下30箱,够分给多少个同学喝?你是怎样算的?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学生尝试口算,再在小组交流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班级内交流,得出最佳方案。3.归纳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方法。问:你认为两位数乘整十数怎样口算比较简便?(引导学生认识到两位数乘整十数,可以先乘十位上的数,再在得到的数末尾添写1个0。)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一)基本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相互交流,反馈改正。分析各组题之间的联系,巩固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方法。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指名回答。讨论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算法得数,并说一说题目中有哪三种数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二)拓展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1.这节课你学会什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整十数和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知道了末尾有0的乘法在口算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2.布置作业:练习册20页。板书设计: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12×10=120\n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总第17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新授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n教学内容:教科书30-31页内容。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2.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定位。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引入新知1.口算。400÷2500÷5200÷5300÷6说说计算过程,特别是最后两小题,当百位上不够除时怎么办? 2.笔算。654÷2678÷6两人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 校对,并说说计算过程。二、探究体验,攀登新知1.出示情境图。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搜集到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2.列出算式。312÷4=3.请你估算一下,商大概是多少。你是怎么估算的?4.师生共同探讨竖式计算。交流:312÷4按照以前的方法,首先我们用哪一个数去除以4?够不够?怎么办?看前两位,用31个十除以4,商几个十?所以7要写在哪一位上?接下来怎么办?你能接着算下去吗?学生在书上继续完成,指名一人板演。5.引导验算。怎样检查结果对不对?你会验算吗?指名学生到黑板上验算,其他同学同时验算。6.总结方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先从哪一位开始除,百位上不够除怎么办?(看前两位)商怎样写?(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揭示课题,并板书。)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指名板演,其余生写在作业本上。组织集体交流,重点说说除的顺序与首位商的书写位置。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鼓励学生养成自觉验算的习惯。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先引导学生估计商是几位数,并做出解释。独立计算,组织集体校对。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引导学生回忆各图形的名称和计算边长的方法,再组织学生进行计算。组织集体校对。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组织集体交流,说说解题思路。6.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组织集体交流,多说说解题思路。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完成练习册第21页。板书设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312÷4=78(千克)答:卖了78千克鸡蛋。\n课题练习三总第18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练习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页内容。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2.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教学难点:对算理的理解和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提高熟练程度。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就来练习一下。二、练习指导、形成技能1.完成“练习三”第1题。先同桌练习口算,再由教师随机指名进行口算练习。2.完成“练习三”第2题。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评讲:计算的正确率和验算的方法。3.完成“练习三”第3题。阅读表格,明确题意。独立填写表格。评讲:怎样填出“一共的枝数”,归纳出本题的数量关系。问:从数据中你能发现什么?(渗透积的变化规律)三、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练习,你有怎样的新收获?完成练习册22页。板书设计:练习三\n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总第19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新授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n教学内容:教科书33-34页内容。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能估算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2.在具体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的作用。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引入新知谈话:(出示主题图)今天,明明邀请我们去美丽的牧场参观,通过他的介绍,你了解牧场的哪些情况?明明向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二、探究体验,攀登新知1.谈话:估算一下,明明家1天大约可以挤奶多少千克?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2.全班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引导评析:你觉得他的估算方法是否合理?3.计算验证:我们估算得对不对呢?请你用竖式计算进行验证(提醒学生注意竖式计算过程中连续进位的问题。)比较交流:比较笔算与估算的结果,你有什么想法?4.阅读课本并讨论:书上运用了哪些估算策略?对吗?谁估算的结果更接近正确的计算结果?5.讲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要求只是确定乘积在什么范围内,估算策略是多样的,只要合理,都是可以的。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谈话:每组3道题,上下两题可以口算,中间一题要列竖式计算,然后把这3道题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在班内说说自己的发现。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独立估算,完成连线。同桌交流估算方法。集体交流,指出:把两个乘数分别看做与它们相近的较小的整十数和较大的整十数,可以确定积的大致范围。3.出示:58×4231×6268×39每人选择其中一题进行估算,再计算结果。小组讨论:怎样估算结果更准确些?为什么?归纳:把两个乘数分别看做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估算的结果会准确一些。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独立估算,并列式计算。交流:说说你为什么选择这种估算方法。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问:你从图中了解了哪些信息?讨论交流:你认为他可能买哪种篮球?你是怎样想的?小结:生活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谈话: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在古人看来是十分困难的问题,人们研究了数千年才研究出了现在所使用的竖式计算。我国古代的人民在这方面也有自己的研究和创造,明朝的一部数学书《算法统宗》中讲述了一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叫做“铺地锦”。课本P34“你知道吗?”介绍了这种算法,你们课后可以认真阅读,看能不能弄懂这种算法,并且可以把这种算法与竖式计算相比较,找到相同之处。2.布置作业:练习册23页。板书设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29×42=29大约3042大约4030×40=1200所以29×42大约是1200\n课题练习四总第20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新授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5页内容。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估算。教学难点:掌握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这几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就来练习一下。二、练习指导、形成技能1.完成练习四第2题。要求学生进行估算,并说明估算依据。2.完成练习四第3题。先让学生进行计算,再组织对比,交流。3.完成练习四第4题。⑴出示第一组题,组织学生观察题目,得出规律并填空。⑵出示第二组题,学生分组观察题目,得出规律并填空。4.填空。 35×2=7×( ) 15×4=( )×( ) 25×8=( )×4 2400=( )×2+( )×4 5.小明摘了37千克蘑菇,每千克蘑菇能卖1元3角。他想买套50元的图书,用这些钱够吗?6.王大伯运来一批蔬菜,其中大白菜有65千克,运来的冬瓜是大白菜的14倍,南瓜比冬瓜少128千克。运来的南瓜有多少千克?三、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练习,你有怎样的新收获?完成练习册24页。板书设计:练习四\n课题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总第21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新授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n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6-37页内容。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和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在与他人的讨论交流中,培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学重点: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教学难点:培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引入新知1.谈话:今天我们仍然到奶牛场去参观,看看奶牛场一天能生产多少牛奶。(出示主题图)2.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3.在交流中提出问题:“今天挤的牛奶有多少千克?”让学生说出算式后板书:25×30=二、探究体验,攀登新知1.探讨算法⑴问: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算出25×30的积呢?⑵谈话: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索计算方法,算出结果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使用的不同算法。⑶汇报算法。2.掌握方法。⑴谈话:计算25×30时,同学们有的用口算,有的用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来计算,这样都可以。⑵介绍方法:第一步列竖式。因为0乘25还得0,所以这一步可以不写。这样就先算25×3,列竖式时可以让3与25中的5对齐,把30中的0写在后面。第二步计算。先算两位数乘一位数25×3得75,再在积的末尾加上0。注意乘数末尾有一个0,那么积的末尾也只能加上一个0。第三步检验。⑶问:这两种不同的方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列竖式计算?为什么?⑷小结。3.试一试:想想做做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题情况,进行个别指导。集体评讲做法,并让做错题的学生说一说自己错在哪里,并要求及时订正。4.揭题今天我们学习了乘数末尾有0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你能说一说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要注意什么吗?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1.想想做做3。问:题目要的是什么?你怎样比较第一组中的两道题?你能想到什么?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比较第二组、第三组的两道题。2.想想做做4。看图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说说是怎样列式的,又该怎样进行估算。提醒学生用约等号连接估算结果。3.想想做做5。出示场景图,让学生说说收集到哪些信息,独立计算后,再指名说说算式,如果学生独立计算有困难,教师重点提问:“20人正好租4条船”能推算出什么?4.想想做做6。学生独立阅读题目后,先观察平面图,找到方向标,确定图中的方向,再明确题目要求解决的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完成练习册第25页。板书设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25×30=\n课题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总第22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练习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内容。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的过程,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2.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地运用口算、笔算和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3.在与他人的讨论交流中,培养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学重点: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教学难点:探索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引入新知1.第38页第1题。学生独立口算,再由教师随机指出题目指名口算,并要求说出口算依据。2.第38页第2题。分男女生各完成两组题。评讲对比:找题每组中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简便算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3.第38页第3题。学生独立估算结果后,集体订正。4.第38页第4题。组织学生读题后独立完成表格的计算。组织学生观察表格中数据。问:你发现了什么?(渗透积的变化规律。)二、变式拓展,自主建构1.电风扇的价格是99元,电冰箱的价格是电风扇的25倍。电风扇比电冰箱便宜多少钱?2.学校买来45套课桌椅,每张桌子的价钱是70元,每张椅子50元,学校共用去多少元?三、当堂检测,评价反思1.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2.新华小学的70位老师带领26个班的学生去看电影,平均每班有学生52人。电影院一共有1240个座位。电影院的座位够不够?3.一个数乘10,得到的数比原来的数多63,原来的数是多少?4.完成练习册第26页。板书设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n课题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总第23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复习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页。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2.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有关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正确地进行笔算,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教学难点: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引入新知1.P39.1。学生独立口算,再指名口算出得数并说出口算方法。2.计算并验算。12×2452×3864×2038×50分组练习,并要求说出笔算方法。3.P39.3。出示题目,同桌同学互相进行估算后,再指名估算结果并要求说出估算方法。4.P39.4。学生默读题目,理解题意。独立完成后评讲。问: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小结(让学生体会到这个结果尽管只是近似的,但却可以帮助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作出一些有价值的判断。)二、变式拓展,自主建构1.27×78的积的个位是()。2.75×40的积的末尾有()个0。3.65×14的积是()位数,积的最高位是()位。4.小红想了一个整数,这个整数乘16后得到的数在480和640之间,这个数可能是()。5.根据18×4=72,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18×40=4×1800=40×18=6.找规律,用规律:先观察左边的三组算式,找出规律后,直接写出右边算式的结果。15×15=22545×45=25×25=62555×55=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完成练习册第27页。板书设计:练习八(2)\n课题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总第24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复习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0页。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2.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正确地进行笔算,会用交换乘数位置的方法验算乘法。教学难点: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1.P39.5。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明确表格填写的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比较,说说发现了什么。(体会积的大小是随着乘数的变化而变化的。)2.P40.6。出示表格,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学生独立填写表格,组织汇报交流并要求说出数量关系。二、练习指导、形成技能1.《少年文艺》的32页有19行,每行有28个字,估计一下,这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2.一个书架有4层,每层大约放20本书,15个这样的书架大约可以放多少本书?3.小红买了4卷胶卷,每卷可以拍36张;小方买了6卷胶卷,每卷可以拍24张。谁买的胶卷拍的照片多?4.工人师傅带来320盏灯,准备给70个灯柱安装灯泡,每个灯柱上装5盏,带来的灯够不够?(你能用两种方法思考解决吗?)5.P40.思考题引导学生观察题目,找出题目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得出规律。(两位数与11相乘,积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两头一拉,中间相加”。)6.一个小桶能装19杯水,一个大桶能装4个小桶水。问:一个大桶能装多少杯水?一个打通比一个小桶多装水多少杯?7.小华买了一杯珍珠奶茶,连杯共重450克,吸了一半后,连杯重235克,杯重多少克?8.在一块正方形的土地上,每条边上都种了52棵树,但四个角上都只有一棵树。问这块土地上一共种了多少棵树?三、当堂检测,评价反思完成练习册第28页。板书设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n课题观察物体总第25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新授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n教学内容:教科书P41例题,P41-42想想做做1-3。教学目标:1.通过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图形,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2.在实际的拼摆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3.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教学准备:正方体若干。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引入新知出示口算卡片20×14 500×2 80÷2 90÷3 240÷2 4×120 500×2 80÷4 二、探究体验,攀登新知(一)创设情境1.谈话:同学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拼拼摆摆”乐园里为我们准备了什么形状的物体?2.出示小正方体。问:你能用自己手里的4个小正方体摆成其中一个形状吗?(学生操作)(二)尝试探究1.谈话:从左向右依次观察这3个物体,从正面你看到了什么形状?把它画下来,这些形状相同吗?2.谈话:如果从侧面看,看到的形状还是相同的吗?请你画出来。3.问:如果从上面看呢?你能画出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吗?4.小结:我们换了三个方向观察,看到了多种形状,你有什么发现?说明: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得到的视图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1.活动1。(1)想想做做1。出示题目,提出要求:你能照着样子摆出来吗?(2)从哪面看这三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完全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再指名回答。2.活动2。(1)出示图形。(2)问:观察左边的图形,下面的形状分别是从哪一面看到的?(3)问:观察右边的图形,从正面看到的与刚才看到的形状相同吗?从侧面和上面看呢?4.根据要求拼摆图形。(1)用4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拼摆,从上面看,看到的形状是。(2)用4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拼摆,从上面看,看到的形状是。(3)用4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拼摆,从上面看,看到的形状是。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完成练习册第31页。板书设计:观察物体\n课题观察物体总第26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练习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教学内容:P42-43想想做做4及思考题。教学目标:1.通过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图形,进一步深化对实物和视图关系的认识。2.在实际的拼摆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3.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教学准备:正方体若干。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观察物体,在学习中,你都知道了些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乐园,开动脑筋,动手实践一下吧。二、练习指导、形成技能1.想想做做4。出示题中各图形,并要求学生有选择地进行拼搭。独立思考,完成题目问题,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班级反馈,组织讨论。2.想想做做5。出示题中楼房模型图,并思考每个模型分别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拼搭而成的。让学生独立进行拼搭。组织交流与讨论。为下一题数小正方体做知识上的积累。3.想想做做6。组织讨论与交流,对存在意见分歧的用小正方体摆一摆以确认结果。用4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拼搭成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都是一样的物体,怎样拼搭?三、当堂检测、评价反思完成练习册第32页。板书设计:观察物体正面、侧面、上面\n课题 认识千米总第27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新授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教学内容:教科书P44-46。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2.在课前课后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能通过推算感知1千米有多长。教学难点: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引入新知1.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厘米、1分米、1米。2.填空:给下面的物体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橡皮长4( )学校跑道一圈长250( )问:为什么镇江到南京的铁路长度要用千米做单位?3.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介绍千米的符号学习千米的读法。4.举例: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出示图片),你知道每幅图的含义吗?二、探究体验,攀登新知1.初步体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⑴猜测: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广泛,那么1千米究竟有多长呢?⑵观察:请大家仔细观察测量公路长度的过程,把你看到的记下来。⑶问:通过观看你知道了什么?(1千米=1000米,1千米里面有10个100米)⑷小结:1千米=1000米。(指导学生读出这个算式时要注意前面的数和后面的单位之间需停顿一下。)2.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概念。⑴算一算,课前我们已经量出了我们学校跑道一圈的长度是250米,想一想几圈是1千米?⑵估一估:课前已经请大家到操场走了走,一圈大约走了多少步,大约用了\n多少分钟?你能估计出大约走多少步是1千米吗?走1千米大约要用多少分钟?⑶说一说:你感觉1千米长吗?自由交流。⑷找一找:从学校到附近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1.完成“想想做做1”。让学生独立描出1千米的长度。交流从哪到哪是1千米,其余学生参与评价。2.完成“想想做做2”。引导学生说出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求什么。独立练习,组织交流,强调米与千米的换算方法。3.完成“想想做做3”。学生独立完成。组织交流,说一说是怎样思考的。4.完成“想想做做4”。学生讨论用什么长度单位比较合适,组织交流。5.完成“想想做做5”。让学生直接比较河流的长短。说一说每一条河流大约有几千米。6.完成“想想做做6”。第1小题让学生直接算一算,第2、3小题组织学生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交流想法。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1.问:今天你又学到什么新知识,和以前学习的哪些知识有关?学了有什么用?2.实践作业。课后调查各种交通工具的一般时速,各路段的距离,记录下调查结果。板书设计:认识千米1千米=1000米\n课题认识吨总第28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新授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教学内容:教科书P47-49。教学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2.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教学难点: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引入新知1.出示图画,要求回答:一个苹果重200( ),一箱苹果重15( ),一车苹果重3( )。2.揭示课题:吨的认识二、探究体验,攀登新知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重,请出4个体重大约25千克的同学站在一起。算一算4个学生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千克。再推算一下40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讲述:为了简便计算1000千克,我们把1000千克规定为1吨。吨也可以用英文字母“t”表示。2.结合实际,进一步认识吨。我们教室里的桌、椅、书本等,你认为用吨做单位合适吗?你认为多少张桌子或者椅子合在一起大约重1吨?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小组汇报讨论结果;问: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用吨做单位的?学生举例。讲述:计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时,通常用吨做单位。练习:1棵白菜重1千克,( )棵白菜重1吨。1袋大米重100千克,( )袋大米重1吨。 1头奶牛重500千克,( )头奶牛重1吨。1桶油重200千克,( )桶油重1吨。练习,照样子填一填:\n1头猪重100千克,那么10头猪重1吨。一箱苹果重10千克,那么()箱重1吨。一副哑铃重5千克,那么()副重1吨。一袋面粉重25千克,那么( )袋重1吨。练习: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卡车载重4( ) 小明体重35( )一块橡皮的重量是8( )一座桥的限载量是10( )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1.填一填。5吨=( )千克 9吨=( )千克3000千克=( )吨 7000千克=( )吨填好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2.算一算。起重机一次能吊起2吨货物,照这样吊15次,一共吊起货物多少吨?一袋水泥重50千克,80袋水泥重多少千克?合多少吨?3.想一想。大象重6吨,鲨鱼重3吨,鲸鱼重72吨。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4.试一试。出示一幅电梯照片,上面标注:限重量1t,13个成人。思考:如果是孩子,每次可以乘坐几人?如果全班39人都要乘坐电梯,至少要乘几次?如果是56人的班级呢?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自己哪些方面表现比较好?五、实践作业课后到商店做一次调查,问一问营业员商店里最重的货物是以吨做单位的还是以千克做单位的,如果以千克做单位,估计一下多少件这样的货物的重量大约是1吨。板书设计:认识吨1吨=1000千克\n课题 练习六1总第29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练习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教学内容:教科书P50~51第1~5题。教学目标: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就基本技能的训练,并进一步注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重点:吨和千克、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练习六的相关内容。二、基本训练1.完成“想想做做1”。组织学生看图,了解图意。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说说是怎样思考的。2.完成“想想做做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说明是怎样想的。复习吨和千克、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3.完成“想想做做3”。组织学生看图,了解图意和题意。组织学生讨论,明确解题的关键是先出示意图帮助思考。独立完成示意图,再思考题中问题。组织交流。4.完成“想想做做4”。出示图,引导理解图意。要求先猜测,再指名说说猜测的依据,然后算一算验证猜测的结果。5.完成“想想做做5”。出示图,明确题意。先让学生独立思考题目要求,并独立思考除法计算的问题。组内交流想法,并组织班级交流。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并解答。三、拓展练习超市货架上放着大、中、小三种瓶子装的鲜橙汁。每只小瓶里装500克,每层装的总重量相等。则中瓶、大瓶各装多少克鲜橙汁?四、全课总结板书设计: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n课题 练习六2总第30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新授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教学内容:教科书P51~53第6~9题。教学目标: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就基本技能的训练,并进一步注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学习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能熟练进行简单换算。教学难点: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一起继续学习练习六。二、基本训练1.完成“想想做做6”。引导看图,读懂图意。组织学生收集有用信息,运用这些信息去解决问题,最后组织交流讨论。2.完成“想想做做7”。看图,明确图意和题意。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最后班级汇报讨论。3.完成“想想做做8”。独立完成第1个问题后反馈交流。谈话:同学们可以利用课后时间了解你家每月的用水量大约是多少吨,你家有哪些节约用水的方法,我们将利用实践课的时间进行交流。4.完成“想想做做9”。独立读题后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与同桌进行交流。三、小常识P53“你知道吗?”四、拓展练习1.水果超市有42吨苹果,准备租用卡车把这些水果运到火车站。小卡车载重2吨,每辆车运费50元;大卡车载重5吨,每辆车运费100元。如果要求一次全部运完,怎样租车最省钱?最少要花多少钱?2.明明家、学校、图书馆在一条直线上,从明明家到学校1900米,从学校到图书馆720米。你能想出它们的位置有几种情况吗?请你计算出每一种情形下,明明家到图书馆的距离。四、小结评价,回归生活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自己哪些方面表现比较好?板书设计:\n课题 了解千米总第31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活动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教学内容:教科书P54~55。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查找资料,学会与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谈话:同学们喜欢上室外课吗?今天这节课就和同学们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了解千米。教师把学生带到100米跑道的起点处,告诉学生两面彩旗之间的长度就是100米。2.看一看。让学生观察100米的实际长度。3.估一估:如果让你沿着100米跑道走一走,估一估你大约要走多少步?二、实践活动1.走一走。分组让学生沿着100米跑道走一走,边走边数出走的步数,并记录所用的时间。2.说一说。问题一:谁来告诉同学们,走1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用了几分钟?问题二:通过这几位同学的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3.想一想。谈话:刚才同学们都走了100米的路程,知道了走100米大约需要多少步,用了多少时间,如果让你在100米的跑道上有一个来回,知道走了多少米吗?走几个来回就是1千米呢?4.算一算。谈话:照这样的步子,算算大约走多少步是1千米,走1千米大约要多少分钟?5.分组活动,进行验证。\n谈话:你们计算出的走1千米的步数和所用的时间对吗?想验证一下吗?分小组在跑道上来回走走,验证走1千米是不是需要这么多步,是不是需要这么多时间,并把得到的数据记下来。6.分组活动,再次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谈话:你们现在估计一下,从学校大门口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究竟从校门口到哪里是1千米呢,大家按刚才在跑道上走出的1千米的时间和速度或步数走一走,看能走到哪里,把学生分乘两组,一组留在学校门口,一组走出1千米。组织集体交流。三、应用深化教师把学生带进教室。讲述:刚才同学们去室外了解了1千米,并感知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查阅课本P55中的几个相关资料,你们查到了吗?1.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通过什么途径知道这些数据的。2.集体交流汇报,学生填写数据。3.问:通过交流,你知道了什么?在查阅资料中你还知道了哪些与千米有关的知识?四、全课总结问:今天我们一起去室外了解了千米,你有什么收获?五、拓展延伸谈话:今天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你能应用今天了解到的与千米有关的知识去体验一下你家到学校的距离吗?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测出你家到学校的距离?板书设计:\n课题轴对称图形总第32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新授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教学内容:教科书P56-61。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物,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会识别并能做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2.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教学难点: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引入新知谈话:同学们,春天到了,天气暖和起来了,美丽的昆虫也都飞起来了,一只美丽的蝴蝶飞到了我们的眼前(出示蝴蝶图片的一半),可它把自己的半边翅膀和半个身体给藏了起来,你知道它的另半边翅膀和半个身体是什么样的吗?二、探究体验,攀登新知1.谈话:老师不仅喜欢昆虫,还喜欢旅行,上次利用假期去参观了一个展览馆,那里展出了各种各样的物体,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三样物体的照片(天安门、飞机、杯子),观察这些照片上的物体,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2.请同学们拿出你课前剪下的这三件物体的平面图,自己折一折、比一比,你们发现了什么?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再全班汇报。3.这些图形对折后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我们把这些图形称为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请你们把对折后的图形翻开来看看,还发现了什么?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4.指名说说什么叫轴对称图形?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一)基础训练1.教学“试一试”。(1)出示题目。问: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来判断每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2)学生拿出发给他们的图形纸片折叠、判断。(3)汇报自己的判断结果,和预习的结果相同吗?2.试做出一个轴对称图形。(1)学生汇报交流。(2)课堂组织再次操作练习。(3)教师指导,拓展操作空间\n(二)拓展练习1.想想做做1、2,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交流。2.操作。要求学生在钉子板上做一个轴对称图形。并展示作品。3.想想做做4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并说明理由。4.想想做做5观察下面的国旗,你能找出哪些国家的国旗是轴对称图形?5.想想做做3画出下面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6.想想做做6四、全课总结谈话:能说说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大呀,其实对称给我们的生活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美,请阅读P60~61的“你知道吗?”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心去研究,你会觉得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老师更希望你们能用学到的知识去创造更多的美。板书设计:轴对称图形\n课题奇妙的剪纸总第33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练习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教学内容:P62-p63。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培养在实际生活中的创造性,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2.通过参与创作,合作交流,启发灵感,感受生活。3.通过欣赏剪纸作品,感受古今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培养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学习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创作美丽的图案。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美丽的图案。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介绍:我国劳动人民创造出了中国民间艺术——剪纸,又叫做窗花。这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和学习制作剪纸。二、练习指导(一)作品分类1.谈话:在民间艺人的创作中,这些剪纸使分不同种类的,那么你们能进行分类吗?(小组讨论,学生分类只要合理就予以充分肯定。比如:分为人物、动物、花草、文字等类别或以颜色分类)。小结: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从创作内容上看可以分为这几类,我们还可以从创作的方法进行分类,比如:有的剪纸图案是由以组或几组完全相同的图案组合而成的,大家来看看有哪些。2.引导观察:你们再来看现在这些作品,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组织学生拿出工具进行剪纸。(二)作品创作1.尝试创作(一次对折剪纸),教师指导枫叶图案的制作方法。2.二次创作出示p62下方的剪纸步骤。提出要求:按照要求及顺序动手试一试,看谁做得好。3.独立创作请大家用我们刚才所到的知识,自己试着剪一剪,看谁做得漂亮。三、课堂小结同学们的作品样式繁多,都很美观,这些作品与我们以往完成的作品有什么区别?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相信你们一定找到了答案,课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板书设计:奇妙的剪纸\n课题认识几分之一总第34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新授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教学内容:教科书P64—P65。教学目标:1.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能用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能通过实际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2.在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经历与他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学难点:能用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引入新知1.提问: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哪些数?你对分数有哪些了解?你能举例说明已经认识的分数吗?2.揭示课题。我们已经知道:把一个物体(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几份就是几分之几。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用到分数呢?从今天起,我们就来继续认识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二、探究体验,攀登新知1.教学例题。出示第64页的例题。提问:看到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再问:把4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你会分吗?分得的结果怎样?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把4个桃圈起来,用虚线把4个桃平均分成4份。讨论:你认为可以怎样用数来表示每只小猴分得的桃呢?和小组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学生讨论后,组织交流,并引导学生用1/4表示其中的一份。提问:这里的1/4是怎样得到的?它表示什么意思?(课件再次演示:把4个桃先圈起来,再平均分成4份,突出其中的1份)小结:把4个桃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板书:4个桃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是1/4)2.教学“想一想”。谈话:如果把4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如果有困难,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并将结果填在答题纸上。小结:把4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2个桃)是这个整体(4个桃)的1/2。(板书:4个桃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1/2)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1.“想想做做”第1题。\n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是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的?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了几份,怎样表示其中的一份?再填一填。2.“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弄清题目后,独立完成,再交流各自的思考。3.“想想做做”第3题。先让学生根据分数的含义分一分,然后把每份涂上颜色,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4.“想想做做”第4题。(1)电脑出示12根小棒。谈话:这堆小棒一共有12根,你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吗?自己先用12根小棒拿一拿,再想一想有不同的拿法吗?反馈:怎样分别拿出12根小棒的1/2和1/3?(学生演示并交流拿小棒的过程)再问: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5.谈话:你能用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来描述我们班级学生的人数吗?如:把我们班的同学平均分成8组,每个小组的人数就是全班人数的1/8。提问:你能再说一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吗?四、谈话总结,沟通联系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几分之一。(板书:几分之一)你知道了什么?有哪些收获?总结:我们以前认识的分数,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今天认识的几分之一,是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板书设计:认识几分之一\n课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总第35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新授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教学内容:教科书P66—P67。教学目标:1.运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的分数知识,通过实际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的含义,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2.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实际含义,发展抽象、概括能力。3.进一步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分数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和价值。教学重点: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实际含义。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引入新知谈话: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为大家讲一个猴妈妈分桃的故事。图片展示,问:一共摘了多少个桃?老大说:“我可以分得这盘桃的1/4。”老二问:“这盘桃的1/4是几个呢?”二、探究体验,攀登新知谈话:你们能帮助小猴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大家先自己思考一下,这盘桃的1/4是什么意思?再想想怎样解决问题,可以借助学具帮忙,也可以想其他的方法,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看哪个小组讨论得最好。学生独立思考操作,然后四人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1.交流汇报。 ⑴分组展示交流每组选一名代表讲解,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想法有:想法一:用学具分一分。想法二:画图看一看。想法三:联系分数的含义想。想法四:列出除法算式。⑵比较方法。问:这几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便?能说说你的理由吗?⑶小结:要知道这盘桃的1/4是几个,就是要把4个桃平均分成4份,求一份是多少,可以用4÷4=1(个)的除法算式来算出结果。2.尝试练习。课件演示,猴老大说:“桃真好吃,要是我能吃这盘桃的1/2就好了。\n问:这盘桃的1/2是几个呢?你能用刚才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尝试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重点让学生说说4÷2=2(个)表示的意义。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1.想想做做1。 指名读题后,要求学生在书上画竖线分一分,然后独立填写算式。 集体订正,问:12个草莓的1/3和12个草莓的1/4哪个多?2.想想做做2。 教师说要求,学生先操作,再列出算式。 摆8个圆片,拿出它的1/2。 摆12个圆片,拿出它的1/2。 问:都是拿出圆片的1/2,为什么拿出的个数不一样呢?3.想想做做3。 让学生说说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尝试直接列式解答,在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全班订正。4.想想做做4。学生独立解答,班级交流。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n课题认识几分之几总第36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新授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n教学内容:教科书P68—P69。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初步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的基础上认识几分之几。2.发展动手操作、与人合作交流以及表达能力。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教学重点: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教学难点:体会分数的意义。教具准备:图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入新知1.谈话:请打开书本68页,同学们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吗?在这熟悉的场景里,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2.学生观察分桃的情景,各抒己见。二、探究体验,攀登新知1.教学例题。(1)提出问题。猴妈妈又提出了新的问题:“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3只小猴共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2)学生自主探究,组内交流。谈话:请拿出学具,动手摆一摆,分一分,然后和小组内成员议一议,每只小猴分得几分之几?3只小猴一共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3)班级交流。问:能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吗?2.教学“想一想”。 (1)提出问题,猴妈妈:“我有10个桃,平均分给5只小猴,3只小猴一共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2)班级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意见:一是分得这些桃的3/5,另一是分得这些桃的3/10,引导学生讨论。3.小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一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几份是它的几分之几。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1.做“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把几个看成1份,在图上分一分。独立完成,指名汇报。2.做“想想做做”第2题。引导学生看清每幅图平均分成的份数,涂色部分占这样的几份。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做“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涂色,同桌交流。4.做“想想做做”第4题。问:2/3、3/4是分别把这堆小棒平均分成几份,有这样的几份呢?学生动手摆一摆,试一试,得出结果。与同桌边练习边交流,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几?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完成练习册第45页。板书设计:认识几分之几\n课题认识几分之几总第37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练习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教学内容:P69-P70。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初步理解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的基础上认识几分之几。2.发展动手操作、与人合作交流以及表达能力。3.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教学重点:理解几分之几。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图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1.出示图,让学生说出图中涂色部分用怎样的分数表示。2.口答。2/5里面有()个1/5 3/4里面有()个1/4 3/7里面有()个1/7 7/10里面有()个1/10二、练习指导、形成技能1.做“想想做做”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让学生说说,各涂了几个小方块,为什么要这样涂。2.做“想想做做”第7题。看线段填分数,你是怎么填的?为什么这么填?引导学生体会分数与“1”、几分之一与几分之几的联系。3.做“想想做做”第8题。看着直尺说一说,1厘米是1分米的十分之几?3厘米和7厘米呢?你是怎么想的?4.做“想想做做”第9题。看着图,说一说1角是1元的十分之几?5角和8角呢?5.做“想想做做”第10题。学生尝试练习,直接填写在书上。交流后要求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三、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完成练习册第46页。板书设计:认识几分之几\n课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总第38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新授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n教学内容:教科书P71—P72。教学目标:1.能运用生活经验和分数的知识,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解决这类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合理性。2.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实际含义,获得与他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经历,体会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价值和作用,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发展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解决这类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教具准备:图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引入新知谈话:森林里小兔们在采蘑菇,小白兔一会儿就采了一大箩筐(12个)。聪明的小白兔说:“我们来做个小游戏,你能拿出这堆蘑菇的3/4吗?”请在下面试着操作一下。二、探究体验,攀登新知1.让学生拿出12个圆片摆一摆,分一分。指名说说分的过程(你拿出了这堆蘑菇的几分之几?你是怎样分的?是几个?)学生回答后出示:把这堆蘑菇平均分成4份,取出这样的3份,是9个。2.谈话:我们可以分一分得到12个蘑菇的3/4,是9个蘑菇,我们还能不能通过计算得到答案呢?同桌讨论,指名汇报,并要求说说每步算式的含义。3.把12个蘑菇平均分成4根,12÷4,求出每份是3个,再取出这样的3份,3×3,算出12个蘑菇的3/4是9个。4.谈话:你还能拿出这堆蘑菇的几分之几呢?是几个?先分一分,再和同桌说说可以怎样算。 学生利用学具自主进行操作,同桌交流算法,然后班级交流,实物演示。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1.做“想想做做”第1题。默读题目,明确要求。学生动手分一分,算一算。和同桌交流,看算得快。2.做“想想做做”第2题。同桌分别按两题的要求摆圆片,拿圆片,列式计算。3.故事:小白兔采了12个蘑菇,准备拿出这堆蘑菇的2/3送给妈妈;小灰兔采了9个蘑菇,也准备拿出这堆蘑菇的2/3送给妈妈。问:他们送给妈妈的蘑菇数同样多吗? 指名汇报算法。 问:都是拿出所采蘑菇的2/3,为什么送给妈妈的个数不一样呢?4.做“想想做做”第3题。默读题目,明确要求。各自在钟面上分一分,涂一涂,并列式计算。指名回答计算结果,班级交流。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这节课你学会了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你是用怎样的方法解决的? 完成练习册第47、48页。板书设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n课题练习七总第39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练习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教学内容:教科书73页。教学目标:1.能运用生活经验和分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和结果。2.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体会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价值和作用,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发展思维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分数、理解分数能用自己的操作表示指定的分数。教学难点: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练习七的内容。二、练习指导(一)基础练习 1.练习七第1题。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先独立做,再交流。把这些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是其中的几份? 2.练习七第2题。先分一分,再涂一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涂了几个?3.练习七第3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把1米怎么分,6分米是其中的几份?把1元怎么分?4角是其中的几份?你能用几分之几说一句话吗?4.练习七第4题。默读题目,明确要求。想一想:12时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时?你是怎么算的?那时针应该走到了几呢?独立练习后集体交流5.练习七第5题。指导读题,明确要求。让学生先对折一次,然后把纸打开,数数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几份,并填在表里。组织学生观察统计表,问: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里讨论,并归纳出规律。三、当堂检测,评价反思完成练习册第50页。板书设计:\n课题面积的含义总第40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新授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科书74~77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2.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教学难点:学习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引入新知教师事先在黑板上画两个长方形,一个长4dm,宽3dm;另一个长10dm,宽1dm。谈话:把这两块菜地分给山羊和狐狸,忠厚的山羊让狐狸先挑选,狐狸急急忙忙挑了这一块(后一块长方形),狐狸这次占到便宜了没有呢?(学生发表意见)二、探究体验,攀登新知1.教学例1(1)感知面的大小,观察黑板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指出:通过观察发现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2)摸一摸,比较面的大小。用手摸一摸桌面和凳子面,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大,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小。(3)找一找,生活中的其他物体,并能比较它们表面的面积大小。2.教学例2(1)出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问:这是两个什么图形?有什么办法能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2)集体交流。(3)讲述:用重叠和测量的方法比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从比较结果中看出,在这两个图形中,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这也说明了平面图形的面积也有大有小。3.教学“试一试”(1)出示两个平面图形。\n问:你们能想办法比较出这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吗?(2)分组讨论,集体交流。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一)基本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出示题目,指名读题。问:你能看出哪个省的面积比较大,哪个省的面积比较小吗?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尝试在书上数方格,并比较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指名说出比较结果,问:你是怎样知道图4有8个方格的?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问:你们描出的蓝线的长度是这个图形的什么?用红色涂出的部分的大小又是这个图形的什么?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比较出平面图中各个区域的面积的大小吗?集体校对。(二)拓展练习第77页思考题 用方砖铺满下面的空地,哪种空地用的方砖多?两块空地一共要用多少块方砖?提示:比较哪块空地用的方砖多,就可以在图中画一画,把空白处的方砖“铺”上去,也可以一行一行地数。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那现在谁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释一下,上课时老师提出的问题“狐狸这次占到便宜了吗?”学生同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板书设计:面积的含义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的面积。\n课题面积单位总第41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新授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教学内容:教科书78、79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举例等活动,初步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含义和实际大小。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教学重点:建立正确的面积单位的表象。教学难点:正方形、长方形面积单位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一、 基础练习,引入新知 1.出示操场平面图,谈话:从图上可以看出,操场大约有6个篮球场那么大,你能仿照这种说法说一句话吗?2.谈话:刚才我们估计了一下操场有多大,下面请你们利用桌上的材料(书本、文具盒、练习本、正方形纸等)估计或测量你的课桌面有多大。分小组活动,交流操作结果。二、探究体验,攀登新知1.拿出两个正方形(边长分别是1厘米、1分米),测量它们的边长。问:通过测量,你有什么发现?根据学生回答,讲述: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平方厘米用符号cm2表示。摸一摸,1平方厘米有多大?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你手上的哪一部分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画一画:画一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估一估:一张普通的邮票的面积大约是多大?橡皮上面的面积有多大?2.让学生拿出边长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讲述: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平方分米用符号dm2表示。比一比:用手比划1平方分米有多大?3.谈话:猜测教室里黑板的面积有多大?你觉得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做单位去测量怎样?那么较大的面积单位应该是什么呢?根据学生回答,揭示: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平方米用符号m2表示。问: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米?估计:在1平方米的范围里能站多少个同学?验证,实地站一站。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一)基础练习\n1.想想做做2学生独立填写。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指名汇报。2.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各用哪些面积单位测量比较合适。(二)拓展练习1.填空。(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 )和( )。(2)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3)边长分别是1米、1分米、1厘米的三个正方形中,面积最大的是边长为( )的正方形。(4)测量房间地面的大小要用( )单位。2.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一张邮票的面积是16()课桌面的面积是24()教室地面的面积是59()笔记本本面的大小是2()黑板大小是4()讲台桌面是50()篮球场的面积是420()四、全课总结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什么?板书设计:面积单位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n课题面积单位总第42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新授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81页内容。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三个面积单位,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建立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教学重点:建立正确的面积单位的表象。教学难点:应用面积单位直接计量或估计面积的大小。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这几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今天我们就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二、练习指导。(一)基本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要求学生拿出边长是1cm的正方形,问:它的面积是多少?教师口述拼图形的要求,学生拼摆图形,鼓励不同拼摆方法。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题中各图形,先要求学生估一估其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再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量一量。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默读题目,明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4.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明确要求,并与第5题图形进行比较。以上两题可以告诉学生不满整格的都当成半格计数。5.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同桌进行讨论。(二)拓展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学生自主创造设计,同时注意各图形的面积是否符合题目要求。2.选择合适的单位(1)一根日光灯管长150()(2)一台电视机显示屏的面积大约是2400()(3)一棵大树高15()(4)一片小树林占地150()三、课堂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练习,你有怎样的新收获?板书设计:面积单位\n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总第43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新授备课人紫金无涯子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页至83页。教学目标:1.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这两个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学习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培养符号感。3.进一步激发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教学重点:能比较、计算一些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面积。教学难点:把握面积与周长的联系与区别。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导入新知1.出示两组长方形,第一组等宽不等长,第二组等长不等宽。2.问:每组中两个长方形哪个面积比较大,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二、探究体验,攀登新知1.教学例1 学生小组合作摆长方形,互相交流,各自填表。 展示部分小组填写的表格。 问:每个长方形中正方形卡片的个数你们是数出来的,还是算出来的,说给大家听听。表中长方形的面积的平方厘米数与所用卡片的个数有什么关系?2.教学例2 ⑴出示例2左图,谈话:要求你们量出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再量出它的面积,想一想,量长和宽用什么工具?量面积用什么量?怎样量? 学生动手测量例2左图。 谈话:你测量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面积是多少?在小组内交流。 ⑵出示例2右图,谈话:这幅图你打算怎样测量它的面积?每人各自在书上测量,如果面积单位不够用,自己想办法解决,如果无法解决可与同学商量。问: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你是怎样量面积的?(可以沿着长摆一行,共5个面积单位;沿着宽摆一列,共用4个面积单位,说明每行5个面积单位,可以摆4行,一共20个面积单位,面积是20平方厘米。3.教学第82页“试一试”4.归纳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n谈话:通过刚才的一系列操作活动,你们是不是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的关系。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在小组内讨论。指名回答,根据回答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讲述:这就是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了更简明,我们还可以用字母表示这个公式,S=a×b。在这个公式里,S表示什么?a表示什么?b呢?问: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你能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释一下刚上课时我们讨论的两组图形为什么宽相等、长越大面积越大,长相等、宽越大面积越大吗?5.探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问:运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不能计算正方形的面积?根据正方形的特点和边的名称,你认为用什么公式计算正方形的面积更合适?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问:如果用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吗?计算正方形的面积需要几个条件?什么条件?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王大伯沿着墙围了一块长30米,宽18米的空地养鸡。这块空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给这块空地围上篱笆,篱笆长是多少米?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1.P83“试一试”的两道题。独立计算,指名两人板演,共同订正,注意算式和答语中的单位名称。2.问: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谈话: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例如,油漆我们的黑板就要先算出黑板的面积,为做教室门准备材料,就要计算教室门的面积。你能估计一下我们教室的黑板和教室门正面的面积吗?回到家里可以找一些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物体,测量并计算出面积。板书设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S=a×a\n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总第44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练习课备课人江希山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页内容。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同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理解周长和面积概念的区别。进一步激发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灵活组织和选择信息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2.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3.周长和面积中的常用单位名称。二、练习指导(一)基本练习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订正时注意是不是正确使用面积单位。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明确要求。 谈话:现在让你估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你打算怎样估计?与上两节课我们估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时在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各自估计,记下估计结果,再测量、计算,并检验自己的估计结果。 指名说一说估计方法和结果,以及测量和计算的结果。3.P83“试一试”的两道题。 独立计算,指名两人板演,共同订正,注意算式和答语中的单位名称。4.想想做做4 默读题目,明确要求。 指名说出测量方法和计算结果。(二)拓展练习小明画了一幅精美的图画,画纸是一个长5分米,宽4分米的长方形。小明想给这幅画配一个金属框架,至少需要多长的金属材料?如果再给这幅画配上一块玻璃,至少需要多大的玻璃?三、评价反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练习,你有怎样的新收获?板书设计:\n课题面积单位的进率总第45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新授备课人紫金无涯子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5页至86页。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面积单位进率的过程,记住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会进行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2.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思考能力和学习兴趣。教学重点:会进行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教学难点:会进行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一、基本训练,导入新知1.谈话:前面我们认识了面积与面积单位,你知道哪些面积单位?2.这三个面积单位哪个最大,哪个最小?3.你能比划出它们呢的大小吗?4.那么在三个面积单位之间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探究体验,攀登新知1.探究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谈话: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正方形纸片(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先量一量它的边长,再算出它的面积。学生独立完成。(2)问:你算出的面积是多少?(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怎样会有两种答案的呢?组织让答案不同的两名学生上讲台比一比他们手中的纸片的大小。小组里同学也互相比比手中的纸片的大小。让答案不同的两名学生说出自己的算法:(1)量的边长是1分米,面积是1平方分米。(2)另一种量的边长是10厘米,面积是100平方厘米。(3)谈话:从这个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2.探究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谈话:你能猜一猜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n(1)在小组内说一说这样猜的理由。(2)指名在全班说一说。根据学生发言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3.完成“试一试” 先在书上独立完成,再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一)基本练习1.想想做做1、2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讨论:这两题在思考方法上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想想做做3 指名读题。 问:你知道“合多少平方分米”是什么意思吗?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反馈订正。四、总结全课,拓展应用(二)拓展练习出示P86思考题先在小组里讨论:怎样分,才能使分出的小长方形最多?(提示:尽可能使小格子纸没有剩余,这样分出的小长方形最多),然后在书上的方格图中画一画。四、总结全课,拓展应用问:今天这节课学会了什么?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 你能知道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吗?先让学生互相讨论,然后指名回答。板书设计:面积单位的进率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n课题练习八总第46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练习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7页第1题到第5题内容。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面积的含义、面积单位以及面积单位间的换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与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理解和实际应用。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问:在本单元中,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今天我们就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练习指导(一)基础练习1.87页第1题(1)问:你能估计出课桌面的周长吗?你打算怎样进行估计?(2)问:你能估计出课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吗?你打算怎样估计?(3)带领学生实际测量(结果取整厘米或分米数),验证估计结果的合理性。2.87页第2题 师生归纳:先要明确是选择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再作出进一步的具体判断。3.87页第3题引导学生读题,明确要求。学生独立填写表格。组织汇报交流,并要求学生说一说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4.87页第4、5题默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组织讨论,这两题要求的是什么?用怎样的方法进行解答?(二)拓展练习1.一块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菜地,平均每平方米收9千克萝卜,这块菜地一共能收萝卜多少千克?2.一个篮球场长26米,宽14米。这个篮球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小红沿着这个篮球场跑了2圈,她一共跑了多少米?三、评价反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练习,你有怎样的新收获?板书设计:\n课题练习八(2)总第47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练习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页至89页的第6-10题。教学目标:1.能利用已有的对面积、面积单位以及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合理选择不同策略,比较、计算一些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面积。2.通过在学生独立练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思,组织学生交流。教学重点:能比较、计算一些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面积。教学难点:把握面积与周长的联系与区别。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引入新知1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6平方米=()平方分米20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900平方分米=()平方米二、练习指导,形成技能1.第6题。(1)学生看题,明确题意后让学生独立地进行思考完成。(2)汇报交流,并要求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2.第7题。(1)指导看图,读题,理解题目含义及要求,指名说说题意。(2)要求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描出每块菜地的边线。(3)分组讨论,组织交流。3.第8题。(1)学生看题,说说题意。(2)说说这两个图的面积各是多少。猜一猜,这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3)集体交流,说说你的算法。4.第9题。(1)同桌合作,并填写表格计算周长和面积。(2)集体交流,展示不同的摆法。说说通过操作和计算你发现了什么?5.完成第10题。学生读题,鼓励学生主动去解决。引导学生反过来想:如果把一个已知的正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该怎么办?要求其中的一部分仍然是正方形,又该怎么办?从而启发学生画出下图。三、当堂检测,评价反思完成练习册第58页。板书设计:练习八(2)\n课题我们的试验田总第48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实践活动备课人紫金无涯子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页至91页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观察试验田的场景,综合有关面积计算、分数和一些常见数量关系的知识,要求学生灵活地选择和组合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2.增强灵活地组合和选择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灵活组织和选择信息的能力。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揭题小华是小学三年级的一名学生,他们学校里有一块试验田,试验田里种了一些植物,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他们的试验田,好吗?二、探究体验,攀登新知1.场景一:麦地(1)提问:来到麦地,你了解到哪些信息?(2)提问:根据我们收集的这些信息,可以解决哪些问题?(3)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解答。2.场景二:花房(1)图片展示漂亮的花房。提问:来到花房你了解到哪些信息?(2)提问: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小组汇报交流。3.场景三:菜地、玉米地参观了菜地和玉米地,你想解决哪些问题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先选择合适的信息编写成完整的数学问题,然后在下面进行解答。4.综合观察,自主提问,出示组合场景。(1)提问:你能估计出麦地的面积是菜地的几倍吗?可以怎样想?(2)提问: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两个长都是3厘米,宽都是2厘米的长方形,能拼成一个正方形吗?拼成正方形的周长与原来长方形的周长有什么联系?面积呢?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完成练习册第59页。板书设计:我们的试验田\n课题平均数总第49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新授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 \n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2-94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教学难点:体会平均数的意义。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入新知出示运动会的投影:你想知道什么?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真多,学习了统计就明白这些问题了。二、探究体验,攀登新知1.谈话:这是王小明统计的结果,仔细观察你知道些什么?出示图表。老师板书:6+9+7+6=28(个)10+4+7+5+4=30(个)男生中28个,女生中30个,是否女生赢了呢?谈话:看来只看个别人的成绩,或不管人数只看总成绩都无法解决今天的问题,现在4名男生套中28个,5名女生中30个,就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想办法知道到底是男生套的准一些,还是女生准一些吗?2.问: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老师汇总学生的方法,问:你是怎样想的?3.问:现在知道男生套的准还是女生准没有?4.指出: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时,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恰当的方法。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出示三筒铅笔。谈话:你能知道平均每个筒里有几枝铅笔吗?2.做“想想做做”第2题。指名读题目。学生独立完成。3.做“想想做做”第3题。指名读题目。学生独立完成。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仔细观察统计图。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今天你学习了些什么内容?你对平均数有什么看法呢?你能用今天的知识解决生活里的问题吗?完成练习册第62 页。板书设计:平均数\n课题练习九(一)总第50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练习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教学内容:教材的95到96页的1到5题。教学目标:1.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体会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2.比较熟练地求平均数,并且能进行简单地对平均数的估计。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口算卡。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是怎样理解平均数的呢?二、练习指导、形成技能1.完成练习九第1题。出示情境图:这个小朋友认为自己的身高是145厘米没有危险,是不是呢?指出:平均数是在最高的数和最底的数中间范围,小朋友认为身高比110厘米这一平均数高就没有危险是错误的认为。因为还有可能比110甚至更深的水域,所以是错误的。2.完成练习九第2题。出示第2题的题目。说明要求。集体进行交流。第2小题不能用平均数的方法来理解,因为比赛总得要有结果,不能平均用你进2个我也进2个理解。3.完成练习九第3题。理解题目意思。问:你还想到了什么?4.完成练习九第4题。出示题目,理解题意。问:你还能怎样说明三年级的植树情况?三、当堂检测、评价反思完成练习册第63页。板书设计:练习九(一)\n课题练习九(二)总第51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练习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教学内容:教材第96-97页第6到8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提高对平均数意义的深层次理解。2.培养学生的组织交流的能力,深刻体会到统计是解决问题、说明情况的有效方法。教学重点:学会解答“求平均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解决这类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教学准备:口算卡。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练习平均数的知识。想一想,你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二、练习指导、形成技能1.完成练习九第6题。出示题目理解意思。先前估计的结果和自己算出的结果相差大吗,你认为估计平均数怎样最合理?问:你还能说出这组同学身高的哪些情况?2.完成练习九第7题。出示第7题题目。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讲。问:你还能从记录中发现些什么呢?3.完成练习九第8题。组织活动。计算完后,你能说出些什么感想吗?4.阅读“你知道吗?”。集体进行交流理解。三、当堂检测、评价反思今天你有些什么收获?完成练习册第64页。板书设计:练习九(二)课题运动与身体变化总第52课时个人加工、备注\n课型练习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教学内容:第98—99页。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练习收集数据、求平均数、分析数据。2.学习运用实验和统计的方法研究、解决问题,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发展统计观念。教学重点:经历在实验活动中收集数据、求平均数等数学活动。教学难点:体验和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并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探究运动与生命的科学常识。教学准备:秒表。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对身体有什么好处?你知道在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吗?(板书课题)二、组织活动,攀登新知1.研究原地跑步引起的脉搏跳动变化。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运动会给身体带来很多方面的变化,这节课我们先通过实验了解原地跑步给脉搏带来什么变化。2.研究不同的运动给身体带来的变化是否相同。(1)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运动可以使脉搏跳动加快,运动强度越大,每分钟脉搏跳动次数越多。那么同样的时间进行不同的运动,脉搏变化的情况会相同吗?请每个小组的同学商量一下,1分钟后测脉搏;休息一会再一起进行第二项运动,再测脉搏。(2)那么在体育课上每分钟脉搏最多跳动多少次比较合适呢?体育老师心中有数,课后可以向体育老师了解一下,他希望你们通过运动每分钟脉搏跳动最高达到多少次,以及他如何为达到这个指标安排活动。了解了老师的想法你们可以更好地按老师的要求参加活动。三、活动总结,评价反思课后设计并完成一项实验活动,测量你在不同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制成统计表。完成练习册第65页。板书设计:运动与身体变化课题认识小数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总第53课时个人加工备注\n课型新授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n教学内容: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P100-101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2.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教学重点: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教具准备:图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入新知(一)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1.情境引入,借助长度单位认识小数。创设情境:晓明家新装修了一个书房,今天他约了好朋友想自己去新开的世纪百盛购物广场买一张合适的书桌,(出示例题图)。他需要的书桌是怎样的?学生观察图片,说说书桌面的长和宽。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问:5分米是几分之几米?为什么是5/10米? 4分米是几分之几米?为什么?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时出示1米的纸片,演示: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份就是多少?也就是十分之几米?(引导学生说出1分米,师板书)所以5分米就是这样的5份,也就是5/10米;4分米就是这样的4份,也就是4/10米。介绍:(边板书)5/10还可以写成这样的形式:0.5你以前见过这样的数吗?这样的数叫――(板书:小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小数,看谁先和小数交上朋友。0.5读作:零点五,0.5米就表示5/10米。0.4米呢?它表示什么?2.练一练:P101/1、(指1米的纸条)3分米是哪一段长度?用米作单位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你还能照样子找一找、填一填吗?请你完成想想做做1学生独立填写,汇报交流:你为什么这样填?3.比较:仔细观察这些数量,横着看你发现了什么,竖着看又有什么发现?(小组讨论)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零点几?零点几就表示什么?小结:十分之几可以写成小数零点几,零点几就表示十分之几。4.一位小数的读写谁来把写成的小数读一读?同学们都会读了,写的时候,你觉得要注意些什么?(预设:小圆点的位置及写法)5.P101/3这里的正方形被平均分成了几份?根据图上提供的信息先写出分数,再写出相应的小数。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全班反馈。(预设:鼓励学生一图两用,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涂色和没涂色的部分都能用分数和相应的小数表示。)二、探究体验,攀登新知创设情境:小明和晓红选完书桌后又选了三样学习用品(出示:橡皮:6角圆珠笔:1元2角笔记本:3元5角)。1.营业员正好在为这些新上架的商品以元作单位标价。你能和营业员一起来正确标价吗?(四人一组讨论)6角用元作单位是多少元?为什么1元2角是1.2元?你是怎么想的?3元5角呢?板书:1元2角1.2元1.2读作一点二 3元5角3.5元3.5读作三点五谁来读一读这几个小数?小结:几元几角分成两部分,几元和几角,先把几角表示成“零点几元”,再和几元合起来就是几点几元。2.过渡:;两人逛的有点饿了就买了一些点心。P101/2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指导,汇报交流。师板书,学生读一读。3.分类:读一读这四个小数,如果要把这四个小数分一分类,你觉得应该怎么分?为什么?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1.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小数,关于小数,还有好多知识,你想知道吗?让我们请教书本吧,大家读一读P100最后一段。2.交流自学到了一些什么知识。师板书小数各部分名称,并选择一个小数说说它的各部分分别是什么。3.为了奖励小朋友今天的表现,老师准备了一些肯德基的优惠券,你们想得到吗?你能读出优惠券上的小数,并说出它的价格是几元几角,它就属于你了!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个新的数朋友——小数,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观察这些小数的小数部分,你发现了什么?完成练习册第62 页。板书设计:认识小数小数的意义和读写\n课题比较小数的大小总第54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新授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n教学内容: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P102-103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从中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数学推理。2.通过应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探索与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教学难点:探索与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教具准备:图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入新知上一节数学课上,我们认识了小数,在作业中发现大家有如下的错误:1.零点几对应的分数是十分之几。2.在一根数轴上写小数:0~1之间的是0.(),1~2之间的是1.(),2~3之间的是2.(),……3.把一定数量的钱写成小数的时候先要看究竟有多少钱要清楚。二、探究体验,攀登新知1.天热了,大家开始吃冷饮了,说说你所知道的冷饮名称及价格。老师随学生的回答适当板书,(略,选写8个)问:这么多的冷饮中,哪一种是最贵的呢?说说你是怎么比的?引导学生发现:比的时候先要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比较大。继续找第二贵、第三贵的冷饮价格,说说比较方法适时引导学生发现:当整数部分一样大的时候,就要比小数部分。把剩余的价格继续从高到低排一排。同桌互相说说比的方法。2.指出: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小数的大小比较。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1.看懂两把尺的单位:cm,分别说说这两条带子的长度(单位:厘米)。读茄子老师的话:两种颜色的彩带各长多少分米?请大家把刚才得到的几厘米改写成用小数表示、单位为分米的结果。比一比这两个小数的大小。2.先写出小数,再比较大小。提醒:写出的是“小数”。分别请几个学生来说一说写出了哪几个小数。3.根据图中的涂色部分写出小数,再比较大小。指导学生看懂“1.1”。4.对应数轴,说说小数比较的方法或理由。5.比较每组小数的大小。0.5○0.71.4○0.43.3○3.20.8○0.66.5○5.60.1○1.16.三只青蛙跳远比赛成绩如下:(表略)为了表述的方便,分别给三只青蛙起名字:小花、大嘴、大眼。说说谁跳得最远?谁第二?谁第三?说说判断的理由。把题目改成:三只青蛙比谁先跳到目的地,同样长的路,分别用了0.9分、0.8分、1.1分。说说谁第一?谁第二?谁第三?为什么?指出:有的时候我们要比大,有的时候要比小,要根据具体的问题来选择。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个新的数朋友——小数,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比较小数的大小吗?你发现了什么?完成练习册第67页。板书设计:比较小数的大小\n课题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总第55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新授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n教学内容: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P104-105页教学目标:1.经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2.提高合作意识,培养主动探究精神,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教学难点: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减法。教具准备:图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入新知□<2.9<□ □<13.4<□ □>10.6>□ □>0.9>□这些小数各在哪两个相邻的整数之间?读题后找出关键词:相邻、整数。分别请学生说说答案。二、探究体验,攀登新知1.出示例题信息,看清楚四样东西的单价:馒头0.5元 豆浆0.7元 馄饨1.8元 面条2.4元。把这几样食品的价钱分别用几元几角来说说,认识到整数部分表示的是几元,小数部分表示的是几角。2.如果你为自己选两样,当成自己的早餐,你会怎么选?(馒头和豆浆)怎么算呢?0.5+0.7学生自己尝试用竖式计算,交流算法。注意结合学生的讲解,加强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的比较。认识到整数加法是从个位加起,而小数加的时候是先加小数部分,它们其实都是从低位加起,满十向前一位进一,要进到整数部分。相同位数对齐,小数在做加的时候,主要是把小数点对齐。如果你和妈妈一起去吃早饭,你会怎么选?会算吗?大家做在自备本上。交流。3.如果要你根据这些信息,提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你会吗?比如:(1)面条比馄饨贵多少钱?列式并竖式计算:2.4-1.8讲解时注意讲明白:整数减法的高位如果是0,是没有必要写的;但小数减法减得的整数部分是0,一定要写。除了比便宜或贵的问题要用减法解决,有没有别的问题也要用减法解决呢?比如:拿5元去付钱,买馄饨和面条,要找回多少钱?说说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注意,此时的5元,为了计算的方便,可以写成5.0元。(竖式略)方法一:5.0-4.2=0.8(元)方法二:5.0-1.8=3.2(元),3.2-2.4=0.8(元)那如果把找得的0.8元,继续买东西,可以买什么?买馒头:0.8-0.5=0.3(元)买豆浆:0.8-0.8=0(元)注意,此时只要写0元,不要写成0.0元。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1.完成书上第1题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校对。2.读懂信息:竹竿全长4.6米,露出水面部分长1.2米,水深多少米?学生想明白这根竹竿分成了怎样的两部分,再解答。3.让学生先看图说说这四种花的单价:玫瑰每枝2.2元,满天星每枝0.3元,康乃馨每枝0.6元,月季每枝0.8元。问(1)小芳买了2枝玫瑰,要付多少钱?可能会有学生想到的是乘法,指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我们现在还不会,可以用加法来计算。(2)一枝玫瑰比一枝月季贵多少元?(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4.在得数比1大的算式后面的□里画“√“。0.6+0.6□ 0.1+0.8□ 1.1+0.3□0.9-0.3□ 2.2-1.1□ 2.5-0.9□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完成练习册第68页。板书设计:简单的小数加减法\n课题练习十总第56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练习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n教学内容: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P106-107页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并比较。2.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了解小数的产生,知道一些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地认识事物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并比较。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图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1.用小数表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图略)读完题目要求,让学生说说题目要求中的关键词。(小数、涂色)把答案写在书上,交流。指出:完整的一个正方形,我们可以用“1”表示。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小数(题略)。同样,读完题后要求学生说出题目要求中的关键词。学生练习,并交流。3.三位小朋友储蓄的钱数如表,说说每人储蓄的钱是几元几角?谁最多?谁最少?4.注意:1后面是一点几,2后面是二点几,数的时候要数完整,前后要兼顾。在填出的数中,哪个最接近0.5,哪个最接近2?如果没有“在填出的数中”这一要求,你会怎么考虑呢?二、练习指导、形成技能1.加减对比练习:0.5+0.3 2.6-0.8 7.8+1.1 6.2-3.90.5-0.3 2.6+0.8 7.8-1.1 6.2+3.9提醒学生看清楚加减符号,再计算。2.绳子长10.5米,绑树苗用去3.2米,修篱笆用去4.6米两次一共用去多少米?还剩多少米?3.爸爸和小明做衣服用布的米数如表(表略)(1)爸爸做一套衣服用布多少米?(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注意指出:一般我们会提一些求和、求差的问题,在提的时候,要联系生活实际去考虑该问题是否有实际的意义。比如说这道题,如果把爸爸做上衣用布和小明做裤子用布合起来,显然是不合适的,那就不要问这类问题。更明显的例子:两个学生跳高,我们只能比他们谁比谁跳得高多少,而不能算他们合起来一共跳得有多高,显然后面这个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提问题也不能随便提,还要考虑到现实的情况。4.你能根据每一组数排列的规律,接着往下写吗?先请学生说说每一组的规律是什么?自己是怎么发现的。再说说按照这个规律接着往下写,应该写什么。5.0.□>0.□ □.4<3.□先请学生说说自己在填写之前的思路。比如说前一题,整数部分都是0,那就只要看小数部分,答案有很多。而后一题,先考虑整数部分,□比3小,可以填0、1、2甚至是3,如果填了前几种,那小数部分怎么填可以;但如果是填了3,那整数部分就变成了一样大了,要比小数部分4比几小……比小数,先要比整数部分,然后再考虑小数部分。教学“你知道吗?”:重点理解“小数就是十进分数”,即我们前面上课讲的“0.( )=”了解用低一格摆算筹的方法来表示小数;了解小数的演变过程。知道在400年前,小数就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问:学习了这一段,你有什么想法?三、当堂检测、评价反思完成练习册第69页。板书设计:练习十\n课题整理和复习(一)总第57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复习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n教学内容:教材109~110页部分练习。教学目标:复习本学期的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重点: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笔算除法的过程。教学难点:理解算理,掌握正确的笔算方法。教具准备:图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本学期我们一共学了11个单元,对照目录,说说有哪11个单元。(我们前面每一次单元测试之后,我都会要求学生把本单元测试的分数写在目录上。)可参考自己的测试分数,把这11个内容分成3类:我学得好的内容、我最感兴趣的内容、我觉得学习有困难的内容,把它们一一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老师简单摸底,了解学生的情况。听听大家的意见,说说你喜欢老师怎样的安排复习?二、练习指导、形成技能(一)计算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板书:□□□÷□。问: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几位数,也可能是几位数?什么时候商是三位数?什么时候两位数?如果除数是6,要得到三位数的商,被除数百位上可能是哪几个数?其中最小的是多少?如果要得到的是两位数的商,被除数百位上可能是哪几个数?其中最大的是多少?什么时候商中间会出现“0”?(①百位整除②十位上不够商1)还是以除数是6为例,要使商中间是0,它的百位上只能填几?十位上可能填几?一起来计算914÷4。注意有三个步骤:计算、验算、横式上写得数。算得结果是228……2。如果没有余数,那被除数应该是多少?(912)把算式改成912÷4=228问:要使商,减少1,被除数应该怎么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如果要使商多5,被除数又应该怎么改呢?为什么?2.板书:□□×□□,接下来我们要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几位数,也可能是几位数?你是怎么想到的?(可以分别举例:10×10和99×99)这类乘法中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乘数末尾有0。板书:40×50,请判断:(1)这个积的末尾至少有2个0。(2)这个积的末尾只能有2个0。问:哪句话是对的?为什么?估算:48×52说说像这样的题目,你可以怎么估算一下它的结果?笔算该题,并验算,注意书写的规范。算一算:(1)848÷4 283÷4 408÷4 32×30 40×27 40×30(2)900÷3 545÷5 23×2050×80 25×24 660÷6复习一下25×24的口算方法。三、当堂检测、评价反思完成练习册第72页。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一)\n课题整理和复习(二)总第58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复习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教学内容:教材111~112页部分练习。教学目标:复习轴对称、统计、平移和旋转的有关知识。教学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教学难点: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教具准备:图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1.看第4题,请你说说这题复习的是哪一块的内容?板书:轴对称图形怎么样的图形可以称为“轴对称图形”?注意:不仅有形状的要求,还要有颜色方法的要求。判断书上的这几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不是的,要说出理由。如果有学生能说出每一个图形所表示的意义,那就请他来介绍一下。2.第2小题是什么方面的知识呢?板书:统计请学生按照书上表格中所提供的数据,完成统计图。教师巡视,注意是否每个学生都能过关。一边涂色,一边要求学生估计它的平均数可能是多少?说说估计理由。二、练习指导、形成技能1.平移和旋转。分别用动作来表示平移、表示旋转。判断书上第5题,这4样运动属于平移还是旋转呢?2.第6题:这也是平移的内容。在做这类题的时候要注意看清楚移动的方向和格数。移动的方向,可以通过箭头来判断。而移动的格数要通过对应点之间的格数来判断,注意在数的时候,开始的那个点不要数进去。学生数一数,完成书上的练习。交流。三、当堂检测、评价反思完成练习册第73页。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二)\n课题整理和复习3总第59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复习课备课人于庭伦教学内容:教材112~113页部分练习。教学目标:整理复习千米与吨的知识,了解这是两个比较大的单位。教学重点:理解1千米有多长及1吨的重量。教学难点:掌握千米与吨在实际中的运用。教具准备:电脑、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千米和吨:这学期我们认识了两个单位:千米和吨,谁来说说与它们相关的知识?(比如:千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其他的长度单位还有米、分米、厘米、毫米;其他长度单位相邻之间的进率是10,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1千米很长,几千米的长度基本就是一种望不到边的感觉虽然摩天大楼很高很高,但还不至于望不到头,所以它只能用米做单位而不能用千米做单位用千米做单位的都是一些很长的,如河流、道路等……吨是一个很大的重量单位,其他的重量单位还有千克和克相邻的重量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01辆小轿车差不多重1吨一些很大的东西才会用吨做单位,比如集装箱等等……)练习:3千米=( )米 2000千克=( )吨注意读的时候再次感受进率1000二、小结。板书设计:\n课题整理和复习(四)总第60课时个人加工备注课型复习课备课人紫金无涯子教学内容:教材112~114页部分练习。教学目标:1.整理与复习分数的一些知识,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2.整理与复习年月日的知识,掌握其中较多的知识点及计算。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中较多的知识点及计算。教学难点:掌握分数的意义及运用。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1.12根小棒,每次分别拿出它的……,每次各拿出多少根?让学生分别说说每次的几分之几是怎么算的。2.右边正方形中有16个相同的方格,请给方格总数的四分之三涂上颜色。问:方格总数的四分之三是什么意思?学生涂色。老师巡视。3.一杯饮料300毫升,小明喝了一杯饮料的四分之三,小军喝了一杯饮料的二分之一,他们两人各喝了多少毫升?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看了图之后,你觉得你还可以提什么问题?二、练习指导、形成技能1.这三个是时间单位,请说出关于它们的知识。(一年有12个月,按天数来分,31天的为大月,分别是:1、3、5、7、8、10、12月,7、8月是连续的大月,7月之前是单数月是大月,8月以后是双数月是大月。一年有7个大月。30天的月为小月,可以对照大月,找它们剩下的月份。除了2月,还有4、6、9、11月。一年有4个小月。剩下的2月最特殊。7个大月+4个小月+特殊的二月=12个月)2.平年、闰年:通常年份是4的倍数的那年是闰年,但遇到整百的年份就应该是400的倍数。所以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这一年一定是闰年。这句话是错误的。3.季度:一年分4个季度,三个月一季度1、2、3月为第一季度,4、5、6月为第二季度……想一想,哪几个季度的天数是不变的?算一算。而第一季度由于二月天数的变化,所以有两种情况:平年:31+28+31=90天;闰年:31+29+31=91天算:从7月17日开始到9月23日结束。今天是几月几日?这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这个月合几星期余几天?这个月所在的季度是第几季度?这个季度一共有多少天?三、当堂检测、评价反思完成练习册第75页。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四)\n